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説課稿15篇

來源:文書谷 2.13W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雷雨説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雷雨説課稿15篇

雷雨説課稿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所説課的內容是《雷雨》,它是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18課,是本冊書第五組的第二課,這一組課文是向學生展示美麗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熱的夏日,驕陽似火,一場雷雨,送來一陣涼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欣賞着美麗的彩虹,耳邊送來蛙鳴,是多麼令人舒暢。本文用字精煉而且準確,語言優美而生動,是一篇很富表現力的文章。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

根據本課的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分為三方面:

1、知識目標:

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技能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雷 雨前後的不同景象。

3、情感目標:

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根據目標的設定,我將教學重點放在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用詞、造句的準確與生動。而教學難點應該是能從文中分析出描寫雨前、雨中、雨後、的不同景象

二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説一段較完整的話,並能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本節課我的教法主要採取

1、信息收集法

2、情景教學法

學法主要目標

1、以朗讀感悟為主

2、小組合作探究

在本節課中我將教學環節分為五個環節

一、設情景,感受雨的.美。

首先出示美麗的圖片,讓學生意識感知雨的美麗,引起好奇探究的慾望。

二、出示學習目標,明確本節課內容

帶領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以便在自學過程中有的放矢。

三、理解課文內容

在理解課文內容是,主要讓學生讀一讀課文,想一想雷雨的變化,再讀一讀重點的句子,來整體把握住課文脈絡,最後品讀課文,感受雷雨前、中、後的不同。

四、課堂檢測

在課堂檢測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五、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雖簡潔但明瞭,更能直觀地加深孩子們理解課文。

雷雨説課稿2

《雷雨》是一篇描寫大自然景物的文章。本課是一篇看圖學文,用精練的文字為我們描述了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自然界的景象變化。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的景象對於學生來説都非常熟悉。課文圖文並茂,學生們樂於接受,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學、朗讀、表達能力。我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運用了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有感染力的課文情景,多形式讀文,感受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的不同特點。

本課的設計理念是:《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二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對雷雨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因此,在本課的`預設中,通過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將文本的學習和學生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感悟語言,體驗情感,發展個性。

本節課我上的是第一課時,目標是:

1、學會本課4個生字,書寫“垂”。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感受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的不同特點。

3、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體驗雷雨的整個過程給我們帶來的不同感受。

學習過程分三步: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學生們都曾經歷過雷雨時節,經歷過大自然中的各種天氣。這些畫面,這些意境,都沉睡在他們心中。只要我們去激活,去運用,它就能成為解化和接納課文語言的精神同化點。在開始激趣導入時,我先出示“雨”字讓學生認讀再組詞引出“雷雨”然後播放一段與雨有關的聲音,讓學生説聽到了什麼,並給加上一個合適的題目從而揭示課題。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喚醒學生對以往感知的回憶,喚醒學生心中沉睡的生活,從而進入課文中雷雨前的特定情境,使豐富的感知成為學生體會課文的基礎。

第二步“創設情境,自主識字。”

低年級學生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創設情境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直觀可感的畫面,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鼓勵學生互相合作,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自主識字,如:

1、藉助拼音自讀

2、小老師領讀

3、同桌互讀4字形分析、組詞……

將識字和積累語言、發展思維結合起來,提高識字效率,培養識字能力。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會了生字,體會了成功的喜悦。

第三步“創設情境,合作交流探究,發展思維。”

在學習課文時我根據課文內容匯制了一張表格讓學生找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物及特點以及好詞。並創設情境指導學習完第一部分以後總結學法,並讓學生在四人小組裏合作學習第二、三部分,雷雨中、雷雨後,然後我讓學生彙報你學習到了什麼?然後根據回答進行詞句訓練。這樣的處理可以省卻了老師字字、句句、段段去分析講述的繁索,真正能課堂還給了學生。

第四步課外延伸。

讓學生説説,他自己在這些日子觀察過的天氣,讓學生説一説。然後再把説的寫下來。

雷雨説課稿3

【説教材《雷雨》是一篇描寫大自然景物的文章。本課用精練的文字為我們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自然界的景象變化。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象對於學生來説都非常熟悉。課文圖文並茂,學生們樂於接受,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學、朗讀、表達能力。我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運用以小組探究活動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直觀的課文情景,多形式讀文,讓學生通過自由讀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不同特點。

目標是: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觀察雷雨這一自然現象。

【説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二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對雷雨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因此,在本課的預設中,通過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將文本的學習和學生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感悟語言,體驗情感,發展個性。

【説過程】

第一步“談話交流,激發興趣。”學生們都曾經歷過雷雨時節,經歷過大自然中的各種天氣。這些畫面,這些意境,都沉睡在他們心中。只要我們去激活,去運用,它就能成為解化和接納課文語言的精神同化點。在開始激趣導入時,我以談話的方式讓學生們聯繫生活説一説自己看到的雨的特點,孩子們由於對雨非常的瞭解,所以積極性特別的高,説的也非常的好。這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喚醒學生對以往感知的回憶,喚醒學生心中沉睡的生活,從而進入課文中雷雨前的特定情境,使豐富的感知成為學生體會課文的基礎。在這步教學過程中,之所以採用這種追憶式導入,是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七八歲的孩子,他們的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我希望通過這種輕鬆簡單的談話,激發學生的興趣,直觀地感受課文內容。然後再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的朗讀課文,這時,孩子們沒有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他們有的站在講台上讀,有的站在窗户邊讀,有的找小夥伴一起讀……充分體現了孩子們的個性。激發了他們對語文的`渴求。

第二步“小組合作,自主識字。”鼓勵學生互相合作,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自主識字,如:藉助拼音、字形分析、組詞……將識字和積累語言、發展思維結合起來,提高識字效率,培養識字能力。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會了生字,體會了成功的喜悦。他們在自主交流的過程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個性,膽大的孩子帶動膽小的孩子,利用“聽、評、説”等方式在小組內進行互動。這種方式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平等的、友好的、互助的學習交流舞台。

第三步“聯繫生活,發展思維。”低年級學生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聯繫生活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可感的畫面,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為此,我利用生動的朗讀讓孩子們邊聽、邊想像,再來找一找,説一説,“作者圍繞雷雨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文中哪些地方是描寫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象的?”讓學生反覆品讀課文,再來感悟雷雨前烏雲、葉子、蟬、大風、蜘蛛、閃電、雷聲是怎樣的?感知後再讀課文,學生就能憑藉作品語言,去神遊自然美景,去聆聽狂風暴雨。最後充分的理解文本。

遺憾的是,學生的朗讀沒有指導到位,對課文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另外,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

雷雨説課稿4

一、説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二年級第18課,這是一篇老課文,在新課程改革之後保留下來不多的課文之一。本文用字簡煉而且準確,語言優美而生動,是一篇很富表現力的文章。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

1、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1)會認本課時的4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受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象。

(3)聯繫生活,培養學生有觀察天氣變化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認讀4個生字,重點指導書寫 “垂”“。

2、聯繫生活感知,感情朗讀雷雨的描寫。

二、説學生

二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徵,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住,並能在老師創設的情景中體驗,感受。同事也比較多積累了不少下雷雨的情景,因為我們是在南方,雷雨時很常見的自然現象,這也是學習本科的有利因素。

三、説教法;

1.“創設情境,自主識字”

(1)藉助拼音齊讀,

(2)小老師領讀,

(3)同桌互讀,

(4)仔細分析,組詞。

四、説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經驗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見過雷雨嗎?雷雨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雷陣雨,誰能説説雷雨是什麼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雷雨。(板書課題)(二)、看圖,瞭解課文內容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課文。要把字音讀準確,不會的字多讀幾遍;再把句子讀通順。

2.用生字詞卡片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

(可指名讀、齊讀、分行、分組比賽讀)

3.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指名讀指定的段落,糾正丟字、添字和讀破詞、破句的現象。

(三)再讀課文,讀流利

1.練習把課文讀流利。先自己讀兩遍,讀得準確,做到不丟字、不添字、不重複、不唱讀。

2.標出自然段,在小組內讀,每人讀一段,看誰該得正確,讀得流利。

3、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你喜歡課文的哪一段,請把它流利地朗讀一遍。

4、賽讀課文。男女生賽讀、小組賽讀。

(設計意圖: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讓學生在充分地讀書,把課文讀流利,為下節課做好準備。)

(四)默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默讀,思考:每個自然段寫什麼?哪幾個自然段寫雷雨前的景象?哪幾個自然段寫雨中的景象?哪幾個自然段寫雷雨後的景象?兩幅圖分別寫的是什麼時候的景象?

2.小組討論、交流。(第1- 3自然段寫雷雨前;第4 - 6自然段寫雷雨中;第7-8自然段寫雷雨後。第一幅圖是雷雨中的景象,第二幅圖是雷雨過後的景象。)

3.課堂拓展:讓學生説説,他自己在雷雨是觀察到了什麼讓學生説一説。然後再把説的寫下來。

雷雨説課稿5

教學目標:

1.會認“壓,亂,垂,虹”四個生字,會寫一個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中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後的景象。用“越

____

越______”“漸漸地”説句子。

3.聯繫生活,培養學生有觀察天氣變化的意識。

教學重點:感受雷雨前、雷雨中的情景。

教學難點:聯繫生活感知,感情朗讀雷雨前、雷雨中的描寫。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整體感知課文

1.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這兒有一則謎語.:

有位老兄脾氣大,愛發怒的就數它.

發起怒來大聲吼,伴着成串淚珠下.

(注意打一自然現象)

2.今天我們將要迎接的就是一場雷雨。(板書雷雨)

小朋友們見過雷雨嗎?你見過的雷雨是什麼樣的呢?

