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説課稿七篇

來源:文書谷 1.97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幼兒園説課稿七篇

幼兒園説課稿 篇1

幼兒園認識水果教案可以通過孩子的生活經驗展開,孩子們對於吃的東西總是會有百分百的興趣,更何況是色彩鮮豔的水果呢,教師可以通過教會孩子認識水果從而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設計思路

幼兒園的孩子,這一年齡段已形成與生活經驗有關的概念。秋天在孩子們眼中是五彩繽紛的、盛滿豐收喜悦的。最近發現我班的小朋友對水果產生了特別濃厚的興趣,小朋友經常議論説:“蘋果吃了很有營養的。”“我爸爸給我買香蕉吃。”…… 孩子們還通過水果形象地認識了相對應的顏色。

《綱要》也指出要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營養方面的教育。所以我選擇了這節認識水果課,讓小朋友通過説一説、找一找、想一想、嘗一嘗、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動,培養幼兒愛吃水果的良好習慣。另外運用情景遊戲的方式,讓幼兒知道各種水果的作用,激發幼兒對各種水果的喜愛,體驗遊戲中快樂的情緒。

活動目標

1、願意吃各種水果,知道水果有不同的'味道。

2、初步瞭解常見水果的營養價值。嘗試自己剝香蕉和桔子.

3、體驗品嚐水果的快樂。

幼兒園認識水果教案:教學重難點

重點:

讓孩子能大膽、清楚地説出自己見到或吃過的各種水果的名稱、形狀、味道等特點。

難點:

教會孩子表述清楚。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幼兒從家中帶來水果:蘋果、香蕉、桔子、梨子。

2、蘋果、香蕉、桔子、梨子的圖片若干及標記圖。

3、教師事先準備畫有蘋果、香蕉、桔子、梨子五官的水果娃娃圖。

4、活動前做好水果拼盤。

活動過程

一、遊戲"水果找家"導入,激發興趣。

1、T請S從裝有水果的托盤裏拿出自己準備的水果:你們手裏都有什麼水果寶貝呢?(S自由回答)

T:誰知道這些水果寶寶是什麼味道呢?逐一出示水果:蘋果是什麼味道?梨子是什麼味道?香蕉、桔子呢?

2、T出示水果標記圖,請幼兒將水果歸類:香甜的蘋果要找家了,請小朋友送它回家!酸甜的桔子要回家了,請小朋友送它回家!軟軟的香蕉要回家了,請小朋友送它回家!甜甜的梨子要回家了,請小朋友送它回家!

二、初步瞭解幾種常見水果的營養價值。

1、T拿出畫有五官的水果娃娃,模擬水果的口吻詢問:小朋友們願意和我做朋友嗎?你們為什麼喜歡我?

(1)T説出香蕉的作用:小朋友們喜歡我,我就能幫助你們排大便。

(2)T説出桔子、蘋果的作用:小朋友們喜歡我,我就能幫助你們預防感冒。

(3)T説出梨子的作用:小朋友們喜歡我,我就能讓你們不咳嗽。

2、T:下面水果娃娃要考考小朋友,你們誰能説出它的好處,説過娃娃就和小朋友握握手。(如有幼兒説:吃了香蕉能幫助排便,"香蕉娃娃"就和它握握手,幼兒説:吃蘋果能預防感冒,"蘋果娃娃"就和他握握手等等。)

三、品嚐美味的水果。

1、T:寶寶,你們會自己剝水果嗎?(T讓幼兒嘗試剝,然後老師示範)你們剛才很能幹,不但説出了水果的好處.而且還會自己剝香蕉、桔子呢!水果們要好好慰問你們,請你們一邊嚐嚐它們的味道,一邊想想它們的好處。不過,在品嚐之前,我們一定要先幹嘛呢?(把小手洗乾淨,別讓細菌進入小肚子裏去)

2、T將事先製作好的水果拼盤盛在幼兒的小碗裏,請幼兒品嚐。T:每種水果都有營養,我們一定要和所有水果寶寶做朋友,要是隻喜歡一種水果,其他水果就會不高興了。鼓勵幼兒不挑食。

四、遊戲"水果寶寶蹲蹲蹲"

1、T:請小朋友們到簍子裏選一樣最喜愛的水果寶寶貼在身上,一起玩"水果寶寶蹲蹲蹲"的遊戲,並説出它的好處.

