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5.99K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説課稿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説課稿1

一、教學內容

我這節課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內容: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口算;教材第61頁。書上先安排了兩位數加整十數,接着安排兩位數加一位數。這節課的內容是後面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進位)基礎。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兩位數加整十數,接着安排兩位數加一位數。例題通過分別求數學課本有多少本和一包語文課本和一包數學課本一共有多少本這兩個實際問題,使學生從心理上喜歡接受這些計算並迅速進入思考算法的狀態。然後教材分別以學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現了多種算法,教學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例題,是從不同的兩種課本求一共有多少本這種實際問題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先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問題,在計算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交流計算方法,讓學生運用獲得的方法進行口算,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並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還組織學生討論“計算35+30和35+3有什麼不同?”這種對比,有助於突出相同數位的數相加,即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幫助學生更清楚的建立數位的概念,減少計算中的錯誤。

三、教學過程

在教學新課前,我提前讓學生對新課進行了預習並對舊知識進行復習,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

在教學例題時,先學生回憶了預習時在主題圖上獲得的數學信息並進行歸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和喜好提出數學問題問題,並讓學生運用昨天學習的方法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後列式計算。在教學35+30的計算方法時,我讓學生自己當小老師,我來當學生在學生講解到比較關鍵的時候我以學生德身份提出問題,這時全班的學習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很多同學都説了了自己的算法,雖然有的同學總結的不是很好,但是通過這一方法大大鍛鍊了學生總結,表達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有了前邊當小老師的鋪墊在教學35+3的計算過程時學生的學習情緒很高,我順勢讓同桌討論各自的算法並進行總結髮言,看誰的方法更簡便更科學。到此學生更加深了對“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兩位數加整十數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法。

我還組織學生討論“35+30和35+3的算式和計算方法各有什麼不同?”通過這種對比,有助於突出相同數位的數相加,即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幫助學生更清楚的建立數位的概念,減少計算中的錯誤。

“這節課大家學得很專心,投入,獲得了不少的新知識,請小朋友談談你自己的收穫好嗎?”通過學生談收穫,師生共同總結全課,不僅使學生對本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梳理的過程,而且培養了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本課教學我力求以學生為本,讓他們在創設的生活情境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構建新的認知結構。達到師生和諧相處和知識的滲透是潤如細無聲的境界。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説課稿2

一 、説教材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屬於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20以內進位加法”和“100以內不進位加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又是今後學習萬以內的進位加法和四則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 例題以三個小朋友交流收集的畫片為題材,先教學和是整十數的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口算,通過用小棒操作過程中將10根單根的小棒捆成一捆的演示,突出了口算中進位的算理,並引導學生有序地交流算法。在這基礎上,再教學和是非整十數的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口算,啟發學生在算法多樣化的交流中進行有序的表達。“想想做做”第1題通過圈小棒來計算,再次鼓勵用不同算法。第2題先計算,再比較,發現規律,引導算法優化。第3題是解決實際問題,既練了口算,又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習慣和能力。

二、説學習對象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計算能力較強。本節課學生將利用這些知識自主探究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出現多種算法, 作為教師要積極鼓勵。

三、説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弄清“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理,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並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獨立探索新知識的能力,體驗探索的過程。

3.情感目標:創設真實情景,初步感知數的計算和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説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因為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相對來説有一定的難度。

難點: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由於“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這一知識非常抽象,難以理解,因此理解“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的算法成為了本課的難點。

五、説教法、學法

情境教學法:一年級的孩子在數學學習中,更喜歡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操作,豐富多彩的遊戲來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因此在課伊始,我設計了3個小朋友數畫片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動手操作法:在教學中,當部分學生提出24+6、 24+9等進位加法的時候,讓學生利用學具小棒操作,自己去探索、解決問題,再通過反饋發表不同的見解。從而有效的突破了教學難點。

歸納總結法:新課後,教師引導學生對新課前提出的學習目標進行總結,這種總結既有知識的總結,又有學習方法的總結。這樣由新課開始想學什麼到結束時回憶總結學會什麼,這種做法,對整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在學完新知後,我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算理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學的明白,學的快樂。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節課我採用情境教學、動手操作、歸納總結等方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了他們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六、説教學程序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時教學過程我主要分四大環節:

第一環節,複習鋪墊,導入新課:先出示一組口算題,請學生回答,並説説如24+5的計算過程,這時引出課題:前面我們已經學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

通過複習,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記憶,為促進知識的遷移,學習新知作鋪墊。

第二環節,創設情境,探索新知:這裏將分三個層次來組織學生探索新知。

1.觀察情境圖,提出問題:

教材創設了三個孩子玩畫片的情境,他們分別有24張、6張、9張畫片。讓學生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加法問題,並列出算式。把這些算式根據已有的認知基礎進行了分類板書,9+6,24+6,24+9,24+6+9。計算9+6時請生談談自己的算法。24+6+9可以留待學生掌握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後再解決。

這裏通過多媒體創造出生動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題,符合學生的年齡、認知特徵,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容易為學生所感知,所接受。從學生列舉出的4個等式中篩選出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為學生認識新知提供了背景。

2.教學24+6:

提問:24+6等於多少呢?有困難可以請小棒來幫忙,如果不需要小棒也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學生先獨立操作、思考,再交流。交流時先請擺小棒的學生上台邊操作邊講解:先算4+6=10,即將4根和6根小棒捆成一捆,再算10+20=30,即1捆和2捆合起來一共3捆。再請直接口算的學生交流計算過程,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最後進行比較提升:比較擺小棒和直接口算的方法,有什麼相同之處?

這裏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討論交流,進行算法整合,確認算法,並通過動手操作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3.教學24+9:

提問:你能算出24+9的和嗎?請學生分小組討論、彙報,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算式及思考過程。這裏有不同的算法,既可以先算24+6=30,再算30+3=33;也可以先算4+9=13,再算20+13=33;還可能有先算9+1=10,再算10+23=33。教師將這幾種算法都予以肯定,並進行小結,優化算法。 這裏讓學生經歷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

4.對比總結:

觀察24+6和24+9這兩題與複習中的“24+5”一題作比較計算時有什麼不同?得出:今天學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個位上的數相加滿十,需要向十位上進一,這種加法是進位加法,並揭示完整課題。接着請學生解決24+6+9這一題,還可請學生編出一道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題目考考大家。

這一環節孩子們通過擺小棒自主探究解決了遇到的新問題,建構了數學知識的意義,接着又讓他們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共享學習成功的喜悦,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使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形象直觀了。

第三環節,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先圈一圈 ,再計算(書上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圈了以後説一説為什麼要這樣圈?然後根據圈的過程算出每題的得數。

這裏要讓孩子明白兩位數與一位數相加的算理,並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再通過計算練習來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並讓學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現出不同的計算思路向全組交流,在交流中體會不同算法的不同特點。

2.出示三組題(想想做做第2題):

每組都以一道20以內的進位加法帶出3道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先讓學生觀察每一組題,説説有什麼發現,再獨立完成其中第一組題,交流怎樣才能算得快。然後讓學生計算其它兩組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這裏把每組4題進行比較,通過對比,溝通20以內的進位加法與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之間的聯繫,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遊戲:

(1)小青蛙找媽媽(4人小組合作完成)。

給學生每人發一張小青蛙算式卡片,請他們小組合作根據卡片上的算式算出得數,然後請學生把得數相同的貼到黑板上相應的青蛙媽媽下面。

(2)出卡片遊戲(同桌2人小組合作完成)。

先由第一人隨機出2張數卡,表示個位或十位上的數,如43;再由第二人隨機出1張數卡,如8;然後兩人搶答出得數並做記錄,43+8=51。答的又多有對的就可以搶到一顆智慧星。

這裏設計生動有趣的遊戲練習,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反應能力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這樣的遊戲活動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愛玩、注意力易分散的心理特徵,讓他們在動中學,玩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4.創設購物情境,拓展應用:

多媒體顯示玩具商店一些玩具及價格:玩具熊9元,玩具娃娃16元,小汽車25元,皮球4元,積木38元。三個孩子分別購買了不同的物品,請學生幫助他們計算各自應付的價錢,並交流彙報;接着提出一個開放的問題:小朋友,你還想買什麼,應付多少元。先小組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指名彙報。這樣安排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還進一步鞏固了本課所學知識。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計算的題目和以前計算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題目有什麼不同?(個位相加滿十了)這樣的加法叫什麼?(進位加法)

師:進位加法的得數有什麼特點?(原來十位上的數增加了1)為什麼?(個位相加滿十了,送給十位1個十,所以十位上的數就多了1個)讓學生自己説説。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沒有把計算方法簡單教給學生,而是力求在生動的情景中讓每個孩子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加以建構,親身探索了算法的過程,理解了“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孩子們在這節課中將通過操作實踐,討論交流等學習方法,輕鬆愉快的學習新知。

七、説教學評價

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學生的回答,練習的情況來評估本節課的目標是否達成,課後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些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題目來判斷目標達成的程度。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説課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

2、教材簡析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是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進位加法”和“100以內不進位加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今後學習萬以內的進位加法和四則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教材提供的情景是由學生身邊的活動實例引出計算問題,並呈現了兩種計算方法,設計有擺小棒和交流計算方法的內容,讓學生通過動手、動口的學習活動,理解、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算法的多樣化,增加了學生思維的含量,給學生提供了創新的機會。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計算能力較強。

