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説課稿範文集錦六篇

來源:文書谷 1.64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説課稿範文集錦六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浙江省義務教材第十二冊第四課學唱歌曲《校園裏的小白楊》。

2、分析教學對象及教材的地位、作用

正處於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完國小階段音樂理論的所有新授知識,並懂得運用樂理知識來學唱歌曲,而且早在四年級學生也已接觸過一些簡單的二聲部合唱歌曲,已經初步建立了合唱的聲音概念。綜上所述,《校園裏的小白楊》是學生對國小階段歌曲學唱一次小小的總結,為今後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自學歌曲打下了更紮實的基礎。

3、教材分析

《校園裏的小白楊》是一首深受廣大少年兒童喜愛的一首歌曲,單二部曲式,兩部分均有兩個變化重複的大樂問組成。A部分為齊唱部分,樂句以xxxx|xxxx|xxx|xx|反覆出現,曲調歡快、跳躍,表現了少先隊員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B部分與之形成時,以優美的旋律,舒展的節奏,特別是二聲部的美妙的'和聲效果,更是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充分表達了少年兒童對少先隊組織,對母校依依不捨,眷戀的感情。

4、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複習、鞏固有關音樂知識,掌握歌曲中速度變化的基本方法及作用。

(2)指導學生用真摯的情感,正確的歌唱方法和甜美的、和諧的合唱,表達學生對少先隊組織,對自己母校的深切感情。

5、課時安排與教學重、難點、關鍵點

通過以上的教材分析及目標確定,結合六年級下學期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課由一教時完成,且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準確和諧的合唱聲部演唱,以表達真摯的情感,這也是本課的難點之所在,那麼要突破難點,解決重點,問題的關鍵在於歌曲B部分二聲部的學唱訓練。

二、説教法

情感體驗是一切音樂能力發展的前提,又因為音樂教學具有情感性的特

徵。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由“情”手入,“以情激趣”調動各種有關的方法、手段,引導學生通過欣賞歌曲,產生共鳴,從而學唱歌曲,抒發感情,將學生積極參與各項音樂活動,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去感受學習與表達。

教具準備:鋼琴錄音機電腦課件

學具準備:音樂課本

三、説教學過程

根據音樂教學以聽為基礎,以唱為中心,以表現為手段,結合在教學中必

須遵循的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我為本課教學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交談導入,創設情境。

2、欣賞歌曲,產生共鳴。

3、學唱歌曲,品味歌曲。

4、處理歌曲,抒發感情。

5、課堂小結,情感延伸。

在此我……

(一)交談導入,創設情境。

讓學生説説自己在學校親身經歷過的事情。

[人們往往熱忠於……]

(二)欣賞歌曲,產生共鳴。

提問:1、歌曲表現內容?

2、歌曲的結構特點?

(三)學唱歌曲,品味歌曲。

A部分:“歌曲接龍”分小組接龍學唱各樂句。

[以學生現有的認識水平,學生能較快學唱A部分。]

B部分:[採用分聲部學唱,再組合練習。]

具體作法:

1、高聲部學唱。

2、低聲部學唱。

3、欣賞歌曲合唱部分。

4、高聲部唱旋律,低聲部共鳴。

5、低聲部唱旋律,高聲部共鳴。

6、組合練習。

(四)處理歌曲,抒發感情。

1、有感情地朗讀歌曲。

2、欣賞結尾。

問:速度變化對情感的表達有什麼作用?

教師範唱,學生對比。

[通過親自償試,獲得更直接的感受,從另一角度説,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五)課堂小結,情感延伸。

讓學生自己小結……説説打算。

[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時間安排

(一)2’-3’(二)4’-5’(三)10’-15’

(四)10’-15’(五)2’-3’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聲音部分第一節,同時也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初步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條件”是新課標明確要求的,同時這一問題也是學生們在生活中十分感興趣的問題。這一部分的素材剛好可以體現出讓學生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過程。所以本節課無論從課標要求,還是學生自身發展要求上看都處在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

二、學生分析

學習本節課的學生首先已經完成對引言的學習及對本節課的預習,物理思想已稍微有了一定基礎。但他們的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基本思維方式,喜歡動手動腦,對直觀內容比較感興趣。但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維過程。因為本節課主要是從現象入手,而得出比較簡單的結論。所以在細緻設計探究與活動過程之後,學生的學習是不存在問題的。所以我打算用一課時完成。

