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有感(通用15篇)

來源:文書谷 9.08K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讀三國演義有感(通用15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1

夏日炎炎,當第一縷陽光透過窗户,灑在我身上的時候,我便從書架上拿出了一本已經被我翻過許多次的書——《三國演義》。這本書講的是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赤壁之戰,當時劉備帶着自己的兄弟和殘兵敗將一起逃亡到了赤壁,那裏原是孫權的地盤。他們見曹操帶着八十萬大軍向這裏浩浩蕩蕩地殺了過來,於是便打算聯手抗敵。那時,劉備和孫權一共才五萬左右的兵力,明顯不能強攻,只能智取。由於是冬天,一羣謀士便想出了一個妙招——火攻曹營。天時,地利,人和,孫劉聯軍果真把曹軍打得落花流水。

每當我看到這個章節,我都會暗暗佩服他們的聰明才智,不費一兵一卒竟能把氣勢龐大的曹兵給打敗了!智慧的力量真是無窮大啊!這讓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經歷過的一件事情。

那天,爸爸媽媽都去上班了,就留我一個人在家裏。突然,門口響起了一陣敲門聲。於是,我便大聲地詢問:“誰?”此時,門外只有一些細碎的腳步聲,卻沒有應答。於是,我便透過貓眼去瞧,我想看看到底是誰。只見門外是一個陌生的男子,我從來沒有見過,他穿着一身烏黑的衣服,鼻子有點尖,眼睛細眯着,似乎在想些什麼。我心想:“不好,可能有壞人來我家了!”頓時,一陣恐懼的氣息撲面而來,我的心頭直冒冷汗,這可如何是好?

敲門聲再次響起,我越來越緊張了,我該怎麼辦呢?忽然,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場景,孫劉和曹操兵力如此懸殊,卻可憑智謀取勝?如今我才面對一人,有何可懼?我馬上平靜了下來:“説出你是誰,我就給你開門!”門外的男子終於出聲了,但有些支支吾吾:“我——我是你爸爸的同事。”爸爸的`同事我基本見過,因此,我對他的懷疑又徒增了幾分。於是,我提高了嗓門,假裝朝着卧室喊:“老爸,有人找你!”那人一聽,似乎有點膽怯,立刻離開了。這時,我確定他肯定不是好人,我真為我自己捏了一把汗,緊繃的弦終於鬆了下來。

英國傑出的戲劇家莎士比亞曾説過:“智慧是命運的征服者。”是啊,人生路上總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我們的智慧去面對一切,沉着冷靜,多思考!

讀三國演義有感2

大家一定都知道四大名著吧!今天,我就讀了其中一本——《三國演義》。

劉備聽説諸葛亮是個天才,便想請他做自己的軍師。於是就和張飛、關羽一起去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可他正好不在家,劉備只好回去。第二次,天上下着大雪,劉備他們又來了,這次,劉備看見茅廬裏有個人正在讀書,心想此人必是諸葛亮無疑!結果一問,這個人是諸葛亮的弟弟!劉備再次掃興而歸。冬去春來,劉備他們第三次來茅廬請諸葛亮出山,這次諸葛亮終於在家了可卻在睡覺。於是他們就在外面等。他們一直等到太陽快落山時,諸葛亮才請他們進去。

讀完這篇文章,我覺得做事要有耐心、有誠意、堅持不懈是非常重要的。劉備就是這樣才請到諸葛亮的。大家想一想,你們每做好一件事的`時候,是不是在這樣才做好的呢?

大家再想想,你們沒做好一件事時,是不是因為沒有耐心、沒有努力。試想如果當時劉備沒有耐心,諸葛亮會為他出山嗎?劉備之所以能成就魏國霸業,在三國時期與曹操、孫權抗衡,難道不是因為他具備了耐心,求賢若渴的王者品質?所以我們一定要這樣,這樣我們做事就能做的更好了。

讀三國演義有感3

在《三國演義》中,我比較欣賞曹操。對於曹操這個人,爭議非常多,有人説他是小人、奸賊;有人説他是英雄;有人説他是梟雄;有人説他是奸雄。我認為,曹操是個實實在在的英雄

對於曹操,敬佩他的人們在某一方面對他的評價很高,比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英雄,亂世之奸賊”等等。他做過許多詩,比如説:有名的《觀滄海》、《龜雖壽》等等。

