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説課稿範文五篇

來源:文書谷 2.7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説課稿範文五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學科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課時。本課題的內容結合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了有趣的探究活動,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對於培養學生的物質觀和合理利用物質的意識十分有益。二氧化碳和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關係密切,能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養成聯繫實際、學以致用的作風。

2、教學目標分析

⑴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探究瞭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學性質;聯繫性質瞭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⑵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歷知識發生、發展和形成結論。通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二氧化碳的性質,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創設問題的情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學習動機,通過對二氧化碳性質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樹立辨證地客觀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3、教學重點:二氧化碳的性質和檢驗 。

4、教學難點: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化學反應原理及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二、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在國小自然、國中生物等課程中,對於二氧化碳已有一定的瞭解,它是空氣成分之一、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植物光合作用離不開二氧化碳等。學生學起來親切、易於理解和接受。

三、説教法

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探索和發現,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四、説學法

實驗探究法、合作學習法、閲讀討論法

五、説教學程序

實驗準備:?學生分組(4人為一小組):新制二氧化碳、雪碧、試管、紫色石蕊試液、醋酸、鹽酸、酒精燈、試管夾、火柴、吸管、石灰水、?教師準備:一個裝滿二氧化碳的可樂瓶、水、燒杯、蠟燭、火柴、二氧化碳、試管、導管、澄清石灰水、集氣瓶。

知識認知過程:

1、通過大家熟悉的熱點問題“温室效應”引入主題;

2、探究CO2的物理性質;

3、探究CO2的化學性質;

4、暢所欲言CO2的用途。

實驗探究過程:提出問題→猜想→實驗探究→討論與交流→歸納與總結

(一)引入主題

[學生觀看] 有關全球變暖的圖片

[提出問題] 你能説出造成全球變暖罪魁禍首嗎?

[學生聯想] 二氧化碳

[教師引入] 你瞭解CO2嗎,下面讓我們認識一下CO2吧!

(以熱點問題為切入點,引入主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探究活動1、教師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氣體,學生觀察、歸納:

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沒有氣味的氣體。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述能力)。

探究活動2、二氧化碳密度的探究

[教師引導]: 基於上節CO2的實驗室製法學生了解到收集CO2採用向上排空氣法,可推知CO2密度大於空氣的密度。你能設計實驗證明這一結論嗎?

[學生探究預設]:實驗1)、吹氣球,讓充滿CO2 的.氣球在空氣中漂浮,觀察現象。

2 )、將盛滿空氣和CO2的集氣瓶分別放在托盤天平的左、右兩盤上 ,觀察現象。

3)、製取一瓶CO2 ,並倒入盛有燃着的高低不同的兩根蠟燭的燒杯內,觀察現象。(注意操作,要求CO2 從旁邊倒入)。

[師生評價]:哪些實驗能證明你的結論?

實驗1):不可行,氣球內所充氣體密度大於或等於空氣密度時,氣球均會下沉;

實驗2):可行,

[教師設問]要保證實驗成功,實驗時需滿足什麼條件?

[學生活動]分析、討論

實驗3):可行,(注意二氧化碳從燃着的蠟燭旁邊倒入)

[結論]:①二氧化碳的密度大於空氣的密度。②CO2 不能燃燒,一般不支持燃燒。

(讓學生在實驗中體驗成功與失敗,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在交流中掌握更多的實驗方法,啟迪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要善於思考)

探究活動3、二氧化碳溶於水的探究

[教師設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過這樣的情景,打開雪碧汽水的時候,會冒出大量氣泡,這種氣體是什麼呢?

[學生猜想]:二氧化碳

[教師追問]:你能設計實驗證明嗎?它説明什麼呢?

[學生探究]:聯繫前面所學知識,用帶導管的膠塞塞緊盛有雪碧汽水的瓶子的瓶口,把導管另一端伸進盛有石灰水的小燒杯中,振盪汽水瓶,觀察現象,分析討論。

[學生推理]打開瓶蓋→瓶內壓強減小→CO2逸出→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CO2 能溶解於水中。

[教師提問]:你還能設計別的實驗證明二氧化碳能溶解於水嗎?