2、T請小朋友帶着水果寶寶一起到教室外面去遊戲吧!

幼兒園説課稿 篇2

活動目標: 托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把火車連接起來,體驗成功的快樂。

設計思路:

《方案》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與遊戲中的情景,讓孩子操作和擺弄玩具,提高手指的靈活性和手眼協調能力。”小火車這個材料來源於孩子的生活,是孩子在玩汽車城的遊戲時產生的。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我提供了小火車,但發現幼兒玩火車的方法和汽車沒有區別,,正好幼兒園組織親子一日遊,利用這個機會,我對家長提出帶孩子去坐坐小火車,感受火車和汽車的不同。之後我充分挖掘了小火車的功能,對小火車進行了改造,把《方案》中的一些目標和觀察要點隱含在火車這個材料中,讓孩子在操作擺弄中發展各種能力。

此次活動中的小火車我選擇了孩子喜歡的水果形狀:西瓜和香蕉,使火車更有童趣,更激起了孩子的遊戲興趣。同時在活動中注重孩子的活動過程,留給孩子更多的操作機會,我更多的是對孩子的觀察,觀察孩子的行為、表情、語言,在需要的時候適當的介入孩子的活動,以提升他的原有經驗。

材料提供:

數字火車(3套),綠色西瓜火車、黃色香蕉火車、紅色火車、泡沫火車各一套(各有十幾節);牛奶盒做的山洞,軌道,滑坡;各種材料的繩子(色彩、質地、粗細都不同)。

活動過程:

1、教師以開火車的形式引導孩子參與活動。

2、孩子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火車。

2、教師以觀察為主,適時指導。

過程中托兒可能出現的行為:

孩子按照一種材料連接火車。

兩種材料的火車連接(現成和自制的火車)。

沒有規律的連接。

火車顏色和繩子顏色的配對。

兩種顏色有規律的連接。

拉着火車鑽山洞,過軌道。

孩子模仿生活,用語言表達火車開到哪裏。

孩子比一比火車的長短。

教師適時介入,引導提升經驗,但不強求。

説説託班插入式活動:快樂小火車

《方案》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與遊戲中的情景,讓孩子操作和擺弄玩具,提高手指的靈活性和手眼協調能力。”小火車這個材料來源於孩子的生活,小火車是孩子在玩汽車城的遊戲時產生的,當時有幾位孩子在開小汽車時發出了“嗚嗚、卡嚓卡嚓”的聲音,另一個孩子説:“這是小火車開來了。”於是我在第二天的汽車城邊增添了小火車。一段時間後,發現孩子們玩火車的方法雷同汽車,正好幼兒園組織了到和平公園的親子活動,我就對家長提出要求:一定要帶孩子乘乘小火車,讓他們感知火車和汽車的不同。回來後發現幼兒有想把火車接長的動作。為了使孩子的這一玩興得到提高,促使孩子手指接扣能力的提高,推動孩子的發展,因此我對小火車進行了改造。在一開始投入的是一種類型的火車(數字),孩子是隨意的玩的,隨着孩子操作的提高,我逐漸投入紅色的火車,綠色的火車,黃色的火車,但這些色彩的要求並沒有對 孩子説明,也不強求孩子一定要達到,而是讓孩子不斷操作,讓他們在自己的操作中積累經驗。正是充分挖掘了小火車的內在功能,力圖在小火車中隱含多種可能會產生的目標(有顏色、數字、形狀的目標),使孩子有層次、有個別化的發展,在原有基礎上有提高。這符合《方案》中的教養理念:“提倡更多的實施個別化的教育,使保教工作以自然的差異為基礎。”。同時根據《上海市0-3歲嬰幼兒教養方案》中的觀察要點中提出了“讓孩子認識紅、黃、綠、知道圓形、方形,能數數,會比較長短”。

