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説課稿模板彙編10篇

來源:文書谷 2.61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説課稿模板彙編10篇

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非常榮幸能坐在這裏與大家一起學習和交流。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 菱形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菱形”一節是魯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第二章“四邊形性質探索”第三節第一課時。

它是學生在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的基礎上對平行四邊形知識的延續和深入,同時它也為本章後面幾節課的學習和探索做了鋪墊。

所以,雖然本節內容所佔章節不多,但是在整章中卻有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材的重、難點

重點: 菱形的定義、性質及其應用。

難點: 經歷“觀察—思考—歸納—總結”得到菱形的性質。

設計理念:基於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弱、動手能力差,不喜歡枯燥的文字説教,喜歡有聲有色的教學和學生接受知識的特點。

二、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節內容在整個國中數學中的地位與作用,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理解菱形的定義及其性質並會初步運用菱形的性質進行簡單的計算和推理論證。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探索菱形性質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思考—歸納—總結”的數學思想。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得出結論。在歡快愉悦的環境中使知識點得以掌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計理念: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量和學習能力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

體現出教師、學生、課堂的“三維”課程目標的和諧統一,另一方面也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的,為他們後面的學習打下好的基礎。

三、 教法與學法

為了達到我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和我校的條件、學生實際情況我採用

1、教法: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法和講練結合法。以課件為載體,學生能説的教師不説,學生能做的教師不代勞,以助於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在教學手段上,我將藉助計算機多媒體這一手段來輔助教學。課前,我將利用“超級畫板”製作精巧、靈活的課件,並在課堂上適時的播放

化靜為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興趣,從而使教學目標得以直觀完美的體現。

設計理念:

(1)學生在已有的知識體系向新的知識體系過渡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的適當引導。

(2)考慮到學生接受知識能力水平有限,有必要採用形象、直觀,有聲有色的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學的載體。

(3)適度科學的練習,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4)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採用多種方法有機結合,可以使教學效果更理想。

2、學法:

(1)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設計理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師的指導、提示啟發下,學生嘗試動手操作,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

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養成勤動手,勤鑽研的`習慣。 通過自主探究、同學間的相互交流,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習慣。

四、 教學程序設計

(一)、温故知新 激發興趣 得出定義

在此,首先我將讓學生觀察事先準備好的教具—衣帽架,發現不管衣帽架如何伸縮變化,其四根木條圍成的四邊形總是平行四邊形,直觀的感受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然後,我又讓學生任取一個平行四邊形量得其四條邊的長度,交流所得數據,發現所有平行四邊形的四條邊都是相等的

從而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得出菱形的定義,即四條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這樣一方面讓學生回顧了上節課平行四邊形的有關知識,另一方面又為本節課新知識的開展做了情景創設。實物教具的應用,生動形象的使知識得以體現,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感性認識。

説課稿 篇2

説教材:

本課是中國著名的神話傳説,講的是一個名字叫盤古的大神用他的神力和身軀,開闢了天地,化生出世界萬物的故事。讚頌了盤古無私的獻身精神。

全文共八個自然段,脈絡非常清楚,分四個部分把盤古以他的身軀和神力開闢天地,化生萬物的過程描寫了出來。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講了天和地沒有分開時宇宙的樣子。第二部分是三至五自然段,講的是盤古醒來後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軀開闢了天地。第三部分是六到七自然段,講的是盤古臨死前,用自己的身軀化生出世界萬物。第四部分是總結全文。

全文充滿了神奇的想象,語言優美,結構清楚。

説教學目標

 教學目的要求分析與説明:

〔1〕

 知識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能力目標: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3〕

情感目標:感受中國神話無窮的魅力,認識盤古開天闢地、化生萬物的獻身精神、創造精神。

 説教學方法

1,

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展開討論,自主學習。

課堂心理氣氛是指學生在課堂中的心理情境,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種非理性因素。它會對教學產生較大的影響。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讓學生自主地討論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盤古是力大無比的?他頂天踏地幾千萬年,他累嗎?他怎麼累法?他心裏在想什麼?他臨死前為什麼臉上帶着微笑?等等,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的思維創造活動中來。

2,

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理解句子,理解課文。

如通過對冉冉和慢慢,上升和下沉輕和重,清和濁這一組近義詞的理解,讓他們感受到天地的不同。抓住左手持鑿,右手握斧、猛劈猛鑿、巨石崩裂體會盤古的神力。抓住一萬八千年、極高、極厚、極長、長柱子體會盤古的神力,他的堅強意志,超大力量。

3,

在朗讀中昇華情感,在情感中練習朗讀。

《新課標》中也提出中年級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臨死的時候,他的身軀化成了萬物:口中呼出的氣變成風和雲,發出的聲音變成了轟隆的雷霆,左眼變成了光芒萬丈的太陽,右眼變成了皎潔明媚的月亮,隆起的肌肉變成了三山五嶽,流淌的血液變成了奔騰的江河,筋脈變成了縱橫交錯的大道,皮膚變成了萬頃良田,就連流出的汗水也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甘霖。時,我採用了多媒體課件,給學生視覺和聲音上的衝擊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盤古的無私奉獻精神。在學生心中樹立起這樣一個巍峨,無私,樂觀的形象,然後再指導學生朗讀,有了情感的體驗,學生就能將這樣的情感融入到朗讀中去。

 説教學過程:

一開始,先複習導入。出示課題,讓學生齊讀。教師提問:是誰開天闢地?他為什麼要開天闢地。進而引出第一課時學習的第一部分,讓學生複習朗讀。然後提出問題:盤古是怎樣開天闢地的?又是怎樣化生萬物的。過渡到教學過程的第二個環節。。

在教學課文26自然段時,我先出示:他一使勁翻身坐了起來,只聽

咔嚓一聲,大雞蛋裂開了一條逢,一絲微光透了進來。抓住大雞蛋等詞語指導朗讀,讓體會盤古的神力。在此基礎上我又出示:左手持鑿,右手握斧,對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陣猛劈猛鑿,只見巨石崩裂,大雞蛋破碎了。

再次指導朗讀,讓學生抓住左手持鑿,右手握斧、猛劈猛鑿、巨石崩裂體會盤古的神力。通過指導學生找反義詞的方法,讓學生來朗讀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體會天和地的不同之處。

課件出示: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的身體也跟着長高。這樣又經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升得極高了,地變得極厚了,盤古的身體也長得極長了。這個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長柱子似的,撐在天和地之間,不讓它們重新合攏。抓住一萬八千年、極高、極厚、極長、長柱子

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體會盤古的神力,他的堅強意志,超大力量。第二部分學完的時候,我又指名讓學生説説,盤古是個怎樣的神?讓學生概括出盤古的超凡神力,意志堅定。

