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教案及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18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好朋友教案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好朋友教案及教學反思

好朋友教案及教學反思1

活動設計背景

本班今年9月剛剛開班,幼兒年齡較小再加上大部分幼兒未上過幼兒園或早教班,全段時間處於分離焦慮期,哭鬧現象近段時間才有所好轉,不過,最近發現,早晨入園時,教師熱情的孩子打招呼,部分孩子卻不説話,只是瞪着眼睛看;晚上放學,爸爸、媽媽來接時,看見家長就跑出去,也不跟老師道別。結合我班的這些情況,我採用了教學活動形式,讓他們懂得説“您好”“再見”學習良好的禮貌用語。同時也促進幼兒人際交往的技能技巧。

活動目標

1、通過招手、拍手、握手、擺手等與詞相符的動作,使幼兒知道交友中最簡單的禮貌用語和行為。

2、激發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兒歌的學習、禮貌用語的運用

活動準備

小雞、小鴨頭飾各一個、草圖片若干、黑板、兒歌(裁成字條)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感知和理解兒歌的內容,學習禮貌用語。

幼兒看木偶表演,熟悉兒歌內容。

師(小雞):“嘰!嘰!嘰!我是誰?”

幼兒:小雞(聽聲音,辨別動物)

師(小雞):小朋友真聰明,(出示木偶小雞),並與幼兒問好。

師(小雞):“我一個人玩真沒勁,我要找個好朋友。”

師(小雞):哎,前面來了小鴨子,讓我向它問個好:你好,你好!(招招手)

(木偶小鴨上場)

師(小鴨):小雞,你好,你好!(招招手)。

師提問:小雞小鴨,它們見面了,説了什麼?

幼兒:你好,你好!(招招手)

(出示字條:你好,你好!(招招手))小朋友模仿小雞小鴨的聲音打招呼)

(師)小雞:小鴨,小鴨,我做你的朋友好嗎?小鴨説:歡迎,歡迎(拍拍手)。小雞聽了真高興。

師提問:小鴨和小雞成為朋友了嗎?小鴨是怎麼回答小雞的?

幼兒:歡迎,歡迎(拍拍手)

(出示字條:歡迎,歡迎(拍拍手),小朋友模仿小鴨的聲音)

師(小鴨):我請你吃蟲。小雞看到小鴨請它吃蟲,有禮貌地説:謝謝,謝謝!(握握手)。

師提問:小鴨請小雞分享蟲子,小雞説了什麼?

幼兒:謝謝,謝謝!(握握手)

(出示字條:謝謝,謝謝!(握握手),小朋友模仿小雞的聲音)

師:小雞和小鴨一起做遊戲,他們成了好朋友。太陽公公回家了,天黑了,小雞、小鴨它們要回家了,會怎麼説?

幼兒:再見、再見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小雞和小鴨一起説:再見、再見(揮揮手)

(出示字條:再見、再見,揮揮手,小朋友模仿)

2、學念整首兒歌。

教師完整示範朗誦。

幼兒學念兒歌。鼓勵幼兒聲音要響亮,邊念邊做動作。根據幼兒實際情況,教師可輕聲提示。

3、結合生活實際提問,加深幼兒對禮貌語的運用及掌握。

師:小朋友,小雞和小鴨見面了,它們是怎麼問好的?你上幼兒園遇到老師和好朋友,你會怎麼問好?

師:小雞和小鴨成為好朋友以後,小鴨説了什麼?如果有好朋友和你一起玩我具,你會説什麼?

師:小鴨請小雞吃蟲子,小雞説了什麼?有好朋友與你分享食物時,你要説什麼?

師:天黑了,小雞和小鴨要回家了,它們説了什麼?下午放學,你要和你的好朋友説什麼?

