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文的心得體會

來源:文書谷 2.12W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習語文的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習語文的心得體會

學習語文的心得體會1

半個學期過去了,我從中學習了一些字、詞、句,同也學習了分段和寫段意,我在學習這些方法的時候,有不懂的生字詞都回去找字典“老師”來幫助。這半個學期以來,我閲讀了接近了20多種不同種類的書,其中有《少兒百科全書》、《科學家的故事》、《名人名句》和《歇後語》??等等、在閲讀和聽課的時候用上了老師教的方法。

在老師我們預習下一課生字的時候,我會看過一遍生字,然後再讀一遍,讀的時候我會去課文裏找這個生字的搭檔,然後,再讀一遍。如果我不理解這個字的意思,我就會跟據字的夥伴來理解。但是,美中不足的,我在替這個生字解部首的時候和拿它的同音字、近形字進行比較的`時候太馬虎大意,使那些錯字矇混過關,讓我大錯特錯。於是我急中生智想了一個辦法,讓我從困境中走出來。我在認字時,先找它的同音字或近形字,然後,再進行比較和慢慢拼出它的音節,這樣就能夠認識這個生字的各各方面了。

激發思維。可是,我唯一的不足是:經常受其他同學的干擾,和老師批評別人的干擾。我經常為此而斷了思維和寫上錯別字。為此,我很煩惱。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我發現了辦法。我在看書時候,專心致志的盯住那本書,想像下面的結局會如何,不看不理周圍的東西,老人常説“眼不見,心不煩;耳不聽,才專心”,我用這種方法解決了問題。

我寫作業時,都是一個個問題認認真真地回答,如果有不懂的就先跳過去,寫完後再返回檢查,但是,令我心煩的是,在寫作業的時候,寫寫就摸不清方向了,有時候甚至錯字連篇。我的改進措施是:在寫完作業後,再反反覆覆地檢查,直到沒有錯字為止,如果有錯字就記在卡片上,讓它不段的提醒自己,讓下一次牢牢記住。我在學習語文的時候,有許多優點也有許多不足和改進措施,我做了幾個小總結,但是我還有一些沒有做到,不過我會努力學習的。

學習語文的心得體會2

隨着科學的迅速發展,時代的飛速前進,提高國民文化素質是一個國家的首要任務。作為教師首先要肩負重任。因此,為了全面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我國教育部決定開展國培計劃,為不同條件下的教師培訓提供了學習方便。

做為農村中學到一名老師,有幸同我校所有語文老師參加國培行動,感到十分榮幸,首先感謝校領導給我們這次學習的機會,學校給我們提供了網絡學習的優越條件,提供免費的網絡資源,這種高效網絡培訓模式,無異於給傳統培訓模式增添了新的亮點,為教師專業成長開創了新的基地,特別是讓我們教師能在緊張的工作中合理的安排時間進行學習,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的方便。因此,在培訓期間,每天的感覺是緊張而又充實,忙碌而又愉快,在不知不覺中,將近兩個月的學習即將結束了,回味兩個月的培訓,感觸甚深。

(一)國培教育,給我們教師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平台。

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黨的十六大代表明確提出,而作為以教書育人為天職的教師,我們更應該成為學習的時代先鋒,知識的富翁。因此,國培行動給我們搭建了自主學習,提升專業素養的平台。本次培訓,安徽電大為此次網上學習提供網絡平台,並聘請資深的網絡教育家、教育技術專家給我們傳授新知識,新理念,開設教師職業道德解讀與實踐導行、課堂教學觀察、診斷與評價、國中説明文教學策略、教師專業化與專業發展等課程,使我們對語文教學相關知識有了系統全面的認識。教育專家的講座和優秀教師教學過程的`實錄,使我大開眼界,給我指引了學科教學的新方向和目標,特別是在每個討論帖中,彙集了同仁們的精美反思和獨到的見解,對我的教學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國培教育,給我們教師創建了自由交流、合作學習的空間。

以往的教師交流方式侷限於集中校本研訓聽評課活動範圍內,而國培行動,突破了傳統的時間和空間侷限性,打破了文化層次,年齡結構,城鄉地域的羈絆,它能使我們每個教師充分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在網絡平台中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對同一話題可以從不同角度自由發表個性主張和建議,交流方式實現了一對多、面對面、層對層的立體化交流,在愉悦寬鬆氛圍中,實現思維的碰撞,靈感的迸發,心靈的默契,每位老師可以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進步。

(三)國培教育,給教師開闢了自我反思的驛站。

國培教育,以開放自由的特點,為我們教師打開一扇收納外來新鮮空氣的窗户,彙集了四面八方的精華,欣賞廣大同仁們精美的帖子和反思,還有對教學的一些獨到的見解,使我深刻體會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含義,同時也使我產生強烈的震撼,使我深刻意識到反思不再是應付學校常規檢查而所做,而要真正反思每堂課的成功和不足之處,不再使反思成為一種形式,而要使它成為一種真正習慣,一種動力。

