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數學説課稿模板十篇

來源:文書谷 1.81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説課稿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數學説課稿模板十篇

數學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第六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中的第一課時。《數學廣角》是我們新教材中新增設的一個內容,它主要是介紹和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涉及的重疊問題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在本節課前,學生雖然已經學習過分類的思想方法,但集合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這裏只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題材去初步體會集合思想,為後繼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學生只要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就可以了,綜上分析,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感受到交集的含義。能借助直觀圖,體驗利用韋恩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整理圖表的活動,啟發學生對交集部分的理解,培養學生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評價説理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生活情景的課堂再現,讓學生在探究、應用知識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學會利用交集的含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用圖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

為了有效的'達到教學目標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以下教學策略

四、教學策略:

1.關注數學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

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集合問題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必須通過學生的生活世界.讓抽象的問題生活化,教學中通過擺、畫、移動、整理等過程得出韋恩圖,發現圖形表示的優越性,又讓學生經歷現場的調查並以圖形表示出來,最後運用語言、圖表來表現,是對集合知識高度理解與綜合應用的體現。整個認知過程是問題不斷解決,認識不斷清晰,知識不斷建構的過程。

2、突出數學學習方式的綜合運用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調查感知。

在課前通過合理有效的談話,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教學營造了輕鬆和諧的氛圍。首先調查學生喜歡游泳和足球兩項運動的情況,又引導學生用“喜歡”、“只喜歡”和“既喜歡……又喜歡”來介紹自己,提醒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為本課的難點突破埋下伏筆.使學生初步感受重複,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外殼。當學生的興趣被調動之後,水到渠成的引出課題。

2、設問質疑。引發衝突

一切學習源於對知識的渴求,只有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才能達到教育的最理想效果。上課伊始出現森林運動會小動物參加籃球賽、足球賽的情況表,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設問質疑,讓學生髮現表格之混亂,使學生的思維世界中出現碰撞,便產生了求知的火花,從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領悟問題存在的根源——重複。

3、小組合作,整理表格

當學生產生認知衝突後,及時的提出修改表格的三點要求:怎樣排才能一眼看出有幾種動物?讓學生分組合作進行整理,在合作的過程中相機進行指導。當學生整理出簡潔明瞭的表格後,再巧妙地引出韋恩圖,接着利用課件演示每一部分的意義,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圖意使本節課的難點悄然解決。

接着根據學生觀察韋恩圖得出的信息,引導學生從圖的形式轉化成算式的形式,從而解決了“初步學會利用交集的含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這一重點。

然後組織學生一步步創造出韋恩圖即集合圖,再比較圖與表,突出韋恩圖的價值,從而肯定學生的科學創造過程。整個環節完全是讓學生經歷自己創造韋恩圖的過程,學生在快樂的合作探究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因此學生主動地打開了數學王國的大門。同時,通過一道追加習題,強化新知。進一步感受交集的含義。

4、實踐運用,發展新知

讓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改下很流行的話語。作為一節新授課的尾聲部分——實踐運用,應該促進學生髮展,因此,在練習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1、讀圖訓練,強化新知。2、完成教材中設計的習題,加深對集合的認識和計算方法的掌握。3、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當場調查爸爸吸煙喝酒的情況,讓學生自主探索自己設計出集合圖,在內化提升的過程中進行健康教育。充分地利用韋恩圖,讓他們明白韋恩圖在平時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用

習題的設計在有層次、有梯度、有價值的前提下,既,培養學生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評價説理能力。又讓學生在探究、應用知識中體驗了數學的價值。

數學課不僅是讓學生學數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欣賞數學、體驗數學的神奇價值,從欣賞和體驗中去感悟數學道理、培養數學素養。本節課學生在四個活動的參與中,真正的作到了自主探索、不斷創造,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快樂與成功。

數學説課稿 篇2

今天我們在培訓中心大廳聽了來自××縣的××老師的一節錄像課《抽屜原理》。抽屜原理這節課不同於六年級其他課型,與前後知識點沒有聯繫,比較孤立。抽屜原理也很抽像,對於師生而言,這節課比較難上。××老師是通過幾個直觀例子,藉助實際操作,向學生介紹“抽屜原理”的,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並會用“抽屜原理”加以解決。

