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閲讀練習及答案15篇

來源:文書谷 2.45W

《春》閲讀練習及答案1

楊萬里

《春》閲讀練習及答案15篇

竹邊台榭水邊亭,不要人隨只獨行。

乍暖柳條無氣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過雨來幽徑,無數新禽有喜聲。

只欠翠紗紅映肉①,兩年寒食負先生。

注:①紗紅映肉:語出蘇軾詩《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案一株土人不知貴也》:“朱脣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紅淺祭。

6.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A. 首聯既交代了遊覽之地,又點明瞭以下數句均為遊覽所得。一個“行”字,為全詩之眼領起全詩。

B. 頷聯寫柳條有氣無力,花影支離破碎,一片死氣沉沉的景象,呼應首聯的“獨”,以哀景襯哀情。

C. 頸聯採用動靜結合的手法,上句主靜,下句主動,以新鳥之聲清脆悦耳來反襯小徑的幽寂。

D. 前六句採用虛實合的手法進行描寫。“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E. 尾聯提出“只欠”二字。因為作者宦遊他鄉,已兩年不見故園美麗的景色,對景生情,頓生感慨。

7. 全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

6. BD

7. ①首聯一“獨”字,點明瞭作者此時的孤寂之情;②頷聯和頸聯融情於景,通過描寫眼前所見初春的美景來反襯愁對春晴的孤寂心情和對故園的思念之情;③尾聯則是直抒胸臆,表達對故園的濃濃思念。總之,全詩抒發了詩人宦遊異地的孤寂落寞的心境和思鄉之情(或對故園海棠的懷想之情。)

【解析】

【6題詳解】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綜合考核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題目,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説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意,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題中B項,頷聯描寫初春柳葉吐芽,迎風起舞,盛開的花朵在陽光照映下倩影婆娑,朦朧惝恍的美景。D項,虛實結合不妥,都是描寫眼前之景。故選BD。

點睛:詩歌鑑賞的雙選題,是綜合考查對詩歌內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賞析類的試題,考生在作答這類試題的時候要注意,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內容,然後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這樣就能很好的作答這類試題。

【7題詳解】

試題分析:試題分析:這是一道分析詩歌的情感的題目,是詩歌的常考的題目之一。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歌的標題、註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字詞語進行分析。首聯拈出一個“行”字,為全詩之眼。上一首,作者是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觀察四周的景色。在這一首中,作者已由靜觀轉入遊賞,以下數句,都是遊覽所得,故其描寫,更富有變化。“行”前加一“獨”字,就突出了作者此時孤寂、無聊之情。中間兩聯,俱寫眼前之景緻,繪形、繪聲、繪色,動靜結合。眼前景色,固然很美麗,但詩人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因此尾聯提出“只欠”二字。因為作者宦遊他鄉,已兩年不見海棠,對景生情,頓生感慨。結句言自己辜負了兩個春天。詩中所寫春天景象,非不美好,而作者卻有枉拋光陰之歎,可見眼前景色,徒增煩惱。詩人重筆疊寫,也只是為了襯托此時愁對春晴的孤寂心情,以及對故園海棠的無限懷念。

《春》閲讀練習及答案2

江 南 春 山 行

杜牧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6.對兩首詩歌的內容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 (3分)

A.“千里鶯啼綠映紅”一句,形象地描繪出春天的江南花紅柳綠,鳥語花香的特點。

B.“多少樓台煙雨中”一句,概括地寫出了千里江南樓台掩映,春雨朦朧的特點。

C.在《山行》中,詩人以“楓葉”自比,表達了珍惜生命,老而彌堅的人生態度。

D.杜牧筆下,無論春秋,大自然都充滿了無限生機。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楓葉也比早春二月的鮮花更加美麗,更加鮮豔。

7.對兩首詩賞析不當的一項是( )(3分)

A.有詩人認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實為 “十”字之誤用,因為“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這是很有見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寫出了白雲初現,縈繞山樑的情景,化靜為動,增加了畫面的層次感。

C.《江南春》以虛實結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細雨朦朧,春意盎然的特徵,寫得十分傳神。

D.兩首詩都是 寫景抒懷之作,所寫之景雖然不同,卻都顯得格調清新,充滿詩情畫意。

【答案】6. C 7. A

《春》閲讀練習及答案3

1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2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3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4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裏帶着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花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5“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風裏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着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裏醖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着。

6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這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着的人;還有地裏工作的農民,披着蓑戴着笠。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裏靜默着。

7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裏鄉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8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

9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10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上前去。

1、總體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在空白處填寫一個詞語)

盼春——繪春——迎春——贊春

2、用簡要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題。

描繪春天的美景,表現春的美好與活力,抒發對春天的期盼、喜愛、讚美。

3、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所寫的幾幅圖畫:

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4、詞語賞析:

A、“風裏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着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裏醖釀。”句中“醖釀”一詞的本意是什麼?在這裏是什麼意思?

