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説課稿模板

來源:文書谷 8.82K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説課稿模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説課稿模板

語文説課稿模板1

一、説教材。

《自己去吧》是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童話故事。課文通過小猴、小鴨、小鷹學本領的經歷告訴孩子們從小要學會自立自強。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提倡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把讀書和思考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儘量讓學生在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本課的教學目標:

1.鞏固“自.己.吧.要.吃.多.這.樣呢.字.去”;會寫“子.去.果”。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育學生從小要樹立自力.自強的思想,不依賴父母。

教學重點:

1. 會讀.寫“子.去.果”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從讀中領悟出小猴.小鴨和小鷹的媽媽為什麼要讓孩子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

二、説學生

我們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前面已學過了拼音,這又是第二課時教學。他們基本上能流利地把課文讀出來。

三、説教法、學法。

(一)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我在設計教學策略時,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指名讀、合作讀、分角色讀、選讀)體味課文語言,感受小鴨、小猴和小鷹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本領的決心和毅力。在讀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啟發學生提問題,回答問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讀中品味,理解感悟,受到情感薰陶。

(二)創設情境,合作交流。

我在課文中設計了展示學生自我的平台,通過“我會認”“我會讀”“我會説”“我會寫”“聯繫實際想一想”的情境創設,使孩子們入情入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展現的`願望。並在學生感悟課文後配上動作讀課文。展示自己對課文的感悟。這些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培植了創新的幼芽!

(三)拓展延伸,培養想象。

在拓展活動中,我結合本文特點,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和自由表達的空間。如小鴨子學會游泳後會説些什麼?這樣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感悟全文後,我又讓學生説説其他小動物它們都會什麼本領,是怎麼學會的。並模仿課文續編故事。最後,又讓學生聯繫實際講述自己最近學會的一件事。促進學生樹立自立自強的思想,美化學生的心靈。

四、説教學過程。

(一) 我會認--------複習鞏固生字.

1 學生拿出生字卡片,小組內互相認讀.

2.師生做識字遊戲.

(二.)我會讀----------朗讀課文,感悟道理.

1.學生讀課文,要求讀準音,讀通順.

2貼字卡

3.師生接龍讀課文.

4.小組讀.------要求讀出感情.

(三).我會説―――説話順練

1.同學們,在我們的周圍有許多小動物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生活的本領.你們想知道他們是怎樣學到本領的嗎?

2.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説一説

四.我會寫.-------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果子去

2.讓學生拼一拼,説説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給生字組詞.

3.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筆順,用手描一描.

4.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師指導書寫

五.聯繫實際,佈置作業.

1 説説你這節課學到了什麼?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學會了什麼本領?是怎樣學的?課後説給小夥伴聽聽.

語文説課稿模板2

一、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是教科版國小語文第十二冊教材中第七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這也是一篇文言文。

《為學》是彭端淑寫給子侄們一封信。本文主要通過兩個和尚去南海的事例,説明凡事都事在人為。闡述了做學問沒有難易之分,立志苦學,為學不難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文的類型特點及學生特點,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知識目標:認識“課後5個生字,理解“為學、何恃等重點詞語。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理解“人之為學”,關鍵在於“立志去為”的道理,激發學生樹立志向,大膽實踐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人之為學”,關鍵在於“立志去學”的道理。

四、説教法:

方法一:藉助譯文,抓重點詞。抓題眼:“為”,抓文眼:“作者的論點”,圍繞題眼,學文眼;圍繞“文眼,”拓“題眼。”

方法二:反覆誦讀理解感悟。這一環節的完成主要的教學策略是朗讀:採取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反覆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深化文章的論點。並做到學以致用。

五、説學法

在課堂教學中應“以人為本,以學定教”,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體驗,在合作中交流,實現生本對話。同時穿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感受、體會、領悟、運用。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教師成為參與者,引導者,真正體現“課程標準”提倡的人文精神。

六、説流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一)、開門見山直接導入(3——5分)

直接揭示並板書課題,理解課題“為學”,並知道本文的出處、作者及作者為什麼寫這封信。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為學習下文做好鋪墊。

(二)細讀感悟(25——30)

好文章要三讀,即“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在文言文中,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讓文本與譯文巧妙地結合,使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

1、初讀感知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

自由讀、同桌讀、指名讀,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的同時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發現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

2.品讀感悟

(1)首先明確作者的觀點,藉助譯文理解觀點。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第一藉助譯文,抓重點詞;“為”,“為”即“做”為之,難事都能變易,反之則不然;二是反覆誦讀論點,理解論點。感知文言文的精妙,找到文章中的文眼,延伸到題眼,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2)學習文章第二自然段。

運用已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學習,做到學以致用。

自由讀,讀懂了什麼。創設分角色表演和實踐語言的場景,主要設計了兩個小的環節,一設想,貧者在去南海的路上會遇到哪些困難?第二,請同學扮演窮和尚,並採訪問學生有這麼多的艱難險阻怕嗎?此時你會説什麼?引出文中的論點並反覆朗讀。再次感悟天下事只要做了就不難的道理。師與學生分角色朗讀,明白“子何恃而住”富和尚的兩次的不同態度及句式。再次深化主題,懂得凡事都事在人為。

(3)最後自然段的學習,明白作者的希望“立志為學。”這也是長輩對我們的希望。

3.拓展延伸:(1——2)

設計了立志的勤學故事和立志的名言警句的積累,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感受到,凡事都“事在人為”的道理

4.教師小結(2——3)

緊緊抓住與學生密切相關的事件,激發情感,教育學生。在結束語中我這樣設計到:我即將國小畢業的,在僅剩的這段時間裏,我們在學習中要不畏困難,知難而進,勇往直前;(引讀:人之為學有難易乎?……),當我們學業結束,步入工作崗位,走入社會,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會遇到許多的坎坎坷坷,我們要做到彭端淑所説的(天下事有難易乎?……)

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人之為學沒有難易之分,天下事也如此,只要我們立志而為就會成功。”

語文説課稿模板3

一、説教材。

《螞蟻的救助》這篇課文是語文S版第六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一個螞蟻在遇到危難的時候相互救助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從而也告訴人們應該學會關愛動物,關愛生命。

二、説教法

由於這篇課文講述的故事對同學們來講是既熟悉又很陌生的,熟悉是因為螞蟻是大家常見的一種動物,而陌生適應為大家對螞蟻能夠在遇到危難時相互救助這件事很陌生。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相結合,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默讀感悟法。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默讀能力,讓同學們進行默讀,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中自我管理、不干擾別人學習的自制力。這篇課文所體現的主題思想也需要同學們用心去感悟,而默讀是非常好的方法,所以在教學中我在讀的訓練上多采用默讀。

2.講解法。由於學生對螞蟻的救助行為會產生諸多的疑問,所以在教學中我對這一部分內容作了充分的準備,通過講解幫助學生進行理解。

3.蒐集資料法。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瞭解螞蟻,在課前我讓學生對螞蟻的知識進行蒐集,尤其是螞蟻在火中能抱成團,進行自救,讓同學們對本課螞蟻的救助行為有了更深層面的理解。

三、説學法

1.圈點批註法。“不動筆墨不讀書”,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讀書的時候我都要求學生進行圈點批註,如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畫“?”,把螞蟻之間進行救助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並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這樣能讓學生在讀書的時候進行積極的思維,提高讀書的效率。

