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史記讀後感10篇

來源:文書谷 2.15W

在閲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快來參考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史記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史記讀後感10篇

史記讀後感1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偉大的記傳體通史,體現着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是作者司馬遷忍辱負重,花了十幾年時間才寫成的。魯迅先生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讀完《史記》,回味其中的人物,我覺得炎帝最值得我敬佩。在以前,人們都是靠打獵或採食植物的果實·塊莖生活,不懂得耕耘,靠大自然的恩賜生活。大自然不總是那麼大方,遇上災年,常有人餓死,身為部落首領的炎帝時常冥思苦想,想找到解決的辦法。一天,他發出了粟子,便告訴人們種植粟子的方法;又發明出許多農具。人們為了感謝他對農業的貢獻,都稱他神農氏。神農氏為了幫助人們得到更多的食物,開始跋山涉水,嚐遍各種植物,這就是有名的“神農氏嘗百草”。他在嚐遍百草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可食用植物,但是也有好幾次因為吃了有毒的植物差點喪命,幸虧他找到了草藥,掙脱了死神的魔掌。他告訴人們不要重蹈覆轍,而他自己卻不顧危險,仍去嘗試各種植物,最後,他嚐到一種名叫斷腸草的,無可救藥的植物,不幸去世了。

《史記》,給後世的影響深遠,是我們的必讀之書。

史記讀後感2

《史記》,是一部力透紙背的大書,內容深廣,包羅萬象,政治、軍事、文化、地理無所不容。《史記》最為人稱道的是大量鮮活的歷史人物,栩栩如生,而在書中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中,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總有一大批各種各樣的英雄人物,讀來讓人血脈噴張、蕩氣迴腸。

這些英雄,或是包藏宇宙之機,如“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張良,“宰割天下亦如是肉”的陳平;或具吞吐天地之志,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彼可取而代也”的項羽,“大丈夫當如是也”的劉邦;或是戰必勝,攻必取的良將,如身先士卒,滅敵百萬的白起,身懷絕技,一生征戰令敵膽寒的“飛將軍”李廣;或是隱忍,胸懷大志,目光高遠的草莽英雄,如“為人深沉好讀書”,受人怒目呵斥轉身就走,卻驚世一擊喋血秦王殿的荊軻,如受食漂母,受胯下之辱最終卻將兵百萬,威震天下的韓信;或是重義輕生,士為知己死的刺客,如甘當刑人,吞炭易容,兩次趙襄子酬知己的豫讓;或是以武犯禁的市井遊俠,如“專趨人之急”的朱家,“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郭解····

唯英雄,識英雄。司馬遷就出生在一個讓人心馳神往,充滿英雄情結的年代:春秋,戰國,秦朝的大一統,楚漢相爭···· 戰火的餘煙還未散去,力拼的金戈聲迴盪在歷史的天空,大漢一統天下,國運日上,四夷臣服,生活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司馬遷十歲誦古文,二十歲足遍九州,並有幸隨西征巴蜀的大軍一直到達昆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樣一位滿腔熱血的年輕人,才高一代,被喜好文學的漢武帝賞識,似乎前途一片坦蕩。

唯英雄,識英雄。為了被朝廷逼得無奈投降匈奴的軍事天才李陵的清白,金鑾殿上,在一片見風使舵的獻媚聲中,司馬遷挺身而出,拔刀相助,直諫犯龍顏,他和李陵素昧平生,一切只為心中的正義,不平則鳴,結果因言獲罪,被打入獄中,因為沒錢贖罪,身陷囹圄,被施腐刑!慘遭酷刑的司馬遷,也因此對人間世態認識更深刻。於是一腔抱負無處施展,而又窮困潦倒的他,寫出了李廣難封侯的憤懣,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情;為別人打抱不平,自己被一文錢難倒時卻貧無達士將金贈,所以他更渴慕,欽敬那些其行雖不軌於正義,但是不愛其軀,赴士之困厄的豪俠,“士可殺不可辱”,但是胸懷大志的他在生不如死的境地裏,想起的是管仲的“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像勾踐一樣卧薪嚐膽,發憤著史,默默地忍耐,默默地等待,默默地耕耘,在浩瀚廣闊的歷史時空中盡吐胸中塊壘,橫論千古,縱書八荒,一杆直筆終於寫就一部橫空出世的煌煌鉅著。

