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説課稿(15篇)

來源:文書谷 2.23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春》説課稿(15篇)

《春》説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上午好!

我叫lxx,參賽的課題是——《杜甫詩三首》之《春望》。

《杜甫詩三首》,學生最不喜歡《春望》,不好懂,不好聽,不好背。其實也不好講。但是,困難越大才越要挑戰。

本課選自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要求學生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培養語感,特別提出“課文在課堂上就要達到基本成誦”,新課程標準更是“強調朗讀,倡導多種閲讀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感”。所以,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知識和能力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思想和情感。

3、品味詩歌語言,初步瞭解鑑賞詩歌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

在反覆朗讀中理解詩歌內容和作者憂國思家的感情,在想像與聯想中把握詩歌的景物和感情,在教師指導和自主合作學習中,瞭解鑑賞詩歌的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感受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汲取精神養料,接受文化薰陶。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思想和情感。

教學難點:品味詩歌語言,瞭解鑑賞詩歌的方法

詩歌鑑賞本課可以不講,一含蓄藴藉為美的中國古典詩歌,對於八年級的學生是一種熟悉的陌生。語感好的學生,覺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無言”;一般學生,只能“讀詩四顧心茫然”。但是,古詩詞賞析是會考的必考內容,高中老師更是埋怨國中學生的古詩詞賞析“一窮二白”,所以,我把慢慢滲透詩歌賞析作為詩歌教學的一個長期目標。

教學方法:

葉聖陶先生説“詩要反覆地讀,詞要低迴地誦”,我把朗讀法作為本課的重要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總結。教師儘量少講,用朗讀代替講解,用朗讀促進理解。多讀,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讀,採用各種形式讀。

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尊重學生個性,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是新課標的精髓。所以,我把教師主導下的多層對話作為本節課的另一主要教學方法。

本課的設計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教師只做“引導者”“幫助者”。所以,講課順序,內容詳略,資料呈現,都以學生需要為準。本課以“整合”為特色,激活學生積累的古詩詞,補充同類詩詞名句,總結鑑賞方法,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下面,我跟據教學流程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我對教學的理解。本課分為三大板塊:導入新課、朗讀詩歌和歸納反思。

首先是導入新課。

他,是苦難人間的歌者,“萬方多難”“風雨飄搖”中,他依然心懷天下,憂國憂民;梁啟超先生稱他是“寫情聖手”;郭沫若先生贊他為“詩中聖哲”,他就是——杜甫。

接下來用大約五分鐘的時間和學生一起背一背杜甫其詩,聊一聊杜甫其人。

本環節意在創設詩的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也為後面“知人論世,細讀詩歌”做鋪墊。0458。9

接着是第二板塊:朗讀詩歌。這是本課的主體,大約用30到35分鐘,可以分為初讀、精讀、細讀和誦讀四個遞進的環節。

一、初讀,讀準詩歌。教師先配樂範讀:通過表情、動作、聲音,把學生帶入詩歌情境,讓學生對詩歌的感情基調有感性的.認識;學生自由讀,注意字音、節奏和韻腳,初步感受本詩音韻低沉的特點。

第二、精讀,疏通文意。要求學生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歌基本內容。這是新課標對學生的要求。這個環節分小組進行,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巡視中提供幫助。

本環節要求學生整體感知詩意。

引導學生思考:1、春望,杜甫望見了什麼,景物有什麼特點?2、展開聯想和想像,描繪詩人形象和畫面。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豐富地再現詩人形象和詩歌情境。0122

第三細讀,理解詩情。本環節主要採用朗讀和多層對話的教學方法。

1、知人論世。先由學生展示預習中搜集的資料,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導學案,這樣做,意在培養學生收集資料、交流合作的能力;然後教師提供助讀資料,可能呈現:歷史資料——安史之亂;杜甫生平;杜甫中晚年創作的詩歌《月夜》《登高》等;

2、以詩解詩。理解“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言外之意,用杜甫作於同一時期的《哀江頭》作註釋。用杜甫同時期的多首詩作名稱《哀王孫》《悲陳陶》《悲青阪》《哀江頭》解釋“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心情。

3、以詩解情,以詩句為線索,解讀杜甫和中國文人憂國憂民的情懷。杜甫的詩如: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其他文人,如: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通過本環節的整合,學生對杜甫的愛國情懷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對其他文人的愛國情懷也有了新的認識。

本環節不僅有範讀、自讀、領讀,齊讀、指名讀、問答讀、競賽讀等形式多樣的朗讀,還有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真正引導學生體驗古人的感受,激發學生的心靈共振和情感共鳴。

第四,品讀,賞析詩歌。改換詞語,理解詩歌。

例如:“城春草木深”,將“草木深”改為“改為“草木生”,行嗎?用改換詞語,引導學生體會原詩的精妙之處,理解詩人的悲愴心境。師生通過比較朗讀、激情朗讀,品味詩歌語言特色。

本環節引導學生從重點字詞、修辭方法,和寫作方法等方面去鑑賞詩歌。如:對“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理解。

第五,誦讀,背誦詩歌。

第三板塊,歸納反思。

讓學生歸納總結本節課的收穫。

《春》説課稿2

一、説教材

(一)、教材簡介

《春夜喜雨》是五言律詩,和《詩經 采薇》是第六單元的課文。第六單元課文以詩歌為題,進行詩歌綜合性學習。本單元把詩歌分成幾類,各類詩歌的學習方法各有不同。本單元不單在於學習幾首詩歌,關鍵在於學習詩歌方法的掌握,達到教就是為了不教的目的。《詩經 采薇》是通過春天和冬天的對比突出詩人對虛耗生命的惋惜從而對戰爭的反感。《春夜喜雨》這首詩抓住春雨的“細”的特點展開描寫。本詩作於公元761年春天,杜甫這時已經在成都草堂居住了兩年。從上年的冬天到這年的二月間,成都一帶發生了旱災。經歷過旱災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貴。所以當春雨來臨之際,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詩中描繪了春夜雨景,謳歌了春雨滋潤萬物之功。

(二)、全詩教學目標

1、學會有感情地讀、背這首兩首詩。

2、學會怎樣理解詩意。

3、熟記特殊字眼和句子。

4、瞭解作者及詩境挖掘中心思想。

5、找出韻腳,欣賞詩的韻律美。

6、欣賞作者的寫法,初步學習改寫詩的一些技巧。

(三)、全詩教學重點

學會有感情地讀詩。

(四)、全詩教學難點

學會怎樣理解詩意。

(五)全詩教學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根據教材分析説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目標:

1、學會有感情地讀、背這兩首詩。

2、學會怎樣理解詩意。

3、熟記特殊字眼和句子。

重點:

學會有感情地讀、背這兩首詩。

難點:

學會怎樣理解詩意。

三、説教學理念

1、為了科學地“種好這塊田”(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我讓學生不斷地學習“科學技術”,可謂是“學好技術,種好農田”。 教就是為了不教——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快樂中自主合作地學習,把課堂時間教給學生。學生總要離開老師走向社會,只有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將來才會不斷獲得知識。

2、我認為適合自己班級的課是最好的'課,好高騖遠、蜻蜓點水那是沒有用的。

3、語文課必須上成語文課,讓語文課返璞歸真,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一定的語文知識。

四、説學情

本班學生已學會讀四言詩的的技巧,但不懂讀五言詩的方法。本班學生初步學習了理解詩意的方法,但還沒有達到純熟。

五、説教法與學法

我採用朗讀法,讀就會讀書那種詩中所表達的意境。

六、説教學流程

一、 導入新課

出示兩幅圖片:春天、冬天。讓學生説説春天和冬天的古詩。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兩千多年的詩歌。

二、 講解新課

1、 學生讀《詩經 采薇》,根據註釋解釋這首詩歌的意思。

2、 學生猜測“我”的身份,説説詩的寫作手法及表達的思想情感。

3、 背誦這首詩。

4、 欣賞春天的風景説説看到了什麼?引出《春夜喜雨》

5、 學生讀詩,介紹作者。

6、 “春夜喜雨”的含義,説説你們喜歡哪個季節的雨,你們覺得作者喜歡春雨的原因?

7、 解讀重點詞語及按節奏讀這首詩。

8、 翻譯這首詩。

9、 讀完此詩後,作者喜歡這場雨的原因。

10、 這首詩好在哪?

