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讀後感(彙編14篇)

來源:文書谷 8.61K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這一天裏,有沒有哪件事或某個人觸動到我們呢?需要認真地為此寫一篇日記了。那麼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狂人日記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狂人日記讀後感(彙編14篇)

狂人日記讀後感 篇1

都説魯迅的文字像一把手術刀,褪去人的皮肉,只留下血淋淋的真相。卻也像霹靂驚雷,將萎靡的思想劈的焦糊,直擊靈魂。我在讀完這些不加修飾的文字後,感到了蒼涼的味道。

作者塑造出狂人這一形象,借瘋子的口道出當時可悲的社會。瘋子原本就是孤獨的,他與大部分人不一樣,所以那些相同的大部分人就認為瘋子是不對的,是錯的。我認為狂人雖被定義成瘋子,可他確是那個時代少有的清醒人。他只是沒有邏輯思維,但他不願同流合污的思想被時間證明了是正確的。他的家人一見他就關上房門唯恐避之不及;到被勸告的不能再吃人的人們惱羞成怒;最後狂人自己都是一個吃過人的人。至始至終,狂人都是孤獨而又無人理解的。何其悲哀。像一個被關在屋子裏的人竭力的呼喊,可所有的聲音都被關得死死的,一絲都掙脱不出去。最終只能被沉重的房樑淹沒。

整篇文章向人們傳達的信息是當時封建社會的禍害。吃人的人打着仁義道德的旗號做着喪失良知與禽獸一般的事。作者舉了年代久遠的兩個例子來展示人性的真相,道德禮儀流毒之深。狂人努力的對身邊的人勸告,但是沒有一個人聽進去。有些人不知道他們做的是錯的,有些人知道卻不以為然。覺得沒有必要在自己這一代改變,向自己的祖祖輩輩抗爭。他們都在吞噬着尚未涉世的孩子,腐蝕着有清晰思想的人們。雖然無知,卻依然是泯滅人性。即便如此狂人還是抱有無可奈何的心態。讓那個時代的人們不再吃人等於是讓他們忤逆自己的父母,挑戰傳統。他們愚昧,所以可憐。狂人的父親兄長也是吃人的.一員,被自己的骨肉血親殘害是更令他無奈又憤慨的吧。

正如魯迅所寫的那樣,有人抗爭過,卻都被所謂正義的人們扣上瘋子的帽子,無家可歸無人可依,最終自我了結。連狂人自己都不免吃過他妹妹的肉,而當他了解這點的時候正是他“清醒”了的時候。這一代的人已經被同化了,他相信未來是容不下吃人的人,唯一的希望只能寄託於孩子。卻已有孩子被他們父母深入骨髓的病態思想所影響,未來怎樣還猶未可知。結尾的那句“救救孩子”包含了魯迅對那個社會多少的憐憫,令人悲歎!

狂人日記讀後感 篇2

狂人也來自吃人的“家族”,他同樣肩負着歷史的因襲的重擔。但是他開始覺醒了,他敢於掙脱“從來如此”的傳統束縛,熱烈地嚮往着容不得“吃人”的人存在的新時代。他真誠的自省:“四千年來時時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歷的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在明白,難見真的人。”他所發出的.“救救孩子”的呼籲,是要把被吃的人羣從悲劇中拯救出來,通往光明的未來。

狂人是一個封建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叛逆者。當然,他還不是新時代的“真的人”。他看出大哥一夥“豈但不肯改,而且早已佈置好繼續吃人的陰謀。”卻還想“勸轉”他的放棄“吃人的心思”。對吃人者的“勸轉”思想,顯然是“狂人”思想上的一個侷限。但是,狂人卻畢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與封建傳統相決裂的真正的叛逆者。是他發現了封建社會的“吃人”本質,也是他敢於對“從來如此”的“吃人”舊秩序提出懷疑和挑戰,同時,又是他喊出了“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預言,併為此而尋求新的道路。他反映着經受幾千年的沉重封建壓迫的人們開始覺醒,開始反叛。他是凝聚着時代藝術的叛逆者的形象。