此次活動的小火車我利用了現成的和自制的相結合,選擇了孩子喜歡的水果形狀:西瓜和香蕉的形狀,使小火車變得更有童趣,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同時我用其它材料製作火車,讓孩子感受操作不同的材料所帶來的成功感。這次火車頭所用的繩子我也選擇了不同質地的材料:有毛線、絲線、塑料線等,而且色彩也和火車的色彩一致,這和隱藏的目標(色彩配對)是一致的。但是這些並不強求孩子一定要達到這個目標,可以在此次活動中實現,也可以在以後實現。

插入式活動不同於其他的活動,它凸現了個別化教育,使保教工作以自然的差異為基礎。它注重的是活動過程,強化的是各個孩子在活動中的個體經驗,教師關注的是不同孩子在活動中可能出現的不同行為。因此我在插入式活動中的角色更多的是觀察者、玩伴者,讓孩子自由擺弄。本次活動我力圖凸現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教養理念,作為觀察者,在此次活動中我重點觀察幼兒可能出現的一些行為,如:孩子按照一種規律連接火車;兩種顏色有規律的連接; 沒有規律的連接;比一比火車的長短;拉着火車鑽山洞,過軌道;孩子用語言表達火車開到哪裏等。

此次活動一開始我採用點將式的方式,以遊戲的方法帶幾名孩子到已準備好的環境中,因為《規程》中指出:“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中。”因此以遊戲的方式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經驗選擇操作的材料。因為孩子的經驗是在操作擺弄中獲得的,而不是教師教授的。過程中我的玩伴角色是根據孩子的語言、行為、表情或出現的困難而出現的。當孩子產生問題時,教師要解讀孩子的行為,要尋求打開目標的機會之窗,即觀察孩子的行為是否是預設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行為。教師只有在觀察到孩子出現的行為中再進行指導,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孩子得到不同的經驗積累。(如:……………)此次活動的保底目標是讓孩子把火車連接起來,這對不同的孩子來説有不同的難度,能力強的孩子會很快連接的,但能力弱的孩子會很慢連接的,教師要根據能力不同的孩子給予不同的觀察和指導,讓孩子充分操作後再看實際情況而言。教師在活動中不能急於把答案告訴給孩子,而是讓孩子自己尋找答案。這些行為可能孩子在活動中沒有體現,也有可能孩子出現了,因此我在活動中要注意觀察為主,為活動的後繼發展做準備。

幼兒園説課稿 篇3

暑期將至,外出遊玩成了幼兒熱切的期待。為了培養幼兒有目的地為自己的活動;隹備物品的能力,我們開展了介紹出遊故事、蒐集出遊物品、製作出遊計劃表、實地使用、交流各自體驗等一系列活動。由於製作計劃表要將觀察的實物轉換成圖像,這對中班幼兒來説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們開展了本次集體活動。

活動目標

1、梳理已有生活經驗,聯繫夏季季節特徵,積極參與出遊準備。

2、嘗試將實物的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用以表現觀察物體。

活動準備

1、幼兒蒐集的出遊用品:水壺、太陽鏡、放大鏡、望遠鏡、照相機。

2、物體與圖形對應的多媒體課件:太陽鏡一橢圓;照相機一長方形和圓形;水壺一半圓形、長方形;遮陽帽一不同的半圓形。

活動過程

一、集體討論

討論一:夏天裏,小豆豆要跟着父母去旅行,她為自己準備了許多物品,(觀看圖畫書《小豆豆的假期》的封面圖畫)這些東西都需要帶嗎?

