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説課稿範文集錦九篇

來源:文書谷 1.2W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教師説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教師説課稿範文集錦九篇

幼兒教師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新年到》是大班綜合活動內容.這首詩歌具有奇妙別緻的想象,將星星、月亮、太陽都擬人化,描寫了共同歡度新年的快樂,同時通過自然的對話,幼兒知道了過新年自己長大了一歲,更加懂事了。幼兒瞭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流露出了盼新年、過新年的喜悦心情。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基礎知識,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

2、目標定位

根據素質教育中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幼兒園語言教育的任務,特制定了以下三個活動目標:

(1)感受新年歡樂氣氛,增強大一歲的自豪感。

(2)學習詩歌的語言,能創編詩歌。

(3)引導幼兒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激發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3、活動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活動難點則是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使活動得到深化。

4、活動準備

為了使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協調統一,富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特做以下活動準備:

(1)與詩歌內容有關的課件以及幼兒運用的小圖片。

(2)關於《新年到》的歌曲磁帶、背景音樂,創編詩歌用的小圖片(如小狗、大樹等)。

(3)繪畫用的紙、筆每人一份。

二、説教法

新《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讓幼兒想説、敢説。在活動中,我本着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的原則,採用了以下教法:

1、遊戲法: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因此我設計了三個不同的遊戲貫穿於整個活動中。首先,在導入部分運用了音樂小遊戲模仿動作。隨着音樂引導幼兒模仿做夢等動作,創設情境。在理解詩歌的內容時,設計了遊戲對話。通過這個遊戲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述的各種事物對新年的認識。最後,在活動結束時運用了音樂表演遊戲一年過去了。

2、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以及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聽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述。包括自由接結伴講、分組講,這樣可以更好的滿足每個幼兒想説的願望。視聽講結合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

幼兒教師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中班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和現象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他們樂意觀察事物,思考問題,但他們認識的是物體粗淺的,表面的現象,還不善於根據物體的某一特徵進行歸類,本次教學活動《氣球夥伴》正是基於這一點而設計的,由此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二、説教學目標:該活動的目的是:

1、認識數字9,感知數字與數量的關係。

2、能按氣球的某一特徵歸類,訓練快速辨認和判斷的能力。

三、説教學準備:

各種顏色的氣球、1——9數卡、圖片、小鈴。

四、説教學過程:

1、出示畫有氣球的卡片,幼兒點數,都是九個。可以用數字9來表示,數字9還可以表示什麼呢?

2、尋“9”。出示尋“9”圖,要求幼兒找找圖上什麼東西有9個,把數量為9的圖案用筆圈出來。

3、躲“9”。教師出示數卡成小鈴,幼兒聽到9下鈴聲或看到數字“9”,就躲起來。

4、遊戲:“找氣球夥伴”。幼兒看看自己氣球是什麼顏色的,找到與相同顏色的氣球結成好夥伴,數數一共有幾個好夥伴。

幼兒教師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一)首先説一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當我和小朋友一起分享那首《秋天多麼美》的時候,孩子們就用好奇的眼睛看着我,認真地問:"老師,你還能告訴我們更多關於秋天的故事嗎?"因為大班小朋友對詩歌已經有了一定的欣賞能力,還有小班、中班的基礎,那麼,我覺得把《歡迎秋爺爺》這首充滿兒童情趣的散文詩帶給小朋友就太合適不過了。它短小精悍,以優美生動的童話語言描繪了秋天這一豐收的景象。詩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秋天的情境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切合的聯想,顯得又具體又形象。詩中最後描寫山楂娃娃和柿子娃娃為秋爺爺照明,讓幼兒充分體會了愛心的美好。

《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散文詩鮮明的結構特點和擬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語言風格,給幼兒清楚明瞭的記憶和想象線索,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符合我班幼兒的學習特點,能更好的為大班幼兒所接受。

(二)活動目標

根據我園內及本班的實際情況和教材本身的特點,圍繞活動的具體內容,程序方法,對活動目標進行領域間有機的整合,制定了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散文詩中水果娃娃的高興情緒,體會散文的美,並能創造性的學習散文詩歌。