説曹操是軍事家,一是有一定依據的,他不止有略,並且有很高的`勇氣。我舉一個例子吧:

有一次,曹操派兵去收麥子,呂布率兵來攻城,曹操大驚,後又鎮定下來。城門前有一片樹林,呂布就認為曹操把兵埋伏在樹林裏,等着他呢,就退兵了。當天晚上,曹操的兵收完麥子回來了,曹操説:“明日呂布定會來燒樹林,我們可以將兵馬埋伏在城門外,包圍呂布。”結果第二天,呂布果然來燒樹林,曹操的兵馬便在城外包圍呂布,且打敗了他。

有人説,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個奸賊。那麼,我就要説,曹操如果是個奸賊,那怎麼能説他是“治世之能臣”呢?所以説,曹操還是忠於漢室的,曹操當初要冒着生命危險殺董卓,救活漢室;也是他,搬大兵救援漢獻帝,大敗李?唷⒐?帷⒗罾秩?簦?鋟齪菏遙?⑶宜?揮寫酆褐?模?皇淺僕醢樟耍??摹拔何淶邸鋇拿?涫撬?畝?硬茇ё販獾摹

我們説曹操是政治家,是因為他是打着“匡扶漢室”的旗號出兵,使各地響應,他本人也是稱自己為漢朝丞相,結果使許多當時的有名的人物響應,比如:司馬懿、司馬昭、張遼、徐晃、李典、樂進、典偉、夏侯??⑾暮鈐ā⑾暮釕械鵲取

曹操他惜才,比如説官渡之戰過後,沮授成為了階下囚,按照常規,應該殺了的,但曹操卻勸降,並且要以淚水打動沮授,雖然説後來沒有成功,但是這還是能體現出曹操惜才。

曹操有它自己的獨特之處。官渡之戰時,袁紹的手下寫了一篇侮辱曹操以及曹操祖上的檄文,袁紹在官渡被打敗後,那個人就被曹操抓了,曹操怒氣衝衝地説:“你侮辱我,我不介意,但是,你憑什麼要侮辱我的祖宗!”我本以為曹操要殺了那個人,但是曹操卻讓那個人當着大家獲的面,讀那篇檄文,曹操的手下都勸曹操:“丞相,這不可呀!”可曹操卻偏讓那個人讀,這便是曹操的獨特之處了。

曹操他還惜才。在官渡之戰中,原本袁紹的謀士的許攸來投降曹操,曹操卻不計前嫌,且赤腳相迎。曹操堂堂一個丞相,卻要赤腳相迎區區一個謀士,這曲不是惜才嗎?豈不是尊重遊謀略的人嗎?

對於曹操,易中天教授還對他有一個評價,那就是:勝利歸功於他人,失敗歸責於自己。這樣的人,不值得尊重嗎?不值得讚賞嗎?所以,我們應對曹操這個人另眼相看。

讀三國演義有感4

自從讀了《三國演義》之後,我就一直在找令我印象最深的內容片段。最終我鎖定了”木牛流馬”這章節。

它主要説了:”蜀國去討伐魏國,可魏國卻堅守不出。諸葛亮為了運送糧草,做長久之計。便叫許多能工巧匠用力學的原理製造了木牛流馬。後被魏國獲悉後也跟制了一批木牛流馬,可木牛流馬有機關,魏國怎麼也不知道機關在哪裏,最後只能看着蜀軍搶他們的糧草……”這個故事我們一個簡單而易被忽視的道理:學被人的.東西是可以的,可是要用心去思考,不只是簡單的仿照,要把他消化吸收,從中掌握更多的奧祕。

直到現在,仍有愛好者在研做木牛流馬,可他們做的都不是很完美,雖然”木牛流馬”會走,但似乎操作的人要花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讓他們行走,這便失去了古人制作木牛流馬的意圖。究其原因,難道是古人能造的東西,我們就仿不出來嗎?難道是古人比我們聰明嗎?其實不如,並不是古人比我們更聰慧,而是我們沒處處留心,過於依賴現代科技,也許就是那種”守常必敗,思變則勝”的道理吧!

