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説課稿模板(精選20篇)

來源:文書谷 1.37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説課稿模板(精選20篇)

説課稿 篇1

設計意圖:

一、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而且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教學獲得之中。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通過表演、採訪加強合作與探究,讓課堂成為學生合作交流的平台。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人教版第十冊第22課《豐碑》第2課時。

2、教材簡析:這是講讀課文。記敍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軍需處長把自己的棉衣讓給了戰友,自己被嚴寒凍死的感人故事.讚揚了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

3、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豐碑是第七組教材的一篇講讀課文。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是“詳寫與略寫”。學懂了這篇課文,落實了這一訓練重點,學生在今後的閲讀中不單是從文章的內容去理解文章,還懂得從材料的安排來理解文章的結構,從而也使學生知道在寫作中詳略得當地進行寫作,安排材料。

4、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根據教學大綱,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三個方面全面考慮,而且要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符合學生的實際,以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

(1)本課時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因此,可確認為本課時的知識目標。

(2)在教學時,我圍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着及將軍的情感變化的語句進行分析,從而體會軍需處長的高貴品質,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領悟了理解人物品質的方法,培養了學習能力,因此,理解人物品質重點的語段作為本課時的能力目標。

(3)本課時的教學,讓學生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學習他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這是本課時的思想的教育目標。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瞭解紅軍隊伍在行軍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學習他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

5、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着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二、説教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根據教材內容和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靈活合理的進行多種教法的優化組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法、討論法、以讀代講法,做到講與練結合,扶與放結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一種愉悦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着眼點和落腳點,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三、説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説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本課時教學要使學生知道為什麼説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從而體會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在授課時,我引導學生學習討論,從描寫軍需處長的神態、動作、衣着的詞句中品詞、析句,從而體會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課文寫將軍的情感變化的語段,實際上是為了從側面襯托軍需處長的偉大,在教學這部分時,我引導學生去分析將軍的神態、動作、語言,體會他的心情,讓學生在想一想、劃一劃、議一議、讀一讀的`過程中,體會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高貴品質。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設計

(一)由題入文,設置懸念。

一上課,讓學生齊讀課題後,便讓學生回答課題“豐碑”是指什麼?讓學生知道豐碑是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傑作或偉大的功績。緊接着我問課文中的豐碑指什麼?學生從課文中便能找出答案,這豐碑指的是軍需處長。這時我讓學生知道軍需處長在軍隊中是負責管理什麼的?這為體現軍需處長的高貴品質埋下了伏筆。於是我又問道:為什麼説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呢?這引起了同學們的深思。這樣設置麼懸念,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文章的內容。

(二)剖析課文,理解中心。

文章讚揚的是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也是教學中需要學生領悟的重點。為了突破重點,我抓住了最能體現軍需處長崇高精神的語段進行深入地分析理解。我首先引導學生分析描寫軍需處長的課文第七自然段。在教學這一重點段時,我首先利用媒體展現了被凍僵的軍需處長的畫面,以畫面來感染學生,再找出有關自然段讓學生學習討論這段話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軍需處長的?並想想哪些詞語用得好。學生不難找出“安詳”“鎮定”“單薄破舊”這些詞語用得好,然後我進一步誘導學生去分析。我問道:“為什麼軍需處長穿得這麼單薄?”這樣一點撥,使學生明白到這是一支裝備很差的隊伍,他們最缺的是棉衣。軍需處長把棉衣讓給了戰友。我緊接着説:“這麼嚴寒的天氣,軍需處長的穿着這麼單薄,他明明知道自己會被凍死,可他的神態為什麼這麼鎮定,這麼安詳呢?這一問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做是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所以,他十分鎮定、安詳;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鎮定、安詳是因為自己盡到責任,死而無憾;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鎮定、安詳是因為早已把死置之度外了。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便讓學生體會到了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配樂朗讀,並進行配樂範讀,在讀中進一步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一股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文章對將軍的描寫,實際上是為了從側面襯托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在教學這一重點部分時,我先讓學生找出哪幾個自然段是描寫將軍看到老紅軍犧牲時的神態、動作、語言的變化。然後讓學生劃出這些詞語體會。為了幫助學生梳理,我讓學生填表分析將軍的情感變化。我問學生,當看到凍僵的老戰士時,將軍為什麼叫軍需處長來?當沒有人回答他時,他為什麼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這些問題讓學生明白這時將軍認為軍需處長沒給這位老戰士發棉衣,以至凍死。這是軍需處長失職造成的嚴重後果。他要叫軍需處長來追究責任,這也為下文體現軍需處長的偉大作了個埋伏;當將軍知道這位犧牲的老戰士就是軍需處長,將軍為什麼向這位軍需處長莊嚴地敬了一個軍禮?這是一個較難的問題。這一個軍禮,包含了將軍複雜的感情。他為自己錯怪了軍需處長而內疚。這一無聲的軍禮,表達了將軍的千言萬語和對軍需處長的哀悼。學生明白了這一點,也就從中體會到了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使同學們再次受到震撼。在分析這些句子的同時,我讓學生比較“愣了一下”和“愣住了”有什麼區別;“抽動”和“抖動”有什麼區別。這樣學生的基礎知識紮紮實實得到訓練,也學會在特定的句子中體會詞義。在分析清楚將軍的情感變化後,我讓學生滿懷深情地朗讀,學生在讀中再一次被軍需處長的偉大感動了,再次激起了情感的波瀾。

為了落實這一單元訓練重點,我緊接着問道:“課文為什麼詳寫軍需處長犧牲時的神態、動作、衣着和詳寫將軍的神態、動作、語言?這一問讓學生知道:這都是為了突出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也讓學生知道和文章中心思想關係特別密切的材料應詳細些,為學生今後習作作鋪墊。

(三)、深入體會,強化中心。

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已能體會到軍需處長那種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時我便問:為什麼説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呢?我讓學生邊看圖邊回答,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去分析問題,這時學生都能説軍需處長的外形,確實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更重要的是他捨己為人、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永遠銘記在戰士們心中,解決了這一畫龍點睛的問題,學生便由表及裏地瞭解了課文的內容。

在講解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會腳步聲為什麼是沉重堅定的?讓學生體會到戰士心情的沉重,但心中因為樹立了軍需處長那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充滿了勝利的信心,從而進一步體會到因為受到軍需處長的鼓舞,戰士們一定能經受嚴峻的考驗,一定能戰勝重重困難。這樣,也使同學們從中受到鼓舞。

(四)、總結課文,薰陶情感。

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不僅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説:“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我便對學生説:“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

(五)、佈置作業,鞏固知識。

為了鞏固堂上所學的知識,我給學生布置兩題作業:(1)用“濕潤”“晶瑩”造句;(2)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

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教科版第九冊的課文《花邊餃子》。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小時候媽媽給“我”包花邊餃子和“我”長大後給媽媽包花邊餃子的故事,讓我們感到時代在變,但深沉的親情永遠不會變。文章以樸素的文筆,傾訴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親情。整組課文都是圍繞着“親情難忘”為主題,通過質樸、深藴的`語言,讓學生體會人間親情的美好,懂得珍惜親情,學會感恩和回報。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語感。下面我把它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説説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8個生字,掌握多音字的讀音,正確書寫12個生字。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技能目標: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寫具體,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目標:體會“我”和媽媽兩代人之間互相關愛的深情,懂得回報親情,學會感恩。

教學重點:

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所運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我”和媽媽兩代人之間互相關愛的親情,懂得回報親情,學會感恩。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在這堂課中,我們綜合了觀察法、談話法、討論法及情境性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學法: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

説課稿 篇3

一、教學內容分析

《露在外面的面》是第二單元長方體(一)中繼《長方體的認識》《展開與摺疊》《長方體的表面積》之後的第四節,它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特徵、觀察物體的方法、正方體表面積計算及找規律等內容之後進行的,旨在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分析等活動中,有序地觀察露在外面的面的數量,會求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積,並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同時滲透相關的數學思想方法

二、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探索並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及其計算方法,並能準確計算。

三、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的過程,在操作、觀察、分析等活動中,綜合運用有關知識解決露在外面的面的數量問題,並會求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積。

2、能有序、多角度地觀察,並發現規律。

3、在操作與交流中,體會歸納、替換的思想方法,發展空間觀念。

四、教學重難點

會求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積,能有序、多角度地觀察,並發現規律。

五、教具準備

正方體紙盒,課件

六、教學活動流程

一、複習揭題

一、回顧舊知。

(師手拿教具):瞧,我們的老朋友長方體和正方體又來光顧我們課堂了,請你簡單介紹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六個面,八個頂點….)

師:還記得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師怎麼計算的嗎?請完成下面兩道題目。(課件出示複習題)

二、導入新知。

師:剛才在計算表面積時,求的都是六個面的總面積,而在實際生活堆放物體的時候,有些面是看不到的,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露在外面的面。(出示課題)家電商場的倉庫就存放了一批電視機,我們一起到哪裏去看看。

二、新授

三、觀察思考,靈活解決。

(課件展示,放在牆角的電視機包裝箱圖片。)

師:同學們請看,一個正方體的電視機包裝箱放在牆角,有幾個面露在外面呢?分別是哪幾個呢?

師: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積是多少呢?

師:同學們繼續看,這有幾個正方體的電視機包裝箱?(四個)它有幾個面是露在外面的?你是怎麼想的?可以跟你身邊的夥伴交流一下。

講解不同方法數出露在外面的面。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比較一下這兩種方法,它們有什麼不同?

師小結:第一種方法是逐一觀察每一個正方體,把他們露出來的面的數量分別數出來,然後再相加;第二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向數出露在外面的面的個數,然後相加。不論用哪種方法,只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去觀察,就不會重複,也不會遺漏。

師:我們通過不同的方法數出來露在外面的面一共有9個,下面請同學們計算出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積是多少?

四、延伸探究,拓展思維。

師:將四個正方體包裝箱一起放在牆角,除了我們看到的這種擺法外,還可以怎麼擺?請你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盒子,動手擺一擺,再數一數露在外面的面有多少個,看你能有什麼發現?

師:將四個正方體盒子擺在牆角,有很多種不同的擺放方法,老師蒐集了幾種,同學們請看

(逐一講解露在外面的面)

師:看看這些立體圖形和他們露在外面的面的面數,你有什麼發現?

師:都是用4個正方體來擺,但由於擺放的方法不同,露在外面的面的面數也不同,即使露在外面的面的面數相同,擺放方式也可能不同。

小結:今天老師和同學們共同探討研究了露在外面的面,學會了用不同的方法有條理有順序的數出露在外面的面,避免遺漏或是重複,下面我們繼續來探究露在外面的面。

五、直觀演示,探索規律。

出示題目:

師:將一個正方體擺放在桌面上,有多少面露在外面呢?

教具演示,揭示答案。

師:兩個並列擺放呢?

教具演示,揭示答案

師:三個擺成一排呢?

演示並揭示答案

師:同學們,發現什麼規律了嗎?

師:每增加一個正方體,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3個。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一下,正面和背面始終不變,一個正方形露在外面的5個面可以理解為正面和背面的2個加上上面左面右面的3個,兩個正方體擺成一排就加上3,再多一個正方體再加上3

師:下面請同學們完成這道題目,請同學們先想一想再做一做。

師:如果將小正方體豎着擺放,又會出現什麼規律呢?請同學們完成下表:

師演示並講解

師:你發現什麼規律了嗎?6個正方體這樣擺放有多少面露在外面呢?