2、引導幼兒在理解散文的基礎上,有表情的`朗誦散文詩。

3、學習仿編散文詩,初步掌握仿編散文詩的技巧。

目標中提到:教師要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感知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整個過程中,我始終圍繞這一目標教學,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學習仿編散文詩的技巧,在這個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視聽多媒體資料,創設了一種積極的語言活動,讓幼兒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想象,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來解決這個難點。

二、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知識方面:

1、積累幼兒對秋天的相關經驗。

2、幼兒事先對一些比喻擬人等形容守法的接觸。

教具方面:多媒體課件、錄像、水果實物等。

三、分析教學方法:

1、分析教法

新《綱要》中提出:"教師應成為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次活動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情景創設法

(二)情緒感染法

(三)多媒體教學法等方法

2、根據幼兒具體形象思維比較突出的特點,學習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引導幼兒主動探索、發現學習;

(二)藉助錄像、課件等多媒體手段、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

四、分析活動程序

綜上所述,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我採用"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來組織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導入活動中,我想怎樣才能讓小朋友很快走進秋天的情景,對秋天更加感興趣,從而更加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散文詩中來呢?首先我設計了"秋爺爺做客"的環節。當我扮成"秋爺爺"提着水果籃,來到小朋友中間的時候。孩子們都眼前一亮,睜大眼睛上下打量我,興奮極了!我學着"秋爺爺"的聲音跟小朋友們打招呼,"小朋友!你們好啊!"幼兒立刻產生了極大興趣,小朋友和秋爺爺馬上生生互動起來。此時所有孩子的熱情都被調動起來,神情流露出對接下來內容的無限好奇和猜想,也由此引入了課題。根據幼兒之前對秋天的生活經驗,採用提問法問:"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那秋天是什麼樣的呢?"小朋友紛紛舉手回答:"秋天是美麗的""秋天是金黃色的"……

接着,我出示實物——各種水果。"小朋友們看,秋爺爺給咱們帶來了那麼多禮物,快來看!"這裏採用情景創設法,依據是為了讓幼兒更直觀地瞭解秋天,進入情境。幼兒通過直觀地看,很快就能説"蘋果像紅紅的臉蛋""石榴像在咧嘴笑"這裏實物的出現更能讓幼兒直觀清楚地瞭解水果的外形特點,滲透散文詩的內容,為幼兒在之後學習散文作了鋪墊。

小朋友!今天秋爺爺還為咱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散文詩呢!你們想不想聽啊?此時幼兒情緒高漲,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散文詩內容。

第二個環節就是基本活動,欣賞學習散文詩。

1、首先請小朋友第一次欣賞散文詩。

我瞭解,動畫片、FLASH動畫,小朋友都非常感興趣,那優美的畫面和動態的形象是多媒體教學的最大優勢。所以我根據散文內容,也製作了生動有趣的FLASH動畫課件。在這裏運用多媒體教學法主要是依據藉助多媒體教育環境,創設意境,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習、認知的興趣,使其如臨鮮明的活動畫面,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便於幼兒對內容的進一步理解,較快地進入到詩歌意境中。

隨着生動有趣的畫面,優美的背景音樂。我看到孩子們完全被那一幅幅美麗的秋景和豐收的喜悦所感染吸引了。如果説剛才的愉快情境為孩子們上演了一出生動的童話劇,那此時的FLASH課件就帶幼兒走進了一本精緻的童話書。孩子們幾乎目不轉睛的盯着屏幕,有的跟隨音樂擺動身子,有的跟着畫面裏的卡通形象模仿動作,已經完全沉浸在美麗的畫面和詩中了。這時幼兒已經對散文詩有了一定的瞭解,並通過視、聽對散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2、接着是第二遍欣賞散文詩,同時向幼兒提出問題。