三、課程目標

1、知識技能: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認識真空不能傳聲,認識聲音具有能量。並瞭解聲音在信息傳播中的作用。

2、過程方法: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在觀察物理現象和學習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並培養認真細心的科學品質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重、難點

聲音的發生及傳播為本節課的重點,而學生自主設計探究實驗為本節課難點。

五、教法與學法

對於本節課的三個知識點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與學:

1、對於“振動發聲”採用學生觀察,歸納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對於“聲音的傳播”,過去學生可能想得較少,所以採用先自讀,接着教師重點啟發,再以分組討論,集體對話討論的形式凸現知識點。這樣有利於體現課堂上學生的主體作用及教師的主導作用。

3、對於“聲音具有能量”學生在生活中很難有直觀認識,所以採用媒體直觀展示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認識。

4、最後要説明的是針對本節課側重現象的特點,不準備設計獨立的評價與練習,而是把學生對教材以外的現象的解釋作為一種練習,讓學的現象和練的現象渾然一體。把課堂最後時間作為知識的昇華,讓學生帶着已有的知識去了解一些課外有趣的與本節有關的物理現象,進一步把現象與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帶着思考結束本堂課。

六、教學過程

1、引入:播放無聲電影和有聲電影,引出聲音的重要,並啟發學生思考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2、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

3、從聲音的產生開始研究:

探究活動⑴要求學生用手頭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製造一個聲音,再研究發聲的原因。(學生也可用教師的演示器材:音叉,鼓)

探究活動⑵學生彙報結果,先演示實驗再説結論。

板書:發聲體都在振動

深入研究:敲響的鼓,用手按住。(現象,結論)

4、產生的聲音怎樣到人耳?

活動⑶學生讀教材聲音傳播部分

活動⑷學生提問題(其他學生作適當解釋)

多媒體:類比水波傳遞振動,得出空氣以聲波的形式傳遞振動

總結:人耳聽到的大多數聲音多數靠空氣傳播的

問:液體和固體可以傳聲嗎?

探究活動⑸請學生利用身邊的器具自主設計試驗證明此問題並請學生舉例説明

總結:聲音傳播需要介質。固、液、氣都可以傳聲(板書)解釋介質

問:如果沒有介質聲音會不會傳播?

探究實驗:真空鈴

總結:真空中不能傳聲(板書) 七、課後小結:

總結本節主要知識點並聯系課外有趣物理現象,讓學生思考其中原因並作為課堂作業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貓和老鼠》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S版第二冊的一篇識字課文。本課以兒歌的形式講述貓和老鼠的故事,語言生動活潑,充滿童趣。教學中應圍繞識字這個重點,把“識字”同“學詞”“學句”等綜合起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着力培養識字能力,提高識字效率。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11個生字,會寫6個漢字“洞、貓、飽、迷、咪、歡”。學習“反犬旁”、“食字旁”兩個新偏旁。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能力目標:通過字形分析,初步掌握形聲字的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規律,並培養學生運用這個規律自主、合作、探究的識字能力。

使學生主動識字,樂於識字,從而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實現本課識字教學的目標。

情感目標:認識祖國語言文字的神奇,樹立學好祖國語言文字的意識。

3、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會寫文中6個字“洞、貓、飽、迷、咪、歡”,會從讀音和字型上區分形聲字,難點是體會漢字的有趣,讓學生用自己已掌握的識字方法學習生字。

4、學生分析

學生剛學完漢語拼音,急切需要接觸漢字及一年級學生好動,集中注意力時間不長的特點,在教學中設置了許多遊戲的環節,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努力激發學生識記漢字的興趣,使學生熱愛語文課學習,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説教法

根據教學的重難點,我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興趣教學法。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容易分散,而興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教學中,我通過運用恰當的肢體語言和生動、活潑的兒童化語言;通過多種遊戲、猜字方法,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識字慾望,使學生主動識字,樂於識字,從而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實現本課識字教學的目標。

