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8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比一比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比一比教學反思

比一比教學反思1

本次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第三課。本節課的內容是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大小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歷和大數的學習基礎。本節課力求把學生以往對萬以內大數比較方法的分散的、不規範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科學的、規範的理性認識,結合情境先教學“四位數與三位數的比較”,再教學“兩個四位數的比較”,最後進行“兩個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數的比較”。由淺入深地探究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接着,教材又通過“比一比”、“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動進一步鞏固比較大數的方法。最後,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操作性、開放性的活動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間。學生在探究與活動中學習和提升知識。反思本課教學,有以下幾個成功之處:

1.從舊知的基礎上引出新知。通過9○23 100○63 54○52的複習,再提問:你能説説百以內的數是怎樣比較大小的嗎?這樣很自然的過度到萬以數的大小比較。

2.在情境圖上也作了巧妙的處理,如:這台飲水機的價錢是由1個千、1個百和8個十組成,從而讓學生猜出這台飲水機的價格。這樣的處理又一次複習了第四單元的生活中的大數。在學習主題圖部分,學生能從生活經驗中很快地説出1180大於990,我沒有讓學生説出具體的比較方法,而是

先進行一個小練,如2150○965 5000○68等,通過練習、觀察、比較,再學生總結,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掌握得比較深刻,數位多的那個數就大學生掌握得比較到位。

3.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獲得都是在教師的激勵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內化活動來實現的,而要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內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必須是主動獲取,主動發展的教學活動化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創設遊戲情境,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的知識基礎.讓他們藉助舊知識和已掌握的方法進行遷移應用,主動獲取新知,自主發現、總結比較大小的方法。在遊戲中讓學生深刻地體悟到“數的大小”與“數位”的關係,以及“高位”的決定性作用。學生在一次次輕鬆中感悟並總結出比較萬以內數大小的方法,真正體現“在玩中學,在樂中悟”。

4.通過出示四座名山的海拔高度,增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並且通過比較四座大山的海拔高度進而鞏固了“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學習要點。

5.通過有層次的練習,讓每個程度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在最後的練習中,我設計了一道小窗後面躲着誰?526﹤52□ 1000﹥□99 40÷5﹥□﹢4 在鞏固了學生的基礎上,能讓優生有一個發展的空間。

當然,本節課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1、在教學過程中,當孩子的學習思路與教師原有的教學設計不符時,

教師不應牽着孩子的鼻子走。而是應相信學生,理解學生。讓學生在比較中感悟,在辯論中形成表象。寫在備課上的教案是死的,只有在課堂上動態生成的教案才是活的。在我上"比一比"一課中有了更深的認識。

比一比教學反思2

《比一比》是識字單元(二)的第一課,本課以一篇琅琅上口又充滿童趣的韻文《比一比》為載體,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會認12個生字,學會“大—小”,“多—少”這兩對反義詞,學會正確搭配量詞。雖然篇幅不長,但所含的知識點不少,為此,我安排一些教學情景,同時也得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圍繞題目,創設情境。教學時,我結合課文的內容,説到“小動物們要比一比,我們小朋友也要來比一比,看看那列火車開得最快?” “蘋果和棗比一比,那小朋友也來比一比,看看誰讀得最棒。” “小組也來比一比!”“小朋友比一比,看誰説得最正確”等,有效地創設了情境,不僅讓學生有了競爭意識,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地融入到課堂中。

二、識字單元的教學重點是識字,於是我採取了多種形式的識字方法,使漢字不再枯燥、生硬。

1、自主認字法:“加一加”、“換一換”。讓學生鞏固已學的字的同時,能較好地進行比較,來識記生字。如:“邊”字的教學。

2、圖字結合法。我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了解字意,並與其字形相結合,化難為易,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如: “堆”字的教學。

3、對比法。“一棵樹”的“棵”,學生早已熟悉,但“一顆棗”的“顆”是本課的生字,學生不僅比較陌生,更容易與“棵”混淆。所以,我先試問學生,“這個顆,是一棵樹的棵嗎?”讓學生來區分兩個字的同時,設下懸念,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使他們能更好地關注接下的教學環節。然後我再問“有什麼不一樣?”並出示文字,讓學生進行比較。讓他們通過仔細的觀察和視覺的對比,來説説兩個字的不同之處。此環節的設計,有利於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和思考空間。