11、 背誦這首詩。

12、 練習,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13、 學生朗讀這兩首詩。

小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這兩首詩,一起感受到詩的美,品味詩的意境,希望你們有時間多讀詩。

作業:抄寫這兩首詩並背誦

板書設計:

詩經 采薇 春夜喜雨

春天及時

虛耗生命的惋惜 好雨喜歡 冬天對戰爭的厭惡默默滋潤 教學反思:

七、説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讀詩、理解詩而設計的。因為這一課時,我主要是教給學生讀詩的技巧、理解詩意的方法。本板書會達到這樣的效果——學生看到本板書會自然讀出詩的感情來。

《春》説課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中國古典詩歌是世界藝術園地的一朵奇葩,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長春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課《格律詩八首》中的《錢塘湖春行》。

一、説教材

縱觀長春版的新教材,增大了經典古詩文的閲讀量,詩歌的內容均在每冊教材的第一課就要出現,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律,由淺入深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認為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強調誦讀、讀出節奏、讀出輕重、讀出韻味。

2、正確工整默寫詩句,體會詩歌感情。

3、品味字句,體會詩歌語言精妙。

4、體會詩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的自讀和初步賞析能力《錢塘湖春行》作為會考必考的50篇古詩文之一,説明白居易寫的此詩,有其重要的地位。

二、説學情

八年級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文學底子薄,學習古詩還沒有形成良好品讀賞析方法,多數同學還停留在記誦階段,教師在課堂要適時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積極性,逐漸培養學生的古詩欣賞能力。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中閲讀教學要求:“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對文學作品閲讀着重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讓學生初步形成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及對學習古詩應達到記誦、積累的要求,落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構建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結合八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背誦默寫古詩,培養學生欣賞古詩能力。

2、品味語言,體會詩歌的意境和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反覆誦讀,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理解詩歌的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升欣賞品味、培養審美情趣。

四、説重點、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學習基礎,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通過誦讀和賞析,體會詩歌意境,感受詩歌藴含的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進入詩境感悟,體會詩歌語言的精妙,培養學生初步賞析能力。

五、説教法、學法

俗話説:“教有常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學情,本課特點和教學目標,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我準備採用如下教法和學法。

1、通過情境激趣法、誦讀法、討論法,採用“讀詩、解詩、賞詩、悟詩”四步教學法來完成教學任務。

2、通過教師啟發,打造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語文課堂,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六、説教學流程:

(一)、温故知新:

《賣炭翁》中有“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的名句入木三分地刻畫出賣炭老翁的矛盾心理,《觀刈麥》中與此句有異曲同工的詩句是什麼?這位作者是誰?

(二)、導入新課:

俗話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國歷史上,在天堂杭州做過刺史的不乏名人,其中最有名的當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宋代文豪蘇東坡,他們不但在杭州給人留下任人緬懷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下許多描寫杭州西湖的詩文,蘇軾就有“若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的詩句,白居易對西湖更是情有獨鍾,在《春題湖上》曾言“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白居易詠西湖的名篇《錢塘湖春行》,領略作者筆下杭州西湖的美麗景緻。

(三)、教師解題並介紹體裁特點:

1、錢塘湖即杭州西湖,春:表明季節,行:走,遊覽

2、七言律詩,律詩分為四聯(首、頷、頸、尾)

(四)、師生共同回顧作家作品,教師説明寫作背景。(大屏幕)

(五)、學詩重在兩個方面內容:“讀”和“品”。

一)、朗讀訓練

1、範讀:(聽音樂,朗讀錄音)

2、通讀:要求讀準音,讀順暢(自由讀、齊讀)

3、誦讀:要求讀出重音,讀出節拍,讀出韻味(個人讀、評價)

4、再讀:要求讀出詩句的情感、美感(分組讀、齊讀)

二)、品讀賞析

(1)解詩(自主學習)

1、請你説説詩的大意。

2、找出詩中所描繪的景物,你能看出寫的是西湖什麼季節的美景?

3、尋找詩人的遊蹤。

(2)賞詩(合作探究)

1、首聯中“水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為什麼説“雲腳低”?

2、頷聯中“幾處早鶯”有什麼含義?為什麼不是“處處”?為什麼“爭暖樹”?“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有什麼深刻含義?從鳥兒的動態中我們感受到了什麼?

3、頸聯中為什麼説“亂花迷人眼”?這樣寫與詩題有關嗎?這一聯我們能否想象將來景物會怎樣?它藴含一個什麼樣的哲理?

4、詩的最後兩句運用什麼表達方式?

(3)悟詩(討論交流)

1、“一切景語皆情語”,情往往是作品的靈魂,本詩中景中有情嗎?請你找一找最能概括感情的詞語?

2、律詩講究對仗,本詩中應是哪聯?本詩的韻腳?壓什麼韻?

3、你最喜歡本首詩中的哪一聯?理由是什麼?

4、錢塘湖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兩位忠臣陪在湖邊,知道他們嗎?

(六)、拓展閲讀:

1、比較《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與本文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請你説出你所熟悉的寫春的詩句。

(七)、課堂小結:

教師富有激情地總結學習重點,並進行德育滲透,而“授之以漁”即賞析詩的方法。

(1)詩人抓住景物特徵,運用最準確,最具有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山寺及於湖面,舒捲的春雲分外悽迷,水天相接,早鶯放歌鳴啼於樹,紫燕剪飛啄泥築巢,既有亂花迷人之色,又有淺草茵茵之態,整個畫面景物各自獨立,又渾然一體,“行”為脈落,起筆方位,落筆方位,遊遍大半西湖,產生了移景換景的藝術效果,隨着鏡頭的閃閃而過,綺麗的風光重現,把我們帶入西湖早春的風景畫卷,整首詩描繪的是春回大地、西湖早春生機勃勃的景象,表達了作者的讚美、熱愛之情。天才的詩人與山水結合便是山水之幸事、詩人之幸事,更是文學之幸事,後世讀者之幸事。山水成就了詩人,詩人也成就了山水。希望同學們熱愛自然,鍾情於中華靈繡的山水,創作時代更加優美的文章,讓我們的山水文化源遠流長……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應掌握賞析詩的基本方法,即讀詩、解詩(自主學習)、賞詩、悟詩(合作探究學習)。

(八)、作業:

1、流利背誦、工整正確默寫這首詩。

2、通過合理的想象,將本文改寫成一篇小散文

《春》説課稿4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語文版國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九課。本單元是繼前兩個單元的敍事、寫人的記敍文之後的一個寫景散文單元。

本課是本單元的開篇,正如俗話説的好:“一年之計在於春”。有了《春》的優美開篇,才有接下來《濟南的冬天》的温情敍述,竹鄉的美麗富饒、樹林和草原獨特的夏日風光。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此課設計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認知性朗讀,目的是讀準字音,疏通字詞。還有感知性朗讀,目的是瞭解課文內容,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下面是我對第二課時的設計詳細説明。

2、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目標就是要善於從美的事物中發現美,並用美的語言表現美。而《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並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春》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徵,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據此,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A、掌握課文寫景方法:①抓住江南春天特點來描寫景物;②分層次寫出春景畫面。

B、理解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

C、準確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經過朗讀訓練,要使學生能讀出作者在文中要表達的感情。

○2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寫景散文的方法並運用於寫作中。

○3情感目標

深刻理解作者通過細緻生動的描繪,來表現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為建設人類美好的春天而發奮努力的崇高理想。

[説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

3、重點、難點: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學情分析,他們雖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散文的寫法要求。所以知識目標1、2設為重點,引導學生自主合作來探究文章的語言特色是文章教學中的難點。要解決好難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幫助學生領會。

二、説教法與學法

1、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審美能力,應多讀少講,以讀代講為主。

過去,不知多少人讀過《春》,讀了多少年,但讀過後有些人只能隱隱約約的記住幾個詞句,而有些人讀過,那一片春色再也無法從記憶中抹去。兩種不同的閲讀結果,主要取決於讀的方法。

《春》這樣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那麼學生永遠無法領略到《春》的意藴悠長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藝術境界,自己閲讀,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初步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

2、學法指導: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採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寫,看:看課文,從中發現問題。問:指出問題;想:思考並回答教師精心設置的問題;讀:讀順,讀流暢,讀出感情;寫:通過本文的學習。教師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寫片斷。

三、説教學程序

總的用一句概括:由表及裏,循序漸進。探究合作,構建新課堂。

(一)導語設計,激發美。(1分鐘)

先播放一組春光圖,在優美旋律的中,教師激情導入:陽光明媚,東風盪漾,綠滿天下的春景,會讓你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本堂課我們繼續走入朱自清的春,細細賞讀作者的生花妙筆奇在何處。

[説明]此設計幫助學生回憶春天美好的感受,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導語通過音樂、圖畫、詩般的語言把學生引入春天的佳境,引入激發對文質優美,簡潔明快的散文學習興趣。將學生由課前分散的注意力轉換到集中的,急於求新知的心境上來,主動配合教師學。同時也交代了學習要點。

(二)跳讀課文、理清思路、歸納課文提綱。(2分鐘)

[説明]葉聖陶先生説:“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理清思路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此環節要引導學生通過把握關鍵語句來提綱挈領,理清思路,,在教學處理上要簡明扼要。這2個環節是3分鐘。

(三)學生自讀,體會景物特點,體會春色美。(10分鐘)

在七年級階段,學生往往只能直覺意會“美”而不能言傳“美”,所以我準備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理解"春"究竟是怎樣美的,作者是如何構思的,講究層次的。

此時教師作示範如:山——朗潤,水——漲,太陽——紅,小草——鑽,要求學生輕聲讀,邊讀,邊想,邊用筆勾畫,自讀,自悟,自得,自問。然後小組互動學習,分析,整理所得及所問,派代表參與板書,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視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也可設一些質疑,等到同學們討論地差不多的時候用幻燈片出示,作為對學生思考不足的補充。

○最後由教師總結歸納,讓同學們能夠由點到面,將零散的景物及特點集中。

[説明]設計這一步驟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閲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這樣就形成了多維態勢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用心讀,用心賞,讀出美,增強審美能力,每個人都會有收穫,教師的設問與及同學的質疑,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知識目標1。

(四)細讀課文、品味語言美。(10分鐘)

理清思路之後,就要抓住重點品味、理解、賞析作品了,要注重對語言的品味。《春》的語言非常精美,準確生動,樸實鮮活,意味雋永,可品味的地方很多,如文中動詞的運用、句式的變化、口語的穿插……都是很有味道的。這一個步驟,要注意突出重點,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體會。

我設計的問題是作者用了哪些優美、貼切的詞、句、比喻來描寫不同的景物?你最喜歡哪些?

