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精選14篇)

來源:文書谷 1.51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説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精選14篇)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橋之美》。這次説課我主要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首先我來談談自己對教材的理解。

《橋之美》選自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

1、瞭解我國傳統的建築,園林所取得的光輝成就,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2、瞭解什麼是説明文。

3、認識到説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徵。

4、理清文章的説明順序。

5、瞭解常用説明方法。

6、體會説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分析新課標要求)

這是我第一次拜讀畫家吳冠中的《橋之美》,我想沒有一定的藝術底藴,沒有遍佈大江南北,飽攬祖國的名川大山,是不能寫出如此詩意的文章。這篇文章內容與寫法與本單元其他各篇文章有很大的區別,這不是一篇常規性質的説明文。它是一篇具有隨感式的説明文,以優美的語言,親切的語氣,向我們展示了橋的魅力。文章通過描寫生活中各類橋,品味各類橋傳遞出的情味,啟發我們只要用心欣賞,就一定能體會到橋的魅力多彩。學習本文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有審美情操的人。(分析所説課文的內容)

無論從文章的思想內容,語言表達,選材,組材等方面,可以説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東西很多,但作為課堂教學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事無鉅細。所以按照教材的編寫意圖,着重在整體感知,揣摩語言上下功夫,據此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積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美感,駐足"等一些雅詞妙句,瞭解課文脈絡,品味文中優美活潑,形象詩意的語言。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和審美能力;訓練學生的語文基本功。

3、情感目標:體驗生活,學會審美,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有審美意識的人。  二、接下來説説我將採用的教學方法。

為幫助學生順利地達成以上學習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我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先以教師的"點撥,啟發"為主,後以學生的"分析,討論"為主。

因為新課標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要發生變化,要變教師的"講堂"為學生的"學堂",老師要成為引領學生尋找水源的人,學生則要成為學習的主體。所以課堂教學中老師走下講台,融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一起探討分析解決問題,努力營造師生,生生之間的那種民主,和諧,合作的關係,大家一起合作,共同探討,一起成長,共享學習的愉悦,讓學生口,手,腦動起來,讓他們能夠樂學,會學,能學。

2、同時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提高效率,我還將採用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的媒體手段來輔助完成本節課教學。雨露沾花花更美。

三、接下來再説説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對於我們學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這就要求我們的教既要授學生以知,又要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探求知識,發現規律,使之成為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因此本課我打算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指導:

1、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本文語言優美形象富有詩意,很適合十幾歲的學生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學生興趣,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含義,品味文章語言的精美,為全方位的品評鑑賞奠定基礎。

2、使用圈點批註的方法點評優美詞句,積累語文知識;

四、最後我重點闡述一下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整個教學過程一共有以下五個環節。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3分鐘)

為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求知慾,在課前播放各式各樣橋的美景圖片,讓學生欣賞到橋的`美並談感受。這樣設計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引起他們強烈的閲讀期待心理,從而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2、配樂朗誦,整體感知。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用心傾聽,感受課文的美。並出示問題:文中描寫了哪些橋作者的眼中橋美在哪裏揭示相關文句"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探究主旨)談談聽後的感受。這樣設計能營造出一種輕鬆活潑的教學氣氛。

3、研讀課文,授知授法。

這一環節主要是針對目標2設計的。

為面向全體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營造和諧競爭的的氛圍。請學生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些詞語或是哪些句子深深地打動了你或是你認為哪個詞哪個句子寫得好,為什麼如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撫着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湖水蒼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一座長橋,卧龍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幾百上千年的年齡……

如此優美的文字,充滿着詩情畫意,這樣生動的意象,句句如歌,旋律動人,這決非常規説明文可比,若不將此定作教學重點,豈非失之交臂這樣的設計,重在引導學生能夠"讀有所悟",學會抓住文中關鍵詞語和句子,同時對學生進行朗讀,圈點批註等學法的訓練。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好雪片片》是高教版職中語文教材“基礎板塊”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單元學習重點是“整體感知”,活動重點是“認識專業樹立信心”《好雪片片》一文,記述了一個外表污穢、境況淒涼但心地善良的流浪老人,作者從他身上真正感覺到“人明淨的善意”,從而揭示了一個道理“無論境況如何,都不能失掉一個人的好品質,都要學會給他人温暖”

我所執教的是服裝營銷班他們普遍文化課基礎較差,思想單純幼稚一些同學喝酒抽煙打架玩遊戲樣樣佔全,把無知當瀟灑,對學習沒有興趣,他們彷徨茫然,缺少對人生、對社會的獨立思考但是他們個性活潑、外向、好動,短期競爭意識比較強,比較願意接受動態的知識所以,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力求深入學生內心,以情動人,幫他們樹立自信,提高思想素質,使他們熱愛生活,關注社會

綜合以上情況,我制定如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習朗讀欣賞方法整體感知課文

2、學習本文描寫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與“我”的形象

(二)、能力目標:

1、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2、在情境互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思考能力

(三)、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學會體察他人的善意,發現身邊的美;也學會善意的對待他人,為別人送去一片温暖

教學重點

通過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體會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

教學難點:

讓學生髮現“生活中的美”,學習流浪老人保持善良本性,為他人送去温暖的優良品質

二、説教法與學法

一節好的語文課是教與學相互融合,結合教材與學生的特點,我綜合運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多媒體教學法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我採用多媒體、網絡圖片、視頻等手段來輔助教學

2、分組PK教學法將時尚元素引入課堂,賦予學生以競爭機制,短期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

3、交互式教學法教師指導與學生學習相交互,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交互,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且善於歸納和總結學生的觀點,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4、情景創設法引入心理暗示效應,創設現場情景,在互動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

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運用討論學習法、整體感知法、圈點閲讀法來自主學習

三、説過程

教學過程可概括為1個點、2個結合、3個環節、4種能力

(一)1個點:以誘發同學“善意”為出發點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共鳴,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流浪者“圖片,拋出問題:“同學們,當你們在街頭碰到他們,你會怎辦?”請選擇

A:厭惡他們,立刻閃開

B:沒感覺,各走各的

C:害怕他們,放慢腳步,想躲開

D:同情他們,想去看看他們有什麼需要

此環節的意圖與效果:通過以上圖片的再現,問題的設疑讓學生關注到在我們身邊,還有那麼一羣人,他們缺吃少穿,流浪街頭,從而誘發他們的“善意”,同時激發他們探究課文的興趣

(二)2個結合:遊戲與教學相結合、課堂與生活相結合

(1)遊戲與教學相結合

為了讓學生能整體感知和探究課文,結合他們的短期競爭意識還比較強,特別是給“對方”找茬,他們更是興奮的特點我在課堂中引入了PK賽

課前,我把全班隨機分成6組,每組6—7人,選出組長以備課堂進行PK賽PK賽的規則:每次或每環節PK勝出的小組長到老師處進行抽牌,老師處有五張牌,分別是2、3、4、大鬼、小鬼2、3、4分別代表分數,大鬼代表4分的雙倍,小鬼代表2分的負分分數累計,算最後得分,得分最多為贏家

PK賽分為朗讀PK和問題PK

朗讀PK:把文章分成6部分,每組同學分別進行朗讀PK;沒朗讀任務時要跟隨“對方”默讀,發現問題就要記下,呆會給他們“找茬”完成後選出最好的組,現場抽牌隨後拋出問題:“你覺得文中的“我”和流浪老人是怎樣的人?談談你的感覺”

此環節的意圖與效果:好的朗讀能傳遞許多言外之意,好的朗讀能喚起讀者、聽者的共鳴通過這種PK式朗讀,讓學生最大程度地投入了這篇課文,提高他們整體感知的質量和“朗讀”能力,還可以有效防止他們出現“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情況因此,回答隨後的問題時,場面熱烈,學生們七嘴八舌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問題PK:根據文章的內容,我設計了以下3組問題:

1、本文寫了流浪老人哪兩件事?採用了哪種描寫方法?突出了老人的什麼特點?在文中把描寫流浪老人外形與生活情形的句子畫出來,並説明這樣寫有什麼用意?

2、文章寫“我”與老人的事是通過那些事表現出來的?“我”的感受如何?找出這部分中描寫老人動作、語言的句子並説明這樣寫的作用

3、“我”和其他人對老人的態度有什麼不同?在文中找到相應的語句並説説“我”是個什麼樣的人?

操控:請六組的組長出來抽題,抽到相同題目的兩組進行PK,同學們按照題目要求,製作成“閲讀卡片”,老師現場實物投影同學習作,從語言表達是否全面,書寫是否工整等方面評比,勝出者抽牌

此環節的意圖與效果:通過小組間的交流,學生之間有機會合作探究,有機會獲得同伴的創新信息,促進學會多方位互動,綜合培養了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同時,老師在閲讀方法上進行點撥,利用圈點法來獲取關鍵的信息此外,這次PK以抽籤方式進行,增大同學合作討論的興趣,這也有助於小組討論的開展

整個PK賽,以遊戲帶動課堂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凸顯了教學目標

(2)課堂與生活相結合

語文課堂植根於現實生活,鼓勵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把語文課堂與生活“鏈接”起來我設計了以下兩個活動:

活動一:同學表演自編情景劇《購買上帝的男孩》

主題:真正的上帝是人們的愛心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帶着關愛的目光來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你會發現許多感動我們心靈的東西(引出下面活動)

活動二:播放學生的攝影作品,請優秀作品的攝影者,現場給我們説一説相片背後的故事

主題:我們的`學生習慣被老師、家長批評,他們都在一些質疑、冷漠的眼光下成長,讓他們慢慢也習慣地用一些質疑的、冷漠的眼光來審視他人,所以他們容易忽略身邊生活中一些小小的“善意”這個活動讓學生明白“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當我們心存善良,心存感恩,便懂得關愛別人

