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課稿三篇

來源:文書谷 1.32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説課稿三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老師下午好:

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別緻的小花瓶》,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別緻的小花瓶》來自人美版第八冊第十三課,該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課程,也是本套教材陶藝系列中的一課。

對於舟山來説,陶藝不是什麼天時地利,得天獨厚的課程,特別是城市裏的孩子就更不可能了,很多時候都是用橡皮泥來代替,自從有了配套學具,給我們嘗試玩泥的機會,學生興致很高,在課堂上每次都玩得很瘋狂。

上學期只是簡單讓學生學玩泥,手捏出大致動物造型,大部分時間是用顏料來繪畫裝飾,初步接觸了陶藝。而《別緻的小花瓶》更多的是讓學生了解了陶藝文化,對陶泥的製作方法認識更進一步。在這節陶藝製作課上,利用陶藝造型表現手法不同,在本課介紹了三種方法,如手捏成型、盤條成型、泥板成型。來啟發與引導學生大膽創作,發揮想象力,抓住“別緻”的特性,自由、開放、個性的表現自己想要做的花瓶,是本課最大的特色,它不僅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審美能力,也陶冶學生對陶藝的情趣,對裝飾周邊生活的美起到了一定作用。

結合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學習,瞭解初步認識手捏成型、盤條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藝技法。

過程與方法:利用手捏成型、盤條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藝技法制作別致的小花瓶。

情感態度價值觀:瞭解陶藝技法,並將其運用到美化生活的活動中,提高審美能力。

根據本堂課陶藝的特點,及本課從四年級轉化為三年級學生的學情,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重點:學習手捏成型法、盤條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藝技法,嘗試製作一個別致的小花瓶。

難點:花瓶的造型設計、重心的掌握及四人小組的合作能力。

二、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直觀演示法,引導法,練習法,觀察欣賞法等。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通過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目標的。

學法上,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合作學習。

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六個環節展開。

環節1 探究捏泥的基本方法

我設計的導語是我手中的泥條是用什麼方法制作出來的?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為了消除對我的陌生感,並讓孩子們自己也來搓一搓,消除了學生上課的緊張感,並讓班級裏的同學表演基本泥塑方法,讓學生猜一猜,激發學生的陶藝興趣。

環節2傳授陶藝製作技法

首先我出示一些用基本方法制作的泥條、泥板等道具,讓四人小組討論研究我到底想要做什麼?

這是為了帶給學生一種神祕感,更能激發學生學習陶藝的興趣。

接下來教師開始將這些道具組合成本課的花瓶,並出示了課題。

在組合時候教師請學生聆聽陶藝的`基本技法技巧,如手捏成型、盤條成型、泥板成型對講解,並對花瓶的結構、重心、裝飾直觀的演示講解,用直觀教具和直觀演示等形式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使學生增加感性認識,加深印象,明確製作的具體方法步驟,為學生創新花瓶打下基礎。

環節3欣賞大師作品與學生作品

為了能使學生理解與欣賞現代陶藝能力,我鋪墊了這樣一個小環節,請學生欣賞我的組合的花瓶,並對其評價,然後出示了普通的花瓶與我的花瓶進行對比分析,一來培養學生自主評價能力,二來也是為什麼是“別緻”打下基礎,用更美的眼光看現代陶藝。

學生知道了別緻是與眾不同,新奇後,教師就讓他們欣賞了現代陶藝大師作品和學生作品,開闊學生的眼界,瞭解現代藝術家的陶藝境界,是那種打破、改變以往陶藝的思維方式和審美觀念,逐步走向開放、自由的創作局面,充分流露出藝術家的純真情懷,提高學生欣賞陶藝的能力。

環節4藝術實踐

為了提高學生對花瓶造型設計能力以及四人小組合作能力,我組織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自己想做一個什麼樣的花瓶,然後推選一個最好的説給大家他們組的想法,為四人小組共同完成一個作品打下基礎。

接着提出四人小組合作是怎樣協調的。

最後請學生做今天的作業,以四人小組的力量做一個別致的小花瓶。

環節5展示交流

評價是一種重要的導向,在美術教學中,作品完成以後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作品展示給大家看,並挑選幾組請他們進行自我描述作品,再請其他小組或個人進行點評,這些都是為了保護學生的創作激情,鼓勵他們充分表達創作意圖,同時教師適時適度地進行引導,對學生的創作情況較準確地進行分析,能給本課知識掌握獲得很好的效果。

環節6課後拓展

在收尾時,為了保持學生對陶藝學習的餘温,我請學生課後有興趣給自己小組的花瓶塗上顏色,並進行了知識的拓展陶與瓷的區別,也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了解陶藝文化,初步學會判斷陶器的能力。

