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真實歷史故事和經典傳説

來源:文書谷 1.27W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故宮作為遊覽勝地,每天接待着國內外上萬名遊客,故宮的故事和傳説你們有聽過嗎?下面小編要介紹的就是北京故宮的故事和傳説,歡迎大家閲讀。

故宮的真實歷史故事和經典傳説

  故宮的故事一:工匠馬德春與故宮九龍壁

這建九龍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講究多、難度大。必須要找那些技藝高超的人才行。工部大臣選來選去,最後選中了一個叫馬德春的工匠。這馬德春燒製琉璃瓦十幾年了,技術高超。他選幾十位工匠,第三天就開工了。幹活前,他向工匠們講了燒製彩色琉璃瓦的要求。他説:“那燒製彩色琉璃瓦對材料的配比和火候的掌握,非常講究,要是掌握不好分寸,燒製一件琉璃成品,就得有十來件廢品作為代價。大夥要多留心,千萬別出差錯。”説完就帶着大夥兒幹了起來。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燒了七七四十九天,總算燒製成了。   安裝這天,皇極殿門前人來人往,工匠們有條不紊地忙碌着。突然一聲清脆的響聲傳來,嚇了馬德春一跳。他來到出事地點一看,一個小工匠呆呆地站在那兒,直勾勾地盯着摔碎的一片琉璃瓦。馬德春小心翼翼地把碎琉璃瓦片拼湊在一起,仔細地看了看,低聲對周圍的工匠説:“這事兒對任何人都不能講,誰要是吐露一個字,可有殺身之禍啊!”

在回家的路上,馬德春的心是七上八下,他想重新燒製那片琉璃瓦是來不及了,延誤工期的罪名擔當不起,可是另打主意來補救又要冒着欺君之罪的大險呀!眼看沒幾天就是交工期了,他把心一橫,等死不如闖一闖。到家後,他茶不思飯不想,不管誰來也不見,一個人來到小倉房,把門窗擋嚴,悄悄地自制“琉璃瓦”。

九龍壁完工的消息,及時上奏了皇帝。第二天乾隆就帶着幾位大臣前往觀看,剛一進錫慶門就赫然看到那座金碧輝煌的九龍壁。走近再一細看,那九條龍栩栩如生,就和真的差不多。乾隆皇帝頓覺滿目生輝,不住讚歎。他走到壁前,仔細欣賞每一片琉璃瓦上的巨龍,從東到西,一條龍一條龍地觀看。跟在人羣后面的馬德春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頭上冒着汗,腿有些發軟。那乾隆來回看了三遍,真是從心裏喜歡,連連稱讚馬德春的手藝高超,並重賞了他五百兩銀子。送走了乾隆皇上,馬德春那顆懸着的心才算落了下來。要問馬德春為什麼提着心呀,那是因為他移花接木巧補了九龍壁。

原來為了補上小工匠摔碎的那片琉璃瓦,馬德春費盡了心機。他用了兩天兩夜的工夫,硬是用一塊上好的楠木雕成了一條龍,並在乾隆帶着王公大臣前往觀看的頭一天才匆匆忙忙地安裝上,這要是讓皇上知道了,就是欺君之罪呀!

而今你若有機會遊覽,來到九龍壁前,從東邊數第三條白龍的身上有一塊琉璃瓦就是當年馬德春用楠木雕成的,您不妨仔細地瞧一瞧。

  故宮的故事二:城牆與故宮的故事

都城一定有兩樣東西,城牆、皇宮。北京能看到的最早的城牆是元朝的,離現在800多年。在北三環外邊,挺長一截,可惜沒有元朝的時候那麼高了,當時有16米高,現在也就6米左右,因為元朝的城牆是土做的,時間一長,不成樣了。當時的城牆下邊有24米寬,上面有8米寬,能跑馬車的。

時間長了,很多東西會變樣。北京有個後海,是一個小湖,周圍是酒吧區,很熱鬧。跟後海連着還有一個特小的湖,太小,都快不能叫湖了,得叫池子。

這個池子在元朝的時候是大運河的最北頭,這池子裏的水,一直向南通到杭州。真要是哪條魚有勁兒的話,它能從杭州游到這個池子來。

不管魚來不來,船是要來的,這個小池子,在元朝叫西海。別看西海現在小,當年可不小,元朝的時候,是個大碼頭,往北京送糧食的船都停西海,都是大船,一艘一艘地排着,氣派着呢。

後來有了汽車、火車,不用船運糧食啦,西海沒什麼用,氣派勁兒就過去了。再後來修路蓋房子,慢慢就把西海擠成小湖了,可惜吧?

