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説課稿15篇

來源:文書谷 2.69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陳情表説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陳情表説課稿15篇

陳情表説課稿1

説教材

一 《陳情表》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屬於古代散文,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説,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原因如下:

1 《考試説明》中有關文言文要求: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可以説在大學聯考中佔有重要的作用。

2 古代散文源遠流長,中國堪稱世界散文大國。學習古代散文,不僅培養學生“閲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更要是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領略其藝術魅力,感悟語言美,情景美,哲理美。

二 本篇敍事,論理,始終貫穿着作者的真情實感,古人云:“讀《出師》不哭者不忠,讀《陳情》不哭者不孝”可見,本文在中國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學習本文對於我們體會散文真諦和理解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三 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 背誦全文。

2 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3 品味作者在敍述中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4 鑑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説教法

一 教法

司馬集團建立晉政權後,為鞏固政權,提出以“孝”治天下。李密從小賴祖母撫養,對其十分的孝順,李密寫此奏章,就是想陳述自己不能奉詔的原因,提出終養祖母的要求。李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在“孝”上大做文章外,還以巧妙的抒情方式來打動晉武帝。授課時要講清作者的“情”即:“不幸的家世(陳以往之情);兩難的處境(陳現在之情);不仕的原因(陳日後之情)”。同時要明白李密巧妙的表達方式即:李密在封建政權賴以鞏固和延續的最高倫理準則“忠”“孝”之下,在“孝”字下大做文章,提出“先盡孝後盡忠”的觀點,使晉武帝不得不認同。

二 學法

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知識。

説教學過程

一 導入設計

由中國封建社會“忠”“孝”切入,引入本文。

二 解題

一)本篇作者不需要過多的介紹,主要應讓學生明白李密不願為仕的政治原因,這需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

二)文體介紹

應該讓學生理解“表”這種文體,明白為什麼要些表,寫給什麼人。

三 重 難點解決過程

1)掌握一些字的讀音及意義,積累一些有生命力的'詞語,像“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2)朗讀正音 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朗讀有利於記憶,朗讀有利於理解,朗讀有利於體會文章感情。因此不光要老師範讀,學生也要讀出文章的情感。

3)使學生明白李密為何要“陳”?“陳”的內容是什麼?用什麼方式?其實也是本文的一個重點,難點。明白這個問題,文章理解可以説已經到位。

4)討論本文的語言特色

明確:以情動人;用駢文寫成

四 延伸討論“孝”

明確:1中華傳統美德。2以“孝”治天下,維護封建統治。3不利於依法治國

説板書

情 理

陳以往之情 不幸的家世 以孝治天下

陳現今之情 兩難的處境 忠孝難全

陳日後之情 不仕的原因 先盡孝後盡忠

層層深入,感人至深

陳情表説課稿2

一、説教材

《陳情表》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屬於古代散文,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説,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為大學聯考要考。要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而《陳情表》又是一篇字詞較多,以情動人的文言文。

二、説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背誦全文。

2、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3、品味作者在敍述中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4、鑑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教學的重點仍然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

三、説教法

為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落實字詞教學,體會以情動人的特點,結合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自覺性查,預習不到位,我採取的教學方法是:指導誦讀和講解為主,加以點播點撥啟發、討論領悟。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知識。

四、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蘇軾曾經説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一二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因為《出師表》學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本文以情動人這個重要特點。

2、解題,主要讓學生明白陳情表這三個字的含義就行,尤其是應該讓學生理解“表”這種文體,明白為什麼要些表,寫給什麼人。

3、作者及背景

作者李密書上有註釋,沒有必要展開講,但要提示學生要和瓦崗的李密分清。

為了更好的理解本文以情動人的特點,背景要簡單介紹一下。

4、範讀正音

為何要在範讀正音之前給學生輕聲讀課文,勾畫註釋的時間呢?因為就目前來説,我們的學生預習是很不到位的,如果直接範讀,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忙着聽音注音,而忽視節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況我檢查發現學生預習不理想時會給學生幾分鐘讓學生把註釋的音移到課文中,這樣範讀時才能提出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節奏,聽出感情。

由於課本註釋比較詳盡,也為了培養學生重視課本註釋的學習習慣,所以,在正音時我主要提示了幾個多音字的讀音,課本很清楚的沒有指出,也不知道這樣處理是否合適,還希望多聽各位前輩的意見。

5、朗讀指導

本來在正音之後,安排有個別學生分別朗讀,然後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字音、節奏、感情處理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因為沒有學生,這個環節也沒有進行。

6、學習第一段

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個任務,重點是和學生討論字詞,梳理結構簡單賞析,在此基礎上指導背誦,並進行分組朗誦比賽,一般時間充足而我又有把握的情況下我會示範背誦,爭取學生能夠當堂背。

7、課堂小結,要能夠承上啟下就行,顯得課堂的完滿。

8、作業佈置:這個講課時一緊張忘了,其實作業有兩個,一是背誦全文,二是識記字詞,下節課提問檢查。

五、説板書設計

我向來認為語文板書以簡潔為要,實用為主,平時我的板書主要分三塊,一是講課當中舉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關鍵詞,比如説今天提到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使學生記得準確而不是隻記個耳熟,我會板寫在右邊。重點字詞我板寫在左邊,中間主板就是行文思路。今天的板書安排好,上去太緊張,把字音寫在左邊,其實應該寫在副板的位置上。

沒有一節課是一無是處的,也沒有一節課是完美無缺的,每節課上完我都會認真反思,是設計上的不足,還是運行中的失誤。一個人要善於反思和正視自己的`不足,才會不斷進步,同樣,一個人更要虛心和真誠聽取大家的意見,才會進步的更快。我真誠的希望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多提意見,給我成長的機會。

謝謝大家!

1、理解本文的背景與司馬遷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確思路,認識司馬遷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其意義。

3、學習本文敍事、説理、抒情相結合的表現方法。

4、掌握更多大實詞、虛詞與句式,增強語感,提高對文言文的閲讀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本文的確思路,認識司馬遷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其意義。

2、掌握更多大實詞、虛詞與句式,增強語感,提高對文言文的閲讀能力。

教學設想

本文詞句難度較大,學生很難弄清句意,需要教師在這方面多作指導。

三教時。

教學過程和內容

第一課時

(一)背景介紹

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前學習提示1、2節,瞭解作者的寫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題和寫作特色。

(二)全文把握

未經節選的全文共分六段:

第一段:向任安説明未能及時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向任安説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賢進士”的原因。

第三段:敍述因為李陵事件下獄的經過。

第四段:寫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寫自己完成《史記》的心情。

第六段:表達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課文節選了後三段。

(三)課文分析

學習第一段

1、教師範讀第一段

2、字音

3、主要詞句

4、思路分析:這一段司馬遷重點寫了自己受刑後對生死的看法。

(1)作者先敍述自己卑微的身份。先人只是掌管一些文史星曆的記載的小官,“主上所戲弄,倡優所畜”,本來就被人看不起。現在子承父業,更是微不足道。

(2)接着寫卑策的地位帶來的結果:假如我伏法被誅的話,就好像九牛身上掉下的一根毫毛;好像一隻螻蟻一樣渺小,我的死是無足重輕的。命如螻蟻草芥,生命有什麼價值可言?

(3)引出第二個問題,人的生命價值:“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趣異也。”注意,這是作者議論的核心。生命的價值是輕是重,要靠自己來選擇!

