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閲讀答案

來源:文書谷 4.28K

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閲讀答案了,閲讀答案是教師進行閲卷打分時的參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你知道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是規範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醉翁亭記閲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醉翁亭記閲讀答案

醉翁亭記閲讀答案1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解釋文中劃線字的意思。

洌:______________

蔌:______________

陳:______________

乎:______________

2、下面劃線詞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行者休於樹 其一犬坐於前

B、釀泉為酒 故人之為虎食者

C、溪深而魚肥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D、雜然而前陳者 滿座寂然

3、作者寫太守宴時,不直入宴席,卻宕開一筆寫捕魚釀酒,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譯下面的句子

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簡要評價歐陽修的所作所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洌:清醇 蔌:野菜 陳:擺設 乎:在

2、B

3、誇耀滁州的富足,同時表明野餐的簡樸。

4、臉色蒼老、頭髮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羣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意對即可)

5、能自圓其説即可。(示例:歐陽修的與民同樂的思想)

醉翁亭記閲讀答案2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小題1】本文作者歐陽修是 _____(朝代)文學家。

【小題2】解釋下列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

(1)蔚然而深秀者 (2)名之者誰

【小題3】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麼順序描繪了琅琊山的美麗景色?

【小題4】作者用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描繪了“滁人”跟隨太守出遊的歡樂場景。請分析他們“從太守遊而樂”的原因。

【小題5】歐陽修雖被貶滁州,卻能夠與民同遊且“樂其樂也”。請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你從中得到哪些人生啟示。

參考答案:

【小題1】北宋、宋代、宋朝

【小題2】(1)草木茂盛的樣子或茂盛的樣子。(2)命名或取名。

【小題3】圍繞“時間順序”或“早晚、四季的變化”回答即可。

【小題4】圍繞“滁州百姓愛戴太守,願意跟隨太守出遊;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樂業。”回答即可。

【小題5】圍繞“面對困難和挫折能夠豁達樂觀、恬然自適、積極向上、有所作為”回答即可。

解析:

【小題1】試題分析:名家名篇,文學常識應是識記的內容。

【小題2】試題分析:“蔚然”中的“然”一定要解釋出來,譯為“的樣子”。“名”是活用詞,應譯為“取名,命名”。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註解為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並做到重點突破,對於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小題3】試題分析:讀第二段可知,語段描寫了山中朝暮與四時之景,分別寫了朝暮和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因此,是時間順序。

【小題4】試題分析:從全文內容、結合文章的寫作背景可知,太守治理有方,使得滁州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因此才能有條件和心情“跟從太守遊玩”,當然,這也是對太守愛戴的表現。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語句內容的理解能力。

點評:首先要在審題的基礎上,理解文章相關內容,並結合寫作背景做出全面的分析,揣摩出切題的答案作答。注意考慮儘量全面,不要因採點不到位而造成無謂的失分。

【小題5】試題分析:太守的表現可見他樂觀豁達,能隨遇而安。這對於人生面對困境的人們是一種很大的啟示,即要向文中的太守一樣,面對困境要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面對困境,在困境中奮發圖強,有所作為。

考點:此題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點評:感悟要根據語段內容、主題、人物的言行等來整體感知的。整體感知的時候,理解語段內容,抓住感悟的觸發點是很重要的。

醉翁亭記閲讀答案3

閲讀文段,回答問題。

[甲]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隔絕。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節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然白髮,頹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

(1)悉如外人 悉:

(2)無論魏晉 無論:

(3)臨溪而漁 漁:

2.翻譯下面句子。

(1)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譯文:

(2)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

譯文:

3.根據選段內容,在下面的橫線處填入適當的成語。

欲脱塵網,陶淵明志寄 ; ,歐陽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兩段文字都描寫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請説説它們所表現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處。

答:

參考答案:

1.(1)“全”或“都”

(2)“不要説”或“更不必説”

(3)釣魚

2.(1)村中的人聽説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

(2)揹着東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

3.世外桃源,與民同樂

4.共同之處:①人民生活安逸。

②民風淳樸。

③人與人和樂相處。(答出兩點意思對即可)

醉翁亭記閲讀答案4

閲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8~10題。

(甲)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乙)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解釋加點詞在文中的含義。(4分)

①造( )飲輒盡,期在必醉。 ②頗示( )己志

③瀉出於( )兩峯之間者 ④有亭翼然( )臨於泉上者

9.翻譯句子。(4分)

①因以為號焉。

②故自號曰醉翁也。

10.兩文分別寫五柳先生和醉翁的飲酒,其用意有什麼不同?(4分)

參考答案:

