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課改總結

來源:文書谷 2.39W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寫總結有利於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麼樣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課改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課改總結

高中課改總結1

根據國家教育部推進高中課程改革規劃和江蘇省教育廳實施高中課程改革意見,我市從xxxx年秋季起,全面實施高中課程改革。三年來,我們化學學科緊緊抓住這一發展契機,在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部門的周密安排、組織和指導下,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改革課堂教學為主線,積極開展教師培訓、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通過紮實而深入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從面上看,我市高中化學課程改革實驗穩步推進,總體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從點上看,大部分教師轉變了教育觀念、更新了教學理念,教學素養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一、成功做法

1、紮實搞好各類培訓,教師的教育素養得到持續提升

要順利推進課程改革,提高課程實施水平,關鍵是要幫助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學理念,深刻理解課程標準,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掌握先進的教育技術,因此加強教師培訓是推進課程改革的有力保障。為了搞好新課程師資的培訓工作,我們化學學科堅持“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和“邊培訓、邊實踐、邊研究、邊開發”的原則,根據上級教研部門有關培訓的要求及早部署,建立了多級培訓網絡和機制,組織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一是教研員和骨幹教師代表多次參加省、大市組織的課程標準和實驗教材的培訓,並及時做好輻射培訓;二是依託學科基地和新課改專家組成員對全市學科教師進行培訓指導,對課程標準進行詳細的解讀,對每個模塊進行系統分析,對教學方法、學習方式進行鍼對性的指導。三是組織部分骨幹教師對教材進行先研究,在每學期期初對本學期的教學內容進行較為系統的教材分析,使每位任課教師對教材的編寫意圖和需達成的目標有了深刻而較準確的把握,明確教學的深、廣度,克服教學過程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保證了教學目標的落實到位;四是組織好三年一屆的高中化學青年骨幹教師培訓班活動,定期開展培訓研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培訓內容既有系統的教育理論,又有針對性的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分析,培訓形式既有專家講座、名師示範課,又有培訓學員的課堂教學實踐、案例剖析。通過培訓學習,這部分教師的專業素養得到迅速提升,成為我市各學科教學的中堅力量,起到了很好的帶頭示範作用。通過系統而有針對性的學科培訓,促進了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提升了絕大多數化學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育素養,從而使教師從理論上、行動上真正投入到課程實驗中,促進教師隊伍的快速成長和課程的健康發展。

2、不斷加強理論學習,為順利實施新課改提供支撐

本輪課程改革的亮點之一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有效途徑是教學方式的轉變,這就要求每位化學教師加強理論學習,深刻領會新課程標準,研讀教材,把握知識脈絡,創新教學方法。新課程把自主學習當作“課標時代”的主旋律,體現了化學的新觀念、新思想、新應用;體現了“三維”課程目標。它以社會發展線索和化學學科線索融合的方式進行構建;以化學實驗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要關注學生“怎麼學?”,要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和方法的指導。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學理念,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為順利實施新課改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為此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加強了有關新課改的理論學習,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與有關課改專家進行交流座談或請專家作專題講座。三年來我們每年都組織骨幹教師到兄弟縣市進行學習交流,也聘請了南師大馬宏佳教授、揚大吳星教授來宜作專題講座。這些活動不僅開拓了教師的視野,也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

3、重視科學探究過程,不斷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

新教材設計了課堂上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情境,以富有啟發性、探究性的實驗內容,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探究的平台,為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提供了廣闊的活動及思維空間,使學生充分體驗探究的全過程和探究的樂趣,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三年來,絕大多數教師均能充分利用好“活動與探究”、“觀察與思考”等教材上的欄目,精心設計為活動方案,擺脱了以前學生實驗中那種照方抓藥、按部就班的被動局面,使學生在探究中既動手又動腦,既觀察又思考,在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總是的解決中提升能力、培養科學素養。

4、大力倡導有效教學,加強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以市局《深化教學改革,實施有效教學》為契機,立足課堂,以提高教學準備、教學過程、訓練檢測、課後輔導的有效性為抓手,以創新教學常規,建設優質課堂為目標,着重抓好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建設,狠抓集體備課這一環節,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定期開展開展各類課型的研討,通過聽課、説課、議課、評課等形式,及時提出、分析和解決實施新課改中的疑難問題,將每一次的研討活動開成羣英會。通過三年的努力,教師的課堂教學觀得到了一定的轉變,使課堂成為教材做劇本、學生做演員、老師既當評委又做觀眾的舞台,使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更好地學到更多的化學知識,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加強。

二、問題與對策

1、課標與教材存在着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由於課程標準比較原則,只規定了學生應該達到的要求,而對知識點的取捨每套教材都有自己的理解,那麼多知識點和案例應該如何選擇對教師來説難度太大。且初、高中教材之間跨度較大。我們的對策是以《課程標準》和《教學要求》為標準,摒棄原來的一些做法,對《教學要求》已不作教學的內容進行大膽刪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是把教材當作一個範例,用好教材,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教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初、高中的銜接,對國中化學中沒有介紹而高中又不作詳細介紹且是必備的知識作適當的補充。

2、教材結構變化大。傳統的高中化學教材,知識體系科學縝密,體現了科學性和系統性,偏重學生知識的掌握,在知識和能力兩者之中,犧牲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但新課程中的必修模塊,基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性的新理念,打破了老教材傳統的知識體系,注重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生活的聯繫,從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的角度切入展開學習,但真正在教學過程的實施中,卻會發現教與學的困難都比較大。我們的`對策是新教材從結構到內容都有很大的變化,它側重於展現知識的平台而非縝密的科學體系,側重於啟發誘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而非死板的知識的接受。這樣的教材同時也給教師留下了很大的創造空間。作為一名教師,要學會用教材、用資源,重組教學內容,儘量使學生在輕鬆學習的同時又能很好的獲取知識。

3、教學內容廣,難以取捨。新教材必修模塊內容涉及面廣,幾乎覆蓋了舊教材中的所有內容。就化學《必修1》就涉及了高中階段所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同時還包含了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物質的量、原子結構、電解、氧化還原反應;化學基本實驗操作等。內容多且課時緊,每節課經常在多個知識學習點中切換,而每個學習點在舊教材中都比較系統,現在淺嘗輒止,不深不透,老師想講,時間不夠,無法展開,學生聽了更是一知半解。我們的對策是設置梯度、控制難度。怎樣處理好內容多,時間不夠這對矛盾,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學習領會新課標,把握教學節奏和教學內容的難度、深度和廣度,講究教學內容的螺旋上升而不是一步到位。先通過基礎知識的講授、基本能力的培養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能力,拓展他們的知識面,沒有必要去加深必修模塊的內容,等到部分學生的化學“個性”形成時,我們再來深入研究探討,這樣才能達到新課標素質教育的目的。

4、教學方式新,難以組織。和傳統教學“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不同,新課程教學從學生髮展的需要出發,發揮化學學科自身的優勢,將科學探究作為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在課堂上,老師們也熱情的鼓勵學生共同參與、平等互動,紛紛嘗試和諧的、寬鬆的教學方式,但一段時間的實踐後,發現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首先,學生沒有預期的互動能力,他們習慣於老師上課,學生聽講,缺少新課程所需要的質疑、探究的能力。其次,設計的探究並沒有預期的效果好,老師又忙於灌輸一些傳統教材上較重要的知識體系,造成探究時間不夠,形同虛設。於是,交流討論、合作探究越來越少,課堂教學又回到原來單調陳舊的方式。我們的充分準備,注入活力。新教材對知識的呈現方式做了較大的改革,教學中可以直接感受到教材對探究活動的重視,其中有些結論沒有直接説明,而要求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自己歸納總結;有些內容只介紹了基礎知識,與這些理論有關的拓展、應用則要求用實驗探究方法自己獲取。這必然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在師生平等的基礎上,在上課之前能做好充分準備,教師備課充分,儘量多找些資料,學生預習充分,才能在課堂上表現出思維活躍,形式多樣,形成和諧、寬鬆、融洽的課堂文化。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動腦、勤動手、善提問,在課堂後,可多設計探究實驗、興趣實驗、資料蒐集等活動鞏固課堂知識,儘量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知識改變到主動的探求知識中來。

5、實驗探究多,難以實施。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不管是教師的演示實驗還是學生的分組實驗,都是教學環節中重要的一部分。新課程增設了較多探究實驗的課題,旨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但新教材中作為學生實驗的“活動與探究”和作為演示實驗的“觀察與思考”的編排多了,對於教師來説,組織實施上都存在着困難。我們的對策是形式自主,靈活應變。我們在態度上應該認識到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地位,堅決不能輕易放棄,更不能把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變成教師講實驗、學生聽實驗、課後背實驗。那麼,如何才能使學生在我們現有的實驗條件下順利開展實驗探究呢?我們可以作如下努力:首先,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學生情況等,對課本上的實驗做些形式上的調整,把簡單的演示實驗改成學生實驗,實施比較困難的學生實驗改成演示實驗;其次,根據教學內容多少,安排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以我們現在的教學條件,是不可能按照新教材那樣每節化學課進行實驗探究,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內容和條件進行篩選一下,實驗儀器比較簡單,就在教室內進行;比較複雜,就在實驗室裏進行。

高中課改總結2

回首兩年來的高中物理新課程改革實踐,對新課程從理念的感知到實踐體驗,現簡單總結如下。

一、收穫

1、教學理念的根本轉變。

兩年的課改,從模糊的認知,社會的關注,到現在的平穩過渡,大家對課改已經沒有多大懸念了。現在,其實細細回頭看過去的腳印,與曾經走過的老路還是有些區別。可以從老師們的談吐中、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活動中,甚至是學生的練習中看出與以前有了很大變化。幾乎每位上過新課程的.老師日常語言裏都會有些新課程的名詞,外在口語的變化是內在教育教學理念變化的反映。

2、課堂教學模式的變化。

經過課改,尤其是導學學案課堂教學模式,引起我區高中學校的興趣,在多次公開課活動中得以展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現正在我區高中校推廣。我們也是課改的受益者。在活動中我們感受到了自己的進步。同時其它的公開課、展示課、彙報課都能體現引導學生科學探究,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在一些日常課中,教師會或多或少地設計有些探究意味的活動。大家都在互相學習,嘗試摸索出一種既能體現新課程理念又能與我區各校實際情況相吻合的課堂模式。

在兩年的新課程實踐中,每學期初,我們都組織全區高中各校物理教師集體教材培訓,對比新舊教材,探討教法學法,並以學校為單位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學期末各校進行了展示和評比,並編定了校本教材,同時,我們還組織學科教師説課評比,對教師們既是一種歷練、展示,又是一種對新思維新方法的探討和論證。因此,我區物理教研組積累了大量的資源,也是一大收穫。

二、對課改新教材的認可

新課改物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內容第一個變化是所有的物理學名詞後面都標有英文專業術語,體現與國際化的接軌。信息化的元素非常明顯,教材裏面列舉了許多的網站供教師和學生查詢相關的物理學知識。第二個變化是教材編著考慮到了學生接受知識的心理特點。如新教材將“運動的描述”作為高中必修物理的第一章,把原來教材中的第一章“力”放到第三章,還有必修2中第七章內容順序發生變化等,降低了物理學知識的難度,使國中物理知識與高中物理知識銜接更加自然。第三個變化是教材裏面的實驗新穎,比如必修2中第五章曲線運動的方向演示實驗,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體現了科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第四個變化是教材中的“説一説”,“做一做”;“思考與討論”;“科學漫步”“STS”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討論,小實驗中輕鬆得獲取了物理知識。

三、評價機制的改變

高中物理課改不再以大學聯考成績做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實行了學分制、學業水平測試,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認可,真正實現以人為本。四、問題和困難及建議

