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除法》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57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口算除法》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1

一、設計意圖

本節課的主要課型方式是要素組合方式,輔助課型是平台互動。由於本節課的重難點是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方法並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從情境的創設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練習,各個環節都充分使用了看、聽、講、想、做、動、靜七要素,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口算方法並得到多次的強化。

1、講、動。本節課在探究口算方法時設計了1次四人小組交流,在兩個“想一想”和“摘蘋果”環節設計了3次同桌交流,共計4次小動。另外,還設計了自己説一説口算方法、個別彙報,目的在於通過“動”為學生創造更多“説”的機會,強化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2、“做”。除了兩個“想一想”和“摘蘋果”外,還設計了3個挑戰練習,讓學生在“做”中提高口算能力;

3、想、動靜轉換。探究口算方法時,先讓學生靜靜的思考,再4人小組交流;練習時,學生先獨立思考、完成,再同桌交流或者自己説算法。使學生先有想法,再交流,先靜後動,動靜轉換,讓學生的.每一個學習活動都有明確的目的性。

4、聽。師生每一次的“講”就是其他同學的“聽”。

5、看。看主題圖,集體訂正習題等,都用到了“看”這個要素。

二、具體反思

(一)成功之處

1、師生之間有約定,效果較好。

2、在口算方法的及時鞏固練習中,即“摘蘋果”環節,合理使用了小卡。

3、教學中合理而有效的運用了看、聽、講、想、做、動、靜七要素,使學生掌握了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方法,並得到了多次的強化,提高了學生的口算能力。

4、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下放給學生,創造小組交流的平台,引導學生把學過的知識遷移到本節課的新知來,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

5、學生的小組、同桌交流效果較好。

6、板書設計使用了氣泡圖。

(二)不足之處

1、在時間的調配上稍微有一點欠缺,“摘蘋果”環節以及挑戰練習環節用時多了一些,導致35分鐘的課,超出了2分鐘左右。

2、課堂上表情可以再豐富些,語言還不夠抑揚頓挫,有時語速較慢。

3、要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講、聽訓練。如:發言人要面向大多數同學,聲音要響亮等;傾聽者要關注發言人,聽清別人説了什麼等。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2

本節課是教學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乘法和相應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基礎上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口算除法不僅在實際中應用廣泛,而且它也是為學習筆算除法做鋪墊的。因此,本節課按照“理解——概括——提高”的思路組織教學,複習鋪墊選擇的數據和算式緊扣本節課例題,複習了本節課要用到的主要知識和方法,為學生學習新課內容,鋪平了道路。

講授新課時,注意讓學生動手,以動手擺小棒和問答思考做思維主線,引導學生先講,教師補講,並做好必要的推理歸納,講清算理算法,對例題處理的重點教學例1(1),學生獨立完成例1(2),合作完成例1(3),在練習設計上採取分層練習和綜合練習相結合,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的特點。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3

這個內容對學生而言很簡單,學生通過預習,絕大多數的學生便能掌握計算方法。但我們需要的並不是最後計算的結果正確率有多高,而是學生是否真正理解算理,能不能理解着去計算。只有真正理解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計算打好基礎,為學生的持續發展做好鋪墊。

我想,既然學生能自主地掌握知識,何不放手讓學生自學,因此在整節課的設計與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做好新課的知識鋪墊,課前指導學生預習,讓學生初步理解算理。

課前,我讓學生複習表內除法,還引導學生細看書本14、15頁的內容,通過看例題的圖及小精靈的話,學生初步掌握口算整百、整十數除以一位數時可以這樣想:幾個百(十)幾=幾個百(十);想乘算減;先算0前面的數,再在所得的商後添0,被除數的最高位上的數不夠除時,可以把最高位上的數與它下面一位上的數合起來再分。

二、加強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

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建構,而動手操作對學生的建構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在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整個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了很多動手實踐的機會。在指導孩子們進行預習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已掌握計算方法,懂得計算,所以在新課的學習中沒有用例題,而讓學生自己列出式子在班裏展示,説算理,不足的地方是沒有充分讓學生説,對於中下層學生來説,算理還沒有真正掌握好。