雷雨一般是在什麼季節下的?(夏天午後)

3.有一位小朋友把他觀察到的雷雨景象寫成了一篇文章。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18課,和這位小朋友一起看看這場雷雨吧。

二、初讀課文,識字。

1、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努力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學習生字“壓、亂、垂、虹”。

(1)開火車讀詞。(帶拼音,去拼音)

(2)聯繫文中的句子鞏固識字。如:

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

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

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一條彩虹掛在天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1、請同學分自然段輪讀讀全文。

2、課文讀地很流利,現在我們也來看一看,課文除了有八段文字,還有兩幅圖畫。這兩幅圖分別描繪的是什麼景象。(生:雷雨中和雷雨後)

3、那缺一幅描繪什麼時候的圖畫啊?(生:雷雨前)

教師隨即板書: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

4、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那幾個自然段分別是描寫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學生默讀課文,試着把描寫“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三個部分劃分出來。)

四、學習1—3自然段雷雨前景象

小朋友們,大自然很奇妙,每當雷雨來臨之前,大自然會有很多變化。

1.自由讀1-3自然段描寫雷雨前的'景色。邊讀邊想像,雷雨前的景象是什麼樣的?

2.你讀了這雷雨前的景象後,有什麼感受?

學生交流:很可怕,很恐怖……

3、你是從那句話中讀出這種感受的?

(1)“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

抓住“黑沉沉”、“壓”體會。(烏雲黑沉沉,還有什麼也黑沉沉?“誰能做個壓的動作。”)

師問:現在有滿天的烏雲向你壓下來,壓的你透不過氣來,你有什麼感覺?

誰能再讀讀?---齊讀

(2).學生齊讀後,師説:是呀,雷雨前,烏雲密佈,大地變暗,小朋友門都感到害怕,就連樹葉和蟬好象也和我們一樣。

引讀:“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

你感覺到什麼?(雷雨前沒有一絲風,悶熱,很靜,)

雷雨前沒有一絲風,真悶真熱,範讀——真安靜啊——齊讀

(3)雷雨前天氣非常悶熱,一絲風也沒有,接着天氣發生了什麼變化?

知道朗讀句子:“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

怎樣是“亂擺”?做動作。(你們看過風吹樹枝亂擺的情況嗎?可以比較體會。)

大風颳來,還會有什麼現象。

學生説後有感情地讀。

(4)這麼大的風,就連蜘蛛-------“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抓住“垂”研讀體會。)

是啊,蜘蛛也知道雷雨快要來了,很害怕,趕緊拉一條絲,垂下來,逃走了。

誰來噹噹這隻害怕的蜘蛛,指名學生讀。

(5)大風過後,接着就是閃電和雷聲。

引讀句子:“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詞語、句式訓練)

體會“越______越______”用的生動形象。(體現出一個有弱到強的過程)

學生用“_____越______越______”説句子。(充分説)

過渡:同學們説得越來越好了。

4、課文1~3自然段描寫的是雷雨前的景象,實際上每段話都告訴了我們一個下雨前的自然現象,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一下嗎?

第一段:烏雲密佈

第二段:狂風大作

第三段:電閃雷鳴

5、其實下雨之前天除了空烏雲密佈、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還有一些其它的現象也是表示要下雨了呢?

提示:①燕子拍拍翅膀低飛。②螞蟻搬家。

還有關於雨前徵兆的諺語呢:①烏鴉唱晚,風雨不遠。

②魚兒出水跳,大雨要來到。

6、讓我們想象着雷雨前的景象,有感情的朗讀這三段吧!

五、學習1—3自然段雷雨中景象

過渡:一陣電閃雷鳴之後,雨緊跟着就下起來了。

1、自由讀4~6自然段,感覺一下它的來勢洶洶。

(1)指導讀“譁,譁,譁,”,如果去掉標點怎麼讀。

(2)重點指導讀雨的變化。

雨有什麼變化?(下雨—雨大—雨小)你從哪些句子中發現的?

反饋,隨機指導朗讀。

(2).齊讀雷雨中部分,注意根據老師的提示,讀出雨的變化。

雨下起來了——雨越下越大——雨漸漸小了

3、練習:(1)把“漸漸地”放在下列句子中合適的位置。

小樹長高了。

天色暗下來。

我懂得了媽媽的用心良苦。

提問:“誰能看着畫面試着用‘漸漸地’説一句話?

六、寫字指導。

1.出示“我會寫”中的“垂”,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生觀察交流,説書寫時應注意的筆畫。)

重點指導:“垂”。(“垂”字上邊的撇要寫得短而平,下面的橫逐漸加長,最後一橫又要縮短。)

七、總結

同學們,一場常見的大雨,作者卻能把這場雨的前、雨中的景象描繪的如此淋漓盡致,可見,肯定是經過了非常仔細的觀察,才能把文章寫的這麼美,我想:我們也要像作者一樣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做個細心的觀察者,你一定會有精彩的發現!

八、作業

完成課後的“讀讀抄抄”,學習這種積累的方法,把自己喜歡的或者精彩的句子摘抄下來,並在重點詞語下面做一個小標記。

板書設計:

前(1-3)烏雲大風閃電雷聲

18雷雨中(4-6)下起來——越下越大——漸漸地小了

後7、8

雷雨説課稿6

一、説教材

這個單元是戲劇單元。通過學習本單元,將使學生了解戲劇常識,培養戲劇意識,解讀名家名劇,初步涉入戲劇瑰麗之門。 話劇《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之作,自從二十世紀三十年問世以來,一直常演不衰。它之所以成為話劇藝術的瑰寶,原因有三:首先是緊湊集中的藝術結構,四幕劇《雷雨》在一天的時間(上午到午夜兩點鐘),兩個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廳,魯家的住房)內集中地表現出兩個家庭和它們的成員之間前後三十年錯綜複雜的糾葛,寫出了那種不合理的關係所造成的罪惡和悲劇。其次是個性化的對話語言,劇中人物不多,然而都具有鮮明的個性。最後是用必要的“舞台説明”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現主題,課文開頭的舞台説明是:“午飯後,天氣陰沉,更鬱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燥——”這個説明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舞台氣氛。《雷雨》是中國現代話劇中極為成功的著作之一。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於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 。《雷雨》是一出四幕話劇,選入課本的是第二幕。《雷雨》也是一部藝術結構精巧的作品,它的戲劇衝突非常集中,在該劇的第二幕中,有充分的體現,這將是我們本節課學習的重點。,

二、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戲劇常識,作者及作品梗概。走進作品,走進大師。學會鑑賞解讀戲劇。

2、學會藉助現代信息技術查詢、分析、整理、積累信息。

3、體會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戲劇衝突 ,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4、通過語言的品味來分析戲劇人物的個性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訓練獨立閲讀、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鑑賞能力。

2、分角色進行全文的朗讀,瞭解劇情的發展。

3、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雷雨》(經過剪輯)

4、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探究劇中的主要劇情及人物性格特點,分析作品的主題。

情感目標

1、關注人的情感與生存環境之間的矛盾衝突,培養人文情懷。

2、能辨證地思考神權論、宿命論、人文主義等。

3、瞭解封建資產階級自私冷酷、兇殘奸詐的本質特徵

4、瞭解階級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和工人階級的覺醒。

三、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1、瞭解戲劇常識,作者及作品梗概,學會鑑賞解讀戲劇。

2、分析課文中的戲劇衝突,引導學生領會作者通過這一幕劇中的矛盾衝突所表達的人物思想情感。

難點:1、以人文意識探究周樸園與魯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2、瞭解階級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和工人階級的覺醒。

3、通過劇情對資產階級虛偽、自私、冷酷、殘忍的階級本質的揭露

四、説教法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朗讀、點撥、討論為主線,培養學生的閲讀和鑑賞能力。

1、指導朗讀。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根據自己已經掌握的戲劇常識及作者、作品、相關背景等知識點撥,初步解讀周樸園和魯侍萍這兩個人物形象。

2、思維點撥。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與心理障礙、思維障礙等,用畫龍點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啟發學生開動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從而達到掌握知識並發展能力的目的。

3、整合討論。開展課堂討論,整合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 也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活動。首先,指導學生通過快速閲讀整體把握課文故事情節。其次,指導學生以辯論的形式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最後,指導學生朗讀,品味個性化台詞,理解人物內心狀態,提高文學語言的感悟能力。

五、 説學法

1、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瞭解戲劇常識、作者、作品、相關背景等。

2、拓展課堂,結合課文進行多元化研究性學習。

3、深入研讀文本,開展合作探究,討論教學難點。

4、着重把握話劇人物的個性化的語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和階級屬性。

5、通過對劇本的分析,學生鑑賞能力獲得提高,能夠挖掘作品的深刻主題。。

六、 説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步感知全劇

1、 課堂導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從《竇娥冤》中的“三樁誓願”導入本課的教學, 引導學生揣摩“雷雨” 的象徵意義,簡單介紹劇本的寫作背景:年僅23歲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華大學時創作的四幕劇《雷雨》,為我們留下了這麼一個悲劇結局、一聲歎息。在幻想、憧憬、掙扎、嚎叫之後。雷雨之夜,三個愛恨交織,有着火熱人生的年輕人同時踏上了生命的不歸路。《雷雨》,除了生命毀滅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還有多少個難解的`迷,究竟還能告訴今天的我們多少些人與人性的啟示。 接着,我與學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走近被稱為“中國莎士比亞”的戲劇大師,走進《雷雨》。