然後,擺出士人對待羞辱與生死的態度:士人,一方面潔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當羞辱加於已身的時候,決計自殺,以死保持自己純潔的名聲。但是作者筆鋒一轉,卻列舉了古代周文王、李期、韓信、彭越、張敖、周勃、竇嬰、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將相受辱的事例,説明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是人生之常事,不足為奇。那麼,對待羞辱就一定要死節,才算保持了高尚純潔的名聲嗎?否!作者從這個角度繼續深入地論述下去。

(4)作者提出這樣的認識:人在受辱時,不一定非要為高尚純潔名聲的這種所謂“節義”而死;為了崇高的事業,他可以去死,但是也可以忍辱負重。

最後表明自己的態度:“我”深知節義的含義,也敢於為節義去死,但是我現在所以忍辱屈生,是為了完成我未竟的事業,實現我最大的理想。這才是生命的真正價值。

第二課時

學習第二段

1、教師範讀第二段

2、學生齊讀第二段

3、字音

4、詞句

5、思路分析

完成《史記》,實現了我人生的最大價值。

(1)作者進一步列舉了文王、孔子、屈原、在丘明、孫臏、呂不韋、韓非等非凡特殊的人才能夠忍辱負重,完成流傳後世的不朽之作的業績,説明他們體現了最大的人生價值。

(2)作者説他是學習先賢,當時《史記》草創未成,就遭此災,他痛惜全書沒有完成。因此,受酷刑而無愠色,遭戮笑卻能忍耐,最後終於完成了《史記》,償還了前面受辱的債。

5、熟讀並背誦本段

第三課時

(一)學習第三段

1、學生齊讀本段

2、主要詞句①且負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②雖累百世,垢彌甚耳!③重為鄉黨所戮笑④身為閨之臣,寧得自引深藏巖穴邢?

⑤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

2、再讀本段,體會作者的情感

3、思路分析

作者痛定思痛,抒發了更加難以忍受的痛苦心情,“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可見,忍辱負重,苟且屈生,要比一死了之更痛苦。司馬遷敢於選擇這條路,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氣!

文章的最後,作者陳述了自己不能為皇帝“推賢進士”的想法。

(二)總結全文

總結上述三段文字的思路,我們可以看出:司馬遷與計多高尚士人一樣,能正確對待受辱這件事,他能站在人生價值的高度,敢於正視現實,以非凡的忍耐精神,忍受住眼前的屈辱,並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鉅著《史記》,給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表現了他崇高的人生理想,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作者字字血聲聲淚,也控訴了那個社會的不公和皇權的黑暗。

(三)寫作技巧分析

提問:怎樣理解敍事、説理、抒情相結合,“理至情切”的表現方法?

[解析]1、“理至”:敍事議論條理清楚,環環緊扣,層層深入。

作者議論的基本路徑是:①受辱——引決(士人應持);②受辱——隱忍——完成偉大的事業(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③“我”(司馬遷)受辱——學習前賢,選擇隱忍——為了完成鉅著《史記》。

這説明,對待受辱,引決不是唯一的處理方法,那要從生命的價值來認識,從“義”的深層意義去理解。作者一方面説要學習前賢,有忍辱負重的精神;一方面説如果自己受辱就去死的話,則不能完成著述《史記》的任務,一個人死的窩窩囊囊,無所作為,就失去了人生的價值,也就“輕於鴻毛”了。這個道理講得清楚明白,環環緊扣,層層深入。當然,這並不是説,人不應該為“義”去死,而是從長遠的意義上理解這個“義”的含義。

2、“情切”:情感跌宕起伏,奔放而全文情感真切,有時奔放激盪,豪情滿懷;有時又迴腸蕩氣,如泣如訴。第一段寫受辱的痛苦時,説自己伏法死去,“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這抒發了他對社會不公的憤慨之情;寫自己選擇忍受侮辱時説:“僕雖怯懦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這裏表現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鬱悶之情,溢於言表。第二段寫出他為了完成偉大的鉅著《史記》,“就極刑而無愠色”,“雖萬被戮,豈有悔哉!”則又表現他豪邁激盪的情感。第三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又好像看到他悲痛欲絕,如泣如訴的表情。

從這裏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表達十分流暢自然,文章情感忽而悲切,忽而豪壯,忽而又痛不欲生。這正如後人評價這篇散文時説,它“如山之出雲,如水之奔壑,千態萬狀,變化於自然,由其氣之盛也”(清方苞)。

(四)作業

1、背誦第二段

2、完成全文翻譯

陳情表説課稿3

一、説教材

《陳情表》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屬於古代散文,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説,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為大學聯考要考。要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而《陳情表》又是一篇字詞較多,以情動人的文言文。

二、説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背誦全文。

2、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3、品味作者在敍述中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4、鑑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教學的重點仍然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

三、説教法

為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落實字詞教學,體會以情動人的特點,結合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自覺性查,預習不到位,我採取的教學方法是:指導誦讀和講解為主,加以點播點撥啟發、討論領悟。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知識。

四、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蘇軾曾經説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一二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因為《出師表》學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本文以情動人這個重要特點。

2、解題主要讓學生明白陳情表這三個字的含義就行,尤其是應該讓學生理解“表”這種文體,明白為什麼要些表,寫給什麼人。

3、作者及背景

作者李密書上有註釋,沒有必要展開講,但要提示學生要和瓦崗的李密分清。

為了更好的`理解本文以情動人的特點,背景要簡單介紹一下。

4、範讀正音

為何要在範讀正音之前給學生輕聲讀課文,勾畫註釋的時間呢?因為就目前來説,我們的學生預習是很不到位的,如果直接範讀,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忙着聽音注音,而忽視節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況我檢查發現學生預習不理想時會給學生幾分鐘讓學生把註釋的音移到課文中,這樣範讀時才能提出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節奏,聽出感情。

由於課本註釋比較詳盡,也為了培養學生重視課本註釋的學習習慣,所以,在正音時我主要提示了幾個多音字的讀音,課本很清楚的沒有指出,也不知道這樣處理是否合適,還希望多聽各位前輩的意見。

5、朗讀指導

本來在正音之後,安排有個別學生分別朗讀,然後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字音、節奏、感情處理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因為沒有學生,這個環節也沒有進行。

6、學習第一段

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個任務,重點是和學生討論字詞,梳理結構簡單賞析,在此基礎上指導背誦,並進行分組朗誦比賽,一般時間充足而我又有把握的情況下我會示範背誦,爭取學生能夠當堂背。

7、課堂小結,要能夠承上啟下就行,顯得課堂的完滿。

8、作業佈置:這個講課時一緊張忘了,其實作業有兩個,一是背誦全文,二是識記字詞,下節課提問檢查。

五、説板書設計

我向來認為語文板書以簡潔為要,實用為主,平時我的板書主要分三塊,一是講課當中舉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關鍵詞,比如説今天提到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使學生記得準確而不是隻記個耳熟,我會板寫在右邊。重點字詞我板寫在左邊,中間主板就是行文思路。今天的板書安排好,上去太緊張,把字音寫在左邊,其實應該寫在副板的位置上。

沒有一節課是一無是處的,也沒有一節課是完美無缺的,每節課上完我都會認真反思,是設計上的不足,還是運行中的失誤。一個人要善於反思和正視自己的不足,才會不斷進步,同樣,一個人更要虛心和真誠聽取大家的意見,才會進步的更快。我真誠的希望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多提意見,給我成長的機會。

陳情表説課稿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陳情表》,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説這堂課的設計:

一、説教材

《陳情表》是必修五第二單元中要求背誦的課文。本單元話題是學習古代抒情散文,旨在讓學生把握作品抒發的真摯情感。就文體而言,是文言文也是散文。按課程標準,閲讀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是高中生必須達到的目標;從散文的角度學習文學作品《陳情表》,要按課程標準“從整體上把握內容、概括要點”的要求,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侷限;引導學生感受《陳情表》感人至深的思想情感,理解孝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忠孝兩全的思想侷限,進而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培養關愛親情的思想意識。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通過誦讀、背誦,積累文言詞彙,積澱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2、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苦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道德。

教學重、難點:

1.學習重點:識辨課文中通假字,活用詞,古今異義詞,掌握重要實詞、虛詞及多義詞,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學習難點: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情動人,作者是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達到願乞終養的目的的。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來完成知識目標,第二課時完成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本節課為第二課時。

二、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情景導入。孝敬長輩,忠於朝廷,是中國古代君子立身行事的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千百年來,人們奉行於此,常以“忠則《出師表》、孝則《陳情表》”相提並論,李密的《陳情表》感動了皇帝,感動了上蒼,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以孝動人的文章——《陳情表》。

環節2:課堂檢測。課前已發下了導學案,主要檢查學生對文言字詞的掌握情況。

環節3:自由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為學生設計三個問題: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作者為什麼要向晉武帝陳情?他陳情的內容是什麼?用了什麼方式?