2、情境教學法。這是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現學科整合這兩方面去考慮的。在教學中我通過學生熟悉的動畫圖片形式,將韻文展示出來,通過引導性語言描述情境,通過文本和課件互為直觀感知,通過生動形象的板書重現知識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直接參與學習,在創設的情境中促使學生更好地識字,學詞和讀文,達到識字和學詞的目的,提高識字能力。

3、賞識教學法。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在學生練讀字,詞、參與遊戲、展示學習成果、教師相機指導等環節,我活用賞識語言;當眾表揚賞識;用欣賞、讚許的目光賞識;用友善的動作賞識;用模糊賞識等賞識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奮點,給學生注入了巨大的學習動力。

三、説學法:

1、讓學生在興趣中識字

圍繞單元訓練目標,強化識字訓練。.學習“洞、貓、飽、迷、咪、歡”這六個漢字。我們常説寓教於樂。本課教學中通過形式多樣的遊戲如“拼字遊戲、猜字遊戲”等,操作性強,用得恰到好處,學生在樂中積累了語言文字,也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充分利用學生已掌握的識字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啟發學生思維,掌握識字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使學生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短文。加強詞語積累的訓練,利用組詞、説句子、猜字遊戲等形式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注重字的筆順訓練,在學生自學生字跟隨的基礎上,通過老師的範寫和學生的書空、描紅、仿寫等,幫助學生掌握字的筆順規則。

2、讓學生學會在合作探究中學。

合作探究學習更加關注知識中的能力部分,它更強調的是教會學生在學習中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在教學本課中,我請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互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找出生字,詞語;在自學的基礎上合作解決字、詞讀音,互相探究記字方法,讓學生思維力,想象力,理解力得到充分的展示,促進學生長遠發展。

説課稿 篇4

大家好!我説的課題是《小巷深處》,這篇課文的説課程序我打算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評價與反思這幾個方面來展開闡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小巷深處》是(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以飽含情感的筆墨回憶了養母對我深切的愛。語言淺顯感人,內容貼近學生心理特徵,是一篇喚起學生親情教育的好文章。我們可以以此培養學生感受、體驗親情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了解並掌握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本文無論從情感內容還是從能力培養上,在寫人記敍文的單元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該課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剛剛步入青春期的他們在心理上渴望成熟獨立,叛逆心漸強,但事實上又離不了父母的照顧,不理解父母對他們的良苦用心。這正是他們的幼稚之處,也是為人處世膚淺的一面,他們的真情需要薰陶,更需要引導,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學會珍惜親情,感恩生活。

(三)教學目標

那麼根據教材的整體分析和對學生情況的考慮,我把本節課的三維目標設定如下:

知識與能力

初步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外貌、神態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用心讀課文,把握關鍵語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儘量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對文章情感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用文中最動人的情感和最精美的形式來薰陶感染學生,感悟母愛、讚美母愛,進而對父母懷着一顆感恩的心。

(四)教學重難點

情感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課標也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我把“情”字作為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從課文中讀懂母愛,體會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增強對親情的理解。

2、記敍文是七年級學生接觸最多的一種體裁,在前一單元的教學中,學生已初步瞭解了記敍文的相關知識,但仍處於感性認識階段。把記敍文寫清楚、寫生動對他們而言就難了,而本文的外貌、神態描寫都有其過人之處。所以我把難點確立為品味文中具體描寫母親的句子,學習運用各種描寫方法來表現人物的特點。

突破口:讓學生尋找文中“我”的情感變化的有關語句,以期引發學生對變化原因的思考和對母親形象的關注。

(五)教材處理

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我們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為了能幫助學生順利理解文本,在教材的處理上我做了靈活調整。從文章結尾的情感入手,一步步地點撥引導學生去讀母愛——説母愛——悟母愛——憶母愛——贊母愛。同時努力營造一種濃濃的情感氛圍,讓文學作品的韻味、情感價值充盈整個課堂。為了能達到這種效果,我事先也準備了詩歌《感謝》、歌曲《懂你》等,希望在課堂上能夠恰當的運用。

二、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分析:

我們經常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着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這些理論指導,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來展開教學。

1、誦讀法:文章不厭百回讀,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特別是一些重點段落,語言典範精美,字裏行間飽含着真情,我們應指導學生進行朗讀。

2、點撥法:葉聖陶先生曾這樣説過:“教師之教不在於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乃為善教者也 。”這篇課文我只在需要時稍加點撥,不做過多的分析,還課堂教學幾分空白,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