2、 字詞梳理:拜望:原是敬辭,指探望。文中含諷刺的意味。涔涔:形容汗水不斷地下流。諦聽:仔細地聽。諦:仔細。恩怨:恩惠和仇恨。文中偏指仇恨。見地:見解。交涉:跟對方商量解決有關的問題。文中含有辦成事情的意思。驚愕:吃驚而發愣。昧心:違背良心。昧:mèi昏,糊塗,不明白。彌補:把不夠的部分補足。

作者簡介:

3、作者簡介:曹禺,原名萬家寶,《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這兩個劇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於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學生積累作者的創作)

4、《雷雨》簡介: 《雷雨》以現實與往事相間的手法,寫了一個封建資產階級大家庭的矛盾以及這個罪惡的大家庭終於歸於毀滅的結局。(用課件展示)

5、學生探究《雷雨》標題的意義, 明確:《雷雨》這個劇名,既指整個故事的背景、情節都和雷雨有關,高潮和結局又發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劇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徵渴求自由,沖決封建羅網的迫切心情。同時,作者以象徵的手法告訴人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沉悶的空氣裏,一場大雷雨即將到來。這就深刻地反映了醖釀着一場大變動的中國社會的現實。

6、學生閲讀劇本後梳理《雷雨》中的人物關係,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

7、組織學生討論探究節選部分的結構:

課文節選自第二幕,主要寫周樸園與魯家母子的對話,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 三十年後周樸園和侍萍再次相見。

第一層:侍萍以敍述別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樸園的罪惡,訴説自己的遭遇。——寫他們過去的矛盾

第二層:通過周樸園態度的變化,暴露他的偽善面目,表現侍萍這個勞動婦女的階級本色。——寫他們現在的矛盾

第二部分: 周樸園與魯大海父子、侍萍與周萍母子見面。

通過周樸園和魯大海的激烈衝突,揭露周樸園壓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階級的反抗鬥爭。

分段依據: 第一部分從家庭生活方面來揭露周樸園;第二部分從社會生活方面來揭露周樸園。

為了使周魯兩家三十年的新仇舊恨集中在一幕戲中得到反映,作者靈活地運用了“回顧”的方法,把歷史和現實,過去和現在緊緊聯繫起來了,用以刻畫人物性格,推動劇情發展。

第二課時 課堂教學重點:圍繞人物語言和劇情發展分析人物的個性

一、人物形象分析: 教師指導學生展開

1.探究周樸園的性格特徵:

課文通過周樸園與侍萍的對話,深刻地揭露他虛偽、自私、冷酷、殘忍的本性,説明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偽君子。(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個性化語言)

這些性格特點,在魯大海同周樸園的面對面的鬥爭中進一步地揭露出來。周樸園使用了卑鄙的手段,一方面血腥鎮壓工人,一方面瓦解工人的團結,並且開除了工人罷工的領頭人魯大海。魯大海在憤怒斥責周樸園時,揭露他血淋淋的發家史,所以周樸園是一個壞到了連自己都不認為自己是壞人的人,揭露了周樸園的反動階級本性。

2.探究侍萍的性格特徵:

侍萍是一個受侮辱,被損害的女子,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剛毅、倔強。她自己被遺棄以及三十年掙扎的痛苦經歷中,認清了周樸園的真面目,表現了對自己的命運的抗爭,對不公平的社會的控訴,從自己痛苦的經歷和現實的磨練中堅強起來了,表現了她的自尊與剛強。(課文分析中應重點分析侍萍不要錢的情節)

3.探究魯大海的性格特徵:

魯大海與周樸園,從血緣上看,他們是父子;從階級關係上看,他們是你死我活的仇敵。在同周樸園的鬥爭中表現出他是一個覺醒了的工人,代表廣大工人羣眾面對面地同周樸園談判,鬥爭,他堅定、勇敢、無私、求實。他對資本家有着清醒、透徹的認識,資本家的威脅、訛詐、利誘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無所施其計。他義無反顧地在反抗鬥爭的道路上走下去,具有反抗精神和堅強不屈的性格,同時在鬥爭中也顯出經驗的不足、魯莽等弱點。

二、拓展學習實踐,教師佈置:

利用課餘時間收集整理材料,評價劇中其餘人物----蘩漪,魯貴,周衝,四鳳等

第三課時 分析劇本的結構特色重點、個性化語言、舞台説明

一、結構緊湊集中:

作者靈活運用“回顧”和“穿插”的表現手法,推動劇情的發展。在侍萍同周樸園相認的過程中,通過侍萍“回顧”過去的遭遇,巧妙地交代了三十年前的事。這樣,既揭露了周樸園罪惡的歷史,又用過去的矛盾推動了現在的矛盾,進而暴露了周樸園偽君子的醜惡面目,構成緊湊的戲劇衝突。

二、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集中: (三一律,戲劇創作的特點)

因為劇本的演出,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儘可能集中。 周樸園在家策劃破壞工人罷工;魯侍萍不願女兒幫人,前來尋找在周家作使女的四鳳;魯大海代表工作來找董事長談判。這樣,就使得三個人物在一個夏天的午飯後,在周公館客廳裏相遇了。通過魯家母子的控訴,把周樸園三十多年來在家庭和社會上的罪惡活動揭露出來。其中侍萍被周家趕出,含恨投河及母親被氣死等情節,因受舞台演出的限制,都是由人物對話表現出來的。

三、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雷雨》中,人物的語言不僅符合人物的身分,而且隨着劇情的發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作者在用詞和語氣的處理上,也都相應有所變化。劇中人因出身、地位、經歷、個性不同,所以他們的説話口氣,措詞風格也不同。周樸園盛氣凌人,侍萍抑鬱平緩,魯大海直截了當。

四、舞台説明的作用: 1.周家客廳的佈景設計:既看出是個闊綽豪華的資本家家庭,又有濃重的封建色彩。一個立櫃和上面觸目的大照片,既透露出故事發生的根由,又為劇情發展提供了條件。這舊傢俱、這照片,在劇情發展的幾個關鍵處都發揮了作用。

2.人物的服裝: 魯侍萍上場,她的“衣服樸素,潔淨”“頭上包着一條白毛巾”,衣着反映她的性格,白毛巾裹頭是勞動婦女的習慣,又反映她的身分。

3.人物動作: (魯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關上窗户,慢慢走向大門”,這是人物動作的説明,“很自然地”暗示她曾在這屋裏生活過,有關窗的習慣。“慢慢地”暗示她心情痛苦,有矛盾。她的動作,自然地使周樸園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動劇情發展。

4.表情: (周樸園)“汗涔涔地”顯出一副狼狽相;(周樸園)“驚愕”表現出他極度的恐懼和不安。

5.人物的上下場: 作者總是在劇情發展的最需要的時候讓人物登場,讓人物下場,又是為劇情下一步發展創造條件。上下場都是為戲劇的衝突和發展服務的。

五、作業設計:

1、完成《示範課堂》和校本教材《高效導學》

2、進行寫作實踐,為《雷雨》構思續集

雷雨説課稿7

一、説教材地位特點。

我今天所説的課文是《雷雨》。它所處的單元是高中第四冊第三單元。這個單元是高中首個戲劇單元。通過學習本單元,將使學生了解戲劇常識,培養戲劇意識,解讀名家名劇,初步涉入戲劇瑰麗之門。而《雷雨》是中國現當代戲劇扛鼎之作。而本文又位居單元之首,認真解讀本文將有助於對其他三篇劇本的理解 ,引導學生在閲讀劇本時,注意品味個性化和富有動作性的人物語言,把握尖鋭集中的戲劇衝突,瞭解人物性格是怎樣在矛盾衝突中的發展、變化中得到體現的。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戲劇常識,作者及作品梗概。走進作品,走進大師。學會鑑賞解讀戲劇。

2、能力目標:領會作品中個性化的對話語言對真實、鮮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3、情感目標:認識到具有典型意義的剝削階級家庭的罪惡史,從而認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罪惡與黑暗以及它的必然滅亡。

三、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特點、地位。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1、重點:兩個矛盾:周樸園與魯侍萍的矛盾衝突、周樸園與工人代表魯大海的矛盾衝突。

2、難點:

a、把握周樸園的性格特徵,瞭解魯侍萍被侮辱殘害的根源。

b、瞭解出場人物之間的複雜的關係。

四、 説學法引導。

見教案。

五、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約3分鐘)

1、上課伊始,我先播放電影《雷雨》結局片斷。以濃厚的悲劇色彩和強烈的視覺衝擊渲染情感,創設氛圍。以激發學生閲讀興趣。

2、之後,我指出七十年前的今天,年僅23歲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華大學時創作的四幕劇《雷雨》,為我們留下了這麼一個悲劇結局、一聲歎息。在幻想、憧憬、掙扎、嚎叫之後。雷雨之夜,三個愛恨交織,有着火熱人生的年輕人同時踏上了生命的不歸路。《雷雨》,除了生命毀滅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還有多少個難解的迷,究竟還能告訴今天的我們多少些人與人性的啟示。

3、接着,我與學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稱為“中國莎士比亞”的戲劇大師,走進《雷雨》。

(二) 資源收集和整合分析。(約13分鐘)

1、設問提示,提出問題。

我採用換位思考。由學生主體積極、自主的給自己提出學習任務。也就是假設學生是老師,在首次接觸戲劇這一文學形態,在教學戲劇單元第一課《雷雨》時。他們會讓學生首先了解什麼?並讓每位同學設計一個問題,發佈在網絡討論區。