在教學課文7---8自然段時,出示:幾千萬年過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盤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會合攏,就含着微笑倒下了。指導學生通過討論來體會盤古的微笑。在此基礎上出示:臨死的時候,他的身軀化成了萬物:口中呼出的氣變成了風和雲,發出的聲音變成了轟隆的雷霆,左眼變成了光芒萬丈的太陽,右眼變成了皎潔明媚的月亮,隆起的肌肉變成了三山五嶽,流淌的血液變成了奔騰的江河,筋脈變成了縱橫交錯的大道,皮膚變成了萬頃良田,就連流出的汗水也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甘霖。指導朗讀。抓住優美的詞語反覆朗讀體會,感受這些事物的美好。抓住就連進一步體會盤古的無私奉獻。然後讓學生總結盤古是個無私奉獻的神。

學完全文後,讓學生練筆:盤古,我想對你説:最後,教師概括總結並佈置作業作業。開天闢地説課稿

説教材:

本課是中國著名的神話傳説,講的是一個名字叫盤古的大神用他的神力和身軀,開闢了天地,化生出世界萬物的故事。讚頌了盤古無私的獻身精神。

全文共八個自然段,脈絡非常清楚,分四個部分把盤古以他的身軀和神力開闢天地,化生萬物的過程描寫了出來。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講了天和地沒有分開時宇宙的樣子。第二部分是三至五自然段,講的是盤古醒來後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軀開闢了天地。第三部分是六到七自然段,講的是盤古臨死前,用自己的身軀化生出世界萬物。第四部分是總結全文。

全文充滿了神奇的想象,語言優美,結構清楚。

 説教學目標

 教學目的要求分析與説明:

〔1〕

知識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能力目標: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3〕

 情感目標:感受中國神話無窮的魅力,認識盤古開天闢地、化生萬物的獻身精神、創造精神。

説教學方法

1,

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展開討論,自主學習。

課堂心理氣氛是指學生在課堂中的心理情境,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種非理性因素。它會對教學產生較大的影響。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讓學生自主地討論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盤古是力大無比的?他頂天踏地幾千萬年,他累嗎?他怎麼累法?他心裏在想什麼?他臨死前為什麼臉上帶着微笑?等等,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的思維創造活動中來。

2,

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理解句子,理解課文。

如通過對冉冉和慢慢,上升和下沉輕和重,清和濁這一組近義詞的理解,讓他們感受到天地的不同。抓住左手持鑿,右手握斧、猛劈猛鑿、巨石崩裂體會盤古的神力。抓住一萬八千年、極高、極厚、極長、長柱子體會盤古的神力,他的堅強意志,超大力量。

3,

在朗讀中昇華情感,在情感中練習朗讀。

《新課標》中也提出中年級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臨死的時候,他的身軀化成了萬物:口中呼出的氣變成風和雲,發出的聲音變成了轟隆的雷霆,左眼變成了光芒萬丈的太陽,右眼變成了皎潔明媚的月亮,隆起的肌肉變成了三山五嶽,流淌的血液變成了奔騰的江河,筋脈變成了縱橫交錯的大道,皮膚變成了萬頃良田,就連流出的汗水也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甘霖。時,我採用了多媒體課件,給學生視覺和聲音上的衝擊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盤古的無私奉獻精神。在學生心中樹立起這樣一個巍峨,無私,樂觀的形象,然後再指導學生朗讀,有了情感的體驗,學生就能將這樣的情感融入到朗讀中去。

説教學過程:

一開始,先複習導入。出示課題,讓學生齊讀。教師提問:是誰開天闢地?他為什麼要開天闢地。進而引出第一課時學習的第一部分,讓學生複習朗讀。然後提出問題:盤古是怎樣開天闢地的.?又是怎樣化生萬物的。過渡到教學過程的第二個環節。。

在教學課文26自然段時,我先出示:他一使勁翻身坐了起來,只聽

咔嚓一聲,大雞蛋裂開了一條逢,一絲微光透了進來。抓住大雞蛋等詞語指導朗讀,讓體會盤古的神力。在此基礎上我又出示:左手持鑿,右手握斧,對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陣猛劈猛鑿,只見巨石崩裂,大雞蛋破碎了。

再次指導朗讀,讓學生抓住左手持鑿,右手握斧、猛劈猛鑿、巨石崩裂體會盤古的神力。通過指導學生找反義詞的方法,讓學生來朗讀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體會天和地的不同之處。

課件出示: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的身體也跟着長高。這樣又經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升得極高了,地變得極厚了,盤古的身體也長得極長了。這個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長柱子似的,撐在天和地之間,不讓它們重新合攏。抓住一萬八千年、極高、極厚、極長、長柱子

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體會盤古的神力,他的堅強意志,超大力量。第二部分學完的時候,我又指名讓學生説説,盤古是個怎樣的神?讓學生概括出盤古的超凡神力,意志堅定。

在教學課文7---8自然段時,出示:幾千萬年過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盤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會合攏,就含着微笑倒下了。指導學生通過討論來體會盤古的微笑。在此基礎上出示:臨死的時候,他的身軀化成了萬物:口中呼出的氣變成了風和雲,發出的聲音變成了轟隆的雷霆,左眼變成了光芒萬丈的太陽,右眼變成了皎潔明媚的月亮,隆起的肌肉變成了三山五嶽,流淌的血液變成了奔騰的江河,筋脈變成了縱橫交錯的大道,皮膚變成了萬頃良田,就連流出的汗水也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甘霖。指導朗讀。抓住優美的詞語反覆朗讀體會,感受這些事物的美好。抓住就連進一步體會盤古的無私奉獻。然後讓學生總結盤古是個無私奉獻的神。

 學完全文後,讓學生練筆:盤古,我想對你説:最後,教師概括總結並佈置作業作業

説課稿 篇3

一、説幼兒

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瞭解幼兒的真實發展狀況,是每位教師設計和組織活動的必要前提。因此,我首先分析一下我班幼兒的發展情況。

本班的舞蹈藝術教育較為突出,在開展《各行各業》的主題活動中,我們沒有放過每個利於幼兒表現的好機會,不管是用什麼樣的方式,特別是音樂舞蹈,他們非常的投入,自由的創造、大膽的想象,如:他們會創編出一段有趣的歌詞或舞蹈:《小司機》、《快樂的小廚師》、《賣報歌》、等,讓人捧腹大笑。雖然有一定的表現力,但是我發現我班的幼兒缺乏合作意識,在表演當中以自己為中心,而且情感發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從談話當中就能看出部分幼兒還不懂得怎樣去體驗他人的情感世界,從其他的生活活動當中看出幼兒在面對問題克服困難方面比較欠缺。針對我班幼兒的這些情況,我該如何充分挖掘有效的教育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下面讓我來分析一下我的教學內容。

