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幼兒園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1.47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幼兒園説課稿

幼兒園説課稿1

一、 設計意圖。

小班的年齡都處於3~4歲之間,這個時期,幼兒的有意注意有了明顯改善,感知覺也逐漸趨向完善,對生動、形象的事物和現象容易認識,其思維也是在直接感知和具體行動中進行的,較多依賴於生動、鮮明的形象去認識和理解事物。這個教學內容是通過對兒歌的感知和理解,讓幼兒來感受詩歌中天真活潑的情趣,從而激發幼兒有朗誦兒歌的'興趣。

此教材富有形象性、趣味性和啟發性。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語言基礎和知識經驗,而小班幼兒已經能説一些簡單的句子,並對小動物有一定的認識,因此本內容在小班教學是符合幼兒認知特點的 ,所以我選了這個內容,以促進幼兒具體形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進一步發展。

二、活動目標及其重難點解決策略。

1. 感知小鴨、小魚、小鳥的行走方式,樂意學習兒歌。

2. 學習兒歌《誰最羞》,體驗小袋鼠的羞的心理。

3、知道要自己走路,不要大人抱。

重點:感知小鴨、小魚、小鳥的行走方式,樂意學習兒歌。

解決策略:結構圖能幫助幼兒直觀的感知兒歌中的動物形象,來引起幼兒的興趣。

難點:瞭解小袋鼠的羞是難為情。

解決策略:小班的幼兒也有自己的是非觀念,能簡單判斷生活中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行為是不好的。在出示圖片袋鼠媽媽抱着小袋鼠的時候,自然而然想到要媽媽抱石難為情的,並在理解難為情的情況下,教師再説一個好聽的字“羞”,讓幼兒對羞產生的深刻的理解。

活動準備:根據兒歌內容繪製的教學結構圖,PPT(一些自己走路的乖孩子),音樂《乖孩子》

三、 活動流程:

1、 感知圖譜,認識動物。

出示小鴨、小魚、小鳥,使幼兒對這些小動物產生興趣。

2、 分析圖譜,理解兒歌。

觀察小鴨和鴨媽媽;觀察小魚和魚媽媽;觀察小鳥和鳥媽媽;最後出示小袋鼠和袋鼠媽媽。圖譜的出示,教師引導幼兒理解整個圖譜説的是什麼事。

3、 學念兒歌,深化情感體驗。

(1)看圖完整欣賞兒歌。

教師邊説兒歌邊做動作。

(2.看圖完整學念兒歌。

幼兒跟着教師一起念兒歌並做動作。

(3)小結:鼓勵小袋鼠自己獨立行走,不要大人抱。

以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幼兒勸解小袋鼠自己行走,不要媽媽抱。

4、 再次深化情感體驗。

最後以PPT的形式播放一些平時幼兒園放學回家自己走,不要大人抱的乖孩子,並用背景音樂《乖孩子》。

幼兒園説課稿2

一、激趣引入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探索的一種動力和成功的誘因”。放磁帶讓學生回憶所學過的幼兒舞基本步法,歌表演和成品幼兒舞〈〈摘星星〉〉的伴奏音樂,採用以舊引新,創設“懸念”,引入新課,在讓學生回憶所學幼兒舞內容時,教師提問:假如你現在站在舞蹈課室講台上,面對小朋友要把老師教過的律動教給小朋友,那你該採用哪種教學方法,才能使小朋友最易於接受呢?從而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

二、引探新知

在引導學生探新時,為了較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依據大綱關於“幼兒舞蹈有哪幾種教學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平時學過的律動、歌表演、表演舞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摸索出哪種方法最適於律動,哪種最適合歌表演等。這部分教學我按照三個步驟設計:

1、講解、演示

2、引導議論

3、概括運用。

1.講解、演示

在教學中,先講解幼兒園舞蹈教學的一般方法包括:

(1)示範法;

(2)練習法;

(3)分解組合法;

(4)觀察模仿法;

(5)遊戲法;

(6)語言提示、講解、口令的方法;

(7)個別教學法。讓學生用最快的辦法瞭解掌握這些教學方法的作用。在講解的同時,並且配以以前自己在教學時一些比較有針對性的.動作或表演加以演示。

2.引導議論

比如我現在要教一段集體舞,那麼必須先要熟悉集體舞的伴奏曲,掌握基本節奏,然後根據集體舞的形式,進行必要的基本動作、角色動作教練,最後再組合完整,反覆練習。而在教基本動作時,同學們應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呢?角色動作又是用哪種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議論。

3.概括運用

通過學生自己所學過的幼兒舞內容,結合所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了解這些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是相輔相成的、互相滲透的,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必須從教學目的,教材特點和幼兒實際接受水平出發,從而概括出:例如在進行律動教學時,要熟悉瞭解律動音樂的形象和節奏,要抓住動作的形象和節奏進行的有效的教學活動,教師要講明律動動作的形象特點和富有感染力的示範,然後讓小朋友觀察模仿進行練習。再如在歌表演教學時,首先必須唱好歌,然後教練基本動作,講解歌曲形象與動作形象情緒配合一致性的要求,分句或分段練習,最後完整練習。

為了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把學過的律動《伸伸手、彎彎腰》,歌表演《摘星星》磁帶聽一遍,並請幾位同學把這三小節舞用所學方法進行分析,最後進行小結,讓學生質疑問難,師生共同解答。

三、鞏固練習

幼兒舞教學的全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介紹舞蹈、教練舞蹈和複習鞏固舞蹈。在鞏固練習時,一定要注意幼兒園舞蹈教學中的教學組織,根據幼兒園舞蹈教學大綱,設計瞭如下練習題:

1.基本題:鞏固練習好幼兒舞所有內容。

2.變化題:比如進行表演舞《蝸牛和黃鸝鳥》教學時,應該用哪些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3.操作題:讓學生用示範法試講律動《坐飛機》的教學方法。

4.發展題:放一小節兒歌,讓學生即興創編簡易動作,並進行教學演示。

5.思考題:在運用觀察模仿法時,被觀察者的動作應準確、富有感染力,最好是鏡面示範,那麼請同學們思考,什麼是鏡面示範?也就是在教舞蹈時,教師該背向小朋友,還是面向小朋友?

在學生練習中,教師邊根據信息反饋,邊引導解決存在問題,通過多項練習,既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活躍思維,又培養了能力,練習後,教師結合舞蹈教學方法的廣泛應用性,滲透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

四、課堂總結

為突出幼兒舞蹈教學的教學方法及運用,按照運用規律,師生共同進行課堂總結幼兒舞教學方法運用時要注意如下問題:

1.弄清授課內容是基本動作或律動等。

2.運用的教學方法要注意密切結合小朋友的實際接受水平。

最後,佈置幼兒舞《春天在哪裏》用哪些教法,下一節課分組練習。

這節課通過採用引導操作、議論、概括、訓練的方法,既使學生掌握了幼兒舞蹈教學方法,又培養了學生正確運用所學教法,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幼兒園説課稿3

在本次活動中,各個環節採用遊戲法.情境法等不同的方式方法開展教學。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體現活動形式的豐富性。

根據本班幼兒的接受能力,確定以下活動目標:

1.聽懂並能理解遊戲規則。

2.學習怎樣去形容水果。

3.仔細觀察畫面中的圖畫,根據畫中特色去猜出謎底。

活動準備:水果圖卡

為適應活動目標的需要,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首先,教師先問問幼兒吃過哪些水果?請幼兒發表一下自己喜歡吃什麼水果?以次導入主題。

然後教師和幼兒一起玩猜果謎的遊戲。教師可以加一些肢體動作,適當的補充相關資料。如:彎彎曲曲的一條藤蔓,一片片綠色的葉子遮滿棚架,像鈴鐺掛在上面,可是鈴鐺不響酸又甜。小朋友知道這是什麼水果嗎?以次加強幼兒的猜謎線索。當幼兒猜出謎底時,教師和幼兒分享謎底(葡萄.西瓜)的特徵和吃起來的`味道。

接下來,請幼兒一邊看着書中的圖畫,一邊以輕鬆的心情分享剛剛猜果謎的趣味。可以將事先準備好的各種水果圖卡拿出來,和幼兒繼續玩猜其他果謎的遊戲。

最後,學習詞語:葡萄.西瓜

教師自制詞卡,引導幼兒説出葡萄和西瓜的外形特色和它們吃起來的味道。並且提問:

小朋友,請問葡萄的外形像什麼呢?葡萄吃起來的味道又如何呢?

