【精華】七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錦集六篇

來源:文書谷 1.49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説課稿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七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錦集六篇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説課的內容是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這一單元共四篇文章,兩篇講讀課文《犟龜》、《小溪流的歌》屬童話作品,兩篇自讀課文《基因暢想》、《如果人類也有尾巴》屬科幻小品。這些作品都具有新時代的創新特徵。下面我將分為:説課程標準、説教材、説教學策略與方法三部分進行説課。

一、 説課程標準:

依據本學科總體目標,年段目標,語文課程標準針對七年級學生指出:閲讀方面:

1、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2、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3、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

4、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本單元的童話故事和科幻小品與其他文學作品一樣,品位和感悟是閲讀的重點。

針對課標要求,對應本單元教學內容和我們七年級學生的實際,

我設立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讀懂童話,體會文章的主旨,進而瞭解童話的特點。

(2)指導學生品味、感悟課文。

(3)發展思維,培養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過程與方法】

(1)回顧課文、生生互動到師生互動,設疑、解疑、感悟課文、發散思維、想象創新。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做任何事情,不僅要有堅定的信心,還要有勇氣戰勝各種困難的精神。

(2)啟發學生熱愛生活,不斷進取,永不停步,在前進中不斷成長壯大。

(3)感受文章豐富多彩、新穎奇特的想象,樹立主動培養想象能力的意識,並以積極的心態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明確了單元目標,再落實到每一課的教學中去實現。

每一課各有特色,各有側重,因此我確定每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犟鬼》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童話的特點,學會理解感悟這篇童話的主旨。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有表情的朗讀,童話表演感悟犟龜的形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為實現理想,不僅要有堅定的信心,還要有勇氣戰勝各種困難的精神。

《小溪流的歌》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並掌握童話的寫作技巧。

2.過程與方法:配樂、分角色朗讀,設疑、激趣、合作探究品味成長的主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啟發學生熱愛生活,不斷進取,永不停步,在前進中不斷成長壯大。

《基因暢想》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發展思維,培養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2.過程與方法:小組合作交流,競賽的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作者對基因技術的暢想,感受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如果人類也有尾巴》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培養學生積極地創造性思維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辯論會討論“如果人類也有尾巴的利弊問題”,培養學生表達觀點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文章豐富多彩、新穎奇特的想象,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 説教材:

1、 教材編寫意圖: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在七年級上冊中處於較重要的.地位。犟龜為實現理想執著前行不畏各種困難;小溪流一路歡歌成長壯大;人類對基因技術大膽的預測和想象;還有假如人類也有尾巴的奇思妙想,重在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意識,通過本單元教學,達到落實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的要求。同時,本單元的設置將語文知識和思想教育,將人文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結合起來,滲透在整個單元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分析教材知識體系:

根本特徵:想象、幻想

藝術手法:擬人、誇張

童話 故事情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 兒童

中 心: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 文學

寫作目的:對兒童進行思想或知識教育。

文筆輕鬆

科學小品 短小精悍

生動活潑

通俗易懂

3、教學重點、難點:

本單元所涉及的內容有兩方面:一是學生最感興趣的童話,一是學生認為新奇的科幻小品。

教學重點:瞭解童話特點,品味和感悟文章。

教學難點:發展思維能力,培養想象能力。

要通過閲讀、表演體驗、討論、設疑、解疑等方式,努力激活課堂學與教的氣氛,力求生動活潑。

4、課程資源:課標要求我們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針對教學內容、配合我校及學生的實際,這一單元我利用的課程資源有:課堂教學資源: 播放多媒體課件,自制道具,童話表演等

課外學習資源:工具書,著名童話作家的優秀作品、

家庭網絡資源:觀看辯論會和戲劇表演等等。

5課時安排:建議四篇文章總課時9課時: 《犟龜》 3課時; 《小溪流的歌》3課時;

《如果人類也有尾巴》2課時; 《基因暢想》1課時。

三、説教學策略與方法:

眾所周知,閲讀童話作品,要認識其中亦真亦幻的誇張和想象藝術,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在童話裏,天地日月、風雲雷電、山川鳥獸、花草蟲魚,都被賦予“人”的性格,“人”的思想感情,並以其鮮明的形象和獨特的個性活躍在幻想生活的舞台上。因此童話是瑰麗而生動的,它也是兒童喜愛的文學樣式。閲讀童話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品味作品中藴含的生活道理和教育意義,不能只看到其中的生動有趣。

科幻作品則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窗户。閲讀科幻作品,領略新奇而神祕的世界,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激發我們的想象力,培養我們探究事物、創造生活的興趣和信心。

