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説課稿範文集錦七篇

來源:文書谷 3.01W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説課稿範文集錦七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及特點

《竊讀》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課文通過描述小時候在書店竊讀的經歷,表達自己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和“竊讀”的心路歷程。這一組都是關於讀書的課文,讓學生通過閲讀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營造讀書的氛圍,體驗讀書的樂趣。編者將這篇文章排在本冊第一組第一篇與這篇課文的特點是密不可分的。

作者善用內心獨白描繪心境,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這種理所當然的藉口,自我安慰,在書店裏開心地讀下去,有幾分童稚,還有幾分詭譫。在“竊讀”這種氛圍中,一方面享受閲讀的快樂,一方面還要時刻關注周圍的環境,非常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心情變化,使人如歷其境。

此外,作者還善於用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我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裏邊了”等等。

選擇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二是在閲讀中體會作者通過動作和心理活動,將“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三是受到熱愛讀書的感染,激發閲讀的興趣。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圈劃描寫心理活動、動作的語句,揣摩人物思想情感變化,理解並且學習主人公不怕困難、勤於讀書的精神。

2、過程與方法:通過看圖、朗讀、圈劃和討論等方法,體味竊讀的滋味。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描寫方法寫人記事。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主人公熱愛讀書、渴求知識的精神。培養熱愛讀書的習慣。

4、教學重點:品味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感受作者在兩次“竊讀”過程中的不同思想感情的變化,體味竊讀的滋味。

5、教學難點:比較兩次“竊讀”不同的經歷,體會“記住,你是吃飯長大;也是讀書長大!”的深刻含義。

二、説學情

我所任教的這個班今年是周邊幾個村小合併而成,情況比較複雜,還好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朗讀的方法和閲讀形式。但由於他們大多數家庭的文化素養不高,家中幾乎沒有藏書,所以沒有多少課外閲讀的體驗,語言積累和語言感受力相對就比較缺乏。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他們能夠體會到作者的閲讀快樂,感受到書本的魅力,提高閲讀的興趣就可以了。

三、説教法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藴,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散讀、默讀,讓學生感悟作者平實、自然、柔美的風格。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説學法(朗讀自主比較合作)

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心到、手到”,積極讀書,抓住文中描寫的細節重點。

2、朗讀法:指導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熟課文,查清生字生詞,把握文章脈絡。

(二)導入新課:(5分鐘)

1、電腦播放一些人們在閲讀知識的圖片,以學生為主。(設計意圖:讓同學直觀我們生活當中所看不到的一面,讓學生對讀書有一種新的認識)

2、教師導語引入新課。(板書:作者、課題)

是的,書不僅是一樣工具,更是一種超脱凡俗的心靈寄託,一種開發人類智慧的滿腔熱忱,一種無與倫比的美。書,滋養着我們的血脈和骨肉,滋養着我們的靈魂和精神,滋養着我們的氣質和品格,沒有書的生活將黯然失色,沒有書的人生將會孤苦寂寞,那麼,生活中真的沒有書,或者書不能滿足於我們的慾望,該怎麼辦?我們今天來體驗林海音的竊讀經歷。(設計意圖:從讀書的氛圍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文本。)

(三)、整體感知(10分鐘)

全體朗讀全文,找找“我”是用怎樣的方法來“竊讀”的,試着用一兩句話分別概括出來。

(過渡語:好的,下面請大家一起朗讀一遍全文,找找看“我”究竟是怎樣竊讀的呢?並試着用一兩句話概括。四人小組交流。學生找出經典語句,教師用課件播放出來)(設計意圖:通過課件更能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更能在閲讀中體會作者通過動作和心理活動,將“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更能受到熱愛讀書的感染,激發閲讀的興趣。)

如:

①我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第3段)

②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第4段)

③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第5段)

④貼在一個大人的身邊(第6段)

⑤以雨天避雨為藉口(第7段)

⑥飢腸轆轆(第8段)

⑦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條腿支撐着,有時又靠在書櫃旁,以求暫時的休息(第9段)

總結:作者童年時代真是煞費苦心,想方設法地去閲讀那些名著。

(四)、品讀賞析(15分鐘)

