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八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集錦七篇

來源:文書谷 1.63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數學説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八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集錦七篇

八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三角形的內角》,我將從如下方面作出説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的地位

本節課是在研究了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和學生在對 “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0 ”有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對該定理進行推理論證。它是進一步研究三角形及其它圖形的重要基礎,更是研究 多邊形問題轉化的關鍵點;此外,在它的證明中第一次引入了輔助線,而輔助線又是解決幾何問題的一種重要工具,因此本節是本章的一個重點。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是三角形的一條重要性質,有着廣泛的應用。雖然學生在國小已經知道這一結論,但沒有從理論的角度進行推理論證,因此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的證明及應用是本節課的重點。

另外,由於學生還沒有正 式學習幾何證明,而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的證明難度又較大,因此證明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突破難點的關鍵: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獲得感性認識,將實物圖形抽象轉化為幾何圖形得出所需輔助線。

二.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和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下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説明。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會用平行線的性質與平角的定義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0,能用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進行角度計算和簡單推理,並初步學會利用輔助線解決問題,體會轉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拼圖試驗、合作交流、推理論證的過程,體現在“做中學”,發展學生的合 情推理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操作、交流、探究、表述、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體會數學知識內在的聯繫與嚴謹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於提出不同見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模仿力強,喜歡動手,思維活躍,但思維往往依賴於直觀具體的形象,而學生在國小已通過量、拼、折等實驗的方法得出了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這一結論,只是沒有從理論的角度去研究它,學生現在已具備了簡單説理的能力,同時已學習了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及平角的定義,這就為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驗,討論交流、嘗試證明做好了準備。

四、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習活動應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應有利於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因此,我採用了動手操作— 觀察實驗—猜想論證的探究式教學方法,整個探究學習的過程充滿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體 現了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 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並教給學生通過動手實驗、觀察思考、抽象概括從而獲得知識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利用舊知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五.教學活動程序:(設計為六個環節:)

我結合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了“1.情景激趣 引出課題”的環節引入課題,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為探索新知識創造一個最佳的心理和認知環境。讓學生説明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此我設計了“2.自主探索 動手實驗 ”“3.討論交流 嘗試證明”以下兩個環節。 定理的掌握必須要有訓練作為依託,因此我設計了“4.應用新知 鞏固提高。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競爭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我設計了“5. ‘漁技’大比拼”這4道習題既含蓋了方程的思想又包括了整體的思想,還讓學生提前感受到了反證法的方法,有利於學生掌握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回顧使人記憶深刻,反思促人進步。在“6.暢談體會 課外延伸 ”這一環節我選擇從三個方面,讓學生進行 回顧反思和作業補充。我認為學生要從一堂課中得到收穫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通過這種方式,獲取比知 識本身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數學方法,數學能力以及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六.設計説明與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將實物拼圖與説理論證有機結合,在動手操作,合情推理的基礎上進行嚴密的推理論證,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從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以問題為載體,在探究解決問題策略的過程中學會知識、感悟方法、訓練思維、發展能力,練習的設計起點低、範圍廣、有梯度,以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樹立大數學觀 ,把課堂探究 活動延伸到課外,在課與課之間,新舊知識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搭建橋樑,為學生長遠的發展奠基。

本節課的教學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大部分學生能參與活動中,突出了重點 ,突破了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練習除注重基礎外 並進行了延伸。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美中不足的是,還有少部分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可能沒有在參與活動中去思考,收穫不大。

新課程的教學評價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對學生的如下方面作出了多元化的關注:1、關注學生探索結論、分析思路和方法的過程。2、關注學生説理的能力和水平。3、關注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以期待人人都能學有 所得,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初淺認識,希望得能到各位專家、各位老師的指導,謝謝大家!