學生討論後發表見解,教師梳理內容並歸納為:

(1)李密“陳情”的理由是因為皇帝下詔任命他為太子洗馬,“尋蒙國恩,除臣洗馬”,而他又不想應詔就職,“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2)李密“陳情”的具體內容:

①述父喪母嫁、祖母收養、祖孫相依為命之悲慘遭遇。

②述因祖母病重,太守舉孝廉不就,刺史舉秀才不從,皇帝下詔、官府逼迫也難以應詔的兩難處境。

③述聖朝以孝治天下,而自己孤苦無依,祖母又“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祖孫“更相為命”,因此“不能廢遠”的理由。

④述祖母年事已高,“烏鳥私情,願乞終養”,祖母百年後,自己再對國家“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報效犬馬之勞的願望。

(3)李密陳情的方式是融理於情、融情於事。

作者自己的孤苦無依、和祖母相依為命、對皇帝的知遇恩情等“情”自然巧妙地融入了對皇帝的“陳”述之中,曉暢、通達、渾然一體,沒有雕琢之痕,使人感到作者時時在述事,又處處在抒情。這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

環節4:拓展探究

(1)有人説,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孝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讀罷此文,請談談你對“孝”的'感受。

(本題的目的是讓學生結合文章內容並談談自己的學有所悟,以求學生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概括能力並讓學生真誠地為親人奉上自己真誠的回報。在經濟建設迅猛發展,道德意識逐漸淡漠的今天,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學生分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後,各小組選一名代表發言,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明確:封建統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倫理,其根本的目的在於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今天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態度。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至今仍未過時。

(2)將本文與諸葛亮的《出師表》對比,看兩篇文章在“動之以情”上有什麼異同。

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總結:

古人常有“忠則《出師》,孝則《陳情》”之説,可見兩篇文章在用情方面是相似的,都是以真情來打動人,這是古代抒情散文中的典範。

不同:《出師表》這篇奏章以議論、敍事為主,字裏行間滲透了諸葛亮眷戀“先帝”知遇之恩的強烈感情。作者與劉禪兼有“君臣”與“託孤”的關係,陳述意見借“先帝”之口道出,飽含深情,字字句句發自肺腑,更容易打動劉禪。告誡語重心長,殷勤寄語,率直誠懇又不失長者、臣下身份,全文無不流露出作者忠君愛國之情。杜甫贊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陸游贊之:“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可見語言感情之深。

《陳情表》則通過陳述自己的“苦情”“親情”“忠情”來打動晉武帝,希望能夠准許自己侍奉祖母以終餘年,因此言辭委婉流暢,情文並茂,扣人心絃。晉武帝看了文章後説:“士之有名,不虛然哉。”

環節5:課堂小結

文章詳盡而委婉地敍述了李密和祖母劉氏相依為命的處境,申述暫時不能應召赴任的衷情,言辭懇切,表情達意淋漓盡致。學習本文,我們既要學習作者融情於事、真切感人的“情”,又要理解作者作為“亡國賤俘”對新朝國君陳情時的謹慎、得體、恰如其分的語言;既要讀懂李密的“孝”情,又要領悟其中的感激之“情”。

環節6:作業設計

1、背誦《陳情表》,在背誦的過程中,以求更深刻的感悟其情感。

2、語言運用練習:以“忠”和“孝”為話題寫篇隨感。通過這個作業,讓學生學會關注生活,關心身邊的人。

陳情表説課稿5

一、説教材

《陳情表》是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二專題的第一篇,屬於古代散文,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説,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為大學聯考要考。要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而《陳情表》又是一篇字詞較多,以情動人的文言文。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背誦全文,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能力目標鑑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情感目標品味作者在敍述中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教學的重點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

二、説學生

本篇課文面對的是高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他們已經具備自主學習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夠掃除字詞障礙,理清行文思路。

三、説教法與手段

為完成教學目標,遵照“自主、合作、探究”的課改理念,準備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誦讀。採用默讀、朗讀、背誦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加深以課文的理解。

2.點拔。避開詳細透徹的講解,以簡要而富有啟發性的語言或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品味。

3.以寫促讀。針對課文的重點、難點,設計合適的寫作練習。

對於學法,照應教法,我做了如下設想:

1.自主學習。學生自主疏通、反覆誦讀課文培養其自主學習和誦讀的能力。

2.分組合作,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

3.問題探究,針對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以上是對教法和學法的設想。

四、説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文言文常規學習內容,設想按以下幾個步驟引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

(一)課題導入

宋代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的一段話。(“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李密《陳情表》受人推崇。)

(二)文本研討

對課文內容的研討,分以下五個步驟進行:

1.讀準字音。

先讓學生試讀,發現問題糾正。而後聽錄音或教師範讀,然後再讀課文,做到準確無誤。

2.讀懂文意。

一般採用讓學生口譯全文的方式。要求:儘量不借助其它條件,逐句口譯,字字落實。遇到阻礙則參考課後註釋,查閲古漢語字典,對仍不能解決的地方則可參考《文言文全解》。全文完成後,簡要梳理結構,理清思路。

3.識記字詞。

先讓學生自行尋出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識點,包括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句式。因文章一般較長,可採用分組分工合作的方式,把全文分成四個部分,分別分給四組同學,然後每組同學出一名代表發言,其餘做補充,其他同學注意記錄。然後老師點評,補充。全文完成後,立刻讓學生把所標註字詞讀記一遍,接着獨立完成《學案導學》相關內容,以及時鞏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落實文言基礎知識。

4.鑑賞內容。

根據單元目標要求,本文鑑賞內容確定為兩點,一是所陳之情,一是陳情藝術。

對於所陳之情的鑑賞,設想採用讀與説結合的方式解決。讓學生選擇最能打動自己的一個段落進行有感情地誦讀,自讀兩遍,展示一遍,力爭讀出真情。然後談一談自己對該段的感受。

對於陳情藝術的鑑賞,是本文的一個難點。設想圍繞這樣一個核心問題來探討:李密最終打動了晉武帝,不僅僅因為其情真意切,還源於其高超的抒情技巧。縱觀全文,你能否看出李密運用了哪些抒情技巧?這個問題過大,對學生來説有一定難度,可以化大為小,化整為零。設想拆分為以下幾個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1)李密給晉武帝上表陳情,意在説明祖母年老,難以赴命。這樣簡單的一件事,為何不直接陳述,卻要從自己的坎坷家世説起?

(2)晉滅蜀之前,李密曾在蜀國職,也就是所謂“少仕偽朝,歷職郎署”。現在新朝建立,這本是他的一個“歷史污點”,為什麼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陳此事?

(3)李密的陳述中,不僅有情,而且有理。李密抓住了什麼“理”來陳述的?