還有更可惜的呢。西海北邊現在是北二環,大寬馬路,以前可不是路,是城牆,北京的古城牆。60年前,北京的一圈古城牆都還在呢,當時蓋房子缺磚頭,就拆城牆取磚,再後來修路,覺得城牆礙事,全給拆了,可惜死了。那可是重要文物,要是留着這一圈城牆,北京就更有古城味道了。

也不是一圈城牆全沒了,有一小截留下來了。當時拆城牆的時候,拆到城牆的東南角,拆不下去了。這一截城牆不光是城牆,還是很多人家房子的牆。有些蓋不起房子的人,就在城牆邊,靠着城牆支棚子住着,拆城牆,就把人家住的棚子給拆了。

這一片城牆底下住的人太多,所以這截城牆居然就沒拆。其實這一截城牆在當時不是最好的,要真想留一截,根本排不上它,還偏就是這一截,因為這個很奇怪的原因留下來了。

現在這一截城牆可值錢了,北京專門建了個明城牆遺址公園保護它,去這個公園,就是去看這一截古城牆。

這截城牆的邊上,有個城樓,北京話叫“城門樓子”。當時北京不是被一圈城牆圍着嘛,有城牆就得有門,一圈城牆開着好多門呢。

北京現在很多地方還叫門,什麼安定門、永定門、朝陽門,西直門。這些門當時真的是門,城牆的門,有門的地方就有城門樓子,造城門樓子是為打仗用的,這兒派兵守着,敵人一來,把門關上,從上邊放槍放箭,守住城門。

這截明城牆的邊上,當時也有個門,叫東便門,東便門的城門樓子,跟城牆一起被保存下來了。不過不是整個的,是一部分,角樓,打仗時射箭用的,也叫箭樓。雖然只是個角樓,你去看看就會發現,就這角樓,也好幾層呢,又高又威武。

這個角樓,當年八國聯軍攻過,角樓的牆上,還被八國聯軍士兵刻過字。誰誰誰,1920xx年幾月幾日,到過這裏,英文的。這些字還在呢,玻璃封着,可以參觀。

剛才説,都城必須有兩樣東西,一個是城牆,還有一個是什麼?對,皇宮。講北京,不能不講故宮。明朝清朝,住過好幾十個皇帝的故宮,紫禁城。

故宮相當大,以前、現在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有多大?900多個建築。這些建築有多少個房間?以前傳言是9999間半,實際上後來專家去數,是8700多間,沒找着那半間在哪。就是這8700多間,如果某個皇帝生下來就每天住一間的話,要都住一遍也得住到24歲。

故宮最有味道的地方,是它的中軸線。故宮裏邊有皇帝辦公用的三大殿,皇帝睡覺用的後三宮,還有皇帝玩兒的御花園,包括前後兩個大門,中央都在一條線上,直直的南北線,東西兩邊對稱展開。有這麼一條線,故宮就顯得大氣、嚴整。

這條線不光在故宮裏,還南北延長,成為整個北京市的中軸線,天安門廣場在這條線上,北邊的安定門和南邊的永定門也在這條線上。鳥巢和水立方建在這條線的兩側。北京城的大氣、雄偉,靠的就是這條線。