××老師上的《抽屜原理》一課雖然樸實,但是結構完整,過程清晰,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測、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初步瞭解“抽屜原理”,並學會了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點:

1.本節課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採用自己的方法證明:把4支筆放入3個杯子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杯子中至少放進2支筆。然後交流活動,為後面開展教學活動做了鋪墊。此處注意了從最簡單的數據開始擺放,有利於學生觀察理解,有利於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在有趣的類推活動中,引導學生得出一般性的結論,讓學生體驗理解最基本的“抽屜原理”:當物體個數大於抽屜個數是,一定有一個抽屜放進了2個物體。這樣的教學過程,從方法和知識層面對學生進行了提升,有助於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2.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在抽屜原理的推導過程中,至少是商+餘數,還是商+1個物體放進同一個抽屜裏。讓學生互相爭辯,在由學生驗證,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抽屜原理。

3.注意滲透數學和生活的聯繫,並在遊戲中深化知識。課前教師設計了一組簡單真實的生活情境:讓一名學生在去掉了大小王的.撲克牌中,任意抽取5張。老師猜,總有一種花色的牌有2張。學完抽屜原理後,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這一現象,有效的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換源於生活”的理念。

建議:

1、3個杯子放4支筆時説的基本原理在後面不適用,教師應該強調。

2、在得出抽屜原理後應該讓學生多加練習並加以説明。

3. 應該不斷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魅力。

“抽屜原理”的建立是學生在觀察、操作思考、推理的基礎上理解和發現的,學生學的積極主動。老師上的比較紮實,是一節好課。

數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一)説課內容

《乘法估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p59頁的教學內容,包括例2以及相關的練習。

(二)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三年級上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估算的基礎上來進行學習的。此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十整百數乘法的口算方法,能進行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學好本節課內容,能為今後學習多位數除法估算以及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計算做好知識上的準備。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結合學生的知識現狀和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過程,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索估算知識的空間,解釋估算過程,培養學生的數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比較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培養估算意識。

難點:合理選擇估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二、説教法學法

1、説教法:為了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我設計了估座位數、準備錢買書、師生互動等生活場景,激發學生的主體探究熱情,讓學生主動結合生活情境進行估算。

2、説學法:本課設計力求突出“自主學習實踐感知”的特點,採用個體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創設有利於學生參與探索活動的學習情境,使學法與教法和諧統一在“促進學生能力發展”這個教育目標上。

三、説教學過程

為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從以下五個環節設計教學。

1、複習鋪墊引出新知

2、創設情景自主探究

3、應用提高鞏固深化

4、實踐生活昇華教育

5、互動總結課外延伸

(一)複習鋪墊,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24×10=40×50=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題的結果嗎?你是怎樣想的?

28×4≈62×7≈

[這裏通過複習舊知,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繫,為知識的遷移做好鋪墊,並由此引出課題。]

板書:《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估算》

(二)創設情景,自主探究

1、創設情景,引出主題

由全鎮各校都在開展氣象知識學習的情況入手,以氣象局的叔叔來我校開展氣象知識講座為情境,出示主題圖,並讓學生完整地説一説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緊接着問:“能坐下嗎?”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明白,“能坐下嗎?”其實就是要將座位數和人數作比較。]

又問:要比較座位數與人數的大小,必須先求出什麼?(座位數)你會列式嗎?(板書算式:18×20)

再問:只要比較座位數與人數的大小,需要知道準確的結果嗎?(不需要)既然不需要,那我們就試着用估算去解決會比較便捷一點。

2、嘗試估算,探索方法

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

方法小結: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它與一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相類似,估算時可以把其中的一個兩位數看成整十數,也可以把兩個兩位數都看成整十數,再用口算確定估算結果。但同樣是估算,為什麼會出現幾種不同的結果呢?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根據學習卡(一)的'內容,四人小組交流誤差產生的原因,完成學習卡,小組彙報。

根據學生彙報的結果分析小結:估算的時候我們可能把因數看大了,這時估算的結果比實際結果大,也可能會把因數看小了,這時估算的

結果比實際結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會有不同的估算結果,但都會與實際的結果之間存在一定的誤差。

[這樣設計促進學生在問題情景中積極參與,把探究的過程留給學生,運用生活素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主動全面參與意識。]

4、運用策略,解決問題

剛才我們用了3種不同的方法進行估算,得出3種不同的結果,那350人到底能不能坐下呢?

