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2.54K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優秀説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秀説課稿

優秀説課稿1

一、説教學資料:

《飲食與健康》是首師大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關愛健康》的第一課時,本課的主要目的是先引導學生認識食物中包含哪些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然後指導學生學習幾種鑑定食物營養成分的簡單方法,最終向學生進行合理營養的教育。本課資料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指導學生認識食物中包含的主要營養成分。

第二部分:指導學生用實驗的方法,鑑定食物中的三種營養成分。由於食物中包含的營養成分,一般不容易直接觀察出來,需要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鑑定。根據學校的儀器和設備情景,教材選擇了鑑定蛋白質、脂肪和澱粉等三種營養成分的方法。

第三部分:向學生進行合理營養的教育。在這部分資料中,主要介紹了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報它的結構、兒童少年中的營養不良狀況以及營養午餐的事實、合理營養的原則等。

第四部分:讓學生應用合理營養的有關知識,進行科學配餐活動。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遵循課標精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基礎目標:

1、指導食物中包含的主要營養成分

2、學會鑑定蛋白質、脂肪、澱粉等三種營養成分的簡單方法

發展目標:

1、關注自我的健康,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雞蛋白、饅頭、向日葵種子、花生、碘酒、酒精燈等

三、説教學策略、方法及過程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的體現必須在啟發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職慾望。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力圖體現以活動組織教學,經過營造趣味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動起手來,參與到實驗中去,並且能夠進取地去設計實驗方案,自主地探索新的連線方法等。下頭,我具體説一下這節課的幾個環節

(一)、認識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開始上課後,教室談話:人每一天都要吃食物,你明白這是為什麼嗎?然後讓學生進行討論,進行簡單彙報。教室之後問:你都明白食物中包含人體需要的哪些營養成分?在給學生一些時間進行交流,然後彙報,最終教師小結食物中所包含的營養成分。

這一環節主要經過學生交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進取地思考,使學生對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有更多的認識。

(二)、鑑別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1、學習檢驗食物營養成分的方法

談話:我們怎樣來檢驗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呢?

(學生討論檢驗的方法)

2、介紹實驗方法:

實驗一:把蛋白質放在酒精燈上燒,問道難聞氣味,檢驗蛋白質

實驗二:把花生米在紙上摁壓,檢驗脂肪

實驗三:給食物點上稀釋的碘酒,檢驗澱粉

3、組織學生分組進行食物營養成分的檢驗

(教師在此處能夠給同學們創設“矛盾”,比如讓同學們猜一猜土豆裏面包含什麼營養成分,讓同學們的想法產生分歧,來激發同學們的進取性)

談話:用實驗的方法,能夠檢驗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優秀説課稿2

各位評委,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春》。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五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説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課文的地位及作用

《春》是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它體現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對於學好本單元其他課文,乃至以後學習寫景抒情散文都大有裨益。

2.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重的三維教學理念,加上本文作為寫景抒情散文的體裁特點,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把握重要詞語的音、形、意

(2)體會春景中寓含的熱愛自然、春光的感情,奮發向上的精神

(3)欣賞描寫春的優美生動的語言

(4)理解如何抓住景物特點組織安排材料

3教學重點、難點

作為七年級的學生,這是第一次系統的學習寫景抒情散文,學生年齡小、感悟力還不成熟,結合本文的體裁特點,重點設為目標的(2、3、4),難點設為目標的(4)

第二、分析教法

1.主要採用問題導引式、啟發式。這是由於七年級學生對於欣賞美文還缺乏一定的思路,需要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完成鑑賞。

2.採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這種方式的採用,既可以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熱情,又可以使學生對美好的春光有直接的視覺效果,增強感染力。

第三、分析學法

朗讀法,討論法。課程標準提出:“要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注意情感體驗,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作為寫景抒情散文有些意藴是不可言傳的,所以這兩種方法是切實可行的,可以使學生處於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利於加深理解。

第四、教學步驟

1.檢查預習,補充相關知識。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要打牢字詞基礎,加強對字詞,特別是有些多音、多義字的檢測。提問學生課外收集的作者情況,培養學生課外查找資料的習慣,教師可以進行補充。

2.學生自由朗讀或默讀全文,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在作者筆下,描繪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歡哪幅圖畫?

(2)文中洋溢着一分什麼樣的感情?你從哪些語句中可以感受到?

這兩個問題有利於學生對全文的理解,也較容易,可以通過學生自主活動、討論補充把握較好。教師應把發言權腳給學生。

3.在提問回答以上問題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自選喜歡的段落,指出喜歡的理由,並做有感情的朗讀。這一題是緊扣課文重點中對優美生動語言的欣賞而設計的,同時又充分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在學生表達自我感受的同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引導學生對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的體會。如:“鑽”“趕趟兒”等詞,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通過幾個學生對不同片段的各抒己見,使學生對本文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有了較為透徹的理解。對於能夠激發學生共鳴的段落,組織學生齊讀,增加語感。

4.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如何緊扣“春”組織材料的。以(4)(5)節為例,使學生認識它們如何條理清晰的組織材料的,這樣可以突出重點,以點帶面,提高課堂效率,重在培養學生分析能力,戒面面俱到。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進行閲讀反思:本文之所以這麼生動、富有感染力,哪些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鑑。這是為下一階段的寫作鋪墊,有了上面的分析,學生通過簡單的交流可以不難認識到:這主要是由於修飾語、疊詞、修辭手法等的運用。

6.要求學生模仿課文,寫一段語言優美生動的寫景片段。題材自選,題目自選,着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然後相互交流,評價,教師給以不同程度的肯定,以激勵為主,使學生做到以讀促寫,使學生在自我表現滿足中結束本課學習。

7.作業佈置:以第六節為例,緊扣本文重點出題。作到少而精,富有啟發性,難度恰當。

第五、板書設計:求新、求實、求精。

春景:宏觀——山、水、太陽

微觀——草、、花、風、雨、人

春情:熱愛、奮進

補充説明:根據學生情況,分兩到三課時。

優秀説課稿3

一、教材分析:

(一)課題:找規律

(二)課型:新授課

(三)教材位置:

本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課時。

(四)意圖和前後聯繫:

本課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有關“找規律”的內容是新編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

(五)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對教材的認識,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簡單的規律。

2、學能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六)教學重、難點:

本課時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發現圖形簡單的規律。因此,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髮現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是本課時的重、難點。

二、學情分析: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教材安排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例子,這些例子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動手操作的內容比較多,應該有一定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在教學時,還需要教師採用多媒體、教具等輔助教學,提高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形象性,使學生願學、樂學。

三、教法設想、學法指導:

(一)教學方法:

本課我以開放式教學為主,以觀察、討論法為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學生活動為主軸,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研究活動來主動獲取知識。

(二)學習方法:

學生的學法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過程。

四、教具、學具準備:

1、教具準備:投影儀(片),圖形卡片。

2、學具準備:各種圖形卡片。

五、教學過程:(略)

(一)欣賞感知

1、欣賞圖片。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美麗的圖片,一起來欣賞欣賞吧!(投影出示:小朋友們參加聯歡會時的情景圖。)

2、感知規律。

這些圖片美嗎?美在哪裏?

3、揭示課題:找規律,並板書。

(通過學生喜歡的生動有趣的畫面引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同時給孩子們營造了輕鬆、和諧的學習環境。)

(二)探究活動

學習例1。

(1)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同學們打算開個聯歡會。大家剛才已經發現了會場的彩旗、彩燈、彩花和小朋友們佈置的規律,但是這個會場還沒有佈置完,如果繼續佈置的話,該怎樣佈置呢?下面我們就幫他們佈置完吧!