通過國培行動,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不斷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知識也有保質期,因此,知識更新是必要的,我要抽出課餘時間通過不同的形式和資源學習專業知識。

二、自我反思。

在教學中不斷進行反思,從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找出得與失,轉敗為勝,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吃一塹,長一智,日積月累,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不斷提高教學成績。

三、相互交流。

虛心同同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虛心聽取同事們直言不諱的真言,久而久之,一定會大有進步和發展的。

總之,這次國培行動使我受益匪淺,感謝國培為我們提供了這麼難得的合理的自由學習機會,我決心把培訓中所學的業務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努力與學生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學習語文的心得體會3

我參加“國培計劃——國中語文”的培訓,辛苦、興奮而又期待。

指導老師班為我們介紹了一位位有着各種優秀頭銜的專家時,我認識到自己有幸加入了一個專業、規範、有着先進理念的培訓隊伍。這十天的的培訓必將改變我語文教育的專業化成長之路!

聽了老師的專題講座,使我認識到要讓學生有創新精神,那麼教師首先必須要有創新意識和能力。怎樣才能有做到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礎,廣才學,薄名利,遠物慾,樂在其中。

睿智的老師,讓我們見識到了來自中國頂級中學(清大附中)語文教師的風采:在質疑中辯詞義,在思索中排語序,在快樂中練鋪敍,在分析中寫題記!在這堂示範課中,我們初步認識了教育的理念:真實、自由、個性;學習了老師新語文教育的方法:舉三反一、“咬文嚼字”,美讀吟誦,化意為字,真實自由,重文寫白。

我理想中的語文課是細膩又深刻,美好又真實,新穎又嚴謹的,是充滿人文主義教育和審美教育的,是啟迪學生智慧,引領學生理想的。是啊,新的時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實踐和探索。我們應拋開形式主義和功利主義的'誘惑,積極吸取先進的課改成果,投身新課改的浪潮,努力學習,讓自己的語文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設,在實踐中成長。儘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濘的,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只要從頭做起,有自信,能堅持,我們的語文課堂就一定會煥發出生命活力,我們的語文教育一定會迎來一個嶄新的明天! 當然,還要感謝老師,你們真的辛苦了,想餘下的幾天學習會更加的精彩!

學習語文的心得體會4

在黃葉紛飛的季節,追尋着深秋的腳步,11月14日,鄒城市第二實驗國小一行20人來到嫻靜恬淡的西子湖畔,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國小語文老師集聚在美麗的浙大華家池校區,參加“千課萬人”全國國小語文教師“五力修煉”高峯論壇——暨成長課堂研討會。此次活動分為兩部分:名師的教學示範課和專家專題報告。

浙大華家池校區逸夫體育館儼然成了學術的殿堂,名師們充滿智慧、激情高昂、幽默風趣卻有樸實無華的無痕的課堂教學讓我們折服,採荷一小孩子們綻放智慧、激情碰撞的學習亦讓我們感歎。為期四天的學習,對於老師們來説這不僅僅是一次學習,更是一種思想上的洗禮,精神的大餐。駐足在“千課萬人”的會場,在這魅力無限的課堂裏,我們不但欣賞了小語名師的教學風采,更是在接受着新課程,新理念的洗禮。短短四天的學習,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麼是實效課堂?什麼是生態課堂?名師們簡約而不簡單的教學設計,親切自然的教態,幽默風趣的語言,專家對教育教學精彩的解讀都令我們受益匪淺。

浙大教授吳秀明開場給我們做了《我們需要怎樣的語文教育觀》報告。重點強調了當前語文教育的定位,要注重文化薰陶、文化底藴和文化傳承。他指出:現代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中國版。在國學一塊非常欠缺,國學基礎非常差,大學生不會古典詩詞,中國小沒打牢基礎,要大大加強國學傳統文化的薰陶。中國小老師要有意識地進行嘗試、探索。多媒體教學是傳統教學所沒有的優勢。中國語言文字不是畫面所能替代的,只是輔助工具,不能追求氣氛,成為電影院。

著名特級教師週一貫做了《教什麼,怎麼教》的專題講座。他指出:體驗就是讓學生親歷親為,必須以兒童的體驗代替教師的講解。教師分析的課堂,學生學得中規中矩,沒有疑問,學習沒有發生在學生身上。一堂好可看課堂產生高不高而不看信息輸出,老師講得精彩不等於學生學得精彩。優秀教師要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書,手中有法。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教,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才是好課。

“五力教學”的“五力”指課程前瞻力,課程開發力,課程創新力,課程執行力和課程反思力。

我們幸福地聆聽、記錄、品賞,不時有茅塞頓開和柳暗花明的感覺。回想自己,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在機械重複的工作,卻忘了我們所面對的對象,都是一個個充滿個性的.獨立的生命個體。對生命本來應該呈現的五彩斑斕和兒童的最本真的狀態,太缺乏瞭解!所以,在聆聽這些專家的講座和特級教師們的課時,我們不僅聽他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精彩的教學設計,更應細細體味:他們在課堂內是如何努力構建着一種屬於語文課堂的原生態,是如何關注着課堂內每一個生命個體在課堂中的精彩綻放!

