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73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江南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江南教學反思

江南教學反思1

《江南》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盪舟採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琅琅上口,便於在誦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課後反思整堂課,有二處較為出彩的設計,對學生誦讀、理解古詩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一、巧妙講解,滲透詩意。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這句詩中的“何田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沒有單獨講解字詞的意思,而是將其融入對整句詩的描述之中。“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説些什麼?”“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學生交流後,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説得真美啊!老師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鼓勵學生站起來,配上動作讀。學生入情入境的神情,陶醉的眼神,稚純的語音,舒緩的動作告訴我,“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他們已經悟出了文字間藴含的美。

二、人物轉換,活躍思維。

在指導朗讀詩的第二句時,因為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學生讀起來會沒有精神,於是在這裏設計了“如果你是小魚,你會幹什麼?”的環節,學生躍躍欲試,爭着用自己的語言、動作來表現,有的學生説我在吹泡泡,我在和其他小魚比賽游泳呢,我是游泳冠軍,我們在捉迷藏,甚至有的小朋友還説到,下雨了,我在荷葉下面躲雨,天熱了,我在荷葉下面乘涼。學生們的思維頓時被打開了,他們豐富的語言讓課堂增色不少,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孩子的思維。

江南教學反思2

關於本節課的教學構想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由於我本人備課不充分,在匆忙中走上講台,由於慌亂,很多環節都忘記了,該説的也都忘了,為此,我倍感愧疚,很對不起教導主任幫助我設計課件。關於這節課的反思有以下幾點:

一、示範讀激起學生興趣

通過範讀,引領學生懂得怎樣讀書,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學生“聽”的能力,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激發學生讀書的慾望。如在開頭以優美的音樂和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將使學生在心中盪漾起一種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學生帶入一種對江南美景的嚮往之中,進而有一種渴望要了解這首詞的心情,達成“未成曲調先有情”。

二、品味讀悟情不到位

古詩詞的語言精練,文字精美,短短的幾十個字藴含着豐富的思想、情感內涵。因此古詩詞教學要注重品詞品句,在品詞品句中感悟語言、薰陶感情。語言的感悟就是要培養語感,感悟到語言的精妙之處,語言的表達效果,語言的感情色彩。語言的感悟是“讀”出來的,情感的薰陶也是“讀”出來的。在本節課中,老師着重通過品味語言、想象情境、體會人物心情來引導學生讀出味道,讀出情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每讀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體驗。我感覺這節課我引導讀的不到位,使學生的感受停留在表面,所以可能沒能達到使學生進入美得意境裏。

三、想象讀入境

詩重感情,詩重想象,沒有感情就沒有藝術,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古詩詞教學要讓學生在讀中展現畫面,在讀中想象意境。如、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配樂朗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眼前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聽着配襯得體的歌聲、音樂,讀着這優美的詩句學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過展開想象,把彷彿看到的、聽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誦讀傳達出來,從而化語言文字的符號為鮮活的畫面,鮮活的意境。預設是完美的,但實施是有很多瑕疵的,配樂讀的環節被我忘記了,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

江南教學反思3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採蓮的好地方;後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要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田田”“戲”及詩句意思。