[學生活動]:學生根據教師準備的實驗儀器和藥品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實驗 [1] 把充滿CO2 的試管倒插在水槽的水中。

實驗 [2] 向盛有CO2 的塑料瓶倒入一定量的水,塞緊瓶塞,振盪。

現象1 、試管內液麪上升。 現象2 、瓶子癟了。

(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思維處於活躍狀態,動手操作實驗極大的激發求知慾)。

[學生歸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三)、探究二氧化碳化學性質

由前面的蠟燭熄滅實驗可知:CO2不燃燒,一般不支持燃燒。

探究活動1、CO2與水的反應

[教師設問] CO2溶於水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生化學變化呢?

[學生猜測]:①有。 ②沒有。

(激發學生探究的渴望)

[教師實驗] ① 向兩支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試管分別滴入稀醋酸,稀鹽酸。

② 向上述實驗中變癟的塑料瓶中加入2-3滴紫色石蕊溶液。

觀察現象①、②中的溶液都變紅色。

[信息]:石蕊是一種色素,遇酸變紅色。石蕊溶於水形成的溶液稱為石蕊溶液。

[學生認知]:鹽酸和醋酸都是酸,酸能使石蕊溶液變紅。

[教師提問]:塑料瓶中的哪種物質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的呢?

[學生猜想]:①水,②二氧化碳,③水與二氧化碳反應的產物

[教師追問]:怎樣通過實驗證明上述的猜想呢?

[師生活動]:結合信息分析推理排除猜想①,得出水不是酸的結論。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交流,學生獨立探究)學生根據教師準備的實驗儀器和藥品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取兩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乾燥小紙花

實驗 ①把乾燥紙花放入盛CO2瓶中,觀察現象。

實驗 ②向浸染過石蕊溶液的乾燥紙花噴水後再放入盛CO2的瓶中,觀察現象。

[學生推理]:得出結論:

CO2 和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

CO2 與水反應的產物是一種酸,它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

[學生歸納]: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它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

CO2 +H2O=H2CO3

[教師提問]:將上述實驗中變紅的小花烘乾會有什麼變化呢?

[學生活動]思考,分別實驗,觀察現象。分析原因,互相交流操作設想。

(把思考還給學生,讓學生親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結論

[學生歸納]:碳酸受熱分解,是一種不穩定的酸。 H2CO3=H2O+CO2↑

探究活動2、二氧化碳與石灰水的反應

[教師活動]:展示一瓶久盛澄清石灰水的細口瓶,讓學生觀察瓶壁上的現象,並解釋。

[學生活動]:回憶生物課上學的知識進行交流、討論,分析原因。

[學習歸納]:二氧化碳能與石灰水發生反應

CO2+Ca (OH) 2== CaCO3↓+ H2O

[教師指導] :< 檢驗CO2的重要方法 >

(四)、二氧化碳的用途

[教師設問]:同學們結合所學CO2的性質討論它的功與過?

[學生活動]:閲讀教材115—116頁內容,然後暢所欲言。

(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學以致用,意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教師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的收穫有哪些?

(學生、談收穫。)

[學生小結]:CO2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和辨證地看待事物的思想)。

知識應用

1、新建房屋內牆生個炭火盆,為什麼牆壁會大量出“汗”?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

2 、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應該怎麼辦?

3 、如何用三種方法將空氣和CO2區別開來。

(通過上述問題的設置,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意識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

作業

①設計實驗將O2中的CO2除去

② 二氧化碳與温室效應

按圖組裝A、B裝置,並將A、B裝置同時置於陽光下曬一段時間,你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實驗活動,你對二氧化碳有了哪些認識,請寫在這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產生温室效應的原因是什麼?温室效應給人類帶來哪些影響?怎樣減緩温室效應?