討論二:我們也要去靜安公園玩,需要帶哪些物品呢?(對照幼兒蒐集的物品進行討論:是否每一樣東西都需要帶,怎樣帶才能簡單又方便。)

(評析:幼兒認真觀察畫面後,認為小豆豆帶的長毛絨玩具不適合在沙灘上玩,並認為自己蒐集的物品都需要,但是可以想辦法少帶。如“帶可摺疊的遮陽帽,不戴的時候就放在揹包裏”“請老師或一位小朋友帶照相機”等。可見,幼兒聯繫已有經驗有目的地準備出遊物品的意識增強了,初步體會到應有選擇地攜帶物品。引導幼兒將自己的設想記錄下來並付諸實現,是對幼兒獨立活動能力提出的適宜挑戰。)

討論三:為了避免遺忘,可以把需要帶的東西先記錄下來。怎樣記錄呢? (引導幼兒發現物品中藏着的基本圖形。)

1、太陽眼鏡中最大的地方是什麼圖形(鏡片是橢圓形)?找到橢圓形的鏡片後再添畫些什麼?

2、在照相機裏找一找有哪兩個圖形,裏面還藏着什麼小圖形呢?

3、水壺和遮陽帽裏藏着什麼圖形,還能畫哪些細節?

(評析:教師為每個幼兒準備了極富藝術性的紙張,提高了自我表現的積極性,採用多媒體將幼兒找到的圖形分別顯示,化解了幼兒將實物轉換成圖像的難點,使積極參與出遊準備和表現物品圖像這兩個看似無關的領域在內容上自然融合。)

二、幼兒記錄,教師觀察、引導

瞭解幼兒記錄的內容, 引導幼兒有目的地選擇帶的物品;鼓勵幼兒以自己的方式選擇、歸納圖形;介紹有創意的圖像, 引發幼兒更多的創意。

(評析:教師始終圍繞怎樣把出遊要帶的物品認真地記錄下來,並且不斷推進活動。例如:一位幼兒畫了一頂草帽,教師馬上進行表揚與展示,結果,更多各具特色的.遮陽帽出現了;一位幼兒畫了一個三角形,經瞭解是一頂午睡用的帳篷,其他幼兒聽了又添上了防曬霜等物品;活動結束時,教師發現有一位幼兒沒有畫水壺,就與大家討論沒帶水壺怎麼辦,幼兒紛紛表示願與同伴一起喝水,最後決定多帶幾個一次性杯子。幼兒一反過去製作計劃表的潦草馬虎,不斷添加細節,使計劃表更像一張張美麗的圖畫,領域之間的互相推動得到了證實。)

三、分享交流,實戰演習

討論各自準備的物品怎樣使用,並按圖表進行;隹備,開展一次外出遊玩,檢驗攜帶的物品是否合適。

(評析:集體教學以後,關於出遊物品的討論還在繼續。當幼兒在家長的支持下按各自的計劃一起去遊玩時,他們都為自己參與準備而感到自豪。回憶整個活動過程,我們體會到,跨越領域的圍牆不僅體現了領域之間的融合,更體現了領域之間的相互推動。就本次活動而言,兒童所接觸到的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方法,由興趣而產生的堅持性,同伴間的關心、共享與責任感,都會在幼兒的成長中發揮積極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育效益。)

幼兒園説課稿 篇4

教材學情分析:

大班的幼兒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並且有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他們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思維積極、活躍。《大象洗澡》這是一個比較簡單而有趣的故事,對於他們來説,故事的內容比較好理解,主要是大象跳進水裏時不小心把水濺到了小豬的身上,最後突發靈感用鼻子吸水為小豬洗澡。所以有趣的故事情節很能吸引小朋友的眼球。老師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導他們用連貫的語言把有趣的故事講清楚,最後在情感方面加以引導就好了。

目標分析:

語言活動幼兒能否積極參與是活動的關鍵。同時,教師的提問儘量以引導為主,讓幼兒的思維有想象的空間。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以及《綱要》中的語言活動目標,我確定的具體的活動目標為:

1、通過仔細觀察小動物的動作、表情等大膽想象故事情節,根據對話框的提示大膽想象動物語言,並完整講述故事。

2、學習“火辣辣”、“搭”“水花四濺”等詞語

3、學習大象有錯就改的美好品質。

活動過程分析:

第一環節

先出示大象,提出問題:“你喜歡大象嗎?為什麼?”拓展幼兒思維。接着,“大象今天又要去幹什麼呢?”出示背景圖,並貼上大象圖片,讓幼兒觀察。幼兒回答後,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但追問問題“你怎麼知道的?”會把幼兒的注意力重新拉到圖片上。鍛鍊幼兒的觀察力。讓幼兒學大象“搭了一條毛巾”,是對動詞“搭”的親身體會以加強記憶。接着引導幼兒觀察太陽是怎樣的,通過回答可以擴展幼兒的詞彙量,感受新詞“火辣辣”。大象會説什麼,為的是幼兒更加深入大象內心,體會天氣熱要去洗澡的心情。接下來,讓幼兒觀察大象小豬一家準備去幹什麼,運用觀察大象的方法。對第一張圖片的完整講述會讓幼兒初步感知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人物。

第二環節

“接下來他們之間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呢?”一個統領問題調動了幼兒思考的積極性,隨之出示表示故事情節的二三幅圖片,調動幼兒仔細觀察。之所以讓幼兒在不加提示下自行對圖片進行講述,是對幼兒想象力的鍛鍊,幼兒講述之後,我才進行重點引導,“大象是怎樣跳進水裏的?跳進去後水有什麼變化?大象有什麼表情?會説什麼?小豬是什麼情況?會説什麼?”等等一系列問題。既是遷移經驗進行又是查漏補缺糾正錯誤經驗。前三幅圖片的完整講述可以使幼兒在感知故事情節的同時鞏固已有經驗。

第三環節

“那我們猜猜事情是怎樣解決的?”的導入語極大的發揮了幼兒的想象,接着再出示最後一張圖片,幼兒迫不及待觀察畫面內容與自己想象之間的差距,説話慾望就會很強烈。在一個幼兒講述之後提出“大象什麼表情?會説什麼?小豬呢?”是對幼兒的講述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四環節

老師説出故事名字並讓幼兒完整講述,讓幼兒對在完整感知故事情節的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最後一個環節是總結環節也是幼兒經驗提升的環節。教育小朋友在生活中有錯就改。

幼兒園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億童幼兒園早期閲讀教育課程第3級第3冊續編故事《貪吃的哈羅德》。《指南》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為給幼兒更多創造與表現的空間。充分利用故事的教育價值,促進幼兒語言、思維、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設計了這次教學活動

一﹑説設計意圖

貪吃的哈羅德是一篇富有想像的故事.如此多的動物被一條叫哈羅德的蛇一口一口吞進肚子裏,這是多麼恐怖的事情.然而在閲讀中我們並沒有感覺到哈羅德的血腥與殘忍.故事的結局更是出人意料.哈羅德打了個響亮的噴嚏把肚子裏的.小動物全都噴到了馬戲團.這樣的結局與孩子幼小純真的心靈相結合.哈羅德的肚子又餓了它會去哪兒呢?孩子們願意去想像哈羅德的自由旅行並續編成故事。

二﹑説活動目標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這一目標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從情感目標﹑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提出本次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

對哈羅德”貪吃”的本領感興趣,樂意大膽想像哈羅德的自由旅行。

2.能力目標

嘗試用語言描述自己想像的內容,體驗誇張的情節帶來的樂趣。

3.知識目標

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

三﹑説活動準備

為了使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協調統一,寓教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特做以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已經會講述《貪吃的哈羅德》的故事,並熟悉超市、公園、玩具店、水果店等生活環境。

2.物質準備

教師準備水果、動物、玩具、小朋友等各種圖片及哈羅德的圖片若干

3.媒體準備 課件輕音樂

四﹑説教學方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想想﹑説説﹑聽聽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教學重難點。本次活動運用的方法有:提問式教學法﹑自主討論法﹑評價激勵法﹑電化教學法﹑合作創作法。