3、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計算能力較強。本節課學生將利用這些知識自主探究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出現多種算法,作為教師要積極鼓勵。

4、教學目標

結合學生的實際,根據學段目標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理解進位的原理,能比較熟練的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加法。

(2)能力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知識遷移的學習能力。

(3)情感目標: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二、教法學法

1、説教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情景教學法操作實驗法發現法成為了我本節課的採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2、説學法

一年級的孩子在數學學習中,他們更喜歡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操作,豐富多彩的遊戲來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

孩子們在這節課中將通過操作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

三、説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時教學過程我分四大環節:

第一環節,複習鋪墊,導入新課:我先出示一組口算題,請學生回答,並説説24+5的計算過程,這是我就説:前面我們已經學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

通過複習,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記憶,為促進知識的遷移,學習新知作鋪墊。第二環節,創設情境,探索新知:這裏將分三個層次來組織學生探索新知.

1、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教材創設了三個孩子玩畫片的情境,他們分別有24張、6張、9張畫片。讓學生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加法問題,並列出算式。把這些算式根據已有認知基礎進行了分類板書,9+6,24+6,24+9,24+6+9.計算9+6時請生談談自己的算法。24+6+9可以留待學生掌握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後再解決。這裏通過多媒體創造出生動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題,符合學生的年齡、認知特徵,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容易為學生所感知,所接受。從學生列舉出的4個等式中篩選出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為學生認識新知提供了背景。

2、教學24+6:

提問:24+6等於多少呢?有困難可以請小棒來幫忙。學生先獨立操作、思考,再交流。交流時可請學生上台邊操作邊講解、述:先算4+6=10,即將4根和6根小棒捆成一捆,再算10+20=30,即1捆和2捆合起來一共3捆。最後再請學生複述一下計算過程。

這裏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討論交流,進行算法整合,確認算法,並通過動手操作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3、教學24+9:

提問:你能算出24+9的和嗎?請學生分小組討論,先擺小棒,再討論算法,接着請學生邊演示邊講述計算過程。這裏有不同的算法,既可以先算24+6=30,再算30+3=33;也可以先算4+9=13,再算20+13=33。教師將這兩種算法都予以肯定。這裏讓學生經歷動手操作—感性認識—理性認識過程,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

4、對比總結:

觀察24+6和24+9這兩題與複習中的“24+5”一題作比較計算時有什麼不同?得出:今天學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個位上的數相加滿十,需要向十位上進一,這種加法是進位加法,並揭示課題。接着請學生解決24+6+9這一題。

這一環節孩子們通過擺小棒自主探究解決了遇到的新問題,建構了數學知識的意義,接着又讓他們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共享學習成功的喜悦,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使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形象直觀了。

第三環節,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 、先圈一圈,再計算:

讓孩子圈了以後説一説為什麼要這樣圈?然後根據圈的過程算出每題的得數.讓孩子明白兩位數與一位數相加的算理,並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再通過計算練習來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讓學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現出不同的計算思路向全組交流,在交流中體會不同算法的不同特點。

2、出示三組題,每組都以一道20以內的進位加法帶出3道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學生先獨立計算,再把每組4題進行比較,通過對比,溝通20以內的進位加法與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之間的聯繫,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創設購物情境,拓展應用:

在大屏幕上用多媒體顯示玩具商店一些玩具及價格:玩具熊9元,玩具娃娃16元,小汽車25元,皮球4元,積木38元。三個孩子分別購買了不同的物品,請學生幫助他們計算各自應付的價錢。這樣安排不但激發了孩子的學習熱情,也進一步鞏固了本課所學知識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計算的題目和以前計算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題目有什麼不同?(個位相加滿十了)這樣的加法叫什麼?(進位加法)

師:進位加法的得數有什麼特點?(原來十位上的數增加了1)為什麼?(個位相加滿十了,送給十位1個十,所以十位上的數就多了1個)讓學生自己説説。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沒有把計算方法簡單教給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動的情景中讓每個孩子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加以建構,親身探索了算法的過程,理解了“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孩子們在這節課中將通過操作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輕鬆愉快的學習新知。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説課稿4

一、教材分析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位於西師版國小數學教材一年級下期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本單元是全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這部分內容是今後學習萬以內的進位加法和四則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孩子們掌握了“20以內進位加法”和“100以內不進位加法”的基礎上學習的。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既注重了口算,又繼續介紹豎式計算,體現了計算方式和方法的多樣化。

二、説學生

一年級下期的孩子已經能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並且會用多種方法計算100以內的不進位加,能正確地進行豎式的書寫與計算。

