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集合15篇)

來源:文書谷 8.51K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集合15篇)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1

説“教材”

本節課所採用的教材是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內容節選其中第四章第四節,即字符和段落的格式編排。在前三節課中我們已經學習了Word20xx的基礎知識,下一節我們將要學習圖片和圖形對象的排版處理,所以本節課內容在這一章中十分重要,也為學生將來深入學習文字處理軟件以及其他排版軟件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新課標的三維教學模式,我確定本堂課有三個教學目標:他們分別是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知識目標就是學生通過學習文字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設置以及在上機操作中的演練,掌握一般文字排版的方法,並能夠在已有的基礎之上有所提高和創新。能力目標着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斷髮現新問題,通過師生間的互相交流最終解決問題,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和學習中,並能夠指出字符和段落格式編排在文字處理軟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情感目標是培養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這堂課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形成有利於學生髮展的課堂氣氛。

教學重難點

在完成了向Word文檔輸入文本內容並進行編輯修改以後,就可以充分利用Word提供的各種排版功能對Word文檔進行排版,包括設置字符和段落的格式、添加邊框和底紋等,從而得到一個整齊、美觀、符合規範的版面。因此,本課教學重點之一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良好學習動機;字符和段落格式和合理運用將直接影響到今後Word文檔的學習。特別是段落格式的編排,裏面涉及到的教學內容基本貫穿Word文檔學習的全過程,因此這一內容是教學的又一個重點;此外,本節學習是在上機實踐基礎上進行的,上機練習是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的重要手段,而認真、有序的進行任務練習是上機課的關鍵點,因此藉助上機實踐培養學生實踐的目的性和有序性是本節課第三個重點。

由於學生平時接觸這部分時間少,頭腦中的感性材料積累有限,而這部分內容比較零散,學生自己很難組織起有效系統的理性認識,所以能夠獨立運用文字和段落格式編排,形成學生自己的知識結構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説“學情”

本節課所面對的教學對象是中等職業高中一年級學生,由於很多學生在國中階段都已經學習過信息技術,知道文字編輯軟件Word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也知道字符和段落格式的編排對於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的重要性,這些知識為計算機應用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此外,經過前面章節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計算機理論知識”和“計算機上機實踐探究”來學習文字編輯軟件的方法。因此,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掌握Word文字和段落格式編排是完全能夠實現的。當然,教材只是介紹了字符和段落格式的設置方法,並未説明採用哪種文字或字

符格式是符合規範版面要求的、使用什麼樣的排版才能讓整個文檔顯得美觀大方、不同的文本應該用哪些格式來區分等等,這些內容將會成為學生的疑點。此外,受家庭條件、個體身心發展、知識水平等的限制,學生對教材中提到的“製表位”等日常生活中不太常用的內容也會感到困惑。

 説“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教學方法恰到好處,就會事半功倍。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遵循“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實踐操作為主線”的教學理念,注重實際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我採用在任務驅動模式下“示範+實操”的教學方法,具體是:

1. 講授法和演示法相結合:我通過課件向學生講授製作精美、符合規範版

式文檔的`製作過程,同時通過展示平台和投影儀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報紙雜誌的優秀版面展示給學生,堅持直觀性與抽象理論教學相結合的原則。

2. 觀察法和練習法相結合:學生通過觀察正確的示範操作、生動的畫面展

示產生了強烈的學習動機,而這種學習動機恰恰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然後通過分組練習的方式,將班級分成五個小組,每組六人,由一個基礎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配合教師完成本堂課給學生布置的任務。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之間存在的知識水平差異負責指導、答疑體現教學主導的作用,並且要堅持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

 説“學法”

古人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力爭做到學與練緊密結合,作為教師應該讓學生先仔細觀察、認真分析領悟到製作符合規範版面文檔的要點和難點,再進行操作。在操作過程中,積極思考,大膽操作,邊思考邊操作,遇到難點及時提問,互相請教,互幫互助,共同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現擬定以下學法:

1. 觀察法:通過演示操作,課堂氣氛被調動起來,學生積極性得到提高,

他們仔細觀察,並熟悉操作步驟,體會操作重點和難點。

2. 主動探究法: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開動腦筋,發揮想象力,大膽操

作,勇於實踐,自主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 討論法:通過分組教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模式得到充分地發

揮,那些基礎不好的學生在這堂課的學習過程中也能有所提高。

教學設備:

教師:電腦、展示台、投影儀。

學生:學生電腦。

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4分鐘)

(二)、新課講解(11分鐘)

(三)、課堂練習(24分鐘)

(四)、課堂小結(5分鐘)

(五)佈置作業(1分鐘)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2

説教材

《填色》國小信息技術三年級第二單元“電腦小畫家”第二課內容。主要是面向三年級初學電腦繪圖軟件"WINDOWS畫筆"的學生。它是教材關於畫圖知識鋪墊的延伸,並且貫穿着以後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置換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重點是掌握利用WINDOWS畫筆裏面的“前背景色”、“噴槍”、“刷子”、“取色”等工具對封閉圖形進行色彩填充、處理的方法。

説學生

國小三年級學生在受到美術教育後對色彩是最感興趣的,它藴涵了許多感性和理性的內容,如黃色象徵寧靜,綠色代表生命,藍色象徵高尚等,豐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畫面,還可以讓人感受理性美的薰陶,尤其是三年級學生在剛學習了電腦繪畫的這一另外一種繪畫方式之後,學習興趣更是被大大激發,學習熱情高漲,表現慾望也極其強烈。

説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畫圖功能的操作,瞭解利用IE瀏覽器和學習交流中心獲取幫助,掌握對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如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説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掌握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難點:色彩搭配豐富內涵的理解、體驗與表現。

説教法

我設計《填色》這一課,利用色彩搭配豐富內涵及表現,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自我創新能力,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讓學生遨遊在多姿多彩的彩色世界裏面,體驗感受美麗的色彩不僅有自然景色,還有人性的美德,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這節課注意到學科整合性問題。 本課是基於網絡環境下整合美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和思想品德三大學科,同時也是的'畫圖知識教學提高課。

根據《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精神,和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本課主要採用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開放式教學法”,開放式教學法是英國作家尼爾提出的理論,在教學理論中培養學生自主、自信、團結的理念。

在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説學法

《新課標》提出了讓學生在自主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新型學習方式。因此,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明確任務——探究新知——合作操練”。我教學過程中,通過巧妙設計,讓學生明確一個個任務後通過課堂自由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掌握、傳遞、和融合。

説教學環境

分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硬件環境是多媒體電腦室,軟件環境是製作畫圖站(網址:http://huatu.c,提供優秀作品、音頻、視頻、文字等方面的技術幫助以及部分素材、作品上傳、學習交流等)

説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整個教學流程如下:

下面具體闡述一下:

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首先展示一個美麗的電子畫展情境(可用FLASH模擬一個場景),接着出示電子畫展中未填色的作品,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喜歡哪一幅圖畫,你們覺得哪一幅圖畫漂亮呢?”,學生通過已有生活體驗肯定會發表自己的評價,認識到電子畫展中未塗色的作品由於缺乏色彩而顯得單調、不“美”。最後教師抓住時機提出任務:自己選擇圖畫塗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巧妙設計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缺憾,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同時複習已經掌握的操作技巧,為後面的教學打下鋪墊。

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本環節分兩個層次展開:第一層次, 首先教師明確任務,學生學會了填色;接下來學生選擇圖畫練習填色,教師巡迴指導色彩搭配;最後交流評價學生作品,教師肯定學生的成績,小結過渡。