七 、板書設計

課題2 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

一 、二氧化碳的性質

1 、CO2物理性質 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標準情況下,密度比空氣大,能溶於水。

2 、CO2的化學性質

⑴不供給呼吸

⑵CO2不能燃燒,一般不支持燃燒

⑶CO2 與水反應 CO2 +H2O=H2CO3

(能使石蕊溶液變紅)

碳酸不穩定 ,受熱易分解 H2CO3= H2O+ CO2↑

[4]CO2與石灰水反應 CO2+Ca (OH) 2== CaCO3↓+ H2O

常用此法檢驗CO2

二 、CO2的用途

積極影響:光合作用、滅火、化工產品的原料、氣體肥料、乾冰(固態二氧化碳)作製冷劑、人工降雨

説課稿 篇2

我説課的內容是語文一年級上冊的第八課《陽光》。這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話,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話,最後一自然段點明文章的主題: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雖然是篇小短文,但是,結構的嚴謹,用詞的生動、形象,含義的深邃,仍值得我們細細揣摩。第一自然段中的“田野”、“高山”、“小河”,與第二自然段的“田裏的禾苗”、“山上的小樹”、“河面”一一對照。而開頭第一句的“陽光像金子,灑遍田野、高山和小河。”又與“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遙相呼應。作為一篇小美文,《陽光》遣詞造句有許多精妙之處。比如第三自然段中的“跳進”,讓人感受到了陽光的調皮可愛。陽光與人、自然與人的和諧的場景躍然紙上。第四自然段的“誰也捉不住陽光,陽光是大家的。”體現了陽光的博愛和無私。

“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是這篇文章的重點句,課文以抒情的筆調,給我們描述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斕的圖景,為這句話作了註解。使我們明白了這一切都是陽光的功勞。沒有陽光,就沒有生機蓬勃的世界,讓我們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課文插圖色彩明麗,文本部分語言流暢,富有童真童趣,貼近兒童生活,能引起孩子們感受陽光的強烈願望,生髮對大自然無限熱愛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此外,本課還有生字16個,其中,會認12個,會寫4個。課後,除了朗讀、背誦、寫字要求外,還提出了歸類識字、口頭組詞語的要求。

這篇課文是一年級孩子進入國小所接觸到的第八篇課文。由於前面已經學習了漢語拼音和一個識字單元,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已經得到了一段時間的訓練,朗讀技能經過七篇課文的學習之後也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這篇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應繼

續鞏固這些訓練成果,如有可能適當拔高。

根據教材的上述特點,根據課文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所應承擔的教學任務,根據課程構建的三個緯度,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確定如下: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 ”兩種筆畫和1個偏旁“ ”。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教學難點是理解“河面閃着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了。”這句話。

在第一課時,我將和學生一起在認識12個生字的基礎上學寫2個生字,並且完成課文第一、二自然段的教學。

《陽光》當作為課文出現時,它就成為了接受美學所説的開放的“召喚結構”,召喚讀者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感知、思考、體驗進行再創造。本節課的設計我力求做到以學生自我活動為中心,讓學生在自我活動中,調動已有知識,豐富現有經驗,充分感知、體驗陽光,通過思考使文本在孩子們的心中鮮活起來,從而達到使學生的語感廣化、深化、美化、敏化的目的。要知道,語感的廣化、深化、美化、敏化必定和思維的廣化、深化、美化、敏化是同步的。

在上述理念的指引下,課前我將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尋找、感受陽光。在指導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哪裏有陽光?陽光下都有什麼,陽光下的萬物都是什麼樣子的?在陽光下有什麼感覺?

課堂教學部分由於時間關係,我只説第一課時,第一課時將分以下幾步進行: 用帶有鳥鳴水聲的舒緩樂曲,以及教師抒情的描述引入新課,出示課題。

第二步,請學生談一談課前尋找陽光、感受陽光的感受。在學生充分表達、交流了自己對陽光的情感體驗之後,我將播放課件並配樂範讀課文。讓學生在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教材文本的美。

在學生對親自朗讀這篇課文產生期待之後,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它。在學生獨立識字的基礎上,彙報識字成果,並且交流識字方法,在交流時,相機教學新部首左耳旁。然後採用各種形式,鞏固學生的識字成果。在教學這三個字時,結合課後練習,運用歸類識字的方法,並適當拓展,在字形的處理上,可以讓學生在觀察、記憶的基礎上,交流識記方法。在字義的處理上,可以採用説詞説句子、利用圖片幫助理解、課文、兒歌等多種形式多次出現的方法,以達成會認的目標。