新課標教學建議中要求,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依據課標的教學建議和本單元特點,遵循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原則;我擬定採取以下教學策略與方法去突出重點:

(一)採用不同方式的閲讀,表演,情境體驗,順利走進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閲讀教學過程。

具體來説,前兩篇童話作品,我主要採用的是:

1、配樂朗讀,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要求:進一步體會各種動物説話的語氣、語調﹑語速以及它們的動作﹑表情。

2、表演性的朗讀 要求各組推選出最佳角色

3、表演童話,情境體驗

要求:表演出自己的理解,個性和對文章的感悟。

通過以上的朗讀,表演,情境體驗,能使學生更直觀更生動地感受童話作品。

小烏龜的認準目標堅持不懈,克服各種困難的勇氣;小溪流的不斷前進,成長壯大這些童話的立意將順利的被孩子們理解和領悟。

(二)生生互動法,設疑、激趣,小組合作探究,童話寫作運用的誇張、擬人等技巧學習起來也將迎刃而解。

相信學生,放手的時候,學生會在藍天裏自由翱翔,對白雲愛的更真誠。

面對本單元的難點即發展思維能力,培養想象能力,我主要採取以下方法:

(一)按班級所分小組以競賽的方式自讀課文,然後小組展示所瞭解的基因技術的暢想。感受大膽新奇的想象,啟發和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以模仿大學生辯論會的方式討論“如果人類也有尾巴”的利弊問題,在準備,辯論的過程中,既發展了孩子們的思維,也培養了表達觀點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進而達到落實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的要求。

人們説,教無定法,教更是為了不教。在這一單元的教學策略與方法中我始終遵循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原則;我想他們就像那執著前行的“小烏龜”,一路哼唱着成長、壯大的歌,去大膽的闖開,語文的世界,人生的世界。

最後,我想説,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很幸福,我將和我的學生每天快樂地享受遨遊在文海中的樂趣,教學相長!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的主題仍然是“人與自然”,直接承接同樣主題的第三單元,編寫的五篇課文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對本單元的教學,我們希望實現以下目標:情感和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以及熱愛自然、關注自然的人文情懷;知識和能力目標——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閲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精讀或快速閲讀、默讀課文的方法,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被介紹、説明的事物及其特徵);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蒐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在教學中,我試圖關注以下幾個方面:注意兼顧三個維度,滲透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淡化文體(但也考慮為以後的説明文教學作點鋪墊),強調綜合,以培養閲讀能力和研究能力為主;注意結合自己所處的地域靈活處理課文內容;多以討論課或探究課的方式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強課外語文實踐(包括閲讀),開展科學活動;加強語言積累,讓學生每人備一本“摘抄本”,摘抄有關優美詞句。

本文出自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作家法布爾的鉅著《昆蟲記》,可謂名家名篇。教學本文,可通過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本文是一篇觀察隨筆,又是一篇優美散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結合,描寫生動,語言優美,擬人手法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這一點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鞏固,並在實踐中運用。可指導學生課外閲讀《昆蟲記》中的其他作品。作為七年級學生初次接觸的科技小品文,對學生增強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領悟科學精神有着很強的教育作用。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説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文的內容和表達的特點,本文的教育價值就在於能引導學生通過法布爾的筆觸去感受奇妙的昆蟲世界,豐富有關昆蟲的科學知識;同時,通過閲讀來走進“昆蟲之父”法布爾,既可以學習他的`探究精神,又可以通過品味他生動自然的語言來感受那濃濃的生命意識。並且,由於作者對蟈蟈特徵和習性的介紹都是通過細緻的觀察與傳神的描述來表現的,所以,可以此來引導學生學習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所以,在學習中概括要點、品味語言、感受精神、激發探究是作為教材在使用中的關鍵詞,並以此來安排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

學習本文的教學目標是:情感和態度目標——激發我們對昆蟲的各方面習性的強烈的好奇心,調動他們閲讀《昆蟲記》的積極性,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學會理解和尊重其他的生命,以至於小巧玲瓏的昆蟲。明白每一種生命都來之不易,第一種生命的存在都有其道理,也許人類還可以從其他生命歷程中獲得有益的啟示。知識和能力目標——瞭解蟈蟈的常識,它有怎樣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並能夠拓展延伸,學習觀察、記錄自己身邊的小動物。