1、新教材降低共同必修教材的難度與大學聯考要求未能同步跟上的矛盾。(希望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量體裁衣,大學聯考要求與本市實際情況相統一。)

2、增加了較多的演示、分組、探究等實驗與現有實驗器材不配套的矛盾。(希望有相應的儀器配備,不能全部靠老師自制)

3、增加了過去刪減的內容和近代物理的內容,提高了實驗數量和難度的要求,學生總學習量增加與周課時減少的矛盾。尤其是高二理科學生存在着嚴重課時不夠的問題。

4、在內容安排上,高一年級必修1,必修2,高二年級(理科)選修3-1,3-2,高三年級選修3-4,3-5出現了前鬆後緊的情況,據我瞭解有些學校為了給大學聯考複習留出足夠的時間,在高二年級緊張的加入3-4內容。

高中課改總結3

回首高中物理新課程改革實踐,對新課程從理念的感知到實踐體驗,現簡單總結如下。

一、談談收穫

教學理念的根本轉變。

1、課改以來,從模糊的認知,社會的關注,到現在的平穩過渡,大家對課改已經沒有多大懸念了。

現在,其實細細回頭看過去的腳印,與曾經走過的老路還是有些區別。可以從老師們的談吐中、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活動中,甚至是學生的練習中看出與以前有了很大變化。幾乎每位上過新課程的老師日常語言裏都會有些新課程的名詞,外在口語的變化是內在教育教學理念變化的反映。

2、課堂教學模式的變化。

經過課改,尤其是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引起較多高中學校的興趣,在多次公開課活動中得以展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現正在我們學校熱火朝天地推廣。我們也是課改的受益者。在活動中我們感受到了自己的進步。同時其它的公開課、展示課、彙報課都能體現引導學生科學探究,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在一些日常課中,教師會或多或少地設計有些探究意味的活動。大家都在互相學習,嘗試摸索出一種既能體現新課程理念又能與學校的實際情況相吻合的課堂模式。

在新課程實踐中,每週的星期二下午,我們都積極參加學校組織教師展示課和聽評課活動,對比新舊教材,探討教法學法,學習探討新的.教育理念,這對我們教師既是一種歷練、展示,又是一種對新思維新方法的探討和論證。

二、對課改新教材的認可

從物理課本來看,新課改物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內容第一個變化是所有的物理學名詞後面都標有英文專業術語,體現與國際化的接軌。信息化的元素非常明顯,教材裏面列舉了許多的網站供教師和學生查詢相關的物理學知識。

第二個變化是教材編著考慮到了學生接受知識的心理特點。如新教材將“運動的描述”作為高中必修物理的第一章,把原來教材中的第一章“力”放到第三章,還有必修2中第七章內容順序發生變化等,降低了物理學知識的難度,使國中物理知識與高中物理知識銜接更加自然。

第三個變化是教材裏面的實驗新穎,比如必修2中第五章曲線運動的方向演示實驗,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體現了科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第四個變化是教材中的“説一説”,“做一做”;“思考與討論”;“科學漫步”“STS”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討論,小實驗中輕鬆得獲取了物理知識。

三、評價機制的改變

高中物理課改不再以大學聯考成績做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實行了學分制、學業水平測試,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認可,真正實現以人為本。

四、問題和困難及建議

1、新教材降低共同必修教材的難度與大學聯考要求未能同步跟上的矛盾。(希望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量體裁衣,大學聯考要求與我校的實際情況相統一。)

2.、增加了較多的演示、分組、探究等實驗與現有實驗器材不配套的矛盾。(希望有相應的儀器配備,不能全部靠老師自制)

3、增加了過去刪減的內容和近代物理的內容,提高了實驗數量和難度的要求,學生總學習量增加與周課時減少的矛盾。尤其是高二理科學生存在着嚴重課時不夠的問題。

4、在內容安排上,高一年級必修1,必修2,高二年級(理科)選修3-1,3-2,高三年級選修3-4,3-5出現了前鬆後緊的情況,據我瞭解有些學校為了給大學聯考複習留出足夠的時間,在高二年級緊張的加入3-4內容。

高中課改總結4

一、新課程改革的形勢和要求:

新課程改革實驗已全面開展,勢在必行。通過系統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研究,感受很深,收穫也很大。我們現在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已經不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要求:首先是不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其次是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要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教師,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想很好地實現這種轉變,首先必須認真、仔細、準確地解讀新課程標準;準確、透徹地理解和領會其中的新思想、新觀念、新理論和新要求。因為這是實施歷史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新課程教學。

二、當前的課改進展情況:

目前課改進展情況,還仍然處於剛剛起步階段,教學方式沒有發生轉變,教師還仍然按照傳統教學模式進行組織教學,強調知識點的落實,強調學生記憶基礎知識,仍然發大量的練習題讓學生去做,搞題海戰術。這一切都是因為新的大學聯考模式還沒有出台,到底將來怎麼考法,學校和老師心裏沒底。因此課改進展情況十分緩慢。但是,從當前國家以及實驗省份教育主管部門的決心看,新課程改革必須開展下去,現在只是一些相關的大學聯考政策、措施還沒有出台。因此,我認為,我們還應該先入為主,否則我們將會陷入被動。“把握了契機,就把握了成功!”

三、關於如何實施新課程的認識:

我們通過認真閲讀和分析新課程標準,理解和掌握了內容和要求,為了正確實施新課程教學,還必須首先深刻理解和掌握其精神實質:

一)正確把握新課標規定的學習版塊,學習主題和學習內容。

新課標規定高中歷史必修分三個學習模塊,四個學習主題(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共計25項學習內容。通過歷史必修課學習,使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歷史發展中全局與局部、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從不同視角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選修分為六個學習模塊(六個獨立的學習主題),學習內容涉及:重大改革(9個)、近代民主思想與實踐(7個)、20世紀戰爭與和平(6個)、中外歷史人物評論(6個) 共30個學習內容、探索歷史的奧祕(1個)、世界文化遺產薈萃(1個)。

二)歷史課程標準從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目標。這些理念和目標能不能實現,關鍵在課堂教學落實。因此,歷史教師必須努力實現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方法的重大轉變,應樹立全新的教學目標觀,才能創造性地實施和推進歷史課程。歷史新課標明確提出,歷史課程“必須全面實現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歷史教師要真正“教好”歷史,就必須樹立全新的教學目標觀。

1、讓學生學會創造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取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鼓勵學生探討和解決問題。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方式越豐富、越靈活,學生的歷史思維就越活躍,越有創造性。

2、讓學生學會學習

新課程將“過程和方法”作為三大課程目標之一,要求學生主動參與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從中學會學習。歷史教師還應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應注重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學生學會學習的顯著特徵是學生能夠自己學習 。新課程要求教師的教學“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必要的前提”。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要善於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更主要的是,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使他們在師生平等交流和探討中得到發展。

學生學會生存

新課程的根本精神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人文主義”是最主要的價值追求。要求歷史教師要樹立明確的人文意識,讓學生學會生存,具有正確的生存價值觀,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三)重新定位教師的角色

1、由照本宣科的“領唱人”變為無所不知的“故事大王”。

新課程要求教師能夠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前提,新課程還要求教師的引導能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相聯繫,能夠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繫,課程要生動,從教材內容到教師上課,都要能吸引學生。歷史本來就是無所不通的。作為歷史教師,必須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古今中外,無所不知。歷史教師必須精通本專業知識,並且兼容幷蓄,博大精深。只有這樣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教學中,歷史教師必須“神入”歷史之中,以形象化的素材,通俗易懂的語言,豐富多變的情感,合適恰當的形體動作,主動形象地再現歷史人物的風姿面貌,準確具體地展現歷史事件的絢麗畫面:“化遠為近”“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傳人恰如其人”“敍事恰如其事”,使學生在強烈的歷史氛圍中,通過歷史教師角色扮演,形成鮮明清晰的歷史表象,掌握準確的具體歷史概念,形成相應的歷史感。

2、由上帝化身的“傳教士”變為引領學生品償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大廚師”。

根據“內容標準”充分開發和利用好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全人類創造出來的優秀文明成果的'園林裏,去品嚐、品評歷史的精神大餐。由師道尊嚴的“師長”變為與學生平等的“談話人”。這種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將成為提高教學效果的“新的增長點”。新課程要求教師應努力改變自己在學生心中的“警察”形象,把學生當成平等的“朋友”進行對話,精心營造民主和平等的新型角色關係。

四)更新教學原則、方式和方法更新教學原則.新課程要求應遵循以下原則:

(1)“讓學生的情感動起來”

(2)“讓學生的嘴巴動起來”

(3)“讓學生的雙手動起來”

(4)“讓學生的雙腿動起來”

靈活運用教學方式和方法

(1)“自學互論法”三個措施:

a:用問題引領學生自學。所擬問題的原則:一是要能包含教材的基本內容,二是要能啟發學生創新思維。

b:引導學生做讀書筆記。筆記的內容:一是要列出教材的基本內容;二是要闡述這些內容之間的關係;三是要對重點問題的説明;四是質疑。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把書讀懂。

c: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進行“自學互論”。並在互動過程中,建立激勵機制,用“甲、乙、丙、丁”四個等次評估學生的討論效果。

(2)情境模擬法

強調“身入其境”,才能明白歷史為什麼這麼發展而不那麼發展,歷史人物為什麼要這麼做,而不那麼做。

(3)專題研究法:

實施這一方法的具體步驟:第一步:精選專題。要能涵養教材較多內容,且能引申、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第二步:“開放“史料。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史料,讓學生自己收集相應的史料,給學生一定時間,讓學生消化研究。第三步:成果展示。將學生的研究成果展示於班內“牆報”或“學習園地”,優秀的推薦公開發表。還有:(4)多方辯論法(5)參觀日記法(6)調查報告法(7)歷史小報法(8)教師互換法(9)自由討論法。

四、以良好的心態應對:

“用主動的心態去參與”,“用虛心的心態去準備”,“用自信的心態去投入”。新課程改革需要我們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價值,需要我們用行動去關注、關切、關愛學生,更需要我們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和激情,激發出教書育人的責任與使命。

高中課改總結5

一、一期來高中新課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長、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及全體高一年級任課教師分別參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廳及市教育局組織的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

2、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新課改領導小組以及評價小組、選課指導小組,分別召開了專題研討會,確定了學校新課改實施方案。

3、學校已經制定了四個方案,分別是評價方案、教師培訓方案、選課指導方案、新課程編排方案。

4、學校嚴格按新課程計劃開課,並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門課程單獨開設,每週1課時,由專任教師任課。

5、進行了廣泛深入地宣傳。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職工會上宣講新課改的目的、意義、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組作為專題研討新課程學科實施方法;三是教導處出了兩期新課改知識專題教學簡報;四是召開高一年級學生會,向學生宣傳新課改的意義;五是向高一學生家長印發了《致家長的一封信》,讓家長和社會了解新課改知識,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6、第七週學校在高一年級組織了一次新課改教學調研活動,進行了學生問卷調查、聽課、查教案、作業等。

7、學校製作了《學生綜合評價手冊》和學生成長檔案袋,其內容包括: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活動和社區活動,模塊成績等內容。

8、學校開發了《湘潭地理》及《傳統體育活動》兩種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舉行了新課改現場觀摩會,實驗教師上了公開示範課,進行了新課改研討會,做了經驗交流。

二、20xx年上學期新課改工作要點

(1)繼續學習新課程、新課標、研究新課程、新課標,找出新舊教材、課標的區別,以備課組為單位形成書面材料報教導處。

(2)以備課組為單位,分學科組織教師觀看新教材培訓資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課程。