六、歸納總結。

師小結:今天老師和同學們共同探討研究了露在外面的面,學會了用不同的方法有條理有順序的數出露在外面的面,對於有規則擺放的正方體,我們又探索了其中隱含的規律,通過巧妙的計算得出露在外面的面數。下面,利用今天所學,完成以下題目。

七、實踐應用。

三、練習(略)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教材簡析:

這節課是第七冊國小數學教材第五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學過了面積和麪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而展開的。

教材通過實際活動、具體推算,説明1公頃的面積有多大,得出1公頃的具體觀念,再聯繫實際進行單位換算的練習 。接着,教材説明計算大面積的土地用平方千米作單位 ,1平方千米土地有多大,然後讓學生推想1平方千米土地有多少公頃,進而引出土地面積單位間的換算關係,得出進率。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間的進率,能進行土地面積單位間的換算,會運用進率解決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

通過網上自學,使學生學會自我探究學習,掌握利用網絡學習知識、瞭解更多信息的方法,學會網上學習的方式。

(3)、情感目標:

利用網絡資源的豐富性,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和防沙造林的環保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A、 掌握公頃、平方米、平方千米這三者之間的進率關係。

B、 讓學生通過網絡學習有所收穫。

(2)、難點:

使學生建立起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概念,具有空間觀念 。

讓學生學會利用網絡學習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

教具學具:

利用Frontpage20xx製作的“土地面積單位”網頁站點和相關網站鏈接。

二、説教法學法

1、引路指導法

教師不是課堂的主宰者,學生也不是需要填滿的容器,而是需要點燃的火炬,教師應是火種。因此,在這節課中教師主要起到指點引路的作用,在適當的時候,點撥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進入不同的學習板塊。

2、自我探究法

讓學生利用網頁上提供的資料、信息,自我探究學習,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並推導出結論,獲得新知。

3、交流溝通法

讓學生把自己從網上學到的知識互相交流,把收穫與體會互相溝通,充分發表不同的見解,展示自己獨特的才華,互相幫助,互相啟迪,互相促進,發揮羣體作用,提高交往溝通的能力,共同提高。

三、説教學過程

課前讓學生瀏覽學習目標,明確這節課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和要求,使網上學習具有目的性。

(一)、評改日記,導入新課

這個環節先創設讓學生做“小小評改員”的情境,激起學生評改數學日記的興趣,與語文學科相聯繫,説明日記的病因是“不夠具體”,然後在學生朗讀的同時,教師適時提出問題:“到底什麼叫做面積?面積單位有哪三種?……”引導學生修改日記,同時複習了“面積和麪積單位”這部分內容。

最後,讓學生回答了日記末尾的三個問題:“平方米是最大的面積單位嗎?有沒有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積單位?測量我們市、我們省甚至我們國家還用平方米嗎?”從而導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更大的面積單位------土地面積單位。”

(二)、瀏覽自學,探究新知

這個環節主要引導學生利用網絡瀏覽自學新知,並總結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學生自學“公頃”這部分內容,這張網頁上設計了讓學生根據敍述的內容推出公頃與平方米的進率,填寫在方框裏,同時設有“智慧老人”進行幫助。

然後讓學生互相交流彙報自學成果,並結合一百米賽跑想象1公頃的大小,接着通過聯繫身邊的例子,確實理解1公頃的大小,建立1公頃的空間觀念。

2、“世界之最”這個環節,既是鞏固練習,讓學生運用剛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又讓學生增長了課外知識,瞭解了兩個世界之最,滲透了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3、接着,教師為學生設計了一個問題障礙:出示了一個以平方米為單位的很大的數,讓學生迅速地讀出。當學生遇到了困難時,教師引導:原來它表示的是我國領土的面積,即使把它化成公頃仍不好讀寫,怎麼辦呢?從而引出更大的土地面積單位“平方千米”。

在學生瀏覽自學“平方千米”時,教師在網頁上設計了自學推導出“平方千米與公頃的進率”這樣的思考題,要求學生寫出推導過程,這一設計提前滲透了“證明推理”的數學思想,同時讓學生自己推導出的進率,他們會記憶深刻、掌握牢固。

4、鞏固練習“做一做”採用動態HTML的做法,單擊選擇答案:單擊正確的答案會突出顯示,單擊錯誤的,答案將消失。這樣,使練習題具有趣味性,學生練得開心、玩得高興,既鞏固了新知、訓練了思維,又獲得了成功的`快樂。

(三)、練兵闖關,綜合練習

“練兵場”裏有三項任務,分別通過敵人三個難易不同的崗哨,可由易到難進入,可自由選擇,也可直接向最難的崗哨3挑戰。

其實,練兵場就是讓學生進行綜合練習的地方,通過讓學生“練兵、闖崗哨”這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使他們樂意接受任務、接受挑戰,積極地投身到完成任務的活動中去。同時,三種難易不同、層層深入題目的設計,也為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練習(即:分層練習)創造了條件,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務,產生成就感。

(四)、資源豐富,拓展深化

資源庫裏有着豐富的知識信息,供學生瀏覽拓展視野。如:“你知道嗎”介紹了古代的土地面積單位,“大開眼界”介紹了許多外國的土地面積單位。還有許多的相關網站,例如:國家測繪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中國土地網等網站,讓學生學到了很多課本上所沒有的知識,例如:測繪知識、土地測量、世界地球日、全國土地日、土地資源等,受到“環境保護、防沙造林、善待地球、善待自己”的思想教育,並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穫 ,如果單靠死板的課本,這點是很難做到的。

(五)、互相溝通,架起心橋

“溝通橋”這個板塊,我是運用了“討論組”製作的網頁,讓學生通過網絡就“這節課的收穫與體會”公開交流與討論,也可以寫出自己最想説的話和最真的感受,每個同學都可以在網上看到自己與別人的發言,真正實現了人機交互、每個學生之間的交流、師生之間的溝通,讓學生們交流了知識、思想和情感,同時也讓教師瞭解到了這節課的成功與失敗之處, 有助於今後的教學。

(六)、實踐園地,佈置作業

這其實是向學生布置作業的環節。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並以測量報告的形式整理上交,這有助於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懂得:學習知識就是為了運用。

四、總結

這節課利用網絡輔助教學,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精緻的網頁與豐富的資源使學生大開眼界、興奮不已,直到下課仍興猶未盡,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各個環節銜接較為自然,學生收穫很多,知識掌握情況較好。

但是,由於服務器和下面機器運轉速度慢,部分學生的機器未能正常工作,導致學習效果下降。

另外,如能在“公頃”這部分內容中添加一個對比“公頃與平方米進率”的FLASH動畫,讓學生有一個感性認識,效果會更好!

説課稿 篇5

一.指導思想

本課依據新的《體育課程標準》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體現快樂.主動.健康發展,根據國小身心特點,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活動的空間。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及合作精神,最終達到健身與健心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後滾翻動作,發展學生靈敏.協調.柔韌素質。

2.使學生能夠掌握動作,提高學生動作協調性控制能力。

3.培養學生美的情感及互相合作,團結協作的集體意識。

三.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學生心理.生理的特點,不斷激發學生興趣,感受體育活動的快樂,體現健康的發展。

1.本課的開始,學生隨音樂進行小動物模仿的活動,調動學生興趣,讓學生在邊唱邊跳中培育學生模仿.表現的能力,從而達到熱身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活動。

2.在技巧:後滾翻教學中,教師運用多樣化新穎的教具提高學生積極性,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先通過多樣活動體會滾動的感~受,並且滿足了學生好奇心理。使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地進行,通過學生反覆練習熟練動作,體現學生主動參與地位,練習中學生自評.互評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及觀察的能力。為了發展學生的個性,加強合作與交流,活動形式由個體發展到結伴練習最後到小羣體練習,從而提高學生興趣,感受成功後的快樂。

3.通過遊戲提高學生的多種能力,培養學生豐富的創造能力和表現力讓學生在遊戲中提高身體素質,讓學生在合作遊戲中,體驗合作的快樂。

4.韻律放鬆,讓學生在快樂的音樂節奏中放鬆身心,教師及時給予鼓勵,全面提高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5.教學預計:全課練習密度:45~50%平均心率:130~5%次/分

1、雙腳跳2.遊戲:我們是建設者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主體教育為指導,以新課程標準為活動與遊戲內容為載體,激發學生運動興趣,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體驗主動參與並獲得成功的樂趣。在遊戲實踐活動中掌握學習動作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自學、自練、自評及合作學習的能力,使“健康第一,以學生髮展為本”,落到實處。

二、教材的選擇與學情分析

為了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精神,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課選擇了以身體健康目標為主的跳躍教材——雙腳跳。本課設想通過教師適當的點撥,使活潑好動的.低年級學生通過在反覆遊戲活動中,主動探索並初步掌握淺易的知識和學習簡單的動作技能,寓學習於遊戲活動之中,寓樂於教學之中,發展學生柔韌、靈敏、協調素質,提高跳躍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雙腳起跳和雙腳落地的方法。

2、技能目標:發展學生下肢力量及彈跳能力,培養學生雙跳雙落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刻苦鍛鍊及集體協作等思想品質。

四、課的結構與組織教學

根據低年級學生興趣廣泛,模仿力強、活潑好動、喜歡遊戲等特點,在教學實施中,採用遊戲的方法,內容及組織形式,使教材的內容具有趣味性和娛樂性。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激情引趣——學習新知發展個性——寓教於樂——恢復調整,四個階段進行教學,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引起思維與探索的興趣,達到教與學的統一,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僅使學生學會雙腳起跳的動作,而且使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體現現代教學,不僅為學生“授之以魚”,更應為學生“授之以漁”的改革思路。本課通過多種形式,使學生個性得以展示,情緒得到宣泄,心理得到滿足,合作得到加強,身心得到發展,在培養團結協作精神的同時,也就提高了相互關注與合作的能力與意識。

五、教法與學法的運用

在教法上,採用了因材施教、啟發誘導的方法,注意捕捉和發揮課堂上各種教育因素,以情導教。輔以歡快的音樂,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在課堂中,用小遊戲調節學生身心負荷,從而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完成本課的目的。

在學法上,本課採用語言激勵法、遊戲法、觀察法等進行學與練。

同時,注重設計教學氛圍和情境加強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人教版八年級數學第二學期第十九章第一節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線、三角形及簡單圖形的平移等幾何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它是本節的重點,又是全章的重點。學習它不僅是對已學平行線、三角形等知識的綜合應用和深化,又是下一步學習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等知識的基礎,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2、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我制定瞭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進行有關的證明和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猜測、歸納、證明,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發展學生合理的推理意識,培養主動探究的習慣。

(3)情感目標

通過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應用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3、教學重點、難點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究與應用;難點是: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究,即如何添加輔助線將平行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解決的思想方法。

二、學情及教法分析

農村的學生基礎知識薄弱,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能力較差,針對這種情況及本節課的特點,結合我校課題“因材施教,當堂達標”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引導—輔導—指導—講評—歸納”有目的的輔助學生學習。

1、利用直觀形象的圖片、模型,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驗證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發現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發揮學生的觀察能力、聯想力,大膽猜測平行四邊形的可能性。

2、注重學生參與,合作交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始至終處於積極思維,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同時藉助多媒體進行演示,以增加教學的直觀性。

三、學法指導

1、觀察猜想。以學生的觀察、猜想為主,要求學生多觀察,大膽猜想,主動探索來了解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2、合作交流。採取積極引導、主動參與、互相交流來組織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體會成功的喜悦。

3、抽象概括。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分析,從具體實例中抽象出平行四邊形的圖形,概括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

4、總結歸納。通過例題探索、練習反饋、收穫園地,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注意的問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過程

(一)温故思新,情境導入

首先複習四邊形的定義及四邊形的有關性質。然後課件顯示章前圖和一些圖片。提出問題:你能從圖中找出我們熟悉的幾何圖形嗎?

這個問題是以農田鳥瞰圖作為本章的章前圖,學生可以見識各種四邊形的形狀。通過查找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起到複習的作用,為進一步比較系統地學習這些圖形做準備,並明確本章的學習任務。

(二)自主學習,發現問題

通過觀察圖片,讓學生舉出身邊存在的平行四邊形的例子。通過舉例,為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求知慾,培養學生形象思維。

然後自學課本83頁—84頁例1上面的`內容,教師出示問題:

1、通過觀察圖片,找出圖形的共同特徵,説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2、你會用符號表示一個平行四邊形嗎?想一想用符號表示時要注意什麼問 題?

如圖 平行四邊形ABCD記作:□ABCD(略)

3、通過觀察測量自做的平行四邊形你能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嗎?

邊:對邊平行且相等

角:對角相等,鄰角互補

4、你能證明你發現的結論嗎?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從實例圖片中抽象出平行四邊形的幾何圖形,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自學加深理解,發現問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感受動手測量,猜想的樂趣,培養猜想的意識。教師巡視引導,幫助學生自學。

(三)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小組合作交流,共同解決自主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尋找證明的方法。當學生有疑惑時,教師巡視輔導:我們目前證明線段、角相等的方法是什麼?(利用三角形全等來證明)。而圖中沒有三角形該怎麼辦?引導學生得出需構造輔助線,將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解決。學生完成證明,歸納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鄰角互補。並引導學生寫出性質的幾何語言。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和引導,明確目前證明線段、角相等的常用方法是證明三角形全等。學生完成證明,驗證猜想的正確性,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嚴謹性,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和證明的必要性。對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歸納,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概括能力,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四)小組展示,學以致用

1、小組代表展示交流的結果,通過實物投影講解平行四邊形性質的證明過程。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

2、探究例1 :

小明用一根36米長的繩子圍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場地,其中一條邊AB長為8米,其他三條邊各長多少?