這篇課文不像我們平時學的現代兒歌那麼容易理解,對於一年級剛剛接觸到課文的小朋友來説要理解這樣一片樂府詩是非常困難的,但如果不理解課文,學生就難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語言的凝練之美,才能有感情的朗讀,所以這節課我重在培養孩子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正式進入教學前有一個複習的環節,鞏固所學生字的讀音和書寫。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先出示圖,讓學生認識蓮花、蓮葉、蓮蓬,再讓學生知道這兒的蓮蓬特別多,從而引出“江南可採蓮”,而“蓮葉何田田“是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學生不理解“何田田”,所以我藉助圖片讓學生想象蓮葉的樣子及蓮葉茂盛的特點,這樣孩子們就有點明白了,教學第一句時,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我引導學生看圖: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説些什麼?學生説;“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像一個個大圓盤!”“綠油油的蓮葉像一把把大傘,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加深對蓮葉茂盛的感受和理解,然後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説得真美。老師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 “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藴含的美。接着通過指名讀、做動作朗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學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純的語音,“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藴含的美。再有課文要想熟讀成誦,就必須反覆地讀。但我不提倡機械的反覆讀,因為這樣做會大大降低學生讀書的興趣,嚴重壓制他們身心的發展,我在教學“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中出示了過多的意象將整首詩分的太碎了。在第二個長句的教學中,我先出示圖引導學生想想小魚在荷塘裏會幹些什麼?學生頓時來了精神,紛紛舉手發言,這樣就能給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讓他們放飛思想,盡情遨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再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自己感悟魚兒遊玩時的快樂、自在,這樣孩子自然而然就體會到“戲”的妙用了。我覺得低年級孩子的思維方式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所以在教學時,我結合他們的年齡特徵,在指導朗讀上,可以採用表演讀的方法,把教室當成一個大池塘,讓學生當小魚,感受魚兒們的快樂,從而讀好詩中的第二句,對於這個學生應該很感興趣,這樣課堂氣氛就比較活躍。

接着創設情境: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大膽説話,感受小魚兒的機靈可愛。學生切合實際生活,想想自己就是一羣活潑可愛的小魚兒,在水中快樂地捉迷藏呢。最後讓學生説説自己喜歡江南的什麼,進一步表達對江南的喜愛之情。

江南教學反思4

《憶江南》這首詞我已教過三遍,很熟悉了,沒想到今天的授課,學生給了我一份不曾意想的驚喜。教學時,在讀通,讀正確的基礎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根據自己的理解,解釋這首詞的意思。在解釋這首詞時,有的學生認為“江花”是指“江中的.浪花”,有的學生認為“江花”是指“江邊的浪花”,在理解“綠如藍”時也出現了分歧,有的學生認為是“藍天”,有的學生認為是“藍草”。針對這種情況,我想這正是給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過程的一個好機會,於是我把這些問題留在課後去討論,查資料完成。下去後,學生通過上網、查課外資料、問家長等方法,理解了“江花”是指“江邊的浪花”“藍”指“藍草”。

這堂課的學習,讓我更多的聽到了學生們來自心靈深處的聲音,讓學生切身感到了學習過程的快樂。

江南教學反思5

《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牧。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歎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託了諷喻之意。全詩一二句寫今: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面。三四句弔古: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託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台已經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課前我先佈置學生預習了古詩,因此在教學《江南春》這首詩時,學生已經通過預習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或同學之間討論過,課堂交流時,大部分孩子能準確説出“鶯啼”、“綠映紅”、“酒旗風”“郭”等詞語的意思,但是讓學生找一找詩中描繪了那些景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學生就顯得理解不深了,這時我作了適當的引導,點撥,學生就能明瞭,在此基礎上朗讀詩歌、背誦詩歌就容易了。

當然,這首詩上得也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如對詩的整體把握不夠,詩意的.落實不到位,全詩的主題思想的引導過於生硬,這些都是我在詩歌教學上需要改進的地方。

江南教學反思6

《江南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描寫了春天的美麗景色,情境交互,融為一體,指導學生反覆朗讀,感受古詩語言和意境的美。

先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談談春天的美景,回憶、交流描寫春天的古詩,引出詩體,介紹作者。

初讀指導,教師先範讀課文,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詩歌。檢查學生自讀情況時,提醒學生看準拼音讀準生字。指導學生按古詩的節奏讀好詩句。在讀通詩句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畫出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學生對詩句有了大體上的理解之後,讓學生通過看圖朗讀、聽音樂朗誦等形式反覆體會詩歌的語言和意境,邊讀邊想象,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感受到的內容。引領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能夠有感情地熟讀及背誦古詩。

江南春教學反思

詩歌教學,朗讀與意境的體悟是重點。所以設計這堂課的重點之一就是朗讀,讓學生充分朗讀,引導學生讀出七言絕句的節奏與韻味,培養學生讀古詩的語感。重點之二是帶領學生了解詩意,解讀畫面,進而體悟詩情詩境,通過朗讀、聽讀、看圖、想象等方式讓學生與詩人產生情感的共鳴。

