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莊子的成語的典故

來源:文書谷 1.61W

成語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生產實踐中形成的一種特定格式詞組,有着固定的結構和特有的文化內涵。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出自莊子的成語的典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出自莊子的成語的典故

出自莊子的成語的典故篇一:越俎代庖

相傳遠古時候,在陽城有一位很有才能、很有修養的人,名叫許由。他在箕山隱居,人們都很敬佩他。

當時堯帝想把帝位讓給許由,堯帝對他説:“你看,天上的日月已經出來了,這時還不熄滅蠟燭的火光,它的光同日月比起來,太微不足道了!天上的及時雨已經降落了,這時還要用人工去灌溉,難道不是徒勞嗎?先生很有才華,要是當了帝王,一定會治理好天下。如果讓我繼續佔着這個帝位,我心裏覺得慚愧。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您吧!”

許由不願接受帝位,連忙推辭説:“您已經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了,我再來代替你,這是為什麼?鷦鷯在森林裏築巢,佔一根樹枝的地方就行了,鼴鼠在河邊飲水,頂多喝滿一肚子也就夠了。算了吧,我的君主!我要天下幹什麼用呢?廚師在祭祀的時候,又做菜,又備酒,忙得不可開交,可是掌管祭祀的人,並不能因為廚師很忙,忘記自己的本職工作,丟下手中的祭祀用具,去代替廚師做菜、備酒啊!你就是丟開天下不管,我也決不會代替你的職務。”説罷,許由就到田間勞動去了。

後人根據這個故事,概括出“越俎代庖”這句成語,用以比喻超出自己的職責,越權辦事或包辦代替。這句成語也可簡寫為“代庖”、“庖代”。“俎”讀zǔ音,是古代祭祀時放祭品的器具,“庖”讀páo。音,不讀bāo音,當“廚師”講。

這個故事出自《莊子•逍遙遊》。書中説,“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出自莊子的成語的典故篇二:邯鄲學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裏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認為是家裏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説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説説笑笑,只聽得有人説邯鄲人走路姿勢很美。他一聽,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着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出自莊子的成語的典故篇三:井底之蛙

一隻青蛙,住一口井裏。它高興時,在井裏跳來跳去,天熱了,在水中游上游下,覺得很快活:我是井裏的主人,多麼逍遙自在!

它正在自得其樂的時候,忽然聽見有人在叫它。它抬起頭向井口一看,只見一隻大海龜的頭幾乎遮去了井口上的半爿天。只聽見大海龜問它:“青蛙老弟,你見過大海嗎?”青蛙説:“大海有我的井大嗎?海龜老兄,歡迎你下井來作客。”大海龜被它説動了心,真想下井去看看。可是,它左腿還沒跨進井去,右腿的膝蓋已被井欄絆住了。於是,大海龜只好伏在井口上,告訴青蛙,海有多大、多深、多廣。 青蛙這才知道,井外還有這麼大的天地。它又驚奇又慚愧,感到自己的見識太渺小了。

成語“井底之蛙”比喻見識短淺,卻又妄自尊大。

出自莊子的成語的典故篇四:望洋興歎

成語“望洋興歎”出自莊子的《外篇•秋水》。故事説:秋天的大水按着時令到了,無數支流的水都灌進了黃河。河面十分寬闊,水霧蒸騰,不論是河的兩岸,還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簡直分不清岸上的是牛還是馬。這時呀,河伯欣欣然自我陶醉起來,認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河伯順着水勢向東前行,到了北海,朝東一看,只見一片汪洋,無邊無際。到這時,河伯才開始改變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態,仰起頭來對着北海神無限感歎地説:“俗話説:‘有的人懂得了一點道理,便以為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這正是批評我這種人的啊。我曾經聽人説過,孔子的見聞學識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以前我不信這話,現在我見到了你的廣闊無邊,才知道這話是真的啊。我如果不到你這裏來,那就糟了。我將永遠被道德高尚、學問淵博的人所恥笑了。”

這個成語原指看到人家的偉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後來人們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夠或條件不充分而感到無可奈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