三、本課的另一重點是讓學生了解量詞“羣、顆、堆”的意思,學會正確使用量詞,同時,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並結合生活事物,讓生理解量詞的適用範圍,正確地使用。如:教學“堆“時,明確告訴學生“堆”是適用於靜止的事物,它們雜亂地放置一起,就可以用上“堆”。同時讓生進行拓展,用“一堆( )”來説話。不僅能理解和應用所學的量詞,更能發揮想象,發散思維。接着,我質疑學生“為什麼不用一羣杏子呢?用一堆呢?‘堆’和‘羣’有什麼不同?”,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堆”的用法的思考,還能複習上節課所學的“羣”字的.用法,通過兩者的比較,更好地進行運用。

四、俗話説“讀書萬遍,其義自見”。在學習本文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分節讀、分組讀、齊讀、同桌讀、男女生讀、加動作讀、拍手讀等。多種形式地讀,讓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產生樂趣。

五、在教學過程中,拓展訓練是不可缺少的。要讓學生正確地使用量詞,僅僅學習“羣、顆、堆”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結合課後“我會説”進行量詞使用的説話訓練,並通過事物進行拓展訓練,讓學生髮揮他們的想象、結合他們的生活、説一説更多是量詞。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我還出示圖片,讓生仿照課文的樣子自編韻文,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使用量詞。

一堂課下來,學生的紀律良好,能積極地老師配合,能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當然,這節課還是存在了一些不足之處,如:在説話練習方面,除了一些詞語的訓練之外,還應當增加一些句子的説話訓練,讓學生説一句完整的話,並注重句子的優美程度。這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能為學生今後的寫話、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在教學中,我應多給學生一些鼓勵性的話語,讓學生有信心、有動力地進行學習,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比一比教學反思3

今天早上起牀的時候,以為是個陰天,料想今天一天必定是天氣不好,沒想到,太陽眷顧了我們,一下子覺得,整個操場都充滿了生機。

早上第二節課,我上了《比一比》這一課,昨天在備課的時候,考慮到這樣幾個問題:其一,學生的朗讀會不會出現問題,讀的毫無生氣,拖拖沓沓的?其二,教案的生字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會不會令學生感到很難;其三,能不能少用課件,多用文本?由於擔心的問題比較多,所以上課之前心裏還是沒底的。

上完《比一比》後,看來問題不是我所想象的那麼嚴重,這兩節課下來,學生學的不錯,而且下課後還意猶味盡的.討論誰大誰小,誰多誰少?第一個問題,學生的朗讀不會想象的那麼差,現在我上課儘量讓學生手腳並用,學生能用動作表演來讀,本來學生是非常好動的,但是一加上動作,比如説:一堆杏子,學生就能用動作很好的表現出來,然後再加上語調,看來這個問題不難。第二個問題,其實有時忽略了學生的觀察力跟表現力,以為他們還是簡單的思維,可是現在的孩子思維真的太快了,有時連自己都跟不上,第三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我一直在深思的問題,孩子的文本問題一直都是很棘手的,很多孩子學不會看書,而單調的翻書看書,學生又注意力不集中,課件又是必不可少的,這節課還是沒協調好,看來還得多下功夫才行。

比一比教學反思4

這一節課主要內容是識字教學。這節課的要求是通過比較觀察事物的大小和多少,認識漢字,同時認識一些量詞。本節課我就把圖畫事物和漢字結合起來一起教。學生的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如何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呢?讓我感到很茫然了,怎樣才突破識字這個難關呢?我採取過多種教學辦法,現將過程小結一下:

一、情景教學。首先我讓學生上課前把課文讀熟,讓學生大致瞭解內容,然後上課時給出情景圖,創設情境。

學生通過觀察一個籃球和一個乒乓球感知到它們比較大小,從而揭示課題。《比一比》。接着出示院子圖,讓學生去觀察,引誘他們去説圖中大意。這種來源於生活經驗的情景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興趣識記。只有情境,還不夠的。那怎麼辦呢?這時就要是實施第二個辦法。

讓學生自己去識記。用以前學過的識字方法:1、拆字法。2、結構記憶。3、記部首。4、記字形。當學生説到“黃”字時,是最精彩的。有的説是上下結構;有的説是上、中、下結構,“共”字頭;還有的説它是由一共的共字,中間插了一個像“田”的字。這一活動的設計,能引起學生説話,讓學生覺得自己聰明,能夠記住生字。不管誰説得對,我都加以肯定,表揚。這時候對6個生字都記得差不多了,學生的注意力開始渙散了,要怎麼樣才能讓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保持長一些呢?面對識字量大的情況,不能採用疲勞戰術,採用靈活多樣的識記方法,激發孩子識字興趣,才是上策。在這裏,我設計了2個遊戲,第一遊戲是找朋友:把生字拆開,然後把生字再組合成字。第2個遊戲是摘蘋果:把貼有拼音的蘋果摘下來找到對應得生字。這兩個活動都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氣氛一下子活過來了。這樣,我在教學,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會很輕鬆。那麼,識字就不會變成死記硬背,流於形式了。