引導學生在剛才討論的基礎上,逐步理清,在第(3)種方法中,採用估小的方法得到的360都大於350,那麼實際結果應該比360還要大,肯定能坐下350人。

同時指出:雖然估算的方法有很多,但在這道題中,用估小的方法來進行估算,相對而言比較有把握解決“夠不夠坐”的問題。

[這樣設計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通過分析比較、合作交流、層層遞進的認知環節,逐步形成了估算策略,從而讓學生實現從多樣化到最優化的過渡。]

5、指導看書,質疑釋疑

(三)、應用提高,鞏固深化

1、隨堂練習,檢驗效果

讓學生獨立完成書本p62第10題第一行和書本p59做一做。

[這樣做是從本課的教學重點出發,在鞏固新學知識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品嚐到成功的喜悦,達到本節課的的教學目標。]

2、配對練習,突破難點

《氣象知識知多少》這本書每本19元,李老師決定買12本,你認為李老師大約應該準備多少錢?

在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後,讓學生幫老師拿個主意,應該選擇下面哪種建議?

A、12看成1010×19=190(元)

B、19看成20xx×20=240(元)

在學生的爭論中,讓學生逐漸明白:像這種準備錢購物的情況應該儘量選擇估大的方法來進行估算,才能更為有效地解決問題。

同時作出小結: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由於因數的不同特點,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幾種,但我們在解決不同的情景問題時,一定要考慮具體情況,靈活地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

[本題練習設計和例題教學分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分析解決問題,使學生初步體會根據具體問題情境來選擇估算方法,有效提高估算能力,掌握估算的策略。]

(四)、實踐生活,昇華教育

設計學生採訪的師生互動環節,鞏固所學知識。

內容A、我們組採訪的是()老師,他家每月水費支出大約是()元,一年大約支出水費元。我們是這樣估算的。

內容B、我們組採訪的是()老師,他每天批改作業()本,每個星期(5天)大約批改作業本,每學年(40個星期)大約批改作業本。

看到這麼大的數字,你有什麼感受或想法?

[這個環節的設計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在這個過程中不但提高了學生估算的應用能力,還讓孩子們在估算中體會到老師工作的艱辛,老師適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實現教育昇華。]

(五)、互動總結,課外延伸

互動總結:在今天的學習中你有什麼感受?又有什麼收穫呢?

課外延伸:請你把你是怎樣用估算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小故事記錄下來,寫一篇生動的數學日記。

[這樣設計促使學生把本節課的學習興趣延伸到課外,從而體現數學學習的“大課堂”思想。]

四:説板書設計

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估算

18×22≈

18×22≈40018×22≈44018×22≈360

(20)(20)(20)(20)

卡通頭像卡通頭像卡通頭像

答:能坐下。

數學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在第三冊學生已經學習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和第三冊學習的四個方向的基礎上來進行學習的。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根據所給出的路線圖讓學生説出經過的路線和方向;能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通過討論得出認識簡單路線的過程。

3、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合作,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學好數學,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

教學重點:

能根據給出的路線圖讓學生説出經過的路線和方向;

教學難點:

能準確地説出所經過的路線和站點。

二、説教法和學法

藉助計算機進行教學,結合生活中常見的實例,通過討論、分析,小組交流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我首先進行課前提問,讓學生説出八個方向板分別是什麼,然後創設了“説八個方向板、做動作”的遊戲,讓學生和老師一起來一邊説八個方向板一邊做動作,這樣的導入設計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心裏特點和年齡特點,使他們能快速的進入到新知來,同時營造了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接着創設“星期六淘氣和笑笑去動物園遊玩”的情境:小朋友們,上個星期六淘氣和笑笑去動物園遊玩了,你們想知道去動物園的路線嗎?從而引出課題:《認識路線》。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通過出示“星期六淘氣和笑笑去動物園遊玩”的路線圖,讓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小組討論,要求