2.自主學習法。在課堂上,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作為教師我主要對學生進行引導,把大量的時間都留給學生,讓學生去讀,去談讀後的收穫,去説讀後的感悟,把學生學語文的興趣調動起來,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3.競爭法。小孩子都有爭強好勝和不服輸的天性,把這種潛質合理的引導,就會在學習中發揮巨大的推動力。簡單一點的可以個人競爭,難度較大的則小組競爭,把競爭、挑戰引用到朗讀上也能起到較大的'作用。

四、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3、 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按順序瞭解螞蟻是怎樣救助同伴的。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及寫作順序。

教學難點:

能夠體驗作者的情感,認識到做人的道理。

教學:準備:

1、課前佈置學生觀察小螞蟻,收集有關螞蟻的資料、故事。

2、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昨天的課上,我們結識了一位可敬的動物朋友。我們瞭解了一個感人的故事,這就是——齊讀課題“螞蟻的救助”

1、聽寫。

2、齊讀課題導入新課。

二、讀中感悟,體驗情感

1、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讀: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語句:我沒有對它們實施救助,因為花盆中的水很快會滲下去,螞蟻就可以着陸了。

(3)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説這句話。

(4)提問:讀讀改寫的句子,你明白了什麼?書中為什麼這樣寫?(強調原因)

2、學習螞蟻的救助的內容

文稿出示:螞蟻是怎樣救助自己的同伴的?默讀第三、第四自然段,劃出相關的句子,然後同桌交流。

彙報交流:

①區分“用力”與“奮力”兩個詞。

明確:“用力”與“奮力”都是使勁的意思,“奮力”比“用力”程度更深;從“奮力”一詞,體會到什麼:作者為了與第三自然段區分,避免了重複。

② 瞭解冒號和破折號在文中的作用。

③畫出描寫獲救螞蟻被救出後的動作的詞語,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④我看到還在水中的螞蟻時,是怎麼想的?又是怎樣救助落難的螞蟻的?

出示句子:我極其小心地用針尖挑開泥土,使這隻小螞蟻露了出來。③④⑤品味帶點詞語,説説從中感受到什麼?

⑥螞蟻被救出後,又有怎樣的舉動呢?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⑦品味“立即、親吻觸撫、試圖、銜、碰”等詞語並想象它們當時想什麼呢?説什麼呢?

(6)指名讀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後??最後”等詞語説一説螞蟻相互救助的過程。

三、總結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寫螞蟻的救助這篇文章是為了什麼?

2、歸納板書

螞蟻的救助 關愛他人 關愛生命

用力 互相關愛

奮力 互相幫助

繼續 銜捨身相救

3、總結:

小螞蟻雖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險時,它們奮力相揪,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面對它們,我們怎能不升騰起敬重之情呢?從它們身上,我們也得到了啟示,那就是——(看板書總結)。

四、佈置作業:

小練筆:小螞蟻,我想對你説

語文説課稿模板4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XXX》。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____》是_____教版___年級___冊第__單元的一篇文章,該單元以“______”為主題展開。《____》是一篇____(文章體裁),主要寫了________(主要內容)表達了________(中心思想) “_______”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中提出的“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以及結合這篇文章自身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1、知識和技能

2、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於本課_____的特點,我將________設計為本課的教育重點。

為了突出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統一的這一屬性,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__________。

四、教學方法和學法

(一)教法

這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所以我把朗讀(朗讀全文和朗讀能表現人物品質的句子)作為本文的'主要教學手段之一。

“教必有法,而無定法”,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這是一篇看似淺顯實則 耐人尋味的好文章。所以我把教師精巧設問、層層深入與學生的積極質疑、主動探究緊密結合起來作為本文的又一主要教學手段。

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所以我嘗試用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道德反思,昇華學生的思想情操,我在最後一個教學環境設計了這樣的一些問題:________。這個環節的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高尚的思想情操。

(1)通過朗讀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情節;

(2)通過合作交流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能反映人物品質的主要句子,把握主人公的主要品質和本文主題;

(3)通過質疑交流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本文的標題含義、詳略安排,思考________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________鑑賞能力;

(4)通過情境創設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體現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結合的特點。

(二)學法

在學法方面我採用了(“導—思—點撥——練”)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主參加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

在學生的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了(領悟式指導法、遷移式指導法、點撥式指導法、反饋式指導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交流預習、初讀課文

(三)研讀賞析

(四)拓展延伸

(五)結束語

六、課後作業

七、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潔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語文説課稿模板5

一、説教材

今天我所説的篇目是孫犁的小説《蘆花蕩》,它是八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

八年級第一單元所選擇的都是戰爭題材的文章。戰爭的殘酷,中國人民的英勇氣概,都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參提出,要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感知生活,並進而受到感染,從而提高對戰爭的認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操以及熱愛和平的情感,使語文真正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孫犁的這篇小説《蘆花蕩》是精讀課文,為兩課時。我的設想是第一課時複述課文,熟悉小説情節,着重分析人物性格,體味這個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第二課時瞭解文中環境描寫的特點,分析環境對刻劃人物形象的作用,並進行人物外貌,心理描寫的訓練。

《蘆花蕩》是現代小説家、散文家孫犁寫的一篇富有傳奇色彩的小説。講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充滿詩情畫意的蘆花蕩裏,一個年近六十的乾瘦的老頭痛打鬼子,討還血債的英雄行為,顯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小説中主人公“老頭子”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個人物形象。這個人物形象很豐滿、很真實、很可愛。“豐滿”表現在小説中運用多種描寫人物的手段,寫出了人物的各個方面,具有一種立體美;“真實”表現在作為一個大英雄,小説不僅寫其智勇雙全,而且寫其過於自信、自尊,寫他自責、歉疚;“可愛”表現在老頭子對待兩個女孩的態度上。孫犁在刻畫這個人物時從面到點,以“過於自信和自尊”為性格的核心,展開情節,老頭子的功與過都由此生髮。正是因為作者沒有把老頭子塑造成“高、大、全”的'完美形象,他才更有了幾份親切,他的英雄行為才更富有傳奇色彩。孫犁的小説正是擅長以生活中的平常人物為代表,展現後方人民看似平靜卻又十分艱苦的鬥爭生活,表現普通羣眾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從而傳達出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傳達出中國人民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和昂揚樂觀的鬥爭精神。

根據《課程標準》關於課堂教學要“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學目標應該是:

知識與能力

①理清記敍的要素,把握故事情節。

②感知老頭子的形象,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③揣摩景物描寫的妙處,品味課文的語言。

情感與態度認識

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過程與方法

通過默讀迅速抓住記敍要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讀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揣摩景物描寫,品味語言。

教學重點:

①通過分析情節感知人物形象。

②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

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二、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藉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採用“激趣——感知——品讀——探究——延伸”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課堂上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擬藉助多媒體課件,採用聽讀、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採用“激發興趣→整體感知→品讀揣摩→遷移”的教學模式,感知、品讀中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課前要求學生蒐集作者的有關資料和抗日英雄的故事。

説明: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對人物活動的環境——蘆花蕩有一個直觀的瞭解,創設有利於課文學習的情境;採用聽讀、朗讀與默讀相結合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教師有感情地説: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這裏水光天色,四季競秀:春光降臨,這裏蘆芽競出,滿澱碧翠;每到盛夏,這裏蒲綠荷紅,岸柳如煙;時逢金秋,這裏蘆花飛絮,稻穀飄香;隆冬季節,這裏堅冰似玉,坦蕩無垠——這就是被稱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澱。

但六十多年前,這裏卻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鐵蹄的蹂躪!

