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説課稿模板錦集9篇

來源:文書谷 1.47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實用的説課稿模板錦集9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望月》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以月亮與人的關係為主線,用生動的筆調抒寫了“我”在甲板賞月時,聰明好學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現了甥舅二人對於大自然的熱愛。這一課對於月文化含量的彙集,恰恰是激發學生愛月的情懷,引導學生積累“月景”的最好憑藉。是對學生進行“讀中悟、悟中讀”的語文基本功訓練的好教材。

二、説學生

授課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初步具備了語文課中識字、寫字、閲讀的能力,並有了自己的認知觀念,對他們而言,就是要通過學習和作者產生共鳴,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並運用於自己的習作之中。

三、 説學習目標

結合對教材的研究,根據《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閲讀教學的教學要求,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學習目標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品讀課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獨特、充滿童趣幻想的句子,感受文本中的語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四、説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內容和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為:指導學生體會欣賞描寫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寫小外甥對月亮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五、説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結合新課標精神與本文實際,主要採取情景教學法、朗讀法、表演法、探究法完成教學的任務,實現教學目標。

六、説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七、説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四個環節來實現教學目標.

(一)在分析體悟中感受“月光之美”

首先,為了讓孩子們體會到月與"我"的關係密切,體會賞月給作者帶來了思想和情感的變化,我運用情景教學法,創設了這樣一個教學情景: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在月光中走了一圈,課文中給你留下印象的是什麼呢?(這一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人人有話可説,從而有成

就感,激發了學習本課的興趣)

接着,我採用朗讀感悟法,讓同學們在音樂的伴奏下,有感情的齊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濃墨重彩,僅用了4句話,就把月下江景描述的美輪美奐,於是我因勢利導,運用探究法,設計問題,進一步引導探究月與"我"的關係:那麼“是什麼樣的月亮把我叫醒了呢 ?”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安詳","吐灑","晶瑩閃爍","鍍" "隱隱約約","黑色剪影"等詞來體會月光的清幽淡遠和朦朧,寧靜等特點.並用簡筆畫,配合文字説明與表達,孩子們在賞析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月光之美,享受月光之美,這樣他們才懂得了是美麗的月把我叫醒了。

其次,與月的關係,我採用朗讀法和探究法,引導孩子們體會和探究月和小外甥關係密切。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分角色誦讀課文.通過誦讀課文中關於月亮的詩句,使學生感受月亮的形象,意韻.讓學生充分理解,柔美的月光不僅把我叫醒了,也把小外甥叫醒了.從而理解使我們沉醉了的原因.

同時,我還要引導孩子們抓住小外甥與"我"的對話,引導他們體會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和天真活潑.正是這種聰明好學,才能讓小外甥積累那麼多有關的詩句,也正是這些有關月的優美的詩句,才能讓他沉醉.激發學生們強烈的學習願望,培養他們善於積累,勤奮好學的品格.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二)在拓展品讀中沐浴"古詩之美"

教學中,我採用表演法,讓孩子們分別來扮演文中的"我"和活潑

聰穎的"小外甥",讓他們發揮想象,充分調動自己的詩句積累,盡情地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演繹古詩句中月的含義.這樣不僅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而且使他們對中國傳統的月文化產生了積極探索的願望,使孩子們從小就感受中國月文化的悠久和發展.由此, 學生愛月的情感也就被激發出來了.他們就會更加熱愛我們祖國的文化,會為傳承中華文化而努力學習.

(三)在遷移創作中放飛"想象之美".

先採用朗讀法,指名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三部分.讓學生通過描寫小外甥神情、 語言等詞句,感受"小外甥"愛幻想,富有童真童趣的特點,然後運用探究法,設計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小外甥聰明活潑,愛幻想,他的天真活潑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此時引導學生把想到的寫下來。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讓學生參與主體的語文實踐與創造,把自己對月亮的感性認知,對文章情感的深切體驗以個性化的方式展現出來,同時也進一步深化自己的閲讀感受以及對月亮的理解,正所謂"月兒本無情,情在人心間."

(四)在激情總結中昇華“情感之美”

我設計精彩的結束語,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更進一步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月光中,沉醉在意象深遠的古詩意境裏,沉醉在充滿情趣的創造空間裏.從而培養他們的審美情感.

(五)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1)在誦讀文本中關於月亮的詩句後,可引導學生主動去搜集描述大自然山、水、風、雨、春夏秋冬的詩句,培養濃厚的主動積累的

興趣,並在班內開展一個古詩誦讀交流會。

(2)內化語言,背誦課文。

八、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精華的體現,設計板書時我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讓學生獲得更鮮明的印象和相關知識。

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愛默生説,思想是行動的種子教學思想的確立決定了教學行為的結果,説課便是體現教學思想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很高興能通過今天的説課活動,向各位領導和老師彙報我對教學的一些思考和認識,我説課的課題是《吆喝》

一、説教材

《吆喝》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本單元以民間文化為主題,所選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民俗以及民間藝人軼事,文筆生動,妙趣橫生《吆喝》寫的是現實中業已漸行漸遠的“生活交響曲”質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都彷彿都隨着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懷想,引人體味藴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

