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語文滿分作文(精選12篇)

來源:文書谷 2.96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聯考語文滿分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聯考語文滿分作文(精選12篇)

大學聯考語文滿分作文1

現代刑偵理論中總有憑筆跡辨人一説,因為一個人再怎麼隱藏、偽裝,流在骨中的血脈是不變的,而筆跡如是,文章亦如此,於書山稗海中沉潛含玩,鈎沉覺隱,一旦發而為文,縱有千萬般隱匿修飾,字裏行間總是風流個性,不可抑勒。

普魯斯特早年時發表過一些小説與評論,縱然與舉世聞名《追憶》一文相差頗多,不論從語氣還是行文方式都有不同,但若仔細品味,他那對於細微事物的把握自始至終都融在了文章的骨子裏。“氣味與滋味卻會在形銷之後長期存在”,它們“以幾乎無從辨別的蛛絲馬跡堅強不屈地撐起回憶的巨廈”。他的風格就如同他的氣味,別人模仿不來,他也去除不了,無論是什麼內容,揮之不去的總是“似曾相識燕歸來”之感。

所以,不論是作家還是平凡人,一旦拿着筆寫下字,就相當於把自己的思維、人格的一部分展現出來,而歷史洪流可以湮沒人的生理性存在,卻永遠無法改變人的思想存在,那麼文字便是傳遞思考與精神的最好載體,即使手稿丟失,複本重印,一個人留在文章中深層次的精華卻會在時間的積澱下長盛不衰。哪怕他故意戲弄人世,隱藏自我,句式可以轉換,語氣可能顛覆,但文字中埋藏的個性和獨有的特點總會在不經意間表露出來,值得我們玩味深思。或許我們可以這樣想,大師大多在時間上離我們遙遠,如果沒有這些可以彰顯其風骨的經典之作,他們又怎能令我們無端欽慕?“似曾相識”的絕不只是表達方式,而包括一個人的血的烙印、思想的高度、思考的方式及其獨特的“掌紋”。

就像伍爾芙自然流露的女權主義思想,哪怕在《牆上的斑點》中也略有體現,而古斯塔夫·福樓丁的細緻與抑鬱即使在這樣明快的“我註定了要做詩歌風琴的手搖柄,而你要為你愛的生活而生”一闕情詩中都能流露,更不必説大先生的.戰鬥、批判與血性。艾略特的哲學思考與反省,“山的那邊,雷聲轟鳴”。就算是當年法國一位著名批評家模仿意識流大師喬伊斯的筆法挑戰意識流小説,大眾仍能從一個個細微之處看出他的獨有風格。畢竟,“似曾相識”不只是普通的一個詞語,它能讓人們循着氣味,找到當年給你以震撼的那隻燕來,無論它是否迴歸,熟悉之感早已匯入骨血,化為純釀,讓你在作品中沉醉入迷。

紀伯倫曾寫道:“死亡改變的只是覆蓋在我們臉上的面具,農夫依然是農夫,林居者依舊是林居者,而將歌聲溶入微風中的人,他依然會對着運轉的星球歌唱。”作品中深層思考就如同那個歌唱微風的人,無論面具怎麼多樣,你仍然可以看見那最本質的東西,畢竟“似曾相識燕歸來”。

大學聯考語文滿分作文2

語文是鑰匙,為我們開啟認知世界、探索未來的神祕大門;語文是財富,在前進的路上,為我們創造、創新鋪墊基石;語文是寶藏,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源泉;語文是一本本經典名著,超越時空,跨越國界,呈現在你面前,讓你愛不釋手;語文是一篇篇佳作美文,明快節奏、展現色彩,書寫世間情懷,讓人流連忘返。語文在我們生存的空間遊離,然而,咫尺天涯,語文,想説愛你不容易。

兒時,語文是平平仄仄翹舌音的遊戲。從“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到“黑化肥發灰會揮發;灰化肥揮發會發黑”,我們拼命卷着舌頭學平、上、去、入的變化,很繞口的繞口令,很發暈的翹舌音,你像是考驗人們意志似的,把門檻設得高高的,不讓人輕易靠近,而那正是你魅力--標準的話音,完美的語音。變幻莫測的平仄組合、美麗無窮的平翹搭配,讓每個炎黃子孫心甘情願苦練你所賦予的每個漢字的音符。從此,人間多了一處風景,世間多了一道音律。

