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説課稿(精選17篇)

來源:文書谷 6.93K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兩小兒辯日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兩小兒辯日説課稿(精選17篇)

兩小兒辯日説課稿 篇1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課後註釋及工具書疏通文章。理解字詞古今不同含義,如語氣詞“乎”“去”“湯”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並複述故事。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提問: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知道孔子嗎?請講一講。

孔子説“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説要謙虛實在,不能不懂裝懂。孔子又説過看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也就是説,從這個人所作所為去判斷一個人,是否言行一致。那麼孔子是不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呢?剛好,《列子》中有一個故事告訴了我們。(板書課題,解釋課題——兩小兒討論關於太陽的問題。)

附註:

(1)【原文】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孔子説:“子路啊,我告訴你,知道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就關於知道的真諦。”

(2)春秋·魯·孔丘《論語·公冶長》:“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解釋: 聽了他的話,還要看他的行動。指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實際行動。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從陳國逃往蔡國後,也沒得到蔡君的重用,常發“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感慨,一天發現弟子宰予中午還在睡大覺,氣得説宰予是朽木不可雕,弟子們趕緊來安慰孔子,孔子説今後聽其言而觀其行,好自為之

二.温習舊知:

1、教師指出需掌握的重點文言詞語

(1)東遊:名詞做狀語,向東;辯鬥: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距離。

(5)及:等到。

(6)則:就。

(7)此不為:是。

(8)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9)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裏去。指天氣很熱。

(10)決:裁決,判斷。

(11)孰為汝多知乎:孰,誰,哪個;為,通“謂”,以為,認為;汝,你;知,通“智”,智慧。

附註:通假字

通假字有廣義、狹義之分。

廣義通假字,包括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為長期工。如蘇東坡的《石鐘山記》中的“莫”,為“暮”之古字,被“借”為否定副詞“不”、“沒有誰”的意思,故又造“暮”字。異體字:同一個意思,不同的寫法。通假字:音同本字,借來一用。借來的字只能作為臨時工。如“蚤”與“早”;如“當”與“倘”。其特點是“因音通假”。

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於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有人認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寫的白字(別字)。事實上,第一個寫通假字的人可以説是寫的白字,但是後人紛紛效仿,也就積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於古書之中,是造成中國古書難讀的禍首之一。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我們把它叫做“本字”。例如:“女還,顧反為女殺彘。”(《曾子殺彘》)句中“女”就代表“汝”。

通假字的成因:(1)古人造出一個字,表達一個意思,可是該用哪個字表示哪個意思還在形成過程中,沒有一定規律,既可以使用這個字表示某個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個聲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個意思。時代越後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2)古人在做記錄時,一時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別字代替,清代的趙翼在《陔餘叢考》一書中指出:“字之音同而異義者,俗儒不知,輒誤寫用,世所謂別字也。”第一個人這樣寫固然是前面所説的寫了白字,但後人都這樣效仿以後,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3)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古書幾乎都被燒光,到漢代,相當部分書籍都是憑一些讀書人的背誦、記憶重新寫出來,“著之竹帛”。由於當時背誦者只記住個讀音,未記住其字形,書寫者往往會因方言的差異或其文化程度的影響導致記錄時將同一個字記錄成不同的形體。

古人認為語言憑藉聲音而存在,強調既有此音,即表此義,聞者聽音則知義,因而古人在記錄時往往依據聲音來記錄。清代學者王念孫、王引之父子在《經義述聞》就這樣説“訓詁之要,在聲音不在文字。”

附註:什麼是通假字呢?古人在造字的時候, 造出一個字,表達一個意思,可是該用哪個字表示某個意思呢?有時候是有一定之規的;但是有一些字還在形成當中,沒有一定之規,可能用這個字表示某個意思, 也可能使用一個同音字表示那個意思,這個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就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在當時,在一 般情況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但是,有時候也可以使用"惠"去表示,於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又例如"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天姥》)",按照 一般的情況,應該寫成"裂缺",但是在古代,也可以使用“列"代替"裂"。於是"列"就成了本字"裂"的通假字。這個辦法一直保存了下來,以致20世紀的 孫中山先生也按照這個辦法寫,如"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為諸先烈所不惜犧牲生命以爭之者,其不獲實行也如故(《黃花岡》)" "唱"就是"倡"的通假字。

古人使用通假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原來的字,能夠代表很多意義。後來為了減輕這個字的負擔,便造了一個新字,可是,古書上還是舊字。在後來的人看來,那舊 字便是通假字,新字是本字。例如"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活板》)版"那個時候使用"板"。"板"可以表示木板,也可以表示印版。後來為了減輕" 板"的負擔,專門造了一個"版"字表示印版,於是"板"成了"版"的通假字,"版"便是本字。

在多數的情況下,通假字和本字的讀音是一樣的,因為通假字就是本字的同音字。可是,由於從古到今,讀音有了很大的變化,所以有的通假字和本字的讀音不一 致。例如"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説》)",通假字"讀"代替了本字"逗"。"讀"音dú,"逗"音du。

複習通假字,千萬不要離開課文去死記硬背,而要把它們放在句子當中去記憶,這樣記憶才牢靠。下面列出常見通假字的表。根據通假字的讀音,按照漢語拼音順序排列,不按照本字的讀音順序排列。

2、特殊文言現象:

(1)、通假字:

為,通“謂”,以為,認為。

知,通“智”,智慧

(2)、古今異義:

去:(古)距離;(今義):離開所在地到別處

湯:(古義):熱水;(今義):煮東西的汁液

(3)、省略句: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去人)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去人)遠,而日中時(去人)近也。

3、教師總結文言直譯的方法。

總結:留——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掌握規律。吾餘為我,爾汝為你。

補——省略詞句,定要補上。 換——古語白話,注意轉化。

調 ——遇上倒裝,調整語序。

三、以讀促思:

1、教師配樂誦讀課文,請學生聽完課文後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明確:兩個小孩爭論有關太陽距離人遠近的問題,相持不下請孔子作評判,孔子也不能決斷。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較長句子的合理停頓。劃出兩個孩子的觀點及其依據的句子。

反饋意思:一個孩子説: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那麼大,到了中午就像盤盂那麼大,這不是遠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嗎?他是從視覺來判斷;一個孩子説: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天氣比較涼,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手放進熱湯裏一樣,這不是熱的事物捱得近暖和一些而離得遠涼些嗎?他是從觸覺角度判斷。兩小兒採用不同的標準,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事物進行判斷,難免意見不一致。

兩個孩子的觀點和依據雖不同,但他們都是從感官經驗出發有一定的侷限性。我們的感官往往會誤導我們。比如將一根筷子插入水中,從水面上看似乎筷子浸入水下的部分彎折了,這就是光的折射導致視覺的錯覺。

3、實際上早晨中午太陽距離地球是一樣的,大小也相同,為什麼早晨較中午看起來大些,中午較早晨熱些呢?

明確:早晨的太陽看起來大一些,中午的太陽小一些,實際上是一種視覺誤差。因為,早晨太陽剛從地平線上升起來時,有山峯、樹木等地面物體作對比,太陽就顯得大一些;而中午的太陽高懸在空曠的天空,相形之下就顯得小一些。實際上用儀器測一下,若不考慮地平線上大氣折射的影響,早晚是一樣的。至於地面温度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太陽高度角。早晨,太陽斜射,同束陽光照射的面積大,單位面積上得到的'太陽輻射少;同時,因為斜射陽光通過大氣層的厚度大,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多,再加上夜晚地面輻射散熱,日出前後地面熱量虧損到極大值,因此,早晨氣温低,顯得涼爽。而中午呢,一方面太陽高度最大,陽光直射或接近直射,熱量集中,另一方面陽光通過大氣的厚度小,太陽輻射被削弱得少,再加上地面熱量盈餘,氣温已經升高,因此中午就熱得多。實際上對於每秒30萬千米的光速來説,早晨和中午日地距離的微小差別根本不會影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的多少。

4、兩個孩子的觀點雖是錯誤的,但他們身上有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麼?