二、活動內容的生成與依據

許多時候我們熱切去關注的事,孩子們恰恰無所謂,而他們所關注的事情往往又出乎我們的意料。在圍繞5月15號的助殘日進行談話時,我們一起討論“聾啞人會做什麼?請你幫他們找一種合適的工作”就在這時有位幼兒很激動的告訴我“千手觀音”,於是它便成了我們共同的話題,孩子們進行了對“千手觀音”資料的大搜索。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舞蹈,它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孩子門怎樣去幫助別人,怎樣與同伴合作,怎樣克服困難,勇敢的面對困難,不怕可苦不怕累的完成自己的使命。這是一個非常美的舞蹈,它獨特的造型、金光閃閃的服飾,五彩繽紛的燈光等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們。綱要中提出:儘可能運用社會生活中的資源(如活動、事件節日、環境)進行教學,本着《綱要》的精神,我遵循孩子們的興趣,依據本班幼兒的情況,初步將此內容分為四個步驟進行。首先是資料的大搜索,接着是“我發現了什麼”多麼有挑戰性的問題呀,孩子們從圖片、vcd中仔細的觀察找出服飾、頭飾、手鐲等還在區角中自發製作手鐲和項鍊。其次,我們欣賞了樂曲,他們的想象另我出乎意料,最後是舞蹈欣賞,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將舞蹈中最為突出的亮點——造型美作為欣賞的主要方面,主要在於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及想象創造力。

三、説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新綱要》中指出“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整個活動都是以幼兒的想象為主體,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使幼兒在認知,情感,能力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具體目標為:

1願意用自己的動作形象、語言來表達對舞蹈造型美的感受,提高欣賞舞蹈的興趣。2發展幼兒的審美能力、想象創造力,體驗合作表演的樂趣3教育幼兒尊重並熱心幫助殘疾人羣。目標(1)的制定,將幼兒對舞蹈造型美的感受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為生成下一個藝術活動積累經驗。目標(2)、(3)的制定是基於我班幼兒近階段的能力、情感的發展區,我來因勢利導,將獲得的知識經驗遷移於生活中。

四、説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1、幼兒知識經驗的準備: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我們利用家長的資源為幼兒上網查詢有關的圖片、書籍,瞭解有關知識,欣賞樂曲,目的是激發幼兒表現的慾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教師的準備:首先我對幼兒前一階段的學習進行細緻的分析,目的在於客觀瞭解幼兒的實際現狀,其次對教材進行分析,找出舞蹈中最吸引幼兒的部分,並就如何突破重難點提出有效的指導方法,目的在於優化內容。最後,我還精心準備了vcd,網上下載的圖片、牙籤或火柴、絲巾方便教師與幼兒操作、欣賞、表演,大膽的表現。

3、環境創設:《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根據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我及時的在美工區中提供包裝繩、塑料花、葉子、皺紋紙等讓幼兒製作項鍊、手鐲,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在活動室周圍張貼幼兒欣賞樂曲後繪製的情節畫及幼兒收集的有關舞蹈圖片,目的在於延伸活動的快樂,增強幼兒表現的慾望。

五、教學的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積極的用不同的方式去體驗舞蹈造型的美感,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難點是感受舞蹈表演中的造型的動感美,並用語言、動作表達。

六、説教法

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三種教法:情景感染法、提問法、整體教學法

1、情景感染法:感情是舞蹈的靈魂,同時也是幼兒想象力和表現能力的體現.老師以語言、體態語、情緒引導幼兒觀察大屏幕圖片,感受故事的氛圍,體驗情緒,由境入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人。增強幼兒欣賞舞蹈的興趣和表現慾望。

2、欣賞法是舞蹈欣賞中必不可少的方法,我在活動中結合多媒體運用法,先引導幼兒整首欣賞,其目的是保持作品的完整性,給幼兒一種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賞結合定格觀看法目的是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舞蹈作品的造型美,更直觀的啟發幼兒對造型美的想象,有效的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激發幼兒對舞蹈中演員的敬仰之情及表現的慾望,有效的突破重難點。

3、採用啟發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大膽的想象。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用語言或動作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七、説學法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對想象力的啟迪,欣賞活動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根據中班幼兒注意力時間短,愛動、愛表現的心理特徵,我設計了以下學法:

1、觀察發現法是

幼兒積極主動的一種學習方法,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觀察引導幼兒大膽的想象,充分去挖掘藴涵在圖片vcd中的知識點,發現新的線索,這些線索能把活動引向深入,讓幼兒現有的經驗與新的經驗實現完美的結合,幫助幼兒突破活動難點。

2、討論談話法:我在活動中積極引導幼兒進行討論、談話,孩子們中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與看法,體現了《綱要》中“創設寬鬆自由、積極互動的語言交往環境,使幼兒想説、敢説、喜歡説,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目的在於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愉快的環境,激發幼兒與同伴、老師之間的互動,利於幼兒大膽的想象,利於教師更深一步的瞭解幼兒的發展情況,適時的調整計劃及個別指導,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

3、操作法:在幼兒原有的欣賞基礎上,引導幼兒自己創編隊形並用牙籤、火柴排出來,充分體現了《綱要》“因地制宜地提供豐富的、具有適宜·、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發幼兒與材料互動,注意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感受、體驗創造的樂趣。”的精神。促使幼兒的動手、創造、思維、審美能力得到了昇華,經過了與材料的相互地接觸,他們又再一次學到了知識,獲得了編排造型的經驗,體驗成功及交流的。

4、表演體驗法: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表演的方法,通過表演

活動,使每個幼兒都有實際體驗,獲得愉快感,輕鬆感與成就感,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興趣盎然,從而進一步培養他們與人合作的能力,獲得多樣性的認識,也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重視幼兒合作、表達與交流能力,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大膽表現自己,具有自信心;”的精神。

這些方法能使幼兒得到不同的心理滿足,體現了新《綱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於實現“因勢利導、因人施教”。

八、活動過程的組織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個環節,並運用集體、小組、個別的組織形式,主要表現:

(一)、由境生情,講述《千手觀音》的傳説,引起幼兒欣賞興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根據《綱要》的精神,將幼兒的情感放在首位,以幼兒的感受為活動的切入點。藉助多媒體手段再現幼兒無法直接觀察到的千手觀音的圖象,結合優美的故事情節,幼兒鴉雀無聲,認真的傾聽傳説,一下子孩子們被我帶入千手觀音的遐想中,就如看見了千手觀音善良的行為。就這樣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及積極的興趣,讓幼兒獲得了最感性的知識,為下一步的欣賞想象和表現做好鋪墊。

(二)、以小組的形式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交流“千手觀音變成什麼”

綱要中指出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讓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

這個環節裏,我將下載的造型圖片張貼在活動室的周圍,接着啟發幼兒展開想象,以小組的形式讓幼兒互相交流探討造型的形狀像什麼,引導幼兒發現造型的特點,掌握知識點:造型整齊、對稱的規律,為下一步欣賞vcd畫面中舞蹈的造型奠定基礎。

(三)、欣賞舞蹈,引導幼兒發現畫面的造型美。

1、完整欣賞

舞蹈的肢體動態是興奮的語言,對幼兒有極大的感染力。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幼兒帶着這個問題:“看看舞蹈中什麼地方美”來完整的欣賞舞蹈,並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看法:“看完舞蹈你有什麼感覺”,“你覺得舞蹈中什麼地方美”,教師發散性的問題引領幼兒從音樂、服飾、燈光、造型中發現美,為下一個環節的開展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2、片段欣賞