然而,語文,想説愛你不容易。台上一分鐘展現,台下十年苦練,不憑一時激情,只靠持久熱忱。

中學時代的語文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字戰役。在長輩們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浪聲中,80後的我們開始“趨理棄文”。然而,多少次的物理課,我們偷偷閲讀在抽屜裏放着的《紅樓夢》,看紅樓夢中人演繹宿命與歸途,品社會萬象人情事態;多少次的自習課,我們大量翻閲《家·春·秋》、《四世同堂》,讀熱血青年的春秋家國夢,體會兼濟天下的亂世兒女情;多少次拜倒在人物的愛國情操裏,又多少次沉溺在無法自拔的感情世界裏……語文,交付給閲讀的所有柔情,都是由文字表達。一位詩人曾經説過,文字和音樂,是人類最文明的財產。

語文,想説愛你不容易。在人類發展的進程中,文明因你而發展。新時代,當全球化的步伐加快,網絡代替書信,“hello”代替“你好”,語文,想説愛你真不容易。當“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憂傷不再,當“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的感慨不再,當“抽刀斷水水更流”的惆悵不再,當“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場景不再,當“夜夜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的春思不再……越來越多的外語考試遮住我們的眼睛,越來越多的國際化麻木我們的心靈,我聽見了自己心玄斷裂的聲音。然而,語文,博大精深,也正吸引全球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漢語,各地出現學漢語熱……愛語文的路上,踽踽獨行。

大學聯考語文滿分作文3

“江山代有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言,道出了每個時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燦爛文化的真諦。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學者雖處於動盪之世,思想卻激躍出前所未有的奪目火光。儒、道、法。各家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爭辯中借鑑,它們是亂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國前進的道路,造就了諸子百家的璀璨輝煌。人們時常感到生不逢時,期望回到或飛越到某個時空的過去或未來,但不曾想,每個時代自有它得天獨厚,不可比擬的機緣巧合,從而衍生了不可複製描摹的獨特,春秋戰國如此,中國近代亦如此。

近代中國飽受外國列強的侵略,知識分子的民族責任感與高遠目光,造就了新文化運動中新文學的無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話文小説如《阿q正傳》等新式文學作品,讓人震耳發聵,喚醒了國人麻木的'靈魂與渙散的鬥爭意志,我們亦會讚揚這個時代,欽佩這些愛國者,或者嚮往這血與淚交融而出的文化結晶。

每個時代,每個地方,都上演着它們的獨有的歷史,各有千秋。中國如此,外國亦如此。寧靜浩瀚的大海,孕育着古希臘的絢爛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話,閃耀的哲學之光。無不讓人心往神馳,願可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諧中,但也有人願活在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刺激時代。

文藝復興時,資產階級為反封建求民主,從古希臘文學典籍中汲取精華。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説:我願回到古希臘那民主的年代,卻更願活在當下,肩負我的責任,將人文主義延展於今。的確,各個時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們只能選擇喜歡或傾向於哪個,卻不能脱離我們的時代,但文化責任感卻讓人甘願在這時代開闢人類精神新天地。古往今來,是時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與文化創造了時代,我們不得而知。即便我們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於某一時期,卻因活在當下而一味埋怨,這終使這一時代的光芒黯淡。與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儘自己所能讓自己的時代大放異彩。

周國平曾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朝聖路,每個人孤獨的路便組成了人類這一時代的精神家園。每個人的嚮往不同,一如歷史學家湯因比鍾情一世紀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獨愛一世紀以前,伊雷娜卻願生在未來世紀。人們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但若將嚮往化為創造時代文化輝煌的動力,這個時代亦有一番美麗的天地。