這首詩的難點在於“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句詩上。因為具有政治抱負的杜牧,有反佛的思想,而他又生在內憂外患、走向衰落的晚唐時期,所以對這首詩的爭論各種聲音都有,寫景還是諷喻?從詩歌字面來看,前兩句詩就像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江南大地,後兩句又把人的視線引向煙雨中屋宇重重、悠遠古老的佛寺,展現的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所以我把本詩定位於寫景詩,但後兩句詩延伸的歷史背景也是應該讓學生有所瞭解的。

基於對教材重難點的把握,我將本詩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有感情、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通過朗讀、聽讀、看圖、想象等方式,讓學生體會詩歌意境及詩人對江南美麗春景的讚美與神往之情。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唐詩宋詞,熱愛中國古代詩歌的思想感情。

這堂課上下來,自我感覺,預設的重難點都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的目標達到了。課確實是一堂真實實在的課而非表演課,我一直認為,一堂課應教給學生什麼,學生上課後從知識、能力、情感上會收穫什麼,這都是備課時教者應重點考慮的。在教學過程中,我能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朗讀,注重引導學生想象這一詩歌的教學特點,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因為是高年級的教學,我特別注意了學生新舊知識的銜接,注重了詩歌相關知識的梳理,而自制的課件也能清晰地體現我的教學重點與教學思路:這是做得比較好的'地方。

當然,這堂課也有一些不足,比如課中讓學生把看到的景物連綴成畫面説一説時,時間給得不充分,開始學生説得很簡單,僅僅將幾個景物詞連起來,雖然後來有個學生説得較具體了,可回想起來感覺還是應該多讓學生説一説,這樣既可以較大程度地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更好地理解詩意詩境。還有,我上這堂課沒有做任何預設與鋪墊,也沒讓學生做任何預習或查資料,這種做法其實很不可取。因為即使是很熟悉的知識也可能遺忘,這就導致了課堂的某些環節學生一時跟不上,出現場面不活躍或冷場;另外,在學生閉眼想象意境,我在配樂朗讀時,由於看到少部分學生睜着大大的眼睛導致我不高興而有點緊張,我漏掉了一句詩景的朗讀,雖然聽課老師沒聽出來,但我還是感到遺憾,這應該是理解意境時不可遺漏的一處。還有,課堂結尾的作業,將詩歌所呈現的畫面寫下來,我想,是不是給學生時間課堂上練習寫下來再朗讀展示,會有更好的呈現效果呢?

我上過記敍文、説明文、議論文、小説、寓言、文言文、作文課、會考複習課等許多公開課,對我而言,這次公開課是我詩歌教學的一次新嘗試,即使有許多不足,我也對自己的嘗試感到由衷的高興。

江南教學反思7

從來沒有嘗試過詞的教學,孩子們也沒有學習詞的經歷,對於公開課的選課這無疑是個很大的挑戰。起初很猶豫。拿着《憶江南》,讀了幾遍,這樣的佳作,讓人衝動,於是,開始了幾天的辛勤勞作。

《憶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優美的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

古詩詞教學有個“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的共性規律——這是我執教這堂課的努力方向,也是引導我整堂課設計的基本理念!我的整個設計思路是:先從“憶”、“好”入手,瞭解詩詞創作背景及情感基調。再感受具體描繪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通過圖片感受,音樂渲染,資料供給,體驗交流,將這兩句讀“胖”,讀出江南風光的柔美、熱情,讀出這兩個短短的句子所藴含的對江南風光的深刻理解與感觸,讀出這兩個句子“滴水藏海”似的對江南風光的涵蓋力。然後,讓學生通過對作者在江南時的作為以及之後回洛陽後的生活的簡單瞭解,將“憶江南景”過渡到“憶江南人”,提升詩歌情感,厚重“憶”的意義!最後,“唱歌兼唱情”,和曲一首《憶江南》,在聲韻悠揚中融化在山温水暖的江南風景中!