“你喜歡舞蹈中的哪個造型,它有什麼特點,像什麼”這個問題,是幼兒審美能力的昇華,。因此,我組織幼兒進行片段欣賞,啟發幼兒將表演中的造型與圖片的造型進行比較,啟發孩子們用動和靜來表達造型美,激勵幼兒大膽的用語言來描述,用動作來表現,並掌握知識點:蘭花指,目的在於引導幼兒從手形的不斷變化來感受造型的動感美。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最後我引出問題:“請你用好聽的詞來誇他們”,並藉此問題出示排練時的圖片,首先引導幼兒回憶舞蹈的演員的背景,説説這羣聾啞人是怎樣感受音樂,完成這麼美的舞蹈。目的在於激起孩子們的心中強烈的敬仰之情,感受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明白團結合作的力量大的道理。整個環節體現了《綱要》中:“根據幼兒的需要因材施教,使幼兒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都得到發展”這一精神。

(四)、操作創編造型。在舞蹈欣賞的活動中我採用操作法,因地制宜地提供豐富的、具有適宜·、可操作性的材料(牙籤、火柴),支持、引發

幼兒與材料互動,創編出自己喜歡的造型,不僅讓幼兒體驗發現創造的樂趣,而且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目的在於讓幼兒自主學習,體驗自由創造的樂趣,獲得平面思維的經驗,體現引導幼兒從平面向空間發展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並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進行知識的遷移,適時的個別指導,為下一個環節的開展作好準備。

(五)、嘗試表演,體驗合作的樂趣。

1、《綱要》中指出: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注意內容的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於生活、遊戲之中。因此,我設計讓幼兒打扮自己,並按絲巾的顏色分組扮演千手觀音。孩子們你幫我打蝴蝶結,我幫你係絲巾,互相幫助不亦樂乎,在排練造型中並不斷完善自己與同伴間的合作。

2、激發興趣需要貫穿於藝術活動的始終,在結束階段要把孩子們的興趣引向自我欣賞和獲得滿足感上,從而把興趣延伸到新的藝術活動的需求和期待。在最後的結束部分,我讓幼兒聽音樂完整的表演,並面向大鏡子,欣賞自己與同伴合作的造型美,獲得成功感。

(六)、活動延伸。

幼兒的興趣未盡,為了引領幼兒的學習、藝術表現向更廣闊的天空發展,我利用區角活動,引導幼兒繼續探討其他的造型,並將自己的想法畫下來,為新的藝術活動生成奠定基礎。

整個活動過程,老師在不斷轉換角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表達和表現,使每個幼兒都有進步和成功體驗。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與朱元思書》是我們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屬山水小品(山水遊記),文章以簡練雋永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大自然畫卷。本單元的主題為“學會讀書”,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是要學生學會分析獨立思考。教學本文,除讓學生讀懂字句,疏通文意,背誦默寫,更要學生學會從字裏行間欣賞祖國山河之美,學會如何有層次的寫景方法,學會描寫景物。

2、教材處理: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背誦課文,關鍵句段能夠默寫;瞭解“駢文”這種文體的有關知識

2、熟讀課文,掌握重點文言字、詞的意思;會準確翻譯課文。

3、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抓住特點有層次寫景的方法;寓情於景的寫法。

4、抓關鍵句子理解文章主旨。

(二)過程與方法:

1、本文語言優美,反覆朗讀背誦課文,讀中體會語言美、景物美,體會作者的意旨。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解難。

3、輔以多媒體手段,增強直觀性。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理解作者通過對富春江優美景色的描寫,抒發了他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熟讀課文,疏通文字:掌握關鍵詞語,準確翻譯課文。

2、抓住特點有層次的寫景方法。

3、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

教學難點:

作者借景抒情,表達他寄情山水、厭棄塵俗的思想感情。

二、説教法和學法

教法:運用多媒體教學,分組教學法,點撥法。多媒體直觀形象,印象深刻;分組教學是此次課改的教學模式,加上本課較短,理解難度不是很大,適宜合作探究,要適當指導探究方式方法;對難點問題教師適度點撥。

學法: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點評提高。組長要指導組員如何看課文才能很好的很快的探究出較正確的結果來(哪些問題粗讀,哪些問題細品;什麼問題適宜看篇首,什麼問題適宜讀主體);展示交流、點評提高注意方法的指導。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鑑於本文屬山水小品,類似於七年級上學期學過的酈道元的《三峽》,因此,我運用多媒體展示“浙江富陽、桐廬一帶富春江山水的優美景色”,然後導入:南朝時有一位文人吳均見到這種美景後,迫不及待的給他的友人朱元思寫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繪富春江山水的優美景色外,他還表達了欣賞這種優美景色後與眾不同的情感。那麼究竟他描寫了怎樣一幅優美的景色呢?又表達了怎樣一種與眾不同的情感呢?用以激發學生閲讀課文、走進富春江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學生興趣被激發之後,適時地引導學生走入文本,掌握文章的結構框架及內容安排。在此環節中,為了體現新課標的精神,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我讓學生自主學習,各組組員在組長的指導下獨立思考,然後形成共識,以初步解決知識目標3。

(三)再度課文,重點研討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進一步走近文本。各小組組織組員讀第二段文字,進一步理解作者如何多層次多角度寫景的,進一步實現教學目標3的要求。通過對“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感悟,讓學生明白:這奇偉、瑰麗、美妙、和諧的山光水色,使作者心靈得到淨化,精神得到洗滌,境界變得高尚;感覺人世間爭名奪利、官場角逐的一切,都變得了無趣味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棄塵俗的情趣得以表現,從而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至於對作者生活態度和方式的探討主要是為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四)三讀課文,品味語言

主要是讓學生感知本文最大的語言特點:句式整齊,富有變化或駢散相間的語言特點。甚至兩個句子賞析,一是感知語言的整齊美,二是感知語言的參差錯落之美。

(五)達標檢測

把本節學習的內容通過題目的形式呈現出來,檢查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四、説教學效果

本節課教學意圖基本實現,但在小組探討問題的方法指導上還不夠;點化關鍵知識點時強調不很到位,少數同學還較模糊;教師調控課堂能力略顯欠缺,氣氛不熱烈,個別學生沒進入學習狀態。

説課稿 篇5

各位領導、老師們,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説課的內容是《托盤服務》

首先,我對本節內容進行分析

一、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餐服務》是旅遊服務與管理專業課程改革成果教材職業高中旅遊專業必修本項目三任務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餐前物品準備,這為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節內容在操作技能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本節內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餐廳物品準備內容,後面是本教材的餐枱佈置這部分內容,所以學好這個內容為學好以後的餐枱佈置知識打下牢固的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技能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內容包含的一些輕託知識,是以後餐枱佈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中級技能的必考內容。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識記托盤的種類、用途和規格

理解輕託的要領

2、能力目標:掌握輕託的操作規範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內容使學生領悟到輕託在中級技能考試中的重要性,讓學生樹立通過中級技能考試的信心。