三、充分發揮小組相互合作的作用,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小組中的相互學習與幫助對學生個體掌握新知起了很大的作用。如課前的`複習交流,課中練習的合作訂正糾錯,對問題的爭論歸納總結等等。學生是有差異的,教師在40分鐘課堂上讓每個學生都掌握新知識,而小組合作就彌補了這一缺陷,在小組裏,每人都有發言的機會,優生能很好地幫助暫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理解知識,大大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四、嘗試用一定的模式上課。

對於數學來説,因為學習的內容不同,要有固定的模式是一件很難的事,不過根據學校提出的培養學生的八個良好習慣,借鑑高年級的學習經驗,我在上星期定了五個環節,分別是課前練、我想學、我會學、我收穫、我會用。因為是上星期定出的環節,學生還不是太熟練每個環節做什麼,希望下階段好一些。

在本節課上,課前練環節上讓學生複習數的組成,因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建立在這一基礎上,我想學是就本節學習內容提出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還是比較貼合本節課的內容的。(比我想象中要好一些)我會學環節中,我覺得雖然是學生先小組裏交流再彙報,但彙報過程還是離不開老師的導,還是有帶教授的味道。我收穫環節裏學生在小結自己學到的知識方面的能力還是要加強。我會用的環節主要是由學生自己要小組裏交流訂正。

不足之處:

(1)放手方面還是不夠。

(2)在知識講授方面,對於本節課裏口算方法的指導,雖然板書了,但沒有系統與學生強調,所以從檢測的結果看,中下層學生對於表內口訣不熟,所以計算的正確率不高。

這堂課完全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讓學生理解性的學習數學,在每個環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是主動的學習新知識,又能自信地展示自我,注重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自主的學習數學知識。自主學習,讓課堂處處都有精彩。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4

“口算除法”人教新課標版四年級上冊第6單元第1課時,本課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經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的基礎上,本節課包含了整十數和整百整十數除以整十數,以及相應的估算,它既是日常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的,同時又是學生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筆算除法的重要基礎。本課教材內容呈現得比較簡單,只有兩道例題,分別是80÷20= 和150÷50=,然後就是各自對應的2道估算,以及8組相應的“做一做”。怎樣才能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口算的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估算,並讓學生體會到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為了順利突破本節課重難點,我進行了精心設計,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1.以一個具體的情景“口算測試題的排版問題”為主線,把估算也融入到口算的情境中進行教學。

教材安排的例題講完整十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接着是相應的估算,之後是幾百幾十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和相應的.估算。整個設計中估算和口算的主題圖並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例2和例1也是獨立存在的,這在教學上就變得比較生硬,不利於學習的順暢性。於是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用一個情境把整堂課的口算和估算串起來,讓學生在一個比較熟悉的情境中學習,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

2.講清80÷20的算理。

部分學生在80÷20等於4還是40時容易出錯,根本原因就在於算理不明,因此算理的講解應該是十分必要的。教學中我主要採取的的是“説計算思路”的方法,讓學生在説的過程中明白算理,先讓學生説想法,在逐步教學生怎麼説,怎麼説完整,這樣,讓學生在説的過程中理解了為什麼計算80÷20可以計算8÷2。這一點,在聽完苗菊平老師的課後又有了新的想法。原本我覺得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説直觀的小棒圖有些多餘,所以在上課時就沒有用,但是在聽完苗老師的課之後,覺得教材的安排還是很有價值的,讓學生利用小棒圖圈一圈,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會更充分,在下次上課時會進行改善。

3.提倡算法的多樣化的同時注重算法的最優化。

算法多樣化是計算教學改革的一個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另外,無論是用想乘法算除法還是轉化成表內除法,對學生的後面學習都是有用的。但是多樣化的基礎上的優化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這節課中學生就比較喜歡用轉化成表內除法,為什麼呢?通過對學生的追問,讓學生體會算法的優化。

整節課教學思路非常清晰,在每個環節的處理上也比較到位,較好的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練習設計的具有層次性,紮實高效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就連班上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學習熱情也很高,並且通過最後的速算比賽,發現效果也不錯。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數除兩位數、除整百整十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迅速地進行口算.

2.培養學生認真口算和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用一位數除的算理,正確進行口算

一、導入新課

1.口答

(1)24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84呢?

(2)42個十,90個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課:

出示主題圖:

根據你的觀察,你看看這幅圖裏面有哪些數學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識解決途中提出的問題嗎?

