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説課稿模板5篇

來源:文書谷 2.45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説課稿模板5篇

説課稿 篇1

《黃繼光》是國小冀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一課,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思考進行説明。

一、依據課標説理念:

新課標明確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依據這一理念,在教學《黃繼光》時,我們有所側重地引導學生在與文本進行充分對話,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使語文教學從文本走向人本。

二、結合實情説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為單元的主體課文,黃繼光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課文主要描寫在上甘嶺戰役中,為了戰鬥的勝利,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這一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充分表現了志願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2、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頭腦中已經儲備了許多英雄人物事蹟,而且在閲讀、理解、獨立思考問題等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飛躍。他們敢於在交流和討論中説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這些因素對本節課的教學是非常有利的。

三、把握教材説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校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朗讀感悟描寫黃繼光語言動作的詞句,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抓重點詞句,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四、立足發展説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針對文本敍事條理清晰,語句真摯感人的顯著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讀代講,以讀促解、以讀促悟”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運用:“讀——找——議——説”的方法學習文本。另外,為了縮國小生與時代背景的差距,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我在教學中還特別注重藉助多媒體輔助,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

五、實踐反思説流程:

(一)營造情境,激發興趣。

“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最初,我是從課題質疑導入,進而分析文章內容。但通過課堂實踐後,我發現這樣一篇感人的文章,開篇就把學生帶入到生硬的分析思考中,就失去了人文情感的體驗,也就沒有了語文課堂的靈魂。基於以上的思考,我對本課的設計加以修改完善,採取了“營造情境,激發興趣”的導入方法。

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從古至今我國曆史上的英雄人物不勝枚舉。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請用一兩句話簡單介紹一下他的英雄事蹟,好不好?”

實踐證明:這樣的導入,很快就把學生帶入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通的氛圍中,有效地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學生在開課伊始就對英雄人物充滿了無限的崇敬,激發了學習慾望,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二)整體把握,初讀感知。

無數語文課堂的教學實踐提示我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讀書,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尤為重要。這一環節,學生在有了充分的預習基礎後,通過再次初讀感知、回顧全文,概括完成填空“黃繼光是一位( )的戰士” 。在彙報交流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適機進行有側重點的引導,使黃繼光“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和滿腔的愛國主義精神”躍然而出,並牢牢地印在學生的心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本課的情感基調,為深入文本的學習奠定了有利的基礎。

(三)重點研析,精讀感悟。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在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這一環節時,我們主要通過三個步驟層層深入:

①讀中找:學生在自讀中標畫出描寫黃繼光動作、語言、神態的詞語,感受黃繼光的英勇頑強。

②品中感:找出描寫敵人子彈的幾個比喻句,通過品讀、交流這樣寫的好處,感受反襯的寫作手法對錶現人物品質的巧妙作用。

③觀中悟:視頻展示黃繼光捨身堵槍口的感人畫面,使學生在理性的認知前提下,感性認識得到充溢。

這樣的教學流程,條理清晰、環環相扣,既有效地突顯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又能夠層層深入,突破教學難點,自然而然地將學生的“學、思、感”推向高潮。課堂實踐證明,學生在找詞句時能夠準確把握重點詞句;在品讀比喻句,對比感悟時,對英雄的敬佩和對敵人的憎恨,溢於言表、色彩分明;在欣賞視頻播放的黃繼光捨身堵槍口的感人畫面時,更有學生熱淚盈眶。學生的情感在層層深入的教學活動中得到不斷的深化,本課的教學目標逐一得到很好的落實。

(四)深入挖掘,拓展提升。

為了更好地張揚學生的個性,發散思維。在學生的情感飽滿而高漲時,我對文本的空白進行了精心的填補:我軍取得最後的勝利後,戰士們會是什麼樣的心理。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勝利後的戰場場面。

我們原本安排了這樣的環節:同學們,假如你現在就站在黃繼光烈士的墓前,想想過去,看看今天,你想對黃繼光説些什麼?然而這樣的教學設計課堂效果並不理想。

後來,經過我們教研組的認真思考,反覆研討,最終我們把這一環節的“説”改成了“寫”。再一次的課堂實踐中,我們驚喜地發現,由於寫的過程更有利於學生的深入思考和情感流露,在寫後的交流中,學生語言豐富、情感真摯,呈現出令人欣喜的課堂效果。