因此我們現代人在學好知識,掌握現代科技的同時也要去用心思考。作為我們當代的學生,在學校裏學習也要明白’木牛流馬”的道理,在跟老師學的同時一定要把所學知識消化,然轉化成自己的知識,使自己更上一層樓。

讀三國演義有感5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認識周瑜,周瑜是三國時期孫權手下的一員有勇有謀將領,他雖諸葛亮多計謀但也算是足智多謀,在戰場上吪剎風雲,在歷史的舞台上閃耀光輝,在生活的棋盤中舉足輕重。也堪稱一代天驕,似乎是人們敬佩的,事實並非如此,原因很簡單,是人才的周瑜小人,例子很明瞭:

《草船借箭》一小故事則體現了周瑜的心胸是何等狹窄,他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高一招,便心懷妒意,甚至想置諸葛亮於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為由,讓諸葛亮十天造出十萬支箭,想以此來除了諸葛亮。由此觀之,周瑜妒忌心強,且狡猾險惡。而聰明能幹智慧過人的孔明則漂亮地了任務,使其無話可説。這更地體現了周瑜的心胸狹窄,小人氣度。

周瑜的死更是鮮明的`例子,他因賠了夫人又折兵而吐血身亡,若心胸狹窄又怎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古人云:“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自古偉人、之人大都心胸寬廣,處處謙讓絕不斤斤計較,也不會妒忌別人比有才華,而是暗暗立誓努力學習從而超越別人,像華羅庚、蘇軾、王安石……而總以小人之腹渡君子之心的人都被人們所拋棄甚至唾棄,像秦檜謀害了岳飛留下了千古罵名……

人可以無錢無財但無氣度,沒了氣度,不只是做人失敗的體現,有時會害了,甚至是傷害了別人,不折不扣的小人,既然是技不如人就努力,妒忌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努力了才會進步,努力了,超過別人了也不要為此感到驕傲,就有成就感説明你小肚雞腸。

歲月匆匆流逝,風兒匆匆拂過。,千百年了,但千萬別忘情了三國的那個周瑜,忘了那一灘“血”的教訓。

讀三國演義有感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三國演義》就是一本再現羣雄逐鹿的古典名著。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三足鼎立爭天下,最後司馬家族奪取天下,建立晉朝的故事。書中生動地刻畫了許多英雄豪傑,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曹操。

曹操在許多人心目中是一個大奸臣,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也比較負面。但在我的心目中,曹操稱得上是一代梟雄。

曹操是一個有智慧的人。有一次,曹操帶領大軍經過一片原野,由於長途行軍,士兵們都很口渴,行軍速度越來越慢,要找到水源也需要很遠一段路程。曹操很着急,擔心行軍慢了會貽誤戰機。突然,他靈機一動,説:“將士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甜,翻過前面的'山丘就到了,大家到時可以大口解渴!”士兵們一聽,精神大振,腳步也輕快了許多。雖然路途中沒有經過梅林,但很快就到了行軍目的地,打了勝仗。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看到曹操的智慧,“望梅止渴”這個成語典故,也就千百年流傳下來了。

曹操不僅足智多謀,而且英勇無畏。東漢時期,董卓乘朝野動亂,率大軍進駐都城洛陽,廢了少帝,立了獻帝,自封相國,欺主弄權,殘暴兇狠,大臣們都想殺他,卻都沒有膽量。曹操年輕時就立志殺董卓為國為民除害。當天,曹操帶着七星刀來到相國府,董卓讓呂布送一匹好馬給曹操,呂布出去後,曹操抽刀欲刺殺董卓時,董卓在銅鏡中看見曹操抽刀,急問:“孟德,你要幹什麼?”這時呂布牽馬回來,曹操沉着冷靜地解釋道:“我得了一口寶刀,正準備獻給相國!操願借馬一試。”話音剛落,乘呂布沒注意,曹操上馬後立刻向東南飛馳而去。後來,曹操聯繫天下英雄共同討伐董卓,最終得償所願殺了董卓。

曹操治軍嚴明,不準士兵們踩踏農民的糧食作物。他自己的馬受驚跑進麥田踩壞農民的麥子,還割發代首自懲,可見他以身作則。他還實行軍民屯田制,大力發展生產力。

雖然曹操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罵名,但在當時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被指為奸雄的同時也可以稱為梟雄。人都有正反兩面,我們不能以片面的眼光看待他。在亂世中,他霸權一方也實屬不易,他是當之無愧的一代豪傑!

曹操,梟雄也!