"詩中都提到了哪些水果娃娃?"水果娃娃們高興地有了怎樣的變化?""山楂娃娃和柿子娃娃又做了什麼呢?"帶着這些問題,小朋友開始有目的的欣賞第二遍散文詩。

這遍欣賞孩子着重於畫面中各種水果在顏色、形狀上的區別,有的已經開始憑着模糊的印象跟着唸詩。在欣賞完畢之後,孩子們便就他們通過觀看課件的發現紛紛爭先恐後的回答我的問題。告訴我他看見了什麼,"紅紅的蘋果""彎彎的香蕉"告訴我山楂娃娃和柿子娃娃幫助秋爺爺照路……

在這裏看課件的目的是幫助幼兒記住散文詩的內容,有利於讓幼兒抒發感情,通過觀看讓幼兒情感得到昇華,藉此向幼兒情感教育。"我們要做有愛心的好寶寶。接下來反覆學説,跟讀原句熟悉散文詩結構。

3、分組朗誦,啟發幼兒動作表演。

這時幼兒通過對散文詩有所瞭解後,需要更深刻理解體會散文詩,這時,我採用情緒感染法為幼兒做示範朗誦,依據是針對大班幼兒情緒波動比較大,易受成人情緒影響的特點,利用自己飽滿的情緒感染幼兒,使幼兒能更好的領會散文詩的美,使幼兒在理解上與我產生共鳴。我是這樣為孩子朗誦的。在這裏,我利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影響了小朋友,並沒有生硬約束制止他們。在他們之後分組朗誦的時候就顯得自主輕鬆了很多。

第三個環節是創編散文詩

在這一環節,我特地為小朋友準備了豐富多彩的錄像。我利用課餘時間把我們農科院蔬菜瓜果成熟的景象和在南部山區拍到的自然風景以及紅葉谷的紅葉有近及遠的做成了錄像資料,為孩子們在腦海裏營造了一個更加豐滿多元的豐收景象。根據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在這裏再次使用多媒體教學法。"小朋友,我們現在已經是秋爺爺的好朋友了,他也要帶我們去看看他的家!"

在看過錄像之後,小朋友分組進行討論,你在錄像中還看到了那些水果娃娃蔬菜娃娃?能不能把他們也寫到我們的詩中來?在小夥伴中間,小朋友顯得更加興奮投入,這裏使用分組討論法的依據,也是想讓"討論"這種多向立體的輸出取代單純的對話,使幼兒更加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用語言表達給別人。我在為小朋友做巡迴指導的時候,也發現了不少小朋友極富亮點的句子。我鼓勵他們,大膽地説出自己編的詩句。他們很快説出"金黃的橘子""像小葫蘆似的鴨梨""竹子一樣的甘蔗".

這時我們的課堂變得生動活躍,全體總動員。小朋友成為了真正的活動的主人,從而解決了難點。小朋友説起自己編的散文詩句,顯得自豪又興奮,大大增強了自信心。

最後一個環節結束部分還是以秋爺爺為線索,緊扣主題,整個過程一直圍繞從秋爺爺做客到秋爺爺送詩再到參觀秋爺爺的家。"小朋友,秋爺爺看到我們小朋友學知識編詩歌,這麼聰明,想邀請我們到院子裏做遊戲,好不好?"這時,響起歌曲《小樹葉》,幼兒隨老師邊做動作邊走出教室。

幼兒教師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但是幼兒對圓柱體的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識是模糊的,並且很難聯繫到社會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兒已認識了箇中平面幾何圖形和球體的基礎上,我進行了本次教學活動。

二、説目標

《綱要》中指出:"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根據《綱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認知與能力、情感與態度二方面的目標,體現了目標的整合性:

1、初步認識圓柱體的基本特徵,探索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2、激發幼兒探索圓柱體祕密的興趣。

三、説準備

1、 知識經驗準備:

(1)請家長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2)已認識過球體。

2、材料準備:

(1)提供圓柱體實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積木、固體膠等,準備印泥、紙張。

(2)一樣大小的硬幣若干、透明膠、長方形紙張、固體膠、橡皮泥。

四、説教學方法

在活動中為了達到完美的教學境界,我除了以親切的形象、飽滿的情緒感染幼兒外,還運用多種形式的方法進行教學,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發現法

