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詩—《題君山》

來源:文書谷 1.66W

《題君山》這首詩體現了詩人的深切感情,我們一起來看看《題君山》的原文及作者簡介。

山水詩—《題君山》

《題君山》原文

曾於方外見麻姑,

聞説君山自古無。

元是崑崙山頂石,

風吹落洞庭湖。

《題君山》賞析

方幹這首《題君山》寫法上全屬別一路數,他採用了“遊仙”的格局。

“曾於方外見麻姑”,就像訴説一個神話。詩人告訴讀者,他曾神遊八極之表,奇遇仙女麻姑。這個突兀的開頭似乎有些離題,令人不知它與君山有什麼關係。其實它已包含有一種匠心。方外神仙正多,單單遇上麻姑,就有意思了。據《神仙外傳》,麻姑雖然看上去“年可十八九”,卻是三見滄海變作桑田,所以她知道的新鮮事兒不少。

“聞説君山自古無”,這就是麻姑對詩人提到的新鮮事一件。次句與首句的起承間,有一個跳躍。讀者可以用想象去填補,那就是詩人向麻姑打聽君山的來歷。人世之謎有很多,詩人單問這個,也值得玩味。那煙波浩渺的八百里瓊田之中,兀立着這樣一座玲瓏的君山。詩人泛舟湖面,“四顧凝無地,中流忽有山”(《許棠《過君山》),這個發現,使他驚喜不已;同時又感到這奇特的君山,必有一個不同尋常的來歷,從而困惑不已。詩人大約就是帶着這個問題去方外求教的。詩中雖然無一字正面實寫君山的形色,完全從虛處落筆,閒中着色,卻傳達出了君山給人的奇異感受。“君山自古無”,這一説法既出人意表,很新鮮,又證實了人們的揣想。寫“自古無”,是為引出“何以有”。詩人不一下子説出山的來歷,似乎是故弄玄虛,這種效果猶如是古代演義裏的“且聽下回分解”。

“元是崑崙山頂石,海風吹落洞庭湖。”不説則已,一説驚人:原來君山是崑崙頂上的一塊靈石,被巨大的海風吹落洞庭的。崑崙山,在古代傳説中是神仙遨遊的地方,上有瑤池閬苑,而且有很多美玉。古人常用“昆岡片玉”來形容世上罕有的珍奇。詩中把“君山”設想為“崑崙山頂石”,用意正在於此。“海風吹落”一句,想象奇瑰。詩人在《題寶林寺禪者壁》中寫道:“台殿漸多山更重,卻令飛去即應難。”題下自注:“山名飛來峯。”這首作品中的想象也受到了“飛來峯”一類傳説的影響。

全詩運用奇特想象,從題外落筆,神化君山來歷,間接表現出君山的奇美。這就是所謂“超以象外,得其圜中”。

“遊仙”一體,起源於晉代人,後世有很多仿作。但大都借“仙鏡”以寄託作者的思想感情。而運用這種方式來歌詠山水,間接地表現自然美,則是方乾的一個創造。由盛唐詩的興發情至,轉入更多的意匠經營,這是中晚唐詩的一個趨向。中晚唐詩不及盛唐詩的原因就在這裏,而勝於盛唐詩的部分特色也在這裏。

《題君山》作者簡介

方幹(809——888),字雄飛,號玄英,唐代詩人,青溪(今浙江淳安)人。從小愛吟詠,深得師長徐凝的器重。有一次因為偶得佳句,歡喜雀躍,不慎跌破嘴脣,後來被人稱呼為“缺脣先生”。桐廬的章八元愛惜他的才幹,招他為過門女婿,於是遷居到桐江白雲源(今浙江桐廬蘆茨鄉)。825年——827年期間(唐敬宗寶曆年間),參加科舉考試落榜,後來登臨山水,以整日吟詠詩歌來娛樂。浙東廉訪使王龜曾極力向朝廷推薦方幹,終因朝廷腐敗,忌賢妒能,至死不被起用。所以後人讚歎他“身無一寸祿,名揚千萬裏”。他的門人楊龠與居遠和尚,蒐集他的遺詩370餘篇,編成10卷本《方幹詩集》傳世。《四庫全書》收有方幹詩8卷;《全唐詩》編有方幹詩6卷,流傳至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