(1)根據座標“北”認真看清路線圖的出發點和到達的站點;

(2)在小組內説一説,從廣場到動物園的路線和所經過的站點名稱;

(3)再説説返回的路線和站點。討論後進行各小組彙報,然後完成“試一試”的填空題:從廣場出發向 行駛 站到電影院,再向 行駛 站到商場,再向 行駛 站到少年宮,在向 行駛 站到動物園。在完成這個填空題時要提醒學生看清楚出發點和到達的站點,再看看中間經過了幾個站點。最後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提醒説説返回的路線。這一環節的設計通過學生的互相交流和老師的啟發得出解決的辦法,使學生在交流中得到啟發,在提示中得到幫助,從而學習了新知。

2、拓展延伸,鞏固新知。讓學生根據路線圖説一説,解決與方向路線相關的生活常識,讓學到的知識真正學有所用。如:

(1)淘氣從商場出發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車的?

(2)笑笑坐了3站在少年宮下車,她可能是從哪站上車的?

(3)你想從哪兒到哪兒去?在小組內交流你的行車路線。通過這樣的説一説,使學生對認識方向與路線的基本特徵有了一定的瞭解,知道在平時的生活中怎樣解決與方向路線相關的問題,使知識生活化。

(三)鞏固練習,內化知識。

1、創設淘氣上學和放學回家路線的情境:同學們,你們想知道淘氣家到學校所經過的'路線嗎?出示淘氣上學和放學回家的路線圖,根據以下的問題在小組內討論:

(1)淘氣從家出發向 走 米到打穀場,再向 走 米到小樹林,再向 走 米到小商店,最後向 走 米到學校。

(2)淘氣放學回家的路線又是怎麼走的?討論後進行小組彙報,在全班達到共識。學生在新課的學習和這個練習的類型是一樣的,所以應該不會出現錯誤的現象。通過這樣的練習,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得到充分的理解。

2、創設老師“五一”放假到中心公園遊玩的情境:小朋友們,“五一”放假時老師和家人到中心公園玩得可高興了,你們想知道中心公園有哪些景點嗎?好,就讓老師帶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吧。接着出示中心公園遊玩圖,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然後個別學生回答:

(1)海底世界、海上樂園、居民區、果樹林、氣象站分別在中心公園的什麼方向?

(2)居民區的居民怎樣走可以到達山洞?第一個問題對於學生可能不是很難,回答的正確率應該比較高,第二個問題的關鍵是讓學生明白怎樣找出最簡單路線的方法。通過創設這樣的情境,讓學生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和根據路線圖選擇最簡單的路線。

(四)課堂總結

讓學生説一説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和自己的收穫,同時使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和我們平時生活的聯繫。

數學説課稿 篇5

一.學生狀況分析

在國中,學生已經直觀的討論過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前階段又學習了直線方程和圓的方程。本節課主要以問題為載體,幫助學生複習、整理已有的知識結構,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探究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判斷方法。通過學生參與問題的解決,讓學生體驗有關的數學思想,培養“數形結合”的意識。

二.教學任務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解析幾何的本質是利用代數方法來研究幾何問題,這節課我們就要用代數方法來研究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這樣一方面可以鞏固前階段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也顯示了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問題的優越性,用解析法研究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是從初等數學到高等數學的開始,也為後面研究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係打好基礎,這節課內容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

2、教學重點

能根據給定的直線與圓的方程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3、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數形結合”思想來解決問題

4、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通過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和方程組的解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2)能夠解決直線和圓的相關的問題.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類比——概括——抽象等思維過程,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德育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體驗獲取知識的樂趣;

三、教學過程分析

本節課分為六個教學環節:複習引入、構建新知、例題講解、拓展提高、應用演練、歸納小結

環節1:複習引入

1、平面幾何中,直線與圓有哪幾種位置關係?在國中,我們怎樣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平面幾何中,直線與圓有三種位置關係:

(1)直線和圓有兩個公共點,直線與圓相交;

(2)直線和圓只有一個公共點,直線與圓相切;

(3)直線和圓沒有公共點,直線與圓相離.