春秋百代,各有千秋。

大學聯考語文滿分作文4

輕輕握住你的手,為你擦乾眼淚,這顆心永遠屬於你,告訴我不再孤單。

5月19日,整個中國暫停了三分鐘,發出刺耳的防空警報。七天前,一場大地震在中國大多數區域上下震動。然而,這場戰爭是一場悲劇,這場戰爭是一場空前的重聚。

很長時間以前,詩人王長齡在他的詩句中寫道:與風雨一塊,明月曾經是兩個鄉。青山不可以與船風雨牽手,在那一輪一同的月亮上,這個區域不會隱藏民族的團結。

一個人,一絲期望,一顆堅定的心。當救援隊在汶川大地震的廢墟下救出已被困了百餘小時的女孩劉會時,在場的大家激動地哭了,而她卻沒有哭。我相信有人會來救我的,肯定會,我相信你們!從未掉過一滴眼淚,這個看上去灰頭土臉的妙齡女子始終微笑着,緊緊拉着救援職員的手,一雙手和十幾雙手緊緊地交握,這是一個災民與地的救命恩人最質樸也最真誠的團聚。

五千米的高空有多高,問起參加救援的解放軍戰士,他們會告訴你。五千米是大家是不是拉住受災人民的`手的距離,是生與死的距離。這個在國際專業軍事學術哂納感不可能實行的跳傘空降高度,被解放軍救援隊拋在腦後。撥不開汶川上空連天蔽日的迷霧,但他們需要撥開震區人民心上的烏雲。就如此,人民的軍隊從五千米的高空降下,給災區斷絕天日與世隔絕的鄉鎮帶去了救命的福音。村人激動地説:解放軍來了!這歷史的一幕便不再只出目前革命的歷史上,在這裏,這是一地鄉民與國家間最動人的團聚。

海洋曾把世界割裂成對立的地區,而今天海洋再不可以阻斷世界的愛心匯聚在一塊。這愛心來自東鄰日本每個便利店前的捐款箱,來自大洋彼岸美國遍及全州的慈善機構,來自大陸西岸那些並不富有些亞非國家一筆筆友誼的撥款。中國和世界因意識形態而產生的分歧在災難面前湮沒成沙,伴隨飛機和航船源源不斷地向着東方的中國而來,這是全世界和各個國家的人心最盛大的團聚。

愴然災難,古來有之。然而歷史由古到今天,誰可曾見過這般振奮人心,撼天動地的團結?《史記》中有云,民與民同心,則家安之;君於民同心,則國興之。在今天,是人民與人民、人民與國家、國家與世界的攜手,何愁家不安,國不興?

青山一道大家同歷風雨,團聚處,而將五洲四海的人集會在一塊的紐帶,是如此的期望:為天下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絕學,為萬世太平!

評語:文章符合題意,選取典型事例層層深入論證。

材料新鮮豐富,構思新巧,見解新穎,語言流暢,融現代歌詞、古代詩文、現實場景於一爐,富有文采,有較深厚的文學底藴。

書寫美觀,視野開闊,境界高遠,思想深刻。

大學聯考語文滿分作文5

“山羊過獨木橋”兩山羊抵角,盡力使對方落下橋,自己通過,相當殘忍。人學“山羊過獨木橋”,也就定了只允許一方通過的規則,更加殘忍。可是,這規則定了就要遵守!在兩人過獨木橋相遇時,互相擁抱,轉身換位,全都順利過了橋,獲得雙贏,就變成了違規。這引發了大家強烈地爭論。

因為我們大家心裏總有一個前人劃定的規則——大家怎麼着,你就必須怎麼着!哪怕是有些規則會使人性泯滅,會阻礙社會前進,也不思改進。這個“規則”就是束縛人們思想的舊觀念。我們説舊觀念會束縛住人們的手腳,阻礙人們潛力的發揮。只有勇於衝破舊觀念的束縛,不斷解放思想,不斷探求真理,才能發掘出那些珍貴的、有用的而又經常為人們所忽視的“瑰寶”。

從人類社會的發展來看,只有衝破舊觀念的.束縛,解放思想,勇於探索,人類才得以不斷進步。上古時代,有誰教人們用火,養牛,種稻?還不是我們祖先自己?我們的祖先開天闢地,篳路藍縷,冒着生命危險鑽引出第一顆火種,獵獲並馴服了第一隻野牛,培養出第一串稻穗,才使人類由矇昧時代進入到了野蠻時代。又有誰教人類製造機器,大幅度提高生產力?是上帝?不,是那一些普普通通的工人——瓦特、富蘭克林等,他們發明創造了機器,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使人類邁向了文明時代。由此看來,第一個舉起石斧撲向猛獸的人,第一個吃蟹螯的人,第一個環球航行的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每個“第一”,都將人類帶上了新紀元。而這些人如果思想僵化、頑固保守,都遵守舊規則,也就沒有真理的發現。正是這種勇於衝破舊觀念的精神,推動着人類文明的歷史前進。