1、3次就能運完這60箱,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你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和你小組裏的同學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們手中的工具幫助你説明你的思路。

小組彙報:解題思路

1、想口訣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個問題輕鬆解決,第二個問題也沒問題

2、王叔叔有600箱西紅柿,他也運3次就運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你是怎樣計算的?小組裏面説説。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運240箱黃瓜,也運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運多少箱?

240÷3=

這題如何考慮?

小結: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在計算時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訣,還可以用以前學的乘法運算來思考,還可以用數的組成的知識來解決。只要能正確的計算,什麼方法都可以。

課堂練習:做一做

知識介紹:除號的由來

作業:練習三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

在説例1的口算方法的時候,第1種方法沒人説,主要説了這3種(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變成了“200”。我引導學生認識:此時的6已不是我們平時所認識的的6,而是6個百,所以除得的是2個百,要在2的後面加2個“0”(2)受上面的啟發,有學生提出:看成60÷3=20,這是把600看成了60個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個十,在20的後面加1個0即200。我覺得這種説法也非常好,在後面學的首位不夠除的時候就會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結果。

本週一開始展開了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教學。口算除法作為單元的開篇,為後面的筆算除法教學有很重要的鋪墊作用。在原計劃的教學進度的基礎上,結合年級組學生的`學習情況,三位教師研究後決定將教學進度放慢,旨在讓學生能夠紮實掌握每一種類型的除法計算。

按照教學計劃,我將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內容作為了今天展示課的教學內容,作為一節常態課,我與三年級4班學生很好地配合,順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課後,與侯主任交流,現將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簡單的總結:

教學流程為:複習導入、明確目標,提出問題、自學指導,鞏固練習,課堂小結與當堂達標。

複習導入環節利用單元知識樹與口算除法習題相結合完成了複習的導入,之後提出本課學習目標並進行相應解釋;之後利用單元主題圖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關鍵問題在於結合具體情境如何提出問題,李萌同學很順利的將“三個人大約平均可以搬運多少箱”,此問題在設置的時候我做好了如果學生第一次提不出關鍵詞“大約”二字如何進行引導,從而在計算時採用估算的方法進行,算式符號使用“約等於”號。此環節很順利,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與估算有關的點撥即可。

在三年級3班試講時我採用兩種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發現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間存在很大跨度,關鍵在於學生無法通過自學看懂方法二的每一個步驟,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學生自學方法一,學會後立刻鞏固練習,學生自學了什麼,教師點撥了什麼,學生掌握了什麼那麼在練習中我們就練什麼。在此處,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縮減例題量和例題難度,在適量且難度適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學。之後重點是結合小組彙報,通過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體過程,最後對於兩種方法進行總結,這是本課的亮點,方法一稱為“找近似數估算法”,方法二稱為“拆數估算法”,對比兩種方法,引導學生在估算的同時可以結合精確計算,此過程潛移默化地運用了數學思想中的類比思想,不足之處在於可以讓學生自行體會兩種方法,並在今後的練習中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方法的篩選,在這裏面也有優化思想的體現,這一點,今後教學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難點後,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題是另一個難點,在學生學習了方法二的基礎上,再來處理做一做第一題,學生理解起來難度小了很多,此時,教學內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過程相對順利,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講授還算高效。後面按照計劃進行了相應的當堂測試,並通過達標試題量化學生得分情況,組內解決了部分學生殘留的個別問題,至此,整個教學過程順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6

《口算除法》是在學生掌握了表內乘、除法,一位數乘多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後面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學習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紮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本節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實用價值。本節課教材安排了主題圖和例1,主題圖為我們提供的資源是一幅運送蔬菜的`場景圖,通過小精靈的問題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引出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確進行口算,教學難點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算理。

本節課教學內容比較簡單,由於學生前面已經有一位數乘整十數與整百數口算的基礎,多數學生應用知識的正遷移已經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節課我主要是採取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

從學生彙報的結果看,多數學生都是應用的添0法,還有少數學生則應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從課堂效果看,學生都是從簡單的算法上想方法計算,沒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義來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則增加了利用教具進行展示,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

由於本節課教學內容較簡單,在後面的練習設計中,我則採取了不同形式的連續,如:記時比賽、奪紅旗、,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達到了鞏固練習的訓練要求。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7