讀三國演義有感7

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名言。我在《三國演義》中就看到了這樣一座黃金屋。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劉備被曹操打敗之後,求賢若渴的他迫不及待地想得到智者諸葛亮相助。於是帶着他的好兄弟,張飛、關羽二人前去拜訪諸葛亮。可是他們千辛萬苦找到諸葛亮的住處時,諸葛亮卻出門未歸,他們只好回去。第二次前去拜訪,又得知他被友人邀走了。直到第三次,一旁的三弟張飛沒了耐心,想要自己去放把火把諸葛亮轟出來,而劉備卻非常沉得住氣,他恭恭敬敬地站在院子台階下,直到諸葛亮睡完長長一覺出來後,才上前友情相邀。正是這誠心誠意的品格,恭恭敬敬的態度,最終打動了諸葛亮,得到了諸葛亮日後的扶持,這才有了之後的三國鼎立,劉備自佔一方的局面。

故事裏,劉備雖然地位高貴,卻不忘誠意與恭敬,因此方得大業。反過來看,如果劉備聽了張飛的話,如張飛般莽撞無禮,我想諸葛亮一定不會同意去給劉備當軍師的.,肯定寧可過清閒的日子。那麼,劉備的事業也許就沒有那麼轟轟烈烈!可見誠心與恭敬,才是打動人心的妙招,才是成就偉業之根基,才是人與人溝通交流的重要原則。因此,我們也要學學劉備,誠心誠意,恭恭敬敬地為人處事。

然而生活中許多人卻做不到,他們性子同張飛一般猴急。比如一些同學請教老師,不但不恭恭敬敬,還叫老師一會兒快點講,一會兒別囉嗦,那情景,真讓人搖頭。劉備求賢若渴之時,方能誠心,恭敬待人,那麼作為求知心切的學生,更應當誠心求知,恭敬對待老師!

誠心誠意、恭恭敬敬就如一方良藥,可讓你補過去之無禮;也如冬日裏的暖盆,能捂熱周圍每個人的心。有名言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想講得也正是這個道理。

讀三國演義有感8

在許許多多的書中,有令我回味的。這就是我上週讀的《三國演義》,這就是四大古典之一。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這個人物就是著名的周瑜,在三國鼎立中吳國的.前任都督。翻開《三國演義》,讓我彷彿穿越那戰火紛飛,刀光劍影的三國時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就是東漢末年讓人耐人尋味。

《三國演義》不虧是四大古典之一,一個個人物形象不遜色於《水滸傳》中的林沖、武松、魯智深……,在《三國演義》中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有情有意,融忠義和。比如:關、張、趙、馬、黃、典韋、劉備、諸葛亮……等等。有人欣賞諸葛亮的料事如神,有人欣賞獨有鍾情,也有人欣賞劉備……真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我最欣賞趙雲。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的地位是五虎上將裏地位最低的,御賜候。在人們心中最優秀的將領。

在曹操打敗袁紹後,轉身要打劉備,曹操的大將曹仁率領10萬大軍,而趙雲只有20xx士兵,在上萬的軍隊,他真是太厲害了,真是不單單"匹夫之勇”。

《三國演義》中人物生動,讓我回味無窮。

讀三國演義有感9

我特別喜歡讀《三國演義》,也想推薦它,你問為什麼?其原因是《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故事人物又豪爽、大方,故事情節美不勝收。

東漢未年,在攻打黃巾軍之後,各路英雄奔向各個軍隊,赤壁大戰形成了魏、蜀、吳三國三足鼎立的局面。這三個國家實力相當,在鬥爭過程中湧現了許多英雄豪傑,我最喜愛的有:趙雲、馬超、黃忠、黃蓋、諸葛亮、劉備、曹操、關羽、張飛、司馬懿、袁術、呂布等,他們有的功夫了得,有的重情重義,有的忠心耿耿,有的多智多謀……

《三國演義》中的計謀令人久仰,如,空城計和草船借箭。而最著名的兩個發明是諸葛亮的“水牛木馬”,它為物資運送提高了效率;周瑜發明的“火車”,增強了戰鬥力。

赤壁大戰是《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一場戰役。由於曹軍不擅水戰,龐統給曹操獻計,説:“北方士兵不能乘船,可以將船用鐵環相連,三、五十條一排,再輔上木板。”曹操採納了他的.建議,打造了鐵環,將船隻連在一起,而孔明藉此機會,用火攻,火隨風勢燒入曹營,船隻被鎖住,全部着火,曹軍亂成一片,着槍中箭、溺水着火者不計其數。這一場戰役也使《三國演義》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三國最終以吳王孫皓統一了天下。