此環節的意圖與效果:通過這種活動方式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也達到了高潮,使學生更深刻理解課文的內容在情景表演中,提高學生普通話口頭表達能力,鍛鍊了他們的勇氣與自我反應能力,使他們具有一定的滿足和成就感

(三)3個環節:整體感知、課文探究、課堂延伸

從感知到探究到延伸,符合學生學習知識的規律,在柔和的背景音樂下,我帶着同學們回想本課的主要內容,再一次讓學生感受流浪老人與“我”的善良,從而誘發他們的“善意”

小結:流浪老人處於社會的最底層境況淒涼,但仍真誠地關心、祝願每一個向他買獎券的人,用他“明淨的善意”帶給別人“四處流動”的温暖;而作者也以他那顆善良而敏鋭的心感受並回報了這一切善良的老人和善良的作者教會了我們該如何體察他人的善意,又該怎樣善意的對待他人“人的好本質,不會被任何境況所淹沒”,讓我們的身邊時時飄落起美麗動人的片片“好雪”吧讓“愛”在我們心中盪漾……(播放《你的笑顏》背景音樂)

(四)4種能力:聽、説、讀、寫的能力

整節課通過朗讀PK,分組討論,情景表演,圖片解説等,綜合訓練了同學們的聽、説、讀、寫的能力

四、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課文的精華體現這節課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這個詞語式的板書,力求重點突出,做到簡明扼要,讓學生獲得鮮明的印象與主要知識。

人物形象特點表現手法

流浪老人外表骯髒、境況淒涼外貌、動作、語言描寫

善良

“我”善良、敏鋭動作、心理描寫

五、説教學反思

教師心得:這節課基本達到了“寓教於樂”的教學效果既有知識學習,又有實踐活動;既有學生的自主學習,又有師生的合作探究既突出了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也有效地鍛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不足之處:最後一個活動的時間安排稍有些倉促,如果時間的分配再完善一些或許會更好

努力方向:作為教師我會積極學習優秀的教育教學方法,勤于思考,找到最適合職業學校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和實踐活動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説教材】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一單元第五課課文,第一單元課文以人物故事為主,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體悟到人生奮鬥的意義,感受到人間的關愛與温情。因此重點可放在學習人物品格,感悟人物奮鬥歷程和愛的傳遞,滲透人文教育。

本文節選自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選段透過我的眼睛,通過細緻入微的心理描寫,敍述了一個盲聾啞兒童在家庭教師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重新認識周圍的事物,走進大自然,體驗人間真情,從黑暗、迷茫走入愛的光明之中,重拾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的故事。

本文人文內涵豐富,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對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價值觀上引導學生理性地思考愛、理解愛。總的來説,從八年級的整個教材體系來看,本文貼近學生生活,語言優美,無論是在能力的培養方面,還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説教學目標設計】

一、教學目標及確定的理論依據

依據新課程標準對閲讀者的要求,即:欣賞文學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到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説出自己的體驗。我初步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在培養學生整理,概括能力的基礎上使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

具體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⑴ 理清文章思路,複述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主題。

⑵ 理解人物形象。

2、能力目標:

⑴ 培養學生能從課文中準確獲取信息並進行語言概括的能力。

⑵ 品味文章清新樸實的語言。

3、情感價值觀:

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師深沉博大的愛心及其獨特的教育方式,學習海倫·凱勒自強不息的精神,體會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度。學會關注、關心弱勢羣體,讓心靈接受一次愛的薰陶。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⑴ 理解人物形象,感悟莎莉文老師深沉的愛和獨特的教育方式。

(解決辦法:扣住文本,設身體驗。)

⑵ 品味文章細膩優美的語言。

(解決辦法:多讀。)

2、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標題再塑生命的含義。

(解決辦法:深入淺出,重在再塑二字的理解。)

【説教法學法】

一、教法設計

我所任教的八年級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加之國中生形象思維佔優勢,對文章的理解浮於表面,品讀語言也較為粗糙,情感體驗不夠真切、很難與文本的內容產生心靈共鳴,篩選、提煉、概括能力有待提高,表達能力也較差。

根據教材特點、國中學生思維行為特點,設計五步教學法,思路為:導──讀──悟──賞──結。力求做到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法。其中導包括課前指導學生蒐集資料,課上播放視頻音頻文件;讀則是研讀文本;悟和賞則是對人物,對主題、對語言的理解和賞析,結則是小結。

本方法是一種較好的結合學生實際,符合認識規律的方法。能開拓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引入討論式、啟發式教學,結合聽説讀寫訓練,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學法設計

1、個人情感體驗法:

以讀為本,先速讀,再精讀,朗讀、默讀、誦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2、合作探究學習:

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相結合,一方面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一方面善於與人合作,得到更多角度的信息。

三、手段選用

利用多媒體,視頻展示海倫、莎莉文的照片和千手觀音的舞蹈。

音頻播放《愛的奉獻》,烘托課堂愛的氛圍。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程序】

一、課前準備

1、學生課文預習:

⑴ 通讀課文,初步瞭解文章內容,自,掃清字詞障礙。

⑵ 對比較感興趣的句子請在文中劃出,並在此句旁邊註明欣賞的理由。

陶行知老先生説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引導學生採用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讀文章,能培養其良好的閲讀習慣和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

2、課外準備:

⑴ 蒐集整理有關作者的信息;

⑵ 蒐集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艱辛努力而成功的殘疾人的事蹟;

⑶ 蒐集有關愛的名言。

課外的準備,拓寬學生知識面,利於對課文內涵的深入理解。

二、課堂環節

1、直觀導入,初步感知(5分鐘)

⑴ 播放《千手觀音》:

由《千手觀音》導入新課。

此時無聲勝有聲。真切的視頻勾起學生美好的回憶和又一次對殘疾人的同情和敬仰,這種靜靜的觀賞最能激發孩子內心的美好情感。

⑵ 過渡語:

的確,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些身殘志不殘的勇士們創造了一個個人間奇蹟。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她就是海倫·凱勒。(教師課通過屏幕出示有關畫面)

是誰引領海倫·凱勒走上了漫長的人生路,是誰把海倫·凱勒帶到了五彩繽紛的世界裏,是誰給海倫·凱勒再塑了生命?

老師動情的介紹,為整節課的開場渲染了感人的氣氛:這些為下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學生齊讀題目。

2、粗讀文本,理解主題:

⑴ 析題:

從題目入手,指導學生從題目中獲得信息,帶着思考進入文本。

再塑生命是什麼意思?

再塑誰的生命?

她原來的生命是個什麼樣子?現在又是什麼樣子?(結合文章內容做答)

指導學生由題目產生聯想,發散思維,主動提出問題,有利於其自覺的梳理文章的思路,獲得整體印象,較好的體會文章的主題;同時培養他們良好的閲讀習慣。

⑵ 讀文:

① 快速瀏覽課文,見證重塑生命的歷程,理清思路:

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具體事物(1~13);

莎莉文老師教我走進大自然(14~21);

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愛這種抽象事物(22~39)。

這樣設計,意在培養學生篩選信息、整理,概括的能力。

② 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大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情節進行復述)

通過複述,既鍛鍊了學生的聽説能力,又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瞭解和對人物的理解。

③各抒己見:

讀完本文,海倫·凱勒和莎莉文老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教師可引導學生讀第五段的關鍵句她就是那個對我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

3、賞讀文本,自悟體驗

⑴ 賞讀文本:

(如果有自已比較喜歡的句子、段落,讓學生朗讀、點讀,甚至有選擇地背誦。説出自己的理解和體驗,也可小組交流所想)教師可推薦課文第二部分寫得非常優美,簡直是一首散文詩,充分表現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敢於體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

此文語言清新樸實,有的含意豐富,很適合學生欣賞,讓學生自已選擇喜歡的句子,尊重他們的閲讀愛好。

⑵ 難點突破:

① 請説説對再塑生命的理解:

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這裏指海倫的.生命希望和熱誠在安妮老師的教育下被喚醒,使她從寂靜又黑暗的孤獨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樂之中。

此問題是這篇文章的重點、難點。解決好這個問題,學生就能抓住本文的靈魂。在課堂開頭,學生已有一定的理解,經過反覆的研讀,學生會有更深的體悟。

② 海倫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學生髮言,師生一起總結:

A、莎莉文老師的幫助:

瞭解兒童心理;

講究教育方式;

教學循序漸進;

充滿愛心、耐心。

B、自身因素:

內心敏感、求知慾強、好奇、好學自強、不屈不撓。

本文一體兩面,海倫與莎莉文老師相輔相成海倫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與沙利文老師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主觀努力的結果,設計此問題,是希望學生正確看待一個人的成功,從老師身上學習她真切的愛心,從海倫身上學習她好學自強、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執著。以達成對學生的品德教育。

4、拓展延伸,小結全文:

⑴ 莎莉文小姐認為: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雲彩。你也有許多關於愛的經歷吧?寫寫看你心中的愛是怎樣的呢?

課文第三部分師生的回答中,有幾個探討什麼是愛的句子,找出來並説説它們的含義,也可以模仿着寫幾句話。

課文中討論愛的句子有:

愛是什麼?