第二層次,首先教師指出畫面內容的不豐富性,結合學生已受過的德育教育,集體討論,引導拓展給圖片填色的意義——充滿美麗的色彩的繪畫會不僅能讓人賞心悦目還能陶冶人性的美德情操;接下來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任務:自我創作一幅體現各種色彩搭配的圖畫。來進行課堂比賽,優勝者獎品鼓勵。要求對於畫面設計(如內容、顏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組協作方式來解決。遇到技術問題可通過頁解決(提供網址:http://huatu.c )。進行比賽,優勝者發獎品;接下來學生自我創作,教師巡迴指導。(為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採用分層教學:操作技能比較熟練者為A組,操作基礎薄弱者為B組,A組學生可讓其充分自主學習,B組學生可請A組學生當小老師來指導和教師適當進行個別指導。);最後集體討論交流、評價,優勝者發放獎品。

該環節是課堂重點部分,因此,首先我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來整合美術、思想品德和信息技術三大學科。任務是課堂的"導火索",教師通過課程整合後的優點,明確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自我創新,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接下來是分層教學的運用,使得全體學生得到發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層教學的策略和效果)

歸納總結

首先請學生談談學習心得,互評互助,然後由教師幫助學生整理知識,歸納。最後我作總結性發言:“同學們,通過本節《填色》一課的學習,我們不但學會了把一張張空白的、“不美”的圖畫填上豐富、搭配合理的色彩,給人一種賞心悦目感覺,還培養大家感受美、創造美等能力,還感受到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等人性的道德美。

説課到此完畢,謝謝大家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熟練使用“鉛筆”、“刷子”、“直線”和“橢圓”工具畫簡筆畫。

過程與方法: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情感與態度:

1、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未知的知識。

2、利用畫筆來描繪自己內心,表達出自己的審美觀,在交流中加強人與人的溝通,增進情感。

3、激發學生學習利用電腦的情感。

教學重點:

正確使用畫圖工具畫簡筆畫。

教學難點:

利用畫圖工具有比例地作出要畫的簡筆畫。

教具準備:

製作一個網頁課件,把使用“鉛筆”、“刷子”、“直線”和“橢圓”工具進行畫圖的過程製作成動畫演示,既可以教師使用,也可以學生使用。

教學活動設計: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同學們,通過前面課程的學習,我們已經學習了“畫圖”軟件的基本繪畫工具,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如何運用這些工具來繪製電腦簡筆畫。

2、創設情境,引領學生參加“電腦簡筆畫畫圖比賽”。教師操作配樂課件,演示利用鉛筆、刷子、直線和橢圓畫出花、鳥、數字、人物動作、物品等簡筆畫。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教師隨意演示用橢圓畫茶壺的步驟,介紹課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與步驟。

2、讓學生自學教材P10—P13,選定自己感興趣的一幅簡筆畫利用課件進行學習。

3、讓學生自主操作課件,一邊瀏覽與自己選擇要畫的簡筆畫相關的資料,一邊進行工具的使用學習和繪畫創作構思。

4、讓學生分2~4人小組,交流心得。

三、動手嘗試教師隨機輔導

1、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畫簡筆畫。

2、同桌互相討論自己的創作心得,並進行相互評價,提出改進意見。

3、學生根據交流所得再繼續創作,修改自己的作品。

四、師生互評體驗成功

1、讓學生分2~4人小組進行討論,選出小組內的作品,並進行協作完善

2、將小組評選出的作品再通過全班投票選出班級優秀作品並給予獎勵。

3、師生互評評選出的優秀作品。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小結:

通過前面的.學習,大家已經掌握了畫圖中“鉛筆”、“刷子”、“直線”和“橢圓”工具的使用,並且用這些工具畫出了非常漂亮的簡筆畫。

2、利用本課學習的方法,先構思,創作一幅自己滿意的簡筆畫。(課後練習第二題)

3、教師在教師機上播放歡快的樂曲。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4

一、教學構思

課改以來如何將學生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已成為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我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老師,一直在為學生能將自己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並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而努力。本課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不僅學習課本知識,更主要的是要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知識聯繫起來,開拓知識學習的領域,培養學生拓展性思維習慣,讓學生在開放的知識學習過程中,培養創新精神,體驗自主、成功的愉悦。

本節課是將國小數學第八冊第五單元“小管家”的內容和信息技術第四冊第七課《美化我的統計表》進行整合,並以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進行呈現,主要學習如何美化統計表。

二、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1能在自己的電子統計表中插入行和列。

2知道利用表格自動套用格式的方法使自己的統計表更漂亮。

3能對錶格進行底紋設置。

能力培養:1、讓生知道自己家裏一個星期要花多少錢,把錢花在哪兒,使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理財實踐能力,同時能夠幫助家長幹好家務。

2、通過親身體驗,培養學生生活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

情感態度:1、利用所學的數學、信息技術及生活知識去解決家庭一週開支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欲X。

2、教育學生要合理用錢,改掉浪費的壞毛病,並通過這次的實踐活動體會父、母的開支意圖以及對自己的關愛,激發學生對父母、對家庭的熱愛。

教學重點: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喜好來美化統計表。

教學難點:通過親身體驗,提高學生生活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

三、教法學法分析

中年級的學生思維已經比較活躍了,對計算機的操作也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對於這節課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因此在本堂課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學生為了對“家庭的開支記錄”統計出數據,將採用自主探究、小組協作學習等方式獲取知識來完善和美化自己的統計表。

四、教學過程分析

1、 導入

因為第一課時學生已經對課題根據喜好分了組,並製作填寫了家庭一週開支記錄表,所以上課一開始就讓學生將課前準備進行展示,然後出示增加了總計的新統計表讓學生進行比較,看有什麼不同,哪個更好。在這裏學生通過比較找出了不同,知道了統計表應該還有總計和小計,很自然引入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知識——插入列和行。

2、 自主協作探究

(1)動手實踐,在表格中插入列和行

老師在這裏指導學生可以根據“小博士”提示,試試自己能不能在表格右邊加入“總計”一列,在下面插入“小計”一行。這樣學生就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來學習。在探究過程中老師還將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所碰到的問題提出來,比如插入的行或者列位置不對怎麼辦等,讓學生幫助解答,體現了一種協作學習的方式。

(2)美化表格

首先展示幾個美化好的統計表,讓學生明白普通的統計表也可以製作得這麼豐富多彩,以誘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接着學生就通過老師給的提示,自主實踐,掌握美化表格的方法。

3、交流展示,共同評價

學生先在小組中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並選出一張統計表向全班進行展示。這樣即有小組的評價,又有學生相互的評價。然後將好的作品打後張貼在微機室裏進行展示,這樣能學生是一種莫大的鼓勵。

4、拓展延伸

最後老師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統計出來的數據,顯示出每週要花這麼多的錢,有怎樣的想法。在這裏教育了學生要合理用錢,改掉浪費的壞習慣,並引出了下節課的內容。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5

一、 首先我們進行教材分析

本課是 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國小信息技術課本 年級上冊第 課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 之後,開設的更高層次的任務,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學會 。《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指出,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採用了“創設情景——探究討論—任務驅動”等的教學方法,為學生製造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讓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本課內容操作性強,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根據本課的知識結構和在整個課程中的地位,我將教學目標設計為:

1、認知目標:瞭解 ,掌握 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體協作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掌握 的用法/操作;

本課學習的難點是:能靈活 ,

二、 基於對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定,根據皮亞傑的構建理論,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如下教法:

1、 創設情境法

在課堂上通過有目的地引入生動的場景,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教材。

2、 講解演示法

根據信息技術學科操作性強的特點,教師要邊講邊操作,使學生邊聽邊動手。

3、 任務驅動法

通過為學生設置具體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4、 分組教學法

使學生在分組討論、合作交流、評比競賽中共同進步。

5、 遊戲教學法

通過引進一些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6、 輔助教學法

利用指法練習軟件CAL進行指法教學與指法訓練。

7、 競賽活動法

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比賽,檢測並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

三、 説學法

該年齡學生對信息技術課非常感興趣,樂於探究利用計算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已經初步形成了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着任務通過小組合作、實際操作、探究學習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務,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我將採用“小組制”,目的是考慮到整個班級水平差異,分8-10個小組,在每組中設立一位計算機水平相對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負責這組學生的答疑和管理這組的紀律等工作,這樣不但能分擔教師的負擔,而且能讓更多的學生當堂掌握知識,並且有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在發揮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同時也使得本組學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也為今後的合作學習打下基礎。

教學準備:

本節課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所需教具是教師機---學生機、投影儀、黑板、課件、圖片等。

四、 接下來我將分析最重要的環節—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2幾個環節:

1、展示評價 共同進步

首先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然後教師對本課內容進行梳理歸納,並對學生的總體情況進行評價分析。重點從“行為養成”、“學習內容”、“學習興趣”三個方面進行評價,要積極體現評價是鼓勵、評價是指導、評價是教學相長。在評價的最後,指出不足之處,以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提高。

2、課外延伸 作業佈置

問題:是否還有其他方法可以操作?製作。

縱觀全課,我在教學中積極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將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放在首位,把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他們多一些學習的興趣,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同時努力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我的説課完畢。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導。謝謝!(鞠躬)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6

讓學生通過兩張效果不同的課程表的對比,強烈感覺到編輯修改表格的意義、效果,從而引出本課教學內容:設計你的課程表。

(二)分析作品:

通過分析對比作品,學生會發現第二張表格比第一張表格增加了邊框、底紋和斜線表頭,直觀地發現編輯修改了的表格更加形象、生動,從而體會到了信息技術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三)嘗試製作:

為了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愉快的學習,我大膽地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讓他們自主完成任務。這樣,教師也有了充足的'時間去進行分層輔導。

學生打開學習資料,學習設置“邊框、底紋和斜線表頭”。

分組嘗試新知學習:

第一組嘗試邊框的設置

第二組嘗試底紋的設置

第三組繪製斜線表頭

(四)演示過程:

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對新知識的鞏固,我讓每組選一學生演示如何操作:

(1)邊框設置

單擊工具欄上的“表格和邊框”按鈕,出現“表格和邊框”工具欄。選擇“邊框線型、邊框粗細、邊框顏色、外側框線”進行設置。

(2)底紋色彩

單擊工具欄上的“表格和邊框”按鈕,出現“表格和邊框”工具欄。選擇相應的單元格,利用“底紋顏色“按鈕,為這些單元格設置底紋。

(3)斜線表頭的製作

選擇“繪製表格“工具,鼠標指針變為鉛筆形狀,在表格左上角畫出相應的斜線。

(五)再次製作:

學生打開學習資料中的挑戰任務,在舒緩的音樂聲中,自由地設計自己的課程表。

教師給予學生提示,除運用今天學習的知識以外,還可添加圖片, 藝術字表名及頁面邊框等。

為節省時間,我給學生提供了一些圖片素材。

(六)發展評價、拓展延伸:

選幾位同學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學生欣賞並根據評比標準(底紋色彩搭配、表格邊框的樣式、獨特的創意、漂亮的頁面邊框)進行點評。

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功能展示學生有特色的作品,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和總結的能力。

(七)、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發揮了聰明才智,設計出了很有個性的課程表,你們發現得真不錯!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加上圖片等,設計出更時尚、更酷的課程表,用打印機打印出來,貼在教室裏。

六、教學總結:

計算機教育專家譚浩強老師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誰有‘無機教學’法,我就會發現‘無水游泳’法!”,這充分説明了我們的信息技術課離不開計算機,離不開硬件的支撐。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信息技術具有潛在的優勢:教學內容直觀、操作使用快捷、方便,使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各種感官並用,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7

一、教材

本章節採用是天津市教育教學研究室編、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課本——信息技術教材。“奪寶奇兵”一課是學習Windows20xx操作系統中最基本的部分,真正要成為一名電腦小管家必須從這裏入手。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將該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從知識目標上説要讓學生建立Windows20xx環境中的磁盤、文件夾、文件的概念,認識“資源管理器”,理解計算機文件管理的“樹形結構”特點,掌握Windows20xx的文件操作。從能力目標上説要使學生會為文件夾起名字,會用“資源管理器”尋找文件,剪切、複製、刪除、還原文件,掌握用“搜索”功能查找文件的能力。從情感、態度、價值觀來説,讓學生通過完成“尋寶”任務,體會完成任務的成功和喜悦,滲透環境保護教育,初步體驗信息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特點、地位,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文件的移動、複製、刪除和恢復操作及創建新文件夾。教學難點是理解磁盤、文件夾、文件的概念。

二、教學方法

五年級的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比較強,遇到有挑戰性的問題他們往往躍躍欲試,而且在挑戰成功後會對解決問題的方法留下較深印象。對於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學,對於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則要多幫助他們一下。

針對學生們的情況,我採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穿插進行演示、講解和指導。同時,在教學中我還多引申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因為根據計算機這門學科的特點,老師教的知識在一定時間內會過時,必須要教會學生學習計算機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思考和觀察。

本人利用“小組制”,目的是考慮整個班級水平差異,分4小組,在每組中選出一名電腦較好學生負責這組學生的答疑和管理這組紀律等;這樣更能讓學生當堂掌握知識,並且有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學生更能發揮主體作用,老師負責組織教學、檢查總體、指導個別等,這樣調動課堂氣氛,形成競爭氛圍,激發學生熱情和對電腦的興趣。

三、説媒體

1、多媒體網絡教室

2、利用多媒體演示系統對文件、文件夾操作進行演示。

3、對象:五年級學生

時間:一課時

四、教學思路和過程。

(一)首先提出神祕的任務,先將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而完成這個任務,則情報一和情報二是必不可少,這就要求同學們要仔細的看“情報”了。對於學生來説,什麼文件夾、文件可能很抽象,這時候我們就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了,及時採取比喻或類比的方法進行引導,使學生熟悉文件、文件夾的概念和命名規則。我是這樣比喻的:一個文件就像一本書,文件夾就像我們放書用的書架,而磁盤就像我們放書架的屋子,整個屋子裏用來存放書架和書的空間就像根文件夾,而計算機就像一座樓,可以有許多屋子。

(二)熟悉資源管理器,理解樹型結構。

“資源管理器”就是幫助我們尋找寶藏的尋寶圖。在這裏我們主要是要讓學生了解“資源管理器”的使用,特別是讓學生理解“樹型結構”的文件管理方式。在這裏要和前面講的“磁盤、文件夾、文件”結合起來,這樣對於“樹型結構”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本課的重點是文件的移動、複製、刪除和恢復操作及創建新文件夾,這時也是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時候。書上對這一部分介紹的比較詳細,因此建議大部分學生自學,教師指導個別差生。同時發揮小組的作用,給每個小組一個任務:①創建新文件夾的多種方法;②文件重命名的多種方法;③文件移動的多種方法;④文件複製的多種方法。完成的小組可以選一個代表,讓他充當小老師的角色,為其他組的同學進行演示,使基礎好的學生有發揮的機會,也激發其他學生學好信息技術的熱情。