八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分式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一章第一節“分式”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是後面分式變形、通分、約分及四則運算的理論基礎,掌握本節內容對於學好本章及以後學習方程、函數等問題具有關鍵作用。

2、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分式化簡、變形

3教材的處理

學習是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的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是由內向外的生長,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知識與經驗。本節課中,學生原有的知識是分數的基本性質,因此我首先引導學生通過分數的基本性質,這就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知識,然後引導學生通過分數的基本性質用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質。讓學生自我構建新知識。通過例題的講解,讓學生初步理解“性質”的運用,再通過不同類型的練習,使其掌握“性質”的運用. 最後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小結,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合理、更完善

二、目標分析: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的目的就是應從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使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為此,我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四個方面確定了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1)瞭解分式的基本性質

2)能靈活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分式變形

2、數學思考:通過類比分數的基本性質,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質,初步掌握類比的思想方法。

3、解決問題:通過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

4、情感態度:通過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與探索精神。

三、教法分析

1、教學方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在新課程理念下,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比獲得知識更為重要。基於本節課的特點,課堂教學採用了“問題—觀察—思考—提高”的步驟,使學生初步體驗到數學是一個充滿着觀察、思考、歸納、類比和猜測的探索過程。

2、學法指導

現代新教育理念認為,學習數學不應只是單調刻板,簡單模仿,機械背誦與操練,而應該採用設置現實問題情境,有意義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來引發學習者的興趣。,本節課採用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觀察發現,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會主動探究,主動總結,主動提高,突出學生是學習主體,他們在感知識知識的過程中無疑提高了探索、發現、實踐、總結的能力。

3、教學手段

我所採用的教學手段是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程序分析

活動1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教師提出問題,下列分數是否相等?可以進行變形的依據是什麼?需要注意的是什麼?類比分數的基本性質,你能猜想出分工有什麼性質嗎?學生思考、交流,回答問題。在活動中教師要關注:(1)學生對學過的知識是否掌握得較好;(2)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是否有深厚的興趣。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例子,引導學生回憶分數的基本性質,再用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質。這樣安排,首先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知識,為學習分式的基本性質做好鋪墊。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是在原有知識上自我生成的過程。

活動2 類比聯想,探究交流

教師提出問題:如何用語言和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質?學生獨立思考、分組討論、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用語言和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質,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是在原有知識上自我生成的過程。這樣安排,學生的知識不是從老師那裏直接複製或灌輸到頭腦中來的,而是讓學生自己去類比發現、過程讓學生自己去感受、結論讓學生自己去總結,實現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新知的目的。

活動3 例題分析 運用新知

教師提出問題進行分式變形。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然後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並指導學生的數學活動,鼓勵學生勇於探索、實踐,靈活運用分式基本性質進行分式的恆等變形。在活動中教師要關注:(1)學生能否緊扣“性質”進行分析思考;(2)學生能否逐步領會分式的恆等變形依據。(3)學生是否能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

活動4 練習鞏固 拓展訓練

教師出示問題訓練單。學生先獨立思考完成,並安排三名同學板演。教師巡視,注意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在活動中教師要關注:(1)大部分學生能否準確、熟練完成任務;(2)學生能否用數學語言表述發現的規律;(3)學生在運算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是否積極。

設計意圖:通過思考問題,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地參與到對數學問題的討論中來,勇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善於理解他人的見解,在交流中獲益。第二個問題指明瞭分式的變號法則。

活動5 小結評價 佈置作業

學生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整理知識、理順思維。在活動中教師要關注:(1)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是否理解;(2)學生能否從獲取新知的過程中領悟到其中的數學方法。

設計意圖:學生對學習情況進行反思,主要包括: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對學習活動涉及的思想方法進行反思;對解題思路、過程和語言表述進行反思;等等。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失敗的感受,積累學習經驗。對所學內容進一步系統化,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合理,更完善。

八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黃金分割》 ,所選用的教材為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四章《相似圖形》第2節的內容。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等七個方面闡述我的設計意圖。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圖形》本章是對圖形全等內容的進一步拓廣與發展。學習相似圖形,離不開線段的比和比例線段,《黃金分割》將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加深同學們對比例線段和線段的比的認識,是第一節內容的延續和拓展,因此基於本節課的地位,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2、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技能目標:(1)掌握黃金分割的定義及黃金分割點的作法;(2)會進行黃金分割的有關計算。

過程方法目標:經歷黃金分割的引入及黃金分割點作法的探究過程,掌握數形結合法在數學解題中的運用。

情感態度目標:

在現實情境中體會黃金分割的文化價值,提高學生對黃金分割價值的審美能力,培養同學們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和自信心 。

3、本課重點、難點分析:

學習重點:黃金分割的定義,並能運用。(理由:核心概念是黃金分割,黃金分割點、黃金比。圍繞核心,讓學生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對學生學習新知識是十分必要的,給學生提供思考、探索、發現、創新的最大空間,可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認知黃金分割的定義及黃金分割的運用)。

學習難點:探究線段黃金分割點的作法。(對於黃金分割的作圖,可以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因為他們所學的尺規作圖有限,不易想到,估計接受作圖時有困難,所以本節課的難點是黃金分割的作圖)。

二、學情分析:

從認知狀況來説,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線段的比,對比例性質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對於黃金分割的理解,(由於其抽象程度較高)估計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的分析,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

三、關於教法與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對黃金分割了解甚少,為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我採用的

教法是:引導發現法、直觀演示法、實驗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優化組合。

學法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設計過程中注重了“探究”、“互動”等環節,總體流程為 “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概念---自讀探知、合作探究---師生互動、探究作圖---應用與拓展—鞏固練習等環節。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問題(2分鐘)

1、欣賞多媒體圖片 ,引入課題——黃金分割

〔設計意圖〕喚醒學生對美的感受,營造一個感受美、關注美、探究美的氛圍,搭建一個自主體驗、合作探究、自主構建的認知平台。

二)自讀探知、合作探究(10分鐘)

1、這堂課從放手讓學生度量本課中的五角星點C到點A、點B的距離及AB間的距離,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計算,親自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自己發現AC/AB=BC/AC,形成初步概念,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線段比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同時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然後小組合作,觀察、測量、計算手中的正五角星(老師課前準備好的大小不等的共四類),教師引導作有關測量(測量時儘可能精確,減少誤差)。測量結果並不相等 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並閲讀課本形成概念。

同時説明在科學研究中,我們往往要做成千上萬次實驗,以獲得一個較為準確的數值。數學活動也是如此。可以藉助計算器幫計算,發現:

〔設計意圖〕“有意義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數學學習方式”。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活動經驗,為學生提供了操作、思考與交流的機會。對自讀探知的疑惑明瞭,增強合作交流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與快樂。

3、 黃金分割的定義:

在線段AB上,點C把線段AB分成兩條線段AC和BC,如果那麼稱線段AB被點C黃金分割(goldensection),點C叫做線段AB的黃金分割點,AC與AB的比叫做黃金比.其中≈0.618.

推導黃金比值。用配方法解得比值為≈0.618

〔設計意圖〕通過探索交流合作過程得出定義就比較容易,但對於八年級的學生尚未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所以黃金比只要接受事實即可,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為了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學習的空間,也為提供理論依據。突出了本課的重點---黃金分割的定義。

〔設計意圖〕為了使學生對黃金分割有一個更深的認識,通過判斷使學生了解由黃金分割可以得到什麼。並能進行有關計算,及時發現和補救教與學中的遺漏和不足。

特別提示1:一條線段有2個黃金分割點。C點靠近A端AC就是較短邊。

特別提示2:黃金比並不為黃金分割所專有,只要任兩條線段的比值滿足這一常數,就稱這兩條線段的比為黃金比。黃金比沒有單位。

特別提示3:必須滿足位置和數量兩個條件,才能判斷一個點是一條線段的黃金分割點。

靈活變形公式計算 較長:全=較短:較長(根據=≈0.618進行計算)(C是線段AB的黃金分割點,AC>AB.分別能計算較長邊、較短邊、全長、比值)。

三)師生互動 探究作法 (9分鐘)

問題探究:如何作一條線段的黃金分割點?

本節難點,突破辦法:如何作長度是的線段,是突破此題的關鍵

(1)引導學生作長度為、的線段;(2)假設AB=2,就需AC=-1;(3)理解為什麼這樣作。

如圖,已知線段AB,按照如下方法作圖:

(1)經過點B作BD⊥AB,使BD=AB.

(2)連接AD,在DA上截取DE=DB.

(3)在AB上截取AC=AE.則點C為線段AB的黃金分割點.

〔設計意圖〕問題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難點突破是基於學生能夠在數軸上作出有關的無理數,構造直角三角形算斜邊的方法可以得,引入作法是為了提起學生探索的慾望,同時進一步鞏固學生對黃金分割的認識.