自古燕趙就多慷慨悲歌之士。在黨的領導下,白洋澱人民積極投身到保衞家園的民族戰爭之中。在美麗的白洋澱裏,演繹出一幕幕抗日的傳奇故事。如我們熟悉的《小兵張嘎》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發生在美麗的白洋澱裏的傳奇故事的小説——《蘆花蕩》

説明:此導入,意在通過真實的圖片叩擊學生的心扉,激發學生對祖國美麗山河的愛,對侵略者的恨的情感,油然而生對英雄的敬意,從而激發閲讀的興趣。

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簡介作者後,教師簡介寫作背景

2、配樂誦讀整體感知

學生在《十面埋伏》《平湖秋月》的音樂背景下以自已喜歡的方式自由閲讀文章,初步感受蘆花蕩,美麗的蘆花蕩裏生活着哪些人?發生了哪些事?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閲讀文章,將自己對人、事情的感受説出來。

如:人物: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一對可愛而勇敢的姐妹/一羣愚蠢的鬼子兵

事件:一次驚心動魄的護送/一場酣暢淋漓的復仇

情感:一份深沉的愛國情/一份屈辱的亡國痛並將對課文的整體感受用“這是一片的蘆花蕩的句式説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閲讀永遠是對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配上合適的音樂更容易讓學生和與文章進行直接的情感交流。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文意,這樣的設計遵循漸進原理,由淺入深,為品讀課文作好鋪墊。)

3、合作探究感受傳奇

1)、比較小兵張嘎、李向陽,鐵道遊戲隊等你所熟悉的抗日英雄,老頭子的英雄性格特色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作者主要從哪些角度來刻畫這個傳奇的人物形象的?你覺得這個老頭可愛嗎?(重點探究老頭子的人物形象)

2)、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重點探究老頭子的性格內涵)

3)、這篇小説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重點探究人物形象描寫藝術)(三個問題由淺入深,對課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做全面探究,體味人物和情節的傳奇色彩。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給予鼓勵和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礎上,適當地引導和點撥,讓學生對本課的重點問題有更明晰的掌握。)

4、展開想象口語交流

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體會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完成任務而產生的心理,從文中找出描寫老頭子心理活動的一段話,重點品讀並評析他的心理,在品讀中展開想象,如果自已是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出示畫面,請學和給老頭和二菱配上獨白式的畫外音。(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形象和環境能有自己的體驗,在交流合作中,參與説話,展開想象,學生的積極性高,表現欲強,這也符合活動原理。)

5、小結存儲體驗拓展

小結:在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時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故事,課文中的老頭子就是一個真實,可愛的老英雄,他以英勇的鬥志和非凡的智慧保衞了自己的家園,贏得了勝利。從他強烈的愛國熱情和老當益壯的氣概中,傳達出中國人民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和昂揚樂觀的鬥爭精神。他的行為告訴我們,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延伸:敵人嚴密監視着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裏的歌聲還是那麼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嗎?在大家所熟悉的抗日戰爭歌聲當中結束。(語文學習要出於教材,但又不僅侷限於教材,應向生活延伸。由故事,歌聲引發體驗,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學習英雄們不怕艱難,豪邁樂觀,鬥志昂揚的英雄品格,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相信:英勇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讓語文課堂向更遠的方向延伸。)

6、作業佈置課外延伸

摘抄課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佳句。

比較閲讀孫犁的另一篇小説名作《荷花澱》。

語文説課稿模板6

《一粒種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師們都比較熟悉,由於這是一篇常識性童話,以擬人的手法,用淺顯而形象的語言,描繪了種子發芽的過程和所需的'條件。課文語言生動活潑,接近兒童口語,是朗讀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編入了省編教材。《一粒種子》全文共九個自然段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層(第一節)寫‘粒種子睡在泥土裏,春天來了,覺得很暖和。“暖和”一詞暗指温暖的春天到了。説明種子發芽需要温度。

第二層(第二節)寫種子喝了水覺得很舒服。在泥土裏的種子喝到水,側面説明春天大地解凍,雨水充沛,暗指種子發芽需要水分。

第三層(第三至第七節)寫種子和蚯蚓的對話,講春天來了,春風吹着,陽光燦爛。“我來幫你鬆一鬆土,你好鑽出去。”這些對話,暗中説明種子發芽出土需要空氣,也説明蚯蚓鬆土對種子發芽的好處。

第四層(第八、九節)寫春天的熱鬧景象和種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強烈願望。最後一句“啊,好個光明的世界!”寫出了種子出土後感到驚奇、興奮和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語文説課稿模板7

一、説教學內容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短短三句,描繪了風景秀美,物產豐富的江南水鄉。展現的是江南水鄉的一個小男孩撐着小竹排順流而下,觀賞兩岸美麗風光,如同在畫中游玩的情境。課文貫穿着一條明顯的感情線索。小竹排順流而下,“鳥兒唱,魚兒遊”,表達了十分歡快的心情。課文中對兩岸樹木、禾苗的描述,包含着讚美的感情。

二、説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認識2個筆畫“山、木、艹3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增強合作意識。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麗、富饒的地方,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學重點

1.識記生字和朗讀課文。

2.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讓他們體會到祖國的江南是風景秀麗、物產豐富的地方。

四、説教學準備:演示課件

備課時我點開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查閲《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演示課件,我發現資源有限,僅僅表現了“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的江南水鄉風韻,(點幻燈)但演示課件沒有表現出江南物產豐富,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於是我就在演示課件的基礎上作些修改,添加一些描述江南物產豐富的畫面。

五、説教學策略

以圖激趣,創設情境。由於孩子生活經驗少,對江南沒有感性認識,僅憑教師“千呼萬喚”,學生對江南的'“情”還是很難以激發起來。所以教學中要藉助電教媒體,通過江南風景的展現,圖文結合,在美妙的音樂聲中進行情境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各種感官的作用,讓他們瞭解江南,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1、一年級學生擅長直觀,形象思維能力強,活潑好動,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所以在理解字詞時,應採取多種形式:看圖理解。聽音理解。聯繫生活經驗理解等。

2、學生的個性能力不同,所以在指導學生認記字形時,應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住字形,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學生喜歡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和背,讓學生體會到江南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語文説課稿模板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

我是國小語文組×號,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説教材(時間控制3分鐘)

1、教材分析

《xx》是××版國小語文xx年級xx冊第xx單元的第xx篇課文,該單元以xx為主題展開。《xx》是一篇精讀(講讀)課文,主要描述的是(文章大意)。課文雖然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給人很深的啟迪(這部分可以從課文的地位、內容,以及作者的寫作特點等幾個方面進行概括)。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階段目標(第一階段:1—2年級;第二階段:3—4年級;第三階段:5—6年級)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能夠認讀本課生字、詞。

2、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夠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語句,瞭解重點語句所隱含的情感色彩。(如:對錶達情感的作用學習主人公——的美好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一句話):

難點(一句話):

4、教學時間:(根據要求安排)根據課文內容需要,將安排2、3個課時。(若為幾個課時,則説明現在講的是第一課時,同時後面講課過程中要説明第一段主要講説明等。)

