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作文範文(集錦15篇)

來源:文書谷 2.61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聯考作文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聯考作文範文(集錦15篇)

大學聯考作文範文1

有言,“棋如人生,圍棋場裏自有一個世界”。選方,執棋,落子,皆是抉擇。本手、妙手、俗手,三種不同的下法,是策略,更是水平的體現。本手是基礎,若無本手之積澱,何來妙手之生花?若無本手之深刻,則易入俗手之圈套。在人生這一張浩瀚無邊的棋盤裏,作為初學者的新時代青年,應以本手作奠基石,不走俗手之棋路,在追求妙手的同時不忘腳踏實地,每一步都是向前一步。

本手以為基,不讓舉步維艱成難題。不懂圍棋之章法,寸步難行,稍懂不甚懂,棋路平平。如韓愈言,“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在峻茂和碩果的背後,是我們看不見的深埋於地底的根,雖看不見,卻不可或缺。在每一步棋的'背後,都是下棋者功力的外在顯現。當今浮躁的時代紛紛攘攘,急功近利是常態,三分鐘熱度是平常,長久靜耕是稀缺的可貴,為了流於表面的事而放棄打好基礎,這無疑是捨本逐末的表現。研究者需有深厚的學術基礎,運動員需有日復一日的鍛鍊做支撐,作為學生的我們也是如此,莫讓基礎不牢成為前進道路上的攔路虎。

堅實本手作硬鏨,雕琢妙手技法。從本手到妙手的轉化,是量變到質變的飛越,是從基礎到創造的攀升。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起步,從跟跑、並跑,再到今天的超越、領跑,一場飛昇就此誕生,這離不開航天人前期打下的堅持基礎,本手的功夫紮實了,向着宇宙探索的步伐也更近了。我國航天事業不斷取得歷史性突破,知難而進地解決許多國際宇航界的尖端難題,為世界航天事業奉獻屬於中國的創造性成果,這一切都離不開跟跑階段的勤懇積累。

本手妙手雙開花,不讓俗手絆前路。不牢的基礎催生俗手,只知一二,但不深刻,但知眼前事,不顧損大局。“知者見於未萌”,做目光長遠的執棋者,不讓雙葉蔽目,不做因小失大之人。貌似合理必不可取,縱觀全局,勤懇本手,蓄力出妙手。

本手,妙手,俗手,三者之間,緊密聯繫。深刻領會本手,促妙手之生,以從容淡定之心態應對浮躁之風,莫急功近利誤入俗手途,既知當下場面,也為未來謀長足發展。

“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世界紛紛攘攘,可不也如圍棋一般。新時代,是繼往開來的時代,也是披荊斬棘的時代,我輩青年當“效法羲和馭天馬,志在長空牧羣星”,以五星紅旗閃耀世界為己任,中國未來必將行穩致遠。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棋,走好每一步路,走在時代的召喚聲中,向着更美好的中國而努力!

大學聯考作文範文2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小時候,我的爸爸媽媽總喜歡對我説“你是祖國的花朵,一定要好好學習,才能不枉費國家對你的教育。”我把這句話一直記在了心裏。

祖國的新時代青年,在各行各業、不同領域開拓創新:95後姑娘徐楓燦,我國陸軍首位初放單飛的女飛行員;90後青年工人楊傑,浙江省勞動模範;之江實驗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團隊,35歲以下成員佔比近九成,斬獲超算應用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戈登貝爾獎……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他們的精神一直激勵着我勇往直前,不怕困難。

我曾讀過一段話,至今讓我銘記於心。“鷹,是一種很兇狠的動物,它是那麼的英勇,那麼的威猛。可有誰想過它是經歷過怎樣的磨難之後才會如此堅強?在鷹還是雛鷹的時候,它們就住在風吹雨打的懸崖峭壁上,鷹媽媽還要把它們一步步推向懸崖,就這樣,一隻只小雛鷹墜落了懸崖。其中一些經受不住的小雛鷹一邊拼命拍打着自己的雙翅,一邊正在墜落懸崖。另一些小雛鷹們,也正拼命撲打着自己的雙翅,彷彿要抓住自己最後一根救命的稻草。就這樣,它們學會了作為鷹最基本的動作——飛翔。”