《口算除法》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熟練地掌握表內乘除法,一位數乘多位數的基礎上教學的。它為學生掌握除法估算,學習筆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識和思維基礎。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找準教學起點,探究導入,充分使用學生已掌握的有關口算乘法的知識和對“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認知的感性積累來同化、順應,所以我先讓學生複習口算乘法,並説説的算法。這樣即找準了教學的起點,又調動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在得到反饋後,對學生可以遷移的知識沒有詳講,如:當學生學會60÷3後,他們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於對學生的瞭解,我把討論、研究的“新知”和核心問題確定為:(1)將所解決的問題先進行分類。

(2)我們應先解決哪道算式,再解決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同時給學生儘可能大的探究空間。如“再算什麼會容易些?你發現了什麼?”來組織學習活動。至於再算什麼?能發現什麼?這些我都沒有明確規定,而是留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力,並且我還改變了“一問一答”這種師生之間的單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導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發現。

口算除法的.知識,對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説,並不是一張白紙,如何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上建構新知呢?新的數學理念教會我,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本節課我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探究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體會解決問題的喜悦;並且通過學生自主探索的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8

教學設計説明

本課力求突破傳統的灌輸式的口算除法教學模式,將新課標理念融入教學中,圍繞着如何創設高效課堂這一中心組織教學。一是創設分氣球情境,引入探索新知環節,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二是在探索新知環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用多種方法進行口算,讓學生親自經歷探索過程,獲得新的口算方法。三是結合實際問題引入兩位數除法的估算,給試商做準備。四是應用拓展。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中,鞏固口算除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喜歡氣球嗎?是呀,五顏六色的氣球把我們生活裝點得更加美麗,更加喜慶。看,氣球飄進了我們的數學課堂,它來做什麼呢?(出示氣球圖片接圖)教師邊説邊出示掛圖:(略)例1的情境圖及分出20個氣球的過程與有關的信息。

二、探索新知

1、教學問題1(1):

(1)師:從圖上你瞭解到什麼信息?

生:我知道了學校買來80個氣球,每班分20個。

師: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個什麼數學問題?

師:誰能把信息和問題完整地給大家説一説?(生説)

師:這個問題你們能解決嗎?怎樣列算式?

板書:80÷20

(2)探索口算方法

師:這是一道什麼樣的除法式題?(或問:這題中的被除數和除數有什麼特點?)

生:(末尾都有0的除法)

生:(個位是0)

師:這是一個什麼數?(整十數)也就是一道什麼樣的除法式題?

生:兩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式題。

生:整十數除以整十數。

師:80除以20怎樣算呢?(或問:80除以20等於4是怎樣算出來的呢?)

師:下面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開始)

反饋討論結果:

師:剛才我們聽到很多同學説得可好啦!誰願意説給大家聽聽?

板書:(學生邊説教師邊板書)

80÷20=4

想:8÷2=4

80÷20=4

想:8個+÷2個+=4

80÷20=4

想:(4)×20=80

80÷20=4

生1:我是這樣想的:把80和2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8÷2=4,所以80÷20=4

師:聽清楚了嗎?誰來把這種方法再説一遍。

問: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3:我是這樣想的:做除法想乘法,我想()×20=80,我想到了4和20相乘等於80,所以80÷20=4

問: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2:我是這樣想的:把80看成8個+,20看成2個+ ,

8個+÷2個+=4

所以:80÷20=4

師:誰聽清楚了,把這種方法再説一遍。誰還能?

師:在同學們的幫助下,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下面一起口答。

2、教學例題1(2):

(1)創設情景列出問題:

師:剛才咱們順利完成了分氣球的任務,大家的表現非常出色。瞧,學校還買了彩旗,你從畫面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什麼問題?

生: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

問:你想提出什麼問題?

生:可以分給幾個班?

師:誰會解決這個問題呢?怎樣列式?

(2)學生邊説教師邊板書:120÷30

○1問:這是一道什麼算式題呢?(幾百幾十的數除以整十數)

從剛才的方法中受到了什麼啟發?知道這題得多少嗎?齊説得數。

你們怎麼快就算出了得數,你是怎樣算的?

○2反饋結果:

師:誰來彙報一下。

板書:120÷30=4

○1想:12÷3=4

120÷30=4

○2想:(4)×30=120

120÷30=4

○3想:12個+÷3個+=4

120÷30=4

生3:我是這樣想的:把120看成12個+,30看成3個+,12個+÷3個+=4,所以120÷30=4師:誰能用不同的方法來口算?