西瓜的外面是什麼顏色的呢?裏面又是什麼顏色的呢?吃西瓜會吐什麼東西呢?又是什麼顏色的呢?

活動形式凸顯遊戲性,在本次活動中,各個環節採用遊戲法.情境法等不同的方式方法開展教學。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體現活動形式的豐富性。同時,也將為獲得好的效果打下堅實的基礎。

幼兒園説課稿4

一、分析教材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繫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此活動選材來源於生活。我們都明白,鐘錶是幼兒比較熟悉的東西之一。本節課要求幼兒對整點、半點的認識,是幼兒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選取此教材有必須的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説,“既貼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取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一般來説,兒童每一天起牀、吃飯、上課都要按照必須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二、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狀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潛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1、認知目標:透過觀察、操作了解時鐘的功能、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會看整點、半點。2、潛力目標:透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發展孩子的邏輯思維潛力。3、情感目標: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操作潛力,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點、半點的方法;難點:瞭解時針、分針的運轉關係並正確説出鐘面上所指的整點。教學準備:1、各種動物時鐘多個。2.幼兒人手一隻操作的模型鍾。

三.教法與學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構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可愛、推拙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在活動中,讓幼兒主動操作活動鐘面,不僅僅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而且還提升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演示法:是指教師透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忙他們獲得必須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透過展示多種動物玩具鐘的實物,讓幼兒在觀察中認識鐘面結構以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對活動加以整合,到達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潛力提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主要採取視、聽、講結合法來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的結構,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説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用心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鐘錶有更深的印象,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引導幼兒對時鐘的運轉規律有了一個體驗。與此同時,我們還透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着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四、活動過程第一部分、開始我用謎語引出活動資料,然後出示實物鍾,請幼兒説説鐘的'用途,總結出鍾能告訴我們時間,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時間必須要珍惜。(打一日常用品)(出示鐘的實物)第二部分:讓幼兒觀察鐘面,指導幼兒仔細觀察。活動中鼓勵幼兒發現問題,主動求知。師問:小朋友們仔細瞧瞧,你發現鐘面上有什麼?(鐘面上有兩根針,還有12個數字。)然後請幼兒比一比,看一看兩根針的不同點,引出時針和分針的概念。再透過老師演示,撥動後面的齒輪請幼兒仔細觀察一下,分針和時針誰走得快?分針走一圈時針走多少?鐘面上的時針、分針是怎樣走的?在幼兒主動探知的基礎上,教師小結:鐘面上有1-12的數字,有時針和分針。時針又短又粗,分針又長又細,時針跑得慢,分針跑得快。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但它們都從1到12的順序轉的。第三部分: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現他們之間的規律,建立正確概念在這一環節中,我出示了三隻的鐘,分別撥好了12點、1點、2點,讓幼兒觀察、比較有沒有相同的地方?最後得出分針指向12,從而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緊之後又出示了幾隻動物鍾,讓幼兒説説幾點鐘,使幼兒所學知識立刻得以鞏固,而且透過實物投影放動物鍾,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之後透過教師的操作演示,幼兒的細心主動觀察,瞭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係。由於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以我在最後不進行操作演示,讓幼兒想一想,2點到3點分針時針是怎樣變化的,進一步得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之後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認識了半點及半點時分針時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幼兒園説課稿5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兔採蘑菇》是一篇充滿童趣的兒歌,語言符合幼兒朗誦特點:內容淺顯易懂、精練有趣、形象生動、琅琅上口。幼兒一聽就明白很容易理解。不需要老師過多的解釋,這樣孩子在接受它時不用可以的去記憶,就能背誦下來。孩子從中獲得了成就感,學習自然就有了積極性。另外小兔子是孩子們比較熟悉和喜歡的小動物,在日常活動中我們經常玩關於兔子的遊戲,孩子們的積極性都比較高。考慮到孩子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選擇了此教材,《綱要》中不也説:一個活動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1)體驗在情景表演中學習兒歌的興趣。

2)理解兒歌內容,能有節奏的朗誦。

3)能根據兒歌內容表現吃驚、害怕、高興的情緒,大膽進行朗誦表演。(重點)

2、活動準備:場地佈置(小樹、花草、狼、草帽、蘑菇若干)兔媽媽頭飾、籃子若干

二、説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法:

1、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對培養孩子情感,啟迪思維,發展想象,開發智力等方面有獨到之處。在本次活動中我按兒歌所描繪的情景,在教室裏做了簡單佈置,再現兒歌所描繪的情景表象,利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不但能喚起耗子對學習的興趣,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而且能讓孩子們如臨其境,彷彿置身於其中,更好的融入自己的角色之中;

2、示範法:幼兒喜歡模仿並且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在日常生活中我就發現許多孩子模仿老師的動作、口吻,可以説惟妙惟肖,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就採取了示範法,讓孩子們模仿老師的表情、動作、語氣來學習兒歌;

3、遊戲法:整個活動我們就是以遊戲的方式開展的,寓教育於遊戲中,讓孩子們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4、此外我還採用了提問法、表演法、常識激勵法等對活動加以整合,是幼兒獲得對特徵的餓理解,達到科學性、健康性、愉悦性、藝術性的和諧統一。

三、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環境讓幼兒主動的參加到活動中來,在遊戲中學會兒歌。

四、説教學程序

活動過程為:遊戲激趣(小兔採蘑菇)――體驗表現兒歌情緒――朗誦表演兒歌――總結

(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小兔採蘑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以‘兔媽媽帶小兔採蘑菇’的遊戲引發幼兒的興趣,孩子本來對遊戲就有極大的興趣,再加上教室裏的情景,以及實物教具(籃子、蘑菇…)相信他們會被深深的吸引,很快進入了遊戲角色。

(二)分段欣賞、表演,幫助幼兒體驗、表現兒歌的情緒

在這個環節我讓孩子們在情景表演中分段來學習兒歌,以兔媽媽的形象來引導孩子,孩子們容易進入角色,對媽媽所説的一切都非常感興趣,不用刻意的去記憶,學起來也非常輕鬆,從而跟着老師的引導順利的進入下個環節。

(三)朗誦表演兒歌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孩子們來朗誦表演兒歌,對剛才所學的做個鞏固,讓孩子們回家把剛才發生的事情通過兒歌的方式告訴兔爸爸,人物的變化,場景的轉換又讓孩子們覺得新鮮,不枯燥,所以他們又會興致勃勃的表演起來,從而達到鞏固的效果。

(四)總結

簡短的幾句話對孩子的表演進行肯定,給予他們自信,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感覺。

幼兒園説課稿6

以下是我自己的講稿草稿。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請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講的材料是《談談我的家庭》。

以下是我自己的課堂筆記。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請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親愛的評委,