看完《三國演義》,我更多的看到的是英雄們的情義,值得我們去學習。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打小時起,就能在平常時聽到《三國演義》的一些小故事。高二起步,在名著共讀小組中,有幸能切身到三國的故事中走一遭,讀後有感。——序言

在三國的世界中,人物各有其鮮明特色。桃園結義的三兄弟中:劉備善良謙和,關羽勇武忠義,張飛暴躁魯莽;再者,孔明與周瑜都具有聰慧與智謀,兩者異為孔明大氣而周瑜小氣;三來,曹操奸詐毒辣,孫權腹黑陰險,呂布勇而無謀,董卓戾而無德,袁紹智多而孟獲少智等等。主人公們都有自己的獨特形象從而能深入人心,而我覺得更大的收穫在於由故事聯繫到現實中,這樣能夠得到諸多感觸,收穫許多感慨,並且能給做人做事些啟迪。

其一,志向抱負才是最永恆的動力。劉備58歲之時言道:“使曹公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58歲時的劉備用流行語來形容就是他的“高光時刻”,即“人生巔峯”。劉備的一生,顛沛流離,寄人籬下,幾經轉折,諸多不順,一切的一切,都沒有消磨他的鬥志,這背後是劉備平天下的志向抱負的推動。在最艱難時也能不忘學習,不恥下問,三顧茅廬,而不是一味地閉門造車,充滿熱血的.他不愧為一位英雄。所以,人應當為自己設立志向與抱負,這樣才能讓自己在不管多大的逆境中迎難而上,不去消極頹廢、怨天尤人,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其二,性急會把眼睛蒙,冷靜分析才可取。俗話説:“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尚且孔子曰:“三思而後行。”可見生活中,學會冷靜思考面對非常重要。這點在三國故事中也有體現。在孫策被許貢家客報仇後,血流滿面,被傷至重,華佗徒弟醫治後囑咐説孫策靜養百日即可,但若怒氣衝激則其瘡難治。奈何孫策為人最是性急,恨不得即日便愈,孫策在喚問使者時得知郭嘉對自己不服時就耐不住性子,大怒,要商議出兵,偷襲許昌,商議時被外面吵嚷打斷便又發怒。在道士于吉做法時,又因性急易怒,覺得妖人于吉在興妖作亂,在大怒下斬了于吉。然而,孫策拔劍斬人時,金瘡崩裂,已無可救藥。臨死前付重任於孫權後,一命嗚呼,年且二十六歲。孫策性子過分急躁才至於如此地步。相反,一代梟雄,劉備東征失敗時回到永安,抱病在牀,心情極度低落卻沒有遷怒他人,而是冷靜反思這場戰爭,言道:“孤負黃權,黃權不負孤。”極大限度地體現了劉備的仁義。

最後,善於抓事物的本質,解決主要矛盾。袁曹官渡之戰前夜,而曹操仍決定選擇進攻劉備,而此時袁紹實力遠強於劉備,這讓曹操的將領不解,曹操迴應道“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這是因為曹操具有一個決策者絕對的軍事謀略智慧,他深知劉備未來潛力之大與袁紹不能把握時機的缺點,所以要先解決劉備這一主要矛盾。曹操能夠深入透徹明白敵人的性格本質,從而解決更主要的。啟示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善於抓住本質,先一步解決主要矛盾,從而能得到精華,減少阻力。

樹立志向,冷靜思考,抓住本質是我在高二這一階段中讀完三國部分後感觸較深的三點,這三點貼合我所處的學習時光,對我此時學習有着重要的啟示和照應作用。樹立志向與我所看《讀者》中一篇《再聰明,也比不過真正熱愛》異曲同工,我感觸最深,真正激勵了我,由衷感慨,讓我能夠為了目標不懈奮鬥;冷靜思考則啟迪我要處事不驚,因為我是一個容易火急跳牆的人,所以能夠冷靜思考辦事也是我特別希望能達到的辦事境界之一;抓住本質啟示我學習不能走馬觀花,要精於抓住關鍵,做到高效學習,事半功倍。