活動1:請同學們仿照老師的作法畫出上圖.

活動2:探索作法的正確性.自己有困難時可以互相交流,試着證明一下以上結論.教師參與其中,共同證明,加以提示.

不失一般性(作法的正確性),設AB=2a,則 BD=DE=a

還有其他的畫法嗎?留作學生探討

〔設計意圖〕活動1鍛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進一步鞏固黃金分割點的作法.估計學生操作不規範予以矯正。活動2 通過上面給出的找黃金分割點的方法,為不同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足夠的材料。在自己的實際證明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悦,而教師在這個環節中扮演着一個合作者、參與者的角色.。

四)應用拓展(6分鐘)

1、閲讀111頁“想一想”巴台農神廟. 分組討論,讓學生充分交流,然後得出結果:

寬與長的.比是黃金比的矩形叫做黃金矩形.還有黃金三角形等(在幻燈片中簡單提及即可)

〔設計意圖〕通過巴台農神廟介紹黃金矩形,讓學生體會其文化價值,擴展學生的知識,簡單介紹黃金三角形,同時也加深學生對黃金分割的理解。

2、再次展示另一組古今圖片,介紹黃金分割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加深對本節知識,陶冶學生情操,進一步體會黃金分割的人文價值。

五)鞏固知識,隨堂練習(8分鐘) (黃金分割點的另外作法)

練習1、任意作一條線段採用如下方法也可以得到黃金分割點:如圖,設AB是已知線線段,在AB上作正方形ABCD;取AD的中點E,連接EB;延長DA至F,使EF=EB;以線段AF為邊作正方形AFGH.點H就是AB的黃金分割點.

你能説説這種作法的道理嗎?

〔設計意圖〕(1)讓學生掌握更多黃金分割的作法,拓展其思路,(2)進一步判斷某一點是否為一條線段的黃金分割點,練習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六)回顧小結(4分鐘)

現在請同學們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説説看你有什麼收穫或疑惑。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內容,獲取新知的途徑等方面進行小結,給學生一個充分發揮自己個性的機會,各抒己見,體現了課堂中學生的主體作用。

七)佈置作業(1分鐘)

作業:A類113頁:習1、2 B類 113頁習 3 C類*為媽媽策劃她應穿多高的高跟鞋合適?

〔設計意圖〕作業分層佈置,在完成達標的基礎上拓寬和加深,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和創造才能的培養。也是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表現。

五、關於板書設計

體現知識之間的聯繫,有利於知識的系統化。設計板書如下:

六、教學媒體設計:

根據本節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製作了多媒體課件,課件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情境展示。通過展示圖片讓學生直觀感知黃金分割在建築藝術生活領域的美學價值。第二部分,知識呈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點、難點,促使學生樂意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第三部分,實踐應用。目的是提高學生審美情趣,數學源於生活且服務於實踐,進一步探究美、創造美,提高課堂效率。

七、關於教學評價:

本節課既注重了對雙基的評價,又注重了對學生情感態度的評價:

1、注重對學生雙基的評價。如 設計的關於黃金分割定義的判斷題;學生對比值的計算等。

2、注重對學生觀察、動手及參與能力的評價。如欣賞各種美麗的圖片並觀察特點;動手測量並計算線段的比;探討黃金分割點的作法等。

3、選擇生活中的問題評價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如幫媽媽設計高跟鞋的高度問題。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設計理念及設計思路,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八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説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全等三角形的定義、性質,對全等三角形有了一定的瞭解,這為過渡到本節的深入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在本章內容中,佔據重要的的地位。以及為其他學科和今後的幾何學習打下基礎。

2、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對全等、對頂角、對應邊、對應角的定義,能夠熟練掌握,並達到更深一層的理解。

②能夠利用尺規畫出全等的三角形,學生具有一定的作圖能力。

③掌握並理解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中的sss和sAs。

④能夠運用sss和sAs判定定理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利用三角形全等解決一些實際問題。⑤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讀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的師生共同摸索判斷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重點難點:①掌握並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②運用定理判定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解決實際的問題和幾何題

二、教學策略(説教法)