(2)師生共同佈置會場。(投影出示佈置完的會場。)

優秀説課稿4

《水與生命》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國小科學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課的資料,本課在引導學生交流對水已有認識的基礎上,安排了“觀察水”、“水與生命”、“榨果汁”等三項活動。目的是將學生各自已有的認識作較為科學的梳理,引導學生明白水是什麼樣的,水與生命的關係,激發學生研究更多的有關水問題的興趣。我選擇的是這個資料的第二課時“水與生命”。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地球上的人類和一切生物,都與水有着極其密切的聯繫,它不僅僅孕育了生命,還為人類供給了物質資源和禮貌發展的基礎。在本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看待水與生命的更深層次的關係,使學生體會到生命離不開水,還將為今後進一步認識水與生物的密切關係、關注自我的生活環境等資料打下基礎。

2、活動目標

經過深入挖掘教材後,我設定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明白水是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動中起着重要作用。

瞭解常見食物中的含水量。

(2)本事目標:

能和同學交流自我對於水與生命關係的不一樣看法。

大膽想象沒有水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

(3)情感目標:

意識到水與生命的密切關係,養成節儉用水的生活習慣。

3、教學重點

能意識到水與動植物和人的密切關係,並能以實際行動珍惜每一滴水。

二、説教學理念

本課教學,我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精心設計有關水與生命的探究活動,強調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經過親身經歷、調查研究和討論交流來學習科學。並經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力、思維本事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三、説教法

根據《水與生命》這一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知識層面,讓學生簡便地把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確定以下教學方法:

1、引導—探究法

劉默耕先生的“引導——探索”教學法有別於布魯納的“發現法”,也不一樣於蘭本達的“探究——研討”教學法”。“引導——探索”教學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是學着像科學家那樣自我去探索大自然祕密的探索者。

2、分組討論法

分組討論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他們樂於交流,並能發表自我的不一樣意見。

四、説學法

根據新教材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作啟發式點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分組討論、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增強自身的科學素養。

五、教學模式

1、結構

情景導入—組織討論—動手實踐—交流彙報—數據顯示—延伸探究

2、理論依據

《科學》教材在編寫指導思想上強調對學生的發展格外注重,表此刻從對學生“學”的關注轉向對學生“人”的關注,強調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認識自然和社會。本課從知識目標上來説是比較淺顯的,較容易到達,但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聯繫生活實際和探究技能訓練是本課的重點。

六、教學設計

1、創設情境,引人入勝。

一開始,我就藉助多媒體播放一幅優美的山水景,屏幕上美麗如畫的景色配上動聽的詩歌朗誦立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體驗美的感受。然後讓學生猜猜詩中讚美的是誰?之後提問為什麼水使小草變得嫩綠,使魚兒遊得歡暢,使地球變得美麗。當學生暢談感想後,教師歸納:水是生命之源。

2、交流反饋,體驗彙報。

實踐證明:探究本事最好在國小階段就開始培養。這固然能夠經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來進行,但絕不能沒有科學教育——因為科學教育的實踐性、基礎性、科學性和綜合性決定了它在培養學生的探究本事方面,具有獨特的也是其它各育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在上節課“觀察水”這一資料後,我讓學生經過查閲資料,收集圖片和詢問家長等形式做一些有關水與生命的調查,要求每人説10個動物、植物和人離不開水的事例。討論生命離不開水,目的是分享彼此的知識和經驗,豐富學生對生命的認識,而課前的準備工作在那裏就顯得尤為重要。關於這部分資料,學生已積累了許多生活經驗,教學的目的是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把學生頭腦中支離破碎的知識納入到比較完整的體系中。在此,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有關水與生命的精美圖片,使學生獲得視覺體驗。學生對生命與水已經有了必須的瞭解,明白人、動物、植物“渴”了要喝水,生物維持生命需要水。最終,師生小結:水對生命來説真是太重要了。生物體內的一切生命活動,如呼吸、消化、蒸騰、光合作用等都需要水。

3、主體參與,動手實踐。

怎樣利用科學教育的優勢,使它成為培養學生探究本事的搖籃,讓學生“學會體驗、學會探究”呢?我的體會是:實施開放教學,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經過操作、質疑、觀察、想象、實踐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誘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激發探究慾望,訓練探究思維,從而充分開發學生的探究潛能。

我出示課前用透明塑料袋罩上的盆栽植物。提問:“塑料袋原先是乾的,此刻內壁上的水是從哪裏來的?”學生觀察並討論。最終得出結論:塑料袋內壁上的水是從植物身上“跑”出來的,説明盆栽植物體內也有水。之後我趁熱打鐵:“從人出汗、排泄等生理活動中能夠證明人體內有水,但我們的身體裏包含多少水呢?我們吃的米飯、麪條、豬肉、魚、雞蛋這些食物中又包含多少水呢?牛奶都是水組成的嗎?”學生根據自我的猜測和課前收集的資料進行討論。最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指導學生觀察比例圖,初步瞭解幾種食物中的含水量。讓學生在比例圖中瞭解人體、各種食物中包含很多的水,瞭解人們在吃食物補充營養的過程中,也補充了很多的水。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他們更加關注生命活動。

為了更直觀的展示動、植物成長離不開水,我引導學生大膽設計實驗證明並提前準備了“植物喝水”的活動。方法如下:剪下兩朵月季花(莖長一些),將它們分別插入裝有水和乾土的試管裏,觀察哪一朵花先凋謝。同時將裝水的試管裏滴幾滴油,在水面上做好記號,觀察這朵花每一天喝多少水,同時做好記錄。這個活動需要學生在幾天甚至十幾天內進行觀察,圍繞“生命離不開水”這一目標,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活動中演練他們的科學技能,也體現了學生學習的可選擇性,豐富了教學的素材,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恆心和毅力。

4、拓展活動,反面例證。

經過學生收集資料、討論交流、彙報並動手實驗等多種科學探究方式,學生對水與生命的關係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如果沒有水,世界將會是什麼樣的?”學生們各抒己見,我在他們的討論過程中經過圖片的形式展示出缺水給大自然和生命世界帶來的災難。然後經過VCD觀察小狗在缺水的情景下有什麼反應。從而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到生命離不開水,並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珍惜每一滴水。使學生明白:滴水匯成河流,我們要從自我身邊做起--節儉用水。討論結束後,啟發學生根據已有的信息,畫一幅以“沒有水的世界”為題的想象畫,或寫一篇同樣題材的短文

5、續寫小詩,活力導行。

最終,出示本課開頭的優美景色。“因為有你,小草變得嫩綠;因為有你,魚兒遊得歡暢……”未寫完的小詩道出了生物對水的依靠,明快的詩句展現出大自然因水才有的美麗。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用詩句來讚美水,感受水對自然的恩惠,在經歷科學教育的同時,也將在孩子們心裏構築起對水的完美情感。

“因為有你,鳥兒才唱得很動聽。因為有你,鮮花才開得漂亮。因為有你,天空才有美麗的白雲……如果沒你,魚兒會死掉。如果沒你,花兒將不再盛開。如果沒你,學校將不再可愛……”用編小詩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命離不開水的知識的理解,學生樂於理解;小詩形式和資料的雙重要求,使學生在回憶相關科學知識的同時,又在濃濃的詩情中受到美的薰陶。學生自我提出“如果沒你”的創新話題,進一步拓寬了思維,使討論向縱深發展。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學生懂得在平常的生活中珍惜每一滴水。

(三)教學體會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新課改理念作指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寓教於樂,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供給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本事,獲取科學知識,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培養。

優秀説課稿5

一,説教材

《斗笠》是語文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首感情細膩,真摯的現代詩。詩歌通過斗笠表達了深深的母愛,濃濃的鄉情。在作者的眼中,斗笠藴涵着愛,因此,在課堂上,我儘量做到以情為線,以讀為本,引導學生讀中悟情,讀中悟境,使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美,詩歌韻律美。

結合教材特點和本單元的教育主題,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認知目標:自主識字,掌握會寫字。

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感悟詩中濃濃的鄉情,暖暖的母愛。

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母愛,珍惜母愛,用愛回報母親。

教學重點難點:感受及體會母愛,並從生活點滴體驗母親的無處不在。

二,説教法學法

1,以情為線,積極創建情感氛圍,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朗讀詩歌時,引導學生情境朗讀,感悟課文時,引導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聆聽詩人的心聲。

