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在興趣中閲讀

來源:文書谷 2.5W

閲讀是靠目視或口誦從書面文字符號中理解和攝取語言知識信息的一種學習活動。蘇霍姆林斯基説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閲讀,閲讀,再閲讀。”閲讀興趣的培養為學生持續閲讀和提高閲讀能力提供了保證,語文教師應採用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讓他們走進豐富多彩的閲讀世界。

讓學生在興趣中閲讀

一、營造閲讀氛圍

馬克思指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古時候有孟母三遷之説,孟母為什麼要三次搬家呢?因為孟母充分認識到學習環境對孩子是多麼的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調動學生的閲讀積極性,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就必須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把學生置身於濃厚的讀書環境中。

良好的閲讀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教師要注重營造良好的閲讀資料氛圍:學校開放圖書室規定一定時間讓學生閲讀,班上建立圖書角讓學生課餘時間隨時閲讀,家庭可以添置圖書架讓孩子節假日有書可讀,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圖書館讓他們在浩瀚的書海中感覺書的世界的廣博與豐富,進行廣泛的閲讀嘗試,從而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使學生投入到閲讀的大課堂中來。課堂上,教師更要注重營造自由寬鬆的閲讀環境,讓學生用自己認為最佳的方法進行閲讀。在深入閲讀時,要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學生在良好的個性化閲讀氛圍中,會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覺,形成自己獨特的閲讀感受,將“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當學生覺得閲讀原來是那麼快樂,培養閲讀興趣就有了可能,當興趣變為一種志趣,當閲讀成為學習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閲讀習慣就形成了。

二、指導閲讀方法

得法者如魚得水。方法的指導直接影響着閲讀的效果,如果學生在閲讀中沒有任何收穫,閲讀的熱情很快就會衰減直至喪失殆盡。要想讓學生對閲讀感興趣,切實提高他們的閲讀能力,還需要教師巧妙地進行引導,方法得當,學生能體驗到閲讀帶來的成功和喜悦,閲讀的熱情自然會空前高漲。

曾國藩指出,讀書之法“不同之書,區別對待。應讀之書宜緩宜熟;應閲之書宜速宜多。”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的好奇入手、從學生的愛好入手、從學生喜歡的故事入手,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繫又符合他們年齡特徵的課外讀物,並給予具體的閲讀方法指導,使他們把閲讀當成一種渴求性的自我行為。閲讀有精讀、略讀、瀏覽讀、寫讀書筆記等多種方法。精讀是培養學生閲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是為了達到對文章深入理解、熟練掌握的程度,而對文章進行反覆鑽研、細心領會的一種閲讀方法。教師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細嚼慢嚥,精思熟悉,逐漸就能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略讀是要求學生有選擇地進行閲讀,可跳過某些細節,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從而加快閲讀速度。瀏覽一般是略觀大意,迅速掃視,更適用於博覽和查找信息。讀書筆記是指讀書時為了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俗話説“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寫讀書筆記,對於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對於積累學習資料都很有必要。作家肖復興説:“能夠熱愛讀書並能懂得怎樣讀書,對於一個孩子真是最大的`財富。”我們應該注重教會學生根據個人不同的閲讀習慣,閲讀目的、性質,選擇合適的閲讀方法,靈活使用,促使學生主動進入閲讀狀態,在閲讀中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並促進讀書興趣的持續發展和不斷提高。

三、開展閲讀活動

為了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保證閲讀的有效性,教師應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閲讀活動,促進學生閲讀動機的產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體驗成功。從閲讀組織形式上,可以上閲讀指導課、建立班級圖書角、組建讀書興趣小組、建立閲讀檔案等。從閲讀的內容上看,低年級以閲讀寓言、童話、古詩文、成語故事、兒童文學作品、科普讀物為主;向高年級學生可推薦中外名著、名人傳記、百科全書、優秀文學雜誌等。在閲讀形式上,可以組織開展朗讀比賽、好書推介會、詩歌朗誦會、故事擂台賽,開展讀書知識競賽、讀書心得交流、優秀讀書筆記展評、讀書演講、讀書徵文、課本劇表演、製作讀書名言卡、辦讀書剪貼報、手抄報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為了檢驗閲讀成果,可以評選小小故事大王、校園閲讀明星,還可在班級牆報和黑板報中選登學生的優秀習作、讀後感等作品,並幫助他們向報刊投稿。通過開展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讓學生真正品嚐到自己課內外閲讀的甘甜果實,感受到書海之浩瀚和讀書之樂趣,從而激起對書的渴望,自覺進行課內外閲讀。

有興趣就有樂趣。只有對閲讀產生了興趣,讀書才不會是一種負擔,才有可能成為學生成長中的一種需要,一種快樂成長的享受。因此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讓他們喜歡書,願意跟書交朋友,也許就是我們送給學生的最好禮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