1、教學手段: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判定定理,突破難點,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兩探究引出定理,兩個運用定理的例子,來進行教學。探究中主要用尺規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中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條件,進而得出定理。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定理。在用兩個練習鞏固知識。

2、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主體性,我採用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引導學生運用觀察、分析、概括的方法學習這部分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貫穿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鼓勵和表揚同學。

3、學情分析:(説學法)

1、八年級學生的思維已逐步從直觀的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而且具備一定的信息收集的能力。

2、學生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獲取知識,掌握方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3、學生在在討論學習中體驗學習的快樂。討論交流的友好氛圍,讓學生更有機會體驗自己與他人的想法,從而掌握知識,發展技能,獲得愉快的心理體驗。

4、教學程序:

(1)複習回顧上節課內容:

定義:能夠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重合的邊叫對應邊,重合的角叫對應角

性質:全等三角形對應邊和對應角相等

三角形全等的性質讓我們知道AB=A’B’Bc=B’c’Ac=A’c’∠A=∠A’∠B=∠B’∠c=∠c’,滿足六個條件中這一部分,能確定△ABc≌△A’B’c’,先讓學生畫出△ABD,再讓學生在畫△A’B’c’過程中明白,確定一個條件或兩個條件下不能確定兩個三角形全等,通過適當時間的引導探究得出得出,當AB=A’B’Bc=B’c’Ac=A’c’時,只能畫出一個A’B’c’滿足條件,於是得出定理:三個對應邊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簡寫成sss。

(3)得出定理,我通過講解簡單的例題,讓學生懂得定理sss定理的運用。

(4)探究2:

得出:定理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簡寫成sAs

(5)通過解決生活實例,講解三角形全等的運用。

(6)練習:在適當的時間過後給出參考答案,並進行簡單的講解。

(7)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8)我的板書:我會把複習內容和這節課的定理用紅色粉筆標明在左邊,中間板書探究和例題的內容,右邊板書練習的參考答案。

(9)佈置作業:P37,第1,3題。

八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節的教學內容是第13章第2節的第5小節,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進行了“邊角邊”、“角邊角”、“角角邊”的學習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證明既是幾何推理證明的起始部分,對學生的後續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是後面等腰三角形、四邊形與特殊四邊形的學習基礎,同時也是培養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良好素材,對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鍛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學生情況分析

在本節學習之前,學生已經經歷了一週的推理證明的訓練,所以學生的證明能力已經有所提升,解題思路也有所凝練,相對而言儲備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對於輔助線的引用練習的不是很多,因此學生還沒有什麼經驗。

三、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探索出“邊邊邊”的基本事實,並掌握其推理格式。

2、能夠應用“邊邊邊”的基本事實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重點:

掌握“邊邊邊”的基本事實。

(三)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邊邊邊”解決問題。

四、教法學法

(一)教法

在本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我採用講授、討論式、演示、互動式、體驗式、操作式、談話、練習等教學方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突出課標的四性<實踐性、趣味性、自主性、開放性>,適時啟發點撥引導,適當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熟練技能、培養學生的能力,

(二)學法

我採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學習本節課的知識、掌握方法、提高技能、形成能力;達到體驗中感悟情感、態度、價值觀;活動中歸納知識;參與中培養能力;合作中學會學習。

五、教學過程

複習引入:複習已經學過的全等三角形的三種判定方法,為新知做好鋪墊;然後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明確目標:簡潔明瞭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在開始學習之初就能夠明確目標,明確努力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定向學習:在整個自學過程中,我注意用語言引導學生,使其把握住主旨目標,充分利用教材和導學提綱完成自學。由於上一階段的學習和練習,學生儲備了一定的經驗,所以要自主完成例1應該是不成問題,而且基礎訓練的內容學生也能比較容易完成。

精講點撥:在“邊邊邊”的簡單應用的.基礎上,再稍加拓展。

鞏固訓練:在此環節中我着重加入了對輔助線的引導滲透,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拓展、提升,以確保讓尖子生吃的飽。