在歐洲,意大利偉大詩人但丁,以他著名的《神曲》第一次向人們提示了新時代的思想而成為“新時代的最七年級位詩人”。在中國,給中國人帶來嶄新時代感的第一篇不朽之作,則是魯迅的《狂人日記》這篇小説以驚世駭俗的思想和藝術力量顯示了歷史已由“中世紀跨進了現代”,顯示了中國文學已告別了歷史的過去而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這正如沈雁冰的在《讀之吶喊》一文中回憶到當時讀這篇小説的感受時説,簡直感到“猶如久處黑暗的人們驟然看見了絢麗的陽光”;也如張定璜在《魯迅先生》中説,《狂人日記》使他覺得:“我們就譬如從薄暗的古廟的燈座底下驟然間走到夏日的淡光裏來,我們由中世紀跨進了現代。

狂人日記讀後感 篇3

這是一部首次用白話文寫的日記,可謂是開創了天河。它描述的是一個狂人,並且是用日記的形式來書寫的,其實剛開始才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以為是真的狂人,可當自我真正去品讀這部作品的時候,才發現,魯迅先生筆下的“狂人”不僅僅是指狂人,更是體現出了當時社會的迂腐!

由狂人的日記能夠看出當時的“人吃人”極端情景,其實在那個時候,我想這類情景應當是很普遍的了,而魯迅先生卻敢於用筆寫下,他從一個“狂人”的角度,從他的心理,用日記的形式,抒發出當時百姓對統治者的不滿,更是抒發了作者魯迅的憤恨。作者寫的是狂人的狂態,實際上筆筆觸動的是當時社會和人生真理的心絃。狂人是有代表性的,他不是普通的狂人,他的命運代表着當時統治社會腐敗與百姓的影子。

其實,當我真正的`投入身心地去讀的時候,我能夠感覺到,在文章中,魯迅先生不時地在暗示着當時統治社會的黑暗,有些也暗示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可謂是用心良苦!魯迅想説明的無非不就是“人吃人”的極端情景。“狂人”的命運也正揭示了這一點,從而對封建社會的歷史現象作出高度的概括。

或許,在常人的眼中,“狂人”就是一個瘋子,一個不折不扣的瘋子,可是,他們沒有靜下心來認真思考過,魯迅從他的心理着手,來描述他的變態,他的“狂態”,是為了什麼?如果都按照常人的思路去思考的話,那麼也沒有寫這篇文章的必要了。在黑暗的籠罩下。沒有一個人能夠有反抗的資格,換句話説,一旦有人反抗,那那人必死無疑。在這樣統治下的百姓們也就預示着必須得受欺壓,而魯迅筆下的“狂人”可是是其中一個罷了,能夠説他的狂完全是被逼的,無奈的!

我想,這篇充滿哲理性的文章必須能夠在文壇繼續立足下去的,因為真的很棒,在這個寒假,閲讀了這部作品,也早已讓我切身感受到以前社會的庸,《狂人日記》可謂是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狂人日記讀後感 篇4

魯迅,是我國的大文豪。他那第一篇白話文——《狂人日記》,曾影響過無數學者,而我也深受其之薰陶。

《狂人日記》主要描述了在舊社會時,我覺得任何人都想吃人,而自己就是吃人集團的下一頭獵物,後來,我發現自己的哥哥就是他們的老大,而自己雖然要被吃,卻永遠也要揹負一個吃人的人的弟弟的罪名。當”我“覺得周圍的人都想吃自己時,發現孩子也想吃人,也吃過人。我不由得發出感歎:救救孩子!

我看完這一篇日記,很傷心,也很驕傲。傷心的是這篇文章其實是在揭露舊社會的醜陋,在抨擊舊社會。獅子似的兇心,兔子似的怯弱,狐狸似的狡猾……這無疑是魯迅先生眼中的舊社會,這也是廣大窮苦勞動人民眼中舊社會的寫照。雖然文中的我是一個不吃人的人,可還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呀!何謂吃人,其實吃人指的是剝削百姓,魚肉百姓。這時魯迅先生的無奈,也是廣大愛國者的無奈。兄的的脣邊不但還抹着人油,而且心裏還裝滿了吃人的意思,這怎能不叫人悲哀,這怎能不使人着急呢?