教師引導學生審題,學生弄清題意後教師示範解題過程,並重點強調解答中平行四邊形性質的幾何表述。

設計意圖:通過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學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3、跟蹤反饋:

(1)在□ABCD中,AB=5,BC=3。求它的周長。

(2)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外角是38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每個內角的度數分別是多少?為什麼?

(3)剪兩張對邊平行的紙條,隨意叉疊放在一起,轉動其中一張,重合的部分構成了一個四邊形。線段AB和DC有什麼關係?

練習(2)(3)需説出理由,這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要求學生有條理的寫出解題過程。

(五)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的收穫是什麼?

2、還有什麼困惑?

設計意圖:通過評價反思引導學生概括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對知識進行梳理,這樣有利於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分析和小結的能力。

(六)達標檢測:

1、選擇題:

(1)平行四邊形的兩鄰角的角平分線相交所成的角為( )

A、鋭角 B、直角 C、鈍角 D、不能確定

(2)平行四邊形的周長為24cm,相鄰兩邊的差為2cm,則平行四邊形的各邊長為( )

A、4cm,4cm,8cm,8cm B、5cm,5cm ,7cm,7cm

C、5.5cm,5.5cm,6.5cm,6.5cm D、3cm,3cm,9cm,9cm

(3)下面的性質中,平行四邊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

A、對角互補 B、鄰角互補 C、對角相等 D、對邊相等

2、填空題:

(1)如圖所示,DE∥AB, EF∥BC,DF∥AC, 圖中有_______個平行四邊形。

(2)平行四邊形的一組對角度數之和為200°,則平行四邊形中較大的角為____________

3、解答題:

如圖,在□ABCD中,∠A+∠C=160°,求∠A、∠B,∠C,∠D的度數。

(七)板書設計

19.1.1平行四邊形的性質(1)

定義: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 例1 :(略)

記作:□ABCD

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且平行;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鄰角互補

本節課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着激發興趣,積極投入,由易到難,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積極思考,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技能,這一主體思路下設計的。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初淺的認識和想法,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説課稿 篇7

各位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細胞的癌變》,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來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細胞的癌變”是新課標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模塊中第六章第4節的內容。本章的思路是使學生了解細胞的完整生命歷程,同時瞭解細胞的癌變是細胞生命歷程中出現的異常現象。癌症既是生物學熱點,又是醫學界與社會的熱點,因此,本節課是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的點範。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描述癌細胞的特徵;舉例説出生活中常見的致癌因子;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區別。

2.能力目標:討論如何預防癌症;學會蒐集並整理從書籍、報刊及網絡等途徑中查詢相關的信息;學會更好的與他人合作;擬定健康的生活方案,學以致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健康生活的態度;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正確對待癌症,儘早培養學生提高生活質量。

本節課的重點是:癌細胞的特徵、癌症的預防為重點;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區別及其關係為難點。

二.説教法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將用以下教學方法:比較法、例舉法、討論法,以PPT輔助教學。

比較正常細胞與癌細胞的區別,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和記憶癌細胞的特徵,同時例舉出與癌細胞相關的疾病;採用例舉法舉出生活中常見的致癌因子,並討論進行分類,使學生更加清晰明瞭致癌因子的類別,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認知;癌症的預防和健康的生活,通過學生自主討論,得出健康生活的方式,並討論制定家庭健康生活方案。

三.説學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通過情景體驗法、聯繫實際、合作探究法、興趣式指導法、領悟式指導法、對比式指導法等,以實現師生、生生互動,使教學目標落到實處,使學生感受一堂難忘的生命教育課。

四.説教學過程:這堂課的大致設計思路為:

1、課前準備,感性認識:利用網絡和書籍查閲癌症及癌症名稱,導致癌症的原因以及預防癌症的方法,讓學生主動獲得癌症的感性材料,對癌症有初步瞭解,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

2、聯繫生活,導入新課:PPT展示皮膚癌患者圖片和正常人圖片,兩者進行對比,學生思考小組討論曬太陽的好處與害處,進而癌細胞的概念與特徵。

3、主動探究,建構知識:

(1)癌細胞的概念:知識點在課程標準中沒作要求,因此只從條件、實質、表現結果進行分析,使學生對癌細胞有初步的瞭解,癌細胞的圖片使學生獲得對癌細胞的感性認識,為後面的重點內容癌細胞的特徵打基礎。

(2)癌細胞的特徵:該知識點是本節第一個重點,內容較簡單,通過癌變細胞與正常細胞圖片的比較,列表總結出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不同,從而讓學生輕鬆地瞭解癌細胞的特徵。

(3)細胞癌變的原因,即致癌因子:本環節我將原癌基因比作車間的運行機制,將抑癌基因比作懲罰紀律,使學生對難點有形象深刻的認識。之後,讓學生討論為什麼老年人易患癌症,進行知識深化,並引導學生關愛老人,有利於提升學生道德品質。舉例生活中不良習慣,如垃圾食品,長時間使用輻射產品,病毒感染引發癌症等,導致的各種癌症,從而使學生明白致癌因子,以及致癌因子的分類,使本節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更加緊密,同時引出本節課第二個重點內容:癌症的'預防。

(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區別:這部分是教學難點,為講清楚這一難點知識,首先指導學生看書找找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然後幫助學生理解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共同調節細胞週期。細胞癌變是基因突變的結果,引出癌症是基因突變的累積效應。

4、學以致用,健康生活:

(1)癌症的預防:作為本節最重要內容,且與生活息息相關,我採用老師引導、學生討論總結的方法進行教學。從生活各方面總結出保健良方,既對知識有很好應用,又體現對生命的熱愛,同時指導學生討論制定家庭健康生活方案,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2)癌症的治療:通過講述癌症治療方法的副作用,激發學生探究生物學X望,激勵學生立志除癌。在此,我選用一則關於一名癌症晚期病人運用心理療法成功戰勝癌症的故事,在於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多方面啟發教育,體現面向全體學生的課程理念。

板書設計:

第4節細胞的癌變

一、癌細胞的概念

二、癌細胞的特徵

三、致癌因子的種類

四、預防癌症,並制定健康生活方案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兩小兒辯日》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4課《文言文二則》中的第二篇文言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敍述古時候兩個孩子憑着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持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説明為了認識自然,兩小兒勇於探索,大膽質疑的品質,也説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二、説教案

《兩小兒辯日》一課是培養學生感知文言文的好課例,因此我教授本課時訓練重點確定為:

1.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疑難字詞,能根椐課後註釋疏通文意。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兩小兒為認識自然,探索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預習:

1.熟讀課文大概瞭解文意。

2.搜索關於孔子的資料(生平、言論)。

3.思考課後練習題。

三、説教法

本堂課因為是孩子們初學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學中,我主要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樂讀趣學,自主感悟。通過藉助課後註釋理解文章,教師適當點撥,講解。重視古文的讀,要求學生讀出古文的韻味,讀懂文章的意思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四、説學法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主要以教師的導,學生的學習為教學主線,去營造一種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學習氛圍,以接受變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惑,積累。從而解決出學生學習古文的困難,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學法,快樂輕鬆地學習古文。

五、説過程

(一)引導釋題,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複習舊知引入新課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説“辯”字導入課題,解釋“辯”字的字義,從而以“辯”字貫穿全文,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講的就是兩小兒辯論太陽,此時教師則引導學生再一次讀課題,然後層層深入、質疑,兩小兒辯論太陽的什麼呢?讓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學文的目的,學生帶着疑問走進課文。

(二)指導學法

由於學生學古文,較難理解,在此我讓學生充分交流初學古文的感受,從而總結出古文不好讀,不好懂,明確了學習古文的方向和目標,緊接着老師配樂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學生通過傾聽總結讀法。學生自由練讀,並由此解決了古文不好讀這一難點,就是讓我們多讀,反覆讀,緊接着教師趁熱打鐵牽出古文不好懂的這一難點,學生各抒己見,自己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老師再一次強調出學習古文的目的就是讀懂意思,讀出韻味。

(三)依照學法逐步解文

在學生讀通順的基礎上,我進一步質疑:這篇文章到底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學生概述的過程中,交流孔子這一人物,為後面學習文章,揭示人文內涵,做好鋪墊,並且在學生概述故事內容的同時,又緊接着質疑:孔子在什麼情況下遇見兩小兒的`?無形中對文章第一節內容就在老師質疑,學生解疑的過程中完成了學習。並在此強調“鬥”的含義,過渡到第二節的學習,明確兩小兒辯論的觀點,通過分析“也”字,重點指導學生的朗讀,由此以“辯”為主線,教師引導學生先獨立學習,後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三四節的學習,通過抓重點字詞、分析句式、課件演示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兩小兒辯鬥時各持的理由是那麼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以理解促讀,讀出味道,讀懂意思,老師在這則起到的是穿針引線的作用,重點把握住了文本的內容,體現了文本的工具性。

(四)研讀課文,讀後明理

最後,我重點抓住孔子“不能決”,讓學生體會人文內涵,讓學生交流孔子的言論並結合蒐集孔子的資料,明白體會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學無止境的道理,學習兩小兒勇於探索,善於觀察,勤學好問的精神,並將兩小兒提出的問題設計成以教師提供資料,學生課後解決的方法,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

(五)總結拓展,延伸課外

學古文不能只學不積累,積累什麼?積累的就是我們的學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讓學生感受古文與現代文不同的基礎上,老師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對學生今後學習古文打下基礎,這樣從開始學生討論學法,到教師最後總結學法,無時不體現出,我們學的主動不僅在學內容,還在學方法。也正體現老師的教是為了不教這一理念,最後佈置學生回去講故事,排課本劇的形式,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整堂課最終做到的是以理解促讀,以讀明理的辦法,一步步紮紮實實學好古文。

六、説板書

從字數上看板書有些繁瑣,但我認為板書總是為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服務的,為了讓學生能直觀的理解,我從題眼“辯”字為主線到兩小兒辯論的觀點,理由最後結果,讓學生觀其則明文意,梳理出文本的內容。

我的這堂課中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略,根據課堂反饋定論),但是,我最終能較好地體現了我此次課堂教學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學生要學的有收穫,而我教的要紮實,也希望各位老師能為我提出寶貴的意見。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線描畫:線描畫是用線條的變化來描繪對象及其形體結構的繪畫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種繪畫方式,也是我國傳統繪畫的方式之一。線描畫的繪畫工具比較簡單,能夠用勾線筆、鉛筆、油畫棒、鋼筆等,利用點、線、面來進行繪畫,既能夠對物象進行細緻入微地刻畫,也能夠對物象進行簡單地藝術處理;既能夠進行造型訓練,亦可作為藝術家表達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

我班幼兒在經過簡筆畫的訓練基礎上,再進行線描畫的練習,會使其繪畫的精細方面和手眼協調方面,有很大發展。不僅僅提高幼兒的繪畫本事。同時能提高幼兒專心做事的本事。更能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幼兒在欣賞、發現、感受線條美的同時,大膽進行創作,不僅僅能將幼兒零碎的經驗加以提煉,並且與《綱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時在大班開展線描畫,能引導幼兒經過“觀察-想象-發現-表現-創造”系列活動,有意識地鍛鍊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個性的發展。所以,我把線描畫作為這學期我班美術特長訓練的主要資料。由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二、説目標

1、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2、鼓勵幼兒按自我的想象大膽創作,發展幼兒的初步的創新本事。

3、向幼兒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教育。

活動重點: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活動難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作。

三、説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海底世界》

2、畫好的線描畫作品、其他小朋友畫的線描畫魚

3、欣賞教師的作品

4、白紙,鉛筆

四、説教學方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教學法。藉助多媒體手段進行觀察欣賞演示,則更為簡潔、生動,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本次活動設計中,我經過幻燈片的展示,讓幼兒感受到魚寶寶身上線條的紋樣美、圖案美;

