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音樂《小巫師》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1.06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中音樂《小巫師》説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中音樂《小巫師》説課稿

一、説教材

首先,我簡單説一説我對於教材的理解。《小巫師》是人教版國中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欣賞課,是法國作曲家杜卡最著名的作品,創作於1897年。這首樂曲是以歌德的同名敍事詩為題材,將有趣的故事寫成了一首生機勃勃、意趣盎然的管絃樂作品。

《小巫師》描寫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魔法師有一把掃帚,他只要唸咒語,掃帚就能幹各種事情。一天,魔法師不在,他的徒弟小巫師偷懶不想挑水,就念起了咒語,命令掃帚去取水。掃帚果然行動起來,漸漸地,水缸裏的水滿了,可是小巫師睡着了。掃帚繼續挑水,水越來越多,在整個屋子裏氾濫。這時,小巫師睡醒了,他看見屋裏已成水塘,想趕快讓掃帚停下來。可是,他忘記了掃帚停止工作的咒語,他一急,就用斧子劈開了掃帚,但被劈開的掃帚變成更多的新掃帚,它們繼續挑水。幸好魔法師回來了,師父念起咒語立即結束了這場災難。通過本節課的聆聽學生可以感受小巫師活潑歡快的旋律,辨識主題,想象各主題所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

二、説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九年級學生生理、心理漸趨成熟,參與的意識和交往的願望增強,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增多,在學習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經驗,表達情感的方式較之1~6年級學生有明顯變化。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實踐活動,鞏固和提高表現音樂的基本技能。擴大音樂欣賞的範圍,更有意識地將音樂的人文內涵融入教學中。另外九年級學生正值變聲期,應注意嗓音保護。

三、説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教學目標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學會、會學、樂學三個維度,所以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小巫師》的欣賞與體驗,增強學習興趣,感受《小巫師》歡快、活潑的情緒,感受音樂的魔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利用通過故事分析音樂、通過音樂聯想故事兩種方式,加強把握準確音樂形象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熟悉並能背唱作品的主題音樂,認識杜卡及其代表作品。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是聆聽《小巫師》,感受小巫師活潑歡快的旋律,辨識主題,記住並哼出音樂的主題旋律。

難點是想象各主題所塑造的不同的音樂形象。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聆聽法、情景創設法。

六、説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着重介紹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媒體導入——感受體驗——探究學習——鞏固提高——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媒體導入環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採用多媒體導入法,欣賞《哈利·波特》電影片段,並請學生介紹《哈利·波特》的故事梗概由學生自由回答,學生通過既有的知識經驗能夠大致説出《哈利·波特》的故事情節,然後我會結合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哈利·波特》描寫的是年輕的魔法師學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後六年的學習、生活和冒險的故事。魔法的世界是非常絢麗多彩的,今天我們也化身小巫師,乘着魔法掃帚前往魔法世界感受那片靜謐土地的奇妙與樂趣。以此引出新課《小巫師》。

這樣設計,既鍛鍊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感受體驗環節

感受體驗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首先我會播放樂曲,並設問:這首樂曲的演奏形式是什麼?有什麼樣的感受?由學生自由發言,通過聆聽學生可能會説這首作品是管絃樂作品。然後我會進行總結:《魔法師的弟子》的音樂靈感來自歌德的童話詩篇,它以管絃樂詼諧曲的形式,在古典音樂嚴謹的架構下,引入風趣幽默的元素,天真可愛,充滿魔力。接着我會再次播放歌曲,並提問學生:這首樂曲可以分為幾個主題?並請學生結合教材中的圖片,發揮想象給每個主題起一個小標題。通過聆聽可以得出這首歌曲的可分為:咒語動機;掃帚主題;小巫師主題;尾聲。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提到以“學生本位”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使學習成為自教師引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第三環節是探究學習環節

探究學習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這一環節,我選擇用故事串聯的方式展開教學,感受隨着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主題旋律發生的變化。

首先,我會播放咒語動機,並提問:作品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氛圍?請學生舉手回答。我會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在這個神祕的古堡裏住着一位法力高強的魔法師,有天,魔法師出去了,他的徒弟小巫師偷懶不想挑水,就念起了咒語,命令掃帚去取水。咒語響起我們彷彿沉浸在神奇,靜謐的魔法世界。

接着,創設情境聆聽掃帚主題:被施了魔法的小掃帚,又做些什麼事情?你們覺得小掃帚的性格又有怎樣的特點呢?學生通過聆聽以及想象,可能會説:小掃帚幫助小巫師取水,他可能會一直挑水,停不下來了。我會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肯定,並總結:粗心的小巫師睡着了,頑皮可愛的小掃帚繼續挑水,水越來越多,在整個屋子裏氾濫。再次聆聽掃帚主題並提問:小掃帚的主題出現了幾次?樂曲是如何表現小掃帚的頑皮可愛,它的主奏樂器又是什麼?學生通過認真聆聽可能會回答:主題出現了三次,頓音記號的出現使樂曲活潑而富有彈性,表現了小掃帚頑皮可愛的性格特點,大管樂器也將小掃帚的性格凸顯的淋漓盡致。這時候學生對於小掃帚主題已經有了一定的記憶於是可以帶領學生模唱掃帚主題感受魔法音樂的樂趣。

然後,我會創設情境聆聽小巫師主題:而在這時候粗心的小巫師突然甦醒了,看到他看見屋裏已成水塘,這時候小徒弟的心情是怎麼樣?如果你們是小巫師會做些什麼事情呢?學生經過討論後,可能會説,小巫師會讓掃帚停下來。我會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肯定,並總結:小巫師睡醒了,他看見屋裏已成水塘,心情特別的慌張,想趕快讓掃帚停下來。可是,他忘記了掃帚停止工作的咒語,他一急,就用斧子劈開了掃帚,但被劈開的掃帚變成更多的新掃帚,它們繼續挑水。接下來我會再次引導學生聆聽小巫師主題,並提問:用什麼樂器描繪城堡中水漫金山的感覺呢?學生可能會説:小提琴以及鈸。

最後,我會請學生自己為故事補充結尾。並講述故事結尾:一山還有一山高銅管樂器吹奏出強烈的音響,暗示師父回來念起了咒語;樂曲最後用強有力的和絃結束,表現這場災難終於被制止。小巫師非常慚愧的低下了頭,而魔法師也嚴厲的懲罰了小巫師。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感受與欣賞是音樂學習的重要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欣賞能力的形成,對於學生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表達獨立的感受和見解,養成聆聽音樂的習慣,逐步積累欣賞音樂的經驗。通過故事講述以及多次聆聽的方式,能夠增強感受到樂曲所表現的主題性格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第四環節是鞏固提高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並讓音樂變得生動有趣。我會為學生播放迪士尼版本的《小巫師》,更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同時介紹作曲家“杜卡”,他是法國作曲家、教育家、音樂評論家。代表作品除了《小巫師》外,還有印象主義歌劇《阿麗安娜與藍鬍子》以及芭蕾舞劇《仙女》。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音樂課程強調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應注重學生的參與性,在學生親身參與體驗的過程中感受音樂帶來的愉悦,反之這種愉悦性也會使得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通過優美的語言描述課堂和同學們一同探討本節課有哪些收穫。並請同學們課後聆聽其他有關魔法的歌曲,對比聆聽一下,並和同桌討論自己的心得體會。

七、説板書設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