在舊社會,也許有人會認為安是最好的,但我卻認為不安才是最好的。只有在祖國危難時,舍小家而顧大家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就像魯迅先生一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的《狂人日記》筆下的我對吃人的人説:“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你們要不改,自己也會吃盡。即使生的多,也會給真的人除滅了,同獵人打完狼子一樣——同蟲子一樣!”這不是鬼話,而是真真切切的人話呀!即使亡國奴再多,但救國的人會更多,把亡國奴給消滅、埋葬,把苟安、苟存的思想從華夏大地上真正吃掉。魯迅先生就如同在冬季的樹,昂首挺胸,不被遭受的迫害和誣陷所妥協。

《狂人日記》中的最後一句話救救孩子道出了魯迅先生的心聲。確實,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許還有;沒有受舊社會影響的孩子,或許還有。從此點可以看出,魯迅先生也非常重視對孩童的教育。宋朝宰相范仲淹説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魯迅先生真正做到了,他在廣大窮苦人民的心中永遠是不朽的,永遠是嘴高尚的。

狂人日記讀後感 篇5

在中學學習《狂人日記》時,為準備考試,背會了魯迅是新文化的鬥士,而《狂人日記》更被尊稱新文化運動向舊禮教挑戰的檄文;四千年的歷史,每頁都刻着“仁義道德”,而字縫中透出的卻是“吃人”這段話被反對禮教的人們當成槍彈,向中國的傳統道德,向維護傳統的人們展開持久道德的征討。然而, 如果我們透過文字的表象,會發現以前認為魯迅把“仁義道德”與”吃人“化為等同的理解是對原文的曲解。我從以下兩個細節來質疑這種曲解:

1. 狂人本身的角色。以前的評論都是認為狂人代表一個反傳統禮教的正面聲音,然而,作者賦予狂人精神障礙的用意註定了角色片面性臆想性。 文中幾處提到狂人關於吃人的引證,大多讀者認為是狂人記憶有誤,比如,狂人將易牙”蒸其子首而獻之(齊桓)公“ 説成了“易牙蒸了他兒子,給桀紂吃”;又比如“把唐代《本草拾遺》的作者陳藏器説成明代的《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這些明顯有背事實的説法説明魯迅想要讀者看到狂人的侷限性臆想症。所以,狂人“仔細看了半夜,從字縫裏看出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埋下伏筆:狂人的本身的`侷限性使他錯誤地把“仁義道德”與“吃人”劃為等同。

2.狗的角色。《狂人日記》中幾處提到狗,第一節“那趙家的狗,何必看我兩眼呢?”;第六節“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第七節又專門提到”海乙那“,”眼光和樣子都很難看;時常吃死肉。。。“,還提到“海乙那”是狼的的親眷,狼是狗的本家。。。“。 魯迅先生這裏用了比較長的篇幅講了”海乙那“,”狼“和”狗“, 然而他通篇卻沒有講過狗要吃人,而是“看我兩眼”。 我個人認為這裏的用意是把”仁義道德“的禮教比為狗,像狗那樣會以“看兩眼”“叫起來”以提醒世人遵守禮教,然而人性的醜陋卻才是的狼,是海乙那,“想起來也叫人害怕”。

我認為《狂人日記》中魯迅意在批判人性的醜陋,暗示仁義道德虛偽的一面,但沒有把”仁義道德“的與吃人化為等同,也沒有有意批判傳統道德禮教的。

Me:

我一直覺得《狂人日記》比較難懂,更有從中學老師那裏來上先入為主的教育思想。現在重讀本文,感覺摒棄以前的想法,進行獨立思考並不容易。

狂人日記讀後感 篇6

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真正的現代白話小説。他具體的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殘酷,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魯迅以其長期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深刻觀察發出了震聾發聵的吶喊:封建主義吃人。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從整片的文章來看,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他對別人充滿了猜疑和害怕,總認為別人會害他。在他被治癒後看到了世界的真相併且醒悟到“傳統”殺人,人們無法容納他的清醒而對他再一次的加以迫害,致使他重新屈服在惡勢力權下,與他們同流合污。當時的社會對人的迫害是如此的深,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意識到了封建制度的可怕,不但使人發狂,也可以把人吃掉,已經沒有了真正的仁義道德。人與人之間只是猜疑,提防,殘殺,成為一種難以扼制的惡性循環。因此魯迅在絕望中以狂人的口吻吶喊,呻吟,“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讓人去關注社會。