(三)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輕託的操作程序和要領。

2、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輕託的要領,才能理解和掌握輕託的操作程序的規範

3、教學難點:學生不肯練習

4、難點的依據:就練習托盤較枯燥;學生不肯花更多的時間去練習。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説教法

我們都知道中餐服務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技能操作難的問題。

考慮到專業技能要求,我主要採取演示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物品的展示和教師直接示範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對操作的興趣。

2、分組練習法:

針對學生的情況,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練習,促使學生在練習中互相監督和學習,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説學法

我們常説:“沒有笨學生只有懶學生”,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被動向主動轉變,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自我體驗法、分析歸納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説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2—3分鐘)

由搬運零碎餐具的場景設置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在零碎物品多的情況下會藉助什麼東西來搬運。二是這些餐具如果直接用手一個個拿的話會多花時間和不衞生。這樣就能讓學生明確知道托盤的重要性。

2、講授新課:(5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實踐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3、教師示範:(5分鐘)

教師先進行理盤、裝盤、起託、行走和卸盤的示範,並講解訓練要求。

4、學生練習:(20分鐘)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模仿學習和練習。

(2)小組中1人進行理盤、裝盤、起託、行走和卸盤練習,1人協助,其他人蔘照技能考評標準進行評議和糾錯,以此訓練方式輪流練習。

(3)教師根據學生學習和訓練的情況進行巡迴檢查和輔導。

(4)為提高學生的訓練興趣,可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分段和全程的操作競賽。

5、學生示範:(5分鐘)

每小組中抽2人進行示範,在學生示範的同時教師指出不足並進行講解。

6、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並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7、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説板書:

任務一、輕託

一、輕託的要領

二、輕託操作規範

(一)理盤

(二)裝盤

(三)起託

(四)行走

(五)卸盤

8、佈置作業。

針對高二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落後的學生完全掌握操作要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我為什麼要這樣上課】一、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的自身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所改變。例如:在學生首次托盤的時候不是讓學生直接託酒瓶,而是讓學生先在托盤裏裝滿水。這樣又不會讓學生因為摔碎酒瓶而感到害怕,還可以更好的練習學生的平衡能力。

二、教學策略的選用

我讓學生進行分組聯繫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會進行組與組之間進行比較。教師也能很好的掌握每位學生的練習情況。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中級技能考的要求和學生的專業知識,採用自我體驗、分析歸納、總結反思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能主動積極的參與練習中去,力求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6

一、 教材作用及地位

《物質的變化》選自浙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科學》第五冊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是學生學習物質運動與變化的主要內容。教材從物質是在不斷的運動的出以,主要闡述了研究物質變化的方法及規律。整個結構安排嚴謹,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符合國中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過程和構建主義教育論的認知規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領悟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掌握研究物質變化的方法,並將這些方法應用到實際。此外,本節課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還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是對以前學過的簡單的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深化和拓展,啟下是為以後學習酸鹼中和反就等一些複雜的化學變化作好鋪墊,同是也為深入學習高中、大學中的完整、系統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 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

教學目標不是一維線性的,而是多維的,這點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非常重要,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認知能力,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 認知目標

2、 技能目標

用語言描述實驗現象,解釋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通過……強化學生的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訓練,進一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圖文材料的分析,培養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通過學生的自主分析討論,培養學生用科學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3、 情感目標

通過科學史的教育,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好學的精神

體驗科學實驗在科學發展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探究的思想及對科學的熱愛

通過對……的學習,樹立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培養學後的探究精神和小組合作意識,樹立科學就在生邊的科學態度

三、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及依據

本節課主要通過物質變化去討論自然界的變化,重點是要學生掌握研究物質變化的方法,,由於國中生還缺乏一定的理性認識,對於通過硫酸銅晶體變化尋找物質變化證據,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我認為本節課的難點是分析硫酸銅晶體的各種變化。

四、 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習過一些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已經具有物質變化這種思想,但由於抽象思維不夠,感性認識佔方導地位,學生很難自已去總結物質變化是有規律,此時教師要在課堂上加以點撥,使學生樹立這各思想。而且此期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思路較開闊,空易在課堂上提一些有意義或無意義問題,教師應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學生的這點,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五、 教法及學法的選擇

要實現教學目標,必須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而教學方法又與教學內容的特點相結合,該用啟發則用啟發,該用探究則用探究。而且現代課堂教學要實現四個轉變,由知識中心-教學方法轉變,教師中心-學生中心,讀科學-探知科學,獨學-協作學習轉變。本節課中研究物質變化的方法及規律可讓學生自主討論,教師進行啟發,所以本節課採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層層設疑,指導學生對教材進行科學的分析,化複雜為簡單,變抽象為直觀,展示知識的內在聯繫,便於學生理解與掌握。同時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穿插生動的圖片和動畫,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活躍課堂氣氛,從而取的良好的教學效果。説學法指導。根據教法的設計,我們採取相適應的學法,主要安排學生的閲讀技能的訓練,討論交流訓練,和科學探究的訓練,以及人的協調觀念的樹立和美好情感態度的.養成等方面。從而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和難點。

六、 教學程序

為了達到上述教學目標,讓學生學習知識,發展能力,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展示:小樹長成大樹、水從高處流向低處、火柴燃燒的多媒體動畫。

問:從中你能得到什麼信息?

學生討論

總結答案,引出物質的變化這個概念。

問:如果萬物是靜止的,那世界會是怎樣?

學生討論

設計意圖:多媒體動畫能引起同學的興趣,且通過“如果萬物是靜止的,那世界會是怎樣?”這一逆向問題,不但可以加深同學對物質變化的影響,還可培養他們的逆向思維。

(二)、引導啟發,提煉知識

展示:一組物理變化和一組化學變化的圖片

問:這兩種變化有什麼區別?

學生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答案,讓學生明白化學變化是因為分中的原子發生了重新組合。

問:圖片這些物質分別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根據圖片,會回答説,這些物質分別發生了顏色變化、形態變化、形狀變化、產生了氣體、產生了沉澱等,從而得出物質變化的現象及證據。

設計意圖:這種通過多媒體途徑和學生的自主討論,可以激發學生和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展開思考,以利於他們獲取正確的知識,從而落實本節課的重點。

(三)、動手參與,強化思維

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硫酸銅晶體、酒精燈、試管等實驗設備。

學生動手完成課本中的實驗並記錄相關的現象。

教師在此時要強調安全操作,並對錯誤的操作給予指正。

完成實驗後,學生思考討論,硫酸銅晶體具有哪些性質?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學生動手參與,可引起他們的興趣,加深對研究物質變化的方法的掌握,從而突破難點。

(四)、反饋鞏固,知識遷移

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舉例,身邊哪些發生了物質變化及其證據。

教師補充,光合作用產生氣體、電燈發光發熱等一些生命變化和能量變化。

問:怎樣檢驗Pro?