也許,正是這樣成長起來的鷹,才有勇氣明知有危險,仍然去嘗試、去冒險。在它的眼裏,沒有懦弱、沒有屈服、沒有膽怯,沒有放棄。一羣小小的雛鷹,在那麼小的`時候就要經受殘酷的磨練。我,這個從小生長在温室裏的花朵又有什麼理由退縮呢?大學聯考完後,我們即將迎來人生的另一階段“大學”,在大學裏,獨立是我們必須學會的第一課,我們只有像雛鷹一樣不怕困難,才能勇敢翱翔。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在祖國母親日日夜夜細心呵護下成長;我們是祖國未來的棟樑,祖國母親對我們充滿着無限希望。為了美好的未來,為了下一輩人能夠安穩的生活。我們必須努力學習,才能讓自己與祖國的未來大放光彩!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時代瞬息萬變,不進則退的道理我們都懂。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給我們留下的疆土,我們如何才能守住併發揚光大呢?努力學習,一刻不停歇的學習!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正處在人生的春天,是祖國的希望。我們身體中流動的是炎黃子孫的血液,勤勞勇敢的中華兒女正實現着巨龍騰飛的夢想!

大學聯考作文範文3

貴在不虛此行

北京師範大學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絕頂我為峯。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則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個人都能爬到山頂,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個人都要登到山頂,但要一步一個腳印。

于丹強調登上最高點,易中天看重步步高、步步實。于丹重視結果,易中天重視過程。二者當然都有道理,而我更欣賞易中天的觀念。因為人生有太多變數,所以要享受過程。

先説李白。他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寫道: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原來李白真正要登的不是天姥山,而是仙界,而是精神上的最大自由境地!所以他只是在廬山腳下望了望,便寫出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樣飄逸的詩句。九天攬月,五洋捉鼈,四海為家,李白一路瀟灑。

再説杜甫。他經過泰山,寫下《望嶽》一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其尾聯與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暗合,已成千古佳句。但實際上,杜甫並未登到山頂,他只是把詩一首一首地寫實在,充分地表現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感。他從未有過我為峯的感覺,卻成了詩聖。

另有安石。他在遊褒禪山後寫道: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20xx年會考語文試題

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一次過程不夠盡興的遊覽讓王安石後悔莫及。總結教訓,他大刀闊斧地改革。雖然司馬光盡廢新法,但王安石已問心無愧。

且看蘇軾。坎坷使他不再好高騖遠,矮矮的赤壁亦足以心曠神怡。他劃然長嘯,與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陶潛呼應,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實事。

清代姚鼐在泰山頂上觀日出的描寫十分精彩,而我更喜歡他寫攀登所見的蒼山負雪、居霧若帶等句子。一生能登頂幾座高山?所以説爬了就好、一步一個腳印就好。

李賀懷鉛提槧(qiàn,古代用以書寫的木板),終成詩鬼;梅堯臣帶布袋,天下聞名。有心登頂雖好,不虛此行更妙。

大學聯考作文範文4

哲人云:“愛可以使一朵鮮花變成一座花園,也可以使一滴水變成一條小溪。”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人的心靈需要翱翔於藍天,接受風刀霜劍的洗禮;需要遊弋於大海,接受驚濤駭浪的考驗;需要馳騁於荒原,接受荊棘沼澤的磨石厲……所有這一切,都足以讓一顆心遍體鱗傷、疲憊不堪,唯有真情的愛能將這傷口撫平,使心靈恢復活力,因為,愛是甜蜜的。

然而,愛在給人以安慰、鼓勵和支持的同時,卻悄無聲息地給心靈那鋭利的目光遮上了一層幕布。正如花叢給人以芬芳豔麗,卻擋住了前行的山路;湖泊給人以清澈空靈,卻倒映出虛假的幻景;美酒給人以香醇醉清洌,卻模糊了眼中的目標。

甜蜜,有時也能成為一種負擔。

人,畢竟是感性的動物,然而現實卻要求我們用理智的目光來認知客觀事物,揹負着親情、友情、愛情種種甜蜜的負擔,即便是最最理智的人也可能作出錯誤的判斷。

“千古誰堪伯仲間”的諸葛孔明英明一世,卻在街亭這一關鍵戰役中重用本無實才的好友馬謖,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成為千百年來任人唯親者之鑑。

一代明君唐明皇即位之初禮賢下士,勵精圖治,才有了開元盛世。後來卻為了“一騎紅塵妃子笑”,不惜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荒廢朝政,結果落得個“馬嵬坡前草青青”的淒涼結局。

北宋神宗原本竭力支持當朝宰相王安石的變法之舉,卻經不住其祖母光獻太皇太后的眼淚軟化,終於動搖了、灰心了、放棄了,一部《青苗法》被付之一炬,十一世紀最傑出的政治家的社會理想化為泡影。

歷史以殘酷的`事實一次又一次地告誡我們:人情的親疏遠近足以令人麻痺,令人迷茫,甚至令人昏聵。然而,是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人間的真情視若無睹,做個“無欲則剛”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們將感情親疏與對事物的判斷分而析之,辨而認之,定能做到超然其上。

安享甜蜜,放下負擔,慨然前行!