(3)加強集體備課,研究探討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模式。要求由主備教師提前一週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序,確定教學內容,每人都是主備教師,每人設計一節課,交備課組審核,審核後提前兩天交給全體組內成員,然後召集組員集體審稿,提出修改意見,主備教師按集體審稿意見修改審核後形成文本,任課教師對文本再次進行理解和補充,教師共用,課後教師記下課堂後記,下次教研時再討論交流。通過上述設計、研討、交流、修改、上課、課後反思、總結等幾個環節,使我們的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同時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礎上安排高一學年骨幹教師模塊教學研討課賽,實現研究新課改。

(4)為豐富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打造名師品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指導和學科的學術講座,講座內容可以是學生感興趣的時事、社會科技、學科專題等。採取教師申報和學校確認相結合的形式確定講學內容和講座教師。準備成熟後下發選課申請單,根據選課人數的多少,排出講課時間、地點。

(5)若條件成熟,在舉辦骨幹教師模塊教學研討課賽的基礎上,本着走出去、請進來的思路,擬邀請市教科院來校進行聽評課的'業務指導,時間安排在期會考試後進行。

(6)面對新課改,進行校本研究課題的研究工作。要加強課題研究的實效性,切實將課題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運用於我們的教育教學之中,切實解決教育教學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每位教師本學期至少寫一篇課題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學經驗,也可以是教學案例等報教導處,從中評選出優秀論文發表在學校的專刊上或推薦到上級教研部門,實現優秀教育資源共享。

(7)在課題研究總結的基礎上進行學科模塊教學典型經驗介紹,實現總結新課程,創新新課程。

(8)在實踐中逐步修改完善課改的各項制度等,以彰顯十一中特色,同時各處、辦、高一各備課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動時都要有活動材料,整理完後交教導處。建立課改管理平台。

三、高中新課改的困惑

高中新課改到底怎樣改?我們面臨着四大困惑:

(1)教育經費短缺

學校財力緊張,因為學校所收取的學雜費充其量只能保證學校正常運轉。可是,新課改工作的展開確實又需要相當數量的經費支持,比如教師培訓、必要的教育教學軟硬件添置等,無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費,這部分錢從何而來呢?

(2)師資力量短缺

“走班教學。”是課改體現成效的有效途徑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數班級都在五十人以上,師資怎麼解決?而新開的課程教師更始鳳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術”,目前沒有配套的師資。同時,課改後將加強學生實驗課程,缺少實驗設備和教師。

(3)教師培訓與“實”相違

對於新課改,很多一線老師感到最困惑的是,課改的理念瞭解了不少,但太虛,而老師做的是具體而細微的工作,要研究一個個章節怎麼上,要面對一個個不同的學生;個別老師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課。怎樣培訓教師也是一個新課題。

(4)學生管理難以操作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後,教學模式應怎麼確定?實行走班制後,如何管理學生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選課制帶來的最大問題是,行政班班主任失去對學生的監管。在選修課增加的過程中,教學班的形式越發顯著,甚至超過行政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學班與行政班的銜接,顯得至關重要。

四、建議

1、上級主管部門組織學校教導處外出考察課改搞得好的學校,以獲得好的經驗。

2、統一建立新課改管理軟件的平台,以減少學校教導處的工作量。

3、對課改搞得好的要有激勵機制。

高中課改總結6

高中數學課程是普通高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高中數學課程力求將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與課程的框架設計、內容確定以及課程實施有機結合起來。它從國際意識、時代需求、國民素質、個性發展的高度出發,是對於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係,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是學習高中物理、化學、技術等課程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是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意義。

總體目標中提出的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本人認為可以簡單的這樣表述:數學知識是"數與形以及演繹"的知識。所謂數學事實指的是能運用數學及其方法去解決的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數學活動經驗則是通過數學活動逐步積累起來的。

1、基本的數學思想

基本數學思想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即"符號與變換的思想"、"集全與對應的思想"和"公理化與結構的思想",這三者構成了數學思想的最高層次。對中國小而言,大致可分為十個方面:即符號思想、映射思想、化歸思想、分解思想、轉換思想、參數思想、歸納思想、類比思想、演繹思想和模型思想。聖於這些基本思想,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注意滲透,從低年級開始滲透,但不必要進行理論概括。而所謂數學方法則與數學思想互為表裏、密切相關,兩者都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反過來又促進知識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實施思想的技術手段;而思想,則是對應方法的精神實質和理論根據。

2、重視數學思維方法

高中數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着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數學思維的特性: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數學思維的結構和形式:結構是一個多因素的動態關聯繫統,可分成四個方面:數學思維的內容(材料與結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維方法)以及個性品質(包括智力與非智力因互素的臨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為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三種類型。

3、應用數學的意識

這個提法是以前大綱所沒有的,這幾年頗為流行,未見專門的説明。結合當前課改的實際情況,可以理解為"理論聯繫實際"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或者理解為新大綱理念的"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深化。新舊教材中,都配備有所謂的'應用題,有許多內容已經很陳舊,與現實生活相差甚遠。結合實際重新編寫應用題只是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主要是指在教與學觀念轉變的前提下,突出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於數學學習的花朵、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4、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高中數學課程應提倡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則是有利於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在保證筆算訓練的全體細緻,儘可能的使用科學型計算器、各種數學教育技術平台,加強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鼓勵學生運用計算機、計算器等進行探索和發現。

5、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高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就要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早日成為合格的、成熟的數學教師。

高中課改總結7

我校新課程改革教學已經進行4年,也是江蘇省新大學聯考的4年,這4年辛酸過程令人回味。

化學新課程的結構化有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揭示事物之間的聯繫,第二層次:揭示有意義的聯繫,第三層次:揭示更本質的聯繫,第四層次:內容功能化,賦予這些知識功能——即為何要學習。對事物變化中更本質的聯繫是無止境的,需不斷認識,不斷探索。

新課程實施以來的經驗和問題:

第一年:經驗是新課程開設呈現了生動活潑多樣,注重能力和方法,重視聯繫生活生產實際。問題是課時緊,知識系統“散亂”,深廣度難把握,實驗探究難實施。

第二年:經驗是模塊開設操作化,建立學科知識系統,認識化學學科本質,發展學生學科能力。問題是模塊選擇性不高,技術和實驗模塊開設得太少,必修與選修跨度大,學科困惑和問題增多,教學方式重新迴歸,因省學業水平測試,文科生《化學與生活》模塊教學不正規。

第三年:經驗主要是大學聯考複習層面,第一輪複習要依據教材,二輪綜合課標、考綱和習題,必修選修實現整合。

第四年:全面總結第一輪實施經驗,全面梳理核心知識內容的必修、選修和大學聯考要求,準確把握不同課程模塊功能定位,優化選修課和開課方式,合理制定本校高中三年整體教學計劃,總結和整理前三年的教學資源。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這一切的實現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認為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鼓勵教師深入開展對課堂教學的研究是使化學新課程得以落實的主要保障。我們的具體做法如下:

1. 立足於教師綜合素質提高,積極應對新課程改革

(1)為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提供機會

“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要有一桶水”,這是在教育界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在專業知識日新月異的當今時代,教師還應注意使這桶水成為“源頭活水”。學校每年都會拿出資金安排教師深造,近幾年中,有兩位化學教師參加南京師範大學化學研究生課程班的學習,此外,全組教師都有多次參加省市級新課程培訓和學習的機會,學習和深造使化學組全體教師的專業知識得到提高,教育教學理念得到提升。

優秀教師的能力體現在以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良好的智力為基礎,學校給每位教師配了筆記本電腦,開設了電腦培訓班和多媒體操作培訓班。將計算機知識、多媒體技術應用到中學化學教學中,能夠起到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果等作用。

(2)為教師研究新教材創設氛圍

以往教材被認為是學科知識體系的濃縮和再現,教材是學科知識的載體。新課程理念中的教材則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是引起學生認識、分析、理解事物並進行反思、批判和建構意義的中介。在新教材中,除了化學知識本身,增設了“你知道嗎”、“交流與討論”、“拓展視野”、“問題解決”、“整理與歸納”等欄目,這些欄目各有用途,都突出表現出使學生學會探究和分析科學問題的方法。教師如果完全忽視它們的存在,仍按傳統的教學模式去教學,那麼新課程計劃就失去了意義,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 立足於以探究為核心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

為了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新課程提出通過設立以探究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但是,任何一種事物由舊到新的變革,都將經歷一段過程,教學也不例外。

(1)教師探究與學生探究相結合,此觀點建立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教師備“探究課”的本身就是探究過程。我們深深覺得:對教師而言,一堂探究課的準備過程本身就是一次最好的探究體驗。另外,在備課的過程中,我們化學組也經常為舊教具的改進和新教具的製作集體進行探究。

另一方面,在探究課堂中要建立師生共同探究的和諧氣氛。新課程課堂中的師生關係,不是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的關係,而是教師誘導,師生一起完成的關係。只有變“我講你聽,我教你學”為“我引導,你完成,你動手,我也動手”,課堂才會有生機,學生才會意氣盎然。新課程中有許多嶄新的東西是老師沒接觸過的,對於那些知識,在學生面前,老師並無多大優勢。因此,教師要學會“退下來”,退到與學生一致的位置上去。以學生的思維,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學生一道去探索,去發現。

(2)理論探究與實驗探究相結合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化學教學的基礎,也是化學教學的內容、方法、手段,因此,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標準的化學教學中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加強科學探究,所以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不但沒有削弱,還大大加強了,因為實驗既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科學探究打下基礎,又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科學探究提供物質的保證。但是,化學史實證明理論推導能力可以説是化學規律的發現和新物質合成的直接推動力。如何使二者完美地結合才是現代的化學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更多關注、研究和探討的問題,而不應該片面強調實驗探究能力忽略理論推導能力。另外,在很多課中,我們可以把理論推導和實驗探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效果更明顯。

(3)自學探究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自學探究指通過自學、上網查資料等系列自覺行為形成探究的氛圍。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特點,提前佈置有梯度的內容,吸引所有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明確所研究內容的知識背景、研究目標以及研究的方法,使學生在讀書本、讀圖、讀網絡的同時,感知問題、感悟知識,接受探究氛圍的薰陶。學生在課前充分的自學準備,無疑像一針強心劑,既能打動學生心靈,又方便形成統一的課堂氣氛,使學中有探,探中有學。

合作探究指學生間或師生間通過充分對話、答辯和爭論形成探究的氛圍。學生在自學探究基礎上不能自行解決的問題,即可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多則班級全體參加,少則幾個人,形式靈活多樣,讓學生充分對話、答辯、爭論,教師只需在關鍵處加以點撥,可以收穫意想不到的學術小成果。

(4)課內探究與課外探究相結合

一方面,由於課內時間有限,課本知識侷限,很多課堂學習的內容要延伸到課外 ,通過佈置上網搜索、家庭小實驗等作業促使學生在課外實施探究活動。

(5)“知識點探究”與“知識整合探究”相結合

在通常的新課教學中,比較重視的是就某種物質的性質、某個實驗的現象進行探究。所以學生普遍認為中學化學零星、細碎、易懂、易學,但日久易忘、難掌握,上課時輕輕鬆鬆、明明白白,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這些都與學生對化學知識點的外延、對知識間的相互聯繫認識不夠,沒有形成整體的化學知識結構有關。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同時還嚴重阻礙了高中化學學科整體育人功能的發揮。如何使看起來零星、細碎的知識變成有序化、網絡化,整體化,也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探究的內容。

作為課改的一項重要內容------校本教材,早已被我校納入教育改革的整體規劃之中。我們化學學科經過慎重討論,決定暫時先開設兩門課程------化學實驗設計和環保化學,自把它定為化學校本課程以後,我們正在積累資料,着手編寫校本教材。