(五)身臨其境,情感昇華

本次教學活動在全班齊讀著名詩人嚴辰獻給黃繼光的詩歌——《永恆》中結束。當學生的情感在“讀——品——悟——寫”中得到不斷積澱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縱情抒發的機會。課堂上全班起立,帶着對英雄的無限崇敬,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蓄積的情感得以釋放,讀的入情入境,讀的感人至深,課堂氛圍最終被再一次推向高潮,本課的教學目標得到了高效落實。

六、提煉精華説板書:

好的板書往往是課堂教學的精髓所在。經過認真的思考,我設計了以下板書:

黃繼光

英勇頑強 主動請戰

英勇獻身 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

不怕犧牲 佔領高地

這樣的板書設計提綱挈領,重點詞句的提煉和清晰的結構使學生對學習內容一目瞭然,能夠有效地實現對文本內容的提煉與鞏固,對課堂教學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文選自吳承恩的古典名著《西遊記》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課文通過孫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體現了孫悟空善於識別妖魔詭計和勇於降妖的本領,讚揚了孫悟空的堅定、機智和勇敢。

二、説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孫悟空的堅定、機智和勇敢及文中其他人物的性格特點。

3、閲讀古典名著《西遊記》的原著片段,感受原著的經典魅力,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號召學生讀整本書。

三、説重難點

1、引導學生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中學會分析人物的方法,並把學到的方法接着學以致用。

2、讓學生透過本文更加了解古典名著《西遊記》,鼓勵學生再去品讀《西遊記》,更全面瞭解《西遊記》中的人物。

四、説教學方法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是為了用不着教”,這句話既道出了教學的.目的,又道出了學生掌握方法後能自主獲取知識,去尋求發展。因此,這堂課上我主要充分發揮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自主互助的能力來完成教學目標,把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從文字中找到答案,獲取一種學習的能力。

五、説教學過程

1、談話交流,激趣導入

2、小組合作,交流互動

3、對比閲讀,品味經典

4、拓展延伸,閲讀名著

鼓勵學生再去品讀《西遊記》,更全面瞭解《西遊記》中的人物,瞭解我國這一文化瑰寶。

六、説板書

板書簡明扼要寫出兩大主要人物孫悟空和白骨精的性格特點,突出重點。

説課稿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P103-104

教材簡解:

本節教材是在上節教材9加幾的基礎上學習的,計算加法的方法與上節相同。同時,本節教材還兼有鞏固上節教材的任務。

教學目標:

1、使同學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究得出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使同學進一步理解“湊十法”,並能正確熟練的口算8、7、6加幾。

2、培養同學初步的觀察、比較、籠統和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同學合作學習和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湊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

教學難點:

把另一個加數分成幾和幾,才能和8、7、6“湊十”,同時體現算法多樣化。

設計理念:

在觀察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樣化的算法,使學生想學,樂學,會學。

説教法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熟悉規律和心理特點,讓學生手、口、腦並用,積極參與這節課教學的全過程,把動作思維、語言表達有機結合起來,採用直觀演示,學生動手操作,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逐步感知算理。

説學法

讓學生經過教師演示以及課件操作,加深理解,從動手操作,交流討論中發現新知識。

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新知鋪墊

1、口算

2、括號裏能填幾

3、分解數的組成

(通過“數的組成”這部分複習,為下面的學習進行必要的鋪墊)。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學習目標:學習並應用8、7、6加幾的計算方法。

(二)創設情境,激發求知的慾望

課件出示風景片及情境圖

教師創設情境:這裏山清水秀,綠樹成蔭,小橋流水,到處是盛開的鮮花,無論走到那裏都生機盎然,充滿着綠色的氣息,在這裏還生活着一羣可愛的小動物,你喜歡這兒嗎?現在就讓我們出發,去公園好嗎?可是你們要注意在公園遊覽時,要愛護那裏的一草一木,保護優美的環境,不要破壞它,要和那裏的小動物做朋友,不要傷害他們好嗎?同學們,前面就是公園了,我們要知道一共有多少小朋友才能買門票進公園,你知道一共來多少個小朋友嗎?