點評:本文在準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運用詩一般的語言和多數人熟知的歷史事實,鮮明而富有感情地表明瞭自己的立場。排比句和排比段的運用既增強了文采,也增強了氣勢,使文章更具説服力。

大學聯考作文範文5

一撇一捺,簡單的筆畫,在書寫過程中,卻藏有如此多的奧妙,如此曲折的過程,不由得使我陷入了沉思。

漫畫中的“人”字書寫,由開始的逆鋒起筆、藏而不露,到中鋒用筆、不偏不倚;再從停滯迂迴,緩緩出頭,到最終描紅寫就。這一過程,不也象徵着事物的發展過程嗎?我認為,無論是一個人,一個國家民族,在前行路上,前期積澱實力至關重要,只有忍耐沉潛,執着前行,歷經迂迴曲折,才能破繭成蝶,柳暗花明,擁有飛龍在天之勢!

對個體生命而言,在追求夢想之路上,只有學會沉潛,積聚力量,才能在歷經艱險之後,磨沙成珠,化繭成蝶,實現夢想!屠呦呦歷經半個世紀發現青蒿素,國測一大隊56年來,2次下南極,7測珠峯,52次深入沙漠腹地,穿山跨海、經天緯地,哪一次不歷經曲折?必須腳踏實地,忍耐沉潛,才能突破重圍,一飛沖天,如大寫的人字一樣頂天立地!

對一個政黨而言,在發展的過程中,何嘗不是歷經千山萬水,經過百年沉澱,才擁有今日之強大呢?一百年前南湖上的那首小小的紅船,就像“人”字剛剛起筆時,力量微小,所以藏而不露;但隨着它撒下的革命的火種,慢慢壯大力量,就像中鋒用筆,不偏不倚;而後發展中有停滯,甚至遭到沉重打擊,走過兩萬五千里長徵,歷經14年抗戰,28年的艱辛與沉潛,中共才最終挽狂瀾於既倒,撐大廈於斷樑,使春風又綠神州,華夏再沐朝陽!而當初的50多人的黨員,也發展到今天9000多萬,這不正像“人”字描紅,完成的漂亮書寫嗎?

再看大國崛起的過程,何嘗不歷經曲折磨難呢?隨着中國的`崛起,美國不斷開始打壓,先後發起貿易戰、科技戰、外交戰、金融戰……而中國的應對,開始就像“人”字運筆之初,隱而不發,忍受委屈,積聚力量。當我們完成了全面小康的目標,科技取得輝煌成就,嫦娥探月,天問問天,5G領跑全球后,我們終於對美國説,“中國人不吃這一套”,這就像人字運筆最後緩緩出頭,利劍即將出銷,飛龍即將在天!

當然,事物的發展是曲折中前行,螺旋式上升,而不是隻寫就一次“人字”。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經歷幾多榮辱沉浮,幾度盛衰興亡,然而中華文明一次次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不就是完成了一次次“人”字的書寫嗎?

未來,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在大國崛起的過程中,在人生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作為當代青年,我們還需要繼續忍耐沉潛,專注目標,做好自己的事,去書寫大寫的“人”字,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大學聯考作文範文6

古人説,“學不可以已”,意指求學不可以讓它停止,學習是無止境的。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今,重視學習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縱觀歷史,放眼當下,學習已然成為我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有一句經典的詩句“學海無涯苦作舟”,曾影響了無數人,老一輩的人喜歡教育孩子讀書要吃苦,只有吃苦才能夠把書讀好。就這樣,許多孩子都在“苦”讀書的觀念下學習,很容易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而不是興趣。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訴孩子讀書就是苦的,讀書要吃苦,作為孩子來講,誰會想要做像大人所説的讀書這樣的“苦差事”呢?

凡事都有兩面性,學習不僅有苦還有樂!學習苦,苦就苦在學習有時很枯燥,當你接受或學習新知識時,面對不懂的知識,看到一籌莫展的難題,體會到的是苦。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考試,面對一張張成績不佳的試卷,面對爸爸媽媽的責怪和老師的歎息,體會到的還是苦。

但是,每當我想起,從咿呀學語的娃娃到現在的中學生,從什麼都不懂到現在已經掌握中學生要求必備的知識,從剛入學到逐步成長為少先隊員,成為一名共青團員,我的每一次成長和進步都離不開學習,此時我體會到的是快樂;當我面對一道道難題,通過自己的刻苦鑽研,得出正確答案時,我體會到的是快樂;每當我設想將來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在大學裏學到更多、更新的知識,學到將來為社會、為祖國作貢獻的.知識和本領,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此時我感到的更是快樂,而且是由衷的無限的快樂。

