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説課稿【薦】

來源:文書谷 1.84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幼兒園説課稿【薦】

幼兒園説課稿1

導讀:麪包是幼兒非常熟悉且喜愛的食品,烤麪包的方法不僅有趣,而且新奇。我們選擇並設計適合小班幼兒學習特點,貼近小班幼兒生活的"烤麪包"活動,旨在讓幼兒在"塗塗""烤烤""嚐嚐"的過程中,學習水粉塗色、色彩對印的技能,充分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一、説教材

麪包是幼兒非常熟悉且喜愛的食品,烤麪包的方法不僅有趣,而且新奇。我們選擇並設計適合小班幼兒學習特點,貼近小班幼兒生活的"烤麪包"活動,旨在讓幼兒在"塗塗""烤烤""嚐嚐"的過程中,學習水粉塗色、色彩對印的技能,充分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根據《綱要》藝術領域"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與能力"的要求,結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知識目標:鞏固對紅、黃、綠、紫四種常見顏色的認識,感受色彩的美。

2、技能目標:大膽選色,學習平塗的方法與蘸色的技巧。

3、情感目標:體驗活動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悦。活動的重點:鞏固對四種常見顏色的認識,學習塗色,體驗玩色的快樂。活動的難點:學會蘸色的技巧,用平塗的方法塗滿"果醬".活動的準備:(詳見活動設計的準備)。充分有效的活動準備是美術活動成功的前提。本活動準備既關注幼兒已有經驗的積累與參與,也注重教具的形象性與作畫工具的合理性。如選用的水粉筆,是長水粉筆截掉一段筆桿而成的──這是我們反覆實踐後確認的,這樣更方便幼兒的使用。本活動宜在小班第二學期進行。

二、説教法與學法

本活動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講解示範法與指導法,來適應教學內容傳遞的需要與幼兒的認知結構特點進行教學。通過操作與語言的緊密結合來突出重點,以變抽象為具體、變生疏為熟悉的辦法來突破難點。用簡潔的、遊戲化的語言進行演示與講解,使作畫的每一個步驟與要求形象化、具體化,易為幼兒所理解與掌握。同時,我還運用了興趣式指導與滲透式指導法。從幼兒出發,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將技能的學習與掌握融在一定的情境中。如:蘸色的技巧,是按情節發展,邊演示邊以遊戲口吻強化:"蘸點果醬,舔一舔,塗在麪包上""蘸點果醬,舔一舔,果醬塗得滿滿的"……再如,要求幼兒均勻塗色,是這樣説的:"果醬塗得滿滿的,麪包的味道就更好了";將塗上的色彩對印:"把塗滿果醬的'麪包合起來,壓一壓,免得果醬流走了".從而避免説教式的提要求與示範。通過教師的演示,遊戲化的強化,幼兒在自然輕鬆的氛圍中邊聽邊看,不知不覺領會了塗色要領,在邊説邊操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醮色的技巧,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説活動程序總的設計思路是:根據小班幼兒學習的特點與本活動目標要求,設計以"兔媽媽收徒弟,兔寶寶學烤麪包"為中心主題,以教師的示範幼兒練習為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流程是:講故事導入→教師示範(取麪包→介紹果醬→塗果醬→烤麪包→展示麪包)→幼兒練習→活動評價(展示幼兒烤的麪包,請客人品嚐)。具體活動程序如下:

1、導入:以故事導入課題。創設富有童話色彩的遊戲性情境,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富有情感的角色(兔媽媽與兔寶寶),易於促進師幼之間的情感交流。(時間1.5分鐘)

2、新授:教師示範"烤麪包".通過教師遊戲化的口吻,準確的講解示範,使幼兒自然地掌握烤麪包的步驟,明確烤麪包的要求。同時,又讓幼兒體驗到"烤麪包"帶來的色彩美(色彩對印)與成功的快樂,更激起幼兒自己烤麪包的強烈願望。(3.5分鐘)

3、練習:幼兒烤麪包,教師巡迴指導。教師觀察幼兒,並用遊戲口吻進行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塗畫。指導時注意個別差異。(13—15分鐘)

4、活動評價:請客人品嚐。以請客人品嚐的形式進行,既合乎主題情節,又利用了可借用的教育資源,讓眾多的聽課老師參與活動的評價,使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得到他人的評價,使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同時,也促進小班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2分鐘)教學過程環環相扣,整個活動遊戲性、趣味性極強,進一步促使幼兒在輕鬆、愉快、自由的情境中,知識、技能、情感都得到發展。

幼兒園説課稿2

一.説教材

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遊玩的情景,表現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歡快心情。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要敍述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秋遊。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描寫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麗景象。作者按照從天上到地面的順序,抓住秋天裏天空、白雲、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態和色彩上的特點,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氣的秋景圖。第四自然段敍述了同學們秋遊時在草地上盡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現了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以下幾個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會用“有的……有的……有的……”説一句話。

三、説教學重、難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緊扣文中的詞句,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讓學生感悟意境美和語音美培養其語感。

四、説教法學法

整堂課的教學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創設了生動的情境,以讀代講,在讀的過程中緊扣文中的詞句,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學法與教法相適應,採用“看看——讀讀——想想——説説“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用心體驗,用情表達。

五、説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炎熱的夏季過去了,秋姑娘已悄悄來到我們身邊,你發現了嗎?(生自由説)在這金風送爽、天朗氣清的美好的季節,有一羣國小生,跟着老師去郊外遊玩。想不想知道他們去哪遊玩,看到了什麼,玩的開心嗎?(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創設情境,朗讀感悟;

1、師範讀第一自然段 。理解“漸漸”,指導讀好"漸漸"。用"漸漸"説一句話。指導朗讀。

2、(課件播放藍天白雲畫面),你們看到什麼?覺得秋天的天空怎麼樣?(美)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描寫秋天的天空?女生讀課文。生討論交流:(1)秋天的天空是怎麼樣的?(2)除了藍天還寫了什麼?白雲像什麼?(3)天上的白雲真有趣,它們有時像白兔,有時像綿羊,聯繫平時所看到的來説説天上的雲還像什麼?句式練習(課件出示句子):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雲有時像( ),有時像( ),有時像( )。指導朗讀。

3、(課件播放田野畫面)説説農田的景色。課文哪個自然段寫了農田的美景,男生讀。小朋友,你們覺得農田美嗎?美在哪裏?(學生自由討論,師相機板書)你能來説一説,田野裏稻子黃了,黃得怎麼樣?高粱紅了,紅得怎麼樣?棉花白了,白得怎樣嗎?可以只説一種,也可以説兩種,能説三種就更好了。(課件出示句式):農田裏,稻子黃了( );高粱紅了( );棉花白了( )。學生練説。(各自練,指名説)指導朗讀。

4、(課件播放田野畫面)同學們在郊外玩得怎樣?書上是怎麼寫的?師引讀第四自然段。大家玩得開心嗎?(板書:開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家玩得十分開心?請小朋友邊讀課文邊圈畫相關的詞語。指導理解。練習用“有的……有的……有的……”説話。齊讀第四自然段。

(三)課外拓展,深化主題;

1、(課件播放秋天果園的畫面),看後練説秋天到了,果園裏( ),( ),( )。

2、(課件播放秋天的山村畫面看後練説,秋天到了,大雁( ),楓葉( ),許多樹都( )。

3、欣賞了秋天的美景,此時此刻,你們想説些什麼?