那麼在今日的社會中存在怎樣的問題呢?現在是科學發達的社會,受全球化的影響,人們越來越傾向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與理解。特別在中國,由於一胎化,使孩子成為家裏的皇帝和皇后,同時他們也受社會的暴力現象影響,讓他們在社會環境中感到壓抑的心理,心態扭曲,缺乏道德意識,自控力差,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以暴力傷人,甚至以殘忍的手段殺人。可怕的是他們沒有認識到這後果的嚴重性,不知道他們所作的是犯罪的行為。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也要像魯迅那樣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

一方面要儘量減少未成年人接觸暴力媒介的機會,避免他們去學習模仿;另一方面,幫助他們認識真正的仁義之德,關注他們心靈的充實和健康,使他們成熟和成長起來,增強對不良文化和環境的抵抗力。這樣他們才不會成為現代的狂人,去與社會同流合污,吃人或被吃。

狂人日記讀後感 篇7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現代白話小説。

魯迅他運用了日記和精神病人內心的獨白方式把他想所表達的內容發揮地淋漓盡致。那時候的人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而魯迅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存亡,在這生死悠關的時刻,他拋棄了學醫的夢想,拋棄了封建社會的思想主義,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朝着文學殿堂為他展開的大門前進,用手中的筆跟敵人做戰鬥,用手中的筆挽救中華民族的靈魂,讓人們知道祖國的榮辱興衰。魯迅他是一個作家,也同時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他用他手中的筆描繪着屬於他自己的藍天,他就在這片藍天中盡情地展翅高飛,寫作則是最適合他的“翅膀”。

魯迅先生抨擊了當時吃人的社會現實。他巧妙藉助"我"這一角色,描繪了人性的醜惡與世界的殘缺。説實話,這篇文章的色彩過於晦暗,但這晦暗中分明灼射着亮光,透露着激盪與高昂!"吃人!"真的'是吃人嗎?這顯然不是先生的直接目的,先生眼中的吃人只不過是在社會現實的無情壓迫和吞噬下,人性一點點地泯滅。或許在茫茫夜幕下,先生一人獨立於窗前,望着窗外被流水般月光籠罩的夜獨自歎息。"吃人的人的兄弟",天下誰不為兄弟?所以先生揭露的顯然不只一人,而是整個民族。"食人"的民族,何時能清醒?先生以灰冷的一面,向塵世發泄着憤懣。然而,黑暗是如此的深廣,吞噬了一切,只有先生那熾熱和焦灼的心在跳動着,熠熠發光!

讀《狂人日記》,我深切體會到先生內心的痛苦。一方面他無力杯葛政府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又為中華民族的衰亡而哀歎!所以全文結尾時,他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喚。先生寧可燃燒自己,把光亮留給孩子們,因為那不僅僅是孩子,不僅僅是生命,更是希望!

狂人日記讀後感 篇8

魯迅筆下的狂人可謂令人印象深刻。這樣的人如果放在現實中,絕對會是人們眼中的瘋子。然而,當我們仔細品讀時,卻是發現了一些更深的東西。下面來説説我讀完以後的感受,也許並不準確,只是我一家之言而已。

《狂人日記》中主人公(下文以狂人出現)在日記中寫到自己不見月亮三十多年,在現實中顯然不可能。而這些別人眼中的瘋言瘋語在這裏卻是狂人精神醒悟的象徵,也是文中其狂之開始。而對於趙家的狗看他兩眼感到害怕,表明他生活在這種恐慌之中。

在世人眼裏,看瘋子的眼光自然會有一些異樣,無疑狂人正是眾人眼中的瘋子。主人公在痴狂狀態下,覺得周圍的人甚至趙家的狗看自己的眼神也是惡狠狠的,彷彿要把自己吃了。事實當然不會是其他人要把他吃了,別人要吃他只不過是他的一種在顛狂狀態下的臆想而已。但若真的把這當作一種臆想,那便是真的在看瘋子的日記了。在我看來狂人口中的吃人是在批判封建禮教制度的毒害下,人們心理扭曲,卻還要對下一代灌輸封建理念,將下一代埋葬在這吃人的封建禮教之中。