六、課後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調整了自己的“角色”,因為學生已經結合教材進行了自學,所以在課堂上,更應實現學生的自主,故課堂即是學生的演練場,教師就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指導,對於共性問題重點提示,引起全體同學重視,從而加深印象。正所謂問題即課題,有疑、有錯才有講解!本節課的教學,按照本人的設計非常順暢的進行下去了,學生對於我在三角形全等這一部分知識的處理方式,都能夠適應、接受,這也反映出這樣的教學方式對於學生新知識的接受還是比較適合的。教無定法,不同的知識、不同的學生,可能要採用不同教學方式,需要我們因課因人靈活選擇。

八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説的課題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國中八年級十七章第一節“反比例函數”。我將從如下步驟進行。

一、説教材

1. 內容分析:本節課是“反比例函數”的第一節課,是繼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之後,二次函數之前的又一類型函數,本節課主要通過豐富的生活事例,讓學生歸納出反比例函數的概念,並進一步體會函數是刻畫變量之間關係的數學模型,從中體會函數的模型思想。因此本節課重點是理解和領悟反比例函數的概念,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有:類比,轉化,建模。

2.學情分析:對八年級學生來説,雖然他們已經對函數,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的概念、圖象、性質以及應用有所掌握,但他們面對新的一次函數時,還可能存在一些思維障礙,如學生不能準確地找出變量之間的自變量和因變量,以及如何從事例中領悟和總結出反比例函數的概念,因此,本節課的難點是理解和領悟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人對《數學課程標準》的理解與分析,考慮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把本課的目標定為:

1.從現實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討論兩個變量之間的相依關係,加深對函數概念的理解。

2.經歷抽象反比例函數概念的過程,領會反比例函數的意義,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三、説教法

本節課從知識結構呈現的角度看,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我建立了“創設情境→建立模型→解釋知識→應用知識”的學習模式,這種模式清晰地再現了知識的生成與發展的過程,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於是,從教學內容的性質出發,我設計瞭如下的課堂結構:創設出電流、行程等情境問題讓學生髮現新知,把上述問題進行類比,導出概念,獲得新知,最後總結評價、內化新知。

四、説學法

我認為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成函數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指導學生通過類比、轉化、直觀形象的觀察與演示,親身經歷函數模型的轉化過程,為學生攻克難點創造條件,同時考慮到本課的重點是反比例函數概念的教學,也考慮到概念教學要從大量實際出發,通過事例幫助完成定義。因此,我採用了“問題式探究法”的教法,利用多媒體設置豐富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的思維由問題開始,到問題深化,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並隨着問題的深入而跳躍。

五、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發現新知

首先提出問題

問題1:小明同學用50元錢買學習用品,單價y(元)與數量x(件)之間的關係式是什麼?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

在課開頭,我認為以一個簡單的數字問題引入,目的是讓學生在很快的時間裏説出顯而易見的答案,便於增強學生學好本課的自信心,使他們能愉快地進行新知的學習。

問題2:我們知道,電流I、電阻R、電壓U之間滿足關係式U=IR,當U=220V,

(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數式表示I嗎?

(2)利用寫出的關係式完成下表。

R/Ω 20 40 60 80 100

I/A

當R越來越大時,I怎樣變化?當R越來越小呢?

(3)變量I是R的函數嗎?為什麼?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

因為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問題2是一個與物理有關的數學問題,這樣設計便於使學生把數學知識和物理知識相聯繫,增加學科的相通性,另外通過本題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在情境中體會變量之間的關係,問題2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再同桌交流,最後小組討論並彙報,此問題中的(1)(2)問題比較簡單,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但對於問題(3),老師要給適當的指導。

問題2的深化:舞台燈光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陽光燦爛的晴日變成濃雲密佈的陰天,或由黑夜變成白晝,這樣的效果是通過什麼來實現的?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

學生可以根據問題2以及學過的物理知識來解釋這個問題,這樣既增強學生學習新知的積極性,又達到了解決問題的目的。

問題3:京滬高速公路全長約為1262km,汽車沿京滬高速公路從上海駛往北京,汽車行完全程所需時間t(h)與行駛的平均速度v(km/h)之間有怎樣的關係?變量t是v的函數嗎?為什麼?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

問題3是一個行程問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同桌討論,最後列出正確的函數關係式,進一步體會函數是刻畫變量之間關係的數學模型,為形成反比例函數的概念打基礎。

(二)合作探究,獲得新知

1.出示問題

想一想,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

這個環節目的在於讓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思考、抽象、概括、補充、完善的過程,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説明他們的新發現,培養他們的歸納能力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在這期間教師就是他們的合作者、引路人,邊聽、邊問、邊指導,初步形成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2.啟發學生建構新知

反比例函數的定義:一般地,如果兩個變量x、y之間的關係可以表示成y=k/x(k為常數,k≠0)的形式,那麼稱y是x的反比例函數。

反比例函數自變量不能為0!

