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説課稿模板彙編5篇

來源:文書谷 2.95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説課稿模板彙編5篇

説課稿 篇1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徵友啟事》。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法學法、説教學流程、説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徵友啟事》是一篇童話故事,講述的小牛因為孤單寫出徵友啟事找朋友,但是因為要求太多,而沒有交到朋友,在老牛告訴他辦法以後,降低了對朋友的要求,後來它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故事內容簡單,意在讓大家明白該如何交友,告誡小朋友:懂得與人交往時,既考慮自己的需要,也要考慮別人的實際情況。

 二、説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通過一年半的學習和訓練,他們已經積累了一些閲讀的方法掌握了一些技能。他們喜歡朗讀,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演讀。他們想象豐富、樂於表演,有強烈的表現欲和求知慾,大部分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能積極參加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根據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我把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或者”“啟事”的含義。

2、能力目標:通過朗讀,瞭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所藴含的道理。

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確立了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理解課文。

難點:明白課文中的道理。

 三、説教法學法

新語文課程要求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1、説教法

我主要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運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通過創設情境,師生互動活動等方式,引領學生自讀自悟,主動參與,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2、説學法

我主要採用以讀為本、合作探究、以悟明理。

以讀為本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本課教學安排了許多種讀,自讀,範讀、齊讀、分角色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

合作探究 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讓學習有語文味。首先提出學習三部曲:一讀二認三思考,讓學生學會思考,這樣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暢所欲言”思維環境,從中獲得更多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結果,也有利於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的培養。接着課堂上師生互動共同扮演角色,共同交際。運用角色對話,拓展學生的語言,切身體會小牛和小動物們的真情實感,感悟出道理,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演能力,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

以悟明理 通過以讀為本、合作探究,從而讓學生悟出課文所藴含的道理。

四、説教學流程

本課我設計以下四個教學模塊:

(一)、播放歌曲,談話激趣

開課由學生熟悉的歌曲《找朋友》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力,並聯繫到他們自己身邊的朋友。由自己的情感體驗再聯繫到小牛得情感體驗。引出找朋友的辦法,導出小牛的《徵友啟事》。

然後老師範讀課文,讓學生邊聽邊思考:文中講了一件什麼事?鍛鍊學生聽話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接下來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並出示合作要求:

1.讀 讀通句子,讀準字音。

2.認 認讀文中的一類字和二類字。

3.思考 小牛共貼出了幾張徵友啟事?它們的結果有什麼不同?

(二)讀演結合,感悟理解

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瞭解,在這樣的前提下,我直接切入難點所在:啟事的內容和結果有什麼不同。再從小牛的要求着手,指導學生探究,理解啟事,在理解的基礎上,尋找出兩則啟事中不同的詞語“或者……或者……或者……”“以上幾點”“其中一點”弄明白,第一則啟事要求多,第二則啟事要求少。接着,分析對比小動物們的情緒變化。先讓學生自己找到小動物們在看第一次啟事後和看啟事時的心情的段落,由段落到句子,再由句子到關鍵詞。在分析詞語時,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這個詞語的意思。而是指名幾個學生,帶着對這個詞語的'理解上台來看第一則“啟事”。通過學生的演,理解詞語,通過老師的採訪,體會要求太多,同時這也是一個口語交際的過程。這個環節是源於教材,但又高於教材的。小動物們的對話不是預設好的,而是學生把自己當成來看啟事的小動物,自己的想法。在第二則徵友啟事貼出以後繼續讓小動物們去看啟事,再次採訪上次垂頭喪氣回去了的小動物。並追問學生:“為什麼你上次不和我做朋友,而這次你留下跟我做朋友呢?你從哪個詞語發現的?”再次體會重點詞語。啟事為什麼能產生兩種不同的效果呢?讓學生加深理解。

(三)説寫訓練,延伸課堂

你的好朋友是誰?他有哪些優點呢?介紹給同學們吧!