明確: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一樣。

5、孔子對兩個孩子爭論的態度是什麼?請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並説説你從中得出的啟示。

明確:孔子"不能決也"。孔子能正確對待小兒提出的問題,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

對於文章結尾,孔子"不能決也",應讓學生知道,許多自然現象對於我們來説,是一些普通的科學常識,但在古代由於科技不發達是難以解開的謎,所以孔子"不能決"是可以理解的。可見宇宙之大,知識之廣,上下縱橫,雖智者也不能事事盡知。孔子沒有"強不知以為知",而是本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因此,教學時不要把兩小兒笑話孔子作為主旨去理解。

四、吟詠誦讀:

1、誦讀訓練:各小組自由誦讀,請帶上你們的情感態度,讀出文章抑揚頓挫的音韻之美,也讀出你們對這個小故事的體會理解。

2、先配樂齊讀全文一遍,然後指導學生背誦兩小兒對話部分。

前兩句説的是兩種相反的觀點,都用肯定的語氣讀;後兩句説的是根據,有為自己辯護兼駁斥對方的意思,都用反問的語氣讀。

“我以”“一兒以”“此不為”之後,須作停頓。

“大如車蓋”重讀,“則如盤盂”輕讀——使有對比色調。

“滄滄涼涼”輕讀,“如探湯”重讀——同上。

自由練習誦讀,能大體成誦即止。

3、各小組推選一個代表配視頻誦讀。若哪位選手遇到困難自己的組員可立即支援。

五、總結歸納:

一、積累文言知識:

古今意義、通假字、省略句、省略量詞、反問句、重點實詞、文言斷句。

二、啟示:

1、人們懂得的東西總是有限的,知識是無窮盡的,學無止境,我們要不斷學習;

2、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要有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要實事求是;

4、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標準不同,結果就不一致,因此要注意客觀科學地分析事情。

三、學習方法:

掃清字詞障礙疏通文意 歸納總結積累文言知識

以讀促思探尋文本主旨 熟讀精思成誦反覆品位

六、拓展閲讀:

盲人識日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鍾,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日之與鍾、籥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道之難見也甚於日,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達者告之,雖有巧譬善導,亦無以過於盤與燭也。 自盤而至鍾,自燭而至籥,轉而相之,豈有既乎?

導讀:要想了解某種事物,一定要接觸它、觀察它,通過實踐瞭解它。單憑道聽途説,走馬觀花,只能是一知半解。

註釋:[1]眇(miǎo):原指一目失明,這裏指雙目失明。[2]捫:摸。[3]揣:摸。[4]龠(yuè):古代竹製的管樂器,像笛,比笛短。

兩小兒辯日説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1. 組織學生閲讀課文,讀準、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 結合課文中的書下注釋提示合作讀文,能掌握課文的大意;

3. 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探究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教學重點:

1. 組織學生閲讀課文,讀準、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 結合課文中的書下注釋提示合作讀文,能掌握課文的大意。

教學難點:

1. 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探究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 情境導入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這是誰的至理名言(孔子),誰能解釋這句話的意思?的確,孔子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列子》裏記載的一則寓言故事就進一步證實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學們想聽這個故事嗎?

二、 整體感知

1. 師範讀課文。

2. 自由讀。(讀出朗讀節奏)

3. 指名讀。

4. 集體讀。

5. 學生質疑,從文中找出不懂的字、詞、句,小組合作。

預設:湯:熱水去:距離以:認為

東:向東為:同謂説知:同智,智慧

一兒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省略句)

三、 合作探究

1. 文中兩小兒為什麼在爭辯?

明確:太陽離人的遠近

2. 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麼?

明確:小兒甲:日初近,日中時遠

小兒乙:日初遠,日中時近

3. 支撐他們觀點的理由是什麼?

明確:視覺/觸覺

4. 那麼他們的想法有道理嗎?生活在現代科技發達社會的你,能用所學的科技知識對他們的看法作一合理的解釋嗎?

四、 領悟昇華

1. 這場爭辯結果如何?有無勝負?

明確:沒有勝負,作為裁判者的孔子“不能決也”。

2. 作為裁判者的`孔子為何不隨便下個結論呢?

明確:實事求是,大量事實表明,做學問、做人一定不能不懂裝懂,否則後患無窮。

3. 對與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歡哪一位?給你一個機會,你想對他説什麼?

預設:兩小兒:

(1)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精神;

(2)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3)看問題不能片面,被事物表象所迷惑。

孔子:

(1)人再有學問也會有自己不懂的地方,“活到老,學到老。”

(2)實事求是的精神。

五、 課堂小結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你對自己今後的人生或學習有何新的打算?

師小結:聽了幾位同學對自己以後的規劃,從你們的話語中老師感受到了真誠,心動不如行動,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有目標的認真踏實朝着自己的人生規劃邁進!

兩小兒辯日説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疏通文意,複述故事;

懂得事物具有多面性,要敢於思考,大膽質疑,要實事求是

教學重點:

疏通文意 背誦積累

教學課時:

一節課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朗讀課文,正音

把握節奏、語氣,讀準字音

三、學生分組討論

1、疏通文意,理解文中有關字句

2、學生就不懂得字詞質疑,其他學生討論、回答

3、重點字句檢測

(1)解釋加點字

問其故 去人近

而日中時遠也 及其日中如探湯

(2)選出正確的翻譯

① 孔子不能決也

a、 孔子不能決定誰對誰錯

b、 孔子不能判斷誰是誰非

② 孰為汝多知乎?

a、誰認為你見多識廣呢?

b、誰説你多知識呢?

四、複述故事

要求:

1、必須交代時間、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2、儘量不要看課本

3、發言清晰、響亮、流暢

孔子路遇兩小兒辯日

兩小兒各抒已見

孔子不能定誰是誰非

初出 日中

兩小兒辯日 如車蓋(大—近) 如盤盂(小—遠) 孔子不能決

滄滄涼涼(涼—遠) 如探湯(熱—近)

五、質疑、討論、思考

1、 學生質疑

2、 老師引導質疑

①太陽是遠是近,兩小兒各有不同的結論,其根據是什麼?

②兩小兒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看法?

③孔子 答不出來,他的態度是怎樣的?可取嗎?

④這個故事對你有什麼啟發?

參考: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即使是博學多聞的.孔子也會有所不知。我們要不斷學習。

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要“強不知以為知”,要誠實謙虛。

認識事物從不同角度出發考慮,會有不同結論,要注意客觀科學地分析事情。

六、背誦(減字法)

1、初試背誦(減去文中少量字句,引導背誦)

孔子( ) ,見兩小兒( ) 。問其( ) 。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 ) ,而日中時( )也。”

一兒以( ) ,而日中時( ) 。

一兒曰:“日初出( ) ,及日中則( ) ,此不為( )而( )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 ),及其日中如( ),此不為( )而遠者涼乎?”

孔子( )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 ( )乎!”

2、再試背誦(減去文中大量字句,引導背誦)

孔子( ),見( )。問( )。

一兒曰:“我以( )去人近,而( ) 也。”

一兒以( ),而( )。

一兒曰:“日初出( ) , ( ) ,此( ) ?”

一兒曰:“日初出( ) ,此( ) ?”

孔子( ) 。

兩小兒笑曰:“( )!”

3、直接背誦(脱稿)

七、小結

八、作業:

1、完成“過關測試”中的相關習題

2、繼續鞏固背誦

兩小兒辯日説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誦讀課文。

2、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3、體會古人探索,征服大自然的精神,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懂得學海無涯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注重誦讀和重點文言詞語的積累。

2、能根據課下注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

1、理解兩小兒各自的觀點,並從多種角度感悟藴含着的深刻道理。

2、體會兩小兒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質疑的品質,孔子實事求是的思想,並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知道屏幕上畫像中的人物是誰嗎?你瞭解孔子嗎?請同學們小組交流“我所瞭解的孔子”。(學生根據上學期的學習回顧一下孔子簡介,複習《<論語>十則》。)

2、是的,孔子是一位非常有學問的學者,博學多才,被尊稱為“孔聖人”。他曾經遊歷春秋各國,宣傳自己的思想。孔子這麼有學問,可是有一次,他在周遊列國時,卻被兩個小孩的一個簡單的問題給難住了,你們想知道孔子遇到什麼難題了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文言文《兩小兒辯日》。(出示課文插圖,學生齊讀課題。)

二、確定學習目標。

我們要想學好文言課文《兩小兒辯日》,首先得完成這三個學習目標。(出示課件,指名學生朗讀學習目標。)

三、自主學習,互動交流。

1、聽錄音,注意字音及句子的停頓。

2、自由讀課文,將讀不準的字畫出來。(標出句子中的停頓處,儘量讀準句子,不讀破句。)

指名學生朗讀,檢查朗讀效果。

3、學生看註釋,歸納出文學知識和生字詞語。然後指名學生交流。

4、學生再讀課文,看註釋、看插圖、查工具書等參考資料逐句理解意思。

(1)四人一組,運用工具書進行討論式自主學習。若有問題,記下來,全班解決。

(2)自主發問,互相幫助,學生能解決的就讓學生自己回答,對於普遍性的問題,教師進行重點講解。

重點講解:孰為汝多知乎。盤盂車蓋

5。指名進行全文翻譯,師生共同點評,糾正錯誤。

(1)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個故事?先看第一、二自然段。

(2)那麼第三、四自然段寫什麼?