(過渡:通過剛才的概括大家知道了作者小時候想出了許多方法來“竊讀”。那麼有誰能很快找出課文中集中體現作者竊讀時心情的語句呢?“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1、圈劃出描寫竊讀時心理活動、動作等詞語或語句,並簡單談談你的體會。追問:作者又是如何表現他的快樂和恐懼的?請大家從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兩方面入手圈劃出自己喜歡的詞句,並談談自己的理解。

2、學生交流,教師指導朗讀。(在學生比較準確的説出自己的`體會之後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1、速讀課文,思考:(1)“竊”的含義——偷偷的;(2)“讀”的心理——懼怕;(3)“記”的內容;怎麼記的?“我”竊讀時候的各種經歷;採用了倒敍的手法,遊山者為之賞心悦目的是峯巒起伏,為之驚心動魄的是懸崖飛瀑,賞文者喜歡的是盤繞於作者筆下的生動曲折,波瀾起伏、曲徑通幽的文章。運用倒敍的手法能起到一波三折、懸念迭起、波瀾起伏的妙處。(思考用課件顯示,這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着重講解。利用課件是為了更凸出、詳細地讓學生加深理解)

2、在你們的眼睛裏、在你們的心目中,這是一個怎樣的學生呢?(小組交流)

答:“一個無力購買而又渴望讀到那本書的窮學生”,求知慾望強烈、卻因為生活的貧窮而買不起書,只能無可奈何地到書店裏“竊讀”。

小結:出於對知識的渴望,作者渴望讀書,由於家境的貧寒,作者無力購書,所以只好——竊讀。(生齊答)

(五)自主體驗、品析課文

1、自讀課文,圈劃出心理描寫的字詞句,並談談你的理解;

2、我們看書都是在窗明几淨的教室,或是躺在家中柔軟舒適的沙發上,這讓我們覺得很愜意愉悦,但是,作者讀書時的這種“懼怕”的心理恐怕是我們沒有體會過的,那麼,我們再次深入文本,快速的閲讀文章,理解文章中的最後一句話。

(課件出示:“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3、指導讀這句話,要求讀得堅定有力。並説説這句話的意思。(糧食哺育的是人的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指揮不斷增長的人,才是健康成長的人。)

作者的快樂源於能夠與書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源於同偉人對話,源於感受着書香氣,源於從書本中吸取各種營養。——讀書長大。

(六)總結拓展

1、請同學説説學完本課後的感受(或者瞭解林海音竊讀經歷後的感受);

2、拓展(1)請舉出其他的你所知道的象林海音這樣熱愛讀書的例子;

(2)指出:我們應該珍惜、充分利用並積極創造良好的讀書條件。

(七)佈置作業

這篇文章對你觸動最大的是什麼?請聯繫自己的實際,寫一篇100—200字的文章。

(八)板書設計、提綱挈領

板書是直觀教學的組成部分,我把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放學回家時到書店看書的經過用簡單的文字進行概括,使板書達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學生對本課的學習也一目瞭然。

説課稿 篇2

一、課的內容:

省編教材籃球中的雙手胸前傳接球、跑中的耐久跑。本課確定,雙手胸前傳接球為主教材,耐久跑為輔教材。

二、教材分析:

籃球手胸前傳接球技術是籃球運動中運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傳接技術,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傳、接球時影響個體間聯繫的整體配合的重要紐帶,在以往教學基礎上,發展學生創造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傳接球的能力及連接各種技術動作和實際對抗能力,重點是準確的手型和傳接球的準確性。難點是上下肢協調用力和手對球的支配能力。

耐久跑重點是耐久跑的呼吸節奏,通過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發展學生的有氧耐力,難點是合理的分配體力。

三、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為八年級年級學生。國中學生身心發展日趨成熟,基本具備了思考、判斷、概括等能力,在身體鍛鍊中也具備了一定的基本運動能力。籃球是他們所喜愛的一項運動(尤其是男生),有一定基礎,對學習對抗性練習特別感興趣。教學中要讓學生把動體與動腦很好地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再認識所學知識、以及創造性應用所學動作的機會,從而增強教學效果,提高籃球傳接球的技術水平。

通過多年的學習,學生已認識到耐久跑為鍛鍊身體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對枯燥乏味、週期性強的耐久跑卻存在畏懼、厭煩心理(尤其是女生),在跑過程中極易出現呼吸與跑的節奏不相一致的狀態,從而影響耐久跑的鍛鍊效果。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與瞭解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的技術原理及其在籃球運動中重要的作用和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識。