附兒歌:好朋友

我有一雙小小手,要拉許多好朋友。

“你好,你好”招招手, “歡迎,歡迎”拍拍手。

“謝謝,謝謝”握握手, “再見,再見”擺擺手。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時在20xx年10月中旬,家長開放日當天上的公開課,因面向家長,所以在活動之前已經借班上過此節課,課後,結合老師們提的意見,又將教案進行了調整,家長開放日時也得到了家長的肯定。

但活動後自己覺得還有地方有待改進。

既然是面向家長,應該有更多的家長與幼兒、家長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教具準備也不是特別充分,可以讓沒個家庭一組頭飾,小孩與家長一人扮演一個角色,一起來學習,演繹兒歌《好朋友》。

好朋友教案及教學反思2

設計意圖: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裏與夥伴相處的機會少,獨自玩耍,分享、合作、關心他人的意識薄弱。但隨着幼兒動作、語言、認知能力的不斷提高,社會交往範圍的擴大,班上的孩子開始願意與同伴一起玩,可由於缺少交往經驗與能力,在活動中常因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與同伴發生爭吵的現象,為了滿足幼兒交友的渴望與需求,我就預設了"好朋友"這樣一個主題。本次活動選擇了這一主題下的《找朋友》及《我們都是好朋友》兩個點。在幼兒喜歡小動物,願意模仿小動物,對音樂《找朋友》旋律熟悉的基礎上,通過這個活動,使幼兒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同時,也對他們的已有經驗進行梳理和整理。

活動目標:

1、在唱唱、説説、學學做做中,體驗與同伴一起活動的快樂。

2、樂意參與活動,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現自己。

3、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已學過遊戲《我們都是好朋友》

2、歌曲《找朋友》

3、已與同伴一起做過遊戲。

活動過程:

1、歌曲《找朋友》

師:讓我們跟着音樂一起唱起來,動起來,去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

(放兩遍音樂。)2、遊戲《我們都是好朋友》

(出示小鳥的頭飾)師:聽到你們都找到了好朋友,小鳥也飛來和你們一起做好朋友了。

(1)邊念兒歌,邊做遊戲。(2遍)許多小鳥飛,許多小魚遊,小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前走。拍着手,唱着歌,我們都是好朋友。

(2) 讓幼兒在此基礎上進行創編。

師:除了小鳥,小魚,還有誰會來和我們做好朋友呢?

幼兒説出來之後,集體模仿小動物的動作,並做遊戲。

3、説説自己的好朋友師:剛才我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那誰願意告訴老師,你的好朋友是誰呢?為什麼要找他做你的好朋友呢?

(1) 幼兒交流自己的好朋友。

説出來之後,和好朋友抱抱、親親。

(2) 教師小結:你們的好朋友本領真大,有的有愛心,有的自己會穿衣服,還有的上課很愛動腦筋,老師也願意和他們做好朋友。

(3) 數朋友。

師:老師有2個好朋友,你們有幾個呢?

幼兒將好朋友請到自己身邊,其他幼兒一起數朋友。

4、遊戲:《找朋友》

師:你們的朋友可真多,我們和好朋友一起來做遊戲吧!

(找,找,找朋友,找到幾個好朋友,找到?個好朋友。)幼兒拉着圓圈邊念兒歌邊走,當説到幾個好朋友時,就幾個好朋友抱在一起。

延伸活動:

我們有好朋友,小動物也有好朋友,那我們去找找看,還有什麼東西有好朋友。

活動反思:

本此活動構思巧妙,將枯燥的社會性活動融入到孩子喜歡的遊戲中,並從兩個小朋友的交往到多個小朋友的交往,以層層深入的方法進行施教,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體現了尊重幼兒,同時以提問及讓孩子在親身參與和感受中,瞭解了與同伴交往中的正確言行,注重了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好朋友教案及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在整個音樂活動中。活動重點是引導幼兒學習歌曲和表演歌曲;難點是讓幼兒在學會歌曲的同時練習指揮歌曲。我設定了以下兩個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音樂中所表達的不同情感。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2、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能用表情、動作等來表現音樂。體驗與好朋友合作的樂趣。

教學準備:

1、課件;

2、《一對好朋友》歌曲音樂;

3、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小朋友,我們玩個找朋友的遊戲,好嗎?請你聽琴邊唱歌邊找朋友。(放音樂)

2、請幼兒隨音樂做遊戲並和好朋友坐在一起。

二、完整欣賞音樂

1、看到你們都找到了好朋友,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今天我請你們聽一首歌,歌名就叫《一對好朋友》。

(放音樂一邊)

2、小朋友,請你們聽聽這一對好朋友他們在做什麼?

他們心裏是怎麼樣的?