(3)誰能把第五自然段起來説一説呢?

(4)學習第六、七自然段。

四、交流啟示,理解內涵。

1、“兩小兒辯日”這個課題告訴了我們什麼?

題目講的是:兩個小孩爭論太陽。

看了這個題目,你心中有什麼想法呢?

引導學生提出疑問,如:為什麼爭論太陽呢?爭論太陽的什麼呢?

2、提問:故事是怎麼發生的?(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

3、思考:兩小兒圍繞什麼問題進行辯鬥?又是如何辯鬥的`?

①學生互相交流探討,自由發言。

②教師進行課堂巡視,適當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A、爭論的問題:太陽什麼時候距離人最近,什麼時候距離人最遠。

B、爭論的過程:先提出各自的觀點,然後再提出各自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

4、小結:兩小兒都理由充分,相持不下,只好請博學多才的孔子來裁決,可是對於這個問題,孔子也不知道如何判斷誰對誰錯,兩個小孩便笑道:(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句。)

五、啟發延伸。

1、兩小兒身上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勇於探索、積極思考、大膽質疑)

2、那麼從孔子身上我們又學到了什麼?太陽與地球的距離這個知識對我們來説挺普通,但是當年卻難倒了孔子。孔子説:“我不知道。”

(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要不斷學習;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要誠實謙虛。)

六、結束拓展,總結全文。

同學們,我們今天的收穫可真不小,在祖國浩如煙海的古詩文作品中,有許許多多像《兩小兒辯日》這樣的故事,既能豐富我們的語言,又能給我們啟示。

七、佈置作業。

鞏固本文的重點字詞的解釋及譯文。

學生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爭論的語氣,力爭能背誦全文。

兩小兒辯日説課稿 篇5

【設計理念】

在新課標基本理念的指導下,精心組織學習活動,關注過程,為學生提供一個交互式的學習平台,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因此,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特別是國小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更應該多讀少講,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從而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設計特色】

樂讀趣學自主感悟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引課激疑

在上課之前老師迫切想了解一個問題:咱們班是女生聰明還是男生聰明(板書:辯)

大家辯論的非常激烈,老師發現我國的漢字非常有趣,大家看這個辯字,中間是個什麼部首,兩邊像是什麼?是誰聰明,事實勝於雄辯咱們在下面學習課文時一見高低。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一篇有關辯論的故事,看到這個辯字你想知道些什麼問題?

(由辯這一中心詞入手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定向研法

看老師寫課題。從課題中你已經知道了些什麼?

那麼,你認為這節課我們還應該做幾件事?(引導學生來定向:朗讀背誦譯文)

這幾件事如何去完成?

三、自學釋疑

1、範讀

好,讓我們先來把課文試着讀上兩遍,看一看能讀懂些什麼。(生讀)感覺如何,有什麼收穫?

讀不通順就是收穫,因為你已經感覺到了文言文和現代文有些不同,有哪些不同?(生談)想聽老師讀讀嗎?好,老師讀時請你認真聽聽是怎樣停頓的,你認為必要的地方可以拿筆畫一畫。(師範讀)聽懂些什麼嗎?

(必要的範讀和領讀放在學生悱憤狀態下進行,效果會更好。)

2、領讀試讀

來,先跟着老師讀一遍(出示有停頓提示的原文領讀)。

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幾遍,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搖頭晃腦地讀,前俯後仰地讀,都行,開始吧。(生自由讀,這裏要給足時間。)

3、討論讀法→練讀→評讀

讀,已經通順了,我們先來看看課前提出的問題懂了嗎?(鼓勵生暢所欲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學收穫真不小,看來多讀確實是個好辦法。

(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4、合作譯文

文章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讀懂了,能把原文翻譯一下嗎?大膽地告訴老師譯文中有什麼困難?

(剛才大家糾出了一羣小壞蛋,這是我們譯文中的攔路虎,害怕嗎?好,下面我們就封殺攔路虎!)老師已把文章和註解搬到了屏幕上(課件)。下面我們來個小比賽,看看誰自學得好自學得快。試着嘀咕嘀咕,自己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可以和同桌商量解決。

男讀女譯→女讀男譯→師讀生譯

(一遍遍不同形式地翻譯,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四、合作彙報

好,老師還有一個難題,(發表)生看看難不難,但老師的要求可有點難,請注意看要求(課件):

四人一小組合作填寫,共同彙報。但四個人必須用四種方式填寫表格:

1、用一個字填寫;

2、用現代語言填寫;

3、用原文填寫;

4、口頭敍述。

日始出時日中時

人物觀點理由觀點理由

小兒甲

小兒乙

(小組合作一表四填,一舉多得,既有讀文譯文的檢測,又有概括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還是合作創新的體現。)

五、誦讀表演

師生分角色→分組分角色

下面我們分角色朗讀,女生扮一小兒,男生扮另一小兒,老師讀旁白,咱們看看哪一小兒讀得好。男女生不分上下,我們再分級分角色比賽比賽。

(此環節是朗讀的基礎,重點指導語氣)

讀得不錯,下面請兩位同學上台來演一演,其它同學呢,任務就更重了做導演。既然是導演,就要認真看演員表演得怎麼樣,並及時給予指導。好,老師演孔子(孔子本身就是老師嗎),下面我再代表《兩小兒辯日》電視劇劇組在你們中間招聘兩名優秀演員和一名解説員,有意者速來報名。(指名並徵求分工完畢)

第一次排練我們先用現代話演,這叫《新兩小兒辯日》,其它同學別忘了你是導演。當演員語言、動作等表演不到位時你可以隨時叫停,給予指導。注意,排練開始!

如果用古文來演效果肯定會更好,怎麼樣,先小組試一試。

(表演時揭示寫作特點與順序,為學生背誦做鋪墊。)

現在,誰能把這篇課文背一背呢?不要急着説自己不行,先試着嘀咕一遍,試試再説嗎。

好,誰敢站起來跟老師一起背一遍。

(使朗讀表演相輔相成,理解背誦相得益彰。)

如果你是孔子,你會如何回答?(到底一日內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有無變化?想弄明白這個問題有何辦法?誰能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對兩種現象做出科學解釋,或者用老師這兒的太陽(籃球)和地球(乒乓球)來做以解釋。

六、自評自結

學了這篇文言文,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其中孔子是一位什麼人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使學生從故事和人物身上受到啟發,由所查資料初步瞭解孔聖人,以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回憶這堂課,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忘情地七嘴八舌地説一説:

1、本課學習重點是什麼?

2、這節課學習過程有幾個環節?

3、本節課的重點你掌握得如何?

(有總結才會有發展,及時的反饋強化有助於知識的形成與方法的掌握。)

七、探究作業:

1、把《兩小兒辯日》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夥伴聽,並考考他們。(必做)

2、試着翻譯下列句子:(努力做)

(1)三人行,必有我師。

(2)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3)温故而知新。

(4)學而時習之。

(5)(簡單古文)

兩小兒辯日説課稿 篇6

學習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注意停頓。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後註釋聯繫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查找太陽離我們遠近的科普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我們以前都學習了有關孔子的哪些課文和格言?介紹他是一個極有名的學問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這麼有學問,可是有一次,他在周遊列國時,卻被兩個小孩的一個簡單的問題給難住了,你們想知道孔子遇到什麼難題了嗎?今天我們就學習《兩小兒辯日》。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説説題目是什麼意思?(重點理解“辯”字)

二、初讀課文,梳理學法

1.自由讀課文,憑自己的理解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考查學生對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們是怎樣學習《對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點字詞;二要讀出詩文韻味;三要感悟人文內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讀熟課文,自學理解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通過查字典解決。

2.同桌互相讀文,糾正字音。

3.學生對照註釋,自己理解課文,記下不懂的問題。

四、激勵測試,交流感悟

出示測試題,各小組搶答積分,評出優勝學習小組。

1.回答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遊:其:為:也:

如:此:乎:

2.兩小兒在辯論什麼?(太陽大小?太陽冷熱?太陽遠近?)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讀好兩小兒的話,理解句子的意思。