(四)配樂朗讀,昇華感情。

幼兒園説課稿3

一、説教材

本次活動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風箏是幼兒比較喜歡玩的運動器械之一。它的形式非常多,有蜈蚣風箏、燕子風箏、闡風箏、雨傘風箏、籃球、太陽風箏、龍風箏等,其中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幼兒雖然知道各種風箏,但是對風箏還不瞭解,因此有必要引導幼兒正確認識有關風箏的知識,通過放風箏活動,培養幼兒積極心態,體驗合作樂趣,激發幼兒集體榮譽感,增進家長與幼兒間的情感,體驗集體生活的樂趣。“愛慕之心,人皆有之”的確,每個人都喜歡美的事物,幼兒也不例外。本週的主題是風箏,正符合幼兒的審美要求,他們熟悉風箏,又不缺乏對風箏的喜愛之情。他們認為風箏正是美的象徵。“美麗的風箏”是以風箏為主線貫穿整個活動,是幼兒能接受和理解的,這是前提與基礎。另外,在主題活動開展之前。我讓幼兒自帶一風箏到幼兒園,並建議家長在雙休日與孩子一起放風箏,讓孩子嘗試自己牽引飛上天的風箏。

二、説目標

主題目標:通過參加系列活動,感受春天帶來的喜悦,萌發熱愛春天和保護美好環境的情感,在運用多種感官關注生活的過程中,發現春天的各種變化,學會欣賞春天裏美好的事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春天的各種特徵,把目標定為:

1、瞭解風箏,在此基礎上產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2、感受各種各樣的風箏色彩與形態的'美,產生喜愛風箏、喜愛大自然的情感。

3、運用多種材料和方法表現風箏色彩與形態的美。其中,目標1是知識方面的,目標2是情感方面的,而目標3則是在情感目標的基礎上的動手操作能力的表現。

三、説教法: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我主要以直觀法、談話法進行,小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因此在活動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

直觀法包括:操作演示法和示範法。

操作法是幼兒喜歡的形式,他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過材料充分表現出來,既可以活動,又可以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老師先講解怎麼牽動手中的線,示範怎麼放風箏,讓幼兒仔細觀察。

四、説學法

(一)語言表達法

語言表達是最為直接的一種學習方法,針對本班幼兒的情況,語言表達是幼兒比較喜歡的形式,他們也會盡情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偶爾還會向教師提出一些問題。所以,語言表達是幼兒進行活動最樂於接受的。

(二)嘗試活動法

要讓幼兒能夠充分地活動起來,嘗試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幼兒極為感興趣的形式。幼兒在嘗試活動中,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引導幼兒倆人結伴選一個喜歡的短線風箏,讓幼兒嘗試自己放飛的快樂。

五、説活動過程

(一)引題

以蝴蝶找朋友引出課題,首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也讓幼兒瞭解蝴蝶喜歡花是因為花很美麗,讓幼兒也從中初步體會花的美麗,並讓幼兒觀看、欣賞各式各樣的風箏圖片、課件,從而引出所授課的內容《風箏真美》

(二)談話活動

這個部分是教師與幼兒進行平等對話的環節,請幼兒説説自己從什麼地方看出春天來了。通過提問、欣賞、交流,讓幼兒體會、感受風箏的美麗,簡單瞭解各種各樣的風箏,以及瞭解風箏的組成部分。

(三)幼兒活動

這是幼兒的嘗試活動,利用幼兒所提供的多種風箏,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方式,可與同伴合作完成。可與老師一起放飛,有小朋友牽引,老師託送風箏飛上天。通過幼兒自己的嘗試活動。

六、活動延伸

休息日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放風箏,回來後講給同伴聽。

幼兒園説課稿4

活動目標:

1、增進看圖説故事的語文能力。

2、學習分類製作「我的洞洞發現小書」。

教學資源︰

1、故事時間:「哪裏有洞?」、AVCD;「洞在哪裏?」學習單。

2、錄音機;紙張、剪刀、打洞機、雙孔整理夾。

活動過程︰

1、翻開故事時間「哪裏有洞?」【附】頁面,老師先不説出故事,請一位幼兒嘗試看圖,説一説這一頁哪裏有洞?接着再換另一位,翻開第二頁看圖説故事,説一説這一頁哪裏有洞?以此類推説完故事。

2、老師説故事時間「哪裏有洞」,看看剛剛幼兒是不是説對了?

3、請每位幼兒反覆看看故事中出現了哪些洞?如果要把這些洞分類,可以怎麼分呢?(如:用的、吃的、住的.、不同行業等)並依幼兒提出的分類記錄下來。

4、老師將材料放在科學角,讓幼兒自由取用製作「我的洞洞發現小書」:

—依洞的類別分別放置一紙張,在紙的上面畫出類別,如:吃的、玩具、身體、樂器…、、等洞。

—請幼兒依類別畫下「哪裏有洞」的觀察,並可運用剪刀或打洞機表現各式洞。

—隨着課程的進行增加幼兒的發現,最後再以雙孔整理夾,夾起來或綁成一冊書。

—為封面、封底畫上插圖。

5、舉辦「我的洞洞發現小書」展,歡迎其它的幼兒來參觀。

延伸活動︰

配合小袋鼠:「這是什麼洞?」學習單,讓幼兒畫出心中的洞,再和大家分享。

活動評量:

1、會看圖説故事。

2、會學習分類製作「我的洞洞發現小書」。

【附】故事大意

哪裏有「洞」?

我的小豬撲滿有「洞」。

牙齒蛀了一個「洞」,好痛喲!

啪!褲子破了一個「洞」。

好朋友不理我,我的心破了一個「洞」。

鏘!窗户破了一個「洞」。

球進「洞」了。

馬路上的坑「洞」趕快補好。

在黑黑的「洞」裏工作,要小心!

空空的「洞」,變出小白兔。

從嘴巴的「洞」看進去,就知道是不是生病了。

高高低低的「洞」,可以吹出好聽的音樂。

還有哪裏有「洞」?

幼兒園説課稿5

一、選材意圖

新《綱要》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於它激發情趣、激活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賦於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傳統的幼兒藝術教育要求通過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現代幼兒藝術教育則強調精神創造的意義;強調藝術活動對幼兒心理髮展的影響。我選擇了幼兒既感興趣,又能充分動手動腦的美術創作活動--美麗的色彩,讓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內容,為他們提供豐富的材料、寬鬆的環境,尊重個體差異,為不同水平的幼兒考慮。通過“吸管吹畫”、“彈珠滾畫”、“手掌拓印”、“蠟筆塗畫”等多種美術活動形式,讓幼兒去體驗、感受色彩的美麗以及活動帶來的愉悦、滿足感、成就感。

二、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以及具體的美術活動能力,我為幼兒提供了不同的活動內容、材料。“吸管吹畫”、“彈珠滾畫”、“手掌拓印”等這些在平常美術活動中是很少見的,這就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好奇欲、積極性,最關建的是這些活動形式對幼兒技能、技巧要求低,易操作,只要動手就能創作出漂亮的作品。體驗審美愉悦以及滿足感、成功感。還給幼兒充分想象的空間,可以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自由選擇活動形式;自由構圖、用色;大膽表現自我;促進個性發展。

2、目標分析

知識性目標:

⑴黃、藍、綠四種顏色⑵讓幼兒學習掌握吹畫、滾畫、拓印、塗色等美術基本方法、常規。

⑶體驗色彩的美,並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

社會性目標:

⑴讓幼兒在愉悦的情緒下自由想象,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⑵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他們獲得創造後的愉悦體驗。

⑶知道自己生活在絢麗多彩的世界裏,激發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⑴讓幼兒對色彩產生興趣。

⑵體驗多種形式的美術活動帶來的樂趣難點:

a、用語言表達對色彩的感受。

b、吹畫時氣流的大小、方向。

三、幼兒情況分析

本班幼兒年齡在3歲半左右,處於塗鴉期、表現期,他們好奇、好動、好模仿;喜歡明亮的色彩如、紅黃藍綠和有變化環境;不適宜學習臨摹。從平日美術活動中幼兒的表現看,動手能力較差,依賴成人的指導,操作中畏首、畏腳怕出錯。