學習語文的心得體會5

摘 要 何謂“語文味”?筆者認為,語文味表現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上。語文素養不是靠分析出來的,而是主要靠讀出來的。這已成為語文教師的共識。的確,琅琅的讀書聲,是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朗讀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學習方法。在琅琅書聲中,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與作者的心靈直接交流,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關鍵詞 語文 教學 閲讀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也着重指出:“閲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師在閲讀教學中,要以這一理念為指導,充分調動學生閲讀的主動性,高度重視學生閲讀心裏的獨特性,真正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語文課書聲琅琅,讓孩子們讀出語文味、讓語文課充滿語文味。

1讓每個學生“動”起來

真正有價值的的課堂教學應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動起來,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才華得到充分展現,每個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得到充分調動。

(1)讓設疑、質疑、合作、探究貫穿課堂

日常教學中,我們往往習慣於用自己設計的教學模式去束縛學生的`思維,千人一面,千教一法。豈不知,這隻會培養更多的“病梅夭梅”。正確的方法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學生一個自由、自我發展的空間。閲讀教學的實踐也證明,設疑,質疑,合作,探究不僅能調動學生閲讀的積極性,更能學生養成認真思考問題的習慣,激發孩子們無限的學習熱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還可以提高交流的針對性,加速閲讀教學的進程,摒棄無效勞動,提高效率。

(2)教師放手,學生動手

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是新興的一種教學手段,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師可放手,讓學生充分利用網上資源,鼓勵學生去查閲相關的資料。例如在教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要求學生上網查找杜甫有關憂國憂民的詩句,學生興趣很濃,同時又領悟了杜甫的思想。當然,表演課本劇、自辦手抄報也不失為好的辦法。

(3)鼓勵學生大膽想像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永遠比知識重要”、插上想象的翅膀,將會有一方更廣闊的天空任你翱翔,它是知識的鞏固和深化,是閲讀的拓寬。

2讓課堂“活”起來

在新的閲讀教學過程中,師生關係平等、、教學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閲讀教學的過程中有應是師生對話、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溝通,都是在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完成的。如何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呢?

首先,要給每個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書、思考。這是落實自主的、獨立的、創造性的閲讀的基本條件,也是對話、交流的基礎。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在豐富的情感活動中,進行對話、交流、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發現並提出問題。這些體驗和感受,可以是對閲讀材料某些部分(詞、句、段)或主要的問題發表的見解;也可以是對課文內容、寫法的評價或對課文的補充、修正等等。

其次,開展有效的對話和討論。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是對話、交流的主要形式。可以就課文的重點詞、句、段,也可以圍繞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多數學生共同感興趣的問題以及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開對話和討論。合作學習貴在通過探究,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羣策羣力、集思廣益,把學習內容引深或拓寬,在對話、交流的基礎上,實現積極的、有效的學習。

3讓每個學生的情感“煽”起來

閲讀教學不只是感知過程,同時也是情感過程,語文教材的主體是文章,有道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可見文章不是無情物,師生更是有情人,在閲讀教學中,只有將文章情,教師情,師生情和諧統一在聽説讀寫中,才能彈奏起課堂教學的美妙樂章,一課伊始,教師善於創設教學情境,主要表現為教師用激情或者激勵的藝術,調動學生好奇、求知、喜怒等閲讀的因素,在閲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入角色,用課文之情去激發學生之情,喚起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乃至師生達到情感共鳴,從而產生愉悦,輕鬆,理想的閲讀教學效果。

4讓每個學生的人格“亮”起來

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教學鴦遠具有教育性”,尤其是語文教學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學生的人格培養不只是簡單的説教所能奏效的,而是在閲讀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它們好似一汪清泉,洗滌學生塵封;猶如一縷春風,吹散了學生煩閲的愁緒;彷彿一座青山,堅定了學生健康成長的信念,如《儉以養德》,《批評與自我批評》,《背影》等都是修養的的經典之作,伴隨着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修養。

語文教學是最有個性化的學習,在這充滿生命激情和思維活力的語文課堂上,應真正把閲讀、品位、質疑、合作、感悟的主動權教給學生,把語文教學過程變成學生生命個體的精神漫遊,折射新課程下閲讀教學的真諦――“一切為了每個學生的自我發展”。

