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化學説課稿集錦6篇

來源:文書谷 3.81K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化學説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化學説課稿集錦6篇

化學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國中化學第三章“水氫”的內容可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水和氫氣,第二部分為原子結構知識的擴展。對於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節以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為題,討論了水與工農業生產等的緊密關係,在學生了解了水污染產生的嚴重後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義之後,就應該對水作進一步認識,但教材只講了水的物理性質和水的組成,把水的化學性質分散到以後的其他章節中去,而把本節重點放在分析水的組成。教材的編排還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本節是在學習了原子、分子、元素、單質、化合物等概念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的學習,鞏固和加深了這些知識。通過實驗現象引出的氫氣,又為學習氫氣的性質作出鋪墊。

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a、使學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質;b、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使學生認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瞭解水的化學式;c、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關係,並可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②能力目標:a、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b、培養學生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標:a、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b、通過觀看有關水資源和水的污染的錄像,增強環保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①教學重點:電解水的實驗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學難點: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電解水,即從宏觀現象轉向微觀分析。

二、説教學實施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1、以問題導入新課,簡潔明瞭在講授新課前,通過計算機展示出兩個聯繫實際的問題,然後進入新課。

2、歸納出水的物理性質展示一杯水,培養學生從觀察中發現問題,學生結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質。

3、分析實驗現象,探究水的組成,進行微觀解釋(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引出水的組成這個重要知識點。因此,作好演示實驗尤其關鍵(展示實驗),書第48頁,這是未改進的演示實驗,實驗效果不直觀,效果不好;這是改進後的實驗,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更便於學生主動根據實驗進行探究。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出水的電解產物——氧氣和氫氣,然後學生根據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的種類不變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屬於化合物,重點知識得以解決。

(展示課件)分析了水的組成後,接着展示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從討論中發現,問題得到解決,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難點也得以突破。

4、課堂練習鞏固,達標檢測

5、觀看錄相:有關水資源及其污染

三、介紹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辨證統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博採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組織,並體現以下特點: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重點改進了演示實驗,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投在屏幕上,將實驗加以放大,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實驗裝置、步驟、現象都展現在每一個學生眼前,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讓每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突出了重點。

2、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通過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水屬於哪類物質?水分子是由什麼構成的?),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分析,最後探究得出結論。自制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化枯燥為生動,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學生也為其形式之新穎,從而產生樂學情緒,激發了他們以探究為特徵的求知慾望。

3、加大教學密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做到高密度的學習知識,大信息量的優化處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利用文字閃動,圖象移動,顏色變換的手段,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為了增強學生對水的分佈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認識,課上選擇一段“有關水資源和水污染”的錄像,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4、優化教學過程:計算機以其獨特的功能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培養探究能力,發展智力,教師、計算機、學生形成一個有機的組合。通過計算機不僅能學懂、學會、學活、學精,而且能促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師生共同進入教與學的自覺狀態和最佳狀態,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

總之,我在設計本課教學程序時,力求符合探究學習的三個特徵:(1)學習者由問題或設計任務出發;(2)學習者通過觀察、假設、實驗等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解釋;(3)學習者通過表達和交流,檢驗或修正自己的解釋

化學説課稿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瞭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許多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並可以通過實驗等手段解決這些問題。

瞭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培養觀察、記錄、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評價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本課題主要以學生的探究實驗為主,因此採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比較合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引導、指導和輔助的作用,將學習的主動權留給學生,使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的活動中深刻理解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學生求實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二、教學重點

1、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2、探究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

三、教學難點

1、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2、探究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

四、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引導設問:我們的生活處處都離不開化學,化學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那麼化學又是以什麼為基礎建立的呢?

2、講述:大家是否還記得《西遊記》中太上老君的煉丹爐?我們不要小看這個煉丹爐,其實古代煉丹和鍊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學實驗室的前身。

導入新課: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的化學成果與創造都是在實驗室中反覆地實驗而得出的,所以説要想學好化學就必須重視化學實驗。

板書: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邊做實驗邊完成下表)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探究步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

點燃前組成顏色狀態密度硬度

燃燒時火焰的分層及温度燭身的變化生成的產物

熄滅後

陳述:既然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今天我們就通過探究一個小實驗來體驗一下化學的奧祕。