兩種方法,①根據定義②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與圓的半徑r的大小關係。

反過來,直線與圓相交,直線與圓有兩個公共點。

直線與圓相切直線與圓有一個公共點

直線與圓相離,直線與圓沒有公共點

2、現在,如何用直線方程和圓的方程判斷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先看以下問題,看看你能否從問題中總結來.

(設計意圖:以問題為載體,幫助學生複習、整理已有的知識結構,帶着問題進入下一個環節,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環節2:構建新知

分析:根據國中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兩種方法,我們可以利用d和r的大小關係或直線與圓的公共點的個數來判斷它們的位置關係。

直線與圓的公共點的座標即滿足直線方程又滿足圓的方程,把直線方程與圓的.方程聯立,

(設計意圖:由較簡單的問題導出這節課的內容,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探究用座標法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鞏固前階段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也顯示了用代數思想研究幾何問題的優越性)

3、構建新知

回顧我們前面提出的問題:如何用直線和圓的方程判斷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有兩種方法:

幾何法:根據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與圓的半徑r的關係來判斷.如果d

如果d=r,直線與圓相切;如果d>r,直線與圓相離.

代數法:根據直線與圓的方程組成的方程組解的情況來判斷.如果有兩組實數解時,直線與圓相交;

有一組實數解時,直線與圓相切;無實數解時,直線與圓相離.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獨立的思考,概括出利用直線與圓的方程來判斷它們位置關係的兩種方法,可以自己把課堂上所學的零碎的知識點連成知識線,從而加深了學習的印象.)

環節3例題講解

分析:依據圓心到直線的距離與半徑長的關係,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分析:根據直線l與圓C的方程組成的方程組解的情況來判斷

這裏是利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性質來解題,已知直線與圓相切,可知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等於圓的半徑,直線與圓有一個公共點。

求出交點的座標目的在於認識到方程組解得意義。讓學生體會出用何法解題更為方便。例2讓學生運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性質解題)結合圖形,無論m為何值,點(0,2)的座標恆滿足直線方程,直線恆過這個定點,

m是直線的斜率,滿足題目條件的直線就是圖上的這兩條直線,左邊這條直線的方程

是,右邊直線的方程為

(設計意圖:例1讓學生及時的鞏固直線與圓位置關係的判斷方法.以期達到強化訓練的目的,

環節4、拓展提高

另解:(1)因為l:y=a(x-1)+4過定點N(1,4)

N與圓心C(2,4)相距為1

顯然N在圓C內部,故直線l與圓C恆相交

(2)在y=ax+4-a中,a為斜率,當a=0時,l過圓心,

顯然弦AB的最大值為直徑的長,等於6

(設計意圖:對學生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有利於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通過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提升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環節5、應用演練

練習1、

2、

(設計意圖:課堂練習的目的在於及時鞏固重點內容,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掌握.

同時強調規範的書寫和準確的運算,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數學學習習慣.)

環節6、歸納小結

1、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判斷方法:

幾何法: 代數法 :

1、確定圓的圓心座標和半徑r 1、把直線方程帶入圓的方程

2、計算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 2、得到一元二次方程

3、判斷d與圓半徑r的大小關係 3、求出△的值

d>r,直線與圓相離,直線與圓相交

d=r,直線與圓相切,直線與圓相切

d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使學生對本節所學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進一步鞏固知識,明確方法.)

作業:

3.已知⊙C:(x-1)2+(y-2)2=2,P(2,-1),過P作⊙C的切線,求切線方程。

(設計意圖:,第1、2題是基礎題,為了複習鞏固這節課的內容,第3題是彈性作業,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

環節6、課後反思與點評:

1、新的課標把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作為獨立的章節,説明新課標對這節內容要求有所提高。

2、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為了防止計算量過大,一般採取幾何的方法,但用方程思想解決幾何問題

是解析幾何的精髓,是以後處理圓錐曲線問題的通法,掌握好方程的方法有利於培養數形結合的思想。

3、直線與圓位置關係的相關問題如:弦長的求法、圓的切線方程求法以後還要補充。

4、用代數法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不必求出方程組的解,利用根的判別式即可。

數學説課稿 篇6

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口算乘法,課本第45、46頁。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數乘以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瞭解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運動速度,理解用複合名數表示速度的含義。

