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溪石記閲讀答案3篇

來源:文書谷 2.97W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裏,我們都離不開閲讀答案,閲讀答案是教師進行閲卷打分時的參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你所瞭解的閲讀答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菱溪石記閲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菱溪石記閲讀答案3篇

菱溪石記閲讀答案1

菱溪石記

(北宋)歐陽修

⑴菱溪之石有六:其四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於溪側,以其難徙,故得獨存。每歲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見其可怪,往往祀以為神。

⑵菱溪,按圖與經皆不載。唐會昌中,刺史李濆為《荇溪記》,雲水出永陽嶺,西經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無所謂荇溪者,詢於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楊行密有淮南,淮人為諱其嫌名,以荇為菱,理或然也。

⑶溪傍若有遺址,雲故將劉金之宅,石即劉氏之物也。金,偽吳時貴將,與行密俱起合肥,號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愛賞奇異,為兒女子之好,豈非遭逢亂世,功成志得,驕於富貴之佚①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異草,與此石稱,亦一時之盛哉。今劉氏之後散為編民,尚有居溪旁者。

⑷予感夫人物之廢興,惜其可愛而棄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於白塔民朱氏,遂立於(豐樂)亭之南北。亭負城而近,以為滁人歲時嬉遊之好。

⑸夫物之奇者,棄沒於幽遠則可惜,置之耳目,則愛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

⑹劉金者雖不足道,然亦可謂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豈不偉哉。及其後世,荒堙零落,至於子孫泯沒而無聞,況欲長有此石乎。用此可為富貴者之戒。而好奇之士聞此石者,可以一賞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註釋】①佚:同逸,安逸。

22. 第⑴段的見其可怪中的其是指 (用自己的話回答)(1分)

23. 對劉金其人的説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劉金是亂世舉事的三十六位英雄之一。

B.劉金愛石是效仿愛賞奇異的孩子女人。

C.劉金曾構建陂池台榭,植種奇木異草。

D.劉金後代為平民,仍有散居在溪邊的。

24. 第⑵段考求溪名,是否遊離於文外?(2分)

25. 第⑸段的作用是什麼?(2分)

26. 概括本文主旨。(3分)

參考答案:

22.(1分)六塊菱溪石中最大的一塊

23.(3分)B

24.(2分)否。溪名雖被迫改掉,且被記於正史,流傳於民眾心中的卻仍然是溪的本名。可見只有民眾的口碑才是真能流傳改變不了的。這與作者主旨是有內在一致的。

25.(2分)承上文我對兩石的安置方式,解釋這樣安置的原因(避免天下所有奇異事物或被棄或被佔的命運),為發出告誡和請求作鋪墊。

26.(3分)借菱溪石的或被取或被棄的命運,慨歎人事興衰無常,表達與民同樂的思想。

【文言文參考譯文】

有個姓封的老人,家裏有錢,品德高尚。有一年除夕,他在出屋門的時候看見自家的燕子驚恐的飛出來,就讓兩個僕人拿着蠟燭看看是怎麼回事,出了中庭,他抬頭看見樹梢上有人,於是就止步不進,對兩個婢女説:你們把蠟燭留在這,我一個人在這裏喝酒,趕快把酒杯拿來!酒杯拿來後,他屏退家人,抬頭對着樹説:樹上的人,這裏已經沒有外人,為何不下來呢?樹上的人聽了後,嚇得直打哆嗦幾乎都要掉下來了!老翁説:別怕,我怎麼是忍心去抓你的人呢。那人才下來了,磕頭稱自己是死罪!老翁一看,原來是鄰居,於是把他帶進亭子,先替他倒了三杯酒,説:你需要什麼。鄰人流着淚説:我家有個老母親,現在遇到年荒,沒有什麼可以度日,向來知道你家富有,所以做這不孝的事情。現在你不怪罪我,我還有其他什麼要求呢。説完,聲音哽咽!老翁説不能賙濟鄰居,以至於你做壞事,這是我的過錯!現在酒菜還温着,你先吃飽,我再送你三十兩銀子,用來過日子的同時,也可以做小生意,這就可以過日子了!以後不要再做這樣的事情了。別人不會像我這樣寬恕,而且你這樣也陷你母親於不義。一旦成為小偷,到老也洗脱不了,何苦呢。他吃完了,給了他三十兩銀子,並把食物打包讓他帶走,送到牆下,説:回去給你母親!你仍舊從這出去,不要讓我的家人知道這件事,我也不會把這件事告訴其他的人。