“醖釀”一詞的本意是造酒,這裏指各種氣息在空氣裏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B、以下語句中加點的詞,極具表現力,試選一個賞析。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

“偷偷地”寫出了小草生長極為迅速、讓人不知不覺;“鑽”表現了小草衝破凍土的擠勁兒與力度。這兩個詞都體現了春草無限生機與活力。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

“鬧”一詞既突出了蜜蜂的多、叫聲大,還將蜜蜂人格化,表現了蜜蜂採蜜時的喜慶氣氛,流露出作者看到這濃濃的春意時的欣喜之情。

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逼”這個詞表現了春雨洗滌後的小草“青綠”的顏色特別濃烈、特別耀眼。

5、語句賞析:本文中有許多的比喻和擬人句,找出一句,分析其表達作用。

提煉表達句式:比喻句——運用比喻,把什麼比成什麼,生動形象地突出了(本體)的什麼特點,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擬人句——運用擬人,將什麼人格化,生動傳神地突出了(表達對象)的什麼特點,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什麼態度)。

6、最後三段,分別出寫了春天的什麼特點?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三個語段的先後次序可以交換嗎?為什麼?

表現了春天的新、美、力。表達了作者春天來臨時的無限欣喜,對生機勃勃的春天的讚美,以及受到活力四射的春天的強烈感染與鼓舞。

不能交換。三個比喻“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包含一個由小到大的成長過程,是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的。

7、問題探究:

1)有人説,第4段寫花,“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此句寫本段內容無關?你怎麼看,説説理由。

這句話與寫花是相關的,是側面描寫花。寫蜜蜂的多,襯托出花的香甜;寫蝴蝶歡飛,襯托出花的色彩豔麗。這樣寫,還賦予靜態的春花的畫面動態的美,使春花圖更有詩情畫意。

2)第5段寫春風,分別從哪些角度寫的?突出了春風的哪些特點?

從觸覺寫春風的輕柔、温暖;從嗅覺寫春風的(芬芳怡人)芳香濃郁,從聽覺寫春風的和悦(悦耳動聽)。(例句略)

3)試舉例分析本文在語言方面的特點。

多用疊詞,使語句節奏舒緩且有韻律美。

如:偷偷地,嫩嫩的,綠綠的,輕悄悄,軟綿綿,嗡嗡地,密密地,慢慢走,稀稀疏疏,舒活舒活,抖擻抖擻。

句式上,長短句交錯,既整齊又富於變化。如:

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花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城裏鄉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

多用比喻、擬人,語言優美,抒情味濃。(略)

4)“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有人理解為“居民們正在做晚飯,屋頂上炊煙裊裊。”,你怎麼理解?根據原文説出理由。

從原文看,此句前作者寫到:“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實際是作者用的比喻,並非指炊煙,而是説“濛濛細雨籠罩着屋頂,如煙似霧一般”,表現春雨的細密、輕柔、飄渺的特點。

《春》閲讀練習及答案4

4.【分析】《錢塘湖春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描寫杭州西湖的七律。此詩通過對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遊湖的喜悦和對西湖風景的喜愛,表達了作者對於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全詩結構謹嚴,銜接自然,對仗精工,語言清新,堪稱吟詠西湖的名篇佳作。

《採桑子》描繪了春日的杭州西湖,景色是那樣引人入勝,綠水蜿蜒曲折,長堤芳草青青,春風中隱隱傳來柔和的笙歌聲。水面波平如鏡,不待風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動。這首詞如同一幅清麗活潑、空靈淡遠的風景畫,美不勝收,清新可愛,有很的強吸引力。全詞從不同側面描寫了西湖美景,從中折射出歐陽修掛冠退隱後從容自適的閒雅心理。作者以輕鬆淡雅的筆調,描寫泛舟杭州西湖時所見的美麗景色,以“輕舟”作為觀察風景的基點,舟動景換,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貫之的。色調清麗,風格娟秀,充滿詩情畫意,讀來清新可喜。

【解答】(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A。有誤,《錢塘湖春行》描寫西湖早春景色,表達詩人對自然美景的喜愛與留戀。