故宮的建築分佈

整體佈局

故宮位於北京城中心。佈局依據《周禮·考工記》中所載:“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原則,建築在北京城南北長八公里的中軸線上,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如今故宮左前面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廟;右前面的中山公園是皇帝祭祀土神和穀神的社稷壇;前面有朝臣辦事的處所;後面有人們進行交易的市場 。北京故宮的北面是萬歲山,南面是金水河,恰好符合古人“負陰抱陽,衝氣為和”的建宮原則,萬歲山是專門為營造皇城風水而築城的一座人工山,完成於明初,位於元代寢宮延春閣舊址,用開挖護城河和南湖的淤泥堆積而成。此山的堆築,一方面滿足了皇城要“負陰”的原則,另一方面又鎮住了前朝的風水,故萬歲山又有“鎮山”之稱。 北京四九城的佈局是二龍出水護着紫禁城。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説,紫微星(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

故宮宮城周圍環繞着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在整體佈局上,景山可説是故宮建築羣的屏障。

故宮南北長約960米,東西寬約750米,面積72萬多平方米,現存房屋8000多間。它周圍有高10米的城牆,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四面各有一座門,南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紫禁城內由外朝、內廷兩大部分組成。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東有文華殿,西有武英殿為兩翼,是朝廷舉行大典的地方。外朝的後面是內廷,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以及東、西六宮等,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和皇帝、后妃們居住的地方。此外,東側還有寧壽宮區域,是清朝乾隆皇帝為做太上皇退位養老之所。

外朝分佈

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它寬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裏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千人“三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鐘鼓齊鳴,極盡皇家氣派。太和殿後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禮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則是皇帝賜宴和殿試的場所。

故宮內廷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裏是後三宮。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不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建築多是自成院落。

在故宮“內庭”最後面。重檐廡殿頂。坤寧宮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後,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

故宮的文物收藏

繪畫:故宮博物院藏元代及以前繪畫近420件, 其中17件入選國家文物局《第二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書畫類)》。故宮藏有諸多中國繪畫史上的孤品、絕品。如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隋展子虔《遊春圖》、唐閻立本《步輦圖》等。

書法:故宮博物院藏元代及以前書法310件,其中11件入選國家文物局《第二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書畫類)》。故宮藏有諸多中國書法史上的孤品、絕品。如東晉王獻之《中秋帖》、東晉王珣《伯遠帖》卷等。

瓷器:北京故宮擁有35萬件陶瓷器,包括一級品1100多件,二級品約5.6萬件,另有從全國200多個窯口所採集的3.6萬餘片陶瓷標本。收藏特色尤其體現在三國至唐五代陶瓷器、元瓷、清中晚期御窯、宮廷陳設用瓷、紫砂器、多釉彩大型瓷器、清御窯生產資料、歷代民窯瓷器和考古發掘資料。

銅器:故宮藏曆代銅器1.5萬餘件(不包括錢幣和銅鏡),其中先秦青銅器約1萬件,有銘文的1600餘件這三個數量均佔中外傳世與出土數量總和的十分之一以上,故宮是世界上收藏中國青銅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另有歷代錢幣1萬餘枚、銅鏡4000面、印押1萬餘件。故宮青銅器館設在承乾宮和永和宮。

玉器:故宮藏玉器28461件,涵蓋中國主要歷史時期,尤以清代宮廷玉器為收藏特色。故宮玉器館設在東六宮的鐘粹宮。

鐘錶:故宮收藏中外鐘錶1500多件,外國鐘錶包括英國、法國、瑞士、美國、日本所產精品,體現了18世紀至20世紀初世界鐘錶製造業的最高水平。故宮鐘錶館設在奉先殿。

甲骨文:故宮博物院所藏甲骨總數,20世紀60年代調查粗估有22463片,佔世界現存殷墟甲骨總數的18%,僅次於國家圖書館(34512片)和台灣歷史語言研究所(25836片)。

詩作:20xx年7月,故宮博物院在清理文物時,工作人員在庫房裏發現了兩個箱子,上面寫着“乾隆詩稿”,打開後,竟然是乾隆皇帝的2.8萬首詩的詩稿。過去庫房裏有1.7萬多首乾隆的詩,加上這次的發現,有4萬多首。史傳乾隆皇帝喜歡吟詩作賦,一生寫了4萬多首詩作。