他也更深刻地認識到了英雄的侷限性,不迴避他們的缺點。越王勾踐的刻薄寡恩,霸王項羽的自負多疑,高祖劉邦的痞子習氣,大俠郭解年輕時睚眥必報的狹隘,以好客著稱的平原君葉公好龍……

在皇權當道的封建社會裏,在暗沉如鐵的命運裏,司馬遷為了理想,為了信仰,為了奢侈的正義,孤獨地行走,拼命抗爭,終於衝破了命運的困鎖,一破繭就直衝九霄,迸出灼目的火花,在歷史皆為帝王家書的中國,他為那些“施於天下,莫不稱賢”然“墨皆排擯不載”的巷之俠開篇列傳,歌頌他們高潔的品質:幫助伍子胥渡江的漁丈人,夷門抱關的侯贏,為亡命天涯的郭解自殺的籍少公……他讓人無論貴賤,在人性道德面前得以體現真正平等!實現人性的解放!司馬遷超越了時代的侷限,像十年磨一劍的俠客一般,以一杆筆當利劍,為世間主持公道,為平民掙出空間!

他的心與歷史上的英雄前賢交響,也讓後世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與之共鳴!

司馬遷,亦是俠之大者!

凜凜千載後,無論是拜讀《史記》,還是仰望司馬遷,仍讓人高山仰止,心中依然如同瀚海回瀾,激盪不已!

讓我們一起翻開《史記》,一起感受噴薄而出的生命力,一起感受人性的光輝!

史記讀後感3

一直在想這是怎樣的一位史官:文直,事核。洋溢着油墨的書香讓我無法想象那些刻入竹簡的堅韌,但那不虛美,不隱惡的文字仍向我展開歷史的長卷。那些封沉的記憶在搖曳的光影下若隱若現,跨越無限的時間和空間我看見了英雄項羽的懦弱,瞧見了小人劉邦的偉業,瞭解了將軍的小肚雞腸,傾聽了易水的蕭蕭哀鳴。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記憶中那些閃耀的光芒,在此處早已褪去了聖潔。這裏沒有十全十美,只有一位位站在歷史浪尖上的偉人。“人”一個多麼難得的稱呼。向所有的人呈現“君權神授”的可笑。在他的《史記》裏,沒有皇帝,沒有將軍,有的只是劉邦,李廣。或許剛才的話錯了,這《史記》本身就是十全十美,完美的無懈可擊。因為它有司馬遷的秉筆直書,因為它有司馬遷的堅持真理。他做到了“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我看到了那位長信燈旁緊緊抱着孤單用心寫下文字的身影。

聽説人死後會變成天上的星星。那最亮的一顆會是司馬遷的眼睛嗎?我抱着《史記》走進兩千年後的歷史。

史記讀後感4

寒假中,我讀了幾部著作。《史記》最令我愛不釋手,也給了我很多啟發。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司馬遷(公元前145年至公元前90年)編寫的。這本書記載了上自中國古傳説中的黃帝時代,下至公元前122年漢武帝共3000多年的歷史,其文采歷來為我國文學界所稱頌,開創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

在《史記》這座人物長廊裏,我不僅認識了歷史上有作為的才人,也瞭解了妙計藏身的土人食客,百家爭鳴的先秦諸子……屈原投江自盡的故事我早有所聞,可一直不知原因為何,看完《史記》,我才恍然大悟。

屈原原是楚國的三閭大夫。一次,秦昭王為進一步吞併楚國,以結親之名邀請楚懷王去秦國會晤,屈原覺得其中有詐,不同意。可是楚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楚懷王前往:“秦國這麼友好,不可拒絕,一定要去!”,最終,楚懷王死在了秦國。

屈原為此寫了文章來表達自己對楚國的眷戀,還有對奸臣和小人的憤慨。子蘭看後大為惱怒,便在其哥哥頃襄王面前屈原,因此,屈原便被放逐到了很遠的'地方。放逐期間,屈原有次在江邊慢步低吟,有位漁夫詢問其被放逐的原因,屈原回答漁夫的一句話流傳至今,更是令我欽佩不已:“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是啊,我們也要學習屈原那剛直不阿的品格,在社會上做一個清白正直的人,不能委曲求全,做低下的世俗小人。

《史記》不僅記載了許多給人以啟迪的故事,還描繪了很多歷史人物,每個故事和人物描寫都非常精彩生動,真是一本知識豐富的好寶典!