2,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3,以“文”悟境。讓課堂充滿詩意。意由心生,心由情生,情由境生。

三,説教學過程

(一)詩情導入

上課伊始,我説:“有一首美麗的小詩,就在我們手中,那是一朵新鮮的帶着朝露的鮮花,散發着綿長優雅的清香。讀這首詩,會讓你情不自禁地為那一幅幅畫而深深感動。著名兒童文學家金波老師説;“讀它,大人走進去變成娃娃,娃娃走進去變成大人!真神啊!同學們想讀嗎?想聽老師讀嗎?接着我給學生範讀一遍,這樣教學就步入第二個環節。

(二)整體感知

首先,我讓學生説説;“聽了老師的朗讀,你初步感受到了什麼?在詩人筆下,娘給予孩子的斗笠僅僅是遮風擋雨的普通斗笠嗎?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詩歌,在文中畫出斗笠所藴涵的母愛。最後,請同學們彙報交流自己的感受。此刻,我適時地對學生的感受給予評價,肯定,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閲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三)品讀詩歌

詩歌的美是通過朗讀感受出來的,美文尤需美讀。當學生交流完畢詩中對斗笠的描寫之後,我又讓學生在小組內自主讀,齊讀,並説一説你最喜歡哪一個小節?其中哪些詩句讓你感到新奇?新在哪?接着我點撥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挺直、把故鄉戴在頭頂,在斗笠中編進鳥鳴......”所藴含的母愛,暖暖的親情殷切的希望。理解之後,再請學生個別讀,分小組讀,分角色讀,齊讀詩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因此,如果學生讀出了情,也就讀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比如:學生讀“斗笠裏有我編進的鳥鳴......鳥鳴會滑進你的夢境”時,有學生説:“我彷彿看到了許多鳥,我彷彿夢裏聽到了鳥鳴聲。我彷彿聽到了小溪的流水聲,聽到了人們豐收的笑聲”這是隻有走進書本中才有的感受。此環節的設計意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意境。

(四),昇華情感

我準備採用引讀的方式來突破教學難點,體會母親那份濃濃的愛,首先我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導入引讀內容:

如今,站在母親的遺像前,我思潮洶湧,我多想聽到母親再説一聲----後面讓學生接讀。

現今,我來到母親長眠的山谷,聽到耳邊的鳥鳴聲聲,我彷彿聽母親她説----今天戴上你送的斗笠。母親,兒子又將遠行。走過千山萬水,兒子終於明白,您送給我不只是一頂普通的斗笠,而是濃濃的無私而偉大的母愛!

(五),拓展閲讀

學生閲讀能力的提高,將益於課內,更受益於課外的大量閲讀。因此,我結束本課之後,設計了作業向學生推薦冰心的《紙船》,讓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鞏固並運用課內所學方法。同時又可以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和豐富學生的閲讀積累。

四、説板書設計

12,斗笠

戴上斗笠

成了故鄉的蘑菇 聽到故鄉的聲音 感到故鄉的温暖

聞到故鄉的芬芳

望見古的明月

一個好的板書設計就是一份微型教案,它是作者的思路的體現,也是文本的濃縮版,結合教學程序,我採用邊講解邊板書的形式進行. 我的説課完畢,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其實,那是母親來自故鄉的愛!

優秀説課稿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我説課的內容是《散步》。莫懷戚先生所寫的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散步》是義務教育課程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它不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時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畫卷,更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相信隨着作者一家人散步過後,我們每一位朋友都會陶然沉醉於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會浸潤在血濃於水的暖暖親情裏,更會加倍珍惜我們生命歷程中的每一個落日和朝陽。

一、課標與文本關係:

《新課標》強調審美體驗,注重引導學生設身處地、身臨其境、用情感和心靈去感受、欣賞、評價文學作品,進而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單元的主題是人生體驗。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語言美於一體的《散步》要想在“人生體驗”中達到體驗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學生真正走進文本,用心靈和情感去感受、體悟。

二、學情分析

根據課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本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由於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誤導,許多學生親情觀念淡薄,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倫理準則,因此需要教師進一步加強教育。

三、教學目標:

基於《新課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提高審美情趣;

2、合作、探究、揣摩關鍵詞句的含義,並通過指導朗讀,品味語言美。

3、培養尊老愛幼的高尚美德,感悟親情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那麼,如何將目標轉化成現實?這就要看重難點的準確定位了。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響,較難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意識。同時散文詩意的語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無窮。因此,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為:

重點:

(1)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感悟親情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

難點:

理解具有象徵意義的最後一句話。

那麼,採用什麼方法將重點化解到教學中,又如何引領學生尋找解除難點這一雜症的靈丹妙藥就成了目前的當務之急。法寶就在下面的教法和學法這一環節中。

五、教法和學法

1、教法:以朗讀及朗讀指導為經,以引導學生感悟、品味、討論、探究為緯。經緯交織的方法。

2、學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抓關鍵語句,深入思索,反覆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教法和學法這把雙刃劍怎樣才能遊刃有餘地在課堂這塊陣地上發揮威力呢?重難點這兩種溶質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學過程這一溶劑中,變成營養豐富的溶液被學生吸收繼而實現教學目標呢?這就要看下面的環節——教學過程的實施了。

六、教學過程

(一)、在輕音樂伴奏下激情導入

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作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作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在艱辛和苦難裏繁衍生息,才有了我們的幸福與安寧。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着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二)、教學目標(前面已經説過這裏不再重複)

(三)、讀文生情整體感知

1、配樂朗讀,(課件顯示朗讀要求):

a、把握感情基調歡愉而深沉

b、朗讀的語氣:温和親切中含莊重

c、朗讀的語調:平穩、深沉、抒情

d、朗讀的語速:中速略舒緩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讀,我也彷彿沉浸在親情的世界裏,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許多道理,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下面兩個問題。)

思考:

(1)文中寫了一件什麼事?

(2)從文中的字裏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2、反饋、點評、小結:

(1)我們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裏、散步。

(2)歸結為“和美”(板書)

(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這樣一個“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們美麗的心靈。討論)

(四)、研讀入境合作討論

1、展示:

(1)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理由是?(小組口頭)

(2)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到底誰説了算?(班上書面)

2、劃分4人小組、要求:

①個人見解獨到、精彩,每人欣賞一個人。

②小組觀點一致:中心、補充、記錄、發言代表

3、小組討論,教師參與,點評討論情況。

4、反饋、小結。

(1)檢查一個小組:對四人的欣賞、理由。

(2)不存在誰的權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愛幼的親情鏈組成的。

5、補充名人的話:培根説(展示)一個外國人如此欣賞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一箇中國人就更應堅持和發揚)培養民族自豪感情。

(這是一篇短玲瓏剔透、小精悍的敍事散文,但在寫景上也別具特色。)

(五)、涵泳入理品味探究(默、朗結合,品味意境)

1、思考:①文章哪幾個段落有寫景的片段?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綠、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樹、魚塘(“粼、鱗”、)

2、思考:①從你更喜歡片段中?感悟到了什麼樣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讀,品味

③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機——哲理:珍愛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喚——哲理:熱愛生活、。

(我們品味了本文生機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們來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

(六)、賞讀入心拓展運用

1、展示“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猜猜老師喜歡它原因?