8. 答案:①往,到;②顯示,顯露;③從;④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評分:答對一個詞語解釋得1分,共4分。

9. 答案:①就以此為號;②所以給自己取了個號叫醉翁

評分:翻譯準確一句得2分,共4分。

10. 答案:(五柳先生)在飲酒中自得其樂,並忘卻榮辱得失;(醉翁)借酒助山水遊樂之興。

評分:答出一點得2分,共4分。

醉翁亭記閲讀答案5

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小題1:解釋下列語句中劃線詞的意思。(2分)

(1)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把下兩句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文中“太守之樂”表現在哪些方面?(至少寫出兩個方面)(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命名 捕魚

小題2:(1)有一個(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似的,高踞於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2)或明或暗,變化不一,是山間的早晨和傍晚的景象。

小題3:示例:早晚之樂(四時之樂)遊人之樂(宴飲之樂)

小題1:

試題分析:“名”,是名詞動用,意為“取名”,“漁”與“魚”不同,前者是動詞,打魚的行為,“魚”是名詞。

小題2:

試題分析:“翼然”,像鳥的翅膀那樣,“臨”,本義為“靠近”,“ 晦”,陰暗。兩個“者……也”,都表示判斷。

小題3:

試題分析:概括文段的內容來分析,“在乎山水之間也”,樂於山水,“醉能同其樂”,寫太守與百姓同樂。

醉翁亭記閲讀答案6

閲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醉翁亭記(節選)

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大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往,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

(1)環滁皆山也環: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______________

(3)野芳發而幽香 芳:______________

(4)佳木秀而繁陰 秀: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與“山間之朝暮也”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何陋之有

B、輟耕之壟上

C、鄰人京城氏之孀妻

D、漁人甚異之

4、選文第①段在總寫滁州山景後,由遠及近依次寫了“西南諸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等景物。

5、概括選文第②段的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這段文字説明了什麼?

歐陽公記①成,遠近爭傳……凡商賈②來,亦多求其本,所遇關征③,以贈官,可以免税。

注:①[記]指《醉翁亨記》。②[商賈]商人。③[關征]查税徵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環繞(2)情趣(3)花(4)植物開花結果。這裏有繁榮滋長的意思。

2、給它取名字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稱呼來命名的。

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裏而寄託在喝酒上。

3、C

4、琅琊(山) 釀泉

5、描寫山間的朝暮變化、四季不同景色。

6、《醉翁亭記》在當時備受人們的推崇,反映其藝術價值高、影響大。

醉翁亭記閲讀答案7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本文作者歐陽修是_____代的文學家。

2.解釋下列加粗詞在句中的意思。

(1)瀉出於兩峯之間者( )

(2)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

3.歐陽修寄情山水,詩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樂外,還具有怎樣的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描寫的是滁人出遊的場面。通過這個場面,你能感受到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宋(北宋)

2.(1)傾瀉(傾注或快速地流)(2)離開

3.圍繞”與民同樂“回答即可。

4.滁州百姓生活安樂,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

醉翁亭記閲讀答案8

  醉翁亭記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滁,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然白髮,頹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選出下列句子中畫線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 ]

A.名之者誰(命名)

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C.野芳發而幽香(香氣)

D.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靠近)

2.選出句中 “而”字與“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項

[ ]

A.一鼓作氣,再而衰

B.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C.廣起,奪而殺尉

D.雲歸而巖穴暝

3.選出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

[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領會在心裏,寄託在喝酒上)

B.傴僂提攜(老年人彎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領着走)

C.日出而林霏開(太陽出來,樹林裏的霧氣散了)

D.觥籌交錯(大家交換着酒杯喝酒)

4.選出對文章內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

A.本文寫了山水之樂、宴酣之樂和太守之樂,其實質都是與民同樂。

B.作者在本文借寄情山水來表達對遭到貶謫的不滿,抒發消極的情緒。

C.文章第三段寫滁人遊、眾賓歡、太守醉三個畫面。

D.全文圍繞“醉”和“樂”展開,寫“樂”正是為了寫“醉”。

5.選出對文章寫作特色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

A.本文采用了記敍、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B.本文每句話都用“也”字作結,起判斷和舒緩語氣的作用。

C.本文語句凝練,言簡意深,片語傳神。

D.本文寫太守之樂是為了突出遊人之樂。

參考答案:

1.C

2.B

3.D

4.A

5.D

醉翁亭記閲讀答案9

(二)課內文言文閲讀(10分)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②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乜。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1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野芳發而幽香(發:開放) B.太守謂誰(謂:為,是)

C.雜然而前陳者(前:在前面) D.傴僂提攜(提攜:牽扶,這裏指牽扶的人)