故宮的作用地位

博物作用

故宮博物院的創立,具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民主革命的又一勝利,是對復辟勢力的一次致命打擊;其二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的一個偉大業績。民國十四年(1920xx年)10月10日舉行故宮博物院成立典禮。博物館是以文化教育為目的,收藏、研究、展示和保存實物的機構。將作為君主法統象徵和僅供皇帝觀賞享用的珍貴文物,變為全民族的共有財富。故宮博物院成立時,就制定了《故宮博物院臨時理事會章程》。民國十七年(1920xx年),國民政府頒佈了《故宮博物院組織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關博物館的法律,後來又頒佈了《中華民國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條例》。這兩份文件在故宮博物院的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標誌着博物院已由草創走向成熟,也是中國博物館事業走上正軌的開端。

遺產價值

1987年,北京故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組織對故宮的評價是:“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傢俱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羣,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故宮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使人們對故宮古建築價值的認識有了深化。故宮所代表的是已經成為歷史的文化,而且有着宮廷文化的外殼,同時它卻代表了當時的主流文化,經過了長時期的歷史篩選和積累,當然不能簡單用“封建落後”來概括。故宮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對立的,而是有機的統一,相得益彰。把它們結合起來,就可看到,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極少數同時具備藝術博物館、建築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宮廷文化博物館等特色,並且符合國際公認的“原址保護”、“原狀陳列”基本原則的博物館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的多樣性,從世界文化遺產的角度,人們努力挖掘和認識故宮具有的突出的和普世的價值。

“文化遺產”觀念的引入,突破了傳統的“文物”觀念的侷限性,強化着遺產的環境意識、共享意識,以及全社會都必須承擔管理和保護的理念,促使人們從“大故宮”的觀念來看待故宮保護。這在故宮保護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不僅要保護故宮本身,還要保護它的環境。過去只重視對故宮本身的保護,後來認識到與皇宮連在一起的護城河也是皇宮的當然組成部分,必須治理,於是就有了20世紀90年代投資6億元人民幣、費時三年的護城河治理,改變了長期存在的髒、亂、差面貌。根據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要求,在文化遺產地的周邊必須劃定“緩衝區”,以保護其周邊原有的歷史風貌和環境。20xx年5月,在北京召開的“東亞地區文物建築保護理念與實踐國際研討會”通過的《北京文件》,對中國遺產保護的政策和原則給予很高評價,對故宮等世界遺產地的修繕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是對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遺產及其特色的保護方式的尊重。

學術價值

故宮學是故宮博物院於20xx年提出的,它是以北京故宮及其豐富收藏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科學。故宮學研究主要包括紫禁城宮殿建築羣、文物典藏、宮廷歷史文化遺存、明清檔案、清宮典籍及故宮博物院的歷史六個方面,有着豐富深邃的學科內涵。故宮文化是以皇帝、皇權、皇宮為核心的皇家文化。故宮學的提出並確立將使其研究進入自覺階段,從整體上提高故宮學研究的水平。

從故宮學的視野看待故宮,不僅認識到故宮古建築、宮廷文物珍藏的重要價值,而且看到宮廷歷史遺存有着同樣重要的意義;更為重要的是,古建築、文物藏品、歷史遺存以及在此發生過的人和事,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文化整體。這一認識是故宮學得以產生的重要依據,也有利於進一步挖掘故宮的歷史文化內涵。故宮文化的這一整體性,也使流散在院外、海外、國外的清宮舊藏文物、檔案文獻有了一個學術上的歸宿。基於此,兩岸故宮博物院在學術研究上的交流與合作就是不可避免的,人為地阻隔只能是暫時的,事實上這種交流也是在不斷地發展。

故宮的旅遊信息

門票設置

北京故宮門票價格旺季60元,淡季40元。20xx年7月1日,北京故宮限流分流方案公佈了試行方案,具體為3項試行方案——年票方案、主題免費開放日方案、單日內分流方案。故宮年票採用實名制,按自然年度發售年票,每年10月開始發售下一年度年票。按照年票方案,在一年內(自然年)可憑票參觀10次(不含專館),每年10月開始發售下一年度年票。

20xx年12月開始,故宮在淡季每月第一個星期三試行主題免費開放日,以此引導部分觀眾避開參觀的高峯期,獲得更好的參觀環境與文化氛圍。 教師、大專院校學生、現役軍人等五類人羣將有機會在特定時間免費參觀故宮。

