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説課稿(15篇)

來源:文書谷 1.21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自然之道》説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然之道》説課稿(15篇)

《自然之道》説課稿1

一、説教材

第三單元以“大自然的啟示”為主題,主要是通過課文來進行觀察自然、保護環境的延伸和拓展。其中《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學常識為主的敍事文章。它以事情發展為順序,講述了我和同伴去旅遊時看到一隻幼龜被嘲鶇啄食。他們不顧嚮導的勸阻,讓嚮導把幼龜放入大海,結果指使更多的海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願望截然相反的結果。

通過本篇的教學,繼續學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能違背自然之道。

這篇課文我準備了兩個講授,第一課時:導入,範讀課文,自學生字;理清脈絡,討論段落劃分。第二課時:複習生字,朗讀課文,讀後談感受;教學課文,理解詞語,總結全文。

我着重講第二課時,針對可是的安排和學生的認知實際,我確定以下目標:

1、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認識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規律,反之則會弄巧成拙;

2、基礎知識目標:理解詞語,體會用恰當的詞語表達情意;

3、基本技能目標: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説教學要點

瞭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啟發是重點;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難點。

三、説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閲歷,本科選用了“細讀,精讀,默讀整體感知;討論體會”為主的教學方法。為什麼尋用這種方法呢?本課是一篇豐富學生見識,使學生受到啟發的文章。精讀,品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思想感情;默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有利於思考問題。討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説學法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這節課可知導學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知導學生以朗讀來理解;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或句子。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五、説學生情況

中年級的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對大自然,對社會都有很大的好奇心,藉助本課的學習,對他們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有很好的幫助。

六、説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 一)釋題

板書課題,什麼是“道”?自然之道是什麼意思?自然界究竟有什麼規律呢?

(二)回顧

1、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麼?

2、出示圖片,瞭解太平洋綠龜的相關知識。

(三)緊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愛的小海龜卻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師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這是一件什麼樣的事令作者如此後悔呢,自由讀課文3~7自然段,説説這是一件怎樣的事。

(作者他們救了一隻幼龜而害了許多隻幼龜。)

概括板書“救龜”──“害龜”。

“救龜”與“害龜”分別是哪幾段?(3~4,5~8)

(四)抓關鍵詞,學習“救龜”(3~4)

讀讀第三段,你覺得這一段裏值得你積累的詞語有哪些?(欲出又止,躊躇不前)

找到這兩句話讀一讀,聯繫上下文,用你的動作來説明這兩個詞的意思。(指名錶演)

從這兩個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幼龜非常謹慎,寫出了“偵查”之意。)

還有一個詞也説明了幼龜很謹慎,你知道是哪個麼?(突然,説明其動作快。)

齊讀第三段。

正在這時,一隻嘲鶇用尖嘴啄它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幼龜的生命受到威脅。同學們,此時假如你就在現場你會怎麼做?

是啊,憐憫之心人皆有之啊,咱們來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他們是什麼樣的反應。

找找遊人和嚮導不同反應的詞語。

1、遊人:緊張 焦急 呼喊

2、嚮導:若無其事 極不情願 冷淡

出示:

嚮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朗讀體會若無其事)

分角色朗讀第四段

如果你是幼龜,你會怎樣感激嚮導呢?

(五)學“害龜”,體會心情

1、故事到這裏結束,該是完美的結局。可是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指名讀5、6段,看圖,想象慘狀,體會“飽餐一頓”。

2、一隻可愛的幼龜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由於得到錯誤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龜爬了出來,成了食肉鳥的美餐。我們真是幹了一件_____的事。此時此刻,作者和同伴們的心情怎樣?吃驚、震驚、後悔、自責。

3、填上適當的詞語,讀句子。

同伴( )地説:“天哪,看我們做了什麼!”

(六)明道

1、沙灘上的慘劇正在發生,我們應該怎麼辦?補救。讀第七段,把描寫嚮導和我們的動作的詞語畫出來。

此時的心情怎樣?

交流:摘下、放進、抓起、奔跑。

此時嚮導和我們的心情怎樣?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這些幼龜──趕緊、迅速、氣喘吁吁)

朗讀體會心情。

2、我們的補救有效果嗎?儘管我們竭力搶救,可不少幼龜還是成了食肉鳥的美餐。

讀第八段。出示句子:

不一會兒,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雲霄。

(“歡樂”與前文哪個詞照應?“頹喪”。由這兩個詞你想到什麼?)

我和同伴們低着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我們此時會想些什麼呢?

嚮導由若無其事到不情願,現在心情又是什麼樣?

3、現在,我們再來回想一下向導説的那句話(出示)還會勸告他嗎?你還會哀求他嗎?還會去指責他嗎?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現在你對嚮導的話,自然之道,有更深的理解了嗎?誰來説説。

(七)作結

自然萬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該做些什麼呢?課文通過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

課外探討;嚮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為什麼不制止,反而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自然之道》説課稿2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是語文S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組中的一篇反映人與自然關係的科普説明文。自然萬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該作些什麼呢?課文講述了作者和同伴及一位生物學家嚮導,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觀察南太平洋綠龜的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看到一隻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鷹啄咬時,不顧嚮導的勸阻,要嚮導把幼龜送入大海,而導致成羣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從巢裏魚貫而出,結果成了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這件事使“我們”感到震驚和懊悔。同時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違”的自然規律。

六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科學常識和一定的閲讀科普讀物的能力。這篇課文的內容並不複雜,學生容易讀懂。我在學生讀熟課文,自學完字詞,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把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知識目標:深入學習海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2、能力目標:抓重點詞句讀懂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中心思想。3、情感態度:通過學習懂得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規律,就要按自然規律辦事,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全文圍繞小幼龜的命運寫了人們的態度和表現,從人們的思想感情的變化寫出他們悟出的道理。因此,我在引導學生探究如何通過具體事實來説明道理,表達感情時,把學習的重點確定為:1、把握我和同伴與嚮導感情的變化:2、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感悟“道”。教學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我採用:以讀懂情,以讀悟理,以讀練説,以讀促寫的教學模式進行聽説讀寫訓練。所以,在教學時,我決定把學生的讀文本放在首位,採用自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範讀、跟讀、齊讀等不同的讀的方式,

以讀代講,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讀書,反覆閲讀語言文字,領悟文本。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讀中明白道理。當學生有了自己的感悟,產生表達慾望時,我及時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各抒己見,相互啟發,相互學習,昇華文本內容,從而達到全面把握、正確理解文章內容和深入感悟文章內涵,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目的。當然,學生的自讀自悟離不開教師恰當的啟發與點撥,因此,我將按照如下的步驟,並藉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引導學生讀懂文本。

一、自主閲讀,激發情感。

上課伊始,根據在第一課時學生學習生字新詞、讀通、讀順課文,理清課文脈絡的基礎上,我以複習生字詞為目的引出學生説出“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然後引導:假設現在我們就是那一行遊客,跟着嚮導一起上島,看看在島上我們都做了什麼蠢事。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覺得哪些行為已經是愚不可及?仔細讀課文找出有關內容,細細體會。

出示課件,閲讀提示:

1、自由讀課文3——4自然段。

2、找出有關句子,説説自己是怎樣愚不可及的?把你的體會批註在書上。

3、把你的體會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注: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讓學生自主閲讀的體驗,文我一體,用心讀書,書入我心,我入書中進行有效閲讀,感悟文本,並學會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觸摸文本角色的情感脈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張揚學生個性。,)