1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水落而石出者化而為鳥B.宴酣之樂馬之千里者

C.行者休於樹皆以美於徐公D.頹然乎其間者其如土石何

13.下列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每段開頭分別用“若夫”“至於”“已而”等詞語,來標示語意的轉變、場景的轉移。

B.第①段描寫山間朝暮的陰晴變化和四季景色的迥然不同,突出流連山水的無窮樂趣。

C.第②段以“太守醉也”照應文題,闡釋原文“飲少輒醉”,極言太守實在不勝酒力。

D.第③段以“禽鳥之樂”“遊人之樂”烘托“太守之樂”,從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卷(94分)

14.把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

(2)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答案:

11.D 12.A 13.C

14.(4分)(1)太陽出來而林間的霧氣散了,煙雲聚攏而山谷洞穴昏暗了。(2分,大意對即可)

(2)醉了能和他們一起快樂,酒醒後能寫文章記敍這件事的人。(2分,大意對即可)

醉翁亭記閲讀答案10

(一) 別滁

歐陽修

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

注:歐陽修於宋仁宗慶曆五年八月貶為滁州知州,在滁州做了兩年多的地方官,慶曆八年,改任揚州知州,這首《別滁》詩就是當時所作。

(二)《醉翁亭記》節選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三)歐陽修傳

修放逐流離,至於再三,志氣自若也。方貶夷陵時,無以自遣,因取舊案反覆觀之,見其枉直乖錯不可勝數,於是仰天歎曰:“以荒遠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爾,遇事不敢忽也。凡歷數郡,不見治跡,不求聲譽,寬簡而不擾,故所至民便之。或問:“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何也?”曰:“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為文天才自然,豐約中度。其言簡而明,信而通,引物連類,折之於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獨騖,眾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師尊之。

——《宋史》

18、請用富有詩意的語言表現詩歌《別滁》一、二句所展現的畫面。(2分)

19、《別滁》這首詩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20.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3分)

A.負者歌於途 至於再三

B.漁人具答之 因取舊案反覆觀之

C.醒能述以文者 無以自遣

D.釀泉為酒 未為人知

2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6分)

①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 ) ②頹然乎其間者( ▲ )

③山餚野蔌( ▲ ) ④宴酣之樂( ▲ )

⑤不可勝數( ▲ ) ⑥眾莫能及( ▲ )

22.翻譯(2分)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3.《醉翁亭記》中歐陽修能“與民同樂”,與他為政的思想密不可分,請從上文《歐陽修傳》中找出相關的依據,用自己的話來概括。(2分)

24.請結合以上三則材料説説歐陽修是一個怎樣的人。(3分)

參考答案:

18.(景圍繞鮮花盛開柳樹明媚,事圍繞送行)(2分)

19.表達了歐陽修曠達的胸襟以及隨遇而安,自得其樂情懷。(2分)

20.B(2分)

21.(1)以……為樂②醉醺醺的樣子 ③ 菜蔬

④盡興地喝酒 ⑤ 盡 ⑥ 沒有誰

22.略

23、從不追求表面上好看的政績,也不追求聲譽,不做繁瑣的事,對百姓不苛刻、很寬鬆,不去驚擾他們,讓百姓日子都過得不錯,與百姓和樂相處。

24.為人豁達、關愛百姓 才思敏捷 文采斐然(為人、為官、為文三個角度答題)。

古文翻譯:

他好幾次都被流放,但是他的志向還是和原來一樣。

他剛剛被貶到夷陵的時候,沒有什麼事可以打發時間的,就拿出以前的.案件卷宗來反覆批閲,發現其中冤枉、錯誤的案子不可勝數。因此他仰天歎道:“連荒遠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混亂就可想而知了”。從那時起,他碰到任何事都不敢疏忽。他治理過好幾個郡,都沒有什麼表面上好看的政績,也不追求聲譽,對百姓很寬鬆,不去驚擾他們,因此他所到的地方百姓日子都過得不錯。有人問:“你治理地方那麼寬鬆,卻不耽誤事情,怎麼做到的呢?”歐陽修説:“如果把寬鬆當成放縱,把簡單當成粗略,那政務就會被耽誤,百姓也會受到損害。而我所説的寬鬆,是不苛刻、急催,我所説的簡單,是不做繁瑣的事情而已”。歐陽修寫文章天才自然,繁簡適度。 他的話語簡單而明瞭,準確而通暢。善於聯繫事物分析不同問題,闡明深刻的道理,駁斥其錯誤,有很強的説服力。他的超然獨到之處,文情奔放的風格,別人是無法趕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