2、反饋、形式: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內容:生生不息(如果我們寫作增添亮色)

3、這樣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請畫出來(每組看兩段,找到一句即可舉手)

4、深情賞讀:領讀—跟讀,評價。

當我們閉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便呈現在我們面前,是誰在日落昏黃時,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們歸家,又是誰在我們出門時,仔細叮嚀;當然是我們的父母。

5、仿寫:“爸爸媽媽是_______;我是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們用心去經營,需要我們用責任去支撐。)

6、朗讀最後一段,感悟最後一句的含義。

7、反饋、小結:以輕襯重,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再讀)

(多媒體低音播放《讓愛住我家》歌曲,進入下一環節)

(七)、凝神細想,獨抒性靈

為了學以致用,練習對稱句式的寫法,也為了藉助文本激發學生與心靈對話,與生活對話,所以設計了這樣一道題:

請以“愛”、“家”或“親情”為開頭寫一組對稱的比喻句。

設計會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和語文基礎的差異,我設計了下面的幾個開頭,讓抒寫有困難的學生採用仿句的形式續寫,能仿寫多少就寫多少;基礎好的學生自己另闢蹊徑寫,然後交流。

①親情是飢腸轆轆時的一碗米飯,……②親情是爸爸嚴厲的批評與責罵,……

①如久旱後的一場甘霖,……②愛如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①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②家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用責任來擔當;……

在音樂的激盪下,學生塵封已久的記憶猶如洪水般一泄如注,思緒也隨之盪漾開來,平日裏被忽略的小事此刻都變成了愛的源泉,在汩汩流淌在每一位同學的心田。於是下筆如有神助。

(八)、教學小結:

(繼續低音播放《讓愛住我家》,教師寄語。

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片刻的時間來體會;

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

親情不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

它更應該是兒女們無言的回報。

讓我們的家永遠洋溢着親情,讓我們的家永遠充滿愛!

(九)、課後作業:(父親的故事過渡)

1、為你的長輩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腳”、“洗衣”、“梳頭”等)

2、將這一過程及感受寫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七、板書設計:

板書的設計主要讓學生對一堂課的結構和內容有更直觀的認識,幫助學生理清課堂教學內容,由最初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

好了,我的説課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優秀説課稿7

《這兒真好》説課稿

⒍討論並動畫演示:(一隻鳥飛來了,許多鳥飛來了,遠處的小鹿、小象、小猴也都划着船來了。)再換位體驗:

⑴如果你就是他們,來到這座綠島上,你喜歡這兒嗎?你會説些什麼?

⑵隨機指導感情朗讀:①“這兒真好,我就住在這兒吧!”

②“這兒真好,我們就住在這兒吧!”

(朗讀方式:各自練讀——選擇自己的好朋友讀——上台表演讀——評價——賽讀)

【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就應該讓學生擁有充分的`自主選擇的權利。因此教學中,應由教師的“指令性”轉變為學生的“選擇性”,建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選擇的新機制。如:合作伙伴的選擇、角色扮演的選擇等等。在指導讀好小動物的話時,教師沒有範讀,也沒有指名讀,而是在激發了學生喜愛這兒的感情後,以媒體創設的情境為背景,以情感體驗為基礎,讓學生各自選擇自己的好朋友分角色來讀這兩句話。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了學生莫大的學習熱情。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伙伴之後,自由、主動地投入了學習,生生互動,優勢互補,每位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的潛能,愉悦地完成了學習目標。】

⒎練習説話:(誰)來到這兒,説:“!”

(先小組討論,再大組交流)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它注重創新意識和精神的培養。這一層次教師對教材進行開發,設計了説話練習,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説出還有哪些物或人來到這兒,説了些什麼。這樣通過調動學生自身的知識積累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使得教學內容新鮮而充滿濃厚的情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由於學生在前面形象的動畫演示中,已感受到了荒島的變化,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的畫面已經深深地印在腦海裏,所以學生説出了許多答案:如“這兒有這麼多樹,空氣一定很新鮮”;“這兒環境這麼好,住在這兒心情會很舒暢”;“多虧小熊在這兒進行了綠化,才有這麼美好的綠色家園”……這不正是文本所要傳達給讀者的信息嗎?衡量學生是否理解了課文內容,就是看學生是否能夠還原其人,還原其事,還原其景,還能進行再創造。】

⒏引讀第6自然段。

三、總結深化,想象説話

⒈(媒體演示:荒島和綠島的對比圖。)

討論看圖後的感受,從中得出小熊找到朋友的原因。

⒉配樂朗讀全文。

⒊想象説話:現在你們就是小島上安家的動物,你們會怎樣把自己的家園打扮得更美好呢?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倡整塊閲讀。這種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聯繫性。讓學生迴歸整體閲讀,溯本求源,使知識形成系統,明理達到高效。在媒體播放的音樂聲中,學生再次進入文本,把前面讀書過程中的感受用自己的有聲言語盡情地表達了出來。】

四、自主探究,重點指導

⒈認讀“象”、“空”。

⒉(媒體演示“象”)幫助學生掌握“象”字的結構、筆順、重點筆畫。

⒊學生描紅,仿影,臨寫。

五、自由練習,拓展延伸

自由選擇完成一項課外作業:

⒈把這個發人深思的童話講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夥伴聽。

⒉邀請自己的好朋友編一編、演一演課本劇。

⒊寫話:

(媒體出示句式:這兒原來________________,小熊__________________。這兒現在_____________,小熊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的個性、能力有差異,佈置具有彈性的、更有利於他們發展的作業,實實在在地讓每一位學生在不同的基礎上有同樣的進步。這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最具體體現。學生見到這樣的作業,積極性都很高,很多學生都超額完成。】

優秀説課稿8

一、説教材:《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的散文。文章條理晰,以風趣親切的語言,把大貓的古怪性格和小貓的淘氣可愛描述的栩栩如生,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學習這篇課文,可以讓學生試着比較課文在表達上的不同特點以及和本單元前兩篇課文寫作手法上的不同之處,其目的,一是讓學生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二是引導學生感受 "語言大師"寫作的精妙手法。通過個性解讀、多元感悟課文 "人愛貓,貓親人"的感情主線,從而體會人與貓之間相互信任,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

二、説學生:《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學目標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根據國小四年級素質教育的要求(着重進行篇的訓練,加強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概括中心思想、理清層次的訓練,重視培養觀察、分析事物和連段成篇的能力。根據四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課文的能力,我要求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文章脈絡,瞭解老舍筆下貓的特點,並是從哪些方面,用什麼寫作方法來表現貓的性格的。也使學生感受到主人與貓之間那份和諧、美好。

三、説目標:

1、 掌握13個生字,理解"無憂無慮、任憑、豐富多腔、遭殃、責打、枝折花落"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大花貓的古怪和它小時候的可愛。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3、 學習作者抓住貓的特點描寫的方法,體會對貓的喜愛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學習作者抓住貓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從描寫中體會對貓的喜愛之情。)

四、説教法、學法:憑藉本課教材特點、教學重難點,採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法,展示不同形態的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通過講讀、自讀,合作交流等方式,鍛鍊學生自學和解決疑難的能力;"自讀,感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架設文本與學生間的交流平台,是使閲讀教學成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橋樑。

五、説教學流程:

(一)情趣談話,揭示課題

t:同學們,從你們帶來的照片來看,大家都非常喜歡小動物,老師也帶來了一位動物朋友,你們想見識一下嗎?(出示貓的圖片)這小朋友,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來,讓我們一起來呼喚它(教師板書課題)(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話題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二)初讀課文,領悟感情t:讀過閲讀課文後,大家有什麼感受,老舍筆下的這隻貓有什麼特點?和同桌説説。

(經同學間合作交流後,大致能感受到這隻貓淘氣可愛,性格古怪,作者喜愛貓的特點。而這些恰好是文章的中心和重點。)t:今天我們先來走進大花貓,看看它究竟古怪在哪呢?

(三)重點研讀第1——3自然段。

(通過講讀第一自然段,自學二、三自然段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抓重點句"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的方法來建構學習。教師通過引導,加強對學生學法的遷移。並在朗讀中體會貓的性格特點,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閲讀後完成填空練習: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既( )又( );既( )又( );既 ( )又( )。

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1--3自然段)

1. 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

2. 高興時和不高興時截然不同的表現;3. 既膽小又"勇猛".