我認為,自己的設計理念正確,設計思路比較清晰完整,能基本上兼顧語文學習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在處理特殊的`古詩詞教學時,自己也比較大膽,能不拘一格地去解構、組合、拓展,呈現一堂“完整”的古詩詞教學課,而非很摳門地“粘”着個別字、詞不放,而忽視詩詞的整體美及渾然天成的韻味。

不足之處有很多,大處敗筆主要是“留白”不夠。一堂好的語文課,肯定有一部分時間是“安靜”的,在這段時間裏,學生在靜靜汲取、思考、品味,然後有更多智慧的生成,這樣的情景與“熱鬧”的“師生互動”相得益彰,才能構成一堂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而我的課雖也有個別精彩的生成,但放手不夠,不免顯得有點畏縮。希望自己能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深厚自己的文化功底,提升自己的課感,上出好的課!

江南教學反思8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這首詩簡單易讀,琅琅上口。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我引導學生看圖: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説些什麼?學生説;“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像一個個大圓盤!”“綠油油的蓮葉像一把把大傘,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學生交流後,我教給他們詞語“挨挨擠擠”,並讓同桌用身體動作演示一下,加深對蓮葉茂盛的感受和理解,然後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説得真美。老師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 “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藴含的美。接着創設情境:我們和這些採蓮姑娘們一起坐上小船去採蓮,你們來到池塘裏,看到了什麼呀?漂亮的荷葉、荷花下面,還躲着小魚兒呢,它們在幹什麼?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大膽説話,感受小魚兒的機靈可愛。學生切合實際生活,想想自己就是一羣活潑可愛的小魚兒,在水中快樂地捉迷藏呢。最後讓學生説説自己喜歡江南的什麼,進一步表達對江南的喜愛之情。 《江南》教學反思:

《江南》這首古詩剛開學不久孩子就已背過,可詩中的有些詞語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是難以理解,例如“戲”、“田田”、“間”等詞語。因此在教學時如何把握好學生理解的“度”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經過一番思考,我把目標定為:通過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感受江南水鄉蓮花滿池的美麗景色,體會到魚兒在池塘中嬉戲的快樂。

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説一説:通過讀這首詩,你彷彿看見了什麼?有幾個孩子也能夠繪聲繪色地描繪出自己想象到的畫面,並且很貼切詩歌的內容。接着,我又讓學生談談:你最喜歡什麼? 大多數的.孩子都對文中的小魚很感興趣,於是,我便就勢引導學生想象水中的魚兒在幹些什麼,它們之間會談些什麼……從而來感受魚兒在水中嬉戲的快樂。

緊接着再結合書上的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蓮葉何田田”的美麗景色並指導第一句的朗讀。

學習了本課以後,我覺得低年級孩子的思維方式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所以在課堂教學時,一定要結合他們的年齡特徵,使用具體生動的語言,並結合詩文中具體可感知的意像,引導學生理解詩文。

江南教學反思9

話題與問題有所不同,話題是一個大的閲讀背景的構建,問題是促進學生思考的手段,從而推動話題的深入。所以,話題忌碎、小,話題要與文本主旨,文章中心直接關聯。構建的話題如果直奔文章中心,這樣的.對話更有價值,也有時間和空間上的縱深度,能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

在教學江南春一課時,我原本設計的問題是逐步推進式,零碎而顯繁瑣。後來閲讀參考了一些網上教案後進行了修改,整堂課就構建了這樣兩個話題:

1、分別找出詩人描寫江南晴天和雨天的景色的詩句,讀一讀,想一想,他們各有什麼特點?

2、想一想,詩人抓住了江南哪些特有的景物來寫江南春色的?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然後在此基礎之上的閲讀對話就顯得有的放矢,課堂結構步驟乾淨利落,簡明輕快。學生也能學有所得。