在學生回答差不多時,教師可依據回答情況挑選下面的問題給以點撥、提示。

1、提問法提示

(1)為什麼用兩個“盼望着”?

(2)“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麼不説成“嫩嫩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後都描寫花,為什麼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

(4)“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為什麼要這樣寫春雨呢?

(5)“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應該怎樣理解?

(6)文章的結尾為什麼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

2、用“同義替換”法指導學生品味、咀嚼課文的.語言。

①調換詞語。如“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改為“小草一下子從土裏鑽出來”。

②增刪詞語。如“舒活舒活筋骨”句改為“舒活筋骨,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事去”。

③改變語序。如“野花遍地是”句忙改為“遍地的各種各樣的有名字沒名字的野花,散在草叢百像眼睛,像星星”。

④改用平實説法。如“不錯的”句改為“不錯的,春風是十分柔和的”。

[説明]此環節的設計落實了知識目標B和能力目標。設計的依據是新課程所倡導的:閲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要巧妙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裏邀遊。

(五)細處研讀,感悟寫法美。(10分鐘)

引導學生討論:你認為草、花、風、雨這四段哪段最難寫?(風景難寫)

此環節可引導學生重點分析“春風”一段:

如,①特有的性格;②特有的氣味;③特有的音響;④大自然特有的和煦。

此環節採用讀、賞、析、説相結合的方式,有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審美能力。有利全體學生的參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説是由扶到放的過程,這樣也落實了教學重點及難點。

(六)從文學作品和記憶中總結美、尋找美,創造美。(10分鐘)

引導學生從形式到內容進行總結歸納,主要是要培養自學能力,因為七年級年的學生還處於自覺的適應階段,通過本文的總結歸納有利今後的自主學習。

讀完《春》,同學們會受到了美的感染和薰陶,請同學們從文學作品或記憶中找出描寫春的優美詞句,並且試着運用它去説一段描述春天的話。

目的是將學生學語文的目光由課內導向課外,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教師可用多媒體投出有關詩詞名句。

(七)分層作業,美的訓練,美的遷移。(2分鐘)

1、寫一段描寫家鄉秋景的文字。

2、通過本文的文字把它變成一幅幅春景畫。

3、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教師可引導學生廣泛閲讀,開闊視野,拓展思路。

可採用詩文朗誦(如《春之聲》詩文朗誦會)等形式引導學生搞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説明]設計第一道主要是學習的遷移、聽、説、讀的最後落腳點是寫,七年級年的學生寫作水平難以當堂完成,所以放在課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學時間是在秋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寫“春季”的內容遷移到寫“秋景”上。第二、三道是選做題,第二題學生完成之後貼於“作業欄”上,這樣佈置是根據學生的多樣性,有利調動一切學生可調動的因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板書設計:

昐春宏觀勾勒:山——朗潤水——漲太陽——紅教師示範完成

繪春(微觀描繪)

特點層次

春草圖鑽鮮嫩

春花圖繁茂豔麗樹上—花下—遍地

春風圖和煦輕盈觸覺—嗅覺—聽覺

春雨圖細密平和植物—人

迎春圖趕趟兒

贊春新、美、力

《春》説課稿5

一、説教材

《春夜喜雨》是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古詩,它是首五言律詩。本單元共有八首關於春的古詩,對於它們的學習,關鍵在於學習詩歌方法的掌握,達到教就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春夜喜雨》這首詩抓住春雨的特點展開。本詩寫於公元761年春,杜甫這時在成都定居兩年,從上年的冬天到本年的'二月間,成都發生旱災,經歷了旱災的人,最懂春雨的可貴,所以當春雨來臨之際,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詩中描繪了春夜雨景,歐歌春雨滋潤萬物之功。

二、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初讀古詩,瞭解詩意

2、品讀詩文,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作者內心的情感美

3、再次朗讀古詩,深入體會古詩的語言美

4、學習本詩的寫法美

全詩教學的重難點就是感受是的意境美、情感美和語言美

三、説教學安排:

一課時

四、説學情

本班學生雖已學會理解詩意的方法,但在運用上還不是很熟練。

五、説教法

我採用預案導學法進行教學,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 合作學習,然後學生交流展示,教師再指導,再總結。

六、説教學流程

1、根據題目確定朗讀基調後,有感情的朗讀古詩,瞭解古詩大意。

2、把握朗讀節奏,找出韻腳,明確押什麼韻,然後朗讀體會古詩和諧的韻律美。

3、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來體會詩歌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在此基礎上再次朗讀古詩,讀出詩人的內心情感。

4、品味古詩語言的凝練美,着重抓住“知、潛、重”三個字來體會。

5、學習本詩的寫法 6、教師小結,指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美,熱愛生活。

課堂練筆:要求學生髮揮你的豐富合理的想象力,為“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描寫一幅畫面。此環節的目的是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7、佈置作業

七、説板書設計

春夜喜雨 五言律詩

杜甫

《春》説課稿6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為春光篇,五篇課文描述了春天的不同風光,語言優美而生動。《春到梅花山》位於五篇課文中的第四篇,上承《春筍》、《雨點》和《小池塘》,下接《草原的早晨》,記敍了早春時節梅花山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和人們遊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情景,是一篇意境很美的文章。

二、説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結合我對教材的理解和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4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人們對梅花的喜愛。

3、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開的美麗景象,激發學生熱愛生機勃勃的大自然。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感受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難點則是感受人們對梅花的喜愛。

這篇課文可分兩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

1、初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學寫1-2個生字。

2、重點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在讀中感悟人們對梅花的喜愛。

3、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開的美麗景象,激發學生熱愛生機勃勃的大自然。

第二課時:

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感受人們遊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情景。

2、指導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生字。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第一課時。

三、説教法與學法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教”,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體現。為了達成上述的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和課文特點,遵循閲讀規律和兒童認知規律,本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講解法、提問法,點拔法、演示法等,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和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他們的思維又以直觀、形象為主,因此,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四、説教學程序

本課我的課堂將通過欣賞梅花,初步感知;品讀課文,體會感悟;趣味複習,自主識字;個性作業,拓展延伸四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一、欣賞梅花,初步感知

上課伊始,我對學生説:“小朋友們,春姑娘已經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她喚醒了嫩生生的竹筍,喚醒了沉睡的小池塘,今天,春姑娘又來到了梅花山,一朵朵梅花張開笑臉正迎接着她呢!”我用“春姑娘”將舊知與新知串聯,幫學生回顧這個單元學過的課文,讓學生對知識有個系統的概念。由此引出課題,在齊讀課題後,問學生:“你們想不想去梅花山看梅花呀?”這時,我一邊播放梅花山的錄像,一邊範讀課文,帶着學生一起去踏春賞梅,學生很快就進入了學習情境中。接着讓學生自己品讀課文,讀後請出生字寶寶,開火車認讀生字詞。根據一年級孩子的認知規律,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先帶拼音讀,再去拼音讀。

二、品讀課文,體會感悟

在教學課文第一自然段時,我從第二自然段的一句話“人們喜愛報春的梅花。”入手,拋出問題:“人們為什麼喜愛報春的梅花呢?答案就在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引導學生自己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學生讀完後,交流人們喜愛梅花的理由。這時我以學定教,隨機生成,學生交流到哪處,就品讀到哪裏。當學生交流到梅花的美麗時,我運用多媒體畫面,展示美麗的景色,幫助學生理解感悟。在直觀畫面與想象相結合中,引導學生體會美文,朗讀美文。在理解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意思時,我先讓同桌一起來做挨的動作,再用直觀的圖片展示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樣子。讓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邊讀,邊想,邊議,通過想象,通過表演,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用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晶瑩透亮”的意思,問學生梅花看上去為什麼會晶瑩透亮,學生通過圖片不難看出,在陽光的照射下,梅花是光潔透明的。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所以,當學生交流到梅花的.清香時,我給學生補充一首王安石寫的《梅花》,並告訴學生這裏的“暗香”指的就是淡淡的清香。用王安石的這首詩在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理解的同時,也豐富了學生對古詩詞的積累。人們喜歡梅花是因為梅花的美麗和清香,這兩個原因,學生很容易找到,但是還有一個原因是隱藏在課文中的,學生不容易發現,那就是梅花的不怕冷,如果學生找不到,我就引導學生想一想為什麼説梅花是報春的花呢?讓學生在第一自然段中再找一找。寒氣還沒有退盡,滿山的梅花就開放了,這説明梅花不怕冷。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體會到了人們喜歡梅花的三個原因:美麗、清香和不怕冷,此時,再次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配上音樂,通過讀,表現出自己對梅花的喜愛。