提問式教學法: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把課件裏看到的圖片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自主討論法:孩子們討論:哈羅德還會去哪裏?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評價激勵法:當孩子們有好的創意時,老師馬上以欣喜的表情肯定孩子。如摸摸孩子的頭﹑給她一個微笑﹑給予小禮物激勵孩子,讓孩子更加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

合作創作法:讓幼兒結伴分組,選擇材料,確定主題,共同創作。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五﹑説活動過程

根據中班幼兒學習語言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目標,我設計以下幾個環節:

1.遊戲導入

首先我和孩子們一起聽音樂玩“蛇行走”的遊戲。

2.共同講述

我和孩子們一起復習講述《貪吃的哈羅德》的故事體會故事異想天開的樂趣,引出活動主題

3.討論交流

哈羅德打了個噴嚏把肚子裏的動物們全都噴到了馬戲團去了,哈羅德的肚子又空蕩蕩的了,你們覺得她接下來會去哪裏呢?會做些什麼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幼兒相互交流説出自己的想法如:會去超市公園動物園?

4.觀看課件,大膽猜測

帶幼兒觀看課件“哈羅德的旅行”問幼兒你喜歡哪副圖片為什麼?因為課件裏很多像剪影一樣的畫面,很多畫面需要幼兒猜測。我不會急於肯定或否定幼兒的猜測我會用“是這樣嗎?”“你是怎麼發現的”“我覺得你的想法很奇特”等語句迴應幼兒的回答

5.創意粘貼

根據幼兒的猜測我會為他們準備大量的圖片請幼兒結伴分組選擇材料確定主題合作貼畫,然後把他們的成果進行展示。

6.創造講述

請幼兒把自己粘貼的內容,續編成故事。在這一環節中我巡視幼兒活動,適時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參加討論,發表意見,進行一些提示或啟發。幫助幼兒營造開心﹑有趣的氛圍。在幼兒講述的過程中不管幼兒講述的是否合理,我也會引導其他幼兒一起鼓勵講述大膽有特別想像過程的幼兒。

7.創編表演

請每組幼兒推薦一位小組長來講述創編的故事,其餘幼兒做為評審團對故事進行評價。

幼兒園説課稿 篇6

目標:

1、引導幼兒參加集體活動,瞭解同伴的含義,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

2、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樂意與同伴交往。

3、體驗與同伴共同交往、生活的樂趣。

準備:

1、空間準備:6張呈半圓形擺放的桌子。

2、物質準備:幼兒自帶一至兩樣食品,多媒體動畫。

3、經驗準備:事先和幼兒一起回憶與同伴交往的經驗。

過程:

一、 幼兒齊搬桌子,按老師要求和同伴一起佈置環境。

①、 分小組分任務。

②、 和同伴一起搬桌子,放教具。

二、 共同討論。

①、 你剛才和誰合作?為什麼和他合作?

②、 你知道和你合作的人你叫他什麼嗎?

③、 什麼叫同伴?

④、 那自己和同伴有什麼區別?關係又是怎樣的?

⑤、 什麼樣的人能稱為同伴?

三、 自由結伴講述。

①、 我的同伴是誰?

②、 我們怎樣成為同伴的?

③、 我們在一起發生的一件有趣或記憶最深的一件事是什麼?

四、 個別講述“我的同伴”

教師總結。

五、 觀看多媒體動畫,評議這樣的同伴對不對?好不好?為什麼?