三、認讀的形式要多種多樣。那樣,學生才會有興趣去學,學習起來也不會感到很枯燥乏味。

認讀生字的教學確實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我在這節課的實踐探索中,認為認字的形式要多樣化,才能吸引學生的。

形式一:按生字出現的順序在屏幕上出示帶有要求認讀的'字的詞語,標與不同的顏色。讓學生第一眼接觸的生字是與眾不同的,是特別的。以鮮豔的顏色刺激他們的大腦,讓他們知道這就要認讀的生字。

形式二:在學生初讀韻文候,再讓學生在書上畫出生字。其實學生找的過程,本身就是對生字的認識過程。

形式三:摘取帶有認讀生字的韻文原句,採取多種形式達到熟練朗讀,這就在閲讀的同時又進一步練讀了生字,而且又達到了熟讀韻文的目的。

形式四:採取多種方法記憶。個別讀,小組讀,開火車讀,遊戲認讀,組詞等練讀形式以達到鞏固記憶的目的。

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較大,記憶持續的時間不長,過幾天就會忘記了。所以本人會多複習讓學生鞏固學過的生字。以上是我對這一節課的一點感想。

比一比教學反思5

本節課教學比較物體的多少、長短、高矮、輕重,讓學生初步感受比較的數學方法。課堂上利用了實物投影,呈現果樹、小兔子、木頭、石凳,以及小兔子搬磚、鉛筆、學生等景物和場面,提出了比較誰比誰多、哪個人高、哪個長等問題,讓學生在圖中找一找、比一比。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高矮的經驗,一般他們都會進行直接判斷。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組織了一個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反思如下:

(一)聯繫實際生活,探索比的方法,鞏固比的技能。

當學生學會了比長短、高矮後,聯繫生活經驗,説説、比比身邊的事物,以四人小組討論的方式展開,合作交流。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並在交流成果中,學生不斷地體嘗成功,欣賞自己的發現,感到“我行”,欣賞本組的發現,感到我們小組棒,看到全班的'發現,又會意識到全班同學都很聰明。這樣既有助於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又能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悦。

(二)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了實踐活動。

讓同桌兩個學生比較自己的鉛筆,哪枝長哪枝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找幾個同學從高到矮排排隊。另一種是觀察花蜜那,作出判斷,畫面中有些物體的長短、輕重關係不是十分明顯,需要經過簡單的推理才能做出判斷。

(三)選孩子喜歡的活動,給孩子質疑的空間。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國小生學習的動力。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以活動方式激發學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

比一比教學反思6

《比一比》一課是第三單元“生活中的大數”中的內容。主要是學習探索比較萬以內數大小的方法。為了更加吸引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主觀能動性,我採取了遊戲比賽形式,讓孩子們在玩中學,收到較好的效果。

首先,我把孩子們分為兩組進行比賽,每次兩組各選派一名同學上台,分別從0-9這九個數字中抽取一個數按要求放在數位順序表上,組成的數大的,那一組能加分,最終看哪一組獲勝。一聽説要比賽,個個都非常興奮,紛紛推薦他們心目的“英雄”上台來抽數、組數,課堂氛圍是極度的活躍。為了讓比賽與本課的知識點結合得更加的緊密,我共設計了3次比賽,每一次比賽的'規則都各不相同。第一次:抽到的數按順序依次放在個位、十位、百位和千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數按順序依次放在千位、百位、十位和個位上;第三次:抽到的數想放哪一位就放哪一位。在比賽中,我還注意適時的追問,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不忘思考問題。由於孩子們精神都較集中,思維都處於活躍的狀態,因此一些問題的回答和發現都非常精彩,能一針見血。如第一輪一組抽到第一個數是9放個位,二組抽到5放個位,顯然有的孩子很開心有的顯得有點失落,我及時地進行追問:一組贏了嗎?孩子們不僅知道還不一定誰贏,還有個別的孩子還能為一組擔憂:9被抽出來,等一下就沒大數抽了。在抽完放百位的第三個數時,我又追問:這時能比出勝負了嗎?儘管一組是125,一組569相差較多,但孩子們還是能明辨,沒到第四位無法比出輸贏。又如在第二輪比賽中,抽到的數先放千位,當第一組抽到8,第二組抽到5時,思維活躍的孩子馬上知道,第一組贏了,不用再比下去了。比賽最激烈的要數第三輪了,因為是自由選擇放哪一位,因此下面的孩子也為了本組的勝利一起出謀劃策,知道大數要儘可能地放在高位……