二、抓重點詞句,以問導讀,領悟“道”

我先引導學生推敲文本中的“欲出又止”和“躊躇不前”兩個詞感受小綠龜的處境,讀懂文本傳遞的信息。然後提出問題:試想一下,弱小無助的幼龜面對如此兇猛的天敵,又是啄又是拉,處境多麼危險啊,此時你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帶着這樣的感受一起來讀這段話!學生通過讀,充分理解這段語言傳遞給我們的信息了:我們真是愚不可及啊!緊接着,我引導學生想象補充,個性閲讀文本,體會遊客與嚮導截然不同的態度。我設計了四個引讀問題。

1、如果你就在現場,面對這樣緊張的`一幕,你又會怎麼做?那麼同伴,嚮導又是什麼反應?體會我、同伴、嚮導的對幼龜處境的不同態度。

2、沙灘上真的沒有事嗎?(不是)是啊!我們着急,擔心,揪心,可向導卻若無其事,誰來讀讀嚮導説的話?

在我們眼裏嚮導是個什麼樣的人?(無動於衷、鐵石心腸、無情、殘酷)那我就要採訪一下向導,看他怎麼説?(我是中央台記者,我想問問你,你為什麼要這麼説?理解嚮導話中的意思)

3、此時,我和同伴對嚮導所説的“自然之道”是怎麼理解的?(不要管它,隨它去吧……)

4、嚮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同伴們會怎樣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話來勸勸嚮導嗎?(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勸説嚮導)再分角色朗讀。

“你得想想辦法啊!”(焦急)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若無其事)

“不能見死不救”(責備)

(這段設計,體現學生個性的閲讀文本,體會文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想象中充實閲讀體悟,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分享別人的智慧與成果,提高自己的認識,如能產生思想上的共鳴,這更是閲讀的一種樂趣。)

三、圖文結合讀,通過比較分析再讀,體會結局的殘忍。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採用教師範讀,學生結合多媒體課件展示的畫面讀中想像,想象後再朗讀文本,補充文本,通過讀去填補文本中人物的情感、思想,通過想象讓學生走進文本、甚至超越文本。)

如:我在出示“不一會,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快的叫聲,響徹雲霄。”這段文字的同時,我還展示了食肉鳥啄食幼龜的動畫,並配有食肉鳥響徹雲霄的叫喊聲,我問:看到這樣的畫面,聽到這樣的聲音,你的心情如何?嚮導的心情呢?我們再把書讀進心裏:嚮導心裏難受極了:(學生髮揮想象填補心裏的想法)

是啊,嚮導心理難受極了,我們救了一隻,卻傷害了無數只。(板書:害)

教師引讀,學跟讀:

終於,嚮導發出了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現在我們再來回想一下向導之前説的那句話(出示嚮導的話:“嚮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齊讀)還會指責他嗎?現在你該如何體會“自然之道”的含義?(大自然生存的方式)

四、以讀促寫,深化情感

課文讀到這兒,孩子們(出示寫話練習)

假如我是葬身嘲鶇之腹的一隻小幼龜,我想説……

假如我是一隻吃得飽飽的嘲鶇,我想説…

假如我是親身經歷這件蠢事的作者,我想説……

請選擇一個寫一寫。

學生寫完後交流,教師小結:我們都感受到了人如果遵循自然之道,就會保護幼龜,如果人違背自然之道,就會傷害幼龜。(板書:人違背遵循)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我們好心辦壞事的故事。孩子們那,我們“我們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

為了鞏固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理解,我還設計了拓展延伸內容,讓學生內化“道”。師:回顧我們學過的課文,你還知道哪些違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嗎?我們之前學過的,《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拔苗助長》《我要的是葫蘆》《“打掃”森林》,都是講自然之道的課文。學生講述自己生活中的自然之道的事例。

五、迴歸昇華,真誠解“道”

教師總結:其實,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有生存的規律,如果我們違背規律做事,就會得到與願望相反的結果。如果我們遵循自然之道,就能與自然和諧共存。

六、佈置作業

出示課件:作業:

1、把故事講給家長聽,和家長一起探討有關自然之道的事情。

2、收集有關人類從大自然中受到過哪些啟發,有什麼發明創造的資料。

板書設計:

遵循救

人自然之道龜

違背害

人是萬物之靈,自作聰明,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自然之道》説課稿3

一、説教材

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説教法

在教學時,我主要注重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這是一項長期訓練的內容,不能要求過高,不能急於求成;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交流學生的自己的閲讀感受,從中受到啟示: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本篇課文我準備用三個課時來完成,其三個課時目標大體是:第一個課時導入、生字教學及熟讀感知。第二個課時感情朗讀、教學課文及理解關鍵字詞句。第三個課時是總結全文,領悟道理及讀後感受。本次説課我着重講第二個課時。

三、説課時教學目標

1、(在前一節課生字掌握及初讀感知到的前提下)讓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2、認識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之道,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將弄巧成拙。

3、感悟自然之道的藴意。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從課文中發生的事件悟出“自然之道”

教學難點:理解嚮導説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説教學過程

(1)引入“道”

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開始,我會先講一個人人曉知的故事《拔苗助長》,學生猜出故事的題目。隨後提問:“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引導學生説出了拔苗助長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從這我引出課題“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講述這個道理。

為了使學生能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會讓學生進行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問題:課文的每一部分各講了什麼?(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語文閲讀要求就是能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在精講課的開始我都會讓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2)感悟“道”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演中促讀,演中理解的方式。可愛的小海龜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引導找出關鍵句“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從而提出這是一件什麼樣的“蠢事”?找到課文三、四、五自然段。學習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寫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理解“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説説“嘲鶇”的動作,體會嘲鶇的心情。

@而在接下來學習第四自然段的教學中我設計了感悟朗讀。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説這句話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指名上台表演朗讀,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説“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嘲鶇呢?並再次體會嘲鶇“頹喪”的心情。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説説圖意。課文第6、7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為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在此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心情怎樣?

填空練習加深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天啊!”同伴xxxxx地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xxxxx地説:“xxxxxxxxxxx。”

再體會課文最後一段關鍵句嚮導的感歎,嚮導一邊走一邊説:“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歎,齊讀最後一句。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3)、使“道”深入學生內心(昇華部分)

在最後一個環節我設計讓學生大膽想象,引導學生,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説什麼?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説一説吧!根據學生髮言,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會大自然的規律,使“道”深入學生內心。

教師相機總結:比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以在魚缸中生活,温室也難育參天大樹,我們要尊重大自然,否則將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一隻被圈養的老虎,在管理員的指揮下言聽計從,可見老虎已失去了野性。大自然有自己的發展的規律,有它本身的生存之道,各類的動植物在大千世界中都有它生存的道理,都有它生存的原則,更有它避難的本能,如果人為的去破壞它,阻礙它,就會違背自然規律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讓我們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自然之道》説課稿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問道”

自然萬物,有着它自已生存的方式和規律,如果不按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九課《自然之道》請同學們齊讀課題(學生齊讀課題),誰能説説題目中的“道”是什麼意思?(道理、規律) 那麼題目的意思就是(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規律)。

二、統讀全文,回顧內容。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作者一行人的目的,那麼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嗎?又發生了什麼事呢?讀課文,

讀文後(選一個學生彙報作者一行人的目的)。

説得真好,你們願意看看可愛的海龜嗎?(師點幻燈片,邊看邊説)看完後,你最想説的一句話是什麼?