我們知道建立多元的評價結構體系是新課改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我們也在努力地嘗試。比如:把演講、交流貫穿於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取向的發展;在實驗教學中,儘可能使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報告,動手實驗,以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等多種能力的培養。但是,目前的主要評價依然是單一的“量化評價”,沒有建立“質化評價”體系。如何建立合理的符合化學學科特色的多元評價體系是我們要繼續研究的內容。另外,我們也希望儘快把教師和學生從分數的束縛中解脱出來,為我們建立多元的評價結構體系起到指導作用,並使之能進一步促進握們的新課程教學。

3、教師課堂方面的轉變

(1)、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

新教材迫使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和方法。從原來課堂上以教師為主,改變成以學生為主;以傳播知識,改變到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課本每一節都出現了很多像電腦一樣的窗口,如:[知識支持]、[資料在線]、[方法索引]、[知識點擊]、[化學前沿]、[歷史回眸],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還要把握住教學目標和課時,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把握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由於教材編寫要求,每節課講課前要給學生一定的看書時間,這樣,學生聽課前做到心中有數,非常好,這在我以前15年的教學實踐中是很少有的。

以前,由於舊教材都是主要着重於從老師講解的角度編寫的,學生似乎只帶了個耳朵來上課,自己講課心理上一方面總怕內容講不完,既便講完了又擔心學生是否掌握。從使用新教材開始,採取的是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總結的新型教學形式,學生學起來很有興趣,很輕鬆。新教材特別強調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一節內容課本上應怎樣引出並介紹知識,學生自己應該怎樣總結知識點,掌握什麼,怎樣應用,老師要強調方法。整個過程老師是一個引導者,這樣老師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課堂上學生興趣特濃厚、老師和同學融合在一起,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強了自信心。這一節課上的比較成功,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比較好的理解了教材的設計思想。所以,使用新教材教學對老師駕馭教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在新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注重學習過程

化學新課程目標中,科學素養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

的整合。知識與技能可以通過接受學習來獲得,但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卻難以靠講授灌輸來形成。它們只能在具體活動過程中通過不斷的體驗、內化而形成。因此,我們在化學新課程教學中,應注重教學過程的同時引導學生注重學習過程。具體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注重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2〉注重選擇涉及變化過程的練習;〈3〉注重實驗教學中的過程教學。

注重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的教學,是現代教學論的基本主張。有時,過程比結論更具有意義,它能喚起探索與創造的歡樂,激發認知興趣和學習動機;它能展現思路和方法,教會人怎樣學習;“

4、教師必須由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

教師備課應對知識結構的適當調整;合理開發課程資源,要了解每個模塊的編寫思路,明確重點知識的化學內涵,揭示化學核心知識的形成和發展規律。其次,能夠根據社會發展、學生實際收集教學資源,對單元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包括改進試驗,增加新的化學學習教材,更好的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徵和發展需要。

5、加強教師間的合作

新課程體系得實施,對新老教師都是一次全面的挑戰。面臨構建新的知識體系,思維體系,合作就顯的尤為重要。為此,我們採取了以備課組集體備課,合力攻關。大家圍繞着每一節課的重點難點、以及對教材內容的調整、刪除教科書中某些不適應學生的知識內容,並適當增加新的化學學習素材;構造知識體系等展開討論,研究教學方法。有些內容大家分頭上網找或查閲資料,資源共享,實現了快速自我培訓和提高。然後各自又按各自的教學風格,精心教學。大家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進者。我們規定,每學期每位老師都必須上一節研討課。通過説課和評課,找出優點和不足,對上課和聽課老師的教學能力都是一個很大的促進和提高。另外,要求每位老師每節課都要寫出教學反思,把每節課的亮點和注意點都及時進行總結;年輕老師和老教師相互聽課,相互促進,汲取各自之長,通過教師間的這些相互合作,使新課程得以順利推廣。

另外要以科研課題促進新課程實驗研究。新課程實驗的主戰場在學校,在課堂。我們採取備課組集體備課,各抒己見,共同研討,合力攻關的辦法,效果較好。我們要求,每次備課要有一位教師作專題發言,其他教師再圍繞該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以及對教材內容的調整、適當增加新的化學學習素材、構造知識體系等展開討論研究,確定教學方法。方法確定以後,教學上需要的資料由大家分頭上網查找或查閲文獻資料,實現資源共享,然後各自又按各自的教學風格,精心教學。教師之間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進者,還有利於教師的自我培訓和提高。另外,要求教師寫教學反思,把每節課的亮點、不足之處和實施時需要注意的問題都及時進行總結,年輕教師和老教師相互聽課,相互促進,汲取各自之長,共同提高。

在實踐與研究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變化

①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教師逐步轉向尊重和讚賞學生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經過四年的實踐,我校的化學教師在教學上基本都能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和讚賞,特別對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教師在課內外都能給予鼓勵和關懷,能讚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以及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或他們所付出的努力。

②在對待教學關係上,教師開始重視幫助和引導

經過四年的實踐,我校化學教師逐漸明確,教的職責在於幫助學生檢視和

反思自我,明瞭自己想要學習什麼和獲得什麼,確立能夠達成的目標;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並促進評價的內在化;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潛能和特長。教的本質在於引導,而且引導應是一種啟迪:當學生迷路的時候,教師不是輕易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怎樣去辨明方向;引導也是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了的時候,教師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

③在教學問題上,教師慢慢形成自我反思的習慣

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新課程非常強

調教師的教學反思。在新課程的實踐中,教師逐步認識到教學反思的重要性,慢慢形成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進行反思。在教學前進行反思,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教學中進行反思,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在教學後進行反思,使教學經驗理論化。教學反思促使教師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在不斷地反思中,教師的職業水平也不斷地得到提高。

④教師之間的合作性逐步加強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面對學生外,還要與周圍其他教師發生聯繫,

實施新課程特別需要教師之間的合作。在四年的實踐中,教師都體會到相互配合、齊心協力、資源共享的重要性,同校或校與校之間教師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團結互助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不斷地加強。

(2)在新課程實驗中,教師的教學與教研水平得到提高

四、存在問題與今後的努力方向

1、化學實驗問題

回顧四年新課程實驗,感到在發揮好實驗的教育功能方面我們做得還不夠好,新教材裏面有個別實驗還未能做成功,特別是如何通過典型的化學實驗事實幫助學生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和規律;如何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和技能,進行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還有待於今後努力探索提高。

2、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提供的圖表、圖例和欄目的問題

新課標教材編排非常新穎,教材圖文並茂,並附有[思考與交流]、[科學探究]、[學與問]、[實踐活動]等欄目。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圖表、圖例和欄目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化學,理解化學。把學習到的化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使學生親近化學,感到學習化學的快樂,體現出化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這個問題才剛剛引起我們廣大教師的重視,也是有待於繼續深入探索提高。

3、對教材的編寫意圖與教學內容的理解把握問題

在新課程實驗的過程中,我們的老師普遍感到,教材的編寫似乎蜻蜓點水,一節課或一章書涉及的知識點多,但是內容卻很簡單,讓人無所適從。講少了怕學生有疑問,講多了又怕超課時講不完。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對新教材的設計思想以及整個高中新教材體系、必修與選修的關係還未能深入地瞭解。存在一個逐步瞭解、熟悉的過程,如果教師能連續教完一個循環,這個過程可以縮短。

4、今後的努力方向

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對新課標的教學目標和新課程的理念理解不深不透引起的。因此,今後我們還是要繼續加強新課程的理論學習,加強對高中新教材體系的學習,結合今年新大學聯考的命題,深入理解新課程的改革目標和教學理念,進一步明確高中化學的學習內容和要求,努力解決好實驗過程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今後,還要進一步地強調由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新教材是在新課標、新課程理念下編寫的,如果我們能深入地理解它,如:瞭解每個模塊的編寫思路,明確重點知識的化學內涵,揭示化學核心知識的形成和發展規律;根據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對知識結構作適當調整;合理開發課程資源,適當增加新的化學學習素材,使之更好地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徵和發展需要。這樣,我們高中化學教學的質量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新課程給我們帶來的思考和困惑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激情、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緊緊聯繫在一起,昇華教育理念,保持與時俱進,為教師的發展而學,為學生的發展而教。

1. 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認識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教師意識到課改形勢逼人,教師自身知識水平,業務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等已迫在眉睫。

3.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掌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4.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下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當然,在新課改的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迴避的困難和問題。我們也存在很多困惑,比如:

1.相關課改配套改革不到位。如現有的教學評價和考試製度不適應課改的實際,高校招生考試製度改革與普通高中課程改革關係尚不明朗。新大學聯考方案遲遲不出台,老是變化,到大學聯考完才知道,是新課改中教師最困惑的問題。

2.教材內容多、要求與課時不夠的矛盾。教材內容多、教參和教輔良莠不齊,有些練習題偏難偏深,課標、教材、教參、教輔標高不一,有的教輔資料質量低劣,使師生無所適從。內容和課後練習不配套。這一點前面已經提到。建議教材編寫的專家們,繼續在這些方面下一些功夫,編寫出更多更好的配套學習材料,以適應各地區各學校教學的需要。

3.課本中有些內容講得太膚淺。由於減負,所以就把課本減得薄了又薄,認為這樣就會把學生的負擔減下來。課本一減再減,但大學聯考怎樣測評,把握不住。化學必修兩本書,一年時間基本把原來三年的內容都涉及到了,面面具到,實際很多內容都講不透。如物質的量這一章,原教材安排大約十幾課時,現在只給三課時,但內容基本不變。阿伏加德羅定律,正文沒有,在資料在線中又出現了。

4.活動探究。這種形式非常好,但是有些探究有問題,有些探究,學生實際能力達不到,如氧化還原反應講完,接着[活動、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讓學生探究Fe—Fe2+—Fe3+轉化,而學生以前沒有學過Fe的性質,所以預測不出,假設不出。以致大部分學生探究實驗就像抓中藥,試管中什麼試劑都加;探究實驗實際操作條件要求很高,很難達到。

5.課時感覺時間非常緊張。按照教材安排,內容中[觀察思考],[活動探究],[遷移應用],[身邊化學]都應該用起來,效果也很好。但是,如果全部應用起來,課程內容就講不完。如第4章元素與材料世界一節:”觀察思考金屬鋁的還原性——鋁熱反應實驗。如果教師只在課堂上進行一下演示,時間是夠用了,但若讓學生參與這一實驗過程,並進行討論,時間就不夠用了。不知教材編寫專家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是否對課時和教學量進行過實際測算?

6、考試評價凌駕於課程目標之上

由於受大學聯考的影響,目前有一種傾向是重考試大綱、輕課程標準,按明日大學聯考形勢及思維路線組織今天的教學。因此,課程設計思路、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時間都主要集中在大學聯考上,教學中一步到位的現象比比皆是。必修選修內容混亂出現,習題嚴重偏離正常軌道,超課時、超要求、超容量、趕進度成為一股力量強大的暗流。在這種形勢下,新課程體系如何應對?

