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數遊戲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38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猜數遊戲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猜數遊戲教學反思

猜數遊戲教學反思1

《猜數遊戲》這一課是在學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5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材安排了“猜數遊戲”的活動,學生非常喜歡,每個學生都有積極性參與,從而使他們在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會“6”和“7”的加減法。

在教學活動中,我共設計了四個環節。第一環節就是用粉筆做道具,左手有幾支?右手有幾支?一共有幾支?引出得數是6、7的加法,第二環節就是讓孩子玩猜數遊戲,猜數遊戲分單手猜和雙手猜,由易到難,引出6、7的減法。第三環節就是分粉筆,我要分給兩個小朋友,可以怎麼分,叫不同的小朋友反覆進行分,這樣反覆進行幾次。學生就在分粉筆的遊戲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第四環節就是對6、7加、減法的練習,加深對數的認識,為今後學習數學做好了鋪墊。

課堂中,我發現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有部分學生10以內的口算能脱口而出,有部分學生得稍微思考一會就能出來,有部分學生每道題都要掰着手指才能算出來。但本節課根據孩子愛玩好動等年齡特點,創設學生喜歡的“猜數遊戲”這一活動,使數學遊戲貫徹於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激發着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着孩子們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之中,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從而使他們在猜數的過程中,已經不知不覺地理解和掌握6、7的加減法。掰手指的學生也漸漸減少,脱口而出的越來越多。

這節課讓我體會到不僅要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還要設法保持住他們的'學習興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力,是我所沒有料到的,對於這樣的學生,我也及時地給予了肯定和鼓勵。現在信息發達的時代,學生想像力豐富,思維敏捷,看問題總有自己的獨特的見解,如果我們一味地追求統一的答案,在課堂上制約和束縛他們的想象力,那樣只會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扼殺掉。所以本課設計的練習題的答案不唯一,只要學生理解,能看圖列出算式就可以。同時還要求我們老師在備課方面多花心思,細細斟酌。

猜數遊戲教學反思2

這節課主要利用了做遊戲和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得數是6、7的加減法,學生在一種活潑、開放的氛圍中輕鬆地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達到了設計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在課一開始,創設情境引入遊戲,學生都覺得非常有趣,氣氛相當活躍,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起來,進行下面的遊戲。同時我還體會到不僅要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還要設法保持住他們的學習興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本課時的題目就有兩道題都是開放性的,答案不唯一,只要學生能夠做出合理的説明,就應肯定並且鼓勵學生作出不同的答案。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放手給學生,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主體,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放飛思維的舞台。

不足之處:

內容比較多,有遊戲、有故事、有習題,所以在處理各部分時間的問題上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部分用的時間應該再長一些,而有的就應該短一些,所以在處理課堂用時方面還要多花心思。

猜數遊戲教學反思3

本單元教材圍繞以下幾個知識點展開:會用字母表示數、常用的運算規律、公式和簡單的數量關係;根據簡單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方程;會解簡單的方程,會利用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通過猜數遊戲等活動,探索用等式性質解“ax+b=c”這樣較複雜的方程。讓學生初步接觸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和思路,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意義,同時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

在單元前3個課時中,學生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數,並學習了用“加減、乘除等式性質”解類似“ax=b”和“x+a=b”的簡單方程。通過猜數遊戲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找出等量關係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有新的瞭解:設未知數。並自主根據等量關係列出方程。進而發現方程並非已學的簡單方程。在教師引導下,先運用加減等式性質求出“ax=c”,再運用乘除等式性質求出未知數。對學生而言,重要的是找到2種等式性質的綜合運用方法。

整堂課目標設定合理,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能運用2種等式性質解“ax+b=c”這樣較複雜的方程,能在教師的示範下簡化解方程的步驟,基本建立起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的概念。

1、在對教材的把握上,應該由教師給予的知識性問題,如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和簡化解方程的過程,是由教師直接教給學生的,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自己又對單元教材進行了系列化的研究,有助於對教材的進一步理解。