一、通過小組學習,教材

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觀察、思考合作的習慣。

3、教學重點:學習整數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4、教學難點:學習整數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5、教學關鍵: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算法中的特點,選擇學生能理解又優化的'一種算法。

6、編寫意圖:

1)、從本單元主題圖中選擇出自行車和特別快車的運動速度為素材學習口算,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發探究慾望,同時通過不同交通工具的運動速度,理解用複合名數表示數學術語。“速度”的含義,為後面理解關係式“速度times;時間=路程”作為鋪墊。

2)、以物體的運動為背景,選擇兩個來自生活實際又具有特殊數值的兩道算式16times;3、160times;3作為引導學生學習口算的範例,使學生通過對比,自主得出一位數和兩位數(或者幾百幾十的數)相乘的簡便算法。

3)、鼓勵學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與同伴交流。

二、教法學法

1、創造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探求知識的火花,有了興趣,學生就能自覺主動學習,就不會感覺到學習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新課前,我結合主題圖和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同學們,秋天是一個郊遊的好季節,你們喜歡秋遊嗎?出去郊遊,我們選擇什麼交通工具呢?”教師的問話吸引了學生,學生情緒相當高漲,以飽滿的精神投入學習活動中去。

3、 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新課程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本課時,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後,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教師適當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思考空間,放手讓學生獨立探討,小組討論,自己領悟出口算方法,然後組織學生記報,教師再進行鍼對性的總結歸納,整個數學教學過程通過學生自主探索以及教師有針對性的引導,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逐步加深認識,讓學生在活潑,友愛和諧充滿情趣的智力活動中自覺構建新知識。

三、教學過程簡述

首先創設情境——簡單介紹6種交通工具的速度,使學生初步理解“速度”的含義——讓學生説一説自己瞭解的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教師提供信息: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走16千米,讓學生根據這個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教師適當地引出例(1)後——首先建立計算模式。其次,要求學生用自己地知識經驗獨立口算。再次,與同桌交流算法——回答計算結果,彙報不同算法——引導學生對比不同算法的特點,確定最優化的算法,最後小姐口算方法。

數學説課稿 篇7

教學內容

算出普及率是蘇教版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百分數這一單元最後安排的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這是在學生學習了百分數的意義和應用的基礎上以及學生掌握了分數、百分數應用題這樣的背景下進行學習實踐的。教材通過讓學生調查本班擁有電話、電腦的家庭數佔全班家庭數的百分率,再通過計算出的百分率推算本地區電話和電腦的普及率。

教材特點

教材對學生如何活動作了明確的安排。第一步分組登記本組同學裝了電話或購買了電腦的家庭;第二步各組整理收集的數據,並報全班彙總;第三步分別計算本班擁有電話和電腦的家庭數各佔本班家庭總數的百分之幾;第四步分組討論:比較電腦、電話的普及率哪一個高,推算本地區電話、電腦的普及率,談心得體會。

最後,教材還引導學生開展其他的有意義的調查活動,使學生主動接觸社會,深入生活,用數學知識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問題,認識學習數學的用途,增強數學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使學生運用所學的分數、百分數的知識解決實際的.百分數問題,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體會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通過計算、比較等活動促進計算、分析能力的提高。

過程與方法方面:

讓學生經歷統計過程,體會選取樣本進行調查收集數據進行統計,再利用樣本的統計資料分析整體狀況的統計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通過調查統計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後我國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在調查實踐中培養與人交流、溝通,互動、互助的學習品質;結合相關數據,讓學生了解到蘇州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蘇州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幅度,激發孩子們熱愛家鄉之情、建設家鄉之志。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理解活動要求;設計製作表格;調查彙總數據。

活動難點:

設計表格;根據本班同學家庭情況推算本地區電話、電腦普及率。

設計理念

1、在教材處理上,合理選取和創生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富有時代性,現實性,挑戰性和科學性。使其更貼近孩子們的生活,更貼近孩子們數學素質的發展,更貼近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2、教學模式上,努力營造輕鬆、快樂、有效的課堂生態。使課堂成為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園地,體驗成功的園地。

教學方法

放手活動,突出實踐,老師協助,促進思考。

教學過程

1、天地對話引入課題:

觀看視頻錄像,哪位同學知道他們?能介紹一下你所瞭解的情況嗎?