(4)本文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通過討論,總結出本文的抒情技巧:融情於事、融情於理、以言動人。學生還可以自己的發現,老師靈活處理。

(三)遷移應用

學以致用是我們的宗旨。讓學生學習本文的抒情技巧,也來寫一篇《陳情表》。題目設計如下:

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往往埋藏着一些話語想對親人、老師或者朋友説出卻未曾表達,請你學習本文的抒情技巧也寫一篇《陳情表》,表達你的真情。

這個題目,若字數太少,則效果不佳;若字數太多,又時間有限。所以對此題的要求是:字數不限,課下完成。課堂上老師稍做引導即可。

(四)課後作業

準確熟練背誦全文。

五、説教學效果的預測

忠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精神道德嚴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對獨生子女這些“新新人類”來説,仍有現實借鑑的意義。所以我在教案設計時,緊緊結合課文內容打親情牌,巧妙滲透親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以下知識與能力:

(1)能夠熟練背誦全文,掌握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2)體會作者在敍述中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通過反覆的朗讀體會和學習討論,喚起學生的親情意識,通過反思自己過去對雙親的言行,從而以實際行動感恩父母。

陳情表説課稿6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明確文章大意,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詞語,充實文言倉庫,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2、通過反覆誦讀,體會作者在敍事中表達的至真至誠的苦情、親情、忠情。

3、激發學生孝親意識,繼承古人孝敬長輩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於層層敍事中表達的衷情,繼承古人孝敬長輩的傳統美德。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啟發法、合作探究法

【預習檢測】

1、給下列加點詞語注音:

臣以險釁( ) 憫( )臣孤弱 夙遭閔( )兇

終鮮( )兄弟  常在牀蓐( ) 猥( )以微賤

責臣逋( )慢 猶蒙衿( )育  寵命優渥( )

豈敢盤桓( ) 有所希冀( ) 日薄( )西山

除臣洗( )馬 逮( )奉聖朝  過蒙拔擢( )

門衰祚( )薄 更( )相為命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 常在牀蓐( )

零丁孤苦( ) 四十有四( )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有一位蜀漢舊臣,幼年父親早死,母親改嫁,和祖母相依為命。蜀國滅亡後,新帝晉武帝多次徵召他為官,可這時祖母已是96歲高齡,疾病纏身,生活不能自理,如果赴朝為官他就沒有辦法孝敬祖母,同學們你們説他該怎麼辦?他寫了一篇表文婉言辭謝,據説晉武帝看了他的奏表後很受感動,特賞賜給他奴婢兩人,並命郡縣按時給其祖母供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表文。

(二)預習檢查,解讀文題

1、檢查預習

小組自查,抽查部分學生,讓他們介紹作者、寫作背景以及文章體例,解釋“夙、兇、薄、息、尋、除、拔”等字的意義。

2、提問解題:本文是誰在陳情?向誰陳情?為何陳情?

小組搶答陳述

李密( 224 - 287),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於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徵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徵。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三)初讀感知,明確內容

1、自讀課文,説説四段文字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教師總結:第一段 孤苦無依母孫相扶(身世悽苦,祖母撫養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盡孝責無旁貸。)

第二段 朝廷恩遇進退兩難(進,無以報答祖母養育之恩;退 ,不能回報朝廷知遇之情。)

第三段感激君恩 感念母恩(感激朝廷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撫養之情。)

第四段先孝後忠忠孝兩全(願乞終養,報答祖母養育之情;保卒餘年,盡節陛下知遇之恩。)

(四)誦讀文本,體會情感

1、教師範讀。

學生談感受,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婉轉悽切、真摯動人。

幻燈展示誦讀提示:悲的感情“氣沉聲緩”

急的感情“氣短聲促”

重點指導以下句子: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2、小組朗讀

以小組為單位互讀互評,揣摩情感,感受節奏、重讀、語氣的運用,最後推選一名同學進行誦讀PK

3、誦讀PK

每組派一名同學選讀文本,評選最佳誦讀選手。

4、反覆誦讀,體會作者在文章中陳了什麼情?

教師補充:李密原是蜀漢的舊臣,故國滅亡才三四年,難免有傷感之情,又因為司馬氏陰險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難免有戒心,所以李密均以侍奉祖母為由,均辭命不從。在封建社會裏,違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更何況是一個“至微至陋”的蜀漢降臣。

學生的回答可以不拘泥於孝情和忠情,可談孤苦之情、感恩之情、兩難之情、恐懼之情,對舊朝的忠心,對司馬氏政權的戒心,等等。

5、集體有感情地誦讀全文,結束文本學習。

(五)拓展延伸,抒寫孝情

過渡:李密至孝,與祖母相依為命。文中所寫皆是真情實意。為了喚取晉武帝的同情心,作者不是直陳其事,而是悽切婉轉地表明心意,層層陳情,同學們認為哪種情感最為重要。圍繞着“忠”“孝”二字反覆陳述自己家庭不幸,與祖母相依為命的苦況親情,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哀哀衷情。

播放組圖,配音解説。

2、請以“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説”為題寫一段話。

(六)作業

1、整理課文中的成語。

2、反覆誦讀,揣摩文章的語言藝術。

【小結】

《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它陳孝情情真意切。十七八歲的年紀始終關注的永遠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愛情,最易忽略的卻常常是親情、孝情。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板書設計】

(先盡忠,後盡孝)

陳情表説課稿7

一、説教材

《陳情表》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屬於古代散文,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説,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而《陳情表》又是一篇字詞較多,以情動人的文言文,要在讀懂文字的基礎上來鑑賞這篇散文的內容及其語言特色。學習時要注重誦讀,在誦讀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遣詞造句的妙處。

二、説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 、知識目標:

(1)通過誦讀、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彙,掌握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2)把握文章結構,理清文章思路。

2、能力目標:

(1)積澱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2)品味作者在敍述中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 鑑賞本文直抒真情,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3、德育目標: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苦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美德。

4、教學的重點:重要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的理解和掌握。

5、教學難點: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是如何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

三、説教法

為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落實字詞教學,體會以情動人的特點,可採取的教學方法是:指導誦讀和講解為主,加以點播點撥啟發、討論領悟。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知識。

四、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蘇軾曾經説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一二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因為《出師表》學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本文以情動人這個重要特點。

2、解題:主要讓學生明白陳情表這三個字的含義就行,尤其是應該讓學生理解“表”這種文體,明白為什麼要些表,寫給什麼人。

3、作者及背景:作者李密書上有註釋,沒有必要展開講,但要提示學生要和瓦崗的李密分清。(為了更好的理解本文以情動人的特點,背景要簡單介紹一下)。

4、範讀正音

為何要在範讀正音之前給學生輕聲讀課文,勾畫註釋的時間呢?因為就目前來説,我們的學生預習是很不到位的,如果直接範讀,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忙着聽音注音,而忽視節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況我檢查發現學生預習不理想時會給學生幾分鐘讓學生把註釋的音移到課文中,這樣範讀時才能提出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節奏,聽出感情。

由於課本註釋比較詳盡,也為了培養學生重視課本註釋的學習習慣,所以,在正音時我主要提示了幾個多音字的讀音,課本很清楚的沒有指出,也不知道這樣處理是否合適,還希望多聽各位前輩的意見。

5、朗讀指導

本來在正音之後,安排有個別學生分別朗讀,然後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字音、節奏、感情處理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因為沒有學生,這個環節也沒有進行。

6、學習第一段

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個任務,重點是和學生討論字詞,梳理結構簡單賞析,在此基礎上指導背誦,並進行分組朗誦比賽,一般時間充足而我又有把握的情況下我會示範背誦,爭取學生能夠當堂背。

7、課堂小結,要能夠承上啟下就行,顯得課堂的完滿。

8、作業佈置:這個講課時一緊張忘了,其實作業有兩個,一是背誦全文,二是識記字詞,下節課提問檢查。

五、説板書設計

我向來認為語文板書以簡潔為要,實用為主,平時我的板書主要分三塊,一是講課當中舉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關鍵詞,比如説今天提到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使學生記得準確而不是隻記個耳熟,我會板寫在右邊。重點字詞我板寫在左邊,中間主板就是行文思路。今天的板書安排好,上去太緊張,把字音寫在左邊,其實應該寫在副板的位置上。

陳情表説課稿8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26號,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陳情表》。我説課的內容分為五部分:

一、説教材

《陳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自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於中國古代散文。單元教學目標是通過誦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鑑賞文章的語言特色。

二、説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新教材在文言教學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 根據教學大綱,分析本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熟讀並背誦課文,積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

2、品味作者在敍述中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鑑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教學的重點仍然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

三、説教法

主要指導學生用“四讀法”(速讀、誦讀、品讀、研讀)並結合適度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四、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蘇軾曾經説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們共同體會《陳情表》中的“孝”

陳情表 (板書)

2、解釋題目所涉及內容並引出作者和寫作背景

陳:陳述。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徵,提問:

(1)是誰陳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晉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於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徵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徵。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麼情?