2、觀察比較法。觀察法即運用觀察進行教學的方法。經過觀察,幼兒既構成了準確的形體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細節特點。而在觀察中進行比較,則能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不一樣的創作手法帶來的不一樣效果。本次活動中,為了讓幼兒直接感受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我採用了觀察比較的方法,讓幼兒在觀察比較三幅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中,發現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都不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從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3、欣賞評價法。欣賞評價法指的是將幼兒不一樣特點的作品進行比較評價,肯定各自的特點。在本次活動的最終環節,我採用了欣賞評價法,在欣賞的同時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點評:

問題1、“你最喜歡哪個魚寶寶?為什麼?”使幼兒在審美的同時自然地習得經驗,為下次經驗遷移做準備。

問題2、“你是用怎樣的線條和圖案來裝飾魚寶寶的?”讓幼兒用語言將自我的裝飾意圖表達出來,到達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這一環節,教師和同伴的欣賞與評價能讓幼兒體驗到活動帶來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説活動程序:

共有5個環節:

1、觀看多媒體課件:欣賞海底世界各種各樣的魚的花紋,引導幼兒説出魚兒身上花紋的特點。

(導入活動,觀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賞各種各樣的魚。)

(1)教師語:在美麗的大海里,生活着許多歡樂的魚寶寶,他們和魚媽媽自由自在的在海洋裏嬉戲玩耍,一會兒在珊瑚裏捉迷藏,一會兒在比賽遊戲,一會兒又湊在一齊説着悄悄話,可幸福了。然後請幼兒講講自我最喜歡哪條魚,它是什麼形狀的?身體各部位的名稱以及身上的花紋是什麼樣的?異常是對形狀怪異的魚,啟發幼兒儘可能講詳細一點。

2、欣賞課件:欣賞小朋友的作品,引導幼兒説説他們的畫用了那些線條裝飾的,並進行比較。

再欣賞教師的作品,讓幼兒學習裝飾魚寶寶的基本方法。我同時逐個展示各種點、線、面(即根據幼兒回答展示各種線形和點形裝飾),既增強了趣味性,又有效地發揮了教育的功效。

(欣賞幼兒繪畫作品,請幼兒互相説一説,這些魚的形狀及裝飾的線條,説一説它們是什麼樣的?有什麼樣的花紋。)

示範講解幾種魚的畫法:(欣賞教師的作品)

(1)請幼兒説説教師畫的畫都用了什麼線條來畫各種各樣的魚。

(2)教師在幼兒最喜歡的魚身上示範畫出各種形狀的線條,並重點講解如何處理線條的疏密關係。

(3)請幼兒來裝飾幾條魚寶寶。

(4)引導幼兒討論,你準備畫一條什麼樣的魚?

3、經過比較,瞭解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為了幫忙幼兒理解線描畫抽象的形式美的'構成規律。我選擇了三副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圖一: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圖二: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圖三:疏密變化恰當、有必須規律),幼兒經過觀察比較,在教師的追問:“這兩個魚寶寶美嗎?為什麼”的過程中交流、探索、發現,從而掌握線描畫的基本規律,為接下來的創作供給支撐。

4、幼兒創作,教師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出各種奇形怪狀的魚,看誰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2)啟發幼兒用不一樣的花紋裝飾魚,並注意線條的疏密變化。

(3)幫忙本事差的幼兒變化各種線條花紋。

5、觀賞評析作品

(1)請幼兒自由互相講述自我所畫的魚

(2)請個別幼兒談談自我喜歡哪一條魚,為什麼?

(3)教師小結:

今日,小朋友幫忙魚媽媽找回了魚寶寶,並且魚寶寶身上的花紋都十分漂亮,線條的疏密也很好,魚媽媽多謝你們了,此刻我來當魚媽媽,小朋友來當魚寶寶,我們一齊游到大海里去做遊戲吧。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我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在活動設計中,我既給予孩子技法上的幫忙,又給予孩子充分的創造空間。活動中我始終作為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兒的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和表達方式,讓幼兒在異常寬鬆、開放、愉悦的環境中感受美、表現美。根據對本次活動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與教學程序的設計,估計活動的重難點將會得到突破。可是由於孩子存在個體差異,所以,我在活動中還將根據孩子的基礎和本事水平,給予相應的指導,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説課稿 篇10

【教材分析】

《馬説》是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第一單元的第四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於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25歲即已高中進士,初登仕途,卻一向不得重用,心境鬱郁,所以常有“伯樂不常有”之歎。本文正是以良馬喻人才,通篇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對統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鍼砭和控訴,憤懣不平之情和窮困潦倒之感充溢其中。寓意委曲深致,文氣矯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勢。

教材編排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本事,理解中國古代文人用文字來抒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同時引發學生對當代伯樂和千里馬關係的思考。

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來表述自我的觀點,生動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又是一個難點。

【學情分析】

1、作為八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形式、學習資料及學習方法都有了必須的瞭解和掌握,但還缺乏字詞分類歸納掌握的本事。所以在這方面需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2、因本文所寫的年代距離學生較遠,學生受自身的知識和閲歷所限,對本文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層寓意的理解必然存在必須的難度。但託物寓意的寫法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認識和了解。所以這一環節要引導學生查閲相關背景資料,加深理解認識。

3、作為生本教育的初始階段,學生在自主學習,勇於表現等方面可能還有所欠缺。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要精心設計環節,安排問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勇於表現。

【目標定位】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大意,積累常見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閲讀文言文的本事。(新課標提出:“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資料,並適當積累文言文詞句知識。”)

2、理解作者思想,領會文章寓意。(新課標提出“學習語文要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我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的要求。)

3、情感滲透,塑造學生的完美人格,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這是根據“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的學科特點所決定)

【教學準備】

多媒體。投影儀。前置性學習。

印發“前置性學習指導”,每個學生1份。

1、收集與馬有關的成語諺語,詩句,故事圖片等。(能利用書籍、網絡、周圍親朋好友等有效資源)

2、誦讀課文

(1)讀通。即正確朗讀,讀音、停頓正確。能歸納重點生字難詞的讀音和語句停頓在課堂交流中投影展示。

(2)讀懂。即讀懂大意,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正確翻譯,讀譯結合。能歸納重點生字難詞的意義和用法如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在課堂交流中投影展示。

(3)讀有感情。運用吟讀法,讀出文言文語氣語調,讀出感情:或悲痛,或憤怒,或嘲諷,或鞭撻。並能配合説明朗讀處理的理由。重點語句能在課堂上投影展示、示範朗讀。

3、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文體及寫作手法、文章寓意及作者思想。能據此設計板書如文章思想資料、主旨意藴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並講解。

4、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收集古今歷史上“伯樂”與“千里馬”的人物事蹟。

5、説説你的經歷感受:你曾像文中的“千里馬”一樣不被理解和賞識嗎你曾有被肯定的歡樂經歷嗎請讓我們來傾聽你的心聲,和你一齊分擔或分享。

6、有了伯樂才有了千里馬,難道伯樂是千里馬的唯一出路談談你對當今社會“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的看法。如果你是“伯樂”,你應具有怎樣的才能,你會怎樣做。如果你是還未被發現的“千里馬”,你應當怎樣做。

〖學情預設〗對於前置性學習,學生尚未熟練掌握,所以需對自學任務、方法及交流環節等給予較詳細的指導。尤其是引導學生充分正確的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查資料的本事和習慣。相信隨着生本教育的不斷深入,學生會表現出讓我們驚訝的學習本事,自我去發現問題,生成問題,探究答案。這正是我們教育的目的。

〖設計理念〗設計前置性學習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們提前進入新知識領域,教師要充分相信他們的本事,給他們展示、交流的平台,促進學生課前預習的進取性,提高學習效率,從而讓學生自主學習成為習慣。讓我們的教育從主要依靠“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

【教法運用】

1、誦讀品味法。葉聖陶語“非讀無以訓練語感,非讀無以激發美感”。教有千法,朗讀為本。讀品結合,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還課堂以朗朗書聲,經過讀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優秀文化的精神。

2、自主學習法。貫徹“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郭思樂教授“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理念,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3、創造性學習法。相信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創新的精神,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智慧之火熊熊燃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屏顯)馬的文字圖片,師引導:你看出什麼了(約1分鐘)

〖學情預設〗有同學會説是大大的“馬”字,會説是許多不一樣寫法的“馬”字,更有會説是一匹揚蹄奮進的馬。

〖設計理念〗激起學生的興趣,活躍氣氛,進入文章情境

二、小組合作學習。(約5分鐘,學生讀思議講)

(屏顯)小組合作學習要求:交流、探討前置性自主學習成果,組織安排組員彙報展示的`資料和順序(各小組長抽籤確定本小組彙報資料)

〖設計理念〗小組交流討論探究,擴大學生知識面,獲取深層次感悟的經驗,使學生的學習天性自由釋放,進入“樂知”、“好知”的學習生態。

三、班級交流展示1:走進文本(約24分鐘,學生讀思議講)

〖設計理念〗圍繞前置性學習1—3題的資料,先小組彙報,再班級交流討論。在交流過程中,以讀為主,展開朗讀、品讀、譯讀、賽讀等各種朗讀形式,並配合投影講解,增進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培養合作學習的習慣和本事。

〖學情預設〗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成果展示和全班交流時,由於每個組員的領悟、表達等各方面素質本事有高低之分,可能會出現個別學生獨佔交流平台,而其他交流較少甚至不發一言的現象。在此環節要強調小組整體性,要讓小組中的每個人都有自我展示的資料和平台,或讀、或講、或議、或寫、或投影圖示,這就要循序漸進地培養小組長的組織領導本事。

1、(屏顯)班級交流一:説説你明白的“馬’的成語諺語、詩句、故事等。(約2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全班交流

2、(屏顯)班級交流二:讀通文章(約4分鐘)

①小組彙報展示(讀,配以投影講解重點字音停頓)→全班討論,提難質疑。

②小組可領着全班同學通讀一遍。

〖學情預設〗讀音、停頓問題對學生來講應能借助資料解決

3、(屏顯)班級交流三:讀懂文章(約10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讀、譯結合,投影重點字詞歸類解釋並講解)→全班討論〖學情預設〗對有些詞類活用可能無法解釋清詞性變化的具體情景,但只要能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義即可。對一些一詞多義,尤其是“之”一類意義、用法複雜的,學生可能一時無法歸納完整,可是在全班的交流討論中會逐漸補充完整,即使有當堂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可讓學生做下記號,下去再查找資料解決。

4、(屏顯)班級交流四:讀有感情(約4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以段為單位朗讀,並説明理由,投影重點語句講解)→全班交流討論。

②各組挑戰賽讀(某些語句)

〖學情預設〗此環節對某些學生來講可能有一些困難,可特設計競讀環節,由朗讀本事較強,領悟較快的同學在競讀過程中領導着大家領悟語句資料和情感,提高朗讀本事。

5、(屏顯)班級交流五:理解作者的思想,領會文章的寓意(約4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結合思想主旨結構示意圖即板書設計講解)→全班交流討論。

〖學情預設〗在前面朗讀的基礎上,學生對文章的資料、思想情感應有較深的理解領悟,再結合前置性學習中瞭解的有關背景資料等,此環節應能水到渠成。

四、班級交流展示2:走進生活(12分鐘)

〖設計理念〗圍繞前置性學習4—6題的資料,小組彙報,班級討論探究,進一步深化自我的情感體驗。聯繫生活經驗和感受,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啟示。不僅僅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於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本事。“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我的觀點,有必須的説服力。”

1、(屏顯)班級交流展示一:説説你所明白古今歷史上“伯樂”和“千里馬”式的人物事蹟(3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全班交流

〖學情預設〗此環節同學們經過課內外資料蒐集應有資料可講,關鍵在於要限制時間,力圖語言表達的流暢、簡煉。

2、(屏顯)班級交流展示二:説説你的經歷感受(4分鐘)

師引導:你曾像文中的“千里馬”一樣不被理解和賞識嗎你曾有被肯定的歡樂經歷嗎請讓我們來傾聽你的心聲,和你一齊分擔或分享(1分鐘)

〖學情預設〗如果有同學不好意思説,教師可講述自身一段經歷引導。相信同學們一旦感受到大家的真心,必須會有傾吐的慾望。

小組彙報展示→全班交流

3、(屏顯)班級交流展示三:談談你對當今社會“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的看法。(5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全班交流

〖學情預設〗此環節相信同學們都很有興趣,會進取踴躍的參與。關鍵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只要人才堅持良好心態,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持之以恆,就能實現自我的宏圖大志。

與時俱進,終身學習自信自知,善於表現自我

適應環境,發揮潛能學會欣賞別人,要有團隊精神

五、小結:學生展示背誦文中自我最喜歡的名句、哲理句…(約2分鐘)