愛是花的香味嗎?──在海倫看來,愛是給人類帶來愉快而美好感受的東西。

愛是不是太陽?──在海倫看來,世界上沒有比太陽更好的東西了,它的熱力使萬物茁壯成長。

愛能給人光和熱,能使萬物茁壯成長。

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的雲彩。也不想玩了。──愛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但它總是出現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有了它,你就快樂,生活就變得美好,沒有它,一切都變得索然無味了。

⑵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象作者這樣的意志堅強與命運抗爭的傑出人士你知道哪些?請概括他們的事蹟。

⑶ 課文小結:

莎莉文老師將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於海倫·凱勒的生命,以無私的愛重塑了她的生命。海倫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師,她説(學生齊讀):啊,如果我有三天視力的話,我該看些什麼東西呢?首先,我想長時間地凝視着我親愛的教師安妮?莎莉文? 麥西夫人的臉,她就是靠温柔與耐心來完成教育我的困難任務。我要從她的眼睛裏看出那使她能堅定地面對困難的堅強毅力和她那經常向我顯示出的對於人類的同情心。

希望同學們也能關愛他人,讓生命得到昇華。師生共同總結,

(屏幕顯示文字、音頻播放《愛的奉獻》)

在課堂即將結束時再次點出主題,這主題由海倫説出顯得更自然。

用簡潔的話滲透愛的教育理解文中作者對老師無比的敬愛和感激。

5、佈置作業:

⑴ 寫給海倫·凱勒的一封信;(屏幕顯示)

⑵ 拓展延伸的第一個問題;

⑶ 好書推薦:海倫 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生活的故事》,史鐵生《好運設計》。

作業靈活,重在拓寬學生知識面,滲透人文教育。

以書信的形式比單純的讀後感更為親切,學生更易吐露心聲,心靈更易得到淨化,更易理解生命的意義,愛的意義。

總需時間:45分鐘。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八年級(下)語文第五課——《再塑生命》

2、知識聯繫及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在學生對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有所瞭解的基礎上,本文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將敍事和抒情有機結合的表達能力;本文人文內涵豐富,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對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價值觀上引導學生理性地思考愛、理解愛。總的來説,從八年級的整個教材體系來看,本文貼近學生生活,語言優美,無論是在能力的培養方面,還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3、教學目標及確定的理論依據:

依據新課程標準對閲讀者的要求,即:“欣賞文字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到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説出自己的體驗。”我初步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在培養學生整理,概括能力的基礎上使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

二、説教法學法

1、説教法:

藉助幻燈片,課堂小遊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與學生的平等對話、交流中,讓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情。

2、説學法:

主要是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另外還有聲情並茂的朗讀方法;運用泛讀、精讀搜索信息的方法;分析、概括文章內容的方法。

三、説教學程序設計

1、整體設計的教學理念:

本節課以開放性課堂教學模式為教學理念,通過活動、小組討論等形式,力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整個模式為引導激趣。

感知課文理解“生命”。

合作探究“愛”主題昇華“愛讓生命綻放光彩!”

2、具體教學設想:導入:以“瞎子猜字”這個遊戲導入,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試着走進聾啞人的世界。

同學們,世界是美麗的,我們可以感覺到陽光的色彩斑斕,花兒的婀娜多姿,鳥鳴的婉轉動人。但還有一種人,他們生活在沒有色彩,沒有聲音的世界裏,他們的生活方式就是“瞎子猜字”,對於他們來説,能生存下來已需要足夠的勇氣,而要出類拔萃,有所成就,那簡直便是一個奇蹟。今天,我們便要走進一個奇蹟,共同見證一個奇蹟的誕生時刻。讓我們共同走進海倫·凱勒的心靈世界。

遊戲要求:同桌之間合作完成,一名同學按照幻燈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寫一個字,計算成功率;做完後,兩人交換角色,再進行一次。第二步: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對海倫·凱勒及其老師莎莉文小姐的平事蹟的認識和了解。

①學生演示自己所查詢的'資料。(學生將資料進行整理,用投影儀或幻燈片進行演示)

整理資料要求:語言簡明扼要,按照姓名、國籍、成就、生平、他人評價,帶給我們的啟發等要點歸納。不重複不羅嗦,適合多媒體演示。

②教師準備圖文課件材料(進行相應補充)

幻燈片1:19世紀出了兩個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馬克·吐温

幻燈片2: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女作家。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奪去了她的視覺和聽覺,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淵。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説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這天,家裏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然而,一個人在無聲、無光的世界裏,要想與他人進行有聲語言的交流幾乎不可能,但是,海倫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夜以繼日地刻苦學習,從未放棄努力。

幻燈片3:好學、堅毅、敏察、極高的悟性以及豐富的情感是海倫的突出特點,她在心靈深處大睜着一雙好奇的眼睛。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進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大學期間,在師長的鼓勵下,她開始寫作。在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她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並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後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響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所創造的奇蹟與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靈障礙,重塑生命,卻不能不歸功於她偉大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女士。

幻燈片4:莎莉文老師將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於海倫·凱勒的生命,以無私的愛重塑了她的生命。海倫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師,她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長久地凝視我的老師。

幻燈片5:安妮·莎利文波士頓珀金斯盲人學校畢業。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獻身精神和科學教育方法,20歲開始教海倫。她的教授方法是:將字母按入海倫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稱。

幻燈片6:這篇課文選編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原是互有聯繫又相對獨立的三篇文章,合在一起編成課文,並用空行使其自然分為三部分,主線十分清晰。

第三步:整體感知課文,瞭解文章結構。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篩選信息、整理,概括的能力。

A同學們,本篇文章的題目是《重塑生命》,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讓我們一起來見證“重塑生命”的歷程:

回答要求:要求學生先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然後在文中找出體現海倫心理的句子進行朗讀,體味語言。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xxx(像大霧中的航船,課文第4自然段)

②光輝的起點:xxxx(相識,課文第5自然段)

(背景幻燈片展示莎莉文小組把我抱在懷中的圖片)

③幸福的復甦:生命中擁有了xxxx(文字,課文第13自然段)

(背景幻燈片展示莎莉文小姐叫我識字的圖片)

④成長的浪花:生命中擁有了xxxx(大自然,課文第14自然段)

(背景幻燈片展示海倫和莎莉文小姐在樹上的圖片)

⑤生命的昇華:生命中擁有了xxx(愛,課文第39自然段)

(背景幻燈片展示莎莉文小姐緊緊摟住海倫的圖片)

B、談談對“重塑生命”的理解

教學重點:進一步培養學生整理,概括文字的能力,培養學生通過分析文字,在文學中尋找證據,分析問題的能力。

問題1、同學們,剛才我們大家一起見證了“重塑生命”的歷程,那麼同學們現在對“重塑生命”是怎樣理解的呢?

明確: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這裏指海倫的生命希望和熱誠在安妮老師的教育下被喚醒,使她從寂靜又黑暗的孤獨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樂之中。

問題2、同學們,“重塑生命”的過程是一帆風順的嗎?舉例説説。(引導學生分析海倫學習“懷”和“水”的區別段落,討論海倫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幻燈片展示)挫折:將“杯”和“水”混為一談(不能分清“杯”和“水”)在海倫:與老師發生爭執不耐煩,摔洋娃娃高興

房裏莎莉文:重新練習“doll”把洋娃娃掃到爐邊把帽子給我

在海倫:清泉從我手中流過理解井

房莎莉文:將我的手放在噴水口下在我掌心寫“water”

總結:海倫最終最勝了挫折,創造了奇蹟,完成了生命的重塑歷程,同學們,看完了她的故事,你覺得一個人要重塑生命需要具備哪些因素呢?

明確:毅力:小海倫沒有對認識文字放棄

靈感:小海倫通過水受到了啟發

求和欲:小海倫對新事物擁有極大的熱情

好的老師:莎莉文小姐富有愛心且教學技巧高超

……(根據學生回答補充)第四步:探究與討論:莎莉文小姐應該教會了海倫·凱勒許多東西,為什麼海倫重點寫“認識文字”“擁抱大自然”“理解愛”三個部分呢?

同學們,當海倫回憶起她的老師莎莉文小姐的時候,內心充滿了感激,以前的一幕幕彷彿就在眼前。海倫在回憶“老師”給自己的幫助時,將“認識文字”“瞭解大自然”“理解愛”放在了最前面,你是如何理解的呢?你認為莎莉文教給海倫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明確:文字是人類交流的靈魂

大自然是人類的依靠

愛讓我們變得崇高,人類因愛而偉大

……開放式命題,根據學生回答恰當引導既可。

老師小結:回顧生命再塑的歷程,想像海倫的種種努力以及她所遇到的種種艱辛,我們不難發現:莎莉文老師教給了海倫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愛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個生命,水是有生命的,大自然是有生命的,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美好,美讓海倫變得堅強。莎莉文小姐不僅教給海倫愛的真諦,她自己也正是用愛改變了海倫的人生。第五步:結束學習,佈置作業。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有光明有聲音的世界裏,但不要忘記,我們的身邊還有這樣的一羣人,他們仍然生活在黑暗和無聲的世界裏,我們的愛可以重塑他們的生命,帶給他們温暖,帶給他們光明。讓我們一起説!(做春節晚會的手語:我愛你)

(背景音樂:劉歡《重頭再來》徐徐響起)作業:

1、到圖書館或上網蒐集更多關於殘疾人成才的事蹟,摘抄在讀書筆記上。

2、莎莉文小姐認為:“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雲彩。”你也有許多關於愛的經歷吧?寫寫看你心中的愛是怎樣的呢?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一)對課文的理解:

該課文是八年級下期語文三單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級下期繼續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並處於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時期,在本冊第三單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間上的廣袤性與思維上的哲理性,並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單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人與自然的關係,明白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發展。應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二)教學目標

一是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角度,要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明確“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培養學生科學的理性精神與人文關懷。二是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要識記、理解文中的生字詞,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學習作者通過擬人、比喻、反問等把抽象的道理説得通俗易懂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重點:

一是辨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二是學習文章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説的通俗易懂的寫作手法,

(四) 教學難點在於: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言。

二、 説教法

羅素説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為讓學生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教學設計第一點就是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並進行適量變化,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及較高的注意力,教學設計的第二點在於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的思考,本課以散文形式論述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告訴我們要“敬畏自然”,文章中有部分字詞是必須掌握的`,可以考慮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與問答法解決,針對教學重點,可採用情景激勵法、資料交流法、比較法、及討論法,針對文章難點,主要考慮採用點撥法、分析法、提問法、詮釋法等,力求能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來使顯示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三、 説學法