而在這樣幾乎人人都被封建禮教吃掉的社會中,被封建禮教毒害得太深的人們又要把未被污染的人們拉進吃人的圈子。民眾的.愚昧更是在對孝子應割肉煮了請生病的爺孃吃上體現出來。可以説實際上主人公發狂的階段是他短暫的從封建禮教中醒悟過來的時期。然而很可惜,主人公的醒悟之語,在當時只被人誤解為是發瘋是所説的瘋言瘋語。事實上,在世人取笑狂人時,他心裏正苦澀的吟着“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世人看不清。”

也許是預料到自己在短暫的醒悟後,終於還是要被吃人的封建禮教所吞沒,於是他在自己被吞沒前的最後一篇日記中發出了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的呼喚。作者借狂人的日記,借其狂的狀態呼喚着被封建禮教所毒害的人們的人性的迴歸。那些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正是還未被封建禮教毒害的赤子。他們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在這樣現實與想象相交融的日記裏,魯迅先生表達了自己對中國歷史的深刻理解和獨特發現。這樣的理解我或許達不到,我僅能借助先生的視角去看那我所不熟悉的歷史。

狂人日記讀後感 篇9

我讀過一些魯迅的文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魯迅先生創作的第一部白話文小説,是《吶喊》的初篇,也是現代中國文學的一篇傑出的作品——《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中所謂的狂人,就是指一個精神錯亂的人物,他語無倫次,意識好象也有些不清。狂人出生於封建社會,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造成他對社會的恐怖心理。他認定他處在“吃人”的世界中。雖説文章是虛構的,可也有點恐怖的味道。

文中一個不懂世事的瘋子道出了世間的本質,而那些將“瘋子”稱為“瘋子”的人卻故意裝作糊塗,明明幹出一些吃人的勾當,卻做起了“君子”。文中寫道“他們一翻臉,便説人是惡人”,及其“翻天妙乎,與眾不一樣”的處世原則更是將封建統治階級顛倒黑白的本領描述的淋漓盡致。他們“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遮掩,不敢直接下手”,這正是他們缺乏勇氣的體現。他們“自我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正如瘋子對他哥哥的`勸説中所説的一樣:“吃人的人,什麼幹不出!”的確,吃人的人,什麼幹不出!為了吃人,竟連自我的同胞兄弟也要謀害。從中能夠看出在封建社會中,少的是親情,多的只是殺害、暴力與兇殘。所以,小孩子,狗,醫生,陳老五以及大哥,都在以同樣兇殘的目光看着“我”這塊肥肉,他們要“育肥我”,然後再逼“我”自戕,這樣他們“沒有殺人的罪名,又償了心願”,多麼狡猾無恥與兇殘!更可悲的是我們的孩子們,他們何以有此等的心思呢!無非是老子娘教的,“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而如此無知善良的“我”也在無意中成了吃人的人,成了吃人的人“銷贓”的同夥。所以他們將期望寄託於孩子身上,所以主人

公在文章的末尾高聲吶喊:“救救孩子!”

文中"吃人"這個驚人的字眼一次又一次地出此刻人們的眼前,魯迅借狂人之口,令人們意識到封建主義"吃人"!這一振聾發聵的吶喊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人醒悟了,震撼了!

狂人日記讀後感 篇10

在這個短暫又漫長的暑假裏,我無意中闖入了狂人臆想的世界。

翻開《狂人日記》,首先進入我的視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在這個狂人臆想的世界裏有這樣一句話:“狂人發病,旁人側目,家人延醫救治,狂人復原。”大家是否覺得魯迅真的將我們帶入了狂人的世界?

不可領會?不可思議?不可明其所以然?否也。本書的序中有這樣的一段話:“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餘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持歸閲一過,知所患蓋“迫害狂”之類。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

站在我們正常人的角度,或許我們就能夠合理地解釋狂人眼中他人對其的“迫害行為”了。在我的深刻記憶裏,有這樣幾個令人心寒、膽顫的情節:“今日全沒月光,我明白不妙。當我看完了這樣的'情節,説實話,內心的承重有些讓我無法負擔。這樣的一個狂人,“狂”到不相信社會,不相信親人,甚至不相信有人性的存在,這是怎樣的一種生活背景所造就的杯具?!雖未處在那時,但魯迅筆下狂人“狂行下表層批判”的封建傳統社會,卻令我心顫不止。

膽怯?憤懣?悲哀?而令我真正深思的,正是絕望當中狂人吶喊、呻吟,發出“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而真正絕望的是不是魯迅呢?我無從結論。但那末尾長長的省略號有意味着什麼?或許,這絕望之音是徒勞的,它儼然如將封閉在無法打破的鐵屋子裏的將死之人喚醒,使他們感到無法解脱的痛苦。是的,威脅人類世界的絕非地球火山噴發,地殼開裂般的轟烈的自然災害,而是像核武器般有威力,像SARS般傳播快,像地球污染般範圍廣的精神毒害。

站在新的光明的世紀上的我們,更應當像魯迅先生一樣做一位勇士,手拉手,肩並肩,建起防護世界人精神的“大氣層”!