快樂和興趣才是引導學習的最佳道路,只有產生興趣,我們才能學習中體會到快樂,從而自發想要學習。我們往往對學習叫苦叫累,其實,如果你投入進去,學習應是一大樂事。試想,每一次我們學會了一些知識,我們就收穫了一次;每一次我們打敗了困難,我們就勝利了一次;每一次我們前進了一點,我們就飛躍了一次。

每個人,從嬰兒到兒童,從兒童到青年,從青年到成年,都在不斷學習,人是離不開學習的。當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此時學習自然不只是枯燥無味,不再是無窮的苦,而是無限的快樂。

大學聯考作文範文7

有人説,經過時間的沉澱,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們認識;也有人認為不盡如此。而以我觀之,真正有價值的事物是經得起時間的推敲的,倘若它沒有立刻被世人所認可,那麼經過了時間的千淘萬漉,其深刻的價值便會自然而然地展現於人們面前。

為什麼有些有價值的事物需要時間的沉澱?因為這些事物具有一定的先進性與前瞻性,而人們仍以當時落後而陳舊的思想去看待,由此便產生了一定的侷限性,比如凡·高的畫作、屈原的理想、哥白尼的日心説等,都是在其去世許久之後才被人們發現價值的。普通的大眾需要一定的時間跟上他們的腳步,在慢慢理解、摸索的過程之中才能發現其中深刻的價值。

在李大釗生活的時代,正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雙重壓迫的時期,大多數國人在迷信愚昧、思潮氾濫、混濁不堪的精神世界中生活。馬克思主義學説作為具有超越時代背景的先進事物,與那個時代人們的認知有一定的差距。李大釗作為中國第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承擔起了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發展規律理論的任務。他高呼:“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儘管當時很多人並不能對此產生共鳴,但隨着實踐的驗證、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於事物也有了更多的探討、更全面的認識,這一有價值的思想理論今天已成為指導我們實踐的有力武器。

但是有時,影響人們看到事物價值的並非時間,而是時代背景下人們的主流價值觀。

一代詩聖杜甫,在他所處的時代默默無聞;與其同時期活躍在詩壇上的李白卻聲名鵲起。為什麼兩人同樣才華橫溢卻聲譽迥然?主要在於盛唐之時,人們更偏好於觀看李白筆下浪漫瑰麗的美好事物,而杜甫詩文中所展現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在那時顯得格格不入,他的詩文似乎不符合盛唐的詩歌主流,因而他的詩作不大受人推崇。直到宋朝,儒學重回統治地位,因杜甫詩文中所體現出的家國情懷十分貼合儒家的'濟世思想,人們才逐漸看到了這個在歷史的角落中泛着微光的“詩聖”,他的詩作才被人重新拾起,奉為圭臬。可見價值從本質上而言,屬於人們主觀上的認識,它會隨着時間、環境和時勢而發生改變;而真正有價值的事物,是不會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的。它應是勁草,在任何疾風的吹拂之下都屹立不倒;它應是黃金,在歲月的淘洗中永遠閃亮發光。

對於我們而言,有些事物的價值,以我們有限的認知並不能完全理解,我們便要防止在認識事物時過於片面化、簡單化。同時,我們也要相信有價值的事物,在經歷漫長的黑暗與等待之後,終有一天可以熠熠生輝。

大學聯考作文範文8

理想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它像一粒種子,藴藏在我們的思想深處,悄悄地生根發芽,直到有一天蓬勃而出,以強大的力量催促我們奮發自強。

樹立理想不是一念之事,實現理想也不能一蹴而就。每個人因自己的性格特徵和成長經歷不同,樹立的理想也各不相同。然而不管是哪一種理想,只要不是為了個人的錦衣玉食,而是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就一定是崇高的理想。

當今這個時代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代。回顧百年世界史,我們可以看到冒着硝煙和炮火的戰爭基本結束,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的主題,可這並不意味着世界處於安寧之中。各種聲音甚囂塵上,沒有硝煙的戰爭如暗潮湧動。“阿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目前這個時期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正義的力量來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正到了擔當重任的時候,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構想贏得了擁護和平與發展的世界人民的肯定和支持。身為中華兒女,在這種形勢之下,我們應當清晰地認識到新時期的青年們擁有一個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當我們將國家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時,我們可以自豪地放聲歌唱:“祖國萬歲!”