高中課改總結8

從xxxx年下半年開始,我市高中音樂課程改革工作全面啟動,在市教育局統一部署下、在全市高中一年級執教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實驗工作進展順利,成效顯著。現將實驗工作情況小結如下:

一、加強培訓轉變觀念

在省教科所統一安排下,我市有50多名高一音樂教師參加了xxxx年暑期在xxxx市進行的高中音樂新課程培訓活動。雖然此次培訓活動的時間有限,但容量大、內容豐富多彩、老師的講解生動形象、深入淺出,通過理論聯繫實際、新舊課程對比、課堂參與互動,把新的意識、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教法傳遞給每一個受訓者,提高了對課程理念、課程目標的重新定位、教材特點、教材教法等方面的認識、理解,改變了傳統的思維方式和教學思想,為我市順利成功開展新課程實驗工作明確了方向、奠定了基礎。

二、開展高中新課程實施情況調研促進高中音樂課的發展

為了解高中新課程實驗實施情況,我市於xxxx年10月10日至11月3日對全市省級示範高中、一般高中、農村高中、民辦高中等不同類型的21所學校進行了深入調研。通過看材料、座談、聽課、實地觀看等方式,對我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實施情況有了初步的瞭解。各個學校在建立組織、課程開設、課時安排、課堂教學、校本教研等方面,積極探索,勇於實施,從組織上、制度上、物質上為課改實驗打下了基礎。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和困惑,比如由於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有的學校領導重視不夠,沒有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場地、器材不能滿足教學需要,教師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師資短缺問題嚴重,由於校內同行少,同教材的少,教研活動不能經常性開展等。

高中新課改實驗的啟動期,又是矛盾凸現期,既有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也有許多新問題、新矛盾、新情況。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對各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提出了具體的建議與要求,對老師也進行了積極的引導,有力的促進了高中音樂課的順利實施。

三、成立高一年級中心備課組,制定課改實驗計劃。

為了有組織、有計劃、有措施、有步驟、以點帶面,全面促進我市高中音樂課改實驗工作地順利進行,我們於xxxx年11月成立了各個縣區的高一年級中心備課組,20xx年3月成立了市級高一年級中心備課組。目的就是解決同一學校高中音樂教師少,教研活動難以開展的問題。市級備課組活動一學期兩次活動,縣級備課組每週一次,並且制定了工作計劃,確定了具體的工作目標和任務:

1、學習課標、研究教材、探索教法;

2、寫好教案、做好課件、備好課、説好課、上好課;

3、做好專題研究、寫好專題論文和實驗總結;

4、上好研究課例,發現和培養優秀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

具體要求:

1、積極參加教研活動、高質量完成各項任務;

2、各組做好四定工作:定時間、定地點、定任務、定計劃;

3、根據教師特點、結合工作實際,進行分工協作,把研究課具體落實到人,實行責任制,每個單元至少有兩位老師負責研究工作,

4、課改實驗工作採取分散(個體)準備與集中(集體)討論相結合的辦法進行;

5、召開課改優秀課例現場交流和工作總結會;

6、收集整理教案、論文和課錄。

備課組的活動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老師的積極性,上課老師的反應是:收穫大、體會深,課改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主動研究的大好條件和機會,為我們搭建了一個鍛鍊與提高、成材與實現價值的絕好平台。聽課老師的'反應是:啟發大、鞭策大,並感形勢喜人、形勢逼人,使人坐立不安,紛紛表示在此輪課改實驗中不敢等閒視之,坐失良機,惟恐掉隊落伍;通過優質課評選活動與課改的有機結合,有效地推進了高中音樂課改實驗工作。

四、真做好高一年級音樂學科模塊學分認定工作

根據省、是有關文件精神,為了保證高一年級音樂學科模塊學分認定工作更具有科學性、真實性、嚴肅性和公正性,並能夠更好地推動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結合我市的實際情況,我們制定了高一年級音樂模塊考試學分認定工作指導意見。我們從學分認定的目的、評價內容、評價方法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要求,各縣區根據認定辦法和各自不同情況,採取了自評、他評、卷面考試等多種有效方法,為高一年級學分認定工作做了初步的嘗試。

五、課改中需思考的幾個問題

在工作中,我們解決了實驗過程初期出現的部分問題,但在新的發展階段中,我們又面臨了許多新的課題,希望與大家商討:

1、如何將新的課改理念與傳統教學中優秀的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在繼承這些好的教學方法的同時,能根據課改理念進行創新,使課改理念落實為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2、如何將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與教學有效統一,讓學生在思維活躍,表現欲強的同時夯實基礎,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性。

3、如何將開放程度高的新教材與起點較低地區學生水平合理銜接,力爭讓每一個學生適應新教材,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

4、如何在現有的教育環境中鼓勵教師主動提升專業精神,專業人格、專業才能,走專業發展的道路,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總之,教育是學生的教育,課程是學生的課程,教育應該向學生生活世界迴歸,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把學生培養成幸福的人。認準教育目的,昇華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水平,是我們學校和每一位教師努力奮鬥的方向。在今後的課改工作中,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實事求是的研究並盡力解決試驗中出現的問題,繼續推動課改實驗工作向縱深發展。

高中課改總結9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課程改革都把學習方式的轉變視為重要內容。與此同時,研究性學習也應運而生,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世界性課題。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深化的新嘗試,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作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一個獨具特色的課程領域,研究性學習走進我區高中生的學習生活已三年,我們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就研究性學習進行了實踐探索,這些探索主要是基於這樣一些思考:

第一,素質教育重要的着眼點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形成一種主動探求知識,並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方式,這是一種有利於終身學習、發展學習的方式。為了倡導這種方式,我區在進行研究性學習實踐的初期,較多的採用以問題為中心的主題式研究性學習的途徑,即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使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有了切實的落腳點。

第二,改變了學習方式,學生就有可能在新的層面上開展學習,但這並不意味着否定記憶理解等層面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不否定接受式學習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於研究性學習與其他類型的學習有着密切的關聯並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存為基礎,因此不同年級、不同經驗背景的學生,其主題研究學習在內容、形式和深度上應當有差異、分層次。

第三,研究性學習既是一種課程理念,又是一種多用途的教學方法。它可以融合許多教育理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是一種學生根據其自身經驗背景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理論,它關注的是學生積極地從事“做”的活動,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研究性學習就是一種創建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環境中構建個人知識體系的方法。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強調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智力類型,每個人都有不同智力強項和優勢,學生通過運用自身的智力優勢來完成一個學習課題,就意味着他們要探究的去解決問題,研究性學習幫助學生開發各種智能並注重了學習與實際生活的整合,能幫助學生使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為遙遠的生活做準備,通過適當的培養和不斷積累學習經驗,學生的每一種智能都可以得到提高。

第四,研究性學習活動應當全員參與,每個學生都是有充分的學習潛能的。在符合他們身心特點和發展水平的探究活動中,學生往往都情緒高漲,接受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效率也特別高,因此,儘管學生之間存在着個別差異,參與研究性學習並取得良好收穫的可能性則是全體學生都具有的,所以,我們強調研究性學習的全員參與性。通過以上思考,我們進行了如下實踐:

一、確定我區研究性學習的總目標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自主性、探索性學習,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結合我區實際,我們將研究性學習的培養目標確定為: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分工與合作,並體驗過程的快樂;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同時,各學校結合本校特點,在總目標的指導下各有所側重。

二、加強教師培訓和學習

在實踐中,我們更加認識到,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角色雖然發生了轉變,但教師的作用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我們首先抓好教師的培訓及研討工作,重點學習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導(試行)》,區教研室專門就“高中研究性學習策略”、“學科整合”、“指導方案設計”等方面組織了十餘次講座和校際交流活動,並通過東麗教研網將教師的優秀作品進行了展示和交流,使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都有了大大的提高;其次是通過典型引路,確定研究性學習的樣本校,要樣本校率先拿出成果。各校結合本校實際,都建立了相應的學習制度,為教師提供學習資源,並切實為確有特長的研究性學習骨幹教師提供進一步的發展條件,注重調動教師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三、重點抓好課程實施和課例研討

本區專門就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問題進行了研究,制定了《東麗區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確保各校研究性學習課表化。提出了以新課改理念學習為重點、教學設計為突破、課例研討為載體的教研工作思路,在現有條件基礎上,為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各校都能採取因校制宜的原則,充分發揮各校校內資源優勢開展研究。有條件的學校定時開放網絡教室、圖書館、實驗室等,為學生查找資料提供便利條件。如一百中學結合本校實際把研究過程確定為選題、開題、證題、結題四個階段,將資料的收集整理貫穿研究始終,還對研究過程中的小組創建進行了重點研究,並承擔了市級課題“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思考”。鋼管公司中學確立了主管校長、教務主任以及年級主任組成的研究性學習管理小組和由各學科教研組長、骨幹教師組成的研究性學習指導小組,制定了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和細則,併為學生編印了《研究性學習手冊》(一個學期一冊),使研究性學習的各個實施環節從時間到人員有計劃、有系統。無論是設立專門研究性學習教師指導學生研究還是與讓研究性學習與學科課程相結合,我區的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其中,回慶瑞老師組織學生開展的“學生最喜愛的教師”研究專題獲得了天津市首屆研究性學習成果二等獎,還有多位教師的研究性學習論文獲市區級獎項。

區教研室定期組織各校研學教師教研和下校觀摩活動,就本校實際進行研討,共同探索研究性學習有效教學的途徑。本學期共組織全區觀摩課四節,並在課後進行了交流和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一百中學高一學生親子關係研究”就高中生與父母關係的現狀在本校範圍內展開調查,使學生不僅掌握了研究性學習的方法,獲得了合作和探究的體驗,更是對高中生的親子關係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從而促進學生與家長形成良好的關係,增進了親子感情;“一百中學高一新生學習方法研究”關注新生入學後的學習不適感,並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瞭解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通過情景劇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讓人耳目一新;鋼管公司中學的“農民起義之作用專題研究”從歷史角度,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通過檢閲收集資料解決問題,並通過課本劇的形式彙報了研究成果;還有一百中學的“關注身邊,熱愛生活”就學生身邊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培養學生髮現生活、熱愛生活的態度,這些專題研究活動都較好地實現了研究性學習目標,使學生真正獲得了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學會了分享與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更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四、思考與設想

幾年來,我區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活動都是遵循着“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方法踏踏實實開展起來的。隨着“自主學習,實踐創新”的教研課題的深入研究,我們認識到研究性課程教學不只是傳授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建立堅實的基礎;認識到在“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中,不僅要讓教師和學生熟悉研究性學習的流程、內容,更要深刻地轉變自思想觀念,改變教育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通過課題研究,我們要經歷:從個體走向合作;從課堂走向實驗室;從學校走向社會;從教科書和教學參考資料走向教學資源多元化的開拓;從填鴨式的單向傳授走向雙向點撥、啟發和探討。由於師生同時啟動研究課題,保證了"研究性學習"課的順利實施,使教師能自然地改變傳統的師生關係,與學生打成一片,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指導效果。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新型課程,不僅以相對獨立的實體形態存在着,而且以非實體形態存在於學校教育的一切活動過程之中,尤其是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之中。並且教育實踐也證明,在當前基礎學科課程和課堂教學佔優勢的情況下,學生創新精神和實驗能力的培養僅靠每週2-3個課時的專題研究課,是很難奏效的。因此,我們還應進一步拓展理念,滲透擴張,着力構建以各科教學為基礎,以專題研究課程為核心的研究性學習課程體系。

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在我區還處在實踐與探索階段。今後,我們還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改進方法,進一步推進我區教育改革的深化開展。

高中課改總結10

經過短期的培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受益匪淺,現在將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新課改需要有學習、有創新精神的音樂教師

要順利推進課程改革,教師的學習精神和創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教育主要是普及,要把基礎打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如何把音樂表現的重點體現出來是個關鍵問題,今天孩子也變了,他們在網上接觸到的大量新的音樂知識,在不少孩子真的是無師自通,進入信息社會、網絡社會教師必須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要學習新知識,要力求創新,沒有學習精神和創新精神,我們的課改很難順利推進。

2.要吃透、理解課改精神,做好音樂教師轉型工作

新的課程的理念認為: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台,而是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舞台,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且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課堂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運作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現的場所,新課程給了教學很大的挖掘,不僅考驗學生,對教師綜合素質更是挑戰。對音樂教師而言,音樂教師的職業行為和職業習慣要符合新課程的要求,這應促進了這種變化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這也是課改的最大城績。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學會積極認真審閲有關音樂教材、教參等資料,發揮集體智慧,集體備課,各模塊相互交流本模塊的教學思路,取長補短,對整個教學教材進行分析,針對學校生源的優勢特點以及任課教師的個人專業特長,對每個章節的教學進行了補充和取捨,學會如何用教材為上好每一節課而努力。