學習語文的心得體會6

Part1

通過加強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20xx年11月30日上午在**學校舉辦**縣中國小教研(送課到校)活動,我有幸代表**國小參加此次活動。通過參觀校園文化,進入教室實地聽課等活動,使我對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形式無不感到震撼。

聽課的教室是在**學校勵志樓一樓,勵志樓:寓意説明,勵志:奮發志氣,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

**學校。活動通知要求的是8點30之前到達,我們一行人8點鐘就已經到達了

Part2

正式上課之前,**縣教研室教研員**老師對同學們發放了導學單。邀請學生自主朗讀導學單上的課文,同學們朗讀後,彭老師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們瞭解了課文《陌上桑》(節選)的背景資料,讓學生藉助拼音讀順課文。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以及課文內容的.含義,再由各學生小組討論文章所描寫的內容可分為幾層涵義,並邀請各組展示自己的討論結果。通過提問學生:從哪些地方讀出羅敷之美?引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最後彭老師通過出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圖片這一拓展延伸,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文言文教學,根據語言文字去想象。彭老師通過導學案教學,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間時,在教官的帶領下,學生們井然有序地排隊做課間操。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中國小生來説是一生的“財富”。

第二堂數學課是由**縣第四國小**老師主講,孫老師能以例貫穿課堂教學,引發學生思維、討論,促進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並能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融入當時的情境,為學習知識做了很好的鋪墊。教學思路清晰,教學實施恰當,教學效果較好。

End

最後,由**縣教體局**局長對參與教研活動的全體老師,給出了建設性的建議。**局長的談話結束後,每位老師通過聽課開闊了眼界,同時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更加明確了今後教育教學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任重而道遠,應不斷學習、提高以完善自身,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更上一層樓。

學習語文的心得體會7

上學期,語文學習狀態很不好。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較高,我也想把語文學好。可對待語文學習狀態不是很好。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課堂上,我有時候也會不認真聽講,講話等。所以我經常做不到作業。

2、對於佈置的課外作業,我總是放在最後去完成。所以有很多次出現拖交作業的情況。而且完成的質量也不高。對於家庭作業,我一般都完成了,在家裏經常有不會做的題目,就上網查。有時候寫作文,根本是完成任務的心態,這一點我做的很不好。

3、背書時,我有時候也會玩,背書不專心,有很多不會背時就去背其他的了。

4、基礎不紮實,在漢字拼音、寫法上面,一般都忽略了。本學期,我將改進這些問題。

1、預習課文,在老師講課前,初步文章內容,還要有學習的主動性。

2、上課時認真聽講,並認真做筆記,還有認真思考問題。

3、多讀書。語文學習是一件快樂的活動,它是靠日積月累的積澱,所以我們每天拿出一點時間閲讀書籍,這樣也能提高寫作水平。

4、打好語文基礎。語文方面的基礎知識涉及範圍非常廣,學好語文不能臨時突擊,要靠平時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多積累,多歸納,才能做到“厚積薄發”。要打好語文基礎,必須多學、多寫、多讀和多摘抄。

5、多記筆記。老師講課時有許多擴展知識點,可以記在筆記本上,複習時就可以看。

6、努力練字。寫字也很重要,我的卷面並不是那麼美觀,所以我要每次寫作業時寫好字。

7、在文言文方面,我要多看一些文言文,對一些虛詞等多家加記憶,在閲讀時,有不懂的.字要多翻字典,直到弄明白為止。上課時講的字也要牢記。

希望本學期的語文學習更上一層樓。

學習語文的心得體會8

近段時間,我們集中參加了學習,其中關於《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讓我有了很深的感觸。

通過學習我明確了《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了一次系統而大膽地變革。它吸收了現代課程論的最新成果,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新的理念對於富有膽識、敢於創新的人來實踐它。它在呼喚着能夠對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準確詮釋,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完美實施課程標準的新一代教師。

當代,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學生,他們渴望着有着獨特個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師給他們一個全新的解讀,渴望闡釋自己的獨特體驗,渴望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在觀點的碰撞交流中去共同完成對那一個個文本的理解。順應這一潮流,《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個性必須靠個性來培養。這必然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個性,能夠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育才能衝破傳統的羈絆,走向自由的天地,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和獨特的魅力。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的自尊和自豪,我們教師也定能成為學生崇拜的大師。

讓“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這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能夠對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還要能夠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改變以往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和習慣。

教育教學的變革意味着重組。同樣,在新的《課程標準》面前,對每個教師來説,既是一個挑戰,更是一個機會,也為我們在事業上的追求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只要不懈努力、勤於追求、敢於創新,我們都可成為馳騁課堂的驍將、駕馭教材的高手、學生崇拜的偶像、受人尊敬的名師。