三、緊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愛的小海龜卻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師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2、我們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面對我們的表現,嚮導又是怎樣説怎樣做的呢?

請同學們默讀文章的第三到第八自然節,邊讀邊畫邊思考,並標註你的感受。

四、默讀課文,深入研讀。

1、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瞭解學生掌握情況。(出示幻燈片)

思考:

我們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嚮導又是怎麼説,怎麼做的,對此你有什麼想法?

2、彙報交流:

⑴ 學習三-四自然節:

① 我們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我和同伴緊張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聯嚮導説:“你得想想辦法啊!”

看見探頭小龜有危險,就焦急起來,讓嚮導想辦法。聯繫上文小龜遇險體會我們因愛護小龜,擔心它受到傷害,但不懂它入海的基本規律。相機理解“欲出又止”“躊躇不前”“企圖”。

指導朗讀,讀出危險及焦急的心情。

② 面對着我們如此焦急的表現,嚮導是怎麼説、怎麼做的呢?

電腦出示:嚮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叨就叨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嚮導為什麼這麼説?理解“若無其事”他説這句話時心裏是怎麼想的?

(嚮導覺得這是正常的規律,幼龜防護天敵,自然有自我保護的`辦法,不能人為去改變)

③ 第四自然節中還有哪些句子表明了他們情感的不同?引導學生理解“冷淡”“極不情願”等詞語。

④ 指導朗讀:

誰的想法正確呢?後來發生了什麼事呢?

⑵ 學習第五自然節:

① 學生彙報:相機理解“魚貫而出”。② 你明白了嗎:為什麼説我們乾的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過渡: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

⑶ 學習第六、七自然節:

① 自由讀6~7自然段思考: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

② 學生彙報。

③ 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

⑷ 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

“天啊!” “看我們做了些什麼?

4、朗讀第八自然段,體會中心: ⑴ 我們不顧自然規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龜,而導至海龜受到巨大傷害,令我們震驚,我們極力去救海龜,但我們內心仍是悔恨至極,讀第八自然段,從哪兒看出我的心情?

⑵ 我們的內心會想什麼?(無知,好心辦壞事,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只能把事辦糟,自然現象神祕莫測,不知道就不能亂加修改。)

⑶ (出示句子)嚮導由若無其事到不情願,現在心情又是什麼樣?(悲歎)把悲歎換成感歎行不行?悲(為小龜的慘死)歎(人類的無知,強行改變規律,應受責罰)

⑷ 嚮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為什麼不制止,反而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⑸ 有感情地讀第八自然段。

四、感悟啟示

如果你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請把你的收穫告訴大家。

五、朗讀全文,明“道”。

自然萬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該做些什麼呢?課文通過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請大家再次用心讀課文,細細體味吧!

六、作業。

找一找生活中違背自然規律行為

板書: 我們:無知之愚

自然之道{ } 愚不可及

嚮導:有知之愚

《自然之道》説課稿5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八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記敍了作者和七個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到南太平洋一個小島去旅遊。他們的目的是觀察幼龜怎樣離巢入海,在觀察中為救一隻幼龜,沒想到這是龜羣的“偵探兵”,成千上萬的龜羣也爬向大海,因來了許多食肉鳥,造成幼龜的傷害。描寫了眾人與嚮導對此事的後悔之情。

通過本篇的教學,繼續學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能違背自然之道。

這篇課文我準備了兩個講授,第一課時:導入,範讀課文,自學生字;理清脈絡,討論段落劃分。第二課時:複習生字,朗讀課文,讀後談感受;教學課文,理解詞語,總結全文。

我着重講第二課時,針對可是的安排和學生的認知實際,我確定以下目標:

1、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認識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規律,反之則會弄巧成拙;

2、基礎知識目標:理解詞語,體會用恰當的詞語表達情意;

3、基本技能目標: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説教學要點

瞭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啟發是重點;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難點。

三、説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閲歷,本科選用了“細讀,精讀,默讀整體感知;討論體會”為主的教學方法。為什麼尋用這種方法呢?本課是一篇豐富學生見識,使學生受到啟發的文章。精讀,品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思想感情;默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有利於思考問題。討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説學法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這節課可知導學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知導學生以朗讀來理解;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或句子。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五、説學生情況

中年級的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對大自然,對社會都有很大的好奇心,藉助本課的學習,對他們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有很好的幫助。

六、説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看圖想象,感知“慘狀”。

1、師: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課文主要講了(生説)概括得真好,現在請同學們仔細看課文36-37頁的插圖,並開展想象,按一定的順序説記圖上的景象。

2、圖文結合,體會場面的殘忍。

(1)師:課文哪些內容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課文第六、七自然段)請同學們讀一讀第六、七自然段,再觀察圖並展開想象。想象一下: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從食肉鳥的動作、眼神、聲音、氣勢等方面説,可以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出示句式:看沙灘上有許多食肉島,它們有的 有的' ,還有的 ,真是殘忍極了。

二、探究原因逐步悟道。

1、師:同學們,造成這一慘狀的原因是什麼?用一句話來概括。(我們幹了一件遇不可及的蠢事),這件蠢事好在文中到底指什麼事?(救了一隻幼龜)

2、對於這件蠢事,你們有什麼疑問?(學生質疑)。

3、師:帶着這些問題,講同學們默讀課文異動筆,畫一畫有關語句。(生默讀畫語句)

4、彙報、交流。

(1)師:咱們先解決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救幼龜是一件蠢事?還要去做?也就是幹蠢事的原因。

生:

A、看見探頭幼龜遇險。

出示:第三自然段後2句。(突然……拉到沙灘上去)

①同學們讀讀這段文字,想想哪些詞句讓你有特別的感受?(生讀)

②談感受,評價。

點拔,指導朗讀。

師:小幼龜的欲出又止,完全是有道理的,你們看(生齊讀一隻……上去)你們瞭解嘲鶇嗎?它是一種異常兇猛的海鳥,有時甚至會攻擊狗這樣體形龐大的動物,現在弱小無助的幼龜正面對如此兇猛的天敵,此時此刻,如果你在場,心情會怎樣?( )那就帶着這種感受讀。

自由讀。

誰能用自己的書聲再玩這危險場面?

指名讀。齊讀。

B、不顧嚮導勸阻。

師:是啊,幼龜就是這樣的危險,難怪我們會着急誰來讀讀我們當時表現的句子。

師:我們這麼着急,嚮導卻是——(生:若無其事)若無其事什麼意思?誰來若無其事地讀讀嚮導的話。

指名讀嚮導的話。

師:面對幼龜遇到的危險,我們着急、揪心,嚮導卻能若無其事地説出這樣的話。(生齊讀:叨就……)

(叨走幼龜是自然的事,這是幼龜保護自己的手段)

師:可在我們無知而又激烈的逼迫下,嚮導“救不情願”地抱起那隻小烏龜朝大海走去,透過這個“極不情願”想象一下,此時此刻,嚮導心裏會想些什麼?

(2)師:學到這,第一個問題已經解決了,那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是説蠢事?

生彙報(第五自然2、4句)

a師:讀讀這些句子,想想哪些字詞又讓你有特別的體會?