由於採取了孩子們喜聞樂見的遊戲形式,因此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被最大限度的激發,所以在回顧比賽過程時,孩子們能自主地總結出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了,較好的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可由於是採用比賽形式,孩子熱情非常高,因此紀律調控也是本節課的一大問題。如何在激發興趣及讓紀律文明有序中找到平衡點是我今後要努力的方向。

比一比教學反思7

一年級的孩子正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學習抽象的知識有一定的困難,教學時我先複習1—5各數,故意打亂數序,然後請學生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再讓學生將擺放凌亂的圓片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誰多誰少,再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怎樣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的方法。

猴子是孩子們喜歡的動物,新課導入用小猴子吃桃子的.童話故事與比多少的數學知識聯繫起來,使學生在幫助猴子分桃子的過程中,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時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符號簡潔,明瞭的應用功能,用特定的符號來刻畫兩個量之間的大小關係是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學生不但要學習運算符號“+”和“-”,還要學習關係符號“<”和“.>”以及“=”,如何讓剛進入校門的孩子掌握這三種符號的含義,並正確使用它們呢?這一節課內小朋友要認識三個符號朋友“<”。“>”和“=",還是有一定困難的,讓學生自己説它們的形狀是怎樣的,開口朝那邊?尖尖呢?,“>"開口朝左邊,“<"開口朝右邊,引導學生用形象易懂的語言記憶這三種符號,兩邊數字一樣大填“=”,左邊大,大於號,左邊小,小於號等。最後做一個小遊戲,看誰舉牌子最快,我説符號名稱學生舉出相應符號的牌子,我説符號名稱,學生説符號開口方向,最後安排練習,以加深對符號的印象,能更牢固的掌握並運用關係符號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比一比教學反思8

《比一比》是一篇有趣的韻文,雖然篇幅不長,但所含的知識點不少,為此,我安排一些教學情景,同時也得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圍繞題目,創設情境。

教學時,我結合課文的內容,説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能猜出是什麼地方嗎?再讓學生看看圖,農家小院有那些植物?那些動物?

二、識字單元的教學重點是識字,本課也不容忽視對生字的教學。

於是我採取了多種形式的識字方法,使漢字不再枯燥、生硬。

1、自主認字法:“加一加”、“換一換”。讓學生鞏固已學的字的同時,能較好地進行比較,來識記生字。如:“邊”字的教學。

2、圖字結合法。我通過圖片及課件的展示,讓學生了解字意,並與其字形相結合,化難為易,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如: “堆”字的教學。

3、對比法。“一棵樹”的“棵”,學生早已熟悉,但“一顆棗”的“顆”是本課的生字,學生不僅比較陌生,更容易與“棵”混淆。所以,我先試問學生,“這個顆,是一棵樹的棵嗎?”讓學生來區分兩個字的同時,設下懸念,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使他們能更好地關注接下的教學環節。然後我再問“有什麼不一樣?”並出示文字,讓學生進行比較。讓他們通過仔細的觀察和視覺的對比,來説説兩個字的不同之處。此環節的設計,有利於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和思考空間。

三、本課的另一重點是讓學生了解量詞“羣、顆、堆”的意思,學會正確使用量詞,同時,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藉助多媒體進行教學,並結合生活事物,讓生理解量詞的適用範圍,正確地使用。如:教學“堆“時,明確告訴學生“堆”是適用於靜止的事物,它們雜亂地放置一起,就可以用上“堆”。同時讓生進行拓展,用“一堆”來説話。不僅能理解和應用所學的量詞,更能發揮想象,發散思維。接着,我質疑學生“為什麼不用一羣杏子呢?用一堆呢? ‘堆’和‘羣’有什麼不同?”,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堆”的用法的思考,還能複習上節課所學的“羣”字的用法,通過兩者的比較,更好地進行運用。為了幫助學生區分兩者,我除了口頭的聯繫外,還出示了文字填空題,讓生能很好地進行區分和運用的同時,加深理解。

四、俗話説“讀書萬遍,其義自見”。

在學習本文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分節讀、分組讀、齊讀、同桌讀、男女生讀、加動作讀、拍手讀等。多種形式地讀,讓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產生樂趣。特別是課文最後的打拍子背一背,在朗讀的基礎上,同桌一起打拍子,不僅押韻上口,更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樂趣,使整個教學氛圍輕鬆而活躍。