2、技能目標:通過本次課的學習,使80%以上的學生能基本學會雙手胸前傳接球的動作; 85%以上的學生掌握正確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動作配合、技術應用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和自我評價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培養學生頑強拼搏優良品質。

五、教法設想:

1、雙手胸前傳接球採用體驗嘗試、比較教學法,使學生在嘗試中、體驗中瞭解雙手胸前傳接球的要點,再結合所學技術,進行練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提高。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耐久跑採用固定場地,無規則跑動的方法,使內容豐富,增加趣味性。

3、採用自主練習法,使學生在多次練習中掌握技術;運用演示法,使學生的創造成果得到表現和肯定。

4、整堂課採用收、放、鬆、緊相結合的組織方法。

六、學法指導:

本課採用“嘗試---體驗---討論----練習----評價---鞏固”的學練流程,同時滲透德育和保健內容,讓學生充分領會主動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的方法。在體驗、想象、演示、分析比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術技能和保健能力。

七、教學流程:

1、開始部分 2分

1、1課堂常規

1、2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和要求

2、準備部分

2、1熱身活動:開口螺旋型隊列行進; 3分

目的:這種方法區別於平時枯燥的跑圈形式,可以提高學生的慢跑興趣,提高跑的積極性,從而達到熱身的目的;

2、2徒手操: 3分

教師先示範、講解、要求,有針對的為上課教材作好鋪墊,並進行進一步的熱身活動。

3、基本部分

3、1體驗練習

學生兩人一組,兩兩相對,持球胸前傳接練習,嘗試並體會傳接球,體會傳接球動作。3分

3、2技術教學(傳球)

在體驗練習的基礎上,教師通過講解、示範的動作,讓學生兩人一組按教師要求進行練習,注意動作要求:傳球時:兩腳前後開立、微屈,發力時,手掌迅速翻腕將球送出。師生共同評價;4分

3、3技術教學(接球)

動作要求:接球時,身體正對來球方向,兩手迅速前伸迎球,接球后兩手同樣迅速後收置與胸前護球4分,師生共同評價;

3、4完整技術練習

教師完整示範,明確動作要求,,全身協調用力,分組進行練習。6分

3、4、1兩人一組練習:學生示範 教師評價

3、5雙手胸前傳接球練習;

3、5、1兩人一組30秒傳接球比賽,要求:在動作技術相對準確的基礎上,看哪一組學生在30秒的時間裏,傳球最多! 評價 2分

3、5、2兩人一組30個傳接球比賽,要求:在動作技術相對準確的基礎上,看哪一組學生傳30個球所用時間最短。 評價 2分

3、5、3組織一組學生4進行傳接球演示,教師評價

3、6傳接球接力遊戲

方法:男女生各排一排,每個學生相隔兩米,由各排排頭開始,通過轉身傳球和轉身接球的方法,快速把球傳向無球同學,並把球放到指定的地方。兩次4分

目的:進一步鞏固籃球傳接球動作方法,提告學生練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4、耐久跑 7分

方法:在指定的區域內練習,每個標誌物之間間隔10米,也就是説,學生每跑過一個標誌物就跑了10米的距離,那麼,則看在3分鐘內誰跑過的標誌物多,誰跑的距離也就最長,反之就少。

4、1:30秒體驗跑

目的:讓學生了解跑步方法,提高學生的興趣

4、2:3分鐘耐久跑練習;

每個標誌物1-2名學生開始,3分鐘後停止,教師詢問學生跑過的標誌物數,設置問題:在跑動中怎樣的跑動方式最省時間?讓學生帶着問題在跑動中去體驗和感受!評價;

目的: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奔跑能力,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的優良品質。然後讓學生回答所設定問題,(直線跑進,不跑斜線14.14米和曲線轉彎時費時)

困惑:學生知道問題答案後,都採用直線跑進的方法繞圈,無區別於平時的耐久跑方法,練習積極性受到一定的影響,該如何處理?