史記讀後感5

這本書的內容主要講述了過去五千年發生的故事,名人和他親身經歷的事件。讓我們對中國五千年以來的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古人的聰明才智和堅強勇敢。還讓我們各個朝代的知識文化和古人的著作有了初步的理解。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賢能的君子(皇帝)才能受百姓的愛戴。文中的黃帝呀,神醫扁鵲啦,西門豹等這些人物都是十分賢能的,所以人們都愛戴、敬仰他們,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很佩服神農氏勇於遍嘗百草,他可以不顧自己,但總是處處為別人着想,他憑着自己人的勇敢,當上了各氏族的首領,他唯一的短處就是缺少威嚴,造成了氏族滅亡的後果。如果他能大膽地帶領自己的部族,加強管理,將不會導致氏族滅亡。教育我們,作為一名班幹部,就應該學會管理好班級,處處為全體同學着想,熱愛班集體,將會使大家都擁護你,尊重你。

我還想為這本書提個建議:再配一些插圖就好了。這樣可以方便我們的理解。就像《上下五千年》一樣圖文搭配,美妙絕倫……都不知道要用什麼詞兒來形容了。

史記讀後感6

隨着課堂教學的進一步的深化改革,每一位教師都在尋找、積累和建構自己的有《漫畫史記》是一本讓人記憶深刻的漫畫歷史書,用漫畫的方式來給讀者講述了歷史。

説實話,以前我一點也不喜歡歷史,我總覺得歷史太枯燥,不是打來打去就是用什麼什麼計策。而我出奇地喜歡漫畫,不止喜歡它曲折離奇的情節,更喜歡它用一幅幅美圖連接的故事。聽媽媽講,《漫畫史記》是用漫畫來講述歷史,那我應該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呢?

當收到《漫畫史記》中的一本時,我就這樣帶着疑問,迫不及待地坐在沙發上翻看着。沒想到不一會兒,我就被這本書裏表情豐富的人物畫,精彩有趣的故事內容所吸引。從楚漢相爭到武帝本紀,劉邦和項羽的戰爭,比的是智慧;呂后的執政,靠的是冷靜;文帝的成功,依的是仁這一個個有故事,精彩紛呈,讓我目不暇接!這一次看歷史書,我空前沒有不耐煩,安安靜靜地看着,時不時地大笑一陣,時不時思索一陣。

我一口氣看完了整本書,閉上雙眼,細細品味着每一個細節,每一張圖片,還真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呢!真沒想到,歷史竟然這麼有趣!讓一向不喜歡歷史的我,深深被吸引了。聽説這套書一共十二本,而我只試讀了其中一本。那《千古一帝》説的是誰呢?《千古悲歌》又是什麼旋律呢?《楚漢風雲》又是如何悲壯呢?我充滿着好奇,也充滿着期待。

《史記》是一本偉大的歷史書,被魯迅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現在我們能用漫畫的方式來近距離地接觸它,太幸福了!

史記讀後感7

《史記》這是一本豐富頭腦,補充知識的神奇的書。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史記》這部書偉大,它的作者更偉大。我們一定要讀他的《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太史公自序》當然很重要,因為只有讀這篇東西,你才能瞭解他的學術背景和創作過程,知道他有學識淵源、名師傳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生到老,所以文筆也到老。但我們千萬不要忽略,他還有一則《報任安書》。如果我們説《太史公自序》是司馬遷的“學術史”,那麼《報任安書》就是他的“心靈史”。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一篇“欲死不能”之人同“行將就死”之人的心靈對話,每句話都掏心窩子,裏面浸透着生之熱戀和死之痛苦。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着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彷彿置身於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隨着情節的起,我的心情也在為之而改變。喜着主人公的喜,憂着主人公的憂,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輕鬆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彷彿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

看《史記》就彷彿在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的為你講述他們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帶領你進入他們的世界。