一堂課下來,學生的紀律良好,能積極地老師配合,能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但我還是認為自己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在説話練習方面,除了一些詞語的訓練之外,還應當增加一些句子的説話訓練,讓學生説一句完整的話,並注重句子的優美程度。這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能為學生今後的寫話、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在教學中,我應多給學生一些鼓勵性的話語,讓學生有信心、有動力地進行學習,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比一比教學反思9

通過之前課程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地使用鼠標器來控制電腦了,除了鼠標器以外鍵盤也是控制使用電腦的一個重要的輸入設備,可以通過鍵盤將命令、數字和文字等輸入到計算機中,因此,學生正確的操作鍵盤和正確的操作鼠標一樣,是操作計算機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學生對信息技術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但對於具體操作的知識還不夠系統正確,鍵盤指法的操作還存在誤區,着重培養學生正確使用鍵盤,養成良好的上機習慣。

本節課的優勢和特色在於:

1、在導入環節給學生派發了將要舉行打字輸入比賽的任務,與學生已有的其他學科比賽經歷相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比賽競爭的意識,提問學生為了在比賽上取得好名次,如何做好賽前準備,由學生自行歸納出為了使打字又快又準,必須掌握一定的打字技巧,即掌握鍵盤輸入的指法。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行引入課題,更好的讓學生參與進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師講授與學生自學相結合。在新課講授環節,對於本課的重難點教師帶領學生學習,而對於難度較小的知識交由學生自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集中上課的注意力。

3、講授、練習、測試相結合。把本節課的應會知識分為幾個部分,在每個部分完成之後都安排練習或測試。在教師講授和學生自學完鍵盤基礎知識之後,安排通關測試,看學生是否能夠順利通關;在教師講授完鍵盤正確指法之後立刻安排學生動手練習,在練習後安排本節課的課堂測試,測驗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本節課所學。

4、學生小組互評和教師點評。在指法練習時,要求學生分小組評價同組同學的指法是否正確;教師在學生練習時巡視全班,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點評。每個學生都來做小老師,指導評價其他同學的操作,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人翁精神,讓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

5、課上與課下相結合。教師在課上進行提問,對於學生回答不上來的問題教師只進行一部分的講解,剩下的部分交由學生課下通過網絡、書籍、報刊等其他渠道進行解決,在下一節課請學生上來進行講解。學生在課下能夠對課上的知識進行鞏固,並且吸收課外知識對課內知識進行補充。

本節課的不足在於:

1、對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認識還有欠缺,導致本課在教學實際中不夠生動,在新課講授環節中,有的學生不能一直維持很好的注意力。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將遊戲的形式插入進來,使學生在整節課中都能保持較高的興趣點和注意力。

2、學生本身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參差不齊,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學習的把握不同,造成有效教學的實效性出現偏差,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合理分配教學資源,緩解學生固有知識水平造成的差距。

3、在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不能很好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分析原因,學生愛玩的天性是主要原因,學生課堂開“開小差”現象仍然存在,表現出對同齡段的遊戲感興趣等情況。在適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學習重要性的教育,慢慢培養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自覺控制上課的.不良行為。

4、學生對主動學習的陌生造成教學偏差。學生非常缺乏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教師的教永遠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痛。我認為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機會,教師始終貫穿整個教學環節,可以隨時參與學生活動之中,為學生提供幫助。

5、在課堂上要多鼓勵學生,對錶現出色的學生提出表揚,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向榜樣學習,同時活躍課堂氣氛。

6、注重評價的作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實事求是,有針對性,不能千篇一律,流於泛化,在評價後還應進行後續觀察,觀察學生是否進行了改進。

“任務驅動”、“問題解決”仍是信息技術教學策略中最常見的運用方法。在教學中,讓學生親歷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學習資源的規劃儘量貼近生活,強調結合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在課堂中經常會有諸多突發事件,掌握足夠的應變能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感受學生,瞭解學生,才能最終教好學生。

比一比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牛、羊、小、少”四個字。認識“亅”和“土”。

2.主動探究、合作學習,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羣”“顆”“堆” 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結合課文學習,學習運用語言積累和生活經驗仿編韻文。教學重難點:

理解量詞“羣”“顆”“堆” 的意思,結合生活經驗使用一些量詞並能仿編韻文。教學時間:兩課時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生字卡片、詞語卡片、圖片和實物若干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激起導入,揭示課題

通過師生互比年紀、身高,提示學生在比較中發現問題,引入課題。

二、開展競賽活動,複習生字、詞語、課文

1.小組間開火車,賽讀生字。

2.指名兩組比賽開火車,賽讀詞語。

3.課件示圖,師生齊讀課文。

三、運用插圖、實物進行對比,理解“羣”“顆”“堆”的意思和適用對象

1.“羣”