(課件展示將學生帶入生動的生活情境中——買公園門票,體現了新課改中強調數學同日常生活的聯繫。能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學得有趣,認為數學問題就在自己身邊。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自主探索

1、探索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指名説,你是怎麼知道的?

2、小組合作討論

師巡視,注意發現不同的方法。

3、小組彙報交流

生可能出現的三種算法:

(1)數數法:1、2、3……12、13,一共有13個人。

(2)接數法:左邊有5個人,然後接着數6、7、8……13,一共有13個人。

(3)湊十法;左邊有8個人,把右面的2個人與這8個人合起來,湊成10人,再加上剩下的3個人,一共是13個人。

4、教師小結:這幾種方法都不錯,那你最喜歡用哪一種方法?

(讓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不僅可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機會,特別是不愛發言學生,同時還體現算法多樣化,讓學生通過交流,起到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作用。)

(四)動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探索用計算方法怎樣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應該怎樣列算式呢?(生説,師板書8+5)

2、小組合作交流,動手用小棒擺

要求在擺好後,把你的擺法説給同桌聽,在聽人講話時,要學會傾聽,這是一種尊重他人的表現。

(讓學生通過學具操作,加深對所學的加法計算過程的理解,也是培養學生利用學具幫助學習的意識,更是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口語表達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指名演示過程(師板演過程)

由於學生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很容易用“湊十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請用湊十法小組,到前面演示。

(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比較、實現知識的遷移過程。初步體驗“湊十法”比較簡便。)

4、小結你們説的幾種方法都很好,這幾種方法中你喜歡哪一種就用哪一種?但是湊十法是一種比較簡便的方法。

(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8加幾,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體現了新課改所提倡的算法多樣化的新理念。)

5、出示兒歌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用湊十法來計算。

小朋友,拍拍手,

大家齊唱湊十歌,

九湊一,八湊二,

七湊三來六湊四,

兩五相湊就滿10、

(五)嘗試獨立學習

1、生獨立完成P103頁例2

現在請同學把書翻到103頁,用你喜歡的方法,完成例2,把得數寫到書上。

(激發學生自信心及探究的慾望,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的經驗,感知、體驗、比較,自然的運用“湊十法”來計算,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簡便性和適用性。但尊重學生的自主的選擇,體現了新課改所提倡的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識為合適的方法時行計算這一理念。)

2、彙報計算方法

3、小結鼓勵用多種方法來計算

(六)總結算法,發散思維

1、出示情境圖(課件演示有八隻蜜蜂,又飛來九隻蜜蜂)

在公園的花叢中,盛開着五顏六色的鮮花,它們把蜜蜂都引來了,你們看,又來一羣,你能把根據這幅圖列一個算式嗎?

(生可以根據先飛來後飛來列式,也可以根據蜜蜂身體的顏色列式。讓學生體驗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的分析思考問題,探尋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列式

誰能列式解答?(生説,師板書)

3、自學

這道題書中的同學,想出了3種方法解答,可是他們沒有完成,你能幫助他們完成嗎?

4、交流

把你的喜歡的算法,説給你同桌聽。

5、指名彙報(師課件演示)

6、小結。

我們在計算8加幾時,可以把另一個加數分成2和幾,和8湊成10,再計算,也可以把8拆分與另一個加數組成10再計算,也可以以前學過的知識,比如9+8=17,8+9=17等多種方法來計算,在以後的學習中,你認為那咱好,就用那一種做題。

(師對各種方法給予肯定,並特別提出第三種方法,滲透了“交換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又用課件演示,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的遷移。)

三、應用新知,鞏固練習

(一)創設數學迷宮情境

師:我們下一個觀光地點是天賜湖,想到天賜湖要走過一座數學迷宮,想走出迷宮就必須解答這裏的數學問題,同學們有信心走出迷宮嗎?師講解走迷宮的方法。(課件出示題目)

1、P104做一做第2題

2、P104做一做第1題

3、P104做一做第3題

(二)創設遊天賜湖情境

師:同學們,經過我們共同的努力,順利走出了迷宮,來到了美麗的天賜湖,你看見了什麼?這些小動物在歡迎我們呢,他們看見同學們來了,非常高興,這一高興不要緊,他們忘記了回家的路,你們願意幫助他們找到回家的路嗎?