當然,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所以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整體把握課文時可採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之後,可採用討論法、問答法,仿寫法等。

四、 説教學過程

要達到教學目標、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最好把本文分為兩個步驟來進行,第一步驟重在課文的整體感悟,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觀點,第二步驟重在寫作技巧的探究與理解富有哲理性的語言。

第一步:創設情景整體感悟。

一、導語設計:當你為宇宙的神祕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類卻妄圖面對充滿了母性關懷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説:“我要征服你!”快看看一段短片,望我們保持理智的清醒和靈魂的温情吧。

以多媒體播放《人與自然》的片段,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文理解營造一個情感氛圍。

二、自主研習,整體感知。

學生默讀兩遍課文,首先積累優美字詞,完成字詞練習。

其次圈點勾畫,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簡要寫出對每一段的讀書感受與理解,並小聲播放音樂,以創設輕鬆的閲讀氣氛。

這個環節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文章主題敬畏自然的含義。

三、互動探究。

進行四人小組的合作討論交流對於文章的整體感知,將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可以學生回答、可以老師回答,同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

第1段:人類“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錯誤的。

第2段:大自然竊笑人類。(理由:1、打開的空間只不過咫尺之間。2、 今人也會變成古人。3、科學史也是犯錯誤的歷史。)

第3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級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於人。

第6段:人類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

第7段:人類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碩大的永恆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處處都是人類的兄弟。

第11段:我們應當視其他生物為我們平等的生命,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們自己。

新課標提出要培養學生合作討論探究能力,在這環節中安排時間讓學生自主鑽研課文,鼓勵學生質疑解惑,從而理清文章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的論述結構,完成教學重點:辨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

第二步:強化理解、能力延深。

首先課堂上請學生展示提前從網絡、書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關人與自然關係的資料。

1、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人類改造自然取得了哪些值得驕傲的成績,舉例説明。

2、 改造自然的同時人類有哪些破壞自然的行為,舉例説明。

3、 對人類取得的這些成績,對人類破壞自然的行徑,你的態度如何?作者的態度如何?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分析其中藴含的哲理。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説服力。在這一環節中請學生髮言説明對作者觀點的理解及意見,只要學生談來有理有據,都應給予肯定,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

這個環節的設置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對人和自然的關係進行深入探討和理解,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言。完成教學難點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同時以教材為立足點,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拓寬視野,是對學生蒐集、處理、利用信息資源一次有益的鍛鍊。

然後根據學生找出的文章中富有哲理性和思辨色彩的語句進行分析,體會文章運用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説得通俗易懂的語言風格。由此老師展示一些相關圖片,請學生做環保小記者,為這些圖片配上簡潔的廣告語,號召人們保護自然、敬畏自然。

此環節意在讓學生模仿課文語言風格,提高寫作能力。

同時培養學生檢索篩選、判斷信息的能力。以教材為立足點,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結合專題開展閲讀,拓寬閲讀視野。同時,閲讀後的整理、彙報、交流,又是對學生蒐集、處理、利用信息資源一次有益的鍛鍊。

創意説明: “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

簡評:

這是一節古典詩詞誦讀、鑑賞課。縱觀全程,教者由舊知引入,從易到難,由低至高,善於“墊石鋪路”,學生在學的過程中獲滿足感,生求知慾。而佈置學生上網查尋資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瞭解作者生平事蹟,培養了學生檢索、篩選、判斷信息的能力,顯示出教者把教的內容巧妙地轉換為學生學的活動的功力。中間主體部分,以讀為經,抓點帶面,讀與問,問與析的關係處理得明快、清晰。結尾宕開一筆,依境改寫,當堂評價,於常態中求變化,可謂別開生面。總之,整個教學環節設計和教學實施過程,平中見奇,奇中求實,呈現出一種和諧、深厚、跌宕之美。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課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4單元的第3篇課文。本冊書説明文閲讀共兩個單元,可以説重在培養學生對説明文的閲讀、理解、分析的能力和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以及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整體感知,注意説明的順序和方法;提高默讀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篩選信息。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説明文,兩篇短文《恐龍無處不在》和《被壓扁的沙子》都有關於恐龍,但是説明的對象又有所不同,又結合班級情況和單元重點。在重難點上不必面面俱到,只是重在培養他們閲讀説明文的能量從而積累知識。

二、説教法

説明文是相當枯燥了,因此必須抓住某一方面來提起學生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上必須讓學生自己找到感興趣的問題加以提煉。故,在教法上我多用默讀,讓學生自己讀懂文章,在相對有難度地方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其閲讀説明文的能力。本文作為阿西莫夫——科幻之父的科普問,尤其是語言方面更有許多值得體味的地方。

三、説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不同領域的科學發現可以互相啟發,從而發現新的論據或得出新的結論。

2、短文兩篇所説明的研究成果。

3、短文的行文順序及説明方法、語言特色。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情感目標

1、科學需要大膽的推測,合理的想像,合乎邏輯的分析、求證。

2、學會從不同角度對所觀察到的自然現象進行思考。

3、廣泛閲讀科普文章,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四、説課時

依照目標分為一課時。

五、説準備

1、培養學生預習課文的習慣,佈置預習內容。(生字詞、作者簡介)

2、準備好多媒體電腦,投影及相關軟件。

六、説過程

(一)導入新課

如今統治地球的是人類,人類的歷史也不過幾百萬年。在人類出現之前,曾有一種爬行動物統治過地球,這種爬行動物是什麼呢?(恐龍)然而在6500萬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億六千萬年的恐龍突然消失了。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一個謎。如今在不同的地區發現了恐龍化石,這意味着什麼呢?恐龍滅絕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對此,美國著名的科幻小説家阿西莫夫針對上述兩個問題分別做出了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兩篇短文。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請同學們默讀第一篇《恐龍無處不在》,並思考:(多媒體依次顯示)

1、在南極及其他大陸上都發現了恐龍化石,作者首先想到了什麼?

2、恐龍能在今天的南極地區生存嗎?為什麼?作者經過分析思考得出了什麼答案?

明確:

1、恐龍化石無處不有

2、不能。因為南極地區非常寒冷,而恐龍不適應寒冷的氣候。恐龍的生活環境需要的温度是32度左右。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在遷移。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感知文章內容,知道作者寫的意圖。)

由此,引出了大陸漂移學説,更形成了一種理論——“板快構造”理論。剛才同學們看書時應該發現文中6—8段對“板快構造”理論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有沒有同學能用自己的話把他闡述出來?

板塊構造理論認為:在四十多億年的地球發展史中,泛大陸形成和分裂過多次,最後一次完整的泛大陸大約是在2、25億年前形成,早期恐龍在那時已經開始出現,並且有機會分散到泛大陸的各個地方。所有陸地似乎都處在熱帶和温帶環境內,所以恐龍可以在泛大陸的'不同地區生活。後來泛大陸分裂成四部分,這些大陸經過不斷地漂移,逐漸形成了今天大陸的樣子。這些大陸在分離時都攜帶着自己的恐龍而去,所以今天在地球的各個大陸都有恐龍化石。

也就是作者將恐龍無處不在與“板快構造”理論聯繫了起來,用書中的原話,就是最後一段:(請同學們一起讀一遍)

因此,南極洲的恐龍化石,為支持地殼在進行緩慢但又不可抗拒的運動這一理論提供了另一個強有力的證據。(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説明文的説明對象要研究課文才能找到,不一定在課文開篇提出,培養學生的舉一反三。)

思考:

1、那同學們想一想,本篇説明文的説明對象到底是什麼?(板快構造理論)

2、為了説明清楚對象,他的説明角度是什麼?(通過南極洲發現恐龍化石來證明“板快構造”理論)

3、本篇説明文的説明順序(寫作思路)是什麼?

學生回答後,多媒體展示圖表。(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讀説明文的過程與方法,清楚作者思路,以及學生的歸納能力)

我們分析了《恐龍無處不在》,通過阿西莫夫的推理了解到了“板塊構造理論”,知道了為什麼恐龍無處不在,現在我們依照剛才的分析,試着來看一下《被壓扁的沙子》從而揭開恐龍滅亡之迷?同學們快速瀏覽第二篇《被壓扁的沙子》,試着填一下右邊的三個框。(設計意圖:讓學生學以致用,學會讀説明文)

《恐龍無處不在》《被壓扁的沙子》

説明對象地殼在進行緩慢但又不可抗拒的運動即“板快構造”理論恐龍的滅絕

説明角度通過南極洲發現恐龍化石來證明“板快構造”理論通過被壓扁的沙子(斯石英)證明恐龍的滅絕

説明順序(寫作思路)南極洲發現恐龍化石→恐龍無處不有→恐龍不會遷移→大陸在漂移(“板快構造”理論)恐龍滅絕的原因→撞擊説、火山説→斯石英的性質→恐龍滅絕的原因是撞擊

明確:

撞擊説:可能是由於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對地球撞擊的結果。這種撞擊也許深入到了地殼中,引起火山噴發,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許多塵埃進入了平流層中,結果造成在很長一段時間陽光無法抵達地球表面。這也許是導致所有恐龍和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

火山説:如果地球突然經歷了一個火山爆發期,許多火山大致同時爆發,那麼也可能造成一個足以使生命大量滅絕的災難。

證據:

1、在一些地方發現了斯石英。(性質:一般情況下會反彈,但是很緩慢,能保持幾百萬年。在850度高温下會變成普通的沙子。為此,還特地用了金剛石與之作比較。)

2、學者們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頓地區的巖層。

(三)試一試(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説話能力和寫作能力)

通過今天的學習,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重現六千五百年前的那場災難。

明確:

故事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一天,恐龍們還在地球樂園中無憂無慮地嬉戲、覓食。

突然天空中出現了一道剌眼的白光,一顆直徑10公里相當於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從天而降。那是一顆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頭撞進大海,在海底撞出一個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氣化,蒸氣向高空噴射達數萬米,隨即掀起的海嘯高達5公里,並以極快的速度擴散。