這一天,我説的教材是《談談我的家庭》。現在我將談談以下四個方面。

教材

本次活動來源於明天山東省幼兒園活動教材第二主題的第一次活動。

家庭是每個人生活的港灣。家庭温暖和家庭關係會影響孩子對人和社會的態度,孩子對家庭的感情也會影響他們的人生道路。孩子對自己的家庭並不陌生,但他們對家庭成員的'生日、職業和愛好了解不多。《談談我的家庭》是通過孩子們熟悉的圖形來激發孩子們對調查的興趣,通過調查和記錄來提高孩子們對家庭和家庭的瞭解,幫助孩子們建立對家庭和家庭的愛。正如大綱所述,“它不僅適合兒童的實際需要,而且有利於他們的長遠發展;它貼近孩子們的生活,選擇孩子們感興趣的事情和問題,幫助擴展孩子們的經驗和視野。”因此,這個活動來源於兒童的生活,服務於兒童的生活。所以我選擇了這個活動。根據對上述數據的分析,制定了以下目標:

1. 知識目標:激發幼兒對調查的興趣,增進對家庭的瞭解。

2. 技能目標:引導幼兒以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並有組織地進行敍述。

3.情感目標:培養孩子對家庭的愛。

根據教育目標的輪廓和兒童的年齡特點,我將會刺激兒童的興趣的調查,提高家庭成員的理解和愛為重點,引導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並能夠以有序的方式講述他們的困難。

為了使活動更全面,讓教育更貼近生活,我們做了以下準備:

1. 知識準備:讓幼兒提前調查家庭成員的生日、職業、愛好等,並在活動前與幼兒討論結果。

2. 教具準備:

請每個孩子帶一張全家福來

(2)帶來照片的佈局

每個孩子都應該有彩色的筆和紙

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是兒童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活動中,教師要有目標,要有孩子,要時時教育,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要有互動性和開放性的研究理念。因此,本次活動採用的教學方法為:

(1)啟發式提問:這種方法在所有活動中最常見。以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孩子對調查的興趣。

(2)討論法:通過教師與幼兒的討論,幼兒對自己的家庭有了一定的瞭解,也讓幼兒在討論中解決問題,達到教學目的。此外,還有一種繪畫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孩子們可以製作小冊子來提高他們對家人的瞭解和愛他們的家人。

理論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為了使幼兒積極、專注地參與活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圍繞活動目標的主要方法有:

(1)調查方法:通過對家庭成員的調查,啟發孩子瞭解他們的意圖。

(2)記錄方式:用手和腦記錄家庭成員的生日、職業和愛好,更直觀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還有動手操作的方法,用毛筆記錄家庭成員,製作小冊子,可以進一步鞏固家庭成員的瞭解。

承運的活動過程

1. 導入。老師有一張我的全家福。有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我的照片。孩子們有這樣的照片嗎?教師用一張自己家庭的照片來介紹給孩子們,這就引出了孩子們自己的家庭,讓孩子們分組交流。兒童的思維是直觀的、生動的。通過對照片中人物的瞭解,激發孩子們積極調查的興趣,孩子們迅速進入主題。

幼兒園説課稿7

一、説教材

1、教材的選擇:大家都知道,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而且隨着年齡的發展,小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在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更加喜歡直接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觸摸。他們學習、活動的特點是隻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的結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遊戲化、情景化。

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因為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對象,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動都應重視興趣的培養。因此,教材的選擇至關重要,正如《綱要》中所説的,“即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而此活動〈好聽的歌〉既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而且本教案,從教材的選擇到教法的設計,較多的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潛移默化地掌握了各種物體發出的各種不一樣的聲音,把語言、科學內容有機地聯繫起來,即加深了幼兒對詩歌本身的理解,又有效的提高了科學活動的能力。還使他們對優美動聽的聲音產生了好奇心,平時更加善於用自己的感官去觀察這個奇妙的世界。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幾個目標:

並在活動中,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説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步驟為:

激發興趣——動手探索——幼兒交流——觀看多媒體——欣賞詩歌(遊戲)——音樂遊戲(好聽的歌)——延伸活動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一開始,我就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活動環境,準備了很多能發出聲音的物品,“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東西,你們看看都有什麼啊?這些東西可好玩了,還能唱出好聽的歌呢?而且每個東西唱的都不一樣呢,小朋友想不想聽?從形式和內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為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才開始萌芽,簡明的導語直接切入主題,豐富的物品,旨在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

(二)、動手探索

根據小小班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節,我為幼兒安排了動手探索,為每組幼兒提供了很多能發出各種不一樣聲音的物品,供幼兒動手操作。在這個活動環節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寬鬆的活動氣氛中,幼兒敲敲,打打,拍拍,按按,聽聽,比較各種物體發出的不同的聲音,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獲得的經驗是很零碎的,單一的,那怎麼給幼兒一個系統性的認識呢,讓他們瞭解每種物體發出的不同的聲音呢?

(三)、幼兒交流

於是,在自由探索過後,我就採取讓幼兒自由介紹自己玩了什麼,發出了什麼聲音,和別的聲音一樣嗎?這樣的方式對幼兒獲得的經驗進行整理。由於物品在幼兒的手裏,幼兒模仿的聲音和結合實物進行,還可以請其餘的小朋友學一學,説一説,他模仿的像不像,避免了單一性。

(四)、觀看多媒體

小小班幼兒注意時間短,興趣穩定性差,新異、強烈以及活動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除了這些物品可以發出好聽的聲音,大自然也有很多奇妙的聲音呢,那他們的聲音又是怎麼樣的呢?小朋友想不想聽聽?採用多媒體教具,把幼兒帶入了奇妙的聲音世界,讓幼兒聽一聽,猜一猜,學一學。能再次吸引幼兒注意,激發活動的興趣。視覺聽覺的完美結合,促進了幼兒的思維的發展。

(五)、欣賞詩歌(2遍)

將幼兒已獲得的知識經驗用詩歌的語言表達出來,詩歌語言簡單,節奏明快,幼兒易懂易讀,在詩歌欣賞2遍之後,採用師生問答的方法,加深幼兒對聲音的記憶,同時也為後面的音樂遊戲奠定基礎。

(六)、音樂遊戲(好聽的歌)

把〈小動物怎麼叫〉改編成(好聽的歌),和幼兒表演唱,使幼兒情緒到達最高潮,藝術融入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七)、延伸活動

可請幼兒在課間,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找找生活中還有什麼奇妙的,不一樣的聲音。持續和拓展幼兒對各種聲音的探索和研究的興趣。

三、説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祕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於是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操作法:它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兒根據教師準備的物品進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動在引起興趣後,採取了操作,讓幼兒在動一動,敲一敲,聽一聽中獲得感知,比較出不同的物體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

2、交流討論法:進行了探索操作,我創造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通過介紹,讓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深化了幼兒各自的認識。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音樂遊戲的環節中,我引導幼兒和教師進行一問一答的表演遊戲,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掌握了詩歌中的語言。

4、提問法:設計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這也是語言教育的任務之一。

5、演示法:我還通過多媒體,把大自然的許多聲音演示給幼兒聽,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認識,多媒體的運用,引導幼兒去聽去猜去模仿,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考,使幼兒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和審美情趣的統一。

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

四、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情感,在本活動中,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方位的參與: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敲敲,打打,拍拍,按按,聽聽多種方式的參與,對奇妙的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產生了興趣。

2、師幼合作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的提高。為了讓幼兒對各種聲音有進一步的認識,我採用了教師和幼兒合作對答法,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積極對答教師的活動中,理解並學習了詩歌的語言,感受各種大自然不同聲音的奇妙。

3、音樂遊戲法:通過輕鬆愉快的樂曲,優美熟悉的旋律的聽覺刺激,有助於幼兒對詩歌語言的記憶,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促進思維的發展。