要求:在教師指定的區域內進行跑步練習;

注意擺臂方法和呼吸節奏;

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和安全教育;

5、結束部分 5分

5、1放鬆練習

5、1、1深呼吸練習3次

5、1、2四肢抖動練習2次

5、2:小結:課的優缺點, 活動評價(學生表現及動作掌握的情況等)

5、3:宣佈下課,回收器材

八、場地器材

籃球21個 標槍25支 生石灰若干 秒錶1只

九、課堂效果預設

課堂練習密度35%左右;平均心率130次/分;運動負荷 中上、最高心率170次/分。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本課是第四單元中的第二課,單元的主要目標是讀課文識字。這既是對前幾個單元識字方法的鞏固,又為下一單元讀課文查字典識字打基礎。本文講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巧妙地寓熱愛勞動的教育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描述了兩隻可愛的小兔接受了老山羊不同的禮物——白菜和菜子,回家後不同的表現——白兔辛勤耕種,灰兔貪圖享受,結果也不同——白兔種的菜豐收了,灰兔卻把菜吃完了。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有所收穫。文章共有5節,採用了對比的寫法,尤其是第三節和第四節,把小白兔的勤勞和小灰兔的懶惰表現得淋漓盡致。另外,課文中配有四幅生動的插圖,充滿童趣,學生非常喜愛。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方面: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蹦、施、肥、除、運、餓、挑、擔、疑、惑”10個生字;認識“足字旁”。在老師的指導下,描寫“運、送、挑、擔”。這一課要求學生能在語境中認識10個生字,一是藉助拼音這根“枴杖”來降低學習難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二是在拼讀生字的過程中,對拼音起到了複習鞏固的作用。同時,正確區分前後鼻音的發音,在生字教學時應加以重視。寫字方面,要求在老師的指導下,描寫“運、送、挑、擔”,鞏固半包圍結構和左右結構的字的書寫規則,不僅讓學生寫好字,同時逐漸養成自覺的`良好的寫字習慣。

(2)過程與方法方面:根據提示,創設情境,展開想像,進行説話練習,培養想象和説話能力。最後,讓學生根據提示展開想像練習説話,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從而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感悟,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通過理解關鍵詞語,嘗試讀好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對話。知道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才有收穫。“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是朗讀課文最起碼的要求,在這一基礎上,抓住對關鍵詞語的理解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閲讀、理解、感悟三者互為作用,互相促進,不能為閲讀而閲讀,重感悟是語文新教材的特點之一,強調人文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在閲讀感受的基礎上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才有收穫。

三、説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某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專心致志地去鑽研、學習。教學過程中的第一個板塊“看圖創設情景”就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設計的。課開始我出示兩隻可愛小兔的動畫課件,讓他們初步體會故事的精彩,並留下懸念:“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習生字時,利用“猜猜我是誰”的遊戲來鞏固字詞,符合了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在學習生字時依然興趣盎然。在學完了前三個自然段後讓學生來演一演,這個故事,學生的興趣非常濃,雖然表演也許並不到位,但是我想效果還是不錯的。

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是一個有效的組織者和理智的指導者,當學生思維受阻或遇到困難時,及時啟發引導,當好學生的引路人。

四、説學法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的第二、三板塊中,主要採用了自學、討論、集體反饋、評價等形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藉助拼音自學生字新詞。

五、説教學過程

低年級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認字、識詞,能夠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將分為五個板塊進行:導入新課、字詞教學、閲讀教學、思維訓練和作業佈置。

(一)、導入新課:

導入課文學習可以從看圖、看動畫創設情景着手,再設懸念“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導入對課文的學習。

(二)、字詞教學:

字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因此在生字學習中,有所側重點。學習方法用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在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作個別指導,及時掌握學習動態。學生在交流發言時,要耐心、仔細地傾聽,用多種方法表揚、鼓勵學生,讓學生大膽説,放心説,説出自己的所悟所得。及時調控教學節奏及教學氣氛,讓學生在愉悦的氛圍裏學知識,學本領。這篇課文較長,要求學生讀通順,邊讀邊畫出生字,不會的字多讀幾遍。指名試着朗讀課文,大家進行評議,然後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生字,隨時糾正讀音。集中學習“蹦、施、肥、除”4個生字,其中重點是“蹦”字,同時學習部首“足字旁”,隨即提問“我們還學過哪些字也是足字旁?”複習以前所學的漢字,進一步歸類“這些動作都與腳有關,所以都是足字旁。”“運、挑、擔”着重從字形上識字,並結合書寫指導;“餓”從字義上理解並識記。重點指導認讀容易讀錯的字。提醒學生注意:“澆”和“挑”是三拼音,“翻”和“肥”的聲母是“f”,“施”是翹舌音。