五、深化感悟,明確寓意。

1.各組提出分歧較大的`問題以及不懂的問題,同學交流討論。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這兩個小孩爭的是什麼問題,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麼?o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小孩是根據不同的感覺説明地面距離太陽的遠近。)

2.你同意他們的意見嗎?用科學知識解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課下收集資料,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

3.相近句子比較分析。

4速度速記,3分鐘記憶開始。(因為我校已經開展了這項訓練。)

兩小兒辯日説課稿 篇7

一、上課內容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二冊中的一篇文言課文。文章講的是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既滲透了要主動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並大膽質疑的科學態度;也説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應該實事求是的道理。

二、學習目標

1、根據課後註釋理解文章內容,並反覆誦讀課文,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2、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重點詞句,體會故事藴含的哲理。

四、教學環節

1、以“辯”為眼,初識“辯日”

2、讀通課文,掌握斷句

3、理解內容,深解“辯鬥”

4、多種角度,昇華“辯鬥”

5、拓展延伸,熟練運用

五、具體教學環節

(一)、課前兩分鐘

背誦《論語》中的名句

②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③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友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二)、以“辯”為眼,初識“辯日”

1、同學們,中國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兩個辛之間加上一個部首可以構成幾個不同的字? (用日曆牌換字)

2、我們今天學的課文中有一個“辯”字,《兩小兒辯日》,結合預習課題中的辯你是怎樣理解的? 這個課題是什麼意思?

辯論的結果怎樣呢?誰又參與了這場辯論呢?現在就讓我們進入課文的學習。

3、這是一篇文言文,我們以前還學過哪些文言文?(楊氏之子、伯牙絕弦、學弈),你是怎樣學習的? 交流文言文學習方法。

師:我們今天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學習。誰能介紹一下《兩小兒辯日》的作者和出處?

生介紹列子和《列子·湯問》。

(三)、讀通課文,掌握斷句

㈠生自讀課文

師:把書打開,我們先來試着讀一讀課文,爭取讀得正確流利,遇到難讀的地方就多讀幾遍。 ㈡生練讀課文,指一生讀課文。

㈢師範讀:老師發現同學們在斷句方面存在困難,老師給大家範讀一下,認真聽,看看你的停頓是不是和老師一樣呢?師範讀,讓學生照着教師的樣子讀一讀。

㈣找一生讀,師評價

㈤學生再練,齊讀(課件出示全文斷句)

(四)、理解課文,深明“辯日”

㈠師提出要求:課文你們讀得真好,現在看書,結合書下注釋和你自己查閲的資料,想想你都讀懂了哪些內容?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可以提出來和大家交流。

㈡生讀文思考,並小組交流

㈢交流共議

1、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辯鬥:辯論,爭論。東遊:向東遊學。有一天,孔子到東方遊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麼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麼原因。

師追問:關於這句話,你還了解什麼?預設生答:全文總起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出場人物有三個:孔子和兩個小孩。孔子的生平。師大屏幕適時出示孔子像,屏幕介紹: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後世尊稱為聖人。

師再問:聽了同學老師對孔子的介紹,再讀讀這句話,你又讀出了什麼?(孔子虛心,不恥下問;兩小兒的辯論很精彩,連孔子都吸引了。)

師引:這是一場__________的辯鬥。(激烈、精彩、引人入勝)

指導朗讀:你想怎樣讀這句話?指兩生讀,評價,自讀。

2、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以:認為。去:離。日中:中午。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孩子説: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到了中午時候遠。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而中午的時候近。

師再追問,引領學生理清兩個小兒的觀點。相機板書:

日始出 日中

一兒近 遠

一兒遠 近

師:課文中有一個小孩的話沒有直接説,你能變成和第一個小孩一樣的句式嗎?點一生説,大屏幕出示: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師指導朗讀:結合你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一想,你持一個觀點,另一個人非和你對着幹,你説東,他非説西,你會是什麼樣的狀態呀?(很着急想表白自己,不服,想用觀點壓住對方,想找人評評理。)假設你們是兩個小兒,你能辯一辯嗎?練習一下。一生説一個孩子的觀點,再點生,點評,自練。再説另一個孩子觀點,練習説好。點兩組學生角色對話,點評,讓生注意語速快點,觀點咬字清晰些。再練習。師:這真是一場__________的辯鬥。(針鋒相對,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3、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則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理解:及:到。盤盂:盛東西用的器皿。為:原因。探湯:把手伸進熱水裏。拓展“赴湯蹈火”,理解湯的意思。及其,教師追問怎麼知道意思的.?(聯繫“及”的意思)課件出示“車蓋、盤盂”

理清兩個小孩各自的理由,教師完善板書:

日始出 日中

一兒近 遠

大(如車蓋) 小(盤盂)

一兒遠 (滄滄涼涼) 近(如探湯)

師:他們分別從什麼角度説的?(視覺和感覺)一個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近,一個認為初升時離人遠。同樣的事物太陽,兩個小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了不同的結論。看來,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結果也就不一樣。

指導朗讀:他們各自有自己充分的理由支撐觀點,講起話來自然理直氣壯,胸有成竹。師引讀:一兒曰__________,指一生讀。師點評。師再引,一兒曰________,再指一生讀。師點評:是比喻句,把比喻成什麼慢點讀,重讀。反問句應語氣強些。找兩生分角色讀,反覆讀幾遍,層層深入,語氣漸強。

師:這真是一場________的辯鬥。

4、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決:判斷。孰:誰。汝:你。知:知識。整句話的意思説,孔子不能判斷,兩個小孩笑着説:誰説你的知識多呀?

師:孔子不能決也。這是這件事的結果。孔子不能決,你能決嗎?點生説。師課件出示圖解,中午和早上一樣遠。

師:孔子被尊稱為聖人,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形象何其高大,可是面對兩個小兒關於太陽遠近的辯論,竟然不能決也。這簡直?你怎麼看這個問題?(從“兩千多年前,人們的科學還不夠發達,對於宇宙的探索還不夠深入,不知道情有可原。”“學習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很了不起。”“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就是淵博與孔子,也一定有自己不知的知識。)

師:孩子們,你們能從客觀的角度上公正的看問題,非常了不起。那麼你們説,兩個小孩的笑是嘲笑嗎?誰能讀出這種天真?點一生讀,點評,師範讀,齊讀。

(五)、多種角度,昇華“辯鬥”

兩小兒辯日,這一辯,辯出了什麼?

1、兩小兒善於觀察,説話有理有據。

2、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態度。

3、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結果就不一樣。

4、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

5、兩小兒天真活潑。

師:這一辯,真是令我們受益匪淺啊!讓我們有感情的再讀讀這篇課文。齊讀。

六、拓展延伸,熟練運用

完成課件上的練習。

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日始出 日中

一兒近 遠

大(如車蓋) 小(盤盂) 孔子不能決也

一兒遠 (滄滄涼涼) 近(如探湯)

兩小兒辯日説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兩小兒辯日》是一篇文言課文。講的是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既滲透了要主動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並大膽質疑的科學態度;也説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應該實事求是的道理。 設計理念:

藉助《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學生將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增強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信心,併為今後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根據課後註釋理解文章內容,並反覆誦讀課文,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在教法上準備通過有效的誦讀解讀古文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韻,品味古文的特質。

教學重難點:

1.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讀出古文的韻味。

2.理解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兩小兒勤於動腦,大膽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題、釋題

1、“辯”字入手,導入課題。

由“辯”字引導學生説出本課的辯論者是“兩小兒”,辯論的對象是“日”從而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中國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黑板,兩個辛之間加上一個言字旁?是個什麼字?(師板書“辯”字)來我們用它來組詞。區分“辯、辨、辮”。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關於辯論的古文,同學們都預習過了,現在告訴老師,文中辯論者是誰?辯論的對象是什麼?

2、齊讀課題。説出課題的意思。並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的特點“簡”。

師:簡,文言文行文簡練。我國古代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寫成的,其中許多不朽的作品歷來以簡約精練著稱。

二、探究閲讀方法,初讀感知

1、討論歸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師:面對如此行文簡練的文言文,同學們都有哪些方法來學習它,來理解它?

2、學生自讀課文。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用自己熟悉的學習古文的方法來自讀課文,看看你自己能讀懂些什麼。注意讀準字音,有不懂的地方標記下來,在接下來的講解中重點聽。(出示課件中自讀提示。)

3、指名讀全文,問其讀後的感受,有何困難,引導學生讀古文要注意停頓得當。 師:一曲完畢,現在,哪位同學來給大家讀一讀課文?