組織學生進行實驗研究,講述:在點燃蠟燭前,請大家開動腦筋,運用各種手段仔細觀察蠟燭的組成、形狀、顏色、氣味、質地、密度等,並做好詳細的記錄。(提示學生用水作為參照物來研究蠟燭的密度)

(1)蠟燭是石蠟和棉線做的燈芯組成的;一般蠟燭為圓柱形、乳白色、固體;特殊的蠟燭,如生日蠟燭,有多種顏色和形狀,但那是添加染料後形成的;蠟燭一般都具有輕微的氣味。(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塊蠟燭放入水中,會發現蠟燭浮在水面上,説明蠟燭的密謀比水小。]

1、對學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讓學生結合蠟燭的這些性質,點燃蠟燭,觀察燃燒着的蠟燭有哪些特點。

(1)燃燒着的蠟燭有沒有聲音?形狀有沒有什麼改變?[蠟燭點燃後,可以持續安靜地燃燒,不會發出響聲音,且蠟燭在燃燒過程中緩慢地變短。]

(2)蠟燭的火焰有什麼特點?[蠟燭的火焰在輕微地閃爍,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煙生成。如果沒有風,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輕微的閃動。蠟燭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層:最裏面一層火焰較為暗淡,底部呈淡藍色,為焰心;第二層火焰較明亮且呈圓錐形,為內焰;圍繞在最外面的第三層火焰呈黃色,明亮而不耀眼,為外焰。

(3)蠟燭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狀、温度、質地上有什麼變化?[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蠟燭是濕熱的,而且很軟,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離火焰較遠部分蠟燭仍是冰冷的,硬的。燃燒着的蠟燭頂部受熱溶化形成一個凹槽,溶液化後的液態石蠟儲存於凹槽中,浸沒着燈芯。]

(4)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蠟燭的火焰中約一秒鐘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麼變化?這説明了什麼?[可以看到處於火焰最外層的先變焦,第二層變化次之,最裏層變化最小;這説明火焰的温度是從裏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

2、充分肯定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的表現,繼續引導:現在我們再來觀察一下蠟燭燃燒後生成了哪些物質。首先將一隻乾燥的燒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觀察燒杯壁上有什麼現象發生。片刻後取下燒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盪,又有什麼現象發生?推測蠟燭燃燒後可能生成了什麼物質。

(1)將燒杯罩在火焰上方後,過一會兒,燒杯壁有水霧生成。(2)向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盪後,石灰水變渾濁。(3)説明了蠟燭燃燒時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3.指導學生:現在請大家熄滅蠟燭,會發現有一縷白煙從燈芯飄出,立即點燃的火柴去點白煙,看看有什麼現象會發生。[火焰會順着白煙重新將蠟燭

點燃]提問:通過探究這個小實驗,大家得到了什麼啟示?有什麼感受?[第9頁]

總結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練習:

1.某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請填寫空格。

(1)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人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

(2)點燃蠟燭,觀察到蠟燭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中(如右圖)約1s後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處最先碳化。

結論:蠟燭火焰的層温度最高。

(3)再將一隻乾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壁出現水霧。取下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盪,澄清石灰水

變渾濁。結論:石蠟中一定含、元素。教學拓展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1.提問:人每時每刻都要呼吸,那麼大家是否想過我們呼出的是什麼,吸入的又是什麼呢?(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入的是空氣。)

導入新課:大家知道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的嗎?如何來驗證這個結論的正確性呢?我們今天就來探究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究竟有什麼不同。

板書:二、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

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邊做實驗邊完成下表)

吸入的空氣呼出的氣體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給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燒)

氧氣>氧氣(能供給呼吸,也能支持燃燒)

水蒸氣<水蒸氣

1.在引導學生進入實驗室探究之前,給學生提供三條信息:

2.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將實驗儀器放好,然後讓學生收集“呼出的氣體”。步驟如下:將兩個集氣瓶分別盛滿水,並用玻璃片先蓋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後推動玻璃片將瓶口全部蓋住,把盛滿水的瓶子連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後將飲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氣瓶內,並向集氣瓶內緩緩吹氣,直至集氣瓶內充滿呼出的氣體。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將集氣瓶口蓋好,然後取出集氣瓶放在實驗桌上。(教師演示,讓學生根據示範收集“呼出的氣體”)另外,取出兩個空集氣瓶,其中為空氣。