年輕人最重要的是能築夢未來,為理想而拼搏奮鬥。當我們懷揣着偉大理想,蓄勢待發的.時候,我們還需要靜下心來,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古人常以比喻説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係等。漢代揚雄就曾以射箭為喻,他説:“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後發,發必中矣。”“一矢中的”的成功感受是暢快淋漓的,這就對優秀的弓箭手提出了至高的要求。我們要想成就理想,也要“修身”“矯思”“立義”。説得通俗一些就是,只要不斷加強修養,端正思想,並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就能實現理想。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有句名言:“一個人有了崇高的偉大的理想,還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沒有高尚的情操,再偉大的理想也是不能達到的。”通過“修身”“矯思”“立義”,我們可以擁有“高尚的情操”。有此情操在,理想的實現離我們還會遠嗎?讓我們築夢未來,在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中,培養起為民族、為人類奮發圖強的精神,讓世界多一些幸福和歡樂。

大學聯考作文範文9

智慧大約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心繫蒼生,積極入世;另一種則是超然物外,高蹈世界,瀟灑出世。

但此兩種,都要有“愚”。這裏的“愚”,並非愚鈍,而是老子所言的“大智”,乃是要求人們忘記一些東西,讓智慧成其為智慧。

這幾年來,網上湧現許多“大V”,粉絲也是動輒上百萬。其中有如孔慶東,時常與人掀起罵戰,粉絲皆叫好,稱其為“犀利”、“智慧”。要我説,這並非智慧,充其量不過是“小聰明”罷了。

智慧者,首先着眼於大事,從不拘泥小事;其次,心中須無雜念。像那些左顧右盼者,心中其實充滿了“欲”,實在難以稱之為智慧。

不免有人要説,要人心中無“欲”,豈不是個個都去當和尚嗎?非也!我所謂的“無慾”,乃是專注心中所思,摒除雜念,篤定地行己,抑或是堅持人生的某種信念。

我們中國人歷來是講究中庸的,而當下卻戾氣不少。於是,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爭吵乃至網絡罵戰時,若能平和以待,堅守“中庸”,這便是智慧。這種智慧,本於我們對傳統道德的堅守。

智慧也是一種“慾望”,是一種把他人接納到自我中的'慾望。這便是入世的智慧。孔子一生風餐露宿,周遊列國,只為傳播“仁”,恢復禮制,乃至被農夫嘲笑“其愚不可及也”。孔子愚嗎?他確實有點愚,愚就愚在“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永遠像箭一樣,一往無前;愚就愚在明知會失敗,卻盡力一搏。“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孔子以他的失敗,以他的智慧,豐富了人類精神,啟示着我們民族的心靈遠遊。

智慧又是人生境界。佛家有語:“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這智慧,是看破了俗世糾葛的一種超脱。王維正是有了這種智慧,才會在官至右丞後突然隱去,才有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曠達;才有了“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的澄澈。清人張潮也是在看破物質喧囂後才寫出《幽夢錄》,才有了“人生三境界”。這時,智慧之愚便是對於人間煩惱的忘卻,對生命大自由的執着追求。

智慧的景象,其實是我們對於人生和生命的感悟。能“愚”者,善“和”善“舍”,無“欲”有“願”,故能漸臻“三境”,智慧地生活。

大學聯考作文範文10

洋洋五千言神祕而遼遠的《老子》中有這樣的話語:“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只有音與聲相和,才能交織出和諧的韻律;作為獨立的人類個體,我們的內心也是堅硬與柔軟並存,必以合適的方式面對這種存在狀態,方能造就諧和的自我。

我們的內心可以柔情温婉,也可以堅韌剛勁。民國時期有很多養尊處優的大家小姐,在温存雅緻的氛圍中成長,柔情似水,温情楚楚,後來戰爭突起,風雲忽變,在生存環境的劇烈搖擺下,很多大家閨秀都不是軟弱絕倒,而是調動起內心堅韌的一面,支撐起家人的生活。中國古典詩詞研究界的葉嘉瑩先生、復旦校花嚴幼韻女士,無不如此。正是這種剛柔相濟,使她們內心諧和,葉嘉瑩先生才能在高齡之下精神矍鑠,身體已老,但心靈還在詩詞研究上生生不已;嚴幼韻女士才能始終保持高雅儀態,身體也已年過百年,精神依然自在活潑。