2、信息收集處理。

(1)聚焦問題。

就是將學生剛才提出發佈於討論區的問題。進行整理、篩選、總結、提煉出兩大問題。

A、戲劇常識(定義、分類、鑑賞劇本的要素等) B、 曹禺簡介,《雷雨》故事梗概,創作背景

(2)資源搜索。

教師將全體學生分為兩大組。各組負責其中一個問題。之後,教師提供給學生解答問題的途徑。收集課文和課外資料上的信息利用網絡,使用關鍵詞在網絡上搜索有關信息的網站。訪問其中一個獲幾個站點,收集相關的信息。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提供給學生一些參考網址和搜索引擎。 在這一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分工和合作,使每位學生都有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享受學習的過程,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3、交流、彙報、討論。

接着,首先要求學生對自己所蒐集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把整合好的資料發佈於他們自己的討論區。教師讓一些學生講解、展示自己的成果。期間,教師作適當重點點撥。

之後,教師作簡要小結 。並補充《雷雨》人物關係圖,使學生更清晰的把握《雷雨》的複雜人物關係。為下面教學做好準備。

(三)文本深入研讀及網絡實時討論。(約27分鐘)

1、在瞭解戲劇要點,大體把握了《雷雨》之後。迴歸文本,通過對文本的研究達到解讀戲劇的目的。培養學生鑑賞戲劇的能力。我選擇課文節選部分的第一場戲,也就是周樸園和魯侍萍三十年後的重逢。作為研讀的重點。

2、插播電影《雷雨》此部分的.片斷,並提出思考題。

A、這場戲的戲劇衝突是什麼?這場衝突最引人入勝的戲是哪一段。 B、 分析人物性格。

3、在觀看完電影后,學生結合電影和課本解答思考題A。

以此得出,魯侍萍身份確定使這場戲劇衝突的點。之後,讓學生課堂口頭回答以下問題。

(1)周樸園在不知是魯侍萍之前,周對魯是什麼態度?找到依據。

(2)兩人圍繞三十年前在無錫發生的事件展開對話,在整個對話過程中,周樸園幾次問魯侍萍的姓氏和身份?這些問話和動作展現了怎樣的心理變化過程?

(3)周樸園在知道是魯侍萍之後,周對魯的態度有何變化,哪裏體現? (學生簡要口頭回答)

4、在把握了戲劇衝突和戲劇人物語言的基礎上。接下來,教師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和自由討論的權利。利用網絡討論區,深入解讀周樸園和魯侍萍這兩個人物。

A、周樸園愛魯侍萍嗎?他對魯侍萍的懷念是真實的嗎?你覺得周樸園是一個怎樣的人?

B、魯侍萍對周樸園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糾葛持什麼態度?你認為魯侍萍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之後,教師援引曹禺的原話“我用一種悲憫的心情來寫劇中人物的爭執,我誠懇的祈望着看戲的人們也能以一種悲憫的眼光來俯視這羣地上的人們。”指出,曹禺是站在悲憫的角度上看待《雷雨》中的人物。鼓勵和要求學生儘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觀點解讀人物、讀出自己。

5、 討論完畢。教師選擇其中精彩觀點進行集體賞析、點評,以深化學生的認知。

(四)課外研究拓展。(約3分鐘)

在課堂討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研究範圍,拓展課外研究性學習。

1、教師示範性的提出有關《雷雨》和《雷雨》拓展而出的研究性的命題。如:

A、《雷雨》的命名。

B、曹禺創作《雷雨》的前後歷程。

C、周萍和繁漪、四鳳的感情糾葛。

D、周樸園和他的三個女人。

E、《雷雨》和《原野》比較談。

2、鼓勵和要求每位學生在自己的討論區發佈一個研究性命題。並讓他們選擇其中較有價值的一個命題。作為課外研究性學習的作業。

3、要求學生課外以doc格式記錄成果。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老師的電子信箱。

(五)結束詞。

我的結束詞是這樣的。

同學們。今天,在曹禺先生建構的一個“人的舞台”上。我們以自己的方式自覺、自主而平等的去感悟、去揣摩,走進《雷雨》。現在走出《雷雨》。

雷雨説課稿8

説教材

(一)本課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雷雨》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這是高中唯一的戲劇單元,構成本單元的4部劇作兼及古今中外。《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強調:“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故本單元學習重點是戲劇衝突、戲劇人物和戲劇語言。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戲劇常識,解讀名家名劇,步入戲劇殿堂的瑰麗之門。

(二)教材內容

四幕話劇《雷雨》是曹禺的成名作,更是中國現當代戲劇扛鼎之作。《雷雨》以1925年前後的中國社會為背景,通過周、魯兩家之間複雜的倫理關係和尖鋭的階級矛盾,深刻揭露了二三十年代舊中國舊家庭的黑暗現象和地主資產階級的專橫、冷酷與偽善,從而預示了舊制度的崩潰與滅亡。文本節選的是第二幕,共兩場戲:第一場,周樸園同魯侍萍的再次相見,主要寫周、魯的矛盾衝突,第二場,周樸園與魯大海、侍萍與周萍相見,寫周樸園與魯大海的矛盾衝突。

(二)教學目標

《雷雨》以激烈尖鋭的矛盾衝突、精彩紛呈的戲劇語言和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飲譽文壇,是最能體現作者藝術個性和審美追求之作,因此,學習本課應緊扣背景,體味作者是如何通過戲劇語言推動情節發展,從而把握人物性格及表現技巧。據此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

1.瞭解戲劇常識、作者及作品梗概,走進作品,走進大師。

2. 理清人物關係,把握其中的矛盾衝突,瞭解衝突的發展過程。

過程與方法:

1. 反覆朗讀,進入角色,揣摩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動作性特徵及其豐富的潛台詞。

2. 體會戲劇通過激烈的矛盾衝突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特點,初步培養戲劇意識與鑑賞戲劇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舊家庭的悲劇與罪惡、舊倫理的窒息人性的特徵以及官僚資產階級的剝削本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人倫親情。

(三)重難點確立及解決辦法

《雷雨》人物形象是在矛盾衝突中逐漸被推至讀者面前的。因此,將“過程與方法目標2”作為重點。引導學生分析劇情發展,把握矛盾衝突,瞭解劇本中有哪些衝突,主要衝突是什麼,實質是什麼,為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主題做準備。

《雷雨》的人物語言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出身、經歷、地位與個性,且隱含着豐富的潛台詞。所以,擬定“過程與方法目標1” 為難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品味人物語言的深層內涵,挖掘其中隱性意義,提高文學鑑賞能力。

(四)課時安排

本課擬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教學要點:

1、走近作者:簡介曹禺與他的《雷雨》。

2、瞭解戲劇的一般常識,理解舞台説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節選)的戲劇衝突,結構佈局特點,理清人物關係。

第二課時教學要點:

1.分析第一場矛盾衝突,認識周樸園冷酷、自私與虛偽的本質;侍萍的性格特徵。

2.分析第二場矛盾衝突,進一步認識周樸園的殘忍、冷酷與狡猾的本性;瞭解以魯大海為代表的工人階級的反抗精神。

本次説課的內容是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1.反覆朗讀,進入角色,揣摩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動作性特徵。

2.揣摩台詞中的潛台詞。

教學難點:運用戲劇語言的知識進行實踐操作,學以致用。

説學情

高一學生經過國中階段的學習,多數具備了最基礎的感知語言、體驗情感等能力。同時,經過高中階段三個模塊的學習,在文學作品閲讀方面已有了初步的感性積澱,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閲讀興趣,渴望更多地瞭解作品本身及其相關的知識。針對這種情況,在充分考慮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注意戲劇文本的文體特點,有層次地朗讀、欣賞、品鑑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審美感受和體驗。

教法設想

1.教學方法

適當的教學方法能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根據本課教學目標、教材特點與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抓住語文學習的“實踐性”,引導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多給學生實踐的時間、空間,讓學生直接參與,從對文本的解讀中獲得語用經驗、語感體驗,具體方法如下:

⑴設疑研討法

通過有創意的設疑,引導學生多角度閲讀、研討,拓展思維空間,學會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思考、發現問題,並能準確、恰當地上升為一種人生的經驗。

⑵情境教學法。

利用電影片段,變抽象文字為生動可感的影像,使學生聞其聲、見其人、臨其境,通過直接感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鞏固。還可採用為影片配音的方式,加深對戲劇語言的體會。在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中,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學的內容,也提高了自身的語言實踐能力。

2.教學器具

本課使用多媒體電腦課件為主要教學手段。把教學設計步驟及內容製成PowerPoint課件,這樣,利於引導學生質疑思考、突破重難點,而且,利用演示課件代替板書,能節省時間,又可補充材料,擴大教學內容,加快教學節奏,體現教改的新理念。

(附:教學過程分三步,共七個環節,點擊圖中右下角樹葉或圖章可進入下一環節。)

説學法

讓學生學會不是目的,重要的是使之會學,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可指導學生主要採用以下方法進行學習:

⑴誦讀品味法

通過個性化誦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反覆涵詠朗讀品味,讀出文本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從解讀語言文字入手來感知作品,進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也是訓練學生良好的語感,培養審美鑑賞能力的語言實踐活動之一。

⑵討論探究法

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讀出感受,發現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解決問題。

遷移應用

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體味到戲劇語言的特點之後,指導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進行寫作活動,即對相關素材進行改編,化理論為實踐。既鞏固了課堂效果,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可以逐步使學生養成隨時將課堂知識付諸實踐的習慣。

説教學過程

為完成教學任務,要因勢利導,抓住學生興趣點,鼓勵他們去表現,進而讓學習成為學生人生價值的自我實現。基於此,教學過程由三步構成,其時間分配為導語2分鐘,文本探究39分鐘,作業佈置1分鐘。所餘3分鐘作為機動,以備答疑或意外情況出現。

步驟一:導入新課

[設計説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願學、會學、樂學的基礎,激發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這樣設計導語:

PowerPoint播放“雷雨”畫面及聲音,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視聽震撼)

《雷雨》就是一場狂風暴雨,這裏有最“雷雨”的女人,也有在歲月中歷練得冷酷但是仍殘存一絲温情的老人。他們夫妻相見不相認卻相恨;父子相見不相親卻相鬥;母子相見不相親卻相怨;兄弟相見不相識卻相仇,共同演繹了一段“最殘酷的愛與最不忍的恨”。

上兩節課,我們已經瞭解了《雷雨》中的戲劇衝突、戲劇人物,那麼戲劇衝突與人物都要通過什麼來表現呢?(學生回答)對,戲劇語言。所以,鑑賞《雷雨》中人物的語言,掌握戲劇語言的特點就是咱們這節課的主要任務。

此環節意在創設一種教學情境,引趣、激情、啟思。同時,也使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避免了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此環節2分鐘。

步驟二:文本探究

環節一:探究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設計説明]這個環節主要由兩個問題組成,問題1:師生合作朗讀文本相關內容,學生思考:周樸園發現魯侍萍身份之後語氣與之前有什麼變化?這和他的性格、身份、地位有什麼關係呢?

