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經典歷史故事

來源:文書谷 2.44W

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學習歷史能夠讓人瞭解世界的發展變化,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國中階段的學習尤為重要。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秦朝的經典歷史故事,歡迎閲讀與借鑑!

秦朝的經典歷史故事

秦朝的經典歷史故事篇一:鴻門宴

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隊,劉邦兵力雖不及項羽,但劉邦先破咸陽,並派人駐關阻項羽。項羽勃然大怒,派英布擊函谷關,項羽入咸陽後,到達戲西,而劉邦則在霸上駐軍。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面前説,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後更加憤怒,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擊敗劉邦的軍隊。一場惡戰在即。張良從項羽的族叔——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後告知劉邦,(張良曾是項伯救命恩人,後兩人結為好友),劉邦吃驚不已,讓張良請項伯入營,劉邦兩手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上一杯酒,討好項伯,並約為親家,劉邦的感情拉攏,説服了項伯,項伯答應為之在項羽面前説情,並讓劉邦次日前來項羽道歉。

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餚,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殺了劉邦,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問來者為何人,當得知為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又賜之生豬腿,又問能再飲酒嗎,樊噲説,臣死且不避,一杯酒還有什麼值得推辭的。樊噲還乘機説了一通劉邦的好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乘機接口一走了之。劉邦部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脱,説劉邦不勝飲酒,無法前來道別,現向大王獻上白璧一雙,並向大將軍范增獻上玉斗一雙,請他收下了。項羽收下了白壁,但氣得范增拔劍將玉斗擊碎,並指桑罵槐大罵項羽説:“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這個小子不值得與他辦大事,到時與項王爭奪天下的必是劉邦,我們都會成為劉邦的俘虜!)

范增的預言在數年後應驗:項羽和劉邦在隨後的四年進行了楚漢戰爭,最後項羽敗北,在烏江自刎而死,劉邦建立漢朝,是為漢高祖。後世不少人認為項羽在事件中缺乏當機立斷的能力,間接導致范增的計劃失敗,亦埋下了自己日後敗死的伏筆。

秦朝的經典歷史故事篇二:布衣丞相李斯的逆襲路

李斯這個大秦帝國僅次於秦始皇的二號人物、華夏千古第一宰相,他和秦始皇掃六合、統文字,影響了中國20xx多年來的歷史進程。

對於他的一生,古往今來眾説不一。有人説他好,在司馬遷的《史記》裏,曾寫到當時的“俗議”,説李斯是因為“極忠而死”。也有人説他壞,同是在《史記》裏,司馬遷把“老鼠哲學”這頂帽子往李斯的頭上一蓋,這一蓋就是幾千年,從此,李斯成為了一個所謂的“投機分子”。

可是,讓我疑惑的是,這個歷經了三十四年艱辛卓絕的仕途生涯,一步一步走向人臣之位的傳奇人物,難道真的是一個投機分子麼?一個投機分子,能忍這麼多年?一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面對秦始皇這樣的千古帝王,難道僅僅靠投機,就能夠最終崛起?

最近我看到的這本《流血的仕途:李斯與秦帝國》,終於揭開了李斯一生在險惡仕途上的生存祕密。説是仕途生存,也可以説是職場生存,只不過我們幹不好是丟工作,李斯干不好,是丟腦袋。所以,這本書其實不僅在説歷史,更是在字裏行間講述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李斯年輕時,不過是個在楚國小城上蔡管糧倉混日子的小吏,飽食終日,無所事事。二十多歲時,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小城,來到秦國都城咸陽,開始為夢想而冒險的征程,最終竟從貧賤的布衣,躍為大秦帝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李斯當初的舉動,類似於一個“北漂”的現代年輕人。在這本書裏,作者講的則是李斯在他的“秦漂”之後,如何伺機成為當時秦國丞相呂不韋三千門客之一,後來又如何冒殺頭之險,贏得年輕嬴政的信任,幕後助秦王間六國、削重臣、奪軍權、震宗室,將少年嬴政一步步推向權力之巔的故事……而李斯本人,在侍奉君王,周旋於權臣、親宦之間之時,悄然崛起為大秦的決定性人物。

通觀全書,李斯只堅持做兩件事。第一,堅持只為“大老闆”秦始皇提供“增值服務”。從秦始皇還沒成人開始,李斯就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堅定地選擇了站在秦始皇身邊支持他。李斯寧願等!因為他覺得只有秦始皇才是可靠的。李斯抵制了諸多誘惑,寧願默默無聞地替嬴政做幕後工作,蓄積力量,最終不僅成就大事,更贏得了秦始皇一輩子的信任。第二,對於自己的競爭對手在想什麼,李斯永遠一清二楚。他對呂不韋的研究是如此透 徹,以至於他完全有資格在任何一所大學裏開設呂學講座,就連呂不韋本人也會迫不及待地前來聽講。面對呂不韋這等如此強悍的競爭對手,如果不充分了解對方,想取而代之是連做夢都不敢的事情。但李斯不僅想了,而且還做到了。