(三)最後一步,找到寶藏後,將它移動到自己新建的文件夾中,再雙擊看看它的內容,對你有什麼啟示。原來這是一個關於“如何保護地球資源”的文件,看完後還可以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一下學生的環保意識。對完成“任務”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加以表揚、鼓勵,保持學生的興趣。對學有餘力的學生,讓他們學習課後的“教你一招”,豐富對計算機的操作。

最後,教師總結並補充講解。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8

一、説教材

1、教學背景

本課是湖北省中國小《信息技術》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從教材的分佈情況來看,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幻燈片中文本和圖片的添加、設置動畫效果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為幻燈片設置背景和幻燈片之間切換的方法,從而對演示文稿的整體進行美化。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為作品設置背景的方法以及幻燈片之間切換的方法。

能力目標: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為幻燈片設置合適的背景和切換效果,對作品進行有個性的合理美化。

情感目標:通過作品的製作與展示,培養學生的自信與成就感。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為幻燈片設置背景以及幻燈片之間切換的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這是因為一個作品是否美觀與背景和幻燈片之間的切換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

難點:使用填充效果為幻燈片設置背景。之所以把一部分作為本節課的難點,是因為填充效果涉及到了四個選項卡,設計的.方法非常的靈活多樣,對學生來説是最容易迷惑的,我把這一部份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説教學方法

1、教法

任務驅動法、範例分析法、媒體演示講解法、分層教學法

本節課主要通過任務驅動的方法開展教學,並綜合運用了範例分析法、媒體演示講解法,分層教學法。

2、學法

學習信息技術是學會學習的過程

主要採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成果展示法。

在教學中,學生分析範例,學會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質疑和解疑中發展思維能力,提高發現和應用能力。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後,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

三、説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發現問題,呈現任務

課始我為學生演示兩個幻燈片的例子。其中一個是學生上節課的作品,另外一個是設置了背景和切換效果的。“哪一個作品更加引人入勝?”學生圍繞教師給出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在觀察、比較、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要解決的問題,界定學習目標---為作品設置背景和幻燈片的切換。

(設計意圖:在範例分析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最後在實際學習中去學會解決問題。)

第二環節: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本節課的內容分為兩大任務:為作品設置背景;為作品設置切換效果。學生繼續對自己前幾節課製作的《詩仙李白》作品進行設置。

任務一:為作品設置背景,被分解為三個子任務。

子任務A:直接用背景顏色設置背景。具體要求:請用這種方法為第一張幻燈片選擇一種合適的背景顏色。由於這子任務比較簡單,我採用學生自主探究在前,出現問題,我個別指導的方針。

子任務B:用填充效果設置背景。具體要求:將第2張幻燈片的背景設置為漸變:預設-雨後初晴,底紋樣式"斜上"、最後一種變形。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難點。我將會這樣突破:首先,鼓勵學生按照大屏幕顯示的步驟自己進行製作,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當大部分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就會給學生演示事先錄製好的操作步驟。採用這種方法的好處有兩個:第一,從學生的角度來看,能夠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第二,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能夠節省重複操作的時間,讓教師可以更多地關注課堂的效果。當子任務B完成之後,我會進一步引導學生:“如果我們需要製作一個風格統一的作品,要求每張幻燈片不僅背景要相同,而且排版的方式也要相同,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子任務C:用設計模板設計背景。具體要求:請用設計模板的方式,給所有的幻燈片設置統一的背景。在前兩個任務完成的基礎之上,這個任務就變得非常簡單。所以,我將會採用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然後找學生演示的方法,這樣,給更多的學生表現的機會。

在學生完成三個子任務的過程中,在屏幕上展示三者關係圖表。為學生自主探究提供幫助。

任務二:為作品設置切換效果。具體要求:請為《詩仙李白》作品的每一張幻燈片設置一個切換效果。這一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我將會採用分層教學法。學生每六個人分成一組,讓學生動手製作,然後找製作比較好的同學指導其他的學生。這樣,就能夠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之上有所提高。分組合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任務二完成後,採用組間評和組內評相結合的方法,評出優勝組。遊戲比賽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設計意圖:任務由簡到難,學生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為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打好基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能力。)

第三個環節:交流評價分享成功。

從學生的作品中選出幾個有代表的作品進行展示,供大家學學習。教師可適時地參加討論,對於有閃光點的作品要及時予以鼓勵和表揚。

(設計意圖:通過作品展示,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作品評價。)

第四個環節:學以致用課後延伸。

為了讓學生把課堂的知識真正的運用到實踐的當中,做到學以致用,我設計了以下內容:學生自己通過各種途徑,查找資料,製作一個演示文稿《我最喜歡的一位詩人》,要求能夠恰當地運用多媒體的設置方法,內容豐富,美觀大方。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9

一、説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黑龍江教育出版社五、六制國小信息技術第四冊第四單元第十課創建家園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Word之後接觸到的又一個微軟公司的應用軟件Front Page20xx,因為有了Word20xx的基礎,學生在入門的時候還是比較容易的,教師可將二者進行比較,注意歸納這些應用軟件的共同特點。

通過本課創建主頁的學習,讓學生初步瞭解Front Page20xx的功能,掌握站點的創建和主頁編輯的基本方法,為今後網站的美化和發佈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站點的建立和主頁的編輯。

教學難點:站點相關概念的理解。

課時安排:本課共兩課時,説課內容為第二課時。

2、學生分析

學生學習成績可能有差距,天才學生和一般學生及後進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不同會對教學效果有影響,所以考慮適當的分層教學。 又由於學生有Word基礎,因此學生對於Front Page20xx的學習不會感到很陌生。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瞭解建立網站的一般流程並掌握其操作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提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以創建家園、製作班級主頁為任務,展開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同時,又充分體會到為班級做貢獻的驕傲與自豪。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對學生進行一次很好的有關“愛”的教育,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説教學方法

本節課採用了任務驅動法和分層教學法。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x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嘗試的方式,使學生學習鞏固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進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以提問的方式複習了第一課時的重點內容之後,教師展示了自己製作的網站,既複習了在前面學習過的瀏覽網頁的內容,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不可以為我們的班級製作出一個這樣的網站,展示我們班級的閃光之處,讓更多的人來了解,認識我們的班級呢?於是引入本課教學重點:主頁的編輯。

這一環節的設計依據是課堂教學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探究為特徵的探究性學習模式,以此來實現讓課堂活動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教師嘗試為學生創設一個“家”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去學習和探究。通過創設情景,導入了“為班級製作主頁”這一主線任務,以實現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的情感態度目標。

(二)自主學習,完成主頁製作

在上節課創建好的站點基礎上,請同學們動手製作以“我愛我家”為主題的班級主頁,教師演示打開並進入到網站首頁,開始文字輸入。這一部分教師可提示學生,在Front Page20xx中輸入編輯文字與在Word20xx中輸入編輯文字大致相同,讓同學們自行去嘗試練習,教師在此處很自然的引入了第一個任務:在網頁中輸入文字。然後把時間留給學生,由學生去設計這個主頁,並輸入相應的文字。

這個環節的設計依據主要是因為有Word20xx的基礎,學生在文字輸入方面的基礎還是很好的,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輸入文字的速度差異較大,二是文字輸入的操作界面有變化,Front Page和Word的操作界面還是有區別的。所以教師在此處採取了任務驅動和分層教學二種教法,首先引導全班同學開始為班級設計主頁,同時在巡視過程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進行輔導,針對輸入文字速度較快的學生適當的提高他們的輸入難度,增加文字的輸入內容,內容可自選。對速度較慢的學生減少文字的輸入內容,甚至輸入幾句話也可以,但要求是自己用心去設計這幾句話。因為這節課的重點是主頁的編輯而不是文字輸入。