3.各模塊教師指導學生選課,落實學生課程選擇權是課改中的'全面實現高中音樂課程目標,滿足學生對音樂的不同興趣愛好和特長需求的具體體現。

為適應時代的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的、有個性的發展,高中音樂課程的內容結構由以往傳統單一學習內容分成現在的六個模塊:音樂鑑賞、歌唱、演奏、創作、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表演。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習,鼓勵具有音樂特長的學生和音樂基礎較好的學生,大膽選擇其他適合於自己的專業特長來進行多方位的學習或單項深層學習,以利於自身的全面發展或個人專業發展,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滿足學生對音樂的不同興趣愛好和特長需求。任課教師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向學生介紹所教模塊的主要內容及教學計劃,讓學生對各個學習模塊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讓學生在各個模塊中進行權衡後做出自己最後的選擇。這樣才能真正全面實現高中音樂課程目標。

4.解決好課程編排及模塊教學場地是保證課改的必要前提。

音樂共分有六個模塊,在教學上要分模塊教學,在教學場地上為適應本次課改的要求,藝術課程實行統一開課,這要求學校在排課時應實行同時開課的編排,確保學生在同一時間之內能到各個模塊學習,同時還要根據本校現有的師資力量和擁有教學場地來決定本校所要開設的學習模塊。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井然有序。

5.採用學分制管理,進行多方位的評價方式確保考核的公平性。

學生成績管理方面,我們嚴格按照教育部的做法,音樂3個必修學分。我們遵循學生的學習時間分佈情況,高一全年開設音樂,一年修完必修學分,取得3必修學分,餘下時間我們設置了學校的校本課程,針對我校現有教師的專業特長及學生個性的需要,我們開展的選修課程校本教程。

評價方面:採用了多方面評價方式來取得的,建立起學生的自信心。在考勤方面我們規定凡是無故曠課達5節以上的學生不給學分,可以在下個學期重修再獲取該模塊學分,課堂表現、作業情況、活動情況、表演能力、創編能力、合作能力、音樂理解、特長髮展、學生自評、互評等方面以及模塊教師給學生學習考核的總評分,以上各個方面按一定的比例進行換算後就得出該生的總成績。從多個方面考核學生,主要全面考核學生的活動能力、接受知識能力和思想表現,讓學生自行管理,使考核的透明度更高、更合理、更科學。雖然教師、學生的工作量會增加了許多,但是這樣的做法充分體現了考核的公平性。

6.教學班授課對學生的考勤管理是課改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在音樂教學的各個模塊學習中,因為是從行政班轉為教學班學習,各個學生來自各班範圍較廣,沒有行政班的固定座位,故而授課中我們根據模塊教學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座位固定化,並製作了以相關表格讓學生填寫姓名與學號。學生上課以對號入座的辦法,這樣即便於教師的考勤登記工作,又能讓學生有定位感,避免了學生搶坐位置和不講衞生現象的發生,實踐證明這種做法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總之,在普通高中的音樂教育中新課改對教師和學生都是雙贏的。實踐證明:課程改革學生是認可的。首先,藝術課程的改革使大多數同學對自己倍感信心,他們不用為個人的五音不全而懼怕考核,也不用帶着恐懼感來完成上課任務。其次,新課改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選擇性的發揮自己的才能,選擇學習自己所喜好的模塊,這樣的學習方式比以前豐富多彩,比以前輕鬆多了,無論是知識學習的延續性還是心理的解脱都是一件愉悦而易於接受的事情。再者,新課程的實施使學生的個性有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為學生日後的生存和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教師亦是如此,我們當教師不必再為自己的專業所限而東奔西跑。但在改革路上並非一帆風順,開始的工作是有總目標,但無具體先例,在教學管理,教學思維和預期效果等一系列的問題充滿了整個教學過程,教師要費很多的時間來思考分析教材,以尋找辦法解決遇到的困難,現我們已進入第三年的新課改實施工作,到目前為止,仍存在一些問題無法解決:

(1)教師分模塊上課後有些模塊教師極少或只有一人無法實現大面積的集中教師進行集體研討同一課題的備課活動。

(2)各模塊教學實行同一時間授課,不同模塊的教師無法相互聽課學習和進行現場交流,使教師們有一種單項模塊教學發展的趨向。

(3)每年新生的課本數量未能提前預定而影響了正常開課教學工作。

(4)有些模塊男女比例嚴重失調,這樣的學習環境是否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高中課改總結11

高中課改對我們永和中學這樣的一所三級達標校來説當然是一個更大的挑戰,但也是一次很好的機遇。以往的教學方式多為"注入式",我們的生源本來就很差,所以師生雙方都疲憊不堪,教學效果自然也不理想。去年9月,高中課改的到來,我很興奮,但課改後的課怎麼上又沒有課改經驗,大家都不知如何把握,但我還是面對現實認真對待。高中課改進行一年多了,現回顧過去一學年來的新課程教學,感覺工作很忙,也學到了很多,但由於是課改第一年,總覺得困難很多,矛盾也很突出,下面談一談實施高中課改一年來的體會。

一,認真對待高中課改,教學績效明顯提升

我始終認為物理教師不應該只是只會教物理課本上知識的教書匠,我們的學生更不能是隻會考試的不會做事的書生。以往的教學方式是過去的大學聯考模式給逼的,社會壓力逼着我們與一級達標校看齊,學生基礎差只得加班加點,同樣的問題在我們學校就得講上好幾遍。那些無法到一級校的學生基本上是學習基礎差,表現差的雙差生,要讓他們能在學校"呆得住""學得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課改後,在新課程理念引領下的課堂是多樣化的,注重學生參與探究,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了。根據我們的學生特點開設了風富多彩的第二課堂,雖然很多學生的物理卷面成績是不理想的,但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得到了煅煉,綜合實踐能力是不錯的。我認為晉江市全面推進普及高中教育,我們的工作功不可沒。

二,高中課改呼喚工作方法創新

《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對高中物理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我時常把《高中新課程標準》帶在身邊,不斷地學習鑽研,使我對新課程理念有了較深的理解。高中課改呼喚工作方法創新,本學期我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在高中教育教學工作中,努力鑽研工作方法,大膽創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識銜接,化解學習難點。

剛從國中升上高中的學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適應過來,如何搞好國中物理教學的銜接,降低高一年級物理學習台階;如何使學生儘快適應高中物理教學特點,渡過學習物理的難關,就要求我們老師注意新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即:用新的知識和新的方法來調整,替代原有的認知結構。另外就是加強直觀教學,確保學生聽懂,能學。因此我研究了國中物理教材,瞭解國中物理教學方法和教材結構,知道國中學生學過哪些知識,掌握到什麼水平以及獲取這些知識的途徑,在此基礎上根據高中物理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研究高一教學難點。

2,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實施適當的教學方法

為保護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我經常鑽研如何降低"台階",去年一年來都是這樣過來的,這種做法很有效。

對於文科班的學生,我對學生的考查也不再是以單一的物理試卷來考學生,新課程要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説實話有些學生實在是"不適合"學習物理學,但他的文學才能是不可忽視的,於是我對他們的考查又改為寫物理小論文,如:今年文科物理第二章《磁及磁的應用》的單元測試就改成寫一編主題為"指南針的發明對世界政治經濟的影響"的小論文,利用國慶放假時間好好寫作,爭取假後返校參加評比,結果全班同學歡呼雀躍。

3,平時重視物理思想的建立與物理方法的訓練

中學物理教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對研究對象進行簡化建立物理模型,"建模"是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建立形象思維的重要途徑。要通過對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過程的講解,使學生領會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通過規律的`應用培養學生建立和應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高中課改後文理科的界線漸漸淡化,所以我就注意對學生進行物理思想的建立,有助於學生今後的自主學習,就是選擇文科的學生也是很有意義的。

4,加強教學管理,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加強學習過程性評價管理,做好課堂上的優良表現記錄和不良表現記錄我在課堂上依據課堂參與情況直接以"加分獎賞"形式要求物理科代表在每堂物理課上及時記錄同學的參與情況,過程性評價記錄是期末物理科學分認定的重要依據。每月定時統計並公佈學生作業上交情況,出勤,課堂參與情況,學生心服中服。在上學期舉辦的"高一優秀物理作業展"深受學生喜愛,也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對於優秀作業進行評比展覽,發給獎狀,及時給予鼓勵,不但對優秀作業的同學是一個促進,對其它學生作業規範化又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能自主鑽研教材中的知識,課堂教學中儘量多的給予學生自己思考,討論,分析的時間與機會,使他們逐步學會思考。另外,閲讀是提高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過去的一年來,我們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具體做法是從指導閲讀教材中的重要內容入手,使他們學會抓住語句中心,能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從第一章開始就要求學生獨立進行單元總結,並逐份批改,提出建議,選出好的全班展覽,同時教師提供一份總結以作示範。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是教育學生的一個重點,良好的習慣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

5,開設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營造探究氛圍。

過去的一年來,我共開設小發明,小製作,科普小報,攝影,攝像,太空科技,風箏製作,家電常識等科技講座8場,通過這些講座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是很有效的,學生不但開擴了知識面,而且表現出愛上物理課,就是文科生也很喜歡物理課。我經常組織學生進行探索實驗的設計,並及時做一些隨堂實驗,也佈置一些課外探究實驗要求學生回家做,有成果的交上來也給他們"學習過程學分獎勵"。當然學科競賽也是好辦法,去年的高一年段共開設了物理知識競賽,物理實驗設計競賽,物理實驗操作競賽等三次學科競賽,得到了學生的積極響應。我想重視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

新能力,才是真正把新課程理念落到實處。

6,加強校本教研,努力以合理的學習過程評價激勵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帶動物理組申報了《新課程理念引領的物理實驗教學評價》的校本教研課題,從開題,學生調查,課堂跟蹤,我花了大量時間在該課題的研究。經過一學年的研究,現已結題,合理的學習過程評價激勵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今年5月份,我組織了學生參加了晉江市創新大賽,結果是高一7班(平行班)的學生的顏志偉,林文杏,莊嘉源,高一5班的吳親溪獲獎。用新課程理念引領學生課堂評價,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我想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物理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多鼓勵肯定學生。總之,我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對學生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為,併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了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覺得過去一年來的高中課改工作很累但也有價值。

三,教學中發現矛盾突出,怎麼應對

高中新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我們的教學課時,教學條件,教學績效,教學對象(學生)等諸多因素之間的矛盾很突出,如何應對這些矛盾,我看又是我們往後新課程教學教研的重點了。

1,教學課時與教學內容之間的矛盾

①,教學內容多需要時間

②,高中課目多,造成科目排課量不足;

③,研究性學習,選修課等活動開展需要時間

④,物理學科內容增多了,按以往教法教不完。

⑤,各章節知識內容在銜接需要時間

⑥,另外,物理學科模塊化也使得時間上缺乏靈活性

2,教學條件與教學內容之間的矛盾

①,許多知識實際上需發教師因材施教,課改呼喚小班化教學,輔優扶差的要求特別高,但目前我們的教學條件是無法做到的。

②,另外,物理科教學條件還表現在多媒體數字實驗系統的使用,如:中國山東"朗威"數字實驗系統,美國PASCO數字實驗系統等都是很好的物理科教與學的好助手,但一套要1萬5———2萬元左右,一個實驗室就要六七十萬元。就目前的情況看,我們大部分學校都是很難做到。