B。有誤,《採桑子》描寫穎州西湖春景,表達作者對西湖美景(大自然)的喜愛。

C。正確。

D。有誤,兩首詩均以高超的詩筆,描寫兼抒情,沒有議論,從自然美中提煉出深刻的哲思美。

故選:C

(2)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瞭解詩歌內容的前提下,抓住關鍵詩句來分析描繪的季節即可。《錢塘湖春行》詩人用“初平”,寫出了春水新漲,幾與岸平的情景。頷聯詩人用“幾處”“誰家”,表現飛鳥不多,候鳥還未都從南方返回;又用“早鶯”“新燕”説明鶯燕剛剛從南方飛回。“爭”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黃鶯爭着擠上向陽之樹地情景,準確地描繪出初春的獨有風貌,生動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機;“啄”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燕啄泥草,營造新巢的情景。頸聯詩人用“漸”字寫出了野花漸開漸多的情態。“淺草”“才能”表現了春草剛剛萌芽的情形。《採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句意:西湖風光好,駕輕舟劃短槳多麼逍遙。碧綠的湖水綿延不斷,長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隱隱傳來的音樂歌唱,像是隨着船兒在湖上飄蕩。輕舟短棹,春草碧色,綠水清波,長堤掩映,柔和的笙簫隨風飄來,描繪了一幅淡遠的西湖美景。“西湖”的春天是美麗的,“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湖水明淨“澄鮮”,白雲倒影其中,描繪了西湖清麗、恬靜、淡遠的春景。

答案:

(1)C

(2)《錢塘湖春行》的景色特點是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熱鬧活潑的;比如“爭暖樹”“啄春泥”寫出鳥兒們的活動,“亂花”寫出早春百花齊放,生長繁茂,表現出春天的一派生機。

《採桑子》的景色特點是淡雅、幽靜、秀麗的,比如“綠水逶迤”“水面琉璃滑”用靜態描寫勾勒春天的靜謐之美。

譯文:

錢塘湖春行

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舉目遠眺,但見水面漲平,白雲低垂。幾隻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築新巢銜來春泥?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好遮沒馬蹄。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採桑子

西湖風光好,駕輕舟劃短槳多麼逍遙。碧綠的湖水綿延不斷,長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隱隱傳來的音樂歌唱,像是隨着船兒在湖上飄蕩。

無風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樣,不覺得船兒在前進,只見微微的細浪在船邊盪漾。看,被船兒驚起的水鳥,正掠過湖岸在飛翔。

【點評】如何鑑賞詩歌:一要知人論世。讀懂一首詩,首先要了解詩歌產生的時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經歷和創作風格。二要把握形象。詩是通過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抒發感情,閲讀、鑑賞詩歌就要通過認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這種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詩歌的生命和靈魂,只有很好地體會詩人在詩中的感情和基調,才能準確理解詩歌的主旨。

《春》閲讀練習及答案5

閲讀 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以下題目。

自昔詞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窮歲月,十年成一賦者。白樂天詩詞,疑皆衝口而成,及見今人所藏遺稿,塗竄甚多。歐陽文忠公作文既畢,貼之牆壁,坐卧觀之,改正盡善,方出以示人。

蘧①嘗於文忠公諸孫望之處,得東坡先生數詩稿,其和歐叔弼詩云:“淵明為小邑。”繼圈去“為”字,改作“求”字,又連塗“小邑”二字,作“縣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至“胡椒銖兩多,安用八百斛”,初雲“胡椒亦安用,乃貯八百斛”,若如初語,未免後人疵議。又知雖大手筆,不以一時筆快為定,而憚於屢改也。 (選自《春渚紀聞》)

【注】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8.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至有一字窮歲月 ( ) ②及見今人所藏遺稿( )

③歐陽文忠公作文既畢( ) ④得東坡完生數詩稿( )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於”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蘧嘗於文忠公諸孫望之處

A.積於今六十歲矣(《捕蛇者説》)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魚我所欲也》)

C.於廳事之東北角(《口技》) D.何有於我哉(《<論語>》)

9.請根據要求,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

(1)疑皆衝口而成(標在動賓之間)

(2)淵明為小邑(標在主謂之間)

10.翻譯下列句子。

(1)改正盡善,方 出以示人。

(2)但少閒人如吾兩者耳。(《記承天寺夜遊》)

11.請你根據選文主要內容為其編寫一個文言標題:_____。

答案:

8、(1)①窮盡,用盡。②到,等到。③已經。④數篇,幾篇。

(2) C

解析:(1)這四字的意思在現代漢語中已發生變化,要能區分古今意思。 (2)A、介詞,到。 B、比。 C、在。例句中的“於”也是這一意思。 D、對,對於。

9、(1)疑/皆衝口而成 (2)淵明/為小邑 解析:瞭解句子意思是標出停頓的前提。(1)“疑”是動詞,後面是它的賓語。(2)“淵明”是主語,後面是謂語。

10、(1)(歐陽修)改正得極好後,方才拿出來給人看。(2)只不過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 的有閒情雅緻的人罷了

解析:(1)譯準“盡”“方”等詞,補上主語。(2)譯準“但”“閒人”“耳”。

11、示例:作文不憚屢改

解析:本文以白居易、歐陽修、蘇軾三大名家為例,説明“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圍繞這一中心來添加標題即可(用原句或自己語言都可)。

《春》閲讀練習及答案6

7、對下面兩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甲】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乙】

前出塞(其六)

杜甫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①自有疆。苟能制侵陵②,豈在多殺傷?

【注】①列國:各國。②侵陵:侵略。

A、甲詩中“搔更短”“不勝簪”以特寫鏡頭將憂國、傷時、思家之情濃縮在詩人蒼老的形象中。

B、乙詩以“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指明作戰取勝的關鍵。並用比喻説明凡事擊中要害就容易成功的道理。

C、兩首詩都寫到戰爭,甲詩寫出了在連綿的戰火中,久盼家書而不至的急迫心情;乙詩用反問強調了以強兵制止侵略的思想。

D、兩首詩都表達了杜甫愛國憂民的情懷,甲詩融情於景,乙詩在記敍中抒情。

【答案】D

【解析】

【分析】

【詳解】D。乙詩以議論取勝,前四句寫戰鬥的關鍵,要擁有強大的軍隊,制敵有方,智勇兼施,才能克敵制勝。後四句,詩人提出觀點,擁有強大的軍隊是為了守衞邊疆,而不是為了征伐。無論是為制敵而“射馬”還是“擒王”,都要以“制侵陵”為限。所以D選項“乙詩在記敍中抒情”説法錯誤。故選D。

《春》閲讀練習及答案7

①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裏帶着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風裏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着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裏醖釀。 A ,高興起來了, B ,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着。

1、為文中橫線處補寫原句:

A處應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處應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描寫了一幅□□ 圖,第②段描寫了一幅□□圖。

3、第①段中鬧字用得好,選出下面理解不恰當的一項( )

A、成千上萬的蜜蜂嗡嗡地叫着,顯示出春天的熱鬧。

B、突出蜜蜂之多,羣蜂之樂,襯托花開之豔。

C、突出蜜蜂之多,襯托花朵繁茂。

D、鬧字表現了花下蜜蜂、蝴蝶、蜻蜓等昆蟲數量多、陣容大。

4、第①段文字抓住了□□□、□□□、□□□這三個特徵描寫,是按照從□□→□□→□□的順序來寫的。

5、第②段中吹面不寒楊柳風是__________時代的__________的《絕句》一詩中的名句。

參考答案:

1、A處應為: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B處應為: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

2、D

3、春花 春風

4、花兒多 花兒豔 花味甜,樹上→花下→地上

5、南宋 志南和尚

《春》閲讀練習及答案8

(二)閲讀《春夜洛城聞笛》和《逢入京使》,完成1-2題。(共5分)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

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9.請你發揮想象,描述畫線的兩句詩所展現的情景。(3分)

10.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

A.《春夜洛城聞笛》一詩題目中“春夜”“洛城”點出時間、地點,“聞笛”指出詩歌的主要內容,表明詩人因聞笛而寫作此詩。

B.“散入春風滿洛城”運用想象和誇張,寫悠揚的笛聲乘着春風散落全城,表達詩人春夜聞笛的喜悦之情。

C.“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兩句,寫詩人遠赴邊塞,東望故園,長路漫漫,思鄉之情奔湧而出。

D.《逢入京使》全詩語言樸素平實,抓住一閃而過的生活片段,抒寫複雜情感,極富人情味。

答案:

(二)詩詞鑑賞:(5分)

9、答案示例:詩人與入京使者走馬相逢,各自都使命在身,行色匆匆,詩人身邊也沒有紙筆,無法寫信了。就託請使者幫忙給京中的家人捎個口信,説詩人一切平安,不要為他擔心。(共3分,答題要點:“相逢”1分,“無紙筆”1分,“報平安”1分。以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描述均可)