李密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陳情?

此處可結合學生具體情況而定,主要目的引導學生從課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陳什麼情、如何陳情。引入課文內容

4、範讀正音

在範讀正音之前給學生輕聲讀課文,勾畫註釋的時間。如果直接範讀,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忙着聽音注音,而忽視節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況我會給學生幾分鐘讓學生把註釋的音移到課文中,這樣範讀時才能提出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節奏,聽出感情。

5、朗讀指導

本來在正音之後,安排有個別學生分別朗讀,然後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字音、節奏、感情處理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

6、學習過程

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個任務,重點是和學生討論字詞(強調字音),梳理結構簡單賞析(板書內容)。二是在此基礎上指導背誦,並進行分組朗誦比賽。三是鞏固詞句、通假字、文言實詞。

7、課堂小結:

《陳情表》這篇文章,它的動人之處也就在於李密將孝道表達地情真意切。從小撫養自己的祖母已到風燭殘年,“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正需要自己養老送終;李密再三強調:“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忠孝兩全的解決辦法,還作了“生當隕首,死當給草”的保證,晉武帝終於被李密的苦情、親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動了。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我們同學能將這一美德發揚光大,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8、作業佈置:

鞏固本文所學內容。

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五、説板書設計

晉武帝(司馬炎)

陳情表↑

李密

一、“陳侍湯藥,未曾廢離” 難離之情

二、“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為難之情

三、“更相為命,不敢廢遠” 相依之情

四、“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忠愛之情

平時我的板書主要分三塊,一是講課當中舉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關鍵詞,比如説今天提到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會板寫在右邊。重點字詞我板寫在左邊,中間主板就是行文思路。

每節課上完我都會認真反思,是設計上的不足,還是教學中的失誤。一個人要善於反思和正視自己的不足,才會不斷進步,希望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多提意見,給我成長的機會。

謝謝大家!

陳情表説課稿9

一、説教材《陳情表》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屬於古代散文,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説,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為大學聯考要考。要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而《陳情表》又是一篇字詞較多,以情動人的文言文。

二、説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 背誦全文。2 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3 品味作者在敍述中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4 鑑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教學的重點仍然是實詞虛詞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

三、説教法為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落實字詞教學,體會以情動人的特點,結合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自覺性查,預習不到位,我採取的教學方法是:指導誦讀和講解為主,加以點播點撥啟發、討論領悟。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知識。

四、説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蘇軾曾經説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一二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因為《出師表》學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本文以情動人這個重要特點。

2、解題主要讓學生明白陳情表這三個字的含義就行,尤其是應該讓學生理解“表”這種文體,明白為什麼要些表,寫給什麼人。

3、作者及背景作者李密書上有註釋,沒有必要展開講,但要提示學生要和瓦崗的李密分清。為了更好的理解本文以情動人的特點,背景要簡單介紹一下。

4、範讀正音為何要在範讀正音之前給學生輕聲讀課文,勾畫註釋的時間呢?因為就目前來説,我們的`學生預習是很不到位的,如果直接範讀,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忙着聽音注音,而忽視節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況我檢查發現學生預習不理想時會給學生幾分鐘讓學生把註釋的音移到課文中,這樣範讀時才能提出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節奏,聽出感情。

由於課本註釋比較詳盡,也為了培養學生重視課本註釋的學習習慣,所以,在正音時我主要提示了幾個多音字的讀音,課本很清楚的沒有指出,也不知道這樣處理是否合適,還希望多聽各位前輩的意見。

5、朗讀指導本來在正音之後,安排有個別學生分別朗讀,然後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字音、節奏、感情處理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因為沒有學生,這個環節也沒有進行。

6、學習第一段 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個任務,重點是和學生討論字詞,梳理結構簡單賞析,在此基礎上指導背誦,並進行分組朗誦比賽,一般時間充足而我又有把握的情況下我會示範背誦,爭取學生能夠當堂背。

7、課堂小結,要能夠承上啟下就行,顯得課堂的完滿。8、作業佈置:這個講課時一緊張忘了,其實作業有兩個,一是背誦全文,二是識記字詞,下節課提問檢查。

五、説板書設計我向來認為語文板書以簡潔為要,實用為主,平時我的板書主要分三塊,一是講課當中舉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關鍵詞,比如説今天提到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使學生記得準確而不是隻記個耳熟,我會板寫在右邊。重點字詞我板寫在左邊,中間主板就是行文思路。今天的板書安排好,上去太緊張,把字音寫在左邊,其實應該寫在副板的位置上沒有一節課是一無是處的,也沒有一節課是完美無缺的,每節課上完我都會認真反思,是設計上的不足,還是運行中的失誤。一個人要善於反思和正視自己的不足,才會不斷進步,同樣,一個人更要虛心和真誠聽取大家的意見,才會進步的更快。我真誠的希望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多提意見,給我成長的機會。8、

陳情表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陳情表》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屬於古代散文,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説,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為大學聯考要考。要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而《陳情表》又是一篇字詞較多,以情動人的文言文。

二、説教學

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背誦全文。

2、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3、品味作者在敍述中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4、鑑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教學的重點仍然是實詞虛詞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

三、説教法

為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落實字詞教學,體會以情動人的特點,結合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自覺性查,預習不到位,我採取的教學方法是:指導誦讀和講解為主,加以點播點撥啟發、討論領悟。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知識。

四、説教學

過程

1、導入新課,蘇軾曾經説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一二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因為《出師表》學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本文以情動人這個重要特點。

2、解題主要讓學生明白陳情表這三個字的含義就行,尤其是應該讓學生理解“表”這種文體,明白為什麼要些表,寫給什麼人。

3、作者及背景作者李密書上有註釋,沒有必要展開講,但要提示學生要和瓦崗的李密分清。為了更好的理解本文以情動人的特點,背景要簡單介紹一下。

4、範讀正音為何要在範讀正音之前給學生輕聲讀課文,勾畫註釋的時間呢?因為就目前來説,我們的學生預習是很不到位的,如果直接範讀,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忙着聽音注音,而忽視節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況我檢查發現學生預習不理想時會給學生幾分鐘讓學生把註釋的音移到課文中,這樣範讀時才能提出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節奏,聽出感情。

由於課本註釋比較詳盡,也為了培養學生重視課本註釋的學習習慣,所以,在正音時我主要提示了幾個多音字的讀音,課本很清楚的沒有指出,也不知道這樣處理是否合適,還希望多聽各位前輩的意見。

5、朗讀指導本來在正音之後,安排有個別學生分別朗讀,然後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字音、節奏、感情處理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因為沒有學生,這個環節也沒有進行。

6、學習第一段

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個任務,重點是和學生討論字詞,梳理結構簡單賞析,在此基礎上指導背誦,並進行分組朗誦比賽,一般時間充足而我又有把握的情況下我會示範背誦,爭取學生能夠當堂背。