(除了讓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對貓的喜愛之情外,還應引導他們注重文中的寫作手法的精妙。例如:"説它……吧,可是……;任憑……也……"等等句式,以及對比的寫作手法,都是很好的教學素材。)(四)小結:老舍先生的筆墨多麼酣暢淋漓,那古怪的大花貓是那麼的惹人喜愛,下節課我們將要走進滿月的小花貓,去看看它又是怎樣的。

優秀説課稿9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雷雨》。我將從以下 8個方面説説我的教學設想:

一、 説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一課,寫的是一個封建大家庭錯綜複雜感情糾葛和必然走向毀滅的故事,從而批判那個充滿罪惡的社會。這個單元是高中首個戲劇單元。通過學習本單元,將使學生了解戲劇常識,解讀名家名劇,初步涉入戲劇瑰麗之門。而《雷雨》是中國現當代戲劇扛鼎之作,本文又位居單元之首,以開放思維、以現代教育模式學習本文,將對單元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

二、 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目標:瞭解戲劇常識和戲劇語言的特點。

能力目標:

1、 分析周樸園、魯侍萍的性格特點。

2、 分析人物語言

情感目標:

關注人的情感與階級地位和環境之間矛盾衝突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特點、地位。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周樸園與魯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難點:分析人的情感與階級地位和環境的矛盾

三、説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一) 教法

新課程理念很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基於此,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這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表演法——深入文本,理解人物

2 、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3 、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4、 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我認為,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徵就是要促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因而,我採用了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

(二) 教學手段

為了使我根據教材特點而設計的教學目標以及重點、難點的突出與突破,達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同時也為了配合以上我選擇的三種教法得以完滿實現,我決定採用“多媒體展示平台”的教學手段進行全程教學。

四、説學法

埃德加·富爾説:“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加強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1、我運用討論法,讓學生在討論中進行思維碰撞,從而順利地拿到打開鑑賞戲劇之門的金鑰匙。

2、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如課前確立預習的步驟,提供預習方法,以形成常規;

3、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讀書習慣。

五、 説教學過程

一、 導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

上課伊始,我先播放電影《雷雨》結局片斷。以濃厚的悲劇色彩和強烈的視覺衝擊渲染情感,創設氛圍。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我設計瞭如下的導語:

上世紀三十年代,年僅23歲的曹禺先生在清華讀書時為我們留下了這麼一個悲劇、一聲歎息。一個雷雨之夜,三個愛恨交織,有着美好未來的年輕人同時踏上了生命的不歸路。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雷雨》

(二)通過多媒體展示的手段簡介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的戲劇大師曹禺。

(三)表演擂台,學生表演後請演員代表和觀眾代表簡單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根據教學重點我設計這一環節,學生通過表演,不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種情境之中,體會到當時人物的心情)

(四)自由討論

教師提出討論的問題:

1、劇中的主要人物周樸園、魯侍萍的性格是什麼樣的?

根據教學重點我設計了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通過對人物對話及潛台詞的分析認識人物。教師在學生髮言時適時板書總結:

周樸園:殘忍、自私、冷漠、卑鄙的資本家

魯侍萍:善良、正直、剛毅、倔強的下層婦女

2、你如何看待周樸園對侍萍的懷念,它是真實的嗎?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思考時聯繫周樸園家庭婚姻生活。從而認識到周樸園在拋棄了侍萍後,他的婚姻生活及家庭生活是不幸福的,他對曾經的初戀保持懷念是真實的,因為那一段時期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不過他懷念的是年輕貌美、知書達理、温柔賢惠的梅小姐,而不是眼前的魯侍萍。所以當侍萍站在他面前時,他害怕侍萍對他的名譽、家庭構成威脅,他露出了自己資本家的醜惡嘴臉。他對侍萍態度的轉變恰恰是由他的階級地位和生存環境所決定的。通過這一問題很好的解決了教學難點。

六、説矯正反饋

假設周樸園重新接受了侍萍,他們會幸福嗎?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維

我想讓學生意識到,因為兩人的性格及階級地位他們並不會幸福。再次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

結束語:悲劇是一個民族在某一個時期歷史的苦難,它不應該是某一個人製造的,而應該是民族悲哀的時代顯現。《雷雨》悲劇,其實就是一個封建民族的悲劇。劇作者借周樸園的一家將一個完整而有一定長度的行動展示給讀者,讓他們去感受這個充滿罪惡的制度,跟作者一起去發泄被壓抑的憤懣,抨擊中國的家庭和社會。

七、説作業佈置

劇本在周樸園去精神病院探望兩個瘋了的女人,侍萍和繁漪中結束,你能為劇本寫一個不同的結局嗎?

八、説課堂小結

對於這篇傳統的戲劇教學篇目,我重點總結了了本課教學中的創新點

傳統的戲劇鑑賞,習慣於按劇本語言逐句分析,鬍子眉毛一把抓,費時但又難以突出教材的特點,關鍵是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雷雨》這一課,我向傳統説“不”,主要設計了“表演擂台”“自由論壇”“表演點點評”等活動,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以解決教學重難點。

優秀説課稿10

我説課的題目是:《鈉的重要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鈉的重要化合物屬元素化合物知識,是學生第一次綜合運用歸納和演繹的方法學習元素化合物,這種學習模式將為今後元素化合物的教學做鋪墊。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對Na2O和Na2O2性質的探究,掌握Na2O2的重要化學性質及應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氧化鈉和過氧化鈉性質探究和比較,使學生體會到物質組成相差不大,性質卻千變萬化的道理。

(2)通過Na2O2和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現象,進一步提高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鈉的化合物學習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②通過實驗教學與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③通過合作與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善於與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質。

3、教學重難點及課時安排

根據學生特點及學生已有知識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Na2O2的性質及用途; 教學難點:Na2O2與H2O及CO2的反應 課時安排: 1課時

二、 學情分析

1.知識儲備: 在國中階段,學生已學過燃燒的三要素,通過上節對金屬鈉的學習,學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熱情。

2.學生特點:高一學生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均有限,雖對探究性實驗感興趣,但卻不一定能夠積極地主動地去觀察、思考和探索本質。故:本節課中,我將多設疑、多激疑引導,讓學生都能動起手來,把實驗作為探究未知領域的手

段。

三、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

採用實驗探究、分析對比、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方法。以提出問題→設計實驗→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的程序進行教學。

2、學習方法:

本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綜合運用的學習方法和實驗探究、對比討論的學習方法。

3、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和演示實驗優化課堂教學

四、 教學程序設計

【新課引入】:

設計“滴水生火”“吹氣生火”趣味實驗

【實驗探究】:

1.“滴水生火”實驗探究

通過實驗首先讓學生觀察Na2O2的樣品,得出Na2O2的物理性質。 緊接着引導分析:

棉花為什麼能夠燃燒? 如何符合燃燒的三要素?

從而推測出反應的產物?並設計實驗來檢驗。

為了將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方程式的角度對反應進行分析,得出Na2O2中的-1價氧元素化合價既升高又降低,是學生在標出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時不會出現錯誤,強化了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 2.“吹氣生火“實驗探究

結合上述對Na2O2與H2O反應的探討及燃燒的三要素,學生很自然地得出Na2O2與CO2反應的產物,從而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向Na2O2與H2O反應後的溶液滴加無色的酚酞試液。無色酚酞試液變紅,且半分鐘內褪色。 同時引領學生聯繫人在呼吸時吸入的是O2,呼出的是CO2的實際及反應過程中化合價的變化,總結Na2O2的用途(氧化劑、漂白劑、

供氧劑)這樣把性質和用途自然地聯繫起來,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 3. Na2O 的性質 鹼性氧化物的通性

【創新應用】:

創新應用一:

探討如何設計用過氧化鈉與水製氧氣 指導思考:“固+液→氣體” 探討交流:展示各自的設計。 創新應用二:

金屬鈉着火怎麼辦?Na2O2應怎樣保存?有哪些方面的應用? 指導恩考:結構-性質-保存、應用

回答交流:金屬鈉着為主要生成過氧化鈉,所以不能用水或二氧化碳來滅火,得用砂子蓋滅;過氧化鈉能與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應,所以得密封保存;過氧化鈉主要可以應用於呼吸面具和潛水艇及航天飛行時的供氧劑

【總結歸納】:學生自主總結完成對Na2O2 、 Na2O知識的整理。 【練習強化】:佈置作業:以表格的形式總結歸納Na2O與Na2O2性質對比

Na2O與Na2O2性質比較

五、板書設計

鈉的重要化合物(主)

a) Na2O2

1、 物理性質:淡黃色、固態 2、 化學性質

Na2O2與H2O反應:2Na2O2+2H2O=2 NaOH+ O2↑ Na2O2與CO2反應:2Na2O2+2 CO2=2 Na2CO3+ O2 3、 用途:漂白劑、供氧劑、氧化劑

b) Na2O

鹼性氧化物

鈉的重要化合物(副)

2Na2O2+2 CO2=2 Na2CO3+ O2

以上就是今天我所説課的內容,謝謝各位專家評委的蒞臨指導!