3、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始探究以下問題,提醒學生作好實驗記錄。(1)分別向一瓶空氣和一瓶呼出的氣體中滴入澄清石灰水,並振盪,兩個瓶子中分別會發生什麼現象?説明了什麼?[滴入澄清石灰水後,兩隻瓶子中的石灰水都會變渾濁,但是呼出氣體瓶中的石灰水更渾濁一些;説明了在空氣與人呼出氣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

(2)將燃燒着的小木條分別插入空氣和人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分別有什麼現象發生?説明了什麼?[插入空氣集氣瓶中的小木條比插入人呼出氣體集氣瓶中的小木條燃燒更旺,且燃燒時間要長;説明了空氣中氧氣含量大於人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或者説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於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取兩塊乾燥的玻璃片,對着其中的一個玻璃片呼氣,有什麼現象產生?説明書了什麼?[對着幹燥的玻璃片呼氣後,玻璃片上會產生極小的水珠;説明人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水蒸氣。]

3、結合實驗提問:以上實驗説明了的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的空氣有什麼不同?

、總結實驗:通過實驗,我們瞭解了人每天吸入和呼出的氣體,看來實驗確實是我們探索問題的好幫手,所以大家以後一定要認真對待實驗,運用實驗得出科學的結論。總結本課時的內容。

隨堂練習:

1.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燼

2.人呼出的氣體中的主要成分是()

A、水蒸氣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和氧氣D、氧氣

3.能夠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是()

A、氧氣B、二氧化碳c、水蒸氣D、石蠟

4.方便麪拆封後放置一段時間會變軟,這是為什麼?

反思:教學拓展

化學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和考綱分析。

本專題內容來自於《化學反應原理》第二章第二節和《必修二》第二章第二節,進行一輪複習時,我們把這兩部分內容進行整合,讓學生對化學反應限度形成完整的認知體系,本專題的複習對後面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的複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考綱透析:

1、瞭解化學平衡建立的過程。瞭解化學平衡常數的含義,能夠利用化學平衡常數進行簡單的計算。

2、理解外界條件(濃度、温度、壓強、催化劑等)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認識並能用相關理論解釋其一般規律。

3、瞭解化學平衡的調控在生活、生產和科學領域中的重要作用。

(二)考點梳理:

考點一:化學平衡狀態的標誌。

考點二:化學平衡常數平衡轉化率及其計算。

考點三:化學平衡的移動。

二、學情分析。

(一)知識儲備。

通過對新課的學習,學生對化學平衡狀態,化學平衡常數及平衡轉化率已有所瞭解。

(二)能力基礎。

作為高三理科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小組學習及自我學習能力,具有分類歸納的基礎。

(三)學習障礙。

由於時間的關係,有些知識會有所遺忘,大部分學生缺乏對基礎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化學平衡狀態的建立及判斷。

掌握平衡常數和平衡轉化率及其計算。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對主幹知識的歸納、梳理和加工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

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

2、化學平衡常數的含義。

(二)教學難點:

化學平衡常數和平衡轉化率及有關計算

五、教學方法。

我在教學中採用了“學案導學、高效課堂”的模式,在課堂上激發學生人人蔘與的興趣,提供人人蔘與的機會,還課堂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六、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讓學生課前填寫學案的.知識梳理部分,為本節課的複習做好知識上的準備,明確本節課的複習目標。

(二)課堂學習。

考點一、化學平衡狀態的標誌。

教師設置問題驅動學生思考,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出化學平衡達到平衡狀態的判斷標誌。驅動問題:

問題1:化學平衡狀態有什麼特點?你是如何理解正逆反應相等的?

問題2:已知可逆反應2HI(g) I2+H2(g) △H>0,在恆容的密閉容器中加入少量NO2,在達到平衡之前氣體的顏色、容器的壓強、温度、混合氣體的密度是如何變化的?

問題3:可逆反應A(s) + 2B2(g) 2C2(g) +D2(g),在密閉容器中達到平衡的過程中,混合氣體的密度會有變化嗎?