菱溪石記閲讀答案2

菱 溪 石 記

歐陽修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於溪側,以其難徙,故得獨存。每歲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見其可怪,往往祀以為神。

菱溪,按圖與經皆不載。唐會昌中,刺史李漬為《荇溪記》,雲水出永陽嶺,西經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無所謂荇溪者,詢於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楊荇密有淮南,淮人為諱其嫌名,以荇為菱,理或然也。

溪傍若有遺址,雲故將劉金之宅,石即劉氏之物也。金,吳時貴將,與荇密俱起合肥,號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愛賞奇異,為兒女子之好,豈非遭逢亂世,功成志得,驕於富貴佚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異草,與此石稱,亦一時之盛哉。今劉氏之後散為編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廢興,惜其可愛而棄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於白塔民朱氏,遂立於亭之南北。亭負城而近,以為滁人歲時嬉遊之好。

夫物之奇者,棄沒於幽遠則可惜,置之耳目,則愛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劉金者雖不足道,然亦可謂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豈不偉哉。及其後世,荒堙零落,至於子孫泯沒而無聞,況欲長有此石乎。用此可為富貴者之戒。而好奇之士聞此石者,可以一賞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菱溪,按圖與經皆不載 按:察看

B.與此石稱,亦一時之盛哉 稱:適合

C.驕於富貴佚欲而然邪? 佚:遺失

D.亭負城而近 負:靠近

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而乃能知愛賞奇異 吾常終日而思矣

B號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 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

C石即劉氏之物也 養生喪死無憾也,王道之始也

D以地求之,今無所謂荇溪者 去以六月息者也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重新安置菱溪石的目的是滿足滁州百姓逢時過節玩賞,本文寫作目的只是告誡世人不要玩物喪志。

B.菱溪石在劉金手中是私人藏品,在歐陽修手中供百姓觀賞,價值得到充分體現,這説明二人境界懸殊。

C.劉金是一名勇猛之人,身處亂世,志向遠大,事業有成,他收藏菱溪奇石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驕奢淫逸。

D.作者介紹了劉金在世時的盛極一時,後敍述劉氏後代泯然無聞之狀,兩相對比,突出了作者的興廢之感。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予感夫人物之廢興,惜其可愛而棄也。(4分)

(2)夫物之奇者,棄沒於幽遠則可惜,置之耳目,則愛者不免取之而去。(6分)

參考答案:

4C(佚通逸,放蕩。此題為了考查學生對通假字的理解和判斷方法的掌握。)

5.(都是表示判斷的語氣助詞。A、轉折連詞可是/假設連詞假如。B、代詞其中的/祈使語氣詞還是。D、介詞根據/介詞憑藉。)

6A(根據最後一段的議論可知,作者的寫作目的有二,其一是富貴如浮雲,奇物難以永遠佔有;其二才是告誡世人不要玩物喪志。)

7.參考答案:

(1)我對那些人與物的興盛與衰廢產生感慨,可惜這塊大石讓人喜愛卻反而遭到遺棄。(其中感人物廢興和棄的被動句式各1分,全句通順1分)

(2)那些奇異的事物,被棄置在偏僻悠遠的地方就很可惜,被放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則喜歡它的人免不了會把它拿走。(其中物之奇者定語後置、幽遠活用、置之後的介詞省略、耳目各1分,全句通順1分。)

參考譯文:

菱溪的奇石共有六塊,其中四塊被人取走了,一塊稍微小一點但形狀特別奇異,也被收藏在老百姓家裏;最大的一塊仰面躺於溪邊,因為它難以移動,所以能夠獨自存留下來。每年天寒霜降,溪水乾涸就露出了石頭,溪旁住的人見它形狀怪異,往往把它作為神靈祭祀。