經過討論,學生完成課本中蛋清與硫酸銅反應的實驗,並觀察現象,從而讓學生明白,利用物質變化產生的現象可以鑑定出一種物質。

以上就是我的教學設計過程,通過這樣逐步深入的四個環節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最後,讓學生通過板書,總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並根據教學目標安排作業。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分香蕉》是北師大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4節新課,通過前面3節“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三節平均分的活動,是在學生還不知道除法的情況下,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在操作水平上解決除法問題的過程。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經驗基礎上開始認識除法的,從學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體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從而理解除法與平均分的聯繫,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同時,介紹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進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並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

二、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四點:

1、使學生從“分香蕉”的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並理解除法與平均分的聯繫,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2、掌握除法算式的讀法、寫法,並認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學會用除法算式表示並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和結果;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會將分的過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學難點: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建立除法算式與平均分之間的聯繫。

課前準備:小棒20根、投影儀、課件等。

三、説教學設計思路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這樣的認識和本課學習內容的特點,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主動投入地學習。在設計教學時我主要突出兩點1、通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畫一畫等,幫助學生通過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動與除法的聯繫,達到教學目標,突破教學的重難點;2、課前瞭解到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已經知道了一點,但有不全面,根據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所以在教學除法算式的意義、讀法等,我決定大膽放手讓學生來説出新課的內容,教師只是適當的指導、點撥。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又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智慧,學生的興趣就很濃厚。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故事引入

(課件出示情境主題圖)

師:你們瞧,這兩隻小猴皺着眉頭正在發愁呢!猜猜它們是為什麼事發愁?(學生自由猜一下)對啊,它們正在為分面前的香蕉發愁呢。猴哥哥和猴弟弟誰也不肯吃虧,想分的公平一些,你們説怎麼分才好呢?(引出平均分)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喜歡的動物故事引入新課,學生有了生活經驗,既喜歡,又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智慧,學生的興趣就很濃厚。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平均分12根香蕉

(1)、分一分:

a、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請你分一分。

b、你能用一句簡單的話把剛才分的過程和結果説一説嗎?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如果又來了一隻猴子,你怎麼把這些香蕉平均分呢?分的過程和結果又怎麼説呢?獨立分——同桌互相説。

(3)、你還會把這12根香蕉平均分成幾份?獨立分——自己輕輕説——全班交流

2、認識新朋友

(1)、師:像這樣“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你知道怎麼寫嗎?

12÷2=6(根),12、2、6分別表示什麼?÷表示什麼意思?這個算式表示什麼?

這個算式你會讀嗎?

(2)、那麼“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的除法算式怎麼列呢?你能説説它各部分的含義嗎?

下面的幾種平均份又怎麼列除法算式?請你寫在本子上。

(3)、觀察這幾個除法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4)、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除法算式這幾部分也有它自己的名字,誰能來當小老師説一説?

[設計意圖]通過幫猴子分香焦把學生吸引到數學的活動中來,然後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分一分,説一説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義,掌握了平均分與除法算式的關係,並會讀、寫除法算式,整個活動過程教師充分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學生,為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提供了時間和空間。

(三)、遊戲:闖關

師:你們幫小猴解決了煩惱,他們非常感謝你們呢!想邀請你們和它們一起去闖智力關,你們願意去嗎?

1、看圖列式(課件)。

2、説一説,分一分。(看課件説,在練習紙上分一分)

[設計意圖]:創設了“闖關”這個遊戲,讓學生在競賽的氣氛中對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練習應用。説一説、分一分這題是看算式讓孩子分圖,是個逆向思維,有一定的難度,激起孩子的挑戰慾望,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算式和平均分的聯繫。

(四)、課堂總結:1、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和大家分享一下。

(機動)2、排座位:馬上就要召開校運動會了,準備邀請18位二年級的家長來觀看,校長把安排座位的工作交給我們班去完成,你認為座位怎麼排比較合適?説説你的理由。

板書設計 分香蕉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12 ÷ 2 = 6(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2 ÷ 3 = 4(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 12 ÷ 12 = 1(根)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記敍了鄒忌從與徐公比美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治國的道理,進而諷勸齊王納諫,使齊國大治的故事。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由已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的説服力。明白鄒忌勸説藝術,及齊王納諫而使得國勢強盛的意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這篇文章文字易懂,語句流暢,人物生動,故事性強,便於課堂上反覆誦讀;文章中還出現了許多典型的文言句式和語法現象,也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因此,它在本冊中的重要地位是顯而易見的,是重點講讀課文。

二、説學情:

初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文言文學習基礎但大多厭煩文言文繁索的學習。因此在制定本課教學目標時,一定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如何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依據他們的認知特點和語文素質,本節課將賞讀作為重點,把賞析作為難點,目的是在教學中以讀帶賞,以賞促讀,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説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和本課重點,結合學生實際,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瞭解《戰國策》有關知識,瞭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⑵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講究説話藝術,能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並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

教學重點:

1、理解文意,整理重點實詞、虛詞的意義及用法,掌握重點語句的翻譯。

2、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因為這篇文章要讓學生在疏通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歸納分析人物形象,將人物身上的閃光點內化成自身的東西。既欣賞和領略了我國語言文學之美,又能在做人做事上給學生以啟迪。)

教學難點: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

四、説教法:

1、 賞讀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反覆誦讀,從而更深的領悟文章內容和體會諷諫藝術。

2、 點撥法。點撥梳理文本線索和文章考點,從而使學生更有效的學懂這篇文言文。

3、 教學互帶法。在不同的教學階段運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同時在動態教學過程中隨時調整教學進度。

五、説學法:

1、課本註釋疏通法、小組競賽法。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疑、質疑,然後進行知識競賽,識記詞句。

2、默讀——範讀——賞讀——換角色朗讀——誦讀——背誦,整體感知語言。

3、合作探究文中的“諷諫藝術”,聯繫現實生活,實現古為今用。

六、説教學設想

預設三課時。

第一課時:學生自主活動。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主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懂文意;遇有讀不通的地方,提出疑問,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或查找資料、請教老師,最後詞句識記競答,實現教學目標①②。

第二課時:師生交流探討。在課堂中,將課文學習目標①②③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引用典故,解題導入”、“理解內容,探究寫法”、“分析人物,拓展延伸”三個步驟展開教學,分別從內容、結構、寫法、思想意義等方面予以分析,在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第三課時:編演點評課本劇,複習鞏固本課文言知識。

七、説教學過程

導語設計從中國古話“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切入,引發學生討論“忠言是否必逆耳”,可由第四單元15課〈觸龍説趙太后〉引出本文課題。

具體的教學過程,教學設想中大致思路已説明,不再重複,在這裏我想重點説明“分析人物,拓展延深”這一環節,突出兩個問題:

1、 如何評價鄒忌或齊威王?(目標:拓展學生思維,加深對人物精神的'理解)

自古以來,向君王提意見是件很危險的事,被稱為“觸龍顏、批龍鱗”,弄不好龍顏大怒,會招來殺身之禍,比如被楚王放逐的屈原,被紂王挖了心的比干,被吳王夫差賜予自殺的伍子胥等等,那麼,對於本文中2300多年前的兩個歷史人物,我們怎麼看待?(鄒忌敢諫善諫;齊王勇於納諫)

諫難,納諫尤難。有敢諫或諷諫的良臣,還要有能納諫的明君。在關係到國家命運的大事,鄒忌並沒有板起面孔,擺出義正詞辭嚴的態度,反之,卻從與徐公比美、妻妾評議之閨房瑣事談起,這種委婉而諷的進諫方法,可謂大智大勇的表現;但是,如果沒有威王善聽的耳朵,而是碰到一個暴君,責之以褻瀆之罪,也是責無旁貸的。鄒忌的譬喻再妙,辭令再巧,也是白費脣舌,枉費心機。

2、如何做到“忠言順耳”?(目標:實踐中運用)

文章告訴我們,忠言也可以順耳,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主要用類比設喻的方法。)在同學們的人際交往中,也許因説了逆耳忠言而鬧出了一些尷尬的事,假如讓你重新説這些話,你又該如何講呢?