師:在讀的時候與白話文相比有何感受?有什麼困難嗎?

師:文言文在古代是沒有標點符號的,現在你們看到課本上的標點符號都是後人自己加進去的,讀文言文要注意兩點,一要慢,二要停頓的當。這樣才能讀得通順流暢,讀出古文的韻味。現在請聽老師是怎麼讀的,老師讀的時候在什麼地方停頓了,注意用單斜線標記出來。

4、教師範讀,指導學生找到停頓點,感受文言文的節律,讀出節奏。(出示課文 停頓點課件)

5、學生自行練讀一分鐘後齊讀正音。

三、精讀課文,深入讀思,加深理解,疏通文意

1、學習第一段,由學生説出整句話的含義,在理解文意後,達到熟讀成誦,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遊”和“鬥”,使學生分辨出“説”和“辯”的區別,從生活積累中感受“辯鬥”的氣勢,為語感訓練作準備。

師:孔子東遊,遊是什麼意思,是遊玩的意思嗎?

師:見兩小兒辯鬥。我們知道,辯的意思是?那為什麼還要加個鬥字?從這個鬥字,你們可以看出什麼?

師:辯論和説話一樣嗎?

師:回想平時你們在和別人爭辯的'時候是用怎樣的一種語氣?

師:所有同學把課本合上,跟我背“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小結:多好,把文言文的意思弄懂後,很容易就可以根據意思背誦出來,文言文也不是很難,消除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情緒。

2、學習二至五段,引導學生弄清兩小兒“辯鬥”的內容,分清“辯鬥”的觀點和理由。

(1)師:下面請同學們完成兩項任務。(課件出示)

第一,用不同的符號畫出兩小兒“辯鬥”的內容;

第二,看看兩小兒的觀點分別是什麼?又各自説出了什麼理由呢?

(2)師引導學生弄清兩小兒辯日的觀點及理由,兩小兒針對太陽在不同時間與地球距離的遠近擺出截然不同的觀點,指導學生用肯定的語氣讀出兩小兒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的態度。重點講解“車蓋、盤盂”,並通過觀看實物圖片使學生更直觀理解。

師:誰來説説兩小兒的觀點?(板書總結)

師:兩小兒的觀點剛好怎麼樣?一個遠,一個近?相反,好,大家再來讀讀第二、三段,感受一下這種反差,注意讀出爭辯時認為自己是對是那種肯定的語氣。

小結:

師:原來啊,兩個小孩在爭論太陽早晨和中午哪個時候離人近,哪個時候離人遠。那麼他們又各自擺出了什麼理由呢?一兒曰。。。

師:第一個小孩的理由是什麼?誰來用自己的話説説?

師:你在古裝電視節目中見過車蓋嗎?是什麼形狀的?有多大?給大家比比?(課件出示車蓋圖片)

師:那盤盂是什麼?古代盛水的器具。有多大?比給我看看?

(課件出示盤盂圖片)

師:一個小孩説了,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只有盤盂那麼小,平常我們再看東西的時候是“近大遠小嗎?”這個小孩説的有道理。來,我們把自己當成這個小孩,讀讀他的話。

(3)兩小兒根據各自的感覺、體驗提出理由證明自己的觀點,反駁對方的觀點。兩段句式、結構一致,都以反問句式結束,應注意反問句的讀法。其中“大如車蓋”“如探湯”應重讀,“如盤盂”“滄滄涼涼”應輕讀,使之讀起來有對比的語調,形成兩峯對峙,爭辯不下,亟待

解決的高潮。重點講解“滄滄涼涼、探湯”,體會日初出滄滄涼涼、日中時如探湯的感覺。 師:另一個小孩的理由又是什麼呢?誰來説説?

師:滄滄涼涼是種什麼感覺?在什麼時候會感覺到滄滄涼涼呢?

什麼叫探?誰來做做探的動作?

湯是什麼?是我們今天吃飯時喝的湯嗎?

師:現在大家試想自己把手伸進滾燙的熱水裏,然後把那個動作做出來。

師:感覺到燙了嗎?好,現在帶着剛才想象到的感覺,我們來一起讀讀這個小孩説的話。一兒曰:……

師:另一個小孩説了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的,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如同把手伸進熱水中,大家再想想,冬天我們烤火的時候是“近熱遠涼”嗎?這個小孩説的也有道理。

師:所以這個小孩説得也有道理。

四、創設學習情景,誦讀表演

1、用白話文進行辯鬥。

師:既然大家覺得兩個小孩説的都有道理,就請各位同學把自己當成其中的一個小孩,同桌間用自己的話來辯論辯論,注意辯論時的語氣。(同桌練習,後指名初辯,後學生評議。) 師:誰覺得自己最像文中的小孩?

2、用文言文進行辯鬥。

師:白話文辯得不錯,那要是用古文來一次,效果一定更好。怎麼樣,先同桌試一試。(同桌練習,學生推薦兩名同學辯論。)

3、全班“齊辯鬥”。男女色分角色辯鬥。

4、小結明理,引導學生體會兩小兒善於觀察。得出觀察角度不同,看一個問題出發點不一樣,而結果不同。

師:太陽是遠是近,兩小兒各有不同的結論,其根據是什麼?

師:兩小兒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看法?

師;從兩個小孩身上你們看到了什麼?

五、學生簡介孔子,課後明理

1、學習第六段。引導學生體會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師:在兩小兒的辯論形成兩峯對峙,爭辯不下之時,孔子來了,兩個小孩問道,“孔先生,你説我們兩個到底誰説的對呀?”孔子能判斷嗎?能決斷嗎?文中怎麼説?

師:孔子不能決也,同學們,你們來説説你們瞭解的孔子?

師:孔子這個古代博學多才的大家,面對兩個小孩的問題,他是什麼態度?

師:同學們,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啊,如此博學的孔子也有難解的問題,所以天下有沒有所有事情都知道的人?

師:沒有,因此,我們要像孔子學習。

師:在2500年前的孔子不能決也,你能説出正確的答案嗎?太陽離地球的遠近到底如何呢?(出示課件太陽地球圖片)

2、學習最後一段。兩小兒見孔聖人不能裁決,笑曰:“孰為汝多知乎?”,這句話也採用反問句式,讓學生重點理解兩小兒對孔子的態度,明確兩小兒的笑並無譏諷之意,指導學生讀出活潑、輕鬆的語調,以表現小兒的天真可愛。

師:兩小兒見孔聖人不能裁決,就笑了説:“孰為汝多知乎?”,“熟為汝多知乎?”孰是什麼?為是什麼?汝是什麼?多知又是什麼?連起來就是?

師:兩小兒的“笑”是怎樣的笑呢?

師:一起讀出小孩的活潑、天真可愛的語氣。

六、辯日小結,誦讀全文。

師:這篇課文我們就講完了,從這學習到了在生活中要善於觀察,在求知時要實事求是的,最後請同學們帶着對兩個小孩的佩服,對孔子的敬仰,在優美的古琴聲中再讀一遍課文。

七、板書設計:

一兒一兒

日初出近(大)遠(涼)

日中遠(小)近(熱)

孔子不能決也實事求是

兩小兒辯日説課稿 篇9

教學要求:

1、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文意。

2、流利地朗讀課文,創造性地複述課文。

3、培養學生整合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文意。

教學用具:燈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檢查讀文情況。

1、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二十六課。(齊讀課題)

2、上節課,我們練讀了課文,會讀了嗎?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聽?(指名讀課文)

3、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好嗎?

二、精讀課文。

1、兩小兒到底在辯論什麼?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麼?要想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懂課文的意思。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藉助書後的註釋讀懂課文。

2、疏通文意,組織交流,結合不懂的地方,相機點撥。

(遊:遊歷,遊學)(提示:這是古文的一個特點:字、詞古今含義不同)

除去這個遊字外,還有去,在古文中的解釋為距離。

3、課文意思讀懂了,下面就請同學們帶着這三個作業再讀課文,思考找出問題的`答案。

(1)課文講的是兩個小兒在爭論 。

(2)對這一問題,兩小兒的看法截然相反,從中找出相關的語句,畫上 。

(3)兩小兒的理由各是什麼?分別用( )和< >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

4、指名交流。

5、課文的三、四自然段闡述了兩個小兒的不同觀點。下面就請一、二大組的同學來讀第一個小兒的理由,三、四大組的同學讀第二個小兒的理由,提示語有我讀。

6、兩小兒各執己見,爭辯不下,既然是辯論,應強調自己的觀點,所以必須注意辯論時的語調,下面就請同桌兩位同學分角色來辯一辯。(誰還願意來試一試?)