10、B(想象和誇張的手法判定無誤,但是情感的分析不對,並非表達詩人在春夜聞笛後喜悦的心情,而是詩人的羈旅情懷和離愁別恨)

《春》閲讀練習及答案9

(三)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題,(20分)

春走老山界譚談

其實,只有到了四月,山野裏的春色才最濃烈,最燦爛,春的表演才最癲狂!嫩綠的新葉,壓在深綠的老葉上,此時全部張開了身姿,展示着它的魅力,使山色具有了鮮明的層次感。各種各樣的野花,張狂地綻放,把或濃或淡的芳香,灑滿坡坡嶺嶺。整個山野,都沐浴在芳香裏。

我們此行,是去拜會紅軍長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

汽車,在一個“之”字接一個“之”字的山間公路上奔馳。我的雙眼,貪婪地向前張望。只見前面山頭上的一棵棵大樹,彷彿一個個綠色的雲團,浮動在天際。剛剛下過一場雨,山腰裏升騰起一縷縷輕紗似的雲霧。山頭在這一縷縷雲霧裏時隱時現,像一個披着婚紗的新娘,姿態嬌美。

老山界,深藏在舜皇山裏。

我們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尋老山界。汽車在一塊平地上停下了。這裏是紫花坪,一叢叢、一樹樹紫色的杜鵑花,正熱烈地綻放着,璀璨一片。紫花坪,真是名副其實!沿着山谷,一條小溪一路叮咚而下。幾場春雨過後,竄動在小溪裏的溪水更充沛了,溪水蹦跳着勇猛向前。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壯麗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繞道而行。它總是千方百計向前奔去,去探尋更廣闊的世界……山東的溪,出山後注入湘江,而山西的溪,下山後就匯入資江。最後,都走進洞庭、長江、大海,到達它們終極的目標。

終於,一塊巨石立在我們面前。幾個威嚴的大字,赫然入目:老山界。這裏是1934年11月,紅軍長征經過慘烈的湘江之戰後,翻越的第一座大山。當年翻越這座山的陸定一,記下了這段難忘的經歷。於是,一篇美文《老山界》進入了共和國的中國小課本,激勵着一代代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奮勇前行。為紀念革命先輩,為宣傳紅軍精神,傍着這座山的東安、新寧、城步三地,都立有老山界的碑石。那麼,哪裏,才是真正的老山界?這座山很大,老山界也很大。紅軍穿山而過,陸老到底描繪的是哪一段?這並不重要了。或者應該説,三塊碑石標示的,都是真的。

在這裏,不時看到一隊隊遊人,艱難地走在這條山道上,追尋當年紅軍的足跡。我站在碑前,望着山間荊棘叢生的小道,陷入了沉思。當年,紅軍戰士,一路走去,走過二萬五千裏,經歷了多少如湘江戰役般慘烈的戰鬥,多少鮮活的生命,倒在這條路上啊!

這時,又一隊着藍色紅軍服的人,站在這塊刻有老山界的巨石碑前宣誓,一個個神情莊重。每天,這塊碑前,這條路上,總有人在追尋紅軍的足跡。他們中,有工人,有農民,有學生,有老者,更有青年……紅軍自有後來人啊!

如今,有一個漢子,走進了這座山,他沿着當年紅軍的足跡,要與居住在大山深處的山民手拉手,領着他們走一條新時代全民奔小康的長征之路。他要把散落在山谷深處的山貨——野茶,帶出山去,送進都市裏家家户户的廳堂。從這座大山腳下走出去的山民之子老唐,放棄他在美國已有相當規模的事業,毅然回到家鄉,尋找幫助鄉親走出貧困的道路。山民們在山中採到野茶葉,一擔一擔地送往茶業加工廠。沉睡在大山裏的野茶林,如今成了山民的取款機。

踏春舜皇山,追尋老山界,探訪採茶人,讓人發出由衷的感歎:老山界人正奔走在鄉村振興的新長征路上!