(1)看圖,比較“一羣鴨子”和“一隻小鳥”,引導學生髮現“一羣” 比“一隻” 多。

(2)出示“一羣羊”“一羣螞蟻”“一羣企鵝”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羣”表示數量多的同類事物聚在一起。

(3)拓展説話:一羣

2.“顆”

(1)觀察並比較實物:蘋果-棗、西紅柿-花生、羅漢果-蓮子、乒乓球-珠子,初步感知“顆”指較小且近似圓形的東西。

(2)自由展示並説出自己所帶的能用“一顆”表示的實物。

(3)拓展説話:一顆

3.“堆”

(1)看圖,比一比“一堆杏子”和“一個桃子”,初步感知“堆”。

(2)小組合作,在桌子上擺一擺、説一説自己帶來的可以用“堆”表示的東西。

(3)指名彙報

(4)拓展説話:一堆_______

四、複習鞏固,積累語言

1.出示課後練習“我會説”同桌討論,指名説,齊説。

2.小組協作學習:把自己帶來的東西擺一擺,説一説。

五、運用語言積累,仿編韻文

1.齊讀課文

2.觀看課件,仿編韻文。

情境一:菠蘿和梨

情境二:葡萄和桃子

情境三:馬和兔

3.小組合作,自編韻文。

4.指名彙報。

六、寫字練習

1.課件示生字,伸出食指跟隨電腦書寫筆劃。

2.仔細觀察,自主探究:怎樣把這些字寫好?

3.練寫生字,展示評議。

板書:

比一比

羊圖

螞蟻圖

企鵝圖

教後自評

《比一比》這篇課文的課題就充分説明了教材的特點,提示了學法,那就是要讓學生在比較中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羣”“顆”“堆”的意思,並能正確地使用一些量詞。這一課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以下兩個特點:

一、活用教材,創設語文實踐的良好氛圍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其目的就是要改變以往課程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注重多樣化的實踐性實習活動,關注並改善學生在教學中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我們掌握語言惟一的辦法就是在反覆多次的語言實踐中把它記住,語言材料多了,語言經驗就越豐富,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也就越準確。《比一比》這一課學生要理解的量詞就和生活有密切聯繫,有些量詞的使用是約定俗成的,道理不可説或不必説;有的量詞的使用則體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如“顆”多用於表示小而圓的事物。對於一年級的孩子而言,這些規律性的東西不能過早、生硬地灌進他們的耳朵,只有努力通過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説説練練中對量詞的使用有初步的感悟。

在本課設計中,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數量不一、大小不一的實物,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量詞説身邊的事物,進行“顆”“堆”“羣”的拓展説話,都是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機會。本課的設計還體現了一個創新性的語文實踐活動,那就是請學生仿編韻文。通過前一部分的教學使學生對常用量詞的適用範圍有了初步理解,然後先齊讀課文,再用課件出示菠蘿和梨、葡萄和桃子,學生練説“一個(),一個( ),——————————”,“一邊( ),——————————”。出示馬和兔,學生練説“一(),一(),——————————”。這些有目的、有層次的訓練體現了教材的開放性和彈性,滿足了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創新潛能,結果就有了“一個瘦,一個胖,一匹瘦馬一隻胖兔”的佳句。

二、進行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探索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引導學生理解“堆” 的適用對象時,從圖上的“一堆杏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堆”表示數量多的東西,那什麼樣的東西能用“堆”表示呢?放手讓學生在小組裏擺一擺,説一説,有些學生舉起一小袋的米説“這是一堆米”,“這麼説對嗎?”教師引發疑問,學生們就思考起這一問題來,最後由學生自己糾正,明白在一個平面上無規則地把許多東西聚在一起就可以説“堆”,當然這一概念學生不必表述出來,心有所悟就行了。之後再讓學生拓展説“一堆”,體現了學生自疑、自悟、自解的探究過程。

學生在拓展説“一羣”時説到“一羣老虎”,教師先不給予否定,而是強調“一羣老虎”,於是就有學生主動指出:老虎都是一隻一隻活動的,很少是一羣一羣的。教師再問第一位學生“應該説一()老虎”?學生輕易就答出了。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給了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機會。我們希望通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他們的主動性得以發揮,不待老師講,便能主動地讀;不待老師問,便能積極思考;不待老師佈置和檢查,便能主動學習。學生如果有了主動學習的態度和獨立鑽研、探究的精神,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增強也就有了基礎與可能。