優秀説課稿11

一、説教材

我所執教的"分米、釐米、毫米"的認識這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四冊第三單元的內容。

1、教材簡析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是在學生認識了長度單位米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分米、釐米、毫米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為以後進一步學習長度單位的換算及其他幾何知識打下基礎,它也是實際應用所必需的。

2 、教學目標

認識分米、釐米、毫米,初步建立分米、釐米 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這些單位間的進率。

通過直觀操作、小組交流等形式的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感受教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3 、教學重點:認識分米、釐米、毫米,知道它們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建立1分米、1釐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

二、教學設想

1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所以我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即認識1 米的基礎上,打亂原有教材安排的先認識釐米,再認識分米、毫米這樣的順序,重新組織教材,讓學生先認識分米,再認識釐米,最後認識毫米。這樣教學之後,不需教師再花時間讓學生去比較米、分米、釐米、毫米的大小,在學生的頭腦中已無形之中形成了一個不等式:米>分米>釐米>毫米。這樣有利於學生有序的建立數量觀念,為學生以後學習數量打好基礎。

2 、數學生活化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設計本節課時,我堅持從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實際出發,以"感受生活化的數學"和"體驗數學的生活化"為教學理念,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受數學的實用性,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本課一開始,從清明節扎小白花剩下的鉛絲引入,使學生感受到長度單位與我們現實生活是密切聯繫的,消除對這一數學知識的距離感。

教學活動中,也都注重數學知識跟現實生活相聯繫,如在學生認識了1分米、1釐米, 1毫米之後,讓學生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東西長度是1分米、1釐米,1 毫米,哪些物體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數學知識學習之後,應該讓這一數學知識迴歸生活,所以在練習中我讓學生判斷身邊物體的高度、長度,如:旗杆高 10米 ,鉛筆長 10釐米 ,身高 120 釐米 等等。

3、親身體驗,從中感悟

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教師只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我在設計本課時,採取看一看、數一數、猜一猜、量一量、摸一摸、想一想等實踐操作和空間想像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閲讀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4 、內容分層細化,着眼一個"實"字

這一課主要分三段進行教學,第一段是認識分米,第二段是認識釐米,最後是認識毫米,課的知識量較大,所以教學時我把主要着眼點放在"釐米"的教學上,分米和毫米的認識花的時間相對較少。

認識分米時,我先讓學生觀察米尺得出從"0"刻度線到"10"刻度線的這一段長就是1分米,再讓學生用手比一比 1分米有多長,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體大約1分米,充分感知1分米的長度,在此基礎上落實米和分米間的單位進率。

認識釐米時,從三角板入手,觀察得出1釐米 的長度,同樣讓學生認識幾釐米的長度,其中安排了一個遊戲,通過小組合作看一看、摸一摸、評一評,既讓學生充分感悟到各單位長度,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最後安排了量文具盒,讓學生既鞏固量的方法,又可初步讓學生感知立體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認識毫米時,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1毫米 有多長,初步建立1毫米 的觀念。

5、重過程教學

一般教學在教學新課後都非常注重對新知的練習鞏固,有基本訓練、專項訓練、深化訓練,使學生在練中達到教師所期望達到的教學效果。現代數學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的思想,轉而重視過程教學,重視學生知識構建的過程。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把主要時間集中於學生對1分米、1釐米 1毫米 的認識及建立它們的長度觀念,只留少量的時間做些簡單的鞏固練習。

優秀説課稿12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高中化學第一冊第二章第一節鈉。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鈉是鹼金屬中的代表元素,而鹼金屬又是典型的金屬元素,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金屬元素族,這一章被排在高中第一冊的第二章,有一定的理論依據的。

因為義務教育國中化學中已介紹了鐵等金屬以及碳酸鈉、氧化鈉、氫氧化鈉等鈉的化合物知識為學習鈉的知識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所以鈉這一節在高一化學中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為以後學習鹵素這章作了學習方法的鋪墊,使接下來學習鹵素相對比較容易些。本節教材以實驗為主,重視通過實驗給學生以大量的感性知識,並重視通過實驗現象的分析,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本章在複習國中金屬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的特徵以及鹼的有關知識後,在前言簡單介紹了鈉等稱為鹼金屬的原因,再從鈉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導出鈉的性質。

本節還十分重視科學方法的訓練,即通過實驗和觀察,將實驗現象和數據等資料加以分析,找出規律性的知識,並根據這些規律性的知識進一步對一些物質作出推論和預測,再經實驗驗證。這種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有利於這種模式進行鹵素等章的學習,也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元素週期律和原子結構等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認識金屬鈉的性質。

難點:如何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探究金屬鈉的化學性質。

3、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認識鈉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瞭解鈉的物理性質,掌握鈉的化學性質。

②通過鈉的有關性質實驗以及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説教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實質就是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採用了實驗探究法;按照問題?實驗?觀察?分析?結論的程序啟發性教學,儘可能地通過實驗和觀察得出結論,創造條件採用邊講邊做實驗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引到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通過分析得出結論,密切聯繫舊知識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在舊知識上得到知識的增長點,並將所學知識及時加以運用。

三、説學法

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下列基本方法

1、讓學生學會分析: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方法——綜合運用。

2、幫助學生抓住關鍵、掌握重點: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抓住“結構——性質——存在和用途”這條線。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是結構的具體體現,性質又決定其存在和用途。

四、説教學程序

這一塊,我主要分三步來進行:

第一步:採取提問的方式,架設橋樑,導入新課。帶學生置身於教學內容相應的情景中,由鹼金屬元素引出具代表元素----鈉,又由鈉的原子結構入手,由結構決定性質得知鈉是一種活潑的金屬。這時學生心裏會問到那麼鈉到底有多活潑?就可以通過鈉溶於水的實驗激發學生思考,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

第二步:明確本節課所學的目的內容,使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要求有一個大致的瞭解,有利於學生圍繞教學目標主動地獲取知識。本節課主要是要求掌握鈉的性質。

(一)、鈉的物理性質,可以通過讓學生觀察金屬的外觀,用小刀切割金屬鈉,以及Na的導電、導熱性實驗,總結出鈉的物理性質。

(二)、鈉的化學性質

鈉的化學性質主要有鈉與氧氣的反應,鈉與氯氣的反應,鈉與硫的反應,以及鈉與水的反應。對於這幾個性質反應我是通過精心組織設計相應的實驗及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認真觀察實驗現象,然後再請學生描述所觀察到的現象,並得出結論,這樣即可能突出重點,又能解決難點,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並會應用這些知識分析一些現象問題。

(三)鈉的存在和用途

在指導學生學習完鈉的性質後,我將指導學生閲讀課本P30內容,請同學總結出鈉的存在和用途,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三步:將所學的知識做一個系統而簡潔的小結,並通過適當的練習,討論和提問,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所認識理解,儘可能地發揮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鞏固練習:

(1)鈉為什麼保存在煤油中?

(2)把鈉投到苯和水的混合液中鈉在水和苯間跳上“水上芭蕾”,為什麼?