(有刪改)

9.下列對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以走訪老山界的遊蹤為行文線索,串聯起作者的見聞與感受,脈絡清晰。

B.第3段聯想豐富,描繪了一幅嬌美動人的雨後山景圖,給人以如夢如幻之感。

C.第6段作者寫自己未能確定陸老筆下老山界的位置而遺憾,體現其求真精神。

D.文末“取款機”喻指野茶林給山民帶來持續經濟收益,寫出了山民的獲得感。

10.首段中作者筆下“山野裏的春色”有什麼特點?表達什麼情感?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3分)

11.聯繫上下文,按照要求賞析。(5分)

(1)我們此行,是去拜會紅軍長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賞析加點詞語)(2分)

(2)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壯麗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繞道而行。(賞析句子)(3分)

12.文章寫老山界時,還提及陸定一的《老山界》,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3分)

13.結尾處為什麼説“老山界人正奔走在鄉村振興的新長征路上”?這與標題有什麼內在聯繫?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9.(3分)C

10.(3分)第一問:最濃烈、最燦爛。第二問:表達作者對春天的讚美,對春訪老山界的期待與嚮往。

11.(5分)

(l)“拜會”指拜訪會見;用語正式、莊重,表達對老山界的敬意。

(2)【示例】將溪水人格化,生動地寫出了崖石間溪水的奔流之美及溪水所象徵的能屈能伸、一往無前的品格之美。

12.(3分)點明老山界是紅軍長征的途經地,為下文寫老山界人的新長征之路做鋪墊;豐富文章內容,增強文章的歷史感;有助於讀者聯繫《老山界》理解本文的深層意藴。

13.(6分)

第一問:“新長征路”指老山界鄉村振興之路,老山界人新長征的勝利需要繼承發揚長征精神。

第二問:暗示老山界迎來“鄉村振興”的春天,揭示了標題中“春”的'深層含意。

《春》閲讀練習及答案10

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

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曆。

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開頭兩句運用白描手法,僅通過鳥鳴、花開描寫春天的景色,卻把春意寫得很濃。

B、詩的第三、四句寫人們拿着斧子到遙遠的地方去開拓土地,扛着鋤頭去察看泉水的通路。

C、詩的第五、六句寫燕子飛回來了,屋中的舊主人在翻看新曆,寫出了生活的和平安定。

D、這首詩沒有渲染春天的萬紫千紅,但從淡淡的色調和平靜的活動中卻成功地表現了春天的到來。

15、尾聯“臨觴忽不御”一句使本詩情感發生突轉,請結合全詩分詩本詩情感是如何轉變的。

【答案】

14、B

15、本詩前三聯充滿了作者對春日田園生活的讚頌、憧憬之情,但最後一聯卻發生突轉產生了幾分惆悵之感。首聯寫隨着春天的來臨,斑鳩鳥很早就飛到村莊來了,杏花也開得雪白一片,燕子也回到了舊巢,一切都充滿了美好與祥和。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讚頌、喜愛之情。中間兩聯寫農民由於春的到來,開始了田園勞動,舊房屋的主人翻看着新一年的日曆,春天的的序幕已經拉開充滿了希望。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明天的憧憬和展望。最後一聯詩人想到那離開家園的作客在外的人,無緣享受與領略這種美好的田園生活,不由得為之惋惜。又增添了幾分為遠客的惆悵、惋惜之情。

【解析】

【14題詳解】

此題考核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説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意,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題中B項,“到遙遠的地方去開拓土地”錯誤,第三句是寫“人們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而不是“到遙遠的地方去開拓土地”。故選B。

【15題詳解】

此題考核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重點考核詩歌的情感,分析詩歌的情感注意以詩歌的抒情方式、註釋、標題和詩中的表情達意的重點詞句作突破口,答題時先答出情感,然後結合詩歌的內容解説。詩中首聯“春鳩鳴”“杏花白”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讚頌、喜愛之情;中間兩聯“持斧”“荷鋤”“識故巢”“看新曆”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明天的憧憬和展望;最後一聯詩人想到那離開家園的作客在外的人,無緣享受與領略這種美好的田園生活,不由得為之惋惜。又增添了幾分為遠客的惆悵、惋惜之情。

【翻譯】

屋上有一隻喜鳩在鳴叫,村邊開着大片的白色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樹那長長的枝條,扛起鋤頭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飛回來了,好像認識它的舊巢。屋裏的舊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曆。舉杯欲飲,又停了下來,想到離開家園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悵惋惜。

【鑑賞】

這首詩寫仲春的田園景色和農事活動。首兩句寫景,鳩鳴、花白,有聲有色,春意盎然。三四句寫農事,農民們也開始伐揚、覘脈,既緊張又興奮。詩人以敏鋭的感受寫出了春天的欣欣向榮和農民的愉快歡欣,結尾則表達遠行者對鄉土的眷戀。全詩健康活潑,清新醇樸。