然而,長期以來,有一些人思想僵化,被舊觀念、舊規則束縛着,害怕創“新路”。我們的經濟體制猶如一部沉睡的機器,許多地方生鏽了,卡死了。而有些人總認為這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不得。這些人,就不睜眼看看,世界新的技術革命的浪潮滾滾而來,勢不可擋。改革開放,搞活經濟,創建和諧社會,互助雙贏,保持可持續發展,勢在必行。我們只有利用時機,迎接挑戰,才能提高不斷人民的生活水平;中華民族只有改革開放,才能振興。

面對現在這個飛旋的時代,重要的不是前人做了什麼,我們做了什麼,而是我們還沒有做什麼。廣闊世界無數未知的領域在等待我們去開拓。我們要敢於挑戰束縛我們前進的舊“規則”,我們要敢於創造有利於和諧發展、互助共贏的新“規則”;要有在獨木橋上相遇擁抱、轉身、換位、共創雙贏的精神,積極投身於改革事業中。

大學聯考語文滿分作文6

生似飄蓬,我生於高山之巔,俯視萬物萬象,我自感高貴如星河,華麗如天火。

生似飄蓬,我生於低谷之腳,仰觀萬物萬象,我自覺卑微如伲士,貧敗如粗慄。

體魄之強健,身軀之孱弱不過是高山低谷的另一種映射。人生之順景,命運之逆途也不過是另一種表達。

生於巔亦或是生於山腳,冥冥中有聲音從虛空傳來,“命數,天已定,勿多勞”。於是我看見有人迎風朝展卻墮落於安逸春風,於我看見,有人蜷縮翅膀,在濕暗處,孤苦終生。難道命數不可破?難道人生只是一條基準線,毫無升降嗎?

扶輪問路者如史鐵生,高歌狂進者如劉易斯,史鐵生崇拜劉易斯,卻説:“我的命運也是幸運的。”

生而強,生而弱,無論是在體育的教育,還是對人生的旅程本就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但我們能決定的是如何將自身的強大惠及他人,如何將自己的微小化為力量與他人的命運相接。葉芝説:“我的靈魂裏燃氣一團火,直燒到世界盡頭才結束。”靈魂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而那升騰而起的火焰與奮鬥卻不是生來就有的.。所以我們要教育來引燃聖火,所以我們要執着使其永恆。我們點燃自己不是證自己的能力,而是要向那些尚未有光的人分享光,未曾識火的人分享火。人只有義無反顧的前行,能在大地上留下通往光明的痕跡。

讓我們不再去注意自己在命運伊始所站據的高度吧,真正可貴的是專注於前路。就像是天上的星辰與道德觀審能教會我們這所有切,星辰告誡我們,自己的渺小需要獻身於奉獻,道德感告訴我們:自身的強大需要分享才能實現。前程在乎於本我的觀念而非冥冥中的天意。若我們的心靈飛至天邊,則萬物澄靈,則萬象可愛。猶記王爾德:“我知道在馬路邊乞求施捨不是我的命運,若我夜晚要躺在清涼的草地,那也是在給月亮寫十四行詩。”

我們都會因金錢,地位而產生身份的焦慮,就像是對於100米無法同他人並駕齊驅,游泳時望塵莫及一般,徘徊於這個階級固化的時代,我們過多觀注於那些天生所得而非後天所取的,由此我們會止步不前感歎時運不濟。貧者傾美於富者,富者傾美於貴者,貴者則傾羨於至貴者。

國學者在《身份的焦慮》中説道,若想拜託此困境,則應在內心中建立一個新的評價體系,一個無關於生來所擁有的事物的體系。我們都明白那是關於靈魂關於奉獻,善與美的心靈評論體系在哪裏無論身強力壯還是身形佝僂,我們都有一樣的未來。

