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皮囊》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49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皮囊》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皮囊》讀後感

《皮囊》讀後感1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黑狗達。他用一個生活旁觀者的角度在禮俗風氣仍然濃郁的時代講述着他的小鎮、他的父親,以及多少人、包括他自己,對外面世界的渴望。(雖然其中很多情節我總感覺有種“開掛”式誇大的嫌疑。)

故事不是以時間順序展開的,每一章節都是他生活的'一個側面,總是會看到時間的重疊。當我單看每一個人,這一段故事,我也心裏不免心生感歎一下:可憐、可悲。但你在另一個他人視角的生活來看呢?我知道,我剛剛又中了感性的圈套。很像《活着》給我傳輸的觀念。

全文第一篇就叫“皮囊”,或許看完全文之後再來看一遍第一章也很不錯。阿太説:“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靈魂。”

不顧這皮囊,真的好難。我把它作為我暑期共讀計劃的第一篇。原因如下:

我十分尊敬的法理學老師在上學期給我們開出了一個書單,他曾給我們承諾過的,只要在大學四年裏看完了這些書,就去找他吃一頓飯,並且他承諾會給我們寫一封研究生推薦信。我也不知道當時我的眼裏沒有閃出少女的光芒。在一系列看起來就十分晦澀難讀的書目裏,我似乎看到了一股清流:《安徒生童話》。

《皮囊》讀後感2

《皮囊》帶給我的不僅是一種文學盛宴的享受,更是一種對於自己內心世界的解剖。

蔡崇達通過現實主義的寫法,向讀者展示了一幅幅有血有肉的人物畫卷,以自己的人生經歷為主線,不同的靈魂在“我”冷靜的審視下走進讀者的.心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靈魂,可是,每一個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人,也都擺脱不了皮囊對自身的束縛。在靈魂和皮囊的交戰中,有的人終究不得不面臨失敗,可是,能夠面對失敗的人,又有多少?

説實在的,《皮囊》這部作品談不上有什麼高超的寫作技巧,我想,此等技巧也並非作者所追求的。蔡崇達的高超之處就是以平凡的故事,普通的語言,卻能帶給讀者撼動靈魂的心裏體驗。

我們總會不自覺的思考:我到底是誰?我將去往哪裏?讀罷此書,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有了更加明確的答案。

《皮囊》讀後感3

海邊長大的作者就彷佛在描寫一片海,開頭的時候是洶湧澎湃的大浪,父親的病痛,死亡,席捲過來撩的你熱淚盈眶,接下來是孩童時期關於整個世界的未知恐懼和迷惑,大浪漸漸平息下來,一點點褪下去,在描述大學的時候讓你看到這片海的平靜深邃,最後在他回家的時候把你帶到岸邊,銀色的沙灘,橘子一樣的太陽。他寫了人的一生,就像一片海,大浪退去,帶走了塑造我們的一切,我們的珍惜和熱愛,夢想和成就。最後作者在海邊,孤寂一人,問一句,時光這趟列車為什麼開的這樣快?究竟什麼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所以這是一本寫人的書,寫一個人從童年到少年,青年到老年,獨自一人到為人父母,從出生到死亡所要經歷的一切痛苦迷茫,追求與失敗。寫的是人的一生,每一個年齡段的細細碎碎的'敏感心思,每一個人生轉折點的選擇和決定。面對猛烈的人生和現實,怎樣的在暴風雨中保住自己這一艘搖擺的小船,堅定的,努力的向前行駛。最後作者問,我們的小船最終要開到哪?我們所有人都該捫心自問。

《皮囊》讀後感4

有家可回的人都是幸福的。

前面寫阿太父親母親的文字感人至深,讀來常常忍不住淚目。所以説不要在公眾場合讀這本書,大庭廣眾之下哭得稀里嘩啦的確略微尷尬。可是一生中的祖輩父母親情是隱忍不了的,有他們在的地方,就有可以回去的家,而有家可回的人都是幸福的.。我也終於理解的父親為什麼一定要在老家自己動手建房子,房子在那裏,你就知道自己的根在那裏。

後面寫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儘管生活環境類似,每個人的家庭境遇不一樣,父母為人不一樣,對自己的認知不一樣,因各種原因,大多數小夥伴都會逐漸走向陌路。但每個人都是一種生命的可能,世間萬千形態,追求各異,最終在不同的命運中走向相同的歸宿。