7、誰願意和老師進行辯論?

8、練讀3、4自然段。

三、深化文章。

1、對於兩小兒爭論的問題,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是如何回答的?

2、兩小兒面對孔子的回答他們又是什麼樣的態度呢?

3、這笑是一種什麼樣的笑?(生答)是嗎?再讀讀,然後體會一下是善意的笑還是惡意的笑?孔子知道遠近的問題嗎?不知道就説不知道,這叫什麼?(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4、孔子這樣的態度,該嘲諷、冷笑嗎?

5、你們説孔子做的對嗎?對在哪裏?(實事求是)

四、合作學習,相互交流資源。

1、兩小兒爭論的問題究竟怎樣解答呢?課前老師請同學們蒐集了有關的資料,誰能來解答兩小兒爭論的問題。(指名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個小孩説些什麼呢?現在我們就來演一演新編兩小兒辯日。(小組排練)

(分旁白、孔子、一小兒、另一小兒,小組創造性地表演,師巡視指導)

(提示:可融入孔子對兩小兒的評價、鼓勵;兩小兒對孔子的佩服;孔子的自我感歎等)

3、學生表演。(選兩組)

五、齊讀課文。

下面,就讓我們再一起來讀讀課文。(如有時間,練習背誦)

六、佈置作業:

探究作業:

1、給兩小兒寫信,告訴他們所爭辯的問題的答案。

2、把兩小兒辯日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夥伴聽,並考考他們。

3、收集與太陽有關的資料,舉辦你對太陽知多少的班隊活動。

4、寫讀後感:《讀兩小兒辯日後所想到的》

兩小兒辯日説課稿 篇10

教材分析:

《文言文兩則》人教版新課標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組課文中的第一篇課文,是學生步入六年級的第一課。課文共包括《學弈》和《兩小兒辯日》兩則故事。

《學弈》選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寫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圍棋的人,接着寫弈秋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棋,學習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後寫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因為智力上有多大差別。通過這件事,説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雙方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被兩個小孩笑話。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説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一、教學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後註釋聯繫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讓學生參考註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是本課的重點。

四、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五、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討論

六、教學時間: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於一體的文言文。“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1)介紹孟子: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後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聖”,後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説、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2)釋題:“弈”指什麼?“學弈”又是什麼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於下圍棋。)

(3)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並板書:

a誰學下棋?

b怎麼學下棋?

c學得結果怎麼樣?

d《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4)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範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後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覆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後註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裏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若與,在這句話裏,“為”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註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學弈》參考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着,可是他心裏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説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説:不是這樣的。)

4.同桌互相講説故事內容。

四、自讀思考,體會文中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誰學下棋?誰是老師?——有兩個人學下棋,老師是全國最善於下棋的弈秋。

2..(這兩個人)怎麼學下棋?——“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着,可是他心裏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學得結果怎麼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後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解答這個問題後,教師可以追問:是什麼原因使“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引導學生理解: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而是他們的學習態度不同——前一個專心致志,後一個三心二意。)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繫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什麼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聯繫實際説一説嗎?

(讓學生聯繫生活、學習中的經歷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複述故事,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故事

2.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兩小兒辯日説課稿 篇11

【教學目標 】

1. 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2. 瞭解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有執著的探索精神;

3. 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教學設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同學們對語文感興趣,我認為辦法之一就是不斷地換換上課的花樣(尤其是文言文),如:課本劇、朗誦比賽等。本文兩篇文章篇幅短小,內容並不難懂,故教學時重點應放在朗讀和背誦上。但朗讀與背誦離不開字詞句的理解,於是我想到了每節課的三分鐘演講,想先讓大家整體感悟兩個故事,然後引出一場擂台賽。

【課前準備】

1.分好兩大語文興趣小組的任務;

2.反覆朗讀兩篇短文

【教學過程 】

一.整體感悟:

1.(第一大組代表)三分鐘演講(由一位同學講《夸父逐日》的故事,一位同學拿道具太陽、桃林,一位同學演夸父。)

2. 評講三分鐘演講引出第二大組自認為更勝一籌的節目《兩小兒辯日》(旁白1人,兩小兒2人,孔子1人,孔子的學生1人,老師可參與扮演孔子。)1

3. 兩小組皆不認輸,引出老師準備好的一場擂台賽。

二.重點研讀:

1. 老師給兩大小組分任務:第一大組負責《夸父逐日》問題解答;

第二大組負責《兩小兒辯日》問題解答。

2. 老師提要求:a.各大組把本組所負責的文章讀熟、讀透,預測老師可能會提哪些問題。(字詞句讀背都要注意。)

b.分組討論:相互解答本組成員所提出的疑問(側重讀與背)。

c.其間,老師為了讓學生全員參與,可把兩大組學生的學號分別放在兩個抽籤盒中。

三.合作探究:

1.擂台賽開始:

(1).老師先分別從兩個抽籤盒中各抽一個學號,讀本組所負責的課文,老師選出讀的最好的'為擂主先答題,如答不出來,有兩次向本大組求援的機會,答對一次得一分。

(2).老師出題:.《夸父逐日》:(如第一大組為擂主,先出以下各題)

a、生字注音:逐 渭 澤

b、生詞解釋:逐走 入日 不足 大澤 鄧林

虛詞:飲於河、渭 道渴而死 棄其杖

c、翻譯句子:飲於河、渭 道渴而死 化為鄧林

d、刪去標點,讀全文(略)。

E、三分鐘內背誦全文。

《兩小兒辯日》:(如第二大組為擂主,先出以下各題)

a、生字注音:盂 孰 汝 滄

b、生詞解釋:辯鬥 去人 日中 盤盂 滄滄涼涼

虛詞:問其故 一兒以日初出遠 而日中時進也

c、翻譯句子: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及其日中如探湯 孰為汝多知乎

d、刪去標點,讀全文(略)。

E、三分鐘內背全文。

(3)老師統計總分,選出下一輪(附加題)擂主。

(4)附加題: 《夸父逐日》:説説你對夸父這一神話人物的認識。

《兩小兒辯日》:由孔子不能決也你受到什麼啟示?

(5)師生共同評出這次擂台賽的冠軍,給予鼓勵。

(6)全體同學齊聲朗讀兩文。

四、課內延伸。

聯繫實際啟發學生學習古人執著探索的精神和謙虛誠實的品德。

1)、《夸父逐日》這篇神話表現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願望和頑強意志。可聯繫同學們平時的學習情況,鼓勵大家要像夸父那樣在學習上做到堅持不懈、敢於探索。

2)、《兩小兒辯日》這篇短文説明人們懂得的東西總是有限的,知識是無窮盡的,即使是博學多聞的孔子也會有所不知,所以要謙虛誠實,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可聯繫同學們平時的學習情況,告誡大家學習中不能不懂裝懂,要謙虛好問,才能有所收穫。

五、佈置作業 。

(1)《讀〈夸父逐日〉有感》或《讀〈兩小兒辯日〉有感》

要求:A 字數300字左右。

B 要聯繫實際。

(2)兩大興趣小組在練習本上完成剛才對方的賽題。

專家點評:

這一教學設計滲透着新課標關於閲讀教學的新理念。它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可操作性強。它關注學生的發展,力圖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既注重合作是學習,又注重發展學生的審美個性;既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既強調了文言文閲讀教學中的言,即積累文字法、詞法等知識,構建其知識結構,又不淡化文言文閲讀教學中的文,即從文本中獲取審美體驗。

兩小兒辯日説課稿 篇12

一、教材分析:

九年義務教材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一次選編了兩篇文言文,其意圖是讓學生逐步瞭解文言文這一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瑰寶,其目的是讓學生積累一定的文言文的基礎知識,增強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運用文言文的基本技能,為以後更多更好地學習文言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兩小兒辯日》就是其中的一篇,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敍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憑着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時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時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説明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説明了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全文僅一百來字,卻能給人以多方面的啟示。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展開故事情節是其語言上的特點,從中表現了兩小兒的天真可愛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文意,反覆誦讀,理解故事內容,並複述故事。

能力目標:熟讀成頌,積累文言文的語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學習課文通過對話描寫,展開故事情節的表達方法。

情感目標: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

這是學生文言文學習的開始,應該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

四、教學難點:

理解文意,解開“辨日”之迷。

五、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學生預習並查閲資料

六、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讀名言、揭課題(或設置情景,以辯入題)