3,教學績效與教學內容之間的矛盾

以往教學方法講究"範例———練習",現在講究"問題引導","自主探究",以往的教學績效以一張試卷成績論英雄,平時講究穩紮穩打,現在講究螺旋體系,現在教學內容多了,選擇性大了。那麼我們的教學績效如何得到合理的評價

高中課改總結12

我校教師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挖掘學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和維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地與教師共同感受、探討和欣賞,使美術欣賞課成為學生與教師共同感受美、領悟美的殿堂。

高中新課程實施之後,美術學科由原來單一的欣賞教學,拓展到五個內容系列:美術鑑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現代媒體藝術。其中,作為必選課程的“美術鑑賞”,有別於以往的“美術鑑賞”。以往的高中美術鑑賞教學,只是對美術作品進行基本的介紹,比如作品的風格、流派,畫家的生平等,也有教師對繪畫作品的形式加以分析,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少有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感知、經驗來評論美術作品的情況。而《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對“美術鑑賞”是這樣定義的:“美術鑑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

現就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採用的幾種欣賞方法做以介紹

一、形式鑑賞

在美術作品面前,最先觀看到的是它的表面形式。我們還沒有看清它表現的具體內容時,它那強烈的或優雅的形式美感,已將我們的視線吸引過去。於是,從形式的角度來鑑賞美術作品便成了最基本的方式。就如同聆聽一首美妙的樂曲,儘管還不知道歌詞的內容,但那優美的旋律已令人心曠神怡。這是因為藝術作品的構成形式本身就具有獨立的欣賞價值,它是形式美的體現。藝術形式,主要指線條、色彩、筆法、構圖等。這種方式偏重於對作品藝術形式的感知和體驗,強調對形式的分析和把握。它適用於欣賞那些形式語言突出的美術作品。對這類作品,我們不一定非要讀懂它所表現的內容才能去欣賞它。這是因為許多美術作品,藝術家創作它的目的,並不在於表現的內容如何,而是注重藝術形式語言的探索,或是通過形式語言傳達某種內心情感與意象。正是這些藝術形式的`豐富多彩,讓觀賞者感受到不同的美。比如説:在印象派畫家的作品中,無論畫的是房屋、樹林還是小橋流水……這些都無關緊要。我們欣賞的是它對光感變化的撲捉所呈現出的豐富色彩變化,如莫奈的《持陽傘的女人》《魯昂大教堂》。特別是欣賞抽象性美術作品時,更應以感受作品的形式語言為主。如蒙德里安的《開花的蘋果樹》。通過大量的作品欣賞去感受美術作品中種種形式語言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展開想象的翅膀去體驗、品味作品所傳達的意象之境與內在情感。

二、比較式鑑賞

有比較,才有鑑別。比較鑑賞教學設計的着眼點主要有:新舊教材的變更比較;東西方美術作品屬性特徵差異的比較鑑賞教學設計;美術作品的視覺形象的符號學屬性的比較鑑賞教學設計;對於文化背景、藝術種類、風格流派、藝術家間的比較鑑賞教學設計;藝術種類不同發展階段、藝術流派的不同發展時期、藝術家不同成長階段、作品創作過程的階段性的比較鑑賞教學設計。如在欣賞宗教雕刻內容中我分別讓學生欣賞了魏晉、唐、宋時期的代表作品,並讓學生觀察,通過比較雕塑的風格總結不同時期的不同審美傾向,魏晉的秀骨清相的感性風格,唐代感性體育理性結合的大度、宋代宗教與現實生活相融合的風格,使學生縱觀宗教雕刻的大體發展脈絡,體會其藝術風格的變化。又如通過欣賞商周到春秋戰國青銅器的風格變化,體會到社會制度的變化給予青銅器風格的改變。

三、社會實踐鑑賞

長時間單純的室內欣賞容易讓學生認為藝術與實際生活沒有多少聯繫,而實際上恰恰相反。雖然不能到博物館現場欣賞作品,但要改變這種美術教育的尷尬就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有機的與生活相結合,讓學生能進行實踐主動的進行鑑賞分析。如在欣賞陶瓷藝術的同時,向大家介紹“百家講壇”的相關節目,讓學生在課下通過收看評論家對陶瓷更加理論、系統、詳盡的介紹,對陶瓷藝術產生興趣。隨着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環境有了進一步的改善,文化的融入方面的投入也有不少提高,但總體水平和物質生活的提高還不成比例,在公共環境中的藝術作品也良莠不齊,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形象工程,完全忽略了大眾的審美,甚至是對人的審美的一種誤導。所以我在欣賞西方現代雕塑的時候,除了課上採用形式鑑賞方法外,在最後我讓學生舉例我們生活周圍的一些“現代雕塑”,我輔以圖片舉例,讓學生總結這些“現代雕塑”的共同點,佈置研究性作業,即‘我們見到的這些幾乎同樣風格的“現代雕塑”是不是雕塑?為什麼?’作為課堂延伸,學生通過現場觀察並與課上所學的現代雕塑的基本特徵作為參照進行評價。之所以給學生留這樣的課題,是因為我覺得教師不應是單純的書本教師,還應有社會責任感,在學生能夠感知,理解的範圍內,儘可能的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於生活,懂得去辨別是非。

高中課改總結13

一、培訓實施的基本情況

(一)加強領導,建構培訓組織實施的保障機制。

我市根據教育部、省教育廳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情況,慎重確定了項目單位,成立了項目工作領導小組和項目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教育局職成教股。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由教育局長任組長,教育局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職成教股、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電教站及各高中負責人為成員,切實保障了培訓的組織實施。

(二)積極主動,全力開展有關管理工作。

為了積極抓好項目培訓前、中、後期各項工作,我市積極主動地開展了以下主要工作:

1、及時出台了《漢川市暑期普通高中課改教師國家級遠程培訓實施方案》,認真挑選項目單位,確定各班培訓人數、班主任和輔導教師,本次培訓項目單位為漢川一中、二中、三中、四中、漢川高中、實驗高中,培訓對象語文63人、數學57人、英語56人、物理40人、化學41人、生物21人、政治16人、歷史18人、地理14人、信息技術9人、通用技術6人、綜合活動4人、音樂10人、體育13人、美術9人。

2、分別召開相關人員會議,我們分別組織領導小組工作會議,工作專班會議,確定了各項目學校領導蹲點負責人的工作職責,各項目單位分別召開了各培訓工作專班會議,佈置工作,強調責任,解決問題。

3、充分作好技術設備後勤保障。7月15-17日,工作專班分別到各項目單位檢查了收視設備、教室學習場地等準備情況,及時派技術人員到培訓點幫助檢修設備,確保各培訓點的正常接收。7月19日前,各項目單位作好了充分準備,都能通過網絡下載培訓資源,保障了培訓的順利開展。7月21日開始之時,項目領導小組嚴局長帶頭,職成教育股組織專班到培訓點巡查,督促各培訓點按時組織教師參加學習。各項目單位主要負責人親自督學,參與研討,收到較好效果。如:漢川一中劉其林主任、汪四坤副主任、漢川二中副校長雷亨亮、張廣洲、工會主席陳豔平、教務主任尹漢橋、綜合高中副校長何正金等。

(三)注重實效,確保培訓各項管理到位。

加強過程管理,是提高培訓實效的關鍵環節,為使管理到位,我市以培訓制度為制約手段,以網上信息交流平台為引導,管理學員學習,同時做好檔案管理工作。

首先是加強制度管理。項目管理辦公室制定了《遠程培訓班級管理辦法》,建立班級管理的各項制度,明確班級管理員(班主任和輔導教師)工作職責,對具體工作進行了細化分工。嚴格簽到考勤,實行考勤彙報、通報制,每次集中在線學習之後,通報學員出勤情況。

其次是加強溝通引導。項目管理辦公室向學員公佈了班級管理員手機、電子郵箱等有關信息,指導學員向網絡交流平台發送信息,方便學員及時、快捷地反映問題,促進溝通交流。

最後是健全檔案。在檔案管理方面,我們要求各培訓點,及時收集整理培訓材料,如文件、通知、計劃、總結,學員信息,發言稿、考勤記錄、照片、簡報、學員心得、論文等分類歸檔。同時,我們各培訓點建立好電子檔案,方便管理。

二、培訓成績與效果

首次普通高中課改教師國家級遠程培訓工作在我市取得了一定成績,不僅使我市在教師遠程培訓組織和管理上積累了經驗,為今後在我市開展更大規模的遠程教師培訓奠定了基礎,同時也使本次參與培訓的單位和教師收穫較豐,教師們對高中課改有了較深的認識。參訓教師一致認為,這次培訓是及時有效的。

一是更新了觀念。短短10天培訓,給了廣大教師全新的思想空間,他們在網上向專家提問,在課餘與同仁交流,利用完成作業的機會思考自己平時教學的得失和課改的前景,思想觀念有了革命性的飛躍。

二是開闊了視野。這次培訓不僅讓廣大教師的理論水平得到昇華,更通過網絡讓教師們獲得了很多的信息,開闊了視野。教學片段的實錄視頻,讓教師近距離的體驗到一些新型教學模式的具體做法,他們看完後的討論交流,讓整個培訓活動變成一個合作、探究的大課堂。

三是解決教學中的困惑。講座的專家都是深入教學或來自一線教師,案例分析貼近教學實際,分析切中時弊,指導得法,有實際的指導作用,解決平時教學實踐中的苦惱與困惑。

三、工作體會與建議

這次遠程培訓,規模大、節奏快、成本低、質量高,對於創新培訓形式有着重大深遠的意義。我們認為在今後工作中繼續堅持和加強如下幾方面工作:

1、強有力的組織管理是保障

教師遠程培訓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集中培訓,不是將教師集中到培訓機構進行學習,而是組織學員通過網絡進行遠程學習,這對培訓管理提出挑戰,如果不能進行到位的管理,就難以保證學員學習的真正實現,要進一步探索過程管理的有效機制,加強過程性管理,有效的制約和激勵學員學習。

2、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是基礎。

培訓內容是保證培訓質量的首要因素,只有做到遠程培訓的內容和形式符合學員的學習要求,富有針對性。適應性,才能真正調動起學員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並能夠自覺轉軌為教育教學此文轉自行為。本次遠程培訓從內容到形式結合了新時期教學工作的實際,針對了新課改的新情況,解決了教師教學中的困惑和問題,富有理論指導性和一定的現實針對性,這是取得良好培訓效果的重要因素。

3、建立系統科學的考核評估體系是保障培訓質量的重要環節。

遠程培訓不是被動的聽聽評評,而應該有管理學員學習的全部過程的科學考核評估體系,要對學員學習時間和交流情況、思考習題和作業成績全面進行評價考核,要求學員網上學習必須達到一定的時間,應要求學員每個學習模塊都要提交學習交流的文章,並積極評論其他學員的文章,為了檢驗學習效果,每個學習模塊要完成相應作業和思考題。培訓結束根據各項成績評定培訓效果,確保培訓質量。

高中課改總結14

山東省高中教師全員培訓,規模巨大,準備充分,培訓設施手段先進。通過13天的培訓學習,使我接觸到了專家學者們的教育新理念,學習了不少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同時還與省內的一線教師們進行了充分的交流。收穫頗多,感觸較深的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因此,可以説這次培訓來的很及時,培訓內容很深刻,培訓的效果將影響深遠。嶄新的教育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模式觸動着每位教師的心靈,作為一線教師的我深深感到學習的重要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積極實踐新課改,鋪設好自己的專業化發展之路。