(放一些小片段,有幼兒互助、合作、分享的事,也有不合作、分享的片段。)

六、 遊戲體驗。

遊戲:找朋友。由於我們班幼兒平時音樂活動中教師都很注重幼兒找朋友邊唱邊表演。所以此次活動教師邊彈奏各種教過的歌,請幼兒起立找同伴一起邊唱邊表演。

七、 延伸活動

共同品嚐幼兒帶來的食品,可相互交換分享,在輕鬆的環境中結束活動。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大班活動《我的同伴》。

一、 説教材。

此教材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幼兒無論在園或在家,無時無刻都會和同伴發生聯繫。但到了大班,我發現幼兒之間矛盾逐漸增多,這是由於大班幼兒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主見,在一起時很容易發生衝突甚至攻擊性現象。所以針對我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這個活動,主要以幼兒的情感、認知、接受能力為前提。

二、説目標。

根據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主導作用;並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1、引導幼兒參加集體活動,瞭解同伴的含義,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

2、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樂意與同伴交往。

3、體驗與同伴共同交往、生活的樂趣。

根據目標,我們的重點定位於:幼兒能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活動,瞭解同伴的含義,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

活動的難點是:側重幼兒自由結伴講述部分。初步學習人際交往技能,體驗同伴交往的樂趣。通過小組討論,集體評價,遊戲活動等使幼兒的分類經驗得到整理,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中。

為了目標更和襖的達成,我做了3點準備:

1、空間準備:6張呈半圓形擺放的桌子。

2、物質準備:幼兒自帶一至兩樣食品,多媒體動畫。

3、經驗準備:事先和幼兒一起回憶與同伴交往的經驗。

三、説教學方法。

1、 遊戲體驗法:遊戲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形式,而且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加深。”通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參加遊戲,加深對同伴的印象,體驗與同伴交往的樂趣。

2、 討論法:通過不同形式的討論方法——集體討論、自由結伴討論、個別講述等形式加深同伴的.理解。

3、 情境教學法:通過製作多媒體動畫片段,讓幼兒分析討論對錯,為主題的活動提供具體場景。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

4、 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中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嘗一嘗、論一論、玩一玩、做一做多種感官參與,不知不覺體驗同伴的樂趣。

四、説過程。

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共同討論——自由結伴討論——個別講述——情境教學——遊戲體驗——品嚐交流。

1、 開始部分:參加加集體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幼兒齊搬桌子,按老師要求和同伴一起佈置環境。分小組分任務,和同伴一起搬桌子,放教具。讓幼兒在共同合作、互助中自然的引入活動,體現目標一。時間為5—10分鐘。

2、 基本部分:分三環節。

(1)、共同討論。解決你剛才和誰合作?為什麼和他合作?你知道和你合作的人你叫他什麼嗎?什麼叫同伴?那自己和同伴有什麼區別?關係又是怎樣的?什麼樣的人能稱為同伴?等問題。

(2)、自由結伴討論。我的同伴是誰?我們怎樣成為同伴的?我們在一起發生的一件有趣或記憶最深的一件事是什麼?

(3)、請個別幼兒講述“我的同伴”,教師總結。體現了目標一、二。時間為十五分鐘。

3、 高潮部分:分兩環節。

(1)、情境教學。觀看多媒體動畫,評議這樣的同伴對不對?好不好?為什麼?(放一些小片段,有幼兒互助、合作、分享的事,也有不合作、分享的片段。)

(2)、遊戲體驗。由於我們班幼兒平時音樂活動中教師都很注重幼兒找朋友邊唱邊表演。所以教師邊彈奏各種教過的歌,請幼兒起立找同伴一起邊唱邊表演。體現了目標二、三。時間為十五分鐘。

4、延伸活動:

品嚐交流。在品嚐交流中結束活動。符合滿足幼兒嘴讒、能力弱的特點,讓幼兒在交往中體會同伴交往的樂趣。

幼兒園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1設計意圖:

秋天已經到了,小樹葉也由綠變黃,一個個好象穿着金黃色裙子的小姑娘,攙着大樹媽媽在秋日裏翩翩起舞,一陣秋風吹來,小樹葉告別了大樹媽媽的懷抱。這是秋天最普通的現象,並結合我班的主題活動和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了這節音樂唱歌活動——樹葉,更深刻得讓幼兒體會到秋天的氣氛和特點。同時也發展了幼兒良好的唱歌習慣和音樂表演能力。