語文閲讀不能離開文本,雖然我淡化文體,但仍然要考慮本文——科學小品文(説明文的一種)的特點。文章集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於一體,較強的可讀性。文章的藝術性,以一種欣喜的心情貫穿始終,感動着讀者;構思巧妙,用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善於用一種快樂襯托另一種快樂;以鷹的勇猛兇悍反襯蟈蟈的機智勇敢;每次發現蟈蟈的一些特點後,總是生動地描述一下,再舉一些有趣的例子加以證明,讀者在不知不覺中瞭解了蟈蟈的特點;本文多處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這樣寫,使讀者感到親切、自然。過程和方法目標——採用賞讀、整理、創新相結合的學法來學習課文,並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蒐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科學的探究方法,如發現問題、追蹤調查、變換條件,仔細分析、尋找規律等方法。能在閲讀過程中自主發現感興趣的科學知識和語言現象,分析它的表達效果,交流獨特的閲讀體驗,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能力,能用知識積累卡學會積累,用自由創作延伸創新,拓展課外閲讀。

這些都是確定教法與學法的重要依據。

三、説教學程序

本文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但對於昆蟲,還不一定所有的學生都喜歡,所以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引導他們進入昆蟲世界,要讓學生學會不僅能讀懂這一篇文章,還應該教會學生會讀這一類現代科技小品文,並善於整理知識和拓展知識。在教學中,採用激趣導入,讓學生關注作品,進行學習。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多研討,多交流,反覆閲讀,用卡片式整理知識。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展示,體驗獨立發現知識的快樂,便於形成以後主動學習的習慣。

主要板塊簡説:

1、情景導入,展示課件,激發學生興趣。

2、速讀課文,學會圈點批註和提取重要信息,歸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是對七年級學生進行“不動筆墨不讀書”閲讀習慣養成教育和提高閲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3、精讀課文,揣摩語言,激勵學生自主展示,初步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4、品讀課文,合作研討,與文本和作者對話,流露真情。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與文本對話,與作者交流,以便更好地發揮文本的教育價值。

5、研讀課文,共同探究,課外延伸,以讀促寫。閲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以讀促寫,以寫輔讀,相得益彰。

6、分享學習的成功體驗,整理歸納學法。讓學生明白任何一種知識的學習,都有其規律。學習和思考要結合起來,養成邊學習邊總結,邊積累邊運用的學習習慣。

7、學會積累,用積累卡摘抄積累生詞、多音字、好句。授人以漁,厚積薄發,學法在課內,功夫在課外。

8、自由作業,快樂學習,開發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將練習二變通為“請大家觀察自己身邊的一些小動物的特徵習性等,並用一段話形象的表述出來。”更利於學生表現自己。

9、美好祝福,把握今天,輝煌人生。滲透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理念。這一點在“小結與鞏固”中表示明確。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課題: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選自S版語文實驗教科書十一冊第12課。下面我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教學板書以及課後聯繫這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的作者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在他21歲的時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導致身體發燒,高位截癱。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親也去世了。後來,在他的許許多多的文字裏,都寫到了他的母親。母愛這個主題,史鐵生一直是牽腸掛肚的,縱觀他的成長之路,其實就是母親用生命的代價鋪就的,因為他對母親的理解是在母親去世以後,這使溝通成為永遠的不可能,也成為作者心中永遠的痛。在一種迫切的願望中,使他對母親的理解昇華為世界上最為動人的詩篇。

《秋天的懷念》便是這樣一篇懷念母親的, 作者通過回憶的方式,將零零碎碎的細節串聯起來,寫出了自己在癱瘓時,懷着博大無私之愛的母親是怎樣細心、耐心、小心地照顧自己,以此來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的語言樸素、真切,卻又意味深遠,寄悲觀於從容,蓄智慧於認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教學目標:

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説,理解的主題並不難,但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呢?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聯繫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操作目標:一是讓學生理解文中生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二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這些細節描寫來感悟母愛無私、博大、寬容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懷;三是通過品悟菊花的描寫深刻理解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

3、情感目標:一是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的愧疚與懷念之情,二是要懂得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母親的語言、動作、神態這些細節描寫來體悟母愛。

教學難點:

通過品悟菊花的描寫深刻理解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

二、 教法學法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的閲讀訓練重點,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對話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通過“抓細節之美,品言語之情,悟人生之道”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品中讀,

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運用“剖析重點詞句,理解內容”的方法,自讀、自悟,在閲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閲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 導讀

教師先簡介史鐵生的生平再出示他在作品《合歡樹》中懷念母親的句子:

(幻燈片 《合歡樹》片段)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他回去了。’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

——《合歡樹》

讓學生默讀這段話,並説説從中讀懂了什麼?這一教學設計的思想是為了更好的讓學生“走進文本”對史鐵生的作品、對本文的主題有一個初步但印象深刻的感知。

從這一段話引伸到本文的學習,教師板書課題。

(板書:12 秋天的懷念)