(3)鈉能在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金屬銅嗎?寫出其離子方程式

五、佈置作業

書本31頁 一、二、四做書上,三、五做作業本上

優秀説課稿13

一、説教材

《提醒幸福》一課是職高基礎版第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必學課文。這篇課文針對生活中人們過多關注風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現象,勇敢地提出勿忘幸福,提醒人們什麼是幸福,告訴人們如何尋找幸福、享受幸福、珍惜幸福,啟示人們進而去創造幸福。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理清文章思路”和課文特點,我把教學目標定位為:

1、理清本文的寫作思路。

2、品味並積累優美語言。

3、體會幸福之所在,學會“提醒幸福”,從而珍惜幸福,享受幸福。

二、説教法

我們強調,職高語文教學,應貫徹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為目的,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和文化素養。在教學方法上要體現以促進學生髮展為本的改革理念。我認為,實現這個目標的最好方法就是師生民主平等的對話,在“對話”中,師生通過相互合作,相互學習,共同去發現、探究、創造、生成,教學相長,完成人本塑造,達到教學目標。

三、説學法

新課程積極倡導有助於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整個教學活動,學生都在不停地與教師、與學生、與作品、與生活對話中,就會不斷地使自己的語感廣化、深化、美化、敏化,就能凸現自己作為言語學習主體的創造性。

四、説教學設計

(一)內容呈現

教師引入:什麼是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嗎?人的幸福觀,應該是什麼樣的,請您打開課文仔細品味吧!設計意圖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生不經過教師“傳遞”,直接去閲讀文本,達到對文本的自我理解與感悟,

(二)對話交流

(1)教師與學生的對話

凡教學,都是教與學的互動交流活動。教師雖已不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唯一傳授者,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服務者。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師要巧設問題情景,圍繞主題不斷引出對話話題,與學生公平辯論,採用一切機智和手段,最大程度地“挑逗”起他們的強烈對話慾望,激發起他們的問題觀點交流衝動和熱情。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話題:這是一篇説理散文,作者的論點是什麼?文章如何一層一層地來闡明論點?通過與學生真誠、平等的對話來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

(2)學生與教師的對話

學生畢竟是學生,不論在學習還是做人方面,都需要教師的引導、點撥和真誠幫助。於是,教師一次挑起話題:尋找作者給幸福下的定義與解説,每人至少找出三條。讓學生仔細品味作者的幸福觀,進而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3)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課堂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師個體與學生羣體(或個體)的互動實踐活動,也是一種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學生與學生互動、交流的羣體學習活動。學生與學生對話,可以起到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的良好作用。因生活閲歷、知識水平、領悟能力、審美趣味、看問題的角度等的不同,學生對文本思想和言語的感知、理解都會有所不同,讓學生相互把自己的觀點、看法、思考、疑惑等都説出來,甚至進行“針鋒相對”的爭辯,都非常有利於他們,學習水平的提高和學習品質的鍛鍊。所以我設計陣個四個話題。

話題1:靈魂的快意同感官的舒適像一對孿生兄弟,時而相傍相依,時而南轅北轍。句中加點的詞措什麼?

話題2:人們喜愛回味幸福的標本,卻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發清香的時刻。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含義是什麼?

話題3:如果把人生的苦難和幸福分置天平兩端,苦難體積龐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塊小小的礦石。怎樣理解加點的詞語?

話題4:既然種子已經回報了汗水,我們就有權沉浸幸福。這句話你怎樣理解?

(4)師生與作品對話

語文教學的本質是學習語言,培養語感和思維能力。學習文本,不僅在藉助文本學習語言,同時也在學習作者的思想和思維方式,學習作者觀察生活、表達生活的方法技巧,學習作者的人生態度和世界觀。我設計了以下話題:

話題1:文章題為“提醒幸福”,為什麼在開頭部分寫了相當篇幅的“提醒苦難”?這一部分能不能去掉?為什麼?

話題2:古人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而畢淑敏卻只是要大家及時把握幸福,享受幸福,那麼她是不是隻看重眼前的歡樂,而不去管將採的愁苦呢?

通過以上對話,探究其寫作文本的思想和思維方式,其目的在於超越文本,理解作者的幸福觀,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四)鏈接生活

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學語文的最終目的在於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因此,我設計地以下兩個話題:話題1:有這麼個笑話,從前有個老婆婆,她有兩個女兒;小女兒開傘鋪,大女兒開染坊。天晴了,老婆婆要着急,因為小女兒的傘賣不出去;天下雨了,老婆婆又要着急,因為那個開染坊的女兒會曬不幹布。後來有人對老婆婆説:“你真是幸福啊,天晴了,你的大女兒賺錢,天陰了,你的小女兒能賺錢,你真是幸福的老婆婆呀。”老婆婆自己一想還真是這麼回事,於是開始天天快樂了。

本來覺得很傷心的事,換個想法就不同了,你生活中有沒有這種事?

話題2:作家説幸福的感覺只在心靈,享受幸福要重眼前的歡樂,那麼當前的幸福感受和長遠的理想有什麼關係呢?還要不要去追求未來呢?

通過這兩個講師來引導學生學會由學本向課外閲讀遷移,由學堂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遷移,讓學生在對話過程中走進生活,與豐富多彩而複雜紛繁的現實生活直接對話交流,從生活中篩選和獲得活的知識信息並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從而又超越現實生活,走向現實與藝術結合即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美好天地

(五)閲讀體驗

學語文,旨在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審美情趣和人文品質。因此,教師還應指導、引導學生會走進自己的心靈世界,通過對文本、作者、生活的認識,與自己的心靈廣泛對話交流,從而有自己的獨特發現,有自己的獨特思想和言語表達(口頭的、書面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獨特個性,學會審美創造,完善人格,淨化心靈,全面發展,進而超越自我,走向人生的完美境界。於是我設計了以下兩個話題:1、讀了這篇文章,你的內心感受如何?2、你喜歡這篇文章嗎?為什麼?

優秀説課稿1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中東》,這一課題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下冊,適用於七年級學生使用。下面我從五個方面談一下對這節課的設計。

 一、對課程標準要求的理解

本節課涉及到的標準是在地圖上找出中東地區的位置、範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讀圖説出中東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及中東豐富的石油資源。

活動建議:結合地區熱點問題,收集有關資料,並展開討論。

這充分體現了以下幾點:一是新課標在知識與技能方面以人為本,從生活實際出發,降低學習難度,減少識記內容,基本技能要求比過去有所提高。二是在過程與方法方面把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活動引入課堂,更加關注學生的興趣和實際體驗,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動手動腦、快樂學習的過程。三是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培養學生關注時事和關心世界的意識。

二、學情分析

長期以來,大多數學生認為地理是非升學科目,不參加會考,學不學無所謂,導致了學生的上課態度不夠積極。只有少數愛好地理的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參與,因而從整體來看,學生的地理知識基礎較差。

針對這種情況,我在課前指導學生各種媒體蒐集資料,使學生對中東地區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課堂上利用powerpoint等軟件製作地理課件,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這樣,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對本節教材的分析和處理

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第一節《中東》,是在學生學習了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之後,從重視世界上地理問題突出的地區和國家出發,從引導學生關注世界上的熱點問題和熱點地區出發,選擇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半個多世紀裏,世界上衝突、戰爭最頻繁的熱點地區──中東地區進行突出介紹。教材共包括長期的熱點地區、三洲五海之地、豐富的石油資源、匱乏的水資源、文化差異五部分內容。本節課我選取了“長期的熱點地區”和“三洲五海之地” “豐富的石油資源”三部分內容為一課時進行教學。為了保證知識的整體性和減輕下一課時的壓力,在這節課中對下一課時的內容進行了適當的滲透。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讀圖説出中東地區的範圍和位置,認識主要的國家和城市。

2.掌握中東地處“兩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的交通要道。

【過程與方法】通過本節的學習,培養讀圖能力。藉助相關資料及教材知識,分析中東成為熱點地區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關注時事和關心世界的意識,理解戰爭的殘酷,明確各國和各民族之間應該互相尊重、和平共處。