2目標定位:

目標是整個活動的起點和歸宿,起着嚮導作用,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確立了成就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

學唱歌曲,能形象地表現歌曲的內容。

在遊戲中感知數的概念。

3活動的準備:根據活動的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學唱歌曲,能形象地表現歌曲的內容,難點是在遊戲中感知數的概念。

二説教法

引題法:為了讓幼兒儘快的把思路集中在活動上,所以必須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話題來拉回幼兒的思維,因此用了適宜的引題話題:秋天落葉的美景。幼兒基本能接受。

教師範唱範念法:要把一首新的詩歌或歌曲傳授給幼兒就免不了教師要進行範念或範唱,這樣能直觀的讓幼兒感受到詩歌或歌曲的美妙之處,激發幼兒想念,想唱的慾望。同時教師親切的語言又能增加師幼的感情,這也突出了師生互動。

音樂欣賞法:音樂唱歌課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幼兒學會一首歌曲,音樂欣賞法不僅能讓幼兒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歌曲的美妙之處,又能陶冶幼兒的音樂情操,激發他們對音樂的喜愛之情。

情景表演法:不僅在活動中起到了動的一面,又能鍛鍊幼兒的膽量。幼兒在表演中更能感受到歌曲的美妙,表演法在另一方面也更加全面的詮釋了歌曲的內容,幼兒在邊跳邊唱的氣氛中能身心愉悦。

遊戲法:在音樂活動中用遊戲來做一個小插曲,對幼兒來説也是非常感興趣的環節,幼兒能在自己較熟悉的旋律中進行遊戲活動,更能提高幼兒遊戲得積極性。

三説學法

傾聽法:幼兒在活動中要多次聽教師説,這就需要幼兒在活動中有良好的傾聽能力,然後來正確的回答老師的問題;在教師範唱時幼兒能仔細傾聽就能對幼兒學唱歌曲有非常大大幫助。

欣賞法:音樂活動就需要

幼兒能非常好的欣賞音樂,這樣有利於幼兒較好的掌握歌曲的旋律,同時又能在欣賞歌曲的同時感受到音樂活動帶給他們的樂趣。

體驗法:幼兒在唱歌活動中需要自己唱出來,這就是讓幼兒自己體驗歌詞和旋律。在幼兒不斷的體驗中從而學會新的歌曲。

參與遊戲法:活動中幼兒把自己當作樹葉來進行樹的概念練習,這也對本活動進行了簡單的延伸,幼兒在音樂中同時來進行數學的概念練習,心裏比較愉悦。

四活動流程

一引題:

小朋友,秋天到了,風呼呼得吹着,馬路兩旁的樹會怎麼樣呢?

老師發現秋天的時候樹上的葉子都飄落下來了,看着這麼漂亮的景色,我呀做了一首詩,今天請小朋友也來學學,念念,好嗎?

二以詩歌的形式學念兒歌。出示圖片,教師範念。

1提問:小朋友都看到了什麼?

2教師範念邊做動作,幼兒跟念。

三欣賞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四教師範唱,幼兒學唱歌曲。

五遊戲:樹葉。鞏固幼兒對數的概念。

五活動效果分析:

做為老師的角度,這次用音樂活動的教案來上課也是一個新的嘗試,在音樂課這一快對本人來説掌握的知識是比較缺乏,也需要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來提高音樂課的質量,從而達到較好的水平;

本次活動中幼兒表現出來的唱歌慾望還是挺強的,不過由於部分教法的不當,最後幼兒的掌握程度也不是非常好。活動的氣氛可以在教師的帶領下更活躍些,可以讓幼兒在自己的思考下來完成歌曲的舞蹈動作,而不應該由教師包辦完成,這樣不利於幼兒的大腦發展,抑制了幼兒的想象能力。

活動的種難點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須在下次活動中努力嘗試改變。

熱門標籤