反比例函數的一般形式:y= k/x(k為常數,k≠0)

反比例函數的變式形式:k=yx,x=k/y(k為常數,k≠0)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

這種從不同的問題情境中抽象出相同的數學模型,再進行抽象得出概念的過程,並非教師所強加,而是學生通過自己分析走向概念,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使學生的自豪感和成功感在活動中得以提升,體現類比、轉化、建模等數學思想,把本節課推向高潮。

(三)反饋練習,應用新知

根據學生認知的差異性,我設計了基礎過關和拓展訓練兩類練習題。

1.基礎過關

(1)下列函數的表達式中,x表示自變量,那麼哪些是反比例函數?每一個反比例函數相應的k的值是多少?

①y=x/5 ②y=6x-1 ③y=-3x-2 ④xy=2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

此題較簡單,以口答的形式進行,設計的目的是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和麪向全體學生的教學,並告誡學生判斷一個函數是否是反比例函數不能單從形式上判斷,一定要嚴謹認真,同時也完成了隨堂練習1。

(2)做一做

①一個矩形的面積為20cm2,相鄰的兩條邊長分別是xcm和ycm,那麼變量y是變量x的函數嗎?是反比例函數嗎?為什麼?

②某村有耕地346.2公頃,人口數量n逐年發生變化,那麼該村人均佔有耕地面積m(公頃/人)是全村人口數n的函數嗎?是反比例函數嗎?為什麼?

③y是x的反比例函數,下表給出了x和y的一些值:

a.寫出這個反比例函數的表達式;

b.根據函數表達式完成下表。

表略。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

通過三個實際問題的解決,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2.能力拓展

(1)你能舉個反比例函數的實例嗎?與同學進行交流。

(2)y=5xm是反比例函數,求m的值。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

問題(1)是一個開放性的題,既解決了隨堂練習2,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問題(2)能助於學生抓住關鍵點,澄清易錯點(反比例函數中k≠0),並且加強了新舊知識的聯繫。

(四)歸納總結,反思提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問題?與同伴進行討論。

(如:你學到了什麼?懂得了什麼?你發現了什麼?還有什麼困惑?應注意什麼?還想知道什麼?)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通過問題式的小結,讓學生再次歸納、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彌補教學中的不足。

(五)推薦作業,分層落實

必做題:課本第134頁習題1、2題。

選做題:已知y與2x成反比例,且當x=2時,y=-1,求:

(1)y與x的函數關係式。

(2)當x=4時,y的值。

(3)當y=4時,x的值。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作業以推薦的形式進行,必做題體現了對新課標下“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能獲得必要的數學”的落實,選做題體現了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八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7

各位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一次函數》,現在給大家説一説當初我是如何跟學生一起學習這節內容的,希望各位多加指導!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給大家做一詳細介紹:

一、 説教材

(一)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4章第2節第2課時,就是課本115到116頁的內容。在許多方面與正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有着緊密聯繫,是本章中的重點。本節課安排在正比例函數的圖象與一次函數的概念之後。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一次函數圖象的畫法和一次函數的性質。它既是正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的拓展,又是今後繼續學習“用函數觀點看方程(組)與不等式”的基礎,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教學內容還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形結合”這一數學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作為一種數學模型,一次函數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極其廣泛的應用。

(二)説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的教材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理解直線y=kx+b與y=kx之間的位置關係;

2、會利用兩個合適的`點畫出一次函數的圖象;

3、掌握一次函數的性質.