通過比較語氣變化,讓學生體會到人物語言個性化的特點。而且,師、生的合作也可促進師生關係的融合,營造出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

問題2:欣賞周樸園逼繁漪喝藥的電影片段。思考:周的語言有什麼特點?符合他什麼樣的性格?

問題2是對問題1的深化,通過影像資料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人物語言個性化的特點。此環節8分鐘。

環節二,探究人物語言豐富的潛台詞。

[設計説明]潛台詞並非戲劇所獨有的,授課時由《林黛玉進賈府》中相關情節引入,温故引新,激發深入探究的興趣,同時,又使學生對潛台詞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具體如下:

(過渡)我們瞭解了戲劇語言個性化的特點,其實戲劇語言還特別講究潛台詞。

什麼是潛台詞?《林黛玉進賈府》裏王熙鳳有句經典台詞:“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吃什麼藥?在這裏不要想家,想要什麼吃的,什麼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連問三個問題:年齡、讀書、身體,表面一看,快人快語,對黛玉各方面都十分關心。但,她真是在關心黛玉嗎?當然不是。她的目的是什麼呢?接下來的兩個“只管告訴我”,讓我們有些感覺了:賈府中我説了算!聽我的,沒錯。可見,她的“熱情”話語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把她在賈府中的特殊身份地位明白地告訴黛玉。可她説出來沒有呢?沒有。所以妙就妙在一切盡在言外,這就是潛台詞。

得出潛台詞定義後,通過文本中典型例子加以理解,再通過兩個片段進行深化,此環節選取矛盾衝突中的語言作為鑑賞的突破口,通過誦讀、品讀等方式揣摩人物語言的潛台詞,得出戲劇語言的第二個特點。此環節8分鐘。

環節三,探究人物語言富於動作性的特點。

[設計説明]《雷雨》在舞台上經久不衰,得益於語言強烈的動作性。劇作中的人物的台詞往往能加強矛盾衝突,揭示人物性格,推動劇情發展。但學生對於這點的理解可能會出現困難,必須作好鋪墊,所以,用《紅樓夢》第三十九回寫劉姥姥議論賈府吃螃蟹一段引入,同時作這樣的説明:

這裏寫她又是擺行論價,又是掰手指頭算賬,又是念佛,活脱脱把一個鄉村窮婆子的驚訝感歎、絮絮叨叨的情態從語言中反映了出來,口吻逼真,動作、表情、心理躍然紙上,使我們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為什麼?因為這些語言中有“動作”,《雷雨》之所以能笑傲劇壇幾十年,也正是因為其語言具有極其強烈的動作性。

而後由典型的例子加深認識,再通過練習鞏固理解,到此本課重點解決。8分鐘。

環節四:體悟·演繹

[設計説明]特點明確後,為進一步鞏固深化,通過配音形式體會戲劇語言特點。這種遷移運用,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使之參與到課堂中,又培養了學生運用語言知識來表達自己理解的能力。此環節5分鐘。

環節五:拓展延伸

[設計説明]僅讓學生口頭進行練習是不夠的,還應該訓練動手能力,所以,這樣設計:

影視界有件大事,那就是重拍《紅樓夢》,而且,“紅樓夢中人”的海選更是聲勢浩大。演員準備好了,沒有好劇本亦是枉然,現在大家試着當一回編劇,以《林黛玉進賈府》為腳本,選擇其中一個片段,小組合作,將之改寫成劇本,注意改編後的戲劇語言要有個性化特徵,符合原文中人物的身份,然後,為大家表演一下——

此環節打破文體限制,從興趣出發,從藝術相通原則入手,讓學生通過自編自演,從實踐操作的角度理解戲劇語言,提高審美情趣,培養綜合能力,達到語文教學三境界:掌握一定語文知識──培養相應語文能力──發展個性。這樣延展訓練天地,攻克了難點。此環節10分鐘。

步驟三:作業佈置

[設計説明]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也要因材施教,故本着自主選擇,實現分層次、自主作業,完成彈性作業的原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作業:

1.寫作練習:寫出下列人物不同的語言:

做教師的父親和做生意的媽媽希望你認真讀書,他們分別對你説---

要求:寫一段與父母的對話,語言要有個性、有潛台詞、要富於動作性,字數不限。

2.找出劇本中你認為最精彩的戲劇語言,談談你的看法,形成一篇小論文。

3.與同學合作,將《林黛玉進賈府》改編成劇本,利用語文課外活動時間進行表演。

(以上3個題目,題目1為必做題,2、3題根據個人能力、精力及興趣自選一項或兩項都做。)

第一項是基本作業,對一般水平的學生來説是保底作業,也是向二、三項發展的奠基作業。第二題意在激勵學生説出所讀所感,使作者、文本、讀者三者之間的情感高度融合。對學習基礎好、表達能力強的學生羣體,引導他們自由組合、嘗試編寫、排練課本劇,在課外活動時展示,使學習延伸到課外,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此環節1分鐘。

以上是我説課的內容,不周之處敬請方家指正,謝謝!

雷雨説課稿9

一、説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二年級第18課,這是一篇老課文,在新課程改革之後保留下來不多課文之一。本文用字簡煉而且準確,語言優美而生動,是一篇很富表現力文章。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自然景象。

1、根據我班實際情況,我擬定本課學習目標。

(1)、 會認本課時4個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充分感受雷雨前情景,初步感受雷雨中,雷雨後景象。

(3).聯繫生活,培養學生有觀察天氣變化意識。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認讀4個生字,重點指導書寫 “垂”“。

2.聯繫生活感知,感情朗讀雷雨描寫。

二,説學生

二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心理特徵,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住,並能在老師創設情景中體驗,感受。同事也比較多積累了不少下雷雨情景,因為我們是在南方,雷雨時很常見自然現象,這也是學習本科有利因素。

三、説教法

1.“創設情境,自主識字”

(1)藉助拼音齊讀,(2)小老師領讀,(3)同桌互讀,(4)仔細分析,組詞。

四、説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經驗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見過雷雨嗎?雷雨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雷陣雨,誰能説説雷雨是什麼樣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雷雨。(板書課題)

(二)、看圖,瞭解課文內容

(三)初讀課文,讀正確

1.用自己喜歡方式課文。要把字音讀準確,不會字多讀幾遍;再把句子讀通順。

2.用生字詞卡片檢查學生識字情況。

(可指名讀、齊讀、分行、分組比賽讀)

3.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指名讀指定段落,糾正丟字、添字和讀破詞、破句現象。

(四)再讀課文,讀流利

1.練習把課文讀流利。先自己讀兩遍,讀得準確,做到不丟字、不添字、不重複、不唱讀。

2.標出自然段,在小組內讀,每人讀一段,看誰該得正確,讀得流利。

3、朗讀自己喜歡段落。你喜歡課文哪一段,請把它流利地朗讀一遍。

4、賽讀課文。男女生賽讀、小組賽讀。

(設計意圖: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分析來代替學生閲讀實踐。讓學生在充分地讀書,把課文讀流利,為下節課做好準備。)

(四)默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默讀,思考:每個自然段寫什麼?哪幾個自然段寫雷雨前景象?哪幾個自然段寫雨中景象?哪幾個自然段寫雷雨後景象?兩幅圖分別寫是什麼時候景象?