採取的以上種種教學方法,極大的體現了“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

幼兒園説課稿8

一粒沙裏看世界,半片花瓣訴風情。”——有一些人,見過就忘記,有一些事,經過就結束。然而,也有一些小小的事,卻能讓人終身難忘!窗外雪花飛舞,我的思緒也飄回了那次説課。

説課這個詞在農村幼兒園普及也就是近幾年的事。記得第一次接觸是在XX年初吧,記得是鎮教辦組織全鎮青年幼師進行一次説課比賽,幼兒園就我和另一位較年輕的老師參加。當時並不明白到底何為説課,因為在農村幼兒園信息比較閉塞,再加之外出學習的機會太少近乎為零,就經驗主義認為,幼兒園的活動不外乎設計教案或上課展示吧,作為工作了十多年的我應該沒啥問題。

比賽前一天在小吃店吃早飯遇到了國小老師。一貫好學的我就問了她關於説課的事。不問則已,一問倒嚇了一跳。“説課不是簡單的寫教案或上課,説課要求你貫穿理論知識,你的教學方法……”那老師説了許多我都沒聽進去,唯一的感覺就是“快找一篇説課稿借鑑一下,拜託了。”我這個人的心理素質較差,那時的手忙腳亂就別提了。上完一天的課,我和另一老師去國小找説課稿,仔細研究説課稿的格式,自己揣摩幼兒園的説課稿該怎樣寫,決定晚上依葫蘆畫瓢學寫一篇先練練手。

陰雨濛濛的天氣使我的心情明朗不了。坐在比賽的教室裏聽其他老師的嘀咕使我的緊張緩解了不少,大家都對説課感到陌生,這個新鮮事物在幼兒園還沒有發芽。當肖校長寫下説課題目《發現》時,我沒慌,我想到了前天給孩子們講故事《三隻蝴蝶》時孩子們的發現:課題來源於生活,我按照説課稿的格式設計了語言活動《三隻蝴蝶》,寫完我長長舒了口氣。接下來還要表達自己的説課稿。這下我完全清楚了,説課説課就是先寫後説。也許是自己發現的感觸,我連説帶比劃,終於很有感情地結束了説課。猜猜比賽結果?哇!兩名選手參加縣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我是其中一個。

高興之餘更多的是不輕鬆。説課到底説什麼,我才感知了一個框架,她的靈魂到底如何把握?我不清楚。作為幼兒園的骨幹,我只有領悟透了才能帶動大家。誰來幫幫我?我常常有這樣的一個想法,本科學歷,高級職稱,在幼兒園工作足夠了,只要把我的愛給孩子,沒什麼難得倒的。每天盡心盡職地做好一切就夠了。好象“學習”這個詞在我的生活中已疏遠了。在農村基層幼兒園沒有專家引領,沒有名家講學,再不自我加壓,勤奮學習人就會趕不上這個課程改革的趟了。沒人能幫,只有自己幫自己!

因為國小裏説課比較多,於是我請教了國小的業務校長。我至今清楚地記得他説:“説課並不是什麼難事。怎樣説好課,關鍵在於為什麼。你為什麼設計這節課?你為什麼設計這個目標?你為什麼要有這樣的準備?你為什麼要嘗試這種教學方法?……解決了為什麼,你的説課就成功了。”要解決這麼多的為什麼談何容易!平時設計一節活動只是自己覺得這個環節好像孩子接受有困難就再改一下,沒細想為什麼開始孩子不能接受是因為不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還是我的教學方法不當?説課是用科學知識來詮釋活動的環節,引領活動的成功。我恍然大悟。解決為什麼的切入口就是理論知識充電。

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師要求的口號是:“讀書讀書,再讀書。”他進一步指出:“教師若不讀書,若沒有在書中的精神生活,那麼提高他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了意義。”“一些優秀教師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我首先閲讀的.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這本書我已經看過了,但從沒細細研讀。在全國上下都在學習的潮流中我能捨她而棄之嗎?綱要中五大領域的內容、目標我爛熟於心,綱要中幼兒的年齡認知水平、能力,教師的教育策略、角色轉換等我倒背如流。那時在課堂上為孩子們上課,不管是知識講授還是指導操作,綱要中的經典都會在腦中閃現“教師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的民主的氛圍,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教師要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我重拾了皮亞傑的認知理論,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論等等,我做了大量的理論卡片。專家的理念真的很好,能拓展我們的思路。這是他們心血的結晶。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結合國情,結合本地、本校、本園的實際情況,來合理的實施新的教育理念。我們要用善於觀察的眼睛來了解每個孩子,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運用我們的所知所學來制定適合孩子的發展計劃。這是我讀書後的反思。我要學會用科學的頭腦來思考課程問題。那段時間我激情澎湃,我每天翻閲幼教雜誌,做筆記,寫心得。我隨身帶着一個小本子,一有什麼所思所想就記下來。我並不光是為説課準備了,我覺得我是在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素質了。這時的説課已經跟我毫無芥蒂,心中的理論知識的支撐,眼中孩子世界的繽紛足以讓我遊刃有餘了。

縣裏的比賽有些威嚴,全縣六十多名選手坐在一個很大的會議室裏,包、手機都交上去,每隔十分鐘進去一個選手。我記不請我的序號了,只記得上午沒輪到我,下午比的。抽籤拿題目,是《能幹的小手》,很普遍的題目但要設計出新意還要動動腦筋噢。限時寫完還要限時表達完。走進説課室時我發現前面坐了一長排的評委。我有些緊張,説課時話語有些顫,但一會就鎮定了。我想自己的感覺還好,不能進入前列,也能在中游數數。比賽完我逛了商場,給自己輕鬆輕鬆。回到家就接到園長電話説課成績進入前十名,準備一天去縣裏現場上課。……

忘不了這個故事,因為它錘鍊了我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本功,記錄着我——一名青年教師成長之路上的足跡!老師是什麼?是種植孩子美好感覺的土壤。如果土壤營養豐富,你的莊稼就會長得茂盛;如果土壤貧瘠,莊稼就會顆粒無收。為了幼教田野的碩果累累,吾將上下而求索。用敢於創新的自信,迎接新的挑戰!堅信明天會更好!

幼兒園説課稿9

一、説教材

(一)內容選擇的依據

中華民族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傳統,孩子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橋樑,在幼兒階段開展民族文化教育,接受民間文化薰陶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接觸有關十二生肖的話題,也看過有關十二生肖的影視片,特別是十二生肖中的許多動物都是幼兒熟悉的,喜歡的,《綱要》中也要求我們:一個活動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選擇十二生肖這個課題,對幼兒來説是非常有趣的,也具有可接受性。

(二)設計思路

根據社會教育的目標要求,十二生肖社會活動的內容,不僅要讓幼兒知道十二生肖的名稱和形象,同時還要了解十二生肖的順序和輪迴問題。我的活動思路為:熟悉動物;感知順序;理解含義;瞭解輪迴規律;遊戲鞏固認知。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精神和設計思路,努力體現以幼兒為本的現代化教育理念。結合本班幼兒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活動目標:

1、熟悉十二生肖中十二種動物的名稱及其排列順序。

2、瞭解十二生肖的輪迴,對不同生肖的年齡進行簡單的判斷。

3、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的學習興趣和熱愛情感。

(二)活動重點、難點

以兒童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是《綱要》的基本點,對大班幼兒學生來説,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掌握十二生肖中十二種動物的名稱及其排列順序;由於十二生肖的輪迴具有抽象性,幼兒理解水平有限,所以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説教法

十二生肖社會活動內容對大班幼兒來説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為了有效的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以下幾個教學策略。