本班的孩子在學習中對自己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數學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能積極參與操作,觀察等數學活動,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據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和孩子已有的認知水平,我擬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弄清“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理,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2、參與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數學活動,獲得克服困難的成功體驗,深化積極的學習情感。

3、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有關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運用,體會數學的價值,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由於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相對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將本課的重點確定為: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

由於“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這一知識非常抽象,難以理解,因此理解“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的算法成為了本課的難點。

本節課我準備了以下教學具:小棒課件實物投影儀

四、説教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情景教學法操作實驗法發現法成為了我本節課的採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五、説學法

一年級的孩子在數學學習中,他們更喜歡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操作,豐富多彩的遊戲來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

孩子們在這節課中將通過操作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

六、説教學過程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這一論述告訴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勵因素,讓孩子明確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並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以此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願望和動機。

因此第一個教學大環節是

一、情景引入激發興趣

1、出示情景圖

課本中例1的情景圖呈現的是兩個孩子在停車場收集到的27和8這兩個數據,來揭示新知,而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對情景圖進行了大膽的處理,增添了一個新的數據11,讓孩子根據這些信息提出數學問題,並列出算式。把這些算式根據已有認知基礎進行了分類板書,在已經學過的算式中選擇11+8和27+11來談談自己的算法。接着讓孩子嘗試算27+8,在孩子嘗試後,詢問孩子:你在算的時候遇到了什麼新問題嗎?我認為這樣處理的好處是讓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複習舊知,並引出新知,既為今天的學習作了鋪墊,又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一年級的孩子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而這一數學知識的抽象概括性與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之間的矛盾,而教學手段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孩子們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在操作實踐,觀察分析的活動中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

二、操作實踐探索算法

在這個環節中,我安排了3個教學活動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活動1、擺小棒

孩子遇到了27+8個位相加滿十這個新問題,該怎麼處理呢?請孩子用用小棒邊擺邊思考並説一説,7和8相加滿十了,你是怎麼辦的?接着四人小組交流擺小棒的方法。然後請孩子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擺法,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可能會出現這樣一些擺小棒的方法。

(1)先拿出27根小棒,在擺出8根。然後從8根裏拿出3根和7根合起來。捆成一捆。

(2)先拿出27根小棒,在擺出8根。然後從7根裏拿出2根和8根合起來。捆成一捆。

在孩子展示後,向他們提出問題剛才我們的擺法不同。但有一個相同的做法,是什麼呢?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孩子們通過擺小棒自主探究解決了遇到的新問題,建構了數學知識的意義,接着又讓他們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共享學習成功的喜悦,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使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形象直觀了。)

這一環節為孩子們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機會,並且充分的發揮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及時快捷的優勢。讓課堂成為展示思維過程的平台,成為學生積累財富、資源共享的“加油站”

活動2、展示算法

(1)這個活動主要研究豎式計算。

(2)豎式計算27+8我詢問孩子:當個位7+8相加滿十了,在豎式該怎樣表示?讓孩子結合孩子擺小棒的過程自己總結出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的計算方法。進位後十位上的數該怎樣加?

我儘可能地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讓孩子在知識的建構中,理解並形成數學的思考,這種數學化的思想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

活動3、小結

在計算27+8的時候,遇到了十位相加滿十,我們是怎麼辦的呢?

在孩子們通過自我小結以後揭示課題並進行板書。

活動4鞏固練習:課堂活動1圈一圈算一算

讓孩子圈了以後説一説為什麼要這樣圈?然後根據圈的過程算出每題的得數。讓孩子明白兩位數與一位數相加的算理,並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再通過計算練習來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

三、自主嘗試發散思維

荷蘭著名的數學教育學家費賴登塔爾説:“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是引導和幫助孩子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

因此,在教學例題2時9+75。我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計算9+75,鼓勵孩子們用不同的方法計算。然後交流彙報。並根據孩子的彙報板書計算方法。這也有助於促進孩子遷移學習能力的培養。展示了算法多樣化的理念。體現求異思維。

四、主要是處理練習題

1、鞏固練習課堂活動2擺一擺説一説:你是怎樣算37+6的?

邊擺邊説37+6的計算方法與過程,再與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重點突出”你是怎樣算的?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深化練習課堂活動3説一説和的十位上是幾?

這裏主要是要孩子通過獨立思考,集體交流,説一説和的十位是幾?是怎麼得出來的?

五、小結:你今天學習了什麼?學會了什麼?

六、遊戲:搶答賽鞏固今天所學知識,提高孩子計算興趣。形成課堂高潮。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沒有把計算方法簡單教給孩子,而是在生動的情景中讓每個孩子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加以建構,親身探索了算法的過程,理解了“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激發了孩子的學習熱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