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還是一項事業,更是我們生命旅程中的一段重要經歷。為師的過程應是我們不斷學習、不斷充實的過程,應是我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過程。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僅是我們自身的.需要,也是語文教育對我們的期盼。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程觀,要求教師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要求教師“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瞭解國內外重要事件,通過考察、訪問挖掘本地藴藏的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它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要想讓語文教學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產生深廣的影響,我們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善於鑽幽探微,透徹理解文本的深刻內涵,把教科書中直接呈現的(即顯性的)價值取向和隱含於其字裏行間(即隱性的)價值取向,都能呈現給學生,在師生共同探究的過程中和學生一起體驗語文的美。

現代社會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已不再僅僅限於課堂。因此,我們教師要重新認識自己,向學生學習,要真正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們的語文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總之,《新語文課程標準》給農村國小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作為國小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方法多元化了,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化了。

我認為以前單純傳授知識逐步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語文教學內容上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和規定,還有量化的標準。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學習――運用,正如旭日東昇,陽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經驗、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新課標”的實施確實給當今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濃,越發變的活潑、可愛了,更多表現在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同時也感受着知識的滋養。

在教育教學規律的推動之下, “新課標”的指導之下,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逐步遠離偏、繁、難、向着理解、探究、分析、綜合、運用等方面發展。

學習語文的心得體會9

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十餘年了,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積極參與到課改的大潮中。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深刻地體會到,改革,首先就要革思想,有了全新的思想,才能有全新的作為。隨着新課程實驗的不斷深入,強調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學習潛能、學習成績、學習願望和能力等,方法上將突出過程評價,分數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在教學中,應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説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的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到今天,經過幾年的親身實踐,有些心得想淺談一下:

一、思想觀念的更新。

課程改革是一場文化的變革,教師要融入這個變革之中,追求先進文化和先進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識面,多讀幾本書,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知識更新。做為一名實驗者首先要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做為語文教師,我立足於學生的發展,以平等的姿態走近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為學生創造一個寬鬆的民主的和諧的教學環境,在課堂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讀,自由地議,大膽地評,讓創新的火花在讀中迸發,從而真正樹立以人為本、以讀為本、以創新為本的現代閲讀教學觀念。並做到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樹立了個性教育意識。

二、教師角色地位的轉變 。

課改讓我漸漸認識到,教師角色該轉變了,不再是從前課堂的導演者,轉變成了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參與者。我在課堂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我則是主導,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倡導學生主

動參與、樂於探究,把握好與學生的親和度、學生學習的自由度、參與度、小主人翁地位。

三、知識結構的更新。

面對新教材的新內容、新要求,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課程標準,精研教材的同時,花大力氣,下大功夫,深入學習所教語文專業的新理論、新知識,把握專業領域發展的前沿動態,及時吸收專業推出的新成果;以形成能適應新教材教學要求的過硬的業務功底。

四、學習方式的更新。

課改讓我意識到,要把課堂交給學生,因此,我課堂上努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在課堂上讓學生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並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合作學習,課堂中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調查、信息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學生思維活躍,閃光點頻頻,他們已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面對課改,我們教師要快速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教學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和引導者,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應

學習語文的心得體會10

我教了多年語文課,總感覺上口語交際課無從下手,有時簡直就是走走過場,沒有真正達到提高學生口語能力的要求,工作中一直感到很困惑。這次有機會看看別的優秀教師的上課,我受益匪淺。我聽了幾節課,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節二年級的課《感謝,要大聲地説出來》。下面我就這節課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本課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懂得感恩,同時知道怎樣表達自己的感謝,然後大聲地説出來,應該説些什麼,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感謝的心情。教育學生説話時態度要自然大方,語言親切、有禮貌,聽人説話時要認真耐心。簡單説就是有禮貌、説清楚、聽明白。教學難點是在買文具過程中遇到問題時能靈活應對。我覺得本節課老師做得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1、注重教給學生交際方法

反思自己以前的口語交際教學,總是覺得孩子們怎麼那麼不愛説,每次都是幾個較為活躍的孩子説的多,而大部分學生就是動不起來。我想之所以不成功,有很大的原因是把口語交際課和説話課,表演課混為一團,沒有注重教給學生交際方法,而想當然的'認為他們肯定會説,一味鼓勵他們説或上台表演,這種教學方式實際上違背了口語交際的初衷,造成學生不會説而不敢説。在《感謝,要大聲地説出來》一課中,老師在設計時特別注意把環節進行了細化,比如:説話要有禮貌,怎麼説才是有禮貌?説清楚為什麼感謝?感謝誰?又要從哪些方面來説?怎麼學會認真傾聽?那就要對別人説的內容做出反饋。把表達的步驟用簡單的語言總結一下,讓比較差的孩子也能有本可依,有話可説。在這節課上,孩子都能勇敢舉手站起來,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2、促進了口語交際中的良好互動