生於強或者弱,是生似飄蓬的產物,無論是在賽場上通過訓練取得成功,還是再人生旅途裏去追求真善美這些天端的天使時,人間強弱的鎖就解開了,弱化為強,強守護着弱,讓們期待着那天,讓那些熱愛大地的人,都升上天空。

大學聯考語文滿分作文7

車水馬龍的喧囂,觥籌交錯的迷離,世界已不再如“三月桃花,兩人一馬,明日即是天涯”般純粹淡然,而是被混沌複雜的種種現實包裹着。

當你在城市的鋼鐵森林中迷失了方向,在錯綜複雜的人際圍城中覺得力不從心,一切映入眼簾的數字和字母此刻都會變成冷漠的嘲諷,唯一能夠感到慰藉的,也許便是那些曾經緩緩路過心頭的文字——是想起“凌晨四點海棠花未眠”時內心的感動;是“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時的灑脱,是“慢慢走,讓靈魂跟上來”時的釋然。是的,語文素養是一個人心底最柔軟的詩意,也是一個國家文化最堅硬的鎧甲。

誠然,我們可以在課堂的教學中,分析問題,領悟規律,跟着老師的步伐,去拜訪那位撐着油紙傘,結着丁香,着粉色旗袍從江南雨巷裊娜走過的姑娘;我們或是通過對古文知識的構建,去感受離騷的蕩氣迴腸,去品味蘭亭的瀟灑飄逸,去吟詠蘇東坡的豪放和柳三變的婉約;我們亦可以在社會實踐中,途徑不同風景,體驗人生百態,將最真實的感悟記錄成最動人的篇章……然而,我以為,我們更需要的,是通過課外閲讀來靈活選擇符合我們品位與時代背景的作品,推敲文字背後的深意,進一步瞭解這個時代的聲音。也正是從大量課外閲讀中積累厚重的文化底藴,才可以讓我們擁有更獨到的見解,更長遠的目光,可以在社會實踐中有更加細緻周到的分析與感悟。閲讀,是文字與心靈的交流,思想與思維的碰撞,語文素養之花,便是在閲讀之美中悄悄綻放的。

“讀夠了《青銅葵花》裏的憂愁樸實,誰不惦記着《神鵰俠侶》的迴腸蕩氣?看厭了賈府裏的肅穆迂腐,誰不會想到孫猴子的精靈古怪?在讀《紅巖》心潮澎湃後,想在《邊城》裏尋找回歸鄉土的寧靜。”——年僅12歲的國小六年級學生聶希子便有了如此深刻的感悟。每讀過一篇著作,她便記錄下自己的感想,大大小小足有311篇。今年六一,她將文章結集成冊出版,取名為《希子的'腳印》,北大教授孔慶東和《百家講壇》“十大名嘴”紀連海更是對該書聯袂推薦。並沒有初高中課本知識與方法的積累,也沒有豐富的社會閲歷,聶希子只是通過對大量文學著作的閲讀與感悟便擁有了極高的語文素養並得到了社會大家的認可。

文以遣志,語可興邦。語文素養決定着一個人思想的深度,也決定着一個國家發展的高度。閲讀,乃悦讀也。悦讀之美,在於孜孜不倦地積累,在於天馬行空地想象,在於觸碰心靈地感悟。

願我們都可以做一位心悦誠服的讀者,縱使世界愈發聒噪,我們依舊可以在繾綣的文字中收穫內心的豐富與安靜。願在悦讀之美中綻放的素養之花可以相伴我們,一路靜默,一路微笑,一路芬芳載途……

大學聯考語文滿分作文8

輕輕握住你的手,為你擦乾眼淚,這顆心永遠屬於你,告訴我不再孤單。

5月19日,整個中國暫停了三分鐘,發出刺耳的防空警報。七天前,一場大地震在中國大部分地區上下震動。然而,這場戰爭是一場悲劇,這場戰爭是一場空前的重聚。

很久以前,詩人王長齡在他的詩句中寫道:與風雨一起,明月曾經是兩個鄉。青山不能與船風雨牽手,在那一輪共同的月亮上,這個地區不會隱藏民族的團結。

一個人,一絲希望,一顆堅定的心。當救援隊在汶川大地震的廢墟下救出已被困了百餘小時的姑娘劉會時,在場的人們激動地哭了,而她卻沒有哭。我相信有人會來救我的,一定會,我相信你們!從未掉過一滴眼淚,這個看上去灰頭土臉的妙齡女子始終微笑着,緊緊拉着救援人員的手,一雙手和十幾雙手緊緊地交握,這是一個災民與地的救命恩人最質樸也最真誠的團聚。