點拔:

a1以“成羣”“爭先恐後”“魚貫而出”體會到幼龜多,爬行快,且有程序。

a2師:集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都爭先恐後地結伴而出,像這樣“魚貫而出”“結伴而出”的詞語你還能模仿着説幾個嗎?(傾巢、百王、口而出、 薄而出……)

a3師:“偵察兵”出去好一會兒還沒回來,如果你就是巢爐的小龜,你會怎麼想?

a4師:是啊,帶着一份嚮往,一份期盼,海龜們爭先恐後的結伴而出,可就在這時,天空中出現了幾十只食肉鳥。我們試想一下,小龜們此時會怎麼想?它們會聽到什麼?還會看到了什麼?

(生論)

師: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做了一件(生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我們救了一隻小海龜,卻殘害了一羣小海龜,那就是我們違背了——(生自然文道)我們違背了自然之道,大自然就會對我們進行——( )

三、抒發心聲,內化“自然之道”。

師:同學們,讀到這,再看這“自然之道”,它還是每年的規律“二字嗎?”你還感悟到什麼?拿出筆,寫出你的感受。

出示:自然之道,神祕莫測,我深

師:要遵循自律規律,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與我們願望相反的結果。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人類也曾因為不瞭解自然之道,違背了自然界規律,受到大自然懲罰。你瞭解了哪些這樣的例子

《自然之道》説課稿6

為了能在實踐教學中突出新課標的理念,關注學生的發展,體現人文關愛和時代氣息,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以我想把這次説課內容的主標題定為“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髮展”。並以此作為理論基座和貫穿説課各環節的主線。從教材理解、學情分析、教法、學法設想、教學程序安排、教學設計特色幾個板塊進行一一説明和體現。

一、感悟教材:

<自然之道>主要講了我和我的同伴們在美麗的小島上發現一隻幼龜正面臨着被食肉鳥吃掉的危險,從而萌發救助之心,然而卻導致更多幼龜被食肉鳥吃掉的悲慘後果。從而説明了遵循”自然之道”的重要性。。這篇課文圍繞”大自然的啟示”的主題取材,通過生動的事例説明道理,是説理性比較強的課文。

根據以上教材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單元訓練目標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偵察、愚蠢、爭先恐後、若無其事”等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③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雖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但是他們的思維和認知水平還處在待發展狀態,自我控制能力和協調能力比較低,學習主動性不是十分高,對文本的探究能力容易受老師的影響,或者僅僅停留在表面階段。因而,在課堂上就很難創設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與喚起學生的學習需要。但有一點很好,就是學生的好奇心強,探究慾望高,喜歡和他人交往,善於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合作。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教學時,我將針對學生的餓這些情況,有效的落實教學方法。

三、教法設想: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體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蒐集處理信息、認知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完美體驗,促進表達與發展的過程。所以,為了落實課改精神,在教學中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這節課,我將營造自主、合作、平等、和諧的良好氛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主要採用疑問導讀法,並輔以問題情境教學法來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在剛拿到這篇課文的時候我發現這篇課文的可以大體的分為兩段,一是我們好心救助那隻危險的小幼龜,二便是我們救了它卻發現我們做了一個多麼”愚不可及”的事情。兩段的情感有較大的起伏,對學生的情感衝擊較大。我發現這既是文本的難點重點同時也是一個突破點。學生能不能對這篇文章產生共鳴就看能不能有效地利用這個關卡。於是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便是將教材用分批呈現的方式來進行解讀。

用一羣同樣的主人公幹的同樣的一件事來串連兩個段落。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呈現那個小嶼上美麗的風光下,爬着一隻弱小而可憐的幼龜,然而在它的背後卻正盤旋着一隻可怕的食肉鳥,眼看這隻可憐的幼龜就要被這隻兇惡的食肉鳥當成美餐了,畫面就定格在這個千鈞一髮的時刻。這時我將拋出一個尖鋭的問題:這個時候如果是你看到這樣的畫面你會怎麼做?一強一弱的強烈對比,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原有的情感積澱,正義感和一顆除強扶弱的心讓學生不能不對這個的畫面動容,救助小幼龜的強烈呼聲在他們的心底湧起。

這個時候,我將極力地肯定他們這份愛心,畢竟他和學生原有的情感思路十分相附,於是我再將故事講下去:那羣可愛的旅客們也是這樣做的,也許這個時候還有學生會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為那羣旅客也為那隻險被吞食的幼龜而慶幸。 就在這個時候,學生的勝利感充拆着他們的時候,我將呈現第二份的教材,同樣是這羣人,乾的同樣的這件事,後來到底如何了呢。通過研讀學生才得知”我們幹了一件多麼愚不可及的事情。這個結論就猶如重型炸藥,為什麼我們除強扶弱反而卻害了別人呢?這個時候才是思維迸發的突破點,新的理念與原有道德觀念的衝擊會讓學生百思不得其解,這個時候教師只有適時地加以引導,讓學生暢所欲言,做到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閃光,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現自我的殿堂,最後讓學生在探究中得出: 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事與願違,好心辦壞事;大自然中的現象是十分複雜的,沒有調查清楚就不要亂作決定或指揮;當人自作聰明時,就可能以主觀意志代替客觀規律,聰明反被聰明誤等等。

當然最後的時候教師還可以有個小結:強調自然之道的重要性。最後我的想法是利用一個”蛹化成蝶”動人故事,而告訴同學們在我們神奇的大自然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或是那樣奇妙的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探究慾望。

四、教學設計特色:

1、緊緊把握語文課程改革的新走向。

新課標倡導學習方式的轉變,閲讀教學必須擺脱以情節分析為主線,以提問應答為載體的低效模式。因此,我在預設的教學中,從整體着眼,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整體解讀課文,感悟課文,並從中獲得語言和思想的共鳴,達到了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的有效對話,真正使語文課堂得到了開放。

2、抓住課堂閃光點,着重開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活動。

本篇課文藴涵着豐富的訓練學生想象力的因素,所以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我主要抓住讓學生自由暢談這樣一個機會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潛能,鼓勵學生去創新,去大膽想象,並把它完整地表達出來。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訓練語感和提高創新思維。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以人文關愛為出發點,以新課標精神為理論依據,力求為學生創設“愉悦、輕鬆、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能主動的學習,有效的學習,並獲得健康和諧的發展,真正體現了“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髮展”的宗旨。

《自然之道》説課稿7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這是一項長期訓練的內容,不能要求過高,不能急於求成;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交流學生的自己的閲讀感受,從中受到啟示: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二、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學過程。

1、引入道。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伊始,我先出示一個故事,讓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成語?同學們很快猜出這個成語是拔苗助長。我隨後又問: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學生説出了拔苗助長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從這我引出課題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講述這個道理。

為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又讓學生聽課文範讀。學生聽範讀後再進一步讀,邊讀邊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講了什麼,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在此我設計了這一環節。)教師在學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內容後總結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課件: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麼,然後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2、感悟道 。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演中促讀,演中理解的方式。可愛的小海龜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敍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a。學習第三自然段。請一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描寫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帶頭飾上台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價,相機指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體會嘲鶇的心情。範寫啄字。

b。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説這句話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説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嘲鶇呢?並再次體會嘲鶇頹喪的心情。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説説圖意。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為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 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心情怎樣?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_____地説:___________。