3、情境設置法: 利用多媒體條件展示圖片,播放歌曲,創設温馨的教學情境, 活躍課堂氣氛。

學法分析:

呂淑湘先生説:“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 教給學生,這樣學生就可以受用一輩子。”對於國中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進行學法指導,使他們在把握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會學”本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法指導有:

1、自主、合作、探究

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課的教學中試圖指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小組討論,交流協作,以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體現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2、誦讀品味法

主要是指導學生誦讀品味關鍵詞語和句子,賞析本文典範精美的語言,指導學生以“這句話妙在運用了描寫方法,寫出了”的句式來品味本文描寫人物的寫法,從而初步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外貌、神態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特點。

三、説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讀母愛 説母愛 悟母愛 憶母愛 贊母愛

(一)關注生活,導入課文(2分鐘)

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從地震廢墟中那位以愛的姿勢保護孩子生命的母親説起,大愛無言,母愛相同,由地震廢墟中的母愛導入到小巷深處中的母愛。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覺得由此導入新課,從令人感動的'圖片入眼,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創設温馨感人的情境,奠定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

(二)整體感知讀母愛(4分鐘)

快速閲讀課文,並請同學們找出“我”對家,對母親情感變化的句子。

(設計意圖:本文語言淺顯明瞭,學生理解文本難度不大,因此讓學生快速閲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獲得初步的體驗。同時在這裏設置了一個問題讓學生帶着任務閲讀課文,做到有的放矢。)

在學生自主閲讀的基礎上,我採用了點撥教學法適時點撥學生:

1、課文的結局令人感動,最後一段,作者説“我回來了,我已經回來了”我回哪兒?(估計學生都會回答到:我回到了小巷深處,回到了母親的身邊。)

2、既然説“回來”,那麼肯定出去過,我的感情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由此自然引入第二環節——小組交流説母愛

(三)小組交流説母愛(10分鐘)

問題一:請同學們找出“我”對家,對母親情感變化的句子。歸納“我”的情感發生了哪些變化。

問題二:“我”對母親的感情起伏變化,那麼母親對“我”又是如何呢?同學們讓我們用充滿“愛”的眼睛去尋找文中母親“愛”我的事例,在小組裏面交流並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我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交流,通過學生的篩選概括和師生的共同歸納,就基本上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就水到渠成地突出了本文的教學重點。

(四)朗讀品味悟母愛(15分鐘)

讀完本文,你覺得令你感動的地方在哪裏?找到自己最受感動的部分仔細讀讀,讀出你的感動來!並試着説明感動你的原因。

設計意圖:我想這個問題的拋出,一定會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情感的波瀾。一方面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加深對“母愛”的理解。另一方面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看法和體驗,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説明感動原因的角度也較多樣,學生既可以從遣詞造句上考慮,也可以從情感因素上回答。從而實現既品讀佳句,又與作者達到情感的共鳴的教學目標。

1、具體的事件令人感動。估計大多數學生會説出最後一個事例,那麼我們應完成以下教學任務:引導學生體會最後一個事例是作者的情感高潮,面對現實,年少無知的“我”曾逃避、曾離開,而母親的愛卻一如繼往。表達出了“我”的悔悟,“我”情感的迴歸。指導全班同學誦讀品味25-29自然段,體會字裏行間飽含的情感,領悟真情。

2、精彩的語句打動人。因為這篇課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語句刻畫了母親的形象,課標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所以在這裏我對課堂進行了猜想與預設。我猜想七年級的學生一般會很容易找出這些句子,但學生往往説不出感動自己的原因。因此,在這裏我們應引導學生朗讀並學習品味本文中描寫母親的精彩句子,進而分析表現人物的描寫方法。

那麼在這裏我設置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來簡化難點:“這個句子中你覺得哪些詞語運用得很好,它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在學生品味關鍵句子的基礎上,要求同學們以“這句話妙在運用了 描寫方法,寫出了 ”的句式來品味本文描寫人物的寫法。