《春》閲讀練習及答案11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春望寄王涔陽

劉長卿

清明別後雨晴時,極浦空顰一望眉。

湖畔春山煙點點,雲中遠樹墨離離。

依微水戍聞鉦鼓,掩映沙村見酒旗。

風暖草長愁自醉,行吟無處寄相思。

11.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 首句即點題中“春望”,交代了時間和天氣,而“別後”二字暗釦題中“寄”字。

B. 詩人隱約聽聞鉦鼓之聲,看到沙村裏酒旗時隱時現,頸聯視聽結合,以動襯靜。

C. 尾聯詩人直抒胸臆,以“愁”字點明情感,以“無處寄相思”表達對友人的思念。

D. 整首詩融情入景,卒章顯志,通過描寫春天野外淒涼的景色,襯托詩人的孤寂之情。

12. 本詩第二句“極浦空顰一望眉”極為精妙,請賞析其獨到之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D

12比喻,用皺起的眉 頭來比吹皺的水紋,表達作者的悵然之情;空,徒然的。詩人遠望,卻什麼也望不到表達失望之情;這一句呼應題目的春望,並且引出頷聯的景

《春》閲讀練習及答案12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詩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麼呢?為什麼詩人聞折柳後,就產生了濃濃的故園情?

答:折柳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樂府《折楊柳歌辭》第一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所以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聞折柳。

折柳一詞寓含惜別懷遠之意:在我國的古代,親朋好友一旦分離,送行者總要折一支柳條贈給遠行者。折柳一詞寓含惜別之意 。我國折柳送行的習俗最早見於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裏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古時柳樹又稱小楊或楊柳,因柳與留諧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離別贈柳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捨的心意。

(2)詩中的聞折柳是什麼意思?

答: 聽到《折楊柳》笛曲(1分,意思對即可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 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2分,意思對即可)

閲讀練習二:

1、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是曾説,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的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説?為什麼?

答案:折柳是古代關於惜別的一首名曲,後人在送別中常有折柳的習俗。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本詩的關鍵。

2、 賞析散入春風滿洛城中散字的妙處。

答:散字準確的表現了笛聲散入春風,隨着春風傳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3、 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麼?

答:柳和留是諧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別,有挽留、不捨之意,在這首詩裏折柳應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

4、 從詩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從故園情三字可以看出這首詩表達的是詩人的思鄉之情。

背景:

這首詩是735年(開元二十三年)李白遊洛陽時所作。描寫在夜深人靜之時,聽到笛聲而引起思鄉之情。

賞析:

此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人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是深夜,詩人難於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説聞笛,而説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暗字為一句關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因為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當。這裏暗字有多重意藴。主要是説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出一種難於為懷的心緒,以主觀寫客觀。此外,暗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誰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第二句着意渲染笛聲,説它散入春風,滿洛城,彷彿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誇張。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勻、遍佈。笛聲散入春風,隨着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為滿洛城的滿字預設地步;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同時寫出其城之靜,表達詩人的思鄉心切。

聽到笛聲以後,詩人觸動了鄉思的情懷,於是第三句點出了《折楊柳》曲。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歸來也折柳。據説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長安灞橋即為有名的送別之地,或指那個地方的楊柳為送行人攀折殆盡。《折楊柳》曲傷離惜別,其音哀怨幽咽。晉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楊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詞語。北朝《折楊柳歌辭》中説: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大約都是據曲意填的歌詞。所以,詩人聽到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鄉思。一般説,久居他鄉的人,白天還沒有什麼,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鄉。在春秋季節,人們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為全詩點睛,也是聞笛的題義所在。三、四兩句寫詩人自己的情懷,卻從他人反説。強調此夜,是面對所有客居洛陽城的人講話,為結句何人不起故園情作勢。這是主觀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卻更見我感觸之深,思鄉之切。

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詩的第一句是猜測性的問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而打動了許許多多聽眾,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説笛聲由春風吹散,傳遍了洛陽城。這是詩人的想象,也是藝術的誇張。第三句説明春風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離情別緒的《折楊柳》,於是緊接一句説,哪個能不被引發思念故鄉家園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餘韻裊裊,久久縈繞於讀者心間,令人回味無窮。

短短的一首七言絕句,頗能顯現李白的風格特點,即藝術表現上的主觀傾向。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詩人的故鄉是他從小生於此,長於此的地方,作為祖國的一部分,那種形象尤其令詩人難以忘懷。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於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歲就離家東遊,後長期居住湖北、山東,春夜聞笛《折楊柳》曲,觸發深長的鄉思當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絃,千百年來在旅人遊子心中引發強烈的共鳴。