二、説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主題是“民俗文化”,民俗是人類文明積澱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關注民俗,可以瞭解民生及民俗文化,但編者的目的並不是讓學生去學習“吆喝”這一藝術而是要讓深受現代文化薰陶的學生了解民風民俗,關注民間文化體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內涵依據單元教學重點,結合課文特點,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能力目標:

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文章脈絡,品味文章的語言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讀“吆喝”的深刻內涵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感受“吆喝”這一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師對文本解讀的深度與廣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體驗熱情與思考深度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我沒有把教學重點確定為對文本內容思路等方面的感知,而是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站在文化與精神的高度,對文本價值進行準確定位與深層解讀吆喝這種民俗藝術,不僅體現出聲樂藝術,反映了老北京人的生存狀態,而且折射出了老北京人的生活態度和人生境界因此,我把“品讀吆喝”作為本課的'叫教學重點,同時也是教學難點

四、説教法與學法

1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教學的變革首先應該是一場學習方式的變革在教學中,我將引導組織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大膽質疑,生生交流,師生對話等教學方式,強化學生自主閲讀,充分感悟與體驗的過程在師生互動,平等對話中對學生進行深層次解讀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吆喝”這一民族文化在現代社會中漸行漸遠,為幫助學生更好的體味吆喝的聲樂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感受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體驗傳統藝術的無窮魅力

五、説教學過程

下面我談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我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分為激趣引入;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研讀賞析,品味吆喝;總攬全文,迴歸生活等四個環節

一、激趣引入

在上課之前,我用平和的語調,講故事的口吻向學生娓娓道來:

曲折的衚衕、幽深的四合院、代代相傳的老字號……這就是北京有人説在北京住上一輩子,也讀不完它的歷史;也有人説,只要在京城衚衕遛上一圈,就等於逛了一回民俗博物館北京的特色就倆字——京味兒,可北京的風情講起來,那是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可不,提起北京人的那張嘴呀,不但能吃、能喝、更能説,今天我們就來聽聽老北京最有特色的聲音——吆喝

這樣的導語設計能夠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為感知內容,探究文本做情感鋪墊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並思考這樣一組問題:

作者介紹了北京的哪些吆喝聲?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介紹的?他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怎樣的感情?

第一個問題涉及到對問題的感知,第二個問題涉及到對文章脈絡的把握,第三個問題是對作者情感的感知在學生朗讀課文結束後給學生留出思考與討論的時間,然後進行生生交流與師生對話教師要適時進行點撥與總結,此外,我還製作了一張幻燈片,幫助學生對課文的內容與結構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三、研讀賞析品味吆喝

這一環節是學習本課的重點與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結合提示從四個不同角度品讀吆喝,每組選擇一個角度對課文進行自主探究我設計的四個角度是:

體驗吆喝的市井風情

體會吆喝的聲樂藝術

體察吆喝人的生存狀態

體味吆喝人的人生境界

學生在探究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巡迴指導,引導啟發學生深入文本,大膽質疑

下面我着重談談這個環節中應該注意的兩個問題:

㈠在小組充分討論探究之後,教師創設情景,採用生生交流、師生對話等方式將對文本的解讀引向縱深,讓學生深刻感受老北京人的生存狀態,生活態度和人生境界

如我在引導學生感受聲樂藝術這一角度裏,就準備了一下幾個問題:

1,剛才大家討論的很熱烈我們首先來賞析吆喝的聲樂藝術,請第一小組做好準備,在林林總總的吆喝聲裏,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句?能不能談談喜歡的理由。

在學生討論完第一個問題後,我進行總結,做出如下設問,並讓學生聽聽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

2.這小小的吆喝詞,真可謂手法多樣,貼切生動,比喻、擬人、誇張,寫形、寫色、寫味,平實中透露着儒雅,質樸中又不失鮮活這些誘人的吆喝,老北京人可不是説出來的,而是(生答:唱出來的)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感受他獨特的魅力。

㈡教師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還要注意小組展示之間的過渡與總結,例如在第二小組展示探究成果的時候,我是這樣進行過渡的:

這些聲樂藝術的創造者,不是舞文弄墨的專業作家,也不是引吭高歌的歌唱明星,那麼他們是一羣什麼樣的人呢?下面讓第二小組來談談吆喝人的生存狀態。

在學生討論結束時,我做這樣的總結:他們從大清早到深夜,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凜冽,他們走街串巷,肩挑背扛我們品讀吆喝,讀出了他們艱難的生活處境,讀出了他們忙碌艱辛的生存狀況。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上,教師應充分解讀文本這樣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才能高屋建瓴,旁徵博引還有一點需要指出,那就是課堂精彩不是設計的,而是生成的,是教學活動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思維的火花碰撞的產物。

四、總攬全文迴歸生活

語文源於生活,學好語文的着力點不只在於課堂,更應該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迴歸生活,學以致用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在感受“吆喝”這一傳統民族文化的基礎上,讓學生關注生活教師在總結的時候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看我們身邊有沒有像吆喝一樣已經消逝或正在消逝的民俗文化?”通過學生的思考與交流讓學生對民俗文化飽含珍惜之情。

最後,我與學生一起重温一首婉轉動聽的《前門情思大碗茶》,讓這歌聲和蕭乾的一聲吆喝帶着我們走進生活,去了解和蒐集這些正在消逝和即將消逝的民俗文化,去接近和感受祖輩的生存狀態和人生境界,並以此作為我們永遠的精神財富。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探索無窮盡,教法無限制,我的這堂課希望能儘量地圍繞新課標所倡導的要求來實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最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