生1:我是這樣想的:把120和3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12÷3=4 ,所以120÷30=4

師: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口算?

生2:我是這樣想的:想(4)×30=120,4×30=120,所以120÷30=4

師: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下面一起口答。

3、揭示課題:

師:這兩題是什麼樣的除法式題呢?

師述:在剛才的問題中,我們共同探討了象這類除法式題的口算方法,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內容。口算除法。(出示課題:口算除法)

4、口算練習:搶答

60÷30 150÷50 20÷10

80÷20 210÷70 40÷20

5、估算:

(1)探討估算方法:

出示:83÷20≈ 80÷19≈ 182÷30≈ 180÷28≈

師: 你們知道這幾題的要求嗎?陳老師可沒説要求啊!看誰知道?

生1: 用估算求商。

生2:要求“≈”來算。(就是要你怎麼算?)

生3:就是求近似數。(也就是估算出結果)

師: 如果讓你任選一題來估算,你準備選哪一題,請選一題試一試?

把你的估算方法在組內説一説,開始!

(2)交流總結:

師:都算完了嗎?我們來交流交流。

○1先説你選的是哪一題,再説你的估算方法。誰願意來説説?

○2做估算有什麼好方法?誰來説一説?

師:雖然我們選擇的題不同,但我們估算的方法一致的,誰能把估算方法概括地説一説。

生:兩位數除法估算,先把不是整數的兩位數看成與它比較接近的整十數,再用方法口算出結果。

生:先把不是整十或幾百幾十的被除數或除數看作與它比較接近的整十或幾百幾十的數再口算出商。

三、鞏固練習:

1、P79做一做(上、下兩組題)

(1)師:現在你們能完成P79上面的做一做嗎?

師:請翻開書P79完成上面的做一做。

問:做之前,你準備按怎樣的順序來口算這些題?為什麼?

生:一組一組的來算。(先做上面的題,再做下面的題)(或問:哪幾題為一組)

生:因為,做估算時,把不是整十數的兩位數看成與它接近的整十數,運用了口算的方法來算。

師:説得真好,看來估算與口算有着密切的聯繫。

2、P79做一做,下面的題。

師:這題你準備按什麼順序算?下面獨立完成。

四、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3、練習:

師:下面我們來看一道拓展題,考考同學們思維。

出示:120 160 30 40 80 20

師:根據這6個數,請選擇其中的兩個數,列出除法算式,並口算出得數。

120÷30=4

120÷40=3

120÷20=6

160÷40=4

160÷80=2

160÷20=8

40÷20=2

80÷40=2

80÷20=4

4、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在手拉手互幫互助活動中,我校買來一些書準備贈給希望國小。學校共買來240本書,我們把這些書捆好飽才能郵走,你準備把多少本捆成一包呢?我們把你的來選擇方案講給大家聽一聽。

總結:好,同學們的想法不錯,比較符合實際,遇到具體問題時,要從實際出發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

反思

《口算除法》是我本學期上的考核課。如何將新課標理念融入口算教學中,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現在倡導新課標教學和創設高效課堂的統一,這是我們當前教學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課前,我曾思考過,口算除法涉及算理知識,如果運用傳統灌輸式的教法,直奔主題,學生掌握計算方法不應有太大問題。但反過來想,如果我照本宣科的灌輸,學生被動的接受,這樣的課談得上高效嗎?不可,必須創新,必須讓學生動起來,只有學生動手、動腦,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具體來説,要把握好教學中的以下三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明理

數學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數學,一是可以激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進而使學生有極大的`興趣參與計算過程。以往的計算教學比較枯淡,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談何課堂高效。在本堂課中,我創設了貼近學生生活的“分氣球”情境,課堂頓時活躍起來。二是明理。如果我們光説計算有多麼重要,很難觸動學生。通過創設情境,把課本上的內容轉化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既為學生提供了探索數學知識的資源,又使學生感知計算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繫,可謂事半功倍。

二、經歷過程,體驗算法

在過去的計算教學中,我們注重的是學生對計算方法或計算法則的掌握情況,更多地停留在會與不會計算這一層面上。本節課,我注重讓學生充分感受計算教學中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而不單單是掌握計算方法這一結果。例如在口算方法的探索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探討計算方法——總結計算方法的基本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是學生自主尋找口算方法,是學生在交流中總結出口算方法。