江南教學反思10

《望江南》以登台遊春起筆,勾畫了一幅細風斜柳、春水鮮花、萬千人 家的祥和畫圖。登上超然台四處眺望,護城河裏春水漾漾,密州城內滿 目鮮花,濛濛細雨沐浴着萬千人家,令人心境平和,空明澄靜。作者筆 鋒一轉,由眼前之景喚起思鄉之念,寒食節暢飲之後,如今酒醒,故鄉 何在?內心不由得發出一聲嗟歎。然而,面對同遊的老朋友,還是不要 去懷想故鄉吧,來呀,讓我們重新生起火來,品嚐品嚐剛焙制的春茶, 吟詩飲酒,可要趁着尚未衰老的大好年華!作者以一種樂觀而豁達的人 生態度對待心中的鬱悶,以一種高雅而超脱的人生追求平息了內心的矛 盾,灑脱地超越了不如人意的現實。

這首詞頗能代表蘇軾此一時期的思想特點,在他看來,“凡物皆有可觀。

苟有可觀,皆有可樂”,“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如果能摒棄對物慾 的'孜孜追求,“遊於物之外”,便能超越塵世的擾攘,做到“無所往而不樂 ”了。蘇軾的這一思想貫穿了他後來不幸的一生。

江南教學反思11

《憶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優美的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

古詩詞教學有個“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的共性規律——這是我執教這堂課的努力方向。我的整個設計思路是:瞭解詞的知識,從 “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繪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指導學生讀出江南風光的柔美、熱情,讀出這兩個短短的句子所藴含的對江南風光的深刻理解與感觸,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江南好”。然後,讓學生通過對作者在江南時的作為以及之後回洛陽後的生活的簡單瞭解,將“憶江南景”過渡到“憶江南人”,提升詩歌情感,厚重“憶”的意義!

在具體施教過程中,出現了一大敗筆,現課堂實錄如下:

師:請一個同學讀讀第一句

生:江南好

師:江南好在哪?詩人寫出來了嗎?

生:詩人寫出來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師:這是一幅怎樣的情景?你能説説嗎?

生:太陽出來了,照在江邊的紅花上,花兒顯得比火還要紅;春天來了,江水碧綠碧綠的.,好像是用藍草染過似的。

師:多美的一幅畫呀!讓我們一塊去江南看看。

放課件演示江南美景

(在看課件過程中,生不停地發出“啊、啊”的聲音,以示自己發現了美)

師: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這句

生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皆作陶醉狀)

師:真美呀!難怪詩人情不自禁地讚歎道——

生接讀:江南好

這一片段的教學,我試圖用“學生説美景、課件演示美景”,使學生入情入境,讀出江南風光的柔美、熱情,讀出這兩個短短的句子所藴含的對江南風光的深刻理解與感觸,努力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由衷地讚歎——“江南好”,為理解詩人“憶江南”做鋪墊。可惜教學被簡單化、程式化了。學生理解的江南美景只是從字面上將古詩句譯為白話文,對詩句中所描繪的景象、意境,根本沒有深入體會、領悟,教師就馬上用課件演示,將所謂的江南美景強加給學生,這樣的“美景”怎能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從而與詩人的情感產生共鳴呢?

如果能讓學生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或課外看到的描繪春天美景的優美詩文,通過朗讀表達他們的感受,並且將學生自己眼中所見到的春景與之整合、融會貫通,再同白居易詞中的“江南美景”作比較,突出白居易對江南的情有獨鍾,對江南的依依不捨,他記“憶”中的江南就變成了鮮活的畫面,也深深地印在了孩子們的心中。此時,再播放課件演示江南美景,配上音樂讓學生朗讀,定然能讓學生陶醉其中,引發學生學習古詩詞之情趣了。

江南教學反思12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盪舟採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琅琅上口,便於在誦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由於在開學初就讓孩子們背誦了這首古詩,所以讀準字音的時間就可以省去不少。不忍放棄這美輪美奐的《江南》,所以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調整為誦讀。課後反思整堂課,有三處較為出彩的設計,對學生誦讀、理解古詩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一、美景美樂,入情入境。

“同學們,能背過《江南》嗎?”“能——”“那你們想看看《江南》嗎?”“想——”伴着優美的古典樂曲,一葉小舟駛入眼簾,秀美少女淺笑盈盈,乘舟徐徐穿過滿池無邊翠綠的蓮葉,仔細採擷半睡的粉蓮教室裏靜悄悄的,孩子們似乎被這美景驚呆了。抓住這個時機,我播放了配樂的範讀,短短几句小詩讀得抑揚頓挫、韻味十足,有的孩子禁不住小聲地跟着誦讀起來。整個課堂似乎頃刻間移到了蓮池邊。

