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説課稿15篇

來源:文書谷 7.27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泉映月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泉映月説課稿15篇

二泉映月説課稿1

教材解讀

《二泉映月》是蘇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課本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濃縮了民間音樂家阿炳艱辛苦難的一生,記敍了《二泉映月》這首名曲的形成過程,再現了《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表現了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二泉映月》是一部傳世之作。通過查閲資料,我瞭解到作者以自己辛痠痛苦的人生體驗,經過長期的積澱創作出這首動人心絃的樂曲。樂曲向人們傾訴了對他坎坷的一生,既有對人生的無奈,又有對痛苦生活無盡的憤怒與抗爭,其中纏綿不盡的愁思、慨歎,動人心絃。

音樂本是天籟之聲,只有熱愛生活,熱愛音樂的人才能聽懂;文字本是有温度的,只有熱愛生活,善於品詞析句的人才能感受得到。本文的重點應落在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方面,進而瞭解阿炳生活坎坷,學習阿炳不向命運屈服,勇於抗爭的精神,領會曲子的意境。同時,使學生學會正確面對困難、挫折。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夜景色和由琴聲聯想《二泉映月》樂曲豐富內涵的'語句的意思。

3、通過朗讀訓練,感受民間藝人阿炳創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學習他敢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在第五自然段創設音樂情境,讓學生在傾聽、感受、朗讀、感悟中深切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並能熟讀成誦。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查找蒐集有關《二泉映月》及主人公阿炳的有關資料。

學情分析

樂曲柔中帶剛,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生活感受。這是一位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在向人們傾吐他坎坷的一生。學生不易產生共鳴。阿炳生活的年代距學生較遠,學生對其坎坷經歷及情感的理解是難點。對樂曲內涵的理解是重點。在閲讀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明白,物是人非,經歷就是財富。苦難也許是人生為我們打開的另一扇窗,苦難也許就是一筆財富。可通過三點解決:1品讀文字,在研讀文字的過程中,領悟阿炳借“樂聲”傾吐自己的“心聲”。2聽曲子,在鑑賞中體味韻律美,與語文的審美功能相結合。3讀中悟,悟中讀,在批註中靜思,在與同學交流中引發思維碰撞。

媒體運用: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介紹課題及作者、欣賞名曲《二泉映月》。

讓學生談談從這悠揚的琴聲,你聽到了什麼?板書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阿炳為什麼能創造出如此高超的樂曲?)

2、認識詞語,整體感知課文。

三、學習課文第二、四、三自然段。

1、拿出筆來,快速瀏覽課文,從課文中找出帶有“二泉風景”的句子

2、課件出示第二節,指名讀。問:小啊炳聽到了奇妙的聲音了嗎?引入第四段教學。

3、教學第四段。激情:為什麼沒有聽到“奇妙”的聲音?

4、從“雙目失明”、“賣藝度日”來幫助學生理解。設計:“閉眼感受”環節。引入第五段教學。

四、學習課文第五自然段。

1、問:他為什麼要把這些通過琴聲來傾吐給月夜呢?讓學生感受啊炳的孤苦伶仃。

2、指導朗讀。讀出起初的委婉連綿,高潮部分的升騰跌宕。

3、學生練習朗讀。

五、總結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的最後一段,感受《二泉映月》在中國乃至國際上的地位。

2、幻燈片打出:1978年,小澤征爾應邀擔任中央樂團的首席指揮,席間他指揮演奏了絃樂合奏《二泉映月》他感動得熱淚盈眶,呢喃地説:“這種音樂只應跪下來聽。”進一步感受阿炳對命運抗爭、對光明嚮往的這種不屈的精神!

3、在音樂中結束本節課。

苦難本來給人們帶來了什麼?悲痛、哀傷、哭泣。但是對一個生活的強者,對於敢於和命運抗爭的人來説,苦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同學們讓我們勇敢地面對苦難吧!下課。

二泉映月説課稿2

一、説教材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課文生動地記敍了盲人阿炳創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表現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美好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本單元的主題是“有志者,事競成”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去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和敢於同逆境、命運抗爭的精神。基於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五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所以我制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夜景色和由琴聲聯想《二泉映月》樂曲豐富內涵的語句的意思。

2、感受阿炳創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學習他敢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4、5節。

教學重難點:體會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和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

二、説教法和學法

由於本課主人公阿炳生活的年代離我們現在的孩子比較遙遠,對於缺乏生活經驗的國小生來説,領悟文章的中心以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定難度。於是,我採用“創設情景,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法進行教學。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置身於情感體驗之中,把藴含於語言文字中的情感讀懂讀透,以獲得真真切切的情感薰陶,努力體現“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三、説教學程序

承接第一課時的教學,教學伊始我讓學生用筆勾畫出文章中描寫二泉映月的好詞佳句,,既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又倡導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的培養。

緊接着,藉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用圖片展示了月夜美景創設了文章中詞語所體現的優美意境。我依次展示了“樹木葱蘢、藤蘿搖曳、月光如銀、靜影沉璧、月光似水、水波映月、月光照水”等詞語的圖片。這些圖片的展示不僅深化了主題,而且也揭示出美景的薰陶是樂曲創作的前期基礎。

本堂課的教學重難點突破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音樂欣賞,創設情境。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第斯多惠説: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播的本領,而在於善於激勵、喚醒、鼓舞。所以我在開課伊始,就讓學生傾聽樂曲,旨在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興趣和情感。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到最佳的學習狀態,從而激發了學生自主閲讀課文的強烈願望。聽曲後我讓學生談談聽這首曲子的感覺,並引出《二泉映月》曲名及其創作者——阿炳。

第二部分:走進阿炳,瞭解坎坷,感悟創作的艱辛歷程。這一部分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難點。我通過課件出示相關資料,讓學生真正走近阿炳,瞭解阿炳,敍述引讀課文內相關的段落三小節,從而感受阿炳的“人窮志不窮”,不向命運屈服的骨氣。緊接着讀文直奔重點段四、五自然段緊緊圍繞“漸漸的,漸漸地,他似乎聽到沉沉的歎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這句話,讓學生反覆朗讀,逐漸深入阿炳的內心深處。從而理解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衝動來源於他十多年的坎坷經歷與身心的巨大折磨,進而體會到他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二泉映月》説課稿(第二課時) 相關內容:推敲 教案《鞏乃斯的馬》教學設計關於小小即興演講會的指導普羅米修斯的故事我教《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暖流》導學案從課本中走向生活 ——《艾滋病小鬥士》教學反思練習5(蘇教版五下練習5教學設計)查看更多>>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

第三部分:品讀琴聲,體會內涵。用為什麼這首樂曲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為什麼它在國際樂壇上享有盛譽兩個問題,把學生引入學習第5自然段,讓學生品讀琴聲,體會內涵。這部分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難點,我先讓學生潛心、專心地聽一遍樂曲。先聽,再説,最後接觸文本。符合人們整個認知過程,強化思考,水到渠成。我本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法讓學生從每一種琴聲所寄託阿炳怎樣的思想感情分三個步驟來讀,使他們讀懂讀好。接着更深一層讓學生帶着感悟來讀好,讀中感悟,悟後再讀,在一次次的朗讀中,一次次的提高中,學生讀懂了樂曲,融入了阿炳的內心世界。從而體會了文章的中心,使人物形象在學生頭腦中突現出來。

第四部分:瞭解樂曲《二泉映月》的不凡成就。通過知識拓展補充人們對《二月映泉》樂曲的評價,尤其是對日本有名音樂指揮家小澤征爾先生 “這首樂曲太感動人了,像這樣的樂曲應該跪下來聽”中的“跪”字進行討論,激發學生學習阿炳敢於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進而昇華文章的主題。課文總結朗讀,音樂聲再次響起,曲到酣至,學生不僅強化了語言文字的積累,而且也記住《二泉映月》這首表達心聲的名曲,記住一個平凡的名字——阿炳。

四、板書設計

聽:歎息 哭泣 傾訴 吶喊

感悟:人生如泉聲

傾吐:化心聲為琴聲

琴聲 ——— 情懷

委婉連綿 讚歎 懷念 思考

步步高昂進入高潮 抗爭嚮往

舒緩起伏 恬靜激盪 愛…愛…愛…愛 敢於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偉大精神

二泉映月説課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閒暇之餘,大家一定非常喜歡聽音樂,下面先請大家和我一起欣賞一段曲子(播放課件),想必大家的心情都為這首曲子的悠揚、婉轉、悲傷所觸動,這首曲子就是今天我要説課的題目,來自冀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二泉映月》。