20xx年6月13日,第十個“中國文化遺產日”,故宮將正式實行每日8萬人次的強制限流措施。為防止黃牛黨利用故宮的限流政策高價倒賣門票,20xx年6月13日,故宮將同步實行全員實名制購票政策,並實行旅行社團隊全部通過網絡預訂門票,也提倡散客通過網絡預訂門票,逐步提高網絡預售比例。 淡季網絡門票降至20元,並適時推出手機售票除了網上購票,故宮還將推出手機售票。

20xx年5月,故宮博物院召開新聞發佈會,院長單霽翔稱,擬在20xx年第四季度(10月下旬)起,取消現場售票,實行全網絡售票參觀,最終實現“分時段售票、分時段參觀、有效控制觀眾流量”。

安全保障

20xx年5月,故宮官方通過文化部向國務院提出開展“平安故宮”工程的建議,以徹底解決故宮存在的火災隱患、盜竊隱患、震災隱患、藏品自然損壞隱患、文物庫房隱患、基礎設施隱患、觀眾安全隱患等7大安全問題。20xx年4月,“平安故宮”工程得到國務院批准立項,計劃到20xx年完成 。

故宮商城

故宮線上商城於20xx年1月1日正式上線。其中包括吉祥物在內的故宮文化產品,通過電子商務渠道銷售。故宮商城包含宮廷童趣、宮廷文房、宮廷家居、宮廷數碼、宮廷服飾等多種類型文創類型商品。

吉祥物

20xx年11月23日在廈門首度對外亮相。源自中國傳統的吉祥龍鳳,分別為龍“壯壯”和鳳“美美”。吉祥物設計始於20xx年9月,歷經近10月,數易其稿後方正式定稿,吉祥物身上的服飾、補子、朝珠、龍帽、鳳冠都經過專家考證,力求精確。

此次發佈的吉祥物身着清朝服飾,未來還將推出身着明朝等其他朝代服飾的吉祥物形象,並以吉祥物為主題,開發一系列與故宮相關的文化產品,並用於動畫、出版物、文化紀念品等現代文化創意產業領域。

交通信息

公交

北京市區乘坐1路、2路、52路、59路、82路、99路、120路、126路、觀光1線、夜17路、夜1路、夜2路、專2路在“天安門東”站下車然後步行約900米到達午門。或,乘坐1路、5路、52路、99路、觀光1線、夜1路、專2路公共汽車在“天安門西”下車,然後步行約1000米從午門進入。

地鐵

乘坐地鐵1號線在“天安門東”站下車,步行約900米,即可從午門進入故宮。

提示

故宮不設停車場,周邊的公共停車場也較遠,故不建議駕車前來。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故宮作為遊覽勝地,每天接待着國內外上萬名遊客,故宮的故事和傳説你們有聽過嗎?下面小編要介紹的就是北京故宮的故事和傳説,歡迎大家閲讀。

  故宮的故事一:工匠馬德春與故宮九龍壁

這建九龍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講究多、難度大。必須要找那些技藝高超的人才行。工部大臣選來選去,最後選中了一個叫馬德春的工匠。這馬德春燒製琉璃瓦十幾年了,技術高超。他選幾十位工匠,第三天就開工了。幹活前,他向工匠們講了燒製彩色琉璃瓦的要求。他説:“那燒製彩色琉璃瓦對材料的配比和火候的掌握,非常講究,要是掌握不好分寸,燒製一件琉璃成品,就得有十來件廢品作為代價。大夥要多留心,千萬別出差錯。”説完就帶着大夥兒幹了起來。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燒了七七四十九天,總算燒製成了。   安裝這天,皇極殿門前人來人往,工匠們有條不紊地忙碌着。突然一聲清脆的響聲傳來,嚇了馬德春一跳。他來到出事地點一看,一個小工匠呆呆地站在那兒,直勾勾地盯着摔碎的一片琉璃瓦。馬德春小心翼翼地把碎琉璃瓦片拼湊在一起,仔細地看了看,低聲對周圍的工匠説:“這事兒對任何人都不能講,誰要是吐露一個字,可有殺身之禍啊!”