四、説板書設計

先出示課題,然後在板書上主要寫了手捏成型、盤條成型、泥板成型將陶藝技法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輸入漢字》選自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教科書,是第二冊第一單元第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是國小三年級的學生。

本課主要是學習在Windows環境下利用拼音輸入法輸入漢字。三年級的國小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和拼音基礎,在開始本課學習之前,根據教材的編排,學生又已經學習了Windows的基礎知識和鍵盤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夠使用鍵盤熟練的輸入大小寫英文字母、數字和符號,運用編輯區的功能鍵進行一些簡單的編輯。在本課的學習之後,教材還安排了其它的綜合性運用輸入法功能的教學模塊,因此,本課的教學就成了承上啟下的一個作用。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抽象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特別是對當代的國小生,許多家裏已經有了電腦,並且,有一部分已經會使用某一種輸入法來輸入漢字了,對於他們來説,對學習輸入漢字並不感興趣。但是,同時也還有一部分學生不會輸入漢字。因此,充分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有的放矢的開展教學是本節課教學的關鍵。讓學生成立學習小組,開展互幫互助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等主要學習方式完成,同時結合教師適當個別指導。

三、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讓學生掌握輸入法工具的使用方法,正確輸入漢字。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分析信息、處理信息,開展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讓學生在闖關的競爭中,體驗成功、感受團隊合作的魅力。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利用輸入法正確輸入漢字

教學難點:

讓所有學生都學會使用輸入法輸入漢字

五、教法闡述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創設情境法”、“任務驅動法”、“競爭激勵法”等。

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始終,構建一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平台,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

六、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分析體驗——接受任務——合作探究——綜合運用”。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因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闖關的熱情,面對一個個的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發展能力,訓練思維。

七、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及體現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教學設計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引出任務

(二)任務驅動,嘗試練習

(三)探究歸納,總結延伸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引出任務

在本節課開始的時候,我通過播放節日活動的場面動畫激情導入:每到節日時,我們就會舉辦一些主題會。在主題會上,我們可以參與很多遊戲,獲勝的話還可以得到獎品。大家都喜歡這樣參加這樣的活動!今天,在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上,老師也給大家準備了一個小小的主題會。

通過這樣一種情境的導入,一下子把學生吸引過來,他們積極主動地進入到課堂的學習中來,他們在強力的期待中等待着的“主題會”的精彩節目就是我們今天學習、探索的內容。

(二)任務驅動,嘗試練習

活動一:猜謎遊戲

學生打開桌面上的“主題會”文件,第一關是猜字謎,規則是猜出謎底之後不能説,只能寫。怎樣“寫”呢?(學生回答:“輸入中文”)你會輸入中文嗎?你知道常用的中文輸入法有哪些嗎?(學生回答),由此引出智能ABc輸入法。這時教師並不去講解輸入法的使用,而是讓學生之間直接“寫”謎底,並給予建議:遇到問題同小組的學生可以共同討論,問老師或者閲讀課本。我們不但要看哪些小組將謎底全部“寫”出來了,還要看哪些小組的小老師當的好,教會另一個學生。學生做完後,首先請他們説出正確的謎底,然後再請學生(小老師所教的學生)上來示範操作,我們字謎的謎底都是單個漢字,通過這個遊戲瞭解智能ABC的基本使用方法(輸入拼音、選字、翻頁查找),在學生輸入成語時,讓其他學生注意觀察示範同學的方法是否和自己一樣,説説有哪些方法,他們之間有什麼不同點,哪種方法比較好(因為有的學生在輸入成語時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輸入的,而有的學生是使用的詞組輸入,這當中又分為全拼、簡拼、混拼)。讓學生知道智能ABC是基於詞而不是基於字的輸入法,使用詞組輸入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輸入速度,這時教師再做補充講解。我們自己的姓名是不是詞組?(不是)我們是否可以將它定義成詞組呢?這樣會方便我今後的輸入。請會的學生上來示範操作,教師在一旁講解,從而讓學生了解構詞、分詞的方法。

活動二:看圖作文

學生在掌握了漢字錄入的方法和技巧之後,需要大量的練習來鞏固。除了介紹實用的漢字錄入速度測試軟件金山打字通之外,考慮到學生今後的學習方向,在中文輸入綜合練習中,我們發現,與其讓學生對着一篇文章進行毫無意義的錄入練習,不如讓學生寫他們自己想寫的東西。如果藉助多媒體出示圖片或動畫,則更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這種“想象——寫作式”的打字教學模式,使學生打開了“思維潮水的閘門”,進而產生吐露想法、書寫感受的強烈願望,以達到完成中文輸入練習與培養寫作興趣和能力等多重教學目的。我從網上找了三幅不同的圖片,讓學生任選一張,自己命題,題材不限,兩人合作完成一篇小短文。練習時,我巡視指導,觀察學生“寫”的情況並與學生做面對面的交流,幫助其解決問題。最後,請學生將完成好的作文讀一下,讓大家點評,評一評誰輸的文字最多,誰的文章寫的好,誰的創意比較好,並及時給予表揚。

(三)探究歸納,總結延伸

通過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麼?學生小結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智能ABC輸入法的使用、全拼、簡拼、自動分詞、構詞的方法。教師補充:我們還明白了在學習中,不會時可以尋求幫助,有問題可以相互討論共同解決,並要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除了本節課所學習的“智能ABC輸入法”外,還有哪些優秀的輸入法呢?