這個環節設計理念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滾動的字幕會吸引全部學生的`眼球,不用老師再表述什麼,他們最大的興趣就是如何製作出這種滾動的字幕來。教師適度的演示,然後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中間巡視輔導,完成這一環節的教學。

(三)複習鞏固

在最後階段,我給同學們留下了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哪就是設置的字幕可以不和書中的一樣,同學們可以為你創建的家園寫上一句話,你看寫上什麼比較好呢?充分開發了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在完成本課內容的基礎上,又給了學生充分的發揮、想象的空間。

最後用5分鐘的時間先進行了成果展示,讓同學們互相看一看作品,別特別介紹了一些設計的比較好的同學,然後簡單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內容,學生的知識技能得到提升。最後再次提到:這樣的網頁是不是還感覺到不滿意呢?我們還有沒有其它的方法來讓自己的“家”變得更漂亮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和老師一起探索這個問題。為下一節課裝飾家園打下伏筆。

整節課的特點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採取的是沒有明確的把這兩個重點內容以任務一、任務二的方式列出來,而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演示,把結果呈現在了同學們面前,然後引導學生去探索老師是如何實現這樣的效果的呢?很自然的把教學重點、難點展現在學生面前,並引導他們主動去探究其中的奧祕。

設計理念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提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最後的成果展示,讓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同時,又充分體會到為班級做貢獻的驕傲與自豪。設計過程中充分注意到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以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為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學能力、探索能力及動手能力,同時也沒有忘記對學生進行一次有關愛的教育和集體榮譽感教育。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領導、老師。再見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使用繪圖工具製作逐幀動畫之後,對flash的進一步的學習。利用導入圖片製作逐幀動畫是一種常見的動畫手法,它的原理是將一個動畫的連續動作分解成一張張的圖片,把每一張圖片用關鍵幀描繪出來,Flash將這些關鍵幀連續播放,形成動畫效果。掌握本節內容可以做出許多生動有趣的動畫。學生在本節的學習過程中,會產生非常高的學習熱情。但是,本課的內容有一定的梯度,學生不僅要學會利用素材製作逐幀動畫,還要在初步理解圖層概念的基礎上,學會使用圖層製作一些簡單的有背景圖層的動畫,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圖層的概念和使用着重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動畫製作的原理,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會利用導入圖片製作逐幀動畫;能為動畫添加背景圖層並調整動畫對象的位置。

2、方法和過程目標: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製作一個有圖層的逐幀動畫;親身參與學習和探究的過程,在交流、溝通與合作中掌握逐幀動畫的製作方法,提高flash動畫製作的水平。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獲得知識;通過豐富的素材庫,設置不同層次的任務,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flash的神奇魅力和學習信息技術課的樂趣。

三、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利用導入圖片製作有圖層的逐幀動畫的基本方法。

難點:明白利用導入圖片製作有圖層的逐幀動畫的原理,會調整動畫對象的位置、大小,能利用素材製作一個逐幀動畫作品。

四、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對動畫很感興趣,好奇心強,有強烈的求知慾,有一定的觀察模仿和動手能力。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對動畫的設計原理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已基本瞭解了幀、關鍵幀、幀頻以及逐幀動畫等重要概念的含義,學會了用繪圖工具製作逐幀動畫。本節課,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另一種製作逐幀動畫的方法——利用導入圖片製作有圖層的逐幀動畫,能幫助學生繼續瞭解逐幀動畫的相關知識。在本課教學中,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梯度為學生設計了學習任務,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本課的內容。

五、設計理念

教學方法:主要通過任務驅動法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具體用到範例分析法、媒體演示講解法、分層教學法。

學習方法:始終把握學會信息技術是學會學習這一原則。讓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具體用到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1、我在設計的時候注意分層教學。

由於學生能力、水平、愛好等有較大的差異,所以我在任務設計上採用了分層次教學。通過不同難度的任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到合適的內容;教學中,鼓勵學生的不同意見和創造性思路的迸發,鼓勵多樣化的問題解決方式和方法。

2、嘗試新的教學手段。

運用各種手段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因為學生的能力、水平不同,所以我在教學中嘗試使用微課,能力強的學生可能看一遍就能試着操作了,能力弱的學生可以打開微課再次學習,希望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信心。

3、任務驅動與評價賞析的融合。

通過任務驅動和課堂評價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以實現教學目標。

六、教學準備

1、多媒體網絡教室。

2、自制的`課件和微課;flash軟件;媒體播放器。

3、素材(包括製作逐幀動畫要使用的圖片若干組)。

七、教學流程:

(一)興趣導入,揭示課題

運用廣播教學軟件展示逐幀動畫“跑步的人”。教師點撥:你覺得這個動畫好做嗎?為什麼?引出課題——“利用導入圖片製作逐幀動畫”。再展示“馬兒奔跑”(有圖層)動畫,並引導學生觀察馬兒奔跑分解動作圖片,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逐幀動畫的概念,同時為添加背景圖層埋設伏筆。

(二)任務驅動,主動學習

根據學生學情,本環節突出由易到難的過程,分幾個個層次展開教學:

第一層次:從利用導入圖片製作逐幀動畫開始,揭示新知識點。

1、任務驅動。怎樣才能把馬兒“牽”到flash的舞台上來呢?

通過播放事先製作好的微課,幫助學生學習。

2、學生操作演示。(通過學生的操作演示、師生之間的問答幫助學生了解修改幀頻率以改變動畫對象的播放速度、對“導入圖片序列提示框”的靈活使用、刪除多餘的關鍵幀和空白關鍵幀的方法等)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又在自我展示過程中得到了成功體驗。

第二層次:為動畫添加背景圖層。

當這個學生演示完,接着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動畫與教師展示的動畫的區別,猜想為動畫添加背景的方法,引出圖層概念。此時播放第二段微課視頻。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學習為動畫添加背景圖層的方法,然後嘗試自己操作。展示作品。

第三層次:調整動畫對象的位置。

通過展示作品,學生髮現動畫中不合理的地方(馬兒懸空奔跑)教師演示調整動畫對象的方法,同時告訴學生,在製作動畫時,要根據自己想法,合理調整動畫對象的位置和大小。

在學生製作、演示的過程中要注意及時評價,對做得好的學生加以肯定和鼓勵,激發學習動力。對掌握不熟練的學生給與指導。

本層次教學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體會到合理使用各種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對信息的加工處理能力。

第四層次:對利用導入圖片製作有圖層的逐幀動畫的製作過程進行小結,幫助學生理清製作步驟和思路。

(三)難易結合,綜合創作

1、任務驅動。課件出示挑戰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喜好選取一組素材製作動畫。

2、鼓勵學生根據素材和自己的想法制作並修改動畫,能力強、操作水平高的學生可以嘗試多組動畫的製作。

3、學生製作過程中,可以互相討論、求助,也可以下座位欣賞和評價別人的作品。

4、全班展示。師生對部分作品進行評價、賞析。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通過課堂評價培養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素養。

5、課外延伸。沒有製作完成的學生或者對其他幾組任務有興趣的學生可以課下繼續完成。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國小信息技術第五冊第十一課《大海行船》,主要介紹瞭如何製作元件和讓元件動起來。繪製元件也是此環節的一個重點。動畫既要畫圖,又要設置運動效果,動畫元件繪製的不理想,會影響整個動畫的效果。實際上,這節內容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了動畫的實質部分。

二、學生分析:

通過前面第九課和第十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瞭解瞭如何製作小魚的元件,如何在場景一的舞台上,製作小魚的簡單動畫。學生會急切地想接觸到真正動畫,但這種心情也會使學生過於毛燥,忽略重點。

引導學生懂得無論是製作帆船元件,還是在場景一中製作動畫,為了製作得又好又快,必須養成一個元件或圖形佔用一個圖層的好習慣。在製作帆船圖形中,要發揮學生的想像力,鼓勵學生自由創作,對奇思妙想只要沒有知識錯誤就要給予鼓勵。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元件的三種屬性;能利用矩形工具或橢圓工具畫帆船並調整線段的彎曲度;用顏料工具為帆船上顏色;學會插入關鍵幀;和創建元件移動動畫。

過程與方法目標:本課動手實踐的東西較多,可以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方式為主。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勤于思考,敢於實踐,從中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豐富想像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四、教學方法分析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同時強調了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首要任務,因此本課採用任務驅動法、探究、發現式教學方法相結合,以網絡課件為依脱建構民主、探究、合作、快樂的課堂。

五、教學設計思路

1、創設情境,提出任務

2、分析作品,理清思路

3、嘗試操作,體驗成功

4、解疑答問,完成新課。

5、評價過程,作品展示,課外延伸。

六、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提出任務

同學們,你們小時候看電視最喜歡看什麼節目呀?

對了,很多同學都喜歡看動畫片。比如説《米老鼠和唐老鴨》、《西遊記》、《葫蘆娃》等等。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精的動畫片,那麼,這麼精彩的動畫是用怎麼製作出來的呢?

設計理念:通過任務驅動,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急於想嘗試操作。

2、分析圖畫,理清思路

出示動畫:

動畫中已經有了大海、小魚、海草……啟發學生覺得是不是少了點什麼,讓同學想到要是有條船就好了。從而點出本課學習內容。

設計理念:通過動畫,引出本課的主要任務是製作一個帆船在海上行駛的簡單動畫。同時引導學生理清了製作動畫的思路,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嘗試操作,體驗成功

讓學生通過前一節課製作魚的元件相互對比,用矩形和其它工具畫出帆船,併為帆船上顏色,改變帆船的頂點位置和直線的弧度。

設計理念:利用舊知識來學習新知識,降低了學習難度,學生就會越來越願意學。

4、解疑答問,完成新課。

發現共性問題,教師再演示。

學生繼續練習,此時要注意發揮小老師的作用,也可以讓學生互相借鑑,鍛鍊學生的團隊協同能力。

教師要強調製作一個簡單的動畫需要的條件,對關鍵幀的概念和作用交待清楚,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此處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提出的問題來決定)

設計理念:積極發揮小老師的作用,能夠鍛鍊學生的團隊協同能力。

5、 評價過程,作品展示,課內延伸。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然後進行學生作品展示,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對學有餘力的學生要鼓勵他們自己構思一個動畫。對不同創作風格,不同解決思路要及時反饋,發揮小老師的作用。

設計理念:通過作品展示,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課內延伸這一環節,能夠張揚學生的個性,提高部分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

國小信息技術的説課稿範文7

教材介紹《使用文本框》一課是科學出版社國小信息技術課本第三冊(上)word深入中的第三課,該課要求掌握學會在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圖片,學會給文字加上文本框,修改文本框的樣式。

本課教材從信息課的角度上培養的是學生word操作的能力,我將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在這一課教材的設計上利用製作名片作為一條主線貫穿40分鐘,通過看教師示範操作與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合作、上網查資料等方式不僅要達到本課在計算機能力方面教學目標的要求,同時也適度的與語文課、科學課等學科有機的整合,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思想教育和培養學生關心自然環境的環保意識。

教學方法本課在教學方法上主要採用以學生自學的方式為主,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這主要是考慮到授課年級是高年級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另外學生使用計算機的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儘量避免學生在學習中的齊步走,給每個學生儘量大的空間。

教學手段本課教學在硬件上主要依託良好正投或計算機廣播系統。在軟件上教師利用幻燈片Powerpoint演示,最大程度上減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而提高學習效果。另外教師還利用查找到的資料自制了一張名片,讓學生能全面瞭解使用文本框的幾個重要環節,同時也為後面組織學生的討論打下了伏筆。

教學過程引入新課從談話入手以“哪些同學擁有名片?知不知道温州的市樹是什麼?”等問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新課。

自主學習階段由學生利用課件自學搜索引擎的使用並在實踐中強化完成教師佈置的學習任務。為了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這裏安排了填空題。最後觀看短片對學生查找的資料進行補充。討論環節為學生安排了三道討論題通過討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思想教育和培養學生關心自然環境的環保意識。

最後佈置給學生適當作業,一方面鞏固本課學習的技能同時增長學生其他學科方面的知識。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製作簡單的表格》甘肅省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第二冊模塊一第六課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金山文字20xx基本的編輯和排版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製作表格的方法,為以後學習調整表格及表格的數據計算作好輔墊。

(二)學生分析

我們學校的學生一般學習興趣不高,好玩好動,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學生整體素質比較差,技能基礎和個性差異較大。所以我儘量不使用演示法,而是利用信息技術本身的優勢及網絡環境,創設信息化的教與學環境,利用優美、生動的畫面,豐富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從親身的感受中説、做、學。通過優化教學過程,改進學習方式,使教學內容形象直觀,有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表格中一些常用名詞(行線、列線、一行、一列、單元格)

2、學會製作簡單的表格,在表格中輸入文字及裝飾文字。

3、感知生活中應用表格的知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識、能力;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製作簡單的表格及美化表格

難點:用不同的方法來製作表格。

二、説教法與學法

信息技術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作為老師,我採用情境的創設和任務的設置,先把問題靈巧地拋給學生,引導學生來嘗試解決。製作課件利用網絡的優勢,為學生提供動態的,豐富的信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設空間;同時老師也是知識反饋的調整者,在此過程中培養師生之間的感情,激活學生積極探索的自信心。

作為學生,他們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師的幫助下,採用探究式學習,從老師創設的網絡環境中最大力度地獲取信息,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及利用動手操作探索,完成老師的佈置的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發現新知,通過操作提高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要為大家介紹幾位新朋友,一會兒它們出場的時候,如果大家認識它們,請同學們大聲的它們的名字,好不好?

從剛才同學們的表現可以看出大家非常的熟悉也非常的喜歡它們。今天,羊村裏的小羊給我們帶來了兩份羊羊運動會的資料,我們一起去看看。

課件出示兩份資料,一份為文本形式,一份為表格形式。

問: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份資料,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不同之處有哪些?

比如我想知道喜羊羊的射擊成績排第幾名,你願意從第一份資料裏查看還是第二份資料?為什麼?