縱觀整篇課文,它生動地記敍了盲人阿炳創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表現了他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美好理想和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五年級學生對課文有整體把握的能力,能通過品讀關鍵句段理解文章內容,並能表達獨特的閲讀感悟。根據新課標提出的三個維度目標統一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以及文本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第五自然段;

2、我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內涵豐富的句子。其中重點難點是引領學生聯繫課文內容,體會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和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在教學中,我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教法:採用情境教學法以及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課件出示圖片。播放音樂,教師語言渲染,為學習創設“美、真”的情境。採用問題引導法,讓學生了解著名音樂指揮家小澤征爾的話:“這首曲子要跪下來聽!”設疑,為什麼要跪下來聽?按照“讀———議———讀———寫”的層次,引導學生讀中感悟,再回到文本。

學法:讀中感悟,採用多種形式,多個層次的朗讀,並加入“聽、思、議、寫”多種語言實踐的訓練。

我計劃用三課時完成本課教學,以下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環節:

一、炫我五分鐘,分秒必精彩

由學生主持本環節,主要內容有:明確學習目標、學習重點、聽寫詞語環節、點評。

設計意圖: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激情導入,盪滌心靈

再次播放《二泉映月》,讓學生在第一課時的認知基礎上談感受並引入1978年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在指揮演奏絃樂合奏《二泉映月》之後,他竟激動地熱淚盈眶説:“這首曲子要跪下來聽!”

教師質疑:小澤征爾為什麼説“這首曲子要跪下來聽!”

設計意圖:語文閲讀教學中要抓住“點”的教學,所謂“點”是全部教學內容的着眼點,“牽一髮而動全身”,每個教學環節都能圍繞它來進行。

三、精讀感悟,感同身受

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完成以下兩個問題:

1、通過讀課文,我能思考:阿炳經歷了哪些生活上的苦難?哪些地方又體現了阿炳對音樂的喜愛。圈畫出相關詞句。

2、我通過朗讀第五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描寫琴聲變化的詞句,用波浪線畫出描寫表現情懷的句子。

(1)琴聲初起時:

表達的情懷:

(2)進入高潮時的琴聲:

表達的情懷:

(3)尾聲的樂曲:

完成後組內進行交流,其中第2題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學生來真正體會琴聲的內涵。這一部分環節本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生從讀懂到讀好。接着更深一層的讀,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對於這些原因的理解也就深入內心感悟至深了。接着就是帶着感悟來讀好,讀中感悟,悟後再讀,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再一次次的提高中,學生讀懂了樂曲,融入了阿炳的內心。

設計意圖: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兩個小組集中展示,教師適當地點撥,這種形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文本的內涵。

四、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在《憶民間藝術家—————華彥鈞》一詩中曾這樣寫到:

朝霞相伴夕陽斜,胡琴盲杖乞天涯。

一曲二泉映明月,誰人不曉藝術家。

我想對這名偉大的藝術家説: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出,讀寫相結合,通過以讀帶寫,以寫促讀的讀寫訓練,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五、當堂檢測,用心誦讀

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設計意圖:於永正老師説過:閲讀教學一方面是引導學生“披文得意”,在閲讀中掌握讀書方法,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品味、消化、積累、運用課文的語言。“意文兼顧”才能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最後我在談談本課的教學反思,對於《二泉映月》這篇課文,我又喜歡又擔心,擔心自己不能引導學生深度感悟文本,在備課時,曾幾度沉浸在阿炳苦難的心路歷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所以在課前我便讓學生蒐集了有關阿炳以《二泉映月》的大量資料,並在課上進行了小組展示,儘管用了一節課的時間,但效果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學環節上,以“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逐層深入地體會語言文字,在反覆品讀中感悟,如在小組展示琴聲變化的語句時,我採用朗讀,心曲琴曲水乳交融的方法,在字裏行間中細細地品味其內涵。反思這堂課,我感覺有以下幾點不足:1、朗讀指導的不到位2、有些地方沒有點撥到點上。如“委婉纏綿”“升騰跌宕”這兩個詞語,應該讓學生想象其樂曲的內涵,相信學生對阿炳的坎坷人生會有更深遠的理解和認識。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粗淺認識,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多加指點!謝謝!

二泉映月説課稿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當中的第9課《二泉映月》。

一、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敍了盲人阿炳創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表現了他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美好理想和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對於《二泉映月》這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其中藴藏的內涵和意境,並通過朗讀表現出自己內心的體驗,但本課篇幅較長,難點較多。由於文中有很多音樂上的專業術語,而且阿炳生活的那個年代離現在的孩子也比較遙遠,對於缺乏生活經驗的國小生來説,領悟文章的中心以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定難度。於是,我採用“創設情景、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法進行本課教學。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置身於濃濃烈烈的情感體驗之中,把藴含於語言文字中的情感讀懂悟透,以獲得真真切切的情感薰陶,努力體現“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19個生字,綠線中的10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夜景色和由琴聲聯想《二泉映月》樂曲豐富內涵的語句的意思,並能選用部分詞語寫一段話,來描寫自己所觀察到的月夜景色。

4、通過朗讀和背誦課文的訓練,感受民間藝人阿炳創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學習他敢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引領學生聯繫課文內容,體會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和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所在。

四、教學時間:三課時。

五、教學過程:

本堂課的教學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利用多媒體播放樂曲《二泉映月》(節選),讓學生談談聽完樂曲後的感受(悠揚、婉轉、悲傷、深沉、優美、高昂……)教師相機介紹這首曲子叫什麼名字,板書課題:二泉映月

第二部分:瞭解坎坷、感悟情懷。

這一部分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真正走近阿炳,瞭解阿炳,為後面感悟琴聲內涵定下感情基調。由於年代比較遙遠,學生了解也不甚多,因此我採用了“一唱三歎”的朗讀方法,大量的補充資料。一、展現二泉美景圖片,加上老師的介紹,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阿炳心中美麗的二泉。二、啟發學生想象阿炳孤苦無依、賣藝度日的畫面,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阿炳的坎坷經歷。三、通過老師的描述來感受阿炳的“人窮志不窮”,不向命運屈服的骨氣。緊緊圍繞“漸漸的、漸漸的…”這句話,一唱三歎,在感知阿炳的歎息、哭泣、傾訴、吶喊的情況下,讓學生逐漸深入阿炳的內心深處。十多年的坎坷經歷、身心的巨大的折磨,讓學生在音樂中想象;在朗讀中感悟、滲透!濃重的為學生定下感情基調,為下文服務。

第三部分:品讀琴聲,體會內涵。

在前面紮實的鋪墊上,學生來真正體會琴聲的內涵。這一部分教學本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法,讓學生從讀懂到讀好。首先是讀懂,讓學生潛心、用心的聽一邊樂曲。先聽,再説,最後接觸文本。符合人的整個人知過程,強化思考,水到渠成。接着更深一層的讀,問:樂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對於這些原因的理解也就深入內心感悟至深了。接着就是帶着感悟來讀好,讀中感悟,悟後再讀,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再一次次的提高中,學生讀懂了樂曲,融入了阿炳的內心。

四、説話練習、拓展延伸

1、現在你就是那個中秋之夜攙扶阿炳來到二泉的少年,請把你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用一句話説出來。

2、同桌練習説。

3、指名説,評議。

五、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課文生動地記敍了盲人阿炳創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表現了他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美好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請同學們再次欣賞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昇華感受樂曲傳達的豐富內涵。

2、課下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月夜景色,像阿炳一樣全身心地體驗感受,捕捉美好的景物,用本課所學的描寫月夜的詞語寫一段話:(也可書寫本課生字,作業體現自主性)

附板書設計:

月光似水

靜影沉壁

二泉映月

委婉邊綿

升騰跌宕

二泉映月説課稿5

一、説教材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全一冊第五單元第三十二課中的鑑賞課《二泉映月》。《二泉映月》除了引子和尾聲外,共分了六個段落,即主題和它的五次變奏。第一段(3~22小節)這一段有兩個主題部分,其中3~10小節為主題的第一部分(a),11~22小節為主題的第二部分(b)。第一主題的旋律在二胡的中低音區進行,低沉壓抑,音域不寬,曲調線以平穩的級進為主,稍有起伏,表現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鬱悶之情;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對比鮮明,利用不斷向上的旋律衝擊和多變的節奏,表現了作者對舊社會的控訴,也體現了他不甘屈服的個性。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進一步瞭解中國的民間音樂,增進對民間音樂的熱愛。