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分析這八個字有一個什麼共同特點(都時左右結構的字);説説可以用什麼辦法記住這些字;給這些字找朋友組詞。

最後採用“開火車”、“找朋友”(偏旁組字)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熟記生字。

(三)、閲讀教學

1、揭示課題後,可以讓學生根據拼音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然後引導學生對小白兔和小灰兔做個評價,這是建立在學生對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你認為這是一隻怎樣的小白兔?這是一隻怎樣的小灰兔?”教師出示填空:()的小白兔()的小灰兔。(板書)

2、課文第2——5節主要採用對比的方法來講讀,緊緊抓住“三個不同”來教學:學生讀相應段落找出①小白兔和小灰兔從老山羊那兒要的東西的不同。②它們回家後的表現不同。③結果的不同。在三個對比中,第2點是重點,抓住關鍵詞來幫助學生理解。請學生讀四五段,圈出小白兔動作的詞語,學習澆水、施肥、拔草、捉蟲等詞。課件展示小白兔種菜過程,老師讀讓學生看課件展示感受,讓學生演一演兩隻小兔的不同表現,表演能力可能會不是特別理想,課堂也許會產生短暫混亂,但學習效果應該是很好的。表演完後讓學生説説有什麼不同?學生應該能夠説出小白兔種白菜,小灰兔光吃不幹活。(板書)第5節中對“疑惑、自豪”理解是本課的難點,指導學生朗讀句子,試着讀出小白兔送白菜(板書)的自豪和小灰兔要白菜(板書)疑惑的説話語氣,突破這一難點。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的含義。

(四)、思維訓練

本文的思維和説話訓練主要就是圍繞小白兔和小灰兔展開的。

1、圍繞着小白兔和小灰兔從老山羊那兒要的東西不同,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像,他們當時是怎麼想的?為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説話練習,來幫助學生體會兩者截然不同的態度。

老山羊把自己種的白菜送給它們,小灰兔想:,於是,它拿了白菜(板書)。小白兔想:。所以,它不要白菜,要了一包菜籽。(板書)

由於這個説話練習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學力來確定使用的時機,放在學習第一個不同點時時隨機出示。

2、拓展説話練習:聽了小白兔的話,小灰兔會怎麼想,怎麼做?

聽了小白兔的話,小灰兔想:。然後,它(怎麼做)。

在活動中,教師不必用過多的框框去要求學生,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落落大方地説出自己的想法,學生的回答有偏差或不合理的地方,適當給予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積累比較規範的句式、語段,進行知識遷移,從而逐步提高語文素養。

(五)、作業佈置:回家幫爸爸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讓學生通過實踐加深理解只有自己付出勞動才會有收穫這一道理。

六、説板書設計:

小白兔和小灰兔

()的小白兔:要菜子 種白菜 送白菜……

()的小灰兔:要白菜 光吃不幹活 要白菜

説課稿 篇4

今天我説的課題是《世界的地形》,這一課題選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的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節《世界的地形》。

一、説教材

《世界的地形》是對上節《地球海陸分佈》的細化。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態,它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影響着人類的生活、生產活動。這一節內容它是學習世界地理的基礎,又是學習地理所必備的知識,無論是在知識體系上還是在內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啟下,統領全局的作用。

教材包括了三大內容,即“陸地地形”、“海底地形”、“學看地形圖”。“陸地地形”教材首先從海拔和相對高度這兩個基本概念入手,對平原與高原、山地與丘陵這兩組地形類型作出了簡略對比。對於各種主要地形類型的分佈,要充分利用世界地形圖,重點學習陸地上的兩大山脈帶,其他的讓學生自主去收集有關的世界之最。“海底地形”部分通過圖示形象地説明了海底地形的組成。“學看地形圖”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看地形圖。以具體的事例幫助學生讀圖、析圖。培養學生分析認識地形圖的能力。由於學生綜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較差,故確定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是本節的又一個重點也是本節的難點。