再比較句子,體會悲歎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嚮導一邊走一邊説: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歎,齊讀最後一句。

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3、使道深入學生內心。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我讓學生想像,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説什麼?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説一説吧!根據學生髮言,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使道深入學生內心,教師相機出示課件並總結:大自然有一定的規律,比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以在魚缸中生活,温室也難育參天大樹,我們要尊重大自然,否則將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請看這是一隻被圈養的老虎,管理者讓它和一隻牛關在一起,居然能和牛和睦相處,可見這隻牛已失去了野性。南京著名生物專家吳琦老先生在會上直言抨擊了逐年興盛的商業類虎牛相爭、虎雞相鬥行為,建議政府部門儘快放虎歸山。讓我們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自然之道》説課稿8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語文S版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這麼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從中受到啟示: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體會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自然之道的含義。

⑵ 初步瞭解概括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

⑶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⑵ 體會文中重點詞語,感受自然之道的含義。

⑶ 通過對文本空白處的想象,使自己的想象能力與表達能力得以提高。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了解課文內容,認識到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

教學的重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的難點:理解嚮導的話,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

二、説教法

採用多媒體直觀法、引導學生想象法、拓展學生思維法等。

三、説學法

本課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通過學生品讀、畫重點句、小組合作討論、課堂表演等方法。

四、説教學過程(兩課時)

1.引入“道”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伊始,我先出示一個故事,讓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成語?同學們很快猜出這個成語是畫蛇添足。我隨後又問:“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學生説出了“畫蛇添足”告訴我們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告訴我們不要虛構事實,無中生有的道理。從這我引出課題“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講述這個道理。

為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又讓學生聽課文範讀。學生聽範讀後再進一步讀,邊讀邊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講了什麼,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在學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後總結把握文章內容和思想的一般方法。

2.感悟“道”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演中促讀,演中理解的方式。可愛的小海龜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敍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⑴學習第三自然段。請一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描寫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價,相機指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體會嘲鶇的心情。

⑵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説這句話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在學生

充分讀的基礎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説“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嘲鶇呢?並再次體會嘲鶇“頹喪”的心情。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①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②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説説圖意。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為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心情怎樣?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地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_____地説:“_______。”

再比較句子,體會“悲歎”“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①嚮導一邊走一邊説:“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②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歎,齊讀最後一句。

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3.使“道”深入學生內心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我讓學生想像,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説什麼?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説一説吧!根據學生髮言,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

五、説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力求簡潔、自然、明瞭。

23自然之道

遵循違背

保護傷害

海龜

六、説作業設計

第一課時: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給生字各找一個形近字並組詞。

第二課時:你還了解哪些“自然之道”,請簡單的寫下來。

《自然之道》説課稿9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同學的見識,使同學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同學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學時,要引導同學瞭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這是一項長期訓練的內容,不能要求過高,不能急於求成;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交流同學的自己的閲讀感受,從中受到啟示: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二、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學過程。

1、引入“道”。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應遵循同學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同學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伊始,我先出示一個故事,讓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成語?同學們很快猜出這個成語是拔苗助長。我隨後又問:“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同學説出了拔苗助長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從這我引出課題“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講述這個道理。

為使同學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又讓同學聽課文範讀。同學聽範讀後再進一步讀,邊讀邊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講了什麼,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在此我設計了這一環節。)教師在同學概括完文章主要內容後總結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課件: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麼,然後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2、感悟“道” 。

為使同學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演中促讀,演中理解的方式。可愛的小海龜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敍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a.學習第三自然段。請一名同學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描寫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請兩個同學扮“幼龜”,帶頭飾上台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價,相機指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同學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體會嘲鶇的心情。範寫“啄”字。

b.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説這句話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同學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在同學充分讀的基礎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説“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同學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嘲鶇呢?並再次體會嘲鶇“頹喪”的心情。

為使同學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説説圖意。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為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 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心情怎樣?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_____地説:“___________。”

再比較句子,體會“悲歎”“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嚮導一邊走一邊説:“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歎,齊讀最後一句。

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3、使“道”深入同學內心。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我讓同學想像,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説什麼?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説一説吧!根據同學發言,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使“道”深入同學內心。教師相機出示課件並總結:大自然有一定的規律,比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以在魚缸中生活,温室也難育參天大樹,我們要尊重大自然,否則將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請看這是一隻被圈養的老虎,管理者讓它和一隻牛關在一起,居然能和牛和睦相處,可見這隻牛已失去了野性。南京著名生物專家吳琦老先生在會上直言抨擊了逐年興盛的商業類“虎牛相爭”、“虎雞相鬥”行為,建議政府部門儘快放虎歸山。讓我們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四、説板書:

自然之道

遵循 違背

保護 傷害

小海龜

五、説課後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中運用了表演法、朗讀法、比較法、想象、揣摩人物內心、填空等多種方法力求在同學充分與文本對話的基礎上,自主感悟,自覺內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載的價值內涵,潛移默化地對同學進行人文薰陶。在交流討論中,在分析比較中同學受到啟示,更深入的感受到人類應按自然規律辦事,更好地為自然服務這一思想。設計根據新課標精神,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網絡資源,創設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質疑;利用表演,昇華情感;利用學科整合,拓展遷移,最終達到致力於同學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的目標。

《自然之道》説課稿10

本課是第三單元第一課,本單元的主題是“大自然的啟示”。學習本課,除了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學會理性地思考,進而引導學生受到保護大自然,敬畏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規律,探究自然規律的教育。因此在進行語言訓練和語文能力培養的同時,要加強與科學學科的聯繫,注重學科整合,蒐集有關資料進行交流,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尋找、發現、培養學生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教學時,我以“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為導火線,引出什麼蠢事?這個蠢事造成什麼樣的後果?以及“我”和同伴以及嚮導的思想感情變化。圍繞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一中心句,從“救幼龜”,“害幼龜”,“受啟發”三個版塊進行教學。

基於以上認識,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生字,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躊躇不前,愚不可及、頹喪”等新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悟作者是怎樣通過語言文字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的。

明白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規律一切違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為註定要失敗的。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難點: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在讀中感悟,以讀促思,採用聯繫對比、換位思考、抓重點詞等方法,重點體會“我和同伴”的行為和“嚮導”的話語,揣摩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同時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情境,感受領悟文章內涵,並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來。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準備:

蒐集有關烏龜的資料、小黑板

教學流程:

1.“救幼龜”部分

我首先抓住重點詞語“躊躇不前”理解,並講出當時幼龜的處境,誘導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與遊客和嚮導的想法心情聯繫對比,突出救幼龜的常人舉止。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充分朗讀,在讀中感悟,以讀促思。

2、“害幼龜”部分

這部分分四步:先是讓學生充分的自學,畫出感受最深的部分,簡單寫寫感受。在集體討論蠢事以及帶來的後果,藉助插圖説説當時海島上幼龜被啄的情景;接着從課文中畫出人物的語言動作,來體會他們當時的心情,並從中受到薰陶感染。

3、“受啟發”部分

主要採用換位思考,讓學生體會遊客和嚮導的無奈和悔恨,逐步揣摩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自然之道》説課稿11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的課文《自然之道》,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教學過程、作業及板書等幾個板塊來展開本次説課。