3、在放音樂一邊幼兒傾聽

三、播放課件熟悉歌詞

1、引導幼兒看幻燈片,熟悉歌詞內容。

2、老師帶領幼兒有節奏的説歌詞。

四、寓教於樂:

1、老師有表情的範唱歌曲一邊;

2、老師彈琴引導幼兒跟唱歌曲;

3、讓幼兒聽音樂拍節奏哼唱;

4、請能力強的幼兒來練習指揮幼兒演唱歌曲;

5、鼓勵幼兒大膽的來指揮歌曲;

五、創造表現:

1、讓幼兒自由找朋友隨音樂創編動作;

2、請一對好朋友表演創編的動作;

3、集體隨音樂表演歌曲

4、分組表演

六、完美結課:

這節課我們和好朋友唱歌、跳舞真高興,小朋友下課後找找還有哪些唱好朋友的歌,下節課唱給大家聽,好嗎?

教學反思:

音樂的審美感知是通過聽覺進行的,因此,“聽”應作為學生音樂教育的一條主線。“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覺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展學生的聽覺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在《一對好朋友》學唱新歌環節中,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導入——初聽——音樂記憶——學唱歌詞——歌曲處理。

歸納起來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用音響導入法,初聽歌曲《一對好朋友》旋律,感受體驗歌曲情緒;

第二層,學生對歌曲旋律多次聆聽、哼唱,在審美體驗中記憶音樂,為後面的學唱歌詞作鋪墊;

第三層,用多種形式學唱歌詞,聽唱結合,鞏固記憶;

第四層,感受音樂意境和歌詞的意境,加深對音樂的審美體驗,讓學生自主選擇合適的聲音表現自己對歌曲的理解。

通過這四個層次,努力體現了以審美為核心,在審美體驗中走進音樂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聽音樂、感知音樂的過程中學習音樂,把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這首歌曲中附點節奏是個難點,通過多次的範唱,比較,學生能夠掌握。倚音的唱法在音樂學習中是第一次出現。通過有無倚音的比較,瞭解倚音在這首歌曲裏能表現民歌的韻味。

好朋友教案及教學反思4

教育目標:

1、熟悉故事內容,初步理解什麼是好朋友,感受友情的温暖和美好。

2、初步引導幼兒在身邊中尋找好朋友,並激勵幼兒勇敢講述。

活動準備:

大書一本,自制圖片若干,《找朋友》音樂帶,閲讀光盤。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課題。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好朋友?你有哪些好朋友呢?你和朋友在一起時會做什麼?引導幼兒從身邊的同伴來拓展(限本班,外貌、特徵或其他均可),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圖片説了那些好朋友,他們間發生了那些事情?

2、 出示圖片,逐頁分享交流。

(1)第1頁;圖片上有誰?請幼兒講講小朋友們在做什麼?他們玩的怎樣?這樣像他們那樣經常開心在一起玩可以成為好朋友。好朋友還可以是誰?

(2)第2-5頁直接猜圖,請幼兒看圖説説好朋友還可以是誰?説説他們在一起時表情怎樣?心情怎樣?教師梳理內容整理句子(好朋友可以是--------)。

(3)第5--7頁觀看圖片,請幼兒説説好朋友在一起時喜歡做什麼?教師帶領幼兒邊表演內容邊整理句子(好朋友喜歡一起-------)。

(4)第8---9頁觀看圖片,請幼兒談談自己傷心難過時好朋友是怎樣安慰你的?你有困難時好朋友怎樣幫助你?教師整理句子。

(5)第10頁;觀看圖片,請幼兒説説和好朋友吵架時的心情。

(6)第11頁:請幼兒看圖説説他們吵架後怎麼樣了,説説如果自己遇到這樣的問題應該怎樣解決?教師和幼兒一起觀察、分享圖畫中兩個好朋友和好後,受到好朋友遊戲邀請時的快樂心情。

3、出示大書,欣賞"領讀光碟"朗讀一遍,集體有感情跟着老師讀一遍。

4、總結分享:故事裏説了那些好朋友?讓幼兒知道好朋友除了可以是自己班中的好夥伴,還可以是大人、動物、玩具等,你還有那些好朋友?如果你的好朋友遇到困難或傷心了,身為好朋友,你應該怎麼做?