以上是我對這堂課的理解與認識,請各位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長江之歌》是電視系列片《長江之歌》主題歌歌曲。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

單元愛國篇的第一課中的一首詩歌。作者沒有實寫長江的景象而是用第一個抒情的對象,讚美她的“風采”“氣概”“情懷”。其中既涉及她的發源和流向,又關注她的歷史和未來,概括了長江的豐富內涵,表達了中華兒女對長江的熱愛、依戀之情。學習這首歌詞,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情感。全詩共有兩小節。第一節,寫長江的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多彩多姿。第二節,寫長江的古老悠久,氣勢磅礴,力量無窮。

二、説本課的教學目標:

根據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並掌握本課的兩個生字、新詞,理解“塵埃”“盪滌”“灌溉”“臂膀”的意思。

(2)引導學生蒐集有關長江的資料,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懷。

2.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體會歌詞包含的'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祖國兒女對長江的無限讚美和無比依戀之情。

(2)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本課的重點是:運用多種形式反覆誦讀,聯繫上下文細細體會,尤其是領悟領悟文中兩次出現的“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的深刻含義。

本課的難點是: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操。

三、説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課前佈置學生充分預習:自學生字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蒐集有關長

江的資料。在檢查預習時,可以先指名分小結試讀課文,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梳理出需要理解的重點內容。為進一步精讀品味做作好準備。在精讀第一小節時,可以從探討“走”與“奔”,“風采”與“氣概”在詩句中所表達的意思入手,啟發想象,練習句子。第二節讓學生自己去領悟。 由於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游,而昭陽區地處長江上游,可以藉助特殊的地理環境創設情境,增加具體直觀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從而瞭解長江的多彩神韻、磅礴氣勢和源遠流長,感受祖國兒女對長江的無限讚美和無比依戀之情。以讀助講,導引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住文章的感情調子,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説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所採用的方法是:學生為主體。堅持以學生

的自我領悟為主,引導學生在自我理解的基礎上和同學交流,讓學生在探討中深入理解詩歌的內容。主要從“走”與“奔“在句子中表達的意思不同來探究,同時,從“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理解其含義,聯繫上下文展開討論,領會詩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反覆、大量朗讀,在朗讀中更好地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

五、説教具準備

昭陽區的地圖和長江流域的地圖,還有收音機。

六、説教學過程

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新課導入階段、學習階段、評價階段。

1、新課導入階段:播放歌曲《長江之歌》,在音樂聲中導入新課。(通過音樂的播放,達到

對教材的熟悉,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整個教學過程的氣氛較為融洽。)

2、簡介:長江和黃河

3、出示:課文《長江之歌》。指導朗讀。

4、學習階段:

(1)教師出示地圖,指出金沙江的位置和所流經的地方,(轉 載於: :長江之歌説課稿)以及金沙江和長江的交匯是哪兒。還有長江流經哪些省、市、自治區。教師進行詳細的講解,也讓學生到地圖前指一指長江流經哪些省、市自治區。(地圖的使用,可以加深學生對長江的印象,知道“母親河”流經的地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教師出示自己蒐集的一些有關長江的資料,並講解。(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省、市、自治區,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沿途匯入許許多多支流,形成一個龐大的水系流域面積超過180萬平方千米。湖北宜昌以上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間為中游,湖口以下為下游。

(3)自由誦讀課文後共同學習本課的生字詞。(注意正音:“乳”讀作rǔ,“ 哺”讀作bǔ, “埃”讀作āi。滌盪:沖洗,清除。灌溉:把水輸送到田地裏。塵埃:細小的塵土。臂膀:手臂,胳膊。指導書寫:“灌溉”與水有關,部首都是三點水,注意把“溉”與“概”“慨”區別開。

(4)指名分節朗讀課文,第一小節的教學,主要探討“走”與“奔”,“風采”與“氣概”再是句中所表達意思入手,練讀句子,在學生的腦海裏展示出長江健美而奔放的的風姿。引導從“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去領悟母愛是純潔的、神聖的,長江像母親一樣滋潤着祖國的每一寸土地。從“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中體會母親的力量是巨大的,長江就像母親一樣推動着新時代的發展。體會“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為什麼説長江有母親的情懷?然後小組討論,集體交流見解。教師點撥:從長江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多彩多姿、巨大貢獻等方面來體會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引導學生的討論問題,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時,主要要注重調動學生的閲讀積極性,又不失時機地給予指導,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思、去議。力求做到: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效果。

5、評價階段:理解“我們讚美你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師總結:這句話充分表達了作者對長江的眷戀、熱愛之情。

6、出示(課件):長江沿岸美景

七、作業

對於作業的佈置主要考慮的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能夠完整的默寫全詩,同時也要達到背誦的目的。