(通過有趣的遊戲,把學生帶入遊戲情境之中,利用遊戲進行鞏固練習可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全班學生都參與到愉快的活動中,也可通過這個練習檢驗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掌握程度。)

四、課堂檢測

五、課堂總結,畫龍點睛

愉快的一節課很快過去了,你學會了什麼?那麼8、7、6加幾是怎麼樣計算呢?我們可以把其中一個加數拆開和8、7、6湊成10,然後再計算,可以用數數的方法,無論用那一種方法都可以,看來這節課同學們收穫可真不少啊!

板書設計:

8+9=179+8=17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麥琪的禮物>>是第四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課教材篇幅較長、內容較多,不過作者在情節上的構思和人物刻畫上的技巧尤為突出。

2、學習目標: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時抓住了以下學習目標:(1)領會構思之巧妙。(2)學習主人公純潔、善良、關愛他人的優良品德。

二、説教法、學法:

1、教法:採取邊講邊討論,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學法: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相互促進活動。在上述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學生能聯繫自己的知識積極主動參與。

三、説課堂教學流程:

良好的教學設想,須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在聖誕節來臨之前,你是否在想送朋友一件什麼禮物?以及什麼樣的禮物最珍貴呢?剛好我這有一個發生在聖誕節前夕,一對恩愛但生活拮据的小夫妻互贈禮物故事,讀後你也許會從中受益。大家願意知道嗎?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故事。

(三)研習新課:

1、概述故事情節(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

2、探討懸念、巧合的運用。

作者在情節安排上,一開始就給讀者以閲讀上的等待—— 懸念。簡要説説這篇小説的懸念在哪裏?

1、德拉一定得給傑姆買聖誕禮物,可是,貧窮的她怎樣才能弄到錢呢?(懸念初起)後來德拉賣掉了夫妻倆引以為豪的頭髮,用賣發得來的錢,為傑姆買了一條錶鏈,並在家中期待着傑姆的到來。我們一定會以為傑姆回家後看到錶鏈很高興。可是傑姆一進門就盯着德拉,露出一種“摸不透的表情”,這是為什麼?(懸念再生)當傑姆聽到德拉剪了長髮而買了一件“美麗的禮物”後,多次向妻子發問:“你把頭髮剪掉了?”“你説你的頭髮沒有了?”讀到這裏,我們不免心生疑惑:難道傑姆不愛她了?(懸念接踵而來)繼續讀下去才知道,原來是傑姆給德拉買了用來裝飾長髮的成套髮梳,如今德拉的長髮卻沒有了,難怪他追問不休。傑姆哪裏來的錢呢?(懸念又起)直到最後,讀者方才明白:原來是傑姆賣了另一件引以為豪的東西心愛的懷錶,才給妻子買回了成套的髮梳。

2、時間:聖誕節快到了,按照習俗,一對恩愛的小夫妻要互贈禮物。

主人公的經濟條件:他們生活拮据,能夠換來錢的只有妻子美麗的長髮,丈夫祖傳的金錶。他們只好賣掉長髮和金錶,買來白金錶鏈和髮梳。結果兩人珍貴的禮物均變成了無用的東西。

夫婦之間的感情:苦難的生活並沒有消磨盡他們純真的愛情。他們為了對方勇於自我犧牲,無私奉獻。所以才會賣掉自己珍愛的東西,給對方買禮物。

四、析主題:

時間上聖誕節要送禮物、夫妻感情相愛要送禮物表達心意,但經濟上拮据就只好賣掉了各自最珍貴的東西。(説明:通過探討分析,使學生髮自內心的感歎作者在情節上構思巧妙,並且在自己的日常寫作中受到些許啟發。)

小結:這是本堂課的一個學習重點。

3、人物品德:

雖然雙方的禮物都變成了無用的東西,但讓人覺得這並不只是一個令人遺憾的結局,我們從“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痛苦中,分明還能感到些許心慰,這心慰是什麼?(夫妻之間真心相愛)小説是怎樣刻畫的?學生在文中找出描寫人物句子來分析其中藴含的意義。