一、説教材

(一)教學內容

本文是一篇講述人與自然關係的課文,文中講了我和幾個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一行九人,結隊到一個小島旅遊,偶然發現一隻幼龜出巢入海,馬上可能成為食肉鳥的美食時,我和同伴不顧嚮導勸阻,執意要求嚮導出手相救。正當我們為此善舉而得意之時,卻發生了讓我們極為震驚的一幕:扮演偵察兵角色的幼龜安全後,後面成羣的幼龜因此獲取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紛紛出巢,結果導致大量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食。於是眾人深為懊悔自責。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世間萬物,皆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與生活規律,人類如果違背這些自然規律,往往就會好心辦壞事,這便是自然之道。

(二)教學目的要求

1、知識目標:

認寫生字詞,積累文中的詞語。

2、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豐富見聞學識。

3、情感態度目標:

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能任意違背。

(三)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義,並從中受到啟發;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説教法

多媒體直觀法、質疑問難法,引導學生想象法,自主合作探究拓展學生思維法。

三、説教學過程

(一)解題、初讀

多媒體播放關於克隆綿羊多利的畫面及克隆的相關知識,因為此文的題目較抽象,所以新課開始,我先以克隆為話題來引入,克隆應當是精確地複製植物或動物,綿羊可以克隆複製,那麼人可以克隆複製嗎?後予以否定。

再指出因為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父母自然的創造,而克隆人違背了自然規律,會帶來太多嚴重的缺陷和後果,以此引出課題自然之道,道即道理、自然規律之義(以克隆這個新鮮而不太熟悉的話題引入,激發學生興趣,有利於對題目的理解)。

聽老師範讀,學生再邊讀邊思考:課文講述了怎樣的一個故事來説明自然之道理,分段讀文,糾正字音,概括主要內容。多媒體出示探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魚貫而出、若無其事、愚不可及等字詞的音義。

(二)激趣悟道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表演真實再現場景,更好激發學生思考,可愛的小海龜被我們不經意間深受傷害,出示句子,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為什麼這樣説呢?先布臵學生自由朗讀、體會,然後分角色來演3、4、5三個自然段的場景。

1、分析第三自然段:一人朗讀,一人扮幼龜,一人扮嘲鶇,其他同學找出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表演後點評,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

2、分析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4段中表示我和同伴以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然後自由朗讀,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並揣摩此時人物的不同心理。後分角色朗讀,再指名錶演,向嚮導表演者發問:你説‘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潛台詞是什麼呢?引導學生理解此句的意思,結果是嚮導極不情願地施救了,嘲鶇頹喪至極。

3、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表情達意之作用,特意提出兩個句子讓學生比較其異同:a、我們幹了一件蠢事!b、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通過比較,聯繫課文,學生便不難明確:我們的確是好心辦了壞事,是愚不可及。其後果是怎樣的呢?多媒體展示二幅圖畫,一幅偵察兵小海龜面臨危險;第二幅:幾十只幼龜慘遭大屠殺(直觀地對比展示,讓學生內心產生極大的觸動,於是更能意識到違背自然規律後果之嚴重,也更能體會文中人物此時的心情)。並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幼龜頃刻喪命,食肉鳥們飽餐一頓,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又是怎樣的心情?

再比較句子,讓學生表情朗讀天啊!看我們做了什麼、並體會低着頭、悲歎等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讓學生體會此時因自認為好心的一個舉動卻給小龜們帶來滅頂之災的後悔自責,愧疚及悲哀等心理)。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反映出人物的心理。

4、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龜,否則違背初衷必然會適得其反。

(三)道入人心,讀寫結合

1、此時此刻,如果我們也在海灘上,親身經歷了這一幕,我們除了也會悲歎,還會思考些什麼呢?請把你的思考寫下來。

我走在沙灘上,回想起剛才的一幕,心想:。(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根據學生的思考、想象、發言,稍加點評)。

2、全課小結,拓展延伸,你們:這些思考正是本文作者要告訴我們的。美國作家伯羅蒙塞爾在他的原文中這樣寫道:魯莽相助,往往只會適得其反。

3、適當拓展延伸,讓道深入人心。

大自然有其一定規律:比如動物的遷徙不能挽留,老虎只能是肉食動物,而野牛不會改變吃草的本性。湖海之魚不能在魚缸中存活等等,所以我們必須遵循自然的規律,讓我們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四、説作業:

還能再舉幾例人類違背自然規律所做的蠢事嗎?悲劇發生的原因是什麼?讓學生進一步關注此類現象,加深對人類此種蠢事的認識。

五、説板書

遵循→→保護 自然之道 小龜 違背→→傷害

尊重自然,遵循規律

設計此板書可以對比展示遵循與違背自然之道所導致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後果,且再次詮釋了自然之道的含義即尊重自然、遵循規律,使人印象深刻。

《自然之道》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説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偵察、愚蠢、爭先恐後、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啟示。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説教法

本篇課文講的是關於自然界的規律,內容相對抽象,與學生的`生活、知識水平有較大的差距,我準備採用視頻課件和談話法來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接着,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學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瞭解怎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然後,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段落,突出重點,精讀研討,落實詞句段訓練,指導有感情朗讀;最後,總結昇華,引導學生交流閲讀感受,明確做事要遵循“自然之道”。

五、説學法: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是為了不教。”四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本課的教學,我將引導學生採用先了解每部分內容,再把各部分內容連起來的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抓住文中描寫作者和嚮導心情變化,聯繫上下文,採用對比、抓重點詞句,體會思想感情並通過朗讀把體會到的表現出來;通過交流感受或啟示,拓展延伸,發展自己的創新思維和想象能力。

六、説教學程序(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我會用課件展示海龜蛋和小海龜出殼時遇到的各種危險情景;接着,我會讓學生説説:你看了這樣的情景,想説些什麼;在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老師用“有一個人,親眼目睹了剛出生的小海龜被食肉鳥咬啄的情景,他會怎麼做,你們想知道嗎”來導入新課,隨後,板書課題,讓學生説説:你讀了這個課題,想知道些什麼?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目標的制定。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要求,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1).帶着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閲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麼。

(3).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檢查自學情況:

(1)用課件出示生字詞,指名讀,小老師教讀,小組讀,賽讀;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對這些同學的朗讀情況作適當的評議;

(3)指名回答: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4)引導學生總結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本方法:先把整篇課文讀一讀,對課文內容有個大致的瞭解,然後一部分一部分認真閲

讀,瞭解每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什麼,再把每部分內容提要連起來想一想,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突出重點,精讀研討

1.引導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我和同伴”看到了什麼?是怎麼説、怎麼做的?嚮導又是怎麼説、怎麼做的?議一議:嚮導明知“我們”的想法和做法會害了幼龜,為什麼不制止,反而抱起那隻幼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有什麼想法?

2.抓住嚮導説的話:“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想想“就是這樣的”是怎樣的?為什麼嚮導會“若無其事”地説?相機指導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

3.這句話該怎麼讀?