除此之外,李斯還有一點更讓人萬分佩服,那就是決策。李斯的決策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的每一次決策,從來都是“面向未來”的,而不是“着眼眼前”的。他不跟甘羅搶風頭,後來甘羅被呂不韋祕密害死;他不跟隨呂不韋,呂不韋最後被秦始皇賜死……總之,在秦始皇死之前,李斯的每條決策,幾乎全對。就是這些幾乎全對的決策,造就了奇蹟:李斯從一介布衣,躍居大秦帝國第一丞相之位。這本書,把一個小人物的崛起歷程寫得絲絲入扣,入木三分。它是一本歷史之書,也是一本人學之書,因為它告訴你的是如何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下正確地去做事情、做選擇。

秦朝的經典歷史故事篇三:不敢死的秦始皇

秦始皇的人生其實很簡單:先是不怕死,後來不想死,最後不敢死。

公元前220xx年以前,秦始皇並沒把生死看得多麼功利,因為他既然把自己稱作“始皇帝”,必是打算給子孫留點生存的空間,不想耍賴不死。可是從公元前220xx年開始,48歲的秦始皇就陷入了糾結,他突然有種奇怪的感覺:他有點不敢死了!

這一年,東郡有一塊隕石從天而降,地方政府官員的勘察報告上説,石頭上有幾個字很詭異,説“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看了報告,覺得頭皮有些發麻,立即派御史立案偵查,想知道是不是有人故意刻上的,但沒有一個人肯招認。秦始皇只好相信這是附近居民的集體創作,然後把他們殺掉,並將可憐的隕石敲碎燒爛,直至化為齏粉,因為它見證了不該見證的事情。

這年秋天的一個夜裏,更詭異的事情發生了。秦始皇派出的一個使者從關東經過華陰平舒道時,有人拿着一塊玉璧攔住他,打啞謎似的説:“替我送給滈池君。”他還説:“今年祖龍死。”就在使者恍惚之間,那個神祕人物就像超人一樣消失了,只有一塊玉璧在地上。

使者的彙報有些誇張,只能説明那人閃得快,且是晚上,夜色是最好的偽裝。但那個神祕人物顯然認真研究過秦始皇的個人資料:秦始皇自稱以水德統一天下,他就搞個水神滈池君出來;秦始皇自稱始皇帝,他就弄個祖龍出來。祖者,始也;龍者,帝王也。他相信,秦始皇懂的。

現在看來,“隕石門”和“玉璧門”都很神祕,但性質和目的一樣,都盼着秦始皇早點死,也許就是同一個組織所為。

秦始皇拿着那塊不祥的玉璧,沉默良久,然後貌似想明白似的説:“山鬼也就知道一年的事吧。”説這話,秦始皇自己都有點心虛。他曾經規定,把每年的十月作為第一個月。如今已是秋天,這一年馬上就結束了,怕啥嘛!下了班,他又琢磨了半天説,誰説祖龍就一定是我?拜託,“祖龍”就是“人的祖先”好不好!

秦始皇也有很可愛的時候,明明心裏挺害怕、挺在意,還想拼命把自己撇開,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但回頭就讓專業人員鑑定了這塊玉,竟然是八年前出巡渡江時沉入水中的那塊。於是他找人算卦,先生説要做兩件事才能破解,一是出遊,一是移民。秦始皇馬上下令,遷三萬户到北河、榆中地區,每户授給爵位一級。這些人算是“被福利”了,但秦始皇做這事,簡直是欲蓋彌彰,想讓所有人都知道,我好怕怕!

當公元前220xx年終於到來的時候,秦始皇很是鬆了口氣,他安全度過了他的“世界末日”,用實際行動粉碎了“玉璧門”的預言。保險起見,他還是出遊了,只有李斯、趙高、胡亥隨行。到南方轉悠一圈,回來時在黃河渡口平原津病倒了,但“始皇惡言死,羣臣莫敢言死事”。

秦始皇真是可憐,連死都不敢了,如果他能坦然面對死亡,就會很從容地安排好後事,不會被趙高、胡亥這樣的人有機可乘。因為不敢死,大臣不敢説,消息也封鎖,公子扶蘇完全被矇在鼓裏。所以,秦朝其實是亡於秦始皇的不敢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