我們的內心應該要追求柔軟的感性,也應該握住冰冷的理性。我們可以帶着豐富的情感來體驗人生,情感的悸動會給我們生命的驚喜,然而,一味跟着感覺前行,人必定會迷失自我,不知所來為何。當然,如果只以絕對理性作為自己的導引,固然可以活得清晰,目標明確,但似乎也會錯失柔軟的'呵護,也會失去體驗感性之美的契機。莎翁的劇本,以理性的角度看,處處都是張揚的激情與誇張的文采,但正是這種永恆的藝術的感性之美,“引導我們上升”。英國的羅素研究數學與哲學,對一個事物總有犀利澄澈的分析,是非黑白,過往將來,至今看來仍震徹人心,但他同時也是感性發達的人,他有“對知識的渴求”,更有對“愛情的渴望”,有“對人類苦難不可抑止的同情”,他是一個非常和諧的個體,因此才在學術研究上十分出色,更在人際交往中張弛自如。

人人心中都有柔軟與堅硬,如何調動軟硬,才是終極的大智慧,它會造就一個真正和諧的人。而老子的“音聲相和”中,音與聲的比重,也是最後是否能奏出和諧旋律的重點。其實本能的反應會幫助我們調和軟硬的比例,但要更精進,每個個體必須從自己的特性出發,去感悟,去試煉,去無限接近最和諧的自我。

一個和諧的自我,裏面必定深藏着一份高貴獨立,還深藏着一份親切可依。

大學聯考作文範文11

價值的終極本原是運動着的物質世界和勞動着的人類社會,事物價值的體現,正基於人的存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的認識。

因此,許多事物的價值需要假以時日才能被人類所認識。所謂時間的沉澱,意味着人們正處在認識該事物的過程中。那麼人們認識事物是否一定都需要時間的沉澱?

或許有些事物一出現就被人們認定有價值,例如我們的衣食住行。人生來具有的本能便是生存,剛出生的嬰兒一旦察覺自己餓了,便會放聲大哭。因而,那些能夠幫助我們生存下來的事物不需要時間的沉澱,就能產生極大的價值。

可大部分的事物需要時間的沉澱,才能被人們認識到其價值所在。我們所熟悉的某些食物,先前人們從來不知道它的食用性,正是經過時間的沉澱,人們認識了它除了觀賞以外更大的價值。工業化之前,石油是被人們冷落的,可隨着工業愈加發達,科技更為先進,人類社會出現了機器、汽車,出現了需要石油的燃燒才能使用的事物。可見,石油的價值是歷經長時間——一個時代的發展後才被人們所認識的。

人們認識事物的價值不僅僅是物質性的,通常,更多的是精神性的。生前被稱作怪人、被嘲笑的凡·高並不被人理解,那時他的畫作在世人眼裏是一文不值的,他的`畫作,似乎只是一張填滿了顏色的紙罷了。可在他去世的幾年後,他的畫作卻廣受追捧,凡·高也因此被人熟知。經歷時間的沉澱,人們發覺了凡·高畫作的藝術性,更體會到了其中的意藴,理解了他的所思所想,凡·高的那些藝術品一個個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裏,為人們所熟知、推崇。令人們感動。從古流傳至今的詩書畫卷也是如此,歷經時間的沉澱,其韻味。價值不減反增,我們從中回顧歷史,理解作品的情感,再度感受每個時代所傳承的文化,每個時代的風采與精神。

人們對於情感的認識更需要時間的沉澱,時間帶走了虛偽的情感,留下的都是彌足珍貴的。多數從前不理解父母的人,會在自己成為父母的時候,理解了父母給予自己的數不盡的愛,懂得了這份情感的珍貴。這時,這份情感的價值才真正得以體現。無論小我,還是大我的情感都是如此。全中國人民經歷過此次新冠疫情,才真正發自內心地感受到什麼是責任與擔當,什麼是無私奉獻的大無畏精神。海德格爾説:“任何一種存在之理解都必須以時間為其視野。”隨着時間的沉澱,事物的價值才會被體現,才會被人們所認識,才被賦予了意義。

時間的沉澱與我們認識事物的價值是密切關聯的,讓事物在時間中積澱,我們才能認識事物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大學聯考作文範文12

説起夢想,印度詩人泰戈爾的比喻較為形象,他説:“夢想是燈塔,指引人生前進的方向。”夢想如耀眼的星辰般熠熠生輝,總是令我們無限神往。

夢想人人都可以有,但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實現,只有當各種條件都達到成熟的時候,夢想才會如期而至。漢代哲學家揚雄就曾以射箭為喻來形容夢想的實現過程,他説:“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後發,發必中矣。”當一個人善於“修身”,學會“矯思”,明瞭“立義”,就可以大展宏圖,讓夢想成真。