五千米的高空有多高,問起參加救援的解放軍戰士,他們會告訴你。五千米是我們是否拉住受災人民的手的距離,是生與死的.距離。這個在國際專業軍事學術哂納感不可能執行的跳傘空降高度,被解放軍救援隊拋在腦後。撥不開汶川上空連天蔽日的迷霧,但他們必須撥開震區人民心上的烏雲。就這樣,人民的軍隊從五千米的高空降下,給災區斷絕天日與世隔絕的鄉鎮帶去了救命的福音。村人激動地説:解放軍來了!這歷史的一幕便不再只出現在革命的歷史上,在這裏,這是一地鄉民與國家間最動人的團聚。

海洋曾把世界割裂成對立的區域,而今天海洋再不能阻斷世界的愛心匯聚在一起。這愛心來自東鄰日本每一個便利店前的捐款箱,來自大洋彼岸美國遍及全州的慈善機構,來自大陸西岸那些並不富有的亞非國家一筆筆友誼的撥款。中國和世界因意識形態而產生的分歧在災難面前湮沒成沙,隨着飛機和航船源源不斷地向着東方的中國而來,這是全世界和各個國家的人心最盛大的團聚。

愴然災難,古來有之。然而歷史由古至今,誰可曾見過這般振奮人心,撼天動地的團結?《史記》中有云,民與民同心,則家安之;君於民同心,則國興之。在今天,是人民與人民、人民與國家、國家與世界的攜手,何愁家不安,國不興?

青山一道我們同歷風雨,團聚處,而將五洲四海的人集會在一起的紐帶,是這樣的期望:為天下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絕學,為萬世太平!

評語:文章符合題意,選取典型事例層層深入論證。

材料新鮮豐富,構思新巧,見解新穎,語言流暢,融現代歌詞、古代詩文、現實場景於一爐,富有文采,有較深厚的文學底藴。

書寫美觀,視野開闊,境界高遠,思想深刻。

大學聯考語文滿分作文9

周易》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文化亦然。充滿變數的時代中,如何護佑傳統文化之根?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貫穿古今。

變數之中,見微波而知暗湧,聞絃歌而知雅意,處晦而觀明,處靜而觀動,方為智者之所為,更是優秀文化得以傳承的必然選擇。具有優秀基因的文化,當在變化之中有所堅守,更有面向環境的創新求解。

自強不息,創新求解傳承傳統。

詩詞歌賦似一脈清流,滋潤現代人的心靈。近來《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的熱播,還人們蒼白的生活以斑斕的色彩。然而,有人或化身懷疑論患者,認為所謂“文化熱”不過是刺激感官、吸引眼球;或成為無厘頭病人,以看秀方式做台下的“吃瓜羣眾”。人們或懷疑或戲謔,卻忘了正是熱播節目的創新求解,讓詩意悄然重新進駐人們的生活,讓悠悠文墨在熱議中得以傳承。

與時俱進,重新定義傳統文化。

有人痛批當下的“漢字危機”是對母語情感的淡化,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然而我們不可能限制一個民族盡情享受科技進步的成果,這是不近人情的`因噎廢食。魏源雲:“受光於庭户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文明有機結合,才能使悠悠文墨“受光於天下”,從而傳播四方。《中國詩詞大會》的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以現代科技還原古典意境;“搖一搖”、新媒體互動,搭建傳播平台供文化驅馳。以現代科技之土壤護佑傳統文化之根,方能養其端倪,植其苗芽。