菱溪,查閲各類圖冊經籍中都沒有記載。唐代會昌年間,刺史李漬寫了一篇《荇溪記》,説:荇溪水出永陽嶺,向西從皇道山下經過。根據地理位置尋找,現在沒有被稱為 荇溪的河流。問滁州人荇溪在什麼地方,他們回答説菱溪就是這條河。楊行密佔據淮南的時候,淮南人為了避諱他的名字,把荇改為菱,從道理上説也許就是這樣。

溪旁有一處遺址,聽説是以前將軍劉金的住宅,奇石就是劉金的東西。劉金,偽吳時代的貴將,和楊行密同時在合肥舉事,號稱三十六英雄,劉金就是其中之一。劉金本來是一個驃悍武夫,卻也知道喜歡、欣賞奇異的事物,有了像小孩子一樣的愛好,難道不是因為在亂世之中功成志得,滿足於富貴人的安樂與嗜慾而使他這樣嗎?遙想這宅院當年的水池台榭、奇木異草,和這些石很匹配,也是一時的盛事!現在劉金的後人,散居為平民,還有住在溪兩岸的。

我對那些人與物的興盛與衰廢產生感慨,可惜這塊大石讓人喜愛卻反而遭到遺棄,就用三頭牛拖出來,放置於幽谷之中,又尋找那塊稍微小一點的,在白塔的老百姓朱某家得到了它,就將它們立在豐樂亭的南北。豐樂亭靠近滁州城,道路近便,可以作為滁州人每年遊玩的好去處。

那些奇異的.事物,被棄置在偏 僻悠遠的地方就很可惜,被放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則喜歡它的人免不了會將它拿走。唉!劉金雖然不值一提,但也可以説是一個勇猛的人,他平生的理想志向,難道不大嗎?可是到了他的後輩,衰敗零落,以至於子孫沒落而默默無聞,何況是要想長久地佔有這塊石頭呢?那這件事可以作為那些富貴者的警戒。而那些喜歡奇異事物的人聽到了這塊石頭的故事以後,也就可以欣賞就行了,何必取走佔為己有呢!

菱溪石記閲讀答案3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於溪側,以其難徙,故得獨存。每歲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見其可怪,往往祀以為神。

菱溪,按圖與經皆不載。唐會昌中,刺史李漬為《荇溪記》,雲水出永陽嶺,西經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無所謂荇溪者,詢於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楊荇密有淮南,淮人為諱其嫌名,以荇為菱,理或然也。

溪傍若有遺址,雲故將劉金之宅,石即劉氏之物也。金,吳時貴將,與荇密俱起合肥,號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愛賞奇異,為兒女子之好,豈非遭逢亂世,功成志得,驕於富貴佚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異草,與此石稱,亦一時之盛哉。今劉氏之後散為編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廢興,惜其可愛而棄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於白塔民朱氏,遂立於亭之南北。亭負城而近,以為滁人歲時嬉遊之好。

夫物之奇者,棄沒於幽遠則可惜,置之耳目,則愛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劉金者雖不足道,然亦可謂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豈不偉哉。及其後世,荒堙零落,至於子孫泯沒而無聞,況欲長有此石乎。用此可為富貴者之戒。而好奇之士聞此石者,可以一賞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菱溪,按圖與經皆不載按:察看

B.與此石稱,亦一時之盛哉稱:適合

C.驕於富貴佚欲而然邪?佚:遺失

D.亭負城而近負:靠近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而乃能知愛賞奇異吾常終日而思矣

B號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

C石即劉氏之物也養生喪死無憾也,王道之始也

D以地求之,今無所謂荇溪者去以六月息者也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重新安置菱溪石的目的是滿足滁州百姓逢時過節玩賞,本文寫作目的只是告誡世人不要玩物喪志。

B.菱溪石在劉金手中是私人藏品,在歐陽修手中供百姓觀賞,價值得到充分體現,這説明二人境界懸殊。

C.劉金是一名勇猛之人,身處亂世,志向遠大,事業有成,他收藏菱溪奇石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驕奢淫逸。