【設計理念】

能當堂熟讀成誦全文或部分語段。

六、作業:請根據文言文考點設計一份試題。在下節課交流探討。(卷面100分,能夠是你已知的,也能夠是你疑惑的)(約1分鐘)

〖設計理念〗鞏固掌握已知知識,同時對課堂討論中生成的新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學習探究。

【教學反思】

1、讀是教學之本。以讀促悟,以悟促讀。解讀到必須深度,朗讀也自然到位。

2、本節課學習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的生態課堂教學模式。“一切為了學生,一切尊重學生,一切依靠學生”,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僅用了3分鐘左右,其他皆為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探究。學生學習的進取性和參與的熱情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組織學生進取有效的發言討論,這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在進取發言的同時,可能會出現發言無序、有效性不高的問題,只要教師加強組織引導,創造寬鬆的交流氛圍,以欣賞的眼光給以鼓勵和肯定,我們必須會驚喜地看到學生的變化與成長。

説課稿 篇11

一、説教材

《跳水》是人教版六年制語文第十冊第三組課文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學習這組課文,要在讀懂課文資料的基礎上,體會人物的感情,認真思考,讀出自我的見解;在閲讀過程中,注意學習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

《跳水》一課講述了發生在一艘外國帆船上發生的事。一隻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杆頂端最高的橫木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

教材的編排意圖是: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學習船長在危急中,冷靜、機智和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和了解作者記敍一件事情經過的方法。

本篇課文情節驚險,扣人心絃,易於激起國小生的閲讀興趣,形象逼真的教材插圖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在學習字詞,初步讀懂課文資料的基礎上,進入第二課時的學習。

經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事件的發展過程,學習船長遇事冷靜、機智、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3、在理清課文敍述順序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4、積累用來形容情景危急或處境危險的詞語。

(三)重點、難點

在經過分析、比較孩子、水手及船長在同一件事發展過程中不一樣的表現,在瞭解事情發展變化的基礎上,體會船長處理問題的方法。

二、説教法

依據課標要求和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依據學生認知本事和已有知識經驗,本課教學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情感為主線”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閲讀過程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1、創設情境2、語言點撥3、抓重點詞句4、朗讀感悟等等。

三、説學法

1、抓重點詞句,理解感悟:比如“哭笑不得”、“氣極了”、“驚呆了”、“40分鐘——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結合語言環境,對這些詞句的未盡之意進行表象理解,體會孩子、水手們的心境。這是在鞏固和運用以前的讀書方法。

2、閲讀要有自我的見解:這是在本組課文中學習運用的一種新的讀書方法。本課教學中採用了指名讀、自由讀、默讀、齊讀、範讀等形式,引導學生讀書感悟,説出自我的見解。比如:“故事中你獲得了哪些有益的啟示”引導學生從幾個不一樣的主角身上去體會。

3、自覺運用和積累詞語:比如第一自然段,寫了哪兩個主角之類間發生的事發生了什麼事強調用詞來概括其主要資料和感受。在學習“孩子處境危險”時,用提示句“當時的情形真是呀!”引導學生用上“千鈞一髮、萬分危急、迫在眉睫”等詞語。

4、合作與交流

四、説程序

(一)情境導入整知感知

為激發學習興趣中,上課伊始,利用多媒體播放與課文資料相符的動畫短片,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資料,調動其學習進取性。

(二)自主探究,感悟情理

整體感知後,引導學生按事物的發展順序去把握課文中本質的東西。

講讀一、二段時,在弄懂段意的基礎上,重點抓住“取樂、放肆、哭笑不得”這些重點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使學生明白水手取樂猴子是故事的起因。

三、四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去體會文中主角特點,在彙報中重點抓住孩子情緒變化和危險情境以及尋求解救辦法三方面去深入理解課文。

①孩子情緒變化的探究

以孩子的情緒變化為線索,引導學生懂得孩子情緒變化原因有三方面:猴子的放肆、水手的過分、孩子的不冷靜,從中告訴學生做事要冷靜要研究後果,開玩笑要注意分寸。

②抓重點語句體會險境

利用幻燈出示驚險語句,先讓學生自主感悟孩子的險境。然後經過指導朗讀,填讀形容危急情景的詞語來加深對課文資料的理解,使學生入情入境,到達講解所不能到達的效果。

③尋求挽救辦法

人的創造力主要是依靠求異思維,它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依據這一理論,我設計了這一環節,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探討搶救孩子的妙法,讓學生暢所欲言得出辦法後,發現均不很得當,從而得出:船長果斷命令孩子跳水是挽救兒子生命不容置疑的唯一辦法。

五、六自然段集中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所以在教學這部分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先經過體會船長心境來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使學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然後經過分析跳水的好處,為什麼用槍逼孩子跳水來學習船長在危急中,冷靜、機智和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三)總結全文,學習表達方法

精讀全文後,結合板書理清課文敍述順序,學習作者表達方法,最終以“從文中主角中獲得哪些有益啟示”結合教學,使學生既對本課知識有及時的整理,又感到意猶未盡,為下節課教學做好鋪墊。

説課稿 篇12

《水與生命》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國小科學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課的資料,本課在引導學生交流對水已有認識的基礎上,安排了“觀察水”、“水與生命”、“榨果汁”等三項活動。目的是將學生各自已有的認識作較為科學的梳理,引導學生明白水是什麼樣的,水與生命的關係,激發學生研究更多的有關水問題的興趣。我選擇的是這個資料的第二課時“水與生命”。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地球上的人類和一切生物,都與水有着極其密切的聯繫,它不僅僅孕育了生命,還為人類供給了物質資源和禮貌發展的基礎。在本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看待水與生命的更深層次的關係,使學生體會到生命離不開水,還將為今後進一步認識水與生物的密切關係、關注自我的生活環境等資料打下基礎。

2、活動目標

經過深入挖掘教材後,我設定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明白水是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動中起着重要作用。

瞭解常見食物中的含水量。

(2)本事目標:

能和同學交流自我對於水與生命關係的不一樣看法。

大膽想象沒有水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

(3)情感目標:

意識到水與生命的密切關係,養成節儉用水的生活習慣。

3、教學重點

能意識到水與動植物和人的密切關係,並能以實際行動珍惜每一滴水。

二、説教學理念

本課教學,我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精心設計有關水與生命的探究活動,強調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經過親身經歷、調查研究和討論交流來學習科學。並經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力、思維本事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三、説教法

根據《水與生命》這一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知識層面,讓學生簡便地把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確定以下教學方法:

1、引導—探究法

劉默耕先生的“引導——探索”教學法有別於布魯納的“發現法”,也不一樣於蘭本達的“探究——研討”教學法”。“引導——探索”教學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是學着像科學家那樣自我去探索大自然祕密的探索者。

2、分組討論法

分組討論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他們樂於交流,並能發表自我的不一樣意見。

四、説學法

根據新教材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作啟發式點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分組討論、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增強自身的科學素養。

五、教學模式

1、結構

情景導入—組織討論—動手實踐—交流彙報—數據顯示—延伸探究

2、理論依據

《科學》教材在編寫指導思想上強調對學生的發展格外注重,表此刻從對學生“學”的關注轉向對學生“人”的關注,強調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認識自然和社會。本課從知識目標上來説是比較淺顯的,較容易到達,但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聯繫生活實際和探究技能訓練是本課的重點。

六、教學設計

1、創設情境,引人入勝。

一開始,我就藉助多媒體播放一幅優美的山水景,屏幕上美麗如畫的景色配上動聽的詩歌朗誦立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體驗美的感受。然後讓學生猜猜詩中讚美的是誰?之後提問為什麼水使小草變得嫩綠,使魚兒遊得歡暢,使地球變得美麗。當學生暢談感想後,教師歸納:水是生命之源。

2、交流反饋,體驗彙報。

實踐證明:探究本事最好在國小階段就開始培養。這固然能夠經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來進行,但絕不能沒有科學教育——因為科學教育的實踐性、基礎性、科學性和綜合性決定了它在培養學生的探究本事方面,具有獨特的也是其它各育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在上節課“觀察水”這一資料後,我讓學生經過查閲資料,收集圖片和詢問家長等形式做一些有關水與生命的調查,要求每人説10個動物、植物和人離不開水的事例。討論生命離不開水,目的是分享彼此的知識和經驗,豐富學生對生命的認識,而課前的準備工作在那裏就顯得尤為重要。關於這部分資料,學生已積累了許多生活經驗,教學的目的是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把學生頭腦中支離破碎的知識納入到比較完整的體系中。在此,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有關水與生命的精美圖片,使學生獲得視覺體驗。學生對生命與水已經有了必須的瞭解,明白人、動物、植物“渴”了要喝水,生物維持生命需要水。最終,師生小結:水對生命來説真是太重要了。生物體內的一切生命活動,如呼吸、消化、蒸騰、光合作用等都需要水。

3、主體參與,動手實踐。

怎樣利用科學教育的優勢,使它成為培養學生探究本事的搖籃,讓學生“學會體驗、學會探究”呢?我的體會是:實施開放教學,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經過操作、質疑、觀察、想象、實踐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誘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激發探究慾望,訓練探究思維,從而充分開發學生的探究潛能。

我出示課前用透明塑料袋罩上的盆栽植物。提問:“塑料袋原先是乾的,此刻內壁上的水是從哪裏來的?”學生觀察並討論。最終得出結論:塑料袋內壁上的水是從植物身上“跑”出來的,説明盆栽植物體內也有水。之後我趁熱打鐵:“從人出汗、排泄等生理活動中能夠證明人體內有水,但我們的身體裏包含多少水呢?我們吃的米飯、麪條、豬肉、魚、雞蛋這些食物中又包含多少水呢?牛奶都是水組成的嗎?”學生根據自我的猜測和課前收集的資料進行討論。最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指導學生觀察比例圖,初步瞭解幾種食物中的含水量。讓學生在比例圖中瞭解人體、各種食物中包含很多的水,瞭解人們在吃食物補充營養的過程中,也補充了很多的水。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他們更加關注生命活動。

為了更直觀的展示動、植物成長離不開水,我引導學生大膽設計實驗證明並提前準備了“植物喝水”的活動。方法如下:剪下兩朵月季花(莖長一些),將它們分別插入裝有水和乾土的試管裏,觀察哪一朵花先凋謝。同時將裝水的試管裏滴幾滴油,在水面上做好記號,觀察這朵花每一天喝多少水,同時做好記錄。這個活動需要學生在幾天甚至十幾天內進行觀察,圍繞“生命離不開水”這一目標,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活動中演練他們的科學技能,也體現了學生學習的可選擇性,豐富了教學的素材,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恆心和毅力。

4、拓展活動,反面例證。

經過學生收集資料、討論交流、彙報並動手實驗等多種科學探究方式,學生對水與生命的關係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如果沒有水,世界將會是什麼樣的?”學生們各抒己見,我在他們的討論過程中經過圖片的形式展示出缺水給大自然和生命世界帶來的災難。然後經過VCD觀察小狗在缺水的情景下有什麼反應。從而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到生命離不開水,並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珍惜每一滴水。使學生明白:滴水匯成河流,我們要從自我身邊做起--節儉用水。討論結束後,啟發學生根據已有的信息,畫一幅以“沒有水的世界”為題的想象畫,或寫一篇同樣題材的短文

5、續寫小詩,活力導行。

最終,出示本課開頭的優美景色。“因為有你,小草變得嫩綠;因為有你,魚兒遊得歡暢……”未寫完的小詩道出了生物對水的依靠,明快的詩句展現出大自然因水才有的美麗。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用詩句來讚美水,感受水對自然的恩惠,在經歷科學教育的同時,也將在孩子們心裏構築起對水的完美情感。

“因為有你,鳥兒才唱得很動聽。因為有你,鮮花才開得漂亮。因為有你,天空才有美麗的白雲……如果沒你,魚兒會死掉。如果沒你,花兒將不再盛開。如果沒你,學校將不再可愛……”用編小詩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命離不開水的知識的理解,學生樂於理解;小詩形式和資料的雙重要求,使學生在回憶相關科學知識的同時,又在濃濃的詩情中受到美的薰陶。學生自我提出“如果沒你”的創新話題,進一步拓寬了思維,使討論向縱深發展。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學生懂得在平常的生活中珍惜每一滴水。