二、巧妙講解,滲透詩意。

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後,將畫面轉換為第一句詩的景色:“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這句詩中的“何田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沒有單獨講解字詞的意思,而是將其融入對整句詩的描述之中。“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説些什麼?”“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學生交流後,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説得真美啊!老師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鼓勵學生站起來,配上動作讀。學生入情入境的神情,陶醉的眼神,稚純的語音,舒緩的動作告訴我,“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他們已經悟出了文字間藴含的美。

三、品讀美文,拓展深化。

最後一個環節,我引入了另外一首寫蓮的詩篇:(唐)王昌齡《採蓮曲》,同樣配畫配樂讓學生欣賞。可能他們對具體詞句的理解並不準確、深刻,可是從孩子們饒有興味的誦讀中,看得出江南、蓮池、古詩已經深深地吸引了他們。本節課我的教學目標已經實現。

當然課堂中也有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

一、我將本課的目標和重點定為誦讀古詩,所以對識字的處理就比較簡單,沒有對生字做具體分析。如果將分析、識記生字和書寫生字全部放到下一課時進行,那麼教學任務就比較緊,應在第一課時進行部分生字的識記。

二、將理解難點“何田田”放入整句詩的敍述之中,有的孩子並不能很好的理解。課後問“蓮葉何田田”是什麼意思,個別孩子不能説出“蓮葉很多很綠。”這説明課堂上的處理還不夠,需在第二課時進行強化。

三、整堂課以誦讀為主,識字處理簡單,寫字也沒有設計到。若在出示課題時,進行“江”“南”二字的識記和寫字教學,既可以分散重難點,也可以訓練學生的多種技能。

江南教學反思13

新課一開始,我就問學生:“小朋友,你還記得我們秋遊時去過哪兒嗎?”小朋友們馬上異口同聲:“荷塘月色!”然後讓學生説一説,你在荷塘月色看到了些什麼?小朋友們眾説紛紜,“看到了荷花!”“看到了蓮蓬!”“還看到了大大的荷葉!”“還有小魚在水裏游來游去!”接着我出示採蓮圖給學生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談一談。

待學生回答問題後,我充滿感情地對學生説:“江南是個好地方,這裏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來到湖面上採蓮,看活潑可愛的小魚在蓮葉間遊玩嬉戲,大家想去嗎?”小朋友們都喜歡去,有學生問:“怎麼去?”我便順勢引導:“古人把採蓮的情景寫了一首詩,題目叫《江南》,我們學好這首詩,不就是去採蓮了嗎?”這一環節通過圖片展示的.實在情境和教師繪聲繪色描述的語言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們帶入了課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鄉的美景。

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時候,我充分藉助課文的插圖。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1、自由讀讀詩句,説説課文寫了什麼?

2、仔細看看圖畫,説説圖上畫了什麼?

3、邊讀課文邊看圖,説説古詩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圖上找到?

讓學生結合詩句進行看圖。交流討論問題時引導學生聯繫前兩行詩句,觀察小姑娘是怎樣採蓮的。周圍的荷葉、荷花長得怎麼樣。再聯繫詩的後五行,進一步觀察蓮葉間的小魚是怎樣遊動的。在觀察的基礎上,把看到的畫面和詩句的內容連起來説一説,獲得一個整體的印象。這樣訓練,學生的腦中會再現出美麗的採蓮畫面,也就體會出了詩句中藴含的美。

江南教學反思14

以往我在教詩詞時,總習慣於在參考書上尋找標準答案告訴學生,這樣學習進展非常順利,然而學過以後學生的概括能力、想象能力、情感體驗等語文綜合素質,沒有絲毫進展。當我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以後,課前,我讓學生自己先去讀,去預習,去翻閲資料助解。課堂上,我嘗試把時間充分的留給學生去概括、去體會、去感悟品味,去探究。