1、通過故事、課件與遊戲手段。

我通過講述十二生肖來歷的故事,再結合課件充分利用學生的聽覺和視覺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明確十二生肖的動物名稱和排列順序;遊戲活動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聚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為一體的特點。本次活動的中,我就引導幼兒用遊戲的形式記住十二生肖的順序,感受十二生肖的輪迴,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活動氛圍中掌握重點。

2、藉助鐘錶。

由於學生已有了如何看鐘表的知識基礎,知道鐘錶上的12個數字,知道12個數字的輪迴是怎麼回事。運用知識的遷移原理,將幼兒對鐘錶的知識遷移到讓學生感受和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上,符合教育規律,同時鐘錶的週期具有直觀性,這樣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有利於學生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是突破知識難點的有效手段。

3、雙主體互動模式。

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是本次活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問題的學習者和探索者,幼兒帶着對十二生肖動物的好奇參與學習,探索問題,大膽表述自己的認識,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着、組織者、促進者,教師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幼兒學習探索的積極性,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四、説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幼兒將在説説、看看、想想、聽聽、演演、唱唱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五、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教具的準備:十二生肖動物課件、根據本班學生屬性準備屬相飾物若干。十二生肖的故事、十二生肖圖片一套、十二生肖的'兒歌。

2、知識經驗準備:通過佈置家庭作業使幼兒事先知道自己的屬相,知道父母的屬相,父母的年齡,瞭解十二生肖中部分動物。認識鐘錶。

六、説教學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經驗和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提問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幼兒會集中注意力,並樂此不疲。為了激發幼兒活動積極性,教師運用激勵機制,將事先準備好的屬相小禮物獎給回答問題的學生。

在這個環節,老師對小朋友説:“小朋友們,我這裏有很多禮物,現在我要獎勵給回答問題積極,答題又好的小朋友,你們看好不好”。根據學生屬相在回答完問題後獎一個屬相飾物。問題如:

1、你知道自己的屬相嗎?屬啥的?

2、你知道父母的屬相嗎?你媽媽多大了?

3、你知道都有哪些屬相?

本環節老師通過提問導入,獎勵機制,激活幼兒原有知識,目的是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回憶對屬相的認識,為全面學習十二生肖有關問題做準備。此時學生的主體精神得以充分展示,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幼兒園説課稿10

一、 教材分析

綱要所提出的要讓幼兒“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能注意傾聽別人講話,能清楚的説出自己想説的事。”制訂了教學目標:

1、豐富逛商場的知識經驗,激發幼兒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引導幼兒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講述逛商場的見聞和感受,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3、初步瞭解商場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二、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分析主要運用了示範模仿法和啟發聯想法。

第一種方法示範模仿法,幼兒天生具有良好的模仿性,任何事物幼兒都想親自去模仿,語言活動中示範模仿法也是十分重要。幼兒在模仿中學習語音、語法,學習運用語言。在這裏我不止單純運用教師的示範,更重要的是幼兒的示範。因為作為身邊的小夥伴的示範更能讓幼兒所能接受。藉助幼兒和老師的講述開闊幼兒的思路,讓幼兒在模仿的基礎上有所發展。

第二種方法啟發聯想法,生活經驗講述必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在教學中怎樣讓幼兒的生活經驗充分起到作用,讓幼兒把經驗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呢?我運用了啟發聯想法,通過再現性提問和啟發式提問,幫助幼兒把已有的生活經驗有條理的串聯起來,比如“你在商店裏買了什麼東西?”“你發現了什麼新鮮事?”“哦,原來每件商品和照片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啊,你能講給大家聽聽嗎?”引導幼兒將生活經驗歸納、總結、串聯完整。這是幼兒能夠連貫講述的基礎和關鍵。

以上兩種教學方法在活動中交替使用、相互補充,使教學活動動靜交替。注意了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的培養,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

三、學法指導

根據語言教學的原則其中注重幼兒獲得經驗的原則、教師與幼兒相互作用的原則和麪向全體重視個別差異的原則。在教學中主要從聽和説兩方面進行了學法指導。一方面是引導幼兒養成能有禮貌的傾聽別人講述的良好習慣。第二方面的學法指導是,引導幼兒學習運用語言講述進行情感表達的方法。講述必須有條理,才能讓人聽明白,在指導幼兒講述時我充分運用了啟發誘導的方法,不是教師直接的去教去説,而是讓幼兒通過自由探索去發現、歸納、總結出來。

四、教學程序

第一部分出示逛商場的照片導入課題:運用實物投影將教師在逛商場的照片展示給幼兒。“這是王老師最近剛剛拍的照片,你知道我是在哪拍的嗎?”“哦,是商場,是哪個商場你猜猜看?”引起他們的興趣。

第二部分展開講述,包含我五個環節。第一環節啟發引導,激發幼兒回憶生活經驗。自然的.過度到第二個環節自由結伴講述。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觀察幼兒的反應,傾聽幼兒的講述內容。第三環節教師示範講述,根據以往組織活動的經驗和幼兒的興趣點,激發幼兒有關的回憶。第四環節幼兒拿自己帶來的商品或照片進行個別講述。

第三部分活動結束,由於活動時間有限,幼兒都想上來講的願望又很迫切,因此我引導幼兒將帶來的商品佈置成小超市,放歡快的音樂與幼兒一同佈置環境,在音樂中結束本次活動。為了讓幼兒能盡興的講述,隨後開展角色遊戲“小超市”,並將照片豐富到語言區以便於幼兒隨時的講述。這樣符合綱要中提出的“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中發展起來的”這一要求。

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節奏速度,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幼兒園説課稿11

一、設計來源及意圖

《吃“傘”!》出自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的《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指導》中班上冊的“傘的世界”單元。在這個活動之前,小朋友已經通過圍繞“傘”來展開的一系列活動,對傘的結構、外形特徵等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讓幼兒認識像傘一樣的植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然要數“蘑菇”了。小朋友平時在家裏或在幼兒園裏經常都會吃到蘑菇,它的外形特殊,像一把小小的可愛的傘,小朋友看見蘑菇都會忍不住拿來玩一玩,摸一摸,甚至聞一聞。同時,蘑菇的味道鮮美,營養價值極高,可是由於它有一種特殊的味道,許多幼兒都不喜歡吃它,一種極有利於幼兒生長髮育的優秀食物就這樣被幼兒拒之嘴外,真的是很可惜!為了讓幼兒更好的瞭解這些可愛的“小傘”,並願意與它成為“好朋友”,從而使幼兒能更加健康的成長,特此設計了《吃“傘”!》這一個綜合活動。

二、説目標

1、 引導幼兒觀察認識不同的像傘一樣的菇類食品,激發幼兒喜愛蘑菇的情感(其中重點認識各種食用菇)

2、 培養幼兒的分析和觀察能力

3、 體驗嘗試合作烹飪的樂趣

三、説活動準備

1、 購買各類食用菇。如:香菇、金針菇、平菇、茶樹菇、草菇等

2、 一把美麗的傘,錄音機,錄音帶,有毒蘑菇的圖片,多媒體課件

3、 不少於師幼人數的.碗筷,盤子多個

4、 電磁爐,烹飪材料——鹽、油、醬油、糖、葱花、蒜粒,已炒好的肉絲、雞塊等

四、活動程序

(一) 我和傘來做遊戲

活動開始,老師指着場地中央放着的一把傘,用遊戲的口吻説:“喲!太陽都老高了,傘還在睡懶覺呀,真羞!小朋友,我們去捉弄一下傘,把它叫醒,好不好?”小朋友就會很高興的響應。音樂聲中,幼兒快樂的進行遊戲,或碰或拍或摸傘。