三、學以致用,鞏固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學習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應用,應用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是計算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本節課中,我結合生活實際,精心設計具有探究性、開放性的數學實際問題——捆紮贈書,讓學生通過運用口算除法計算,設計出多種方案,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9

今天,我們開始學習課本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知識,本單元是期會考試的重點,因此需要我們沉下心認真學習,週一我只進行了例一口算除法的教學,本以為這部分知識應該很簡單,可能因為例一包含三道題目的原因吧,課講得還是有點緊。以下是本堂課的簡單流程和反思:

一、習題導入,明確目標

口算下列各題:27÷9= 35÷7= 42÷8= 80÷4=

學生試着回答這四道小題,特別是第四道。由第四道引出本節課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目標。

反思:由於二年級下冊學習過表內除法、三年級上冊學習過有餘數的除法,我們對除法有一定的掌握,因此以幾道練習題導入今天的新課。前兩道涉及到表內除法的口算,第三道是關於有餘數除法的筆算,這三道題既複習了前面的知識,又引出了第四道,也就是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教師也可以通過知道題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瞭解情況。

二、情景引入,新知探究

出示本單元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圖片,提煉數學信息,並提出問題。

(1)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2)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3)李阿姨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有此三個問題,來深入研究口算除法的方法:

(1)擺小棒;

(2)看到除法相乘法;

(3)捂零法;注意強調此處捂零法與三年級上學期在時間單位換算中提到的消零法的不同。

(4)把60看成六個十,六個十除以3等於兩個十,也就是20.

分析:在觀察圖片的.時候一定要強調觀察圖片要有規律;在提出問題時要強調平均分;注意培養學生探討算法多樣性的能力,我們可以以第一個問題為例,探討這四種方法,然後把這四種方法在第二、第三個問題中加以運用。把例題當成練習題來鞏固新學的知識,一箭雙鵰。

三、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課本15也做一做。試着讓學生多説幾種口算的方法。

四、當堂達標,課堂小結

反思:本節課相對來説比價簡單,重點還是讓學生感受算法的多樣性,會用多種方法解題的能力。讓學生多説多練,是熟練計算類知識的唯一途徑。

這個內容對學生而言很簡單,學生通過預習,絕大多數的學生便能掌握計算方法。但我們需要的並不是最後計算的結果正確率有多高,而是學生是否真正理解算理,能不能理解着去計算。只有真正理解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計算打好基礎,為學生的持續發展做好鋪墊。我想,既然學生能自主地掌握知識,何不放手讓學生自學,因此在整節課的設計與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做好新課的知識鋪墊,課前指導學生預習,讓學生初步理解算理。

課前,我讓學生複習表內除法,還引導學生細看書本14、15頁的內容,通過看例題的圖及小精靈的話,學生初步掌握口算整百、整十數除以一位數時可以這樣想:幾個百(十)÷幾=幾個百(十);想乘算減;先算0前面的數,再在所得的商後添0,被除數的最高位上的數不夠除時,可以把最高位上的數與它下面一位上的數合起來再分。

二、加強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

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建構,而動手操作對學生的建構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在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整個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了很多動手實踐的機會。在指導孩子們進行預習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已掌握計算方法,懂得計算,所以在新課的學習中沒有用例題,而讓學生自己列出式子在班裏展示,説算理,不足的地方是沒有充分讓學生説,對於中下層學生來説,算理還沒有真正掌握好。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10

學了《口算除法》這一課,感受很多,具體情況如下:這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除法》第一課時。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ü自主探究學會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估算。這部分內容主要教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的口算,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探討口算方法,通過實踐練習活動熟悉、掌握用整十數除的口算方法。教學時教師用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口算、估算自然地導入新課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口算、估算。學習新課的時候,注意讓學生主動探索口算方法,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過程,獲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時組織好口算練習,設計新穎、有趣的練習方式,注意給每個學生都提供較多的練習機會。