這節課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羣體互動非常成功。《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在課堂中,老師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口語交際情境來激發學生説話的興趣;營造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孩子都敢於表達;提出明確的要求,使學生交流起來不感到困難;提供示範,使他們從中學到甚至悟出一些交際語言、方式和態度;加強交際過程中的調控,通過援助、誘導、參與、激勵、評價反饋等手段促進了有效互動。

3、注重了創新學習

在學會了最基本的表達方法後,老師又創設了説話的情景,其目的是增加口語交際機會,設置對話障礙,加大口語交際的難度,進一步培養學生會多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口語交際的靈活性。

通過這次觀摩課活動,我收穫很多,我發現了口語交際實際上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課型,能讓他們學到很多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在今後的口語交際教學中,我們要抓住“交際”二字,告訴孩子們如何與人交流,交往,爭取讓孩子們都變得能説會道,我想,這也是我們的語文教學在生活中的一種運用吧!

學習語文的心得體會11

5月11日,我們全體語文教師參加了第一實驗國小語文教學經驗報告會,期間我聆聽了四位青年教師精彩的課堂教學,整整一上午,我們與會老師都認真做好了筆記,寫出了評價,心理收穫很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四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僅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課堂上老師們先進的教學風格、變化多端的多媒體課件,這些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啟迪。讚歎之餘,更多的是深深地沉思,從中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談談自己的國小語文聽課體會:

一、對新課程的思考

在本次報告會中,與會專家根據不同類型的課例展示,為我們做了精彩的點評,使我對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詮釋,對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反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健康持久發展的空間。

二、對教師角色的思考

教師應該是課程改革的推動者、課程的實施者,通過教師的推動和實施,課程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所接受和理解。教師在推進新課程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現許許多多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思考和改進,提出看法,提煉方法,不斷地拓展和完善我們的教學資源。

三、對課堂教學的思考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爭一切活動都以富有情感的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聽課活動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聽課活動中,我認真聆聽了四位老師的示範課例,四位老師都能從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明確把“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放在首位,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展現。另外,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四、今後努力方向

必須不斷地學習,我們常説,教師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裏,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充電。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提高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學習語文的心得體會12

暑假培訓雖有短短的十三天,但卻讓我過得豐富而又充實,使我有了不小的收穫。

首先,老師們的愛崗敬業精神值得我學習。在網上我看到深夜十一二點,仍有不少老師堅持在網上學習;更有一些老師的腰不太好,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六七個小時,但老師們憑堅韌的毅力,堅持了下來;有的老師妻子下午五點生孩子,他堅持學習到六點才回家,回家後才知道自己已經是爸爸了……

其次,假期培訓使我對新課改的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以前只知道新課改將課本改了,但是因為課時多,所以教學方式等沒有根本的改變。為什麼要改革、改革的措施與方法等,沒有一個明確的瞭解。通過這次學習,明白了新課改要求我們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等要發生根本的轉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符合當代發展,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

再次,假期培訓使我的專業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以前一直覺得學生寫作文有種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要麼是文不對題,要麼就是離題萬里。聽了專家的講座,對學生作文的缺點有了更新的瞭解,輔導起他們也可以對症下藥,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會很有幫助。在處理閲讀和寫作的關係上,以前經常是沒有弄明白二者的關係,通過學習知道閲讀的積累是寫好文章的重要途徑,在大力提倡閲讀的基礎上提高寫作能力。

語文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應當是學習方法,學習手段的教授。語文教學要求我們在兼顧文本的基礎上重視學生的説話能力即表達交流能力的培養,要利用演講比賽、朗讀比賽等形式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重視學生的閲讀教學,在閲讀的內容,閲讀的方法與技巧,閲讀的理解等方面對學生加以適當有效的引導。

在對待學生的方式與態度也要有所改變。要努力去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優點和特長,對學生以鼓勵為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讓老師愛的光輝可以照亮每個學生心中陰暗的角落;允許學生犯錯誤,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不犯錯誤,但這對學生的成長也是一筆不可小視的寶貴財富,犯了錯誤然後改正,在這樣不斷的自我改正,自我超越中,學生獲得了最大程度的自由而又良好的發展。

在以後的教學中,要以新課改的要求和目標為依據,不斷探索與創新,尋找適合不同學生的不同方法,讓學生在更為廣闊的天地中自由的飛翔。

學習語文的心得體會13

此次杭州之行,總覺得腦子裏裝得滿滿當當,卻不出個條條框框,心裏恍恍惚惚的,説體會,説收穫,談不上,只留下一些隻字片語。下面就談談此次杭州聽課之行的一點瑣憶。

一、返蹼歸真,讓學生受傳統文化的薰陶。

“千課萬人”這個活動是國家級的教研活動,它所體現的“生本課堂”將引領了中國國小語文教育的發展。從這次活動,讓我隱隱地看到語文教學應返蹼歸真,讓學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如在本次活動中安排了古詩《楓橋夜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文言文《楊氏之子》、《已死的母熊》、《宋定伯賣鬼》以及孫雙金執教的《兒童論語》、蔣軍晶的《“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周益民的《繞繞繞繞復繞繞繞》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但它在指明方向,語文是什麼,語文就是語言的課堂,我們要回到古代,去感受古文的韻味,精煉而藴味十足,越讀越有滋味,越讀越有意藴。季羨林老先生曾説:“國小生必須會背100首古詩,50遍古文”。我認為讓學生薰陶在傳統文化中,去感受傳統文化所藴含的語言魅力將是國小語文教學的方向。