5、音樂遊戲"找朋友",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是分享閲讀讀本《好朋友》的第一課時,也是本學期分享閲讀課中最難的讀本。活動中孩子們的積極性高,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圍繞畫面的信息大膽想象,大膽舉手回答問題。課堂氣氛濃,孩子們能積極發言,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2、老師能根據讀本的情節分三部份進行,層層深入導出好朋友的事情。能抓住讀本的難點和重點開展。

不足:

1、進行指讀這一環節應讓幼兒當小老師來帶讀。

2、教師注意"玩具"的正確發音。

評課意見:

1、讀本《好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能較好的`完成。

2、教師在開展活動中能抓住讀本的線索,大膽引導幼兒進行猜圖。效果很好。

3、小朋友在活動中思維活潑,積極主動,心情愉快。

4、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和難點。

好朋友教案及教學反思5

教學內容:

1、聆聽《玩具兵進行曲》

2、表演《你的名字叫什麼》

3、認識幾種音樂學習標誌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的音樂方式與教師和同學交流,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2、與大家一起表演歌曲,儘快縮短師生、學生間的距離,並嘗試用動作、語言表達歡快情緒。

3、儘快認識書中的學習標誌,並主動參與到各項活動中來。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重點:

與大家一起可歌唱,用動作、語言表達歡快、活潑的情緒。

教具準備:

錄音機、學習標誌卡片、頭飾(玩具兵)

教學過程:

一、學生聽音樂進教室——《玩具兵進行曲》

要求:

1、聽着音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走或跳。

2、動作與音樂要合拍(有節奏)。

3、若場地有限可改在教室外進行

二、寓教於樂

坐位安排:呈半圓形坐好

目的是給學生一個寬鬆的學習氛圍。便於師生作自我介紹相互認識,為今後的教學做準備。

1、老師做自我介紹。

三、表演:《你的名字叫什麼》——用聽唱法學習。

(1)老師親切的範唱歌曲,讓學生完整的感受歌曲的情緒。

(2)隨歌曲的錄音律動,用動作表現出歡快的情緒。

(3)學唱歌曲:老師講解曲中人名節奏的讀法—板書。

(4)師生練習演唱。

(5)分小組對唱(一問一答)。

(6)為了激發積極性,一定讓每個學生都説出自己的名字(可同時説)。

四、利用休息的時間認識學習標誌

出示卡片“小話筒、小耳機、小書本、對拍手、小電腦、小孔雀、小樂器”:

(師)“只要我們牢牢記住它的名字,我們就能看懂書中要我們做什麼啦!”

1、教學生認識卡片的名字——貼在黑板上。

(師)“剛才我們一起學唱了《你的名字叫什麼》,請大家找出相應的學習標誌?”

2、老師拿起卡片:“下面我們一起來”——(生)聽音樂(導入下一個環節。

五、聆聽《玩具兵進行曲》

(師)“大家還記得我們進教室時聽的那首樂曲嗎?請你再聽一次,聽後用語言描述出來樂曲的情緒,並給這段音樂取個名字

1、聽樂曲,感受情緒,取名字。

2、隨音樂用動作表示出樂曲的情緒。

3、提示下次聽時,請注意樂曲中出現的大喇叭與小喇叭的聲音,討論一下他們的聲音有什麼不同)。

4、復聽樂曲,每組發一個玩具兵的頭飾(激發興趣)。隨音樂進行律動(必要時教師可拍手提示節奏與速度)。

六、課堂小結:

1、小結教學內容及學習的情況。

2、佈置作業:回家準備下節課的才藝展示(唱、跳、演、講、誦。。。。。。)

課後反思:

本節課安排的才藝展示是給了學生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培養學生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才華,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讓學生體驗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受到情感的陶冶。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複習歌曲《你的名字叫什麼》

2、才藝展示

教學目標:

1、鞏固上節課的學習內容,並背唱歌曲

2、通過才藝展示,教師瞭解學生的情況,今後教學的順利進行做準備,同時也給學生一個展示的機會,讓他們更加自信。

教具準備:

鋼琴、錄音機等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律動《玩具兵進行曲》,注意節奏的準確,用動作表現出歡快、活潑的情緒。

二、複習歌曲《你的名字叫什麼》:

採用表演的形式,全班圍面一個圈,請5名學生在內邊唱邊表演,然後找1名同學進行問答。

三、才藝展示

1、先根據學生展示的內容進行分類:(屬於一類的學生坐在一起)