狂人日記讀後感 篇11

最近讀了魯迅的很多作品,喜歡他的筆風和愛國憂民的情感。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也算是經典中的經典了,它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一些現象,雖然借用了一個“瘋子”的視角來看待社會上的一些問題事物,但卻從中敏鋭地看出了當時“人吃人”的黑暗現象,和當時人情世故中的人們的一些不同心態。

故事傳説中的“瘋子”,在平時生活中總是擔心別人都想吃掉他,這看起來似乎很荒繆,但放到當時社會上卻是非常貼切的。只不過故事傳説中“肉體上”所謂的“吃人”在舊社會就成立心理上的“吃人”,而且“心理上”的“吃人”往往更加可怕。

文章中的許多片段,都讓我難以忘記,舉個例子吧:我從前單聽他講道理,也糊塗過去;現在曉得他講道理的時候,不但脣邊還抹着人油,而且心裏還裝滿了吃人的`意思。

這段話表面上是一個瘋子荒繆的想法,認為人們説話時“脣邊抹着人油” “心裏裝滿了吃人的意思”,實際上作者通過這些話,諷刺了舊社會的“吃人”現象。富人官員想法設法地剝削壓迫勞動人民,他們説話的時候,何嘗不是“脣邊抹着人油” “心裏裝滿了吃人的意思”呢?

文章中最經典也最有深意的一句話是:救救孩子作者用這句話告訴人們:雖然當時的社會有些黑暗,大人們有的心靈險惡,但當時的孩子仍有希望變好,孩子還是純潔的,不能讓他們長大了也互相“吃人”,所以魯迅先生髮出了“救救孩子”的呼籲,這句“救救孩子”也道出了魯迅先生的心聲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魯迅先生的故事傳説也讀過很多,他“棄醫從文”以手中的筆為匕首一生為了中國的勞苦大眾奔勞着,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位令人尊重的巨匠,他的很多作品令人深思,從中也感受到了作者偉大的愛國情懷。其中的《狂人日記》藉助一個瘋子的視角,一個“狂人”的內心世界,強有力地諷刺了當時的人們,批判了舊社會的不良風氣,《狂人日記》值得我們每個人去認真地讀一讀!

狂人日記讀後感 篇12

《狂人日記》這本書是魯迅先生髮表的第一篇白話小説,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説,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表達了許多東西。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是一個“迫害狂”患者,有被害妄想症。狂人在日記中記到:“早上小心出門,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有怕我看見。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兇的一個人,張着嘴,對我笑了一笑;我便從頭直冷到腳跟,曉得他們佈置,都已妥當了。”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那多疑的心理,走在路上看誰都覺得誰要謀劃算計他,就連純真可愛的孩子在他看來也是要害他的。狂人從那來自狼子村的佃户口中得知他們村裏有一個大惡人被大家打死了,幾個人便挖出那人的心肝用油煎炒了吃,再看看佃户和大哥的眼神,和外面那夥人一模一樣,他驚恐得聯想到自己可能也會被吃掉。狂人的大哥請來一個老頭子來給狂人診病,狂人自然而然就想到那老頭子是劊子手扮的',給他把脈是為了分一片肉吃。當他吃飯時,一碗蒸魚讓他難以下嚥,因為“這魚的眼睛,白而且硬,張着嘴,同那一夥想吃人的人一樣。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魚是人”。

看到這兒,我不禁對這個狂人產生同情之感,由於自己的幻想,他時刻活在對自己將可能被他人吃掉的擔憂之中,睡不着,吃不好,那該是有多痛苦呀。

文中“狂人”的瘋瘋癲癲的話語其實是封建家庭制度和禮教制度迫害的表現。狂人為什麼會存在?我認為那是因為他處於一個狂世。那是一個“吃人”的社會,中國封建的“吃人”歷史已有幾千年了,文中説到“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