通過提問:生活中還能見到什麼要的表格?(搶答)

在此過程中,讓學生領悟表格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學習的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授過程

1、學習表格的常用名詞。(教學課件、搶答)

既然大家都想學習好表格的製作,今天為大家帶好一個很好的學習軟件,大家可要認真學習它。

2、生嘗試着自己完成插入表格

學生通過不同的學習方式來插入表格

師相機板書:

創建表格:表格/插入/表格。

3、插入行、列

4、刪除行和列

展示個別學生作業,師生互相評價,評出優秀作業及優秀小組。學生彙報自學的情況,,每種方法在介紹的時候我注意其中知識點的.講解,使學生會用不同的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徵,讓每一個學生提出自己的方法,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討論、去爭辯、去探索。這樣教學不僅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也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發展,這樣水到渠成的突破了教學難點。在掌握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再任意製作一個幾行幾列的表格,充分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鞏固練習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如何在WORD文檔中插入表格,掌握瞭如何插入和刪除多餘的行和列,希望同學們能將我們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現在就請同學們製作一張我們班的課程表,看誰完成的又快又好,看看那個小級成員率先完成,大家開始吧!既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又注意了分層次教學,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説評價

教學評價方式多樣化,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小組評價等多種方式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字形與字體》是福建省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第四冊第六課中的資料,教學對象是國小四年級學生。它是教材關於word的文本修改的延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練習之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透過字形與字體的修改設置,實現文檔的美化。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學生的需要就是我們教學的動力,基於此點,我設計了這一課時,目的在讓學生掌握字形與字體的設置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潛力,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單就資料而言,對已掌握字體的部分設置的四年級學生來説並不難,所以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透過學習交流大家一齊討論解決或教師作適當個別指導幫忙解決。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初步掌握字形與字體的變化以及特殊符號的輸入方法。

潛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我創新、自主學習的潛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

三、教法闡述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任務驅動法”。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所以在上課時先讓學生打開前兩節課寫的作文,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知識,自我動手,完成對作文的再次修改、排版。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搞笑、高效中進行。

四、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理解任務——獨立操練——思考討論”。新課改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所以本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着任務透過實際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五、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資料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首先,談話引入,由學生所看過的涉及字形變化的報刊、雜誌發問學生,這些特殊字形是怎樣修改的?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再告訴學生這堂課探討的問題就是使用word給我們帶給的工具美化自我的作文。

接下來佈置任務,讓學生翻開課本15頁,自我先認識一下這些工具。然後再打開第三課寫的作文,利用這此工具再次修改作文。讓學生獨立操練,遇到困難交流討論,教師巡視並個別指導,再利用廣播教學規範操作,最終再由學生操作。利用同樣的教學方法繼續認識字體設置,以及學會插入符號的兩種方法,並思考這兩種方法有什麼異同,以及各自的優缺點。

整堂課按“學生操作——教師個別指導——規範操作——學生練習”的順序進行教授。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14

《我讓飛機上藍天》是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國小信息技術第二冊第七課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國小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從三年級上學期就開始信息技術課的學習,對畫圖已有一定的認識和基礎。本課內容是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畫圖程序裏的移動和複製技能,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因此,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畫圖”軟件裏的兩種常用技巧——移動和複製,學會正確處理圖形。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團結合作的精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和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本課的重點是掌握圖形的移動和複製技巧,以簡便作圖的過程體現計算機作圖與普通作圖的不同之處;其中圖形的透明與不透明處理是本次教學的難點。

課堂中我採用的教法有“創設情境法”、“任務驅動法”、“評價激勵法”。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我採用了主體式教學模式。創設情境,設置任務,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新知識學習後,我採取了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

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讓學生帶着任務通過課堂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設疑激情

2、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3、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4、心靈感悟,拓展延伸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情

興趣是學生的學習動力,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並創設豐富的學習情境來導入新課,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最佳的教學方式。本着這種教育理念,我是這樣來導入的:鳥王國里正在舉行狂歡會,同學們想去參加嗎?那我們就趕快出發吧!接着播放一段動畫《快樂舞曲》,並跟學生一起跳動起來,讓學生融入在歡快的樂曲中,把學生的思維帶入舞會現場。然後,出示小鳥的圖片。圖上的小鳥正合着樂曲跳着歡快的舞蹈,多美啊!這時,一位同學提出問題:“樹上怎麼還有兩隻小鳥沒有飛起來了?”同學們開始議論起來:“可能是它們受傷了。”“可能是覺得夥伴兒太少,沒意思!”還有同學説:“它們想邀請森林裏更多的小鳥都來參加它們的舞會。”我趕緊提議:“我們一起去幫幫它們吧!”(學生説出很多方法,我對他們積極思考問題的熱情給予表揚),並從學生的回答中,着重肯定了兩種辦法:一是讓樹上的小鳥飛起來(圖形的移動);二是增加幾隻小鳥(圖形的複製)。接着,我便運用這樣的導語,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同學們想讓今天的舞會更熱鬧、更精彩嗎?那就趕快去學會圖形的移動和複製這兩個本領吧!”

設計理念:以學生感興趣的小動物着手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處於精神振奮狀態,為學生順利接受新知識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1、圖形的移動

同學們有了想讓舞會更狂歡的急切心情,有了強烈的學習的慾望,我立即打開“小鳥”的圖片,讓學生想辦法使樹上的小鳥飛起來,也就是移動小鳥。同學們很快投入到學習探究中。然後通過自己反覆探究,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掌握了圖形移動的操作要領。接下來,我請一位同學到台前演示,並進行講解,學生通過看同伴的操作,聽他的講解,結合自己的操作,很快掌握了圖形移動的技能。樹上的小鳥也飛起來了,同學們看到自己設計的小鳥飛起來了,心裏別提有多高興啊!

2、圖形的複製

提示學生:“通過剛才大家的探究活動,我們讓樹上的小鳥飛起來了,要想讓更多的小鳥都來參加舞會,該怎麼辦了?”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其中有幾位電腦基礎較好的同學説出了“複製”的辦法,我肯定了他們的説法,便要求學生去探究複製的方法。

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提示他們可以打開老師提供的幫助文件,尋找複製的方法,還可以互相討論。同學們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經過一番嘗試,掌握了複製的`方法。這時,有幾個同學在操作中提出:“為什麼我複製的小鳥總放不到我想放的位置了?”看到同學們疑惑的眼神,我知道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圖形的透明和不透明處理方法。這也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此時,我便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示範操作給學生看,學生通過觀看教師的直觀演示,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看到學生在複製小鳥時比較慢,就提示他們,在幫助裏找找有沒有提高複製速度的技巧。很快,他們就從幫助中找到了方法,快速複製了很多的小鳥。

3、綜合運用

在學生已基本掌握了圖形的移動與複製技能後,我安排了一個小組比賽活動《看誰的青蛙最多》,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從素材圖片裏找到小青蛙的圖片,運用所學的方法,把一隻小青蛙變成很多隻青蛙。同學們看到自己設計的青蛙唱着歡快的歌兒,高興極了

設計理念:

本着注重學生親歷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在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既掌握知識,又培養能力。同時,我也以學習夥伴的身份對難點進行直觀演示,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少走彎路,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快速掌握操作技能。

三、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學習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讓學生把所學知識綜合的創造性應用是我們教學的目的。

於是,我讓學生打開畫圖程序中的素材圖片,小組合作,想辦法把素材中的一架飛機複製成多架飛機,並讓這些飛機飛上藍天。這就要求學生用到前面學習的移動與複製技能。

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後,就有一種動手創作、展示表現的慾望。於是,我趕緊讓他們創作出一幅簡單的繪畫作品,學生作品成型後,引導他們從技法的運用、構圖是否合理等幾個方面,採用個人評價、組內互評、組間互評、教師點評等多種方式展開評價。較好的作品在全班欣賞。

設計理念: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運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讓學生不要單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要説出好在哪裏。從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信息辨別能力,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這正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學力求的目標。

 四、心靈感悟,拓展延伸

在本課即將結束時,我讓學生重温了那段動畫《快樂舞曲》,並讓學生隨着音樂和小鳥一起唱起來、跳起來,並適時鼓勵他們:只要勤學善思,也會做出這麼漂亮的動畫!這樣既對學生進行了情感的薰陶,又激勵了學生努力學習。

設計理念:與本課開始相呼應,讓學生再次感受奇妙的動畫世界,同時培養學生從小就要有崇高的追求、遠大的理想,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發奮學習。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最大的收穫是:

1、嘗試發現,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

注重從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出發,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愉悦的學習氛圍。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既學會了獨立思考,又掌握了學習知識。

2、教學方式的改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教師讓位,學生自主。將充分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積極性,與提高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學生髮展為本,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發展的促進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3、交流評價,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堂中注意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熱情高漲,學習興趣濃厚,有了學習的興趣和願望,他們就會自主地去學習,因此,達到了預期目標。當然,在今後課堂教學中,如何給學生提供更多、更廣的思考與探索的空間,如何促進每一個學生有個性的發展與提高是我今後不斷努力探索的課題。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可愛的動物》是重慶大學版《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第三冊“用PowerPoint製作演示文稿”單元中的一課。本課是在學生認識瞭解PowerPoint、學會PowerPoint中插入多張幻燈片之後,對美化幻燈片、插入剪貼畫的學習;同時也為以後學習在幻燈片中插入影片、表格打下基礎。

本課教材從學生喜歡的小動物入手,學習插入剪貼畫的方法,圖文並茂、操作步驟講解詳細,學習內容雖然簡單,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受書上步驟限制,在實際應用中就不太容易靈活運用、舉一反三。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對本單元前兩課的學習,學生的操作能力已經達到會製作有多張幻燈片的演示文稿,能在幻燈片中插入文本框的水平。同時,國小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思維定勢少,喜歡觀察、發問、探索、質疑,喜歡展示自己的發現,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去保護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習興趣,他們就會迸發出創造的思維火花。這一切都為這節課的學習做好了準備。

三、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學會在幻燈片中插入剪貼畫,以及改變剪貼畫大小、位置的方法;學會修改幻燈片背景的方法;

②、能夠運用本課知識點獨立設計製作多頁圖文並茂,背景豐富的演示文稿;信息素養:培養學生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製作3-5張本課知識點卡片。

情感與態度:培養合作和探究意識。引導學生能夠正確的欣賞、評價同學的作品。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剪貼畫的插入、背景色的修改。

教學難點:剪貼畫大小、位置調整和幻燈片背景設置的靈活運用。

四、教法與學法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教師要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的精神,教師只能是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是為學生服務的,而學生則是實踐者、領悟者、應用者,是教師服務的對象。在這樣的理論指導下,結合本課教材的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教法主要採用:激趣法、質疑法、競賽法等,學生主要採用自主探究、實踐操作、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等方法進行學習。

五、教具準備

知識點卡片範例。

六、教學過程設計

1、複習引入:(3-4分鐘)

將全班學生分為三個小組,告訴學生本節課的學習將通過小組間競賽的方式進行,鼓勵同學之間展開積極友好的競爭。並組織學生開始第一場比賽:知識搶答賽,複習前面幾課所學知識點:“如何打開PowerPoint?一個演示文稿中可以有幾張幻燈片?可以直接在幻燈片中寫文字嗎?怎樣插入文本框?”老師帶頭提出幾個問題之後,由學生代表出題考問。最後由老師提出問題:“在幻燈片中怎樣插入剪貼畫?剪貼畫的大小、位置可以調整嗎?幻燈片的背景色可以修改嗎?”把在本課中將要涉及到的知識點,用提問的方式引出。

設計意圖:五年級的孩子集體榮譽感強,喜歡同學之間開展各種比賽,可以抓住這一特點開展良性競賽活動,在複習前面所學知識點的同時,活躍課堂氣氛,並在調動起全班學習熱情的同時用新問題難住大家,引出本課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2、自主探究、掌握操作方法:(18-20分鐘)

(1)初步試探:讓學生帶着剛才提出的問題,自讀課文,並嘗試在電腦上動手插一兩張小動物的剪貼畫,改變幻燈片的背景顏色。比一比看哪一小組做得又快又好。教師巡視觀看、鼓勵學生、提出幫助學生深入思考的意見;

設計意圖:在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之後,馬上讓學生自主看書學習、給孩子解決簡單問題的機會,讓孩子初步品嚐到成功的快樂。

(2)答疑解惑:請遇到困難的學生在全班大膽提出問題,如:“剪貼畫的大小怎麼調整?是不是剪貼畫和文本框的位置都可以移動?後插入的剪貼畫遮住了先插入的剪貼畫怎麼辦?幻燈片設置中的‘全部應用’和‘應用’有什麼區別?顏色列表框中沒有自己需要的顏色怎麼辦?”由其他學生共同幫助解決這些難題。並給予愛動腦筋、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成功解決問題的小組以獎勵;

設計意圖:學生間的互助,不僅縮短了學生間的差異,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還讓部分孩子體會到幫助同學的快樂。

(3)自由探索:在前面練習和交流的基礎上,老師提出更進一步的問題,如:“還有什麼簡便快捷的方法插入剪貼畫?幻燈片的背景色可以像在Photoshop中一樣同時塗上兩種或更多顏色嗎?可以將自己畫的畫設置成為幻燈片背景嗎?” 讓學生自己動手找快捷鍵、右鍵菜單等更簡便的方法。

設計意圖:留出時間讓孩子自己探索,不僅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引導鼓勵學生不受書本限制,獨闢蹊徑。讓孩子充分享受探索的'快樂。

(4)歸納小結:讓學生歸納總結,將學到的知識點整理記錄在卡片上,如:“插入剪貼畫的方法”、“改變剪貼畫大小和位置的方法”、“修改幻燈片背景的方法”。 小組之間比賽,看哪些同學歸納得既準確又細緻。

設計意圖:因為信息技術課每週的課時少,但所學的知識點多且沒有規律可循,與其每節課講一點,忘一點,還不如每節課都將學到的細小的知識點歸納總結,形成卡片,集少成多。類似於記英語單詞的卡片,既加深印象,又方便攜帶。在鞏固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一種學習的好方法。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3、實踐應用、鞏固新知:(10-12分鐘)

要求全班學生在10分鐘內,用剛才所學方法,製作一個5頁以上的演示文稿,要求在“動物世界”、“交通工具大展廳”、“温馨家園”、“周遊世界名城”、“北京20xx”、“我愛科學”等主題中任選幾個來用各種種類、大小的剪貼畫組成的演示文稿,並保存在指定位置

設計意圖:本課的教學內容比較簡單,把如何靈活運用所學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並在這一環節中用大量的練習來鞏固、讓學生將看書所學和自己探索到的方法通過大量的實踐、運用,反覆練習來消化吸收,從而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同時也給他們創造一個施展才能、發揮想象力和創作慾望的機會。

4、展示作品、交流評價:(3-5分鐘)

引導學生從圖文內容是否貼切、技法的運用是否正確、背景的設計是否突出主題、剪貼畫的大小位置是否得當、構圖是否合理等幾個方面,自我評價之後在小組間展開互評,評出“最佳技術獎”、“最佳設計獎”、等,然後推選出幾個作品在全班展示、交流。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辨別的能力。讓學生不要只用好和不好來評價,而是説出好在哪裏。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結果的多樣化。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信息的辨別力和學生的信息素養,這正是我們信息技術課致力所求的目標。

5、總結、拓展:(2-3分鐘)

通過上一個環節的作業評價,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示範作品的優秀之處和同學給自己提出的意見,整理歸納成知識卡片。最後欣賞一段有影片和聲音的演示文稿,引出下節課學習內容,結束本課。

設計意圖:本環節帶領學生圍繞本課目標進行歸納小結,讓學生學有所獲;還讓學生對以後的學習興趣不減,這既是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這一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是一種提高後繼課質量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帶着期望走進課堂,帶着興趣繼續探索信息技術的奧祕,那麼他的學習一定是積極、主動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