7、課堂小結,要能夠承上啟下就行,顯得課堂的完滿。

8、作業佈置:這個講課時一緊張忘了,其實作業有兩個,一是背誦全文,二是識記字詞,下節課提問檢查。

五、説板書設計

我向來認為語文板書以簡潔為要,實用為主,平時我的板書主要分三塊,一是講課當中舉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關鍵詞,比如説今天提到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使學生記得準確而不是隻記個耳熟,我會板寫在右邊。重點字詞我板寫在左邊,中間主板就是行文思路。今天的板書安排好,上去太緊張,把字音寫在左邊,其實應該寫在副板的位置上沒有一節課是一無是處的,也沒有一節課是完美無缺的,每節課上完我都會認真反思,是設計上的不足,還是運行中的失誤。一個人要善於反思和正視自己的不足,才會不斷進步,同樣,一個人更要虛心和真誠聽取大家的意見,才會進步的更快。我真誠的希望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多提意見,給我成長的機會。

陳情表説課稿11

各位老師,下午好。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陳情表》。

首先,我們來進行教材分析。

説教材:

《陳情表》是高中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屬於古代抒情散文。由晉初散文家李密寫成。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説,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中語文新課標文言文閲讀要求:"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本文在中國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蘇軾曾説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可見,學習本文對於我們體會散文真諦和理解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三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誦讀、背誦,積累文言詞彙,積澱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的語言藝術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苦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道德。

兩個教學重、難點:

1.學習重點:識辨課文中通假字,活用詞,古今異義詞,掌握重要實詞、虛詞及多義詞,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學習難點: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情動人,作者是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達到願乞終養的目的的。

其次,我們究竟應該怎樣來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呢?下面説一下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

1、範例、結合引導探索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3、採用類比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自主學習,從而體驗到獨立獲取知識的喜悦感。

學法:

1.高二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礎,引導學生利用自主學習法與合作學習法。

2.立足文本,從具體信息到抽象情感,以孝行故事作誘導,引導學生利用探究法,多思考,多感受。

最後,來説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本節課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所需教具是教師機---學生機、投影儀、黑板等。

我將本課分為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用約5分鐘時間進行導入部分,主要是複習和引入新課。

給學生講述孝行故事(成語、俗語、典故)引入:"24孝故事""百行孝為先""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用以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營造學習氛圍。

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作者以及寫作背景的介紹,為理解文章作鋪墊。作者:李密,晉初散文家。寫作背景:晉朝剛剛建立,李密對蜀漢念念於懷,目前的朝廷內部矛盾重重,晉武帝為人陰險多疑。李密不得不暫存觀望之心。藉以祖母生病要人照顧為由,陳孝情,陳忠情,讓晉武帝答應他的請求。

第二部分,用5分鐘時間帶領學生朗讀新課,主要是感知整體文章。

安排學生用五分鐘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自創情景,與文本言語碰撞、交流過程中,以達到加深對課文理解和縮短與作者心靈的差距的效果。

第三部分,用20分鐘理解文章具體內容,探討重難點。

通過兩個問題(為何"陳"?"陳"什麼?)的設計,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並且,深入探討文章的重難點,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情動人,因此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達到願乞終養的目的是學習重難點。

第四部分,與學生探討寫作技巧和特色,主要用於後續的學習和寫作。

好的構思,還要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的文章才有活力。指導學生從文本中找出自己認為好的語句進行賞析,説説這些語句有什麼特點,好在哪裏?還有那些語句最能流露作者感情的,請找出來體會一下。該環節主要培養學生對語句的篩選、概括、整合的能力。以及學習李密動之以情,又曉之以理,寓情於理的寫作技巧和特色,運用到自己的日常寫作和學習中來,達到作者與讀者情感共鳴的良好效果。

最後,用約8分鐘的時間進行尾聲部分,主要是總結課文,佈置作業。

通過兩個拓展性的問題,用以總結課文本文構思縝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1)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覆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麼?  (2)討論:晉武帝為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説。)

作業佈置: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臣以險釁(xìn) ,夙(sù)遭閔(mǐn)兇,外無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寵命優渥(wò),責臣逋(bū)慢,煢煢(qióng)孑立,五尺之僮(tóng)。

2背誦全篇文章。(在理解的基礎上及時背誦,提高記憶效率)

3熟讀全文,理解文意。(加強課後的複習和課前的預習,提高課堂效率,紮實文言知識)

第六部分,用2分鐘用於教學反思。

通過問題的討論,學生明確的本文既動之以情,又曉之以理,寓情於理的特點;也感受到了文章情理交融,真切感人的藝術效果。這一點,上得較成功。

但感到遺憾的是分析得不夠具體。

陳情表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陳情表》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請求批准他不去做官的表章。本單元四篇文章都是情酣意濃的千古抒情妙文,魯迅先生説過:“能憎能愛才能文。”文章不是無情物,劉勰也説:“情為文之經。”只有注入感情,文章才能得以流傳。同樣,讀至情之文也需要感情的投入,用心與作者交流,才能有更大的收穫,才能感受到優秀作品帶給人們的震魂攝魄的力量,引發人們跨越時空去思考人生與社會。《陳情表》亦如此。

二、説學情

文言文的教學常常被師生們視為畏途,主要是教學效果很難呈現出來。其實,縱觀學生的情況,可以看出學生心理上主要存在四道障礙:1.字面上,文言字詞的理解是一道障礙;2.誦讀上,章法與句法是一道障礙,這其中也包含了對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方面的障礙;3.內容上,古今文化的一些差異也帶來了一定的理解障礙,比如對文中一些歷史典故的理解等;4.鑑賞方面,對於文言課文中傳遞出來的思想性無法把握,不能對文章做更深廣義上的解讀。不過,前三道障礙通常可以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相對容易解決,最後一道障礙則需要老師適當的引導,師生配合解決。

鑑於以上對教材及學情的分析,結合《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中學生能閲讀淺易文言文這一原則,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文言實詞與文言虛詞及常見的古漢語句式。

採用多種方法反覆誦讀,通過發揮學生自主性作用,幫助學生體悟主旨,掌握課文結構及文章章法句法。

引導學生體會當時李密地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中華傳統美德。

三、説教學方法

主要指導學生用“四讀法”(速讀、誦讀、品讀、研讀)並結合適度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用幻燈片打出以下內容:①“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

②“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

問學生中有沒有人知道這是評價哪一篇文章的,最後明確是《陳情表》,接着介紹蘇軾所言:讀《出師表》不墮淚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墮淚者必不孝。之後,出示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此內容導入,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好奇心,好奇心也會成為學習知識的一種內在動力。)

2.解題

結合課文註釋,認識“表”這種文體。

(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閲讀古代散文,要“知人論世”,聯繫作者的相關情況和時代背景,只有瞭解作者的生活經歷和當時的處境,才能感受他們偉岸的人格,才能理解他們複雜的思想感情。)

(三)速讀課文

速讀要求:1.用筆標記出讀不準的字音。

2.儘可能地理出文章的結構思路,大致弄清文章所寫的內容。

(這一過程看似粗略,其實正是從古人所言“讀書不求甚解”這一方法出發,主要目的是要學生整體感知文意,避免學生一接觸文本就着眼於局部,“肢解”了文章。)

(四)誦讀課文

為喚起晉武帝的憐憫之心,作者圍繞“情”“孝”二字,悽切婉轉的表明心意,反覆陳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為命的苦況親情,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衷情,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誦讀時,要求:

注意文章層次,做到情發於心地誦讀。

本文以四字句為主的同時,又雜以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構成了駢散結合的句式特點,誦讀時要讀出節奏感。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正音,並比較此前自己的閲讀處理與錄音有何異同。

(誦讀,是文言文教學的必經之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覆誦讀,逐漸培養語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古代散文的語言風格多樣,有沉鬱頓挫,有高亢鏗鏘,有緩慢迂迴,有急促奔放……只有在反覆誦讀中才能更好地領會這些特點。)

(五)品讀課文

藉助註釋,積累詞義,疏通課文。

從文中找出後世常引用的文句,加以體味,並嘗試寫一段話,陳述自己的某種無奈之情。(課後練習三)