遊戲的時候,老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幼兒把注意力放在傘的結構上,用動作或語言進行提示,比如讓幼兒摸一摸傘面,拍一拍傘柄,嗝吱一下傘骨等等。如果老師不加予引導的話,小朋友碰摸傘的位置大多數都會集中在傘的一個地方,象傘面或傘柄等,那傘的其它結構就會被小朋友忽略了。因為這個環節主要的目的是讓幼兒在和傘玩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傘的基本結構,為後來的“認識蘑菇”做好鋪墊。所以老師一定要讓幼兒把傘的基本結構都注意到了。

遊戲的最後,傘就要醒了,老師趕快引着幼兒背對着傘躲起來,配班老師悄悄的把傘藏好,藏傘的時候注意不要給幼兒看到,否則會影響遊戲的效果。

(二) 通過傘來變魔術,讓幼兒找像傘一樣的蘑菇

很快的,幼兒就會發現“傘不見了”,小朋友正在奇怪的時候,傘出現在大屏幕上。

通過課件,讓傘來告訴小朋友,傘躲起來是在玩變魔術,傘變了好多“樣子長的像它的,可以煮來吃的菌”出來。傘要考考小朋友,能不能猜出是什麼?並把它們找出來。小朋友看完了以後,就會很開心的一邊猜一邊找。

可能大多數幼兒都不知道菌是什麼,他們在找的時候,不單把場地周圍事先放置的蘑菇找出來,也會把用來裝飾主題環境的美工小傘或玩具傘也找了出來,教師就可以提示:“它可以煮來吃嗎?”讓找錯的幼兒重新再找。找到蘑菇以後讓幼兒把它們分類放好。這裏不要求幼兒瞭解菌是什麼東西,因為這個對中班小朋友來説,有點難,只要幼兒知道蘑菇是一種菌就行了。

這個環節通過外形的聯繫,讓傘來變魔術引出蘑菇,幼兒在找的過程中,也提高了他們想認識蘑菇的興趣。

(三) 讓幼兒認識常見食用菇以及它的簡單結構,在這部分解決“讓幼兒觀察和認識各種食用菇,激發幼兒喜愛蘑菇的情感”這一教學重難點

1、 識蘑菇的簡單構造

蘑菇和傘的結構很相似,基本的部分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地方

比如:傘面——菌傘 傘柄——菌柄 傘骨——菌

老師可以把傘和蘑菇放在一起讓幼兒對比一下,或讓幼兒在蘑菇上找一找傘的影子,看看哪些地方象傘。小朋友很容易就弄清楚了蘑菇的基本結構。在前面“我和傘來做遊戲”這個環節中所做的鋪墊在這裏就派上了用場。

2、 認識常見食用菇

(1)結合識字,讓幼兒認識各種食用菇的名稱

老師分別向幼兒提問:你喜歡哪一種蘑菇?

你吃過哪一種蘑菇,什麼味道的?

你剛才找到了哪一種蘑菇?

每次提問後,請發言的幼兒看一看剛才找到的蘑菇裏有沒有所説的,如果有,就拿起來向其他幼兒介紹一下。有些蘑菇幼兒不一定知道名稱,或者叫法不是很規範,老師就可以把這些蘑菇的正式名稱告訴幼兒。在幼兒認識名稱的同時,選擇有代表性的蘑菇出示相應的識字卡,讓幼兒進行識字

(2)幼兒自由的討論和比較一下,這些蘑菇有什麼不同

蘑菇的外形看起來都像一把傘,但仔細看來各有差異。幼兒的發言可能千奇百怪,毫無條理性和系統性,只要他們能夠仔細觀察並踴躍發言,老師都要給予鼓勵和表揚。

(3)把差異比較大的兩種蘑菇放在一起讓幼兒進行比較,老師要充分的引導幼兒從蘑菇的大小、外形、顏色、味道等方面來進行觀察

觀察能力越強的幼兒發現的東西也就越多,比如:平菇長得像一把油紙傘,開的平平的,草菇長得像一把還沒打開來的傘;香菇又矮又胖,金針菇又高又瘦……觀察能力弱一點

幼兒的也能區別簡單的顏色、大小等等,老師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給予啟發和引導。

(4)讓幼兒自由的選擇兩種自己喜歡的蘑菇和它們做好朋友,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

拿到蘑菇後,小朋友都會摸一摸,聞一聞,玩一玩。這個和磨菇玩的過程也是幼兒進行比較分析和發現問題的過程,老師要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很快的,幼兒就會發現不同的選擇居然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比如:香菇有時變高了,有時又變矮了;茶樹菇的顏色時深時淺……,這會讓幼兒驚奇得不得了,幼兒探索蘑菇的興趣也就越來越濃,激發了幼兒喜愛蘑菇的這種情感。

幼兒園説課稿12

一、教材分析及學生分析

《分類》這部分內容雖然不多,但很重要。分類能力是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方面,並且與實際生活聯繫緊密。進行分類時,首先要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綜合,通過比較,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繫與區別,並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點與本質屬性。而這一系列認識活動,都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分類能力的發展對於將來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統化的知識,形成科學、嚴謹的方式也有很大益處。

由於學生年紀小,生活經驗不足,所以聯繫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有助於他們更好地學習。教學時,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開展由淺入深的分類操作活動,由觀察、討論方法,到能夠按照單一標準分類,最後發現物品能夠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活動中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學會分類,掌握分類方法,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與概括能力。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及確定的依據

為了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並在實際教學中體現三維目標的整合,依據課標要求,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能選擇不同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掌握分類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各種形式的分類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分類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依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學生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三、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

數學教學應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課堂中,我以開放式教學為主,採用探究、合作、發現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課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使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獲得成功的體驗,進而達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目的。

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活動中的反饋情況,運用多種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把評價的權利真正的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評、互評,看到自己的進步,體現評價形式的多元化。

四、教學流程預案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情境導入,初步感知分類。

上課伊始,我先創設了一個逛超市的情境,放一段超市的錄像,讓學生觀察、發現、交流,觀看完後,讓學生説説“你看到了什麼?你發現了什麼?”然後揭示課題:要想把物品擺放整齊,方便尋找,就要把它們分類擺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學分類。這個情境的設計自然地向學生滲透了做事要講秩序,物品要按需要分類的思想。讓學生感受到分類的意義,同時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也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

(二)、動手操作,探究分類方法

在這一環節中我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兩次探究學習的機會,意圖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空間。

第一次探究:首先讓學生拿出我課前發給他們的學具袋①,同桌兩個人合作一起來分一分裏面的學具。兩個人可以分工合作,每個人分兩類,也可以一起合作分出四類,邊分邊説説分的依據。然後找代表到前展台上演示分的過程,得出結論這些學具一共可以分成四類。看似一個簡單的操作活動卻不僅讓學生體會、理解分類,還激發了他們的合作的意識。

第二次探究:讓學生拿出學具袋②,這裏面有不同顏色和形狀的圖片,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進行第一次分類,分好後選代表到展台上展示分類的結果和方法,請其他小組同學互相評價。然後提出問題,其他小組有不同的`分法嗎?再找出不同分法的小組代表到展台上展示,從而讓學生感受以不同的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這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並動手開始進行第二次不同標準的分類。學生們在小組互評中得到啟發,又對圖片進行重新分類,大大激發了學生不斷探索、積極主動學習,探究的興趣,進而突破了重、難點。

(三)、從具體到抽象,運用分類

首先出示39頁的做一做,我把書上圖做成圖片,讓學生討論之後到前面展台親自分一分,感受分類的多樣化。然後談話:“剛才,同學們動手合作分類擺放物品,做得非常好,那麼,畫出來的,你能分嗎?”這時分別出示40頁的3題4題,讓學生看着圖進行分類回答問題!這樣讓學生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會運用分類解決問題。