四、教學方法設計

1、談話、提問法引出主題談話法維護寬鬆的精神氛圍和自主表現的時空,而提問的方式又能引導幼兒靠近主題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

2、觀察、學習法提高幼兒審美感受通過欣賞課件(強烈明亮的色彩組合)感受色彩的美麗,激發創作慾望

3、示範講解法讓幼兒掌握基本技能、常規低段幼兒是需教師分步驟示範操作,才能在模仿中掌握基本的技法,所以有條有序的示範、講解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

4、分組操作法尊重幼兒個體差異據活動內容、材料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設置四個活動組:吹畫組、滾畫組拓印組、塗色組。讓幼兒自己選擇活動形式,分組活動。給每個幼兒自由的創作空間。

5、個別指導法為幼兒創造更多獲得成功的機會幼兒美術活動雖然遊戲性很強,又非常自由,但它並不是單純的娛樂或消遣,老師在把握幼兒現有水平和每個孩子的特點的前提下,對個別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才能出成果。

五教學準備

1、活動前兩天,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去找生活中的紅、黃、藍、綠顏色,並從家中帶來有顏色的東西

2、吸管、彈珠、彩色水、廣告顏料、蠟筆;四開、十六開白紙;方篩、擦手帕若干。

3、課件製作(美麗的色彩組合圖)六教學程序設計

第一部分:談話、提問引出主題老師以談話的方式,逐一提問①你們帶來了什麼?它叫什麼?⑵有什麼用途⑶什麼顏色?你喜歡嗎?幼兒集體回答,再個別細答。

認識紅、黃、藍、綠四種顏色,讓幼兒知道生活中色彩無處不在,引起對色彩的確興趣。

第二部分:欣賞觀察色彩組合圖,體驗色彩的美老師逐一出示色彩組合圖,幼兒欣賞觀察,引導幼兒説出或表現出感受。

本環節中難點⑴的突破主要通過老師用表情、動作、適合小班幼兒的重疊詞如:紅紅的、黃黃的、藍藍的、綠綠的、作相應的引導。

第三部分:幼兒分組創作

第一步:示範創作方法

1、老師簡單示範製作,讓幼兒掌握幾種美術形式的基本技能的、常規。

吸管吹畫是難點做最後一個示範,並放慢速度反覆兩次。

2、個別幼兒上前來按老師的講解操作,老師瞭解幼兒的掌握情況。

3、老師據幼兒掌握情況再示範1-2次。

第二步:介紹活動內容、材料,幼兒按意願選擇活動組。

第三步:鼓勵幼兒大膽作畫幼兒在沒有任何束縛和限制下,自由創作,老師巡迴指導,對一些不夠大膽的幼兒以積極的鼓勵;對個別不會的幼兒做詳細的講解;對一些領悟強、製作較好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引導。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主要採用講解和示範突出教學重點;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老師個別指導突破難點。

第四部分:幼兒作品展示本部分主要採用談話法,通過討論,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內容表達出來,這是本次活動較重要的一環。老師要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幼兒獲得成功後的愉悦體驗。

第五部分:延伸活動教師引導幼兒欣賞作品後,添畫、加工成比較形象的畫如:手掌拓印畫添上刺成仙人掌、畫上翅膀成小鳥。

幼兒園説課稿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很榮心能代表中班段來説説這節課:繪本是圖畫和文字共同敍述一個完整故事,圖文合奏,是透過圖畫與文字這兩種媒介在兩種不同的層面上交織、互動來講述故事的一門藝術。又是以圖畫的美感抓住了讀者的閲讀心理。《艾瑪捉迷藏》是以一個個色彩豐富、動態鮮活的畫面來組成,文字不多,簡潔明瞭,給兒童想象、猜測的空間,符合幼兒閲讀的特點。引導幼兒從圖示觀察入手的,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先和圖示進行對應、碰撞,產生共鳴,然後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畫面。基於這樣的背景,因此我們中班選擇《艾瑪捉迷藏》的繪本教學

第一部分:説教材分析

一、首先我先來説説《艾瑪捉迷藏》這個教材

《艾瑪捉迷藏》是被稱為“現代寓言大師”的大衞﹒麥基的系列作品之一,他十分了解孩子的心理,“花格子大象艾瑪系列”編繪得妙趣橫生。捉迷藏是幼兒喜歡的遊戲,貼近孩子生活,是孩子熟悉的事情,而且情節、畫面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獨特的心理狀況、思維方法和語言特色,在視覺形象上繪本以艾瑪與小鳥捉迷藏的形式展開故事,不僅讓孩子感受到色彩變化的美妙與繪畫的樂趣,而且還能強烈地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在捉迷藏尋找過程中又符合幼兒好奇、猜測、想象等心理特徵,能讓中班幼兒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持久的興趣。

二、接下來説説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通過觀察圖片,瞭解故事情節,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到處是五顏六色,絢麗多彩。

2、原定目標(能大膽積極得講述自己的發現,並學説故事角色中的對話。)現定目標:發現動物體色(外形)和環境的關係。

3、在躲藏過程中感受捉迷藏遊戲的快樂。(後來加的.目標)

三、説重點難點

前面幾次老師在試教的時候發現,孩子對模仿小鳥和動物們比較困難,在情感上也沒有很好的和老師引起共鳴,那麼我們後來就覺得通過運用角色扮演法,先是老師做小鳥,小朋友做小動物。於是我們的把活動重點放在理解故事內容,學説艾瑪和小動物之間的對話。但是整個活動下來,發現這樣的教學過於單一,封閉。於是現定重點:通過閲讀繪本,瞭解故事情節,能大膽積極得講述小鳥把哪些東西當成了艾瑪。

原定目標難點定在幫助幼兒理解“我哪裏都沒有找到你”,開始時我們為什麼把這句話作為難點呢?因為在前面幾次試教的過程中,小朋友對這句話理解不了,因此我們把請幼兒猜測討論“小鳥為什麼不能找到大象?因為大象哪裏都沒有去,”

現定難點:理解動物體色與環境的關係。

四、説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

原來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繪本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並對ppt做了修改

彩色艾瑪的拼圖,通過活動開始部分和孩子玩的拼圖遊戲,加深幼兒對繪本中艾瑪的認識。

在我們柴老師第一次在試教時,因為在活動前捉迷藏的遊戲沒有和孩子們玩過,後來組織下來我們老師發現孩子們雖然以前已經玩過捉迷藏的遊戲,但對捉迷藏的理解不夠深入,(根據心理學上兒童的遺忘規律的現象,覺得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因此我們提出在要進行經驗上的準備,活動前再和孩子們玩捉迷藏的遊戲。

五:説教法、學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應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六:説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分為四大部分,先是通過拼圖遊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瞭解大自然中小動物躲藏的祕密--再次通過遊戲,遷移經驗。

下面將其詳細説明一下:

(一)、開始環節,遊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們第一次、第二次試教的時候,是老師出示不完整的艾瑪拼圖,請幾個幼兒自己到黑板前來拼一拼,猜一猜,説一説怎麼來拼?為什麼?可是等待拼圖完成的時候。我們發現這樣對孩子來説有點困難,時間有點長,也很容易導致孩子的注意力分散。於是我們組的老師就提出請幼兒來説怎麼拼?老師來幫助他們來粘貼,這樣一來時間上就縮短了,難度也降低了。

當拼圖完成的時候,教師馬上進行追問:你們發現原來是什麼啊?