恐龍們驚慌失措,爭相逃命。可撞擊激起的灰塵佈滿了天空。一時間暗無天日,氣温驟降,大雨滂沱。在以後的數月乃至數年裏,天空依然塵煙翻滾,烏雲密佈,地球因終年不見陽光而進入低温中,蒼茫大地一時間沉寂無聲。

大量恐龍因寒冷而聚集取暖,但任免不了被凍死、餓死的厄運。

山洪暴發,泥石流將恐龍捲走並埋葬起來。恐龍時代就這樣結束了。

(四)總結全文:

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瞭解到了一些科學知識,知道了恐龍滅絕的原因是撞擊説而不是火山説。對這一結論,很多人支持,但也有一些人反對,你持什麼看法呢?歡迎同學們在課下查找有關資料對這一問題繼續探討。(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還豐富了他們的知識面,引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一、研究課標及考綱

明確考綱對仿句題型的要求:

1、考查學生對語法、修辭等知識的綜合運用,要求學生能根據不同的語境和要求,寫出與例句內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義上有密切關聯的句子。

2、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聯想、想象能力,創新思維能力。

3、考查學生思想認識水平,包括道德素質、審美意識、審美情趣,乃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

為此,要真正做到“形神兼似”,解答好仿句題,就有必要先弄清需要注意的要素,找到突破口,理清解題步驟和方法。我教學的思路是:錯例展示,辨析找錯因,給出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在互相比對的評價中,瞭解仿句習題首先要注意的幾方面要素;兼顧學生實際情況,降低一定的難度,安排一組練習,自主探究解此類型題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學生合作探究找尋方法的能力培養。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

(1)教學目標

1、使學生全面瞭解仿句,並能做到“形神兼似”。

2、提高學生仿句的能力。

(這2點為知識與技能的目標,如此設定,一方面根據會考考點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從學生長遠發展考慮的,仿句過程中可以觸動學生追求美感的心絃,將會為日後工作和學習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為其成才提供可能。)

3、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評價甄別的意識。

4、培養學生對語言美的追求,點燃創新的火花,增加作文習作的素材。

(這2點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一方面從提高學習興趣出發,另一方面從提高作文習作水平出發進行設定,均是根據我校學生其階段性的心理特點而來。)

(2)教學重點

1.以仿句錯例為切入點,掌握仿句習作的方法。

2.培養學生善於積累作文素材的習慣。

三、教學設想:

(1)根據學生基礎較差的特點,採取錯例辨析切入法。

(2)根據仿句訓練題型廣,容量大的特點,注重精練、精評。

(3)在訓練中,突出學生合作、探究、評價能力的作用。

四、教法

錯例辨析切入法

考慮到我校學生多次分流,所剩學生基礎比較薄弱的現狀,在字詞句上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錯誤的情況。將學生以往的錯例,先行展示出來,以調動學生甄別的積極性。通過必要的啟發之後,讓學生明確應該注意什麼。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如何避免此種錯誤的產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到正確的解題途徑。這就完成了“由易向難”教學的轉化。此種學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勢必帶來學生探究的熱情。這樣自然就建立起了自主學習的氛圍。

五、學法

在教師引導下的“自主辨析——合作探究——歸納總結——練習鞏固”。即展示錯例,學生思考,自主辨析;小組合作,給出最佳答案,探究解題方法;整理解題思路,總結共性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應善於引導,啟發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六、過程

(一)導入語

同學們,你喜歡《讀者》和《青年文摘》中那些美文嗎?那你想不想也寫出那樣備受讀者青睞的文章呢?(生答)荀子曾説過:“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要説文章就是江河的話,那細流便是語言、便是句子。好的句子組成好的文章。那麼,怎樣寫出好的句子呢?萬事從模仿開端。仿句由此產生,併成為會考命題者青睞的題型。那根據大家的經驗,仿句應該仿什麼呢?你掌握的如何呢?為了解決大家共同的困惑,我們今天就來研究一下如何仿句。(設計目的:在授課前,進行必要的學情調查,有助於教師瞭解學生現狀,靈活掌握教學的側重點。)

(二)錯例辨析,找到錯因:

(1)例:友情,是人生一筆受益匪淺的儲蓄。這儲蓄,是患難中的傾情相助,__________ ______,是錯誤道路上的忠言逆耳。

錯例:

是疆場上的奮勇殺敵

(設計目的:此錯例意在讓學生注意仿句要與語段或仿句主旨相符)

(2)假如生命是鷹,不要畏懼困難,要張開翅膀在碧海藍天中自由翱翔。

錯例:

假如生命是草,不要頑強拼搏,要低下頭顱在狂風暴雨中自慚形穢。

(設計目的:此錯例意在讓學生注意仿句要與語段色調相同)

(3)下列兩個句子都寫到“虛偽”。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簡意賅;後一句連續類比,形象生動。請在“友誼”、“勇敢”、“信任”中任選一個詞,仿寫兩句話。

例:虛偽和欺詐產生罪惡。

蚜蟲吃青草,鏽吃鐵,虛偽吃靈魂。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錯例:

①勇敢和智慧產生英雄。

②雞吃蟲,貓吃老鼠,勇敢和智慧吃罪惡。

(設計目的:此錯例意在讓學生注意仿句要與例句句式相同)

(4)仿照下面兩個比喻句式,以“時間”為開頭,寫兩個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書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書籍如同一把鑰匙,它將幫助我們開啟心靈的智慧之窗。

時間:(不超過60個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錯例:

時間老人告訴我們要珍惜光陰。

三月如同春雨,它能給人們帶來温暖。

時間如同一顆塵土,它能帶領我們漫遊天際。

(設計目的:此錯例意在讓學生注意仿句要與例句修辭方法一致)

(三)小結:在學生對錯例的分析中,讓學生注意仿句題型中四個統一:主旨要統一;色調要統一;句式要統一;修辭要統一。

(設計目的:讓學生利用形象思維、求異思維,找尋到錯誤的原因。難度適中,在學生能夠接受的範圍,學習的積極性也會相應的增強。在教師必要的引導下,做系統的總結,加深印象,為下面的環節做了鋪墊。)

(四)小組合作完成習題後,展示各組給出的最佳答案,並進行評價篩選(幻燈演示、實物投影)

(1)仿造例句再寫出三個你對“語文”的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語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 ,讓人回味無窮。

語文是_________________,讓人_________________。

語文是_________________,讓人_________________。

語文是_________________,讓人_________________。

(2)仿例造句:

例句:我若是彩虹,就用我的絢麗點綴晴空。

造句: 。

(3)模仿例句再寫一個句子。

例句:相互就是:痛苦時一起傾訴,相互就是:快樂時一起投入。

相互就是: 。

(4)仿寫句子,句式與前面的例句相同或相似。

例句:歷史不是一張白紙,你想塗成什麼顏色就可以塗成什麼顏色。

歷史不是 。

(5)仿造下面例句寫一句話,要與例句格式相似,並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嶺中的巨鬆 ,而是遼闊平原上的一棵小草——為壯麗的河山添上一筆綠意。

造句: 。

(設計目的:這五道練習題,由不同仿句類型組成,意在經過這組比較簡單的練習之後,建立學生的自信,並從中找到正確解題的路徑,為解較複雜題型做好準備。)

(五)總結:學生討論,回憶解題思路,由教師彙總明晰解題的步驟:審清題意(含四個統一)、“一定二仿三連”、檢查驗證。(見附板書)

(設計目的:讓學生合作完成探究,解放老師單向講授的束縛。學生交流自己解題方法時,也能夠鍛鍊分析的能力,口語表達的能力,概括梳理的能力等。)

(六)、佈置作業:《會考123》試題——仿句專項訓練

(設計目的:專項訓練,鞏固運用方法的能力。)

(八)結束語:

今天,我們共鑄了一把斬去仿句疑難的寶劍,相信大家在今後的學習中會把它磨得越來越鋒利,最終“不戰則已,戰必勝矣”!

(九)附板書:(出示幻燈片)

一、準確審題

審主旨內容 (注意隱含義,保持與原句一致)

審感情基調 (如哀傷、喜悦、沉重、明快等)

審句式結構 (分句關係,關聯詞對應,標點)

審修辭格式 (比喻、比擬、排比、對偶等)

二、解題方法 “一定二仿三連 ”

第一步:確定對象(如仿句的主語、喻體等)

第二步:遣詞仿寫(注意形容詞的潤色)

第三步:連貫語句(注意詞語搭配和語法關係)

三、檢查驗證

七、小結

這節仿句方法的總結課,通過錯例的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多媒體的輔助,我相信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能夠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訓練,學生也能較輕鬆地從簡單的例題中探究出解題的方法。通過調查和備課,我感受到要上好專題類的複習課,首先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難易程度,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確定是否先上一堂總結方法的課,“授之以漁”給學生以必要的指導,這很重要。當然鞏固訓練也是不可缺少的。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8

《馬説》是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第一單元的第四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於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25歲即已高中進士,初登仕途,卻一直不得重用,心情鬱郁,所以常有“伯樂不常有”之歎。本文正是以良馬喻人才,通篇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對埋沒人才、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鍼砭和控訴,憤懣不平之情和窮困潦倒之感充溢其中。寓意委曲深致,文氣矯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勢。

教材編排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國古代文人用文字來抒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同時引發學生對當代伯樂和千里馬關係的思考。

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生動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又是一個難點。

【學情分析】

1、作為八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形式、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法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和掌握,但還缺乏字詞分類歸納掌握的能力。因此在這方面需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2、因本文所寫的年代距離學生較遠,學生受自身的知識和閲歷所限,對本文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層寓意的理解必然存在一定的難度。但託物寓意的寫法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認識和了解。所以這一環節要引導學生查閲相關背景資料,加深理解認識。