二、説學情

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瞭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高中生的認知能力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他們不再滿足於音樂的好聽與否,渴望更深一層的瞭解音樂的內涵,這時教師對音樂元素的講解,音樂作品的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反覆聆聽、直觀演示以及音樂實踐,找到切入口,着重感受音樂、體驗音樂,開闊音樂視野,並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三、説教學目標

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能夠體驗和感受民間音樂家華彥鈞倔強、剛毅的性格,同時學習與黑暗勢力作鬥爭的精神,提升對生活的熱愛。

2.通過聆聽、小組合作的形式,提升音樂審美能力。

3.瞭解音樂家的生平以及不同的音樂形象和風格,通過對比、分析,加深體驗音樂的內涵。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欣賞《二泉映月》,感受樂曲的意境,難點是理解音樂要素與音樂情緒之間的關係。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

學法:視聽結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新課導入——初步感知——分段欣賞——鞏固提高——課堂小結。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上課伊始,我會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光明行》的音頻,提問學生從音頻當中聽出了怎樣的內容,有什麼感受。學生自由進行回答,教師總結樂曲《光明行》是我國音樂家劉天華的二胡作品,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光明和幸福生活的希冀與渴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是華彥鈞創作的一首二胡作品,聽聽兩位大師的作品有什麼區別,又分別想表現怎樣的思想感情。從而引入新課《二泉映月》。

這樣設計,引發了學生的思考,轉移學生注意力至課堂中,同時初步瞭解所學作品的體裁,能夠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初步感知是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在這一環節,我會先提問學生對民族音樂家華彥鈞有多少了解。學生了解的並不是很深,我會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補充並簡單的介紹民族音樂家華彥鈞的生平,並給予鼓勵性的評價。之後,請學生初次聆聽樂曲《二泉映月》,再次提問,樂曲的情緒有怎樣的特點?我會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加以補充。共同總結出樂曲的情緒是憂傷的、哀愁的。

通過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音樂的基本信息,發揮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好準備。

第三環節是分段欣賞環節

分段欣賞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

這一環節,我會帶領學生對樂曲《二泉映月》進行分段聆聽和鑑賞。當聽到引子的時候,提問學生樂曲的情緒有什麼樣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會加以補充:引子部分以四拍組成的短小音調作為開端,以一個下行音階式短句,發出了一聲飽含辛酸的歎息。二胡以輕微的聲音,低沉含蓄內在的音色,把聽眾引入到音樂所描寫的意境中。

聆聽到第一樂段的時候,再次提問學生對樂曲的.感受,這個時候,學生對這首樂曲的風格有了基本的掌握,通過對比分析能夠對該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我會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加以補充:第一樂段有兩個主題部分,其中3~10小節為主題的第一部分,11~22小節為主題的第二部分(b)。第一主題的旋律在二胡的中低音區進行,低沉壓抑,音域不寬,曲調線以平穩的級進為主,稍有起伏,表現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鬱悶之情;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對比鮮明,利用不斷向上的旋律衝擊和多變的節奏,表現了作者對舊社會的控訴,也體現了他不甘屈服的個性。

接着我會請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樂曲的三、四、五樂段以及尾聲,請學生自行鑑賞,我會進行適當的補充,並通過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總結出樂曲的情緒變化幅度較大,結束在輕奏的不完全終止上,好像在表達無限的惆悵與感歎,聲音更加柔和,節奏更加舒緩而趨於平靜,給人以意猶未盡的感受。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層層深入地掌握新知,同時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快速地瞭解樂曲本身及其深刻內涵。

第四環節是鞏固提高環節

這一環節我會簡單介紹二胡,並播放背景音樂《二泉映月》,請同學們根據已學知識,為樂曲進行繪畫、詩歌的創作。

這樣做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又可以讓同學們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實踐活動中來,通過與不同學科知識的綜合,鞏固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

第五環節是課堂小結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一同探討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總結音樂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涵。

七、説板書設計

二泉映月説課稿6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國標本國小語文第十冊第9課《二泉映月》第二課時,課文既濃縮了阿炳苦難的一生,也形象地闡釋了《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文情皆美,適宜朗讀感悟。在教學中,我結合信息技術,以情感為紐帶,從閲讀二泉映月的景色入手,在如銀的月光中走過阿炳十多年的坎坷經歷,走進阿炳的內心,走向《二泉映月》。為此我預設了如下三維目標。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體會阿炳坎坷的人生經歷與《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學習他敢同命運抗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因為學生對阿炳其人其事瞭解甚少,課文呈現的又只是文字符號,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基於學科、教材及學生特點,我藉助電子白板的交互、大容量的優勢,創設情境,實現視、聽等多感官的聯合,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結合活動單導學模式,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活動。

這是本課的教學流程

為了讓學生獲得真真切切的情感薰陶,我將電子白板與語文教學作了如下有機整合:

整合一、音樂先聲奪人,形成閲讀期待

傳統的語文教學手段非常單一,教學內容也僅是一些枯燥的文字和板書、插圖,學生學起來枯燥乏味。而在本課上課伊始,我便“先聲奪人”——利用媒體呈現《二泉映月》的音樂和畫面,創設一個基於課文的情境,讓學生儘快地走進課文,形成一種閲讀期待。

整合二、媒體展示音像,理解樂曲內涵

語言文字是單一的,可是信息技術所提供的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二泉映月》所表達的意境和內涵相當豐富,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透徹地理解,我將圖文影音俱全的.資源與文本、想象等進行有效整合,在活動二的學習中插入《二泉映月》影片片段以及“夏天賣藝”、“冬天賣藝”、“生病賣藝”的相關圖片,利用電子白板的播放、拖動等功能,帶領學生試着走進七十年前阿炳“賣藝度日”的艱難歲月。提高了視覺效果,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充分地體現了互動課堂的特點。

整合三、配樂深情朗讀,走進阿炳內心

沒有信息技術加入的閲讀教學是空洞的,教學效果也是不太令人滿意的。而信息技術的參予可以為朗讀平添色彩,讓朗讀更具藝術美感。為了深刻體會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與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真正地走進阿炳的內心世界。我利用電子白板的圈畫功能,引導學生圈畫有關樂曲旋律變化的詞句,接着反覆朗讀,反覆涵詠,揣摩意藴,配樂朗讀,深入感悟語言的文字美和樂曲的意境美。

在開發教學資源時,我精心篩選了與課文內容聯繫緊密,針對性強的信息,與文本資源整合製作了白板,激活了形象思維,豐富了語言積累,拓展了交流空間。讓學生的課堂學習得以延伸,真正實現了課內外的鏈接,解決了傳統教學中涉及內容的寬泛性與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這對比較突出的矛盾。

這樣,依託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把圖片、聲音和視頻等信息有機整合,為學生呈現豐富多彩而又極具感染力的畫面和情境,為語文課堂教學增添了無窮魅力。

二泉映月説課稿7

一、教材簡析

1、説教材

《二泉映月》這篇課文是濃縮了民間音樂家阿炳艱辛苦難的一生,記敍了阿炳創作這首名曲的過程,再現了《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表現了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整篇文章語言美、意境美、韻律美,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其中藴藏的內涵和意境,並通過朗讀表現出自己的內心體驗。

我計劃用兩課時來講這篇課文,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學會課文的生字詞,初步理解課文大意,瞭解阿炳的不幸遭遇、《二泉映月》的創作背景。下面我主要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

2、説教學目標

第二課時我設下兩個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二泉映月》的琴聲變化和琴聲所表達的豐富內涵。

②感受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學習他敢於與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説教學重、難點

①在第五自然段中創設音樂情境,讓學生在傾聽、感受、朗讀、感悟中理解文字內涵,熟讀成誦。

②通過有感情朗讀,體會《二泉映月》的琴聲變化及所表達的豐富內涵。

二、教學方法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但篇幅較長,難點較多。由於文中阿炳生活的那個年代離現在的孩子也比較遙遠,對於缺乏生活經歷的國小生來説領悟文章的中心以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將採用“創設情境,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法來進行本課時教學,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置身於豐富的情感體驗之中,把藴含於語言材料中的情感內涵讀懂、悟透,以此獲得真真切切的情感體會,從而體現“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通過在閲讀中品味語言文字,揣摩文章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實現重難點的突破。

三、教學準備

1、二胡曲《二泉映月》。

2、課文朗讀錄音。

3、第五自然段內容投影。

四、教學過程

本堂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三部分:(一)導入新課程,創設情境。(二)品讀琴聲,體會內涵。(三)總結內容,課外延伸。

(一)導入新課,創設情境

我是這樣創設情境的。在一箇中秋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來到了二泉。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泉聲,勾起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縱有千言萬語又將對誰説?他是個民間藝人,此時他要借琴聲來傾吐自己積澱已久的情懷。

(這裏我運用一個過渡性的小結,既回憶了前節課的內容,又創設了情境,引出下部分的學習)

(二)品讀琴聲,體會內涵

1、當時的阿炳是怎麼做的呢?(結合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誰能有感情地讀一讀第5自然段的前面三句話,把我們帶入當時情景?