1、蒐集描寫長江的詩句。

2、默寫全詩。

八、板書

長江之歌

對長江的風采的描繪

説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文章運用“追車看馬”、“生活在馬的世界”和《奔馬圖》這幾個典型材料,將徐悲鴻刻苦畫馬的精神和他的偉大藝術成就表現的淋漓盡致。此文善於抓住細節進行描寫;且層次清楚,步步深入,使文章脈絡清晰,首尾呼應,主題鮮明。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剛接觸半注音課文,所以要對部分學生進行“如何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另外,要充分利用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對生命的親近與熱愛,來完成教學;還要利用平時常用的星級評價的方法,全力調動學生們的思維。

【教學策略】

1、緊抓“讀”字不放。

“以讀促講,以讀代講”是當前語文課最常用的一種方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本課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課文內容,糾正字音;在讀中感受主人公痴迷於畫馬達到了忘我的境界;在讀中理解文章的層次結構和寫作特點等,這些都是其他方法所不能取代的。

2、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

生動形象的畫面,能夠更加形象直觀的理解課文內容。對比真實圖片與主人公的《奔馬圖》,學生能更加深切的體會什麼叫“功到自然成”這句話的含義。欣賞主人公的諸多作品,才能激發他們想像主人公刻苦練習畫馬時的情景。

3、突出個性化理解,不拘一格。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處理“畫出徐悲鴻專心學習畫馬的句子”中,這一點要尤為體現。

4、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何保持學生活躍的思維,展開他們不盡的想像力?“星級評價”是我在教學中一直採用的方法,就其實效性來看,確實行之有效。它的有效性要建立在教師與學生的平等、善待與關注的基礎上。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感悟徐悲鴻專心致志,刻苦努力地精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雙線格內的11個生字;學習偏旁部首“石”,學寫田字格中的10個生字。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和智慧星星(獎勵物)。

學生準備:蒐集有關“馬”字的四字詞語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1、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馬”字的四字詞語。(瞭解自古以來馬作為人類的夥伴,深受人們的喜愛,同時也是在鼓勵學生積累詞語。)

2、出示課件,展示駿馬的.氣勢雄壯,最後將畫面定格在《奔馬圖》。

3、引出課題,板書並齊讀課題。

二、合作學習,感悟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字用筆圈劃出來。

2、分段輪流讀,糾正字音,指導朗讀。(至少兩輪,要將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3、先組內交流,再全班彙報:你讀懂了什麼?(要給予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在此環節充分的表現自己,把自己的真實感受,正確的表達出來。)

4、畫出描寫徐悲鴻專心畫馬的句子或詞語;再全班內交流。(感受細節描寫的體現人物品質的作用,如:“追車看馬”一段,“兩眼只顧盯着”“忘記看腳下”“摔”“擦破”“不顧”“爬起來”“追趕”等描寫;還要體會關聯詞語“因為……所以……”“可是……也……”的用途。)

5、“經歷了這麼多努力,最後究竟怎樣了呢?”

(1)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

(2)一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看課件——徐悲鴻的諸多作品(至少找兩名學生朗讀),體會《奔馬圖》氣勢之恢宏。

(3)用“不論……還是……都”説一句話。

(4)出示課件,內容為:“他畫的《奔馬圖》……看畫的人彷彿可以聽到‘嗒嗒’的蹄聲。”討論:此句是比喻句嗎?這句話説明了什麼?

三、整體回顧,理清文章層次。

1、配樂再讀課文。指三名學生,第一人讀第1和第5自然段,第二人讀第2和第3自然段,第三人讀第4自然段。

2、提問:知道老師為什麼這樣安排嗎?(通過這樣的設計是想讓學生感受文章的寫作特點和層次)

四、拓展延伸,內化積累。

1、用帶“馬”字的四字詞語寫一句話。

2、寫一段話,表現出對徐悲鴻先生的敬佩之情。

3、蒐集並講述其他名人,刻苦學習,“功到自然成”的故事。

(上述幾項練習,學生可以自由選擇)

【板書設計】

16 徐悲鴻畫馬

追車看馬(專心)

生活在馬的世界裏(痴迷) 功到自然成

《奔馬圖》(氣勢雄壯)

説課稿 篇5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國小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食鹽和水泥》。本課是讓學生認識物質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認識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下面我將從課前思考和教學設計兩方面進行説課。

一、課前思考

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的預設三方面進行介紹。

1、對教材的思考

本課是青島版國小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屬於實驗探究活動課。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會知道物質變化是多種多樣的,根據其是否可以恢復原狀,可以把物質的變化分成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兩種,本課就是藉助學生熟悉的兩種物質——食鹽和水泥,使學生認識物質的可逆變化與不可逆變化。

2、對學情的思考

經過兩年科學課程的學習,五年級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看過很多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但是從來沒有認真地去研究過,也不知道這種變化是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沒有細緻的瞭解過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的形成過程,即使看到過這種變化也不知道這種變化叫做什麼名字。

3、對教學目標的預設

知識目標: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物質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認識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能力目標:在實驗過程中能用簡單的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探究物質的變化,並做實驗記錄;能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能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到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願意合作與交流;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帶來好處,也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

二、教學設計

一堂課的成功,在於教師如何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在引導的過程中讓學生在任何時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終保持強烈的求知慾念。如何才能讓學生髮散性思維中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呢?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通過猜測引導學生髮散思維