作者所表達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總還是有一種疏離感。鄉下農家子弟大概多數是通過讀書走出村莊,冷眼旁觀着老家的一切變化,自己卻鮮能融入進去,即便是土生土長,知道自己有一天會離開這個地方,總免不了漠然。時間列車滾滾向前,我們既失去了家鄉,又無法抵達遠方。

《皮囊》讀後感5

也許是離家千里求學的生活狀況,在讀這些文字的時候有一種瞭解和感同身受的味道。

其實我不是很贊同作者書中的一些觀點,但是他的文字很觸動人。

那種對於他人的洞悉,對於生活的觸動,然而在我看來他或許是缺乏一種閒適的,所以對於家鄉有着別樣的感受,熟悉感帶來的舒適而不是閒適本身。

有的時候不敢深想太多,那種未來的龐大和未知的恐慌讓我無助,但是似乎不做出長時間的規劃就像是沒有理想一樣。而我似乎真的'沒有理想,我想學的更多,我想讓我的父母過得更好,我想自己永遠保持赤子之心,我感受得到自己在時間流逝裏的變化,這些變化是為了變成“更好的自己”做出的努力。可是到底怎麼樣算是更好呢?

我茫然了,我困惑而不自知。而這些是不能傾訴的,它在現實面前顯得矯情,似乎是無病呻吟。

身邊的人是不能説的,他們會敷衍幾句,因為他們也不明白。師長則會告訴你要務實,在他們看來思考這些是一種浪費時間,而他們的確有他們的道理。父母是不能説的,因為不能讓他們為遠在外地的孩子憂心。

然後只能投入無邊的忙碌讓自己忘記這些。偶爾想起時的無奈和痛苦只能默默吞嚥下去。

讀完,找到的不是答案,而是共通。

《皮囊》讀後感6

首先,文字很優美,讀起來很舒服,但有些地方總感覺有些刻意,不夠自然。

其次,故事很感人,尤其是寫親人的幾篇,阿太的人生哲學、父母的愛情故事都足以讓人深思和落淚;寫朋友的那幾篇讀起來感覺有點怪怪的,雖然説是揭示貧窮環境下個人理想的'脆弱,但總能讀出作者的優越感(或許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所以不是很喜歡中間幾篇,包括“兩個阿小”、“天才文展”和“厚朴”;結尾的幾篇都比較短,開始哲理性收尾了;最喜歡的一篇是“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特別是裏面那句直擊靈魂的“你根本不知道怎麼生活,也始終沒勇氣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很多時候都不敢面對現實,所以只好用所謂的“夢想”和“責任”來為自己開脱,不過,每個人最終要跟自己和解,回答怎麼生活的問題,説到底,家才是每個人的歸宿,感覺這也是作者繞了一大圈想表達的東西。

《皮囊》讀後感7

看見什麼?看見空曠的荒野上,一具乾癟的皮嚢。書名皮囊,不單指身體吧,我覺得更像是每個人掩蓋住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生活狀態,像阿太的身體,母親的房子,父親的左半邊身體,阿小對城市的追求,還有各種青春熱血,這些我們以為自己想追求的東西,像一具皮囊,包裹住了我們對自己的探問:我是誰?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我會怎樣地生活?也許像作者説的,我們的生活塑造了我們的皮囊。我最想問問我自己,我想怎樣的生活,我好像給出了答案,卻從來沒有人認真的實操過,我不知道,如果我實現了這個答案,我的慾望會不會又給出不一樣的答案,別人的內心,也許是各色煙花,我一直認為,自己是空蕩蕩的,沒有什麼想法,沒有深刻到骨的愛,對親近的人,我更習慣的.是責任,不是情感,我好像只愛我自己,經常想象,那些有信仰的人啊,心裏是不是沒有空的感覺。我好像按着周圍人的期望,努力活成一個過得去的狀態,可是我想要的狀態呢,問問心呢,總是空蕩蕩。我現有的皮囊下,是一具更乾癟的皮囊吧!