(我提出問題,通過學生的自讀自練,指名讀,再進行評價。有目的地朗讀,把學生帶入文本)。

2、隨後,課文用優美的文字描繪了琴聲的旋律變化和其中包含的豐富內涵。這段文字描寫很有特色,請大家反覆朗讀比較,看誰能體會到這段文字在表達上的特點。

(提出閲讀要求,學生自讀自悟,其間巡視,個別交流、點撥。這部分的設計可讓學生在教師先點明的基礎上,放手自主閲讀,自主學習。

3、播放樂曲《二泉映月》,學生自學。

4、誰能説説你的體會、感受?

(指名學生談感受,教師適當點撥,根據回答小結特點:①三次寫到旋律變化,又三次寫到旋律表達的內涵;②語句表達整齊。提示學生注意觀察句中的部分詞語,如:讚歎、懷念、思索;表達、抒發;愛、愛、愛、愛)

5、要求學生用不同的讀書記號分別劃出描寫旋律變化和旋律內涵的句子。

6、指名讀,完整體會這段文字。

7、引導質疑

①師:同學們,剛才讀的這段文字,就是阿炳拉出的琴聲旋律和表達的感情,課文寫得清楚、明白,但你是否感覺還有哪些句子或詞語體會還不夠深呢?

(引導質疑,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讓學生懂得怎樣在閲讀中思考,怎麼發問,尋找作者的思路,提高閲讀能力,從而實現以讀代講,讀中感悟)

②師:哪些詞語寫出了琴聲旋律的變化及優美呢?樂曲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呢?請再默讀第五自然段,找出有關語句。

(引導學生親歷閲讀,走進文本深處,感受語言色彩,體會文本情感,在研讀過程中,感悟內涵,回味無窮)

③播放配音朗讀,體會“委婉連綿”、“升騰跌巖”、“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等詞語的意境。

8、開展朗讀比賽

①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聽讀欣賞,我們對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下面,開展一次朗讀比賽,全班分四個組,每組推薦一名選手,看哪一組奪冠,其它同學都是評委,都有權發表你的觀點。老師建議,為賽出好成績,大家各自先朗讀一遍,作好充分準備。

(以競賽為切點,掀起朗讀高潮,激起學生更大的興趣。以“趣”教學,更能使學生讀出感情,讀出享受。)

②四位選手依次朗讀,給予評價,評出冠軍,對其他三位予鼓勵,最後請冠軍談獲勝經驗。

(這個環節設計以學生為主體,親身參與閲讀體驗,學生的學習情緒更加高漲)

9、師:同學們,剛剛精彩的閲讀競賽已暫時落幕,現在有更大的挑戰,你們敢不敢接受?請把第五自然段練習朗讀,試着背誦下來。

(這部分的設計,我讓學生高漲的學習情緒繼續保存,迎接更高一層的挑戰)

(三)總結內容,課外延伸

1、師:同學們,第一課時的時候,老師讓大家用“聽了《二泉映月》,我想説——”的句式談了第一次聽《二泉映月》這首曲的感受,現在,通過學習課文,再來聽這首《二泉映月》,你一定會説出更多的感想,阿炳把人生的體驗和追求通過樂曲告訴了我們。此時,你想對阿炳説些什麼?請把想説的話寫下來。

(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讀懂了樂曲,融進了阿炳的內心,再來練習寫話,就會有感而發,水到渠成)

2、指名學生上台交流體會

(讓學生在讀後感悟、深刻理解全文的基礎上,動腦筋,對對子,既拓寬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又領悟到文章的意藴美,琴聲的意境美)

二泉映月説課稿8

《二泉映月》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材中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有志竟成”。

一、教材分析

這是江蘇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第九課的一篇講讀課文。該課文濃縮了民間音樂家阿炳艱辛苦難的一生,記敍了《二泉映月》這首名曲的形成過程,再現了《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表現了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這篇課文內容豐富,語言優美,情感積澱,給學生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對陶冶學生的性格,鼓勵學生勤奮學習、奮發向上有一股強有勁的動力。

二、學情分析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但篇幅較長,難點較多。由於文中有很多音樂上的專業術語,而且阿炳生活的那個年代離現在的孩子也比較遙遠,對於缺乏生活經驗的國小生來説,領悟文章的中心以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定難度。於是,我採用“創設情景、以讀代講、讀種感悟”的方法進行本課教學。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置身於濃濃烈烈的情感體驗之中,把藴含於語言文字中的情感讀懂悟透,以獲得真真切切的情感薰陶,努力體現“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三、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五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聯繫上下文,瞭解阿炳的艱辛歷程,感悟阿炳的滿腔情懷,體會琴聲的變化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主人公敢於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課堂中“體會樂曲旋律變化及其樂曲豐富的內涵”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四、教學過程

本堂課的教學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破題導入、揭示課題。

第二部分:瞭解坎坷、感悟情懷。這一部分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真正走近阿炳,瞭解阿炳,為後面感悟琴聲內涵定下感情基調。雖然無錫二泉就在身邊,阿炳也是我們無錫人的驕傲,但是由於年代比較遙遠,學生了解也不甚多,因此我採用了“一唱三歎”的朗讀方法,大量的補充資料。一、展現二泉美景圖片,加上老師的介紹,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阿炳心中美麗的二泉。二、啟發學生想象阿炳孤苦無依、賣藝度日的畫面,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阿炳的坎坷經歷。三、通過老師的描述來感受阿炳的“人窮志不窮”,不向命運屈服的骨氣。緊緊圍繞“漸漸的、漸漸的…”這句話,一唱三歎,在感知阿炳的歎息、哭泣、傾訴、吶喊的`情況下,讓學生逐漸深入阿炳的內心深處。十多年的坎坷經歷、身心的巨大的折磨,讓學生在音樂中想象;在朗讀中感悟、滲透!濃重的為學生定下感情基調,為下文服務。

第三部分:品讀琴聲,體會內涵。

在前面紮實的鋪墊上,學生來真正體會琴聲的內涵。這一部分教學本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法,讓學生從讀懂到讀好。首先是讀懂,讓學生潛心、用心的聽一邊樂曲。先聽,再説,最後接觸文本。符合人的整個人知過程,強化思考,水到渠成。接着更深一層的讀,問:樂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對於這些原因的理解也就深入內心感悟至深了。接着就是帶着感悟來讀好,讀中感悟,悟後再讀,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再一次次的提高中,學生讀懂了樂曲,融入了阿炳的內心。

第四部分,總結成就,課外延伸。

本着語文積累的最終目的,讓學生記住《二泉映月》,記住一個平凡的名字——阿炳。

二泉映月説課稿9

一、説教材

《二泉映月》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九課。本文記述了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過程以及對《二泉映月》樂曲內容的介紹,展示了阿炳的苦難生活,讚揚了阿炳通過樂曲表達出的對光明,未來的嚮往以及對命運的抗爭。《課標》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因此,我運用情景教學法,朗讀法,討論法,讓學生感受到文字的美,情感的美,樂曲的美。

二、説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揣摩文章的能力,能夠體會到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所以在課前我已經佈置學生預習了本節課的生字、生詞。

三、説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依據學情,結合教材實際,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要求學生能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的詳細,哪些地方寫的簡略。

能力目標:用心傾聽,感悟《二泉映月》的樂曲意境,反覆品讀,瞭解阿炳的苦難生活。

情感目標:體味阿炳通過樂曲表達出的光明,未來的嚮往以及對命運的抗爭的不屈精神。

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以上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體會最後兩個自然段,深化學生的閲讀感受則是教學難點。

四、説教法與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該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本課教學,我試圖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運用多媒體課件以及圖片展示,音樂感染讓學生自主感悟,品評誦讀,從而有所思,所想。

五、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初讀、檢查預習,再讀、理解文章,拓展昇華情感,佈置作業四個教學環節。

(一)初讀,檢查預習

1、葉聖陶先生在談到閲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線索,是閲讀教學的首要任務。為了讓學生理清文章線索,檢查《二泉映月》的大概內容,並播放《二泉映月》讓學生精心聽,從這首曲子中能聽到什麼?