5、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説教法和學法(時間控制1分鐘)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歸納課文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結合xx年級學生閲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勤于思考。

那麼在學法上,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並要求學生在交流學習中勾畫出優美詞句,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

三、説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以五個環節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興趣是的老師,國小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展播(引入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畫面,例如歌曲、人物的形象畫面等),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隨後揭開課題,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

(要做什麼?怎麼做?為什麼?目的/效果怎樣?):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並要求一邊讀一邊想象(寫景:美麗的景象;寫人:活動的情景),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教師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掃清學生閲讀文本的障礙。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為接下來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

(同上):研讀賞析,體驗情感。葉聖陶説: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鑑於此,在“研讀賞析,體驗情感”環節中,我首先抽選出幾個代表分段朗讀課文,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歸納出本節課的生字、詞和重點詞句,並讓學生議一議(例如課文中出現的含有修辭手法的語句所表現出來的意思和情感等)。力圖使學生在反覆朗讀和討論交流中對課文有所思有所悟。

緊接着,我將根據學生討論情況進行簡單的歸納總結,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並藉助多媒體展示課前準備好的圖片,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課重點詞句。如讀到“××”時,用多媒體展示“××”畫面(寫人:主人公表現情感的畫面;寫景:與內容相關的圖片)。這一幅幅畫面,不僅講學生們帶入課文之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等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

最後,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根據內容而定的)圖畫,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根據課文內容)(如:草原的無限熱愛)。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

總結評價,拓展延伸。學生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因此再對課文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根據課文內容拓展出的問題)。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第五環節

(緊扣教學目標,設計新穎):安排作業,複習強化。為了複習、強化學生所學知識,讓學生再次體驗課文(寫景:優美的景象;寫人:主人公的情感)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兩道課後作業:作業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優美詞句》小筆記本上;作業2:根據課文內容,(寫景:可以按照課文內容畫一幅圖;寫人:在老師的指導下將大家分成兩幾組進行角色扮演,讓大家一起體驗課文中人物的感受)。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説説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四、説板書設計(緊扣教學重點寫出幾個詞句或安排新穎的板書)(時間控制1分鐘)

最後,我談一下本節課教學效果。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穫,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説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語文説課稿模板9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卻不知被身後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勸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顧不到身後的隱患是危險的。全文分“準備攻打楚國→少年巧妙勸説→打消攻打念頭”三部分,結構緊湊、前後照應、生動有趣、寓意深刻。

學情分析:

對寓言這一體裁,學生並不陌生。但學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節,不善於思考藴含的道理。因此,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語句,圍繞具體形象的故事,理清“蟬、螳螂、黃雀、少年”間的關係,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隱伏的禍患”,從而深刻理解文章內容,領悟告訴人們的道理。設計理念: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一是突出了探究性學習,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二是體現了合作式學習,學生對故事的複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組的形式進行;三是倡導了個性化學習,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表現課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作繁瑣的分析,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協調者、合作者和激勵者。教學目標:

1、情意目標: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説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2、認知目標: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禍患”,明白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原因。

3、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會創造性地複述課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表現課文內容、表達對課文的理解。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禍患”,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大家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二、學習課文

1、初步感知,複述故事。

①少年講了件有意思的什麼事呢?請大家邊聽邊看邊想,能不能也講講這個故事,最好有所創新。(學生聽故事錄音、看多媒體演示。)

②同桌講講這一故事。指名講這一故事,組織評議。

2、理清關係,領悟道理。

①少年通過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訴吳王什麼道理呢?請在文中找出直接説明的'一句話。

②(出示“蟬、螳螂、黃雀……禍患呢!”)指名讀。圍繞這句話,有什麼問題要提?

③它們“眼前的利益”分別是什麼?“隱伏着的禍患”又分別是什麼呢?先結合課文,根據表格提示自學,再分小小組交流討論。眼前的利益隱伏的禍患

螳螂

黃雀

④指名交流(邊説邊操作演示多媒體)。

⑤“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它們可能是怎樣想的呢?你想對它們説些什麼?練讀“蟬、螳螂……禍患呢!”

⑥吳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訴他的道理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呢?

(a理解:“恍然大悟”;“乘虛而入”,蟬、螳螂、黃雀,分別乘什麼“虛”?其他諸候國乘什麼“虛”?“不堪設想”,蟬、螳螂、黃雀分別有什麼“不堪設想”的後果?b引讀:所以,吳王打消了……)3、理解“方法”,體會特點。對4-12節,大家通過提出問題、結合課文研究問題,讀懂了。請默讀第3節,想想看什麼問題要提?

像剛才那樣,同桌商量商量,能解決這些問題嗎?(隨機點撥,“毫不介意”,他“介意”的是什麼?)

練讀第3節。

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少年?吳王又是個怎樣的人呢?

4、選擇方式,表現課文。

你們覺得可以用哪些方式來表現課文的內容,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分小組準備後(分角色讀,表演,畫示意圖等)組織交流、評議。

三、佈置作業

將《螳螂捕蟬》這一故事講給家人或低年級同學聽。

板書設計:

蟬←蟑螂←黃雀←少年

不能只顧眼前利益

語文説課稿模板10

一、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背誦課文。

2、理解詞的內容,藉助朗讀、想象,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二、重點難點:

1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時數:一教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解題。

説到田園,人們往往會聯想到這樣一些詞:"阡陌交錯"、"竹木扶疏"、"田舍掩映"、"雞犬相聞".田園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許多文人吟詩作畫,心馳神往。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南宋愛國將領、著名詞人辛棄疾(其詞可分為:抒寫愛國情懷的英雄詞,描繪田園風光的農村詞,體物言情的詠春詞和豔情詞。)描繪的鄉村圖景,領略鄉村特有的清麗寧靜,走進田園,共同領略田園所特有的美。誰來讀讀課題?《清平樂 村居》。(師指名讀。)(板書:清平樂 村居 宋 辛棄疾)

宋詞是一種可以配曲子唱的詞,前面的那個"清平樂"("樂"要讀"yue",不讀"le")是詞牌,每首46個字,分為上下兩片,上片有4個韻腳,下片有3個韻腳字。 (引導學生了解其他詞牌)詞牌還有很多呢:"念奴嬌"、"浣溪紗"、"虞美人","沁園春"也是的,對了,還有蘇軾"明月幾時有"的那個叫"水調歌頭"!後 面的"村居"才是詞的題目,村居是什麼?(鄉村人家)。

★關於題目"村居"———激發學生的想象:村居有什麼景緻呢?