在回家的路上,馬德春的心是七上八下,他想重新燒製那片琉璃瓦是來不及了,延誤工期的罪名擔當不起,可是另打主意來補救又要冒着欺君之罪的大險呀!眼看沒幾天就是交工期了,他把心一橫,等死不如闖一闖。到家後,他茶不思飯不想,不管誰來也不見,一個人來到小倉房,把門窗擋嚴,悄悄地自制“琉璃瓦”。

九龍壁完工的消息,及時上奏了皇帝。第二天乾隆就帶着幾位大臣前往觀看,剛一進錫慶門就赫然看到那座金碧輝煌的九龍壁。走近再一細看,那九條龍栩栩如生,就和真的差不多。乾隆皇帝頓覺滿目生輝,不住讚歎。他走到壁前,仔細欣賞每一片琉璃瓦上的巨龍,從東到西,一條龍一條龍地觀看。跟在人羣后面的馬德春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頭上冒着汗,腿有些發軟。那乾隆來回看了三遍,真是從心裏喜歡,連連稱讚馬德春的手藝高超,並重賞了他五百兩銀子。送走了乾隆皇上,馬德春那顆懸着的心才算落了下來。要問馬德春為什麼提着心呀,那是因為他移花接木巧補了九龍壁。

原來為了補上小工匠摔碎的那片琉璃瓦,馬德春費盡了心機。他用了兩天兩夜的工夫,硬是用一塊上好的楠木雕成了一條龍,並在乾隆帶着王公大臣前往觀看的頭一天才匆匆忙忙地安裝上,這要是讓皇上知道了,就是欺君之罪呀!

而今你若有機會遊覽,來到九龍壁前,從東邊數第三條白龍的身上有一塊琉璃瓦就是當年馬德春用楠木雕成的,您不妨仔細地瞧一瞧。

  故宮的故事二:城牆與故宮的故事

都城一定有兩樣東西,城牆、皇宮。北京能看到的最早的城牆是元朝的,離現在800多年。在北三環外邊,挺長一截,可惜沒有元朝的時候那麼高了,當時有16米高,現在也就6米左右,因為元朝的城牆是土做的,時間一長,不成樣了。當時的城牆下邊有24米寬,上面有8米寬,能跑馬車的。

時間長了,很多東西會變樣。北京有個後海,是一個小湖,周圍是酒吧區,很熱鬧。跟後海連着還有一個特小的湖,太小,都快不能叫湖了,得叫池子。

這個池子在元朝的時候是大運河的最北頭,這池子裏的水,一直向南通到杭州。真要是哪條魚有勁兒的話,它能從杭州游到這個池子來。

不管魚來不來,船是要來的,這個小池子,在元朝叫西海。別看西海現在小,當年可不小,元朝的時候,是個大碼頭,往北京送糧食的船都停西海,都是大船,一艘一艘地排着,氣派着呢。

後來有了汽車、火車,不用船運糧食啦,西海沒什麼用,氣派勁兒就過去了。再後來修路蓋房子,慢慢就把西海擠成小湖了,可惜吧?

還有更可惜的呢。西海北邊現在是北二環,大寬馬路,以前可不是路,是城牆,北京的古城牆。60年前,北京的一圈古城牆都還在呢,當時蓋房子缺磚頭,就拆城牆取磚,再後來修路,覺得城牆礙事,全給拆了,可惜死了。那可是重要文物,要是留着這一圈城牆,北京就更有古城味道了。

也不是一圈城牆全沒了,有一小截留下來了。當時拆城牆的時候,拆到城牆的東南角,拆不下去了。這一截城牆不光是城牆,還是很多人家房子的牆。有些蓋不起房子的人,就在城牆邊,靠着城牆支棚子住着,拆城牆,就把人家住的棚子給拆了。