唱歌跳舞

朗誦演奏

講故事

其他……

2、瞭解具體的表演內容,如有相同的內容可一起進行,有的孩子膽子小,可以請大家幫助他們進行表演,每一組內選一個小主持人(教師出參與進來)。

3、提示要求,節目之前自己報名字及展示的內容。

4、展示開始,不指定,由孩子自告奮勇地上場。(老師幫助組織一下,但不要過多的干預)。

四、教學小結:

小結今天的才藝展示,鼓勵孩子們努力提高自己的多方面技能。

課後反思:通過這次展示,教師要及時地把孩子的特長及特點記錄下來,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同時在活動中也可讓孩子們相互瞭解、融洽關係,再有也可看到別人的長處,虛心地向他人學習,共同進步。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表演《拉勾勾》

2、聆聽《口哨與小狗》

教學目標:

1、能夠和大家一齊整齊地演唱並背唱歌曲,在完整的聽唱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聽辯能力。

2、通過聆聽音樂,感受並分辨樂曲的情緒,並試用顏色來表示;練習用動作表現自己音樂的感受,並逐步養成或聆聽音樂的好習慣

教材分析:

1、歌曲《拉勾勾》是一首優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它用傳統的拉勾遊戲為題材,創作了這首節奏平穩、舒展的兒童歌曲,親切天真、喻意深刻。

2、《口哨與小狗》又名為《吹口哨的少年與小狗》,作於1905年,是一首通俗管絃樂小曲,單三部曲式(大調、2/4拍、描繪了小主人與小狗在林蔭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調輕鬆、活潑、形象逼真、可愛。

教學重點:

感受不同的情緒的表現作用

教學難點:

唱好優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

教具準備:

錄音、頭飾(小男孩、小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律動(口哨與小狗——片斷)

要求:

1、聽音樂結合情緒做自己喜歡的動作

2、注意節奏感

二、表演《拉勾勾》

1、老師有感情地範唱歌曲,讓學生隨音樂律動,感受一下這首歌與《你的名字叫什麼》的情緒有什麼不同?

2、分析拍號的變化,老師可帶學生做律動進行對比

2/4●○歡快、活潑

3/4●○○優美、抒情

3、隨音樂做三拍子律動(動作自由)

4、用圖形卡片提示歌詞及音樂

5、邊學邊唱,邊唱邊背。要求學生整齊的背唱歌曲,在練習的過程中感受三拍子的優美、抒情。

6,邊唱邊表演(自由結合小組),動作自己創作(應鼓勵學生自己編動作)。

三、聆聽《口哨與小狗》(管絃樂合奏)

1、初聽樂曲:在聽的過程中自由地想象樂曲中所能描繪的情節,並感受樂曲的情緒。

2、談一談自己聽到的、想到的及看到的情景(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並練習語言表達)。

3、復聽樂曲,請學生聽辯樂曲,注意聽結尾出現了什麼聲音幾次?為什麼這樣設計?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為小狗的叫聲上色——書中。

提示:學生可自選圖形,還可根據聲音的大小變換大小。

4、分析這首樂曲的情緒,並與歌曲拉勾勾對比,學生用線條表示情緒(啟發學生想象出更多樣的線條)。

板書:優美、抒情活潑、歡快

5、再聽樂曲(出示頭飾)隨音樂邊聽邊跳,表達內心的喜悦之情。

課後反思:

本課我通過聆聽音樂,感受並分辨樂曲的情緒,並試用顏色來表示;練習用動作表現自己音樂的感受,並逐步養成或聆聽音樂的好習慣。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活動中來,本節課安排的才藝展示是給了學生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而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讓學生體驗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受到情感的陶冶。

好朋友教案及教學反思6

活動目標

1、用講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 5 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理解並能説出多 1 或少 1 的關係。

4、發展幼兒的比較能力和思維的活性靈。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 5 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難點:理解並能説出相鄰數間多 1 或少 1 的關係。

活動準備

1、小雞、小猴、小熊、小狗、小貓圖片各一張。

2、小房子 5 座。

3、1-5 的數字卡片若干。

4、作業單人手一份。

5、音樂《找朋友》。

6、小愛心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動物森林裏的動物們搬家了,今天要請小朋友去認識一下它們的新家。那我們先去看看,今天都有哪些小動物搬家了呢?(教師逐一展示小動物)

2、現在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的新家吧!(教師展示 5 座標有數字的小

房子,並把 5 只小動物分別送回家) 二、動物找鄰居。

小雞住在 1 號房,小猴住在 2 號房,小熊住在 3 號房,小狗住在 4 號

房,小貓住在 5 號房。

提問:1、小熊的鄰居是誰和誰啊?(小猴和小狗)

2、小狗的鄰居是誰和誰啊?(小熊和小貓)

教師小結:動物寶寶們都有自己的鄰居,那我們的數字寶寶有沒有自己的鄰居呢?