若有時間,可引入類似故事:

故事一:威王上台幾年,內憂外患不斷,威王一籌莫展,只好把政權交給大臣去管,自己借酒澆愁,聽聽音樂,且特喜歡聽琴。鄒忌於是抱着琴去見威王,説要給他演奏,威王很高興。鄒忌擺好琴而不彈,卻大談琴理,從伏羲氏作琴談起,直講到周文王、周武王,海闊天空,吹得玄乎又玄。威王聽得不耐煩,鄒忌於是説,大王瞧我抱着琴空談琴理而不彈奏,便有點不高興,齊國人看着大王擁有齊國這張大琴,九年來沒有彈過一回,因此很不高興呢。齊王醒悟,於是任用鄒忌為相,治理國家,齊國逐步強大起來。

故事二:韓昭侯平時説話不大注意,往往將一些重大機密泄露出去,使得許多國家計劃不能實施,於是有個叫堂奚公大臣對他説:一個價值千金的玉製酒器,但沒有底,連水也不能裝;而一個值不了幾文錢的不漏的瓦罐,卻可以用來裝酒。作為一個地位至尊,舉止至重的國君,如果經常泄露機密,就象一件沒有底的玉器,這樣,就不能施展他的才幹和謀略了。韓昭侯接受了意見。

八、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這個板書設計反映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寫作特點,和教學流程。同時既便於學生歸納總結,又便於思考記憶 。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 諷諫 齊威王

王之蔽甚矣

妻私 設 宮婦左右私

妾畏 朝廷之臣畏

客有求 喻 四境之內有求

九、説作業佈置:

設計話題,實踐一下諷諫的藝術:

1、諷諫同學不要迷戀網吧。

2、諷諫長輩不要吸煙、酗酒。

3、諷諫教師不要歧視後進生。

4、諷諫上級領導注意環保。

説課稿 篇9

我今天説課的課型是語文活動課,活動內容《尋找家鄉的名人——地方人物研究活動》。説課的內容包括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程序以及説教學反饋五部分。

一、 説教材

本課題是現行教材國中語文第五冊的第四個語文實踐活動項目。

1、地位和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的領域”。使學生“初步獲得現代化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學好語文就要重視實踐的功能,而實踐,就是帶領學生投入到社會生活當中去,在生活中尋找語文的素材。學生學好了語文,也才能更好的應用到生產生活中去,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我設計了本次語文課內外活動,讓學生走進社會,再回到課堂。新大綱也提出來:“語文活動是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生動活潑開展訪問、專題研究等活動。”

2、德育教育目標

培養學生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本次活動的德育教育目標,具有隱性教育價值。

除了寫作這個顯形的教育價值,我想,在本次活動中,愛國主義精神、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已不只是口號的問題,因為學生採訪的對象都是在某一方面具有特別貢獻的人,因此,素材是立體的,教育是深刻的。

3、知識結構及重點、難點、關鍵點

知識結構:

九年級年學生已經瞭解記敍文的閲讀和寫作,特別是人物的描寫方法,在這基礎上指導學生把生活中的人物般到作文上來,具有特殊的意義。

重點:

(1)提高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及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確定採訪對象其實就是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一種能力,而組織採訪,撰寫人物報告即是把蒐集到的信息進行篩選處理。

(2)提高綜合應用人物描寫方法的能力,並能使文章真實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質。

篩選後的信息應能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質,這就要求學生能寫出複雜的記敍文。

(3)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口頭表達能力。

不論是課內的討論報告會,還是課外的採訪活動,我都把《課程標準》提出的“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作為重點來抓。

難點:

學生大語文觀的轉變、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盡的源泉的基本理念的確立是本課題的難點。

我帶了三年的學生,現在還有部分認為書本是他唯一的教材,國小那倒背如流的範文至今還記憶猶新,他們認為寫好作文的關鍵在於多看作文選,所以我還要繼續轉化這些學生的錯誤觀念。

關鍵點:

本次活動關鍵的一點就是邁出採訪的第一步,如果沒有采訪,也就沒有本次活動的下文。當然,要保證這一點,教師必須具備充分的預見性,全面估計學生主觀上的思想束縛點和客觀上行動將會遇到的困難。教師在這方面加強了,將會彌補農村學生綜合能力的不足,符合學生的實際。

二、説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生活時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學生自選出來的採訪對象也最具感染力。因此,我在本次語文綜合性學習上主要採取了以下教學方法:

1、討論法

這主要用於第一課時的採訪前的準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個時候要確定採訪的對象、時間、地點以及各自的分工。因此,課堂上馬上激起A、B、C各層次同學的興趣。學生也真正感覺,語文課就在我們的周圍,語文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對話法

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認為,教育具有對話性,教學即對話,對話是一種創造活動。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撰寫出人物研究報告後,師生召開人物研究報告會,主要採用人物平等對話法,針對不同學生多次引導啟發學生對人物的理解。這個對話不但有師生對話,而且有生生對話。真正體現了課堂的民主。

3、使用多媒體教學

為給學生有個更直觀的感受,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在作品及人物肖像上,配以愛國主義音樂,有利於廣大同學在屏幕上直接看到人物,有自己的獨特的真實的感受和體會,同時在音樂的作用下,激發愛國熱情。

三、説學法

農村學生的有利之處在於有較為廣闊深厚的鄰里關係,這是本次活動的優勢,但社交能力和其他語文綜合能力卻需要教師較多的鼓勵和安排。

1、實踐法

最早提出“教育基於行動”的是西方教育家杜威,主動到生活中尋找寫作的素材,就能解決內容空洞,沒有真情實感的問題。學生應該掌握這種方法,而且要接受這種理念。

2、合作探究法

合作探究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不僅僅在課堂上應合作探討,在採訪的過程當中也要求學生要有合作探究精神,一方面羣體採訪要分工合作,各顯其能,一方面又要對蒐集到的信息進行篩選,然後進行挖掘探究大人物的思想品質。如A層次和C層次同學可以一起創作。

3、交流法

在報告會上,學生應善於在對話中進行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把他內心獨到的'感受表達出來。新課程最重視學生的主觀感受。