(三)教學體會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新課改理念作指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寓教於樂,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供給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本事,獲取科學知識,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培養。

説課稿 篇13

一、説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點。今天説課的課題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xx課《xx》。(同時在黑板上板書課題)本節是在學習了之後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後面學習打下基礎,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此外,《 xx》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學習這部分有着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的特點之一是:;特點之二是:。

2、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簡單敍述即可,主要是教學手段)

基於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自己對研究性學習“啟發式”教學模式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認識,結合本校學生實際,主要突出了幾個方面:

一是創設問題情景,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慾,並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就是把教和學的各種方法綜合起來統一組織運用於教學過程,以求獲得效果。另外還注意獲得和交換信息渠道的綜合、教學手段的綜合和課堂內外的綜合。並且在整個教學設計儘量做到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觸發學生的思維,使教學過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思維教學代替單純的記憶教學。

三是注重滲透數學思考方法(聯想法、類比法、數形結合等一般科學方法)。讓學生在探索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常見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造性素質。

四是注意在探究問題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利於開放學生的思維。當然這就應在處理教學內容時能夠做到葉老師所説“教就是為了不教”。

三、説學法:(略述)

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主動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時,應儘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有效的能被學生接受的學法指導應是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是通過優化教學程序來增強學法指導的目的性和實效性。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1、培養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相關知識,使學生在探索研究過程中分析、歸納、推理能力得到提高。本節教師通過列舉具體事例來進行分析,歸納出,並依據此知識與具體事例結合、推導出,這正是一個分析和推理的全過程。

2、讓學生親自經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索的過程。主要是努力創設應用科學方法探索、解決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索中體會科學方法,如在講授時,可通過演示,創設探索規律的情境,引導學生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揭示內在規律,從而使學生領悟到把可靠的事實和深刻的理論思維結合起來的特點。

3、讓學生在探索性實驗中自己摸索方法,觀察和分析現象,從而發現“新”的問題或探索出“新”的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動力。在實踐中要儘可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多觀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師要給學生多點撥、多啟發、多激勵,不斷地尋找學生思維和操作上的閃光點,及時總結和推廣。

4、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猜測、嘗試、質疑、發現等探究環節選擇合適的概念、規律和解決問題方法,從而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促進知識的正向遷移。如教師引導學生對比中,藴含的本質差異,從而擺脱知識遷移的負面影響。這樣,既有利於學生養成認真分析過程、善於比較的好習慣,又有利於培養學生通過現象發掘知識內在本質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重點敍述)

(一)、課題引入: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創設情景:

A、教師演示實驗。

B、使用多媒體模擬一些比較有趣、與生活實踐比較有關的事例。

C、講述數學科學的有關情況。)激發學生的探究,引導學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針對上面提出的問題,設計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通過動手探索有關的知識,並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得出新知,並進一步提出下面的問題。

2、組織學生進行新問題的實驗方法設計—這時在設計上是有對比性、數學方法性的設計實驗,指導學生實驗、通過多媒體的輔助,顯示學生的實驗數據,模擬強化出實驗情況,由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出知識的結構。

(三)、實施反饋:

1、課堂反饋,遷移知識(遷移到與生活有關的例子)。讓學生分析有關的問題,實現知識的昇華、實現學生的再次創新。

2、課後反饋,延續創新。通過課後練習,學生互改作業,課後研實驗,實現課堂內外的綜合,實現創新精神的延續。

五、板書設計:

在教學中我把黑板分為三部分,把知識要點寫在左側,中間知識推導過程,右邊實例應用。

六、説課綜述:

以上是我對《xx》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在整個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過的知識,並把它運用到對的認識,使學生的認知活動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方法。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

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為指導思想。並且能從各種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大家辛苦了!

説課稿 篇14

一、設計思路

蘇教版語文第七冊《春聯》是一篇語言清新的知識小品文。這篇文章介紹了春聯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春聯“對仗及音律美”的特點,為了使學生通過學文懂得誦讀春聯,既是學習又是享受,從而使學生得到美的薰陶。我在教學過程中採取以下教學策略。

(一)貼春聯,激興趣俗話説“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如何開頭是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根據本課實際,我在開頭就創造了一個節日的氛圍,一曲熱鬧的《拜新年》伴着爆竹聲聲,迎面是一幅大紅春聯和一個倒帖的福字,同學們馬上被帶到了歡歡喜喜過新年的氣氛中。當大家大聲念着黑板上的春聯時,學習春聯的慾望也大大增加了,不知不覺進入了課文的學習之中。

(二)讀春聯,重積累蘇教版語文注重積累,厚積累尚能博發。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和提供積累優秀語言文字的機會。春聯的內容廣泛,正是學生積累語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課文中介紹了四大類春聯內容,為了使學生既愛讀愛學,又在朗讀的過程中有所感悟,積累內化。我首先知道學習第一幅春聯“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先感知描寫的內容,再讓學生體會從哪裏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這樣學生一下就抓住了重點詞“芳草綠”、“杏花紅”,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氣息,同時有加深了對春聯描寫的內容的印象。由於春聯語句短小,語言淺顯,我組織學生自學其餘4幅春聯,自讀自悟,瞭解內容,感受春聯描寫的意境。學生興趣濃,效率高,學習效果好。接着我開展一個春聯展示會的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蒐集到的春聯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出來,並讀給大家聽,告訴大家這幅春聯所描寫的內容,可以從哪些詞上看出來。因為能站在前面親自的春聯,學生積極性很高。展示的春聯內容豐富,各不相同,課堂上氣氛非常活躍。學生既是在展示自己的春聯,同時也在積累別人的春聯。從教學過程來看,由導到放,很好地培養了自主學習的精神,極富實效。

(三)品春聯,拓視野作為小品文,就應該讓學生有所得。基於這一點,我把了解春聯對仗和聲律美的特點作為另一個教學重點。教學上不老生常談,仍然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知特點,在讀中體會特點,讀出感受,讀出語感來。精選名聯是教學上的關鍵。如瞭解“對仗”,我選了顧憲成的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來説明。音節上的停頓,自然把對仗的詞語劃分開來,學生一讀就感知了對仗的特點。再如要了解春聯音律美,我精選浙江海寧觀潮亭一幅名聯——“浮雲漲,長長漲,長漲長消;朝潮落,朝朝落,朝潮朝落”——來説明。學生在品讀的過程中,不僅有理解後的高興,更有了解這些名聯背後故事的愉悦。為他們提供了閲讀的必要知識,開拓了他們今後閲讀的空間,為學生真正感受祖國語言文字打下了興趣的基礎。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首先請大家欣賞一首歌、大家一定要仔細聽,想想我們在什麼時候能經常聽見它。放錄音(恭喜恭喜)

2、誰來回答老師剛才提出的問題2(春節)春節裏家家户户喜氣洋洋大門上還會張貼大紅……齊讀(春聯)

(二)精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春聯大家基本都見過,誰願意把自己知道的春聯告訴給大家呢?

2、同學知道的春聯還真不少,那春聯的內容到底有哪幾個方面呢?下面我們一起去看課文第一自然段。板書:內容

3、輕聲朗讀第一自然段,用“——’畫出春聯,用‘“_”畫出春聯的內容。

4、誰來把你找到的描寫春聯有哪幾方面內容的句子讀一讀。教師在出示的段落中畫出

5、下面請一、二組看上面一副春聯,三、四組看下面一副春聯同桌進行討論。出示幻燈:圍繞以下問題進行討論:

(1)這副春聯講的是書上哪方面的內容。

(2)從哪幾個詞中可以看出?看了這麼多的春聯後,請同學用書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春聯的內容怎樣?板書:各種各樣

6、引讀:我們測覽着各種各樣的春聯,就是……出示:“我們測覽……百花園中”

7、分組朗讀。邊讀邊想:這一段是用什麼方法來寫的?指名回答,適當點撥。

(三)精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過渡:春聯不僅有各種各樣的內容,還有一些特點呢?不信我們一起看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板書:特點

1、輕聲朗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在書中找出描寫春聯特點的句子。瞭解對仗,試着給它對對看。板書:對仗

2、看春聯第二個特點前老師先讀一下這幾副春聯,你們聽聽老師讀的時候有什麼特點?

3、這就是抑揚頓挫。和諧悦耳。小黑板出示:抑揚頓挫和諧悦耳齊讀

4、誰能任選一副春聯讀出它這個特點。個別、集體

5、讀了這麼抑揚頓挫,和諧悦耳的春聯,使我們感到了一種聲律美。板書:聲律美

(四)精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第四自然段,思考;這一段講了什麼?

2、出示:開卷有益齊讀卷有兩種解釋(l)試卷(2)書本清為它選擇正確的解釋。你能説説“開卷有益”是什麼意思嗎?

3、聯繫上下文説説為什麼讀讀春聯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板書:值得一學

(五)小結。

(六)佈置作業。

抄寫課文中的五副春聯。

説課稿 篇15

一、説教材

《石榴》是國小語文蘇教版第五冊的一篇課文,全文以季節的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這一成熟過程,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我”的家鄉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第二自然段寫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景象,重點寫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態;第三自然段寫在秋天石榴成熟的過程,重點寫了石榴熟透後的形態;第四自然段寫石榴子兒的形狀與味道,表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本課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適合國小三年級學生閲讀學習。本文在描寫石榴花與石榴果時,運用了比喻與擬人的修辭手法,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範例。

結合本單元寫景狀物文章描寫的教學要求以及本課語言特色,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

2、通過識字教學,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兩條綠線內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

3、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學會運用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作方法,品嚐一種水果仿寫一段話。

4、閲讀感悟,瞭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使學生對石榴產生喜愛之情,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悟美,體驗美。

結合新課標的要求以及本文的寫作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重點是:在反覆的朗讀中,感受領悟瞭解石榴的成長過程和特點。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讀懂本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體會寫作方法,仿寫一種水果,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完美統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教學中,我將運用朗讀感悟法、圖文結合、觀察體驗法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課堂上,我始終樹立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根據文本的寫作方法仿寫一種水果,我將在課堂上直觀呈現橘子或蘋果這一水果,通過觀察、品嚐等實際的操作體驗,真正瞭解果實的特點,達到仿寫的目的。學法上我始終堅持“把課堂還給學生”這一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如交流感受石榴的美,觀察石榴子兒的形狀、顏色。)交流中相互啟發,相互評價,使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本課我安排了2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引文析疑,直奔中心。旨在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可讓學生藉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讀通課文。第二課時,我將和學生一起走進文本,品詞析句,通過各個環節突破本課的難點。下面説説我第二課時的教學預設。本課我安排了三大環節:漫談“石榴”,激趣導入;探究表演,感悟文本;總結昇華,拓展延伸。對於本課環節的實施,我做了如下安排:

(一)漫談“石榴”,激趣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喚起學生對教材的親切感,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我設計了猜謎語,“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猜個謎語:一張臉兒圓鼓鼓,掛在枝頭紅撲撲,天生樂觀笑破肚,漏出顆顆瑪瑙珠。知道是什麼嗎?”“你能用上節課學到的詞語或短語來簡單介紹一下這位新朋友嗎?”“今天,我們一起去山東省南部的棗莊,去看看那裏馳名中外的石榴園,大家高興嗎?”簡單的導入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感,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便於更好地學習下文。

(二)自主協作,讀中感悟

結合上節課的學習,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知道課文重點寫了花和果。接着,我請學生深情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提出要求:結合圖片,做到邊讀邊想像。想象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畫面,並説一説你從哪裏感受到了美?這一環節我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抓住詞語“鬱鬱葱葱”這一詞感受葉的茂密和綠,抓住“火紅”“越開越密”“越開越盛”“掛滿”等詞感悟石榴花的色彩豔麗和數量之多。待到學生理解後再將這些詞放入句中朗讀,可以由學生示範讀,同學評價,再齊讀,讀出石榴花的美。葉聖陶先生説過:“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教師引導學生俾善於讀,則其功至偉。”所以這一環節的朗讀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這樣過渡: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作者是如何繪聲繪色地描寫石榴成熟過程的呢?默讀課文第三小節,找一找哪一句話寫出了石榴成熟的過程?(做記號)從“先……逐漸……最後……”這一順序變化的詞引導學生知道寫作時要有條有理。這一小節在寫石榴成熟後的形狀時,作者把一個個石榴比作是一個個可愛的“石榴娃娃”,他們“急切地扒開綠黃色的`葉子向外張望,向人們報告成熟的喜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領悟文章語言的優美、風趣,誘發學生豐富的想象,我們可以讓學生先在位上做做動作,説一説,然後同桌互相表演一下,學生情趣高漲。之後,讓幾位同學到台前當石榴娃娃,一名同學讀書上的句子,其餘學生配合表演,此時教師可以相機指導,如對“張望”一詞的表演,讓孩子們知道“張望”不僅要朝不同的方向看,還要朝遠處看,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表演一定會很到位。優美的語言內化為肢體語言我相信更能讓學生表演出石榴娃娃的活潑可愛,品讀到擬人手法的好處。當學生情趣高漲時再讓學生朗讀,便會有水到渠成的效果。第四自然的教學,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瑪瑙般的仔兒一顆顆緊偎在一起,紅白相間、晶瑩透亮”“酸溜溜、甜津津”。在課堂上我利用課件直接讓學生觀察,品嚐,並説説自己的感受,結合自己的感受讀好句子,讀好段落。將自身的真實感受和直接體驗融入語言文字,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讀得趣味橫生,有滋有味。