皮亞傑認為:教學不該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兒童的心智發展。教師應儘可能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進行實驗操作,引導幼兒積極探索,體驗發現的樂趣。根據大班幼兒好奇、好問,又有一定知識經驗的特點,我引導幼兒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説一説中進行探索,從中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徵,培養幼兒探索發現的興趣。

2、討論法

新《綱要》指出,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並能愉快地與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兒探索前後和探索過程中,我都引導幼兒積極地與老師、同伴交流、探討問題,讓幼兒的思維相互碰撞,在分享中體驗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動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動的目的是循序漸進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動都提供了相應的、適宜的材料,讓幼兒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發現和鞏固。充分體現了《綱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豐富的、具有適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發幼兒與材料互動,注意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感受、體驗創造的樂趣"的精神。

五、説活動程序

新《綱要》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悦。為此,本活動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幼兒在活動室尋找各種圓柱體實物並自由探索

在活動設計的開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問題以任務的形式交給幼兒,讓幼兒自由地在活動室尋找各種圓柱體實物,找到以後和球體比一比有什麼不同,然後玩一玩、説一説立在桌上和側放在桌上有什麼不同,並把圓柱體上下兩面印下來,看一看發現了什麼。由於探索的目的`明確,幼兒急於發現老師的問題,所以興致勃勃。最後,教師再根據幼兒的講述進行小結,讓幼兒初步瞭解圓柱體的基本特徵,從而順利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二)組織幼兒討論

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幼兒把學習到的知識聯繫到社會中去,擴展幼兒的知識經驗,鞏固幼兒所學的知識,為後面的環節作鋪墊。

(三)玩一玩、變一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讓幼兒充當"小小魔術師",這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每個幼兒都躍躍欲試,情緒高漲。

幼兒的探究慾望被激發以後,老師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引導孩子去思考"用什麼方法來操作".教師抓住時機介紹操作材料,並提出活動要求,讓幼兒正確、有目的地進行操作。在幼兒自由動手操作中,教師邊引導幼兒自由探索邊驗證:"你用了什麼方法把它們變成圓柱體?把你變的圓柱體玩一玩。"並鼓勵幼兒想出多種方法來變魔術。這樣既開發了幼兒的智力,又培養了幼兒探究科學奧祕的興趣。

(四)活動延伸

《綱要》提出,教師應為幼兒創造更多的觀察、探究、經歷、體驗的機會。我在區角活動中繼續提供豐富、適宜的材料,讓幼兒進一步深入探索。

幼兒教師説課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拍花籮》是一首極具特色的民間兒歌。雖然篇幅比較長,但內容很有趣也很簡單,節奏順口,不僅念起來琅琅上口,而且還能邊念、邊唱、邊玩,一定會給孩子們帶來無窮的樂趣。

兒歌《拍花籮》

(引子)拍呀,拍呀,拍花籮呀,紅草地呀,綠馬車呀;

你拍幾呀?我拍一呀,一隻蝸牛上樓梯呀。

你拍幾呀?我拍二呀,兩隻螞蟻抬着大花瓣呀。

你拍幾呀?我拍三呀,三條鯉魚滾下山呀。

你拍幾呀?我拍四呀,四方的招牌沒有字呀。

你拍幾呀?我拍五呀,五隻大熊打花鼓呀。

你拍幾呀?我拍六呀,六個老頭賣烤肉呀。

你拍幾呀?我拍七呀,七隻野狼抱小雞呀。

你拍幾呀?我拍八呀,八腳的章魚坐沙發呀。

你拍幾呀?我拍九呀,九隻老虎喝老酒呀。

你拍幾呀?我拍十呀,十隻青蛙跳進荷花池呀。

撲通!撲通!撲通!撲通!撲通!撲通!撲通!撲通!撲通!撲通!