(三)歸納總結:

直接標誌。

間接標誌。

(四)對點練習:

1、在固定體積的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2NO2( g ) ,2NO ( g ) + O2 ( g )該反應達到平衡的標誌是:

(1)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改變 ( )

(2) O2氣體的物質的量濃度不變 ( )

(3)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 ( )

(4)混合氣體的壓強不變 ( )

(5)單位時間內消耗2nmolNO2的同時生成2nmolO2 ( )

(6)單位時間內NO消耗速率等於生成速率 ( )

2、下列方法中可以證明A(s) + 2B2(g) C2(g) +D2(g) 已經達到平衡狀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個B — B鍵的斷裂的同時有一個C — C鍵的斷裂。

(2)反應速率ひ(B2):ひ(C2):ひ(D2)=2:1:1。

(3)C(B2):C(C2):C(D2) = 2:2:1。

(4)温度、體積一定時,容器內的壓強不再變化。

(5)温度、壓強一定時,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變化。

考點二:化學平衡常數K、平衡轉化率及其計算。

典型例題:

一定温度下的密閉容器中存在如下反應:2SO2(g)+O2(g) 2SO3(g),已知SO2和O2的初始濃度分別為0。4mol。L—1和1mol。L—1,經測定該反應在該温度下的平衡常數K約等於19,試判斷:

(1)當SO2轉化率為50%時,該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若未達到,向哪個方向進行?

(2)達到平衡狀態時,SO2的轉化率應為多少?

感悟大學聯考真題:

1、(1)火箭殘骸中常現紅棕色氣體,原因為N2O4(g) 2NO2(g),當温度升高時,氣體顏色變深,則該反應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2)一定温度下,反應(II)的焓變為△H。現將1molN2O4充入一恆壓密閉容器中, 下列示意圖正確且能説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

文本框: 氣體密度 文本框: △H/KJ?mol?1文本框: N2O4轉化率文本框: v(正) ,若在相同沮度下,上述反應改在體積為IL的恆容密閉容器中進行,平衡常數 (填“增大” “不變”或“減小”),

2、(1)已知反應NO2(g)+SO2(g) , SO3(g)+NO(g)的ΔH=—41.8 kJ·mol—1,一定條件下,將NO2與SO2以體積比1∶2置於密閉容器中發生上述反應,下列能説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是_______。

a、體系壓強保持不變。

b、混合氣體顏色保持不變。

c、SO3和NO的體積比保持不變。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時生成1 mol NO2。

(2)測得上述反應平衡時NO2與SO2的體積比為1∶6,列式計算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K=———————————————————————

設計目的:節選與本專題有關的近年大學聯考題進行分析和訓練,讓學生感受大學聯考,明確大學聯考方向,增強備考信心。

七、板書設計。

1、 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標誌,變量到不變時即達到平衡狀態。

2、化學平衡常數。

(1)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

(2)化學平衡常數有關計算。

模式(三段式)

mA(g)+nB(g) pC(g)+qD(g)

起始量 a b 0 0

轉化量 mx nx px qx

平衡量 a-mx b-nx p x qx

對於反應物:

n(平)= n(始)-n(變)

對於生成物:

n(平)= n(始)+ n(變)

八、教學反思和教學效果。

本節課的設計立足於高三理科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規律,採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將課堂學習的過程最大限度的交給學生,在教學中始終貫徹精選典型習題帶動考點複習 ,再通過習題訓練讓學生固化考點的思路,通過複習讓學生達到知識點的整合和能力的提升。

化學説課稿 篇4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氧化還原反應貫穿於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在是中學化學教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氧化還原反應是一種常見的化學反應類型,是研究化學反應的一個重要課題。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是學好元素化合物、電化學和元素週期律等知識的重要基礎。在中學化學教學大綱中屬於c級要求。由於其內容多、涉及面廣,思維抽象,它也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氧化還原反應的實際應用也很廣泛,可以説我們每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會與氧化還原反應打交道。

氧化還原反應像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等內容一樣,歷來是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的矛盾,它們既對立,又統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應發生必然有還原反應發生,它們絕對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統一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學中的對立統一現象到處可見,通過認真引導,就可以使學生逐步理解對立統一規律在自然現象裏的體現。反過來,這又會幫助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對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意義。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複習鞏固國中化學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和有關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知識,使學生認識化學反應有多種分類方法;學會根據化合價變化分析、判斷、理解氧化還原反應,並學會利用“雙線橋”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2、能力方法目標: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教學,培養學生準確描述概念、比較辨析概念的能力;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勇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對立統一等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自然觀,為能夠辨證、全面的認識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提供科學的方法。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演變,培養學生用發展的觀點、科學的態度、勇於探索的品質學習化學;通過創設情景,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用“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用“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學會討論式學習方法。