(三)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學到這大部分學生都對課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師再加以生動總結便於學生加深印象。我準備這樣總結:(指板書)你看作者正是按照春、夏、秋這一系列的季節變化來寫石榴的成熟過程和特點的,這樣寫得多生動啊。我們在今後描寫一樣事物的時候也要學着抓物事物的特點來寫,做到有條有理。

四、説板書

好的板書猶如一份微型教案,我設計的板書是這樣的:

16石榴

春·抽枝長葉

夏·開·花·紅·密·盛

秋·結果·先……逐漸……最後·有條有理

此板書簡明扼要地向學生傳達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説課稿 篇16

一、説教材

《蜜蜂》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四組第二篇精讀課文,課文敍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説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然後寫“我”途中的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最後寫結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麼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這篇課文語言嚴謹,層次清楚且邏輯性強。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新課程理念,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飛散、幾乎、大概、減少”等詞語。2、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體會課文介紹實驗過程的方法。感受語言運用的準確,並能積累語言。3、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根據以上的教材分析,我認為通過悟讀課文,體會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二、教法學法

基於本課文本的特點,我選用“對話教學法”為本課的主導教學方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時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本課教學,我以提問、討論等對話形式雙向或多向溝通信息,交流思想;如本文開頭,將“聽説”兩個字去掉行嗎,在討論交流中發展學生對感受科學求實作風。此外,我還運用讀中感悟法和多元信息教學法。

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法。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瞭解怎樣做試驗的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讀、思、劃、議,通過自主學習和相互間的合作交流,明白科學試驗的嚴謹態度。

三、教學過程

為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計劃用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學習生字詞,理清文脈。第二課時:深入研讀課文,體悟法布爾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共分四個板塊:

一、複習詞語走進試驗

二、瞭解試驗結果激發探究慾望

三、細讀試驗過程體會嚴謹作風

四、回讀拓展

(一)、複習詞語,走進試驗

1、課伊始,我首先聽寫詞語,要求正確、工整。

無論試驗紙袋證實大概減少阻力推測包括確確實實準確無誤沿途超常

2、聽寫結束之後請自己修改。

3、引導學生能夠運用以上詞語回顧課文內容。

過渡:此時此刻你們是不是很想探個究竟,到底這是個怎樣的試驗呢?一起到法布爾的花園去看看吧。

【回顧這一環節我選用聽寫詞語,讓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方式,既讓學生對文本由一個整體的回顧,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同時訓練了詞語的運用,無疑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訓練的程度。】

(二)瞭解試驗結果激發探究慾望

1、接着教師引讀第一自然段:聽説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裏,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我想做個試驗。

這裏我緊緊抓住“聽説”一詞研讀句子:

引讀後,我故意漏讀“聽説”一詞,當學生髮現後,我問:為什麼法布爾一定要寫上“聽説”這個詞呢?討論中引導學生明白:是聽説的,就不一定是真實可靠的,法布爾一定要親自試驗一下來驗證所聽説的,這説明他做科學研究不輕信盲從,非要探個究竟不可。

2、試驗的結果是怎樣的呢?默讀第五自然段,劃出相關語句。交流試驗結果:這樣,二十隻蜜蜂中,十七隻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儘管它們逆風而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這裏我抓住“準備無誤”“確確實實”研讀句子。“無誤”是指什麼?(預計學生會説:逆風沒有迷失方向,陌生景物沒有偏離方向)。還可以換個詞嗎?(預計有:萬無一失不失毫釐不差毫髮)引導用確確實實的語氣朗讀。【這裏,我將試驗結果首先呈現,蜜蜂確確實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那麼,試驗到底是怎麼做的呢?是不是具有科學性呢?一系列的問題將在學生腦海中形成,這樣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的慾望,同時這裏也是朗讀訓練點,將詞語的理解溶入了個性化的朗讀體驗之中。】

(三)細讀試驗過程體會嚴謹作風

這一板塊的教學,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第二自然段的`文字中,作者詳細地記錄了做試驗的過程,而且每個步驟都具有代表性,可謂是缺一不可,這正是體現了作者科學的研究態度;同時這一段中,作者還將自己的推理過程融入了細緻的觀察中,這在語文學科中較少見到,我主要分為兩個小板塊進行教學:1理清實驗過程2明白推測依據

第一板塊:理清實驗過程

1、請同學們自由默讀課文第2自然段,邊讀邊劃出試驗的過程可以分為哪幾步?想想從他做試驗的過程中,又能感受到他是怎樣對待科學研究的?

2、試驗的過程是怎樣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捉蜜蜂—做記號—叫女兒等—走兩裏多路—放蜜蜂。引導學生用“先……再……接着……然後……最後……”理清試驗脈絡。

3、你能從試驗中感受到什麼?學生交流感受,教師相機點撥,並指導讀出自己的感受

(1)交流中明白法布爾捉自家花園的蜜蜂的用意:是為了便於觀察。

(2)做上記號,是為了方便與其他蜜蜂區分開來,試驗的真實性。

(3)叫小女兒等在蜂窩旁,是為了掌握蜜蜂飛回來的時間。

(4)捉二十隻蜜蜂是為了比較分析,得出比較準確的結論。

(5)走兩裏多路,使試驗結果有説服力。

4、再次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去掉其中的一步行嗎?為什麼?再將你的思考結果在組內進行交流。交流中明白,如去掉做白色的記號的這步,就體現不出試驗的真實性。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的小組討論與全班交流可以讓學生在生與生、師與生的合作學習與交流中,逐步體會作者嚴謹的科學作風。

5、讀到這裏你想説什麼或你想對法布爾説些什麼?

學生通過上一環節的學習,心中的情感早已溢滿於胸,噴薄欲出了。此環節可以給學生提供很好地表達自己個性化閲讀體驗的機會。更讓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得到一次昇華。

第二板塊:明白推測依據

我是這樣過渡的:法布爾不僅有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他還認真觀察,用心思考。

1、請再次默讀課文2—3段,想一想法布爾放出蜜蜂后做了什麼?為什麼推測蜜蜂可能回不到家了呢?先獨立思考,再和同桌討論。(交流中明白,法布爾放出蜜蜂后還觀察蜜蜂的活動狀態,同時積極動腦思考,蜜蜂這樣活動的原因。;交流中還要抓住“幾乎、大概”體會用詞準確性。)

2、為什麼“我”這樣推測呢?交流中明白,我之所以這樣推測有兩個原因。1蜜蜂向四面飛散2飛得很低,看不到遙遠的家。從中你有什麼體會?教師相機將學生的語言歸納總結:科學講究嚴謹的態度和求實的作風,凡事要有根有據,此外還需要有用心思考的探究品質。

3、回放試驗結果。這樣,二十隻蜜蜂中,十七隻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指名讀齊讀

(四)回讀課文拓展延伸

1、出示第一段,同學們,讀到這裏,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還是聽説的嗎?那麼法布爾可以肯定地説(生接讀: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裏,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此時他的心情多麼地激動,他興奮地對人們説,生再讀

2、學習最後一段。

除此之外,法布爾還得出了什麼結論。學生齊讀最後一段,師帶領學生小結在這個結論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認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無法解釋的是——辨認方向的本能。)這個結論讓你想到些什麼?鼓勵學生多元思考,比如:什麼是本能,資料袋裏説的蜜蜂會跳舞,它們就是這樣認路的嗎?怎樣才能尋找到真正的原因?【《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總目標中指出:“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因此,緊扣末尾這一結論,引導學生質疑、解疑、再生疑,促使學生去主動地發現、自主地探究。】

3、拓展教師講述奧地利生物學家費裏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學們對蜜蜂的知識感興趣,可以去查查資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資料的適時補充,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距離孩子年代久遠的事實,從而更好地感悟法布爾求實嚴謹的科學作風。

作業佈置:

(1)把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句子抄下來。

(2)課外閲讀:《昆蟲記》《木木的昆蟲日記》

閲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引領學生充分接觸語言,積累語言,體悟語言,進而運用語言。

四、板書設計

蜜蜂

試驗捉蜜蜂—做記號—叫女兒等—走兩裏多路—放蜜蜂

本能準確無誤?

【抓住試驗這一關鍵詞,展現課文脈絡,揭示課文主旨,“本能”後面加一問號,更激發了探究的興趣。】

説課稿 篇17

一、説教材

《冰花》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中的一篇閲讀課文。課文共有三個自然段,語言優美,生動地描繪了冰花千姿百態和晶亮潔白,本課的教學就是要通過朗讀,以讀促學,使學生認識體會冰花的美麗多姿、晶瑩透亮、潔白無暇,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説學情

剛剛入學的孩子,活潑好動,想象力豐富,但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語言積累和生活經驗都比較少,對生動形象直觀的事物感興趣,。課文寫的是北國特有的景緻——冰花,對於生長在北方的的小朋友來説,冬天隨處可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

三、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學會本課6個生字,9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②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認識冰花的一些基本特徵。

③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通過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的意思,並培養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與價值目標

①通過理解與朗讀去感受“冰花”的優美姿態,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②通過學習課文,喚起學生了解大自然的願望。

四、説教學重、難點

品讀課文,理解課文中重點詞句,感受冰花的美。

五、説設計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充分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活體驗,加強語文同其他學科的融合及課內外知識的緊密結合。

六、説教法、學法

(1)指導觀察法

(2)多媒體演示法

(3)朗讀積累,説話遷移。

課標中指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書上,引導學生在感情朗讀中對文章中的好詞好句進行記憶,進行積累,然後再啟發發揮想像力,照着書上的樣子説一説“冰花還像什麼?”練習説話,培養學生的語言模仿能力各表達能力

七、説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生交流的興趣

1.經過課前談話,已經基本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學生的回答中相機板書“花”,引導學生轉換話題,繼續談話,聊聊見過的各種花的形狀,及自己最喜歡的花。

2.補充板書“冰”字,繼續談話:見過冰花嗎?哪兒見過?

讓學生談談對冰花的認識。

3.引入課文:有一位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在一個冬天的早晨也發現了冰花,你們想知道他是怎樣發現的嗎?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因此,上課伊始,我便創設了學生喜愛的談話情境,激發學生交流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善於及時地從學生的談話中捕捉自己需要的信息,不露痕跡地轉換話題。這樣的設計由於遵循了“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學生樂意參與,較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二)、初讀課文,激發學生識字、讀文的興趣

1.聽錄音,邊聽邊標好小節。

2.激發興趣,指導讀文:你能像錄音機裏的阿姨那樣讀嗎?碰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告訴學生讀文的方法(不認識的字做上記號,把拼音多讀幾遍)

3.交流:

(1)哪些字你是通過拼拼音學會讀的?

(2)生字會讀嗎?組詞。

(3)檢查讀文情況。指導學生讀準確。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因此在這一環節,我注意了識字方法的滲透,並注意了反饋評價,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拼音識字的妙處,樂於用拼音識字。同時在教學生字的時候,不僅關注它的讀音,而且更讓學生在運用中學習,力求識用結合。

(三)、朗讀想象,激發學生運用語言的興趣

1.學習第一小節

(1)剛才有好些同學願意讀第一節的,你願意告訴大家為什麼喜歡第一節嗎?

(2)交流,理解“一朵朵、晶亮”,並指導讀好第一小節。

2.學習第二小節

(1)最喜歡第二節的同學站起來,齊讀第二小節,指導讀好“驚奇地喊”的語氣。

(2)交流:為什麼喜歡這一小節?