【教學重點與難點】:根據課程標準及教學目標要求,確定中東地處“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置重要性為教學重點,“中東成為長期的熱點地區”的地理背景既是教學重點亦為教學難點。

 四、教學方法分析

基於本節課的特點,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教程中着重採用如

下教學方法。

1.分組討論法: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讀書讀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2.比較教學法:通過與已知的地理知識的縱向、橫向比較,開拓學生的思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

3.計算機輔助教學:利用powerpoint等軟件製作地理課件,創設直觀性教學情境。

五、課堂教學設計

主要包括情境導入、新課教學、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和結束語五部分。

【情境導入】

採用多媒體展示教材中出現過的與中東地區相關的圖片,如死海、麥加、屋頂旅館等,通過師生談話導入新課。這種設計不光考慮到精美的圖片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是對以前學過的一些知識的複習與鞏固;更主要的是,這與戰爭給中東地區的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形成強烈的對比,進而突出戰爭的殘酷,突破情感目標。

【新課教學】

新課教學主要包括“長期的熱點地區”和“三洲五海之地”兩部分內容。

首先通過大屏幕展示課題,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中東地區名稱的由來。

關於長期的熱點地區的教學,課前讓學生蒐集資料、圖片、媒體報道,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戰爭的無情以及戰爭給中東地區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課堂上讓學生把蒐集到的相關資料展示出來,與同學們一起交流、討論。在學生情緒極端高漲的時候,用多媒體展示兩幅圖片:一名巴勒斯坦男子站在已淪為一片廢墟的家園前和躲在鐵絲網後的巴勒斯坦兒童驚恐地看着走過的以色列士兵。當學生完全沉浸在教學情境中時,教師及時引導:假如你就是一名中東地區的學生,你最想説的一句話會是什麼?你最想做的事又是什麼?

在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之後,教師用過渡語把學生引領到下一部分內容的教學當中: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願意被長期的戰爭所困擾,那麼中東地區為什麼會成為長期的熱點地區呢?

這部分內容的設計主要考慮鍛鍊學生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通過討論交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合作、探究與交流的能力。

關於中東地區地理位置重要性的教學,首先讓學生快速瀏覽教材,從整體上把握中東地區成為長期的熱點地區的原因;緊接着利用多媒體展示“中東在世界中的位置”,初步瞭解中東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再通過“中東”和“西亞”地區的對比,瞭解兩個地區之間的差別,明確中東的範圍及主要國家。最後,課件展示中東的地形圖,通過問題導學的方式使學生進一步瞭解中東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中東地區的國家和主要城市等。

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課件中閃爍等方式演示,形象直觀的對比,突破教學重難點。

【鞏固練習】

我安排了一道必做題和一道選做題,這樣做的目的,主要考慮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不但使基礎稍差的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思考和答題,而且使能力較強的學生不必浪費較多的時間在簡單的問題上。

【課堂小結】

總體上講,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了“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這一理念,適當借鑑了其他學科的教學長處。以“戰爭給中東地區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為主線,以中東地區的宗教文化為副線,通過縱向橫向的對比,來突顯戰爭的殘酷,喚醒學生熱愛和平的意識,突破教學重難點。最後,給學生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從而激發學生對地理課程的興趣。

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優秀説課稿15

一、説教材

《荷葉圓圓》是一篇散文詩。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魚兒的涼傘……課文內容雖然淺顯易懂,但卻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想像。

二、説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

針對這一要求以及教材的特點,我把本篇課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識12個生字,能夠正確書寫2個生字。

2、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3、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4、展開想像,學會“( )説:‘荷葉是我的( )’。”的句式表達。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是低年級學段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讓學生充分地認識本課生字,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搖籃”、“停機坪”等詞語的意思。

四、説教學方法

教法:由於課文內容淺顯易懂,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快樂識字、合作學習、快樂朗讀”的教學方法。

學法: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識水平,確定運用“自主嘗試讀——帶問題去讀——自我展示讀——猜一猜”的學習方法。

五、説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教學前,我先讓學生欣賞美麗的荷花圖,接着問:“你們瞧,這是什麼?”(荷葉)“那你們能説説荷葉長得怎麼樣?”根據學生的回答切換到課件上出示:“荷葉圓圓的,綠綠的。”緊接着出示課題並板書:14荷葉圓圓

2、認讀課題中的“荷”字並書寫“葉”字。認識“荷”字注意引導學生識記的方法,書寫“葉”字要強調“口”字要偏上,而且要寫小。

3、讓學生美美地把課題讀一遍。

這樣一開始就吸引住了學生們的眼球,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趣,創設了樂學的氛圍,讓學生一開始就有了一個較好的學習狀態,從而自然的導入了新課。

(二)讀課文,隨機識字寫字。

《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是低年級學段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在教學中要做到巧識字、巧讀文,以讀文為載體,識字為目的,處理好識字與閲讀的關係,巧妙地達到以讀促識、以識促讀、讀識互補、文悉字熟的目的,則是低年級閲讀課的關鍵。

識字讀文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理解“搖籃”、“停機坪”詞語的意思是教學難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了“分層次讀文,隨文識字析詞”的方法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主要通過“三讀”來完成。

第一次讀——自主嘗試讀。我先出示自讀課文的要求,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多讀幾遍生字,達到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字畫上波浪線。接着四人為小組認讀生字,最後老師抽讀生字。這樣讓學生自主嘗試讀課文,使學生有目的的去學習。

第二次讀——帶問題去讀。我先出示畫面讓學生觀察:説説荷葉真美啊,它吸引了哪些小夥伴?(在這裏貼圖板書:小水珠……)接着提出問題:荷葉的小夥伴們會説些什麼?這樣讓學生帶着問題再次去讀課文。最後依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小水珠説:“荷葉是我的搖籃。”

在本次讀課文的過程中,識字教學的重點不是在於拼讀字音了,學習的重點應放在識字方法的交流和語言的積累上了,識字要寓於閲讀之中。

比如在這裏利用“搖籃圖片”引導學生明白以前的“搖籃”是用竹子來做,所以“籃”字是竹字頭,以前的搖籃啊,要爸爸媽媽用手不停地搖,躺在裏面的小寶寶才睡得香,所以這個“搖”是提手旁的,這樣幫助學生記住了“搖和籃”的字形,又讓學生理解了“搖籃”的意思,利用圖片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停機坪”的意思,引導學生利用加一加,換一換的方法來記住“珠、停、坪”等生字,同時指導學生書寫“機”字。最後讓學生連讀四個句子。通過這樣引導學生進行“識字”與“讀文”的學習,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了識字理解,有效地協調處理識字與閲讀的關係,巧妙地達到以讀促識、以識促讀、讀識互補的目的,使學生對生字的識記也得到了鞏固。

第三次讀——自我展示讀(個性化朗讀)

《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指派來代替學生的閲讀。”本次朗讀,是在學生前兩次將課文完整自由讀兩遍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一讀,接着有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師生共讀等,讀後要評價,讀的形式豐富多樣,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逐步培養起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通過這三層次的朗讀,落實了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閲讀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的個性化的行為。

(三)拓展練習。

《新課標》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這就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藉助教學難點、重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安排了拓展內容: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都帶來了快樂,荷葉還會給誰帶來快樂?利用課件出示畫面,引導學生想像,以“()説:‘荷葉是我的()。’”的句式來説説。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説話能力。

(四)複習鞏固生字

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就是“認得快,忘得快。”因此,在課結束前又進行了一次生字鞏固,通過帶拼音讀生字,去掉拼音再讀詞組,猜字謎等,通過多種形式地反覆訓練,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對生字的識記得到了鞏固。

六、説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主要採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並茂,色彩鮮豔,又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

七、教學反思:

對於本課的教學,作為教師把重點放在了引領學生熟悉課文,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走進課文,體味文字的美妙。所以,我在設計板書時採用了圖文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眼前一目瞭然,不過整體下來,感覺學生的課文朗讀把控的不夠好,有些顧此失彼,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把朗讀的層次考慮周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