四、教學方法

學生在一年國中化學的'基礎上學習氧化還原反應,從知識儲備上來講,他們的化學知識是非常有限的;從能力方面來看,他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從知識結構的角度來看,國中化學相對簡單,高一一上來的氧化還原反應對學生來説是有相當難度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儘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學語言,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由淺入深的教學。因此我使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複習引導式、問題討論式

五、學習方法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應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的方法。

六、教材分析及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本節教材主要討論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兩部分內容。分三課時學習:

課時1:化學反應類型和氧化還原反應;

課時2:氧化劑和還原劑,“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課時3:課堂小結、訓練及作業評析。

教材首先複習國中四種基本類型的反應,以及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得氧、失氧)的概念,這部分知識我打算讓學生自己舉例複習,用時約5分鐘。通過對兩個反應(H2+cuo==cu+H2o,fe2o3+3co==2fe+3co2)的討論,説明國中所學的化學反應的分類知識不夠全面,也不完善,從而轉入到從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的角度來介紹氧化還原反應。

在第一部分內容中,首先以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反應為例,從得失氧的角度引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接着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氧化還原反應與化合價升降之間的關係,並從化合價升降的角度引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點。進而將氧化還原反應擴大到雖然沒有得氧失氧,但是有化合價升降的範圍。教材在複習國中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與電子得失或偏移關係的基礎上,又進一步討論了氧化還原反應與電子轉移的關係,並從電子轉移的角度給氧化還原反應下了一個更為本質的定義。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我打算引導學生從鈉和氯氣的反應方程式分析電子得失,從氫氣和氯氣反應的方程式分析電子對偏移的情況,從而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同時利用穿插多媒體演示並抓住課本中的漫畫幫助學生理解,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來扮演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如慷慨解囊、互不相讓來形容電子得失和電子偏移),從而更好的突破難點。從第一部分的最後,還通過討論,分析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係。(第一課時)

第二部分主要討論氧化劑和還原劑。教材只從電子轉移的角度給氧化劑和還原劑下定義,並簡單介紹了中學化學中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這裏,我將引導學生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分析氧化劑、還原劑的概念,引導學生總結記憶口訣:“失高氧得低還”。引導學生討論已學過的氧化劑和還原劑,並加以補充。並補充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的內容。

再花相當的時間進行“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教學過程中特別要注意書寫的規範(如箭頭的表示,得失電子的數目等)。並進行相應的練習。

本節最後簡介了氧化還原反應在工農業生產、科學技術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應用,同時也辯證的介紹了氧化還原反應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和防治方法等。

七、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複習]:從複習國中四大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係入手,進入新課。

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H2+cuo=cu+H2o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的定義。

[討論]:完成課本討論(投影片打出)

[產生疑問]:從討論結果中學生自然產生疑問: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究竟屬於那種類型的反應?氫氣還原氧化銅到底是氧化反應還是還原反應?

[引出課題

]:今天的主要任務:學習氧化還原反應

[討論]:仍從反應H2+cuo=cu+H2o中化合價升降分析(前後四人一組,分析討論,由同學展示討論結果)。

[追問]:若沒有氧的得失呢?

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

[提問]:化合價升降與電子轉移的關係?(討論、回答)

[分析]:用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討論]:四種基本類型的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的關係。

第二課時

[複習]: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並舉例説明。

[討論]:氧化劑和還原劑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方面的體現,並得出氧化劑、還原劑的定義。

[討論並小結]:記憶口訣

[舉例]:國中所學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補充]: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閲讀]:課本最後兩節內容,瞭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和危害。

八、板書設計

氧化還原反應

1、概念:從得失氧分析

H2+cuo==cu+H2o

得氧:H2氧化反應化合價升高失電子

失氧:cuo還原反應化合價降低得電子

2、特徵:從化合價的變化分析

3、本質:從電子轉移分析

4、氧化還原反應與四大基本反應類型的關係

化學説課稿 篇5

確定課題階段:

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是我選擇九年級化學緒言的理由,這兩句話高度概括了本課題內容在整個九年級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確定課題之後我進行了初步思考,發現了最重要問題:目前師與生之間是陌生的!進一步深入思考發現,無論從課標要求還是最近發展區理論等教育教學理論都要求教師要了解和溝通學生,要從學情出發進行教學。