第四步,進入朗讀階段。先讓學生自己出聲讀課文,然後談一談,通過讀課文明白了什麼。在學生彙報讀書收穫的過程中,尋找合適的時機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在讀懂的基礎上,繼續練讀。形式有指名讀、接力讀、組內競賽讀、選擇讀等多種形式。在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的過程中,要注意對重點字詞句的指導。在抓重點詞句指導朗讀的同時,還要充分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豐富學生對課文文本的感受本着每節課都讓學生動動筆的原則,朗讀階段進行之後安排學生練習寫兩個字“也”、“長”。這兩個字的結構都不容易把握,所以,在範寫時一定要強調學生的觀察,並讓學生談觀察的收穫。寫完後,將練習成果在小組內展示,教師挑選練寫最好的在全班展示,以及犯有典型錯誤的,在全班範圍內糾正。

教學目標:

1 認識12個生字,會寫“也、長、山、出”4個字。認識2個筆畫和1個偏旁。 2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感受陽光的美好和寶貴。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和認字。

教學難點:

最後一段的理解是本課的難點。

第一課時 新授

一、談話導入。

1 板書課題。

2 誰知道陽光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二、初讀課文。

1 標自然段。

2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 你認為哪兒最難讀?

範讀,注意停頓。

4 指名分段朗讀。

三、學習第一段。

1 誰願意讀?其他同學看看有幾句話。

2 “金”是生字,齊讀“金子”。

3 你見過哪些金子做的東西?

4 它們都是亮閃閃的。陽光和金子哪兒像呢?所以我們常説“金色的陽光”。 5 誰再來讀讀這一段?

6 齊讀。

三、學習第二段。

1 誰想讀?指名讀。

2 標出有幾句話。

3 指名讀前兩句。

如果這兩句這樣説好不好:

田裏的禾苗,因為有了陽光,綠了。山上的小樹,因為有了陽光,高了。 師生對讀,使學生感悟:在陽光照射下,田裏的禾苗比原來綠了,山上的小樹比原來高了。

指名讀,突出“更”字。認識“更”字。

4 第三句。

陽光照射在小河上,河面是什麼樣子的呢?看圖。自由説。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本單元以瞭解“自然現象”為主題,《風》是第一篇課文,在教學時,主要使學生了解自然,培養學生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

這首詩歌共有三節結構相似,主要藉助外界事物的變化説明風的存在。

第一節:顫動的樹葉告訴我們風來了。

第二節:泛波的河水告訴我們風在哪兒。

第三節:點頭的鮮花告訴我們風的存在。

三節並列從各個角度形象地交待風的存在。

二、説教學目標:

這首詩歌清新優美,形象地表現了“風”的存在,在教學時,我注重在培養學生誦讀上下功夫,所以第一個目標是:正確、流利、有感請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第二個目標是:認識本課8個生字。

三、説教學方法:

本課我主要採用啟發、合作、自學的方法進行教學,通過指導學習,合作學習使學生逐步掌握學習詩歌的方法,達到自學的目的。

四、説教學過程:

1、導入:讓學生動手扇一扇,從日常生活中感受風的存在,從而導入新課,並解題。

2、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我出生字,並記住生字。

(2)再讀課文,標出自然節。

(3)同桌交流:自己讀懂了什麼?

3、細讀課文:

(1)自讀喜歡的'小節,説説讀懂了什麼?

(2)師生評價,以指導學生朗讀。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注意讀出對風的喜愛之情。

(4)請學生表演讀,進一步體會詩的內容,感受風的存在。

4、擴展延伸:

(1)雖然我勻看不見風,但我們卻可以從事物的變化中感覺到風的存在,誰能説説你還能從哪些新高方面感覺到風?模仿課文説一説。

(2)用畫筆來描繪樹葉顫動、河水泛波、花兒點頭。

説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分析教材:對於這本書,全書比較薄,整本書只有16篇課文,而按照美術教學新課程標準中對於美術教育學內容的劃分,八年級屬於美術教育中的第四個學段,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我的小天地—立的立體組合—生活用品設計》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啟發學生的創作思維,為平面設計和塑造立體形象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在本教材中,前一課已經向學生介紹了通過紙版的運用,來製作坐椅,以及在第二課中也學習到運用手繪線表達物體的空間關係,那麼本節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將學生所學知識利用媒材特性,進行創意和設計,綜合運用,美化生活,並形成一定的設計意識。