對於我們青年學子來説,如何才能做到“修身”“矯思”“立義”呢?唯有讀書學習。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採,足以長才。”讀書學習可以讓人明曉大義,造就完全的人格。東吳大將呂蒙早年好帶兵用武,不喜讀書,吳主孫權勸告他多讀書可以讓他具備一代將才的胸襟城府和文韜武略。呂蒙開始孜孜不倦地讀書學習,注重提升個人的思想修養。若干日後,智謀過人的魯肅見到他的氣度,不禁大為讚賞,説他“非復吳下阿蒙”,對他刮目相待。後來,呂蒙白衣渡江,戰敗蜀國名將關羽,幫孫權鞏固了東吳的統治。奪取荊州後,呂蒙嚴禁將士騷擾民眾,更不許拿用百姓的任何東西,而不像項羽攻人威陽一樣燒燬阿房宮,殘殺百姓。讀書養性讓呂蒙消減了武夫的蠻勇之氣,多了關注民生的儒將風度。

“讀書即是立德。”讀書學習可以使人探索真理,先人後己,甘於奉獻。范仲淹年少時,立志讀書,不做名醫,就做名相,養成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氣度,才有了後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青年時期的魯迅為醫治病弱的國民,留學讀書,最終卻棄醫從文,撰文寫書,向着沉睡在鐵籠子裏的人們吶喊,即便嘔心瀝血,也“俯首甘為孺子牛”。

讀書學習,讓一代代胸懷夢想的人為國家前途、民族大業前仆後繼。錢學森學成歸來,祖國升起燦爛的蘑菇雲;屠呦呦翻閲古籍,中國出了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北斗”閃耀在蒼穹中,“祝融號”成功登陸火星……每一項輝煌成就背後都是無數飽學之士的傑出貢獻。

青年學子們,從古至今,無數的事實證明讀書益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讓我們謹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鬥。”

當今時代是一個充滿了變數的時代,但不變的是讀書濟世、匡扶正義的精神。我們當代青年身處世界變局中,一定要準確把握時代脈搏,讀書修身,立志報國,敢於做夢,勇於追夢,努力圓夢,讓偉大的“中國夢”如期實現。

大學聯考作文範文13

一羣人一邊行走一邊欣賞路旁的風景,並把發現的美麗風景都裝進隨身攜帶的籃子裏。籃子越來越滿,卻似乎總缺少一樣東西。他們努力地找啊找啊,終究還是忘了,那最後的一道風景其實就是他們自己。

這就是人的一生。忙忙碌碌中,人們常常忘記了自己,忘記了自己其實就是這路上最美的那道風景。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何況人?當你驚羨於別人的美麗與智慧時,你是否忘記了自己的`善良與樸直也是一種美麗?沉魚落雁的西施固然美麗,但若因此而去做效顰的東施,則是丟棄了自己的個性與美麗,又有何意義?所以你要做的就是:發現自己。

發現自己,就是懂得欣賞自己,學會靜下心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如果以地為基點,我比很多人都矮。可是以天為基點,我卻高於很多人。”拿破崙如是説。是啊,身體的高矮有標準,可拿破崙的高矮標準在他的心裏。他知道,真正的高大是以心來衡量的。這個掌控百萬雄師的軍人,擯棄世俗譏諷的眼光,真正從內心發現了自己!

發現自己,是尋找一種價值。撥開烏雲,讓身體與陽光碰撞,即使路途坎坷,也要做一隻驕傲的鳳凰。於是詩仙“仰天大笑出門去”,即使仕途不平,也仍然把酒問月,高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縱然滄桑歷盡,那高傲的頭顱,仍長久地高昂着。發現自己,做唯一的自己,才能在人生旅途上快樂地起航。

發現自己,是要發現自己的長處,就如同一塊被塵土包裹的黃金,我們不是要在它的表面鍍一層色彩,而是要洗去塵土,讓它自己熠熠生輝。無法想象,一個先天智力低下的人怎樣站在指揮台上指揮一部交響樂,一個聽不到音樂的人將怎樣詮釋音樂,一個既聾又啞又盲的人將如何面對人生。而舟舟做到了,邰麗華做到了,海倫也做到了!雖然他們的身體有殘缺,但他們依然綻放出了奪目的光彩,依然成為了一道美麗的風景。他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都用自己的頑強與堅韌洗去了包裹自己的塵土,發現了自己。

幸運垂青於他人時,你是否感到沮喪、失落?當你欣羨別人的美麗時,你是否忘記了看看自己?請勇敢地發現自己吧,你也可以很美麗!