 準備工作階段:

所以我進行了課前問卷調查。從調查的結果發現,在教學中需要注意三個方面:

一是學生必須全面正確認識化學;二是要把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轉化為學習化學的動力;三是親近化學,污染不是化學的錯,是人類對化學的無知造成的。

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依據課標制定了本課題的三維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針對前面提到的師生之間陌生帶來的問題,我利用暑假解決了問題。

 原則:

1.“減負”原則;2.趣味性原則。

內容:

1.趣味實驗。2.上網學習,分學習小組製作PPT彙報成果。

具體安排如下:

一是趣味實驗。

首先:學生想辦法制得紫甘藍菜紫色汁液。第二步:用鹼面水和白醋做實驗。第三步:從生活中找其它液體進行實驗對比,並進行分類。突出化學變化到物質分類的規律性,落實對比方法和分類觀。

二是上網學習,分小組製作PPT進行彙報。

我們創建了針對九年級化學的“未來化學世界的博客”。

主要意圖:1、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提高興趣,引導學習。2、初步培養接受、吸收、整理化學信息的能力。3、學生自主學習,並進行表達、交流。

課堂教學階段:

我從縱向:什麼是化學—為什麼學化學—怎麼學化學;橫向:意圖—素材—知識—情感等四個維度介紹我的實施課堂教學情況。

“什麼是化學”這個環節有三個小環節。

第一步:課堂導入。播放燃放鞭炮視頻。

導語:新學期開學了,對我們的一生來説都很重要的一門新學科要“開業”了,按照我們中國人習慣開業吧。播放結束後,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充氣氣球並扎破,對比研究提問,制

造思維衝突。這個環節主要突出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不同。

第二步:趣味作業彙報。(展示圖片)這是學生做的情況和收到的彙報作業。該環節主要落實學科思想為:1、初步瞭解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2、滲透分類對比的學科思想方法。突出變化到規律的過程。

第三步:利用數學素材。(展示圖片)我在課堂上利用了三角形穩定而四邊形不穩定這一學生熟知數學素材。數學學科的結構與性質關係與化學學科不完全相同,但現象背後探究本質的科學意識完全相同。化學變化與物質的內部(微觀)結構有關。

完成三個小環節的學習之後,化學的定義就呼之欲出了。在“什麼是化學”這一環節中學生利用了三個素材知道了化學的定義,並有了好奇-成就感-欣喜的情感體驗。

那麼,這樣的學科我們為什麼要學習?

“為什麼學習化學”這一環節設計了四個小環節。

首先討論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火的控制和利用入手的。讓我高興的是就此問題學生們課後在博客中留言進行交流。

第二步討論青銅器到鐵器和古代中國四大發明,並引向現代生活與化學的關係,學習小組展示彙報。首先是化學之美:該小組展示奧運煙火到上海世博煙火,利用教材上的素材展示了化學的美麗和神奇。

當學生展示第二個主題“衣”之後,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各種材質的衣物讓同學們觸摸材質。當他們翻看標籤的時刻及時滲透:查閲資料是認識物質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這一學科方法和科學研究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用於改善我們的現實生活品質這一重要的科學觀。

除此之外還有“食”、“住”、“行”等主題。下面部分展示一下“住”這一主題的'學生展示情況。(播放學生展示視頻35秒)

學生的有些話語顯得稚嫩,但他們準備的材料和內容遠遠超出我在博客中提供的素材。我發現,充分信任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發揮他們的潛力,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

實際上,第一個環節“什麼是化學”是學生的認識從生活到化學的過程;第二個環節“為什麼學習化學”是學生的認識從化學到社會的過程,也是本節課的重點。

同學們展示結束之後,借用同學們展示的內容共同感受了化學是社會生活中的中心學科這一重要的學科觀念,並鼓勵同學們一定學好化學。

在“為什麼學習化學”這一環節中學生利用了這兩個素材和網絡資源等素材瞭解了簡單的化學史和材料、能源、生命科學是化學研究的領域,並有了驚訝-思考-感歎-榮譽感到決心學習化學的情感體驗。

那麼,這樣重要的學科要怎麼學習呢?