這一片城牆底下住的人太多,所以這截城牆居然就沒拆。其實這一截城牆在當時不是最好的,要真想留一截,根本排不上它,還偏就是這一截,因為這個很奇怪的原因留下來了。

現在這一截城牆可值錢了,北京專門建了個明城牆遺址公園保護它,去這個公園,就是去看這一截古城牆。

這截城牆的邊上,有個城樓,北京話叫“城門樓子”。當時北京不是被一圈城牆圍着嘛,有城牆就得有門,一圈城牆開着好多門呢。

北京現在很多地方還叫門,什麼安定門、永定門、朝陽門,西直門。這些門當時真的是門,城牆的門,有門的地方就有城門樓子,造城門樓子是為打仗用的,這兒派兵守着,敵人一來,把門關上,從上邊放槍放箭,守住城門。

這截明城牆的邊上,當時也有個門,叫東便門,東便門的城門樓子,跟城牆一起被保存下來了。不過不是整個的,是一部分,角樓,打仗時射箭用的,也叫箭樓。雖然只是個角樓,你去看看就會發現,就這角樓,也好幾層呢,又高又威武。

這個角樓,當年八國聯軍攻過,角樓的牆上,還被八國聯軍士兵刻過字。誰誰誰,1920xx年幾月幾日,到過這裏,英文的。這些字還在呢,玻璃封着,可以參觀。

剛才説,都城必須有兩樣東西,一個是城牆,還有一個是什麼?對,皇宮。講北京,不能不講故宮。明朝清朝,住過好幾十個皇帝的故宮,紫禁城。

故宮相當大,以前、現在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有多大?900多個建築。這些建築有多少個房間?以前傳言是9999間半,實際上後來專家去數,是8700多間,沒找着那半間在哪。就是這8700多間,如果某個皇帝生下來就每天住一間的話,要都住一遍也得住到24歲。

故宮最有味道的地方,是它的中軸線。故宮裏邊有皇帝辦公用的三大殿,皇帝睡覺用的後三宮,還有皇帝玩兒的御花園,包括前後兩個大門,中央都在一條線上,直直的南北線,東西兩邊對稱展開。有這麼一條線,故宮就顯得大氣、嚴整。

這條線不光在故宮裏,還南北延長,成為整個北京市的中軸線,天安門廣場在這條線上,北邊的安定門和南邊的永定門也在這條線上。鳥巢和水立方建在這條線的兩側。北京城的大氣、雄偉,靠的就是這條線。

故宮的建築分佈

整體佈局

故宮位於北京城中心。佈局依據《周禮·考工記》中所載:“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原則,建築在北京城南北長八公里的中軸線上,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如今故宮左前面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廟;右前面的中山公園是皇帝祭祀土神和穀神的社稷壇;前面有朝臣辦事的處所;後面有人們進行交易的市場 。北京故宮的北面是萬歲山,南面是金水河,恰好符合古人“負陰抱陽,衝氣為和”的建宮原則,萬歲山是專門為營造皇城風水而築城的一座人工山,完成於明初,位於元代寢宮延春閣舊址,用開挖護城河和南湖的淤泥堆積而成。此山的堆築,一方面滿足了皇城要“負陰”的原則,另一方面又鎮住了前朝的風水,故萬歲山又有“鎮山”之稱。 北京四九城的佈局是二龍出水護着紫禁城。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説,紫微星(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

故宮宮城周圍環繞着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在整體佈局上,景山可説是故宮建築羣的屏障。

故宮南北長約960米,東西寬約750米,面積72萬多平方米,現存房屋8000多間。它周圍有高10米的城牆,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四面各有一座門,南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紫禁城內由外朝、內廷兩大部分組成。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東有文華殿,西有武英殿為兩翼,是朝廷舉行大典的地方。外朝的後面是內廷,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以及東、西六宮等,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和皇帝、后妃們居住的地方。此外,東側還有寧壽宮區域,是清朝乾隆皇帝為做太上皇退位養老之所。

外朝分佈

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它寬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裏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千人“三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鐘鼓齊鳴,極盡皇家氣派。太和殿後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禮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則是皇帝賜宴和殿試的場所。

故宮內廷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裏是後三宮。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不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建築多是自成院落。

在故宮“內庭”最後面。重檐廡殿頂。坤寧宮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後,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