2.小組討論、交流。(第1- 3自然段寫雷雨前;第4 - 6自然段寫雷雨中;第7-8自然段寫雷雨後。第一幅圖是雷雨中景象,第二幅圖是雷雨過後景象。)

3.課堂拓展

讓學生説説,他自己在雷雨是觀察到了什麼讓學生説一説。然後再把説寫下來。

雷雨説課稿10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雷雨》。我將從以下 8個方面説説我的教學設想:

一、 説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一課,寫的是一個封建大家庭錯綜複雜的感情糾葛和必然走向毀滅的故事,從而批判那個充滿罪惡的社會。這個單元是高中首個戲劇單元。通過學習本單元,將使學生了解戲劇常識,解讀名家名劇,初步涉入戲劇瑰麗之門。而《雷雨》是中國現當代戲劇扛鼎之作,本文又位居單元之首,以開放的思維、以現代教育模式學習本文,將對單元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

二、 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目標:瞭解戲劇常識和戲劇語言的特點。

能力目標:

1、 分析周樸園、魯侍萍的性格特點。

2、 分析人物語言

情感目標:

關注人的情感與階級地位和環境之間的矛盾衝突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特點、地位。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周樸園與魯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難點:分析人的情感與階級地位和環境的矛盾

三、説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一) 教法

新課程理念很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基於此,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這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表演法——深入文本,理解人物

2 、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3 、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4、 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我認為,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徵就是要促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因而,我採用了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

(二) 教學手段

為了使我根據教材特點而設計的教學目標以及重點、難點的突出與突破,達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同時也為了配合以上我選擇的.三種教法得以完滿實現,我決定採用“多媒體展示平台”的教學手段進行全程教學。

四、説學法

埃德加?富爾説:“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加強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1、我運用討論法,讓學生在討論中進行思維的碰撞,從而順利地拿到打開鑑賞戲劇之門的金鑰匙。

2、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如課前確立預習步驟,提供預習方法,以形成常規;

3、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讀書習慣。

五、 説教學過程

一、 導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

上課伊始,我先播放電影《雷雨》結局片斷。以濃厚的悲劇色彩和強烈的視覺衝擊渲染情感,創設氛圍。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我設計瞭如下的導語:

上世紀三十年代,年僅23歲的曹禺先生在清華讀書時為我們留下了這麼一個悲劇、一聲歎息。一個雷雨之夜,三個愛恨交織,有着美好未來的年輕人同時踏上了生命的不歸路。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雷雨》

(二)通過多媒體展示的手段簡介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的戲劇大師曹禺。

(三)表演擂台,學生表演後請演員代表和觀眾代表簡單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根據教學重點我設計這一環節,學生通過表演,不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種情境之中,體會到當時人物的心情)

(四)自由討論

教師提出討論的問題:

1、劇中的主要人物周樸園、魯侍萍的性格是什麼樣的?

根據教學重點我設計了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通過對人物對話及潛台詞的分析認識人物。教師在學生髮言時適時板書總結:

周樸園:殘忍、自私、冷漠、卑鄙的資本家

魯侍萍:善良、正直、剛毅、倔強的下層婦女

2、你如何看待周樸園對侍萍的懷念,它是真實的嗎?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思考時聯繫周樸園的家庭婚姻生活。從而認識到周樸園在拋棄了侍萍後,他的婚姻生活及家庭生活是不幸福的,他對曾經的初戀保持懷念是真實的,因為那一段時期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不過他懷念的是年輕貌美、知書達理、温柔賢惠的梅小姐,而不是眼前的魯侍萍。所以當侍萍站在他面前時,他害怕侍萍對他的名譽、家庭構成威脅,他露出了自己資本家的醜惡嘴臉。他對侍萍態度的轉變恰恰是由他的階級地位和生存環境所決定的。通過這一問題很好的解決了教學難點。

.説矯正反饋

假設周樸園重新接受了侍萍,他們會幸福嗎?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維

我想讓學生意識到,因為兩人的性格及階級地位他們並不會幸福。再次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

結束語:悲劇是一個民族在某一個時期歷史的苦難,它不應該是某一個人製造的,而應該是民族悲哀的時代顯現。《雷雨》悲劇,其實就是一個封建民族的悲劇。劇作者借周樸園的一家將一個完整而有一定長度的行動展示給讀者,讓他們去感受這個充滿罪惡的制度,跟作者一起去發泄被壓抑的憤懣,抨擊中國的家庭和社會。

七. 説作業佈置

劇本在周樸園去精神病院探望兩個瘋了的女人,侍萍和繁漪中結束,你能為劇本寫一個不同的結局嗎?

八. 説課堂小結

對於這篇傳統的戲劇教學篇目,我重點總結了了本課教學中的創新點

傳統的戲劇鑑賞,習慣於按劇本語言逐句分析,鬍子眉毛一把抓,費時但又難以突出教材的特點,關鍵是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雷雨》這一課,我向傳統説“不”,主要設計了“表演擂台”“自由論壇”“表演點點評”等活動,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以解決教學重難點。

以上就是我本課的教學設想,謝謝。

雷雨説課稿11

一、説目標

根據《綱要》音樂領域總目標以及中班幼兒的已有學習經驗與年齡特點出發,本次教學活動目標確定如下:

1動作技能目標:學唱歌曲《夏天的雷雨》,能用問答對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2認知目標:理解歌詞,知道用跳音演唱“一閃閃”、“嘩啦啦”,用有力的聲音唱“轟隆隆”。

3情感目標:體驗問答對唱的樂趣。

從活動目標出發,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學唱歌曲《夏天的雷雨》,能用問答對唱的形式演唱歌曲。活動的難點是:理解歌詞,知道用跳音演唱“一閃閃”、“嘩啦啦”,用有力的聲音唱“轟隆隆”。

二、説內容

本次活動我採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對唱等方式,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情緒,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從《綱要》精神來看,培養幼兒對歌唱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音樂活動的重要目標,所以我根據中班幼兒的特點,以對唱這種有趣的歌唱方式來吸引幼兒的興趣。

從各年齡階段歌唱活動的目標來看,在有伴奏的情況下,中班年齡階段的幼兒能初步學會對唱的形式,大班雖然也也可以學習,但重在沒有伴奏的情況下也能獨立而完整的演唱。從幼兒的經驗與發展來看,幼兒雖然早就學會了在有伴奏的情況下,可以可以獨立的完成歌曲的演唱,但對於問答對唱,這種新的演唱形式還是比較陌生的,所以能用問答對唱的形式演唱歌曲是主要目標。

從幼兒發展的關聯性來看,小班幼兒已經學會了在有伴奏的情況下,完整的演唱,這都是為問答對唱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同時,本次對唱形式的學習也是為大班學習其他更復雜的演唱形式做鋪墊的。

三、説方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中除了以積極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選擇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遊戲法:根據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採用遊戲對唱的方式,引導幼兒傾聽同伴的

歌聲,學習協調一致地進行演唱。

2、視聽唱法: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引導

幼兒在觀察生動形象的圖片,充分地刺激幼兒的視覺,用語言和音樂薰陶幫助他們輕

鬆地理解歌曲內容,熟悉歌曲旋律。

3、示範法:教師採用直接示範演唱,使幼兒更直接的瞭解整首歌的內容。

4、行為練習法:在整個學唱過程中,反覆的練習使幼兒能更加熟悉歌詞以及旋律,幼兒就能自然的進入對唱的形式中。

5、提問法:教師運用歌詞直接提問,讓幼兒回答後,使幼兒更加明確歌詞的內容。

6、談話法:直接採用談話導入的方式,是整節課的開始充滿了輕鬆的輕鬆自然的氛圍。

四、説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直接採用談話導入的方式,讓幼兒想一想後,説一説夏天的雷雨是怎樣的。這種師幼互動的談話方式是為幼兒提供寬鬆和諧的環境,激發幼兒積極迴應老師的提問,開放性的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思維,主動回憶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有關夏天的知識。在討論這個問題中,隱含了歌詞的內容。

(二)理解歌詞

1。教師將歌詞第一段進行分句提問,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圖片,在無形中對幼兒做出了肯定。

2。巧妙地藉助圖片所展示的圖像,幫助幼兒理解並熟悉歌詞這是為目標2中理解歌詞準備的,也為幼兒熟悉歌曲節奏做了鋪墊。也同時在教師提問和幼兒回答的過程中,幼兒也瞭解到整首歌是一歌問答對唱的形式。

(三)演唱歌曲

1、教師首先利用演示法,根據圖片演唱歌曲,請幼兒欣賞歌曲旋律,熟悉歌詞。

2、一首歌曲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音樂後,唱出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句並

不難。並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現慾望了,讓他們當個小老師,他們會爭先恐後,使以往枯燥的學唱環節生動起來。當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準確,教師要及時引導,並努力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幼兒已經可以根據圖片以及之前個別幼兒的範唱知道第二段歌詞時,請幼兒根據圖片跟唱歌曲。

3、教師與幼兒用問答的方式練習歌曲,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首先由教師唱第一段,

也就是提問段,讓幼兒根據之前的練習以及回憶教師的提問歌詞唱第二段。然後經過練習後可由幼兒唱第一段,教師回答幼兒,演唱第二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思考用不同的音色以及力度來表現歌曲的內容,這樣就很好的體現了目標2中,知道用跳音演唱“一閃閃”、“嘩啦啦”,用有力的.聲音唱“轟隆隆”。

4、請幼兒分成男女兩組,採用對唱的形式演唱。孩子對合唱這種單一的表現方式的興趣

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來學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問答對唱這樣變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歡迎。

5、請幼兒兩兩自由組合,用問答對唱的形式,在這整個演唱歌曲的大環節環節中老師要

培養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我先採用老師與幼兒問答對唱的方式,再請幼兒分組進行對唱,隨後請幼兒自由對唱????這些多種對唱的方式來鼓勵幼兒表演歌曲,這是孩子領會歌曲的一種昇華,也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儘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不同的演唱過程中體驗歌曲愉快的情緒。這整個學唱的過程中都是為實現目標1服務的。

(四)結束

請全體幼兒隨音樂加上動作,自由表演。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和

感受都有所不同,採用自由表演的方式使幼兒再一次鞏固所學到的本領,並給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五、説結果

對幼兒來説學唱這首充滿童趣的歌曲是比較容易和感興趣的,而且這種新的演唱方式也是幼兒能對整首歌的學習更感興趣。但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

1、在跟唱時,教師要引導幼兒用跳音和有力的聲音唱不同的歌詞,對於剛開始接觸的這些

新詞,幼兒可能很難達到教師的要求與期望,那麼就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幼兒,讓幼兒知道因為“閃電”和“雨滴”的速度都是很快的所以在唱“一閃閃”和“嘩啦啦”的時候要用跳音,但是在唱“轟隆隆”的時候因為雷聲都是很響的,所以要用有力的聲音唱。