“怎麼學習化學”在這個環節我選擇了化學實驗方法、微觀視角和化學用語等三個小環節。

首先,演示趣味實驗。實驗設計非常簡單:NaOH溶液滴加酚酞→加入過量稀鹽酸→加入碳酸鈉粉末。形象描述為:“白酒變葡萄酒”、“葡萄酒變白酒”、“白酒變汽水”。主要意圖:突出重點並與暑假趣味作業相呼應。

第二步:宏觀微觀視角。

20xx年版化學課程標準開篇就明確提出“化學是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質”,可見正確認識微觀視角的重要性。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課堂上以討論數學學科中的線-點關係為例引入微觀視角,並播放了一段視頻。因説課需要以六倍速度播放。

(視頻播放)旁白:浩瀚的太空中尋找地球,穿過大氣層,以一滴水的視角進入海洋,繼續進入海洋生物體內,最後到達微觀視角。

該視頻中涉及到宇觀、宏觀、介觀和微觀,面對國中生我們只強調宏觀和微觀。該環節

通過視聽立體感受微觀和宏觀視角的不同。

第三步:在前面的基礎上我們進行了有趣的科學想象。

關於未來醫學的有趣想象:

人造機器人,機器人再造小機器人,小機器人再造更小機器人,如此往復,最終造出來的小小機器人小到直接進入人體內修復損傷器官和部位,達到無痛治療而痊癒的目的。

該環節中昇華學生的感受,通過美妙想象激發學生的美好憧憬和無盡的嚮往。

第四步:討論水的各種表達方式。

在關於幾種表達方式孰優孰劣的討論中學生的意向很快指向了水的化學式。化學式是以模型化思想為基礎的。模型化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學科思想。理解運用數學、物理公式和化學用語,甚至書寫某體裁文章都是以模型化思想為基礎。學生對上述問題的討論實際上是最佳模型的選擇過程。

在“如何學習化學”這環節中學生利用了這幾個素材,知道了實驗方法、微觀視角和化學語言工具,從而有了意外-思考-想象-嚮往的情感體驗。

對於本課題來説,掌握知識點不是目的,我們的教學意圖是同學們初步全面正確的認識化學這一學科,通過學習活動糾正和完善頭腦中的前概念,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這是課堂教學三個環節。

下面是課後作業:寫一篇短文:《假如沒有化學—寫在化學第一節課後》。留作紀念,今後學習更多化學知識後再次欣賞,感悟自己的成長。

課後反思階段:

你喜歡化學嗎?所有同學都回答:喜歡化學。這是封閉式提問,只求認同感。我又設計了這樣的開放式提問:

假如你要成為化學家,你想研究哪方面的化學?

有41.7%的同學填寫了想研究醫藥方面的化學。

今天不一定決定未來職業,但這種願望是同學們繼續學習的動力!也是我覺得這節課成功的地方。

不難發現,把課堂還給學生,觸動孩子們內心世界美好的憧憬和嚮往會帶來無盡的前進動力。

結束語:

在設計、備課、上課、反思、整理説課稿的過程中我真切體會了“功夫在課下”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備好緒言課備的不只是一節課,是整個九年級化學,甚至是整個基礎化學教育。

我想,對一個老師而言,用心上課就是最好的課。

我的説課結束了,請您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化學説課稿 篇6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4單元課題4——化學式與化合價第一課時。本節課我從七個方面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引導學生開啟了化學之門,認識了幾種身邊的化學物質(空氣、氧氣、二氧化碳、水),初步瞭解了物質構成的奧祕之後,開始深入學習物質組成的表示方法。

本節內容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化學式反映物質的組成;如何書寫化學式;化合價的概念及應用;根據化學式的計算。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了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另外物質又是由元素組成的。這些知識對本節內容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此時,物質構成的奧祕已經揭開了神祕的面紗,學生從宏觀世界進入了微觀世界,馬上又要從微觀世界返回到宏觀世界。本節內容正好可以幫助學生完成這兩次“穿越”,有機地將宏觀和微觀聯繫起來,為系統的研究物質奠定了基礎。同時,本節內容還能為今後學習定量認識化學變化埋下伏筆,對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科學、簡明,切合教材要求、切準學生實際,切實突出重點,體現全面性、綜合性和發展性。為此,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能説出化學式的含義;能依據物質組成利用元素化合價書寫常見物質的化學;