《皮囊》讀後感8

《皮囊》一口氣看完了這本書,對我來説,印象深刻的是阿小和阿小以及天才文展。阿小羨慕另一個阿小,模仿討好而又卑微,以前我也有這種思想,一直用一種矛盾的心理面對着這樣的自己。一方面覺得自己丑陋,一方面又覺得這是值得的。偌大的城市,充滿焦灼感的生活,每次走在地鐵擁擠的.人羣裏,我總會覺得自己要被吞噬,覺得人怎麼都這麼渺小。而在小鎮,每個人都那麼複雜而有生趣,覺得人才像人。香港阿小經歷的所有一切,都是過渡的,無論生活、友誼還是情感。我害怕看到老家阿小的這個樣子,他會卑微到,讓我想起自己身上的卑微。很多人腦子裏都偷偷藏着很多個世界。

有人真可以用務虛的方式,活出我想象之外更好的人生。

在不知道怎麼生活的情況下,我會採用的是一種現成的、狹隘的、充滿功利而且市儈的邏輯——怎麼能儘快掙錢以及怎麼能儘量成名,用好聽的詞彙就是所謂“夢想”和“責任”。

作者説的這些話,也正是我所理解的。活着是為了什麼呢?房子車子票子面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什麼而來呢?每一個人都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拼搏着,為了讓自己體面舒適一點,每個人都用盡了全力。皮囊下的你,靈魂還安好嗎?

《皮囊》讀後感9

今天是在同學家裏看完了這本開篇很久的書,皮瓤,剛開始沒覺得自己能好好的看完這本書,沒想到自己越往後看自己越平靜,也越來越深沉,看着這本書,想想自己,想想周圍的人,想想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想想自己説要留在的地方,想想小時候的夢想,想想自己的現狀,不停的想,不停的想,其實我一直都覺的自己還是個孩子,可是自以為的這個孩子,如今也快年滿三十了,呵呵,有點害怕,沒了以前的夢想,不知道自己還在追求什麼,能追求什麼,還一直在想.....要去去深山老林,去拜訪那些老藝人,去寺廟裏淨化下自己,去看看大好湖山,可是這一直在想想的層面,那個我卻被現在自己的束縛住了,上班養活自己,可是自己又沒能付出努力讓自己現在的生活變的.更好,自己一直沒有努力過,自己明明知道,卻還不努力,哎,這種病得治啊,這種病挺嚴重,得治,必須治,慢慢的給自己列些計劃。

想想小時候的夢想,努力吧,不光是為了現在的自己,還為了那個能實現那些想法的我,充實自己,不斷學習努力,平常心,好好生活,也希望自己內心處能永遠保留着那點幼稚.....

《皮囊》讀後感10

好看的皮囊到處都是,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這句在互聯網上極端熱潮的話成了眾多人的至理名言,很多人把它奉為自己找對象的原則,想要去找一個有趣的靈魂攜手走一生。

我不知道“皮囊”一詞如此之火是不是因為《皮囊》這本書,畢竟這本書確實好看,銷路也好,看過的人絕對不在少數。可無論這兩者之間有沒有關係,我都要説一句透過那份皮囊看到自己的靈魂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

這是他應得的。

那麼小的時候就擔起了家裏的全部責任,生活讓他早早成了男子漢。如今他是業內挺有名的'人物,看這本書有那麼多名人為其寫序,我就知道這個人不簡單。得是多優秀的人才能從那樣的小鎮走出來,然後才能一步步爬到今天這樣的高度。哪怕我們外表漂浮疲憊不堪,但只要內心有所寄託靈魂可以安放,就足夠了。

皮囊之下,貫穿的是我們的靈魂。無論這副皮囊你是否喜歡,無論靈魂是否已找到出處,你都應該相信靈魂歸依了,一切才安穩。而那具皮囊只是偶爾保護我們的內心緩慢一點受傷害的東西。

《皮囊》讀後感11

一口氣看完了蔡崇達的《皮囊》,記不得是怎樣隨手在微信讀書裏翻到的。剛讀幾行,就被吸引住了。我義無反顧的一路閲讀,微信讀書記錄,一共花了五小時十分種。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他硬氣的、頗有見識的`阿太。勤勞能幹、而帶點小倔強和小任性的可愛母親。愛交友,豁達卻又總受病痛困擾的父親。那些天才的,很有思想的阿小們。敢為人先卻不被世俗接納的陳美麗。活在理想幻象中不肯面對現實,最後被現實無情撕裂的大學同學。還有善於反思,細膩敏感的阿達。他們都讓我感動。

在《我的神明朋友中》,母親一次次地去神明處,帶着點小任性地討要預言、討要説法,真是把我樂壞了,同時一個堅韌而又可愛的母親形象,噴薄而出。《厚朴》讓我再次審視青春與現實的鏈接。《海是藏不住》,讓我反思孩子的教育問題。《阿小與阿小》、《天才文展》,讓我瞭解了少年們成長時的迷茫與追求。