俗話説:語言是心理再現,找出28-44自然段的人物語言,搬上舞台,分角色對話,再現文中精彩。

小結:透過這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描寫,字裏行間我們分明讀到的是德拉、傑姆之間最純潔、最真摯的愛情。為了愛他們賣掉了自己最心愛的東西,為了愛有的甚至可以犧牲生命。

4、扣題:

作者在故事情節的敍述中通過懸念和巧合的運用,主要是為了表達一個什麼樣的主題呢?(他們二人之間那種相濡以沫的愛)

小結:作者稱他們是聰明的麥琪,那麼這禮物無疑就是神聖的充滿愛心的“麥琪的禮物”了。

(四)拓展:

世界之所以讓我們感覺美麗、温暖是因為有愛的存在那麼人世間的愛是否只有愛情這一種呢?若不是還有哪些?(母愛、父愛、師愛、友愛、對祖國的愛、對人民的愛、對大自然的愛等等)

(電腦出示:知識積累和説話練習:

説出體現“愛” 的詞語、詩句或名言。

請用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對“愛的理解”,格式如下:“愛是冬日的暖陽,它使人感到無限的温暖”。)

小結:人生活在世上,不可能沒有愛,人始終生活在愛的海洋中。人世間需要你我共同付出愛,美好的世界需要你、我、他、我們大家共同來創建。

切記:愛不在嘴裏,不在頭上,更不在腳下,它在我們的心中,在我們時刻關愛他人的行動中。()

(五)佈置作業:

1.課下繼續閲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並體味語言。

2、這篇小説的結局是傑姆賣掉了祖傳的金錶為德拉買了一套全套的髮梳,發揮你的想像為本文重新設計一個結局。

要求:1、不改變主人公之間的感情。

2、字數不超過300字。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以酣暢淋漓的筆觸介紹了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壯的柳樹,這棵柳樹雖然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頑強精神的、神奇的柳樹,告訴人們面對人生的困境和艱難,不能抱怨命運,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生存環境抗爭。全文首先用兩個自然段點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其次從青海高原這株柳樹生長環境的惡劣和這株柳樹的巍然撐立寫出其強大的生命偉力,繼而猜測和想象那株柳樹存活、長粗的生長過程,進一步體現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頑強毅力,接着又寫了家鄉灞河柳樹的極易生長,從側面烘托出青海高原一株柳敢於與命運抗爭。最後以震撼人心的話語點明瞭這株柳樹沒有抱怨命運,而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下來,從而揭示出人生哲理。

這篇課文是一篇散文,詞句堆砌華麗,語言流暢,氣勢磅礴,恰當的比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徵的描寫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如文中把青海高原一株柳與家鄉灞河柳樹作了比較,第6、7、8三個自然段的想象佔據了文章的一半,有力地寫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意象。

雖然六年級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了較大的發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對柳樹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學過關於詠物、表現生命力強的文章,但學生並沒有接觸過側重通過環境的描寫、多角度的比較來詠物並表現人生哲理的文章。還由於學生對青海高原特有的氣候和地理特點普遍缺乏感知和體驗,再加上課文中只是運用語言直接描述,因此通過語言文字來體會環境的惡劣是教學的難點,而在此基礎上對青海高原一株柳精神實質的朗讀感悟和解讀以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教學的重點。

鑑於以上分析,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考慮,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二、教學目標:

1、學會課文中8個四會字和5個二會字,重點理解“鍛鑄”“虐殺”“摧毀”等10個詞語。

2、通過研讀語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夠體會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進而能夠理解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生哲理。

3、憑藉語言材料激發學生熱愛生命、不抱怨命運、敢於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情感。

4、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分兩個板塊開展教學,一是以“青藏鐵路通車”的鮮活事例和青海高原地貌的圖片、錄像導入,讓學生直觀感知青海高原的氣候和地理特點。二是通過放聲自由朗讀課文、指名分節檢查讀課文、快速瀏覽課文了解大意、默讀課文初步感知怎樣的柳樹等四遍目的不同、要求不同、形式不同的讀書,為第二課時進一步精讀課文掃除障礙。