二、 活動目標:

正因為這首兒歌的趣味性很強,沒有多麼大的記憶負擔,特別適合一邊玩一邊學,所以活動的目標定為

1、 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誦兒歌,並嘗試用一問一答的形式進行對誦。

2、 感知兒歌內容的滑稽詼諧,同時複習1---10的數概念。

3、 有興趣進行兒歌表演,為遊戲活動作準備。

重點:在學説、表演兒歌的過程中,充分體驗這首民間兒歌的趣味性。

難點:兒歌內容的順序和較難掌握的節奏(如抬着大花瓣兒呀)。

三、活動準備:

1、 豐富幼兒有關經驗:招牌及其動作。

2、 數字卡片1—10及相關的形象圖片10張。

四、活動設計:

(一)首先請孩子們觀看兩位老師示範表演兒歌"拍花籮",激發起他們學兒歌的'興趣。

這首兒歌的特點適合兩個人合作邊玩邊説,而兩個老師示範的拍手遊戲正好把這個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拍呀,拍呀,拍花籮呀,紅草地呀,綠馬車呀。你拍幾呀,我拍一呀,一隻蝸牛上樓梯呀……"一下子就調動起孩子們想學想説的興趣,孩子們肯定會躍躍欲試。

在老師示範表演後,鼓勵孩子們討論對兒歌的感受,"你喜歡哪一句呢"使孩子們在表達自己感受的同時回憶了兒歌的內容。尤其是幾個比較難掌握的節奏像"兩隻螞蟻抬着大花瓣呀"也可以在孩子提出的同時注意引導孩子們掌握。難點自然地解決了。

(二)藉助圖片和動作學習兒歌,引導孩子們充分體會兒歌的趣味性,理解並且掌握兒歌內容。

首先學習引子:拍呀,拍呀,拍花籮呀,紅草地呀,綠馬車呀。兒歌中每一句的前半部分很簡單"你拍幾呀,我拍一呀;你拍幾呀,我拍二呀……"孩子們很容易理解、記憶。記憶的難點就在於後半句。但是藉助圖片和動作來記憶,這個難點就解決了。(加上動作説)

一隻蝸牛上樓梯呀。

兩隻螞蟻抬着大花瓣呀。

三條鯉魚滾下山呀。

四方的招牌沒有字呀。

五隻大熊打花鼓呀。

六個老頭賣烤肉呀。

七隻野狼抱小雞呀。

八腳的章魚坐沙發呀。

九隻老虎喝老酒呀。

十隻青蛙跳進荷花池呀。

拍手的動作最初是自拍的,速度可以由慢變快,後來熟悉後可以對拍,為後面兩人的拍手遊戲做好準備。

在自拍和對拍的過程中,最初都是老師孩子一起説,熟悉兒歌內容。然後在練習當中老師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獨立説出後半句的內容,促進記憶難點的解決。

在對兒歌的內容非常熟悉以後,開始指導孩子分組對誦練習。

(三)引導孩子加上動作,體會兒歌表演的趣味性。

在分組對誦後,接下來就是增強遊戲的趣味性。首先把所有的孩子分成兩組,採取輪流説的形式,一組説一組欣賞然後互換。這樣,無形中又鞏固了對兒歌內容的記憶,也可以使孩子們輪流休息同時注意傾聽同伴是怎樣説的。然後鼓勵孩子們尋找自己喜歡的朋友,可以是老師,可以是其他小朋友結伴進行兒歌遊戲。

(四)小結與延伸

這種經典的小歌謠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兒歌的趣味性。這一點在綱要中也有所體現。遊戲法是活動中的主要方法。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邊玩遊戲邊學兒歌,始終是積極投入的,充分體驗出了遊戲兒歌的趣味性、體驗到了這種趣味歌謠的獨特魅力!