三、趣味複習,自主識字。

在低年級的語文學習活動中,趣味性是相當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首先要喚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努力創設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環境。在複習課文中的生字時,我創設這樣的情境,出示一株梅花樹,對學生説:“小朋友們今天學得可真認真,老師要獎勵你們,帶你們去看一株與眾不同的梅花樹。這株梅花樹上的梅花還沒有完全開放呢。如果你們能讀出梅花花骨朵兒邊上的生字,那麼,梅花仙子就會讓這些花骨朵兒全都開放。”在精心的設計之下,枯燥乏味的生字複習在學生眼中也就變得十分有趣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就容易調動起來。

指導學生學習寫字時,我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交流如何記憶字形,我適當點撥和指導。讓學習自己選擇一、兩個比較難寫的字來學,隨後播放一段舒緩的音樂讓他們在一個安靜的氣氛中專心寫字。最後投影優秀的字做示範,以此激勵學生寫好字。

四、個性作業,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為此,我佈置了自選課外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蒐集有關梅花的詩句,讀讀背背。

3、利用雙休日和家人出去踏春賞梅,欣賞梅花盛開的景象。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可以達到課堂向課外拓展延伸的目的,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體會學的歡樂。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綜上所述,我板書設計如下:

4春到梅花山

美麗

喜愛清香

不怕寒冷

這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在第二課時中,我重點教學第二自然段,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人們遊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情景。

《春》説課稿7

一、説教材

本篇課文以童真、童趣的方式描寫,無論是一個人玩、兩個人玩、三個人玩、四個人玩、五個人玩,還是許多人玩,都是能夠使人快樂的。不管是很多人一起玩還是隻有一個人自己玩,都應該從中找到快樂的方式。意在啟示同學們應該感受生活的美好,發現生活的樂趣。

二、説目標

1.會拼寫、拼讀本課13個會認字,能按正確的筆順寫出本課的七個會寫字。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感受並理解不管是很多人一起玩還是隻有自己一個人玩,都應該從中找到快樂的方式,感受生活的美好,發現生活的樂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教學難點是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同學們都能感受生活的美好,發現生活的樂趣。

三、説教法

對初入學兒童,應把學習和遊戲結合起來,兒童就會對學習興趣。兒童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保持,採用遊戲的形式吸引孩子,讓他們廣泛參與到遊戲活動中來,主動地輕鬆快樂地學習。在低年級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適時地有選擇地運用各種遊戲,為學生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使課堂步入“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理想境地。

四、説過程

為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遊戲感悟

1.本節課教師帶領同學們到操場上做遊戲,教師設定遊戲有:摺紙、踢毽子、跳繩(自己單獨跳或者兩人甩繩子一人跳)、搭積木、下象棋、打羽毛球、坐蹺蹺板、拔河、老鷹捉小雞、打籃球。每個同學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遊戲,找到小朋友一起完成,但是每個小朋友都必須玩兩到三個遊戲,不能只玩一個遊戲。

2.學生玩遊戲,教師也參與進去和同學們一起玩。(設定時間25分鐘)

3.遊戲結束後,教師把學生帶回教室。

4.教師提問:你們快樂嗎?為什麼快樂?哪些遊戲你最喜歡,為什麼?(學生交流)

5.教師點評:不管是通過摺紙、踢毽子一個人自己玩,還是通過下象棋、打羽毛球、拔河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大家都感受到了快樂。自己一個人的時候要享受靜靜地快樂,一羣小朋友玩的時候要享受團體的快樂。玩遊戲和我們的生活一樣,我們在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各種各樣的快樂,我們應該發現生活的樂趣,快樂的學習,快樂的遊戲,快樂的生活。

在本環節意在通過遊戲使同學們感受快樂,聯繫生活實踐,發現生活的樂趣,進而達到快樂學習,快樂遊戲,快樂生活的效果。

(二)重點品讀,理解感悟

1.教師播放朗讀課文的錄音。學生感受課文。

2.教師講解本課的動詞:

踢、跳、搭、打、聽、講、坐……

踢毽子,踢足球 跳繩 搭積木 打羽毛球 聽音樂 講故事 坐蹺蹺板……

3.教師活動:通過進一步的.學習,相信同學們對這個故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老師有感情的示範朗讀課文)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輪流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

在本環節,品讀課文和字詞的同時,注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不管是老師帶讀還是學生感悟,都是精心設計,使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各種各樣的快樂。

(三)學習會認字,識記會寫字

1.學生圈劃課文中的生字。

2.教師拼讀生字,學生跟讀。

3.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會認字的巧記方法。

4.教師點評:本課的會認字中“得”是一個多音字,可以讀“děi”,組詞得有,也可以讀“de”用在動詞後,也可以都“dé”,組詞得到、得失;“球”的拼音是“qiú”不是“qíu”,要注意等等。

5.出示7個生字。

6.讓學生觀察生字的筆順,書空,記住筆順。

7.怎樣寫才好看?學生交流寫字的要領。

8.師範寫,生練寫,再投影作品展評。

9.引導學生巧計生字,比如:“玩”記為王+元=玩;上立下日為音;“講”是對着井説話等等。

在寫字教學時,發揮教師的示範性作用。通過展示平台,教師一筆一畫的來教學生書寫。雖然,這樣的書寫速度很慢,但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正確的書寫習慣。

(四)課後鞏固,佈置作業

1.熟記會認字,掌握會寫字。

2.以記日記的方式寫一寫,你的生活中有哪些趣事,而這些趣事都是和誰一起發生的。

五、 説板書

由於本課課文的主體部分都是學生在操場感受並總結,所以本課的板書,教師以會寫字為主要板書內容。按筆順依次寫出本課的會寫字,教師適時講解。

六、説效果

本節課教師採用寓教於樂的方式來展開教學活動,本節課的前半節在操場開展,通過做不同的遊戲,讓同學們感受不管是一個人的遊戲,還是需要同學間合作完成的遊戲都能夠使人快樂。本節課的後半節把學生從操場拉回教室,同學間交流做遊戲的感受,同時師生合作探究會認字和會寫字,讓同學們在快樂中學習。

《春》説課稿8

各位領導、各位教師:

下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電子琴曲《春舞》片段。

電子琴曲《春舞》是中國音樂學院社會業餘考級電子琴十級的曲目,由旅美鋼琴家、作曲家孫以強先生所作鋼琴曲《春舞》改編而成。樂曲藴含着浪漫主義與中國傳統音樂的特異風格,充滿對新疆地區美麗春光的憧憬和想象,旋律優美委婉,聽來讓人心曠神怡。本課新授樂曲第四樂段(部分),用託卡塔式的雙手交替八度,模擬新疆具有代表性的樂曲——手鼓的敲擊,將樂曲推向高潮,描繪出載歌載舞的歡樂景象。

下面我首先介紹一下我的教學設計理念:

校外教育的原則是以德育為核心,以育人為目標、活動為載體,內容、形式多樣化,注重對學生的自主能力的培養,充分發展其個性,而校外教育中的電子琴教育則在此基礎上更加強調對興趣性、技能技巧的培養。為了更好的將音樂新課標理念和校外電子琴教學的特點進行有機的結合,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上,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在大力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基礎上,將審美教育貫穿於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在愉悦的學習氛圍中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的美。同時緊扣“趣味性、主動性、創新性”的核心原則,以趣味性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注重其個性發展,重視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進行音樂實踐,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造表現。在強調對電子琴技能技巧的掌握中,注重對教材的整合和拓寬,將自然、地理、文學、音樂、人文等多元學科進行有機的結合,進行藝術綜合滲透,並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基於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在電子琴教學的整個學習階段都必須加強培養的原則,同時考慮到九級階段的學生在技能技巧上已經有一定的積累,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及表達能力還需要不斷提高,再針對本課的知識要點,結合情感教育,我制定瞭如下四個教學目標:

1、充分調動人體感官功能,培養學生感知音樂與自然的有機聯繫,從而更好地體驗美,感受情感的愉悦,理解音樂的感情,體會樂曲意境,把握音樂內涵

2、培養在音樂中聆聽的好習慣,進一步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引導他們對音樂展開豐富的想象和創造表現,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培養表現音樂情緒的能力。

3、完成《春舞》第四樂段(部分)的彈奏。訓練學生左手和右手相同的彈奏靈活性,以及運用手腕進行雙手快速交替彈奏的方法;在練習中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

4、增強學生對新疆地區音樂風格的深刻印象及瞭解體會,激發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及自豪感,培養主人翁意識,引導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

本課新授部分託卡塔式的雙手交替八度,將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學習過的基礎表現技巧,進行了一定難度的發展變化,由單音到雙音、由慢到快、由弱到強,以扣動心絃、振奮人心的節奏、和絃演奏將樂曲推向高潮,對演奏者的手指、手腕、手臂的控制,演奏技巧、節奏感均有較高的要求。而只有掌握了準確的彈奏方法,學生才能更好的演奏出樂曲所需要的效果來。因此樂曲前兩個重點難點設定為:

1、掌握左右手快速的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交替彈奏;

2、準確完成左手八度音程與右手琶音式的配合彈奏。

在電子琴的學習上,高級別階段的學生,在進一步強化演奏技能技巧的同時,必須加強對音樂深層次的理解和挖掘,在體會音樂情緒內涵的基礎上,能夠以個體的理解對樂曲情緒進行演繹,來更高層次的激發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發展其音樂創造性。因此第三個重點難點設定為:

3、發展學生的想象和創造能力,能夠創造性的演繹出樂曲不同樂段的情緒變化。

在教學之前,我進行了三項教學準備:

1、PPT課件:包含圖片、音樂、視頻、資料。

2、新疆手鼓(12寸)10個。

3、教師用電子琴1架,學生用電子琴10架。

接下來我就詳細介紹一下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導入、複習拓展、新授、總結情感教育四個部分,按照“春的召喚”、“輕歌曼舞”、“激情飛揚”、“鼓樂聲聲”、“春之寄語”五個段落展開。給每個段落一個小標題,是想以文學的魅力,給學生對樂曲情緒的暗示。整個教學過程以“春”為主導線索,以春天帶來的情緒變化作為貫穿整個過程的橋樑,最終以“春舞”為情緒的高潮展現,運用了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綜合等各種手段進行教學。

一、導入部分——春之召喚。

導入部分是樂曲的引子部分,計劃用時8分鐘。

首先從課題中的“春”入手,用四季美麗景色的變化來引出主導線索“春”,同時教師示範演奏引子部分,從視覺、聽覺上讓學生首先體驗、享受到美感。隨後從視覺效果上展示出冬在春面前的.節節敗退,畫面定格在看似嬌柔而弱小的新芽上,並以雪萊名詩“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把春天到來的意義引申到一個新的高度,讓學生感受自然力量的神奇和不可抗拒、文學語言的美和深長意味,導入課題“春舞”,並進一步激發興趣,引導學生體會引子部分的情緒並嘗試進行表現。

二、複習拓展部分——輕歌曼舞、激情飛揚。

複習拓展部分是由學生已經完成的樂曲前三個樂段組成,計劃用時15分鐘。

輕歌曼舞是樂曲的一、二樂段,也是學生完成質量最高的兩個樂段。首先請學生中完成出色的一名學生以自己對引子部分的理解,來進行領奏,用他對樂曲的詮釋,在全班學生面前形成示範帶頭作用,既能讓學生感受同齡人的演奏,增加自信心,又能激發學生之間對電子琴學習的相互競爭,鼓勵學生更投入的練習和大膽的表現自己。領奏之後,通過全班齊奏,將一、二樂段進行復習,同時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意識。隨後通過觀賞優秀演奏示範,輔以教師對樂曲簡單的分析,在學生自主體會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逐步領會樂曲所表達的意境,並鼓勵思維的創新,能根據個體獨特的音樂感受加以表現。

激情飛揚是樂曲的第三樂段。通過一段歡快熱烈的新疆舞蹈視頻,以強烈的視覺衝擊,來烘托音樂效果,使學生對這一樂段音樂在速度、節奏、演奏方式的變化有更加鮮明深刻的印象。由於學生個人能力的差異,以個體感受嘗試、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示範表演等形式,來鼓勵學生進行主動性探究和創造,激發學生對音樂產生自身的體會和表達,鼓勵多元選擇和個性因人而異的發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自信心,肯定每個人的練習成果,並通過相互的觀摩、學習、討論,以及齊奏,使學生加強合作意識,培養聆聽的習慣,訓練對節奏和速度的把握,促進電子琴演奏基本功的提高和完善

三、新授部分——鼓樂聲聲。

新授部分是樂曲的第四樂段,計劃用時20分鐘。

首先以新疆少數民族特有的樂器——手鼓音樂來激發好奇,再讓學生直接接觸手鼓,以最直觀的方式來感受、瞭解民族樂器,並用手鼓練習從樂段中分解出的各種節奏型,以興趣性的學習,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隨後按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通過視唱、分手練習、雙手練習等實踐手段,以學生主動探究、教師引導輔助的形式,使學生逐步熟悉、掌握新知識,並引導學生完成對新授部分旋律的彈奏。再以集體練習的方式,針對性、有目的的解決樂段中的兩個彈奏技術難點:雙手音程(十六分音符)交替彈奏、左手八度音程(八分音符)與右手長琶音(十六分音符)的配合彈奏。在學生基本完成彈奏之後,教師對樂段進行不同速度的示範演奏,既讓學生對這一樂段產生完整的印象,又給學生以視覺和聽覺上更加直觀的感受,以榜樣的力量,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練習。

四、總結情感教育部分——春之寄語。

總結情感教育部分計劃用時7分鐘。

先在學生基本完成新授部分雙手彈奏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全曲的完整示範彈奏,讓學生得以對樂曲有完整的瞭解,對各樂段之間的情緒對比、速度對比,以及表現方式能有更加直觀和清晰的認識。示範過程中,鼓勵學生利用手鼓進行伴奏,促使他們加入到對音樂的體驗和演繹中,通過創新思考,更加準確的表現出音樂情緒。

最後帶領學生欣賞由青年鋼琴家郎朗演奏的《春舞》,通過對同為鍵盤樂器的鋼琴和電子琴在音響效果和音樂表現上的對比,促使學生產生對音樂更加強烈的探究慾望,同時以郎朗成功之後的背景故事來滲透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將本課學習的技能目標、情感目標和德育目標加以統一。學生感受着鋼琴家對樂曲的體會和演繹,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放鬆課堂學習和練習的緊張感,進一步享受美,愉悦身心,並結束學習。

以上就是我設計的教學全過程,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請各位專家指正。

謝謝大家!

《春》説課稿9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四年級下冊第四課《春夜喜雨》,它是首五言律詩。對於它們的學習,關鍵在於學習詩歌方法的掌握,達到教就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春夜喜雨》這首詩抓住春雨的特點展開。本詩寫於公元761年春,杜甫這時在成都定居兩年,從上年的冬天到本年的二月間,成都發生旱災,經歷了旱災的人,最懂春雨的可貴,所以當春雨來臨之際,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詩中描繪了春夜雨景,歐歌春雨滋潤萬物之功。

二、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初讀古詩,瞭解詩意

2、品讀詩文,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作者內心的情感美,深入體會古詩的語言美。

3、學習本詩的寫法美

全詩教學的重難點就是感受是的意境美、情感美和語言美

三、説教學安排:

一課時

四、説學情

教師可以簡單介紹一下這首詩體裁上的特點,讓學生對這種體裁類別有整體印象,初步認識古詩的分類,培養學生對祖國古詩的喜愛。課前還可佈置學生查找有關介紹詩人的資料,瞭解詩人生平及創作風格,擴大閲讀量,養成自主積累的好習慣。

五、説教法學法

我採用預案導學法進行教學,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 合作學習,然後學生交流展示,教師再指導,再總結。在學法上採取預習法、感悟法,先讓學生蒐集有關介紹詩人的`資料,瞭解詩人生平及創作風格。在學的過程中多讀,在讀中感悟沐浴在春雨中的意境。

六、説教學流程

根據對以上內容的整理,結合20xx版語文新課標,對本詩文的具體教學實施,我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1、從談春雨,導入課文 2、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3、 朗讀感悟,體會意境 4、總結昇華,指導背誦

1、從談春雨,導入課文

同學們,現在正是春天。我們説春天的美景是一首優美的歌曲,那麼,春雨就是這歌曲中調皮動聽的音符。人們為什麼喜歡春雨,春雨有什麼特點呢?同學們平時都善於觀察,大家説説你觀察到的春天吧! 學生談春雨

設計意圖:先把學生帶入對春雨的遐想,進入春雨的意境。

2、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1) 教師範讀古詩,簡介這首古詩

提問檢查學生課外蒐集資料,預習課文情況 簡介《春夜喜雨》的體裁:《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詩。律詩共八句,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2) 自由讀《春夜喜雨》,小組合作學習

要求:一正確朗讀這首詩,二結合你所知道的資料,試理解詩句的大概意思,三提出不懂的問題

(3) 檢查自學情況

一糾正字音 例如 fu甫 nai乃 ju俱,二説説自己讀了詩的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詞,在班上交流。瞭解下列一些字詞的意思:乃:就。 發生:在詩中的意思是雨降落、降臨。潛:暗暗地,悄悄地。徑:小路。花重:花因沾着雨水,顯得飽滿沉重的樣子。也指花兒開得繁盛。“重”讀zhong

3、朗讀感悟,體會意境

(1) 根據題目確定朗讀基調後,有感情的朗讀古詩。注意,題目是“春夜喜雨”應該用歡喜輕鬆的語氣讀,讀出對春雨的喜愛。

(2) 詩人為什麼喜愛春雨呢?詩句中並沒有一個“喜”字,詩人喜悦的心情表現在哪兒呢? 教師相機指導學生説説對詩句的理解,體會意境。

感悟“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雨知道時節,在這春天正需要它的時候下起來了。這裏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

學生交流回答,(擬人。把雨擬人化,表現了詩人對春雨的喜愛)

着重體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學生説説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教師引導:在這夜晚,春雨隨風悄悄地飄灑下來,無聲無息

地滋潤萬物。大家想想:春雨有什麼好處?(春雨使花草樹

木莊稼得以發芽、生長,春雨為大地創造了生機,給人們帶來了希望)

設計意圖:春雨有這麼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潤物細無聲”,

她一點也不因為自己的功勞而張揚喧鬧、大造聲勢。你難道不覺得春雨具有一種可貴的品格嗎?(春雨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那麼這時詩人心中充滿了什麼感情?(對春雨的喜愛和讚美),所以讓我們帶着這種感情再來好好品讀這兩句詩吧! 學習“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大家展開想象:詩人可能先是在屋裏,聽到春雨輕輕灑落的

聲音,他心情十分愉快接下來,他怎麼做呢? 根據詩句的意思,小組交流詩人看到了什麼?