(四)、實踐應用,體會生活中處處有分類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處處接觸到分類,讓學生想一想,説説你在什麼地方看過或接觸過分類?然後讓學生把全班同學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以達到鞏固的目的。從而也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一理念。最後的作業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書包裏的物品和家裏的玩具進行分類。讓學生感受分類的樂趣和作用。

幼兒園説課稿13

(一)説教材

説教材內容就是通過分析所選活動主題的內容特點,指明它在整體或主題網絡教學中的地位。所以教師首先必須説清楚此次活動的內容是什麼及為什麼要選擇這些內容。要説明教材選擇是從當時、當地幼兒羣體的需要而準備的,如果在選材方面涉及到地域特色,甚至是幼兒園特色就要更加突出説明,以此來發展幼兒園的本園課程。活動內容和教材不是同一概念,活動內容應包含教材,但不侷限於教材,幼兒園裏的説教材不單指説教材內容,還包括説幼兒的情況分析、説教學目標、説活動準備。因此,在説明活動內容時,必須説清楚教材及與教材有關的內容。

説幼兒現狀簡要分析主要包括幼兒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狀況,幼兒原有知識和基礎技能的掌握情況、智力的發展情況;幼兒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兒的興趣,動機,行為習慣,意志等發展狀況。這一環節,教師要將平時對幼兒觀察的零散印象,逐步條理化、明晰化,有針對性地表述出來,既能更清楚地瞭解幼兒,又使教師能將幼兒發展水平與教學活動設計的關係緊密聯繫起來去考慮目標、內容的確定與選擇,從而逐步真正做到使教育活動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

教育目標是活動設計的重要環節,它既是教育活動設計的起點,又是教育活動設計的的終點。説教育目標時要先説主題目標,再説本次活動目標,主要從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綜合地表達出來,並能體現主題的教育要求,最後説確立此目標的依據。同時在這部分還要針對活動談談自己對重點、難點的確定和解決。

説活動準備,包括活動前的準備(家長工作、社區協調、環境創設、資料收集、幼兒園活動等),活動中的準備(即有關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兒用書、教學掛圖等)。活動準備是為讓幼兒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幼兒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這一點在説課時必須説清楚。

(二)説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有效地傳遞信息、指導幼兒的途徑,説教法主要説明在本次活動中將採用的教學方法和運用的教學手段,以及這樣做的原因,要着重説明自己其中獨創的做法,特別是培養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具體做法。説教法時注意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幼兒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情況等,來説明選擇某種方法或手段的依據。

説教法就是教師要説明“怎樣教”、“為什麼要這樣教”的環節。教師要説出在教育目標、教學內容確定之後,用什麼方法、手段來實現。既要説出整個

活動用什麼教學形式及方法,是集體的、分組的還是個別進行的,更要説清為什麼用這種形式方法、教師如何指導、為什麼要這麼指導等。教學方法種類繁多,尺度也不同。目前我們在進行活動中主常運用激情教學法、情景教學法、電教演示法、交流討論法、互動法、操作法等教學方法,在一些藝術活動中也會用到審美薰陶法等。

在今後的工作實踐中,教師對教法本身的探索、積累與運用,上升到理論高度並使之系統化、規律化,教師應儘量把自己的每一個教法設計上升到學前教育教學理論高度。

(三)説學法

説學法就是説明幼兒要“怎樣學”、“為什麼這樣學”的環節,教師要説出教給幼兒哪些學習方法,培養幼兒哪些能力。教師在説學法時要説出活動中幼兒怎樣學習、依據是什麼;自己在活動中如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引導幼兒主動、積極探索的;還要講出怎樣根據班級特點和幼兒的年齡、心理特徵,運用哪些教育教學規律指導幼兒進行學習的。

在現在的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常用多通道參與法、體驗法、操作法、小組合作法、觀察法等學習方法。

(四)説活動過程

説活動過程是説課的重點部分,它反映着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個性與風格,也只有通過對活動過程設計的闡述,才能看到其活動安排是否合理、科學,是否具有藝術性。説活動過程就是説明整個活動的流程,即各個活動環節的實施過程。活動步驟的安排、方式方法的選擇必須以活動目標為核心,而活動目標既有賴於整體的教育活動過程來實現,又以不同的側重點分散實現於各個活動步驟,因此,教師必須分解活動目標,並分析各層次活動目標與各步驟及方式方法之間的適應性關係。

如果教師設計的活動要進行延伸,教師也要説出怎樣延伸活動、延伸的作用、為什麼要延伸的依據。説這部分,可以反映出教師對本班幼兒發展水平的掌握程度、對促進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發展的理解認識與做法,以及因材施教、個別教育原理的運用等。

(五)展示自己參與設計的輔助課件。

展示課件時還要簡述自己設計、製作的思路和過程。所製作的課件要起到突出本次活動重點,降低難度,以突破難點的作用。

幼兒園優秀説課稿《餵動物寶寶》説課稿

一、設計意圖

幼兒與動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聯繫,他們如同關愛自己一樣關愛動物。孩子喜歡動物,視動物為朋友。千變萬化的動物世界總是能夠引起孩子的注意。而對三歲左右的咪咪班孩子來説,什麼動物喜歡吃什麼實物,是他們最感興趣的話題。我設計“餵動物寶寶”不是一個單一的活動。我希望通過一系列幼兒參與的活動過程,將“如何與動物相處、如何照顧動物、愛護動物”等情感,一點一滴的.累積起來,成為幼兒內心真切的感受和體驗。

二、制定活動目標

從“新綱要”科學領域目標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在是注意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綱要精神,結合咪咪班幼兒年齡特點,我制定以下目標:

1、培養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我希望通過幼兒關注、觀察、探究動物,瞭解動物進食的有趣特徵的行為,增長幼兒對動物的關愛之情。

2、引導幼兒學信號做動作,練習向指定放向跑

本活動中設計一定的場景,根據咪咪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整個活動的活動性較強,與體育活動相結合,所以制定這一目標。

3、發展幼兒判斷能力

這一目標的制定是在小朋友已有過探究小動物吃什麼的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材料的投放,讓小朋友用已獲得的經驗解決問題。

三、活動準備

1、小兔、小狗、小貓頭飾各一個,嘴巴張開

2、準備活動:幼兒用橡皮泥模型製成各種食物

3、小動物走路音樂、歡快跳躍音樂作為活動背景音樂

4、佈置場景:山洞、草地

四、活動各環節

1、聽音樂模仿小動物走路到活動場地(這是一個導入活動,以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2、出示小動物頭飾和幼兒討論“小客人”來做客,請他們吃什麼(這一環節幫助幼兒回憶已獲得的經驗)

3、遊戲“喂小動物”

(這是一個重點環節,意在培養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發展幼兒判斷力)

(1)在前方10米處分別設小鴨、小貓、小狗的家

(通過中間設置場景,如鑽過山洞、爬過草地,以增加活動樂趣)

(2)請小朋友選擇適當的食物跑過去喂相應的小動物,然後跑回來(這一環節與體育活動相結合)

(如有小朋友喂錯,可引導小朋友討論,讓小朋友獲得正確的經驗)

4、引導幼兒學小動物跳舞

小動物吃飽了,高興的和小朋友一起聽音樂跳舞,小朋友可自由發揮,也可以跟着老師模仿小動物跳舞。

(這是活動的延伸環節,進一步增強幼兒對動物的情感)

5、組織幼兒與小動物告別回家

延伸活動:將材料放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並增加動物與食物的品種。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説課稿:微笑