比一比教學反思11

《比一比》是一篇識字課,課文主要有三部分,一是一幅農家小院的情景圖,第二部分是詞語,第三部分是一則韻文。主要通過對農家小院具體事物的比較,提供識字的生活環境和語言環境。課題為比一比,充分説明了這課教材的特點,提示了學法,要求學生在比較中達到學習要求。在教學中,我以比為主線來安排教學的各個環節。

一、比一比,營造氛圍

課的伊始,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比一比這一課。我們也要比一比哪一小組上課認真,哪一小組會動腦筋,哪一小組學到的本領多。(出示小組評價欄比一比)評價欄為九個花瓣圍成的一朵花,代表九個小組。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入學不久,活潑好動,用評比競賽的方式比較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能讓孩子聯繫實際理解比一比在生活中的具體含義。

二、比一比,學習韻文

片段二

師:圖上有這麼多東西,我們今天就來比一比,黃牛和花貓比,怎麼比?(一個大,一個小)(相機出示韻文課件,指名讀)

師:用上比,還可以怎麼説。

生:黃牛比花貓大,花貓比黃牛小。

師:鴨子和小鳥怎麼比?

生;一邊多一邊少

(出示韻文,指名讀)

師:用上比,還可以怎麼説。

生:鴨子比小鳥多,小鳥比鴨子少。

比大小,比多少是韻文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師不僅讓孩子通過看圖、讀韻文對黃牛和花貓、小鳥和鴨子進行比較,之後,設計了用上比來改變句式説,加深了對大小、多少的認識,在語言文字中進行思維的訓練。

三、比一比,訓練朗讀

本課韻文朗朗上口,節奏感強,很適合朗讀訓練。根據本課的特點,在朗讀課文這一環節中,主要採用挑戰讀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教師提示你還想怎麼讀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小朋友們有的説,我想挑戰同桌。我想挑戰好朋友。還有的説,我想挑戰小組。最後小朋友還把韻文編成課中操,邊讀邊做,使課堂充滿學習的樂趣。

四、比一比,學習生字

本課的學習目標之一學習羣、顆、堆三個生字。羣和堆作為量詞用法的不同也是本課的.難點。我是這樣安排的:

1、圖上的鴨子和小鳥有多少?(課件出示一羣鴨子一隻鳥)羣、只就叫量詞。

2、看圖,理解好多聚在一起,才能叫羣。

3、用一羣説話,一羣人,一羣大雁,一羣海鷗,一羣小雞。

4、圖上的水果有多少?(一堆杏子和一個桃子)

5、看圖,一堆怎麼理解?數量多,疊在一起,才能叫堆

6、用一堆説話,一堆桔子,一堆花生,一堆樹葉。

7、如果老師把堆換成羣可以嗎?為什麼?

通過這樣的比較,讓學生懂得語文知識來源於生活,又為生活服務,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從而讓他們感到學習的樂趣,激發他們主動識字的願望。

五、比一比,指導寫字

識字片段:

師出示要寫的字小、少。

師:怎麼記住它?

生:我發現少字比小字多一筆。

師:這是個了不起的發現。。

師指導書寫,少第二筆點要往上移,要會讓,就向小朋友相處一樣,互相謙讓,團結友愛。生書空、描紅、仿寫、評議。

識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是閲讀的基礎,是寫作的基礎。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體會到低年級的識字、韻文教學也是首先研究教材,把握重難點。然後圍繞識字的重點確定教法、學法。在比中學,學中比,體現了本課的特點,又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托爾斯泰説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語文課堂應是情趣和夢幻的棲息地,這學期我自己也感覺課堂上嚴肅有餘而活潑不足,忽視了兒童的情感需要。課後,我強烈地感覺讓課堂充滿情趣,不僅是低年級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語文教學、識字教學本身內在的要求。語文生來就是為着放飛兒童的夢想而存在的,每一個漢字都可以激發孩子無窮的想象,一個個漢字連綴起來那就是一片放飛的天空。

比一比教學反思12

今天,我們學習了比一比,”比一比”是非常重要的數學思想,比一比教學反思。我們不僅教給孩子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孩子方法、思想。本節課我認認真真的設計教案,仔仔細細製作教具。

本節課教學比較物體的多少、長短、高矮、輕重,讓學生初步感受比較的數學方法。課堂上利用了實物投影,呈現果樹、小兔子、木頭、石凳,以及小兔子搬磚、鉛筆、學生等景物和場面,提出了比較誰比誰多、哪個人高、哪個長等問題,讓學生在圖中找一找、比一比,教學反思《比一比教學反思》。