知識與技能:

1、通過閲讀比較五種基本地形素描圖,使學生了解山脈、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異同特徵並初步學會在地形圖上識別它們。

2、通過對比地形鳥瞰圖、平面圖、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圖,使學生初步瞭解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圖的製作及如何從地形圖上辨方向、量距離以及地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緩。

3、瞭解世界陸地兩大著名的山脈帶的分佈規律,通過自主地學習能對照地圖説出最著名的山脈、高原、平原、與盆地的名稱以及它們所在的大洲。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五種基本地形的比較,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

2、通過組織學生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3、通過讀圖和製作地形模型,鍛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運用圖片、彩圖等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認識自然的積極態度,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關注當地的地形類型和分佈特點及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本節課任務重,等高線地形圖難度較大,教材是以學生讀圖比較一—獲取知識—一歸納規律的線索來組織內容的。教學過程要避免照本宣科式的講述,要創設情景,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師的引導下,輕鬆、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學過程中讀圖法貫穿始終。各種圖像通過課件演示出來,增強直觀性。

二、説教法

新教材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學生的實際,因此我根據本節教材的特點和學生情況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教學法:

1.比較教學法:通過對地理知識(五種基本地形、等高線地形圖等)的縱向、橫向比較,開拓學生的思維,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學生深入瞭解世界地形的概況。

2.讀圖提問法:教學中採取讀圖提問的方式,可幫助學生回憶、總結、提高,使在有限的課時內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對地理原理和難點,教師運用多媒體及圖表輔助,分析講解,予以突破。讀圖方法的掌握對以後的學習至關重要。

3.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通過多種方式,如觀察思考、探究訓練、信息查詢、閲讀討論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從而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説學法指導

新型的地理教學模式,不僅要學生學會知識,更主要的是讓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因此,地理教師應充當地理學習方法的指導者。

1、儘量從感性入手,用問題引導,把感性和合理性相結合,充分注意教學的啟發性,努力使學生成為積極主動的思考性學習者,而非被動的聽眾。

2、辨圖識圖是學生應掌握的基本地理技能,也是能引發學生興趣的興奮點。探究活動,既考慮到了基礎性,又考慮到了實踐性和應用性。學看地形圖是以後學習氣温圖、降水量圖的基礎,指導學生掌握識圖、辨圖、用圖的方法。

四、説教學過程 [導入]

利用課件放一些我國的各種陸地地形(青藏地區、四川盆地、華北平原、江南丘陵等圖片)地球表面存在着高低起伏的各種形態——地形,那麼我們用什麼表示地形的高低呢? (美麗的風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入新課)

[講授新課]

地形:就是地表各種高低起伏形態的總稱

陸地地形

[創設情境]地表的高與低需要用什麼來衡量?先用人的身高來舉例,形象的類比高度的測量方法。(提出疑問,啟發學生。運用數學上接觸過的知識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度)(運用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學會運用)閲讀課文圖示2-38,鞏固定義找出區別並計算B、C點的相對高度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也叫絕對高度。相對高度:地表某一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海拔差。

[知識運用]課件展示“中國地形圖”讓學生找到珠穆朗瑪峯,問:珠穆朗瑪峯的海拔為8844.43米,但在青藏高原上的人卻説珠穆朗瑪峯只有4000米高。你能解釋這究竟是為什麼嗎?(生答8844.43米是珠穆朗瑪峯的海拔,4000米是珠穆朗瑪峯的相對高度)

[過渡]正是由於陸地表面各個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對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種不同的地形類型----五種基本地形。(生答名稱)

仔細觀察課本P27、P28的五幅不同地形類型的景觀圖,課件展示自繪的地形剖面示意圖。讓學生從海拔高度、地表起伏(相對高度)等方面觀察比較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這兩組地形類型特徵異同,討論後歸納完成表格:(比較、討論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能力,表格一目瞭然,讓學生輕鬆學習) 地形類型 平原 高原 丘陵 山地 地面崎嶇不平 相同之處 地面起伏小 不同之處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海拔較高,邊緣陡峻 較低起伏不大,坡度和緩 較高峯巒起伏,坡度陡峻 盆地 四周高,中間低 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面積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面積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 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

[課堂小結]