(四)作業設計:

“你們還想交到更多朋友嗎?把你的要求説出來,看看誰能做你的朋友?”引導學生用上幾個關鍵詞語。新課標在低年級段提出“閲讀強調積累,寫話強調興趣”前面的説,為後面的寫奠定了基礎,同時也讓孩子們覺得寫東西並不是一件難事,於是我安排了讓學生試着自己寫一則徵友啟事。

 五、説板書設計

10、徵友啟示

第一張啟事     第二張啟事

對朋友不能要求太高

沒有朋友     許多朋友

此板書設計由兩則徵友啟事和它們的不同組成。兩則徵友啟事的貼出,一是故事情節表演的需要,二是為了讓學生更直接的感知什麼是啟事。啟事的下面標出啟事所帶來的結果,形象直觀,便於學生理解,深化主題,回顧中心。

説課稿 篇2

一、文本特點:

《槐鄉五月》是一篇清雅雋永的美文,它不是一首詩,卻有着詩一般的語言;它不是一則童話,卻有着童話般的意境。作者以優美形象的語言,生動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對勤勞能幹、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課文行文如流水,語言詩化,讀起來琅琅上口,是值得學生誦讀的好文章。它素潔高雅,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園詩,值得學生背誦積累,也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澱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二、培養目標:

認知方面:初步感知槐鄉五月的美麗景色,品味槐花美、槐花香的特點,學會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

技能方面: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通過朗讀、交流等方式表達出對美的感受。

情感方面:初步理解“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這句話的含義,讓學生對槐鄉產生美好的感情,為第二課時學習打下情感伏筆。

三、設計理念:

《槐鄉五月》這篇課文特點鮮明,是我們對少年兒童進行審美教育的良好素材。美的教育,是語文教學作為承載着弘揚祖國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讓孩子們通過感受語言美、語境美、語意美,產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而義不容辭的使命。

我理解的審美教育不是單向的美的知識的傳遞,它不是讓我們的孩子被動地接受美的教育,而是要讓孩子們打開心門,用整個心靈去觸摸真實的、可感知的美,並用真情去創生出美的境界來。

當把“感知美”和“創造美”作為統一的整體來看,併成為了我們追求的目標時,教學的意圖便在我們頭腦中逐步明晰起來。我把它概括成以下三點:

1、感知文本的“和諧之美”

文中的槐鄉,充溢着美的音符:槐鄉的山山窪窪,坡坡崗崗到處能見到潔白、美麗的槐花,到處能聞到沁人心脾的香氣。槐鄉的孩子們更是沉浸在槐花、槐香的懷抱之中,他們以此為樂,以此為豪,慷慨地用槐花飯、槐花蜜盛待遠道而來的小朋友。這小小的槐鄉,無處不洋溢着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之美,樸素而真摯的情感溢於言表。文本傳達給讀者的這種“和諧”韻律,應當成為我們教學設計時關注的要點之一。

2、感受課堂的“情境之美”

審美活動是以情感為核心的。李吉林老師認為沒有情感的審美活動是不存在的。教學中,她是很善於從誘發學生的情感入手,以“境中之情”去撥動學生的“胸中之情”。她覺得教師應該成為連接文本與孩子之間的橋樑,要求教師的教學設計情境化,而“美”則是整個設計的靈魂。因此,為了更好地彰顯《槐鄉五月》一文內在美的特質,在教學設計中就定下了這樣一個目標,即努力通過教師的'語言的美,體態的美,板書的美以及營造的背景音樂的美等來感染學生,讓師生情感得以融合,共享課堂美的意境。

3、感悟生活的“創生之美”

當學生理解了美的實質之後,往往會產生表達美的感受的慾望,這是一種創造性活動。這種活動對於孩子們來説是最真切、最愉悦的了。我們要把這個機會還給孩子們,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小手、自己的聲音、大膽的想象和豐富的表情,表達出他們內心的感動或激動,讓他們懂得“美”是可以通過自己來創造的。

四、教學思路

基於以上的設計理念,我的教學思路就呈現給大家以下四個板塊:

1、聊聊槐鄉話題

以親切談話,回憶《水鄉歌》導入,引出“槐鄉”,通過聊槐花、槐香,使學生產生對槐鄉瞭解的好奇感和迫切感。

2、整體感受槐鄉的美

槐鄉美,課文寫的也很美,老師先要把這種美的信息傳遞給學生。本篇課文要求背誦,我先在課堂上配樂背誦給學生聽,讓他們直接感受到了美,並且也激起了學生的興趣,老師背誦得流利優美,是他們學習的榜樣。接着讓學生交流聽完一遍誦讀之後對五月的槐鄉的第一印象,有針對性地檢查課文長句、段落和生字的朗讀掌握情況,再交流二次讀後對槐鄉五月的感受,從而引出第四自然段全文的中心句,讓學生有個整體的感知。

3、欣賞表達槐鄉的美

尊重學生的理解,採取隨機分析句子的教法。先讓學生找句子,找到相關句子後再進一步找關鍵詞或短語,讓他們通過反覆比較朗讀來感受到槐鄉的槐花多,槐花美,槐花香,體會到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通過讓學生欣賞美麗的槐花圖以及不同要求和形式的讀、説、議,表達出對槐花的美好感受。

4、自主創作槐鄉的美

首先羅列出課文中一些有特點的詞語,比如描寫不同香的:清香,醇香,濃香,香海;重疊詞語的:白茫茫,香噴噴,山山窪窪,坡坡崗崗等,接着出示朗讀二年級的《水鄉歌》,讓學生模仿水鄉歌的形式創作一段槐鄉歌,創作時可以選用出示的詞語。這個練習既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槐鄉的美和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又是一個很好的訓練語言的形式。最重要的是,通過創作,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自己也可以是“美”的創造者。

每一次上課,我都有一個美好的願望:在琅琅書聲中,讓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不僅能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還能感受再現文章的情思意境,讓學生在思維與情感的強烈震撼中感受語言的美,體驗生活的美!

説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在複習活動中讓孩子們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培養孩子們的數學應用意識,激發孩子們成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創新意識,滲透事物間是相互聯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習的系統性,培養孩子們歸納、總結等自我複習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加強生與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能力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1)使孩子們進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義、性質,能正確迅速地解比例、化簡比和求比值。(2)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應用比例尺的知識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教學重點:理解比和比例的意義、性質,掌握關於比和比例的一些實際運用和計算。

 教學難點:能理清知識間的聯繫,建構起知識網絡。

教學用具:地圖

教學方法:主動參與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孩子們,你們喜歡看電視裏的娛樂節目嗎?比如快樂大本營、奪標800、智力大沖浪啊?今天我們來玩一玩《開心四十分》,願意嗎?

二、展開活動,自主複習

1.我們今天的活動有個主題,出示:比和比例。為了在這次活動中玩出水平,賽出成績,我們各小組在課前都進行了認真的複習,在提問和被提問方面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你們有信心奪取冠軍嗎?老師預祝你們問得巧妙,答得精彩!

2.多媒體宣佈比賽規則:

A.提問的一組如果其他小組回答正確,則答題的一組得兩顆星,提問的一組得一顆星作為優秀設問獎。

B.如果被提問的那個同學回答不出,可以向本組同學求援,求援機會只有一次,如果本組同學能正確答出,則加一顆星,如回答不出,則失去答題機會,由其他小組回答,答出則加一顆星。如果沒人能夠回答,則設問小組公佈答案,如果答案正確並有創意,加一顆星為優秀設問獎,如果出題有誤,則倒扣一顆星。

3.學生活動開始。

每組由發言人指名向其他每個組提問一個問題,剩下的兩個問題搶答,依次輪流進行。

(教師充當調解員和記分員,以鼓勵學生的積極性,並進行小結。)

4.學生提問結束:

現在老師這兒還有一個加星項目,得星少的小組還有反敗為勝的可能哦!就是比和比例的有關知識在前面還沒有提到的`,哪個小組補充一條,就加一個星。

5.教師小結:今天的比賽第**小組團結協作,發揮出色,比其他小組略勝一籌,榮獲冠軍,老師為你們祝賀!但老師覺得另外三組不甘示弱,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同樣值得老師喝彩!你們這樣的討論和競爭,讓老師和你們大家一起對比和比例這部分知識認識更有條理,印象也更深刻了。