幼兒教師説課稿 篇6

20xx年5月17日上午,園級雙高課比賽進行中。聽了金老師的大班語言活動《快樂的小雨點》。活動快結束前,孩子們積極、大膽地講述着小雨點快樂的故事,活動快樂着孩子們,也快樂着我。

金老師上的是散文詩欣賞《快樂的小雨點》。為了讓孩子們學會描述“小雨點落下的地點和落下時的狀態”,老師通過圖片等,和孩子們一起講述、理解並學説。其中重點學説了這樣一節:小雨點,沙沙沙,落在大樹上,是和樹頁在玩耍;小雨點,咚咚咚,落在池塘裏,是和小魚捉迷藏;小雨點,滴滴滴,落在花園裏,花兒張開小嘴巴;小雨點,嗒嗒嗒,落在窗台上,是和蝴蝶打招呼。通過學説,讓幼兒進一步理解了散文詩的意境美和韻律美。為創編打好基礎。

在初步欣賞後,老師設計了讓幼兒嘗試創編“快樂的小雨點”。首先是讓幼兒模仿學過的句式説説“快樂的小雨點”的故事。孩子們從一開始的“鸚鵡學舌”,到後來的基本領悟和掌握。於是在後來環節把“想説的畫出來”中,孩子們都能大膽積極主動地參加和表達。一會兒,孩子們圍着聽課的`老師,講述着自己畫的“快樂的小雨點”的故事……

黃羿小朋友走到我面前説,園長朱老師——小雨點,沙沙沙,落在屋頂上,好象是在滑滑梯。沈禎楠小朋友説——小雨點,沙沙沙,落在小河裏,小魚樂得跳起了舞。張亦文小朋友説——小雨點,沙沙沙,落在汽車上,是給汽車洗個澡。

孩子們還在自信、高興地説着“快樂的小雨點”的故事。畫中的小雨點也都是擬人化了的……

那天,因為快樂的小雨點,而快樂着孩子們。也讓我感受到了師生課堂之快樂!

幼兒教師説課稿 篇7

李惠老師執教的科學活動《動物園裏裝電話》是在上一次的活動後進行的一次行為跟進。小李老師針對第一次制定的活動方案,第一次執教的活動過程,第一次活動後執教老師的反思和第一次活動後組內教師的互相評課與建議等,加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做法,進行了自己的嘗試。

一、嘗試説出自己家的電話號碼:

在活動的'前兩天,小李老師及時瞭解孩子的生活經驗,問了孩子自己家的電話號碼,許多孩子都是一幅茫然的樣子,班中只有沒幾名孩子會正確説出自己家的電話號碼。基於這一點,小李老師及時佈置每一位孩子和家長積極配合,寫出自己家的電話號碼,並掌握。由於課前孩子的經驗準備比較充分,所以第一環節上的比較流暢,比較自然。

二、嘗試為動物設計電話號碼:

在活動中,小李老師讓幼兒為動物設計電話號碼,老師提出的要求很到位、清晰與明確,併發放每一位孩子一張記錄表,讓幼兒嘗試設計。在此環節中,個別幼兒設計的電話號碼中出現老師沒有提供的數字,小李老師及時給予指出,引導幼兒用規定的幾個數字進行設計。由於我們班孩子是從新中班上來的,在能力上相對其它平行班孩子來説,存在一點的差距。我個人認為,在讓幼兒操作中,是否由原來的6個數字改成5個數字,目標達成度或許會會更高。

三、嘗試給動物打電話:

在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中,幼兒人手一部自制“電話”,在為小動物設計好電話後,可以撥一撥,打一打,説一説。這一環節讓小李老師對幼兒的評價做好良好的鋪墊。當老師看到幼兒設計的電話號碼有誤時,就以遊戲“打給小動物”為由,“哎呀,電話號碼錯了,打不到電話,我們該怎樣改正?”“呦,打通了,説明電話設計對了”……與幼兒一一驗證。

四、嘗試讓孩子設計移動電話:

這是活動的延伸,在讓幼兒探索的過程中,由易到難,延伸活動繼續為幼兒產生探索的慾望,效果好。

五、嘗試修改:

1、在活動過程中,當有孩子説到“動物不會打電話”時,小李老師是否引導“動物也有動物的語言,當然會打電話啦”。

2、出示記錄表時,小李老師是否讓孩子先看看記錄表,這樣可以正確操作。

幼兒教師説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選自《幼兒園教育教學安排意見》小班內容,認識三角形是幼兒幾何形體教育的內容之一,幼兒的幾何形體教育使幼兒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幼兒學習一些幾何形體的簡單知識能幫助他們對客觀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體做出辨別和區分。發展它們的空間知覺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從而為國小學習幾何形體做些準備。小班幼兒在他們充分獲得對圓形的感知和確認後,再讓他們認識三角形的特徵,這對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和空間概念具有重要意義。認識三角形是在認識圓形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就為比較圓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識基礎,有利於幼兒對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就是三角形的特徵。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教幼兒知道三角形的名稱和主要特徵,知道三角形由3條邊、3個角。

2、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 發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確定目標的依據:小班上學期雖然還沒有進行數的形成教學,但在日常活動中已經滲透了許多數的概念教育,因此,通過數形結合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幼兒有一定的基礎。3歲幼兒經常會把幾何形體理解為他們所熟悉的實物,因此,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有利於發展幼兒對應能力。

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幼兒認知幾何形體對圖形的知覺屬於空間知覺的範疇,從幼兒感知三角形的形狀到表達需要完成配對——指認——圖形的特徵,因此,三角形的特徵定為本節課的重點。

三角形的特徵同時也是本節課的難點。三角形的特徵有三條邊、三個角。但是,對於還沒學過一一對應點數的幼兒來説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徵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知識,充分發揮教與學的互動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採用遊戲法和啟發探索法,體現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

遊戲法:在計算教學中運用遊戲法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輕鬆愉快地理解知識,因此,在本節課中,無論是新知的學習,還是複習鞏固我都採用遊戲的形式,如在課的開始,教師

以遊戲的

口吻介紹兩個圖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複習鞏固三角形特徵時,設計了遊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圖、拼拼三角形使幼兒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徵,又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啟發探索法:這一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依靠 幼兒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啟發幼兒去探索並獲得新知。其最大的特點是激發幼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本節課認識三角形的特徵時,我採用這一方法先出示一個圓形娃娃,再出示一個三角形娃娃,啟發幼兒比較三角形和圓形的不同,在幼兒的觀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邊,通過親自數一數、試一試,讓幼兒明確有三個角的圖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點兒扎手。

本節課採用的教具:

⑴圓形、三角形娃娃各一個,用於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⑵圖形拼圖一幅

⑶每桌一盤各類幾何圖形及冰糕棍若干。

選取教具的依據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認知特點。

三、學法指導

1、複習內容的確定:三角形的特徵有三條邊、三個角。幼兒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就必須通過數一數來掌握,因此,3的數數的掌握直接影響到幼兒學習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將3的數數定為學習內容。採用幼兒比較喜歡的體態動作(拍手、拍肩、拍褪)進行,幼兒比較感興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

2、引導幼兒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學習新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為了便於幼兒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徵,請幼兒通過觀察圓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樣?通過親自數一數、摸一摸來感知三角形的特徵。幼兒從觀察、判斷到表述是幼兒利用舊知獲取新知,主動學習的過程。

3、在操作、遊戲中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在複習鞏固三角形特徵時,採取了遊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兒在遊戲時,就需要將頭腦中三角形的特徵的輪廓體現出來,需要幼兒將想象、圖形小棒聯繫在一起,進一步發展了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同時幼兒聯想生活中的實物與三角形想象的物體將圖形與實物相聯繫,從而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

4、數形結合,時幼兒在掌握特徵的同時,加深幼兒對3的認識,在學習三角形特徵時讓幼兒數數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在看拼圖找三角形的遊戲中,讓幼兒數數蝴蝶的翅膀、樹身、房頂個由幾個三角形拼成,在數形結合中既鞏固了新知,又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

為了國小過程中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準備分以下幾個步驟完成教學任務:

1、複習3的數數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為了在下步學習三角形特徵時幼兒能更好地學習掌握,能準確感知圖形特徵這一環節,採用體態動作一集體複習的形式進行。

2、學習三角形特徵: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所在,我準備分以下幾步完成,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⑴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圓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兒每人一三角形,通過自己數一數,試一試,感知圖形特徵,並充分讓幼兒表述,得出圖形的特徵。

⑵引導幼兒觀察幾個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過驗證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條邊、三個角,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都是三角形。

⑶老師小結三角形特徵,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完整化。

3、複習鞏固三角形的特徵。在幼兒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徵的基礎上只有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才能得以鞏固,準備分三步完成這一環節。

⑴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兒排除干擾從眾多幾何圖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圖拼圖找三角形:

圖形拼圖能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讓幼兒觀察:

這些拼圖像什麼?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幾個三角形?