[課後作業]

佈置閲讀“世界地形圖”從中找出世界著名的高原、平原、盆地、山脈,熟讀名稱,記清位置。陸地地形。海拔、相對高度五種基本地形類型。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簡析

《天火之謎》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祕密,在雷電交加的天氣裏進行“風箏試驗”的事,讚揚了富蘭克林勇於探索、敢於試驗的科學態度,説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研究和試驗,才能揭開大自然的奧祕。課文第一部分寫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東西,第二部分寫富蘭克林通過親自進行的“風箏試驗”,終於揭開了“天火之謎”,最後一部分寫富蘭克林根據放電原理髮明瞭避雷針。文章用詞豐富、描寫精彩,而內容中又涉及到較深奧的物理知識,因此,讀懂課文,複述“風箏實驗”的經過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此教學重點及其課文本身的特點,制定如下教學目標:其中較為基本的目標是: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夠綜合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收集的資料、和老師提供的資料讀懂課文。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於探索,敢於實驗的`科學精神。

4、能根據圖片提示覆述風箏實驗的經過。

另外較有發展性的目標是:

1、激發學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奧祕的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收集課外信息的習慣,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三、教法: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認知活動中來,學習才能有效的進行。根據這一理念,在教學《天火之謎》一文時,我將嘗試着使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藉助多媒體,引導學生想象,讓學生自己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意義建構。

四.學法

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在學習中生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現。而我們教師就要善於創設情境,不斷為學生激起“漣漪”甚至“波濤”。指導學生按”質疑—讀解(課文內容及相關資料)—讀議—讀評”的學習鏈進行學習,達成目標.

五.教學程序

在教學第一課時時,主要要求學生能夠學會生字詞,初步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朗讀課文能夠正確、通順,瞭解課文大意,能根據提示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落大意,並精讀了課文的第一部分,感受到了雷暴在人們心目中的可怕程序。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教學設計則定位在以下幾個方面:

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小兔請客》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的第一課時,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已經學過20以內的加減法及其應用,在後面還要學習10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不退位減法,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又是進一步學習運算的基礎。

2.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探索並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認識加減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意識。

3.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熟練計算整十數加減法。

教學難點: 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二、設計理念

1.創設生動活潑的故事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輕鬆學習,樹立學習的信心,產生學習的興趣與動力。

2.將類比、遷移思想滲透其中,在比較中總結歸納。

3.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4.在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技能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

三、説教法

1、情境創設法

2、比較、遷移、歸納法

3、練習鞏固、拓展延伸。

四、説學法

1、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學法指導。

2、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學法指導。

3、合作、交流、探究學法指導。

五、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複習鋪墊

認計數器、認小棒、認一盤果子

2、故事導入

小兔子過生日,請了好多客人……講故事的過程中揭示並板書課題:小兔請客。多媒體出示主題圖。本環節通過創設學生喜歡的故事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教師提問:從這幅圖中,你能發現哪些有關果子的數學信息呢?學生思考後回答。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根據數學信息提出用加法解決的數學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師生互動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 “一共有多少個果子”怎樣列算式呢?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不但要學會提出問題,還要學會解決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0+30=或30+20=

(3)那麼20+30等於多少呢?你是怎麼想的? 先自主探索計算方法。之後,教師再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算法。

反饋計算方法。

學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可能得出不同的計算方法。

這時,可能出現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先擺2捆小棒,再擺3捆小棒,合起來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為2+3=5,所以20+30=50;

③因為2個“10”加3個“10”是5個“10”,所以20+30=50;

④用數一數的方法10,20,30,40,50;

⑤在計數器十位上先撥2個珠子,再撥3個珠子,合起來5個珠子表示50,

所以20+30=50。

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並把它説給你的小夥伴聽一聽。

2、滲透應用題中的簡單數量關係

教師對學生的表現予以表揚和鼓勵,同時提問,你們知道在這個算式中每個數字都表示什麼含義呢?鼓勵學生嘗試回答,通過這個問題,使學生對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建立初步的簡單印象。

3、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

老師繼續講故事了,就在他們正要享用這些果子的時候……,前面計算的講解和練習,學生難免疲憊,老師通過繼續講故事,一方面是讓學生得到短暫的休息,另一方面是為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課件顯示第二幅情境圖,指導學生説出圖意,重點在於同第一幅圖相區別。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並試着自己解決提出的問題。教學過程與上面大體一致。