(1)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各自介紹自己喜歡的輸入法,並説説其優點。

(2)教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歸納總結。

沒有完美的輸入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輸入法,自己選擇的就是最好的。

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冀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6課《別踩了這朵花》。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教學分析。

本課所處單元以“永遠的冰心奶奶”為主題,向我們展示了一位充滿愛心的偉大作家,以及她“有了愛就有了一切”的精神。冰心以其淳樸的感情、豐富的知識、清麗的語言,同我們談友誼,談母親,談生命,談如何處世與做人……所以在教研室楊主任的指導下,我們將本單元訓練的重點定位在佳作欣賞上。而《別踩了這朵花》作為本單元的開篇課文,在集體研修中,我們將它作為精講課文。

《別踩了這朵花》全詩採用第二人稱,詩的第一節開宗明義,直抒胸臆,以率直懇切的語氣,向小朋友們提出一個希望——一種提醒,囑咐,乃至要求:別踩了這朵花。詩篇對這朵“小小的黃花”作了述説:這是一朵幸運又快樂的蒲公英花,它在媽媽和大自然的關愛中成長着,在春天的滋潤和期望中成長着。這又是一朵勇敢的花,它有着不畏艱險的堅強性格和蓬勃的生命力。詩的最後一節,又回到了詩人的“直抒胸臆”,對小朋友提出了更深一層的希望和囑咐。冰心告訴小朋友:“小黃花”是大自然之子,它理應和人們一起共同享受春天的歡樂。因為,它也和人們一樣,以充滿生機的生命,把春天裝扮得美麗多姿。

二、説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課改理念以及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聯繫自己的生活,理解詩歌主要內容,體會冰心的愛“無處不在”。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它的語言美,讀出韻律美,並積累精彩片段。

3、嘗試寫幾句簡單的小詩,表達自己的想法。

4、認識冰心“以小見大”的寫法,學習詩歌“一讀二誦三寫”的欣賞方法。

其中“聯繫自己的生活,理解詩歌主要內容,體會冰心的愛無處不在”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認識冰心‘以小見大’的寫法,學習詩歌“一讀二誦三寫”的欣賞方法”這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所在。

三、説設計理念

我們的語文“單元目標嘗試教學”課改實驗在以往注重語文的“人文性”的基礎上,更加強調了語文的“工具性”。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不僅要悟理、悟情,更要掌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得法於精讀,應用於略讀”。本節課整體設計上正是依據上述理念,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感悟真情,明確方法。

四、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採用的教法是點撥法和講授法。點撥法重在引導,主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嘗試理解感悟,發現方法。講授法可以幫助學生昇華情感,明確方法,以指導以後的閲讀或寫作。

學法上,我依據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採用的學法是嘗試探究法、討論法、朗讀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閲讀習慣,形成閲讀技能與合作技能。

此外我還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五、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中我利用了兩課時進行教學。在單元導讀課裏,我們已經初步瞭解了冰心,並佈置了本課的預習任務,完成預習導學案。第一課時就在此基礎上,瞭解冰心作品三大主題,初步體會冰心的“愛無處不在”。以小組為單位通讀課文,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為第二課時的理解掃清障礙,並佈置本節課精彩一分鐘主題。我在這裏為大家展示的是第二課時,在這一課時我是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環節1:課前精彩一分鐘。本節課我設計的主題是:冰心的詩作。這一主題既緊扣單元主題,又與本文體裁一致,不僅幫助學生積累,還有利於本課詩歌的理解。

環節2:回顧全文,整體把握。我首先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導入課文,再引導學生回顧,把握整體,為本節課的理解打好基礎。

環節3:明確目標。讓學生知道這節課我要學什麼,怎麼學,明確學習的具體方向。

環節4:品讀文本,體驗感悟。冰心的文章最大的特點就是:愛無處不在,所以這一環節我設計的中心問題是:“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從哪裏感受到了愛?”由學生自主探究完成。並提示: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畫作批註,注意方法的指導。在學生和全班同學分享探究結果的時候,我把展示的舞台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盡情發揮,暢談感悟,學生也給了我一次又一次的驚喜。