3、作為生本教育的初始階段,學生在自主學習,勇於表現等方面可能還有所欠缺。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精心設計環節,安排問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勇於表現。

【目標定位】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大意,積累常見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新課標提出:“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並適當積累文言文詞句知識。”)

2、理解作者思想,領會文章寓意。(新課標提出“學習語文要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的要求。)

3、情感滲透,塑造學生的完美人格,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這是根據“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的學科特點所決定)

【教學準備】

多媒體、投影儀。

前置性學習:

印發“前置性學習指導”,每個學生1份。

1、收集與馬有關的成語諺語,詩句,故事圖片等。(能利用書籍、網絡、周圍親朋好友等有效資源)

2、誦讀課文

(1)讀通。即正確朗讀,讀音、停頓正確。能歸納重點生字難詞的讀音和語句停頓在課堂交流中投影展示。

(2)讀懂。即讀懂大意,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正確翻譯,讀譯結合。能歸納重點生字難詞的意義和用法如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在課堂交流中投影展示。

(3)讀有感情。運用吟讀法,讀出文言文語氣語調,讀出感情:或悲痛,或憤怒,或嘲諷,或鞭撻。並能配合説明朗讀處理的理由。重點語句能在課堂上投影展示、示範朗讀。

3、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文體及寫作手法、文章寓意及作者思想。能據此設計板書如文章思想內容、主旨意藴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並講解。

4、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收集古今歷史上“伯樂”與“千里馬”的人物事蹟。

5、説説你的經歷感受:你曾像文中的“千里馬”一樣不被理解和賞識嗎?你曾有被肯定的快樂經歷嗎?請讓我們來傾聽你的心聲,和你一起分擔或分享。

6、有了伯樂才有了千里馬,難道伯樂是千里馬的唯一出路?談談你對當今社會“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的看法。如果你是“伯樂”,你應具有怎樣的才能,你會怎麼做。如果你是還未被發現的“千里馬”,你應該怎麼做。

學情預設:

對於前置性學習,學生尚未熟練掌握,因此需對自學任務、方法及交流環節等給予較詳細的指導。尤其是引導學生充分正確的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和習慣。相信隨着生本教育的不斷深入,學生會表現出讓我們驚訝的學習能力,自己去發現問題,生成問題,探究答案。這正是我們教育的目的。

設計理念:

設計前置性學習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們提前進入新知識領域,教師要充分相信他們的能力,給他們展示、交流的平台,促進學生課前預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從而讓學生自主學習成為習慣。讓我們的教育從主要依靠“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

【教法運用】

1、誦讀品味法。葉聖陶語“非讀無以訓練語感,非讀無以激發美感”。教有千法,朗讀為本。讀品結合,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優秀文化的精神。

2、自主學習法。貫徹“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郭思樂教授“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理念,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3、創造性學習法。相信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創新的精神,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智慧之火熊熊燃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屏顯)馬的文字圖片,師引導:你看出什麼了?(約1分鐘)

學情預設:有同學會説是大大的“馬”字,會説是許多不同寫法的“馬”字,更有會説是一匹揚蹄奮進的馬。

設計理念:激起學生的興趣,活躍氣氛,進入文章情境

(二)小組合作學習。(約5分鐘,學生讀思議講)

(屏顯)小組合作學習要求:交流、探討前置性自主學習成果,組織安排組員彙報展示的內容和順序(各小組長抽籤確定本小組彙報內容)

設計理念:小組交流討論探究,擴大學生知識面,獲取深層次感悟的經驗,使學生的學習天性自由釋放,進入“樂知”、“好知”的學習生態。

(三)班級交流展示:

1、走進文本(約24分鐘,學生讀思議講)

設計理念:圍繞前置性學習1——3題的內容,先小組彙報,再班級交流討論。在交流過程中,以讀為主,展開朗讀、品讀、譯讀、賽讀等各種朗讀形式,並配合投影講解,增進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培養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學情預設: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成果展示和全班交流時,由於每個組員的領悟、表達等各方面素質能力有高低之分,可能會出現個別學生獨佔交流平台,而其他交流較少甚至不發一言的現象。在此環節要強調小組整體性,要讓小組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展示的內容和平台,或讀、或講、或議、或寫、或投影圖示,這就要循序漸進地培養小組長的組織領導能力。

1、(屏顯)班級交流一:説説你知道的“馬’的成語諺語、詩句、故事等。(約2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全班交流

2、(屏顯)班級交流二:讀通文章(約4分鐘)

①小組彙報展示(讀,配以投影講解重點字音停頓)——全班討論,提難質疑。

②小組可領着全班同學通讀一遍。

〖學情預設〗讀音、停頓問題對學生來講應能借助資料解決

3、(屏顯)班級交流三:讀懂文章(約10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讀、譯結合,投影重點字詞歸類解釋並講解)rarr;全班討論〖學情預設〗對有些詞類活用可能無法解釋清詞性變化的具體情況,但只要能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義即可。對一些一詞多義,尤其是“之”一類意義、用法複雜的,學

生可能一時無法歸納完整,不過在全班的交流討論中會逐漸補充完整,即使有當堂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可讓學生做下記號,下去再查找資料解決。

4、(屏顯)班級交流四:讀有感情(約4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以段為單位朗讀,並説明理由,投影重點語句講解)——全班交流討論。

②各組挑戰賽讀(某些語句)

學情預設:此環節對某些學生來講可能有一些困難,可特設計競讀環節,由朗讀能力較強,領悟較快的同學在競讀過程中領導着大家領悟語句內容和情感,提高朗讀能力。

5、(屏顯)班級交流五:理解作者的思想,領會文章的寓意(約4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結合思想主旨結構示意圖即板書設計講解)rarr;全班交流討論。

〖學情預設〗在前面朗讀的基礎上,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思想情感應有較深的理解領悟,再結合前置性學習中瞭解的有關背景資料等,此環節應能水到渠成。

(四)班級交流展示2:走進生活(12分鐘)

設計理念:圍繞前置性學習4——6題的內容,小組彙報,班級討論探究,進一步深化自己的情感體驗。聯繫生活經驗和感受,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啟示。不僅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於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説服力。”

1、(屏顯)班級交流展示一:説説你所知道古今歷史上“伯樂”和“千里馬”式的人物事蹟(3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全班交流

學情預設:此環節同學們通過課內外資料蒐集應有內容可講,關鍵在於要限制時間,力圖語言表達的流暢、簡煉。

2、(屏顯)班級交流展示二:説説你的經歷感受(4分鐘)

老師引導:你曾像文中的“千里馬”一樣不被理解和賞識嗎?你曾有被肯定的快樂經歷嗎?請讓我們來傾聽你的心聲,和你一起分擔或分享(1分鐘)

學情預設:如果有同學不好意思説,老師可講述自身一段經歷引導。相信同學們一旦感受到大家的真心,一定會有傾吐的慾望。

小組彙報展示——全班交流。

3、(屏顯)班級交流展示三:談談你對當今社會“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的看法。(5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全班交流

學情預設:此環節相信同學們都很有興趣,會積極踴躍的參與。關鍵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心態,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持之以恆,就能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

與時俱進,終身學習自信自知,善於表現自己

適應環境,發揮潛能學會欣賞別人,要有團隊精神

(五)小結:學生展示背誦文中自己最喜歡的名句、哲理句…(約2分鐘)

設計理念:能當堂熟讀成誦全文或部分語段。

(六)作業:請根據文言文考點設計一份試題。在下節課交流探討。(卷面100分,可以是你已知的,也可以是你疑惑的)(約1分鐘)

設計理念:鞏固掌握已知知識,同時對課堂討論中生成的新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學習探究。

【教學反思】

1、讀是教學之本。以讀促悟,以悟促讀。解讀到一定深度,朗讀也自然到位。

2、本節課學習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的生態課堂教學模式。“一切為了學生,一切尊重學生,一切依靠學生”,課堂上老師的引導僅用了3分鐘左右,其他皆為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探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組織學生積極有效的發言討論,這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在積極發言的同時,可能會出現發言無序、有效性不高的問題,只要老師加強組織引導,創造寬鬆的交流氛圍,以欣賞的眼光給以鼓勵和肯定,我們一定會驚喜地看到學生的變化與成長。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9

《觀潮》是宋代詞人周密寫的一篇文言短文。作者以“潮”為線索,採用分鏡頭攝影的筆法,分別描寫了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潮中水軍演習的壯觀場面、吳兒弄潮的高超技術和吳人觀潮的盛況,將寫景和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生動形象地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風景畫和風俗畫,把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織在一起,交相輝映、互相映襯,使讀者如身臨其境,受到美的陶冶。

針對課文的實際特點——畫面美和課文的類型——文言自讀課,依據知識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和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我提出了四大學習目標:

一、能力訓練:

訓練閲讀理解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知識學習:

認識瞭解錢江潮,掌握積累一些文言實詞的意義;

三、審美教育:

學習欣賞體會大自然的美;

四、思想教育:

學習“弄潮兒精神”——迎對風險敢於拼搏。

其中,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於如何引導學生欣賞美並恰當地表達出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我設計製作了融聲音、影像、圖片於一體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用真實可感的.形象説話,以利於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課文、欣賞美。另外,八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閲讀理解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有一定的鑑賞分析美的能力,也有自己的個性。因此,在課堂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師生合作探討的學習方式,以啟發引導為主,把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揮。我採用我校推行的課堂教學模式——目標教學法展開教學,以目標導航定位,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有的放矢,力求學有所得。

我的主要教學流程如下:

總之,課堂教學要“美在其中,樂在其中”是我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這是我對《觀潮》課堂教學的一孔之見,請多多指導!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0