四、 説程序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同一國小畢業的同學坐在一起,以方便課堂上同村討論。

一、 )導入(5′)

家鄉里也有名人,人們經常在茶餘飯後、笑談之間,為他立傳,我們稱他為名人。

二、 )名人搜索(15′)

1、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引導

2、學生髮言,教師歸納、補充(課件)

優秀工作者:張校長(學生注:剛榮升為校長,實為名人)

海內外學子:朱金華(美)、一中學子

先進企業家:陳清水、陳青山

革命前輩:陳城志、陳公亮、陳光面

愛國華僑:陳六選

三、 )尋訪準備(20′)

1、 鼓勵的話:未來的記者

2、 訪前準備:(課件)

確定對象;約定時間和地點:提前;分工:泡茶、提問、記錄、錄音、照相;器材:錄音機、照相機;克服可能遇到的困難:自己、家庭

3、 討論組討論,完成尋訪準備:

師注意瞭解、關心與幫助

4、 生介紹準備情況

生透露情況(目的:方法介紹)

師鼓勵還未準備好者

作業:(1′)

1、 記者行動 2、撰寫人物研究報告(不同記者可以從不同角度撰寫)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1、課外進行採訪活動、撰寫人物報告;2、教師選出優秀人物報告;3、召開“家鄉名人研究報告會”,課堂桌椅圍成圈,教師和名記者居中

活動過程:

一、 )榜上有名(5′)

公佈寫得好的同學的名單(數量多,以資鼓勵),緩和會場氣氛

二、 )介紹作品及作品人物。

教師引導學生挖掘出名人的思想品質,同時激發觀眾提問。(課件:作品、音樂、人物特寫)

作品一:訪陳光面(18′)師逐步引出以下問題,作者可能會這樣回答。

1、採訪他,和其他同學比起來你有沒有哪些優勢?

2、能不能談談你的採訪過程?

3、你是怎樣想到要採訪他的?他具有哪些精神品質?

為革命奮鬥了一輩子,是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老共產黨員。具有愛祖國、愛人民,助人為樂的精神。

2、 有哪些事蹟令你感動?

5、解放前這樣,解放後他是不是仍為國家、為人民着想呢?

解放前,他為革命出生入死,解放後,他在平凡的崗位上仍然為周圍的百姓服務着。村中有什麼大小事,有什麼紅白事,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蹤影。

6、除了在文中你對他所寫的這些以外,還有沒有其他想向大家補充的?

其實,他的事蹟還不只這些,而且他將來還會做許多為人所知和不為人知的有益的事來。現在,他的老伴久卧在牀,他一方面要照料老伴,一方面還要繼續處理一些村裏的事。

7、他的事蹟,

説課稿 篇10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中的一部由歷史小説改編的課文《三顧茅廬》,課文講述了劉備三次親自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佐自己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畫了劉備的動作、語言、神態等,重點表現了劉備求才若渴,同時看出諸葛亮的的確確是一位曠世奇才。本課語言通俗易懂,適合國小生閲讀,細節描寫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環境描寫和對比、比喻等修辭方法的恰當使用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是對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強化寫作技巧的一個很好的素材。

二、説教學目標

我的主要從三個方面設計教學目標:

第一是常規目標,就是要求學生學會“顧、茅、廬、恭、塞等”生字詞,理解詞義並且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因為在任何一個學段,在閲讀教學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都是首當其衝的,然而要做到這一點解決文本的生字詞又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是核心目標,就是針對中年級學生,新課標要求該學段的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抓住細節,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刻畫以及結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來表現人物的特點。

第三是內容目標,學生們雖然對《三國演義》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畢竟不夠全面,所以對人物的性格特點及課文的背景也瞭解得也不夠透徹,因此引領學生感知劉備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以上目標,我初步設想通過兩課時完成。

三、説教法、學法

《語文新課標》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的“教學建議”中認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教學應注重以生為本,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開放意識,捨得花時間讓學生自主交流,表現其自信,培養其獨立判斷的能力;因此我要求學生通過“讀——思——悟”從而全面闡釋課文的教學方法,運用開放性、拓展性的閲讀教學,長文短教,避免煩瑣的情節分析,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但是以學生為主體,不代表教師可以袖手旁邊,遊離與課堂之外。此刻教師起到的作用就是點撥引導,著名教育家説過課堂的精彩之處不在於預設,而是生成,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反應,根據現場生成抓住契機,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境界。要求學生能夠帶着問題學習,在學習中解決問題,着重培養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這有助於學生閲讀能力的進一步增強。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從分享課外讀物引出中國四大名著,拋磚引玉,教師板書課題,讓全班同學齊書寫,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課文中講的內容。這一環節有利於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

解題釋義,通過分別瞭解三、顧、茅廬的意思,理出故事梗概,並引出兩個中心人物:劉備和諸葛亮。隨即給出生字詞:羣眾紛爭、三顧茅廬、茅塞頓開、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麗宜人,要求學生藉助給出的詞,同時補充相應的時代背景和寫作背景,讓同學們自由的對故事進行展開。

(三)研讀感悟

要求同學讀第1、2、3三小節,拿筆劃出關鍵字。提煉“誠”,在這個環節中通過自由讀、指名讀、找夥伴對讀、師生對讀等方式,在閲讀中發現、感悟、提煉並讚美“誠”。

課文開頭寫劉備“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以下各段都是圍繞“誠心誠意”這個詞語,從劉備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具體分析劉備怎樣“誠心誠意”地邀請、尊敬諸葛亮。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帶着如下的問題閲讀課文:

1.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表現在哪些方面?

抓住“三次”、“捆”、“訓斥關羽”、“半里多下馬步行”、靜靜等候“半晌”加“一個時辰”、“快步走”等細節通過正面和側面描寫分析劉備的誠心誠意。

2.劉備為什麼對諸葛亮這樣“誠心誠意”?

結合歷史背景,抓住兩者的身份,並且結合一種現場感,在表演中加深對“誠”的理解。有劉備跟張飛的對話表演,有劉備與諸葛亮相見的表演。設計這個環節是為了使學生與文本進行交流、碰撞,以便更好的分析劉備為何這麼做。

3.為何劉備能請到諸葛亮?

直至20年後,諸葛亮對這件還記憶猶新,曾寫下這樣一段話:(師讀)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選自《出師表》)

突出分析劉備的求才若渴,以及諸葛亮的如魚得水,相互配合,渾然天成。

設計這樣的閲讀環節,主要遵循“三感”:層次感、推進感、提升感。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步步深入,從而,較好地完成“言——像——意”的轉換,從課文表達的“意藴層面”到“社會層面”以及劉備的一片誠心都能得到很好的把握。

(四)課後延伸

延續性的活動使學生得到新的實踐機會,實現了在實踐中發展能力的目標。為此,我設計了一道拓展題:

同學們,和三顧茅廬這個三有關的還有很多小故事,三英戰呂布、三讓徐州、桃園三結義也廣為流傳,但要了解更多的故事還需讀《三國演義》,請同學們閲讀《三國演義》一書,並學寫讀書筆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