幼1:哎呀,是一隻花格子大象。

幼2:身上五顏六色的真好看。

師:“對,今天我們講的就是這隻花格子大象的故事。引出主題。此環節安排用心良苦,有兩點巧妙之處:利用遊戲法很自然的導入關於”大象“的閲讀活動,吊足了孩子的胃口;”拼出的大象“與繪本相吻合,將大象的特別之處前置,一目瞭然。

第二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這裏我們根據原來的目標,通過逐一出示ppt,教師主要通過運用直觀法和提問法,對每一張圖片都詳細閲讀。這樣的教學過程感覺很羅嗦,出現多重提問體現不出層次和梯度,邏輯不夠嚴密,重難點不夠顯現,感覺停留在對繪本表面的解讀,沒有把繪本藴藏的信息挖掘出來。於是我們又通過自己的認真解讀,卻驚喜的發現《艾瑪捉迷藏》不僅能引領孩子們來到了精彩的遊戲世界,孩子們在和小鳥一起尋找艾瑪的過程中,還感受艾瑪五彩斑斕的體色與森林環境的關係。於是我們及時的調整了目標和過程,並對ppt做了修改。

PPT1:幼兒看完後圖片後向幼兒拋出問題,你們看動物都藏在哪裏?我們一起來找一找。當小朋友都找到後

PPT2:現在輪到艾瑪藏起來了,誰來找?你怎麼知道的?(這個追問的目的在於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現在輪到艾瑪躲起來了。我們數到10就去找大象吧。(數到十雖然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它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感受捉迷藏遊戲的有趣。)

PPT3、4:一起尋找艾瑪在哪裏,首先找到的是獅子的太陽傘,老師馬上拋出問題”小鳥為什麼會把太陽傘當成是艾瑪呢?“

(這兩個圖片,老師與幼兒一起詳細的解讀,挖掘出繪本中藴藏的信息。)

PPT5、6:

1.那個花格子是不是艾瑪呢!

2.小鳥還把什麼當成了艾瑪?(風箏)(這個問題是本次活動的核心,在接下來的閲讀中就是圍繞這個問題來開展的。)

3.那艾瑪在哪呢?我們來幫小鳥找一找。依次點擊出示小船、韋伯、旗子、帳篷、衣服和襪子。(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嚴謹性。如果像原來設計的提問,教師的”提問“不僅不能給幼兒帶來生機,反而對教學帶來”滿堂問“的干擾。)

4.(同時出示帳篷、衣服襪子、太陽傘、小船畫面)

師:剛才我們和小鳥找了好多地方,把哪些東西當成艾瑪了呀?為什麼會把他們看成是艾瑪呢?(這個問題具有一定針對性,充分調動幼兒的思維,拓展幼兒的視野)。

第三部分:瞭解大自然中小動物躲藏的祕密

1.師:小鳥找了這麼多地方也沒找到艾瑪,於是它決定先去找其他小動物,看這裏!藏着誰呢?(找找説説螳螂、知了、枯葉蝶)(這裏很自然地過度到動物體色(外形)和環境的關係上,讓孩子們理解:要讓自己藏起來,得找一個和自己身體顏色很接近、樣子很像的地方,才不容易被人發現,為後面的遊戲做好準備。)

最後一個環節:遊戲(遊戲是幼兒最容易接受也是最喜歡的活動,把活動中的知識經驗遷移到遊戲當中,促進孩子的情緒情感的體驗,使活動達到最高潮)。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幼兒園説課稿7

一、説教材

(一)學習內容:接力跑——下壓式傳接棒

(二)教材分析:接力跑是合作跑的主要內容之一,在接力跑活動中,學生運用智慧和技巧與同伴團結協作,體驗配合的樂趣,增強了身體素質,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而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國中接力跑有迎面接力跑,圓周接力跑等內容,傳接棒的方法有立棒式、上挑式和下壓式。本節課主要以下壓式的傳接棒方法進行學習內容。

1、説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基本掌握“下壓式”傳接棒的技術。

(2)在學習中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評價和團隊精神。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交接棒的配合

難點:接棒人的.預跑時機

二、説對象

幼兒園的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勻屬上升期,好奇心強,容易興奮,有很強的表現慾望,但合作能力稍差。

幼兒園是在七年級年級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和提高,即能基本掌握接力跑中傳接棒的技術,併為今後較為熟練地掌握該技術動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説教法

(一)採用圖片教學,配合師生互動演習,這樣能夠體現內容的直觀性,學生領會意圖快,容易接受。

(二)堅持循序漸進和教與學同步互動的教學方法,將教學內容融合在遊戲與比賽中,使學生樂於參與, 自主學習體會到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説學法

(一)通過“長江——黃河”遊戲滲透接力中同速跑。

(二)採用圖片的講解和師生互動演習下,學生觀察、分析,逐步總結出動作要領。

(三)應用剛學會的動作,在各種比賽中加以鞏固和提高。

五、説教學程序

(一)激情導入:同學們還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嗎?在4x100接力比賽中為什麼美國隊男女隊員雙雙失誤無緣決賽這是為什麼呢?

(二)準備活動

1、“長江——黃河”遊戲

2、韌帶拉伸練習

(1)頸部拉伸

(2)肩部拉伸

(3)體前屈

(4)股四頭肌

(5)腓腸肌

(6)手腕腳踝

(三)課的內容

1、根據學生練習情況,教師講解、示範下壓式傳接棒技術 (動作要領:接棒人向後伸出,手臂與軀幹約成50°~60°角,手腕內旋,掌心向上,拇指與其他四指自然張開虎口朝後,傳棒人將棒的前部由上向下傳經接棒人的手中。採用掛圖教學,配合師生互動演習,這樣充分體現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學生領會意圖快,容易接受。 )

2、原地固定手型和手臂的位置。老師巡迴指導。

3、原地練習下壓式傳接棒 (各組最後一位同學持棒,聽哨聲後,下壓式傳棒給前面的同學,其餘同學原地下壓式傳接棒。當棒傳到最前面的同學時,轉身跑到隊伍最後面,重複以上順序,直到接力棒最後一輪迴到第一個傳棒同學手中為止,先到隊為勝隊。)

4、上一步完成交接棒。兩腳前後站立,後腿向前邁一步完成傳接棒。棒由後向前傳,傳到前面時,前面的同學迅速跑到隊尾。

5、慢跑中完成交接棒。

6、4x50米接力比賽

(四)總結

1、總結接力跑的要領

(1)正確的傳接棒技術

(2)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淨勝

(3)同伴之間的密切配合和良好的體育道德。

(五)解決課前美國隊失誤的原因,由學生回答

(六)放鬆;老師領導學生模仿。一起做呼吸操,配合音樂放鬆,使學生的肌肉、神經充分放鬆。

(七)總結本節課的重點是下壓式傳接棒技術以及同學們的情感目

幼兒園説課稿8

一、情景導入

(出示糖果)體驗"饞"的心理

1、師:“兔寶寶們,坐好了,眼睛看老師,今天老師要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聖誕節要到了,昨天聖誕爺爺送給我們小一班每個小朋友一份禮物,他把禮物放在了紅色的聖誕帽子裏。今天兔媽媽把它帶過來了,兔寶寶們想不想知道聖誕爺爺送給你們什麼啊?我請表現好的小朋友上來摸一摸。”

2、師:“讓兔媽媽來告訴你們聖誕爺爺給你們帶來了什麼禮物。看,一顆糖果,誰來告訴我這塊糖果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請幼兒回答,對他們的回答進行糾正)