想象“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聯想;詩人看到這場及時雨,他不禁想到第二天早晨,一定

可以看到城裏的花兒都開了。那一朵朵花沾着雨水,顯得沉甸甸、紅豔豔的。其實呀,詩人想到的可能還不止這些呢,請同學們大膽想象,詩人可能還想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如詩人可能想到農民會在雨後播種,麥苗喝飽了雨水又長高了一截,人們開始踏青賞花了———

4、總結昇華,指導背誦

(1) 學習了這首詩,你有什麼感想?詩人在這首詩中表達了怎麼樣的思想感情?為什麼詩人能把春雨寫得這麼美好?

設計意圖;讓學生像詩人一樣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並且善於觀察,感受生活中的美。

(2)朗讀背誦,注意詩的節奏

把握朗讀節奏,找出韻腳,明確押什麼韻,然後朗讀背誦,體會古詩和諧的韻律美。 課堂練筆:要求學生髮揮你的豐富合理的想象力,為“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描寫一幅畫面。此環節的目的是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七、説板書設計

春夜喜雨 五言律詩

杜甫

我的板書設計較簡潔,通過“好”“喜”等字眼,來表現詩人對春雨的喜愛與讚美,進一步説明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春》説課稿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 六年級(上冊)第101頁。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大意。

2、領略《春夜喜雨》中的詩情畫意。

3、展示收集的詩歌

教學重點:聯想品析詩歌,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感受詩歌意境

【教學過程】:

一、走近詩歌,激發探究詩歌的興趣

1、同學們,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詩歌是我國文化藝術的瑰寶。國小階段,我們也學過不少詩歌呢?下面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嗎? 當我們望着高掛下來的瀑布時,會情不自禁吟誦起了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當我們回憶起濃濃的母愛時,就會自然地想起孟郊《遊子吟》中的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看來難不倒大家呀。今天,讓我們一起再輕叩詩歌的大門,在詩歌的海洋裏暢遊拾貝吧!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一首新詩。(板書:春夜喜雨)齊讀課題,理解題意。

二、賞析詩歌,

師:那詩人眼中的春雨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01頁,自由地朗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看這首詩,(出示全詩)它和我們學過的詩歌有什麼不同?板書:五律

師:這首詩的作者是( ),(板書杜甫)對這位詩人你有什麼瞭解?生説後(出示杜甫簡介)生自由讀。

師: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我們學習古詩時一定要多讀。把詩讀流利、讀出節奏。(自由朗讀)

師:誰願意讀一讀這首詩?個別讀,(出示詩的節奏)分組讀,齊讀。同學們讀出了詩的節奏 、韻味。真棒!

師:請同學們再看題目,這四個字中,哪一個字能體現了作者的情感?

生:喜。(板書喜)喜就是什麼心情?杜甫因什麼而喜?

那杜甫為什麼因為這場雨而喜呢?這場雨有什麼好處呢 (出示一、二兩句)

師:誰來讀讀這兩句詩? (生朗讀一、二兩句)

師:同學們,詩中哪個字是詩人對眼前這場春雨的總體評價? (好)

師:春雨好在什麼地方? 能用詩中的句子告訴我們嗎?

(板書:知時節)

師:是呀,這場春雨來得真及時呀!奇怪哦!這春雨其實是想下就下了,在詩人眼裏,怎麼就變成了春雨知道時節了呢!作者把春雨當成了什麼來寫?(人)雨本無知,作者卻説它“知”,我們的心,來得及時,善解人意。春雨就像我們的朋友”“就像我們(親人)”“就像我們的……

這真是一場好雨! 怎能不令人欣喜呢?(生流利地朗讀,有感情地朗讀)

師:讀得真好!我聽出了其中的喜。

這場及時雨是怎樣來到我們身邊的呢?(出示3、4句)齊讀,誰來説?

師:你從哪個字體會到的? (“潛”)

師:這個“潛”字形象地寫出春雨的什麼特點?

師:是啊,春雨靜靜飄灑、不為人知。

它來有什麼好處呢?(可以潤物)

(板書:潤萬物)

師:它是如何潤物的?

師:是呀,春雨就是這樣無私、默默無聞的滋潤萬物,作了好事,又不留名。人們怎麼會不喜歡呢?感情讀3、4句。

師:同學們,假如你是春雨,你有什麼願望呢?假如你是一棵小樹苗,你會對春雨説什麼?

師:從同學們的話語中,我知道大家對於這場知時節、能潤物的好雨是既欣喜,又感激呀。感情朗讀三、四句吧。

師:這樣善解人意、解萬物之渴的好雨,作者多麼希望它酣暢淋漓地下個夠啊。

(出示五、六兩句)

師:請男同學齊讀五、六兩句。

師:這兩句寫的是什麼情景?

師:你從哪個字詞體會到喜了呢?

生:野徑雲俱黑。(説明雨繼續下。下個夠,是一場透雨。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裏全是黑沉沉的雲,地上也像雲一樣黑。看起來,準會下到天亮。那萬物多高興呀!詩人望着這(板書(雨意濃)夜晚心中充滿着喜悦呀!(有感情地朗讀),

看着雨意正濃的情景,詩人興奮的猜測等到天亮時肯定是:(出示七、八兩句)(全班齊讀)

師:詩人想象第二天早晨將會是怎樣的情景?(生説意思)

能用一個詞形容嗎?

那詩中是用哪個字來形容這樣的景象的? “紅”和“重”

師:為什麼?

生:“紅”寫的是花;“重”寫出花兒有了雨的滋潤,非常飽滿的樣子。

師:非常正確!若不是細雨的滋潤,哪有這般美麗的景象?這萬紫千紅的花還帶着雨滴呢。 這“花重錦官城”的瑰麗景觀,都是知時節、潤萬物的“好”雨的.恩澤啊!請同學們展開聯想,此時,田裏的禾苗是什麼樣子?山上的樹木呢? 那大自然的一切呢? ,

師:這真是一幅美麗的春景圖(板書:春色美)讓我們帶着無比喜悦的心情,齊讀這兩句詩吧。 (全班齊讀)

師:這首描繪並讚美春雨的詩,主要表達詩人喜悦的感情。全篇句句是“雨”,處處是“喜”,可“喜”字卻一字不露。讓我們滿懷喜悦,一起讚美這及時的好雨吧。

(全班齊讀全詩)

師:詩人一生歷經磨難,飽經戰亂流離之苦,如今,他終於定居成都。面對綿綿春雨,想到難得的安寧生活,他萬分欣喜,不由得讚歎——

(全班齊讀全詩)

師:春雨恩澤萬物,關係着千家萬户的命運。面對綿綿春雨,想到它將帶給人們期盼已久的豐收,他怎能不萬分激動,不由得讚歎——

(全班齊讀全詩)

三、拓展、總結1 同學們,優美的詩詞往往具有非常強的韻律感,可以譜成很動聽的曲子,好,咱們來欣賞欣賞吧。(昇華詩情畫意)播放古詩新唱。

2、在咱們學過的古詩詞裏,還有很多寫雨的詩句,比如

還是好多描寫春天的詩,能展示收集到描寫春天的詩嗎?號稱“詩聖”的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我們學過他的詩有。(展示)四人小組交流收集的詩歌。

3、同學們,今天我們在詩的海洋裏慧眼拾貝,讓我們滿載而歸。讓我們以這次活動為起步,今後在詩海中走得更遠,得到更多的收穫和更大的樂趣!