醉翁亭記閲讀答案11

閲讀《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選段,按要求答題。

(甲) 嗟乎!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⑴予嘗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

⑵然則何時而樂耶:____________

⑶已而夕陽在山:____________

⑷太守謂誰: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⑴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岳陽樓記》闡明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與他同時代的歐陽修則在《醉翁亭記》中以“樂”字貫穿全篇,抒寫情懷。請將下面兩個句子補充完整,要求補寫後的句子能分別體現這兩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個字)

⑴范仲淹_______________。

⑵歐陽修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文畫線句子體現了不同的“樂”意,比較一下這兩種“樂”意有什麼共同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⑴曾經 ⑵既然這樣,那麼 ⑶一會兒,不久 ⑷是

2.⑴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⑵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啊。

3.答案示例:⑴范仲淹為天下先憂後樂。⑵歐陽修與吏民同醉同樂。

4.自己的歡樂與百姓的歡樂密切相聯。

醉翁亭記閲讀答案12

文言文,完成小題。(共9分,每小題3分)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冽);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小題1】、對下列語句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圖 B.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去:離開) C.飲少輒醉輒:就 D.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翼然: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小題2】、下面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泉香而酒洌而年又最高 B.負者歌於途孫叔敖舉於海C.山間之朝暮也悵恨久之D.醒能述以文者不以物喜

【小題3】、下列對選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2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潔”“水”四個典型情景來寫四季變幻之美,情狀俱到,精確而熨帖。 B.選文巧用詩的語言表達形式,全用對句,句式整齊,音節鏗鏘,讀來聲聲清朗,極具音樂的節奏美。aC.選文圍繞“樂”,寫了山水之樂、宴酣之樂、樂人之樂,表達了作者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D.第3段寫宴飲之樂,卻別有情致地從捕魚釀酒寫起,既誇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簡樸。

【小題4】、把上面文言文閲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答案

【小題1】A

【小題1】D

【小題1】B

【小題1】(1)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裏寄託在喝酒上。

(2)野花開了,散發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蔭。

醉翁亭記閲讀答案13

閲讀下文,回答問題。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亦無窮也。

②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解釋下列加粗詞。

(1)野芳發而幽香___________

(2)日出而林霏開___________

(3)蒼顏白髮___________

(4)傴僂提攜___________

2.選文第①段先寫朝暮之景,再寫___________ 之景,最後收筆,引出入之樂亦無窮也;第② 段層次清晰,條理分明,依次寫了四個內容,即滁人遊玩、_______、________、太守醉酒。

3.選文第①段中有一個常用的成語是________,現在常用來比喻_________。

4.下列句中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行者/休於樹

B.頹然乎/其間者

C.野芳發/而幽香

D.四時之景/不同

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雲歸而巖穴暝。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選文末句“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的醉應有兩層含義,應怎樣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開放(2)霧氣(3)臉色蒼老(4)領着的人,指小孩

2.四時 太守設宴 眾賓歡宴

3.水落石出 事情的真相大白

4.C

5.(1)煙雲聚攏來,山谷就昏暗下來了。

(2)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

6.太守醉既指喝醉酒,又指太守被美景所陶醉。

醉翁亭記閲讀答案14

閲讀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選段),回答問題。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下面加粗的詞語,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B.已而夕陽在山 遊人去而禽鳥樂

C.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

D.頹然乎其間者 在乎山水之間也

2.解釋加粗的詞語。

①負者歌於途 負:_______

②雜然前陳者 陳:_______

③觥籌交錯觥:_______

④山餚野蔌蔌:_______

3.翻譯下列句子。

①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不僅寫了太守與眾賓客的遊樂,還寫了滁人的遊樂。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極力渲染了一個“樂”字,表達了作者怎麼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

2.①背 ②擺放 ③酒杯 ④蔬菜

3.①背東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

②遊人們知道跟隨太守遊玩快樂,而不能知道太守把他們的歡樂當作樂趣。

4.為下文寫太守樂作鋪墊,反映歐陽修治理有方,這裏政通人和,人民安居樂業。

5.寫歐陽修與民同樂的思想。

醉翁亭記閲讀答案15

八年級下文言文閲讀整理《醉翁亭記》

環(圍繞)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各個)峯,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樣子)而深秀者,琅琊也。山(順着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從)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像鳥一樣張開翅膀)臨(靠近)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的人)誰?山之僧智仙也。名(命名)之者誰?太守自謂(命名)也。太守與客來飲於(在)此,飲少輒(就)醉,而(表並列關係)年又最高,故(因此)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在)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領會)之心而寓(寄託)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關係)林霏(霧氣)開,雲歸(聚攏)而巖穴暝(昏暗),晦(昏暗)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香花)發(開)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長)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四季)也。朝而(表修飾關係)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背)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腰背彎曲)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到)溪而漁(釣魚),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餚(野味)野蔌(菜蔬),雜然而前陳(擺開)者,太守宴也。宴酣(盡興地喝酒)之樂,非絲(絃樂器)非竹(管樂器),射(投壺)者中,弈(下棋)者勝,觥(酒杯)籌(酒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面容)白髮,頹然(醉醺醺的樣子)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不久)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跟從)也。樹林陰翳(遮蓋),鳴聲上下(指高處和低處的樹林),遊人去(離開)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錶轉折關係)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太守謂(是)誰?廬陵歐陽修也。