4.從我們剛才的理解分析中,你知道“自然之道”指的是什麼?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

(四)交流感受,得到啟發

作者和同伴是好心辦了壞事,原想救助這隻可憐的小海龜,卻沒想到給更多的小海龜帶來災難。你們讀了課文,有什麼話想説嗎?把你們的感受或得到的啟發説給同學們聽聽。

(五)鞏固複習,練寫生字

1.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詞,齊讀,説説想提醒同學們要注意哪些字的讀音和字形。

2.重點提醒同學們分辨“幻”和“幼”,提醒大家寫“啄”字時不要忘了帶點。

(六)反饋質疑,瞭解學情

同學們,經過學習,你們已經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自然之道”,也懂得了我們做事情要遵循自然規律,否則,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提出來,同學們一起討論解決。

(七)佈置作業。

1.練寫課後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摘抄到讀書筆記裏。

板書設計

9 自然之道

救一隻

我們--------------愚蠢

害一羣

《自然之道》説課稿13

“無為而無不為。”——《道德經》

人們總是按照自己的觀念看事物、看世界,而觀念的對錯,卻從不去考慮,先入為主地認為,老子的無為思想就是不作為,就是什麼都不做。

一、説教材

《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這是一項長期訓練的內容,不能要求過高,不能急於求成;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交流學生的自己的閲讀感受,從中受到啟迪: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二、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迪;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閲歷,本科選用了“細讀,精讀,默讀具體感知;討論體會”為主的教學方法。為什麼尋用這種方法呢?本課是一篇豐富學生見識,使學生受到啟發的文章。精讀,品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思想感情;默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有利於思考問題。討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説學法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這節課可知導學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知導學生以朗讀來理解;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或句子。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五、説學生情況

中年級的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對大自然,對社會都有很大的好奇心,藉助本課的學習,對他們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有很好的幫助。

六、説教學過程。

1、、引入“道”。

《 語文課程標準 》中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伊始,我先出示一個故事,讓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成語?同學們很快猜出這個成語是拔苗助長。我隨後又問:“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學生説出了拔苗助長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從這我引出課題“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講述這個道理。

為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具體的感知,我又讓學生聽課文範讀。學生聽範讀後再進一步讀,邊讀邊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講了什麼,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在此我設計了這一環節。)教師在學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內容後總結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課件: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麼,然後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2、、感悟“道” 。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演中促讀,演中理解的方式。可愛的小海龜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敍述的情景。假如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a.學習第三自然段。請一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描寫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帶頭飾上台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價,相機指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體會嘲鶇的心情。範寫“啄”字。

b.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説這句話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説“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嘲鶇呢?並再次體會嘲鶇“頹喪”的心情。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説説圖意。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為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 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心情怎樣?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_____地説:“___________。”

再比較句子,體會“悲歎”“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嚮導一邊走一邊説:“假如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歎:“假如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歎,齊讀最後一句。

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3、使“道”深入學生內心。

《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我讓學生想像,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説什麼?同學們,假如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迪。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迪對大家説一説吧!根據學生髮言,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使“道”深入學生內心。教師相機出示課件並總結:大自然有一定的規律,比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以在魚缸中生活,温室也難育參天大樹,我們要尊重大自然,否則將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請看這是一隻被圈養的老虎,管理者讓它和一隻牛關在一起,居然能和牛和睦相處,可見這隻牛已失去了野性。南京著名生物專家吳琦老先生在會上直言抨擊了逐年興盛的商業類“虎牛相爭”、“虎雞相鬥”行為,建議政府部門儘快放虎歸山。讓我們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七 、説課後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中運用了表演法、朗讀法、比較法、想象、揣摩人物內心、填空等多種方法力求在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的基礎上,自主感悟,自覺內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載的價值內涵,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人文薰陶。在交流討論中,在分析比較中學生受到啟迪,更深入的感受到人類應按自然規律辦事,更好地為自然服務這一思想。設計根據新課標精神,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網絡資源,創設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質疑;利用表演,昇華情感;利用學科整合,拓展遷移,最終達到致力於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的目標。

《自然之道》説課稿14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説學情

從四年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出發進行分析,四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具備了閲讀科普文章的能力,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探究大自然的奧祕,對自然現象有着關注的熱情。所以對於這篇課文,學生是有學習慾望的。但是,學生的關注可能僅僅停留在表面,要引導學生對話文本,在讀中感悟。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生字,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躊躇不前,愚不可及、頹喪”等新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悟通過語言文字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白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規律一切違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為註定要失敗的。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我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設定為教學重點,將“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設定為教學難點。

四、説教學方法

我按照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採取以講讀法、談話法為主的教學方法。我將通過講讀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大意,並讓學生學會概括內容的方法。

通過談話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引領學生對課文進行探究質疑,在點撥之下學生主動思考,體悟課文情感。

為了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我還選擇了朗讀法和聯想法,自主品讀,體會情感,針對關鍵情節進行聯想。

五、説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的實現課堂效果,我還準備了多媒體課件,用來播放動畫、圖片,呈現重點字詞。

六、説教學過程

下面,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談話導入,引發興趣。

在上課之前我會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故事動畫,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成語?

學生們很容易能猜到是(拔苗助長)。藉此我會請同學來談一談這個成語的道理,自然的引出“自然之道”。

為什麼採用這樣的導入方式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我利用多媒體呈現學生熟悉的成語動畫,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將學生引入“自然之道”的情境中。

(二)整體感知,自主質疑。

第二個環節是整體感知,自主質疑。在這個環節,我首先會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且想一想課文裏講了什麼人、什麼事情。

學生讀完後,我請同學概括主要內容,並教給大家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講出事件結果等要素來概括內容的方法。

緊接着,我會讓學生結合預習和讀文情況,提出質疑,針對重點問題,組織大家進行深入探究。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對文章內容進行歸納。通過對概括方法的引導與提煉,學生學會用簡短的幾句話説清主要內容,掌握概括內容的一種方法。之後,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衝突,引發質疑,找出質疑點,以點突破。這樣設計旨在找準教學的起點,真正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疑促讀,探究體驗,深入感悟。】

(三)深入文本,體驗感悟。

第三個環節是深入文本,體驗感悟,本環節緊緊圍繞有價值的問題,結合學生的質疑,一步步進行深入探究。

1、為什麼救幼龜。

我預設學生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要救幼龜”。研究“救”的原因,體會我們救幼龜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內容。

(1)通過讀文章,找出我和同伴、嚮導的不同態度,抓住“探”和“若無其事”等有關詞句,理解我們和嚮導救幼龜的原因。

(2)結合詞語,讀懂嚮導口中“自然之道”的含義,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理解、感悟和體驗。

(3)此時,我會對該問題進行總結。之所以救幼龜,是源於我和同伴緊張、焦急的心情,以及幼龜的處境。嚮導其實是懂得自然之道的,但是迫於周圍人的壓力,還是不情願地救了幼龜。

【設計意圖:充分預設學生質疑點,藉助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學會通過藉助詞典、聯繫上下文等方法深入理解詞語並體會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第二學段的特點;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情感。】

2、“愚不可及!”

此時,我會讓學生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我們的行為,學生能夠找出“愚不可及”。所以,下一個問題,是研究為什麼愚不可及,進而研究“害”的慘烈,突出對幼龜的“傷害”。

(1)先讓學生默讀5-8段,畫出有關句子,體會幼龜受到的傷害及人們的愚不可及。

(2)結合有關重點句子理解體會、想象表達。教師指導配樂朗讀,讀中感悟。

想象當時的情景,進行寫話練習,通過“語言表達”豐富原文畫面,以寫促悟。

(3)感情朗讀,觸動學生情弦。

【設計意圖:本環節着重突出以讀促悟,讀中悟情,以寫促悟,寫中生情。學生在個性化閲讀中理解內容,受到震憾,觸動心靈,提高朗讀能力。利用寫話練習,實現寫中動情、感受“害”的慘烈場面,提高運用詞語的表達能力,也為深入探究原因、領悟道理做好鋪墊。】

3、為什麼這樣一片好心救了一隻幼龜,卻害了更多的幼龜呢?