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八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這一學齡段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嘗試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設計和製作立體紙膜。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提高動手實踐的操作技能。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對生活用品的關注和熱愛之情,感受設計的樂趣。

而我的這一教學目標也正好與新課標三維度相輝映。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巧妙的運用硬質紙版等材料,對 加工、組合與實用價值相關的設計與製作。

教學難點:把實用與美觀相結合的設計理念體現在自己的作品中。

教法運用

根據本課的性質和學生對象的情況,依據美術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因素的要求和中學生的心理,結合“課程是活動、是經驗,教師是‘主持人’,是‘溝通者’,學生是快樂學習者”的課程改革新思想。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主要採納“啟發——引導法”,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我將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

學法指導

在學法指導上,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我會提前進行搜查,並自己製作,在課堂上可通過多媒體教學設施將讓學生先欣賞一些好的紙膜作品,並具體觀賞老師製作的立體模型,然後出示問題讓學生在實踐中解決問題。遇到難的問題可以小組討論解決,這樣一來對學生自主解決能力和動手動腦能力都有提高。

其次,我在教學中處以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學會欣賞作品,引導學生髮現問題並能用實踐自己解決問題,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本節課的內容和知識點,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動手操作能力。實施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主動探索,強化獨立思考意識;點撥導思,激發學生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這一環節,我將分為導入,新授課程,共同探究,最後小結這幾個步驟,

1.在課程導入中: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説、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學習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首先設計了“創設情境,欣賞生活用品紙模”這一環節,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的開始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紙版坐椅,為後面的設計做好鋪墊,引導學生通過紙版坐椅的設計,懂得節約,引出本課課題—《紙的立體組合—生活用品設計》。

2.在新授課程中: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也不通,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啟發—瞭解運用紙版製作紙模”,讓學生觀察分析。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設疑引路,歸納總結,突破難點避免學生在設計中發生同樣的錯誤,這樣就為學生的設計做了鋪墊,減低了難度。這一一環節的教學活動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鼓勵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見解,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3.共同探究 : 接着,我設計了“自主探究—製作紙版紙模”這一環節,因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中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先用激勵的語言表揚學生的學習精神,從而使得學生情緒高漲,產生積極探究的動機,我會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在書中尋找答案,鼓勵他們根據書中提示,相互交流。通過這種安排,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在小組中合作,在小組中探討,使終點,難點,在小組合作中,自主探究中,得到解決,這一環節中,我作為教師,學生學習的引導着,要及時發現問題,給學生具有啟發性的解決方案。

隨後,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大膽創作—製作生活用品紙模”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對於再創做的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協調搭配,製作過程中,注意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在學生的創作作品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講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4.最後小結:在最後的小結環節裏,我設計了“展示欣賞—評價我的生活用品紙模”的這一環節,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讓學生髮揮其主體作用。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悦。

1.評:讓學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台上展示,説説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麼地方製作的比較棒?

2.評:讓學生之間互相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交流的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教師評價:我會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不同的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能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有點,甚至在一定範圍內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的讚揚他們,使他擺脱膽怯,害怕的心裏,相信“我能行”讓全體學生都感受到“學習的主人”的快樂。

在課程即將結束的時,我將問同學“這堂課哪點給你帶來了什麼樣的快樂感受?”

學生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 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的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即加深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一堂好的課,要做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後拓展延伸”的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我講留給學生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可以我最想要的物品,或者我最喜歡的東西為題材製作一個漂亮的模型,帶到學校來,放在班級的展覽欄,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和大家共同分享。

説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三中的xxx。

一、 我説課的題目是《馬説》,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五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這篇文章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通篇寫馬,實則寫人。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鍼砭和控訴;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文章對自己不着一字,憤懣不平之情和窮困潦倒之感卻充溢其中。

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引發學生的思考:當代千里馬是否也要依賴於伯樂?