一.説教材

《春酒》在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四單元以民俗為主題和主要內容,民俗是人類文明積澱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歷史,民俗更是異彩紛呈,關注民俗可以瞭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過故鄉特殊的春酒風俗,表達了思鄉的主題。筆觸細膩,有着濃厚的風土人情。學習本文,不僅讓我們瞭解民俗,更讓我們多了一份細膩的情感體驗。在本單元中,本文是一篇略讀課,語言典雅、藴藉,但又很平易,我準備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二.説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的意藴。

(2).通過解讀語句,理解作者通過敍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佈置課前預習,蒐集以思鄉為主題的。

(2)探究---小組交流的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鄉愁這一中國文學史的特殊文化現象,感受中國古樸淳厚的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

本文是一篇詩化的散文,春酒、會酒,醉了母親,醉了“我”,也醉了無數讀者,“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幹,鄉人的淳樸厚道,在“春酒”、“會酒”席上不斷氤氲起來,瀰漫成濃濃的人情民風之美,具有淳厚、優美的意藴,因此我把知識與能力的第一個目標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的意藴”。課標對閲讀技能方面的要求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只有體味了的意藴,以情促讀,以讀激情,才能真正地做到用心讀、用情讀。知識與技能的第二個目標是“通過解讀語句理解作者通過敍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新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本文的人物善良、親和,閃耀着人性的光輝;本文的情境,氤氲着淳樸厚道的人情之美;語言真摯、平易、典雅、藴藉,可謂語語動人,字字珠璣,耐人尋味,值得細細品味。關於過程方法目標,只有預習課文,淺知課文大意,疏通不理解的生字詞,收集和了解思鄉,才能在學習時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關於情感、態度、價值觀,課標中提到,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文化的營養,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並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説重難點:

我將本課重點定為:朗讀理解課文。本單元要求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本課又是一篇詩化的散文,需要學生朗讀感知。本課的難點是解讀語句,深入理解內涵。八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和知識儲備的限制,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與體會,難以理解作者濃烈的思鄉之情,對文字的理解又往往浮於表面,因此我把這個定為難點。近年來中招現代文閲讀試題突出對文本的理解,而理解文本首先要理解語言。這也是學好語文的立足點。

四.説學法

這篇主要是通過兒童的視角寫故鄉的風俗人情,非常適合國中生閲讀,但學生的品析僅僅是淺層的感知,需要在教師的帶領下舉例示範,邊讀邊品,讀出感情,讀出意味。比如:課文最後一段“究竟不是地道家鄉味啊。可是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學生如果讀不好就不能理解這是作者在直抒胸臆表達思鄉之情。所以要引導學生反覆讀,讓他們讀出其中的失落無奈和無法排解的惆悵,這樣就能通過這個句子理解本文的主旨所在。

五.説教法

學生的朗讀能力普遍不高,本文意藴豐富,而筆調素淡,不用心朗讀體味,其中情味是品味不出來的,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細細讀、反覆讀,在讀中品,在品中讀,讀出情感,讀出意味。在品的過程中教師可先做示範,這個示範要細、要具體、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要在他們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比如,在品味語言時教師舉例:“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我的品析:“一馬當先,不請自到”寫出了“我”對喝春酒的急切與熱情;“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比喻奇特形象,蜜蜂小小的,很可愛,很像當時的“我”,同時這句話和後面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體現了鄉鄰們的淳樸與盛情,短短的幾句話,饞嘴的、可愛的“我”躍然紙上,形神畢肖,而淳樸的鄉情正像“我”這個形象的背景氣氛,氤氲開來。

六.説教學設計

一)導入

有一種酒,一點點,就能醉你到白頭,

有一種情,一點點,就能牽動你的心,

有一些人,雖然離去,但你永遠難忘他的個性,

有一些事,雖然遙遠,卻又總是那麼清晰……

這酒,是什麼酒?這情是什麼情?這些人,是怎樣的人?這情事, 是什麼樣的事?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作家琦君的散文《春酒》。

二、)整體感知

1、積累字詞,讀準字音:進入課文之前,我們先來學習一下課文裏面生字新詞。

家醅(pēi) 氣氛(fēn) 兩頰(iá) 煨燉(wēidùn) 枸杞子(gǒuqǐ)

薏草(ì) 斟酒(zhēn) 炮製(pá) 挑剔(tī) 橄欖(gǎnlǎn)

門檻(énǎn) 過癮(guǐn)

2、自由朗讀課文,感知文意

給大家讀一讀你喜歡的句子,好嗎?誰讀完了、找到了,就把手舉起來,大大方方地把手舉起來,從你的手上老師可以看到你的自信。(賞讀)

只要你讀響亮了,就是好!

只要你讀得讓我感覺到你是喜歡這個句子的,就是很好!

讀得讓老師和同學們都不由得喜歡上這個句子了,那就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好!

3、初步感知作者的思鄉情

明確:

1)有一種酒,一點點,就能醉你到白頭,這種酒叫——(春酒)

2)有一種情,一點點,就能牽動你的心,這種情叫——(鄉情)

3)有一個人,雖然離去,但你永遠難忘她的個性,這個人叫——(母親)

4)有一些事,雖然遙遠,卻又總是那麼清晰,這些事是——(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童年的記憶。)

板書:我 過新年

母親 喝春酒 鄉情

鄉鄰 喝會酒

三)品讀課文,鑑賞精彩的語言

細節是鮮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過文中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抒發了她對童年,對母親,對家鄉的濃濃情思。閲讀文學作品,只有細細品味文中的細節,才能充分體味文中的感情,理解的意旨。

教師要帶領學生細細讀、反覆讀,在讀中品,在品中讀,讀出情感,讀出意味。在品的過程中教師可先做示範,這個示範要細、要具體、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要在他們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可採用學生自讀自評,自讀他評,師讀生評,生讀師評等多種方式激活學生,讓他們動起來,激活課堂。

1)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

寫出了我當時情不自禁,對喝春酒充滿期望而急切的熱情;也寫出了當時“我”很“饞嘴”、可愛的樣子。“總是”一詞寫出了我對春酒的期待之情,“一馬當先”寫出了我急切的心情,“不請自到”讓我感受到了鄉人們相處的融洽,“肚子吃得鼓鼓的”寫出了一個“饞嘴”的可愛的小女孩子的特別,“蜜蜂似的”,形象地寫出了小女孩子吃得飽飽的樣子,突出了她的可愛。“捧”字寫出了小女孩對吃的東西的喜愛和珍惜。

2)“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説。

這句話寫出了母親非常得意的心理。(情趣)請一個學生起來給大家讀讀,其他同學聽他讀得怎樣。為什麼沒讀出來了?這一語氣詞表達出了母親非常得意的心理。朗讀時注意讀出這樣的語氣。

3)其實我沒等她説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裏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寫出了“我”對母親的八寶酒很喜歡,很饞的樣子。(情趣)(甜蜜的感覺)“偷偷”而不是當着母親的面,表現“我”內心是非常想喝的,但又不能讓母親知道的隱祕心理。“好幾回”是指多次,而不是一回、一次,足以見出母親的八寶酒對“我”充滿了誘惑,也顯示出“我”的可愛。

那我們請一位同學給我們讀讀看,看他是否能讀出這樣的感情來。

4)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裏只倒了一點點,我端着、聞着,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裏,酒卻全灑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

寫出了“我”的可愛和情趣。(情趣) “只”和“一點點”説明對母親的“小氣”而感到不滿足。“走來走去”表明了他即使是隻得到了一點點的酒,但還是格外珍惜,捨不得喝。“捏”是對撒了雖不是很多但自己很是珍惜的一點點後的失望。“直”表現小花貓對八寶酒滿是喜歡,舔個不停,煞是可愛。“呼呼”地睡了,表現了小花貓舔碗酒後的相當滿足和陶醉的情態。“也是”一詞,是以“我”當時的心理來揣摩小花貓的,可見“我”也同小花貓一樣饞得要命,也寫出了“我”的那種童趣。

請一個同學來給我們來示範朗讀。其他的同學注意欣賞,聽他們讀得怎樣。師再次強調幾個重讀的詞語。大家來共同朗讀這兩句話。

5)我呢,就在每個人懷裏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

這句話寫出了“我”當時很撒嬌,很嘴饞的情態。(情趣) “靠”和“點”説明“我”年齡雖小但很機靈。“舔一舔”説明她想喝但又不敢當着大家的面去喝,只能“舔舔”,即便如此,也讓她很過癮。 “才”在和“只有”搭配,足見她的嘴饞了。

6)因此,我每年正月裏,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廳裏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寫出了“我”焦急等待的心情,小時候,我那企盼的神態。(情趣)若把“眼巴巴”去掉,就不能夠寫出小女孩那種盼望的眼神,目光裏滿是期待和嚮往。

7)母親得意地説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脣的。

“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出母親得到別人表揚後的得意和些微的“羞愧”。一副農家婦人的樣子。“其實”這一副詞十足地寫出了母親做八寶酒就是為了讓別人能夠品嚐到其中的濃香就很開心、榮幸和滿足了。一個賢妻良母就真實地再現了出來。

8)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划拳吆喝,格外的興高采烈。

寫出了花匠阿標叔的老實善良、純樸的形象躍然紙上。這是故鄉濃厚、淳樸人情的最好體現,不説話,總是樂呵呵地做事,能為很多人帶來快樂,自己是非常高興的。

9)“我就在每個人懷裏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

這看似十分隨意的幾筆細節描寫,讓讀者強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愛這小姑娘,在故鄉,鄰里之間是如此親密隨和、融洽温馨。這種家人般的氛圍,這種温馨的人際關係讓人嚮往不已,而這一切都只包藴在文中極不起眼的一兩處細節中。