二、領略了大師的風采

大師的課就像是海市蜃樓,它扣人心絃,讓人身臨其境,如心靈的一次旅行。

課之大氣是隻可遠觀而不可效仿也。

(一)如王菘舟老師上的《楓橋夜泊》,他那深厚的語言功底,那深情的演繹,深深的吸引着學生,那是一節意味深長,韻味十足的課,王老師由“鐘聲”離析出“愁眠”,由“愁眠”逐步添加出“看到”之景,“聽到”之聲,“感到”之情,層層拓展,終於“剝”出了一個“對”的藴意。又以層層淡出層層擦去(板書的字)點拔出與“鐘聲”一起消失的愁眠,讓“鐘聲”化解了“愁眠”,給全詩抹上了温暖的亮色,給課堂濃濃的文化氣息。

(二)如竇桂梅老師的《宋定伯賣鬼》,竇老師以自已澎湃的熱情和寫實的教學營造母語力場的非凡能力讓我震顫,選擇這麼長的一篇文言文進行教學,這本身就是一種挑戰。竇老師從幾乎逐字逐句的教讀、解釋開始————抱而扶,扶而放,到出孩子充滿語感的朗讀,再到孩子準確靈動的解釋,然後到孩子自由舒暢地議論,竇老師就是這樣,腳踏實地,完整連續,咬定青山不放鬆,由學生開始的俘遊散亂到後來的各抒已見,從開始的東張西望,到後來的無不動容,竇老師用她的心血、肝膽和智慧澆灌並照亮的`,豈止是那些學生呢?

(三)如賈志敏老師的《賣魚的人》。賈老師的課堂嚴謹,簡潔,一言一句,一字一句嚴格要求,一絲不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極度關注,是賈老師教學的一貫風格,在課堂上,賈老師時時刻刻在規範學生的語言,哪怕是一個字,一個詞,他都有嚴格的要求。賈老師非常注重學生的讀,在反覆朗讀的同時,歸納梳理出一條課文主線,再根據這條主線補充內容進行敍述。如:讓我疑惑的是______,平常我買魚是_______,而他卻_____。又如:誠信是______,如果不講誠信會_______,我們應該_______。

這樣的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能力,而且使課文的人文因素,很自然地得以滲透,這種滲透實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很好的統一。

什麼是大師?一位現代作家認為,大師就是那些下最深的功夫研究,用最淺顯,最簡潔的語言表達研究成果的人。我覺得,大師的課是百聽不厭的,即使同樣的課再聽一遍,也會津津樂道。

三、“生本課堂”的展示

何為生本課堂呢?王菘舟老師説:“生本課堂就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更是以生命為本的課堂。唯有真正為了師生生命的發展,以生命促成生命,並最終成全師生生命發展的課堂,才是我心中的生本課堂。”週一貫老師説:“生本課堂就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具體地説就是依靠自主學習,激發主動學習,以實現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的課堂。”在本次活動中充分體現了生本課堂。

如蔣軍晶老師執教的《“鳳辣子”初見林黛玉》。蔣老師的課循序漸進,就圍繞“王熙鳳”是一個怎樣的人展開教學,整節課就樣一個問題,初讀你覺得王熙鳳是一個怎樣的人?抓住“關心”一詞,再讀,抓“炫耀”,再讀,抓“討好”再讀,最後,你覺得王熙鳳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此時,學生就又有了截然不同的回答,蔣老師沒有分析,沒有講讀,就是讓學生一遍遍讀,層層深入,句句剖析,自已從字裏行間讀懂讀明白,整節課,學生的腦子在不斷地思考,不斷的分析。從初讀時的理解到後來截然不同的理解,這就是一個提升。蔣老師教給學生的是一種學習的方法,學習就是這樣,一遍又一遍地讀,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學生在蔣老師40分鐘的課堂中學到的是一輩子可以用的方法。“生本課堂”在這節課中被詮釋得淋漓盡致。