大學聯考作文範文14

我是一匹孤獨的狼。

在一個黃昏,我爬上了對面的山崗,山風夾着松林的柔香,拂動着我的長毛,我的心中一片平靜,不經意地一抬頭,血似的殘陽,痛苦與憤恨立時瀰漫在我的胸膛。

我想起了我慘死的妻兒,伴隨他們的本應是山中的清泉,花間的朝露,不幸的卻是那個像血一樣紅的落日時光,與痛苦一起烙進我的記憶的是對那個帶着皺巴巴的帽子、眼中射出貪婪目光的獵人的憤恨。

妻子和三個孩子被殘殺後,我的性格變得更加孤僻陰鬱了,我總是在叢林中游蕩,我希望有朝一日能撕爛那個可惡的傢伙。

我在等待。

我知道會來的,那一天。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我身上的毛慢慢地脱落,肌肉也在慢慢地鬆弛,但我心中的仇恨卻在一日一日地增加。

終於有一天,那個熟悉的身影,那個有着貪婪的目光的'仇人,終於又一次進入我的視野。

我毫不猶豫地跟了上去,藉着林中昏暗的光線和灌木叢的掩護,一直尾隨着伺機而動。

他在林中轉了很久,沒有什麼收穫。這時,他準備出林了,我知道這一次再不行動,就再也沒有機會了。恰好,他剛剛走到林邊的一片小開闊地,就完全鬆懈了下來,XX也倒掛在肩上。於是,我乘機猛撲了上去,一下把那人壓在我腹下,他正要拔刀,我立即咬碎了他的手,他無計可施了。

我痛快地看着我的仇人那因驚懼而扭曲的臉,但就在我要咬斷他的喉嚨的那一刻,一聲小孩的喊聲遠遠地傳了過來

“爸爸!爸爸!媽媽找你!你在哪兒?”

我看見那人眼中露出的驚懼與絕望的神色,顯然那是他的孩子,他也有妻兒。我的心中一陣抽動,殘殺妻兒的仇恨和失去他們的痛苦在我的心中翻滾。

他的眼角滲出了淚。我眼中的淚也順着面頰流了下來。

唉!

我放開了他,轉過身來,默默地走向那血似的殘陽。

我依然恨他,但我不願讓的人傷心,於是我選擇了離開那片茂密的叢林……

簡評:全文采用移形換位的手法,以孤狼的口吻講述了一個淒涼而又悲壯的故事,真切地描寫了孤狼在復仇與寬容之間作出高尚選擇的心路歷程,成功地塑造了一隻充滿仇恨,但又擁有寬容、惻隱之心,最後放棄復仇的狼的形象,狼尚且如此,更何況人呢?

大學聯考作文範文15

“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毛主席發表在《新青年》上的鏗鏘文字在很早前,便闡釋着一個觀點:強與弱這一組對立面,實際上並不是固化的,並非強則恆強,弱則恆弱,強與弱是能夠進行轉化的。“人非生而知之”,強與弱也並不是天生存在的,“強”是可以由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達成的。

誠然,個體天生的差異確實客觀存在,我們都無法否定。但天生而存在的“強”與“弱”並不能永恆保持,後天是否努力才真正決定成功與否。中國女排昔日何等輝煌,但當女排的訓練模式落後於世界,她們的“強”終究也在一記扣球下被打碎。而輝煌破碎之後的女排,卻沒有因自弱而自悲,仍能靠着不斷調整的訓練方式和女孩們的拼搏與決心重新衝上領獎台,再攬榮光,以弱化強。倘若沒有“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於強,未可知也”的志向,女排豈可重奪桂冠?

一個國家,同樣沒有被天定的命運。“是故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國家的強弱並不會在一時被決定,憂勞勤勉與逸豫貪安能夠為國帶來全然不同的情狀。正如昔日之中國,滿清濫用其強,自詡天朝上國,閉關鎖國故步自封,盲目排外而弱;而自近代中國始,愈來愈多新青年意識到國家積貧積弱困局,從迷惘的黑暗中覺醒起來,不再因祖國積弱而自卑,正因為他們立志發奮,勇敢地為祖國獻身,風雨飄搖的中國才得以一步一步走過戰亂與紛爭,走向今天的.繁榮昌盛。

而今,強與弱的對立轉化仍然不息。國際社會的風雲變幻中,已不再有哪個國家能夠永遠強大,新興力量的崛起更無法被扼制。怎樣使中國在世界之林中屹立——時代的接力棒即將傳遞到吾輩青年手中,我們更需銘記前例,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從不缺少奮進向強的人:袁隆平院士一生以禾下乘涼夢為引,領中國擺脱飢餓;鍾南山院士在疫情當下再赴前線,拯救國人於病痛。我們應以他們為榮,以他們為榜樣,始終不忘憂勞祖國,砥礪前行。反觀那些因當今新中國已欣欣向榮,而甘自淪為胸無大志、不願拼搏的“佛系青年”一類人,倘若都如他們這般墮落懶散,更有誰來肩負中國國運?

“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將美好中國夢照進現實,還看今朝少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