(二)初讀

檢查學生的讀書預習情況為後面的學習作好準備。首先檢查學生對文中四個生詞的認讀理解

(幻燈片 詞語:(1) 癱瘓 整宿整宿

(2) 訣別 好好兒活),

再指名分段初讀課文,最後教師進行全文的範讀。在這裏教師一開始就範讀全文是想為後面文本的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情境,也為學生的朗讀、理解做好一個方向指引。

(三)品讀

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對母親語言、動作、神態的品析來體會母愛的偉大。首先,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幻燈片 學法指導)

(1)我們要讀懂一個人,無非是聽其言,觀其行,察其色。大家從這三方面認真去思考,就能讀懂。請同學們默讀1、3、5節哪些是寫母親行動的?哪些是寫母親的話?哪些是寫母親的神色的?邊讀邊做好記號,圈出重點的詞、句。

(2)好好體會你所畫的詞、句的意思。邊讀邊想,從畫的詞句中你讀懂了什麼?

通過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明白母愛就是一個又一個的細節。這裏教師順勢進行學習的引導過渡到後面的學習。

(幻燈片 學習引導)

母愛就是一個行動、一句話語、一個神色。概括地講母愛是一堆細節,一堆不起眼的細節。如果把母愛比做大海,那細節就是一滴水,一滴水匯成了大海,一堆細節聚成了母愛。

史鐵生通過一個個細節描寫了母愛,細節往往是不起眼。我們來好好品位細節,想想“母愛”究竟是什麼?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本環節中教師組織學生談感受,通過感知母愛是一個個細節這個問題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重要環節的學習,教師的引導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主體地位。

然後再讓學生讀描寫母親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通過交流、討論、對話等多種學習方法好好地品悟這些細節,如文中的“擋、躲、撲、抓、笑、悄悄地”等字詞,來感受母愛是理解、是寬容、是牽掛、是呵護、是擔憂、是細心。從而感受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愧疚與懷念之情。新課標指出閲讀的過程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進行對話的過程。文中作者對母親的描寫是樸實的、真切的。如何讓學生從真切的話語中感受到母愛,讀出文字背後所隱藏的偉大母愛,這就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精當點撥,讓學生目透紙背讀出文字中包含的意思,包含的感情。這個過程看似在咬文嚼字,實質上是讓學生在讀中品、品中讀,讓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一步步走進作者的心靈。

板書:

12 秋天的懷念

愛 (細節)

————————→

母親 我

←————————

懷 念

(四) 悟讀

這一部分主要透過作者對最後一段中菊花的描寫來領悟“好好活”的意義,明白生命的真諦。首先讓學生明白母親臨終前未説完的話就是希望兄妹倆好好活。如何體會這個“好好活”是怎樣的活?教師佈置學習活動:

(幻燈片 學習活動)

請同學們認真讀讀他倆去看菊花的這段話,結合平時學習、理解的方法來體會文中菊花描寫所隱喻的話語,討論究竟該怎麼活才是好好活。

學生討論、交流懂得“好好活”三個字既是母親臨終前的無盡囑託,又是作者對生命存在終極意義的探詢思考,更是對我們所有活於世上之人的告戒。

這個問題對於學生而言既有開放性又有創設性,由菊花可以想到人、想到精神、想到生命的價值意義,無論學生怎麼回答,只要其人生觀是正確的就是可取的,並且是值得稱讚的'。就如新課標所所提出的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板書:

12 秋天的懷念

愛(細節)

————————→

母親 好 好 活! 我

←————————

懷 念

(五) 回讀

這一部分主要是讓學生回顧全文、全課的學習,對文本的主題有一個感性的認知,情感得到昇華。

首先教師鄭重的向學生推薦史鐵生的幾部作品

(幻燈片 作品)

史鐵生作品 《我與地壇》《病隙隨筆》《務虛筆記》

告訴學生當史鐵生用筆在他那殘疾的身體之外找到一份延展的時候,他終於好好活了——用他的筆在書寫着好好活。這是他對生命意義的探詢,更是對“好好活”三個字的詮釋。

接着讓學生回顧全文、全課説出自己的理解:這秋天的懷念到底是懷念什麼呢?

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學生再次齊讀課題

最後教師總結

從史鐵生的身上我們受到了啟發,世界上有看得見的殘疾也有看不見的殘疾,身體的侷限這輩子我們改變不了,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的心靈。為此,作為一個健康的人,作為站着的活着的我們必須——好好活!