2、在教師幼兒對唱的時候,有些幼兒可能一下子記不住歌詞,那麼教師就要利用圖片提示

幼兒接下去的歌詞。

3、在幼兒自由組合對唱的時候,有些幼兒可能會“落單”找不到對唱的夥伴,那麼教師就

要鼓勵幼兒積極交往,對於那些膽小的孩子,教師應該加以鼓勵,也可以提出自己和幼兒組合對唱的請求。這樣的話就能很好的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

雷雨説課稿12

一、 説教材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在國中語文的基礎上,通過課內外的教學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文學作品欣賞的能力。劇本的閲讀欣賞是文學作品欣賞的重要部分。話劇《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之作,自從二十世紀三十年問世以來,一直常演不衰。它之所以成為話劇藝術的瑰寶,原因有三:

首先是緊湊集中的藝術結構,四幕劇《雷雨》在一天的時間(上午到午夜兩點鐘),兩個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廳,魯家的住房)內集中地表現出兩個家庭和它們的成員之間前後三十年錯綜複雜的糾葛,寫出了那種不合理的關係所造成的罪惡和悲劇。課文的節選部分,一共只有兩場戲——周樸園與魯侍萍的重逢,周樸園與魯大海的鬥爭,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回顧”與“穿插”的表現手法,把“現在的戲劇”和“過去的戲劇”交織起來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其次是個性化的對話語言,劇中人物不多,然而都具有鮮明的個性,作家刻畫這些人物不僅通過尖鋭的戲劇衝突,更藉助了富有性格特徵的對話,對人物作了深刻的心理描繪,使每一個人都顯示了他作為社會中人的豐富內容,以各自的遭遇和命運激動着人們的心絃。

最後是用必要的“舞台説明”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現主題,課文開頭的舞台説明是:“午飯後,天氣陰沉,更鬱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燥——”這個説明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舞台氣氛。這種舞台氣氛,同悲劇劇情緊密配合着,又烘托了人物的煩躁,鬱悶,不安的思想情緒,預示着一場雷雨的到來,從而感染觀眾,使觀眾也隨之產生壓抑感。

因此,學習本課應緊扣故事發生的背景,仔細體味作者是如何通過個性化的對話,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從而真正把握劇本人物性格衝突及表現技巧。根據大綱及教材的特點,以美國教育學家,心理學家布盧姆等人提出的教學目標系統論為依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是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2、情感目標是瞭解資產階級自私冷酷、兇殘奸詐的本質特徵。

3、精神運動技能目標是提高欣賞劇本情節和形象的能力。作為第一教時,教學重點應放在作家作品介紹、熟悉課文情節和分析周樸園的思想性格上。難點就是如何理解認識周樸園思想性格的兩重性。

二、 説方法

①教法 這節課的課型設計為“引導式活動課”,也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活動。因為在課堂上,要想獲得有效的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必須有針對性地設立目標,否則,頭緒太多,目標分散,效果難以突出。首先,指導學生通過快速閲讀着意跳讀,整體把握課文故事情節。其次,指導學生以辯論的形式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説的能力的培養,最好的方式就是論辯,而一個高中學生應該具備以嚴謹、清晰、準確的語言把思想的.閃光點展示出來的能力,論辯恰恰能提高這個能力。最後,指導學生朗讀,品味個性化台詞,理解人物內心狀態,提高文學語言感悟能力。

②教學輔助手段 播放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是依據教學的直觀性原則,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多種感覺,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的表象,從而比較全面、深刻地掌握材料。本課件利用flash界面製作,互動交換效果較好。集聲音,圖像和動態畫面於一體,能夠達到創設情景,使教學更形象、直觀、生動的效果,從面提高課堂效率。

③學法 教給學生學法是實現葉聖陶提出的“凡是為教,目的在達到不教”這個目標。目前職高學生的素質普遍比普高學生的低,諸如閲讀中的速讀、跳讀、分析、篩選、概括、評價等能力較差,因此在教學中要作相應的學法指導。

1,在準備論辯時,正反方應以小組合作——生生互動為主,發揚合作學習精神,根據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展開活動,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

2、在辯論時,要讓學生注意辯論的技巧,做到有理有據。

3、品味個性化台詞時,要學會用比較的方法,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徵。

三、 説教學程序及課件使用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上課開始,課堂安靜後,播放“雷雨”(畫面及聲音)(音量放

到最大)讓學生感受一種強烈的震撼。隨着聲音消失後,教師導入新課,導語結束,點擊“Next”鍵,屏幕上顯出字幕《雷雨》(節選,曹禺)。這樣的處理是想通過創設情景,幫助學生在特定的氛圍裏,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學習。

2、作者簡介

接着點擊畫面上“Next鍵”,屏幕變換,出現曹禺先生的圖片

及相應介紹,再點擊屏幕上的“主要作品”按鈕,顯出《日出》、《雷雨》、《北京人》三部著作的畫面,這樣處理的唯一理由是直觀、醒目,從而加深學生對作家作品的瞭解,提高對這一知識點的識記水平。

3、熟悉劇情

第一步請學生找出節選部分故事情節發生的時間,地點,複習

劇體的特點之一:劇本的舞台性,必須遵循時空高度集中的原則。

第二步,快速閲讀課文,根據提示,找出主要故事情節,從而

初步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在這裏要求學生髮揮合作學習的意識,同桌之間互相討論,共同解決閲讀中存在的難點,提高閲讀速度和效率。請學生逐一回答後,點擊相應的時間,地點欄,顯出相應的故事情節。

4、通過論辯,揭示人物的個性特色。

①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的第一部分。

②以“周樸園是否愛魯侍萍”為議題,分正反雙方。

③確定分工,準備辯論。

④論辯小結

a周樸園愛過,或者説曾經愛過

b現在的懷念,只是他的一種“自私的,自欺欺人的情感”。

C周樸園的突然變臉説明了“他一旦感覺自身利益受到巨大威脅,就暴露出資本家的本來面目”。

這樣通過論辯的方式,可以分化難點,初步明確了周樸園的性

格特徵。這樣的處理,就能讓教師當好“導演”,學生當好“演員”,根據合作互動教學模式,運用生生間互動,尊重學生潛能和主體地位,把大量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相互磋商,共同提高,同樣也培養了學生説的能力。當然作為教師力求以“導”為前提,在論辯過程中,要不時地修正、補充“演員”們的不足,同時作出積極的肯定和評價。

5、抓住關鍵語句,品味個性語言

先請學生試讀周樸園突然變臉時的幾句台詞,再聽課文錄音

片段,讓學生細細品味周樸園台詞中透露出的驚恐心理,進一步理解周樸園的思想性格的雙重性。

6、課堂小結,明確這堂課的學習目標

教師點擊“Next”鍵,畫面變換,出現本課的學習目標,

①作家作品。

②故事情節。

③人物性格三段文字。

7、佈置作業

雷雨説課稿13

我説課的內容是《雷雨》,我將圍繞兩個小專題進行説課。

小專題:

1、如何解決引課中存在的低效或無效行為

2、如何解決師生互動中存在的低效或無效行為。

一、説教材

《雷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第18課。課文用精練、自然簡樸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不同的自然景象。課文根據三個不同的時間段分成三部分,雖然篇幅比較短小,但文章內容生動,課文插圖優美,比較適合低段的學生,讓學生以學習本文為契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學會觀察,增添生活的樂趣。單元訓練中提示,學習本組課文,可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理解內容,品位美感。

二、説學情

學生雖年齡較小,但 雷雨是夏天很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細心的學生都會説出雷陣雨的一些特點,為了使學生整體感知全文,讓學生欣賞多媒體課件,顯現課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的變化。轟隆隆的雷聲與嘩啦啦的下雨聲,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具體感受到了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變化。

三、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理念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雷 雨前後的不同景象。

3、情感目標: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本課教學重點是:

1、識字、寫字。

2、朗讀課文,想象雷雨前、中、後的不同景象。

本課教學難點是:

1、有感情朗讀課文,想象雷雨不同時段的景象。

2、積累拓展,寫觀察日記。

四、説教學方法:

根據上述的教學目標,結合兩個小專題,我主要採用了三種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教學;

在課堂當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集中注意力,能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這種教學方法的確定既能解決引課中存在的低效行為,也能較好的解決師生互動中存在的低效行為,落實了小專題。

2、朗讀想象感悟;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思維特點,我藉助學生生活經驗,以學生為主體對文本展開自主閲讀。通過讀,學生與文本面對面地進行接觸,品嚐着課文原汁原味的語言,培養着學生的語言的感覺;通過讀,課文規範的語言儲藏在了學生的頭腦中。學生學着,讀着,感悟着語言,彷彿置身與那場雷雨中。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理解了語言,感悟了語言,積累了語言。

3、師生合作學習。

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中需要老師的幫助,在教學中我採用師生合作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在指導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感悟能力。也能很好的解決師生互動中存在的低效行為。

五、説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導入:

1、上節課我們初步認識了雨家族中最威猛的一員:雷雨(課件出示雷雨動畫景象)

這節課讓我們更深入的認識一下雷雨吧。(板書課題)

2、課件播放課文朗讀動畫,邊聽邊回憶課文是按什麼順序描寫雷雨的。

板書:雷雨前 (1—3)雷雨中 (4—6)雷雨後(7—8)

意圖:

1、本環節利用動畫創設情景導入,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2、複習導入新課,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解決引課中存在的低效性。