D.作者介紹了劉金在世時的盛極一時,後敍述劉氏後代泯然無聞之狀,兩相對比,突出了作者的興廢之感。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予感夫人物之廢興,惜其可愛而棄也。(4分)

(2)夫物之奇者,棄沒於幽遠則可惜,置之耳目,則愛者不免取之而去。(6分)

參考答案:

1c(“佚”通“逸”,放蕩。此題為了考查學生對通假字的理解和判斷方法的掌握。)

2(都是表示判斷的語氣助詞。A、轉折連詞“可是”/假設連詞“假如”。B、代詞“其中的”/祈使語氣詞“還是”。D、介詞“根據”/介詞“憑藉”。)

3(根據最後一段的議論可知,作者的寫作目的有二,其一是富貴如浮雲,奇物難以永遠佔有;其二才是告誡世人不要玩物喪志。)

4參考答案:

(1)我對那些人與物的興盛與衰廢產生感慨,可惜這塊大石讓人喜愛卻反而遭到遺棄。(其中“感”“人物”“廢興”和“棄”的被動句式各1分,全句通順1分)

(2)那些奇異的事物,被棄置在偏僻悠遠的地方就很可惜,被放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則喜歡它的人免不了會把它拿走。(其中“物之奇者”定語後置、“幽遠”活用、“置之”後的介詞省略、“耳目”各1分,全句通順1分。)

譯文

菱溪的巨石共有六塊:其中四塊已經被人取走了;另一塊雖然體積不大形狀卻很奇特,也被當地百姓收藏在家中;那塊最大的,還靜靜地仰卧在溪水之旁,因為它太難搬動,故而得以存留在這裏。每到天氣轉寒秋霜降落溪水乾涸後,大石便顯露出來,溪旁的人見此石形狀怪異,往往把它當成神靈來祭祀。

菱溪這條小溪,當地方誌的圖畫和正文都沒有記載。唐朝會昌年間,滁州刺史李漬寫過一篇《荇溪記》,説此水是從永陽嶺流出來的,向西經過皇道山之下。到實地探求考察,如今並沒有叫做荇溪的溪流。再向滁州人打聽,人們都説:這條小溪就是荇溪。楊行密佔據淮南的時候,淮南人因為要避諱他的名字,才改“荇”字為“菱”字。這種説法於理是講得通的。

菱溪旁邊好像還有一片遺址,當地人説那是五代時期大將劉金的宅基,巨石就是劉金家的舊物。劉金是偽吳政權時頗受寵信的將軍,和楊行密一道從合肥起兵,當時號稱三十六英雄,劉金就是其中之一。劉金原本是個武夫健卒,居然能夠懂得珍愛欣賞世間奇異之物,有斯文雅緻的愛好,是不是因為遭逢亂世功成志滿、因過於富貴而驕奢安逸才使他產生了這樣的雅興呢?追想他當年的池塘、台榭、奇木、異草,和這塊巨石是很相稱的,也算得上是一時的盛事了。如今劉氏的後代散居在滁州成為一般的農户,還有居住在菱溪旁的。

我感慨人事的興廢無常,又因此石狀貌可愛卻遭到遺棄深感可惜,於是找來三頭牛將它拉到幽谷泉旁,又尋找那塊比較小的,在白塔鎮民朱氏家找到了,於是將它們分別立在豐樂亭的南面和北面。豐樂亭挨着城牆離城裏很近,可以作為滁州百姓逢年過節遊玩觀賞的景物。

世間事物當中那些出奇的,丟棄在幽暗荒遠之處,是很可惜的,放置在人的耳目所及之處,喜愛它們的人又難免取回自己家裏。啊!劉金這個人雖然沒什麼值得稱道的,然而畢竟也算個雄傑勇武的人,他平生的志向難道不宏偉嗎?等到他身死之後,不過是一片荒蕪零落,他的子孫也都沉淪民間默默無聞,還能指望永久擁有這些石頭嗎?這個故事可以作為對富貴之人的告誡。而喜好珍奇玩物的人聽到有這樣的奇石,前來欣賞就已十分滿足了,何必非要取回自己家裏去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