數學説課稿 篇8

依據新課程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要求,本節課我確定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2、通過知識的遷移,經歷觀察、討論、交流、推理、驗證等教學活動,主動建構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概括與推理能力,並能利用計算法則正確計算。

3、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增強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和信心。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及計算法則的推導。

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並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發展水平,並結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這節課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在同桌間通過獨立思考,信息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實現學習者的自覺、積極、主動的構建新知,老師只是作適當的啟發,引導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力求讓全體學生全面參與,學得積極,學得主動。

基於上述設想,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一、複習鋪墊,設疑激趣,引出新知。

由於學生已學過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和整數乘法,具有一定的知識準備,以此作為新知的生長點。讓學生複習整數乘法以及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為學習新課做好鋪墊,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靈活設計老師在路上遇到小新 ,在把例1轉成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猜猜老師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這富有挑戰性的有趣味性的問題,激起學生自主探究的慾望。此時學生處於口欲言而不能,心求通而末達的憤悱狀態,為學習新課做好積極的心理準備。

二、自主探究,積極構建,解決問題。

知識不能靠傳遞,而要靠學習者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積極建構。根據學生的猜測,動手計算,就會出現兩種算法,一種是加法,一種是乘法,引導比較兩個算式結構上有什麼特點?有什麼關係?力求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利用知識的遷移,通過觀察、思考、討論、交流、質疑等數學活動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我適時鼓勵學生嘗試解答分數乘整數,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學會傾聽,學會反思,學會表達。彙報自己的想法和算法,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去計算。並討論是怎樣算的,無形中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了分數乘整數相乘的`計算法則,滲透不完全歸納法,培養學生合情的推理能力。

三、邊學邊練,注重應用,鞏固掌握。

本課教學針對重點、難點,完成相應的練習,邊學邊練,及時鞏固強化認識,注重落實知識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同時練習注意層次的安排,最後我安排三個層次的練習:

(1)鞏固意義,看圖列式,多説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2)多練習計算強化對法則的應用和理解。

(3) 把課堂還給學生,將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寓教於戲,力求課堂氣氛活躍,及時評價、鼓勵,讓學生把苦學變為樂學。

四、精心設計,善於誘導,效果顯著。

我力求達到如下效果:在談話中引出例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熟練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讓學生知道到學習分數乘數的計算讓學生知道學習分數乘整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

數學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分析

買電器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加與減一”中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教師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出發點,正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擬定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把以買電器這一情景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幫助學生積累,積極參加數學活動的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數的加減口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 結合具體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初步培養學生探索,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整百整十數的加減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對”相同數位的數相加減”這一算理的理解。

二、説教學環節

1、 複習。

安排了口算與數的組成,目的在於為下面的教學計算整十,整百數的加減做準備。

2、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創設淘氣為家裏添置家用電器,學生一起去家電商場這一情境,使學生得到生活經驗。瞭解電視、電冰箱、洗衣機、電風扇的價錢,讓他們根據老師的提示猜電器的價格,這便複習萬以內的數同時又為了學生提出問題,提供了所需數據,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並在整節課裏,貫穿情境教學,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知和理解數學知。探究計算方法時,先是讓學生自己説説怎樣計算,這樣學生就經歷了獨立思考的過程。才能去有效的合作,幾個問題都是讓學生先經過獨立思考再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數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又鞏固了計算方法。

3、實踐應用,體驗成功。

在這一環節當中,採用多種形式變化練習,調動學生枯燥的練習興趣。所以我設計了採用了先是幫淘氣選回家的路線,再幫助“>”、“<”“=”找家,後面還安排了“速算小博士比賽”和數學遊戲的情境進行練習。拋棄了“題型意識”,注意了方法指導。今天這節課所設計的一系列情境,讓學生自主的去挖根刨底,體現了開放性,讓學生的.思維“飛”起來。通過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體現了發展性。