示範: “在風中,她的臉是那樣黝黑,她的手是那麼的粗糙,她的眼睛是那麼的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兒卻是那麼挺拔,那麼堅定,彷彿在憧憬,又彷彿在等候。”這句話妙在運用了外貌描寫和神態描寫,既寫出母親的痛苦,又寫出母親的堅強。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品味,設置了簡化難點的問題,指導學生品味文中的關鍵句子,學習並掌握各種描寫方法來表現人物、抒發情感,並期待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寫作技巧。讓學生在進行了聽、説訓練的同時又掌握了寫人技巧,在實現“知識與能力”的教學目標的同時又巧妙突破難點)

(五)聯繫生活憶母愛(10分鐘)

其實母愛就在我們的身邊,在平常的日子裏,不一定非得都是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母愛才感人。細細回想起來,也許只是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話語,一聲兒女遠行時的叮嚀,一道過早爬上眼角的皺紋……做兒女的,要善於從這些瑣事中感受到父母無私的愛。

1、引導學生回憶與母親相處中最讓自己的感動的瞬間,重温感動,體會母愛的温暖與幸福。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身為母親的孩子,我們將要如何回報母親的深恩呢?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作為語文教師要努力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要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在這一環節,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對母愛引起共鳴,暢談對母親的回報,這比空洞説教或是讓學生在還沒有體驗、感悟的情況下就站起來“口上談兵”更有利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

(六)課堂練筆贊母愛(4分鐘)

同學們,讓我們記住這人間的最愛。最後讓我們以“母愛”為話題,説一句很美的話小結本節課。

教師示範:母愛是夏日裏的縷縷清風,是寒冬裏的暖暖陽光。

(多媒體同時播放滿文軍歌曲《懂你》)結束這節課。

(設計意圖:用一句很美的話和極富感染力的歌曲結尾,再次營造洋溢着濃濃親情的温馨氛圍,讓學生在歌聲中感受母愛、回味母愛,激發學生熱愛母親的感情,堅定學生孝順母親的決心。)

作業設計:1、積累 反覆朗讀文中令你感動的句子,並摘抄精彩的語句。

2、體驗 回家後主動與母親交流,幫母親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習作 用一小段文字描繪母親的外貌和神態,要求能突出母親的性格特點。

(設計意圖:愛因斯坦説“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教育資源,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因此我在課後作業裏設計了這樣的題目:積累、習作、 體驗。讓學生借鑑本文的寫作手法,進行片段描寫,聯繫生活加深體驗,也增強動手實踐的能力。)

板書設計

小巷深處

盲母 愛 養女

收養棄嬰 滿足 自豪

改變性格 時 感

含辛茹苦 間 情 沉默 迴避

為“我”驕傲 順 線 淡漠 隔絕

每月送錢 序 索

忍受孤獨 悔悟 感激

我的板書設計形象直觀,簡約清晰,它既能幫助學生理清教材知識結構,又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教學的重點,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評價與反思

1、我覺得本課的教學設計,能夠緊扣“母愛”這個主題,讓學生理解、感悟、暢談,在説、品、讀、悟、練這五個環節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同時將愛的教育與生活實際緊密地結合起來,使“閲讀語文”與“人性完善”一體化。

2、我覺得本課最難處理的環節可能是“朗讀品味悟母愛”這個環節,因為它既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又涵蓋了學法指導和知識目標,而學生因為生活體驗、認知角度、個體差異的不同,説明感動的原因可能也不盡相同。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教學的隨機性也比較強,需要教師適當及時的引導和歸納,放的開還要收得攏。

説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的安排與要求:

概率論作為一門研究現實世界中廣泛存在的隨機現象規律性的數學分支,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領域中得到非常廣泛的運用。新編高中數學教材中新增加了概率論的初步知識,適應了時代發展對人才質量的需求.本節內容是在初步掌握概率的概念基礎上,結合生活中概率應用的實際和熱點問題,體會概率的實際應用,體現了新教材在引言所説的"數學是有用的"這一觀點的重要依據.概率內容聯繫實際與實際的方面力求廣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且為學生所熟悉,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在社會中的作用從知識應用涉及的內容看,聯繫日常生活的有體育比賽、科學選材、文娛活動、旅遊、購物、分物品、存放物品、電話號碼、儲蓄、擲硬幣、擲玩具等,聯繫社會生活的有出生率、藥物療效、天氣預報、上(下)班等.聯繫學生生活的有選代表、排課表、課外活動、排節目、過生日等,聯繫生產實際的有產品檢驗、電路設計、測量誤差、生產故障、種籽發芽等。