一、解釋加點的詞語。

二、翻譯句子。

1、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

滁州的四周都是山。它的西南方向的幾座山峯,樹林山谷尤其優美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遠遠看上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的,就是琅琊山。

醉翁亭記閲讀答案、醉翁亭記練習題

3、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漸漸聽見潺潺的水聲,從兩個山峯之間流出來的,就是所謂的釀泉。

4、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勢迴環,路也跟着拐彎,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坐落在泉水邊的,這就是醉翁亭了。

5、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造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起名字的是誰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來稱呼這亭子的。

6、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太守和賓客們來這裏飲酒,喝一點點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因此給自己起了個號叫醉翁。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醉翁的心思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啊。

8、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賞山水的樂趣,是領會在心裏,寄託在喝酒上的。

9、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要説那太陽出來以後,樹林裏的霧氣散了,雲霧聚攏來,山谷就昏暗了,這明暗交替變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10、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野花盛開,幽香陣陣;林木繁盛,枝葉成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這是山中四季的景象。

11、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而樂趣也就無窮無盡了。

12、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

至於那些揹着東西在路上邊走邊唱,走累了在樹下歇歇腳,前面的的呼喊,後面的迴應,拉着老人和孩子,來來往往不間斷的,是滁州人在遊玩。

13、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在溪水邊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水釀酒,泉水香,酒味清;野菜野味,隨意放在地上,這就是太守的酒宴。

14、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

宴會暢飲的樂趣,不在於音樂,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有的站了起來,有的坐了下去,吵吵鬧鬧的,是諸位賓客快樂的樣子。

15、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那個面容蒼老頭髮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太守喝醉了。

16、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不久,夕陽要落山了,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太守回去,賓客們跟從啊。

17、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樹林茂密陰蔽,鳥兒到處鳴叫着,是遊人走後,鳥兒在歡唱啊。

18、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遊人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着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

19、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和大家一起快樂,酒醒後可以用文章記述這種樂事的人,是太守啊。

20、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太守是誰呢?就是廬陵人歐陽修啊。

三、理解

1、按課文內容填空

(1)現在用來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別有用心的出自本文的一個成語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2)寫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時之景的句子分別是什麼?

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四時之景: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

(3)表明“醉翁”雅號由來的句子是什麼?“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4)太守與賓客出遊,不事鋪張、不講排場,表現這一特點的句子有哪些?

臨溪而漁;釀泉為酒;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

(5)“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呼應前文什麼話?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6)後文與“暮而歸”相呼應的句子是:“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7)表明全文線索的句子是: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全文的主旨句(將“醉”於“樂”統一起來的句子)是:醉能同其樂。

2、作者寫醉翁亭是怎樣落筆,一步步自然入題的?寫景順序是什麼?

從山落筆,由山寫到泉,由泉寫到亭,自然入題。寫景順序是由遠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微露主旨,為全文奠定抒情基調。

4、本文寫景的作用是什麼?以景美寄託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5、第三段分幾層?分別用三字概括層意。哪一層是核心?

四層:(1)滁人遊;(2)太守宴;(3)眾賓歡;(4)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

6、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麼?

太守勵精圖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歡樂,自己也能與民同樂。

7、醉和樂有什麼關係?

醉樂統一。因樂而醉,醉又增樂;醉是表象,樂是實質。

8、作者怎樣使用陪襯手法的?

以禽鳥樂襯托人之樂,再以人之樂襯托太守之樂,層層推進,突出了太守之樂。

9、怎樣理解“太守之樂其樂”?

一是借欣賞山水秀麗景色,排遣心中抑鬱,二是借與眾人遊琅琊山,寄寓與民同樂的理想。

10、“太守之樂”有哪些?

(1)“山水之樂”;(2)“宴酣之樂”;(3)“樂人之樂”。三樂歸一,都是“與民同樂”。

11、從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來看,兩人的思想有什麼共同之處?

兩人有都被貶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憂民”及“與民同樂”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精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