2、同時,課中給學生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時間、空間。比如,在探索如何解教複雜的方程時,在“2X”的處理上給予了足夠的觀察思考的空間,拓展了學生研究角的空間。這裏揭示出隱藏在數學教材背後的數學概念,有助於學生對以後知識的自然溝通。

3、在處理“2X”的問題時,通過學生觀察課件,去感悟“2X”作為一個未知數,同時又是一個加數的`雙重身份,實現了學生運用兩種等式性質解方程的一個蜕變。這也是新基礎教育數學教學中所一直倡導的。

這節課還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1、在讓學生用兩種等式性質解方程時,對“幾X”在等式中的角色強調過多,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如果淡化角色的強調,學生更能接受。2、缺少對學生回答的一種判斷、強化、比較、組合。對課堂中學生所產生的一些資源捕捉能力不夠。3、教師問題的提出不清楚,影響學生的思維。主要表現在教師把的太牢,問題提得太小,太細,使學生的思維空間變的很小,學生思維空間小了,思維的差異性呈現不夠,資源生成也變得很少。其中也表現出我的數學語言的準確性還不夠。教師是憑藉語言傳遞信息來進行教學活動的,所以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提高信息載體——語言的功率。提高數學教師自身的語言修養,使用標準的數學語言就顯得尤為重要。

猜數遊戲教學反思4

《猜數遊戲》是北師大版數學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加與減(一)”的內容。本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初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會計算1~5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其重點在於探究並掌握有關6的加減法的計算;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能根據提供的具體情境,提出並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加減法的問題。

回顧前期的學情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其實學生在幼兒園時對6的加減法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如果再照本宣科的進行教學一定會讓大部分孩子提不起興趣,有炒冷飯的無聊感覺。同時學生間的知識儲備差距又會讓一些孩子在課堂上有一種“我算的好慢、其他同學比我強”的挫敗感。基於以上分析,我認為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經驗。我們教師要轉變自身的角色,主要為學生提供知識形成過程的情境和機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猜測、驗證等多種學習方式獲得對6的加減法的全面認識。讓學生成為數學活動的主角,在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初步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一、遊戲貫穿全課,巧妙設置懸念。

一年級的學生愛玩好動,“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數學課中的遊戲,可以調節學生的精神狀態,滿足兒童的天性,有利於知識的掌握,也使課堂教學張弛有度。

教學伊始我就抓住孩子的年齡特點,先進行語言交流,一句“今天我和同學們來玩一個遊戲好嗎?”把全班學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整節課的設計可以説是遊戲串,從師生合作的“手指遊戲”到學生操作完成的“擺智慧果”以及本課重頭戲的“猜數遊戲”,牢牢抓住了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將他們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課堂上來。可以説孩子們在今天的課堂上就是充分地“玩”。

當然這個“玩”並不是隨意的、簡單的,它背後卻是另有深意。如:在玩猜數遊戲的過程裏,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顆棋子,然後兩手一捂,打開一隻手,露出棋子,讓學生猜另一隻手有幾顆棋子,這樣反覆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逐步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猜出數量只是完成了一個目標,我還要求孩子們用適當的算式來表示這個猜的過程,學生在思考中進一步鞏固了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同時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可謂一石三鳥。這種潛移默化的數學知識的習得比重複的訓練與單純的講授效率更高,學生也能夠在一個更加愉悦輕鬆的課堂氛圍中學習。