學生接觸到的首先是題目。一個"村居"會令孩子們浮想聯翩。會想到小橋、流水、人家;還會想到青山、綠水、樹林,會聞到花香,會聽到鳥語、泉聲……有了這個情感體驗,對於走進辛棄疾所要描繪的世界是大有幫助的,在農村生活的孩子讀的時候更多的是一種比較,一個良好的情感鋪墊便形成了。

(二)、恬淡走近詩詞、"走向村居",走進辛棄疾所描繪的鄉村圖景

1. 學生試讀, 檢查自學效果。(讀對讀通)

2.聽錄音朗讀,聽清節奏,老師對照正音。 明確詞的.節奏。

茅 檐 ‖低 小, 溪 上 ‖青 青 草。 醉 裏 ‖吳 音‖ 相 媚 好, 白 發‖ 誰 家 翁 媪。

大 兒 ‖鋤 豆 溪 東, 中 兒 ‖正 織 雞 籠。 最 喜 ‖小 兒 無 賴, 溪 頭‖ 卧 剝 蓮 蓬。

學生再齊讀一遍。 在吳音中 "走入村居",悠閒走進詩詞。(自己讀懂)

過渡:同學們讀得真好!是的,這户人家雖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圍的環境很美——"溪上青青草",這户人家翁媪之間——"醉裏吳音相媚好",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多幸福的鄉村生活啊,那對白髮夫妻陶醉了。作者辛棄疾看到此情此景,也 陶醉在這樣的畫面之中,創作了這首詞。 (温馨、清新、恬靜、親情、活潑……)

(三)、學習上片(上闕): (1)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是怎樣的一幅情景呢,誰來説説?

a、茅屋又低又小,溪邊上長的青青的草。 茅檐的本意是什麼?(茅房的的屋頂向旁伸出的邊沿部分)這裏又是什麼意思? 這裏的茅檐代指茅屋。如果屋檐低小的話,那這個茅屋肯定也是……(低小)典型的江南農村小景,富於田園特色:

(清新、秀麗 、悠然、生機勃勃)

b、那"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吳音:吳地的方言,當時辛棄疾就在吳地生活。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熱。翁媪:老年夫妻。媪:老年婦女的代稱。)又是怎樣的一幅情景呢,誰來用你的語言描述出來?

(温馨、恬靜、親情、閒適、天倫之樂)

小結:上片寫了具體哪些人、景、物?

茅檐 小溪、青草、翁媪 (板書)

( 過渡)一對白髮夫妻操着吳音正在親密地聊着天,他們為什麼感到這樣幸福呢?

如果説清新、秀麗、悠然自得的美景讓白髮夫妻倆內心愉悦的話,那又是什麼讓他們覺得幸福呢?結合詞的下片(下闕),用你的語言描述一下所看到的。

大兒鋤豆溪東:

大兒子在河東豆地裏鋤草。

中兒正織雞籠:

二兒子正在編制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最喜歡的是頑皮的小兒子。(這裏有個詞跟我們平時所理解的意思不一樣的無賴:頑皮,可愛的意思。)溪頭卧剝蓮蓬:

趴在溪邊剝蓮蓬取蓮子吃 .

小結:那麼,下片又具體寫了哪些人、景物的?

大兒、 中兒、小兒 (板書)

這又是一幅怎樣的圖畫呢?

各盡其力,各得其樂, 其樂融融

哦,我們明白了。 如果説清新、秀麗、悠然自得的自然美景讓白髮夫妻倆內心愉悦的話, 那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再加上老年得子,小兒又是這樣頑皮可愛,怎麼能不讓他們覺得幸福,盡享天倫之樂呢!看來啊,這個"醉"是源於幸福的"酒未醉來人先醉".

同學們,我們再一齊來朗讀這種其樂融融的幸福吧: 茅 檐 ‖低 小!……

欣賞中 "走出村居",自然外化詞意。理解詞意,領悟內藴,在讀中獲得了情感的薰陶。(讀好讀出來)

關於《清平樂 村居》中重點詞的交流、討論?

1." 醉"的多角度理解

白髮翁媪真的是因為喝了酒醉了嗎? (不是?) 那是因為什麼?

(清新秀麗、悠然自得的自然美景和老人生活的幸福)

在教學參考中,"醉"的解釋是喝醉的意思。但在上這一課的時候,我將引導學生不要拘泥這個答案,大膽討論:認為"醉"是陶醉,老人為風景的迷人而醉,為夫妻的親密而醉,為孩子們的懂事而醉。這樣的理解未嘗不可,因為詩歌本來就有自己的不確定性。

2、"無賴"中現真情

"無賴"二字應該説是這首詞中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表面上的貶義卻恰恰顯示了詞人對小兒的喜愛。在對這個詞的教學時,一定要聯繫學生的實際,通過學生的生活體驗,來達到對詞的理解。但是詞人到底是喜歡小兒的什麼?(他的可愛、天真、無憂無慮)(這可以結合辛棄疾的心境來看),還有剝蓮蓬的專著(因為在孩子的眼中這也是他的工作)。

3、對"最"的關注

我們注意到詞人對小兒的喜愛,往往會忽視詞人對大兒、中兒的情感。大兒、中兒都在勞動,按照我們傳統的看法,他們應該是值得讚揚的,其實辛棄疾對他們感情已經通過一個"最"字展現了出來。詞人是喜歡大兒、中兒的勤勞的,但是他們和小孩來比顯然不可同日而語,稍加點撥學生就會理解。這樣就不會產生誤解了。

五、精讀品位,體會意境

人們常説,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這首 詞也一樣。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通過寫景與敍事,創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閒的鄉村生活圖。這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歡、而且非常的——熱愛、嚮往、羨慕。具有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字裏行間處處洋溢着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觀上反映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生活的憎惡。

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豔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彷彿是一副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相信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今後一定會在宋詩中盡情遨遊,來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上闋勾勒環境烘托氣氛。

作業:

1.發動學生查找有關江南、村居的詩詞。在縱向回憶低年段閲讀過的《江南》、《憶江南》、《水鄉歌》後,找辛棄疾的《西江月》"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等好詩好詞,甚至還要到找網站上的FLASH動畫賀卡《夢裏水鄉》、《江南》等;讓他們在語文實踐活動的體驗中:"中國不愧是詩詞的國度,古往今來流傳着許多不朽的詩篇,我們應當如蜜蜂採蜜,充實自己,沾上文人的雅氣……"相信厚積不僅可以薄發,而且會在孩子們的生命中多一分靈氣,為將來的美麗人生做好奠基。在積累中 "放眼村居",漫步走進詞海。(讀寬讀下去)

2 (聯繫插圖,仔細觀察圖上的人物、景物,想象他們説了些什麼,又做了些什麼。)

同學們把自己最喜愛的畫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或者用線條、色彩重現了鄉村恬然的風景;或者用生動的文字描繪了"大兒鋤豆溪東"那"汗滴河下土"卻充盈着"秋的期待"的情景;或者以聲情並茂的朗讀展現垂髫少年"卧剝蓮蓬"的動人畫面;或者化靜為動,創造性地演繹"醉裏吳音相媚好"的情景……

3.背誦《清平樂 村居》。

板書:

清平樂 村居

(宋 辛棄疾)

茅檐 小溪 青草

翁媪 吳音 相媚好 醉

大兒 中兒 小兒 喜

語文説課稿模板11

一、教材分析

《春》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一課。本單元向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景美、情美、字美。在有感情的朗讀中,積累語言品味情感,學會寫景方法,可以作為這個單元的重要教學。這篇文章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審美情趣。《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賦予感情和生命。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我們欣賞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讓我們感受春的蓬勃生機。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課文生字詞,比喻、擬人的運用及其作用。

2、領會文章的所寫景物的特徵及寓情於景的寫法。

3、培養學生朗讀技巧,能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細緻的觀察景物,並抓住景物特徵進行具體生動描繪的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有感情的誦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採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教學重點

學習妙詞佳句,有感情的朗讀品味文章繪物的美,從而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通過語言感悟春天的美麗。教學難點

體會清新自然的語言風格,把握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在這一環節我會採取播放錄音、教師範讀、學生齊讀、接力賽朗讀等多種形式。

三、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比如背景音樂、春的圖片、全文脈絡圖等,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