全書大部分都是描寫阿達的家庭瑣事,至親友人,讀來卻全無瑣碎煩悶之感。反倒覺得,人物性格立體,節奏有張有馳,剖析深刻真誠。我想這與阿達強悍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跟隨着阿達的描述,與他一起深入、思考、剖析,深深地被觸動。

《皮囊》讀後感12

零零散散用了兩個周的時間才讀完這本書,從阿小開始,我便有些拒絕繼續,或許我開始嫉妒作者可以把人看的那麼通透,有時會懷疑,蔡崇達筆下的那一個個努力生活的人是不是真如他想的那樣,那個年齡的“阿小們”會有那樣複雜的想法嗎?天才文展是否真的如他所説?他們的故事會讓人覺得沉重,用盡全部力氣想要改變,只是最後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寫到的每一個人都會與自己形成對比,彷彿炫耀什麼一般……這讓我很厭惡。看到最後反而沒有反感了,可能是下面他的這段話:

“我應該看見更多的人。這是對路過生命的所有人最好的`尊重,這也是和時間抗衡、試圖挽留住每個人唯一可行的努力。還是理解自己最好的方式——路過我們生命的每個人,都參與了我們,並最終構成了我們本身。”

很喜歡那個倔強的阿太,可愛的父親,還有痴情的母親。不可否認,被<重症病房裏的聖誕節>裏為父親放煙花的兒子模糊了雙眼,本能的喜歡一切能被感動的東西。

《皮囊》讀後感13

這本書早已被推薦,看到《皮囊》倆字,我下意識把它當作一本小作家寫的多愁善感的青春文學,扔到“雜書系列書架”,久久未翻。

直到有天看到一篇文章叫《阿太》,覺得寫得很好,能夠讓我想到自己的祖輩們。於是搜這個叫蔡崇達的作家,沒期望百科有這個人,然而搜到了,著有《皮囊》。於是這本書就被撣了撣灰塵,來到了眼前。

文中的人物基本都是作者印象中記憶最為深刻的人,而我也曾不自量力的寫過十幾篇關於自身的.文章自娛,這時覺得看到了一個標杆。

讓我驚奇的是這書中竟也有《我的神明朋友》,因為我也曾寫過這樣標題的文章。於是更覺親近。

關於書中的敍述自然不必贅述,看到某一頁有50甚至70條的評論時,我知道這本書毋庸置疑是本好書。

看完之後,深感相見恨晚。

《皮囊》讀後感14

最近讀了《皮囊》一書,作者沒有用華麗的語言去裝飾什麼,就像一個老朋友在娓娓説道過往的事情。

從整本書來看,作者緊緊圍繞自己周邊最熟悉、最親密的人展開:倔強的殘疾父親,對生活勇敢而又無助的母親,離開家鄉闖蕩最終一事無成的天才少年文展,被小鎮古制舊俗扼殺生命的張美麗……

儘管他們離當今社會上所描述的“成功人士”相距甚遠,但是生活裏的失意與痛苦,他們一一嚐盡。他們也許有過意氣風發,也有過拼搏與執着,但無償的命運最後還是把他們一股腦地裹進憂傷的洪流。

世界很大,也很精彩,世界很小,也很渾濁。為什麼同一個環境差不多的家庭卻孕育了完全不同的人生?有的讓人唏噓,也有的.讓人思考。沒來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握當下,充實自己,讓自己的靈魂變得更有趣。

《皮囊》讀後感15

在世俗的地方世俗的時間看着這本看似世俗之人寫出的世俗之書,多少對自己,對人生也有點感慨的,想到了之前超人介紹的一部電影《甜蜜蜜》,很老的一部電影,但是很好看,一生很短,留給自由的你只有幾十年,一生又很長,因為變數太多,而你又不得不一個一個去慢慢感受,我在高中的時候就曾經幻想過我過完一個普通甚至平庸的一生,但是心中又有另一個念頭告訴我,還可以換種方式去生活。見的多了,想的多了,之前有一個30多歲的人和我一起面試同一個崗位,當時我們在一起聊天,後來聊到年齡的`時候他就説了,他可能是年齡最大的了,可能他覺得我們會看不起或者不理解他的情況為何這麼多年還要和我們面試一個執行崗位,我看出來他準備要解釋的時候,我就説了,我理解,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雖然只是説了這一句話,但是我想到了很多,我想到了他可能經歷了多少艱難困苦,就像我也沒有多好,有的人可能一帆風順,但有的人一定要經歷些什麼。只要保持樂觀,開心,不放棄,積極向上就行了,畢竟不管是誰,也只是一個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