四、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是本着簡練、直觀、大方的原則來設計的。板書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母親對我的愛和我對母親的懷念,這是本文的主要內容,也是貫穿全文的情感線索。其中母愛是通過細節來表現的,而懷念也更是在這些細節中一步步加深體現。第二層次“好好活三個字是本文的精神主旨,無論是母愛還是懷念都是“好好活”的延伸這三個字也是作者要告訴世人,世人要向作者學習的一種寶貴的人生態度。同時這則板書也將本文學習的重點、難點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一目瞭然,明白易懂。

板書:

12 秋天的懷念

愛(細節)

————————→

母親 好 好 活! 我

←————————

懷 念

五、課後練習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通過語文學習,要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課後我為學生布置了三項練習,力求讓學生在説、讀、寫三方面能力得到發展。

1、表達練習:結合你對史鐵生的瞭解及今天你在課堂上的所學,把這篇課文講述給你的父母聽,一定要説説自己學後的感受。

2、寫作練習:回顧母親愛你的點點滴滴的細節寫一篇習作,體裁不限但一定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閲讀練習:在課餘時間,閲讀史鐵生的其他作品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文章採用散文、詩歌、小故事等多種寫作形式,描繪了母女情、同學情、母子情、兄弟情等,從而謳歌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親情。本單元要求在整體閲讀的基礎上把握要點,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感受字裏行間洋溢的親情。同時掌握朗讀和圈點勾畫的讀書技巧。本課《羚羊木雕》較之前一課《風箏》顯得比較淺顯,本篇所寫家庭故事貼近學生生活,便於學生理解,文章大量的人物對話,更適合於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但圍繞羚羊木雕母女情和同學情發生的矛盾,是非曲直,也需要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感受文章豐富的情感。從而欣賞課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並進一步提高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

二、學習對象的分析

1、學生由國小升入國中正是由少年兒童向青少年過渡時期,她們的世界觀、價值觀正是有待形成時期。本篇文章價值觀念傾向明顯,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

2、學生在閲讀中還是為讀而讀,缺乏閲讀的技巧,對閲讀中的感受還是被動的接受。為此在教學中,應注重閲讀技巧的培養,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感悟。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揣摩文章的語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朗讀和圈點勾畫等讀書方法。

2、能力目標

(1)在整體閲讀文章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傾向。

(2)在整體把握要點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情感目標:

通過感悟文章聯繫生活,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在整體閲讀文章的基礎上把握要點,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傾向。

2、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聯繫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教學策略

1、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關於同齡人對長大的一段話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説一個人的歷史要用筆來寫的話,那麼現在應該是我們從父母手裏接過筆自己寫的時候了。

在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只會聽話的小朋友了。在我腦海的深處,有一顆叛逆的.種子在萌動。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

通過引用同齡人的一段話,激起同學的同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説讀課文

瀏覽課文,學生就“一個——的木雕”、“一個——的爸爸”、“一個——的媽媽”、“一個——的奶奶”、“一個——的萬芳”、“一個——的故事”進行自選話題,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進行説話活動。當同學説完的時候,請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1、訓練了學生“説”的能力,並在此過程中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內容,感知了作者的情感,感知木雕的名貴,爸爸媽媽的逼迫,奶奶的無能為力,萬芳的仗義。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注意到了語文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過程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培養了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

(三)品讀課文

1、默讀課文1—15段默讀

課文,標劃出體現爸爸、媽媽、我三個人物形象的神態描寫。

1、培養了學生圈點勾畫等讀書的習慣。

2、使學生在標話中感受到了爸爸媽媽不同的人物語言體現了人物的不同的性格,同時瞭解了爸爸媽媽對我的逼迫,描寫了我的委屈,使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爸爸媽媽的批評。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1——15段,學生進行評價

1、由默讀到有感情的讀,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體會到爸爸媽媽對我的傷害。

2、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3、速讀文章2——6段至結尾,標化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的句子,體會“我”的內心世界。

既加強學生閲讀習慣的培養,又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我”的無奈、委屈、痛苦。爸爸媽媽對我的傷害。

4、指名讀、學生齊讀

加強學生“讀”的能力的培養,同時使學生在讀中感受作者的傾向。

(四)探究課文

1、這件事究竟應該怪誰?展開辯論。

1、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文中來。

2、使學生更深刻理解到父母和“我”的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父母非常的重財輕義,而我和萬芳之間非常重視友誼。

3、培養了學生在合作中的團結協作的能力。

2、討論:既然羚羊木雕已送給了萬芳,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1、不限制學生的答案,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2、交給學生處理問題的方法,學會與人溝通。

小結:

本文圍繞羚羊木雕,寫了一場家庭矛盾,讚美真誠無私的友愛,批評重財輕義的思想,呼籲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純真的感情;同時也説明我們做事應與人商量,考慮周全些。