⑶周圍環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東西:幼兒通過自己的聯想尋找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徵。

四、延伸活動:幼兒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導幼兒拼完後講一講你拼得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用了幾根冰糕棒?

幼兒教師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誰藏起來了》是培養幼兒處理圖形類信息能力的遊戲。在這個遊戲中,主要發展孩子對一些圖形信息的認知和判斷能力,具體而言,就是認知動物在外形上的一些特徵,並通過動物的局部信息來判斷整體是什麼。

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張小動物的圖片,讓幼兒根據一定的線索來找出每一隻小動物。每張圖中小動物隱藏的位置以及露出部位的多少都是不同的,難度逐漸增加。通過多次遊戲,既加深了幼兒對動物外形特徵的理解,尤其是對一些細節特徵的認知,還發展了幼兒通過局部來判斷整體的能力。

二、説教學目標

結合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和孩子年齡特徵,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找動物的過程中,初步讓幼兒通過事物的局部特徵來判斷整體。

2、培養幼兒初步的觀察能力: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三、説教法、學法

為了能更快,更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開始部分我以遊戲"問答歌"的形式引出興趣,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結合二期課改的理念,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之後我又採用和手寶寶做遊戲、誰藏起來了等方式,來讓幼兒通過事物的局部特徵來判斷整體。

四、説教具準備

本節課我採用:教師教具和幼兒操作材料

1.教師教具除了現有的:1.《捉迷藏》大遊戲圖一張 2.小貓和小狗的大卡片6張以外我還自己製作塑封手的寶寶和小貓、小狗的.家,來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

2.幼兒操作材料:1.小貓和小狗卡片10張 2.《誰藏起來了》遊戲圖1張。

五、説教學程序

好的教學設計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本節課我採用五個環節來設計的。

第一部分:遊戲引出興趣

在這一部分是用"問答歌"的形式:

1.根據綱要上面提到:2-----3歲幼兒是口語發展的關鍵期,此時的兒童變得特喜歡説話,詞彙量迅速增加。通過活動讓他們説一句完整的話,培養他們語言表達能力。

2.根據託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對身邊的東西充滿着好奇,也喜歡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想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為下個活動作準備。

第二部分:出示動物卡片,引導觀察

就這個部分分了兩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讓幼兒觀察小貓和小狗的不同點。然後提升小狗是由於打扮不一樣,小貓是因為顏色不一樣。幫助幼兒提升生活經驗。

第二個環節是想通過和手寶寶做遊戲達到一個鞏固的作用,為下一個誰藏起來了作準備。

第三部分:出示掛圖,猜猜——"誰藏起來了"

這個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部分。是通過動物的局部信息來判斷整體是什麼。

第一:在這個活動中我們都看到,出示的掛圖特別的漂亮,色彩非常豔麗,讓人看了眼花繚亂的。我採用提問的方式:"我們怎麼找呢?"讓幼兒學習一個有序觀察法。

第二:邀請小動物出來的方式:讓幼兒説:尾巴上扎蝴蝶結的小狗快出來。在叫小動物出來不僅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鞏固了動物的特徵。

第四部分:找朋友

是培養幼兒初步的觀察能力。

第一:根據託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他們的教學採用直觀教學法。我是邀請一位幼兒上來,讓他聽要求演示找朋友,然後再請幼兒操作。

第二:整理環節中,我是提倡幼兒邊送邊説:"尾巴上扎蝴蝶結的小狗我送你回家。"不僅鞏固對動物的局部的認識,而且也是提高語言能力的表達,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第五部分:結束

讓幼兒在哈巴狗中,唱唱跳跳結束此活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