2、朗讀教學法。本篇課文語言簡潔明快、質樸優美,在句式上長短整散搭配協調,字字句句都飽含作者的情感,基調歡快有很強的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在文章的教學中可採用朗讀教學法(研讀、精讀、品讀)。

四、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徵,還要使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

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五、教學理念

1、強調學生自我的閲讀體驗。《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加大語文閲讀量和口語交際環節重視培養語感。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指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在讀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內涵。

2、讓學生學會聯繫自己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在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悟來閲讀文章,體現新課程的.“大語文觀”,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語文、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充分的理解語文與生活的關係。

3、重視互動合作。在教學中要重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平等、融洽交流討論的互動合作,引導學生在互動合作中自主構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逐步學得合作技能。

六、教學過程

(一)、品讀詩:發現春天的美,欣賞歌曲《春天在哪裏》

(二)、導入課題:《春》

(三)、瞭解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揚州人,現代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敍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綠》,全收在《朱自清全集》。

(四)、閲讀全文、牢記字詞

1、字音。

2、根據解釋寫出相應的詞語。(設題意圖:七年級新生仍然有識記字詞的任務,此題加強記憶鞏固字詞。)

(五)、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

宏觀勾勒(第2段):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具體描繪(第3―7段):

春草圖

春花圖

春風圖(1、比喻、擬人、引用。2、觸覺、嗅覺、視覺、聽覺。3、南宋志南和尚的《絕句》:“吹動楊柳的春風”引用和借代)。

春雨圖(1、比喻、排比。2、寫了雨中的樹、草、燈、人的活動。從靜寫到了動,從近寫到了遠。寫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從正面寫春雨的特點,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動從側面來襯托春雨的可愛。例:像牛毛(密)、像花針(亮)、像細絲(細)、像薄煙(輕))。春迎圖

第三部分:(第8―10段):頌春(娃娃、姑娘、青年)

設題意圖:着眼於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層次,並學習簡要概括段落大意。

六、思考討論,具體分析

1、再讀課文,尋找文中生動形象的句子在課本上勾畫出來。

2、簡單談談某個句子為什麼生動形象。

3、小結:排比的作用:節奏感強、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

果、反覆的作用

設題意圖:旨在讓學生掌握一些常見修辭及其用法,並學習品味語言從而深入領會作品思想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七)作業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寫一篇短文,描繪自己家鄉的春天。這是對文章的體驗和反思,學習、欣賞、借鑑課文,做到學以致用。

七、板書設計

以情為點,表現出春美、人美、生活美的主題。

1、第1段:盼春

2、第2-7段:繪春

①春草圖

②春花圖

③春風圖

④春雨圖

⑤春迎圖

語文説課稿模板12

各位評委: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學生、教學過程、板書五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説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課文的地位及作用。

《五柳先生傳》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是一篇人物小傳,是陶淵明託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學中應為學生創設寬鬆的學習環境和討論氛圍。指導學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獨立於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讀“不慕榮利”“守志安貧”的獨特個性。

2.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提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共同發展的三維教學理念,結合文言文的體裁特徵,本文教學目標設定為:

知識和能力目標

⑴透過作品初步瞭解人物自傳的特點

⑵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鮮明的語言風格

⑶通過誦讀,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和方法目標

⑴藉助工具書,課文註釋,感知文意

⑵反覆誦讀,瞭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風貌

⑶指導學生課外收集陶淵明相關資料,培養探究習慣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習作者“不慕榮利”“守志安貧”的優秀品質,培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教學重難點

1、結合背景、材料,體悟作者情感。

2、鑑賞文章語言,學習用簡明語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質的寫法。

3、引導探究《五柳先生傳》是不是陶淵明的自傳?

第二、分析教法、學法

(一)教法

(1)這節課主要採用誦讀──探究法,討論──點撥法。

對於文言文,學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詞語需要老師直接點撥;有些可以結合以前所學知識及整體感受啟發喚起學生的認知;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設疑激趣問題導引,使學生在問題中閲讀,目標明確,提高效率。

(2)採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這種方式的運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產生好的`視聽效果,吸引學生注意力;擴大教學容量。

(二)學法。

這節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討論法。文言的時代距離要求學生讀準音,讀透意,體味文言的音律美,意韻美,熟讀成誦。課堂討論可以節約時間,擴大容量,是達到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重要途徑。

第三、分析學生

根據我校學生實際,應注意安排好預習環節,關鍵是字詞的掌握。提前給學生布置好預習題目,要求他們自己利用工具書及資料,解決字詞難點。甚至要求學生能夠提前背誦課文,保證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和教學目標的落實。

第四、教學過程

(1)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補充相關知識。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課外查閲資料的習慣。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展示預習成果,互相補充,使之對作者、背景有較充分的認識,有利於對課文中心的理解。教師可以簡要補充,並對學生進行肯定表揚,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檢查學生讀準音,讀順句,對句讀加以點撥,為學生課堂正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利用多媒體,配音、配畫引導學生讀準音,讀出韻味,增加課堂吸引力。

(2)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字、詞、句的含義。為減低難度,可以分段進行。學生課堂討論,合作探究詞句的含義。這是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充分利用小組集體的智慧,相互學習,集中疑點當堂提出,其餘小組可以代答,教師只在有代表性的問題上啟發或解答,始終使學生充當課堂的主人。這有利於培養學生大膽、細心的作風,獨立發表見解的膽識。教師對於課堂活動積極的學生要加以肯定,培養他們的信心。

(3)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基礎知識,檢查學生掌握情況,作到及時反饋。題目應該眉目清楚,按實詞、虛詞、特殊用法、句子,分門別類,利於學生掌握。

(4)教師採用問題引導法,問題設置要由表及裏,環環相扣,力爭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學生討論,主要利用多媒體出示這幾個問題:

1、教師設計問題,學生自主討論交流(培養學生迅速、準確抓住關鍵信息的能力)

⑴文章的結構模式有什麼特點?

(明確:文章採用先敍後議方式結構全文(傳文+讚語))

⑵文章介紹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況?作者藉助哪些語句作勾畫?請學生歸納、列表

語文説課稿模板13

全文有四處寫到“把身子挺一挺”,這種擬人化的語言,含而不露,生動有趣,使課文充滿了活潑的童趣。

但在教學時,我們要注意:這是篇常識性童話,既要講究科學性,使學生獲得一些簡單的植物生長的知識,又要注意個要上成常識課,要根據童話的特點,抓住課文中種子與蚯蚓的對話、排比句及最後一句進行朗讀指導,讀出語氣,以讀代講,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課堂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訓練、基本技能的培養,在訓練學生聽、讀能力之外,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進行説的訓練,文中有三幅插圖,教師要充分利用起來,引導學生想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三幅插圖:教師在講到“啊,好個光明的世界!”教師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説説春天的景色,如能把前幾課學過的有關春天的內容綜合起來説一説更好,不僅進行了説的訓練,又充分領略了春天那種生機勃勃的美麗景象。因此我制訂的教學目標是:

1.懂得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獲得一些簡單的植物生長的知識。

2.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理解“種子、暖和、舒服、蚯蚓、招呼、鬆土、泉水、熱鬧、突然、光明、世界”等詞語的意思。