《春》説課稿11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語文版國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九課。本單元是繼前兩個單元的敍事、寫人的記敍文之後的一個寫景散文單元。

本課是本單元的開篇,正如俗話説的好:“一年之計在於春”。有了《春》的優美開篇,才有接下來《濟南的冬天》的温情敍述,竹鄉的美麗富饒、樹林和草原獨特的夏日風光。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此課設計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認知性朗讀,目的是讀準字音,疏通字詞。還有感知性朗讀,目的是瞭解課文內容,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下面是我對第二課時的設計詳細説明。

2。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目標就是要善於從美的事物中發現美,並用美的語言表現美。而《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並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春》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徵,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據此,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A。掌握課文寫景方法:①抓住江南春天特點來描寫景物;②分層次寫出春景畫面。

B。理解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

C。準確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經過朗讀訓練,要使學生能讀出作者在文中要表達的感情。

○2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寫景散文的方法並運用於寫作中。

○3情感目標

深刻理解作者通過細緻生動的描繪,來表現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為建設人類美好的春天而發奮努力的崇高理想。

[説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

3。重點、難點: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學情分析,他們雖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散文的寫法要求。所以知識目標1、2設為重點,引導學生自主合作來探究文章的語言特色是文章教學中的難點。要解決好難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幫助學生領會。

二、説教法與學法

1。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審美能力,應多讀少講,以讀代講為主。

過去,不知多少人讀過《春》,讀了多少年,但讀過後有些人只能隱隱約約的記住幾個詞句,而有些人讀過,那一片春色再也無法從記憶中抹去。兩種不同的閲讀結果,主要取決於讀的方法。《春》這樣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那麼學生永遠無法領略到《春》的意藴悠長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藝術境界,自己閲讀,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初步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

2學法指導: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採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寫。看:看課文,從中發現問題。問:指出問題;想:思考並回答教師精心設置的問題;讀:讀順,讀流暢,讀出感情;寫:通過本文的學習。教師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寫片斷。

三、説教學程序

總的用一句概括:由表及裏,循序漸進。探究合作,構建新課堂。

(一)導語設計,激發美。(1分鐘)

先播放一組春光圖,在優美旋律的中,教師激情導入:陽光明媚,東風盪漾,綠滿天下的'春景,會讓你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本堂課我們繼續走入朱自清的春,細細賞讀作者的生花妙筆奇在何處。

[説明]此設計幫助學生回憶春天美好的感受,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導語通過音樂、圖畫、詩般的語言把學生引入春天的佳境,引入激發對文質優美,簡潔明快的散文學習興趣。將學生由課前分散的注意力轉換到集中的,急於求新知的心境上來,主動配合教師學。同時也交代了學習要點。

(二)跳讀課文、理清思路、歸納課文提綱。(2分鐘)

[説明]葉聖陶先生説:“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理清思路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此環節要引導學生通過把握關鍵語句來提綱挈領,理清思路,,在教學處理上要簡明扼要。這2個環節是3分鐘。

(三)學生自讀,體會景物特點,體會春色美。(10分鐘)

在七年級階段,學生往往只能直覺意會“美”而不能言傳“美”,所以我準備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理解"春"究竟是怎樣美的,作者是如何構思的,講究層次的。

《春》説課稿12

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春》(板書:課題及作者 朱自清),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閲讀課文。

下面我將從課標要求、教材理解,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逐一闡述我的教學設計與設計理念。

一、教材分析

前兩個單元分別是教會學生感悟人生、珍愛生命,而本單元則是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領略自然風光。單元中的每篇課文無一不向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從中既可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受到美的薰陶。

《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徵,用詩的筆調,描繪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抒寫出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更是一曲春的讚歌。

二、學情分析

春天是學生熟悉而喜愛的季節,他們都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這篇文章語言口語化,平易好懂,節奏明快,形象生動,極富表現力,容易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基於以上的分析,根據語文課標要求,結合七年級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目標:

1、體會本文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朗誦能力,背誦這篇文章。

三、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通過語言感悟春天的美麗。

五、教學理念

1、強調學生自我的閲讀體驗。《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加大語文閲讀量和口語交際環節,重視培養語感。”還強調“要加強朗讀,重視閲讀感受和體驗。”“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指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在“讀”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內涵。

2、聯繫現實生活。充分調動學生在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悟來閲讀本文,並思考為什麼面對同樣的景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體現新課程的“大語文觀”,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語文,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3、重視互動合作。《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平等、融洽交流討論的互動合作,引導學生在互動合作中自主構建探究問題、發現解決問題途徑的閲讀方式,並逐步學得合作技能。

六、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營造出自然、美麗、温馨的春天,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

2、朗讀教學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篇好文章是讀出來的,因此,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於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

3、探究討論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

七、學法指導

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自主評價老師範讀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朗讀抒情散文,體會春的優美意境;在分小組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獲得研讀、精讀、品讀的`學習方法,品味文中傳神的語句。

八、教學流程

(一)課文引入

“讓學生説説自己心中春天的樣子,以及對春天所寄寓的感情。”以此調動學生的生活儲備。同時展示課件,配以春天的影像及音樂,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悦的氛圍。讓學生由景入情,進入到春的回味和想像之中。

(二)整體感知課文

第一,通過教師富有情感的朗讀和多媒體課件的配合,在學生頭腦中描繪出春天的景象,而課件文字的背景畫面又暗示了該段文字的主題,情景交融,把學生帶入朱自清先生《春》的世界。

第二,通過學生對老師的朗讀進行評價以及自讀,激勵學生髮揮想像對文章進行初步分析和感悟,使自己對春的感受和作者對春的感受進行碰撞,同時讓學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朗讀技巧,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第一,分小組討論六幅春天的畫面,並且給出“研討提示”,但學生的研討並不限於提示,允許學生各抒已見,尊重體驗的個體差異,不求結論統一和唯一,重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體驗閲讀的過程和方法。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抓住表現景物特徵詞語感悟春的美麗。如“春草圖”,通過“偷偷地”、“鑽”、“嫩嫩的”、“綠綠的”等詞語來表現出春草嫩綠的特徵;通過人的動作“坐”、“躺”、“踢”、“滾”、“跑”、“捉”等詞語,以及人的感受“輕悄悄”、“軟綿綿”等詞語來體現對春草的喜愛。其次,引導學生進行變句分析,如比較“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和“小草從土裏長出來”,以此體會“偷偷地”表現出小草不經意破土而出,而帶給人們的喜悦;“鑽”表現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用這種方法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是如何融情於景,做到情景交融,以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第二,全班共同研討開頭和結尾。讓學生了解簡潔有力的開頭結尾對點題、揭示主旨、昇華主題的作用;瞭解擬人、排比、比喻等手法在傳情達意、增加文章感染力方面的作用。

第三,帶着對文章的深入理解進行朗讀,並勾畫出所喜歡的句子,説説喜歡的原因,並仿寫一個。讓學生和文章產生共鳴,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小結

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教師側重從理解寫景散文的特點方面加以引導。有如下要點:1、要選取有代表性的景物;2、要抓住景物特點繪形、繪聲、繪色、繪神,使景物能夠逼真地再現在讀者面前;3、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強烈的情感,並通過直接抒情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4、要藉助擬人、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使語言優美生動。

(五)作業設計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寫一篇短文,描繪自己家鄉的春天。這是對文章的體驗和反思,學習、欣賞、借鑑課文,做到學以致用。

九、板書設計

用精煉、概括的文字勾勒出文章的結構,脈絡清晰,形象直觀,使美麗、温馨的春天永駐學生心中。

《春》説課稿1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5號參賽教師,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春》。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板書設計、課堂評價、資源開發、教學反思八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分析

有《春》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閲讀課文。本單元重於寫景散文。而《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並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春》在佈局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徵,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學習本文要注意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語言,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

其次,是説課標對本部分的要求。課程標準對閲讀方面的要求主要有:

1、對課文內容和表達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2、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以課標為依託,根據單元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體會本文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方法目標: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

二、學情分析

對於剛剛跨入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説,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來,大多數的學生應該都喜歡寫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徵,還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三、説教學模式

根據新課程理念也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我採用“問題引導法”實施課堂教學。基本操作模式是“五環三步一中心”。“五環”是指學新知識的五個環節,即: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概括、鞏固應用、拓展創新。“三步”是指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一中心”是以問題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四大板塊是説教學設計

根據本課的特點,我將採用“五環三步一中心”的教學模式來實施課堂教學。第一環節,提出問題,預設十分鐘,分四步進行。第一步情境導入,上節課,我們分析了文章的結構和主要內容,這節課我們將深入地分析關鍵詞句段的妙處,把握作者的感情。

第二步,出示學習目標。學習目標的展示使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的目的。

第三步:提出問題,學生朗讀課文感知文本,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使學生複習全文的結構思路“盼春—————繪春—————頌春”。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並分析其妙處。

2、在品析文本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提到的問題有:

1、作者為我們描繪了關於春的幾幅圖畫?

2、拿“春雨圖”為例,想想作者是怎樣觀察春雨的?3、8至10段這樣的結尾與描繪景物時所表露的情感有什麼聯繫?