俗話説:“猜測是科學學習的前奏”,如何讓這個前奏發揮最大的'作用呢?這就在於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猜測,來鍛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為此,在學生進行觀察食鹽和水泥的特點之後,我着重引導學生先來猜測食鹽和水泥加水後的變化以及鹽水和水泥漿除水後會發生的變化。通過猜測讓學生初步預測研究的過程可能會出現的現象。這種方式能讓學生以輕鬆的方式進入本節課的學習,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實驗探究食鹽和水泥加水、除去鹽水和水泥漿中水分會發生的變化

國小生的認識正處於由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的階段,很大程度上依靠動作進行思維,靠直觀感知獲取知識。所以科學教學中,動手操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猜測的基礎上,我大膽放手給學生,讓其自主設計實驗方案,通過互相交流完善實驗方案的設計,讓學生自主參與實驗探究的全過程,讓學生在體驗動手操作的整個過程,認識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現象,鍛鍊其動手操作能力。

(三)知識遷移

知識源於生活用於生活!通過生活中很多物質都在發生着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圖片的展示交流,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同時瞭解生活中可逆變化會變我們帶來幫助,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這樣的設計,既鞏固了學習內容,還開拓了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課後探究的慾念,為課後探究做好鋪墊。

最後,讓學生課後繼續探究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給我們帶來的幫助和危害,讓學生繼續瞭解有關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的知識,在課後的探究過程中開拓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於本課知識的掌握,同時還能讓學生感受探究的樂趣。

以上就是我對《食鹽和水泥》一課的設計與思考。在實際教學時,我將在充分預設的基礎上,關注生成,讓學生在愉悦的氛圍中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出版的國小數學第八冊第三單元第38-39頁的“文具店”―――小數乘法意義。該內容的呈現與過去的教材呈現有區別,沒有細分為“小數乘以整數,小數乘以小數”兩個部分,而是刪繁就簡,重點體會“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這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元、角、分與小數”、“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加減法”和掌握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在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我確立了該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瞭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技能目標:通過具體情況和實踐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能從多角度想出簡單小數乘法的結果,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滲透類推、遷移、轉化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新大綱倡導對概念性的內容不下準確的定義,而是通過系列探究活動,讓學生感知、理解其內涵所在,能用自己的話表述即可。因此,讓學生感知、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和利用已學的知識基礎計算其結果就成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説教法、學法

如何突破重難點,完成上述三維目標呢?根據教材的特點,本節課採用多媒體為主要教學手段,以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為主要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較豐富、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複習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自主研究發現小數乘法意義,用已有知識來求解簡單小數乘整數的結果,並應用解決實際問題。整個教學按以下四個環節組織進行:①創設情境,激趣導入,②合作探究,明理獲知,③深化運用,鞏固新知,④回顧小結,質疑問難。

五、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在這個環節中,我分兩步組織教學。一是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具體情境,拉近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體會到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出示①,即欣欣文具店全景圖。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提問“如果你來買某種文具,怎樣才能知道你該付多少錢呢?”旨在讓學生明白要知道購物中需要付多少錢,必須知道物品的單價和所購的數量。待學生回答後,緊接着出示②,即文具專櫃。在學生觀察中提問“你從這個文具櫃中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並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二是複習整數乘法的意義,從學生提的數學問題中,選擇“買3支鋼筆需要多少元?”讓學生自主解答,説説為什麼要這樣列式,算式2×3表示什麼意義?從而為後面小數乘法意義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合作探究,明理獲知

首先是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體會小數乘法的意義。在學生回顧整數乘法意義之後,提問“買三塊橡皮需要多少元?”,學生自主思考如何解決,學生這時應該不難就能列出算式0.2×3,隨即追問“為什麼要這樣列式?你是怎麼想的?”,在學生充分回答的基礎上初步感知0.2×3表示的意義。緊接着設問“0.2×3的結果是多少?”,放手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指導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計算0.2×3的方法。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又增強了學生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學會了運用已學的小數意義、小數加法和將小數轉化整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隨機滲透了類推、遷移、轉化的數學思想,也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進一步加深了小數乘法意義的理解。

再就是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能用自己的話闡明小數乘法的意義,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幾個幾是多少?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揭示課題並板書。

(三)深化運用,鞏固新知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四組闖關題。第一關是試一試:①買3支鉛筆需要多少元?②買兩把直尺需要多少元?這關是模仿性練習,讓學生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第二關是塗一塗,即根據算式塗塗得出結果。第三關是填一填,即根據加法算式寫乘法算式和根據乘法算式寫加法算式,這兩關是提高性練習。是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小數乘法意義的理解。第四關是想一想:0.2×3=0.6,3×0.2=?這關是深化性練習,一是讓學生明白整數乘法的交換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二是讓學生體會一個整數乘小數的意義也是求幾個幾是多少。

通過這樣闖關練習,不僅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層次練習中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體會用小數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喜悦。

(四)回顧小結,質疑問難

幫助學生整理,解決疑惑問題。

總之,本節課這樣設計是基於讓學生能夠實實在在從課堂學習中感受到、體驗到、領悟到、思考到新知的獲取,建立數學模型。能否達到效果,關鍵在於教師在課堂中對“生成”和“開發”的關注如何,把握如何,調控如何。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已經掌握了小數四則運算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在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中同樣適用,同時它也是為將來進一步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奠定基礎。教材創設了“電視廣告”這一計算電視廣告費的情境,讓學生利用小數四則運算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小數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一樣的,並能運用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説目標