二、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

國小生學習數學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思考”是學生學習數學認知過程的本質特點,是數學學習的本質特徵。沒有思考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有效的學習就是激勵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本課教學中,我們就在“玩”上下功夫,特別注意了把思考貫穿“玩”的全過程,將“玩”與思考有機地結合,讓學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獲取新知。如:“擺智慧果”這個遊戲,表面看是擺學具湊數,實質上是讓學生邊操作邊感知6的組成。而且我們還給學生的這次“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邊擺學具邊記錄算式。引導學生經歷了一個從直觀形象逐步抽象概括,最終建模的過程。這個過程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照顧到了學生的學前積累差異,為那些在學前還沒有完全掌握6的加法計算的孩子提供了學習的時間與空間;為已經有了學習經驗的孩子則創建了再探究的平台,可以説學生在課堂上各取所需,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重“技能”掌握,更重“思維”提升。

這節課的教學既有操作這種顯性的“玩”,也思維有隱性的“玩”。如教學設計中增加的整理算式這個環節就是一場思維遊戲。這個活動就是學生數學思維拓展的隱性的“玩”,這個活動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這個活動還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形式美。

我認為對學生而言學習新知之後如果僅僅只進行單純的計算練習,那只是對技能技巧的訓練,沒有最大化地達成教學利益。如果讓孩子們把在操作活動中獲得的相關算式進行整理,這對他們來説是一個新挑戰,能再次激發他們參與教學的熱情。同時也體現出數學學習實踐性、探索性的特徵。

實踐證明這個活動還是非常有效的,學生把算式按照一定的順序整理排列,有的按得數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規律整理、有的則按加數(或減數)的大小規律整理。學生在課堂上經歷了兩次整理活動,從第一次加法算式整理時的猶豫不確定,到整理減法算式時的堅決而自信;從第一次的疑惑到第二次的篤定;從第一次的寥寥數人舉手到第二次的搶着發言。可以説孩子們在回顧梳理知識的同時,發現了6的加減法“祕密”,既為後續學習加法表、減法表做了鋪墊,同時也讓學生在這次的實踐活動中體會到生活中也存在着許多規律,只要細心留意觀察就能夠發現。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的,一節課也總有它的不足之處,對於這節課來説內容比較多,有大量的學生遊戲活動時間,所以在處理練習的時間問題上就把握得不是很好。課堂上對學生交流彙報環節的組織應該做好預設,準備的再細緻一些就更好了。

猜數遊戲教學反思5

這節課我主要利用了做遊戲和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得數是6,7的加減法,學生在一種活潑、開放的氛圍中輕鬆地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達到了設計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在對所要學習的知識產生了興趣之後,才能夠產生學習的動力。

在課一開始,我模仿智慧老人創設情境引入遊戲,學生都覺得非常有趣,氣氛相當熱烈,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起來,進行下面的遊戲。又在最後的“練一練”的第三題中,我用了一個比喻,把計算題比喻成敵人,把鉛筆比喻成武器,通過一些生動的語言使學生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這樣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我還體會到不僅要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還要設法保持住他們的學習興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也説出了不少我在備課時沒有想到的答案,發揮出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而且還能夠給予合理的解釋,對於這樣的.學生,我也及時地給予了肯定和鼓勵。這一點也充分地説明了國家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舊的灌輸式的死板的教學理念是對學生的一種制約和束縛,如今的學生想像力豐富,思維敏捷,看問題總有自己的獨特的視角,如果我們一味地追求統一的答案,那隻會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扼殺掉。本課時的題目就有兩道題都是開放性的,答案不唯一,只要學生能夠做出合理的説明,就應肯定並且鼓勵學生作出不同的答案。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放手給學生,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主體,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放飛思維的舞台。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的,一節課也總有它的不足之處,對於這節課的內容比較多,有遊戲、有故事、有習題,所以在處理各部分時間的問題上就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部分用的時間應該再長一些,而有的就應該短一些,所以在處理課堂用時方面還要多花心思,仔細斟酌。總體來説,這節課還是比較成功的。