一、讓學生的眼亮起來。以前預習新課時,我往往採用資料助讀的方法。諸如介紹作者作品、時代背景,文學常識等,學生被迫記筆記,他們那時總是兩眼呆直,滿臉困惑。這次在學習《望江南》時,同樣是資料助讀,不過是用課件來教學,還增添了畫面和背景音樂,學生的眼睛頓時亮起來了,加上他們之前認真的預習,這節課上幾乎每個人都能參與進來,都有話可説。這些現在反思起來不外乎是學生預習時下了大功夫,這樣的詞和這樣的人覺得很實在而又很真切;是温庭筠的個性與他們張揚的個性有相同之處;或是他們對多媒體課件的若干畫面感到很新鮮。總之,在那節課上,他們明亮的眼睛總是不斷地凝視着畫面,並閃爍着智慧的光芒!

二、讓學生的口説出來。到了上課時,我讓學生來講來教,他們也可以質疑,然後再集思廣益,共同解決。學生在學習中有了成就感。學起來就更有勁了。學生的興趣一旦調動起來,學習的主體地位就更能突出了。而當表揚或鼓勵成了學習的動力後,學生就會更加好學和樂學了。

三、讓學生的心動起來。這裏所體現在品味賞析方面。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並進入情境來品析詞的情感美。如,我問開頭“梳洗罷”體會主人公是什麼心情?有的學生品味道,這三字使開頭含有喜慶氣氛,含有一片深情。有的品味道:這是“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悦己者容。”她打扮給她的心上人看的`。這是學生用心品味到的人世間美好的情感!

接着,我讓學生再聯繫我們盼親友的經歷,繼續細心地品味詞的情感美。這着重表現在“過盡千帆皆不是””到結束部分。在課堂上,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説個不停:如有的説:從早到晚,這一漫長難耐的焦躁時光,主人公滿懷希望,她無數次盼望終於成死灰的泡影。有的説:這裏看得出來她今天又是白等了,女主人公痴痴情深打動着讀者的心靈!還有的説道:主人公一腔愁思而化為悠悠江水,脈脈斜暉,白日的梳洗、眺望不僅未能解愁,反而使愁思加重……由此可見,詞中的主人公哀傷失望之情和學生情感經歷產生了共鳴!

但這節課仍有不足之處:時間沒有分配好,沒能體現出學生的動手能力。這首詞是小令,共五句話,每句話就是一幅畫面。我應該讓學生的手動起來了,任選一句詞來描圖或進行文字描述。這樣跨學科學習,利用其它學科資源作為調節和補充,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補充或深化學習的內容,這在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智能上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這是我在課前構思時忽略的環節,如果加上,我想這節課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江南教學反思15

第一冊《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古詩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本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圖。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採蓮的好地方;後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盪舟採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於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學生通過學習古詩可初步體驗到詩中精彩的語言,受到古詩文的薰陶。可要讓剛接觸漢字的一年級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語言的凝練之美,就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必須由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看圖等到方法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根據課文特點,我設計了教學,課後又有了一些想法。

一、揭題激趣,感受美。

新課一開始,我從課題引入江南是一個魚米之鄉,然後憑藉多媒體課件出示採蓮圖給學生看,請小朋友説説江南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二、讀誦詩句,感悟美。

請小朋友們讀讀詩歌。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我讓學生讀課文理解什麼叫何田田?看圖,教師引導: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説些什麼?學生説,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學生交流後,教師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説得真美。老師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鼓勵同學站起來,配上動作讀。通過師生齊讀,同桌互讀,互評等形式多樣的練習,學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純的語音,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藴含的美。再有課文要想熟讀成誦,就必須反覆地讀。但我不提倡機械的反覆讀,因為這樣做會大大降低學生讀書的興趣,嚴重壓制他們身心的'發展。低年級學生的表現欲很強,在指導背誦上,可以採用表演背的方法,對於這個學生應該很感興趣,這樣課堂氣氛就比較活躍,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讀中想畫,欣賞美。

請小朋友們看畫面,猜一猜蓮葉何田田是寫蓮葉怎麼樣的?