(二)課件出示本課學習目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本課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能想象雷雨不同時段的不同景象。

(3)拓展練習,能寫觀察日記。

意圖:

本環節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對本課所學內容有所瞭解,便於更快進入學習。

(三)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劃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

課件出示雷雨前圖片:

(1)滿天的烏雲黑沉沉的壓下來。

(指導學生朗讀體會壓的妙用,感受烏雲來勢洶,厚重,有壓迫感。)

(2)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

(3)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指導學生朗讀體會忽然的妙用,感受雨前風來的急;體會垂的妙用,感受蜘蛛的害怕。)

(4)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利用音響轉紐表現聲音的變化。

(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越…越…句式的妙用,感受閃電、雷聲的變化。)

學生交流,課件適時出示:

烏雲──大風──閃電──雷聲

2、老師讀雷雨中的段落請

學生交流有哪些景象。

學生交流

課件出示雷雨中圖片及雷雨聲,幫助學生想象理解。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3、請同學朗讀雷雨後的段落,看看描寫了哪些情景。

(1)天亮起來了。打開窗户,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

(2)雨停了。太陽出來了。一條彩虹掛在天空。蟬叫了。蜘蛛又坐在網上。池塘裏水滿了,青蛙也叫了起來。

(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掛的妙用,感受彩虹像一條綢帶掛在空中,十分美麗;體會坐的.妙用,感受蜘蛛的悠閒與愉快。)

學生交流,板書出示:

太陽、彩虹、蟬、蜘蛛、青蛙

課件出示雷雨後情景圖片,幫助學生感受雨後美景。

面對這麼美的景象,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現在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吧!

意圖:

1、本環節的設計利用多媒體的特點向學生展示雷雨不同時段景象,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讓學生交流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適時地指導,體現了師生的互動合作。

3、教師指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重點字、詞的運用,以讀促悟,落實學習目標,解決生生互動中的低效性。

(四)朗讀想象:

1、多麼神奇的雷雨啊!請同學們想象自己就是圖中的小朋友,面對雷雨的景象是怎樣的心情呢?用你的朗讀把它表現出來吧!

課件出示雷雨不同時段景象圖片。

圖1:天空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空中狂風怒吼、大雨嘩嘩、樹枝亂擺;小朋友關上窗户欣賞雨景。

圖2:藍天白雲、彩虹高掛、空氣清新、樹木新綠,小朋友驚喜若狂。

2、你喜歡課文的那部分?用朗讀把你的體會讀出來。

3、請同學展示朗讀。

教師朗讀

師生評議,教師指導學生對他人的朗讀做出合理評價。

意圖:

1、在上一環節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朗讀,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2、師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展示朗讀,再共同評議,活躍課堂氣氛,解決生生互動的低效性。

(五)寫字指導:

1、課件出示12個生字,指導學生認讀。

2、教師範寫“彩、越、垂”,提示書寫要領。

“彩”右邊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筆處要在一條垂線上,第二撇起筆處在橫中線上;

“越”半包圍結構,走的一捺要寫舒展,長一些,上面的部分不要寫作成;“垂”中間寬,上下兩頭窄,第一筆撇要短而平,下面的四橫長短不同。

3、學生書寫生字,教師巡視,提示書寫姿勢。

意圖:

二年級學段寫字是教學重點,本環節的設計將教師的示範指導與學生的練習結合,使寫字教學落到實處,達到教學目標,落實課標精神。提示書寫姿勢,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解決了師生互動中存在的低效性。

(六)課堂小結:

1、老師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雷雨有了認識,其實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畫卷,還有很多神奇的景象呢。就請大家做一個有心人,去欣賞她吧!

2、讓我們向小作者學習,也來寫寫天氣日記。

意圖:

本環節的設計以精煉的語言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同時佈置任務,給學生拓展的空間,幫助學生提升語文學習的能力。落實了教學目標。

六、説板書設計

18 雷雨

雷雨前(1—3)烏雲、大風、閃電、雷聲

雷雨中(4—6)雨聲、雷聲——由大到小

雷雨後(7—8)太陽、彩虹、蜘蛛、蟬、青蛙

板書能很直觀的體現本節課所學的重點知識,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雷雨説課稿14

1、圖文結合,朗讀感悟。用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課文第一段“黑沉沉”這個詞學生不容易理解,要讓學生通過看圖,知道雷雨前的雲很黑、很厚,所以看起來“黑沉沉”的'。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雷雨時的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繫,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促進感悟。

2、引導想象,加深體驗。通過想象,加深學生對雷雨前後景色的感悟。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使學生邊讀邊思,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再看課件。而不是採用圖解文字的方法。

3、體會悟趣,訓練詞句。又如“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樹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中“越…越…”就用得極為準確,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邊看圖邊聽雨聲,學生自然體會領悟出雨是從小到大,慢慢變化的,從而會説出了很多“越…越…”的句子。可見,緊密聯繫視聽效應體會詞語,學生會學得有趣,用得正確。

雷雨説課稿15

炎熱的夏日,驕陽似火,一場雷雨,送來一陣涼爽。雷雨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雷雨》一篇是看圖學文課。本文用精練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的自然景象。本課我從三個方面進行説課:

【説教材】

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會認“壓,亂,垂,虹”四個生字,會寫一個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時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後的景象。

3、聯繫生活,培養學生有觀察天氣變化的意識。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雷雨前、雷雨時的情景。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聯繫生活感知,感情朗讀雷雨前、雷雨時的描寫。

【説過程】

《雷雨》一課描寫的是夏天下雷雨時景物變化的內容。對這一課的教學預設,我預設了四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進行導入並組織學習生字詞。第二環節組織學生初讀課文並給課文分成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三個部分。在初讀課文後,讓學生欣賞關於雷雨前後的一些圖片,然後緊緊抓住了“烏雲、大風、閃電、雷聲、雨、彩虹”這幾個詞語,通過引領讓學生給“雷聲、烏雲、雨、大風、彩虹、閃電”按先後順序進行排列,從而讓學生對下雷雨的整個過程有個更清晰的瞭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讀全文,把課文按雷雨之前之時之後的順序分成三部分。第三第四環節是對每部分內容進行精細的解讀,引領學生抓住其他一些景物以及文本中的一些經典字詞和句子,如“壓、垂”等字和“雨越下越大……”等句子來賞讀全文,讀懂全文。這樣的設計大大降低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難度,思路也很清楚。

【説方式】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看圖與讀文相結合的方法,啟發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感受雷雨的特點。力圖體現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式,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重點,讓學生自主探究識字、同桌合作檢查、多形式的朗讀感悟,從而獲得收穫,體驗學習的快樂。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簡約識字環節。由於本文涉及的生字不多,只有四個生字,而且“壓、亂、垂、虹”四個生字識記簡便,可以利用學過的生字通過加一加或減一減的方法識記,所以在識字這一環節,我以較少的時間讓學生通過讀準字音説出識記方法再讀相關詞語既“一讀二説三再讀”的形式展開教學。從而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文本的理解中。

2、圖文結合,朗讀感悟。本教材中安排了兩幅插圖,在此基礎上我又補充了幾張關於烏雲、閃電、雨、彩虹的特寫圖片,力圖用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在初讀課文之後,我安排學生對雷雨之前之時之後的一組圖片進行課件展示,在賞完圖片之後讓學生説説看到了哪些景物,從而再讓學生對這些景物進行先後次序的排列,以此來理清課文的脈絡,把課文分成“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三個部分。又如:課文第一段“黑沉沉”這個詞學生不容易理解,要讓學生通過看圖,知道雷雨前的'雲很黑、很厚,所以看起來“黑沉沉”的。總之,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

雷雨時的情境,使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繫,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促進感悟。

3、引導想象,加深體驗。通過想象,加深學生對雷雨前後景色的感悟。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使學生邊讀邊思,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再看課件。而不是採用圖解文字的方法。如:在讀到“……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不叫。”以及“……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兩個句子時,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通過議論“葉子為什麼不動,蟬為什麼不叫?”“如果是你,當時你會怎樣?”以及“蜘蛛逃走了,他可能去了哪裏?”等一系列問題的研究,讓學生感悟出此時此刻天氣的悶熱。

4、體會悟趣,訓練詞句。這篇文章在運用詞句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體會。教學中我以各種形式喚起學生對詞語的直觀理解,體會這些詞語的精妙。如:“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一句中“壓”字就用得很妙,滿天的烏雲是怎樣壓下來呢?我通過展示圖像,然後追問:①從圖中看“壓”字怎樣理解?天上的烏雲壓地面這麼近,人們感受怎樣?學生經過訓練,不僅會弄清了“壓”字具體含義,而且會揣摩出了人們當時的感受。又如“蜘蛛從網上垂下來……”一句中,對“垂”字的理解,通過引導學生給“垂”字換個字,即找找近義詞的方式從而得到正確解讀。再如“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樹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中“越…越…”就用得極為準確,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邊看圖邊聽雨聲,學生自然體會領悟出雨是從小到大,慢慢變化的,從而會説出了很多“越…越…”的句子。並且以“烏雲越來越( )風越來越( )閃電越來越( )雷聲越來越()……”的詞組練習加深對課文第一部分的理解(即雷雨前的理解)。可見,緊密聯繫視覺聽覺效應等方式,在此基礎上去體會詞語讀懂句子,學生自然會學得有趣,用得正確。

【説板書】

本課的板書設計,我分三個方面設計: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然後在精讀課文的時候,分別整理並板書雷雨前有烏雲、大風、閃電、雷聲;雷雨時雨量由小到大,大到小來板書。整個板書簡潔,條理清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