通過這篇文章的教學,我準備達到以下目標:

1、 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這一教學目標的設定是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 理解作者的思想,領會文章的寓意。因為新課標提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的要求

3、 引導學生認識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恆,就能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樹立遠大理想,不斷完善自身素質,成為堅毅、執着、博學、謙遜的人才”的育人目標。

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生動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又是一個難點。

在教學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幾點:

1、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國中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2、語文學習要與時俱進,引導學生充分正確地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和習慣,並且在網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經過自學,應基本讀準字音、理解課文內容。

2、誦讀品味法 要求學生在,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通過反覆朗讀,讀出文中的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可以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優秀文化的精神。

3、創造性學習法 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

、課前預習

1、 通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給生字注音;

2、 對照課文註釋與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讀懂課文大意;並整理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

3、 利用網絡或書籍,收集有關韓愈及有關“馬”的資料和文學作品。

新課標提出“能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瞭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之所以佈置這樣的預習題目,它的好處在於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學過程

1、馬的世界 讓學生總結帶“馬”字的成語及與馬有關的文學作品。

這種導入既鍛鍊了學生自己動手查閲資料的能力,又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還將他們帶入了文章情境。

2、解讀標題 標題為“馬説”,實則為“説説馬”,即發表一些關於“馬”的看法,於是引出對“説”這種體裁的介紹。(用多媒體展示)

3、講解背景故事 這一項由學生自己完成。

(馬説)説課講稿,標籤:八年級語文説課稿,國中語文説課稿,

4、朗讀課文,解讀文本

葉聖陶語“非讀無以訓練語感,非讀無以激發美感”

當今語文教改氣氛活躍,新觀念、新教法層出不窮,但溯本求源,探其精髓,都要求勿忘“讀”這個本。所以,這個環節就是“邊探究文本邊朗讀,解讀到一定的深度,朗讀也到位了。”按照這樣的指導思想:

第一步:探討“食”字的讀法,帶動對這個字的理解,然後教師範讀。範讀是為了體現教師的示範和楷模作用。

第二步 一個學生朗讀,然後全體朗讀。這樣是為了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

第三步細讀課文、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着重詞語解釋和句子翻譯,將不能解決的字、詞或句記錄在本子上,全班進行交流。基本由學生自己解決,教師點撥,同時引導學生劃出本課的重點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見的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教師進行歸類板書。(課件展示板書)

新課標要求學生 “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我設計這個環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掃清字詞障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並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通假現象,培養學生依據文脈推斷詞義的能力。

第四步 個別學生朗讀,學生集體評議,並説明理由。這樣學生的誦讀必須建立在對文章的理解上。學生的評議可能回涉及到這麼幾點:

(1)5個“也”字句的語氣。

(2)最後一段刻畫食馬者愚妄無知嘴臉的句子和自問自答的句子的.語氣。

(3)整篇文章所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激疑”和幫助“解疑”。

第五步 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把握正確語感、語氣進行朗讀。

5、精品細讀教師此時應提出提綱挈領的問題讓學生對文章做更深一步的理解。“作者的觀點是什麼?依據是什麼?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至此,學生已較透徹地把握了文章。接下來該呈現出文章最實質的內核了,“文章是説馬,但作者真的只想説馬嗎?”學生就很容易找出“千里馬、食馬者、伯樂”的寓意了。

6、瞭解作者 依據文章推測作者此時的處境和所懷有的感情。然後讓學生介紹查閲資料所瞭解到的韓愈,和剛才的推測相印證。如有欠缺,教師作補充。

7、情感延伸 你如何看待當代社會千里馬與伯樂的關係?

對這個問題,教師應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對較消極的學生要適當地進行鼓勵。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説服力”,

我設計這一環節, 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於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8、網絡大看台

我在網上摘取了一些網友的帖子,(用多媒體出示)同學們可以看出它們是形式內容不同的讀後感。然後,我就要求學生們也試着寫回復帖,長短形式不拘。等到微機課上發上去,大家共賞。

這個環節的設置,改變了以往讀後感的形式,具有靈活機動性,又引導學生正確合理地利用網絡資源,可謂一舉兩得。

板書設計

幸遇

以千里著稱

(馬説)説課講稿,標籤:八年級語文説課稿,國中語文説課稿,

千里馬 伯樂

食不飽,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