重拾自信,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

價值觀的多元、外來文化的入侵,難免使國人迷惘於光怪陸離之中,忘了去擁抱傳統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才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態與其他文化握手言和。林風眠在水墨的清雅韻致中得到滋養,方能調和中西,打破畫種界限而真正融會貫通;潘天壽揮毫落筆強悍霸道,以最大力量表現傳統文化的優秀狀態,與各族文化平等交流。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讓悠悠文墨,貫穿古今。

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重拾自信,讓傳統文化被拖拽的踉蹌腳步恢復穩重,讓現代中國人不僅會敲擊鍵盤,也會揮毫潑墨;不僅有科學精神,也有人文理念。這是傳統文化的創新求解,更是民族的未雨綢繆。

大學聯考語文滿分作文10

仔細比較、思考提高語文素養的三條途徑,我認為,要真正使其發揮作用,離不了“用心”二字。若不是帶着一顆心,不管是課堂有效教學,還是課外大量閲讀、社會生活實踐,提升語文素養的作用都微乎其微。

若不是帶着一顆心聽講,教學就不可能“有效”。從國小到現在,大家已經學習了十多年的語文,語文課也上了兩千多節。但是,有的人提起筆來,錯別字便一個個翩翩而至;做起文來,簡直是在召集各種類型的病句開會;讀起書來,只要內容稍有點深意,便如墮入五里霧中,不知書中所云為何。為什麼?因為課堂上不用心。因為不用心,雖然已經讀了寫了十幾年,竟然仍看不出“縣”和“具”的上半部分並不相同;因為不用心,雖然在課堂上已經修改了無數的病句,自己寫起文章來仍不能做到起碼的文從字順;因為不用心,雖然已經聽老師分析了近千篇文章,自己拿起一篇文章讀起來仍感老虎吃天無從下手。反之,用心於課堂,語言文字之精妙必能有所體悟,讀寫能力之增強必能得以訓練,語文素養之提升亦必日漸長進。

若不是帶着一顆心閲讀,“大量”就只是量的累積。同樣讀一部小説,有的人讀完,從語言到結構、從人物到主旨、從人生到社會均能產生諸多感悟;有的人讀完,除了小説中幾個人物的名字和一些零散的故事片段,再不會在頭腦中留下任何印記。何也?用心不同。宋儒程頤説:“學者先要會疑。”用心者讀書,會在讀的過程不斷提出疑問:寫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寫這個內容?是怎麼寫的?為什麼要這樣寫?在不斷解決疑問的過程中,他對作品的`理解逐漸加深,語文素養不斷提高。不用心者讀書,不僅不會自我設疑、解疑,即使真有地方看不懂,也是囫圇吞棗,不求解決。如此,讀得書再多,也只是量在累積,而不能在語文素養上產生質的提升。

若不是帶着一顆心生活,就無以從生活中發現語文。生活是語文的源泉。對於有心人來説,生活中處處是語文:與人交流時,別人詼諧幽默的談吐;欣賞流行歌曲時,那意境深遠的歌詞;經過樓道時,牆壁上發人哲思的名言;打開電視時,一句構思精巧的廣告語;遊覽名勝古蹟時,嵌在亭閣廊柱上對仗工整含義雋永的楹聯……無一不是語文學習的好素材。對他們來説,生活就是語文學習,生活就是在提升語文素養。無心者則相反,生活中語文學習的素材雖然充斥於眼前、縈繞於耳邊,他卻視若無睹、聽若不聞,如此,要在社會生活實踐中提升語文素養豈非奢望?

綜上所述,“用心”才可能真正提升語文素養。因此,學習語文時,請務必帶上你的“心”。

大學聯考語文滿分作文11

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

古諺有云:“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是世代積累傳承的觀天經驗,但看雲捲雲舒,從微末中推測天氣變化,是種享受與樂趣。而回頭開啟電視,世界範圍的天氣預報映入眼簾。兩種感知自然的途徑不同,卻無外乎為觀得天氣,殊途同歸。自然並無需劃分出“近”與“遠”。

對於自然,人理應藉助科學發明和經驗去了解,通達宏觀層面,同時用細膩的心仔細體會和感受身邊的微觀自然之美,方可達成“宏通科學之通,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實現人、科學與自然最終的“和諧”。