3、師:“兔寶寶們看見這些糖果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兔媽媽告訴你們呀,當你們看見很好吃的東西的時候,比如雞腿,巧克力,蛋糕啊,就想吃它們,這種反應叫做"饞"。兔寶寶們饞了沒?兔媽媽給你們每人發一個糖果,但是兔媽媽要告訴你們一個祕密,你們拿到糖果之後可以馬上把它吃掉,但是也可以不吃,只要你們告訴兔媽媽你們手裏糖果的顏色和形狀,兔媽媽會再獎勵你們一顆糖果,這樣啊,你們就有兩塊糖果了。我要先發給表現好的兔寶寶。”

4、師:“有些饞寶寶已經把糖果給吃了,有些兔寶寶表現很好,還沒有吃呢,我下面要請沒有吃的小朋友告訴我,你們手裏的糖果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獎勵回答對的幼兒一顆糖果,並用言語表揚。對沒有剋制住饞,吃掉糖果的幼兒説:"沒關係,下次記得忍住饞,兔媽媽以後也會獎勵你糖果的。")

二、過程

通過情景渲染,培養幼兒有意識剋制"饞"的行為,再次抵制誘惑。

1、師:“兔寶寶看這張照片,他是誰啊?對,他就是經常和兔寶寶們玩遊戲的小熊寶寶。今天小熊寶寶過生日了,他邀請小一班所有的兔寶寶們去參加他的生日宴會呢。兔媽媽給你們準備了好吃的糖果作為生日禮物,待會兔媽媽給你們每人發一個糖果,然後把它們收集到漂亮的透明瓶子裏,熊寶寶收到你們的這份禮物一定會非常開心的。”

2、師:“有些兔寶寶很饞,已經把糖果給吃了。但是有些兔寶寶的糖果還沒有吃呢,現在我要請沒有吃糖果的兔寶寶告訴我,你們為什麼不吃這塊糖果啊?”讓幼兒大膽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在分享交流的過程中,讓每個幼兒學習同伴達到剋制自己的目的。對能始終剋制自己的幼兒,教師可用誇張的語言説:" 哇,你真不錯!熊寶寶收到你的這份禮物會非常喜歡你的。"對剋制不住自己的個別幼兒,可婉轉地説:"熊寶寶也會喜歡你的,下次記得把糖果帶給大家一起分享。"

3、師:“兔寶寶們看,多麼漂亮的瓶子啊,我們把這些糖果收集到這個瓶子裏,熊寶寶看見這份禮物一定會非常開心的。”

三、文學作品榜樣示範

師:“兔寶寶今天的表現非常好,兔媽媽很開心,特地給你們請來了喜鵲姐姐,還記得喜鵲姐姐嗎?”

喜鵲姐姐:“兔寶寶們,你們好,今天兔媽媽説你們表現很好,所以請我給你們講故事,你們想聽什麼故事呢?今天喜鵲姐姐要給你們講《小豆豆》的故事。”

附故事:山羊媽媽有個女兒叫豆豆,小豆豆很饞,最愛流口水。看見糖果就想吃,終於有一天她牙疼得哇哇叫,"哎呦,哎呦。"她連忙喊媽媽:"媽媽,我的牙齒怎麼這麼疼啊!"媽媽説:"你吃了太多的糖果,牙齒蛀牙了,有個小黑洞,都是因為你太饞了呀。"

"媽媽,饞是什麼?"豆豆問。媽媽説:"饞是一隻小鳥,住在你心裏。"豆豆説:"小鳥不乖,老想吃東西!"媽媽説:"你應該讓它乖起來!"豆豆問媽媽:"我能嗎?"媽媽説:"試試看。"

有一天,媽媽帶她去散步,拾到了一顆糖果。豆豆非常想嚼這顆糖果,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但是她拍着肚子説:"小鳥,小鳥,乖一些!咱們把糖果種上吧!"

豆豆忍住饞,把糖果重在土裏了。

過了幾天,土裏鑽出一顆綠芽,又肥又嫩。豆豆想吃樹枝樹葉,可她拍着肚子説:"小鳥,小鳥,乖一些,咱們讓糖果樹結豆莢吧!"

小雨滴滴嗒,糖果樹開花啦。陽光照亮亮,糖果樹結莢啦。

秋風吹來,糖果樹的豆莢成熟啦,豆豆數了數,豆莢有很多很多,每個莢裏有三粒糖果呢。

媽媽問豆豆:"寶貝兒,你心裏的小鳥乖不乖呀?"

豆豆説:"乖!乖!小鳥聽我的話!它不讓我流口水啦,媽媽。"

糖果樹,多好的一顆糖果樹啊!

喜鵲姐姐:“兔寶寶們,我的故事講完了,你們要回答問題了哦。小豆豆怎麼了?他為什麼會蛀牙?他是怎麼樣忍住饞的?兔寶寶討論一下,待會告訴我答案。”

四、結束活動

師:“兔寶寶們,這是什麼?對,它是聖誕樹,但它怎麼空空的啊。你們看,我這裏有很多糖果,小朋友們一起把糖果掛到聖誕樹啊,讓它變得漂亮一點吧。”(放"鈴兒響叮噹"的音樂,渲染氣氛,在音樂聲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説課稿9

設計思路:

開學不久,我發現班上的孩子有不少是家裏的小霸王,對家人説話又吵又鬧,顯得很不耐煩;接送自己上放學活該當“書童”,極度缺乏感恩。《幼兒園指導綱要》第二部分“教育目標與內容”3指出:幼兒的學習是綜合的、整體的。在教育過程中應依據幼兒已有經驗和學習的興趣與特點,靈活、綜合地組織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相對完整的經驗。我想嘗試通過《禮物》這一主題活動,在增進孩子們對冬季特徵有初步瞭解的基礎上進行適機的感恩教育,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家人的精心照顧,從而懂得感恩,學會感恩。

一、説教材:

我以學前班《語言》書上冊頁教學內容“冬爺爺的禮物”為本主題活動的教學基礎,以此深化感恩教育。

二、説學情:

我班一共有43個孩子,其中男生18,女生25。大多數孩子活潑好動,思維敏捷,好奇心強,對“冬季應穿戴厚實衣物”這一類的概念應該不難掌握。同時多數孩子感恩意識淡薄,在教學環節的轉換與處置上應予以充分的重視。

三、説重難點:

重點:教材中起決定作用的內容,它的確定要遵循大綱、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即讓孩子學會如何感恩。

難點:依據本主題活動特點和孩子的認識水平而定,即讓孩子懂得感恩

四、説教法與學法:

事實證明,教學得法往往事半功倍,根據本主題活動的特點,採用以下教法,以增強學習效果:

1、多媒體課件。因為本次主題活動要用到服飾的搭配、音樂、表演等較複雜的環節,運用多媒體相對綜合性較強,所以該教法居於首要地位。

2、情景教學法。把教學內容融入故事情節中,更能引發孩子的`興趣。

3、談話、討論、引導教學法。通過談話的方式,引發孩子的自主討論,老師再進行切合時機的引導,讓孩子通過闡述和總結得出結論。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是我國教育家關於教學方法的辯證觀。而在實踐上,學法指導更是在“教”與“學”之間找到了真正的銜接點。為了配合此次教學,我嘗試用以下學法。

1、討論法。寓學法於教法之中,使教法學法化。討論法正是與教法3的有機統一。

2、遊戲法。介於學前班孩子自控能力弱,好動的特點,活動中將插入遊戲配合教學,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活動效果。

3、合作法。讓孩子通過合作完成既定目標,培養和提高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

課時:一課時

五、説活動目標:

1、情感態度目標:通過活動的深化明白感恩,懂得如何感恩。

2、知識技能目標:瞭解冬季特徵。

3、能力培養目標:鼓勵幼兒追求新穎、獨特的思維方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

六、説課前準備:

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冬季服飾(鞋帽圍巾等)

知識經驗準備:故事:《灰姑娘》;遊戲:我是小模特;手語:我愛我的家。

七、説活動流程:

開頭部分:

通過多媒體課件導入故事《冬爺爺的禮物》,讓孩子通過認識服飾初步瞭解冬天的特徵之一:冬天應穿戴厚實的服飾。且通過孩子的討論,老師的引導大膽説出“毛茸茸”“暖和”“厚厚的”表述冬季服飾的詞語。(10分鐘)

中間部分:

由冬爺爺的禮物轉向家人為孩子們準備每天的衣食住行,通過討論、表述、總結得出結論:家人可是比冬爺爺還要辛苦得多哦!