2、課件出示生字詞,檢查學生的認讀情況,並讓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指點指導“月光如水”“靜影沉璧”等,從而使學生理解字意,能夠聯繫上下文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引導學生體會字詞的美。

(二)、再讀,理解文章

語文課標中指出,閲讀敍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説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同情等感受。《二泉映月》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己體會,感悟,在此設計中,我注重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讓他們自己體悟,揣摩,因此,我從以下3點來引導學生學習:

1、抓段落,談感悟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出示課件“阿炳為什麼能創造出這樣動人的音樂呢?”讓學生帶着問題默讀課文,並找出帶有“聽”的句子,接着讓學生交流討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按照段落順序,採取啟發教學法,出示課件引導學生依次品讀2,3,4,5段,按照由扶到放的順序來引導學生,通過問題引導來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來理解課文,談出自己的見解。

2、創情景,談感悟

為了讓學生深入體味阿炳生活的苦難,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象阿炳怎樣賣藝度日的,課件配《二泉映月》出示四個場景分別為:大雪紛飛的冬天,驕陽似火的夏天,生病高燒時,傾盆大雨時,雙目失明的阿炳是如何賣藝的?通過這情景感染,學生會不知不覺的展開想象,再現了當時阿炳的苦難生活,通過用心感受使學生再次交流感悟,從而從多個角度來引導學生思考,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

3、抓品讀,促感悟

這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的好文章,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讀出本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伴着《二泉映月》讓學生展示自我,感受這首曲子的深層含義,進一步的讓學生感悟這篇課文內容。

經過上述三點的引導,層層推進,使教學有條不紊,以問促讀,以問啟思,放手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給學生讀書,思考,議論的權利,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三)、拓展,昇華情感

語言過渡:阿炳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是音樂帶給了他光明,是音樂帶給他安定的幸福,是音樂安撫他孤寂的心靈。《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深受我國人民喜愛,在國際樂壇上也享有聲譽,享有怎樣的聲譽呢?接着出示課件補充材料:1978年小澤征爾認為該怎麼樣聽《二泉映月》?學生很容易回答跪着聽,從而深入啟發學生,小澤征爾跪得是對命運的抗爭,對光明嚮往這種不屈的精神,經過這一番的渲染使學生情感再次昇華,鼓勵學生向阿炳學習,勇敢的面對苦難。

(四)、佈置作業,鞏固知識

為了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我佈置了家庭作業:

1、用“月光如水”,“靜影沉璧”造句。

2、蒐集整理有關阿炳及《二泉映月》的資料,讓學生做更深的瞭解,拓展了知識面,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六、説板書設計

泉聲

二泉映月琴聲

心聲

每個教師都懂得板書就是微型教案,板書集中體現了教學的三維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體現教學的特色。本課的板書體現了課件和課文的有機統一,始終着眼於“閲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始終着眼於學生學的主動,學的生動,學會創新,有利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我説課的內容到此結束,謝謝!

二泉映月説課稿10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閒暇之餘,大家一定非常喜歡聽音樂,下面先請大家和我一起欣賞一段曲子(播放課件),想必大家的心情都為這首曲子的悠揚、婉轉、悲傷所觸動,這首曲子就是今天我要説課的題目,來自冀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二泉映月》。

縱觀整篇課文,它生動地記敍了盲人阿炳創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表現了他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美好理想和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五年級學生對課文有整體把握的能力,能通過品讀關鍵句段理解文章內容,並能表達獨特的閲讀感悟。根據新課標提出的三個維度目標統一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以及文本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第五自然段;

2、我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內涵豐富的句子。其中重點難點是引領學生聯繫課文內容,體會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和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在教學中,我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教法:採用情境教學法以及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課件出示圖片。播放音樂,教師語言渲染,為學習創設“美、真”的情境。採用問題引導法,讓學生了解著名音樂指揮家小澤征爾的話:“這首曲子要跪下來聽!”設疑,為什麼要跪下來聽?按照“讀---議---讀---寫”的層次,引導學生讀中感悟,再回到文本。

學法:讀中感悟,採用多種形式,多個層次的朗讀,並加入“聽、思、議、寫”多種語言實踐的訓練。

我計劃用三課時完成本課教學,以下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環節:

一、炫我五分鐘,分秒必精彩

由學生主持本環節,主要內容有:明確學習目標、學習重點、聽寫詞語環節、點評。

設計意圖: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激情導入,盪滌心靈

再次播放《二泉映月》,讓學生在第一課時的認知基礎上談感受並引入1978年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在指揮演奏絃樂合奏《二泉映月》之後,他竟激動地熱淚盈眶説:“這首曲子要跪下來聽!”

教師質疑:小澤征爾為什麼説“這首曲子要跪下來聽!”

設計意圖:語文閲讀教學中要抓住“點”的教學,所謂“點”是全部教學內容的着眼點,“牽一髮而動全身”,每個教學環節都能圍繞它來進行。

三、精讀感悟,感同身受

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完成以下兩個問題:

1、通過讀課文,我能思考:阿炳經歷了哪些生活上的苦難?哪些地方又體現了阿炳對音樂的喜愛。圈畫出相關詞句。

2、我通過朗讀第五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描寫琴聲變化的詞句,用波浪線畫出描寫表現情懷的句子。

(1)琴聲初起時:

表達的情懷:

(2)進入高潮時的琴聲:

表達的情懷:

(3)尾聲的'樂曲:

完成後組內進行交流,其中第2題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學生來真正體會琴聲的內涵。這一部分環節本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生從讀懂到讀好。接着更深一層的讀,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對於這些原因的理解也就深入內心感悟至深了。接着就是帶着感悟來讀好,讀中感悟,悟後再讀,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再一次次的提高中,學生讀懂了樂曲,融入了阿炳的內心。

設計意圖: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兩個小組集中展示,教師適當地點撥,這種形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文本的內涵。

四、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在《憶民間藝術家-----華彥鈞》一詩中曾這樣寫到:

朝霞相伴夕陽斜,胡琴盲杖乞天涯。

一曲二泉映明月,誰人不曉藝術家。

我想對這名偉大的藝術家説: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出,讀寫相結合,通過以讀帶寫,以寫促讀的讀寫訓練,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五、當堂檢測,用心誦讀

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設計意圖:於永正老師説過:閲讀教學一方面是引導學生“披文得意”,在閲讀中掌握讀書方法,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品味、消化、積累、運用課文的語言。“意文兼顧”才能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最後我在談談本課的教學反思,對於《二泉映月》這篇課文,我又喜歡又擔心,擔心自己不能引導學生深度感悟文本,在備課時,曾幾度沉浸在阿炳苦難的心路歷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所以在課前我便讓學生蒐集了有關阿炳以《二泉映月》的大量資料,並在課上進行了小組展示,儘管用了一節課的時間,但效果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學環節上,以“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逐層深入地體會語言文字,在反覆品讀中感悟,如在小組展示琴聲變化的語句時,我採用朗讀,心曲琴曲水乳交融的方法,在字裏行間中細細地品味其內涵。反思這堂課,我感覺有以下幾點不足:1、朗讀指導的不到位2、有些地方沒有點撥到點上。如“委婉纏綿”“升騰跌宕”這兩個詞語,應該讓學生想象其樂曲的內涵,相信學生對阿炳的坎坷人生會有更深遠的理解和認識。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粗淺認識,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多加指點!謝謝!