第二環節:解決問題:(預設22分鐘)

第一課時我們已經解決了牽引問題,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了文章思路。本節課重點讓學生品味本文的語言風格,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多角度描寫景物的寫法,和作者對春的讚美之情。解決過程

(1)小組合作,各小組內的同學找出抒情的句子,分析抒發了作者怎感樣的情感?並和組內其他同學展開探討,説明你的理由。(引導學生品味文章語言,品味描寫的優美、貼切的詞、句)(2)請各組派代表將他們認為最喜歡或感受較深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讀,與全班同學共享。老師就語氣、語速、輕重等對學生進行調整,並試着找同學進行評價,對學生的進步做及時的鼓勵,提高學生朗讀與賞析能力。)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預設出學生可能賞析的句子:

1、“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中“偷偷地”和“鑽”這些詞好在哪裏?(通過對句子修辭手法的分析,使學生學會如何描寫景物。

2、作者從哪些角度描寫的春風?如:“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混着青草味兒”、“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着”從觸覺、嗅覺、聽覺,這些細膩的感受把無形無味的風寫的有形有味,有情有感。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運用多重感官、修辭的寫法。

第三個環節:歸納概括

預設時間4分鐘

讓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教師給以適當的補充,然後教師從工具性和人文性兩方面進行總結。(設計意圖)培養了學生歸納概括問題的能力使本節課條理清晰,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第四個環節,鞏固應用

仿照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寫一寫冬天。設題目的:這樣既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又能以寫促情,抒發自己對大自然的感情。寫完後讓學生相互交流、評價,老師要加以鼓勵。

第五個環節,拓展創新蒐集描寫有關春的詩詞

設計意圖:創新教育的最高目標是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去探索去研究。

五、説板書設計

板書要直觀、形象的突出本課重點

六、課堂評價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促進學生自我反思,教師評價主要使用語言鼓勵,學生評價以小組合作評價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七、資源開發。

課堂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首先要挖掘教材資源,如課前的導語,課後的習題都可以整合到拓展創新的環節中。其次運用多媒體資源,製作PPT課件,使同學多感觀點進行教學。此外,還要延伸課外資源,如引導學生蒐集課外名家古詩詞,培養學生探索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八、課堂得失

本課運用“五環三步一中心”教學模式,注重學生能力的發展,將課堂的主動性交到學生的手中;瞭解學生,提問有針對性,注重了學生的差異性;本文語言細膩貼近生活,使學生有話可説,課堂氣氛活躍;加強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繫。

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之處,如:課堂時間有限,而學生們的思維是無窮的,很多學生的想法迫於時間的原因不能都得到機會進行表達。這點我認為可以讓學生在課後寫課堂反思或課堂總結,將自己這一節的收穫及想説的話述諸於筆上,教師利用課下時間進行點評,把握住學生的每一簇思維的火花。!

《春》説課稿14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的字詞句子、

2、賞析精美語言,體味藴含的情感。

3、瞭解關於作者朱自清的文學常識。

4、整體感悟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教學重點:

關於春天的五幅圖畫,賞析精美語言,體會藴含的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五官感覺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具與學具:

VCD光盤,錄音機、《春》課文朗誦帶、學生自繪的圖片,自制的頭飾,

教學設計:

課前導語:

放關於春天的圖片,和放《春》的錄音帶,讓生感受一下春天,從圖片上尋找春天的氣息。

讓學生隨讀,讀準字音,把正確的字音填在括號裏。並思考:課文一共描繪了關於春天的哪幾幅圖畫。

西藏()頭昏腦()漲散()文

迷藏()水()漲散()步

薄()荷黃暈()

薄()弱暈()頭轉向

薄()厚

學生討論總結出五幅圖畫,有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教師分小組讓學生展示這幾幅圖畫。

春草圖:(通過圖畫來展示)。讓這個小組的同學每人發揮想象畫一幅圖畫,讓同學們看圖片,畫得同學並解釋圖片的內容。(效果:學生對圖畫很感興趣,小草畫得普遍太茂盛了些)

春花圖:(採用表演的形式來展示)。讓學生準備好圖片,比如桃花和桃子,梨花和梨,杏花和杏,在胸前沾上花,背後粘上對應的果實。還有扮演蜜蜂和蝴蝶的同學戴上蝴蝶和蜜蜂的頭飾。開始表演“百花爭春”,比如杏花説:“梨花姐姐我先開,”桃花説“不行,我多美麗,我先開吧”,一轉身,她們的身後全變成了果實。蜜蜂蝴蝶也爭先恐後採花蜜,搶花粉。(效果:學生表演認真,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春風圖:讓喜歡口技的同學表演口技,模仿春天的聲音,有鳥叫聲,有牧童的短笛聲,高山流水的聲音,以及春天還可能有的聲音。

(效果:表演口技的同學成績並不突出,大家對他們的表演予以高度評價,有個同學高興地説上語文課幫他找到了自信。)

合作探究:

找出你喜歡的一句話,並分析你喜歡的原因。討論後回答。

學生回答較多的地方:

○1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鑽”字體現了小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寫出了草長時的擁擠。偷偷寫出了小草的(情態),嫩嫩寫出了(質地),綠綠寫出了(色澤),園子裏,田野裏,寫出了(長勢)。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鬧”字用得好,不僅寫出了聲音,而且寫出了情態,把百花爭春的熱鬧場面寫出來了)

○3“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象母親的手撫摸着你。(這句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突出了春風和煦、温暖的特點。這是從觸覺角度寫春風的。)

○4可別惱。看,象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罩着一層薄煙。(運用比喻、排比,突出雨多、細、密、斜、薄的特點;用“別惱”撇開,細説春雨的可喜;用“斜織”“薄煙”狀春雨緊密、迷濛,形象貼切。)

合作探究二:文末三段語序能否互換呢?

師生共同總結:文末三段運用比喻、擬人句構成段落排比,其順序不可調換。因為它們是按照“娃娃”“小姑娘”“青年”這一順序來寫春天成長過程的,另外,這個順序也有力量由弱到到強、由小到大的意味。

深入探究:

作者如何調動五官,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繪的?

各個小組展開討論,找代表回答,各抒己見。

師生達成共識:作者正是通過眼見(視覺),才寫出了“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這樣優美的語句;通過耳聽(聽覺)寫出了“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也成天嘹亮的響着”等悦耳的句子;通過手摸、面撫(觸覺),才寫出了“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等給人以春風温和的輕柔之感的語句;通過鼻聞(嗅覺),寫出了“風裏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着清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這樣芳香撲鼻的語言,通過口嘗(味覺),寫出了“花裏帶着甜味兒”,這樣的可口語句。全文這樣的句子有很多,無一不是通過五官感受,抓住特點來寫景的,使人陶醉,令人流連忘返。

師:我們賞析了這麼優美的散文,想不想知道是誰“妙手回春”的呢?好,大家開始蒐集關於作者朱自清的資料。我們採用答記者問的形式,我的身份是一名記者,詢問關於朱自清的知識,請大家回答。

師: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朱自清的生平呢?

生: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現代著名作家、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海州(今連雲港市),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

師:誰能告訴大家關於朱自清的其他自然景物作品呢?

生回答師點評:他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借景抒情的小品有:《綠》《春》《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後類散文,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師:誰還能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朱自清的'其他情況呢?

生:不領美國救濟糧。由於長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勞累,朱自清先生患了嚴重的胃病。1948年初,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最後階段的時候,他的病情也加重了,然而他顧不得療養,倒是更加忘我地投入到鬥爭中去。此時的朱自清先生,已經重病纏身而且無錢醫治,但他毫不猶豫地在寫着“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捨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予的……”的宣言上籤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後立即讓孩子把麪粉配給證退了回去。8月上旬,朱自清先生病情惡化,入院治療無效,不幸於12日逝世,終年僅50歲。臨終前,朱自清先生以微弱的聲音諄諄叮囑家人:“有件事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援麪粉的文件上籤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麪粉!”

關於朱自清不領美國“救濟糧”這讓我們看出了他熱愛民族的偉大精神!

教師總結:朱自清不僅是著名作家,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也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課堂總結:

大家開始總結這節課的內容,看你學到了哪些知識。讓生開始上黑板板書。

《春》説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春》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閲讀課文。前兩個單元分別是教會學生感悟人生、珍愛生命,而本單元則是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領略自然風光。單元中的每篇課文無一不向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學習這幾篇課文既是提高聽、説、讀、寫能力的重要途徑,又是一次美的巡禮;從中既可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受到美的薰陶。

《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春,本來是自然界的一個季節概念,本文卻賦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徵,用詩的筆調,描繪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抒寫出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更是一曲春的讚歌。

二、學情分析

春天是學生熟悉而喜愛的季節,他們都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這篇文章語言口語化,平易好懂,節奏明快,形象生動,極富表現力,容易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一)體會本文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二)培養朗誦能力,背誦這篇文章。

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通過語言感悟春天的美麗。

五、教學理念

(一)強調學生自我的閲讀體驗。《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加大語文閲讀量和口語交際環節,重視培養語感。”還強調“要加強朗讀,重視閲讀感受和體驗。”“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指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在“讀”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內涵。

(二)聯繫現實生活。充分調動學生在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悟來閲讀本文,並思考為什麼面對同樣的景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體現新課程的“大語文觀”,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語文,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三)重視互動合作。《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平等、融洽交流討論的互動合作,引導學生在互動合作中自主構建探究問題、發現解決問題途徑的閲讀方式,並逐步學得合作技能。

六、教學方法

(一)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營造出自然、美麗、温馨的春天,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

(二)朗讀教學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篇好文章是讀出來的,因此,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於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

(三)探究討論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

七、學法指導

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自主評價老師範讀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朗讀抒情散文,體會春的優美意境;在分小組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獲得研讀、精讀、品讀的學習方法,品味文中傳神的語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