1. 體會小數混合運算和整數混合運算順序是一樣的,會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利用學過的小數加、減、乘、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2. 在研究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的聯繫。3. 利用小數計算來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體會數學的價值。

三、説教法

這節課我主要採用合作學習、自主探究、討論發現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計算、探究、討論、觀察、比較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新知識。

四、説學法

1.合作討論學習的方法:新課程理念十分重視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在本課當學生根據“電視廣告”情境提出問題後,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解決,不僅有利於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發揮集體智慧,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協作能力。

2.計算、觀察、發現的方法:在通過計算解決了平均每秒多少元后,讓學生觀察兩種解法的綜合算式,從而發現小數混合運算和整數混合運算順序是一樣的。在鞏固練習中也讓學生通過計算自己發現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五、説教學過程

1.複習鋪墊,情境引入。

教學一開始,通過學生易錯的一道簡單整數混合運算的口算題,既突出強調了運算順序的重要性,又複習回顧了整數混合運算順序。接着以學生感興趣的“電視廣告”情境提出問題,引入新課學習。這樣做,緊緊扣住了新舊知識的.聯繫,促進了知識的遷移,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揭示了課題。

2.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1)提出問題:平均每秒多少元錢?

(2)小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方法。

(4)小結髮現規律。

在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數學結論,更應該注重學生“發現”意識,引導學生參與探討知識的形成過程,儘量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通過努力,自己解決問題。這一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自主計算、觀察發現的方式,使學生在自己探索中學習知識,發現規律。

3.鞏固練習,拓展提伸。

(1)課本“試一試”

(2)巧算24.

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課本“試一試” 小結出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一看二算三檢查,體會“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感受數學的價值;同時以巧算24再次感知混合運算中運算順序的重要性,達到拓展提伸的目的。

4. 全課總結,佈置作業。

以談本節課學習收穫的形式,整理學習要點,梳理學習感悟;同時佈置適量作業以達到應用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

説課稿 篇8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海灘上》是冀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文章。

《海灘上》是一首充滿童真童趣的散文詩,句式整齊,合轍壓韻,語言生動流暢,意境優美。金色的海灘是孩子們的樂園。玩兒沙子,撿貝殼,歡笑嬉鬧,沙灘上留下了孩子們無盡的歡樂。課文由兩段組成。第一段寫孩子們在金色的海灘上撿拾貝殼,第二段寫孩子們在金色的海灘上奔跑歡跳。“讓學生懂得體會美麗,感受快樂,享受生活”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中提出的“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以及結合這篇文章自身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1、知識和技能

流利地朗讀課文;正確認讀本課十三個生字,會寫六個生字。

2、過程和方法

學生朗讀,老師啟發想象,讓學生討論並體會文中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誦讀中體會大海景色的美麗,體會海邊孩子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於本課生字多的特點,我將認讀生字詞設計為本課的教育重點。

為了突出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統一的這一屬性,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體會大海景色的美麗,體會海邊孩子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感。

四、教學方法和學法

(一)教法

這是一篇十分生動感人的文章。所以我把朗讀作為本文的主要教學手段之一。

“教必有法,而無定法”,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這是一篇看似淺顯實則耐人尋味的好文章。所以我把教師精巧設問、層層深入與學生的積極質疑、主動探究緊密結合起來作為本文的又一主要教學手段。

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所以我嘗試用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道德反思,昇華學生的思想情操,我在最後一個教學環境設計了這樣的一些問題:請你想想:貝殼在海灘上和我們幹什麼?你認為還會“撿”起大海哪些美麗的景色呢?你一定也回憶起自己童年中許多快樂的往事。還有哪裏給你帶來過快樂呢?這個環節的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高尚的思想情操。

(1)通過朗讀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情節;

(2)通過合作交流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能反映人物品質的主要句子,把握主人公的主要品質和本文主題;

(3)通過質疑交流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本文的標題含義、詳略安排,思考怎樣設計寫作思路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鑑賞能力;

(4)通過情境創設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體現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結合的特點。

(二)學法

在學法方面我採用了(“導—思—點撥——練”)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主參加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

在學生的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了(領悟式指導法、遷移式指導法、點撥式指導法、反饋式指導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次語文課我們一起爬上了大山,令我們心曠神怡,山裏的孩子心愛着山,山裏有我們的好家園。那麼今天你們又想去哪了?(好吧)這次就先讓我們一起下海好嗎?脱下鞋子,光着腳丫,一同體驗一下踩在鬆鬆軟軟的海灘上是怎樣的一種感覺。(抓住孩子年齡小、愛玩的特點,讓他覺得這節課又要去遊玩了,精神先愉悦、輕鬆起來,增強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交流預習、初讀課文

1、 範讀全文。

2、 孩子們,如果你現在就來到了海灘上,最想幹的是什麼?(讓孩子彷彿置身在海邊,能使孩子暢所欲言,談真實想法,把這種對快樂的渴望得以釋放。緊扣孩子的情緒,讓這種感覺保持住,並沉醉其中,急於表達自己的心情、感受,有談的慾望、衝動,與生活拉近距離——如:去海灘上撿貝殼;在海灘上追跑着玩;坐在海灘上看大海、輪船、海鷗;躺在沙灘上曬太陽,吹海風……)