(二)學情分析:

筆者所任教的學校是一所藝術特色學校,學生的數學基礎較差,學習依賴性較強,自主探究意識薄弱,基礎參差不齊,差異較大。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學習習慣較一般學校要低很多.因此從實例引入是筆者常用的教學手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理解概率的'概念,理解概率的意義,體會概率思想方法及應用價值

(2)能力目標:能夠用概率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能利用最大似然法作科學決策

(3)情感目標:培養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培養科學的價值觀

()重點難點:重點是對概率統計定義的理解,難點是用概率知識解釋實際問題.

(五)教學法與學法:新課程標準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人教A版實驗教材在內容處理上給教師提供了更多的創造新形式、新內容的空間,更注重教師對教材個性化的處理.本教學內容在教法設計上力求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鑑於此,本課採取講練結合,學生自主體會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教學方法.

(六)教具:多媒體課件 粉筆 黑板

授課過程

1. 複習回顧

請同學們思考下列問題:

⑴ 經統計,某籃球運動員投籃命中率為90%,對此有人解釋為其投籃100次,一定有90次命中,10次不中,你認為正確嗎?

[通過這一問題,讓學生鞏固概率的概念,與頻率進行區別,由學生回答此問題,教師點評,對概念強化並使學生明確:"投籃命中"是一個隨機事件,無論其發生的概率有多大,在一次實驗中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發生的概率為90%只是説明此人在多次投籃中"命中"的比例大約為90%,或者説每一次投籃命中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這種説法是錯誤的]

⑵早晨起牀時天氣預報説:明天降水的概率為95%,問明天一定會下雨嗎?現在給你兩個選擇:A 帶雨具上學 B不帶雨具上學,你會怎麼選擇?

[統計全班選A的人數和選B的人數,提問選A的甲和選B的乙,分別陳述理由,由乙同學的回答鞏固概率的概念,由甲同學的回答引出最大似然法,]

2. 新課講授

⑴最大似然法:如果我們面臨從多個可選答案中挑選正確答案的決策任務,"那麼使樣本的可能性最大"可以作為決策的準則,這種判斷問題的方法稱為"極大似然法"

説課稿 篇6

《小動物過冬》説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小動物過冬》。我將從教材、目標、學情、教法學法、教具學具、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七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小動物過冬》蘇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中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童話,講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過冬的事。告訴我們小燕子要避開嚴寒到温暖的南方,青蛙準備吃飽之後鑽進泥土裏冬眠,蜜蜂則儲存了很多蜜在蜂巢裏過冬。課文不僅生動地介紹了有關動物過冬的知識,而且表現了小動物之間的相互關心。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有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意思的能力,但是學生的詞語積累量有限,有時心中很明白,卻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教師要適時引導點撥。

二、説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二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認識並學會書寫田字格里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生字只要求會認。

3、重點關注“量、鑽、藏、”的讀音,關注“商、暖、第”的字形,並能正確書寫“第、暖”二字。

4、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商量、來年”等詞語的意思。

5、創設情景,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瞭解課文中三個小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讓學生懂得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

2、培養學生自己查閲、收集資料的學習能力。

3、培養學生關注自然、善於觀察的習慣和熱愛自然、愛護動物的情感,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界奧祕的興趣。

其中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瞭解動物過冬的有關知識,懂得對好朋友要關心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説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有一定的識字能力,能夠閲讀一些淺近的文章,已經初步具有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意思的能力,並且能夠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同時,學生的詞語積累量有限,有時心中很明白,卻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教師要適時引導點撥。

四、説教法學法

動作表演法;朗讀感悟法。

根據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為輔的的認知特點,運用多媒體、圖片、語言描述、形體體驗等多種方法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教材,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以讀為主,讀中感悟,通過語感訓練,整體把握知識內容和情感態度。根據二年級的知識積累和認知水平,補充資料,開闊視野,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認知需要,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發展。

五、説學具、教具:

教學本篇課文,準備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同時使用小燕子、青蛙、蜜蜂三種小動物的頭飾。

六、教學設計

本篇課文,擬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完成識字教學,寫字教學、和對課文內容的初讀;第二課時指導學生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和拓展閲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