出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齊讀、理解、導談孔子

2、揭示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生髮疑慮(適機過度)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語句、讀出節奏

1、自由讀,將讀不準的字句作上記號並自己求助釋疑。

2、求助讀,提出不會讀的字句,求助自己最信任的同學教讀

3、分節讀(指名),集體糾正讀錯的字音,讀破的語句

4、聽錄音,感受節奏(出示重點句並劃分節奏)

5、學生齊讀。 (三)、精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讀註釋,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 (2)小組交流 (3)彙報交流,教師點撥

2、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思考兩小兒在辯論什麼問題。

(1)四人小組合作

(2)全班交流彙報, 結合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點撥。

(3)四人小組,然後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練習朗讀課文。

3、背誦課文,複述故事。

(四)、研讀課文——探究科學知識

1、為什麼這兩個小兒會有不同的看法呢?(引導學生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回答。)(如果有聽課老師,可鼓勵學生採訪獲知)

2、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個小孩説些什麼呢?現在我們就來練習表演《新兩小兒辯日》。

兩小兒辯日説課稿 篇1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文意。

2、能準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複述故事,能根據角色演繹故事。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設計特色】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創設多種情景激發學生讀文,以讀促思,以讀悟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2分鐘)

1、背誦古詩《望廬山瀑布》。

2、引用古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古詩、古文與我們現在常讀的文章是不同的。今天我們一起第一次學習一篇古文《兩小兒辯日》。(板題)

二、讀通讀懂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

1、範讀全文。

2、生跟讀全文。

3、師領讀全文。

4、生質疑:

日與曰(一個胖點兒、一個瘦點兒)智與知(通假字)

5、藉助註釋自讀課文,理解大意。提問:這個故事裏有幾個人物?是哪幾個人物?

三、扮演角色,感悟課文(18分鐘)

過渡:兩個小孩和孔子之間發生了這樣一個故事:兩小孩先在討論問題,孔子介入……

1、師生分角色讀文兩遍。老師相機指導。

2、生四人小組分角色讀文兩遍:

(二個人讀敍述語言,兩個人各讀一小兒,第一遍強調語氣,第二遍帶上動作。)

3、四人表演讀一次,眾生評議。

4、生上台對話一次,眾生旁白:

過渡:我覺得兩個都學得有板有眼,但這畢竟是古文。能不能把它變成自己的話,不背課文,有沒有難度?

5、生思考後,上台表演兩次,師充當孔子。(相機指導詞語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辨別明理(10分鐘)

過渡:現在咱們來想一想,兩小孩爭執激烈,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麼?為什麼他們堅持自己的看法呢?

1、生自由發言,師相機板書:

早晨:近大遠涼

中午:遠小近熱

師過渡:這畢竟是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場辯論,如果現在我們做第三個小孩,第四個小孩,參與這場辯論,你有什麼道理來講。

2、扮演角色,試着辯論:

師過渡:兩千多年前的辯論,我們參與了,但是我知道,這個問題呀很難辯明白,如果讓現代的科學家去辯,可能也很難説清楚,不要緊。我們現在來討論一個新的問題,你們覺得這兩小孩或者孔子身上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嗎?

3、生自由談學習收穫:

(善於思考、敢於質疑、大膽創新、不怕犯錯誤等等。)

師過渡:剛才本人扮演孔子,我覺得我身上也有一點優點,剛才對大家説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不能決沒有裝懂,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孔子在這一點上,是否值得我們學習?好!我們再一起把課文讀一遍。

4、師生齊讀課文。

5、課外拓展:

這場辯論到此結束,同學們回去後如果有興趣,可以再查閲相關的資料,看看太陽究竟什麼時候離我們近。

兩小兒辯日説課稿 篇14

課件出示: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三人行,必有我師。

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4、學而不思則罔(wáng沒有,無),思而不學則殆(dǒi危險)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7、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8、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9、人不知而不愠(yǔn發怒),不亦君子乎?

1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檢查學生的積累情況(指名讓學説背誦或説句子意思)

師小結學生的學習情況,表揚學生肯動腦理解能力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初識文言文

1、告訴學生以上10個句子都是兩千年前的古人説的,我們把古人寫的文章叫文言文(板書)。

2、今天我們一塊兒學習一篇文言文《兩小兒辯日》,課件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1、讀通課文:

請同學們自己把這篇文言文反覆讀幾遍,要求能讀準文章中的每一個字音,學會課後的三個生字。

學生自由讀課文 (課件打出課文內容)讓學生説説讀後的 感受,如學生提出難讀拗口,師安慰並告訴學生讀好文言文的方法。哪位同學願意讀課文,給同學們作個示範,讓學生評價該生的讀書情況,師也給予充分肯定。如學生讀得好就請該生領讀,師領讀文中的一些長句子,否則教師範讀後領讀,學生齊讀。

2、理解課文意思,概括課文內容:

學生確立學習目標,並自定完成目標的方法。

學生髮言。

老師還可以提供一些學古文的方法,……,同學們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去理解文言文,可以自學,也可以找同伴合作,如果需要老師幫助,可以舉手示意,老師隨時為你服務。

學生自學,老師隨機輔導。

課堂交流: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學習的收穫好嗎?

學生可一句一句説句子的意思,(在學生説句子意思的過程中師對一些文言詞提示學生單獨理解,然後課件打出帶註釋的原文,讓每個學生練習説句子的意思。)也可以簡潔地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明白道理

1、學生質疑,師也可問問“也、乎”這些詞的意思。

2、引導學生審題,理解“辯”及圍繞太陽在辯論一個什麼問題:太陽究竟什麼時候離人近,什麼時候離人遠?讓學生理解課題。

3、同學們快速閲讀兩小兒辯論的內容,完成填表內容。

4、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練習,師巡視發現用文言文內容和用自己的理解語言填寫的學生。

5、指名兩種不同填寫表格的學生,上台分別與大家交流,進一步鞏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6、出示課件分組朗讀,使所有學生理解兩小兒的觀點及辯鬥理由。

7、創設學習情景,讓學説在體驗中學習語文:

⑴ 師引導學生理解第一節的“辯鬥”一詞,讓學生分辨與“説”和“吵”的區別,從生活積累中感受“辯鬥”的氣勢,為語感訓練作準備。

⑵ 兩兩合作模仿古人進行辯鬥。

⑶ 指名一組進行辯鬥表演(請一組同學來模仿進行一場辯鬥,其他同學認真聽對同學的表演發表自己的看法。)

⑷ 老師、學生共同評價學生的表演。

⑸ 再請一組學生表演,師做評價後,請一組同學用現代語言進行辯鬥。

⑹ 讓學生體悟文中包含的人文精神:

(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我們要獨立思考,大膽質疑。認識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思考,會有不同的結論,要客觀科學地分析事物。)

8、面對兩小兒的爭論,孔子怎樣?(課件出示:孔子不能決也,理解意思。)

9、瞭解孔子嗎?能否根據平時的閲讀或所查的資料來介紹孔子呢?讓學生自由介紹。如不會師説沒關係,老師查到了一些,大家一起看看。(課件出示資源共享……)

10、孔子這個古代博學多才的大家,面對兩小兒關於自然科學方面的問題沒有隨意表態,你認為他的態度可取嗎?(他實事求是,不怕露醜,值得我們學習)

11、孔子的態度兩小兒怎麼表現,引導理解最後一句話。你對兩小兒的言行有什麼看法?

12、今天我們是掌握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能對古人的爭論作個判斷,給一個明確的觀點嗎?啟發學生嘗試用文言文回答

13、引導學生課後探究問題:這屬於天文學方面的科學問題,課後可以上網或查閲科學書籍或問地理老師或自己做實驗去探究問題證明自己的觀點。

14、分角色朗讀。

四、總結學法,遷移運用

我們運用這些方法在2分鐘內學習一則寓言故事。課件打出《守株待兔》文言文,檢查學習情況。

五、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中華民族有着數千年的文明歷史,產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今後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瞭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老師這裏提供了2則寓言故事,同學們課後採用課堂上初步掌握的學習古文的方法去學習寓言故事。另外《兩小兒辯日》的故事對我們啟發很大,課堂上還沒有會背誦的同學課後熟讀成誦,其他同學可將這則故事講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或小同學聽,把他們聽後的感受就寫在書後空白處。

兩小兒辯日説課稿 篇15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課文,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2、能借助工具書、結合註釋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疏通文意。

教學難點:

感知寓意,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具準備:

孔子圖片、課件、學生蒐集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出示孔子圖片)你們知道這是誰嗎?你對孔子有多少了解?