三、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1.學了知識就要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你們用比和比例的知識解決了哪些實際問題呢?請各小組發言人發言。

2.趣味生活題。

放暑假了,同學們可能也想到什麼地方去旅遊了,(出示地圖)老師打算到北京去,現在請同學到地圖上來找找看我應該從哪出發,然後量一量地圖上之間的距離是多少,算出從我們這兒到北京大概有多少路程。

3.小結:以後要到哪兒去旅遊,到了甲地還想去乙地,只要有地圖,可以粗略估計一下甲乙兩地之間的圖上距離,就可以根據這幅地圖的比例尺估算出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了。同學們的心現在可能已經飛到了你們夢想的美麗的地方了,好,我們現在下課!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小紅傘是日常生活中幼兒熟悉的生活用品,將小紅傘作為講述活動中的內容,圍繞小紅傘讓幼兒展開想象,表達故事情節,符合中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講述活動《小紅傘》語言生動形象,情節簡明有趣。中班幼兒已具有了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通過開展此活動,能讓幼兒的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

二、目標分析:

《綱要》中指出:“ 幼兒實際的學習是綜合的、整體的,幼兒園教育內容範疇的劃分是相對的,教育過程中應依據幼兒的學習特點進行整合處理,以使幼兒通過真實而有意義的活動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獲得完整的經驗,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根據中班幼兒的特點以及《綱要》中的語言活動目標,我確定了情感、語言、想象方面的目標。具體的活動目標為:

1、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如何利用小紅傘幫助別人、保護自己”的過程。

2、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讓幼兒體驗到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情。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小兔頭飾、小紅傘每人一把,錄音機,錄有節奏歡快和沉重緩慢的音樂磁帶。

2、環境準備:果樹林、蘑菇地。

3、情境表演的準備:主配班老師、幼兒分別扮演兔媽媽、兔爺爺、兔奶奶、小刺蝟、大灰狼、小兔。

四、教法和學法

教師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此次活動中我以熱情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創設故事環境,利用遊戲法、情境教學法,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生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幼兒方面主要通過視、聽、講結合法和討論法來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通過體驗法讓幼兒獲得成功的快樂,使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得到發展。

五、活動過程

我採用 “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原則來組織本次活動,設計程序為:情境導入—情境體驗—故事講述—體驗快樂—活動延伸。下面我具體地來説一説: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導語:孩子們,我們去摘些蘑菇送給爺爺奶奶吧。不過今天天灰濛濛的,可能要下雨,怎麼辦呢?(幼兒扮演小兔,老師扮演兔媽媽)

(二)情境體驗

1、伴隨節奏鮮明的音樂,兔媽媽和小兔子來到果園。看到:

情境一:小刺蝟踮着腳怎麼也夠不着果子。

兔媽媽提出三個問題,引導小兔思考問:

1)果園裏有誰,它在幹什麼?

2)為什麼刺蝟摘不到果子?

3)我們怎樣才能幫助小刺蝟摘到樹上的果子?

情境二:一隻小兔用小紅傘摘果子。

引導小兔觀察、思考並表述:

1)這隻小兔對刺蝟説了什麼?

2)它是怎樣幫助刺蝟的?

2、伴隨節奏歡快的音樂,大家來到了蘑菇地。(音樂轉換:由節奏歡快的音樂轉為沉重緩慢的音樂)發現:

情境三: 蘑菇地的遠處走來一隻大灰狼。

1、提出問題:

1) 看!誰來了?

2)能不能傷害大灰狼,為什麼?

3)怎樣既不傷害大灰狼,又能迅速安全地躲開它?