三、發現 5 以內的相鄰數。

1、出示兩顆小愛心和相應的數字 2,2 有兩個鄰居,一個是比 2 少 1 個的小鄰居 1,另外一個是比 2 多 1 個的鄰居 3(一邊講解一邊出示相應的小愛心)。那麼我們就説 2 的相鄰數是 1 和 3(以此類推得出 3 和 4 的相鄰數)。

2、教師小結:相鄰數是比某一個數大 1 或者小 1 的自然數,一般一個自然數都有兩個相鄰數,就是排在它前面或者後面的一個數。但是自然數 1 只有一個相鄰數。

四、遊戲:找朋友。

1、給幼兒隨機分發 1-5 的數字卡片,請幼兒把卡片貼在胸前最明顯

的位置。

2、播放音樂《找朋友》,音樂響起的時候幼兒自由活動,當音樂停止的時候教師拿出一個數字,請貼了相應數字的幼兒去找自己的鄰居(如: 教師拿出數字 3,那麼在音樂停止的時候貼了數字 3 的小朋友就要去找 2 和 4),遊戲可以反覆進行。

五、幼兒操作作業單。

1、教師講解並演示作業單的做法。

2、幼兒自主操作。

3、教師完成作業單,請幼兒自己檢查自己的是否正確。六、結束活動。

請幼兒有序的把作業單交給老師。

活動總結

1、通過活動,大部分幼兒都可以幫助數字寶寶們找到鄰居,也初步瞭解了相鄰數這個概念。 2、在遊戲環節,有的幼兒比較興奮,需要老師提醒。

3、整個活動比較符合剛上中班的幼兒的年齡特徵。

好朋友教案及教學反思7

一、活動目標:

1、找出事物外形、顏色、功能等明顯特徵,發現相似之處,進行簡單的分類。

2、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感受獨立做事的快樂和滿足。

3、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4、通過調查、觀察、體驗、合作探究等活動,鍛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有初步的分類經驗。

2、材料準備:提供各種不同材質、不同顏色、不同樣式的小手套和小襪子;紅、綠兩個玩具筐;樂曲《找朋友》;幼兒用書

三、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學會比較,找出物體的相同特徵。

2、活動難點:發現環境中物體、圖形的相似之處,進行初步而簡單的求同和分類。

四、活動過程:

1、操作探索,發現物體相似之處。

(1)創設問題情境。

利用娃娃家中混成一堆的小手套、小襪子的問題情境引發幼兒的關注:"小娃娃要出去玩遊戲,可是找不到一樣的襪子和手套了,誰能幫他找找呢?"(2)找配對。

找出成雙成對的襪子、手套。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如拿出一雙襪子或手套中的一隻,請幼兒尋找另一隻。

(3)找錯誤。

創設有錯的問題情境,請幼兒找錯,觀察辨別手套、襪子的相同和不同。如:拿出兩隻不一樣的襪子,對幼兒説:"我覺得這兩種一樣,你們覺得對嗎?""你們説説它們哪兒不一樣?"引導幼兒邊説邊指出不一樣的地方。

2、根據明顯特徵,進行簡單的求同和分類。

(1)襪子、手套送回家。

提示幼兒找一找、看一看、分一分。如:將小襪子放在紅筐裏,將小手套放在綠筐裏,在小筐上貼上相應的標誌。

(2)遊戲:找朋友幼兒聽着音樂,找找與自己某一特徵一樣的朋友。如:"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我們都是女孩子,你是我的好朋友。"或者:"我們都穿着紅色的衣服,你是我的好朋友。

"3、活動延伸:

指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自始至終讓幼兒探索性發現問題,使幼兒一直處於活躍、積極的學習態度,通過遊戲化教學,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係,把相鄰數的概念滲透在其中,幫助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快樂地學習、體驗、理解,從而提高幼兒學習相鄰數的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