喜歡閲讀的其中一大重要原因就是能在書中找到現實,有一種心照不宣、心有靈犀的欣喜感,回味無窮。

我想,同樣的三國在不同的時期品讀一定會有不同的感想,在那時,油然而生的想法,會是時間對我的一種應答。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三國演義》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前幾天找來一讀,果然名不虛傳。

這本書主要講了東漢末年,三位英雄曹操、劉備、孫權爭奪天下,經歷了千辛萬苦,最終西晉統一了天下,為歷史翻開了一頁新的篇章。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兩位人物是:諸葛亮和趙雲。諸葛亮神機妙算、博學多才;趙雲忠心耿耿、英勇善戰。書中,最精彩的部分要數諸葛亮的借東風和空城計:借東風主要講的是在與曹操作戰時,諸葛亮登上七星壇做法,借來東南風把驕傲大意的曹操燒了個焦頭爛額。諸葛亮此計出其不意,真是大快人心!空城計主要講的是街亭失守時,諸葛亮機智靈活,隨機應變,想出了絕妙的空城計,令小心多疑的司馬懿不戰而退;諸葛亮不費一兵一卒便解除了危機。趙雲的英勇和忠誠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在“趙子龍單騎救主”那一章回中,趙雲為救幼主阿斗,獨自殺出一條血路,找到幼主阿斗。當他終於回到劉備身邊時,已渾身是血,身受重傷,而阿斗卻毫髮無損。肯為主人這樣捨生忘死的人,除了趙雲還能有幾個?

諸葛亮的'機智、博學,趙雲的忠誠、勇敢,都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並規範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將來也能像諸葛亮和趙雲一樣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相信《三國演義》這本書一定有不少人讀過,今天我來講講我讀了“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感受。

三國時期,赤壁大戰之後,劉備的夫人——甘夫人病故,周瑜便想出一條美人計,把孫權的妹妹許配給劉備,準備把劉備騙到吳國當人質換取荊州。諸葛亮聞訊後,寫了三張紙條,裝進三個錦囊交給趙雲,派他前去保駕,並囑咐,遇到危險情況拆開來看。第一條:上街採購禮品,拜訪喬國老,並將事情四處張揚。第二條:告訴劉備,曹操親率五十萬大軍殺向荊州。第三條:告訴吳侯妹妹,周瑜施美人計。趙雲都一一照辦。結果劉備娶走了吳侯妹妹順利返回荊州,婚事弄假成真,劉備還奪了南郡。蜀軍將士叫道:“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聽到後,氣得大叫一聲,昏倒在地,後來病死於巴丘。

這段歷史告訴我們,嫉妒、心胸狹窄是最要命的病,文中的周瑜就是這樣,自己氣死了自己。我覺得做人一定要心胸開闊,而且不可嫉妒他人。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讀起這首《臨江仙》,就想起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心底原本平靜的湖面泛起漣漪,思想像插上了翅膀,隨着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穿越千年,重回這段令人深思的歷史。

《三國演義》中説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並起。北方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大敗袁紹,佔據中原;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打着“匡復漢室”的旗號,聯吳抗曹,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孫氏家族在六郡八十一州站穩腳跟,擁有長江天險,到了孫權時代,實力更為強盛。三國鼎立局面就此拉開。然後,孫權趁關羽和曹兵交戰時,派兵偷襲荊州,導致關羽死於東吳之手。曹操病死後,曹丕自立為帝,建立魏國。劉備建立蜀漢,為報關羽被殺之仇,討伐東吳,結果被陸遜打敗,在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劉備死後,諸葛亮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伐魏,病死於軍中,姜維代替軍師之位。司馬炎篡位建立西晉,天下再次統一。

讀《三國演義》我們會發現,書中人物個性鮮明。劉備寬厚仁德,深得民心,寧願自己被曹兵追趕,也不撇下百姓逃跑。曹操善權謀,“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孫權知人善用,東吳文有魯肅,武有黃蓋、呂蒙。關羽“温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表現出他的英勇無畏與忠心耿耿。“刮骨療毒”表現出他的勇敢。周瑜才智過人,卻氣度狹小,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歎息中死去。諸葛亮是本書中智慧的代表,他博學多才,志向高遠。“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是他一生的功績。