(五)課後作業

1、與父母一起欣賞這篇小説,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快樂生活。

2、與父母一起探討後,合理地改編某一部分的故事情節,並工整地寫到小作文本上。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課文賞析〕

曹文軒先生曾説:“美是文學的基礎,是我們活下去的理由。”這句話精要論述了美與文學的關係:文學首先應是對美的揭示。那麼,究竟如何把這一美學理想付諸於寫作實踐呢?黃蓓佳的《心聲》(節選自《兒童文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範例。

閲讀這篇作品,就猶如置身一個詩意的世界,作者為我們演奏了一曲美的交響曲。

一、用詞之美。

黃蓓佳在《心聲》一文中多處用到疊詞,這些疊詞形式多樣。有AA式、ABB式、AABB式。它們表現的內容也各不相同。有的寫形,如短短、粗粗黑黑、胖胖;有的擬聲,如窸窸窣窣、咕嚕嚕;有的寫聲,如毛毛刺刺、嬌滴滴、乾乾脆脆、軟軟;有的強調,如遠遠近近、深深、輕輕。它們在文中作用突出。有的點示了人物的外貌特徵;有的強化了聽覺衝擊的效果;有的渲染了美好的往事……這些疊詞就像一朵朵散落在各個角落的小花,樸素自然而又清香可聞,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除此之外,其他詞語的運用也體現出準確形象的特點。如“程老師皺起眉頭”中“皺起”形象地寫出了老師的不滿。“京京臉一紅,低下了頭”一句中,“臉一紅”寫出了孩子被老師批評之後的不安。而且小説的句子以短句為主,長句極少,三五個字一句的話則比比皆是,符合了兒童化的語言表達的特點和要求。

二、映襯之美

小説以朗讀《萬卡》為契機,帶入情節和人物。萬卡和主人公京京的活動緊緊纏繞在一起。由朗讀《萬卡》,帶出京京的家庭和他對爺爺的思念:“他不喜歡這個家,總是想念鄉下的爺爺。就像可憐的小萬卡盼望爺爺接他回家一樣,京京也盼望爺爺哪一天來看看他。”由萬卡的小女夥伴想到妮兒……最後朗讀時他彷彿和萬卡心心相通“要是他真給爺爺寫了信,爺爺一定高興得要命吧?”“我完完整整地寫上爺爺家裏的地址,我知道那個地址。”……現實和小説《萬卡》在京京的心裏已經是真實和虛擬交融了,京京悲涼的感情世界也全面呈現在讀者面前。

三、人性之美。

《心聲》是以李京京為中心人物來展開的,卻不像一般小説那樣從外貌等來介紹,而是用了大量心理描寫來表現他的心理活動,像“他多麼喜歡這個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幾行字的那麼一小段呢!他準能念好。朗讀課文難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嗎?”“他真想站起來。可是,如果舉了手,程老師會喊他嗎?課後趙小楨會不會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風頭,是心裏有種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來,吐出來”等等都是一個孩子內心的真實再現。小説的另一個人物程老師,雖着墨不多卻性格鮮明。她工作認真、愛榮譽,為了上好公開課而精心的準備,但她又和許多教師一樣,重視優秀學生,忽視一般學生,搞一種虛假的公開教學。不過小説結尾還是表現了她難得的優點,隨機應變、勇於改正錯誤。還有爺爺沒事就“咕嚕嚕”抽水煙,過完了癮又一把將京京摟在懷裏等等,這些都是生活中真實而美麗的存在着的`人和事,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真實而美麗的生活畫卷,“自然就是美”,黃蓓佳正是以這樣的筆觸為我們塑造了這樣的人性之美。

【教學設計】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學習語言的表達,用語言來表達,本文又是一篇以學生和老師為主人公的,非常貼近學生們的生活,學生們比較容易接受,所以我設計本課的課型為小説閲讀起始課,目的在讓學生熟悉小説的基本要素,學會小説閲讀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本文的教學我設計三個活動。一、講一講文意;二、品一品語言;三、評一評人物。

首先導入課文,可以這樣説“我們帶着一聲啼哭來到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們用好奇的眼睛打量我們周圍的一切,同時我們也希望自己被別人接受,一路走到今天,面對人生我們有太多的話想説,有太多的心聲要表達,同學們你們發現了沒有,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和家長、老師之間有了越來越多的隔閡,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黃蓓佳的《心聲》,去聽聽主人公──李京京的心聲吧!他會讓你有似曾相識的感受。”這樣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師再引導學生看屏幕顯示—我們的三項閲讀活動,一、講一講文意;二、品一品語言;三、評一評人物。