幼兒園説課稿14

一、説教材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從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天起,他們就用好奇、搜索的眼睛,欣賞着媽媽的笑臉,甜甜的布娃娃,悠悠的藍天和五顏六色的玩具,這些都給孩子帶來了無比愉悦的心理體驗。再長大些,他們就帶着這架“眼睛攝像機”到公園、到動物園、到祖國各地的名勝古蹟去遊覽,更是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陶冶了情操。眼睛引導孩子去發現美、感受美。可是,有時眼睛還會帶給我們錯覺。

如:旋轉的理髮店標誌燈、變幻莫測的霓虹燈,吸引了一雙雙驚奇的眼睛,難道燈也在長個子、霓虹燈也會跑步、做遊戲嗎?《新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為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我設計了中班的科學活動《眼睛變魔術》,本活動是根據北京教材中心“愛護我自己”之活動一“保護小眼睛”所設計的'延伸活動,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瞭解、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

活動目標: 1、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2、初步培養幼兒對錯覺遊戲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活動重難點:

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並能説出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二、説教法

本次活動教師將以關懷、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並運用遊戲、演示、提問、操作等方法,努力使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能有新奇的發現,獲得情感和探究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悦。

三、説學法

孩子是天生的發現家,生活環境中點點滴滴的變化都逃不過孩子敏鋭的眼睛。活動中,幼兒通過看看、説説、玩玩,探索發現教師提供的錯覺遊戲材料,感受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索的慾望。

四、説活動程序

在以往的活動中,幼兒已充分了解了眼睛的保護方法。本次活動將由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四個環節來組成第一環節:即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將以輕鬆、愉快的“指指點點”遊戲,引入課題,使孩子自然進入活動狀態。

第二環節:教師將以魔術師的身份出現,為幼兒變魔術,在“變、變、變”的神祕氣氛中,快速地變出一束色彩鮮豔的花來吸引幼兒。這時我適時引導並提問:我變出來的是什麼?你怎麼知道我變出來的是一束花呢?(引出眼睛),接着,我將進一步提問:我們的眼睛都有什麼用呢?你的眼睛看到過什麼?此環節重在使幼兒瞭解眼睛的作用併發散幼兒的思維,擴展幼兒的知識經驗,產生“放眼大自然,世界真精彩”的美妙感受和情感體驗。

第三環節:教師以詩一樣的語言,總結幼兒看到的現象,向幼兒提出疑問,順利向下一環節過渡,“看見花兒紅的是眼睛,看到葉兒綠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一定沒錯嗎?請你睜大眼睛仔細看”(教師適時出示圖片)以疑問的語氣發問:這幅圖片上有兩組圓,這兩組中間的兩個圓是一樣大呢?還是一個大?一個小?這時,孩子可能説一個大,一個小,我就採取比比看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喔!原來兩個圓是一樣大的,這時,教師將以肯定的語氣告訴幼兒,這就是眼睛給我們造成的錯覺,從而引出本次活動的重點:眼睛看到的錯覺。接着我繼續請幼兒觀察花瓶圖片和轉筒,請幼兒講講自己的發現,繼續體會錯覺現象。這時,孩子們的操作探索慾望已被充分調動起來,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試一試,難道眼睛真會看錯嗎?從而順利進入下一環節:操作、探索、發現。

幼兒園説課稿1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不能説謊,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揭示“騙人必將害自己”的道理。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卡片抽讀生字新詞。

(2)比一比,再組詞。(《課堂作業》第4題)

皮( )裏( )孩( )

被( )理( )刻( )

(二)引人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學會了7個生字,瞭解了課文內容,請小朋友回顧一下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那麼,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三)講讀課文第1、2段

(1)輕聲朗讀第、自然段,説説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什麼?(從前,有個孩子在山上放羊)這一句話向我們交代故事的時間是在從前,地點是在山上,主要是寫放羊的孩子。從前是指什麼時候?“常常”是什麼意思?誰能用“常常”説一句話?

(2)讀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句子:有一天,他在山上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

a.看看“狼來了”後面是什麼標點符號?(!),説明很着急。

b.“狼來了”這句話説了幾次(兩次),要加重語氣。

c.朗讀指導。

狼真的來了嗎?那麼放羊的孩子真的着急嗎?誰能用故意着急的語氣來念一念“狼來了!”?指名讀--評議--齊讀。

②山下的人聽見喊聲後是怎麼做。怎麼説的?當時他們的心情怎樣?(緊張、焦急)課文中哪幾個詞充分地表現了這一點?(趕快、跑、忙)“趕快”什麼意思?你能用“趕快”説句話嗎?

③指導朗讀。用緊張、焦急的語氣讀讀山下的人説的話。指名讀--評議--齊讀。

④放羊的人這時候又怎麼樣呢?看圖結合課文來説,指導學生用開玩笑的語氣讀。

(四)學習第3段

①放羊的孩子只騙了一次嗎?指名讀第3民説説從哪裏看出來。

②理解“一連、好幾回”的意思。

③“好玩”是什麼意思?放羊的孩子覺得什麼很好玩,板書:好幾回

④齊讀第3段。

(五)學習第4、5段

(1)導語:明明沒有狼,放羊的孩子卻大聲喊:“糧來了!狼來了!”而且欺騙了好幾回,他這樣做對嗎,會給他帶來什麼結果,請小朋友自由輕聲讀第4、5段課文。

(2)仔細看圖:狼真的來時,放羊的孩子當時的神態、動作、語言是怎樣的?淮能用着急、害怕的語氣讀一讀課文中第二次寫“狼來了!狼來了!”的句子?(指名讀,齊讀。)

(3)狼真的來了,山下的人聽見喊聲,為什麼不去打狼?他們是怎麼想的?怎麼説的?板書:不相信。指導用生氣的語氣念山下的人説的話。

(4)看最後一幅圖:説説最後結果怎麼樣?放羊的孩子為什麼哭了?用傷心的語氣讀最後一節。

(六)總結全文

(1)開始放羊的孩子為什麼笑了?後來為什麼哭了?

(2)讀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一個什麼道理?

(3)齊讀全文。

(七)作業

(1)課後練習第3題:比一比,讀一讀。

①羊被狼吃了。

②狼吃了羊。

比一比有什麼不同?第1句主要講誰?第2句主要講誰?指導學生念好重音。

《課堂作業)第6題:抄寫句子。

板書設計:

39狼來了

放羊的孩子---------山下的人

好幾回

↓羊被狼吃了↓

哭←------不相信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字詞

2.練習朗讀課文,總結課文,指導學生的.行為。

3.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個故事。

教學過程:

(一)複習生字詞

(1)卡片抽讀,開火車讀。完成(課堂作業)第1題。

(2)聽寫詞語。《課堂作業》第5題。

(二)指導朗讀課文

(1)第一次用“狼來了”騙人:放羊的孩子是故意的語氣,山下的人説的話是着急的語氣。

(2)第二次狼真的來了:要念出着急、害怕的語氣。而山下的人説的話要讀出生氣、不相信的語氣。“又、別理他”要讀重音。

(3)第五段,要求讀出傷心的語氣。

(4)敍述部分用不快不慢、聲音不大不小的語氣念。

(5)練習指名讀,分角色朗讀,齊讀全文。

(三)複習有關課文內容,總結課文

(1)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狼真的來了,山下的人為什麼下去打狼?

(3)羊被狼吃了,放羊的孩子會怎麼想?

(4)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一個什麼道理?

(四)看圖説説、評評、議議,指導行為(指導完成課堂作業第7題)

(1)看圖説説,圖上畫着什麼?應該向誰學習?為什麼?

①圖一:丁丁打碎了碗,説是小貓打碎的。

②圖二:鼕鼕打碎了碗,向媽媽承認錯誤。

(2)導行:你説過謊嗎?今後該怎麼做?

(五)四人小組討論,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個故事(推薦一人蔘加班隊活動的故事大工評選)

(六)作業

每個小朋友,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