《三國演義》中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更是耐人尋味。三顧茅廬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甘願去做,天下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刮骨療毒告訴我們:勇敢是我們最寶貴的`武器。

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它字裏行間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讓人體會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有人説:“每一本書都是一盞明燈,照亮求知者的路。”《三國演義》就是一盞明燈,我心中永不滅的燈。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説起《三國演義》,大家便會很自然的想起了胸懷大志、仁義之至的劉皇叔;想到智謀超羣、神機妙算、為蜀漢大業鞠躬精粹的諸葛孔明先生;想到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義重如山的漢壽亭候關羽;想起藝高勇猛、正氣凜然、堅不可摧的莽張飛;想起老奸巨猾、假仁假義、居心不良的曹孟德;忘恩負義、陽奉陽違的孫權。

《三國演義》共一百三十回,回回引人入勝。無論是“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還是“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無不叫讀者拍手稱快,就連我也被書中諸葛亮那料事如神的英雄氣概所打動,所吸引。

他未出茅廬先知“魏蜀吳三分天下”“博望坡”設計燒曹營,”“新野”留空再敗曹營,又以“三寸不爛之舌”舌戰羣儒,使東吳百官無言以對;智激周公瑾,聯吳蜀之同力共謀興漢大業;又以火燒赤壁而使曹操望而生畏。使周瑜區區小計費盡機關,諸葛孔明之謀略,豈是管仲樂毅力能幾乎?

在讀“諸葛亮三氣周公瑾”時,我再一次佩服諸葛亮的計謀,而為周瑜才智出眾,但終因心胸狹窄而氣絕身亡感動惋惜。在聯想我們學的《古代英雄的石像》一課,都是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嫉賢妒能,心胸狹窄,更不能瞧不起別人。如果想方設法陷害別人,自己最終會嚐到苦果的。

“為將者,而不通天文,不是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軍事,是以庸地……”古人在沒有任何先進儀器的情況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再瞧瞧我們,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刻苦學習呢?

孔明一生是短暫的,但他耗盡心血、鞠躬盡瘁、效犬馬之勞,為蜀漢基業奉獻多少力量。可還沒來得及享受一下榮華富貴便“大漢丞相歸天”了。想到這,我的'心便隱隱作痛。唉!諸葛孔明先生一身坎坷,不顧身體虛弱,為蜀漢日夜操勞,真可謂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呀!我們不也應該向他學習嗎?我們雖然沒有諸葛孔明先生那樣聰明的頭腦,但應該效仿古人,用心學習,勤奮刻苦,開創屬於我們新生一代的美好未來。不是?未來是我們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拼搏一把!不然,我們怎麼又對得起英雄呢?

我願立諸葛候武之志,為國為民進我全部力量,振興中華!!!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當我讀完《三國演義》,耳邊還不斷迴響着這本恢弘鉅著的開篇詞。

《三國演義》裏面的人物在羅貫中老先生的筆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憂國憂民、慈悲仁愛的劉備;有英明神武、義薄雲天的關羽;有陰險狡詐、居心叵測的曹操。而我最喜歡的要數足智多謀、鞠躬盡瘁的諸葛亮。

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被世人所熟知並津津樂道。他獨自一人在城頭撫琴一曲,嚇退司馬懿十餘萬雄兵,何等的淡定和氣魄;他憑藉數十隻草船,向曹操借箭十萬餘支為已所用,何等的.智謀和運籌;他巧借東風火燒赤壁,大敗曹軍數十萬,何等的神機與妙算。他東吳舌戰羣儒、他火燒博望,他三氣周瑜……諸葛亮可以説是智慧的化身,後人稱之為“智絕”。

此外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更是令人唏噓不已。諸葛亮的一生都在為蜀國奔波,他殫盡竭慮,為劉備謀得一份天下,與東吳、北魏三足鼎立。他為報劉備知遇之恩,輔佐劉備不成材的兒子阿斗,為蜀漢基業的奠定一生無私奉獻,耗盡了畢生精力。諸葛亮一生都在奔波,為蜀漢日夜操勞,最後油盡燈枯,讓人惋惜不已。

讀完《三國演義》,我願做諸葛亮這樣的人,不僅因為他的足智多謀,更崇敬他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我立志好好學習、掌握本領,長大後為祖國鞠躬盡瘁,奉獻我全部的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