第三個問題,將探究“救”了一隻,卻“害”了更多隻的多重原因,反覆揣摩,觸動學生“心靈”。

(1)探究原因:引導學生關注全文,學生在文章關鍵處反覆揣摩,由淺入深地悟出“救一隻,害更多”的多重原因,體會出人們的愚不可及,領悟道理。

(2)引導學生抓住“悲歎”等,角色體驗朗讀。到底是為何而悲、為何而歎?體會愚蠢,得到啟迪。

4、教師小結

正如大家所言,人類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瞭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違背自然規律,否則,不瞭解、不尊重自然,堅持已見,違背自然規律,往往事與願違,“好心”也容易辦“壞事”。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句深層探究自然之道,引發思考。在表達交流中,解決疑問,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啟示,在入境體驗與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義,觸動心靈,受到啟示。】

(四)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探究寫作:觀察生活中的動、植物等,看有什麼新發現?把新發現寫下來。

【設計意圖:課中探究,深入理解了幼龜入海的自然之道,悟出了人們愚不可及的多重原因,得到人生的啟迪;課後拓展,再引導學生進入大自然,進行新的發現和探究。整個設計,從單元和專題的整體考慮進行了全面規劃和構思,注重了與生活的聯繫,體現了大語文觀,注重了探究、體驗,實現了對方法的學習和遷移運用,發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

《自然之道》説課稿15

一、複習課文

1、根據詞意説出詞語

(1)爭着向前,唯恐落後,形容十分積極。(爭先恐後)

(2)像游魚那樣一個接一個地出去。(魚貫而出)

(3)我們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辦壞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樣子。(氣喘吁吁)

(5)一個勁地責怪自己,特別後悔。(後悔不已)

(6)吃得特別飽。(飽餐一頓)

2、選擇練習的詞語填寫在下面的括號中。

"我"和同伴及一位生物學家嚮導,結隊來到一個小島旅遊,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看到一隻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咬啄時,不顧嚮導勸阻,非要嚮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成羣的幼龜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 )地( ),結果讓食肉鳥( )。"我們"( )地拯救了一些幼龜,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真是令人( )。我們的行為真是( )呀!

3、我和七個同伴還有一位生物學家嚮導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的目的是什麼?(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

二、分析課文:

(1)當我們登上這個原始的海島時首先看到了怎樣的一幕呢?大家把書翻到第35頁。誰來讀讀第3自然段。其他人考慮: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麼?

(2)(出示課件)"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隻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答案一:這隻幼龜非常小心、謹慎、警惕。(找出相關的詞語體會,體會小心,指名讀,要讀出小心謹慎的語氣)答案二:面臨着危險(找出相關的詞語,再讀這句話,要讀出情況十分危急的語氣)

(3)教師:大家説的都很好,一個弱小的生命即將在我們眼前自己消失,善良的"我們"是什麼心情?帶着這樣的感受來讀文章的第4-8自然段!自由讀,劃出表現我們心情變化和情感態度的句子,用橫線畫下來。

A、指名讀句子:"我和同伴緊張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嚮導説:‘你得想想辦法啊!’" (多麼的……緊張、揪心啊、焦急)

當我們為小幼龜焦急、緊張、揪心的時候,嚮導是怎樣的態度?

B、嚮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若無其事"是什麼意思呢?他為什麼會這麼説呢?

誰來試着讀一讀。要讀出嚮導的若無其事。

師:嚮導的心情是心平氣和波瀾不驚的,那嚮導又是怎樣做的呢?

C、課件出示: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誰來讀一下向導的做法。

師:極不情願是什麼意思?你有沒有遇到過極不情願的事呢?

嚮導的極不情願是因為什麼原因?(我們的壓力)

我們沒有來過海島也沒有親眼見過食肉鳥吃小龜,看到這個場景必然要勸嚮導,現在老師來當嚮導,你們就是作者和作者的同伴,我們正在親眼看到小幼龜的生命正受到威脅。看看誰能説服我這個嚮導把小龜抱向大海。

同學們,你們説服了嚮導,你們真厲害,掌聲鼓勵一下!

師:由於嚮導把小幼龜抱到大海之中,那隻嘲鶇怎樣了?

D、課件出示:那隻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頹喪是什麼意思?

(4)再讀這一段,教師過渡:在我們的.努力下,小綠龜得救了,我們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使我們明白了什麼呢?

出示句子:"我們很快明白: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我們怎麼明白的?讀有關幼龜出巢的句子。"嚮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羣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那隻幼龜被嚮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於是爭先恐後地結伴而出。"

想象:幼龜此時會想些什麼?(學生想象:嚮往大海、嚮往外面的世界等)

教師:恩,很好,它們帶着一份嚮往,一份期待,它們想到蔚藍的大海里快樂地成長,它們多麼渴望能在那裏盡情地玩耍,但是,它們不知道,等待它們的居然是幾十只食肉鳥,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讓學生説句子)1、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的幼龜結對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

2、這時,數十隻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

3、不一會,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雲霄。

讀了這些句子,你想對小幼龜説些什麼呢?

(板書傷害,我們是因為什麼才使這些小海龜受到了傷害呢?板書:違反)

(5)1、隨着事態的發展,()作者和同伴的心情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誰來説説。

2、課件出示:"天啊!"我聽見同伴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

那我們就帶着一種後悔的心情來讀一讀這句話。"天啊!"我聽見同伴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

3、誰來説説此時嚮導的心情呢?

4、生:我覺得嚮導也很後悔,還很着急,我是從這裏看出來的,我們的嚮導趕緊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幾只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

5、從哪個詞看出他非常着急了,從趕緊,迅速這兩個詞中看出嚮導特別着急。

6、讀的時候應該怎麼讀呢,誰來讀一讀

7、誰來讀一讀嚮導的話。

(嚮導説的話:他一邊走,一邊發出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悲歎"的近義詞是什麼?換成"感歎"行不行?

3、如果去掉根本這個詞行不行?(根本加重了嚮導後悔,自責的語氣。)

4、誰能讀出他非常難過,自責的語氣。

三、總結全文

1、師:同學們想想,嚮導為什麼明明知道會有這樣的後果還把那個偵察兵抱向大海呢?

小結:同學們的猜想,都有可能正確,嚮導無論出於什麼原因,他的目的都是想告訴人們:大自然是有規律的,我們要遵循自然之道。

(板書:遵循 只有遵循了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幼龜。板書:保護)

3、我們瀏覽一下全文,結合作者和同伴以及嚮導的思想變化,現説一説你對自然之道的理解。

4、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會出現一些違背自然之道的事,誰知道,來説説。

5、作業:看看今天的作業:

走進大自然,觀察動物、植物的生長或其他自然現象,寫出你的發現,或受到什麼啟發。希望大家認真完成,下節課我們進行交流。

結束語: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自然之道"需要我們去了解, "學習之道""為人之道"都需要我們去探索啊,希望我們都在瞭解"道"的基礎上,遵循"道",不要做出愚不可及的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