二泉映月説課稿11

我要説的是鄂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二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二泉映月》的第二課時。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生動記敍了盲人阿炳創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再現了《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表現了他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聯繫上下文,瞭解阿炳的艱辛歷程,感悟阿炳的滿腔情懷,體會琴聲的變化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一定的想象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主人公敢於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從而體驗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和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説教法

閲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閲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構建,學會閲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為此本課我主要採用自學求索、以學定教,情境教學、激發想象,

1、自學求索、以學定教

課堂以學生自我活動為中心,根據自己的經驗積累參與討論、交流、歸納、激活學生的內在動因,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變繁瑣的“講”和“問”為適時的“啟”和“導”,學生變被動的“聽”和“答”為主動的“説”和“思”,課堂伊始,我讓學生針對題目再次質疑,你還想知道關於二泉映月的什麼?確定本課時教學內容。

2、情境教學、激發想象

“在一定情境之中訓練語言事半功倍”,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説過“藝術就是感情”,教學中,我運用了許多“假設”讓學生在情境中走進人物的內心,通過朗讀、閉眼想像,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學生走近阿炳,進行有創意的閲讀,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三、説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目的不僅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先感知語言材料,自己讀課文,品讀感悟,滲透了“讀課文、思問題、寫畫面、悟感受”的學法,讀寫遷移,讀是吸收,寫是表達。

四、説教學流程

根據我在本課所採用的教學策略,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回憶美麗二泉;2、體驗坎坷人生;3、傾吐滿腔情懷;4、勇敢面對苦難。

1、回憶美麗二泉

上課開始,我就用音樂渲染氛圍,激情導入,讓我們跟隨着這優美的旋律進入我們的課堂,進入美麗的二泉世界吧!

學生齊讀課題後,我適時地讓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帶領大家再次神遊美麗的二泉,學生讀句子、讀詞,在悽苦的背景音樂和優美的畫面將學生的深思凝聚起來,帶入一個優美的意境中。

接着引入主題:你還想知道關於二泉映月的什麼?學生質疑:這首二胡曲是怎樣創作出來的?阿炳想通過這首曲子傳達什麼樣的情感?

2、體驗坎坷人生

(1)隨着問題的提出,讓他們帶着問題自讀課文3-6自然段,學生很快便找到了第4自然段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經過,此時回顧課文第2自然段師父説:“等你長大後會聽到許多奇妙的聲音”與這一段中“阿炳似乎聽到了深沉的.歎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相對比,引發學生的疑問:難道這樣的聲音叫奇妙的聲音?為什麼阿炳聽到的是歎息、哭泣、傾訴與吶喊?

(2)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抓住第3自然段“雙目失明”“賣藝度日”兩個高度概括阿炳一生命運的詞語,讓學實際想象補白聯繫生活走進阿炳。

第一步:感悟“雙目失明”

讀這個詞只要幾秒鐘,可是“雙目失明”對一個人的打擊是怎樣的呢?阿炳看到了嗎?他看得到嗎?阿炳再也看不見了,他看到的只能是什麼?是呀,在他眼前的除了黑暗還是黑暗,此時讓學生品讀重點句子“漸漸地……漸漸地……”

第二步:為了感受阿炳充滿苦難的現實生活,引領學生與文本深度對話,在感悟“賣藝度日”這個詞時,我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説“你看過的賣藝情景是怎樣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

也許……也許……也許

把你看到最真切的一幅畫面寫來(阿炳的年代畢竟離孩子們的生活太遙遠了,但他們用自己一顆善良而富有同情的心,憑藉想象的翅膀走進阿炳)

孩子們一個個文思泉湧,這個説、那個説。

在寫話過程中,加深了對坎坷的體驗,再讀這句話,孩子們讀得時而深沉,時而傷心,時而激憤,時而倔強。

(三)傾吐滿腔情懷

在二十年代,在那個社會,有人聽懂他深沉的吧息嗎,有人關心他傷心的哭泣嗎?有人在意他激憤的傾訴嗎,有人理解他倔強的吶喊嗎?沒有、沒有、沒有,聽着、聽着阿炳將自己滿腔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看,他用擅抖的手拿起了二胡,聽,如泣如訴的琴聲,從琴絃上流泄出來。伴隨着《二泉映月》婉轉回蕩的琴聲,孩子們秉息聆聽。

阿炳用心演奏音樂,孩子們用心領悟音樂,所以在談感受時都很到位。

接着,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到直接描寫琴聲變化的句子,自己細細讀一讀、慢慢讀一讀,説一説你從琴聲中彷彿聽到了什麼?從阿炳的心聲中又彷彿看到了什麼?

組織全班討論,聽三次不同的琴聲,想象當時的情景。

學生有了情感的積澱,對描寫阿炳創作《二泉映月》及《二泉映月》旋律的語句理解、體會得比較到位,此時趁熱打鐵,強化感情朗讀訓練收到了很好效果,教師的適機範讀,更是博得了學生的陣陣掌聲。

4、勇敢面對苦難

我通過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對聽《二泉映月》後,熱淚盈眶地説:“這種音樂只應跪下來聽”的態度,引導學生領會阿炳對命運抗爭、對光明嚮往的抗爭精神,極巧妙地突出了中心。

此後,再次感受《二泉映月》那動人心絃的樂曲,師生共同沉浸在樂曲的意境、人和的思索之中。

坎坷給人們帶來了悲痛、哀傷哭泣,但對一個敢於和命運抗爭的強者,苦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我們的生活也不會一帆風順,也會遇到一些溝溝坎坎。讓我們勇敢面對吧!

五、教學反思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讀此文,我便被文中優美的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空靈意境所吸引,更被藴藏於文字但又淋漓盡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當我聆聽完那舉世聞名的二胡獨奏《二泉映月》後,內心更是震撼!這是一篇適合朗讀,而且需要通過朗讀來感悟的課文。我該怎樣來指導學生朗讀呢?

1、主動探究、以學定教

本課的教學以“你還想知道關於二泉映月的什麼?”為切入點誘導學生做出探究反應,學生通過探究思考達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的目的。

2、以讀為本、讀寫結合

這是一篇感情較為豐富的文章,完全可以讓學生從讀書去領會文章的內容。從讀中去把握文章的內涵,從寫中去鍛鍊自己的實踐。

3、情境結合、激發想象

《二泉映月》是一首內涵非常豐富的二胡曲,但阿炳那苦難的生活離我們實在太遙遠,為此我運用了優美動人的語言讓學生在假設的情境走進阿炳,感悟阿炳的滿腔情懷。

4、樂隨文起、文伴樂悟

讓學生從樂聲中體會文本內涵,感受阿炳訴説的情懷,從文本品讀中更深地玩味樂聲,領悟阿炳用樂聲與命運抗爭的不屈精神。

二泉映月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二泉映月》是一篇精讀課文,安排在蘇教版國小語文課本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單元主題為“有志竟成”。本單元課文中,無論是海倫凱勒不畏艱辛,刻苦學習,還是司馬遷忍辱負重,發奮著書,還有鄭和頑強探索、七下西洋,都在給我們讀教材的人傳遞着這樣一個信息,強者的聲音——敢於同命運抗爭,追求美好理想。在這樣一個主題單元裏,選編《二泉映月》這樣的文章,更有非凡的意義。《二泉映月》是世界十大經典名曲之一,是我國民族音樂的代表,是人間絕唱,在國際樂壇上享有盛譽。這樣的民族瑰寶,我們的孩子應該瞭解;再説到“二泉映月”的創作者阿炳,他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身患殘疾的民間藝人,他是千千萬萬社會最底層的人的代表。他所生活的年代是我國正處於風雨飄搖的時期。阿炳的苦難人生是當時社會的縮影,但阿炳的音樂透露着一中來自底層的健康而深沉的氣息,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凝聚。我想這是編者所選文章的意義所在。

《二泉映月》一文文質兼美。課文濃縮了民間音樂家阿炳艱辛苦難的一生,記敍了《二泉映月》這首名曲的形成過程,再現了《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表現了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阿炳以自己辛痠痛苦的人生體驗,經過長期的積澱創作出這首動人心絃的樂曲,樂曲向人們傾訴了他坎坷的一生,既有對人生的無奈,又有對痛苦生活無盡的憤怒與抗爭,其中纏綿不盡的愁思、慨歎、動人心絃。所以,這首世界名曲的孕育、創作過程自然就成了本課的一個學習重點。

二、説學情

《二泉映月》這首二胡曲是阿炳的用心之作,凝聚着許多複雜的'感情,這情感是阿炳在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和痛苦後的爆發,所以,不瞭解阿炳的人生,不瞭解阿炳的苦難,無法體會到此曲的無限內涵。然而,我們的學生缺乏的正是這些體驗,雖然文字很美,但要透過文字去領悟,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説還是難以與作者,與阿炳產生情感共鳴。課堂上,讓學生讀懂阿炳的人生經歷,讀懂樂曲的心聲,讀懂樂曲的內涵,就成了我們必須要突破的難點。