一、積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直接影響着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直接影響着教育教學的效果,影響着素質教育的進行。素質教育力求使每個學生在本身原有素質基礎上,獲得和諧和充分的發展,從而提高其身體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使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自我教育,具備現代社會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具體來講,一方面要轉變過去那種過份強調—教育的社會、經濟、政治功能而忽視其育人功能的觀念。另一方面要轉變惟升學者是人才、惟升學者能成才的觀念,確立多渠道成才、多規格育人的人才觀;要轉變以分數論人才、以升學率論效益的質量觀,確立德、智、體全面發展,個性特長充分發展的質量觀;要轉變只對少數學生負責,只對學生升學負責的施教觀,確立對每個學生負責,對學生的長遠發展負責的施教觀。

二、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教學方式的選擇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只有通過課堂教學,才能把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實處。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以學生髮展為本,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改變了傳統教育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從中可以看出,素質教育的落實既要有教師教學方式的改革,還要有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在課堂教學方式方面,常見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啟發講授模式;自學討論模式;目標定向模式;發現式教學模式;開放研究性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模式等,不論哪一種教學模式的建構和選取,都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教學過程中教師到學生的單向交流變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使教學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各種教學模式都有一定的侷限性,而教學內容的不斷變化決定了不能把某一種教學模式作為萬能的模式去傳授所有知識。靈活地運用教學模式,是指在對比各種教學模式的理論,優點和侷限性的情況下,針對教學實際,汲取幾種教學模式的特點、重點進行組合,使教學過程得到優化。教學模式的多樣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認知活動,為能力的全面培養創造條件。

在學生的學習方式方面,目前,在我國的課程改革實踐中,出現了許多新的學習方式,歸納起來,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均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提倡學生參與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倡導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並不是三種獨立的學習方式,三者之間是不能截然分開的,只有通過三者的優化組合,才能實現由傳統的學習方式向新的學習方式的轉變

三、注重教師自身的素質發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教師發展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教師發展是教育改革的原動力;教師發展是教師自身幸福的源泉。素質教育改革對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應該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不斷地加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教師要關注專業化理論發展,瞭解學科課程要求

作為一線教師,首先要熟悉所教學科的主要內容,對學科內容知識的.產生、發展、功能等有系統的認識,能從總體上把握教材,駕馭教材,要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等,就個人來講,雖然我從高一到高三教了一輪,對所教教材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但體會尚淺。因此在我執教的第二個階段我着重加強了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學理論去備課、備學生,去認真講課,去研究習題,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2、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

教師的教學能力主要包括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處理教材的能力,課程開發的能力,瞭解學生的能力,理解他人以及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和自我監控能力等,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教學能力,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課堂的效率,提高教學的質量;同時,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也是教師專業化的必然要求,具體工作中,可通過集體培訓,集體備課,集體教研,校本課程開發等途徑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3、教師要終身學習與發展,終身學習是教師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師要向課本學習,向專家學習,多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如《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探究教學論》《討論式教學法》等,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教師要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多參加聽課、評課活動,多與同事進行交流,加強教師間的合作,或者利用網絡與更多的同行進行交流與學習。教師要向自己學習,從自己的教學中學習,即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師發展的有效的途徑,通過教學反思可以積累教學經驗,使教學設計更加合理化,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提升了教師的形象地位。在教學中,我已經養成了寫教後記的好習慣,每節課後在自己的教案本上及時記下課堂中成功之舉或不足之處,或者提出改進性的意見,一段時間後,再把這些內容加以整理和總結,為以後的教學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教師要向學生學習,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中“教學相長”。在教師的工作中,學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個性特徵,學生的多樣性、發展性、不確定性,使得教師經常需要面對不少新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也能促進教師的發展。

歌德有句名言説:“人生至關重要的事是有遠大的目標和達到這個目標的雄心壯志”。新課程的改革對我們每位教師來説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高中課改總結15

高中生處在生理和心理轉折的重要關口,這一階段是人生髮展的一個有決定意義的階段,既關乎學生個體的自身命運,更關乎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因此,高中課改舉國矚目。時代在發展,教育不改革就會喪失競爭力,但教育要改革則必須保證成功。在總體戰略決策既定的情況下,保證區域課改成功最需要的就是執行力。總結南安的經驗,我們在前期宣傳上、制度上、 培訓上、 義務教育階段與高中階段課改銜接上、 教研上,都能看出執行力佔據主流的正面影響。

一、 紮實做好前期的宣傳推動工作。

首先是廣泛宣傳,使全社會,從地方黨委、政府的主要領導到教育局局長,從校長到教師,從學生到家長,從學校到社區,大家都知道高中要課改,進行課改水到渠成;其次是實際工作力度大,教育局和各校校長做了大量工作,統一認識,保證上下一心,形成合力成效大;第三是工作過細,工作細才能行動有序,工作細才能減少失誤。

二、工作要有序,進程要順利,人員要協作,就得有相應的制度來保障。

南安教育每年都設定一個工作主題,如 20xx- 20xx 年度就定為 “學校管理規範年” ,教育局在 《關於開展 “學校管理規範年” 活動的意見》 裏提出 “規範辦學行為管理,規範教工隊伍,規範課程實施管理,規範課程評價管理” 的要求,稍前出台了 《關於 20xx 年春季高中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的意見》 ,後來又印發 《關於高中新課程實驗校本教研工作意見》。 20xx 年暑假,市教育局提出了“促進教育均衡,提高教育質量,樹立教育形象” 的工作主線,出台了 《南安市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質量監控意見(試行) 》 ,以及一系列有關高中新課程實驗的配套文件,規定了校長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第一責任人在課改中應承擔的責任,同時要求各校也出台相應的管理制度,形成了局裏抓校長,校長抓學校,層次落實,穩步推進。

三、理想的教育是“提供人人有選擇的教育,創造生生有個性的教育,建立個個能成功的教育”, 高中課改也在向這個方向靠攏。這就需要大量符合要求的、 經過培訓的師資。

師資培訓就像搶佔戰略制高點,有了制高點就能夠獲得戰場的主動權。南安市的確在培訓上搶佔了先機。我們借鑑了義務教育階段課改經驗,一方面規定 “先培訓、 後上崗,不培訓、 不上崗” 和“培訓超前於實驗” ,從紀律上保證了培訓的全員參與;另一方面在市教育信息網開設 “局長在線” 來答疑解惑,激勵教師投入培訓。為更好促進高中教師轉變思想觀念、 提升專業素養,我們先後請到鍾啟泉、 劉堅、 崔允漷、 余文森、 石鷗等 20 餘位課程改革專家開設專題講座,委託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教師研修網、 教育部繼教網、 福建省繼續教育遠程培訓中心先後對高中教師進行新課程遠程培訓,市裏也開辦培訓 20多期,下發各種讀本萬餘冊、光盤 300餘套;為強化課改教學管理,我們請來大專院校、教科所的專家兼任教務主任、 教研室主任,組織高中校長外出考察學習;我們還在相關專業網站和市進修學校網站組織博客羣組,讓參訓人員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主張;每年還進行多次主題論文評選、開辦全市規模的“校長論壇” ,讓校長和教師都能就培訓收穫和實踐、 嘗試的結果與大家共同分享。

四、做好義務教育階段課改與高中課改的銜接工作。

義務教育階段的課改是高中階段課改的先導和基礎。有了這個先導,從改革理念到改革流程,從領導管理到行動細節,從事前的預測到過失的解析,在很多事情上我們都能夠有備無患,一些經驗和教訓能夠幫助我們縮短到達目標的時間。義務教育階段課改的成績是繼續進行高中課改的階梯,沒有這個階梯,高中課改將會貿貿然、 茫茫然。這方面,我們有三點做得不錯。首先是提前熱身。南安市高中課改始於20xx 年秋季,但我們在 20xx 年年底就開始高中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每個高中教師都開始有了心理準備。其次是動員有力。 20xx年春季,教育局組織16 個教研片進行高、國中教學教研交流,有800 多名高中教師對應相應學科的國中教師進行聽課、 評課和交流研討。其三是規範要求。20xx 年 8 月,教育局下發《關於舉辦高、國中新課程教學銜接研修班的通知》 ,確定了研修內容和形式,並進行了專題培訓,使銜接活動更加有力地展開。

五、教師要發展自己,要給學生高質量的教育,最根本的途徑就是研究。

校本教研是教師首選的發展之路,長久保持校本教研旺盛勢頭,是課改取得進展的有力推手。一是領導重視。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重視教研工作,始終把校本教研作為推進課程改革的載體,出台了 《校本教研製度》、《加強教研組、 備課組建設意見》 ,開展優秀教研成果評選、 教研積極分子評選活動,激發教師教研熱情,引導教師“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 二是措施得當。 首先是建立 “三、 二制” (即市、 片、 校三級教研與培訓的整合,市教育學會、 學科教育專業委員會兩級團體的整合)複合型教師研修網絡,市級活動每月一次,片際活動兩週一次,校級活動每週一次;其次建立市、 片、 校三級集體備課制度,並且開展跨區集體備課(如邀請廈門市教研員和優秀教師參與) 。 三是教師樂意。 日常的工作最能反映教師的心態。在訪談及抽查中,我們發現教師都能自己做好“五個一” ,即每週寫一次教後記、 每週提供一個典型個案、 每週提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每學期上一堂校級以上研討課、 每人建立一個學科的學生成長檔案。從 20xx 年課改以來,南安教育給人的總體印象是生機勃發。表現在觀念的改變上,教育行政幹部不再依靠單一的行政手段進行領導和管理, “以人為本” 的觀念逐步深入行政幹部的思想深處;專業人員架起理論與實踐的橋樑,變指導教學為研究教學,變檢查教學為服務教學;校長從文化建設的高度來經營學校,而不再單純依靠熱情和經驗;教師參與研究和學習的熱情空前高漲,職業生活方式也逐步發展、 改變;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主學習和發展興趣的空間,精神面貌和學習狀態都有相當程度的改觀;家長改變了對孩子的認識,從中發現子女的許多優點,開始認可和信賴課程改革。從教學方式來看,師生的對話、 交流增加了,教師獨霸話語權的狀況難得一見了;教師會 “彎下腰來” 或者 “蹲下身來” ,與學生平等相待;教師會欣賞學生的奇思妙想,會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會耐心説服引導學生,課堂變得更加生動、 民主、 開放。從學校管理來看,學校更加註重“為了每位學生的健康發展”這一課改的核心理念,努力從 “學生適應” 向 “適應學生” 轉變,育人氛圍更加體現人文精神,更加註意動態看待教師和學生的.發展進步,不再把試卷分數看成對教師對學生的唯一評價標準。要發展就必須改變現狀。教育作為人類生存並不斷改善自己處境的活動,也始終處在改變之中。一次課改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教育的發展和完善需要一個長期的、 漸進的過程。此次高中課改時間長、 規模大、 關涉廣、 影響深,這樣的改革必須有持久戰的準備。南安市的高中課改儘管在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教研機構領導、專家的指導和引領下,走過了三個年頭,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有一些問題很值得思考,主要有:(1)認識問題。教師已經習慣於功利化教學模式,考什麼就教什麼、 學什麼、 練什麼,

如果高校選拔依舊一卷定終身,如果社會對學校和教師的評價依舊以考生卷面成績來衡量,改革熱情能有多大、 能持續多久?

(2)師資問題。一是教師素質與新課程要求的差距,二是師資欠缺影響選修課的開設;如果沒有可盤活的資源,我們如何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求

(3)評價問題。 一次性的選拔考試目前依然是評價教師、 評價學生的主要根據,如果沒有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沒有合適的評價信度和效度, “全面地、 健康地發展一個人” 的課改目標從何實現?

(4)課時問題。 課程內容容量大與必修課時減少是一對突出矛盾,如果出現加班加點補課或者只為完成任務而眉毛鬍子一把抓,課標要求又從何體現?以上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果不盡快突破,我們的課改執行力就會大大降低,課改成效也會大打折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