科學與自然不曾分離,從古代各種水利工具的發明應用到如今發達的天氣監測預報系統發展,人類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進步一直相輔相成。人之於自然,甚為渺少,人類沒有能力一一親自探尋自然的所有奧祕,因此自然似乎離人很遠。而科學應用,正是解決人想在宏觀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過電視,人類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地獲取天氣信息、地理資訊,增長了自然知識、彌補了人自身能力和視野的'侷限。同時,科學知識對人形成科學思想也大有裨益。達爾文曾説,他對自然的興趣正是從前人的科學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學理論如生物的綱目屬種,都對他形成嚴謹的科學思維產生巨大作用。可見,利用科學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於培養自然科學思維,正是“仰觀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類之盛”則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生於自然,也歸於自然。漢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構成,可見人性之真必然離不開生態自然。中國古代有“生”的哲學,生生不息,物我一體是古代給人們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維醉心於自然山水,感受天光雲影之變,細觀雲過水動之美,創作出“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這樣反映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的傳世佳句。人的生命,融於自然生態,同呼吸、共命運。因而多留心身邊微觀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國儒家學説中重要的“和諧”思想,要求各方面達成統一與協調,在當下,人既不能肆意丟棄傳統感受自然的方法,也無法抵抗科學發展的潮流。因此,務必達成人、科學和自然的和諧統一,就像時興的觀星活動,利用高科學望遠鏡觀測遙遠星體的人們,也同時在夜晚的山上感受涼風與蟬鳴,“信可樂也”!

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與自然親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視角認識自然。心有宏觀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觀細嗅身邊的“薔薇”。

大學聯考語文滿分作文12

年少時曾拜讀過川端康成先生的《禽獸》一書,對這樣的描寫唏噓不已:

“少女躺在那裏,母親為她穿上和服,慘白的臉上抹了兩抹嫣紅,如同新娘一般美麗。”

是什麼樣的人用這樣不帶一絲歎息的語句描寫出如花生命的逝去?在當時的我眼中,這一切過於殘酷了。

多年之後,隨着閲歷的增長,我終於有了新的理解,川端先生只是仰望星空之後,發現了星空的浩瀚與大地的束縛吧。有人指責説文學家是最脱離實際之人,他們存在於幻想與虛無之中,無所事事。我認為在這個講求“腳踏實地”、追求實際利益的`年代,文學家是將夢想與實踐結合得最好的人,他們仰望星空得到天穹的召喚,以夢想領航,在前進的路上,他們發現了地面泥濘不堪甚至還有鐵索牽絆,於是他們放棄了實體,選擇在自己夢想的路上朝自己的星空一步步走去……

在著名畫家古賀春江自殺之後,川端先生曾這樣説:“我不贊成自殺,死從不為死而死。”誰能指責這樣的人是脱離實際,不腳踏實地,生存於虛幻的呢?我想,川端先生曾經努力嘗試過,與世事相融,與時代相合,但戰後社會的支離破碎,夢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那片星空的強烈召喚,這一切的一切使得川端先生放棄了我們——1979年的一個春日,川端康成打開煤氣,自殺於公寓內。這裏的死亡已經不是逝去的意味了,川端先生解脱了,他無所牽掛地朝他曾經仰望的星空走去,一步一步,越來越接近……

死亡這種行為彷彿對文人有着特殊意義,屈原、芥川龍之介,以及我們今天的詩人海子、麥地……都選擇了這條路,去追尋自己的星空。

世人,你還要嘲笑他們嗎?你可曾想過他們也曾在你們的泥潭嘗試過?你可曾想過他們才是在仰望星空之後發現大地束縛的人?你可曾想過,當你自以為腳踏實地地在這裏掙扎,被利益驅使的時候,他們正在接近星空,接近夢想的地方俯視着你,看你在渾濁不見星空的地方泅遊?你可曾想過他們才是堅持本真的人?

——你呢?

誠然,我並不贊同自殺這種行為,我同樣堅信一個生命的逝去,必會帶來缺失與遺憾。我只是想提醒你,在你自以為腳踏實地的時候,你頭頂可曾真有那份你曾經堅信的天空?你是忘了它?還是已使它混濁不堪?

請記得仰望那片星空,請擺脱泥潭,真正地腳踏實地朝夢想走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