3.能用“熱鬧、也”各寫一個句子。

4.會正確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説説種子怎樣才能鑽出地面。(看起來,這個目標與第一個目標重複,其實不然,能用自己的話説説種子怎樣才能鑽出地面,不僅僅要學生掌握種子發芽的條件,更重要的是訓練學生的説話能力、概括能力。)

大綱指出學生在國小階段應掌握的2500個常用漢字,具體要求如下:一年級掌握430個,兩年級掌握680個,三年級掌握580個,四年級掌握450個,五、六年級掌握360個。由此可見低段教學以識字為主。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12個生字,理解帶有生字的新詞。難點是:

字音:和(huò)是多音字;挺(tǐnɡ)後鼻音,蚓(yǐn)前鼻音,鑽(zuān)泉(quán)三拼音;

字形:“挺、世”的筆順;

字、詞義:挺,熱鬧,突然;

知識:懂得種子發芽所需的條件,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在教學中要解決生字重難點,就要求教師重視設計識字環節。字音教學在學生自讀課文,預習後檢查(包括個別讀、開小火車讀、齊讀)到鞏固練習時的複習,生字在課堂中出現頻率多,學生的識記就牢。字形教學採用隨堂識字,如教“蚯蚓”一詞,先給學生看蚯蚓的掛圖,介紹它的形狀、特點,然而“蚯蚓”兩字容易寫錯,教師可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分析字形,幫助學生記憶。教“蚯”時可説“蚯”字右邊是“丘”不是“兵”,因為蚯蚓沒有腳,所以下面沒有兩點。蚯蚓有時彎彎曲曲像張“弓”,有時伸得筆直,像—豎,所以“蚓”的'右邊是引。(有的老師會説你這種方法是不是太羅索,用形聲字規律來學不是更簡單嗎?但二年級學生還沒有學過“丘、引”。“引”字在《蜜蜂引路》。一課才學,教師教學時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銜接。)字義詞義的教學也採取多種方法,能通過查字典解決的就查字典解決,能換詞語理解詞義的就讓學生換詞語理解。如“突然”換個詞,學生很快就能找出以前學過的詞語“忽然”與“突然”意思相近。還可以通過比較進行詞義理解,如“挺”,教師可讓學生説説下列各句中“挺”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挺機槍。

今天老師表揚了我,我心裏挺高興的。

方明挺着胸向前走。

種子把身體挺一挺。(做一個動作)

通過比較既讓學生懂得了“挺”的不同意思,擴大了信息量;還使學生明白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另外可以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如“熱鬧”一詞,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繁盛活躍的場面,如果這樣解釋,學生更不易理解,教師可通過排比句教學理解、掌握“熱鬧”。教學時,教師問學生春風是怎樣唱歌的?讓學生輕聲吹着“呼——呼”;泉水是怎樣唱歌的?“叮咚叮咚響”小鳥是怎樣唱歌的?“嘰喳嘰喳”;你們會唱有關春天的歌嗎?請學生唱一唱,接着再讓學生分別唱起春風、泉水、小鳥、小朋友的歌,然後到講台前來大合唱,在這樣的情境中;教師隨即讓學生體會説出講台前是怎樣一種景象。用書上的話説一説;使學生初步認識了排比句的特點,又讓學生用“熱鬧”造句,學生造出來的句子比較具體:國慶節那天,馬路上人山人海真熱鬧啊!開運動會那天,操場上熱鬧極了啦!有跑步比賽,有跳高比賽,還有拔河比賽。這樣讓學生動一動,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了“熱鬧”一詞,認識了排比句的句式,出色完成了造句練習,從而達到一石四鳥的教學效果。

課文把一粒種子當作人來寫,十分有趣,然而種子在地下的情況,學生是無法直接感知的。為了解決學習上的這一難點,教師要在課前做充分的準備工作,如在玻璃瓶裏做種子發芽的實驗,指導學生觀察。培養學生觀察與思維能力,又放緩教學坡度,變抽象為形象,使學生較為直觀地看到了種子發芽的—些現象,從而能結合課文歸納出種子發芽所需的條件,獲得科學知識。由於這是篇常識性的課文,因此教師要特別重視實踐活動,不僅課前做實驗,而且課後應佈置作業,要求學生把一粒種子種在盆裏,記載它的發芽過程。實驗不僅可以幫助理解課文,而且能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養成通過實踐來檢驗真理的習慣。

本課教學可採用逆向思維方式,抓住重點句提契全文,用倒序分析法,疏理脈絡,傳授、剖析詞句,幫助學生體會情感,領會文旨。教學步驟從觀察入手,揭示課題,教師出示兩隻盛有豆種的玻璃瓶,讓學生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種子同樣在泥裏,為什麼一粒種子發芽出土了,另一粒仍舊老樣子?接着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重點句:課文中的哪一句描寫種子發芽出土時的情景?出示:種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個光明的世界!理解分析這一句,種子突然見到了“好個光明的世界”時心情怎樣?(驚奇、興奮、讚美)文中哪個詞表達了“驚奇”?(突然)哪個詞説明興奮?(啊)哪個詞含着讚美的意思?(好個)如果把句子中“突然”“啊”兩個詞兒去掉,把“好個”換成“一個”,句子意思有什麼變化?讓學生讀讀比比議議,仔細體會這些詞的深刻含義。再分析種子發芽過程,教學發芽過程以“把身子挺一挺”為主線,貫穿全文,分析時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然後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加強朗讀品賞,讓學生把自己當作“一粒種子”,邊朗讀邊表演、把描寫種子“睡、醒、渴、喝、舒服、招呼”等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的情景,形象地表現出來,讓小朋友多種感官同時活動,有助於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得到美的享受。最後佈置課外作業。讓學生做種子發芽的試驗,寫好觀察日記四篇(種在泥土裏、在泥土裏醒了、種子發芽了、種子鑽出地面)。這樣,這堂課不僅完成了學生聽、説、讀的能力的培養,也完成了寫的能力的訓練。

這課的板書採用圖示式板書,(板書略)

此板書按照課文內容的順序逐步演示,以線條表示地面,在地下展開種子發芽的剖面圖,每一個“挺一挺”是種子發芽的環節,在環節下面分別指出所需的條件,最後鑽出地面,既直觀又概括了課文內容。

語文説課稿模板14

一、 説教材

《日月水火》是北京市課程改革實驗教材國小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識字課。本單元共安排了6課,體現了3種不同的識字方法,本課為看圖識字,配有4幅插圖,右下角分別寫出了古代的象形字,這就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素材,所以學生在學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簡單的識字方法。本課教學任務分兩課時完成,我所展示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據此,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1.會讀“日、月、水、火”4個生字,認識“橫折鈎”1個新筆畫。結合插圖和生活實際瞭解生字的意思,會用這個字組詞或説句子。2.能在田字格中正確規範的書寫日和月。因為這是一羣剛入學才一個多月的孩子,本課使他們第二次接觸漢字,對於他們來説把橫寫平,豎寫直都很困難,所以我將本課的難點定為:能在田字格中正確規範的書寫日和月。

二、學情分析

剛入學的孩子在課堂上面臨面臨以下幾個問題:學生字枯燥的。無趣的,而天性好動的性情又使他們在長達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注意了很難持久,基於此,我會將學生的養成教育貫穿課堂始終,用自然的提示語,表揚話,手勢動作牢牢地吸引孩子的眼睛,注意力始終保持。