史記讀後感8

我最愛的就是《史記》。靜靜地,如同靜靜的流淌的河,流過我的心底。

也許是因為歷史書本的空缺,也許是遺落了太多太多,許久許久的共鳴,我便愛上了《史記》。

沒有太多的伏筆,沒有太多的傷愁。它留給我的,只是書上沒有寫的,然是在讀後,一種百感交集的情緒充斥着身心,一種莫名的回首,忘卻自己。在你讀它時,它便慢慢在浸漬着你,控制着你的思想,直到心底,它便深深地留下了烙印,怎麼也揮之不去。

我喜歡呂后的狠毒,喜歡她對戚夫人的所做。那才是真正的的女人。正如《史記》所説,“那總比虛偽的為丈夫找小老婆,卻又背後耍心計得要來的強。”我喜歡楚霸王在生命的最後,用盡自己的最後一點餘力來拼搏。然後在烏江,回憶,惜別。“力拔山兮,氣蓋兮……虞兮虞兮奈何兮。”楚歌的淒涼迴盪。我喜歡亡國之帝——溥儀,在皇太后顫抖的將玉璽交出時,他正在爬樹、嬉笑。然後儘自己所能,普天下眾生。直到他沒有了故宮一角,顛沛流離。

或許我曾夢見歷史,卻沒有親生經歷。可是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人物,因為《史記》。以前我總是在歷史的小黑屋,沒有陽光,沒有雨露,可現在,我懂了。

史記讀後感9

在我小時候,媽媽就給我講了《史記》的故事,從此,我一直期盼着有一天能和《史記》見面,最近,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史記》,我高興極了,連忙拿起書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通過閲讀,我知道了《史記》是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的歷史學術,它記述了從黃帝一直到漢武帝時代的歷史事件。在《史記》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國最早的皇帝——秦始皇這個人物,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功勞很大。

在政治方面,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改郡縣制,還頒佈了新法;在經濟方面,秦始皇統一了全國幣制度、量衡制度。還修築了“東通海邊”、“南入吳楚”兩條大道,一但有叛亂,可以隨時派兵鎮壓;在軍事方面,秦始皇派兵出擊匈奴,將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起來,修築了萬里長城,另外,在文化思想上秦始皇也統一了文字。可秦始皇雖然對歷史做出了貢獻,但他對勞動人民卻很殘暴。他“焚書坑儒”,將儒生等四百餘人坑殺於咸陽,又下令燒掉諸子百家著作,給中國歷史造成了巨大損失。

讀完《史記》,我還了解到其它的歷史人物,如屈原、陳勝與吳廣起義、楚霸王項羽等等,歷史畫面如在眼前。這本書讓我增長很多知識,現在我知道《史記》不僅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還是一本深奧的文學作品。《史記》,讓我感受到中國歷史文化是多麼宏偉,同時也使我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的知識增加自豪感。

史記讀後感10

《史記》是司馬遷寫的一部紀傳體通史,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紀傳體史書。上至古代傳説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用,時14年,才得以完成……

出自《史記·七十列傳》的韓長孺是個友好大度、為國分憂的人。

在竇太后責怪樑孝王不接見樑國使者時,韓安國用巧計將誤會解除,於是韓安國受寵,名聲也日益顯著。但好事不長,他因犯罪被判刑。田甲侮辱他,但他也並沒生氣,等他恢復官職,也只是幽默地諷刺了一下田甲,最後友善地對他。

當公孫詭和羊勝要造反時,韓安國進宮見樑孝王,用感情牌讓樑孝王交出他們,最後韓安國又因犯法丟了官。

當匈奴前來和親,朝臣都覺得不答應而發兵攻打,韓安國分析了一下匈奴的利害,於是,皇上便同意和親。可和親第二年,匈奴用材去利用邊地之民,於是皇帝派遣聶翁壹做間諜,可惜最後被單于識破計謀。

韓安國最後被漸漸排斥疏遠,又因為領兵駐防被匈奴所欺,內心愧疚抑鬱,終而吐血而死。

韓安國的一生也許算是幸運,但結局卻不然,他有廉潔的品行和端正的行為,也有很多巧妙計謀為國分憂,可算是人才,可惜了一步錯步步錯,吐血而亡,可想而知內心多麼慚愧於國,這是一個多麼愛國的君子啊!作者:張琳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