“狂人”實際上是一個敢於向傳統挑戰的已經覺醒的知識分子形象,一個敢於向現實的世俗社會挑戰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義者的象徵形象。魯迅先生借“狂人”之口來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發人深省,令人敬佩。

狂人日記讀後感 篇13

《狂人日記》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説,是魯迅先生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在《新青年》雜誌上的小説。

《狂人日記》塑造了一個滿口胡言,神色瘋癲,疑神疑鬼的狂人。魯迅先生以自己的良友因一場大病而神情癲狂,讀友人言語荒唐的日記為由,將一位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動和所見所感呈現給讀者,描繪出了封建統治下人吃人的醜惡的社會面貌。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作者借狂人的胡言,深深地諷刺了封建統治者教給人們的'仁義道德的背後是異常黑暗的,黑暗到可以生吞活人。“現在曉得他講道理的時候,不但脣邊還抹着人油,而且心裏滿裝着吃人的意思。”這句話體現了統治者的壓迫下人們不得吃人從而習慣了吃人,而且還吃到無法自拔,欲罷不能。狂人的瘋言字字誅心,字裏行間溢滿了對封建社會的黑暗的清楚認知與批判。

狂人他狂在於滿口胡言、多疑、焦慮、錯亂偏執;他也不狂,在黑暗的封建主義統治下,他對封建社會有清醒的認知,他敢於向傳統與世俗挑戰,敢於反抗舊社會。

處於社會底層的人,想吃人,又怕被人吃,他們不但不起來反抗吃人的人,反而隨波逐流,跟着吃人的人一起吃人,實在是“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而且他們吃人也很巧妙,“他們豈但不肯改,而且早已佈置,預備下一個瘋子的名目罩上我,將來吃了,不但太平無事,怕還會有人見情。佃户説的大家吃了一個惡人,正是這方法,這是他們的老譜”,寫出了主人公聽到大哥叫他瘋子後內心的悲涼與憤慨。

當然,魯迅先生也沒有放棄試圖喚醒人們,呼喊着想讓那些吃人的人從良,高聲喊着“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要曉得將來時容不得吃人的人,……”這句話我讀出了魯迅先生對吃人以及吃人的人強烈的不滿,對這黑暗的社會的憤慨以及對光明的未來的期盼。“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讓我體會到了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的良苦用心和他試圖叫起人們向封建世俗挑戰的決心。

狂人日記讀後感 篇14

魯迅,原名周樟壽,又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我國近代文學史上一頗有盛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啟蒙者之一,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

魯迅先生的主要作品:小説《吶喊》《彷徨》等;散文《朝花夕拾》等。《吶喊》集中了《狂人日記》《孔乙己》《藥》《阿Q正傳》等作品。其中,我最喜歡他寫的《狂人日記》。《狂人日記》這一篇小説最早是在1918年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上發表的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説,目的是為了五四運動作準備。

《狂人日記》是作者借用狂人之口,對舊社會中的種種封建禮教的現象進行了描述,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吃人”本質。之前,封建禮教的地位明顯不同,人們不能違反封建禮教的任何一條;可是,到了五四運動的時候,魯迅先生評價封建禮教過於陳舊,是吃人的'。

《狂人日記》之所以會問在當時產生這麼大的動靜,並不是因為他的內容怎麼樣,而是因為他的觀點“禮教吃人”使封建社會的信仰者震驚。

對於“禮教吃人”這一個觀點,可能並不是太知道,但魯迅先生一五一十地在文章中都告訴了我們。

我們與其讀一些網絡小説,不如去多讀讀魯迅先生他們這些文學家的作品,可以位我們看到更為真實、更為動盪的舊社會,使我們瞭解不同時期的社會和事態。

魯迅先生在小説最後以“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在那樣的吃人社會裏,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當一個吃人者,在哪裏還有純白的靈魂。面對滿是“吃人”社會,那是他們發自內心的呼救……

魯迅先生以文筆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和“醜態”,喚醒國人反抗黑暗腐朽,使中國走向光明。我們要珍惜現下的美好生活,更應該慶幸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為了祖國更美好的明天要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