第二課時根據課文特點,緊扣“神奇”展開教學,這是明線,以作者的情感深化為線索,這是暗線。通過品讀語言文字去觸摸作者受震撼的心靈,進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去感悟不抱怨命運,以頑強毅力和韌勁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人生哲理,從而實現師生與文本、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對話。為此預設了以下四個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一:圖文對照,感知困境中的柳樹

1、投影一幅廣袤無垠的青海高原圖片(沒有樹),創設學習情境,學生自由讀讀課文3-5自然段,想一想並説一説,這株柳樹是極其平常的柳樹,為什麼它生長在青海高原上就使得它神奇。

2、在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分三個層次體會柳樹的神奇:

第一層是圖文對照,想象青海高原環境的惡劣,能長出一株唯一的柳樹,這是神奇的,然後體會“哦”的一聲的想法和情感;

第二層是圖(稍遠)文對照,想象這株柳樹的生長環境比其它地方更惡劣,卻還能長出這樣的柳樹,這是神奇的,並通過反覆讀反問句提升學生的情感;

第三層是通過圖(近影)説柳樹的神奇,通過文字想柳樹的神奇,通過朗讀感悟柳樹的神奇,然後通過討論“這株柳樹好像在向我們訴説着什麼”來體會柳樹的生命偉力和作者的情感。

[扣住“神奇”,學生的學習活動有了落腳點,並依據課文特點採用了比較、環境渲染、圖片創境設情等方法體會“神奇”,同時巧妙地抓住每節最後一句話讓學生感悟作者情感的提升,也感染了學生自己。説、讀、悟融為一體。]

學習活動二:引發想象,感歎生長中的柳樹

1、指名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第6、7自然段,體會在作者的想象中,這株柳樹的生長過程又表現出怎樣的“神奇”。

2、在交流中引導學生讀第6自然段的語句並抓住“有幸萌發”“保存生命”“繼續存活”三個方面體會柳樹的神奇,然後用“(什麼條件下)……其它的……而只有……”的句式靈活地説一説在這三個生長過程中柳樹的神奇,接着通過朗讀和體會“奇蹟般”“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來感悟作者的情感和提升學生的情感。

3、在初步體會柳樹長粗過程的語句的基礎上想象柳樹遇到高原風雪、雷轟電擊以及其它災難的情景,並扣住“多少”“一次又一次”用想象讀增強體驗,然後抓住“一種多麼頑強的精神”,通過説和讀來感悟作者情感的進一步提升。

[首先抓住關鍵詞語引發學生與作者一起想象,情景交融,接着在作者想象的基礎上,進而描述情境引發學生再展開更為具體的想象,讓學生對柳樹頑強的感悟更加直觀和強烈。同時,學生想象的過程中在口頭表達和思想認識方面的語文素養都有了展示和提升的空間。]

學習活動三:前後聯繫,感悟對比中的柳樹

1、在與名貫古今的家鄉灞河柳樹的比較中,還能看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嗎?邊讀課文第8自然段,邊找到關鍵詞句來體會灞河柳樹的特點,並適時用圖片來展示兩種柳樹的形象和生長環境的不同。

2、用引讀的方式比較兩種柳樹在外形特點、生長過程、吸引人處等方面的不同,然後抓住“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相差何遠”一句話來體會它們之間的本質不同處,並説説青海高原一株柳面對自己的命運它是怎樣做的,從而使情感又一次昇華。

[這一設計讓學生聯繫上文、結合圖片來感悟這兩種柳樹的不同,真正體會到這一段落的寫作意圖,並逐步滲透到人生哲理的感悟,這既是情感上的感悟,也是學法上的指導。]

學習活動四:整體回顧,深刻體味人生哲理

1、小結上文的學習,引出“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然後引導學生聯繫上文體會“九十九條死亡之路”。

2、探討柳樹是靠什麼成就了一片綠陰,然後以“這篇課文僅僅是在寫柳樹嗎?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引導學生在平等對話中揭示人生哲理。

[對人生哲理的認識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充分利用文末的點睛之筆由物及理,由現象到本質,讓學生聯繫上文從整體上解讀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在此基礎上感悟到人生也應該不抱怨命運,以頑強的毅力和韌性與環境作抗爭。]

四、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縮影,緊扣“神奇”,由物及理,設計如下的板書:

青海高原一株柳

生長環境

神奇生長過程人生哲理

不同命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