猜數遊戲教學反思6

《猜數遊戲》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的內容,這節課是想通過猜數這一活動讓學生在活潑的精神和遊戲中,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主動探索的精神,通過觀察等學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能解決簡單的問題,能正確計算出得數是6,7的加減法,培養學生觀察,語言表達和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根據孩子愛玩好動等年齡特點,創設學“猜數遊戲”這一活動,讓學生猜猜老師手中有幾個紅珠子?在這個環節剛開始,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還是自己做得不夠嚴密,前幾次我放到手中的珠子都能被學生猜中,學生的興致越來越高,我也就順勢提高遊戲的難度,把有關6、7的加減法運用到遊戲活動中,學生也就很快、開心地學到相關知識。在教學的最後,我又設計了“拍掌遊戲”——6:我拍1,我拍5……通過讓學生動口説,動手拍,來鞏固這節課的新知識。這樣,學生在遊戲中玩中學,輕鬆領悟,使手和腦得了同時發展。

一節課下來,我發現學生整節課的`學習興趣還是蠻高的,都能積極地參與遊戲活動中去。同時我也發現發現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

猜數遊戲教學反思7

《猜數遊戲》是本冊書第三單元加與減(一)的第4課時,主是教學目的是掌握6的加、減法,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掌握了5以內的加、減法,並知道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計算,求還剩多少用減法計算,並會根據簡單情景提出相應的加、減法問題。

教學本課時,我設計了三個“猜數遊戲”進行,這也是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使孩子們的思維一直處於活動狀態,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通過“遊戲一”單手猜數活動,提醒他們多了一些,少了一些,這樣與數的大小複習結合起來;通過“遊戲二”雙手猜數活動,得出相應的6的加法算式;通過“遊戲三”單手猜數活動,得出相應的6的減法算式,再通過詢問學生6-4=?如何計算,引出6的.分成,並讓學生明白分成對計算加減法的重要性。在學習本環節時,我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本節課不足之處:首先,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有點前鬆後緊,導致後面沒有練習的時間。其次,在引出減法算式時,有點不順利,其實孩子們第一次接觸這種情景,寫出加法算式,實屬正常,特別是後面學習9的加減法書中就是這樣用加法引導孩子的。課後反思,我想如果不按照書中給出的遊戲,換一種具體的情景,如有6顆棋,拿走3顆,還剩幾顆,學生可以很順利的列出算式,6-3=3,我覺得一年級孩子在這種具體的情景更有利於學習減法算式。

這些就是我的一些想法,不足之處,懇請指出。

猜數遊戲教學反思8

《猜數遊戲》是北師大版數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內容。本課的教學內容是通過猜數遊戲等活動,探索用等式性質解“ax+b=c”這樣較複雜的方程。讓學生初步接觸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和思路,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意義,同時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

整堂課目標設定合理,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能運用前面學過的等式性質解“ax+b=c”這樣較複雜的方程,能在教師的示範下簡化解方程的步驟,基本建立起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的概念。同時,課堂中給學生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時間、空間。比如,在探索如何解教複雜的方程時,在“2x”的處理上給予了足夠的觀察思考的空間,拓展了學生研究的空間。整堂課學生興趣盎然,學得樂此不疲。

猜數遊戲教學反思9

這節課我主要利用了做遊戲和小組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得數是6的加減法,學生在一種活潑、開放的氛圍中輕鬆地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達到了設計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在對所要學習的知識產生了興趣之後,才能夠產生學習的動力。

在課一開始,我以猜數遊戲引入本課,學生都覺得非常有趣,氣氛相當熱烈,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起來,進行下面的遊戲。又在後面安排了分一分棋子的環節,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來經歷把數字6分成兩份的過程,使學生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這樣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我還體會到不僅要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還要設法保持住他們的學習興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也説出了不少我在備課時沒有想到的答案,發揮出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而且還能夠給予合理的解釋,對於這樣的學生,我也及時地給予了肯定和鼓勵。這一點也充分地説明了國家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舊的灌輸式的死板的教學理念是對學生的一種制約和束縛,如今的學生想像力豐富,思維敏捷,看問題總有自己的獨特的視角,如果我們一味地追求統一的答案,那隻會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扼殺掉。本課時的題目就有兩道題都是開放性的,答案不唯一,只要學生能夠做出合理的説明,就應肯定並且鼓勵學生作出不同的答案。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放手給學生,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主體,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放飛思維的舞台。