數學思考:

1、通過研究圖象,經歷知識的歸納、探究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概括、推理的能力;

2、通過一次函數的圖象總結函數的性質,體驗數形結合法的應用,培養推理及抽象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

1、通過畫函數圖象並藉助圖象研究函數的性質,體驗數與形的內在聯繫,感受函數圖象的簡潔美;

2、在探究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的活動中,通過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問題,滲透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探究精神。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教學難點:由一次函數的圖象歸納得出一次函數的性質及對性質的理解。

二、説教法學法

1、教學方法

依據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讓教最大限度的服務與學。因此我選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自學體驗法——利用學生描點作圖經歷體驗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一步歸納總結。

目的: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

2、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

目的:通過圖片和材料的展示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把抽象的知識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逐步將他們的感性認識引領到理性的思考。

2、學法指導

做為一名合格的老師,不止侷限於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如何去學。本着這樣的原則,課上指導學生採用以下學習方法。

1、應用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閲讀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2、指導學生觀察圖象,分析材料。培養觀察總結能力。

三、 説教學程序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活動1:觀察:

展示學生作圖作品(書P28例2),強調列表及圖象上的點的對應關係。

課前一兩分鐘對學生上交的作圖作品進行快速篩選,進量多選出一部分,課上多肯定多表揚多鼓勵。再從中選取一兩幅優秀的作品上課為示例。

目的有四: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都具有強烈的表現自我的心理。大部分學生盼望在課上教師能展示自己的作品,這樣將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作圖會比平時更規範更準確;也可以説完成了變教師課上被動講為學生課外主動學習的過程,這樣以來學生的所獲更多,印象更深;

2、課上展示學生作品本身就是對學生完成作業情況的肯定,這又恰好給予了學生足夠的成功感和榮譽感,這便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樂意學習數學,激發了學習熱情,聽課更加專心。

3、學生經歷畫圖象進而感悟它的形狀及與正比例函數圖象的異同,為後面的發現規律作了準備。

4、令教師對學生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能更好地把握課堂。

(二)嘗試探索、體驗新知:

活動1、觀察探索:

比較兩個函數圖象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第一步;根據你的觀察結果回答問題。(書中原問題1、2、3)

目的:這樣在學生已經知道正比例函數的圖象是一條直線的基礎上,通過對應描點法來畫出了圖象,讓學生通過操作體驗感悟兩者之間的關係,問題變得直觀形象,學生們非常容易地完成平移。

第二步:在學生作出的兩條平行直線中,教師先引導學生觀察正比例函數圖象的交點情況,引用兩點法(兩點確定線);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髮現“直線y=--6x+5與座標軸交點”並思考:一次函數y=--6x+5又如何作出圖象?

目的:這樣通過啟發學生視覺見到的兩點,即與座標軸的交點{(0,b),和(-b/k,0)兩點};此交點的求法(學生易從填表中的數據發現),再反之引導學生抓住這兩點畫圖象。就此題體驗一次函數圖象的兩點確定;同時也教會了學生用兩點法畫一次函數圖象。

活動2:知識再體驗:在同一直角座標系中畫出四個K值不同的一次函數圖象,並觀察分析。

目的:進一步鞏固兩點作圖法,為探究一次函數的性質作準備。

活動3:展示“上下坡”材料,解決象限問題。(多媒體展示)

目的:讓學生觸發漫畫中“上下坡”的情景,引導思考k、b對圖象的影響——設置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同時學生對這種直觀的知識易接受,易理解,記憶深刻。從而突出了重點,攻破了難點。

活動4:師生互動(師生角色互換),提高拓展。(多媒體展出內容)

目的:通過這種師生互動角色轉換形式,不但能儘快烘起課堂氣憤,而且複習了本課的重點內容,對一次函數的性質理解的更透徹。

(三)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知識。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得到什麼啟示和收穫?談談你的感受.

目的:總結回顧學習內容,有助於學生養成整理知識的習慣;有助於學生在剛剛理解了新知識的基礎上,及時把知識系統化、條理化。

(四)作業佈置

加強“教、學”反思,進一步提高“教與學”效果。

四、説板書設計

採用瞭如下板書,要點突出,簡明清晰。

一次函數

正比例函數圖像的畫法:確定兩點為(0,0)和(1,K)一次函數選擇的兩點為:(0,k)和(-bk,0)

五、説課後小結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學方法的優勢,為學生創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來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多媒體課件支撐着整個教學過程,令學生在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上,能愉快地接受知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