(3)當學生説出喜歡冰花的形狀或樣子時,讓學生找找有哪些形狀並板書:寬大的葉子柔嫩的小草豐滿的牡丹

(4)看着這些冰花,你們想説些什麼?指導讀好“啊,真漂亮!”並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讀好。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特別重視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它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而上面的設計,正是從學生的閲讀實際出發,由學生自己喜歡的原因出發,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並受到莢的薰陶。

3.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做做説説,發展學生語言。

(1)你覺得冰花可能還會像什麼?你們想做一做嗎?讓學生拿出紙、剪刀剪自己想到的形狀,剪好後貼在窗玻璃上。

(2)交流各自做的'形狀,教師小結。

(3)運用語言,內化語言。用“啊,真漂亮!它像寬大的樹葉,像柔嫩的小草,像豐滿的牡丹,像,像,像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潔白。”説説這些漂亮的冰花。可自己説,也可幾個人一起説。

(4)指名説,及時評價。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讓學生通過想象,運用文中的語言説説自己的創意,內化課文的語言。

(四)、反饋評價,拓展延伸,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熱情

1.讓學生回去每天早上起來都觀察一下自家窗户,哪天看到了冰花就告訴老師,看看有你想到的那種嗎?還看到了哪些?及時記錄下來。

2.讓學生評價自己今天的表現。

[設計意圖]:語文課堂應體現開放性,應注意與自然學科等的綜合。這樣的設計就不僅僅侷限在課堂,而是有機地拓展到了課外,有效地保護了學生的熱情。另外,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使學生對自己的表現心中有數,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五)、學寫生字,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1.出示今天所學到的生字:見、他、它、豐。讀一讀。

2.在書上描紅。

3.交流書寫筆畫,在田字格本上書寫,注意寫字的正確姿勢。

[設計意圖]:要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和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這必須在每一節語文課中持久地注意提醒、糾正,才會逐漸養成習慣。

八、説板書設計

10 冰花

晶亮 一朵朵

像……

啊,真漂亮!

説課稿 篇18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喟。緊緊圍繞“匆匆”二字,細膩的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歎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

根據課文的類型特點及學生特點,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2、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緻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積累語言。

3、熟練的、入情入境的朗讀課文。

4、學習本課生字詞。

教法和學法

“教師為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配樂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通過練筆嘗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讓學生人人蔘與到讀書中,讓學生在讀中理解,領悟,去品味積累,進行聽説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

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以人為本,以學定教”,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在合作中交流。“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律”,同時穿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領悟、運用,重視學生的讀、説、寫,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教師成為引導者。

教學程序

一、開門見山釋題質疑

以孩子的一組成長照片來揭題,板題後,首先由學生簡要介紹朱自清,瞭解作者的`大致情況,然後向學生髮問:“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瞭解學生學情,巧妙的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初讀讀通

在這一環節中,首先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討論,做到讀中知大意,理脈絡,讀通文章。

三、細讀讀懂

好文章要三讀,即“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放手讓學生去自主讀書,在“放”中讓學生主動融入閲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瑰麗,得到美的感受,情的薰陶。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説:“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因此,這一環節,圍繞“讀”展開,結合情景創設,學法選擇,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以讀為本,指導學生讀後悟情。

1、自由選擇學文方式細讀讀懂: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或邊讀邊思考,或不動筆墨不讀書,或感情朗讀,或默讀等方式細細研讀文章,悟出道理。

2、合作交流生生對話:在學生細細讀書的基礎上,“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生心中有話要説,營造一方實踐的機會,讓學生一吐為快,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溝通,學會合作,學會學習。

3、自主彙報思維碰撞指導朗讀:在教師的啟發引導和鼓勵評價中學生去體會作者在時光面前的困惑、難過,無奈與最後在時光不復返中的覺醒。並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為美讀打好基礎。

四、品讀讀美

1、自由組合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後還應再讀,在讀中走個來回。“讀中悟,悟後讀”,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從而內化為學生的語言。

2、配樂朗讀: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採取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獨誦,或領讀,或齊讀,或表演等,把作者的感情與自己相融合,實現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交流。注重學生評價與教師的鼓勵性評價。

五、昇華體會

營造課堂上的空白,讓學生靜靜的聆聽時間的飛逝,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悟,談出自己的感想,拉近時空的距離,激起學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要珍惜時間。

六、拓寬延伸練筆嘗試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感歎時間的流逝,積澱了不少的名言、警句、詩詞,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把自己蒐集到的關於時間的文章、格言、警句、詩詞讀給大家聽,講給大家聽,説出自己的感受。

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對時間的流逝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感覺,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可以是名言、詩歌、散文等),寫出自己最想説的話,厚集薄發,實現學語文向用語文的過渡。

七、作業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學生認真去讀。

2、繼續蒐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

説課稿 篇19

一、説教材

《劉胡蘭》是語文S版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共有四個自然段,主要記敍了劉胡蘭嚴守黨的機密,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堅貞不屈,最後壯烈犧牲的感人事蹟,歌頌了劉胡蘭忠於黨,忠於人民,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以人物對話刻畫英雄形象是本文主要的表現手段之一。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劉、黨”等十五個生字,會寫“劉、偉”等八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理解課文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課文,使學生了解劉胡蘭的事蹟,學習她與敵人鬥爭的革命精神。

三、説設計理念

以人物對話刻畫英雄形象是本文主要的表現手段之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其中的對話部分,既有助於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的落實,也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需要。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是落實本課閲讀訓練的重點。

四、説教學思路

根據本文的特點,我把文章分為兩課時教學,第一教時重點教學第2自然段及有關字詞,初讀第3自然段有關句子,進行大面積的朗讀訓練,落實本課閲讀訓練的重點。第二教時學習

1、4自然段,第3自然段再深入地研讀一下,總結全文,完成有關作業。重點放在朗讀訓練上,通過朗讀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和人物的特點。

由於本文的時代背景比較複雜,離學生的生活非常遙遠,因此要讓學生理解和體會在當時這種情況下劉胡蘭的'所作所為和她的心情是一個難點。好在這個故事情節扣人心絃,人物個性鮮明,因此學生還是比較樂於去研讀的。

五、説學法

本課時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就是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讀來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圍繞中心問題“從哪裏可以看出劉胡蘭在敵人面前英勇不屈”,進行初讀、細讀和精讀。感情朗讀重點語句,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澄清疑點。通過這樣的讀,就可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功效,學生的體會也就“水到渠成”了。

六、説設計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教師有感情地談話:1947年國民黨統治時期,在山西省雲周西村,由於叛徒的出賣,年僅15歲的共產黨員劉胡蘭被捕了。(板書課題出示劉胡蘭像)敵人對她用盡了刑法,劉胡蘭毫不動搖。最後,敵人當着鄉親們的面用鍘刀殺害了她。毛主席為劉胡蘭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把輓詞板書在黑板上。)

(二)、隨文識字,感知內容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通過多種形式識記生字既是對前面初讀課文的一個檢查,也為有感情地朗讀奠定基礎。由於學生已經有了一年半的識字基礎,形成了一定的識字能力,所以這節課我採用同桌合作識記的方式,促進每個人都開動腦筋想辦法記字,增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讓他在與同桌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合作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每一個字音。

2、邊讀邊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詞,然後再認真反覆的拼讀生字詞。

3、同桌互相認讀畫出來的生字詞,糾正對方的錯音。開火車讀、齊讀。

4、再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四)、情境引入,研讀課文

在教與學的關係上,我國古人就強調教必有趣,以趣促教。現代教學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基礎,讓學生自主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所以我以電影把學生帶入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象感知人物的形象。

1、欣賞電影《劉胡蘭》片段,感受情境

過渡:我們能夠從電影中感受到劉胡蘭的勇敢、偉大,我們也可以從課文的描寫中感受到劉胡蘭的英勇不屈,那就讓我們讀一讀課文,從課文中找一找從哪裏可以看出劉胡蘭在敵人面前的英勇不屈?

2、教師範讀第三自然段課文:“請同學們也像老師這樣,懷着無比崇敬、無比悲壯的心情,深情地讀讀這段課文。邊讀邊體會,你覺得課文中的哪些描寫深深地打動了你。把這些地方劃下來,想想為什麼會被感動。”

3、親眼目睹親愛的戰友如何慘死在鍘刀下的慘狀,劉胡蘭為什麼還能這麼沉着冷靜呢?她難道不害怕嗎?面對死亡,劉胡蘭毫不畏懼,用行動與壯烈的話語徹底摧毀了敵人的妄想,這是何等的壯烈的氣概,究竟是什麼力量在支撐着她年輕卻剛強的生命呢?

4、此時此刻,我們怎能不被劉胡蘭的精神所深深打動呢,作者的悲憤就是我們的悲憤,鄉親們的痛苦就是我們的痛苦,英雄的壯舉就是我們的願望。劉胡蘭的生死抉擇,牽動着我們每一個同學的心,撩撥着我們每一個同學的情呀!讓我們一起再懷着無比崇敬,無比悲壯的心情讀讀課文!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首先給學生自由朗讀的機會,在讀的時候找到問題的答案,並與同桌進行交流探討。在自主學習、互相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重點放在讓學生在讀中感受人物的感情,以讀為本,以讀生情,以情促讀。並鼓勵人人蔘與多元解讀,尊重學生的多元體驗。

5、齊讀第四段,談談對毛主席為劉胡蘭親筆寫的輓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理解。

(五)、總結全文,昇華感情

1、師生合作朗讀全文。

在這一段教學時,我設計了指名讀、對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以讀動情,以讀育人,以讀啟智,堅持啟發性。讓學生在琅琅的書聲中益智、怡情,發展語言和能力。同時,鼓勵學生進行“發現”,發現劉胡蘭與敵人作鬥爭的三個回合有什麼異同點,這個環節的意圖是讓文本回歸整體,因為開始的個性體驗,自主發現使得文本有點支離破碎,有了這個環節保證了文本的連貫,也使學生的體驗更趨完整。

2、教師總結。

同學們,有千千萬萬像劉胡蘭這樣的先烈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他們的血不會白流,我們要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不辜負他們的希望,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美好,讓我們齊聲朗讀毛主席為劉胡蘭寫的輓詞,以表示我們對烈士的懷念。

齊頌: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七、説教學反思

1、二年級識字教學是很重要的,可在本堂課中識字教學沒有落實到位,這個問題我在試教時是發現的,可如果識字教學花多一點的時間的話,朗讀訓練就顯得倉促了,如何恰當又有實效地進行識字教學?

2、課文背景離學生遙遠,如何激發學生的感情,使學生忘我地投入到課文中去?由於本人水平有限,加上對教材理解不深,對新課程理念學得不夠紮實,在設計時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20

今天我要説課的課題是《貓》,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學目標、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五個方面和各位老師交流一下我這堂課的設計意圖。

一、説教材分析

《貓》一文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組的一篇精讀課文,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這篇課文細緻、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裏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本文語言淺顯易懂,優美樸實。這是課文在表達上的兩個特點。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閲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二是瞭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學習作者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體會課文藴含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主要是:學習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我確定本文教學的重點是理解作者抓住貓的什麼特點來描寫的,而難點是學習作者並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從描寫中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三、説教法

我將採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法,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動物世界的氣氛,讓學生覺得彷彿置身於貓的的'世界裏,展示不同形態的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並輔以重點詞句突破,圖文結合,反覆誦讀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四、説學法

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和學法指導,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與上述教法相配合,要引導學生掌握: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通過讀(範讀、默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思,即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認真思考,從深層次上進一步認識課文內容和寫作方法;通過議,進行信息反饋和交流,檢驗讀和思的效果;再通過反覆誦讀(個別讀,男女生讀,小組分句、段讀)使感情進一步昇華,進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領會,達到提高興趣的效果。

五、説教學過程

我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水平,將本節課劃分成以下幾個環節。

1、導入新課,激趣

貓是孩子們都很熟悉的小動物,幾乎每個同學都見過貓,還有很多同學家裏養過貓,所以開頭就問孩子們,“你印象中的貓是怎麼樣兒的?”孩子們當然都有自己的想法,這個問題不難,人人都能回答,所以就激起了全班同學的興趣,而且差生或者內向的學生因為也能回答問題就增加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更增加了他們的自信。

2、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理清文章內容,給課文分段,鍛鍊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孩子們一般情況下能把段分好,這篇課文脈絡十分清晰,所以在分段的時候沒有費一點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