三、説教法

根據教學的重難點,我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興趣教學法。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容易分散,而興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教學中,我通過運用恰當的肢體語言和生動、活潑的兒童化語言;形式多樣的識字遊戲;從始至終讓孩子們的注意力都放在課堂上,達到識字和組詞的目的,提高識字能力。

2、情境教學法。這是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現學科整合這兩方面去考慮的。在教學中我通過講故事,圖畫,生動形象的板書重現知識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直接參與學習,在創設的情境中促使學生更好地識字。

3、賞識教學法。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在學生練讀字,詞、參與遊戲、展示學習成果、教師相機指導等環節,我活用賞識語言;當眾表揚賞識;用欣賞、讚許的目光賞識;用友善的動作賞識;用模糊賞識等賞識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奮點,給學生注入了巨大的學習動力。

四、説過程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的確,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強化劑。新課標對識字、寫字教學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我想,學生也只有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才會產生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我將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時時注重激發學生興趣,處處催化學生的情感,讓他們玩得不亦樂乎,學得不亦樂乎。

根據教材特點和確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程序分為以下五步:

1. 圖畫導入,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説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故而上課伊始,我將貼出笑眯眯,暖融融,孩子非常喜歡的太陽公公,來認識太陽這個詞,這個詞並不是本科教學之內,但這是孩子每天都見到的一定非常想認識。所以信手拈來,既不費力氣,又可以讓孩子學到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2. 聽故事,感悟漢字的演變過程

六七歲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生硬的講解這個字第一筆什麼,第二筆什麼,你應該怎樣怎樣寫,無疑使孩子感到學漢字是枯燥的,沒有意思的。如果讓剛學漢字的六七歲孩子在生動的故事,美麗的圖畫中學習漢字,無疑是激發學習漢字的好方法。所以,我以“日”字為例,安排學生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描畫太陽,講一講古人是怎樣造出這個字的,為孩子架起與古人對話的橋樑,讓孩子親身體會古人造字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慾望。使漢字不僅僅是方塊字,而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更加生動。也為下面的自學打下基礎。

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慾望,尤其是一年級的小孩,於是我安排了為形聲字配圖,再與現代字相對應的找朋友遊戲,讓他們自己學習漢字極大地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和慾望。

通過找,叫名字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音、形的記憶。

3. 瞭解字義,積累詞語

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大量的組詞,説句子,因為,我們在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是詞,説得最多的是句子。而現在的小孩,接觸面廣,家庭教育好,組詞説句子對他們來説不是難事,我只是將從前他們從生活中積累來的重新霧化出來,與小夥伴交流,並讓他們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字義,更明白生活中留心學習,積累你會學到許多字。

我就不一一舉例,重點説説“水”的處理:我將提出這樣的問題:生活中你都見過那些水?估計學生能夠説出來:汽水、河水、江水 湖水 溪水 泉水 露水

海水 自來水 白開水

(課件出示詞語-----詞語中的`“水”用紅色顯示)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詞語,你發現了什麼?學生不難發現這些詞的誰都在後面,我將給與肯定:

同學們真會觀察,這些詞“水”字都在後面,你能不能組個詞,讓“水”字在詞語的前面呢?我估計他們也許説不出來:這時我可以給與提示:我們喝水用……,蘋果、香蕉梨都叫……如水杯、水庫、水泥、水果、水牛、水草、水壺等等。意在讓學生明白用這個字組詞不僅僅可以在後面,還可以在前面甚至中間:如:灑水車。以此培養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

新課標中對低年級段做出這樣的規定: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這裏我就通過安排讓學生組詞,讓“生字開花”,完成識字量。

4. 學寫生字,但求端正

這裏我將從以下方面進行:

1、看:“日”字和“月”字的筆順跟隨,認識新筆畫“橫折鈎”,説一説你怎樣記住這兩個字。(邊説筆畫名稱邊書空)

2、觀察:田字格里的日和月,寫的時候哪一筆最關鍵?(“日:字中間的一橫要落在橫中線上)“月”字的第一筆撇要寫的長一些。

3.、示範:教師在田字格里寫範字,學生觀察。

4.、練習:學生描兩個,寫一個。

這一環節中,我將在行間巡視指導,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執筆姿勢,寫字姿勢,對於寫不好的學生手把手的教,對於寫得好的給小紅花予以獎勵。而我的獎勵會使學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從而一種成功感,這種成功感又會變成一種動力,從而激發他們今後主動、自覺地觀察字形、練習寫字;

5. 拓展延伸,留有餘地

最後將學生課前的兩首古詩:鋤禾與靜夜思。出示讓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麼?原來有我們學過的漢字。意在讓學生明白優秀的詩文,好聽的故事就是有漢字組成的,等您們積累多了,也能自己讀書看報,寫文章了。點起學生心中想要多學漢字的火把,更希望這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語文説課稿模板15

一、説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二冊的一篇科普童話,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閲讀和學習。它通過品讀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讓學生了解花生的生長規律,學會細緻地觀察生活。我在教學中以小松鼠找花生果的過程(即:花生開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過冬——小松鼠始終沒見一個花生果——小松鼠懷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訴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裏)為明線,以小松鼠找花生果這一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即新奇——高興——急切、失望——疑惑——喜悦)為暗線展開教學。

二、説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注重學生讀書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個性化地朗讀。

3、瞭解花生果長在地下的特徵,激發學生認識自然的興趣。

4、通過幫助小松鼠找花生,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感。其中培養讀書興趣,引導個性化的朗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三、説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一年級的閲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夠朗讀並感受閲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閲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用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興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閲讀的樂趣。因此,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活潑、富於想象的心裏特點,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和情感體驗法。採用分角色朗讀、表演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主要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表達與欣賞,理解與思考。具體方法我將結合教學過程來談。

  四、説教學過程

文章的具體教學設計過程分以下三個板塊:第一部分為複習導入,第二部分為品讀感知,第三為部分迴歸拓展,第四部分為學寫生字。

(一)第一部分、複習導入

通過詞語過關的形式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本課的學習,同時為下面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做好字詞的鋪墊。

(二)跟隨小松鼠一起找花生果。

在第一自然段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花開的美。結合插圖形象感知,讀好短語“綠油油的葉子、黃燦燦的小花”,然後以“綠油油”、“黃燦燦”為重點想象説話,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引學生充分進入情境,進而讀好全段。

第二自然段主要是指導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充分體會小松鼠因認識花生而產生一個美好願望時的高興的心情,讓學生進入角色,跟着小松鼠一起經歷由好奇到高興的心情轉變,進而讀好課文。在此過程中,還引導説話“如果你是小松鼠,會有什麼打算?”藉此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會打算的人,同時培養了有條理的説話能力。

第三自然段抓住“每天、都、可是、直到、也、”這些關鍵詞充分感知小松鼠找花生果時的急切以及始終沒見一個花生果時的失望、難過之情,在此基礎上指導朗讀,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理解規律。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小松鼠急於吃到花生果的着急心情,我設計了説話的訓練,“在去和回來的路上,小松鼠會想些什麼?”在滿足了學生的表達願望的同時也幫助學生進一步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深入理解課文。

第四自然段我引導學生抓住“睜大眼睛”“奇怪”“自言自語”等詞語,讓學生角色表演,體會小松鼠心裏的奇怪、意外之情,採用小組比賽讀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技能。

同時,滲透了“語”的生字教學,引導學生從偏旁瞭解了自言自語的含義是自己對自己説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