以圖解詩,以讀代講,用想象把詩句還原成畫面,把學生帶入夢中的江南,自然地讀出了讚歎之請。還沒讀到魚戲蓮葉間時,學生顯得有點坐不住了,一年級的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很難把一節四十分鐘的課堅持到底,於是,我靈機一動,話鋒一轉,説:小朋友們,願意跟着老師划着小船到蓮葉田田的湖裏去採摘蓮子嗎?這麼一説,小朋友們的精神頓時又來了,我因勢利導那就讓我們划起槳兒,去欣賞蓮葉田田吧!話畢,輕輕地劃了起來,小朋友們也都學着他的樣子,進入了情境,有的小朋友動作太大了,影響到了同桌的小朋友划槳,於是我説:我們可要輕輕地劃小船哦,別碰疼了蓮葉,碰傷了荷花哦!小朋友們都是善良的,聽我這麼一説,趕緊放慢了速度,劃得很輕很輕,好象真的是泛舟湖上一樣,入情入境,就在小朋友們開心划着小船的時候,我突然叫起來:哎呀,快看一小魚,我接着吟誦:魚戲蓮葉間故意拖長了聲調,小朋友們沒跟着接,於是我又接着説: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小朋友們明白了,有的説:魚戲蓮葉南。有的説:魚戲蓮葉北。就這樣,由發現小魚的驚喜而發出的叫聲不絕於耳,當時那場面的熱鬧和划船的歡快溢於言表。

這五句幾乎相同的詩句,本來學生是很難讀出層次感的,讀這五句詩時,大部分學生不解其味,只知道有魚,與上句斷開理解,抓的是魚戲。卻不知道此處是互文見義的手法,經這麼一劃槳,一發現,一驚喜,一叫喊,小朋友們茅塞頓開,立即領悟到了這五句詩是採蓮人的驚喊,再指導朗讀自然也就輕鬆得多了。課前,老師對學生的預設要作充分的準備,課上對於老師的生成我們也不可低估,在備課時,考慮到課上學生的坐不住,這划槳不僅僅是帶學生輕鬆地瀆懂了課文,而且還讓學生課中休息了一下,同時要求學生輕輕地划槳,別碰傷了蓮、葉也是對學生進行品德的教育,真可謂是一舉多得。這首詩簡單易讀,琅琅上口,故不須在背誦上花較多時間,應着重指導學生對詩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臨寫。在指導朗讀詩的第二句時,因為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學生讀起來會沒有精神,設計教師口述魚兒嬉戲的情景,讓學生表演一條條快活的小魚,盡情游來游去的環節,學生很活躍,達到預先的目的。上完這一課,我有兩點體會,在教學中今後要注意這兩點:

(一)揭題激趣,感受美。新課一開始,教師可出示採蓮圖給學生看,請小朋友説説圖上畫了些什麼?你喜歡這幅圖嗎?為什麼喜歡?待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可充滿感情地對學生説:江南是個好地方,這裏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來到湖面上採蓮,看活潑可愛的小魚在蓮葉間遊玩嬉戲,大家想去嗎?小朋友們都喜歡去,有的孩子會問:怎麼去?教師順勢引導:古人把採蓮的情景寫了一首詩,題目叫《江南》,我們學好這首詩,不就是去採蓮了嗎?這一環節通過圖片展示的實在情境和教師繪聲繪色描述的語言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們帶入了課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鄉的美景。

(二)整體感知,再現美。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時候,可藉助課文的插圖。這一環節的教學可這樣設計:

1、自由讀讀詩句,説説課文寫了什麼?

2、仔細看看圖畫,説説圖上畫了什麼?

3、邊讀課文邊看圖,説説古詩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圖上找到?

讓學生結合詩句進行看圖。交流討論問題時引導學生聯繫前兩行詩句,觀察小姑娘是怎樣採蓮的。周圍的荷葉、荷花長得怎麼樣。再聯繫詩的後五行,進一步觀察蓮葉間的小魚是怎樣遊動的。在觀察的基礎上,把看到的畫面和詩句的內容連起來説一説,獲得一個整體的印象。這樣訓練,學生的腦中會再現出美麗的採蓮畫面,也就體會出了詩句中藴含的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