這節課還有一些不足之處,首先自己有一些緊張,思緒不夠清楚,表達不夠自然;其次,這節課的內容較多,有遊戲、故事和習題,在各個部分過度的問題上就把握得不是很好,對孩子常規的要求也不夠完善,有時會忘了讓他們把擺出來的學具收回去;再次,上課時語言表達不夠嚴謹,在提出個別問題後,學生不能明白問題的意思,而未能得出合理的答案;由於考慮到一年級孩子識字不多,我沒有安排好板書,板書不規範。課堂採用“一問一答”的教學模式,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等等。課後聆聽了一些老師對我這節課的點評,使我成長了很多,同時也看到自己在課堂上的不足之處,為今後上課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今後的課堂上我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營造學生的自主課堂。不斷的專研教材和教學方法,我相信行動就會有收穫。

猜數遊戲教學反思10

“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數學課中的遊戲,可以調節學生的精神狀態,滿足兒童的天性,有利於知識的掌握,也使課堂教學張弛有度。

1.遊戲貫穿全課,巧妙設置懸念。

上課伊始,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今天我和同學們來玩一個遊戲好嗎?”這一句話把全班學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學生在本子上隨意寫數,教師猜數猜不到後,拿出了祕密武器,學生心中一定很疑惑,這個導入像磁石一樣把學生吸引住,迅速又巧妙地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你能告訴我,你的數乘2加20等於多少嗎?”根據這一條件教師很輕鬆地猜到學生所寫的數,教師接着問:“同學們,我的祕密武器厲害嗎?我也想好了一個數,你想猜一猜嗎?”在導入環節是教師猜學生的數,在這一環節是學生猜教師的數。在師生共同總結出計算方法後,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猜數活動,把猜數遊戲情境貫穿課堂的始終,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伴隨着積極的情感體驗關注數學問題,並進行思考而求索。

2.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

教師繼續追問“我心裏想好一個數你能猜出來嗎?”引導學生用教師的祕密武器去做。在教師把自主權交給學生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樣的,黑板上呈現出如:老師的數×2+20=100,(100-20)÷2=40,2×x+20=100,2x+20=100。並讓學生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學生經歷了“想——做——説”這一過程,給學生足夠的發展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數學化”與“再創造”的過程,展現學生的思維全過程。在這個環節,教師在課前做了充分的預設,高質量的預設也是本課教學成功的前提。

學生從猜數——找自己的祕密武器——試做——板演——説想法這一過程都以學生為本,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新知識是學生自己去發現的,因為這種發現最容易讓學生掌握內在的規律,理解也最深刻。教師這節課在關注學生獲得知識結果的同時,也關注知識獲得的過程。

3.注重“預設”,更注重“動態生成”。

教師應該如何預設才能促使學生在猜數遊戲的學習中,得到有效的發展呢?教師在課堂上又如何和同學作平等的生成性的對話呢?猜數遊戲這一課,經過反覆試講、研究,最終呈現給大家。在試講時有一班的學生形成了思維定式,ax+b=c的形式掌握得很好,而解決ax-b=c學生出現了較多的問題。所以在拓展練習中有兩種預設,學生練習ax-b=c,如果學生完成得較好繼續進行猜數遊戲。反之,再做一道類型題鞏固,取消一個遊戲。在這次的教學中,學生確實出現了不少錯誤,所以採用了後一個設計,又做了一道練習題。每一次的設計教師在充分研究教材設計意圖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綜合考慮教學中不確定的因素,根據課堂生成,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教師的預設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礎,生成應該是預設的昇華和歸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