哎呦,看來大海真是會給我們帶來無比的快樂啊!那就帶着你的這份好心情去仔細讀課文,看誰能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遇到不熟悉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3、 檢查課文讀的情況。

1) 帶拼音,指名分段讀。(主要糾正字音,關照差生)

2) 去拼音,自告奮勇讀,(分段讀,評價讀得是否熟練、通順。給中等生創造機會,並讓孩子們提出建議怎麼讀出快樂)。

3) 試着有感情地讀,讓好孩子展示。(師鼓勵孩子們肯定都會像這些同學一樣有感情,甚至會超過他們。只要你腦子裏想象着海灘美景,心裏體會着在海灘上玩耍的快樂,就會把這篇課文讀得很美很美。想試試嗎?教師指導方法,培養孩子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習慣。)

(三)研讀賞析

美讀,體會優美的意境。這一環節包括兩部分:景色的優美以及快樂情感帶給我們的美好感受。

1、 先出示詞卡“海灘”、“貝殼”,認讀並貼到黑板上。請你想想:貝殼在海灘上和我們幹什麼?引出“藏”並識記“藏”字,然後想象在怎樣的海灘有怎樣的貝殼,它們和我們如何捉迷藏,訓練孩子的説話能力、想象能力,讓孩子充分感受快樂。誰想給大家讀讀課文的第一句話。自由練讀,指名讀,相機評價指導。(讓孩子想象海灘的美麗、貝殼的的調皮、有感而發,真情流露。從而讀出快樂)。

2、 喜歡這些小貝殼嗎?為什麼?展示一下孩子的畫,出示貝殼圖片,現在你們想做的是什麼事?出示“撿”,認讀並粘貼,出示課文第二句話,體會着自己撿貝殼時的心情,想怎麼讀就怎麼讀。(讀出不同的感悟和不同的個性。)

3、 你認為還會“撿”起大海哪些美麗的景色呢?(海螺、海草、海蟹、海鳥、海浪……)聽《小螺號》,融入美景、樂情中,再來讀,品味。孩子們,我們撿起這麼多美麗的貝殼,欣賞了那麼美麗的景色,大海把這麼美麗的景色當作禮物送給我們,此時你們的心情如何?(指導朗讀“我撿哪撿哪,撿起大海美麗的景色!” )我們要送給大海些什麼?出示“腳印”詞卡,認讀粘貼,讓我們一起在沙灘上奔跑、追逐、歡笑吧。(打出圖片指導感情朗讀第二自然段)

4、小結:是啊,我們把一串串可愛的腳印留給了海灘,也把我們的快樂留給大海,而我們則把童年的快樂永遠地珍藏在了自己小小的心田。(粘貼認讀“留” “走”)你一定也回憶起自己童年中許多快樂的往事。還有哪裏給你帶來過快樂呢?(拿照片、紀念品、畫等給大家講述。引發孩子從生活中尋找童年的快樂、分享童年的幸福。)

(注意讀的形式多樣化,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齊讀、表演讀等,但要有層次性,在理解上逐步深入,要求上逐步提高,目的明確。面向全體,注意每個學生的參與,對於不同程度的學生參加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在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品味、讀中欣賞)

(四)拓展延伸

你們的童年真讓人羨慕啊,感謝你們把我帶回了美好的童年,我想把我童年時最喜歡的一首歌與你們分享,讓我們一同走進童年的快樂中吧!(播放《童年》歌曲,在音樂聲中自然結尾:)

請把你童年的快樂畫下來、寫下來,記錄到繪畫日記或小本本中吧!當你翻開它、讀起它時,快樂就會來到你的身邊。(這既是本課設計的一項作業,也是課外語文學習的一種延伸)

(五)結束語

把語文的課堂教學深入到生活,把學習語文的快樂釋放到感受生活實際的快樂中去欣賞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樂返回到對語文學習的更為鍾愛和快樂中,不斷循環往復!真正讓孩子享受語文的快樂、生活的豐富多彩,把語文和生活緊緊地聯繫起來!

六、課後作業

1、背誦課文

2、默寫本課的生字詞

七、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潔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沙灘上

…………藏着………… 貝殼(美麗)

……… 海灘上…………

………留下………腳窩(快樂)

説課稿 篇9

一、 説教材: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無比憤慨;對收復失地、雪洗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字字句句發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訴,悲憤交集,真摯感人。

六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學習古詩的能力,積累了一定的方法。 對這首古詩的學習來説,課前蒐集陸游的相關資料,對照譯文自已理解詩意,並沒有什麼難處。但要深入瞭解作者字裏行間的愛國悲情,深情,還需要老師藉助相關的文字,資料,補清文字後的`歷史,創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感悟,理解,共鳴。因此, 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 體會作者愛國之情 ,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根據學生和教材特點, 本課教時安排為1課時,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 知識、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體會詩意,並能從內容想開去。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示兒》。

2、情感目標:

瞭解詩的內容和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二、 説教學過程:

(一)、背古詩、説古詩導入。

1、 説古詩: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已有一千多年燦爛的文化歷史。俗話説,熟讀古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腹有詩書氣自華。你們肚子裏現在一定裝了不少詩,現在老師就來考考你們,有信心嗎。