比如:有的同學説:“小朋友,你看,你的腳邊,一朵小小的黃花。我從‘腳邊、小小的’感受到冰心奶奶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因為有愛才會這樣細心,連‘腳邊、小小的’花都能注意到。”有的同學通過第三小節感受到了大自然對小黃花的關愛“給它蓋上厚厚的棉被”,還有小黃花“靜靜地躺卧着,等待着春天的消息”那種享受愛的幸福。還有的同學説:從‘它聞見了泥土的芬芳,快樂的站起身來’,體會到了小黃花對生活的熱愛,感覺很快樂,並嘗試着用朗讀來表達情感。諸如此類的回答還有很多,學生理解的非常到位,分析的非常透徹,一株幸運、快樂、勇敢的小黃花形象呈現在每個人的腦海中從而也感受到冰心奶奶的愛無處不在。而作為教師的我完全沒有必要再次重複孩子的話,或者侷限孩子的思維,所以我只是對錶現突出的孩子以恰當的評價,比如:你抓住關鍵詞來理解,真是個會學習的孩子;邊讀邊想象畫面,你讓詩歌的美更有意境了;從你的朗讀中我彷彿看到了那朵快樂勇敢的小黃花。諸如此類評價既是對回答者的鼓勵,也是對其他同學的'一種閲讀方法的指引。對於重點部分我又進行了適當的誦讀指導。

當課文整體分析完畢,我又運用總結性迴歸課題、點明主題:“多麼幸運的小黃花,媽媽愛它、大自然也愛它。它在關愛中,快樂地長大,勇敢地安家,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想用愛來呵護她。這就是冰心奶奶用充滿愛的詩句告訴我們的話,”學生再次齊讀課題。還讓每小組推選一名讀書最棒的學生,配樂合作讀詩,表達心中的愛。其他學生對朗誦情況進行評價。然後再由教師點撥提升,明確寫法:冰心奶奶説:“我的心思你們也懂。”你懂了嗎?她想要我們怎樣做?要愛護的僅僅是這棵小小的蒲公英嗎?(要愛護大自然中的一切)“小黃花”象徵着整個大自然,象徵着所有有生命的東西,這就是本文寫法上最大的特點:以小見大。

接下來,我又依據讀寫結合的理念,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了再創作:讀了冰心奶奶寫給我們的小詩,你想到了什麼?以後我們要怎樣做?能不能把你的小心思也以詩歌的形式告訴冰心奶奶呢?請同學們試着完成學案上的嘗試練筆。學生創作後展示優秀作品,並加以評價,評價時點評作品優秀在哪兒,以便其他同學借鑑方法。

環節5:探究詩歌欣賞方法。這一環節我是採用小組合作探究形式來完成的。首先出示合作探究問題:回憶我們剛才的學習過程,想一想我們是怎樣欣賞這首詩的?先自主探究,有了自己的想法後小組交流,總結歸納出統一答案,然後再小組展示彙報。教師根據小組展示彙報情況,其他小組質疑、補充情況及時給予小組評價並加分。因為這是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回顧與方法總結,難度並不是很大,所以許多小組都總結出了幾點,交流歸納後,教師再次明確一讀、二誦、三寫的欣賞方法,以便學生掌握更準確的方法。

環節6:盤點收穫,繪製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可以使頭腦中的知識更加系統化。所以在課堂接近尾聲之際,我讓學生對照課前明確的學習目標,談談本節課有哪些收穫。學生彙報教師板書,再把這些收穫簡單的總結概括:我們從內容裏品味出了情感,認識了寫法;學會了欣賞,還自己寫了小詩對課文再創作。學生再根據這些收穫畫出自己的思維導圖。這種談收穫的方法能有效的指導學生如何繪製思維導圖。

環節7:佈置作業。本節課只是一個例中學的過程,學生要想真正學會欣賞必須經歷實踐悟和遷移用的過程。所以我在作業中設計了“用我們學到的欣賞詩歌的方法,欣賞冰心詩作《雨後》。”讓學生熟悉方法,學會運用。後兩項是我們的常規作業:在思維導圖手冊上積累精美片段,豐富學生語言;繪製思維導圖,構建知識系統。

整個教學過程的分析、理解、感悟,注重以學生主體活動為主,在討論中感悟,在朗誦中昇華。而對於方法的學習,更注重引導,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最後教師再明確、按實。

六、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課文主幹清晰直觀的傳遞給學生,凸顯文章重點,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七、回味課堂,體驗得失——説反思

這一節課總體來説完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整個教學過程比較流暢,學生感情充沛,課堂反映良好,得到了教研室王老師肯定,同時也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例如:理解課文過程要抓住一部分理解透徹,不要被學生的思維牽引,否則會處處落不到實處。讀的形式不夠多樣,如果朗誦契機抓得再到位一些,誦讀效果會更好。

課堂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希望能在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實踐、不斷地遺憾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以上,我從教材、目標、設計理念、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教學反思七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