三、説教學目標

結合課標對本學段的閲讀教學的要求,我們在分析文本特點與學情的基礎上,將本節課的目標制定為: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2、能聯繫上下文,瞭解阿炳的艱辛歷程,感悟阿炳的滿腔情懷,體會琴聲的變化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3、學習主人公敢於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四、説教法與學法

由於本課主人公阿炳生活的年代離我們現在的孩子比較遙遠,對於缺乏生活經驗的國小生來説,領悟文章的中心以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定難度。於是,本節課,我們採用“創設情境、賞析詞句、以讀促講、讀中感悟、讀寫結合”等方法進行教學。整節課的設計以情感為主線,通過聽、説、讀、悟、寫等多種途徑,讓學生置身於情感體驗之中,把藴含於語言文字中的情感讀懂讀透,以獲得真真切切的情感薰陶。

五、説教學過程

(一)談樂曲價值

開門見山,揭示課題後,從課文最後一自然段切入,齊讀了解《二泉映月》這首二胡曲後人給予很高的讚譽。接下來再讓學生交流課前蒐集到的資料,瞭解《二泉映月》的地位及影響,讓學生在思想上感受到《二泉映月》是受世人仰視的音樂作品,非同反響,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適時介紹阿炳——這位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給學生認識上形成了強烈的衝擊,覺得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通過設疑:阿炳怎樣創作出這樣的曲子,真正喚醒學生的思維。

(二)賞二泉美景

首先借助多媒體,創設聲音、畫面一體的情境,讓學生找出描寫月光的詞語,進行賞析,通過朗讀體會二泉映月的靜謐美好,學生能感受到這樣的美景,對於後面體會阿炳對惠山、對清泉、對月光的愛作了鋪墊。這種環境的薰陶也是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條件之一,即使雙目失明,依然愛着舊時目睹的美麗風景。這樣一連串的設計,旨在讓學生明白這是二泉映月產生的環境和背景。

(三)讀坎坷人生

“一把二胡,道盡人世滄桑;兩根細弦,訴盡命運悲涼”是阿炳一生真實寫照。課文僅用了短短的二十三個字來描述。這寥寥數語,怎能讓我們生活在童話世界裏的孩子品味到這人間悲苦,讀懂阿炳的坎坷呢?所以,我們大刀闊斧,創作性地使用教材,作了這樣的設計:

1、讀文字,訴説命運。學生能較容易地找到師父離世、雙目失明、賣藝度日等詞。

2、想畫面,體味悲苦。在這裏,老師先出示了一段文字資料,意在起到一石三鳥的功效。這是阿炳的真實經歷,是一處情境創設,將學生帶入阿炳的世界,還是一處寫作示範,引導學生去描摹阿炳種種不堪的遭遇,落實高段閲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在這裏,學生越是能想象的豐富,越是能描摹的細緻,就越能體味這人生的“坎坷”,感受着坎坷中抗爭的偉大。當然,越能接近阿炳的內心世界,為後面學習“從泉聲中聽到心聲”做深厚的鋪墊。

(四)悟琴聲內涵

前面有了對阿炳苦難人生的鋪墊,有了對阿炳豐富的內心世界的鋪墊,我們就覺得二泉映月的創作是曲隨情生,情動辭發。再來體會琴聲內涵,就順理成章,這部分教學,採用“讀中感悟,以讀促講”的方法。首先讓學生靜靜地與文本對話,先感悟琴聲,再去體悟阿炳的心聲。在學生若有所悟之時,將學生領入樂曲的世界,潛心聆聽。而後,讓學生暢所欲言,描述樂曲意境。這樣做,旨在融學文與賞樂相結合,既讓學生讀懂課文,又培養學生音樂方面的審美能力。最後,再進行朗讀,在一次次朗讀中提升,在一次次朗讀中感悟阿炳對歷經苦難但不屈抗爭的情懷。然後再以小澤征爾的話“聽這樣的音樂要跪下來聽”引導學生深層次思考,讓學生明白令人震撼的不僅僅是樂曲本身,更是阿炳這個人。是他的不屈的精神,是他與命運抗爭的精神,是他人性的偉大征服了小澤征爾,征服了所有的聽眾,進而深化本課的中心。

(五)贊精神品質

課後的拓展延伸,緊緊圍繞單元主題——有志竟成,讓學生通過大量的人物事例,感悟強者的不屈於抗爭。東方有阿炳雙目失明,拉出了《二泉映月》,西方有雙耳失聰的貝多芬奏響了《命運交響曲》,這樣的事例太多太多,課後讓學生收集貝多芬、旭日陽剛的事蹟讀一讀,讓這種不屈的、抗爭的精神,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浸潤到學生的生命之中。

六、説效果

本節課的學習,將學生置身於濃濃烈烈的情感體驗之中,把藴含於語言文字中的情感讀懂悟透,獲得真真切切的情感薰陶,體味到了阿炳的人生情懷,讓學生受到優秀文學作品的感染與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七、説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凝練,泉聲、琴聲、心聲,這是本課的教學主線,也是《二泉映月》創作的主線,更是我們所有參與者的情感主線。淙淙的泉聲引發了優美的琴聲,優美的琴聲傾訴着阿炳的心聲。泉聲、琴聲、心聲、聲聲入耳;你心、我心、他心、心心相印。

二泉映月説課稿13

[教材解讀]

《二泉映月》是蘇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課本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濃縮了民間音樂家阿炳艱辛苦難的一生,記敍了《二泉映月》這首名曲的形成過程,再現了《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表現了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二泉映月》是一部傳世之作通過查閲資料,我瞭解到作者以自己辛痠痛苦的人生體驗,經過長期的積澱創作出這首動人心絃的樂曲樂曲向人們傾訴了對他坎坷的一生,既有對人生的無奈,又有對痛苦生活無盡的憤怒與抗爭,其中纏綿不盡的愁思、慨歎,動人心絃

音樂本是天籟之聲,只有熱愛生活,熱愛音樂的人才能聽懂;文字本是有温度的,只有熱愛生活,善於品詞析句的人才能感受得到本文的重點應落在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方面,進而瞭解阿炳生活坎坷,學習阿炳不向命運屈服,勇於抗爭的精神,領會曲子的意境同時,使學生學會正確面對困難、挫折

説目標

(1)知識目標:認知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

(2)能力目標: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重點詞句的品讀、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實際、有感情朗讀等方法,感悟

(3)德育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寫作意圖及人物反映的精神面貌,激發學生(品德)的情感

[目標預設]: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懂得在文中的意思

2、讀懂課文,通過品味語言文字,感受阿炳生活坎坷及熱愛音樂的.感情,體會阿炳敢於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學會面對挫折

3、發揮語文的審美性,通過閲讀引導學生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説教法學法]

樂曲柔中帶剛,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生活感受這是一位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在向人們傾吐他坎坷的一生學生不易產生共鳴阿炳生活的年代距學生較遠,學生對其坎坷經歷及情感的理解是難點對樂曲內涵的理解是重點在閲讀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明白,物是人非,經歷就是財富苦難也許是人生為我們打開的另一扇窗,苦難也許就是一筆財富可通過三點解決:1品讀文字,在研讀文字的過程中,領悟阿炳借“樂聲”傾吐自己的“心聲”2聽曲子,在鑑賞中體味韻律美,與語文的審美功能相結合3讀中悟,悟中讀,在批註中靜思,在與同學交流中引發思維碰撞

[媒體運用]

1.硬件媒體:計算機 投影儀

2.軟件媒體:文字 畫面 聲效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預設]:

一、音樂激情導入新課

1課前播放二胡曲導入(板書課題)

引發學生思考:昨天,通過預習課文,你對課題《二泉映月》有了哪些瞭解呢?