(1) 、看到冰天雪地綻放的梅花,你會想到:

(2) 、念一句帶“春”字的詩:

[反思:既是複習前面所學,又是一種綜合運用,是積累與運用並舉。在不知不覺中鞏固所學,讓學生學以致用。]

2、 師:哈,同學們可真是“腹有詩書氣自華”。英國科學家培根説:讀詩,使人靈秀。那麼,今天我們又來學習一首新詩。在學習新詩之前,我還要請大家幫老師回憶一篇文章:《巴甫洛夫很忙》,大家還記得這篇文章説什麼嗎?(巴甫洛夫在臨終前,拒絕別人來看望,忙着記錄臨終症狀,作科學記錄,讓人肅然起敬)。是的,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這樣讓人肅然起敬的老人,這位老人叫陸游,他在臨終的時候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反思:複習相關的知識,實現新舊知識的遷移,引起思考。]

3、 介紹陸游生平。

[反思:成就人之處,往往在於細節。在此之處,我注意把學生的回答進行肯定,簡單總結,我想學生記得一定很清楚、紮實。]

(二) 、 揭示課題,初步感知。

1、出示課題:《示兒》。

師:“示兒”是什麼意思?

生:“示兒”就是給兒子看

師:臨死前寫給兒子的叫什麼?

生:叫遺書

師:人們在臨死時給兒子的遺書一般都是寫些什麼?

生:寫財產的分配等??

師;那陸游寫了什麼? ( 課件展示陸游圖片 )

2、生聽詩。

師:你聽出了大概是 説 什麼意思?

生:??

[反思:初步整體感知,體會詩的韻味和意境,為學好這首詩,深入體會情感打下基礎.] 師:你能不能把它讀正確呢?

自由朗讀,指名 個別學生讀,注意“祭”與“乃”的讀音。再集體讀,讀順。

(三)、 再讀,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1、 讀詩要知道詩的意思,你能根據下面的註釋自己去理解。自己去説一説,自己説好了,就與同桌説一説。師巡視 。

[反思:《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語文教育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交流,合作,提高閲讀能力,突出老師的主導作用,顯示學生的主體地位]。

2、黑板 出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指名説這兩句的意思 。

師:注意這兩個字的意思,出示:元——原來、本來

同——統一

師:死去了什麼都是空的,哪些東西是空的?

生:財產??

師: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放不下,感到很悲,是什麼?

生:國家被別人侵略??

師:接下來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宋朝的歷史,誰知道?指名説

師激情補充: 南宋的皇帝叫趙勾,是個軟弱無能的皇帝。當時戰亂頻繁,金兵頻頻進犯,宋軍節節敗退。由於戰敗,後來宋朝政府拱手把當時的首府開封,送給了金兵,自己退到了杭州。但仍不思救國。至使整個國家山河東一塊西一塊被金兵佔領,山河破碎。而陸游就生活在這樣國破家亡的年代。

你知道作者為什麼而悲了嗎?指名説

師概括:這是山河破碎之痛

隨即板書:山河破碎痛

你能把這種痛讀出來嗎?指名讀詩

3、 我們來讀一首詩人68歲時寫的一首詩 。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春眠不覺

曉 )

三萬裏河東入海,

五千 仞 嶽上摩天。(壁立千 仞 ,無欲則剛 )

遺民淚盡 胡塵 裏,(不教 胡馬 度陰山)

南望王師又一年。

題目很長,齊讀,指名讀詩

你讀懂了什麼?

指導讀前句,“三萬裏”“五千仞嶽”分別指什麼?(九曲黃河、巍巍華山)

這是何等的氣魄!指名讀 ,男生齊讀。

可是這麼壯麗的山河卻被敵人佔領着,你的心情怎樣?

生:悲痛、痛心、痛恨??

帶着這種心情齊讀這兩句

僅僅是為這個悲痛嗎?還為什麼悲?從後兩句你讀懂了什麼?指名説

生;農民很悲傷??

師配樂(悲傷)旁白:??如果你就在淪陷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可以與同桌輕輕討論,指名説 ( 隨機展示課件 )

生:我看到了遺民的眼淚聽到敵人的鐵騎聲 。

生:娃娃的哭喊聲,餓死??

生:翹首盼望王師??

生:敵人大肆屠殺無辜百姓

生:餓得面黃肌瘦,橫屍遍野

師:你覺得詩人還為什麼悲?指名説隨即板書:遺民眼盡哀

帶着這種哀痛你再讀讀這兩句,你會有更深的體會。

指名三生讀,齊讀

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什麼想説的?

生:怎麼沒有一個統治者來??

生:?

統治者都在幹什麼?我們一起去臨安看一看

出示:《題臨安邸》 :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

只把杭州作汴州。

齊讀

問:他們在幹什麼?

生:他們在尋歡作樂

生:他們在遊山玩水

生:過着奢侈的生活

對比:《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題臨安邸》

師:一邊是“遺民眼盡”,一邊是“尋歡作樂”?? ,你們想説什麼?

生:昏君!

再 讀這 首 詩 。

4、 師: 那麼詩人“但悲不見九州同”,還 悲 的是( )、( )、( 誰來帶着這些情感再讀一讀。

生個別讀,評議,集體讀。。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