教學整十數除整十數口算。教師給出“有80個氣球,每班20個的.信息,要求解決,可以分給幾個班?”由此引出80÷20的口算,口算的方法主要讓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識,自主探索,呈現了兩種方法:一種是根據乘除法關係用乘法算除法;另一種是用表內除法計算,為給試商做準備,教師還安排了相應的除法估算83÷20、80÷19教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教師先讓學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口算之後進行相應的估算,122÷30、120÷28師的恰當鼓勵激起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學生回答問題聲音洪亮流利、完整。學生平時訓練有素,基本功紮實。能放手學生,讓他們自己探索計算方法並總結,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總結的估算方法精彩。超出了老師的預設範圍。老師的提醒也很到位。如四捨五入法應靈活運用。不足之處,沒有充分預設好時間,思維訓練沒有時間做。背學生不充分,如主題圖的觀察,學生回答的4堆,這是老師所沒有想到的,最後也沒有及時糾正。最後鞏固練習老師找學生太慢,耽誤了時間,導致實際應用沒展示。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11

《口算除法》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熟練地掌握表內乘除法,一位數乘多位數的基礎上教學的。它為學生掌握除法估算,學習筆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識和思維基礎。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找準教學起點,探究導入,充分使用學生已掌握的有關口算乘法的知識和對“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認知的感性積累來同化、順應,所以我先讓學生複習口算乘法,並説説的算法。這樣即找準了教學的起點,又調動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在得到反饋後,對學生可以遷移的知識沒有詳講,如:當學生學會60÷3後,他們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於對學生的瞭解,我把討論、研究的“新知”和核心問題確定為:

(1)將所解決的問題先進行分類。

(2)我們應先解決哪道算式,再解決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説説你是怎樣想的?同時給學生儘可能大的探究空間。如“再算什麼會容易些?你發現了什麼?”來組織學習活動。至於再算什麼?能發現什麼?這些我都沒有明確規定,而是留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力,並且我還改變了“一問一答”這種師生之間的單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導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發現。

口算除法的知識,對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説,並不是一張白紙,如何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上建構新知呢?新的數學理念教會我,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本節課我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探究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體會解決問題的喜悦;並且通過學生自主探索的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執教了《口算除法》一課,通過自我反思並傾聽學校各位老師的評課,使我受益匪淺,下面對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及改正方法總結如下:

一、教師的語言缺乏感染力。

通過這次課堂展示活動,聽了學校其他老師的課,使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在語言表達方面雖然能夠做到簡練、準確,但是語言缺乏生動性、對學生的鼓勵性語言比較單調,缺乏感染力,以後在平時教學時也要在這方面下功夫。

二、教材內容可以大膽的組合。

這節課的內容是口算除法,但是在學習算理的時候和“商不變的`性質”又有着很大的聯繫,所以我在課堂上僅僅是對“商不變的性質”進行了滲透,其實,這節課的內容完全可以把“商不變的性質”和口算除法合在一起教學。

三、在一些細節上處理的不太恰當。

1、在教學“80除以20,你是怎麼想的”時候,有個孩子説等於40,我引導孩子用商乘除數等於被除數的方法發現這個答案不對。這時應該把這個問題放手給孩子,讓其他孩子説一説這麼做問什麼不對,這樣做會更好。

2、在教學過程中我製作的課件出現了錯誤,但是老師顯得有些慌亂,比較好處理方法是:讓孩子自己看課件,發現問題之後,藉此提醒孩子,你在平時做題的時候也會出現這種錯誤,提醒孩子對待學習要認真。

3、在教學79頁做一做時,我讓孩子“找出每組兩個算式的聯繫”,這個問題問完之後孩子有點迷茫,如果問:找出每組兩個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處,這樣問比較有針對性.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12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通過自主探究學會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估算。

為了順利突破本節課重點難點,我進行了精心設計,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1、情景的創設:口算題的內容枯燥平淡,很難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因此我根據同學的實際情況,用玩卷硬幣的遊戲把整堂可的內容串起來。融入了一個大的情景中,大大激發了同學的.學習習慣和參與意識。2、算法的多樣化。算法多樣化是計算教學改革的一個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另外,無論是用想乘法算除法還是把除數轉化為一位數的除法,對同學的後面學習都是有用的,所以特別對同學説明,用自身喜歡的方法口算,同學學得輕鬆,又通過傾聽和交流得到了發展和能力上的提高。3、多方面的評價。本節課我從計算的方法、計算的速度、學習態度以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等方面,都適時地對同學進行了恰當的評價,使每個同學都能獲得勝利的體驗,充沛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激發了同學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調動了同學參與學習的能動性,從而保證了學習效果。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13