2瞭解學生生字詞掌握的情況

出示含有本課要求認識和要求學會的生字的詞語,學生認讀(課件出示生字詞3組詞語,分為會寫的、會讀的兩類、三組)

讀準字音(找一人讀,其他人聽讀、辨別)齊讀

〖學情預設〗

學生在讀詞語時易把“倔強”的“倔”讀成“juè”、“勢不可當”的“當”讀成“dǎng”

〖教學策略〗

若學生出現讀錯的現象,教師引導其他同學為其正音

二泉映月説課稿1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上的《二泉映月》是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當中的第9課。

《二泉映月》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敍了盲人阿炳創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表現了他熱愛生活、熱愛音樂、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這篇文章總的教學要求是:

1、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第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7生字,兩條綠線中的10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二泉映月》這首曲子的來歷及曲作者阿炳坎坷的人生之路。

教學重點和難點是體會盲人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和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教學的時間分配是三課時,那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課時。下面説説我的教學流程:

首先是揭示課題,直接導入新課。在新課部分,主要是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欣賞二泉美景、感歎阿炳人生、品析《二泉映月》、傾訴一片情懷。在欣賞二泉美景的時候,主要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邊聽邊找,找出課文中描寫二泉美景的.句子或是詞語。同時提煉出“茫茫月夜、如銀月光……”等八個詞語,進行交流,指導朗讀,感受二泉映月的美景。接着通過教師深沉的敍説:這美麗的二泉映月阿炳看的見嗎?感歎阿炳一段坎坷的人生,這部分主要是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也是教學的一個重點,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真正走近阿炳,瞭解阿炳,為後面感悟琴聲內涵定下感情基調。正是因為阿炳坎坷的人生,不尋常的經歷,以及阿炳沒有被生活的苦難壓倒,敢於同命運的抗爭,當阿炳再次來到二泉池畔的時候,他聽到了深沉的歎息、傷心的哭泣等豐富的聲音,從而創作了內涵豐富的《二泉映月》。接着播放曲子,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去聽,用心去感受曲子的豐富內涵,品析《二泉映月》。由於有了前面的鋪墊上,學生在這個部分才能真正體會琴聲的內涵。這一部分在教學本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法,讓學生從讀懂到讀好。首先是讀懂,讓學生潛心、用心的聽一遍樂曲。先聽,再説,最後接觸文本。符合人的感知過程,水到渠成。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再一次次的提高中,學生讀懂了樂曲,融入了阿炳的內心。在傾訴一片情懷這個環節,再次播放樂曲,邊聽邊問:同學們,迴響在二泉池畔的,僅僅是這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的琴聲嗎?此時此刻,你彷彿聽到了什麼?彷彿聽到了誰在琴聲向你傾訴?讓學生感受阿炳與命運抗爭、嚮往光明、熱愛生活的一片情懷。最後是總結部分:這就是阿炳的二泉映月,這就是民族音樂的瑰寶——二泉映月;這就是在國際樂壇上享有盛譽的不朽之作——二泉映月。這就是我的教學流程。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主要是想從情字出發,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置身於濃濃烈烈的情感體驗之中,把藴含於語言文字中的情感讀懂悟透,以獲得真真切切的情感薰陶,努力體現“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以上是我上這課的教學思路和設計時的一些想法,今天上完之後,感覺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誠懇的希望教研室的專家、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多提寶貴意見,多加指點!謝謝!

二泉映月説課稿15

各位評課老師好!我上的是蘇教版第十冊第6課《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但篇幅較長,難點較多。由於文中有很多音樂上的專業術語,而且阿炳生活的那個年代離現在的孩子也比較遙遠,對於缺乏生活經驗的國小生來説,領悟文章的中心以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定難度。於是,我採用“創設情景、以讀代講、讀種感悟”的方法進行本課教學。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置身於濃濃烈烈的情感體驗之中,把藴含於語言文字中的情感讀懂悟透,以獲得真真切切的情感薰陶,努力體現“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教學中以下幾點為我的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聯繫上下文,瞭解阿炳的艱辛歷程,感悟阿炳的滿腔情懷,體會琴聲的變化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主人公敢於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課堂中“體會樂曲旋律變化及其樂曲豐富的內涵”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本堂課的教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破題導入、揭示課題。

第二部分:瞭解坎坷、感悟情懷。這一部分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真正走近阿炳,瞭解阿炳,為後面感悟琴聲內涵定下感情基調。雖然無錫二泉就在身邊,阿炳也是我們無錫人的驕傲,但是由於年代比較遙遠,學生了解也不甚多,因此我採用了“一唱三歎”的朗讀方法,大量的補充資料。一、展現二泉美景圖片,加上老師的介紹,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阿炳心中美麗的二泉。二、啟發學生想象阿炳孤苦無依、賣藝度日的畫面,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阿炳的坎坷經歷。三、通過老師的描述來感受阿炳的“人窮志不窮”,不向命運屈服的骨氣。緊緊圍繞“漸漸的、漸漸的…”這句話,一唱三歎,在感知阿炳的歎息、哭泣、傾訴、吶喊的情況下,讓學生逐漸深入阿炳的內心深處。十多年的坎坷經歷、身心的巨大的折磨,讓學生在音樂中想象;在朗讀中感悟、滲透!濃重的為學生定下感情基調,為下文服務。

第三部分:品讀琴聲,體會內涵。

在前面紮實的鋪墊上,學生來真正體會琴聲的內涵。這一部分教學本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法,讓學生從讀懂到讀好。首先是讀懂,讓學生潛心、用心的聽一邊樂曲。先聽,再説,最後接觸文本。符合人的整個人知過程,強化思考,水到渠成。接着更深一層的讀,問:樂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對於這些原因的理解也就深入內心感悟至深了。接着就是帶着感悟來讀好,讀中感悟,悟後再讀,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再一次次的提高中,學生讀懂了樂曲,融入了阿炳的內心。

第四部分,總結成就,課外延伸。

本着語文積累的最終目的,讓學生記住《二泉映月》,記住一個平凡的名字——阿炳,同時佈置了兩個自選作業。

以上是我上課之前的一點思考,如説的不當、上的不妥,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多加指點!謝謝!二泉映月説課稿

作者:張再春

各位評課老師好!我上的是蘇教版第十冊第6課《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但篇幅較長,難點較多。由於文中有很多音樂上的專業術語,而且阿炳生活的那個年代離現在的孩子也比較遙遠,對於缺乏生活經驗的國小生來説,領悟文章的中心以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定難度。於是,我採用“創設情景、以讀代講、讀種感悟”的方法進行本課教學。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置身於濃濃烈烈的情感體驗之中,把藴含於語言文字中的情感讀懂悟透,以獲得真真切切的情感薰陶,努力體現“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教學中以下幾點為我的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聯繫上下文,瞭解阿炳的艱辛歷程,感悟阿炳的滿腔情懷,體會琴聲的變化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主人公敢於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課堂中“體會樂曲旋律變化及其樂曲豐富的內涵”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本堂課的教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破題導入、揭示課題。

第二部分:瞭解坎坷、感悟情懷。這一部分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真正走近阿炳,瞭解阿炳,為後面感悟琴聲內涵定下感情基調。雖然無錫二泉就在身邊,阿炳也是我們無錫人的驕傲,但是由於年代比較遙遠,學生了解也不甚多,因此我採用了“一唱三歎”的朗讀方法,大量的補充資料。一、展現二泉美景圖片,加上老師的介紹,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阿炳心中美麗的二泉。二、啟發學生想象阿炳孤苦無依、賣藝度日的畫面,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阿炳的坎坷經歷。三、通過老師的描述來感受阿炳的“人窮志不窮”,不向命運屈服的骨氣。緊緊圍繞“漸漸的、漸漸的…”這句話,一唱三歎,在感知阿炳的歎息、哭泣、傾訴、吶喊的情況下,讓學生逐漸深入阿炳的內心深處。十多年的坎坷經歷、身心的巨大的折磨,讓學生在音樂中想象;在朗讀中感悟、滲透!濃重的為學生定下感情基調,為下文服務。

第三部分:品讀琴聲,體會內涵。

在前面紮實的鋪墊上,學生來真正體會琴聲的內涵。這一部分教學本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法,讓學生從讀懂到讀好。首先是讀懂,讓學生潛心、用心的聽一邊樂曲。先聽,再説,最後接觸文本。符合人的整個人知過程,強化思考,水到渠成。接着更深一層的讀,問:樂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對於這些原因的理解也就深入內心感悟至深了。接着就是帶着感悟來讀好,讀中感悟,悟後再讀,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再一次次的提高中,學生讀懂了樂曲,融入了阿炳的內心。

第四部分,總結成就,課外延伸。

本着語文積累的最終目的,讓學生記住《二泉映月》,記住一個平凡的名字——阿炳,同時佈置了兩個自選作業。

以上是我上課之前的一點思考,如説的不當、上的不妥,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多加指點!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