1、冬爺爺為灰姑娘準備了過冬的衣物,你們的家人為你們準備了什麼呀?

2、家人只為你們準備冬天的東西嗎?每天都為你們做些什麼?

3、(亮點)家人為你付出這麼多,你怎麼感謝他們?(引出“感恩”一詞;用形象表示;複習手語我愛我的家,學習新手語:感恩的心,感謝有你;要求孩子轉過去向所有參加半日活動的家長朋友展示這兩種手語。(22分鐘)

結束部分:

幼兒自行組合,進行冬季服飾模特表演,以感謝和表達對家人的愛。(8分鐘)

八、我的困惑:

1、由“禮物”向“感恩”轉換,所設想問題是否牽強?能否達到預想效果?

2、模特表演的場地問題。打算合併成兩個大組分靠兩組是否可行?

學無止境,我真心希望此次説課和教學展示能得到在座各位的幫助和指導,在理論和實踐上前進一大步。謝謝大家!

幼兒園説課稿10

一、背景:

生活是孩子探索的源泉,作為老師應該善於把握住身邊一切能引起幼兒興趣的事物、情景,啟發孩子們去探索,去研究。

二、實錄:

看到孩子差不多都吃好飯了,時間也蠻早的,於是,我叫孩子各自找好朋友,到樓下去散步。孩子們聽到我的話都趕緊去找朋友拉手了。

來到户外,孩子們就象是飛出籠子的小鳥一般唧唧喳喳的説個不停。“李老師,地上冒煙啦!”王馨怡興奮地指着冒煙的操場對我説。“哦,這是怎麼了呀?”我故意裝出了一副疑惑的表情,並向孩子們提出了質疑。王孜馬上提:“這是有人在抽煙,隨便亂扔,所以地上就冒煙了。”“可是這裏都沒有人呀。”我們班的張皓立刻反駁了王孜的説法。這時王馨怡驚呼到:“我知道了,肯定是地下着火了,所以就冒煙了”。“不對,不對,是有人在抽煙!”一些孩子提出異議。至此,我班的幼兒也有了兩種不同的聲音。

“老師,這到底是什麼啦?”幼兒把問題拋向了我,雖然我知道這是水蒸氣,可是我一時也不知道怎樣去回答他們比較好,一下告訴他們答案嗎?於是我頓了頓。這時,孩子也不等我回答,又爭論開了,有的幼兒説“這就是哪裏飄過來的煙吧。”有的'幼兒説:“是食堂裏的阿姨在燒開水,水開了所以就冒出來許多煙了。”……可是繞來繞去就是得不到能夠完全説服對方的理由。為了證實孩子的想法我就帶着孩子們來到食堂去看看,結果證明孩子們錯了,食堂裏沒有在燒水。孩子們一個個垂頭喪氣的從食堂裏走出來,這時正好彭老師在操場上,我乘機讓彭老師來解決孩子們的疑問。彭老師把“水蒸氣”的原理簡單的告訴了孩子們,至此問題總算解決了,雖然不一定每個孩子都能夠理解“水蒸氣”的原理,但是獲得了一個探索的機會,對他們來説,這是最大的收穫。

三、反思:

近段時間,天氣一直在下雨,每天地面上都是濕濕的,難得今天出太陽,地上的水分在太陽的照射下變成了水蒸氣飄到天空中。對這一自然景象,幼兒們產生了較濃厚的興趣。其中一些幼兒的意見比較單一:是別的地方飄來的。而有的幼兒明顯是進了一步,他們有的已經有了比較正確的經驗,不過還是有部分的幼兒的經驗儲備和大部分幼兒比較接近,但是又有些不同:能夠説出證明自己觀點的一些小理由。可見幼兒的知識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步積累的,隨着年齡的增長,幼兒的知識也不斷豐富。

孩子的探索精神是需要老師有意識的培養的,在未去食堂前,我故意設疑,把孩子的“胃口”釣了起來,孩子的興趣也果然集中在了“煙”上。之後在他們激烈但是沒有結果的討論中,我運用層層説理以及讓他們自己親自觀察,並結合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幼兒開動了腦筋,也培養了他們的好問、探索的精神。因為我們相信只有疑問的人才是有創造性的人。我們現在的社會提倡的就是培養創造性的人才,充分利用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機會,努力使孩子們擺脱“見慣不怪”的思維模式。

幼兒園説課稿11

各位老師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活動《春天》。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説説這節活動。

第一個方面,説教材

教材分析:《春天》這篇是個運用了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把春天的景物寫活了,讓小朋友在學習這篇詩歌的同時感受到了春天特有的氣息。他把春天比喻成了彩色的書,會笑的書,會唱的書,通過一段段的描述給小朋友看春天為什麼是彩色的,會笑的和會唱的。詩歌語句生動活潑,符合大班的年齡特點。

學情分析:打扮小朋友抽象邏輯思維正在發展,這篇詩歌則採用了一系列的修辭手法來告知小朋友。讓小朋友在腦海中獲得概念,再體驗到了詩歌中的情感,鮮活得把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展現在小朋友面前。

第二方面,説目標

《綱要》指出要讓小朋友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是指體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方式表達出來。所以我從技能,知識,情感三方面來提出以下目標。

1.學習詩歌朗誦,並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技能)

2.初步感知詩歌,掌握詩歌中的修辭手法。(知識)

3.通過詩歌的學習,昇華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情感)

其中重點是:學習詩歌朗誦,並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難點是初步感知詩歌,掌握詩歌中的'修辭手法。

第三個方面,説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事先畫好的三本書封面上畫好標記,彩色筆,關於散文內容的圖片

2.精神準備:陪小朋友看過春天的景色

3.教學方法:在這裏我將用到提問法,畫圖法,視聽講結合法來進行以下活動。

第四個方面:説活動過程

1.引出春天的話題(採用提問法來引起小朋友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現在是什麼季節呀?”

(春天)

師:“小朋友們在春天裏看到了什麼?”

師:“你們覺得春天是什麼樣的呀?”

(小朋友講一些在春天講過的東西,如花、小鳥、嫩芽等,再講春天對於自己的感受)

師:“你們覺得春天像什麼呀?”

(小朋友抒發自己的想象,講自己覺得春天像什麼如花布等)

2.引出詩歌(這部分採用視聽講結合法)

師:“老師這裏有一篇好聽的詩歌名叫《春天》,它覺得春天像一樣東西,我們來看看它覺得春天像什麼?”

(教師講一遍詩歌)

講完後提問

師:“詩歌中説春天像什麼呀?”

(像一本書)

師:“你們聽到了春天像什麼羊的書呀?”

(彩色的書,會笑的書,會唱的書)教師把三本書拿出來,不翻開。

師:“我們再來聽一下書中有些什麼東西?”(教師再次朗誦詩歌)

小朋友講自己聽到的東西教師按照順序來將圖片貼到對應的書上。

師:“小朋友們再想想看春天還有什麼東西是彩色的?”

(還有綠的蓮葉,粉的蓮花,黃的菜花等)

師:“小朋友們再想想看春天還有什麼東西會笑呀?”