《口算除法》是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計算教學的關鍵。在實際教學時,先從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複習開始,讓學生們先熟悉除法算理,然後延伸到除數是整十的除法。讓同桌之間主動探索口算方法,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過程,獲得新的口算方法。指名讓學生在黑板上説算理的過程,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在多名同學的`共同講解下,除法的基本算理就已經明朗起來了。在此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把話説清楚,説完整,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算法的選擇上尊重學生的想法,兩種算法各有優點,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

在練習過程中,我發現個別同學出現問題,懂得用乘法口訣來試商,但結果卻要加上一個零,使商變成了兩位數。針對這種情況,我有設計了除法的含義,讓學生從除法含義上理解商的位數。經過反反覆覆的練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算法,能夠準確地算出結果。

通過這節課口算教學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思維的訓練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點。同時涉及的都是計算題,應該讓學生多一點訓練。我們作為指導者就可以了。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14

上完這節課後,我感到了一種“出奇”的順利。上一節課成功自然不在話下,但是總會有缺陷。可是“出奇”,當然也就奇了怪了。為什麼這樣説呢?原因是學生全都會了,幾乎是不教就會。呵呵!沒有想到的順利,就已經説明其中潛伏着失敗。

課後,聽課的領導和老師們就我這節課發表了看法。優點説得充分,不足説得透徹。大家的説法引發了我對這節課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教學目標的確定。原則上教學目標是根據教材內容而確定的,但是由於這節課的內容較為簡單,學生掌握起來比較輕鬆,所以我感到教學目標不僅僅要根據教材內容來確定,而且還要考慮學生的特點以及他們的知識基礎。

其次是教學重點的把握。既然學生知其然——會做,就必須知其所以然——怎麼做?計算教學,尤其是口算的教學,比較難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維的尺度。在口算教學中而知其然是計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這是思維層次的'鍛鍊。所以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知其所以然,既訓練學生口算説理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上説,我這節課沒有把握住這個教學重點。

通過這節課口算教學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備課中學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維的訓練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點。課堂上求平求穩看似成功,實則隱藏着諸多敗筆!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15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表內乘、除法,一位數乘多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後面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及除數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紮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作為本單元的起始,如何讓孩子們理解除法的算理是重點也是難點。

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對於計算的法則掌握的較快,但對於理解算理過程卻只能做到似懂非懂,或者“懂你在心口難開”無法用語言來完整有條理的去描述。但新人教版的這冊書很多內容都將重點放在了讓孩子探究計算的過程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結果,這對我們的'教學是個不小的挑戰。

在上本節課之前,我思索了很久,如何讓孩子能夠在課堂上對探究算理感興趣、如何讓孩子自然的理解除法計算的道理?圍繞這些我在細節上做了一些準備,然後發現恰恰是這些小的細節讓孩子們很快進入了狀態,從而順利的完成了學習任務。

在教學例1之前,我利用讓孩子們去數100張手工紙並提問:如何能快速的數出100張手工紙?有一部分孩子很快就發現,要一張一張的數得數100次太慢了,於是就有同學舉手提問:老師,這些紙能不能10張10張的分成一摞一摞的,這樣數10次就可以了。大家一聽覺得這個想法很好,於是我利用將100張手工紙捆成了10摞並且提問:如果一張一張的數,100裏面有多少個“一”?如果一摞一摞的數100裏面還是多少個“一”嗎?孩子們馬上反應出計數單位由“一”變成“十”,所以數的速度加快了。接下來我又提出:如何快速的數出40張手工紙?這時很多孩子都選擇一摞一摞的去數。問他們原因,孩子們非常自豪的用數據跟我説明:如果一張一張的數要數40次,而如果十張十張的數只用數4次,可以省下36次。於是我利用孩子們的理解引入到本節課中,説明既然是口算除法那麼一定要體現出快速計算,所以如何省事便是本節課的重點。這樣進入例1過渡就比較自然,同時孩子們對於蓋“0”再添”0“其實是在轉換計數單位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過本節課的嘗試,我充分的感受到老師只有在課堂上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感悟,去交流,去學習,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新知識,才能提高他們的自我學習能力,也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