想想做做安排了兩種形式的活動。一種是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了實踐活動,讓同桌兩個學生比較自己的鉛筆,哪枝長哪枝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找幾個同學從高到矮排排隊。另一種是通過觀察,作出判斷,畫面中有些物體的長短、輕重關係不是十分明顯,需要經過簡單的推理才能做出判斷。

同時在課堂上教學活動要師生互動,人人蔘與,在平等、和諧的氣氛中進行。要體現學生的學習不為一時學會,而為一輩子會學;教師的.教學不是教會少數,而是帶動全體。這節課學生們發言都很積極,由於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學生比較熟悉,課堂上基本都能夠掌握比較的方法,有個別學生有困難的,我下課對其進行了單獨的輔導,在輔導後,發現他們也能夠掌握方法了。

比一比教學反思13

本節課是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中的知識,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節課,是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相聯的一課,也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一課。

課後謝校長給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創設學習情境,在課堂上以男女生兩組現場拍球比賽的形式引出這節課,是很好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比賽存在教師難以控制的不確定性,所以會出現與教學不相符的數學問題。

二:第一場比賽,雙方人數相同,若在解決哪一個組獲勝的問題時,如果有學生提前提出平均數的概念,教師要適可而止,不能過多講解。這時第二場比賽(男女生雙方人數不同)應該由教師直接給出結果,可在黑板上展示或採用幻燈片的'形式展示。這時再適時的提出平均數,並加以深入的講解,並和第一場比賽做比較。

三:講解統計圖時,應該配以活潑的形式,可以製作圓紙片,讓學生直接感受移多補少的過程。

比一比教學反思14

上課前,我在整理學習用品的時候,孩子們看到了我準備的測量工具,一陣陣激動,我想,這一定是他們期待的數學課。本節課一節實踐活動課,考慮到孩子年齡小,好動並且好奇心強,我由兩個比賽引入新課,讓孩子感受到,測量長度時,需要選擇不同的工具。接下來的測量活動我首先帶領孩子認識測量長度的幾種工具,比劃幾種長度標準;接着讓孩子小組活動進行測量(一拃、一庹、肩寬、身高、桌子的高、教室的長);最後利用身邊熟悉的“單位”表示未知物體的長和高,達到了學習目標。

在本節課,我發現了孩子的閃光點:在用自己選擇的標準表達動物身長和高時,馬上想要要用已知的長描述新事物的`長,這真是學數學的好方法。但是也出現了小問題:首先,小組活動前,要求討論選擇測量工具,因為孩子沒有用過這些工具,對它們不熟悉,導致無法分辨到底該選擇哪種工具;其次,在測量桌子的高時,測量的結果很不符合邏輯,一組孩子不知道讀米尺哪邊的數據,導致測量桌子的高都是二十多釐米,也沒有意識到測量出了問題,充分説明,孩子對物體的長和高沒有直觀感知;最後,活動反饋時,孩子不知道怎麼評價別組的彙報,需要強加鍛鍊,提高表達意識。

本節課結束,我深刻的感受到:孩子們真的喜歡動手,我們的教學是否應該再多一些實踐活動,多給孩子一些主動權,讓孩子們發自肺腑的去探索發現他們想尋找的。

比一比教學反思15

《比一比》是識字單元(二)的第一課,本課以一篇琅琅上口又充滿童趣的韻文《比一比》為載體,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會認12個生字,學會“大—小”,“多—少”這兩對反義詞,學會正確搭配量詞。

在結束本課的教學後,我做了以下反思:

1、教學中營造歡樂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習的情緒

在教學中,我創設了到家在農村的樂樂家做客的事件情景,設計了農家動物歡迎學生的到來、樂樂請大家吃水果等生活化遊戲情景,激發孩子認讀8個詞語的興趣。同時,我還設計了和樂樂一起玩“比一比”的`遊戲的情景,引導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朗讀課文,學習“大—小”,“多—少”的反義詞及量詞,趣味的情景創設,激發孩子情感和學習熱情,讓孩子們在趣味中獲知,在求知中得趣。

2、以遊戲活動貫穿識字教學,在活動中滲透識字方法

識字是一年級的學習重點。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在第一學段(1-2年級)的識字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為了提高學生識字的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在本課的識字教學中我創設了多種的識字遊戲活動。如: “送字卡信”、“放鞭炮”、“我的發現”、“開火車”等多項遊戲活動,讓學生在快樂的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感受快樂,在遊戲中熱愛學習生字。同時,在“我的發現”識字活動中,我請學生用心發現不同生字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掌握識字的方法,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