四)悟讀課文

1.感受文中最能表現作者思鄉情感的段落,試讀出其中的深情

讀琦君的書像翻閲舊相簿,一張張泛了黃的相片都承載着如許沉厚的記憶與懷念,時間是這個世紀的前半段,地點是作者魂牽夢縈的江南。作者把這種深深的思念之情,濃濃的懷念之意,集中地濃縮在的哪一句話裏?請大家試着讀一讀,讀出作者寄予在其中的深情來。

究竟不是地道的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大家剛才讀得是不是味道還不夠濃?再來讀一遍好不好?只讀最後一句。讀出這種味道來,讀出那種失落,那種追想,那種懷念,那種不可復得的心情來。

2.介紹琦君,感悟最後兩段思鄉的深摯熱烈和對家鄉味的迷戀,再讀最後一段

琦君1917年生於温州。她12歲隨家遷居杭州,1949年遷至台灣,後定居美國。自去台灣以後,琦君就再也沒有回過温州,她現在已經88歲了.琦君樣深情地説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

五)遷移拓展

古往今來,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寫過表達思鄉、思親之情的詩句。古有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等,現代有餘光中的《鄉愁》等,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所知道的思親、思鄉的名詩古句,體會古今遊子的思鄉愛國情。

七、説作業

讓學生積累有關“思鄉”的詩句,寫在摘抄本上,並註明是用什麼事物寄託情感的。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岑參《逢入京使》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王建《宿建德江》

八、説板書

在講課過程中隨着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深入逐漸呈現板書,以人、事、情為主導,理清課文思路,加深學生的印象。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1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觀潮》是山水遊記的佳作,南宋文學家周密用精妙純熟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寫,將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展現在讀者面前。全文着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這篇文章通過正側面描寫結合,白描與細描相結合,寫景與記事相結合,成功地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奇偉壯麗,又展現了南宋都城的風景畫、風俗畫,表現了人與自然搏鬥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滅亡之後對過去生活的留戀之情。

2、學生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年的文言文學習基礎,學生對文言知識和文言文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掌握了一定量的文言詞彙,瞭解了一些常見的基本句式,能運用已學知識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根據以上兩個分析,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積累常用文言詞語;

②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③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多角度、多修辭、多側面摹狀的寫景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反覆誦讀,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②提供句式,教給學生賞析優美詞句的方法。學習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瞭解錢塘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讚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的弄潮兒。

教學重點

1、準確地翻譯全文,並積累常見文言詞語的用法。

2、研讀課文,整體感知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

教學難點:

理解並運用本文形象逼真的描寫方法。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2

一、教材及學生分析:

本單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戰爭為主題的敍事性作品。通過這些作品,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認識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惡醜的兩個極端,從而獲得有益的啟示。西蒙諾夫的《蠟燭》是一篇戰地通訊,學習這篇文章,學生可從中瞭解到反法西斯同盟的軍民的戰鬥友誼,以及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新課標中提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説,他們通過國中一年的學習,對記敍文的文體已經有了較為深刻的瞭解,但他們是第一次接觸通訊這一文學體裁。因此,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再結合本課內容和特點,我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為:

(1)知識技能:A認識戰地通訊的特點;B理解“老婦人”的人物形象。

(2)過程方法:A把握記敍的要素,逐步提高學生閲讀記敍文的能力;B學習通過人物的動作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激發學生追求和平,消除戰爭的正義感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理解老婦人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文中“蠟燭”的特殊含義。

二、設計説明:

總體理念;

1)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平等對話提高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

2)做到三個結合:文本內容和學生的情感體驗相結合、聽説與讀寫相結合、方法指導和思維訓練相結合。

設計思路:課前熱身→情境導入→整體感知→人物賞析→質疑研討→情感昇華

三、教學流程:

(一)課前熱身

學生交流

1)通訊的相關知識;

2)課前蒐集到的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內容的瞭解。

(設計説明:兩項交流內容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也從文章背景、文體知識兩個方面為下面內容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情境導入

多媒體投示陰暗背景下的燃燒着的留淚的蠟燭,同時播放充滿悲涼氛圍的音樂,師導入:

往事如煙,歲月如梭,一切有形的'東西已被時間磨蝕得鏽跡斑斑。二戰的炮聲已經離我們遠去,然而情感的東西能常駐人們心中。這枚燃燒的蠟燭將帶我們穿越歷史的時空,感受那戰場上感人的一幕。

(設計説明:通過視聽手段創設情景,為本課的學習作了情感鋪墊,教師的語言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三)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注意體現記敍的六要素);

2、文中的哪個情節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好能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設計説明:遵循閲讀規律,調動學生初次讀文的探詢心理,訓練學生閲讀記敍文的能力,篩選信息的能力,同時在題目設計上注重分層,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課堂中來。)

(四)人物賞析

1、老婦人為紅軍戰士都做那些事?

學生:援助—安葬—悼念

(設計説明:這一環節在於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主要情節,從內容上理解老婦人的精神世界,同時對通訊的特點也有所瞭解)

2、賞析文中對老婦人的動作描寫的語句,進行朗讀交流。

(設計説明:這一環節為突破文章的重難點服務,通過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的賞析達到感受人性美的目的;朗讀的訓練培養學生語感。總之,讓學生在品讀與賞析中提高對文本的理解,對人物形象的把握)

3、訓練拓展;

出示老婦人的頭像,讓學生仔細觀察,描述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而揣摩人物心理,進行口頭表達。

(設計説明:此環節仍是對人物的進一步分析,在教學手段和方法上注重分層,同時強化對寫作的訓練,實現從讀到寫的遷移)

4、小結:老婦人的形象(?)

(五)質疑研討

你對文章中的哪些問題還有疑問?請提出來。

(設計説明:學生可能提出的有——文章最後兩句話的含義;黑圍巾在文章中多次出現的作用;文章中“蠟燭”的含義。學生如果沒有,就由老師提出來。從而體現師生互動。估計在解決這三個疑難中學生會有困難,因此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討論交流,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學習,老師的指導則應注意與學生生活體驗相聯繫)

(六)拓展昇華

投示“鑄劍為犁”的雕塑。學生觀察,理解雕塑的含義。進行小詩的創作。

(設計説明:此項設計在於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生視野,並且通過創作激發學生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對戰爭的痛恨,從而使本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得到昇華)

教師結語:二戰的槍炮聲早已成為歷史的迴音,但在這個世界上,槍聲、炮聲、爆炸聲,仍遠遠多於鞭炮聲和禮炮聲。21世紀的今天,我們更加熱愛和平,讓我們默默祈禱:和平永駐!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3

一、多元解讀説教材。

《學步》是北師大教材六年級下冊即畢業前的最後一個單元“告別童年”中的一篇課文。作者趙麗宏以父母的口吻描述了兒子學步時的情景。文章從看到兒子蹣跚學步,聯想到學步只是人生旅途的開始,希望孩子腳踏實地地不畏艱險勇往直前,順利地踏上人生之路。編者將《學步》這篇散文選入“告別童年”單元是希望即將畢業的國小生,在告別童年之際,能夠領悟《學步》中的道理:人生之路亦如學步,要獨立地、勇敢地、腳踏實地地走。當然,讀者可能從中還能感受到父親對孩子的一片深情和良苦用心等。

二、研讀課標説理念。

對課標進行深入研讀後結合文本,我力爭在本課時的'教學中體現以下的教學理念:

1、着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尤其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文字的素養。教學中我通過漢字的演變、文字超越視頻的作用、文字能夠觸及到人的心靈等形式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

2、把握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以讀代講,以文本為唯一陣地。整堂課的設計以讀為主,以觸及學生心靈的誦讀為方法,學習文本、體會情感;以文本為理解的載體,去掉了視頻、圖畫等非語文的方式。

3、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生學習方式中有自主思考、有合作交流、有探究延伸。

4、重視讀寫結合。課中學生既動口朗讀、交流,動腦思考、質疑,還動手書寫,動情感悟。

三、走進孩子説學情。

教師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世界,反覆朗讀文本覺得這是一篇文字樸實卻藴含着深刻道理的散文,是一篇父母對孩子的愛的表白之作。學生可能初讀覺得很簡單,細讀又像説教。通過第一課時的教學,學生熟讀了文章,掃除了字詞障礙,對課後思考題有了初步的探究,為第二課時深入體會文本,改變説教這一印象做了很好的鋪墊。

四、教學結合説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解讀,課標的研讀及學情的瞭解,結合自己的教學理念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引導學生“用心靈誦讀”文本,做到“心隨文動”,從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材,將學步過程描寫得具體、生動的寫作方法,初步體會第二人稱寫作手法的特點。

3、理解課文內容,品讀重點詞句,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期望;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學步,要獨立地、勇敢地、腳踏實地地走。

五、合理確定重難點。

1、引導學生“用心靈誦讀”文本,做到“心隨文動”,從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品讀重點詞句,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期望;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學步,要獨立地、勇敢地、腳踏實地地走。

以上兩點無論從教學目標中看,還是分析文本及學生的情況都應該是教學中的重點,而“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學步,要獨立地、勇敢地、腳踏實地地走”則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4

一、整體閲讀,把握情節。

1.自瀆課文,瞭解大意,複述故事情節;

2.討論問題,理清情節

(1)、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要點: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

(2)、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要點: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於造起了有九層台階的新屋。

(3)、新屋造好後,父親怎麼樣?

要點:人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二.集中討論,分析形象。

1.説説你對父親這個人物的看法。

2.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l他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有志氣,不甘人後,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

l他是一個有着長遠生活目標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l他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

l他是一個謙卑的人,有着中國農民所共有的謙卑特點,當九級台階造好後,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三.問題探究,把握主題。

1.設問;這篇小説要告訴我們什麼?

2.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l謳歌父親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

l熱切希望以先進的.生產力迅速改變農村落後的精神面貌。

四.深入品讀,體會寫法:

1.請同學分別找出文中描寫父親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並大聲朗讀,説説它們的作用。

2.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

3.教師小結:個性化的描寫能突出人物的性格並突出文章的主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