展示完之後,師帶領學生進入第一項閲讀活動,(屏幕顯示引導)第一項閲讀活動是“講一講文意”,建議你這樣理解文意———試着給再擬一個標題,並從課文中找出命題的依據。(要求學生自由選擇閲讀方式閲讀課文,師相機點撥。此活動約5分鐘)讀完之後,老師引導全班討論,討論有兩個層次的內容:我的標題是什麼,然後説明理由。最後老師進行環節小結:你們看,我們就這樣理解了文意,但是話説回來,要説本文的標題呢,還是“心聲”好,它不止飽含了京京想讀課文的心聲,也飽含了京京渴望得到像優等生一樣公正、平等待遇的心聲,還飽含了京京渴望家庭和諧的心聲,比起普通的再現內容,它的含義更深,更有情味,所以這一個課文標題是擬得特別漂亮的。謝謝大家,我們進入第二項活動,這時師要板書活動題目品一品語言,表示強調。

之後引導:品語言我們最重要的是尋找品析點,怎樣尋找品析點?就是你覺得在這篇小説裏面,哪個字用得好,哪個詞用得好,哪種修辭手法用得好,哪種構思方法用得好,哪個地方描寫得好,它表現的是什麼,你都可以説,進行這一環節,有些學生的語言表達不是很好,師要利用屏幕引導:交流的時候有四句話你可以任選其一來説:好在寫出了什麼,好在表現了什麼,好在説明了什麼,好在點明瞭什麼。之後老師發出指令,下面讀課文,找品析點。(學生開始找品析點,教師一邊巡視一邊指導學生在書上作簡單的旁批,重點要引導學生品析文中疊詞、形容詞和三五字短語的妙處,用時8——10分鐘)然後學生交流,老師相機給予點評,交流之後,師再引導,把學生收回到本文的難點品析,下面我再給同學們介紹幾個品析點,你們把它記下來,回去品一品,看老師的這個點找得怎麼樣?屏幕展示,生齊讀:

映襯之妙。小説以朗讀《萬卡》為契機,帶入情節和人物。萬卡和主人公京京的活動緊緊纏繞在一起。由朗讀《萬卡》,帶出京京的家庭和他對爺爺的思念,萬卡的小女夥伴想到妮兒,最後朗讀時他彷彿和萬卡心心相通並表示我要給爺爺寫信,要完完整整地寫上爺爺家裏的地址,我知道那個地址。”……現實和小説《萬卡》在京京的心裏已經是真實和虛擬交融了,京京悲涼的感情世界也全面呈現在讀者面前。

老師説的這些品析點都是互相關聯的情節,是縱觀全文來分析的,同學們將來讀小説一定要注意,小説的各個情節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他們都不是獨立的個體,有很多的伏筆、照應、反覆等,我們要發現裏面的關聯妙處。這一環節到此為止,我們進入第三個環節,與第二環節一樣這是小説閲讀的重點內容,師在這時先要板書活動內容,然後引導:小説的最終目的是塑造一定的人物形象,揭示一定的社會意義,所以讀小説就要認識裏面的人物,今天我們來研究怎樣認識京京這個人。

怎樣認識呢?第一步你可以根據課文想像他的長相、神態等。”這一步很簡單,學生很快就能説上來,師再接着引導,現在我們進行第二步,從他的心理變化來説一説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一步是集中引導學生研究文中的心理描寫片段,揣摩出心理了,人物的形象也就基本出來了,師就可以接着引導:經過兩步的認識我們知道了京京是一個可愛的孩子,他好學上進,雖然學習上不很突出,但也有着積極地要求,但這還不是我們閲讀小説的最終目的,也不是作者寫作小説的最終目的,我們來進行第三步,作者塑造這個人物有什麼意義?這是指導學生由現象走進本質,揭示作者塑造這個人物的典型意義,突出主題,最後師小結:“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關係到我們千家萬户的大事,正是從一個普通的教育事件入手,揭示了當前教育中存在的某種現象。

我們也認識了人物,還學到一種評説人物的方法,叫做階梯式表述。(這時板書:階梯式表述進行方法強調)板書之後接着引導:我們來看看今天的課堂,今天的課堂我們有三個收穫:通過更換標題,加深了對文意的理解;通過尋找品析點,進行了多角度評析;通過評説人物,我們學會了分層次表述。這是一種非常有效地閲讀方法,希望大家記住,並在今後的閲讀中加以應用。到此結束全文授課。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及教學目標。

《百草園》是國中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觀察、反映生活——景和物)中的一篇課文。該單元的學習重點是要求學生懂得觀察、反映周圍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周圍景物的習慣,逐步提高觀察、反映周圍景物的能力。《百草園》是該單元中第一篇課文,起着引導學生理解觀察、描寫景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反映身邊景物的興趣的重任。課文節選自魯迅的現代散文集《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它通過描寫景物和敍寫童年趣事來反映童年的“樂”園,表現了童年魯迅熱愛大自然、追求美好事物的純真感情。體現了魯迅廣泛的生活興趣和聰明才智。