2、兔媽媽引導小兔討論,並確定最佳方案:撐開小紅傘,當作紅蘑菇,藏在傘下面,躲過大灰狼。(播放節奏歡快的音樂)

(三)故事講述

情境四:兔媽媽帶着兔寶寶來到奶奶家。

兔媽媽鼓勵兔寶寶,將自己一路上的經歷講給兔爺爺和兔奶奶聽。(引導幼兒將自己利用小紅傘幫助小刺蝟和躲過大灰狼的過程講述清楚)

(四)體驗快樂

音樂表演“快樂舞 ”。

(五)活動延伸

在區角投放相關頭飾讓孩子繼續表演、講述故事內容,也可以將故事內容畫出來,裝訂成小圖書,讓孩子講述,進一步培養幼兒對講述活動的興趣。

評析:

1、通過角色的扮演、語言的表述將幼兒帶入故事情境中,一下子拉近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自然、親切,再以過渡性的提問引出小紅傘直接揭示課題,也為下一個環節作一個良好的鋪墊。

2、情境體驗的環節中教者以音樂貫穿於情境一、情境二、情境三中,一是發揮音樂的教育功能,二是讓幼兒體驗到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喜悦心情。

3、通過看看、想想、説説,孩子用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教者則發揮了引導者的作用。孩子的想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都給予積極的評價。如果有孩子能提到講述中的內容,就請他表演情境;反之,情境二的預設,也為下一個講述內容作準備。

4、心理學研究表明:視聽結合,感知效果最佳。情境二所提供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作用於幼兒的'眼、耳,頗有新意,能牢牢抓住孩子興趣,促進其思維的發展,提高了對講述內容的記憶效果。

5、以音樂的變化讓幼兒感受到情境的變化,引出新的學習內容。環節過渡自然、流暢。

6、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部分,教者通過開放性的問題,讓孩子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發表不同的見解,在此基礎上以逐層遞進的提問方式,將環保教育有機融入活動,以討論的方法,引導幼兒進行理性思考:能不能傷害大灰狼,為什麼?怎樣既不傷害大灰狼,又能安全迅速地躲開它?從中選擇最佳方案,體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感受到集體的智慧和力量

7、此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教師引導孩子在充分理解情境內容的基礎上再完整講述,分解了難度,層層深入,符合幼兒認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規律。教師走近孩子,耐心傾聽,細心觀察,並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適當地加以引導,幫助幼兒順利完成講述要求。

8、讓孩子獲得成功後的喜悦情緒在音樂和舞蹈中得以釋放和表現。

9、一個活動結束了,但並不意味着學習的結束,幼兒的興趣在延續,為此,以繪畫、表演的方式抓住幼兒的興奮點,充分利用幼兒的已有經驗,大大提高幼兒自主創新的學習能力。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姥姥的剪紙》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説她普通,她實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紙技藝,讓所有的人都讚不絕口。姥姥手裏的剪紙會説話,會傳情,永遠牽動着“我”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説她不普通,她實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擇菜、淘米、餵豬,與所有的姥姥一樣,樸實平凡,日夜操勞,與外孫相濡以沫,有着濃得化不開的親情。全文總共13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其中“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沿着這條主線,就可以披文入情,走進姥姥與作者的.內心情感世界,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通過動情地讀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對“我“的深情及“我“對姥姥的思念。

二、説教學目標: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本課教材的訓練重難點,特制訂以下教學目標:

⑴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裏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⑵聯繫上下文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能從文字中讀出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及對我濃濃的親情,能從文章的字裏行間感悟到作者流露的對姥姥的思念。從而讓學生能學會用文字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

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聯繫上下文或者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一些重點句子。

四、習慣養成訓練點:

培養學生勤於觀察、樂於積累的良好習慣。

五、説教法、學法:

結合新課程理念,現階段國小高年級語文學習中以讀為本的出發點及本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的特點,這節課我採用導讀法、談話法,課上引導學生讀、悟、交流、理解,從而體會出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情感。

在學法方面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學會通過畫、讀、悟、批、談,從而正確全面地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説教學流程:

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及制定的目標要求,在教學中我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一、觀賞剪紙,導入教學二、研讀課文,體會姥姥的特點,體味祖孫情深三、總結課文,傳遞恩情。

七、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縮影,它要求簡單明瞭,提綱挈領。所以我的板書設計是這樣的。

姥姥的剪紙

剪紙: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姥姥:心靈手巧勤勞善良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將課文中的文字輸入孩子的頭腦,使學生真正達到書入我心、我心用書的境界,力爭讓學生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學重難點,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