“千課萬人”在西湖邊的柔波放飛夢想,用燈光照亮前程。拖着疲倦的身軀,滿載而歸。隱隱約約的思緒慢慢退去,留下的只是一些觸動,一些鎖憶。

學習語文的心得體會14

一、有興趣的學習。

孔子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確如此,沒有興趣,很難學好語文。所以,學習語文,不妨就從自己的興趣開始,喜歡什麼就讀什麼,多多的讀。歷史、小説、詩歌、傳記、哲學、天文、遊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一種興趣,都將為人生開闢一片新的世界。然後把自己的感謝寫出來,積累起來。這就是最好、最有成效的語文學習了。我想在我的周圍同學中就有這樣的人,特別喜歡語文,尤其是作文什麼的,總是在練筆,在閲讀,結果就是文章寫的很好,語文同樣成績很好,這就是興趣的產物,也是一件事情成功的基礎。。

二、有計劃的學習。

除了自己的興趣以外,其它的方面也應該瞭解。平衡的知識結構是大多數成功者的重要素養。因此,不妨為自己作一個小小的計劃,其中開列上文學、文化、哲學、歷史的基本讀物,都讀一讀。然後,針對自己的弱項進行一些專項訓練。寫作不好的人,可以有計劃地多寫一些東西,嘗試着去報章投稿。口頭表達不好的人,也可以在讀書之外,試着去參加講演社團的活動,提高自己説話的技巧。雖然我們都知道認真學習這點很重要,但在好奇與激情的大一,在掙脱了大學聯考忽然放鬆的環境中,我想很難定下心來認真學習,因為我們的好奇,因為我們的激情,我們什麼都想嘗試,什麼都想體驗,結果在盲目的甚至是毫無選擇的活動中,我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特別是佔用了好多本該是用來學習課本知識的時間。

三、休閒性的學習。

這一點就不多説了。古人講“開卷有益”。具體到語文學習上,能將讀書、寫作當作自己的一種消遣和休閒,不也是很好嗎?偷得浮生半日閒,以一盞清茶、一本好書相伴,不是很快樂嗎?在網絡上、在媒體上,發表自己的看法、觀點、感受,不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嗎?我喜歡上網,所以我喜歡去文學論壇轉轉,有的時候看到一篇文章,在音樂的世界中細細品味,臨走前不忘留下自己的腳印,那真的是很愜意的事情,不僅僅放鬆了自己,還學到了東西,何樂而不為呢!

大學這段時間是非常珍貴的。這一點,身處其中的大學生可能無法體會。只有離開了大學,才知道,原來看似漫長的`人生中、看似廣闊的社會裏,卻很難再找到這樣一段悠然的時間、一片安靜的地方和一種恬靜的心情去學習、去讀書、去完善自己。我在我們學院的貼吧裏面看到一位已經離開的學長留下的那句話:走過了,才發現身後的路是那麼的漂亮,而曾經的我卻沒有好好的珍惜,離開了,才發現心中的眷念是那麼的濃厚,而曾經的自己是那麼不屑。我在慶幸我還是大一,我想我要學習的還很多,語文是我喜歡的,作文是我愛好的,我想在查閲了那麼多的資料之後,會對自己的學習有一個很好的提升。

學習語文的心得體會15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市國小語文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具有較高專業素質、能發揮示範和輻射作用的骨幹教師隊伍,12月4日,20xx年茂名市國小語文骨幹教師培訓班在茂名市福華國小開班了。

兩天的安排異常精彩,其中,廣州市黃埔區國小語文教研員馮迪鴻老師給我們上了兩節示範課《天窗》,同一篇課文,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法,馮老師就是想告訴我們,語文課到底該怎麼教。馮老師特別注意讓學生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跳出文本,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體現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發展。上完兩節課,馮老師又給我們作了專題講座《我們到底該怎樣教課文》。潘毅教師工作室的主持人潘毅校長給我們上的示範課《老人與海》意味深遠,她先教會孩子們怎樣讀小説,然後再回到文本,在學生原有理解的基礎上,拋出一個又一個問題,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待重難點解決後,學生也就明白了:勇氣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題,《老人與海》寫的是一個老人,展現的卻是一個世界。聽完邱運來校長的詩歌課例《葉子》和他的'講座,我明白了詩教者的角色是:讓孩子的心靈變得温潤起來。他的課沒有華麗的PPT,沒有花俏的環節,就這樣循循善誘,小激發了孩子的想象力,成為一個小小詩人,也這樣撼動着老師們的心,兒童詩教學原來能這樣水到渠成,真正引導學生做到“隨心而做”,讓讓“心隨詩動”,能激起對生活的希冀。葉聖陶説過:生活猶如泉水,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習作和生活是相融的,而老師的指導就是架起了相通的橋樑。王建國老師用“鬼”作話題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別出心裁。在孩子們的回答和描述中也善於引導,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寫作文,又怎會寫不了好作文呢?

大師們的課讓我收益頗多,每一節課都是一種學習,一種享受,一種陶醉。感謝每一次的學習都讓我得到成長。在互動評課環節,除了專家的精彩點評,學員們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以及提出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疑惑,我也説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後竟然獲得最佳發言獎,獲得了老師們帶來的獎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