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認知目標:瞭解觀察描寫景物的意義。(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細緻觀察景物的能力;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形象、有序的描寫的能力。(3)情感目標:感受課文所表現的兒童情趣,熱愛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的兒童情趣。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課文主要寫百草園的自然景物和在百草園中的有趣活動。課文顯著的特點是:作者觀察景物和描寫景物的細緻,能抓住景物的不同特點;對這些特點的描寫角度不同,很注意順序安排,且描寫具體;選用準確生動的詞語,恰當運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鮮明,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因此,我把課文描寫百草園景物描寫細緻、形象、有序,用詞準確定為教學的重點。把對“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以及最後一段中“我”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定為教學的難點。

二、説教法

這篇課文完全是從兒童的眼光、兒童的口吻和兒童的心理出發來寫的。魯迅研究專家李何林同志説得好:“此文,景是兒童心理的景,情是兒童心理的情。”而且寫景細緻、有序,極為形象傳神。為此,在課文講讀教學中,可採用讀文品句賞析、讀文表演等方法進行教學。

“觀察欣賞花鳥蟲草之樂”部分課文,作者採用一定的寫作順序,着力從色彩、形狀、聲音、滋味等方面人手進行細緻地描寫,運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加以具體生動的描繪,表現了百草園趣味所在。在讀文中品句賞析能使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品味意會百草園“春”、“夏”、“秋”之樂。

“雪地捕鳥”的過程運用了一連串動詞,這些動詞都很普通,但又十分準確、傳神地展現了雪地捕鳥全過程,突出了冬天百草園玩的樂趣。教學中可請學生上來表演一下捕鳥的`過程,屏幕上預先播放“雪地捕鳥”的插圖,其他學生仔細觀察,對照“圖”文,進行評論。採用這種教法,既能激發興趣,調動課堂氣氛,又能使學生加深印象。

三、説學法

葉聖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根據課文特點,擬着重指導學生朗讀訓練,從重點段人手,指導學生背誦。引導學生以孩子獨有的純真的心理和幼稚的看法去發現、去探究、去體驗課文內容。啟發引導“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在文中的作用,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使學生在朗讀時跟作者站在同一角度去感受百草園的趣味盎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説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瞭解背景。設計話題由講述童年趣事導入,讓學生置身於課文情景之中。簡要介紹《朝花夕拾》和寫作背景,瞭解作者到了中年才來回憶童年、少年時期的生活,更能滋長熱愛自然的情趣,有助於作者對“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園“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和“家裏人要將我送進書塾去”的恐懼心情的理解。

2.整體把握,理清思路。朗讀全文尋找中心句“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把握全文主要內容,讓學生明確課文的思路和結構,即文章從春、夏、秋三季百草園的樂趣和冬天百草園的樂趣兩方面展開。

3.讀文品句,突破重點。這一教學環節,是為課文第二段描寫百草園景物部分這個教學重點而設計的。通過帶着問題讀文(聽錄音)、討論,品句背誦明確:本段寫景的合理順序,用形象傳神的詞語來描寫百草園景物的色彩、形狀、聲音、滋味等突出百草園“無限樂趣”,使學生感受少年魯迅熱愛自然,喜歡探索,愛好自由的性格和情趣。

4.讀文表演,加深印象。百草園的春夏秋三季景色迷人,樂趣無窮。冬季比較無味,大雪卻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窮的趣味。課文中“雪地捕鳥”片斷寫得繪聲繪色,十分精彩,用詞極為準確。在屏幕上顯示捕鳥“插圖”,請學生上台來表演捕鳥的過程。通過幾名學生的不斷補充,讓學生掌握捕鳥的動作,體會用詞的準確。

5.解讀語言,體會情感。文章最後一段話是文章難點之一,通過對下面具體的語言分析,讓學生體會到“我”被迫離開百草園時的複雜情感。

(1)三個“也許是因為……”的排比句,對離開百草園的原因進行推測。(2)兩個“Ade”一詞的運用,德語中專門指兒童分別時所用。(3)“我的蟋蟀們!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一句中所運用的擬人的修辭。

6.小結拓展。理解課文內容,緊扣“樂園”寫出無限樂趣來表達中心思想;在寫作知識上,作者細緻、有序、動人的景物描寫得益於細心觀察和精心選用詞語。引導學生平時養成注意觀察的好習慣,結合課文,指導觀察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