(2)過程與方法方面:逐步形成對事物進行抽象概括和定量處理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以已有的知識經驗為載體,認識任何純淨的物質都有固定的組成,不同的物質組成不同;養成尊重客觀實際,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物質化學式的寫法;物質化學式的意義,根據化學式的計算。

(2)教學難點:利用元素化合價書寫化學式;元素化合價的記憶及應用。

(3)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方法:

處在網絡時代的學生大多數很喜歡上網,於是我就投其所好,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相關視頻、音頻、動畫等,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同時,編寫一些原創口訣減輕學生對核心知識點的記憶負擔,就能順利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也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即:以往我們的教材是學生的全部世界,現在我們要讓世界成為學生的全部教材!

二、説學情

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學習了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和組成物質的化學元素,在學習化合價和化學式應該是水到渠成,但是他們對分子、原子、離子的認識還非常粗淺,特別是對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不甚瞭解。本節內容比較抽象,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比較遠,學生學習元素的化合價之初難免死記硬背,出錯的概率也更大,此時學生的成績可能產生兩極分化,學困生的比例會逐漸增多。

三、説教法:情景教學法、發現教學法、互動教學法。

四、説學法:探究學習法、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

五、説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基於對教材、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定通過以下步驟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一)情境引入(5分鐘)

1、首先採用一段化學版《青花瓷》視頻片斷來引入本節課研究的對象。

2、創設情景:先放一段流水聲,再引出水的化學式及生活中常見的化學式;

通過幾個字母可以構成多個單詞,幾個原子可以構成多種物質以及幾種常見的分子模型引出化學式的定義和化學式的意義。

(二)引導觀察、啟發探究(20分鐘)

交流討論:①任何物質都有化學式嗎?②同種物質可以有不同的化學式嗎?③化學式可以任意的書寫嗎?簡單複習物質的分類後介紹單質和化合物的化學式書寫。

提出問題:如何書寫化學式?已知氧氣的化學式為O2 ,那麼液態氧的化學式怎樣寫?

化合物的化學式的書寫可歸納為:金前非金後,氧後非氧前,化學式中的小數字是怎麼來的呢?

(三)聯想反思、形成體系(5分鐘)

難點突破:化合價表示原子之間相互化合的數目,元素的化合價由什麼決定?

原子團: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反應的原子集團,又叫根。

化合價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的上方寫+或-號,後面加數值,注意1不能省略。

回訪離子,分散難點: 陰陽離子的自述

嗨!同學們,我們是離子,分子和原子是我們的哥哥,我們是一對孿生兄妹,哥哥叫陽離子,妹妹叫陰離子,我們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但我們總是形影不離!我們都有一頂非常時尚的帽子,上面還標了數字和正負號呢!人家都説我們戴的是“右歪帽”。可是你們千萬別把我們跟化合價那位老兄搞混了哦,他把自己整的象英國紳士一樣,就喜歡人家給他戴高帽!對了,我們可是愛憎分明的哦,我們只交異性朋友,堅決不搞“同性戀”!

原創口訣:巧記離子符號和化合價的區別

離子符號右歪帽,先寫數字後寫號;化合價要戴高帽,數字符號反方向。

五分鐘解決化合價背誦:哪家迎親(1價鈉鉀銀氫);沒蓋同心被(2價鎂鈣銅鋅鋇)。

(四)學用結合、展示個性(5分鐘)

總結歸納:把空白處填好,你就歸納好重點、難點啦!

一 、化學式 1.定義:用________和____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一種純淨物只有一個化學式。)

2.化學式的意義:包括宏觀意義和微觀意義。

二、化合價規律:(1)金屬通常顯___價,非金屬通常顯___價; (2)化合物中H通常顯___價,O通常顯__價; (3)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 (4)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____。

小結:我們這節課就是初步用元素符號這一化學學科特有的“字母”來組成化學學科所特有的“單詞” ——化學式,將宏觀物質與微觀粒子有機地聯繫在一起。

六、説練習設計(略)

七、説板書設計

一、化學式

1.定義:用元素符號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一種純淨物只有一個化學式)。

2.化學式的意義:包括宏觀意義和微觀意義。

二、化合價

1.原子團:

2.化合價規律:

(1)金屬通常顯正價,非金屬通常顯負價;

(2)化合物中H通常顯+1價,O通常顯—2價;

(3)單質的化合價為零;

(4)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