輕聲朗讀課文,把自己認為好的語句勾畫出來,並説説它們有什麼特點。

(葉聖陶先生在《文藝作品的'鑑賞》中談到閲讀教學時説:“文字是一道橋樑,這邊的橋堍站着讀者,那邊的橋堍站着作者。通過這道橋樑,讀者才會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並且瞭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切合”。可見,好的構思,還要用恰當的語言來表達,才能發揮文章感人的力量。鑑於此,對於文章語言的賞析應該是非常必要的。)

(六)研讀課文

讓學生思考:中國古代統治者注重以孝治國,忠孝兩全往往被看作一種傳統美德,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此題沒有標準答案,意在讓學生討論一下對“孝”的看法,只要學生適當聯繫實際,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

(這是一個探究性的題目,在越來越重視對學生能力培養的今天,我在教學中設計這一環節,也是本着新大綱中要求的“要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重視語文應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來設計的。探究的終極指向也是要學生聯繫當前社會實際,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實際體驗。當然,思維起於文本也要歸於文本,所以這樣的拓展延伸也是必須緊密聯繫文本的。)

(七)總結

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説:“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事情,對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機下,以適當的方式發生的感情,才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李密正是抓住了幾個“適當”,既表達了對晉武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終養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最終才深深地打動了晉武帝。

(八)佈置作業

鞏固本文所學內容。

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陳情表説課稿1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26號,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陳情表》。我説課的內容分為五部分:

一、説教材

《陳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自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於中國古代散文。單元教學目標是通過誦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鑑賞文章的語言特色。

二、説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新教材在文言教學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 根據教學大綱,分析本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熟讀並背誦課文,積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

2、品味作者在敍述中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鑑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教學的重點仍然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

三、説教法

主要指導學生用"四讀法"(速讀、誦讀、品讀、研讀)並結合適度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四、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蘇軾曾經説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們共同體會《陳情表》中的"孝"

陳情表 (板書)

2、解釋題目所涉及內容並引出作者和寫作背景

陳:陳述。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徵,提問:

(1)是誰陳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晉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於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徵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徵。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麼情?

李密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陳情?

此處可結合學生具體情況而定,主要目的引導學生從課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陳什麼情、如何陳情。引入課文內容

4、範讀正音

在範讀正音之前給學生輕聲讀課文,勾畫註釋的時間。如果直接範讀,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忙着聽音注音,而忽視節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況我會給學生幾分鐘讓學生把註釋的音移到課文中,這樣範讀時才能提出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節奏,聽出感情。

5、朗讀指導

本來在正音之後,安排有個別學生分別朗讀,然後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字音、節奏、感情處理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

6、學習過程

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個任務,重點是和學生討論字詞(強調字音),梳理結構簡單賞析(板書內容)。二是在此基礎上指導背誦,並進行分組朗誦比賽。三是鞏固詞句、通假字、文言實詞。

7、課堂小結:

《陳情表》這篇文章,它的動人之處也就在於李密將孝道表達地情真意切。從小撫養自己的'祖母已到風燭殘年,"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正需要自己養老送終;李密再三強調:"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忠孝兩全的解決辦法,還作了"生當隕首,死當給草"的保證,晉武帝終於被李密的苦情、親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動了。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我們同學能將這一美德發揚光大,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8、作業佈置:

鞏固本文所學內容。

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五、説板書設計

陳情表説課稿14

一、説教材:

新修訂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課程中要落實核心素養,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具體的內容,將核心素養滲透到各個環節中。

《陳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的最後一課。本單元學習的是古代的抒情散文。前面學的三篇分別是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王勃的《滕王閣序》、莊子的《逍遙遊》,這三篇都是作者有感而發,借人、事、景、物抒發自己的情懷,而《陳情表》是晉朝的社會名士李密向晉朝的新任皇帝司馬炎抒發自己因祖母生命垂危而不能就職的先盡孝後盡忠的情懷,抒情的對象是皇帝,措辭上就要更加委婉含蓄。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學習文言文首先要過語言關,積累文言知識,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再深入一層,把握文中抒發的情感及抒情的方式。

本文用三課時來學習,第一、二課時熟讀課文,積累文言基礎知識,疏通文意,指導學生背誦,第三課時小結全文,分析文中藴含的多種情感,領會精彩的論辯藝術,賞析寫作手法。本教學設計是第三課時的。

我們學校是一所農村的普通中學,大多數學生學習習慣比較差,學習意識淡漠。教學中,不能急於求成,不能要求過高,要低起點小步子。這是本單元的最後一課,學生有了前面所學知識的積累,加上老師的指導點撥,可以完成教學任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分析理解文中藴含的多種情感。

2、領會本文精彩的論辯藝術。

2、賞析本文陳情於事、寓理於事的構思藝術

過程與方法:

疏通文意,分析理解作者的複雜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作者對祖母至真至誠的孝心,並轉化為自己的一種情懷

教學重點:

分析理解作者的孝情和忠情,學習作者的孝心

教學難點:

領會作者從感化入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示人以弱的論辯藝術

二、説教法: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與備課組老師多次討論修訂而成。

1、講解法:對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老師要作必 要的講解,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

2、點撥法:學生在思維過程中遇到障礙的地方,老師要引導學生結合文本,撥開雲霧,深入領會文章的內涵。

3、探究法:對於文中的難點,讓學生討論探究,在思維的碰撞中擦出火花,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説學法:

1、自主學習法:本文是本單元最後一篇文章,前面的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生按老師的要求自主學習,對問題形成自己初步的觀點,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討論探究法:新課標要求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把難點下放給學生,讓學生討論,積極參與,在思維的碰撞中有所收穫。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自古忠孝難兩全。晉朝的社會名流李密很小的時候父死母嫁,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祖孫兩人相依為命。可李密遭遇到了一件煩心事,一方面是官府催促他就任太子洗馬一職,一方面是九十六歲高齡的祖母劉氏危在旦夕。辭官就是不忠,就職就是不孝。在忠與孝之間該如何抉擇?我們在文章中去尋找答案吧。

以李密遇到的兩難問題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二)檢查語句翻譯:

活動一:檢查翻譯:

1、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譯:既沒有叔叔伯伯,也沒有弟弟哥哥,家門衰微,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兒子。

2、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譯:我出身卑微身份低賤,擔任侍奉太子一職,不是我犧牲生命就可以報答的。

3、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譯:如今我是亡了國的低賤的俘虜,卑微到了極點,受到過分地提拔,恩命優厚,怎敢猶豫不決,另有企圖呢。

4、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譯:我希望懷着烏鴉反哺般的私情,乞求奉養祖母到終年。

5、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譯:我沒有祖母,就後不到今天;祖母沒有我,就無法頤養天年。我們祖孫兩人,相依為命,正因為這種特殊的感情我不能停止奉養祖母而遠離。

通過檢測,瞭解學生翻譯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幫助學生精準翻譯文言語句。

(三)整體感知,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

活動二:本文是臣子李密呈給晉武帝司馬炎的'傾訴衷情的一篇表文,又是一篇抒情散文。李密寫這篇表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文中到底傾訴了哪些衷情呢?

明確:

陳情目的:盡孝,侍奉祖母,不去做官

傾訴衷情:

苦情:父死母嫁,孤苦多病,內外無人,相依為命

兩難之情:進退兩難,就職與祖母供養無主矛盾

孝情:以孝治國 供養祖母

忠情:忠誠 兩全辦法:先孝後忠

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作者所陳的情是本文的重點,指導學生疏通文意,理解所有的情中孝情和忠情是關鍵,為下文的分析做好鋪墊。

(四)合作探究,研討論辯藝術

理解本文精彩的論辯藝術是本文的一個難點,通過討論探究,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降低難度,也是重視學生個性化閲讀體驗的一種方式。

活動三:晉武帝讀完奏章後,彷彿看到李密泣涕零落地站在自己面前,便喟然長歎:“密不空有名者也!”並“嘉其誠款,賜奴婢兩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特批了他的請求。那麼,李密是怎樣通過“陳情表”説服晉武帝讓自己為祖母盡孝的?