4.學習加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在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中,每一個數都和你們一樣,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們的名字嗎?這時如果有的學生知道,就讓學生介紹。並邊説邊板書。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計算。做完後組織學生口答,並説出計算過程。“用你喜歡的方法算”,學生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通過這道題也加深了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得高興嗎?你學會了什麼?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在金色的海灘上》是國小語文人教版教材第六冊中第六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通過記敍一位小姑娘在海灘頂着烈日為一位畫家看守衣服和畫夾,而謝絕畫家送給她貝殼的故事,讚揚了小姑娘誠實、守信、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

課文很長,文質兼美,教學時我採用長文短教的方法,緊扣“美”這一情感主線開展教學,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讀中發現海水美、貝殼美、小姑娘的心靈更美,再引導學生通過個性化的朗讀,讀出自己感受到的美。學生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積累詞句、內化語言,受到情感的薰陶與感染。

題目中的“金色”一詞的含義是本文的一個難點。培養審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學習小姑娘的美好品質是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説教法

根據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這篇課文應放手讓學生去自讀自悟,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讀中加深對內容的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使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這篇文章無論是大海和沙灘,還是沙灘上的小姑娘和畫家,都沒有離開一個字“美”,本文讚揚的是大自然的景物美和人物的心靈美。應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多讀多思,讀中感悟,讓學生在自主學司中受到美的感染。

三、説教學流程

(一)由圖導入,初讀課文。

課文有一幅海上美景插圖,可抓住這幅圖來營造一個美的情境。上課伊始,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海邊嗎?今天,老師特意給大家帶來了一幅海上日出圖,你們看(出示幻燈圖片)一一這近處的沙灘、海水,遠處的礁石、泡沫,天上的海鳥··…·你們能將這幅圖有順序地描述給老師聽嗎?在這麼美的海邊,這位畫家和小姑娘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帶着這幾個問題讓學生自讀課文,去思考。

(二)抓重點句,悟讀課文。

1、提問:在這麼美的海邊,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2、抓重點句,感受美。

(1)海水美

①哪些句子能讓我們感受到海水美?

②指導朗讀“碧藍的海,水一望無際,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

(2)貝殼美

①你是從哪些句子感受貝殼美的?

②指導朗讀美麗的貝殼映着陽光,更加燦爛奪目。小姑娘羨慕極了,情不自禁地説:“啊,真好看!”

(3)小姑娘美

課文是通過小姑娘的一言一行來表現她的美好心靈的`,因此讓學生找出表現小姑娘美好心靈的句子,説説為什麼這幾句話令人感動。

小姑娘搖了搖頭,説:“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負責守信)

小姑娘搖搖頭,對畫家説:“我不要,老師説了不能隨便要別人的東西。我要回家吃飯了。”(高尚純潔)

小姑娘多麼喜歡貝殼呀,畫家希望她能悄悄地撿起來,沒想到小姑娘把他喊住了:“叔叔,你的.貝殼掉了!”她彎下腰,把一顆顆貝殼撿了起來,還給了畫家。(誠實美好)

圍繞這幾個句子,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句、段中尋找依據,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三)突破難點,美讀課文。

寓情於景,寓情於事是本文寫法的一個特點。而領會課題,尤其是“金色”一詞的含義,是本文的難點,如何突破難點,以讀代講,即對重點句段進行情感朗讀訓練,讓學生再讀描寫海景美和小姑娘外貌美的句子。邊讀邊品味這幾句話,想:作者為何要這樣寫,小姑娘究竟美在何處?這“金色”單單是指海灘嗎? 課文結尾處:“畫家驚訝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紅了,心潮像海浪一樣翻騰。”讓學生讀這句話,思考:此時畫家的胸中湧動着千言萬語,誰來幫他説一説?教師邊啟發邊引導學生朗讀。

如此“以讀代講”,會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步入小姑娘那金色的內心世界,盡情感受甚於“景美”的“心美”。從而揭示課題:在瑰麗無比的海灘上,太陽灑下點點金光,這正如小姑娘純真、美好的心靈在閃光,真是景美,人美,心靈更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