4、作業佈置了:遊戲-----打靶,爭做神槍手。主要是想讓學生鞏固加深本節課所學,同時增強了學生提高口算能力的意識。

三、説設計意圖

1、課堂是流動的生命,而教材是靜態的教材上的知識點,我們無法改變,但作為知識點的載體——教材,我們有時若不進行改變就很難達到優質的效果,挖掘教材的內在聯繫,把教材提供的簡單內容充實了材料,引導學生生動的活動。

2、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經歷體驗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是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活動過程,數學的知識,思想與方法必須在現實的數學探究活動中理解。發展學生的認知過程,情感昇華,學法領悟,思維發展,都不能由老師包辦代替。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3、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提供觀察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感到數學的趣味,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

總之,數學源於生活,並在高一層次上服務於生活。因此,我們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態度,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並學會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更重要的 是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説課稿 篇10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初步認識面積和麪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同時它也為學生在四年級學習的小數與複名數和與面積有關的應用題及在生活中解決與面積有關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目標:1、知識目標: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掌握相鄰面積間的進率是100,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能力及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生生合作的學習精神,樂於助人的集體精神。

重點:掌握相鄰面積間的進率是100。

難點:掌握相鄰面積間的進率是100。

教具:有關的動畫。

過程:

一、激情引趣,猜想導入

出示動畫片,一個胖嘟嘟的小熊,可是它滿臉愁容。

師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熊為什麼不高興了嗎?因為它遇到困難了。昨天,它做了幾道數學題,累得滿頭大汗,眼花繚亂的,你們能不能幫助它解決難題呢?

出示練習:1米=()分米1分米=()釐米

我們學過的常用的長度單位有米、分米、釐米,它們每相鄰的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

這幾個問釐都是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的,練習這幾道題,即複習了舊知識,也激起了他們的興趣.學生們都摩拳擦掌,準備新的挑戰。

二、自主探討、發現規律

同學們,胖熊嘟嘟的問題,你們解決得真好。那麼你能不能也幫助一下它的.朋友小蟋蟀呢?

這個環節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便繼續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電腦出示小蟋蟀的家及屋裏的地板即邊長是1分米(10釐米)的正方形

1分米(10釐米)

師問:小蟋蟀想裝修它家的地板,你能告訴它地板的面積有多大嗎?

出示邊長是1釐米(地磚)的正方形

1釐米

師問:小蟋蟀現在想用1平方釐米的地磚鋪地,你們能不能幫它估計一下得用多少塊地磚呢?

設計這個問題,既讓學生感知和比較了1平方分米與1平方釐米在面積上的大小,同時又讓學生通過觀察想象,估計一下1平方分米里到底含有多少個1平方釐米。

提問後,可以組織學生分組相互交流,體會並進行反饋。

進行電腦演示,1平方分米里含有1 00個1平方釐米。

設計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小蟋蟀家到底鋪多少塊地轉這個故事來驗證1平方分米就是100平方釐米。100平方釐米就是1平方分米。明確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這樣在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及同學們相互探討中很自然地突破難點。

三,激發慾望,鞏固練習

在這裏我先向同學們挑戰;問他們能不能幫助老師解決一個難題,就是書上的想想填填。同學們自然非常高興。

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平方分米

這樣設計既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讓他們親自探索知識的形成並嘗試成功的喜悦,從而明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然後讓學生接着做P101做一做並讓學生説出推理過程,從而鞏固新知。

1、1平方米=()平方分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

2、1d2 = ()C212d2=()c2

3、100d2=()2400d2=()2

100C2=()d2900c2=()d2

四,反思體驗,歸納總結

讓學生自己總結這節課到底有什麼收穫。並從小蟋蟀鋪地磚這一小故事體會出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它不僅於生活,還適用於生活。

以上設計均在新課標指導下安排的,新課標中提到數學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強調已有的生活經驗,將實際問題抽象鹹數學模型。象本課中安排的小蟋蟀鋪地磚這一小故事及小熊帶來的複習題,這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讓學生充分體會出數學與人類社會緊密聯繫,瞭解了數學的社會價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