明確:(1)動之以情:孝情、忠情

(2)曉之以理:法理:以孝治天下

事理:理性節制,先孝後忠

(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孝治國,李密身體力行,符合時代的主旋律

(4)示弱法:李密敢在強大的晉武帝面前坦露自己的家庭悲苦,坦露自己的一片忠誠之心,卑己敬人,把自己弱的一面展示出來,以此博得別人的同情與理解,達到終養祖母的目的。

(五)拓展延伸:

本文李密説話的方式值得我們深思,在今天的社會我們怎樣交際呢?學以致用,探討交流的方式方法,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四:本文語言極其委婉謙恭,比如“慈父見背”“猥以微賤”“犬馬怖懼”等等。有人認為在個性張揚的今天,這種説話的方式太過保守是不可取的,你認為呢?

明確:李密陳情的對象是晉武帝這樣一個很特殊的人物,他採用這樣的語言方式博得晉武帝的同情,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這樣説話,對人格沒有任何的損害。生活在今天的我們,要清楚交際的目的,為達到這個目的,只有不損害人格、國格,採用一些委婉的説法,外圓內方,既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六)作業佈置:

1、背誦全文。

2、孝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今天的我們怎樣做算是盡到了孝心?當忠孝二者衝突時,你會怎麼做?

通過背誦,加深印象,深入體會文章的魅力。

學習本文,學生零距離觸摸到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一的“孝”道,設置情景,讓學生身體力行,讓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植於學生心中,傳承併發揚,很好地落實了新課標提出的關於“文化傳承與理解”的目標。

(七)課堂小結:

自古忠孝難兩全。李密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完美地解決了了這一問題,跨越千年的時空,成為千古傳頌的經典。百善孝為先。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作為華夏子孫,要傳承併發揚這種孝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爭做尊老愛幼的典範。

小結再次強調孝道,突出了主題。

五、説板書設計:

陳情表 李密

人:李密(臣)晉武帝(君)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事:供養祖母,辭不就職 以情動人,以理服人

情:孝情---忠情 辯 示弱法

理:以孝治國,先孝後忠 語言委婉

板書突出了主題,體現了本文的重難點,對學生理解本文有指導意義。

六、説教學評價

本節教學設計在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引下,以“孝”貫穿始終,結構完整,重點突出,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將語文課的核心素養滲透到教學中,比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的目標。在研討論辯藝術這一環節,學生預習不充分,認識有限,氣氛不夠熱烈,還需要老師的啟發引導。教學中,作為教師自己在評價方面總覺得不盡如人意,還需在以後的教學中改進。

陳情表説課稿15

高中語文必修五隻安排了一個文言文單元,《陳情表》是其中的一篇講讀課。高中階段大綱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而本單元的四篇文言文是文學性較強的古代散文,因此教學的重點不在詞句的理解上,而應在培養初步鑑賞古代散文的能力上。

據此,確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為:

1.基礎知識目標:反覆誦讀課文,豐富文言語感;理解“夙、兇、薄、息、尋、除、聽、卒”等等文言實詞的含義,充實文言倉庫。

2.思想教育目標:領悟作者苦情、親情、忠情這些真實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養目標:指導學生體味本文用詞的精練準確和生動形象,體會作者以情動人的文筆。

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情動人,因此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達到乞終養的目的是教學重點。

為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採取的教學方法是:指導誦讀、點撥啟發、討論領悟。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題解導入

《陳情表》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上的表文。文章敍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況和祖母對自己的辛勤撫養,詳盡而委曲地説明了自己屢次辭謝晉朝徵召的原因,表達了對晉朝皇帝的由衷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終養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

二、整體感知

1.聽錄音朗誦,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真摯動人。李密至孝,與祖母相依為命。文中所寫皆是真情實意。為了喚取晉武帝的同情心,作者不是直陳其事,而是悽切婉轉地表明心意,圍繞着“情”“孝”二字反覆陳述自己家庭不幸,與祖母相依為命的苦況親情,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哀哀衷情。

2.指導誦讀,梳理文意。

教師邊引導學生誦讀,邊疏通字句、梳理文意。

第一段:陳言自己的悲慘遭遇——“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第二段:敍述朝廷逼他作官的經過。

第三段:表達自己盡孝的心意。

第四段:表達自己先盡孝後盡忠的意願。

三、鑑賞評析

1.寫文章的目的,在於影響對方(讀者)。或者是宣傳一種主張,或者是表達一種願望,都要使對方接受。而在實現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現手段來説,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陳情表》就是這樣情理兼備的好文章,堪稱西晉散文的名篇。

那麼,這篇文章是如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呢?

第一,表現真摯的特殊孝情。

《古文觀止》對這篇文章曾這樣評説:“歷敍情事,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李密從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劉氏一人撫養成人的,這種孝親的關係自然不可分離。所以作者首先從這裏寫起。他先寫自己,從小孤弱,虧了劉氏的撫養。而且“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這裏見出劉氏的辛苦。再寫劉氏,“夙嬰疾病,常在牀蓐。”這時只有李密來服侍照應。劉與李密這不可分割的關係説到位了,但這還不夠,作者還補充特殊的具體情況,這就是他家“既無叔伯,終鮮兄弟”,處在“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環境裏,祖母與自己互為依傍,分離不得。最後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形容劉氏晚年垂危的景況,呼應上文,最後自然引出所要表達的主旨:“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其情感是真摯而深切的。所以古人評説:“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斧鑿痕。”(《冷齋夜話》引李格非語)更有評説:“此段寫盡慈孝,使人讀之慾涕。”(《古文觀止》批註)

第二,闡述了充分而有力的道理。

《陳情表》是寫給晉武帝看的,是為了達到“辭不就職”的目的。但事情一開始,就在李密面前出了一個難題。我們知道,李密原是蜀國的郎官,蜀亡於晉,會不會使晉“疑其以名節自矜”?還有,在陳此表之前,已經詔書累下,郡縣逼迫。所以李密寫這篇陳情表,就非得動腦筋把道理陳述清楚不可。他在陳述暫不能出仕的理由時,先從聖朝“以孝治天下”並且做到“凡在故老,猶蒙矜育”入手,熱切稱頌朝廷褒揚孝行態度堅決、措施得當,然後折入本意:“況臣孤苦,特為尤其!”這就為“願乞終養”設置了根據。接着表明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馬上任,“奉詔奔馳”。但為什麼不去呢?不是為了名節,“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而是因為“劉病日篤”,“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最後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來表達自己要先盡孝後盡忠的意願,這樣就使道理更周全,表達了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消除了對方的懷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襯托而更鮮明。

2.本文是用駢文的形式寫成的。南北朝時期,正是駢文發展的全盛時期,許多人都喜歡駢文這種文學樣式,但是,駢文也因此走向了一個錯誤的極端,即形式華美但內容空泛。而《陳情表》卻一反當時的流弊,創造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所以鑑賞本文要認真體會內容與形式如何完美的統一起來。

(1)找出文中一些典型的四字句,體會其特點和作用。

①語言簡潔凝練。如“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生動地刻畫出作者當時形隻影單、孤獨寂寞、無依無靠的悲慘處境;“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則把病入膏肓、生命危在旦夕的祖母比喻為將落的太陽,真實形象地寫出了祖母地病情;“人命危淺,朝不慮夕”也用來形容祖母生命的危急。如此簡約的文字,卻形象地喻出真實的境況,同時還滲透了作者的深情,難怪晉武帝深受感動。

②語勢連貫緊湊。四字句言簡意豐,連貫緊湊,形成了好的效果:不容置疑,嚴整自然,增強了説服力。如第一段中“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文字簡潔,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至,困難層現錯出。

(2)找出對偶句,體會其好處。

運用工整對仗的對偶句,顯得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口,增強了表現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