(小青蛙會笑,小燕子會笑)

師:“小朋友們再想想看春天還有什麼東西會唱歌呀?”

(春風會唱歌,小溪會唱歌)

小朋友回答教師用彩色筆在書上面用簡筆畫畫上圖畫

3.小朋友學習朗誦

師:“現在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來朗誦這首好聽的詩歌。師:“

(教師放慢朗誦的速度讓小朋友能跟上速度)

小朋友自己看着圖片朗誦

師:“現在老師不讀了,請小朋友們自己看着書把它朗誦出來。”

教師幫小朋友翻書,小朋友看着書朗誦。

(全班朗誦完後可以叫幾個小朋友上來朗誦)

4.最後:師:“我們大家可以去外面找找看在春天還有什麼東西我們沒發現師。”

第五個方面,説課後延伸

可以講詩歌朗誦給爸爸媽媽聽

將書放在圖書角供課後翻閲。

以上就是我對這篇詩歌的理解和做法,謝謝!

幼兒園説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梯形的認識》是國小數學蘇教版實驗實驗教材第八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第二課時內容。是在幼兒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特徵的基礎之上學習梯形的認識的。在整個國小階段屬於最後一類直線型平面圖形,與前面已學的各種圖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繫(可以相互轉化)。所以新課標指出:這一學段的教學,應注重使幼兒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形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及變換;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認識方向、製作模型、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幼兒空間觀念,使幼兒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

二、學情分析:

本課之前,幼兒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本質特徵和平行及平行線間的距離等有關內容,為本課教學作好了一定的知識、技能準備。梯形雖然是幼兒初次接觸的圖形,但在生活實際中,幼兒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難準確的抽象出它的'本質屬性,另外對於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瞭解梯形各部分名稱;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質特徵,認識幾種特殊的梯形及其屬性;培養幼兒觀察比較、類比歸納、操作想象等能力,發展幼兒空間觀念,形成一定的創新意識。

2、過程方法目標:聯繫生活實際,通過觀察、分類、比較、操作等方法,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探究活動。

3、情智目標: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幼兒體驗成功,建立自信,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審美情趣,感受數學中的轉化思想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掌握梯形的本質屬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會作梯形的高。

教學難點: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質屬性。

 四、教學方法

本課設計理念為:

●課堂教學首先是情感成長的過程,然後才是知識成長的過程。

●幼兒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幼兒的原有經驗,激發幼兒學習熱情,讓幼兒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數學學習理應成為幼兒享受教師服務的過程。

基於以上理念,教學中,我遵循“引導探究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教改思路,力求體現教學中的主動學習原則、最佳動機原則、階段漸進原則及直觀性原則。主要採用瞭如下教學方法:

1、引導幼兒採取“分類、比較、操作”等方式方法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

2、組織幼兒開展有意識的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3、適時運用CAI課件和多媒體教學,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優越性。

五、説教學流程:

對照新課程理念、教學目標及學情實際,我嘗試構建一種探索性數學課堂教學的縱向結構模式,主要分為:“初步認識梯形—→操作體驗,瞭解特徵—→操作探究,深化新知—→遊戲活動,拓展新知—→交流評價,總結昇華”五大教學環節。

幼兒園説課稿13

一、説教材

“隨意分” “平均分”“公平性”必要性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經歷把小數目實物進行“隨意分”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初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2)能力目標:讓學生連一連、圈一圈進行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分一分的教學,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合作。

教學重點: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學難點:感知“平均分”還可能有剩餘的情況。

二、説學情

課標要求我們,要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數學。

三、説教法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

在學法上,儘可能突出4點:

1、數學問題學生提出

2、問題解決獨立思考(合作交流)

3、知識結論學生整理

4、學業評價全員參與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快樂情境,激學習興趣。

(二)探知識起源,悟“平均分”公平

(三)梳知識結構,説“平均分”意義。

(四)構數學模型,顯方法多元。

(五)用數學知識,解生活問題。

幼兒園説課稿14

一、活動來源

為了充分利用我園的現有資源,發揮其最大的教育價值,我們在日常教育活動中十分注意孩子們對各種事物的興趣點及其所表現出來的動作行為。幼兒園體育室內有一根拔河的繩子,是當年親子運動會家長隊和教師隊比賽時所購置的,孩子們對這一根又粗又長的繩子很好奇,經常上前摸摸、弄弄,看到孩子們的表現,我們便將繩子放到操場上,孩子圍繞着繩子便開始了各種各樣的玩法,不同的年齡也就創造了不同的奇思妙想,孩子的自創的一些方法,也就產生了一系列的活動。根據中班孩子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樂意遵守體育活動的規則和要求,初步嘗試與同伴合作遊戲,有一定的運動意識和能力,但注意力不太穩定的心理特點和運動能力基礎設計了一系列玩繩子的活動。本次《過河》就是根據孩子圍着繩子跳來跳去所產生的一個活動。

二、設計意圖

新《綱要》在幼兒健康領域的目標中明確提出:要讓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要求我們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常州市教研室20xx年下發的《幼兒健康教育總目標》中,中班上學期體育鍛煉目標第三條中也提到:中班幼兒能夠熟練掌握助跑跨跳的動作,因此本次活動選用大繩作為主要教學用具,以《過河》遊戲方式來發展中班幼兒的跳躍能力。本活動主要是充分利用我園現有活動資源,創設活動情景,利用遊戲的方式組織孩子進行體育活動鍛鍊,活動中我們注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和能力基礎,尊重孩子的能力差異和動作發展的不同層次。通過活動中難度的不同實現不同發展目標,使每個孩子都能夠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和發展,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感覺。

三、目標分析

1、認知目標:通過遊戲,使幼兒能夠熟練進行立定跳遠的動作練習,基本掌握助跑跨跳的動作方法。

2、技能目標:通過活動,使每個孩子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敢於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跳過一定距離,都能夠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發展基本活動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活動,使孩子們喜歡參與體育活動,養成勇敢、堅強,不怕困難的精神和敢於挑戰自我的意識。

四、過程分析

(一)、開始部分:收心熱身階段 5—6分鐘。通過建構活動場地——"池塘",賦予幼兒特定的遊戲角色,通過角色的變化——"蝌蚪的成長過程"的遊戲方式,使幼兒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活動中來,同時身心得到充分舒展,注意力集中,為後面的活動作好鋪墊。活動步驟:幼兒跟隨教師進入場地,做熱身運動遊戲"小蝌蚪變變變".遊戲方式:幼兒做蝌蚪跟隨教師在"池塘"中游動(慢跑)——蝌蚪長出兩條後腿(伏地後蹬)——蝌蚪長出兩條前腿(伏地做蛙泳動作)——變成青蛙(起立自由的模仿青蛙跳躍動作)—— 一串青蛙跳跳跳(集體排隊練習)。

(二)、基本部分:增智促技-育心強體階段15-20分鐘本階段分為兩個環節:

活動一、跳田埂本環節的目的主要是使幼兒鞏固已有的立定跳遠動作技能,學習助跑跨跳的動作方法,通過場地難度的循序漸進,使幼兒由立定跳遠自然過渡到助跑跨跳的動作練習。本環節為活動的教學重點,通過本環節使幼兒形成正確的助跑跨跳的動作概念,並敢於嘗試用該方法去挑戰自己的運動極限。從而為後續的活動作好動作經驗的準備。在場地設置上為迴環形,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幼兒能夠統一動作練習方向,避免幼兒活動中的碰撞,從而減少傷害的發生,減少不必要的講解和維持秩序的時間浪費。本環節預設目標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人人都可以完成的動作目標,既活動的開始部分,每個孩子都能夠達到的活動難度。第二層次為挑戰目標,既保證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夠有所提高而達到的活動目標。第三層次為極限目標,要求幼兒必須打破原有動作概念才能突破提高的目標難度。活動過程:教師用平衡佈道做田埂,並通過調整田埂的高度和寬度增加活動練習的難度,幼兒在教師設置好的場地上,()集體巡迴練習,遊戲難度達到大部分幼兒無法進行繼續遊戲時,教師組織幼兒思考、實踐,並邀請個別幼兒展示助跑跨跳動作,激發幼兒嘗試練習動作。幼兒根據自己的活動能力和挑戰目標選擇不同的難度場地進行嘗試練習,教師巡迴觀察,並適時的調整場地,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活動二:"跳過小河"本環節通過遊戲活動的三個難度層次的遞進,使幼兒在參與遊戲的過程中不斷鞏固正確的助跑跨跳的'動作概念,並不斷嘗試用該方法去挑戰自己的運動極限。活動過程:首先教師用繩子對摺放在地上作小河,小河的形狀為由窄逐漸變寬,目的是為了照顧幼兒能力的個體差異性,幼兒進行第一次嘗試:自由跳過小河,引導幼兒看看自己能跳過多寬的河面,用什麼方法跳過去的。

要求:注意安全,避免衝撞。在幼兒自由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巡迴觀察,注意指導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大膽嘗試,邀請個別幼兒展示動作,幼兒集體跟隨練習。第二次嘗試:增加難度,通過下雨了,河水變寬的情景,提高跳過小河的難度,幼兒自主活動,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跳過小河。教師在幼兒分散嘗試的過程中,根據幼兒的活動量表現,適時集中幼兒觀看個別能力較強的幼兒展示動作,一可以加強動作概念,二是調節活動密度,避免過度疲勞。目的:培養幼兒自主學習能力和敢於挑戰自我的意識。第三次遊戲:增加遊戲色彩:河裏游來了鱷魚、對面田裏出現害蟲,小青蛙要躲過鱷魚的捕殺過河幫農民伯伯捉害蟲,幼兒依次進行遊戲。目的:鞏固幼兒學習的成果,提高鍛鍊效果。幼兒的活動情緒會因為鱷魚的出現達到高潮,興奮點比較高,因此在這一環節組織過程中,遊戲開始階段教師必須講清楚來去活動路線,避免出現面對面的碰撞事故。

(三)、結束部分:放鬆整理階段:3—5分鐘目的:使幼兒身心從緊張的遊戲環境中逐漸放鬆,並慢慢恢復平靜。

步驟:1、放鬆遊戲:青蛙戲水。請孩子們在小河裏遊一遊、用繩子做波浪動作等等。

2、幫助教師收拾場地,結束活動。活動結果預測:預計活動的目標基本實現,活動中孩子的平均心率約在130—140次/分,練習密度在40——45%.基本達到預計的認知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活動中,孩子是精神是放鬆的,情緒是愉悦的,參與活動的意識是主動的,參與活動的難度可選擇的,每個人都能夠在自身的原有能力上得到發展,同時在生理心理上有一種獲得成功的喜悦感受,從而激發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體育活動,為"終身體育"打下紮實的基礎。

幼兒園説課稿15

一、講義材料

今天,我選擇的主題是一場以多彩世界為主題的語文教育活動“淘氣的彩光”,讓我們先談談我的設計意圖。通過小班和中班的學習過程,大班的孩子對知識的渴求更強烈。他們不僅喜歡五彩繽紛的色彩,而且對五彩繽紛的大自然充滿好奇。他們將從紅蘋果、黃梨、碧海中學習觀察和了解綠草等場景,引發更深的思考:為什麼世界上存在這麼多顏色?這些美麗的顏色是如何來的?通過頑皮的彩燈的故事,孩子們可以理解顏色來自燈光的作用,頑皮的彩燈娃娃從天空到地面“玩耍”。我們周圍到處都是五彩繽紛的顏色。五彩繽紛的色彩,使繪畫更美,裝扮更美,遊戲更有趣。這項活動幫助孩子們成為色彩世界的探索者,發現自然界的許多奧祕,培養孩子探索大自然、熱愛生活的願望,感受生活的樂趣。

二、活動目標

根據大班兒童的年齡特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和作品展示主題,確定情感、認知、能力目標:

1、獲得光與色的感性體驗,初步瞭解光的七色:紅、橙、黃、綠、綠、藍、紫。

2、在感受語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時,瞭解光與環境和人的生活的關係。

3、能夠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鼓勵孩子大膽想象,不斷編故事,充分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讓孩子在感受作品語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時,瞭解光、環境與人的生活的關係。

教學難點:場所與事物、事物與事物在延續過程中的邏輯關係。由於大班兒童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開始萌芽,這很容易造成思維中的邏輯混亂。

三、活動準備

為了向孩子們展示意境優美的作品,讓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充分表達和實踐,我們做了以下準備:

1、硬件準備彩色地圖:蘋果、香蕉、彩虹、太陽、海灘、海洋等。卡紙:彩色寶貝

2、在知識準備課之前,孩子們必須豐富他們關於光和顏色的知識和經驗以及生活經驗,並將其提取和整理出來。

四、教學方法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通過多媒體演示法和情景教學法,使活動生動有趣,富有教育性,主題活動得以深化。讓孩子們在中學裏玩耍和學習。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使用討論和試驗的方法來理解故事、欣賞故事和創造故事。通過兒童的互補性學習,教師與兒童合作表達主題。

五、教學過程

1、場景介紹,激發孩子學習和探索的慾望。今天,老師給你帶來了一些漂亮的彩色嬰兒,他們是誰?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下面的人!

2、示範法(鑑賞作品)老師將顏色(紅、橙、黃、綠、綠、藍、紫)一一展示給孩子們辨認。把故事講完整後,老師問:孫公公有多少光孩子?他們叫什麼名字?(紅、橙、黃、綠、綠、藍、紫)今天我們要講一個關於它的故事。3。老師把故事講了一遍。展示彩色圖片,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材料。全集傳達了完整的畫面展示

(1)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嘗試了先理解後欣賞的教學策略。我們相信,孩子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充分欣賞作品,從而更好地感受作品所展現的意境。同時,我們還採用了教師提問—兒童猜測—揭示答案的方法,貼近兒童心絃,引導他們走向勝利。

(2)通過提問讓孩子充分理解故事,進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素材。完整的作品傳達了完整的畫面展示,配有優美的音樂,聽覺和視覺的完美統一。他們向孩子們傳達文學作品的形象和音樂性,容易產生情感共鳴。

(3)啟發孩子們討論光與人的生活之間的關係。通過音頻和視頻的結合,孩子們初步瞭解了輕寶寶是由七種顏色組成的。老師再次通過提問為孩子們設置問題,並鼓勵孩子們討論:如果我們的`生活中沒有光,會發生什麼?我們應該為孩子們提供一個輕鬆、自由的討論環境,這也符合《綱要》,鼓勵孩子們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討論結束後,老師總結了光與環境和人的生活之間的關係。

(4)在那之後,老師們繼續鼓勵孩子們與生活中事物的顏色聯繫起來,並嘗試繼續製作故事。兒童的語言是在使用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在這個環節中,我們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展示他們內在智力活動的機會,這也是與同齡人交流的樂趣。很容易看到自己的成就,從而增強孩子的主體性動機和自信心。

六、活動拓展

孩子們選擇自己的方式進一步探索活動。因為一個目標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和手段來實現,這也體現了教育的一體化。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將教學意圖、教材和形式有機地交織在一起。通過視聽結合、溝通和表達的形式,讓孩子更容易理解作品的素材,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自然的慾望,從而達到我們需要達到的活動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