《春》閲讀練習及答案13

閲讀下列文段,完成問題。

①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着,躺着,打幾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飄飄的,草軟綿綿的。

②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裏帶着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風裏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着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裏醖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清風流水應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着。

④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地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着的人,地裏還有工作的農民,披着suō,dài着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裏靜默着。

1.根據第四段中的拼音,寫出漢字。

suō( ) dài( )

2.“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一句中,“偷偷地”“鑽”的運用好在哪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該句採用了哪幾種修辭方法?請選擇其中的一種修辭方法説説使用它的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實,“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那麼,你由“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想到了什麼?用幾句話把它描寫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蓑 戴

2.偷偷地”和“鑽”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寫出了不經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表現了春草的活力,表達了作者的驚喜的感覺。

3.引用、比喻、擬人。

引用:“吹面不寒楊柳風”採用了引用的修辭方法,不僅表現了春風温暖的特點,還使文章顯得含蓄典雅,富有詩意。

比喻:“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這裏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把春風比作母親的手,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風温暖、柔和的特點。

擬人:“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這裏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賦予春風以人的情味,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風的温暖和柔情。

4.“略”。合理的聯想即可。

《春》閲讀練習及答案14

長安春感【唐】杜荀鶴①

出京無計住京難,深入東風轉索然。

滿眼有花寒食下,一家無信楚江邊。

此時晴景愁於雨,是處鶯聲苦卻蟬。

公道算來終達去,更從今日望明年。

【注】①杜荀鶴:安徽池州人,晚唐著名詩人。此時作者因科舉失敗,羈留長安。

14、下列對這首詩歌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A、首聯點題,直接抒情,寫出作者兩難的生活處境與矛盾猶豫的心理狀態。

B、頷聯虛實結合,以眼前春花之爛漫與家鄉春景之蕭條形成鮮明的對比。

C、“此時晴景愁於雨”以陰晴不定的春日表達了自己多年奔波勞苦的愁悶心情。

D、作者心緒不佳,即使是婉轉動聽的鳥鳴在作者聽來也如同秋蟬的哀鳴。

E、尾聯以議論作結,同時和首句呼應,回答了首句出留京城的兩難問題。

15、簡要分析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4、BC

15、①懷才不遇、應試不第的愁悶。②羈留京城,思念故鄉的情懷。③盼望世道公平,早日實現理想的感慨與自信。

解析1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賞析能力。題幹要求選出“對這首詩歌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B項,“以眼前春花之爛漫與家鄉春景之蕭條形成鮮明的對比”説法錯誤,詩中沒有對家鄉春景的描寫。C項,“以陰晴不定的春日表達了自己多年奔波勞苦的愁悶心情”説法錯誤,沒有描寫春日的陰晴不定,而是以樂景寫衷情。故選BC。

15、試題分析:題幹是“簡要分析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是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情感能力。“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可以通過對詞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得出。“出京無計住京難,深入東風轉索然”表現懷才不遇、應試不第的愁悶之情;“滿眼有花寒食下,一家無信楚江邊”表達了羈留京城,思念故鄉的情懷;“公道算來終達去,更從今日望明年”表達了詩人盼望世道公平,早日實現理想的感慨與自信。答題時,指出表達的情感,結合具體詩句內容進行分析。

《春》閲讀練習及答案15

春風輕輕地吹着,温暖的陽光照耀着大地,老師帶我們去春遊。

我們帶上乾糧和水果,乘上汽車向風景區駛去。一路歌聲一路笑。目的地到了,我們像一羣蝴蝶飛進了花草叢中。

我們登上了小山岡,向四面望去,啊,麥地變得那麼小,小河像一條銀色的帶子繞過了田野。

我們對着藍天高聲地歌唱:“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裏…”快樂的歌聲飄蕩在天地間。

1.連一連,給下列詞語選擇出正確的讀音。

温暖------

正確答案:温暖------wēn nuǎn

照耀 ------

正確答案:照耀 ------zhào yào

歌聲------

正確答案:歌聲------gē shēng

銀色 ------

正確答案:銀色 ------yín sè

2.短文共有( )個自然段。

A.三

B.四

C.五

正確答案:B

3.説説句子的意思。

一路歌聲一路笑。( )

A.指大家在路上一邊唱着歌,一邊笑着。

B.一路上唱著名為“一路笑”的歌曲。

C.一路上笑着叫着“歌聲”。

正確答案:A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