2、那麼孔子是不是這樣做的呢?剛好《列子》中有一個小故事告訴了我們。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列子三篇》中的第三篇《兩小兒辯日》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理解課題並質疑。

二、反覆誦讀,疏通文章。

1、暢談感受,明確方向。

(1)初讀課文,想想讀後有什麼感覺?(難讀,有些詞語難理解。)

(2)你打算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解決?

(回憶以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反覆讀,結合註釋讀明白,理解大意説通順。)

(學生總結後,課件出示讀書方法)

2、合作學習,疏通文章。

(1)根據剛才大家總結的方法再讀課文,注意句子的停頓,可在需要停頓的地方畫上斜線。

(2)讀給小組同學聽,還可以跟小組同學説説故事的大意。

3、檢查讀書情況。

(1)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評價。(教師可作適當點撥)

(2)齊讀,讀出古文的韻律美。

(3)説説課文的大概內容。

過度:大家已經熟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大意,現在我們來解決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好嗎?(課件出示問題)

三、品讀課文,感悟寓意。

1、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自學課文,可在書上圈圈、點點、寫寫。

2、小組交流自學所得

3、全班彙報交流,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4、怎樣理解“笑”字。

5、用自己的話説説文章的大意。

過度:兩個小孩為太陽什麼時候離人近,什麼時候離人遠而爭論不休,你想身臨其境感受一下這樣的場面嗎?

6、分角色朗讀課文。

7、嘗試性背誦,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四、聯繫實際,讀寫結合。

師:大學問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這麼簡單的問題不能決也,難怪兩小兒笑曰:“熟為汝多知乎?”故事講完了嗎?

1、想一想,假如你是孔子,你會怎樣想,怎樣説呢?把你的.想發泄出來,如果你想用白話文寫,你自然是一件駕輕就熟的事了,如果你也想感受一下古人説話的韻味,可以用文言文寫。

2、學生寫話。

3、交流彙報,師生評價。

4、此時,你認為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五、感悟寓意,超越文本,昇華主題。

1、孔子不能解決兩小孩提出的問題,難道孔子真的沒有學問嗎?那為什麼解決不了?

2、那麼時至今日,我們是否能很好的會大量小孩提出的問題呢?

(學生讀課外蒐集的有關這方面的材料)

3、聽了這些材料,明白了兩小兒爭論的結果怎樣了吧?

4、儘管兩小兒的看法都不正確,但我們從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啟示,説説你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了怎樣的啟示?

5、《兩小兒辯日》不僅辯出了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兩個小孩,也辯出了一位實事求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孔子,這是什麼,這不是知識,這是知識下面再加一個太陽(板書:智),這是智慧。

人生需要知識,但更需要智慧,讓我們記住《兩小兒辯日》中那兩個智慧的小孩和哪一位智慧的孔夫子吧!

6、在音樂的伴奏下,誦讀全文,結束課文。

兩小兒辯日説課稿 篇16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文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並複述故事。

2、能一段一段地複述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二、基礎知識:

辯辨駁辯證辯護

故:原因,緣故。去:離。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敍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憑着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説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説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全文僅一百來字,卻能給人以多方面的啟示。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展開故事情節是其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從中表現了兩小兒的天真可愛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教學重點:瞭解文章內容,準確斷句,流暢朗讀。

3、教學難點:字、詞古今含義不同是學習本文的難點。

4、教學突破點:藉助註釋及前文積累理解詞句。

教法設計: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説説題目是什麼意思?重點理解“辯”字,並且學習這個生字。

二、初讀課文,梳理學法

1、自由讀課文,憑自己的理解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考查學生對古文的感悟能力)

2、板書課題,解釋課題。他們到底在辯論什麼呢?

三、讀通課文

1、試讀,將讀不準的字畫下來。

2、指名分小節讀,集體糾正讀錯的字音和讀錯的語句。

3、學生齊讀。

四、精讀課文

1、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思考他們在辯論什麼問題?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先借助註釋自由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後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練習朗讀課文。

3、組織交流。結合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點撥。

4、背誦課文,複述故事。

第二課時

一、指導學法,精讀課文:

想想我們是怎樣學習《紀昌學射》的?一是要理解重點字詞;二要讀出詩文韻味;三要感悟人文內涵(意境、感情、哲理)。

二、研讀課文,自學理解:

1、學生對照註釋,自己理解課文,記下不懂的問題。

2、按學習《學弈》的方法自學課文,小組內交流學習成果。

三、激勵測試,交流感悟:

出示測試題,各小組搶答積分,評出優勝學習小組。

1、回答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遊:其:為:也:

如:此:乎:始出:

小兒:

2、兩小兒在辯論什麼?

(太陽大小?太陽冷熱?太陽遠近?)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讀好兩小兒的話,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誦課文,看哪組能讀出古文韻味。

四、深化感悟,明確寓意

1、各組提出分歧較大的問題以及不懂的問題,同學交流討論。

2、你同意他們的意見嗎?用科學知識解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課下收集資料,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個小孩説些什麼?現在我們就來表演《新兩小兒辯日》。

3、四人一小組,分角色練習創造性表演。

4、組織交流,一小組表演,其他同學做評委。教師可參與表演。

5、這個故事中,你最喜歡誰,為什麼?你想對他説什麼?

(引導學生肯定兩小兒敢於嘲笑孔子,挑戰權威;或讚揚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練習有感情背誦課文。

五、作業:

向學生推薦閲讀《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興趣。

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兩小兒:敢於嘲笑孔子,挑戰權威

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資料索引與精華:

1、本文選自《列子湯問》。《列子》相傳為戰國時鄭國人列禦寇(約公元前450—公園前375)所著,其中保存了許多先秦時代優秀的寓言故事、民間故事。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學生編成《論語》一書,流傳於世。

兩小兒辯日説課稿 篇17

目標要求:

1、根據課後註釋理解文章內容,並反覆誦讀課文,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學習方法:朗讀法、藉助註釋理解法、聯繫現代文意思體會意境法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解破課題。

1、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説説這文章與我們現在文章的不同,引入課題。

2、讀題:兩小兒辯日

3、解題:這五個字我們大家都很熟,辯,是什麼意思?日指什麼?課題講什麼?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讀課文,直到讀通順讀流利為止。

2、藉助課文註釋及工具書試着理解文句內容。

3、用現代文複述故事。

(方法:一、藉助註釋、工具書把課文大概意思讀明白;二、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三、品讀課文,感悟品質。

1、同桌合作,弄清“辯鬥”的內容、觀點和理由。

2、檢查學習效果、品讀課文。

A、“辯鬥”內容:一兒日:“我以日始出時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時遠,而日中時近也。

(1)讀這句話。

(2)理解:“日始出”與“日初出”,“日中”。小結出觀點:a晨近,午遠;b晨遠,午近。

(3)再讀。讀出意思讀出韻味。

B、“辯鬥”理由:一兒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其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1)讀句子。

(2)理解:“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是什麼意思?全句連起來説是什麼意思?着重理解“車蓋”:古時候帝王出行時坐的車上像傘一樣的頂。相當於我們現的傘那麼大。理解“盤盂”就是現在的`盤子那麼大。

(3)小結出:大則近,小則遠。

C、依照上面的方法學習:一兒日“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小結出:熱則近,涼則遠。

D、理解“笑”的意味。兩小孩爭執不下,就去問孔子了,孔子能判斷能決斷嗎?(孔子不能決也)

(1)理解“孰為汝多知乎?”:誰説你知道得比我們多呢?

(2)體會笑的意味:兩小孩是怎樣説這句話的?

(笑着説)你們説説這是一種怎樣的笑?根據學生的回答以各種笑讀出句子。引導學生要“有問題時要敢於思考、敢於探究,不懂的時候要實事求是,不要不懂裝懂”。

E、弄明白太陽到底有沒有遠近之分(大小,冷熱)。

四、角色對辯,積累背誦。

師:我們要把這件事寫成白話文要好幾百字,而文言文只要117個字,多簡潔啊。我們想不想也來學兩小兒辯一辯日啊?

(1)同桌分角色互辯。

(2)請幾對同學展示辯。

(3)分男女同學互辯。

(4)背誦課文。

五、作業設計(選做一題)

(1)演一演:《新兩小兒辯日》一現代少年穿越時空,來到古代,遇見兩小辯日,請少年裁決。

(2)寫一寫:把《兩小兒辯日》改寫成現代文。要求:突出辯鬥的激烈場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